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8493A - 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8493A
CN101228493A CNA2006800228774A CN200680022877A CN101228493A CN 101228493 A CN101228493 A CN 101228493A CN A2006800228774 A CNA2006800228774 A CN A2006800228774A CN 200680022877 A CN200680022877 A CN 200680022877A CN 101228493 A CN101228493 A CN 101228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unit
shooting
shoo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28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8493B (zh
Inventor
笹雅明
滨村博康
滨口清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28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8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8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8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 G07C9/25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 G07C9/257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electronically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 G07C9/25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 G07C9/26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using a biometric sensor integrated in the pa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04N23/651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ffecting camera operations, e.g. sleep mode, hibernation mode or power off of selective parts of the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认证处理所需要的劳力和时间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基于用户的“保密模式”的选择操作而启动子相机(图9(a)),并在该子相机的初始化处理结束后进入了可拍摄状态后,自动地进行认证处理(图9(b))。由此,可以避开等待从子相机启动之后到可以拍摄为止所经过的时间之后才能进行拍摄操作的烦恼,故能够减少认证处理所需要的劳力和时间。另外,可以减少用户在确认从子相机启动后变为可拍摄开始到进行拍摄操作为止所产生的时间延迟,能够在子相机启动后更短的时间内进行认证处理,故能够缩短认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Description

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基于拍摄图像进行认证处理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便携电话机等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中,一般具备用于对被摄体进行拍摄以生成图像数据的相机。相机中安装了例如作为光电变换元件的CCD(Charge-Coupled Device:光电耦合器件)或者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等。
最近,在这种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中在操作中促进相机对面部图像进行拍摄、将从拍摄的面部图像中所提取的眼睛、鼻子、嘴及轮廓的形状或者大小等特征信息与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存储器中预先存储的用户的特征信息进行比较,来进行认证处理(所谓的面部认证)。认证处理的结果是,仅在从所拍摄的面部图像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与用户的特征信息之间的一致度超出了识别阈值的情况下,才判定这时进行操作的人是真正的用户,并允许执行之后的处理,由此可以实现安全性的提升和隐私的保护(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在认证处理时,首先,为相机供电以启动相机,通过对相机中所具备的光电变换元件进行初始化处理可进行拍摄。当可由相机来进行拍摄时,将针对相机的被摄体的图象在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显示部中以实时的方式进行显示。进行操作的人一边观看显示部的显示画面(取景器画面),一边进行调整以便用像相机拍摄自己的面部,并进行确定操作来拍摄面部图像。由此,可以从所拍摄的面部图像中提取特征信息,通过将这些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用户特征信息相比较来进行认证处理。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78658号公报
但是,在目前的认证处理方法中,当进行了用于确定执行需要认证处理的处理的操作时,首先启动相机,在可以由相机进行拍摄后,如果不根据拍摄操作对面部图像进行拍摄,就不用进行认证处理。由于相机启动后到可以拍摄通常需要0.5秒左右的时间,用户必须等待这段时间经过之后才可以进行拍摄操作,所以存在比较麻烦的问题。
另外,当未被判定为是真正用户时,必须再次进行拍摄操作,进而在增加了麻烦的同时,也产生了认证处理需要花费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认证处理所需要的劳力和时间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缩短认证处理中所需要的时间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
本发明的第1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具备:用于对被被摄体进行拍摄的拍摄单元;基于用户的操作为上述拍摄单元供电以进行上述拍摄单元的初始化处理的拍摄单元启动部件;控制由上述拍摄单元进行的拍摄动作的拍摄控制部件;将从面部图像中所提取的特征信息作为注册特征信息而预先存储的特征信息存储部件;和利用上述注册特征信息,基于上述拍摄单元的拍摄图像来进行认证处理的认证处理部件,所述拍摄控制部件根据由上述拍摄单元启动部件所进行的上述拍摄单元的初始化处理的结束而开始拍摄。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基于用户的操作来启动拍摄单元,初始化处理结束能够进行拍摄,并基于此自动地进行认证处理。也就是说,在拍摄单元启动以后用户不用进行拍摄操作,自动地从拍摄单元所拍摄的图像中提取特征信息,通过将该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进行比较,进行认证处理。因此,可以避免像现在这样要等待从拍摄单元启动之后到可以拍摄为止的时间之后才能进行拍摄操作的麻烦,故能够减少认证处理所需要的劳力和时间。
另外,可以减少像现在这样的、用户在确认了从拍摄单元启动后变为可拍摄之后到进行拍摄操作为止所产生的时间延迟,能够在拍摄单元启动后更短的时间内进行认证处理,所以能够缩短认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的第2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具备:用于对被被摄体进行拍摄的拍摄单元;基于用户的操作为上述拍摄单元供电以进行上述拍摄单元的初始化处理的拍摄单元启动部件;控制由上述拍摄单元进行的拍摄动作的拍摄控制部件;将从面部图像中所提取的特征信息作为注册特征信息而预先存储的特征信息存储部件;利用上述注册特征信息、基于上述拍摄单元的拍摄图像进行认证处理的认证处理部件;通过控制上述拍摄控制部件以及上述认证处理部件,可以在上述认证处理中的认证失败的情况下再次进行拍摄、并根据该拍摄图像来进行认证处理的连续认证部件。
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在认证处理中的认证失败的情况下,再次自动地进行认证处理。因此,在真正用户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在通过第1次认证处理未判断出是真正用户的情况下,其后用户无需进行拍摄操作,就可再次进行认证处理。也就是说,直到判断出是真正的用户为止自动地重复进行认证处理,所以能够减少认证处理所需要的劳力和时间的,并能够缩短认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的第3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中,上述认证处理部件具有:从上述拍摄图像中提取特征信息的特征提取部件;将上述特征提取部件所提取的特征信息与上述特征信息存储部件中所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相比较,并求出数值化后的一致度的一致度计算部件;还具备用于在认证处理时显示上述一致度与上述认证阈值的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显示部件。
通过这样的结构,显示了认证处理时一致度与认证阈值的比较结果,所以用户可根据这一显示而确认这一认证处理时所拍摄的自己的面部图像是否是容易认出的图像。
在根据本发明第4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中,上述认证处理部件基于一系列的操作来进行认证处理,上述拍摄单元启动部件基于上述连续的操作中最后一个操作之前的操作而启动上述拍摄单元。
通过这样的结构,基于最后一个操作之前的操作可以快速地启动拍摄单元。这种情况下,进行最后一个操作时之前使拍摄单元进入可拍摄状态,可以将直到拍摄单元进入可拍摄状态为止的等待时间省略掉。另外,如果采用一旦拍摄单元进入可拍摄的状态后便自动地进行认证处理的结构,则由于在进行最后一个操作前就能够完成认证处理,所以能够进一步缩短认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具备:用于在上述拍摄单元启动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进行上述一系列操作的下一个操作的情况下,停止对上述拍摄单元进行供电的拍摄单元停止部件。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拍摄单元启动后,可以防止不开始认证处理的长时间放置。由于拍摄单元需要消耗比较多的驱动功率,所以在不开始认证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停止了对拍摄单元的驱动,从而能够降低功耗。
本发明第6方面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具备:在上述拍摄单元启动后,在进行了与上述一系列操作的下一个操作不同的操作的情况下,停止对上述拍摄单元进行供电的拍摄单元停止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在拍摄单元启动后,可以防止不开始认证处理的长时间放置。由于拍摄单元需要消耗比较多的驱动功率,所以在不开始认证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停止了对拍摄单元的驱动,可以降低功耗。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可根据用户的操作来启动拍摄单元,在初始化处理结束后就可以进行拍摄,据此,能够自动地进行认证处理。因此,可以避免等待从拍摄单元启动后到可以拍摄为止的时间之后才进行拍摄操作的麻烦,故能够减少认证处理所需要的劳力和时间。另外,可以减少用户在确认从拍摄单元启动后变为可拍摄之后、到进行拍摄操作为止所产生的时间延迟,并能够在拍摄单元启动后更短的时间内进行认证处理,所以能够缩短认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在认证处理中认证失败的情况下,通过再次自动地进行认证处理,直到判断出是真正用户为止重复自动地进行认证处理,所以在减少了认证处理所需要的劳力和时间的同时,缩短了认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显示认证处理时的一致度与认证阈值的比较结果,则用户可以基于这一显示而确认该认证处理时所拍摄的自己的面部图像是否是容易认出的图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基于最后一个操作之前进行的操作,可以快速地启动拍摄单元。在最后一个操作进行时使拍摄单元进入可拍摄状态,可以将拍摄单元进入可拍摄状态之前的等待时间省略掉。另外,如果采用一旦拍摄单元进入可拍摄的状态便自动地进行认证处理的结构,则由于在进行最后一个操作时之前就能够完成认证处理,所以缩短了认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在不开始认证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停止对拍摄单元的驱动,可以防止在拍摄单元启动后不开始认证处理的长时间放置,所以可以降低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示出了作为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便携电话机。
图2是图1所示便携电话机的内部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拍摄单元驱动控制部的结构示例的方框图。
图4是示出了图2的认证处理部的构成示例的方框图。
图5是示出了进行与面部认证有关的设定时主显示部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了面部认证用图像注册画面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了安全级别设定画面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了错误历史画面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了进行面部认证时的主显示部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来进行面部认证时的主显示部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来进行面部认证时的主显示部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12是用于比较到认证处理结束为止所需要的时间的时序图,(a)是现有技术中的便携电话机的情形,(b)是实施例1的便携电话机的情形,(c)是实施例2的便携电话机的情形,(d)是实施例3的便携电话机的情形
附图标记说明:
1   便携电话机
101 主显示部
102 副显示部
103 受话用接收器
104 主相机
105 子相机
201 操作键
203  送话用麦克风
400  控制部
401  拍摄单元驱动控制部
402  认证处理部
402A  特征提取部
402B  一致度计算部
402C  一致度判定部
403  连续认证部
404  计时部
405  拍摄单元启动部
405A 电源接通部
405B 初始化处理部
406  拍摄控制部
407  拍摄单元停止部
410  存储器
411  显示画面数据存储部
412  图像数据存储部
413  特征信息存储部
414  错误历史信息存储部
450  通信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示出了作为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便携电话机1。该便携电话机1是所谓的折叠式便携电话机,通过绞接部300连结了显示框体100和操作框体200,可以相对置地折叠显示框体100和操作框体200的一面。
在显示框体100中,在折叠时作为内侧的框体表面中设置有主显示部101、受话用接收器103以及子相机105,在作为外侧的框体表面中设置有副显示部102以及主相机104。另外,在操作框体200中,在折叠时作为内侧的框体表面中设置有多个操作键201以及送话用麦克风203。这种折叠式便携电话机1可以在压缩折叠状态下携带,如果将框体展开,则能够一边观看主显示部101的显示,一边对操作键201进行按压操作。也就是说,主要的信息显示采用主显示部101来进行,主要的操作输入采用操作键201来进行。
该便携电话机1具备这样的功能(即面部认证功能),即:在用户一边观看主显示部101的显示,一边对操作键201进行操作时,由子相机105对用户的面部图像进行拍摄,基于从该面部图像中提取的特征信息进行认证处理,其结果是,仅在判断出此时进行操作的人是真正用户的情况下才允许进行之后的处理。通过在执行隐密性高的功能时进行认证处理,从而可以达到安全性的提高以及隐私的保护。
图2是显示图1所示的便携电话机1的内部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控制部400是用于控制便携电话机1的主要动作的处理器,具备:拍摄单元驱动控制部401、认证处理部402、连续认证部403以及计时部404。在将来自操作键201的操作信息输入到控制部400中的同时,存储器410、图像输入输出部430、声音输入输出部440以及通信部450可输入输出地连接到控制部400。
在图像输入输出部430中具备主显示部101、副显示部102、主相机104以及子相机105。主相机104及子相机105分别作为拍摄单元而被单元化,在这些拍摄单元中,具备CCD(Charge-coupled Device)或者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等光电变换元件以及控制电路。其中采用了光电变换元件,所述光电变换元件在给拍摄单元供电之后需要进行偏移或增益调整等初始化处理。
声音输入输出部440中具备受话用接收器103以及送话用麦克风203。通信部450通过与图中未示出的基站之间进行电波的发送和接收来进行声音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拍摄单元驱动控制部401通过向图像输入输出部430发送信号而控制主相机104和子相机105。在该实施例中,拍摄单元驱动控制部401通过控制子相机105的驱动,用子相机105拍摄一边观看主显示部101一边对操作键201进行操作的操作者的面部图像,根据从该面部图像中所提取特征信息进行认证处理。但是,也可以是由主相机104来拍摄面部图像以进行认证处理的结构。
认证处理部402将从拍摄图像中所提取的特征信息与存储器410中所预先存储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注册特征信息)相比较,从而判断此时进行操作的操作者是否是真正的用户。连续认证部403通过控制拍摄单元驱动控制部401和认证处理部402而连续地进行多次认证处理。计时部404用于进行时间的计量并输出时间信息。
存储器410包括:显示画面数据存储部411、图像数据存储部412、特征信息存储部413以及错误历史信息存储部414。显示画面数据存储部411中存储了在主显示部101或副显示部102中所显示的画面数据。图像数据存储部412中存储了用主相机104或子相机105所拍摄的图像数据以及经由通信部450从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等。特征信息存储部413中存储了认证处理中所采用的面部图像的特征信息。将在认证失败的情况下该认证时的信息作为错误历史信息存储在错误历史信息存储部414中。
但是,认证处理中所采用的面部图像的特征信息或面部图像的图像数据也可以存储在例如像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卡这样的能够相对于便携电话机1拆装的存储介质(图中没有示出)中。
图3是显示了图2的拍摄单元驱动控制部401的结构示例的图。拍摄单元驱动控制部401具备拍摄单元启动部405、拍摄控制部406以及拍摄单元停止部407。拍摄单元启动部405用于将控制信号发送给主相机104及子相机105以启动这些相机,并具备基于用户的操作而为拍摄单元106(主相机104及子相机105)供电的电源接通部405A、和进行初始化处理的初始化处理部405B。
拍摄控制部406以来自初始化处理部405B的输入信号和用户的拍摄操作为基础,通过控制主相机104或子相机105的拍摄动作,从而生成此时针对主相机104或子相机105的被摄体的静态图像数据。拍摄单元停止部407通过停止给主相机104或子相机105提供电力而停止对这些拍摄单元的驱动。
图4是示出了图2的认证处理部402的结构示例的图。认证处理部402具备特征提取部402A、一致度计算部402B以及一致度判定部402C。在认证处理开始时,由特征提取部402A从子相机105所拍摄的面部图像中提取关于眼睛、鼻子、嘴以及轮廓等面部各部分的形状或者大小等特征信息。由一致度计算部402B将由特征提取部402A所提取的特征信息与存储器410的特征信息存储部413中所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相比较,计算出数值化的一致度。
一致度判定部402C将由一致度计算部402B所计算的一致度与规定的阈值(认证阈值)相比较,输出该比较结果。这时,当一致度超出了认证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是真正的用户并且认证成功,在一致度小于认证阈值的情况下,不判断为是真正的用户并且认证失败。在此,所谓的一致度是所比较的全部特征信息中相一致的特征信息所占的百分比(%),认证阈值通常被设置为规定值的90%以上。
图5是示出了在进行与面部认证有关的设定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示例的图。用户对操作键201进行操作并读出安全性设定画面(参考图5(a)),当从该安全性设置画面所显示的选项中选择“面部认证设定”选项时,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提示输入预先分配给该便携电话机1的终端密码号(参考图5(b))。在该显示画面中,当对操作键201所包含的清除键进行操作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返回到图5(a)所示的安全性设定画面。
终端密码号例如由4~8位的任意字符串构成,在购买便携电话机1时被预先设定,但是也可以通过用户对操作键201进行操作来修改。在图5(b)的终端密码号输入画面中,对操作键201进行操作而输入的字符串与预先设定的终端密码号不一致的情况下,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这一消息(参考图5(c))。另外,当在终端密码号输入画面中所输入的字符串为3位或者3位以下的情况下,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应输入4~8位字符串的消息(参考图5(d))。
主显示部101进行了图5(c)或者图5(d)所示的显示后,经过规定的时间并超时、或者对操作键210所包含的任意键进行操作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返回到图5(a)所示的安全性设定画面。
当在图5(b)的终端密码号输入画面中所输入的字符串与预先设定的终端密码号一致的情况下,主显示部101的显示切换为面部认证利用设定画面(参考图5(e)),该画面用于设定进行面部认证的模式的开启/关闭。在该显示画面中,当对操作键201所包含的清除键进行操作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返回到图5(b)所示的终端密码号输入画面。另外,面部认证利用设定画面中,通过操作键201的操作而关闭面部认证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返回到图5(a)所示的安全性设定画面。
在图5(e)的面部认证利用设定画面中,当通过操作键201的操作而开启面部认证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切换为面部认证设定画面(参考图5(f)),该画面用于进行与面部认证有关的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面部认证时所使用的注册特征信息,可以从最多7个图像数据中提取特征信息并存储在存储器410中。通过基于从至少2个图像数据中所提取的注册特征信息来进行面部认证,由此可以提高真正的用户进行面部认证的情况下的认证成功率(本人接受率),防止由于用户的表情或光线的照射角度等微妙不同而造成认证失败。但是,用于面部认证的注册特征信息不限于是从7个图像数据中所提取,例如也可以基于从1个图像数据中所提取的注册特征信息来进行面部认证。
用户的面部图像最好是由用户采用主相机104或子相机105来预先拍摄,并将这些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410的图像数据存储部412中。面部认证由于是基于从这些图像数据中抽出并在存储器410的特征信息存储部413中所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而进行的,所以这些图像数据本身在面部认证时不需要,但是,如果存储在存储器410中,则由于用户可以读出这些图像数据进行面部图像的确认,所以提高了简便性。
在图5(f)的面部认证设定画面中包含:与表示用户的图像(面部认证用图像)分别对应的选项,所述用户是上述注册特征信息的提取源;与面部认证时的认证阈值的设定相对应的选项(安全性级别设定);以及与错误历史相对应的选项。在该显示画面中,当选择与面部认证用图像相对应的选项时,显示用于进行面部认证用图像的重写注册或认的画面(面部认证用图像注册画面)。另外,在选择与安全性级别设定相对应的选项时,显示用于设定面部认证时的认证阈值的画面(安全性级别设定画面)。另外,在选择与错误历史相对应的选项时,显示用于显示错误历史的画面(错误历史画面)。
进行了这些各种设定等之后,在对操作键201进行操作并完成面部认证设定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切换为图5(g)或图5(h)中所示的显示。也就是说如果至少一个面部认证用图像被注册,就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基于从该面部认证用图像中所提取的特征信息进行面部认证的提示(参考图5(g)),选择该画面中所包含的确认键111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返回到图5(a)所示的安全性设定画面。另一方面,在没有注册任一个面部认证用图像的情况下,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应当进行面部认证用图像注册的提示(参考图5(h)),选择该画面中所包含的确认键112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返回到图5(f)所示的面部认证设定画面。
图6是示出了面部认证用图像注册画面的显示示例的图。在图5(f)的面部认证设定画面中,当选择与面部认证用图像相对应的任一选项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如图6(a)所示那样,切换为与该面部认证用图像相对应的面部认证用图像注册画面。面部认证用图像注册画面中包含“重写注册”选项以及“注册数据确认”选项。
图6(a)的面部认证用图像注册画面中所显示的选项中选择“重写注册”选项时,子相机105被启动,在子相机105变为可拍摄的状态后,在主显示部101中实时地显示针对子相机105的被摄体的图像(参考图6(b))。这时,主显示部101用作子相机105的取景器,在由主显示部101所构成的取景器中显示出一边观看主显示部101一边进行操作的操作者的面部。
图6(b)的取景器画面中,用户在进行了自己的面部位置的调整等后,通过对操作键201所包含的确定键进行操作来进行注册操作时,控制部400的特征提取部402A这时进行从用子相机105拍摄的图像中提取特征信息的处理。
此时,如果适当地进行了用户面部位置的调整,就可以提取出眼睛、鼻子、嘴以及轮廓的形状或大小等特征信息,但是在没有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的情况下以及在用户的面部不能在主显示部101中完全显示的情况下,不能提取出特征信息。在特征信息提取成功的情况下,在将该特征信息存储于存储器410的特征信息存储部413中的同时,将这时的面部图像作为面部认证用图像而存储于存储器410的图像数据存储部412中。
在特征信息提取成功的情况下,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将基于该面部图像的特征信息存储(注册)于存储器410中的提示(参考图6(c))。用户选择该显示画面中所包含的确认键113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返回到图5(f)中所示的面部认证设定画面。另一方面,在特征信息提取失败的情况下,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该消息和特征信息提取失败的原因(参考图6(d)),用户选择该画面中所包含的确认键114时,主显示部101中的显示返回到图5(b)所示的取景器画面,并且可以再次用子相机105来拍摄面部图像。
当从图6(a)的面部认证用图像注册画面所显示的选项中选择“注册数据确认”选项时,读出存储器410的图像数据存储部412中所存储的对应面部认证用图像,并显示于主显示部101中(参考图6(e))。用户通过图6(e)所示的面部认证用图像确认画面可以确认所注册的面部认证用图像。在该显示画面中,当对操作键201所包含的清除键进行操作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返回到图6(a)所示的面部认证用图像注册画面。
在图6(e)的面部认证用图像确认画面中,当通过用户对操作键201的操作来删除对应的面部认证用图像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切换为用于确认是否要删除该面部认证用图像的删除确认画面(参考图6(f))。在该显示画面中,包含有指示旨在应删除面部认证用图像的“是”键115以及指示旨在不删除面部认证用图像的“否”键116。在图6(f)的删除确认画面中,在通过操作键201的操作而选择了“否”键116的情况下,主显示部101的显示返回到图6(e)所示的面部认证用图像确认画面。
在图6(f)的删除确认画面中,通过操作键201的操作而选择“是”键115时,开始从存储器410的图像数据存储部412及特征信息存储部413中删除对应的面部认证用图像和注册特征信息的处理,同时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正在删除中(参考图6(g))。并且,当删除面部认证用图像及注册特征信息的处理结束时,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这一消息(参考图6(h)),经过规定时间后超时或者响应于操作键201中所包含的任意键被操作,主显示部101的显示返回到图5(f)所示的面部认证设定画面中。
图7是显示了安全性级别设定画面的显示示例的图。在图5(f)的面部认证设定画面中,当选择与安全性级别设定相对应的选项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如图7所示那样切换为安全性级别设定画面,该画面用于设定面部认证时的认证阈值。作为安全性级别,认证阈值可被预先设定为最高“3级”、比“3级”低的认证阈值“2级”、和比“2级”低的认证阈值“1级”,在安全性级别设定画面中可以选择任意一个安全性级别。
图8是显示了错误历史画面的显示示例的图。在图5(f)的面部认证设定画面中,选择与错误历史相对应的选项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如图8所示那样切换为用于显示错误历史的错误历史画面。错误历史画面中将用于表示认证失败时的日期时间的时间信息作为错误历史信息而列表显示规定次数(例如9次)。当上述规定次数的错误历史信息存储在存储器410的错误历史信息存储部414的状态下发生了新的认证失败的情况下,删除最旧的错误历史信息,将新的错误历史信息存储于存储器410中,并进行更新以便将该新的错误历史信息显示在错误历史画面中。
图9是显示了进行面部认证时的主显示部101的显示示例的图。在这个例子中,在切换便携电话机1的管理功能中所包含的保密模式的开启/关闭时进行面部认证。在保密模式开启状态时,不仅仅是一般的数据,作为保密数据而预先注册的数据也变成被显示的状态,在保密模式关闭状态时,不显示保密数据,处于仅显示一般数据的状态。
在如图9(a)所示的用于设定便携电话机1的管理功能的管理功能画面中,从该管理功能画面所显示的选项中选择操作“保密模式”选项时,启动子相机105。并且,在进入可由子相机105进行拍摄的状态之后,在主显示部101中实时地显示针对子相机105的被摄体的图像(参考图9(b)),并开始自动认证。这时,在子相机105的初始化处理结束后变为可拍摄状态的时刻,即使用户不进行拍摄操作,也对用于认证的面部图像进行拍摄,进而从该拍摄图像中提取特征信息。并且通过将所提取的特征信息与存储器410的特征信息存储部413中所预先存储的用户特征信息相比较,自动地进行认证处理。
在该认证处理中,当所提取的面部图像的特征信息与存储器410中所存储的用户的特征信息的一致度超出了在安全性级别设定画面中所预先设定的认证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该操作者是真正的用户。这种情况下,对于主显示部101中所显示的用户的面部图像,通过由所谓的动作聚焦来进行突出显示,以视觉效果来通知认证成功。
此后,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认证成功了的消息(参考图9(c)),经过规定时间以后,切换到用于切换保密模式开启/关闭的画面(参考图9(d))。另一方面,在特征信息的一致度小于认证阈值、认证失败的情况下,从此刻由子相机105所拍摄的图像中再次自动地提取特征信息,将该特征信息与存储器410中所存储的用户的特征信息进行比较。
如本实施例中那样,在认证失败的情况下,经过规定时间(例如,3秒)到超时为止,连续地重复进行认证处理,在认证成功的时刻结束认证处理。例如,在设定了超时的时间为3秒的情况下,最多进行7次认证处理。进而,1次认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为0.4秒左右,如果第1次认证处理时认证就成功了,则在子相机105的初始化处理结束后,几乎不需要等待时间即可进入后续的处理。在重复进行认证处理期间,主显示部101中显示取景器画面,实时地显示面针对子相机105的被摄体的图像。
在重复进行认证处理时,每当进行多次认证处理时,作为这些认证处理中的特征信息比较结果,将在主显示部101进行对应于特征信息的一致度的显示。更具体地说,主显示部101所显示的取景器画面的框117的颜色采用与特征信息的一致度相对应的颜色来显示。由此,由于可以显示认证处理时的特征信息一致度的比较结果,所以用户可以根据这一显示来确认认证处理时所拍摄的自己的面部图像是否是容易辨认的图像。
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特征信息的一致度也可以采用数值或图表等在主显示部101进行级别显示。另外,也不限于对所有的认证处理都显示比较结果的结构,也可以对于至少一次认证处理显示比较结果。
从开始自动认证之后经过规定时间而变为超时的情况下,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认证失败的消息(参考图9(e))。在用户选择了这一显示画面中所包含的再次认证键118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返回图9(b)所示的取景器画面,开始再次的自动认证。另一方面,图9(e)中,当用户选择主显示部101中所显示的终端密码号输入键119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切换为促进输入终端密码号的终端密码号输入画面(参考图9(f))。
图9(f)的终端密码号输入画面中所输入的字符串与预先设定的终端密码号相一致的情况下,主显示部101的显示切换为用于切换保密模式的开启/关闭的画面(参考图9(d))。
另一方面,在图9(f)的终端密码号输入画面中,由操作键201的操作所输入的字符串与预先设定的终端密码号不一致的情况下,将这一提示显示于主显示部101中(参考图9(g))。另外,终端密码号输入画面中所输入的字符串在3位以下的情况下,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必须输入4~8位的字符串的提示(参考图9(h))。并且,在进行了图9(g)或图9(h)中所示的显示之后,经过规定时间后超时、或者对操作键201中所包含的任一个键进行操作时,主显示部101的显示返回到图9(a)所示的管理功能画面。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虽然对基于选择了管理功能画面中的“保密模式”选项而启动子相机105并进行自动认证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实施例2中,可采用如下所述的结构,即:在必须进行面部认证的保密模式的选择操作(最终操作)之前,在进行管理功能的选择操作的时刻启动子相机105、使子相机105进入可拍摄的状态,基于保密模式的选择操作而直接开始自动认证。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在进行面部认证时的主显示部101的显示示例的图。图10(a)所示的菜单画面中,当从该菜单画面所显示的选项中选择“管理功能”选项时,显示用于进行管理功能设定的管理功能设定画面(参考图10(b)),通过从该管理功能画面所显示的选项中选择操作“保密模式”选项,可以显示用于切换保密模式开启/关闭的画面(参考图10(e))。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分级的一系列操作,可以切换保密模式的开启/关闭。
图10(a)的菜单画面中,当从该菜单画面所显示的选项中选择“管理功能”选项时,启动子相机105。之后,主显示部101的显示就切换为管理功能设定画面(参考图10(b)),当在该管理功能设定画面中选择操作“保密模式”选项时,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取景器画面,然后开始自动认证(参考图10(c))。
子相机105的初始化处理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说,从子相机105启动到进入可拍摄状态为止所需要的时间为0.5秒左右,所以通常在从图10(b)所示的管理功能画面所显示的选项中选择操作“保密模式”选项之前,子相机105就进入了可拍摄状态。因此,响应于选择操作管理功能画面中的“保密模式”选项,可直接开始自动认证。由于自动认证开始后的处理以及主显示部101的显示(图10(d)~(i))与实施例1中的自动认证开始后的处理和主显示部101的显示(图9(c)~(h))相同,所以此处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选择操作了图10(a)的菜单画面中的“管理功能”选项并启动了子相机105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执行一系列操作中的下一个操作,也就是不进行用于选择图10(b)的管理功能画面中的“保密模式”选项的操作,在超时的情况下,通过停止给子相机105供电而停止子相机105的驱动。
另外,在选择操作了图10(a)的菜单画面中的“管理功能”选项并且启动了子相机105后,当进行了与一系列操作中的下一个操作不同的操作的情况下,例如在对操作键201中所包含的清除键进行操作并返回到菜单画面的情况下,也通过停止给子相机105供电而停止子相机105的驱动。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子相机105启动以后,可以防止不开始认证处理而长时间放置。由于子相机105要消耗比较多的驱动功率,故当在规定时间内不进行下一个选择操作的情况下,停止对子相机105的驱动,可以降低功耗。
但是,对于一系列操作中最终操作的“保密模式”的选择而言,不限于根据其上一个选择操作、即“管理功能”的选择来启动子相机105,也可以根据一系列操作中更前的选择操作来启动子相机105,其中上述一系列操作用于确定进行需要认证处理的处理。
实施例3
虽然在实施例1中描述了根据对管理功能画面中的“保密模式”选项的选择而启动子相机105并进行自动认证的结构,但是在实施例3中,在必须进行面部认证的保密模式的选择操作(最终操作)之前,在进行管理功能的选择操作的时刻启动子相机105,在子相机105一旦处于可拍摄状态,便开始自动认证。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进行面部认证时的主显示部101的显示示例的图。在如图11(a)所示的菜单画面中,当从该菜单画面所显示的选项中选择操作“管理功能”的选项时,显示用于进行管理功能设定的管理功能没定画面(参考图11(b)),从该管理功能画面所显示的选项中选择操作“保密模式”选项,就可以显示用于切换保密模式开启/关闭的画面(参考图11(c))。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通过分级的一系列操作,可以切换保密模式的开启/关闭。
图11(a)的菜单画面中,当从该菜单画面所显示的选项中选择操作“管理功能”选项时,启动子相机105,在初始化处理结束并进入了可拍摄状态后,开始自动认证。也就是说,根据子相机105的初始化处理的结束,用户不用进行拍摄操作就自动地从所拍摄的面部图像中提取特征信息,并将该特征信息与存储器410的特征信息提取部413中所预先存储的用户的特征信息相比较,自动地进行认证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在特征信息的一致度比认证阈值小、认证失败的情况下,从这一时刻由子相机105所拍摄的图像中再次自动地提取特征信息,并将这个特征信息与存储器410中所存储的用户的特征信息进行比较,到经过规定的时间(例如,3秒)后超时为止连续地重复进行认证处理,在认证成功的时刻结束认证处理。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在重复进行认证处理期间,主显示部101中不显示取景器画面。
由于1次认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0.4秒左右,所以如果第1次的认证处理中认证成功,则通常到用户从图11(b)所示的管理功能画面所显示的选项中选择操作“保密模式”选项为止的期间内,就结束了自动认证。因此,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根据对管理功能画面中的“保密模式”选项进行选择操作,主显示部101的显示直接地就切换为用于切换保密模式开启/关闭的画面(参考图11(c))。
但是,对于在第1次的认证处理中认证失败并进行了多次认证处理的情况,在用户选择操作了“保密模式”选项的时刻认证处理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可以在选择操作“保密模式”选项后等待认证处理结束后再进行接下来的处理。
在规定时间内重复进行的认证处理中均为认证失败的情况下,从图11(b)所示的管理功能画面所显示的选项中选择操作“保密模式”选项后,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催促输入终端密码号的终端密码号输入画面(参考图11(d))。
在图11(d)的终端密码号输入画面中所输入的字符串与预先设定的终端密码号相一致的情况下,主显示部101的显示切换为用于切换保密模式的开启/关闭的画面(参考图11(c))。
另一方面,在图11(d)的终端密码号输入画面中,由操作键201的操作所输入的字符串与预先设定的终端密码号不一致的情况下,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这一提示(参考图11(e))。另外,在终端密码号输入画面中所输入的字符串小于等于3位的情况下,在主显示部101中显示应该输入4~8位的字符串的消息(参考图11(f))。并且,在进行了图11(e)或图11(f)那样的显示之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并超时或者在对操作键201所包含的任意一个键进行操作时,主显示部的显示返回到图11(a)所示的菜单画面。
但是,对于作为一系列操作中最终操作的“保密模式”的选择而言,不限于根据其上一个选择操作、即“管理功能”的选择来启动子相机105,也可以根据一系列操作中更前的选择操作来启动子相机105,其中所述一系列操作用于决定进行需要认证处理的处理。
另外,在自动认证的过程中主显示部101中可以显示取景器画面。这种情况不会妨碍一系列的操作,并且最好是在主显示部101的一部分显示画面中显示取景器画面。
图12是用于比较到认证处理结束为止所需要的时间的时序图,(a)是现有技术中的便携电话机的情况,(b)是实施例1的便携电话机的情况,(c)是实施例2的便携电话机的情况,(d)是实施例3的便携电话机的情况。
在实施例1~3中,基于由用户进行的“保密模式”的选择操作(图12(b))或者“管理功能”的选择操作(图12(c)、(d))而启动子相机105,在该子相机105的初始化处理结束后进入可拍摄状态之后(图12(b)、(d))或者在“保密模式”的选择操作之后(图12(c)),可自动地进行认证处理。也就是说,子相机105启动后用户无需进行拍摄操作,而是自动地从子相机105所拍摄的图像中提取特征信息,并将该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用户的特征信息进行比较,以进行认证处理。因此,由于能够避免像图12(a)所示的现有技术所示那样的麻烦,即需要等待子相机105启动后到进入可拍摄状态为止的时间后才能进行拍摄操作的麻烦,所以减少了认证处理需要的劳力和时间。
另外,如图12(a)所示的现有技术例那样,用户在确认了子相机105启动后并能够进行拍摄之后到进行拍摄操作为止所产生的时间延迟TL能够被减少,并能够在子相机105启动后的更短时间内进行认证处理,所以缩短了认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在图12(b)所示的实施例1中,基于一系列操作中的最终操作、即“保密模式”的选择操作,在图12(c)、(d)所示的实施例2、3中,基于最终操作前所进行的“管理功能”的选择操作,自动地启动子相机105,并进行认证处理,其中所述一系列操作是用于确定执行需要认证处理的处理。因此,基于最终操作前所进行的操作,可以更早地启动子相机105。
特别是,在图12(c)、(d)所示的实施例2、3中,由于基于在最终操作之前进行的“管理功能”的选择操作而启动子相机105,所以直到进行最终处理时为止,子相机105进入可拍摄状态,可以省略子相机105处于可摄像状态之前的等待时间TS(参考图12(a))。
另外,在图12(d)所示的实施例3中,由于子相机105一旦处于可摄像状态后,便进行自动地认证处理,直到进行最终操作时为止能够预先结束认证处理,并能够进一步缩短认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如实施例1~3那样,在认证处理中认证失败的情况下,如果要再次自动地进行认证处理,则即使在真正的用户进行操作时第1次认证处理没有被判断为真正的用户的情况下,其后用户也无需进行拍摄操作,再次进行认证处理。也就是说,由于到被判断为是真正的用户为止重复自动地进行认证处理,所以能够减少了认证处理所需要的劳力和时间,并能够缩短认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在认证处理的过程中进行面部图像的拍摄时,最好不要产生快门的声音。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当在公共汽车中等周围有人的环境中进行认证处理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由于快门的声音而被误解为偷拍等。在本实施例中,在认证处理时不进行拍摄操作,故可防止由于拍摄操作而被误解为偷拍等。
但是,当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被判断为是真正的用户时,不限于超时的结构,也可以是在认证成功之前重复地进行认证处理的结构。另外,不限于连续地进行认证处理,也可以在子相机105启动并处于可拍摄状态后,仅进行1次认证处理。
另外,面部认证不限于在切换保密模式的开启/关闭时进行,也可以在安全性和隐私性高的其他功能,例如卡设定,来信限制、锁定设定、密码号变更、发信人号码通知/不通知设定、设定重置、软件更新、本局号码详细显示、以及与其他数据变更有关的各种设定操作时进行。
另外,认证处理不限于根据面部图像来进行的面部认证,如果是表示用户的图像,则也可以基于用户的指纹图像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可提取并比较指纹图像的特征信息,由此进行认证处理。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可在权利要求范围下可进行各种变更。
本申请根据巴黎公约规定请求了2005年7月29日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2005-220085)的优先权,参考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全部引入到本申请中。

Claims (6)

1.一种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拍摄单元,对被摄体进行拍摄;
拍摄单元启动部件,基于用户的操作给上述拍摄单元供电,并进行上述拍摄单元的初始化处理;
拍摄控制部件,控制由上述拍摄单元进行的拍摄动作;
特征信息存储部件,将从面部图像中所提取的特征信息作为注册特征信息而预先存储;和
认证处理部件,利用上述注册特征信息,基于上述拍摄单元的拍摄图像来进行认证处理,
所述拍摄控制部件根据由上述拍摄单元启动部件所进行的上述拍摄单元的初始化处理的结束而开始拍摄。
2.一种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拍摄单元,对被摄体进行拍摄;
拍摄单元启动部件,基于用户的操作,给上述拍摄单元供电,并进行上述拍摄单元的初始化处理;
拍摄控制部件,控制由上述拍摄单元进行的拍摄动作;
特征信息存储部件,将从面部图像中所提取的特征信息作为注册特征信息而预先存储;
认证处理部件,利用上述注册特征信息,基于上述拍摄单元的拍摄图像来进行认证处理;和
连续认证部件,通过控制上述拍摄控制部件以及上述认证处理部件,从而在上述认证处理中的认证失败的情况下再次进行拍摄,并根据该拍摄图像来进行认证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认证处理部件具有:从上述拍摄图像中提取特征信息的特征提取部件;将上述特征提取部件所提取的特征信息与上述特征信息存储部件中所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相比较,并求出数值化的一致度的一致度计算部件;和将上述一致度与认证阈值相比较的一致度判断部件,
还具备:在认证处理时显示上述一致度与上述认证阈值的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显示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认证处理部件基于上述一系列的操作来进行认证处理,
上述拍摄单元启动部件基于上述一系列操作中最终操作之前所进行的操作而启动上述拍摄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上述拍摄单元启动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进行上述一系列操作的下一个操作的情况下,停止对上述拍摄单元进行供电的拍摄单元停止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4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上述拍摄单元启动后,在进行了与上述一系列操作的下一个操作不同的操作的情况下,停止对上述拍摄单元进行供电的拍摄单元停止部件。
CN2006800228774A 2005-07-29 2006-07-12 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 Active CN1012284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0085/2005 2005-07-29
JP2005220085A JP2007036928A (ja) 2005-07-29 2005-07-29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PCT/JP2006/313876 WO2007013307A1 (ja) 2005-07-29 2006-07-12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8493A true CN101228493A (zh) 2008-07-23
CN101228493B CN101228493B (zh) 2010-10-13

Family

ID=37683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28774A Active CN101228493B (zh) 2005-07-29 2006-07-12 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279043B2 (zh)
EP (1) EP1916588B1 (zh)
JP (1) JP2007036928A (zh)
KR (1) KR100910289B1 (zh)
CN (1) CN101228493B (zh)
HK (1) HK1119801A1 (zh)
WO (1) WO200701330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4945A (zh) * 2012-02-06 2013-09-11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终端及其认证控制方法
CN110192384A (zh) * 2017-01-27 2019-08-30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及控制程序
CN112088528A (zh) * 2018-05-11 2020-12-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影系统
CN113095831A (zh) * 2019-12-23 2021-07-09 阿尔派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认证方式的决定方法以及认证方式的决定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57208C (en) 2003-05-30 2018-09-04 Privaris, Inc. An in-circuit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nd use of sensitive data
US7657849B2 (en) 2005-12-23 2010-02-02 Apple Inc. Unlocking a device by performing gestures on an unlock image
US8774767B2 (en) 2007-07-19 2014-07-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phonebook using image in a portable terminal
KR101430522B1 (ko) * 2008-06-10 2014-08-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화상 정보 활용 방법
CN107066862B (zh) 2007-09-24 2022-11-25 苹果公司 电子设备中的嵌入式验证系统
US8600120B2 (en) 2008-01-03 2013-12-03 Apple Inc. Personal computing device control using fac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JP2009171259A (ja) * 2008-01-16 2009-07-30 Nec Corp 顔認証による画面切替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携帯電話機
JP2009252650A (ja) * 2008-04-09 2009-10-29 Nec Saitama Ltd 情報端末の照明制御装置、照明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0027035A (ja) * 2008-06-16 2010-02-04 Canon Inc 個人認証装置及び個人認証方法
US8749347B1 (en) * 2009-01-29 2014-06-10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Authorized custodian verification
US8502644B1 (en) 2009-01-29 2013-08-06 Bank Of American Corporation Physical item security: tracking device activation
JP5306046B2 (ja) * 2009-05-01 201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デバイス操作画面生成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EP2503509A4 (en) * 2009-11-17 2018-01-17 Hitachi Industry & Control Solutions, Ltd. Authentication system using organism inform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device
US8528072B2 (en) 2010-07-23 2013-09-03 Apple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ccess mode control of a device
US8587547B2 (en) 2010-11-05 2013-11-19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anipulating soft keyboards
US8659562B2 (en) 2010-11-05 2014-02-25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anipulating soft keyboards
US9250798B2 (en) 2011-01-24 2016-02-02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with a dynamic gesture disambiguation threshold
US8638385B2 (en) 2011-06-05 2014-01-28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accessing an application in a locked device
US8769624B2 (en) 2011-09-29 2014-07-01 Apple Inc. Access control utilizing indirect authentication
US9002322B2 (en) 2011-09-29 2015-04-07 Apple Inc. Authentication with secondary approver
JP5950571B2 (ja) * 2011-12-28 2016-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213822B2 (en) 2012-01-20 2015-12-15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accessing an application in a locked device
JP6023879B2 (ja) 2012-05-18 2016-11-09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指紋センサ入力に基づく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を操作するための機器、方法、及びグラフィカル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
JP6200265B2 (ja) * 2012-11-06 2017-09-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US9898642B2 (en) 2013-09-09 2018-02-20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anipulating user interfaces based on fingerprint sensor inputs
US10482461B2 (en) 2014-05-29 2019-11-19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payments
DK179186B1 (en) 2016-05-19 2018-01-15 Apple Inc REMOTE AUTHORIZATION TO CONTINUE WITH AN ACTION
DK179471B1 (en) * 2016-09-23 2018-11-26 Apple Inc. IMAGE DATA FOR ENHANCED USER INTERACTIONS
EP3382937B1 (en) * 2017-03-28 2022-05-18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Transmission device, system as well a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onitoring information
DK179948B1 (en) 2017-05-16 2019-10-22 Apple Inc. Recording and sending Emoji
US10521948B2 (en) 2017-05-16 2019-12-31 Apple Inc. Emoji recording and sending
KR102143148B1 (ko) 2017-09-09 2020-08-10 애플 인크. 생체측정 인증의 구현
KR102185854B1 (ko) 2017-09-09 2020-12-02 애플 인크. 생체측정 인증의 구현
DK201870380A1 (en) 2018-05-07 2020-01-29 Apple Inc. DISPLAYING USER INTERFACES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IES
DK180078B1 (en) 2018-05-07 2020-03-31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AVATAR CREATION
US11170085B2 (en) 2018-06-03 2021-11-09 Apple Inc. Implementation of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US10860096B2 (en) 2018-09-28 2020-12-08 Apple Inc. Device control using gaze information
US11100349B2 (en) 2018-09-28 2021-08-24 Apple Inc. Audio assisted enrollment
US20220019650A1 (en) * 2018-11-30 2022-01-20 Showcase Inc. Authentication device, autehnt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11159520B1 (en) 2018-12-20 2021-10-26 Wells Fargo Bank, N.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ssive continuous session authentication
US11095641B1 (en) 2018-12-20 2021-08-17 Wells Fargo Bank, N.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ssive continuous session authentication
US11107261B2 (en) 2019-01-18 2021-08-31 Apple Inc. Virtual avatar animation based on facial feature movement
DK201970530A1 (en) 2019-05-06 2021-01-28 Apple Inc Avatar integration with multiple applications
US11158028B1 (en) * 2019-10-28 2021-10-26 Snap Inc. Mirrored selfi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69152A (ja) * 1995-09-01 1997-03-11 Nippon Yunishisu Kk 表面画像採取装置
US6111517A (en) * 1996-12-30 2000-08-29 Visionics Corporation Continuous video monitoring using face recognition for access control
JP2000278658A (ja) * 1999-03-25 2000-10-06 Kyocera Corp 携帯テレビ電話端末
US6819219B1 (en) * 2000-10-13 2004-11-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biometric-based authent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 access control
JP2002229955A (ja) * 2001-02-02 2002-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端末装置及び認証システム
JP2002330318A (ja) * 2001-04-27 2002-11-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端末装置
JP2003067731A (ja) * 2001-08-28 2003-03-07 Nec Corp 携帯無線端末装置
JP2003099675A (ja) * 2001-09-20 2003-04-04 Sony Corp 課金対象機器の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管理方法、管理装置、課金対象機器、記録媒体、プログラム
JP2005001642A (ja) * 2003-04-14 2005-01-06 Fujitsu Ten Ltd 盗難防止装置、監視装置、及び盗難防止システム
US7088220B2 (en) * 2003-06-20 2006-08-0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biometric sensor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05063077A (ja) 2003-08-08 2005-03-10 R & D Associates:Kk 個人認証方法、個人認証装置及びコネクタ
JP4495545B2 (ja) * 2003-09-25 2010-07-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不正使用防止装置及び方法
EP1521161A3 (en) 2003-09-25 2006-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zed use and a device with a function of preventing unauthorized use
US8159561B2 (en) * 2003-10-10 2012-04-17 Nikon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with feature extraction device
US20050273626A1 (en) * 2004-06-02 2005-12-08 Steven Pears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rtable authentication
US20070009139A1 (en) * 2005-07-11 2007-01-11 Agere Systems Inc. Facial recognition device for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4945A (zh) * 2012-02-06 2013-09-11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终端及其认证控制方法
CN110192384A (zh) * 2017-01-27 2019-08-30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及控制程序
CN112088528A (zh) * 2018-05-11 2020-12-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影系统
CN113095831A (zh) * 2019-12-23 2021-07-09 阿尔派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认证方式的决定方法以及认证方式的决定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64684A1 (en) 2010-07-01
US8279043B2 (en) 2012-10-02
EP1916588A4 (en) 2014-12-10
WO2007013307A1 (ja) 2007-02-01
KR100910289B1 (ko) 2009-08-03
KR20080015877A (ko) 2008-02-20
JP2007036928A (ja) 2007-02-08
EP1916588B1 (en) 2019-04-03
EP1916588A1 (en) 2008-04-30
CN101228493B (zh) 2010-10-13
HK1119801A1 (en) 2009-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8493B (zh) 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
KR100961286B1 (ko) 휴대 정보 단말 장치
JP4646734B2 (ja)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US20050041840A1 (en) Mobile phone with an image recognition function
JP5522976B2 (ja) 携帯端末機の画像情報活用方法
US20060007318A1 (en) Monitoring system center apparatus, monitoring-system-center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recorded monitoring-system-center program
JP4646731B2 (ja)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KR20110088914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카메라 기능을 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150296118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07049445A1 (ja) 情報端末、実行可能処理制限方法および実行可能処理制限プログラム
JP4747894B2 (ja) 認証装置、認証方法、認証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7032062A (ja) 電気錠装置
JP5322969B2 (ja) 認証方法及び認証処理装置
JP4841687B2 (ja)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の認証情報登録方法
US9113012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motely operated by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and cooperation method
JP4476194B2 (ja)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CN106254654B (zh) 移动终端及数据传输方法
JP7357192B2 (ja)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の画像出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47486B2 (ja) 装置制御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6489286A (zh) 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JP2020127111A (ja)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及び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11681348A (zh) 一种门禁鉴权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98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198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