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2095A -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及其电池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及其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2095A
CN101232095A CNA2008100263035A CN200810026303A CN101232095A CN 101232095 A CN101232095 A CN 101232095A CN A2008100263035 A CNA2008100263035 A CN A2008100263035A CN 200810026303 A CN200810026303 A CN 200810026303A CN 101232095 A CN101232095 A CN 101232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battery
active material
active substance
lithium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263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京才
薛建军
童叶翔
夏信德
崔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NGHUI BATTERY CO Ltd GUANGZHOU
Original Assignee
PENGHUI BATTERY CO Ltd GUA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GHUI BATTERY CO Ltd GUANGZHOU filed Critical PENGHUI BATTERY CO Ltd GUANGZHOU
Priority to CNA2008100263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320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32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20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及其电池属于电池领域,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包含有第一活性物质A和第二活性物质B,第一活性物质A是铌酸锂,具有如下结构式:LixNbyOz,第二活性物质B是除去铌酸锂外的其它能掺入/脱出锂的活性物质,第一活性物质A和第二活性物质B质量混合比A/(A+B)为0.05-0.5之间,LixNbyOz具有稳定的锂掺入/脱出性能,循环性能好,其锂掺入/脱出电位在1.7V左右(对Li+/Li),充放电平台宽。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延缓电池电压急剧下降速度,避免或减少电池过放或反极对电池和电池组的损害。抗过放电性能优良,适用于制作串联电池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及其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及其电池属于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抗过放电功能,适用于制作串联电池组的锂离子正极活性物质及其电池。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mp3播放器或便携式视频播放器在最近几年比以往更加流行。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对这些产品使用的电池具有能量密度较高和重量更轻的的要求也越来越大。最近,锂离子充电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耐久性和重量更轻广泛用于大部分便携式电子产品。锂离子电池可能暴露在很多异常条件下,因此它必须满足电器和环境安全条件。对商业锂1离子电池有许多安全要求,典型的是过充安全条件。另一方面,过度放电状态也是实际产品应用考虑的很重要的条件。但其研究相比于过充保护较少。特别是在没有保护电路模块(PCM)设计的电池,过放电保护是更重要的,因为保护电路不存在,应避免电流向由于过放造成反极的电池流动。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操作电压范围约2.5-4.2V。人们已注意到,锂离子电池放电电压小于1.5V会导致负极集流体铜由于氧化形成Cu2+而溶出。当电池恢复正常电压范围时,这些离子可以还原为铜金属。但它们会分散于活性负极材料表面,通过循环,造成容量下降或退化,甚至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对于电池组合,特别是串联组合,为了控制电池过放,需要在每节电池上增加保护电路模块(PCM),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也占据了电池有限的体积空间。如果不使用保护电路模块(PCM),或者几节串联电池(如3节9V)共用一个保护电路模块(PCM),就会出现因为一致性差异造成其中一节或几节电池先于其他电池进入放电电压急剧下降阶段,有可能造成电池过放,甚至反极,其他电池会对反极电池充电,最终造成电池组失效。因而有必要寻求一种控制电池放电末期电压急剧下降速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针对现有技术上的难点,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利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制作电池正极,该电池能够控制电池放电末期电压急剧下降速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的,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包含有第一活性物质A和第二活性物质B,
第一活性物质A是铌酸锂,具有如下结构式:LixNbyOz,所述LixNbyOz选自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LiNb3O8,Li2Nb13O13,Li2Nb2O5,Li1.9Nb2O5,Li1.7Nb2O5,LiNbO2,Li8Nb2O9,Li10Nb2O10,Li3NbO4,Li4Nb6O17
第二活性物质B是除去铌酸锂外的其它能掺入/脱出锂的活性物质,选自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钒锂,锂化镍锰钴三元氧化物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也可以是上述物质的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第一活性物质A和第二活性物质B质量混合比A/(A+B)为0.05-0.5之间,其中A表示铌酸锂的重量,B表示除铌酸锂外的其他正极活性物质的总重量。
第一活性物质A和第二活性物质B质量混合比A/(A+B)优选为为0.1-0.4,之间,更优选为0.05-0.5之间。
LixNbyOz具有稳定的锂掺入/脱出性能,循环性能好,其锂掺入/脱出电位在1.7V左右(对Li+/Li),充放电平台宽。与通常使用的充放电电位比较高的正极活性材料在优选的配比范围内混合使用,充电时,首先LixNbyOz中的锂离子通过电液插入负极材料中,插入结束后,然后发生其他正极活性物质中的锂离子插入负极活性材料中。电池放电时,负极活性材料释放出锂离子,通过电液首先插入电位较高的其他正极活性物质。当其他正极活性物质插锂结束后,如果正极没有LixNbyOz等低电位活性物质存在,电池的电压会急剧下降,引起负极的电位上升,会导致负极表面保护膜的破坏甚至负极集流体铜的溶解,破坏电池性能。如果正极添加了LixNbyOz,这时由于其他正极活性材料已经插锂结束,由LixNbyOz和正极材料构成的电池会在比所述其他正极极材料放电电位低约(X-1.7)V(Li+/Li)处出现第二放电平台,其中X表示所述其他正极活性物质的放电电位。只有当在第二平台放电结束后,电池的电压才会急剧下降。因而在负极添加LixNbyOz,能在所述其他正极活性材料放电结束,电池电压急剧下降时,及时提供第二个放电平台,从而延缓电池电压继续急剧下降的速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它包括:含有锂能够掺入/脱出的锂化合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能够掺入/脱出锂的物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和非水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包含有第一活性物质A和第二活性物质B,
第一活性物质A是铌酸锂,具有如下结构式:LixNbyOz,所述LixNbyOz选自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LiNb3O8,Li2Nb13O13,Li2Nb2O5,Li1.9Nb2O5,Li1.7Nb2O5,LiNbO2,Li8Nb2O9,Li10Nb2O10,Li3NbO4,Li4Nb6O17
第二活性物质B是除去铌酸锂外的其它能掺入/脱出锂的活性物质,选自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钒锂,锂化镍锰钴三元氧化物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也可以是上述物质的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第一活性物质A和第二活性物质B质量混合比A/(A+B)为0.05-0.5之间,其中A表示铌酸锂的重量,B表示除铌酸锂外的其他正极活性物质的总重量。
第一活性物质A和第二活性物质B质量混合比A/(A+B)优选为为0.1-0.4,之间,更优选为0.05-0.5之间。
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延缓电池电压急剧下降速度,避免或减少电池过放或反极对电池和电池组的损害。抗过放电性能优良,适用于制作串联电池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作的电池充电-放电测试结果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充电-放电循环电池组放电容量和单体电池电压监控结果。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三只电池串联1C条件下充电-放电循环电池组放电容量和单体电池电压监控结果。
附图4为对比例1三只电池串联1C条件下充电-放电循环电池组放电容量和单体电池电压监控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包含有第一活性物质A和第二活性物质B,
第一活性物质A是Li2Nb2O5
第二活性物质B是LiFePO4
第一活性物质A和第二活性物质B质量混合比A/(A+B)为2/(2+8)。
炭黑作为导电剂,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粘合剂。
正极活性物质,炭黑,聚偏氟乙烯(PVDF)按重量比为85∶10∶5混合,分散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制备浆料。将浆料均匀涂覆于铝箔上,干燥,辊压,裁成需要的形状。
石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乙炔黑作为导电剂,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粘合剂,按照80∶15∶5重量比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制备浆料。将浆料均匀涂覆于铜箔上,干燥,辊压,裁成需要的形状。
电解液为LiPF6溶于乙烯碳酸酯(EC)/二甲基碳酸酯(DMC)(70∶30,v/v),浓度为1摩尔/升。孔性聚丙烯膜(PP)作为隔膜,通过常规方法制造AA圆柱锂离子二次电池。
电池制作好以后,以1C充放电,充放电截止电压3.8-1V,充放电曲线见图1。由曲线上可见,放电时,首先由锂化石墨放电,放电末期,电压在2.7V左右急剧下降,到约1.70V左右,开始出现另外一个放电平台,有效地控制了电池电压继续急速下降的趋势。
实施例2
取实施例1制作的一致性匹配电池,三只串联,组成电池组。对电池组进行1C充放循环,充放电截止电压11.4-6V,同时监控三只单体电压,结果见图2。在100次循环中,三只电池每次循环放电终了的电压都在1.5V以上,没有出现过放和反极现象。100个循环后,电池组的容量持有率为90%。
对比例1
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电池,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正极活性物质为LiFePO4,不添加Li2Nb2O5。电池制作好以后,以1C充放电,充放电截止电压3.8-1V,充放电曲线见图3。由曲线上可见,电池放电只有一个平台。放电末期,电压在2.7V左右急剧下降至截止电压1V,呈现出过放趋势。
对比例2
取对比例1制作的电池按实施例2的相同方法进行充放电循环,监控三只电池电压,结果见图4。由于电池负极中没有添加Li2Nb2O5,放电末期电池没有有效的控制电压急剧下降能力,经过开始几个循环后,电池组中的一节单体电池的放电终了电压开始变为零,随后循环中出现电池反极现象。50个循环后,电池组的容量持有率为50%。
本发明将LixNbyOz作为一种抗过放活性物质添加到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中,通过放电末期出现第二个放电平台,电池单体电压可以稳定在2-1.5V,可以有效地控制电池电压急剧下降速度,避免或减少电池过放或反极对电池和电池组的损害。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包含有第一活性物质A和第二活性物质B,第二活性物质B是能掺入/脱出锂的活性物质,其特征是第一活性物质A是铌酸锂,具有如下结构式:LixNbyOz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是第一活性物质A和第二活性物质B质量混合比A/(A+B)为0.05-0.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是LixNbyOz选自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LiNb3O8,Li2Nb13O13,Li2Nb2O5,Li1.9Nb2O5,Li1.7Nb2O5,LiNbO2,Li8Nb2O9,Li10Nb2O10,Li3NbO4,Li4Nb6O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是第二活性物质B是钴酸锂或锰酸锂或磷酸铁锂或磷酸钒锂或锂化镍锰钴三元氧化物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或是上述物质的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是混合比A/(A+B)优选为为0.1-0.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是混合比A/(A+B)优选为0.05-0.5之间。
7.一种电池,它包括:含有锂能够掺入/脱出的锂化合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能够掺入/脱出锂的物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和非水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包含有第一活性物质A和第二活性物质B,其特征是第一活性物质A是铌酸锂,具有如下结构式:LixNbyOz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是LixNbyOz选自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LiNb3O8,Li2Nb13O13,Li2Nb2O5,Li1.9Nb2O5,Li1.7Nb2O5,LiNbO2,Li8Nb2O9,Li10Nb2O10,Li3NbO4,Li4Nb6O1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是第一活性物质A和第二活性物质B质量混合比A/(A+B)为0.05-0.5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是第二活性物质B是钴酸锂或锰酸锂或磷酸铁锂或磷酸钒锂或锂化镍锰钴三元氧化物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或是上述物质的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CNA2008100263035A 2008-02-02 2008-02-02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及其电池 Pending CN1012320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263035A CN101232095A (zh) 2008-02-02 2008-02-02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及其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263035A CN101232095A (zh) 2008-02-02 2008-02-02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及其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2095A true CN101232095A (zh) 2008-07-30

Family

ID=39898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263035A Pending CN101232095A (zh) 2008-02-02 2008-02-02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及其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32095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8356A (zh) * 2010-02-09 2011-08-1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2201601A (zh) * 2010-03-26 2011-09-2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蓄电装置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544498A (zh) * 2012-03-12 2012-07-04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CN102709530A (zh) * 2012-06-13 2012-10-03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一种具有过充放安全保护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60876A (zh) * 2011-04-29 2012-10-3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铌酸盐及其复合材料与其在二次锂电池中的应用
US20160064728A1 (en) * 2014-09-03 2016-03-0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node active material for sodium ion battery and sodium ion battery
CN109802130A (zh) * 2018-12-24 2019-05-24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一种锂离子一次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8356A (zh) * 2010-02-09 2011-08-1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2201601A (zh) * 2010-03-26 2011-09-2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蓄电装置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760876A (zh) * 2011-04-29 2012-10-3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铌酸盐及其复合材料与其在二次锂电池中的应用
CN102760876B (zh) * 2011-04-29 2015-05-27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铌酸盐及其复合材料与其在二次锂电池中的应用
CN102544498A (zh) * 2012-03-12 2012-07-04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CN102709530A (zh) * 2012-06-13 2012-10-03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一种具有过充放安全保护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US20160064728A1 (en) * 2014-09-03 2016-03-0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node active material for sodium ion battery and sodium ion battery
CN105390686A (zh) * 2014-09-03 2016-03-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钠离子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和钠离子电池
JP2016054051A (ja) * 2014-09-03 2016-04-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ナトリウムイオン電池用負極活物質およびナトリウムイオン電池
US9450235B2 (en) * 2014-09-03 2016-09-2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node active material for sodium ion battery and sodium ion battery
CN109802130A (zh) * 2018-12-24 2019-05-24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一种锂离子一次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1203C (zh)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JP5210776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充放電制御装置
US20060197496A1 (en) Combination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US20060234125A1 (en) Lithium Ion Rocking Chair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1232094A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物质及其电池
CN10247994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1485034B (zh) 锂二次电池
CN101262078A (zh) 可快速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Stenzel et al. Databas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for techno-economic assessments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CN101232095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及其电池
CN108717977B (zh) 一种具有优良零伏存储性能的锂离子电池
CN102427123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正极片
CN101504977B (zh) 多电池电源系统
WO2022133963A1 (zh) 电池组、电池包、电学装置以及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JP2008226643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02694195A (zh) 一种便于电池管理系统管理的磷酸铁锂电池
EP2946433B1 (en) Electrochemical cell or battery with reduced impedan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1510597B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隔离膜
JPWO2018135668A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組電池
CN100472847C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充电/放电控制系统
CN106605330B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控制方法
CN100397699C (zh)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
JP2004297974A (ja) 充電器
CN101938007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JP2000277164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電池性能回復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