CN101233343B - 无级变速箱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级变速箱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3343B
CN101233343B CN2006800279032A CN200680027903A CN101233343B CN 101233343 B CN101233343 B CN 101233343B CN 2006800279032 A CN2006800279032 A CN 2006800279032A CN 200680027903 A CN200680027903 A CN 200680027903A CN 101233343 B CN101233343 B CN 1012333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part
infinitely variable
variable transmission
guiding
runn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279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3343A (zh
Inventor
彼得·科布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MS MASCHB GmbH
Original Assignee
UMS MASCHB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MS MASCHB GmbH filed Critical UMS MASCHB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233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3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3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33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intermittently-driving members, e.g. with freewheel action
    • F16H2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intermittently-driving members, e.g. with freewheel action between one of the shafts and an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intermediate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either of the shafts
    • F16H29/0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intermittently-driving members, e.g. with freewheel action between one of the shafts and an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intermediate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either of the shafts in which the transmission ratio is changed by adjustment of a crank, an eccentric, a wobble-plate, or a cam, on one of the 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级变速箱(1),具有一个传动转动件(2)、一个底架(4)或者外壳和一个从动转动件(3),以及涉及一种无级变速箱的工作方法,其中,传动转动件(2)或者底架(4)或者外壳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连接;其中,此外具有第二导向组件(14);其中,两个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14)这样与变速箱(1)或者一个所连接的机器或者设备部件的底架(4)或者外壳连接,使第二导向组件(14)可相对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调整;其中,此外两个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14)通过至少两个机构相互连接,该机构各自由一个第一连接组件(7a-7d)和各一个第二连接组件(8a-8d)组成,它们彼此支承或者引导和/或相互啮合。相关的第一或者第二连接组件(7a-7d;8a-8d)的旋转运动偏转角ω的平移运动周期性传递到另一转动件(18)上,以及其中自由轮(16a-16d)的转动连接件的旋转轴相互对中心。

Description

无级变速箱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级变速箱和一种用于将在至少一个第一转动件(特别是第一传动轴、环或者缸)与底架或者外壳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传递到至少一个第二转动件(特别是第二从动轴、环或者缸)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变换转速和转矩的装置通常称为变速箱。这些变速箱可以将由传动装置提供的转矩和转速变换成不同的转矩或不同的转速或者转速/转矩组合。
这种变速箱可以作为变速齿轮箱或者作为无级变速箱构成,其中,变速齿轮箱具有至少一个预先规定的变速比,但无级变速箱的变速比可以在一个预先规定的范围内连续变化。
多级变速箱作为齿轮变速箱实现,由此达到预先规定的变速比,即变速箱内各自不同半径的齿轮相互作用连接。这种变速齿轮箱虽然具有高效率(>90%)和技术上简单的结构以及高功率密度,但不利的是由于其齿轮在传动负荷(转矩)下不可变换,也就是所选择的变速比在负荷下不能改变。为改变变速比,传动装置的推力中断需要借助离合装置进行。
而无级变速箱则作为摩擦轮或缠绕传动装置构成并与变速齿轮箱相比的优点是在无推力中断的情况下改变变速比。通过这种无级变速箱的结构,使转矩从传动装置向从动装置借助相当小面积的动力件进行传递。处于力线上的动力件,例如摩擦轮或者传动带,因此在接触面上容易旋转,也就是出现打滑。因此借助传统的无级变速箱只能传递有限的转矩,也就是效率例如低于50%。此外增加了力传递部件的磨损,从而造成维护开支上升。
DE 102 34 463 A1公开了一种具有一个传动轴的无级变速箱,其中,变速箱具有带至少两个长孔的长孔盘,其与传动轴直接或者间接连接。此外,具有至少两个在长孔盘的长孔内支承和引导的杠杆并在杠杆上偏心固定设置至少两个椭圆盘。具有像自由轮外壳那样上面引导椭圆盘并具有至少一个自由轮的至少一个轴,里面配合至少一个自由轮并与传动轴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虽然这种变速箱可以无级改变输出转速,但缺点在于,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螺栓的偏心末端不是支承在与其共同作用的槽盘上,而是可在轴向上移动引导。并不完全确定输出轴的偏心插立与可相对位移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而是取决于其他变速箱部件可扭转的螺栓导向件,只能具有只允许小转矩的非常小的接触面或动力面;这种缺点因此与这一事实相关,即单个螺栓始终具有与可偏心位移的输出轴相同的距离。
DE 36 05 211 A1的装置也存在类似问题。该文献介绍了一种用于在满负荷下无级改变转速的变速箱,其中,内啮合的齿环与从动轴固定连接。该齿环的相同轴上支承翼,在其外端上具有各一个掣子,也就是向外凸起可转动的凸缘,利用外端上或多或少的锐边与内啮合的齿环啮合。翼的自由端上此外铰接各一个杠杆,其另一端偏心支承在与传动轴固定连接的盘上。在中性位置上,传动轴与从动轴对中心;掣子与锯齿形的内啮合齿啮合共同传动该内啮合齿;传动轴和从动轴以同步的转速旋转。如果传动轴相对于传动轴偏心位移,那么翼在转动时产生不同的循环速度,其中,各自以最快速度前进运动的掣子保持啮合传动从动轴,而其他掣子则沿内啮合齿落在后面。根据传动轴从中心的移动可以改变转速。在此方面,各一个翼与所分配的导向件共同形成一个肘杆,其弯曲在彼此相对位移的传动轴和从动轴循环时周期性增强并重新减小(伸长)。旋转运动各自分接在由于旋转运动与弯曲或伸长运动叠加而各自具有最大角速度的那个肘杆上。因为在这些肘杆上,出于该原因除了铰接连接外还必须以高精确度支承掣子,所以杠杆和翼需要以高稳定性构成。因为肘杆因此不是无外部力,而是成为能量传递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所以该机构不仅非常复杂,而且也易出现故障。因为翼或者导向件最微小的变形就会导致掣子不能精确工作。最后上述两个变速箱的调节范围相当小,因为从动轴上与同步转速可取得的附加最大转速仅相当于传动转速的一小部分。
发明内容
从所述现有技术的这些缺点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无级变速箱这样进一步构成,使其在负荷下可以在大限度内无级改变变速比。在此方面,尽可能将机械开支降到最低限度,以便将制造成本保持在可以经济利用的限度内,与此同时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可靠性,以降低故障率。
该目的利用一种无级变速箱得以实现。该无级变速箱用于将至少一个第一转动件与底架(4;34)或者外壳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传递到至少一个第二转动件上,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是传动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是从动转动件,其中:a)第一转动件或者底架或者外壳直接或者间接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连接;b)具有第二导向组件;c)两个导向或者传动组件与变速箱或者一个所连接的机器或者设备部件的底架或者外壳连接,使第二导向组件相对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可调整;d)两个导向或者传动组件通过至少两个机构相互连接,该机构各自由一个第一连接组件和各一个第二连接组件组成,它们彼此支承或者引导和/或相互啮合;e)以及其中每个连接机构的各自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连接,可环绕与其旋转直线平行但偏心的多个旋转轴中的每一个转动或者固定在与其旋转直线偏心的多个固定点中的每一个上;f)而每个连接机构的各自其他连接组件与第二导向组件或者杠杆连接,与其余连接机构的相关的连接组件无关,环绕一个对所有所连接的连接组件共用的轴可转动支承,其中,共用的轴在工作期间不偏心循环;g)以及其中每个连接机构的第一和/或第二连接组件支承在(各)一个旋转轴或转动轴上,该旋转或转动轴与所分配的其他连接组件的旋转或接触或啮合点或者区域的距离具有预先规定的半径;h)其中,此外每个连接机构的各一个第一或者第二连接组件与自由轮的至少一个第一转动连接件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其各自其他的转动连接件与另一转动件这样直接或者间接连接,使相关的第一或者第二连接组件的旋转运动偏转角ω的平移运动周期性传递到另一转动件上,以及其中自由轮的转动连接件的旋转轴相互对中心;i)以及其中最后所述另一转动件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动件连接在差速器组件的各个不同的连接件上。
本发明在此方面从一种结构出发,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连接组件形成一个连接机构,其中,第一连接组件与一个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以与其旋转轴相关的确定偏心度连接和第二连接组件支承或者铰接在第二导向组件上。因此所有内部的变速箱运动例如源自易于控制的回转运动。这一点通过所称的每个连接机构使用两个连接组件实现,其可以相对运动并因此能够对两个导向件上一个连接机构的连接点之间的不同距离通过改变结构,例如肘杆的弯曲角做出反应。但单个连接机构不直接相互连接,既不在其肘杆区域内,也不通过直接偏心连接在共同旋转的转动件上。
依据本发明,每个连接机构的各一个第一或者第二连接组件与至少一个自由轮直接或者间接连接或者直接或者间接耦联,其中,至少一个自由轮的各自其他连接直接或者间接与第二轴连接,确切地说是这样连接,使相关的第一或者第二连接组件旋转运动偏转角的平移运动周期性传递到第二轴或者与其连接的转动件上。自由轮可以不同构成,最好作为夹紧体自由轮,具有多个在圆周上等距分布设置的夹紧体,或者作为棘轮自由轮,具有多个在圆周上等距分布设置的可径向内外回转的棘轮,或者作为锯齿自由轮,具有一个第一啮合盘和多个可在轴向上与其相对移动、沿第一盘的圆周等距分布设置的锯齿,例如以一个在第二盘上循环设置相反定向的锯齿齿圈的方式,其在旋转方向闭锁时在相对的锯齿上定位,但在自由轮旋转方向上可以沿其滑动。但这些自由轮的共同之处在于具有两个旋转对称部件的结构,其可相对地环绕其相互对中心的旋转轴扭转,但与此同时在一个旋转方向上止动。
所有连接机构产生的合量旋转运动输送到一个差速器组件,其在那里与传动转速或者其一部分(最好<1,但也可以>1)反向连接,以便在各自相同的传动转速情况下扩大调节范围,也就是最大输出转速与最小输出转速之比。差速器组件为此目的也与传动轴和从动轴连接。通过与全部传动转速的这种反向连接,输出轴在同步运行时保持静止状态,也就是最小输出转速为零,并因此调节范围无尽大。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差速器组件包括两个差速器从动轮,其在其彼此靠近的内侧上各具有一个齿环并在一个设置在其间的差速器壳中具有外围齿轮或者锥齿轮,其与第一和第二差速器从动轮持续啮合。第一差速器从动轮例如与自由轮连接。差速器壳可以(需要时通过一个转向器)与传动轴或者从动轴连接,另一差速器从动轮然后与其他的连接轴连接。取代这种“轴向”差速器,也可以使用“径向”差速器,其相当于具有太阳轮、内齿圈和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箱。
具有优点的是,无级变速箱的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可环绕一个与变速箱底架或变速箱外壳相对的旋转轴旋转支承和/或由第一轴(旋转)传动,例如通过一个与第一轴连接的齿轮,该齿轮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上的啮合齿啮合。
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在无级变速箱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分段盘形构成,其中,旋转直线与穿过盘形构成的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的基面近似垂直分布。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具有至少两个盘形段,其彼此平行和/或彼此以预先规定的距离设置。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的两个彼此平行设置的盘形段抗扭相互连接,其中,为抗扭连接具有例如至少一个与旋转轴平行设置的套筒件。套筒件可选择设置在两个盘形段的或者旋转中心内或者边缘区域内。与该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偏心连接多个连接组件,即支承或者固定,下面简称为铰点。
具有优点的是,第二导向组件具有旋转对称的导向面,其例如凸面拱起,特别是按照导向轴的类型为圆柱体,或者凹面弯曲,而且特别是按照孔的类型为空心圆柱体。这种旋转轴形成所连接的所有连接组件共同的星形结点轴,下面简称为星形结点。
第二导向组件此外可相对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的旋转轴调整,最好是可移动构成。特别优选为此目的第二导向组件并因此星形结点可相对于外壳在一个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的旋转轴垂直分布的平面上移动,从而星形结点与不同的偏心铰点之间的距离始终确定地预先规定。
第二导向组件特别是径向可移动,而且是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的旋转轴相关,其中,第二导向组件也相对于变速箱底架或者外壳可调整,特别是可移动。
具有优点的是,形成一个连接机构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组件这样彼此引导或者支承或者可转动相互连接,使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的旋转轴与第二导向组件的旋转轴之间距离的变化产生至少第一或者第二连接组件环绕其旋转轴的相对运动。
最好一个连接机构的各自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连接,而且是这样连接,使第一连接组件与其旋转轴偏心穿过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的至少一个盘形段。
每个连接机构各一个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动力组件构成,其在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的至少一个盘形段内与其旋转轴偏心可环绕旋转轴旋转支承。
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的盘形段具有用于容纳动力组件最好圆柱体形构成的空隙。
此外,动力组件可以包括各自一个动力杆和一个与其固定连接的传动杆或者具有各自一个动力盘或动力缸。
具有优点的是,各自一个与第二导向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具有与其旋转对称的导向面互补的面。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导向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作为传动杆构成,其中,每个连接机构的传动杆可彼此独立环绕第一导向组件的旋转对称导向面的旋转轴转动支承。传动杆特别是为可独立环绕导向面的旋转轴支承,具有各自一个轴承套。
为可独立环绕导向轴转动支承,传动杆具有各自一个在第二导向组件内设置在一个轴承星形结点上并各自垂直远离杠杆不同横截面最好套嵌的套筒。
在每个与第一内部导向或者传动组件连接的连接组件上,特别是动力组件上,与其旋转轴偏心具有用于与各自第二连接组件,特别是传动杆连接的面,其与旋转轴平行和/或垂直分布。与第一内部导向或者传动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特别是动力组件的面,作为旋转对称的连接面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旋转对称的连接面可以凸面拱起,特别是按照连接轴的类型圆柱体构成,或者凹面弯曲,特别是按照连接孔的类型空心圆柱体构成。
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特别是动力组件以具有优点的方式具有至少各一个导向孔,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固定与各自所分配的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的销子件,该孔例如作为圆孔或者作为长孔构成。
导向孔的中轴线优选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特别是其盘形段的旋转轴平行分布。
此外,在所分配的第二连接组件上,特别是传动杆上,具有与旋转对称的连接面互补的面。
动力组件作为长孔构成的导向孔例如与各自所分配的第二连接组件,特别是传动杆通过至少一个导向件连接。
与第一内部导向或者传动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特别是动力组件的面为与各自第二连接组件,特别是传动杆连接,作为齿排或者摩擦面构成。
与第二导向或者传动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特别是动力组件,用于与各自所分配的第二连接组件,特别是传动杆的齿排啮合构成。
具有优点的是,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机构产生的旋转运动在所连接的自由轮那边汇合,其中,自由轮这样彼此设置,使其始终传送在一个共同定向的旋转方向上最快速的旋转运动。为此特别适用自由轮从动侧末端上啮合的行星齿轮,其均与一个共同啮合的太阳轮啮合。
利用依据本发明的变速箱可以仅通过两个连接组件的切点或连接点确定所称连接机构的肘杆,连接组件利用它们其他的连接点例如可旋转运动支承在各一个导向组件上,而无需在此方面第三方的力作用于各自的肘杆。
此外特别重要的是,通过一个连接机构两个连接组件所述的导向或支承或连接,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上相关铰点或旋转轴与第二导向组件上星形结点之间距离的改变使至少一个连接组件环绕其在相应导向组件上的铰接轴或者旋转轴相对扭转,其随后分接并影响从动轴的旋转。
此外重要的是,一个连接机构的两个连接组件之间的弯曲部分环绕两个导向组件的各一个中心区域循环。这一点在一个通过联杆形成的弯曲部分中由此实现,即该肘杆的距离d1、d2与两个连接组件各自其他支承点,即一方面星形结点和另一方面偏心的铰点之和始终大于两个导向组件之间可调整的最大偏心度:e<d1+d2
为防止依据本发明的变速箱不圆,也就是伴有振动运行,每个连接机构的至少一个连接组件可以作为盘或缸构成和/或具有配重。
依据本发明的可无级调节的变速箱的变速比可以在满负荷下改变。因此该变速箱特别适用于重负荷传动装置,例如机车、卡车、大型加工机床以及风力发电设备等。此外在低到中等负荷范围内,也可以用于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和热力泵等。
附图说明
本发明基础上的其他特征、特性、优点和作用来自下面借助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其中:
图1示出依据本发明变速箱的剖面;
图2a示出图1箭头II方向上的视图,其中,变速箱按照输出轴停止运转的第一变速比调整;
图2b示出图1的变速箱与图2a相应的视图,采用输出轴旋转的不同调节的变速比;
图3a示出图2a、b的细部IIIa;
图3b示出图3a箭头IIIb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4示出图1的细部IV,其中以示意图举例示出具有导向杆的单个传动杆的结构和可转动支承;
图5示出图1沿线段V-V的剖面;
图6a示出具有不同连接机构大致与图3a相应的视图;
图6b示出另一连接机构与图6a相应的视图;
图6c示出另一连接机构大致与图6a相应的视图;
图7a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变速箱另一实施方式与图2a相应的视图;
图7b示出图7a的变速箱与图2b相应的视图;以及
图7c示出特别是用于装入图7a和7b变速箱内的另一连接机构大致与图6a相应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无级变速箱1,用于将传动轴2的转速变换成从动轴3的可变转速。为此目的,可转动支承的导向或者传动组件与最好具有一个外壳的底架4连接或者组合,该导向或者传动组件最好为与传动轴2连接的盘5的形式,例如通过第一齿轮与盘5上的外啮合齿啮合。
传动盘3具有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空隙6,其最好圆柱体形构成并以等距的距离沿一条圆周线环绕与变速箱1的传动轴AA平行分布的轴,例如相互在直径上相对设置。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第一至第四空隙6a-6d,它们最好作为圆柱体形的孔构成,其中,其中点轴M1-M4与变速箱1的传动轴AA平行定向并最好与处于传动轴AA上的中点M对称设置,该中点还作为传动盘5的旋转中心。传动盘5中点轴M1-M4与中点M的距离最好全部一致,或者仅彼此成对或者它们彼此不同。四个空隙6a-6d的中点轴M1-M4与中心轴AA相关最好彼此偏移90°。
空隙6a-6d具有一致的、成对一致的或者不同的半径r1-r4。在这四个空隙6a-6d内,各自容纳可环绕相关的中心轴M1-M4转动支承的第一至第四连接组件,最好动力组件7a-7d,其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动力联杆、管、盘或者缸构成。连接组件或动力组件7a-7d可转动地支承在各自一个空隙6a-6d内,而且是环绕那里的中点轴M1-M4。为使动力组件7a-7d可转动支承在空隙6a-6d内,可以提供滚针轴承或者类似作用的轴承件。
此外,连接组件或动力组件7a-7d与各自另一个连接组件,例如传动杆8a-8d连接,而且例如可转动支承或者引导。各自一个连接组件7a-7d与另一个连接组件8a-8d共同构成各一个连接机构。
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动力组件7a-7d各自作为圆柱体形的动力盘或动力缸构成,例如以具有实心构成的圆盘形端面的各一个管形套筒件的方式。
为将图3a、3b中举例所示的传动杆8a-8d固定在动力盘7a-7d上,各自在其端面上以与相关中心轴M1-M4的距离d1-d4并因此偏心具有导向孔9a-9d,用于容纳各一个销子件10a-10d,其在那里在变速箱1工作期间用于传递转矩力。
传动杆8a-8d的各自第二杠杆端导向一个共同的轴承星形结点11,其中,传动杆8a-8d在轴承星形结点11上彼此独立和彼此回转运动支承。在这种情况下,轴承星形结点11上例如具有与传动轴AA平行分布的导向轴12,传动杆8a-8d环绕其可转动支承。
传动杆8a-8d此外各自具有一个在轴承星形结点11方向上垂直远离的套筒13a-13d,最好具有整体构成的轴承件,其可彼此套嵌,因为传动杆8a-8d套筒13a-13d的直径不同构成。
图3a和3b示出传动杆8a-8d之一。传动杆8a-8d具有第一杠杆段11和第二杠杆段12。第二杠杆段12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具有一个曲柄传动机构上常用的配重。根据各自所分配的配重,传动杆8a-8d与轴承星形结点11相关平衡,从而整个杠杆设置可以几乎无振动地工作。特别是在无级变速箱1在高转速下工作时,传动杆8a-8d环绕轴承星形结点11的这种径向对称平衡值得推荐。
在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每个传动杆8a-8d取代套嵌的套筒13a-13d具有各自一个孔,其各自直径相同并各自环绕作为轴承星形结点11的中心导向轴线。
套筒13a-13d或孔因此支承在轴承星形结点11上,其作为导向杆14的导向套或者导向轴12构成。后者可回转或者可移动插立在齿轮箱外壳上和作用是一方面固定传动杆8a-8d的共同轴承星形结点11和另一方面提供影响其位置的可能性,也就是特别是回转或者移动,以便使其从中心M或从传动盘5的传动轴AA偏转。在这种情况下,偏转可以沿一个与传动轴AA垂直分布的平面,特别是沿一条线或者圆形轨迹进行。
正如从该附图所看到的那样,动力组件7a-7d可以支承在两个彼此平行的传动盘5、5′上。两个传动盘5、5′套合构成并通过一个最好中心的套筒15抗扭地相互连接。第二传动盘5′也同样具有第一和第二或第一至第四空隙6a′-6d′,里面可转动地支承动力组件7a-7d。通过两个盘5、5′之间与连接套15的长度大致对应的距离D,导出由于传动杆8a-8d的偏心连接而作用于动力组件7a-7d的倾覆力矩。
此外,与每个动力组件7a-7d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少一个自由轮16a-16d。为此适用于简单、单方控制作用的自由轮离合器,例如夹紧辊自由轮。可以选择使用可各自转换操作方向的自由轮离合器(例如棘爪自由轮)。也可以具有液压自由轮离合器和/或可从外部转换和/或控制的电磁离合器。
动力组件7a-7d与自由轮16a-16d之间的连接可以作为直接固定连接构成,从而每个自由轮16a-16d的环始终进行与所分配的动力组件7a-7d相同的转速。但连接取代其也可以通过一个齿轮箱进行,从而每个自由轮16a-16d环的转速始终与所分配的动力组件7a-7d的转速成比例,但最好明显大于后者,例如至少为其一倍。因为这种转速变换始终随着转矩降低出现,所以因此由自由轮在闭锁状态下传递的转矩明显下降,从而其负荷并因此其结构尺寸明显降低。这种连接例如可以借助一个或者多个行星齿轮系进行。
通过这些自由轮16a-16d,动力组件7a-7d的旋转运动彼此在一定程度上分离。这些自由轮16a-16d那边存在各一个啮合的行星齿轮17a-17d。这些行星齿轮17a-17d全部与一个共同的太阳轮18啮合。
该太阳轮18与一个差速器组件20的第一连接件,最好是差速器从动轮19抗扭结合或者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差速器从动轮19例如可环绕传动盘5、5′的传动轴AA转动。
传动轴2的旋转运动通过转向器21和齿轮22传递到差速器组件20的另一个连接件上,最好第二差速器从动轮23上。该第二差速器从动轮23可与第一差速器从动轮19镜面对称构成并同样可环绕传动盘5、5′的传动轴AA转动设置。
两个差速器从动轮19、23之间设置一个例如作为装有啮合锥齿轮24的圆环形支架或差速器壳25,其锥齿轮24与两个差速器从动轮19、23持续啮合。
作为对可彼此扭转的差速器从动轮19、23轴向上彼此位移的轴向差速器的选择,也可以将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方式的所谓径向差速器用于输入转速的反向连接,其中,其太阳轮可与差速器从动轮相应和内齿圈相当于其他差速器从动轮,而行星齿轮架这种情况可以起到差速器壳的作用。
依据本发明的变速箱1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例如在方位角方向上环绕其轴承座26调整导向杆14,轴承星形结点11首先这样调整,使传动盘5的中心M和传动杆8a-8d的轴承星形结点11处于一条共同的中心线上。这一点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轴承星形结点11和传动盘5的中心M具有与轴承座26的回转轴27相同的径向距离。
如果现在变速箱1由发动机组28驱动,那么在驱动的传动盘5的一个循环期间,轴承星形结点11相对于动力组件7a-7d中点轴M1-M4的距离不变,并因此每个传动杆8a-8d与传动盘5的旋转速度相应地环绕轴AA进行恒定的旋转运动,也就是说,动力组件7a-7d在传动盘5旋转时各自保持在与旋转轴AA相关的同一相对位置上或不进行固有旋转运动。
图2a对这种情况示出传动盘5及空隙6a-6d和可转动支承在里面的动力盘7a-7d。在这种工作状态下,所有传动杆8a-8d以传动盘5、5′的旋转速度环绕轴承星形结点11旋转。动力组件7a-7d不进行环绕其中心轴M1-M4的旋转运动。因此行星齿轮17a-17d也不进行固有旋转运动,而与其啮合的太阳轮18与传动盘5同步旋转。
传动轴2通过传动盘5到第一差速器从动轮19的变速比相反等于传动轴2通过转向器21到第二差速器从动轮23的变速比。这一点例如是这种情况,即传动盘5具有与差速器从动轮23相同的直径和传动轴2上各自与其啮合的齿轮19、22同样大小以及转向器21具有-1的变速比。
由此两个差速器从动轮19的转速完全相同,但彼此相反。因此差速器壳25由于锥齿轮24与两个差速器从动轮16、23的啮合不进行旋转运动,也就是(几乎)静止。
在所称的位置上,导向杆14处于其基本位置上,也就是说,通过无级变速箱1可实现的变速比等于零。
从传动轴2到从动轴3存在于导向杆14基本位置上的总变速比也可以通过不同确定转向器21和/或齿轮22和/或29的尺寸进行预调整,例如可以对照第一挡或者具有离合器的变速齿轮箱的启动挡。
为在工作期间改变变速比,导向杆14这样环绕轴承座26上其支承轴27回转,使轴承星形结点11相对于中心或传动盘5的旋转中心M偏转并处于传动轴AA的外面。
现在产生动力盘7a-7d的周期性脉动,其通过动力组件7a-7d或差速器从动轮19上所分配的这些自由轮16a-16d引起附加的旋转运动,其与传动盘5的转速相加或者与其相减。因为差速器从动轮23与差速器从动轮19相对传动,所以也将通过传动轴2和通过齿轮29传递到传动盘5上、传递到差速器从动轮19上的旋转运动减法滤出,并只有通过动力组件7a-7d附加产生、取决于导向杆14偏转的旋转运动到达差速器壳25上。为将这种“差动旋转运动”传递到从动轴3上,差速器壳25例如通过另一齿轮30与从动轴3直接或者间接连接。因此变速比不等于零,最好大于零。
通过调整导向杆14或改变轴承星形结点11或传动杆8a-8d的旋转中心与传动盘5的空隙6a-6d内具有的动力组件7a-7d的中点或中心轴M1-M4之间的距离a、b、c、d,传动盘5的循环行程通过传动杆8a-8d轴承星形结点11的例如径向偏移,转换成传动杆8a-8d和与其连接的动力组件7a-7d的在时间上彼此相对偏移或不同步的单个循环行程。由此在每个连接机构上在传动杆8a-8d与动力组件7a-7d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每个传动杆8a-8d由此在传动盘5转动360°时周期性在一个确定的角范围内或快或慢。最快的传动杆8a-8d在这种情况下传动与其连接的动力组件7a-7d及所分配的自由轮16a-16d并由此确定变速比。特别是由此出现由各自两个传动杆8a-8d所包括的角度α、β、γ、δ的改变。
图2b示出在轴承星形结点11或导向杆14从传动轴线AA或传动轮5中点M偏转的情况下的传动盘5,其具有空隙6a-6d和可转动支承在里面的动力盘7a-7d。各自借助一条线和虚线示意阴影线所示的传动杆8a-8d可转动地支承在一个与导向杆14连接的导向套13内并与各一个动力盘7a-7d连接。
从一个逆时针转动的传动盘5出发,传动杆8a-8d周期性跟随由“偏心”调整的轴承星形结点11强制性的偏转运动。因为动力组件7a-7d可转动支承在传动盘5内,所以通过传动杆8a-8d,处于与中心M1-M4相关预先规定的距离d1-d4上的导向孔9a-9d并由此动力组件7a-7d环绕偏转角ω周期性偏转。在此方面,导向孔9a-9d各自描绘一个环绕中心或空隙6a-6d的中心轴M1-M4具有预先规定半径r1-r4的圆形轨迹。这种摆动运动主要由此限制,即一个传动杆8a-8d与相关动力组件7a-7d之间“弯曲部分”上的角度,也就是在导向孔9a-9d上,不得超过一方面0°和另一方面180°的极限值,以便可以始终确定工作状态。
如果传动盘5、5′的中心M和轴承星形结点11相距或彼此偏移,那么例如第二传动杆8b以最快速度偏转第二动力组件7b,而同时第四传动杆8d对第四动力组件7d的旋转运动具有强烈影响,但是在相反的方向上。与第二动力组件7b连接的自由轮16b将这种运动传递到从动轴3上,确切地说是通过差速器组件20进行。因此在通过齿轮19传递到传动盘5′上的旋转速度上,第二动力盘7b的旋转速度相加或者相减叠加。这一过程在所示的例子中在顺时针360°转动的范围内周期性反复。
自由轮16a-16d的内环与动力组件7a-7d的各自一个连接,从而在各自的自由轮机构16a-16d的闭锁状态下,动力组件7a-7d的旋转运动通过相关行星齿轮17上的外啮合齿向所分配的太阳轮18上进行传递。在传动盘5转动360°的分布过程中,因此每个动力组件7a-7d的传输运动顺序传递到太阳轮18上,而且在动力组件7a-7d环绕其轴线M1-M4进行最快速的相对扭转情况下始终如此。
太阳轮18的最小(或者最大)转速相当于传动盘5、5′的转速(同步工作),太阳轮18的最大(或最小)转速从传动盘5、5′的转速加(减)动力组件7a-7d各自最快的摆动运动而产生。为获得尽可能大的相对变速范围,从太阳轮18的该转速中通过在差速器20上的反向连接减去传动盘5、5′的转速。如果相反,第一和第二差速器从动轮19、23的旋转速度被选择为不同,那么可以调整通过转速差可预先规定的“基本”转速。
通过分接到自由轮16a-16d产生的力线不是线性,而是伴有谐波。但它可以借助一个滤波器,例如利用一个安装在自由轮16a-16d的从动侧与差速器25的输入端之间,最好差速器从动轮19上面或者前面的摆动载荷过滤,从而在输出轴3上形成一种近似线性、一定程度上无谐波的旋转运动。为此目的,在这些位置上也可以插入减振件或者弹簧蓄能器。
在图6a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动力组件各自作为与轴AA平行、圆柱体形横截面的动力联杆7a′-7d′构成并各具有另一个与其大致径向远离、环绕相关中心轴M1-M4可转动支承的动力杆7a″-7d″。圆柱体形动力联杆7a′-7d′的半径r1-r4与此前所述作为动力盘7a-7d的构成相比明显减小。
动力杆7a″-7d″的各自第一端与圆柱体形动力联杆7a′-7d′抗扭连接并在与中心轴M1-M4的距离d1-d4上具有各一个导向孔9a-9d。通过各一个嵌入第二端上导向孔9a-9d内的销子件9a-9d,与每个动力杆7a″-7d″可转动各连接另一个传动杆8a-8d,而且各自一个传动杆8a-8d与所分配的另一个动力杆7a″-7d″共同构成一个“肘杆”。
在图6b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动力盘或动力缸构成的动力组件7a-7d至少在其与传动盘5在传动杆8a-8d方向上远离的圆周段上,具有一个与各自的中心轴M1-M4同心分布的齿环段47,其齿从圆柱形构成的动力盘7a-7d垂直突出。各自一个传动杆8a-8d切线上紧贴在所分配的动力盘7a-7d上并各自在对着动力盘7a-7d的杠杆段上具有齿排48,其齿至少部分与同心环绕动力盘7a-7d的齿环段47啮合。由此在各自的传动杆8a-8d与分配给其的动力盘7a-7d之间构成作用连接。为保证两个连接组件7a-7d;8a-8d上的齿47、48之间始终啮合,每个传动杆8a-8d附加在所分配的动力组件7a-7d上引导。为此每个传动杆8a-8d具有各一个保持装置,其确保与齿环半径r1-r4的啮合动力盘作用连接。传动杆8a-8d为此可以由一个环49包嵌,其可环绕相关的旋转轴M1-M4回转支承在相关的动力组件7a-7d上。
动力组件7a-7d具有啮合齿的圆周半径此外可以是齿宽角的函数,也就是不必圆形或与相关的轴M1-M4同心,例如可以遵循一种正弦形的分布。传动杆8a-8d的啮合缘也可以弯曲分布,从而可以实现大范围的传递函数。
图6c所示连接机构的实施方式与图6b的主要区别在于,取代具有齿48的传动杆8使用链条50,其单个铰接相互连接的链节51与相关动力组件7a-7d的啮合齿47啮合。一端上最外部的链节51固定在轴承星形结点11的区域内,而另一末端链节51相反由拉簧52保持在张力下,其另一端53同样插立在轴承星形结点11的附近,而且可环绕其转动。链条50以约180°的角缠绕链轮7。如果改变链轮支承M1-M4相对于轴承星形结点11的距离,那么弹簧52缩短或者伸长,链轮7与此同时沿链条8滚动并在摆动旋转运动中环绕其中心M1-M4偏移,该运动通过所连接的自由轮16a-16d周期性传输到从动轴3。
在另一实施方式的框架内,为环绕导向轴12可转动支承传动杆8a-8d可以使用各自另一个自由轮,最好采用各自相反的闭锁方向。通过这些自由轮然后可以分接通过传动杆8a-8d产生的反向旋转运动和需要时在变速齿轮箱技术上进一步应用。例如,为此分接的反向旋转运动根据其精确的可逆转性用于构成无级变速箱1的“紧急制动功能”。
类似的原理在图7a-7c所示的另一变速箱31上实现,其同样用于将传动轴32的转速变换成从动轴33的可变转速。为此目的,最好具有、连接或者组合外壳的底架34上可转动支承一个最好与从动轴32连接方式的空心转鼓35。从动轴32与传动鼓35之间的连接优选可以利用一个无尽的链条55产生,但也可以借助相互啮合的齿轮进行。
传动杆35最好各自在其端面的区域内,例如借助一个或者多个滚子轴承转动连接件支承在一个支座36上。支座36在底架34上可环绕一个轴回转支承,最好环绕传动轴32或者一个与其同心的轴。为提高其稳定性,支座36可以由两个最好套合、彼此平行的板38组成,其通过连接片最好沿其圆周的一部分相互连接。一个板38最好具有一个支承传动盘5的厚端和一个使支座36支承在从动轴32上的薄端的稍长造型。在其圆周上,最好在其厚端区域内,具有一个例如液压缸可以对其作用的孔39,以便相对于底架34和外壳调整支座36。
多个,在所示举例中两个连接机构用于将旋转运动可调整地传递到输出轴33上。每个连接机构由一个具有传动杆40a-40b的肘杆结构和一个与其铰接的动力杆41a-41b组成。在此方面,“肘杆”的轴与传动鼓35的轴平行分布。传动杆40a-40b的自由端在传动鼓35的内侧上与其旋转轴偏心铰接,最好在转鼓圆周上彼此在直径上相对地或等距地分布。动力杆41a-41b的自由端共同在一个星形结点42上引导并在那里彼此同心支承或者引导,例如直接在输出轴33或者一个与其同心的轴上。每个动力杆41a-41b的内置端此外通过各一个自由轮与一个共同的转动件连接。这些自由轮最好在从动轴33的方向上相对或连续位移。
这些自由轮的旋转运动可以或者通过其内环传递到一个共用轴上,或者它们通过套嵌的套筒或者这类部件与各一个动力杆41a-41b抗扭连接,而其旋转运动然后在一个共用的内齿圈上叠加。叠加轴或者内齿圈最好与输出轴33同轴,但通过一个差速器与其分离。传动转速最好这样输送到该差速器的第三连接,使输出转速相当于所传递的自由轮转速减去输入轴转速。
在图7a的变速齿轮箱位置上,两个连接机构无相对运动同步环绕轴33旋转-输出端差速器的输入进行同样大小、但相反的转速。
在图7b的变速齿轮箱位置上,通过传动鼓35与从动轴33之间的偏心度,对照肘杆的弯曲和伸长强制使连接机构进行持续的相对运动。在此方面,一个动力杆41a、41b的旋转运动始终快于另一个,因为始终一个在转鼓35的旋转方向上回转,而另一个相反,也就是与转鼓旋转方向相反。较快的连接机构通过其自由轮并通过差速器附加传动输出轴33。但在滤出差速器上的转鼓运动时,输出轴33上仍可感觉到各自超前的动力杆41a、41b的附加转速。
图7c示出图7a和7b变速箱31连接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可以看出示意示出的一段传动鼓35以及轴承星形结点42,其上面如图7a的实施方式中那样支承一个动力杆41a。取代通过铰接在上面的传动杆40a,动力杆41a相反通过推杆43与传动鼓35连接。推杆43在其两端上具有各一个球头44,而在动力杆41a和传动鼓35的内侧上具有与其互补的球头套45,从而各自形成万向球接头。这样做的多个优点是:一方面,利用球体可以比利用联杆传递大得多的压力;此外。通过包围球体44的皮碗46可以将润滑剂保持在铰接部位45上,从而为润滑无需向整个变速齿轮箱空腔加注润滑脂或者其他润滑剂;最后,这种万向球接头连接还可以使推杆43倾斜定向,从而其例如可以沿转鼓35的一条共同圆周线铰接,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小变速箱31的结构尺寸。为在(不传递的)动力杆41a、41b返回时不断开推杆43a、43b与动力杆41a、41b之间或推杆43a、43b与传动鼓35之间的接触,每个动力杆41a、41b通过各一个拉簧56连接在传动鼓35的圆周上。为此目的,具有各自一个保持盘或者带孔的打孔件,其直径小于相关的球体44和该件例如旋接固定在相对的连接件35、41a、41b上。
本发明前面借助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不言而喻,可以产生大量的变化以及修改,而不会偏离本发明所依据的发明设想。确切地说,除了变速齿轮箱功能组件的中心支承外,也就是所介绍的传动盘5、5′和传动机构外壳件20通过旋转对称中轴线AA相对于外壳的支承,其中连接机构相对固定在外壳上和差速器在与转向器的作用连接向偏心设置设置,作为选择可以设想偏心支承,例如环绕差速器组件的齿轮或环绕啮合的传动杆5、5′借助辊子或者齿轮用于可转动保持变速齿轮箱组件。
如果输出端快于与传动盘/传动装置连接基础上的变速比,那么不再进行牵引。如果希望在减速超速操作中实现牵引,那么这一点需要附加使用传动轴与从动轴互换的转换装置。作为对此的选择,也可以使用废气制动器或者适用于蓄电池充电的发电机。

Claims (46)

1.无级变速箱(1;31),用于将至少一个第一转动件与底架(4;34)或者外壳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传递到至少一个第二转动件上,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是传动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是从动转动件,其中
a)第一转动件(2;32)或者底架(4;34)或者外壳直接或者间接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35)连接;
b)具有第二导向组件;
c)两个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14;35)与变速箱(1;31)或者一个所连接的机器或者设备部件的底架(4;34)或者外壳连接,使第二导向组件(14)相对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35)可调整;
d)两个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14;35)通过至少两个机构相互连接,该机构各自由一个第一连接组件(7a-7d)和各一个第二连接组件(8a-8d)组成,它们彼此支承或者引导和/或相互啮合;
e)以及其中每个连接机构的各自第一连接组件(7a-7d)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35)连接,可环绕与其旋转直线平行但偏心的多个旋转轴(M1、M2、M3、M4)中的每一个转动或者固定在与其旋转直线偏心的多个固定点中的每一个上;
f)而每个连接机构的各自其他连接组件(8a-8d)与第二导向组件或者杠杆(14)连接,与其余连接机构的相关的连接组件(8a-8d)无关,环绕一个对所有所连接的连接组件(8a-8d)共用的轴(11)可转动支承,其中,共用的轴(11)在工作期间不偏心循环;
g)以及其中每个连接机构的第一和/或第二连接组件(7a-7d;8a-8d)支承在(各)一个旋转轴或转动轴(M1、M2、M3、M4;3)上,该旋转或转动轴与所分配的其他连接组件(7a-7d;8a-8d)的旋转或接触或啮合点或者区域的距离具有预先规定的半径(d1-d4);
h)其中,此外每个连接机构的各一个第一或者第二连接组件(7a-7d;8a-8d)与自由轮(16a-16d)的至少一个第一转动连接件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其各自其他的转动连接件与另一转动件(18)这样直接或者间接连接,使相关的第一或者第二连接组件(7a-7d;8a-8d)的旋转运动偏转角ω的平移运动周期性传递到另一转动件(18)上,以及其中自由轮(16a-16d)的转动连接件的旋转轴相互对中心;
i)以及其中最后所述另一转动件(18)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动件(2、3;32、33)连接在差速器组件(20)的各个不同的连接件(19、23、25)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箱(1;3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是第一传动轴(2;32)、环或者缸。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箱(1;3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件是第二从动轴(3;33)、环或者缸。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箱(1;31),其特征在于,第二导向组件是导向杆(14)或者支承件。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箱(1;31),其特征在于,两个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14;35)在变速箱(1;31)的或者一个所连接的机器或者设备部件的底架(4;34)或者外壳上可转动或者可回转地支承或者引导或者固定。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内部导向件(5、5′;35)可环绕一个旋转轴(AA)相对于变速箱底架或者外壳支承。
7.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内部导向件(5、5′;35)与传动轴或者从动轴(2、3;32、33)抗扭连接。
8.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内部导向件(5、5′;35)具有至少一个盘造型的段,其基面由旋转直线(AA)基本垂直穿过。
9.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内部导向件(5、5′;35)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平行的盘形段。
10.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第二内部导向件(11、12、14)具有凸面拱起或者凹面弯曲的旋转对称导向面。
11.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第二内部导向件(11、12、14)可相对于变速箱底架(4;34)或者外壳和/或可相对于第一内部导向件(5、5′;35)的旋转轴(AA)调整。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第二内部导向件(11、12、14)可相对于变速箱底架(4;34)或者外壳和/或可相对于第一内部导向件(5、5′;35)的旋转轴(AA)移动。
13.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一个连接机构的两个连接组件(7a-7d;8a-8d)这样彼此引导和/或可移动相互连接(9a-9d),使第一导向件(5、5′;35)上相关的旋转轴(M1、M2、M3、M4)与第二导向件(11、12、14)上铰点之间距离的变化使至少一个连接组件(7a-7d;8a-8d)环绕其铰接或者旋转轴(M1、M2、M3、M4)相对扭转。
14.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机构的各一个与第一内部导向件(5、5′)连接的连接组件(7a-7d)与其旋转轴(AA)偏心地穿过该导向件(5、5′)的至少一个盘形段。
15.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机构各一个与第一内部导向件(5、5′)连接的连接组件(7a-7d)作为动力组件(7a-7d)构成,其在该导向件(5、5′)的至少一个盘形段内与其旋转轴(AA)偏心可环绕本身的旋转轴(M1、M2、M3、M4)转动支承。
16.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与第二导向件(11、12、14)连接的连接组件(8a-8d)具有与其旋转对称的导向面互补的面。
1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与第二导向件(11、12、14)连接的连接组件(8a-8d)具有杠杆的造型。
18.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机构的各一个连接组件(8a-8d)作为杠杆(8a-8d)构成,其中,每个连接机构的杠杆(8a-8d)可彼此独立环绕第一导向件(11、12、14)的旋转对称导向面的旋转轴支承。
19.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杠杆(8a-8d)为可独立环绕导向面的旋转轴支承,具有各自一个轴承套(13)。
20.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是导向轴(12)。
21.按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为了环绕导向面的旋转轴独立地可旋转支承,杠杆(8a-8d)各自具有一个具有不同横截面的套筒(13),该套筒在第二导向件(11、12、14)的分配的导向面的区域内在轴承星形结点(11)上垂直远离杠杆(8a-8d)且彼此套嵌。
22.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是导向轴(12)。
23.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在与第一内部导向件(5、5′;35)连接的连接组件(7a-7d)上,与其旋转轴(M1、M2、M3、M4)偏心具有用于与各自其他连接组件(8a-8d)连接的面,其与旋转轴(M1、M2、M3、M4)平行分布。
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第一内部导向件(5、5′;35)连接的连接组件(7a-7d)是动力组件。
25.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连接组件(8a-8d)是杠杆。
2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7a-7d;8a-8d)用于与其他连接组件(7a-7d;8a-8d)连接的面作为齿排或者摩擦面构成。
2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7a-7d;8a-8d)作为链条构成。
28.按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7a-7d;8a-8d)作为链节构成。
29.按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7a-7d)用于与各自所分配的连接组件(8a-8d)的齿排啮合构成。
30.按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7a-7d)用于与各自所分配的连接组件(8a-8d)的齿排啮合作为齿轮构成。
31.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连接机构的各一个连接组件(7a-7d;8a-8d)上设置各一个自由轮。
3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有连接机构的连接在一个共用导向件(11、12、14;5、5′;35)上的连接组件(7a-7d;8a-8d)的旋转运动在所连接的自由轮(16a-16d)那边汇合。
3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全部自由轮(16a-16d)这样定向,使其始终传送在一个共同定向的旋转方向上最快速的旋转运动。
34.按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在自由轮(16a-16d)那边具有啮合的行星齿轮(17),其与一个啮合的太阳轮(18)啮合。
35.用于操作无级变速箱(1;31)的方法,该无级变速箱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转动件,还具有一个底架(4;34)或者外壳和至少一个第二转动件,,其中
a)第一转动件(2;32)或者底架(4;34)或者外壳直接或者间接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35)连接;
b)具有第二导向组件;
c)两个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14)与变速箱(1;31)或者一个所连接的机器或者设备部件的底架(4;34)或者外壳连接,使第二导向组件(14)相对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35)可调整;
d)两个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14;35)通过至少两个机构相互连接,该机构各自由一个第一连接组件(7a-7d)和各一个第二连接组件(8a-8d)组成,它们彼此支承或者引导和/或相互啮合;
e)以及其中每个连接机构的各一个第一连接组件(7a-7d)与第一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35)连接,环绕多个与其旋转直线平行但偏心的旋转轴(M1、M2、M3、M4)中的各一个可旋转或者固定在与其旋转直线偏心的多个固定点中的各一个上;
f)而每个连接机构的各自其他连接组件(8a-8d)与第二导向组件或者杠杆(14)连接,与其余连接机构的相关连接组件(8a-8d)无关,环绕一个对所有所连接的连接组件(8a-8d)共用的轴(11)可转动地支承,其中,共用的轴(11)在工作期间不偏心循环;
g)以及其中每个连接机构的第一和/或第二连接组件(7a-7d;8a-8d)支承在(各)一个旋转或转动轴(M1、M2、M3、M4;11)上,该旋转或转动轴与所分配的其他连接组件(7a-7d;8a-8d)的旋转或接触或啮合点或者区域的距离具有预先规定的半径(d1-d4);
h)其中,此外每个连接机构的各一个第一或者第二连接组件(7a-7d;8a-8d)与自由轮(16a-16d)的至少一个第一转动连接件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其各自其他的转动连接件与第二转动件(18)这样直接或者间接连接,使相关的第一或者第二连接组件(7a-7d;8a-8d)的旋转运动的偏转角ω的平移运动周期性传递到另一转动件(18)上,以及其中自由轮(16a-16d)的转动连接件的旋转轴相互对中心;
i)以及其中最后所述另一转动件(18)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动件(2、3;32、33)连接在差速器组件(20)的各个不同的连接件(19、23、25)上;
其特征在于,在导向件(11、12、14;5、5′;35)相互环绕或环绕偏心的旋转轴循环期间,第一导向件(5、5′;35)上的旋转轴(M1、M2、M3、M4)与第二导向件(11、12、14)上的铰点之间距离的变化使至少一个连接组件(7a-7d;8a-8d)环绕其铰接或者旋转轴(M1、M2、M3、M4)相对扭转。
36.按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转动件是传动轴(2;32)、环或者缸。
37.按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转动件是从动轴(3;33)、环或者缸。
38.按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导向组件是导向杆(14)或者支承件。
39.按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导向或者传动组件(5、5′、14;35)在变速箱(1;31)的或者一个所连接的机器或者设备部件的底架(4;34)或者外壳上可转动或者可回转地支承或者引导或者固定。
40.按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递到连接组件(7a-7d;8a-8d)上的旋转运动通过各自所分配的自由轮(16a-16d)传递到从动轴(3;33)或者其前置的差速器组件(20)上。
41.按权利要求35至4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7a-7d)是动力组件。
42.按权利要求35至4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为改变变速比,第二导向件(11、12、14)从一个基本位置偏转,由此改变动力组件(7a-7d)通过传动杆(8a-8d)进行的旋转运动的幅度。
43.按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导向件(11、12、14)是轴承星形结点(11)。
44.按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中,无级变速箱(1;31)的变速比取决于轴承星形结点(11)从传动盘(5;5′)或者传动鼓(35)的传动轴(AA)偏转。
45.按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一个基本位置上,变速箱(1;31)的变速比等于零或者存在借助一个转向器(21)预调整的变速比。
46.按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轴承星形结点(11)在基本位置上与传动盘(5;5′)或者传动鼓(35)的旋转轴(AA)对中心。
CN2006800279032A 2005-07-29 2006-07-31 无级变速箱及其工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3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36379 2005-07-29
DE102005036379.2 2005-07-29
DE102006010453.6 2006-03-03
DE102006010453A DE102006010453A1 (de) 2005-07-29 2006-03-03 Stufenloses Getriebe sowie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relativen Drehbewegungen in einem stufenlosen Getriebe
PCT/EP2006/007575 WO2007012503A1 (de) 2005-07-29 2006-07-31 Stufenloses getriebe sowie betriebsverfahren dafü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3343A CN101233343A (zh) 2008-07-30
CN101233343B true CN101233343B (zh) 2010-06-23

Family

ID=37398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790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3343B (zh) 2005-07-29 2006-07-31 无级变速箱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262529B2 (zh)
EP (1) EP1913287B1 (zh)
JP (1) JP5000651B2 (zh)
CN (1) CN101233343B (zh)
AT (1) ATE426115T1 (zh)
DE (2) DE102006010453A1 (zh)
DK (1) DK1913287T3 (zh)
ES (1) ES2324552T3 (zh)
SI (1) SI1913287T1 (zh)
WO (1) WO20070125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11006889A (es) * 2008-12-26 2011-11-29 Hyun Woo Shin Aparato de transmision continuamente variable.
DE102010061039B4 (de) * 2010-12-06 2014-04-10 Kokinetics Gmbh Verstellmechanismus zum Verstellen einer Mechanik
WO2013030300A1 (de) 2011-09-02 2013-03-07 Basf Se Polypropylencarbonat-haltige schäume
DE102014217246B3 (de) 2014-08-29 2015-12-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tabilisierungsanordnung für ein Neigefahrwerk eines Fahrzeugs
DE102014217386A1 (de) 2014-09-01 2016-03-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Neigefahrwerks sowie aktives Neigefahrwerk für ein schienenungebundenes Fahrzeug
US10076939B2 (en) 2014-11-26 2018-09-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uspension systems for laterally tiltable multitrack vehicles
US10023019B2 (en) * 2015-02-24 2018-07-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ar suspension systems with rotary devices for laterally tiltable multitrack vehicles
US9925843B2 (en) 2015-02-24 2018-03-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ar suspension systems for laterally tiltable multitrack vehicles
CN105042009B (zh) * 2015-08-05 2017-06-30 珠海怡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轴向杠杆驱动少齿差减速器
US10670116B2 (en) * 2015-08-28 2020-06-02 Differential Dynamics Corpor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ariable renewable energy
BR112018076902B1 (pt) * 2016-08-22 2023-04-18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Método para operação de um sistema com acionamentos acoplados mecanicamente um ao outro
KR101889307B1 (ko) * 2016-11-23 2018-09-28 이스트바이크 주식회사 무단변속기
CN108188013B (zh) * 2017-12-22 2023-09-05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具有多种振动轨迹的振动筛
CN115523268A (zh) * 2018-01-15 2022-12-27 怀化沃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多级行星齿轮同轴型变速装置或技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87355A (en) * 1959-01-06 1963-04-30 Bassereau Roger Jules Justin Constantly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DE3605211A1 (de) * 1986-02-19 1987-08-20 Uwe Niebuhr Getriebe zum stufenlosen veraendern einer drehzahl unter voller last
DE19650222A1 (de) * 1996-12-04 1998-06-10 Klaus Disse Getriebe mit stufenloser Übersetzung von Null anfahrbar
DE19510772C2 (de) * 1995-03-24 1999-09-09 Disse Getriebe mit stufenloser Übersetzung
DE10032479A1 (de) * 2000-07-04 2002-01-17 Viktor Schweizer Stufenloses Getrieb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5808A (en) * 1911-01-17 1912-01-30 Abraham B Landis Variable-speed gearing.
AT159863B (de) * 1938-05-14 1940-12-10 Friedrich Cavallo Treibscheibengetriebe.
FR865049A (fr) * 1939-05-13 1941-05-12 Variateur de vitesses
US2443038A (en) * 1947-03-11 1948-06-08 Reo M Hughey Automatically adjustable speed power transmission
DE1003529B (de) * 1952-06-16 1957-02-28 Arcos Ets Schaltgetriebe mit stufenlos veraenderbarem UEbersetzungsverhaeltnis
DE1175955B (de) * 1961-03-29 1964-08-13 Franz Riedl Stufenlos regelbares Getriebe, vorzugsweise fuer Fahrzeuge
ES291633A1 (es) * 1963-09-12 1964-02-16 Callico Saumell Francisco Perfeccionamientos en variaciones de velocidad
IT957265B (it) * 1972-04-07 1973-10-10 Bianchini V Congegno variatore e riduttore di velocita con perno e disassamento variabile
JPS5891951A (ja) * 1981-11-26 1983-06-01 Bunichi Ishimi 変速装置
JPS5973656A (ja) * 1982-10-18 1984-04-25 Masaji Kuroba 無段変速装置
US4823627A (en) * 1987-06-23 1989-04-25 Mills Ned 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GB2259741B (en) * 1991-07-09 1995-02-08 James Lawrence Canner Mechanical variable ratio drive system
JP2565643B2 (ja) * 1993-06-21 1996-12-18 三協自工株式会社 中立および正,逆転操作可能な減速装置
US5674144A (en) * 1994-10-24 1997-10-07 Varatran,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ratio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DE10234463A1 (de) * 2002-07-29 2004-02-12 Werner Heck Kontinuierlich variierbare Übersetz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87355A (en) * 1959-01-06 1963-04-30 Bassereau Roger Jules Justin Constantly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DE3605211A1 (de) * 1986-02-19 1987-08-20 Uwe Niebuhr Getriebe zum stufenlosen veraendern einer drehzahl unter voller last
DE19510772C2 (de) * 1995-03-24 1999-09-09 Disse Getriebe mit stufenloser Übersetzung
DE19650222A1 (de) * 1996-12-04 1998-06-10 Klaus Disse Getriebe mit stufenloser Übersetzung von Null anfahrbar
DE10032479A1 (de) * 2000-07-04 2002-01-17 Viktor Schweizer Stufenloses Getrieb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7-12197A 1995.01.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503390A (ja) 2009-01-29
US20090197731A1 (en) 2009-08-06
WO2007012503A1 (de) 2007-02-01
US8262529B2 (en) 2012-09-11
SI1913287T1 (sl) 2009-10-31
JP5000651B2 (ja) 2012-08-15
DE102006010453A1 (de) 2007-02-01
DK1913287T3 (da) 2009-07-20
EP1913287A1 (de) 2008-04-23
DE502006003200D1 (de) 2009-04-30
EP1913287B1 (de) 2009-03-18
ATE426115T1 (de) 2009-04-15
ES2324552T3 (es) 2009-08-10
CN101233343A (zh) 2008-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3343B (zh) 无级变速箱及其工作方法
CN104736893B (zh) 无级变速器
EP2171310B1 (en) Gear-based continuously engaged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2203456A (zh) 偏心差动传动装置
CN102265064B (zh) 无级变速装置
CN102016349B (zh) 传动设备和差速传动装置
CN101482162B (zh) 正向无级变速装置及其方法
CN104797859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202203344U (zh) 精密摆线减速器
US7344467B2 (en) Self-regulating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24585C (zh) 一种新结构的内啮合行星传动装置
CN201407328Y (zh) 正向无级变速器
CN109555828B (zh) 一种滚压式无级变速器
CN108431456A (zh) 无级行星变速器
CN207830495U (zh) 一种新型无级变速装置
CN203130944U (zh) 大范围大功率无级变速器
CN201851599U (zh) 一种两级环式减速器
CN101532560B (zh) 一种非摩擦式无级变速器
CN2085446U (zh) 内啮合行星传动装置
CN104896026B (zh) 滚柱减速器
CN209212895U (zh) 摆轮传动组件、减速单元和减速器
CN201747881U (zh) 中鼓锥轮机械式无级变速装置
CN103115119A (zh) 大范围大功率无级变速器
CN102135163A (zh) 中鼓锥轮机械式自适应无级变速装置
CN108180268A (zh) 一种新型无级变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