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3588A - 图像生成装置和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生成装置和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3588A
CN101213588A CNA2006800244512A CN200680024451A CN101213588A CN 101213588 A CN101213588 A CN 101213588A CN A2006800244512 A CNA2006800244512 A CN A2006800244512A CN 200680024451 A CN200680024451 A CN 200680024451A CN 101213588 A CN101213588 A CN 101213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eral
code
data
control cod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44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13588B (zh
Inventor
奥野好章
染谷润
山中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13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3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13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35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characters or indicia using display control signals derived from coded signals representing the characters or indicia, e.g. with a character-code memory
    • G09G5/24Generation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patterns
    • G09G5/243Circuits for displaying proportional spaced characters or for ker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生成装置和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和方法。在为了使文字相互的间隔一致而插入针对每个文字设定的宽度的空白的情况下,会造成文字间隔整体变宽,由此文字的读取性变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述图像生成装置具有: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其针对每一个文字显示位置存储包括文字码(CC)和文字宽度数据(CW)的文字控制码(CTD);以及位置控制部(4),其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读出与当前的文字显示位置对应的文字控制码(CTD),根据所读出的文字控制码(5)的文字宽度数据(CW)和过去的文字显示位置,控制当前的文字显示位置的生成期间。

Description

图像生成装置和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文字宽度不同的所谓比例文字作为图像数据来生成的图像生成装置和方法、及显示比例文字的图像显示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显示文字宽度不同的文字的图像生成方法,有下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图像生成方法中,通过针对每个文字设定在该文字到下一文字之间插入的空白的宽度,从而使文字和文字的间隔(文字间隔)一致来显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8148号公报(第5页,图3)
在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以往的图像生成方法中,存在如下的课题:为了使文字间隔一致而插入针对每个文字设定的宽度的空白,所以造成文字间隔变宽,无法使文字间隔一致地成为窄间隔,由此不易读取文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根据针对每个文字设定的文字宽度数据,将比例文字作为图像数据来生成,从而文字间隔不会变得过大,可显示易读取的比例文字。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生成装置具有:文字控制码存储单元,其针对每一个文字显示位置存储包括文字码和与所述文字码相关联的文字宽度数据的文字控制码;位置控制单元,其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读出与当前的文字显示位置对应的文字控制码,根据所读出的文字控制码的文字宽度数据和过去的文字显示位置,控制当前的文字显示位置的生成期间;文字图案存储单元,其输出与所读出的文字控制码的文字码对应的文字图案;以及图像输出单元,其根据文字图案输出与文字的文字形状对应的图像数据。
根据本发明,根据针对每一个文字位置设定的文字宽度数据,控制所显示的文字的像素宽度,从而可针对每一个文字位置改变像素宽度,进而通过适当地组合所设定的文字码和文字宽度数据,从而可针对每个文字显示像素宽度不同的比例文字。
附图说明
图1(A)以及图1(B)是用于对比例文字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图2的图像生成部1的结构的图。
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文字位置的图。
图5是说明图3的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的动作的图。
图6是说明图3的位置控制部4的垂直动作的图。
图7(A)至图7(E)是说明图3的位置控制部4的水平动作的图。
图8(A)以及图8(B)是说明图3的文字图案存储部6的动作的图。
图9(A)以及图9(B)是示出图3的颜色数据存储部7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说明图3的数据输出部8的动作的图。
图11(A)以及图11(B)是说明图3的数据输出部8的动作的图。
图12(A)至图12(D)是用于说明图2的图像合成部的动作的另一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图像生成部1的结构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图13的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的动作的图。
图15(A)至图15(C)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位置复位码RST的图。
图16(A)至图16(H)是用于说明图13的位置控制部10的水平动作的图。
图17(A)至图17(C)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图像生成部1的动作的图。
标号说明
1:图像生成部;2:图像合成部;3:显示部;4:位置控制部;5:文字控制码存储部;6:文字图案存储部;7:颜色数据存储部;8:数据输出部;9:基准位置数据生成部;10:位置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A)以及图1(B)是用于对比例文字进行说明的图,图1(A)示出使用比例文字来显示“RADIO”的示例,图1(B)示出使用固定宽度文字来显示“RADIO”的示例。文字的高度全部为16个像素。
关于图1(A)中的“RADIO”的各文字的宽度,“R”、“A”、“D”以及“O”为8个像素宽度,但“I”为3个像素宽度。“I”的文字形状在水平方向上小(横向宽度窄)。因此,按照文字的形状,减小文字的显示中所使用的横向的像素数(称为“文字像素宽度”或简称为“像素宽度”),从而可防止与相邻的文字的间隔变得过宽。由此,将使用与文字的形状对应的像素宽度来显示的文字称为比例文字、或比例显示,由于与相邻的文字的间隔均等,所以具有读取性提高且醒目的优点。
另一方面,图1(B)中的“RADIO”的各文字的宽度全部为8个像素宽度。即使是“I”那样形状在水平方向上小(横向宽度窄)的文字,也相同地使用8个像素宽度来显示,所以造成从“I”到两个相邻文字的间隔与其他部分相比变宽。由此,将不管文字的形状如何而使用固定的宽度来显示的文字称为固定宽度文字或固定宽度显示。由于文字像素宽度单一从而显示时的控制简单,所以可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但另一方面,由于与相邻的文字的间隔不均匀,所以具有读取性变差或不够醒目的缺点。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所示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图像生成部1、图像合成部2、以及显示部3。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图像生成部1的结构的图。图3所示图像生成部1具有位置控制部4、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文字图案存储部6、颜色数据存储部7、以及数据输出部8。
首先,对概略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2中,输入图像信号DIN被输入到图像生成部1以及图像合成部2。图像生成部1如后述那样生成图像数据DCH。图像合成部2将输入图像数据(DIN)和图像生成装置所输出的图像数据DCH合成。显示部3显示由图像合成部2所合成的图像数据。另外,有时不进行图像合成而由显示部3显示图像生成部1所输出的图像数据DCH。
在图3中,包含在输入图像信号DIN中的水平同步信号HIN以及垂直同步信号VIN被输入到位置控制部4。另外,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读出的文字控制码CTD被输入到位置控制部4。
位置控制部4根据输入水平同步信号HIN、输入垂直同步信号VIN及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输入的文字控制码CTD、像素时钟CLK,输出表示文字的显示位置的文字显示位置P(XP,YP)、表示文字显示位置P(XP,YP)处的像素位置的文字内水平像素位置XQ及行内线位置YQ。
文字显示位置P(XP,YP)被输入到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另外,文字内水平像素位置XQ及行内线位置YQ被输入到数据输出部8。
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预先存储有表示在画面上显示的文字等的文字控制码,根据所输入的文字显示位置P来输出对应的文字控制码CTD(文字显示位置P作为地址而被提供,读出存储在由该地址指定的存储位置中的文字控制码CTD)。文字控制码CTD被输出到位置控制部4、文字图案存储部6以及数据输出部8。
文字图案存储部6根据所输入的文字控制码CTD,输出文字图案PAT。文字图案PAT被输入到数据输出部8。
数据输出部8根据所输入的文字图案PAT、文字控制码CTD、文字内水平像素位置XQ及行内线位置YQ,针对每个像素生成颜色码CLC,输出给颜色数据存储部7。
颜色数据存储部7根据所输入的颜色码CLC,输出颜色数据CLD,输出给数据输入部8。
另外,数据输出部8根据所输入的颜色数据CLD,输出与文字形状对应的图像数据DCH(以下称为文字图像数据DCH),并且根据文字图案PAT、文字控制码CTD,输出合成控制信号CNT。文字图像数据DCH和合成控制信号CNT被输入到图像合成部2(参照图2)。
图像合成部2根据合成控制信号CNT,将输入图像数据DIN和文字图像数据DCH合成,输出合成图像数据DP。合成图像数据DP被输入到显示部3。显示部3根据合成图像数据DP来进行图像的显示。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上述各部的动作。
图4是用于说明文字的排列顺序和文字位置P(XP,YP)的关系的图。水平方向表示水平文字位置XP,垂直方向表示行位置YP。在该示例中,在水平方向排列64个文字,而在垂直方向上排列16行,合计1024个文字。例如,在图4中使用第2行的第4个文字的斜线来表示的位置表示为文字位置P(XP,YP)=(4,2)。该文字位置P(XP,YP)表示文字的排列顺序,而不表示画面上的显示范围。
接下来,对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用于说明存储在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中的文字控制码CTD的图。在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中,存储指定文字位置P(XP,YP)处的显示内容的文字控制码CTD。
例如如图5所示,文字控制码CTD由文字码CC、文字宽度数据CW以及文字修饰信息CA构成。
文字码CC将文字的种类表示为码,例如在CC=1的情况下表示为“R”、在CC=2的情况下表示为“A”、在CC=3的情况下表示为“D”、在CC=4的情况下表示为“I”、在CC=5的情况下表示为“O”。
接下来,文字宽度数据CW表示显示在文字位置P(XP,YP)处的文字的像素宽度,以由文字宽度数据CW所指定的像素宽度(对该像素宽度也使用相同符号“CW”)来显示,其中上述文字宽度数据CW与使用文字码CC给定的文字相关联。在图5所示示例中是指,在显示位置P=1处,与文字码CC=1对应的文字“R”以像素宽度CW=8来显示,在显示位置P=4处,与文字码CC=4对应的文字“I”以像素宽度CW=3来显示。
最后,文字修饰信息CA是表示在文字位置P(XP,YP)处怎样修饰文字来显示的信息,例如可举出文字的前景颜色的颜色码、文字的背景颜色的颜色码、文字的修边设定等。
文字码CC和文字宽度数据CW可相互独立地设定,但为了进行文字间隔均等地显示的比例文字的显示,需要与文字码CC所指定的文字相关联来适当地确定文字宽度数据CW。
由此,可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取得与显示位置P(XP,YP)对应的文字控制码CTD。
对位置控制部4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6是用于说明位置控制部4的垂直方向的动作的图。在图6的示例中,示出16行全部由16线宽度(高度)的行构成的情况。
位置控制部4根据输入垂直同步信号VIN和输入水平同步信号HIN,对线数进行计数,在成为开始文字显示的线的时间点,设为行位置YP=1。接下来,以YP=1(第1行)的起始线为基准对线数进行计数,在线数达到行宽度16线时,将行位置YP从YP=1变更为YP=2。由此,生成16线期间的行位置YP=1。
在YP=2之后也同样,每计数了各行的宽度即16线期间,就使行位置YP逐次增加1,从而取得行位置YP。
另外,将以行的起始线为基准而对线数进行计数的结果,作为行内线位置YQ来生成。例如,在由YP=2(第2行)处的虚线所表示的线位于从第2行的起始起的第10线的情况下,表示为YQ=10。
由此,位置控制部4取得垂直文字位置YP和行内线位置YQ,所以可知图像的任意线位置为第YP行的第YQ线。
图7(A)~图7(E)是用于说明位置控制部4的水平方向的动作的图。图7(A)示出水平的文字位置XP,图7(B)示出文字宽度数据CW,图7(C)示出像素宽度,图7(D)示出文字位置P(XP,YP),图7(E)示出所显示的文字。
位置控制部4在行位置YP=1以后的期间,根据输入水平同步信号HIN和像素时钟CLK,对像素的水平位置进行计数,在到达开始文字显示的水平位置的时间点,设为水平文字位置XP=1。位置控制部4输出由行位置YP=1和水平文字位置XP=1所给定的文字位置P(XP,YP)=(1,1)。文字位置P=(1,1)被输入到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输出与文字位置P=(1,1)对应的文字控制码CTD,输入到位置控制部4。位置控制部4根据与文字位置P=(1,1)对应的文字控制码CTD中的文字宽度数据CW=8,对像素时钟计数8个周期,生成8个像素期间部分的水平文字位置XP=1。与此对应,对于文字位置P(XP,YP)=(1,1),也生成8个像素期间部分。
接下来,位置控制部4将水平的文字位置XP从XP=1变更为XP=2,输出文字位置P(XP,YP)=(2,1)。位置控制部4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读取出与文字位置P=(2,1)对应的文字控制码CTD,取得与文字位置P=(2,1)对应的文字宽度数据CW=8。位置控制部4根据所取得的文字宽度数据CW=8,对像素时钟计数8个周期部分,生成8个像素期间部分的水平文字位置XP=2。与此对应,对于文字位置P(XP,YP)=(2,1)也生成8个像素期间部分。
之后也同样,位置控制部4重复进行如下动作:在使水平的文字位置XP增加1之后,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取得与文字位置P(XP,YP)对应的文字宽度数据CW,生成文字宽度数据CW所表示的像素期间部分的文字位置P(XP,YP)。
根据该动作,对于文字位置P=(3,1),根据对应的文字宽度数据CW=8而生成8个像素期间的文字位置P=(3,1)。相同地,对于文字位置P=(4,1),根据对应的文字宽度数据CW=3而生成3个像素期间的文字位置P=(4,1),对于文字位置P=(5,1),根据对应的CW=8而生成8个像素期间的文字位置P=(5,1)。
由此,位置控制部4可按照与存储在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中的文字位置P(XP,YP)对应的文字宽度数据CW,生成文字位置P(XP,YP)。即,可根据针对每个文字位置P(XP,YP)设定的文字宽度数据CW,生成表示文字位置P(XP,YP)的信号。
另外位置控制部4生成表示以水平文字位置XP切换的位置为基准的水平方向的像素位置的文字内像素位置XQ。例如在图7(A)~图7(E)中,在水平文字位置XP=3的期间利用虚线所表示的像素位置是从水平文字位置XP=3的起始起的第6个像素的情况下,文字内像素位置XQ表示为XQ=6。
即,位置控制部4可取得水平文字位置XP和表示水平文字位置XP内的水平的像素位置的文字内像素位置XQ,可知在图像的任意位置处是第几个文字的第几个像素。
由于如在上述中说明的那样进行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动作,所以位置控制部4可取得文字位置P(XP,YP)、表示文字位置P(XP,YP)内的水平以及垂直的像素位置的文字内像素位置XQ和行内线位置YQ。
从位置控制部4输出的文字位置P(XP,YP)被输入到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文字内像素位置XQ和行内线位置YQ被输入到数据输出部8。
对文字图案存储部6的动作进行说明。
向文字图案存储部6输入包含在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输出的文字控制码CTD中的文字码CC。
图8(A)以及图8(B)是对文字图案存储部6进行说明的图。图8(A)示出文字码CC和文字图案PAT的关系。在文字图案存储部6中,与各文字码CC分别对应,存储有表示文字的形状的文字图案PAT。例如,与文字码CC=1对应,存储有表示“R”的形状的文字图案PAT(1),与文字码CC=2对应,存储有表示“A”的形状的文字图案PAT(2)。同样,与CC=3对应,存储有表示“D”的形状的PAT(3),与CC=4对应,存储有表示“I”的形状的PAT(4),与CC=5对应,存储有表示“O”的形状的PAT(5)。
图8(B)示出文字图案PAT的示例。图8(B)中的文字图案的像素值例如是黑色表示文字的前景部分而白色表示文字的背景部分的2值数据。由此,可表示文字的形状。
另外,如图8(B)所示,文字图案PAT的尺寸设成垂直尺寸为16像素而水平尺寸为8像素的固定尺寸,对于该固定尺寸,以左对齐的方式来分配文字图案的形状。在将图5所示文字控制码CTD设为示例时,“  R”、“A”、“D”以及“O”的文字宽度数据设定为8,而“I”的文字宽度数据设定为3。如图8(B)所示,对于文字宽度数据为8的“R”、“A”、“D”以及“O”,使用全部文字图案像素来显示,但对于文字宽度数据为3的“I”,仅使用左端的3个像素宽度部分,剩余的右侧5个像素宽度部分不使用。
由此,文字图案PAT相对于文字图案的尺寸而形成为左对齐。
另外,如上述的“I”文字图案的示例中所示,与文字宽度数据CW无关而将文字图案的尺寸设为固定尺寸,所以文字图案的存储地址可根据文字图案的尺寸和文字码通过单纯的乘法而计算出。
由此,文字图案存储部6生成与文字码CC对应的文字图案PAT,输出给输出部8。
对颜色数据存储部7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9(A)以及图9(B)是说明存储在颜色数据存储部7中的颜色数据CLD的图。
图9(A)示出颜色码CLC和颜色数据CLD的关系,在图9(A)的示例中,颜色数据存储部7存储与256色的色码CLC=1~256对应的256种颜色的颜色数据CLD(1)~CLD(256)。例如,与颜色码CLC=1对应而输出颜色数据CLD(1),与颜色码CLC=256对应而输出颜色数据CLD(256)。
另外,图9(B)示出颜色数据CLD的结构。颜色数据CLD例如由R(红)数据、G(绿)数据、B(蓝)数据这3种颜色数据构成。
由此,颜色数据存储部7输出由与颜色码CLC对应的R、G、B这3种颜色构成的颜色数据CLD。
对数据输出部8的动作进行说明。
数据输出部8被输入从位置控制部4输出的文字内像素位置XQ和行内线位置YQ、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输出的文字控制码CTD、以及从文字图案存储部6输出的文字图案PAT。
图10是示出输入到数据输出部的文字图案PAT与文字内像素位置XQ以及行内线位置YQ的关系的图。利用文字内像素位置XQ和行内线位置YQ,可确定文字图案PAT中的像素位置。数据输出部8参照所确定的文字图案的像素位置的值,判定是文字的前景部分还是背景部分。
图11(A)以及图11(B)是作为文字修饰的一个示例而示出文字的修边的图。图11(A)示出作为源的文字图案,图11(B)示出进行了修边的情况下所显示的文字。在图11(A)中,以黑色显示的像素为文字的前景部分,而以白色显示的像素为背景部分。在对前景部分的上下左右1个像素进行了修边的情况下,图11(B)中使用斜线部表示的像素成为修边部分的像素。
对于文字的前景部分的像素,输出在包含于文字控制码CTD中的文字修饰信息中设定的前景用的颜色码,对于文字的修边部分的像素,输出在文字修饰信息中设定的修边用的颜色码,对于不是修边部分的背景部分的像素,将在文字修饰信息中设定的背景用的颜色码作为颜色码CLC而输出。
由此,数据输出部8根据文字图案PAT和文字控制码CTD,针对前景部分、背景部分、修边部分,输出对应的颜色码CLC。
输出部8从颜色数据存储部7读出与所输出的颜色码CLC对应的颜色数据CLD,取得颜色数据CLD。然后,将所取得的颜色数据CLD作为文字图像数据DCH而输出。此时,在预先将特定的颜色码例如CLC=256设定为透明色的情况下,针对颜色码CLC=256的像素,与所读出的颜色数据CLD(256)的值无关,输出表示该像素数据为透明色的合成控制信号CNT。例如,合成控制信号CNT设成透明色表示0而非透明颜色表示1。
由此,图像生成部1根据针对每个文字位置P(XP,YP)设定的文字控制码,可针对每个文字位置改变像素宽度,进而通过使文字码和文字宽度数据适当地组合,可针对每个文字将像素宽度不同的比例文字作为像素数据而输出。
从输出部8输出的图像数据DCH和合成控制信号CNT被输入到图像合成部2。
接下来,说明图像合成部2的动作。
向图像合成部2输入输入图像数据DIN、从图像生成部1输出的文字图像数据DCH以及合成控制信号CNT。
图12(A)~图12(D)是说明图像合成部2的动作的图。图12(A)示出输入图像数据DIN,图12(B)示出从图像生成部1输出的图像数据DCH,图12(C)示出从图像生成部1输出的合成控制信号CNT,图12(D)示出所合成的图像数据DP。
在图12(B)的文字图像数据DCH中,“RADIO”和“CD”的文字线的部分是具有针对每个文字位置P(XP,YP)设定的前景部分的颜色数据的部分。另外,文字的周围的矩形范围是具有针对每个文字位置P设定的背景的颜色数据的部分。
图12(C)的合成控制信号CNT中,以黑色显示的部分表示1(非透明),而以白色显示的部分表示0(透明)。合成控制信号CNT是按照(B)的文字图像数据DCH的形状而生成的,但在该示例中生成为“RADIO”的周围的矩形范围和“CD”的文字部分为非透明,而除此以外为透明。
如图12(D)所示,在合成控制信号CNT表示非透明(CNT=1)的部分,选择来自图像生成部1的文字图像数据DCH,在合成控制信号CNT表示透明(CNT=0)的部分,选择输入图像数据DIN。其结果,生成合成图像数据DP,以使得包含“RADIO”的文字部分的矩形区域和“CD”的文字部分重叠在输入图像数据DIN的像素上。
由此,图像合成部12可根据合成控制信号CNT,在输入图像DIN上,重叠显示基于文字图像数据DCH的文字。
合成图像数据DP被输入到显示部3,显示部3根据合成图像DP来显示图像。
实施方式1的像素显示装置针对每个文字位置设定文字码和文字宽度数据,根据针对每个文字位置设定的文字宽度数据,控制所显示的文字的像素宽度,从而可针对每个文字位置改变像素宽度,进而通过使所设定的文字码和文字宽度数据适当地组合,可针对每个文字显示像素宽度不同的比例文字。
在上述的示例中,设文字图案PAT的像素值为表示文字的前景部分和背景部分的2值数据,但也可以设为3值以上的多值。在该情况下,可在1个文字部分的范围使用3种以上的颜色,所以可进行平滑轮廓的文字、彩色文字等更高品味的文字显示。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对特定的颜色码设定了透明色,但也可以对颜色码分别设定透过率。在该情况下,在图像合成部2中,使用与透过率对应的加权,进行计算出输入图像数据DIN和来自图像生成部1的文字图像数据DCH的加权平均值的动作,从而可显示半透明的文字。
实施方式2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图像生成部1的图。图像生成部1具有基准位置数据生成部9、位置控制部10、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文字图案存储部6、颜色数据存储部7、以及数据输出部8。
对图像生成部1的概略动作进行说明。
输入水平同步信号HIN和输入垂直同步信号VIN被输入到基准位置数据生成部9和位置控制部10。基准位置数据生成部9根据输入同步信号HIN,生成表示固定宽度的水平文字位置(通过在相同水平行内生成的文字的数量和固定的像素宽度的乘积而求出的基准位置)的基准水平文字位置XF,输出给位置控制部10。位置控制部10根据输入水平同步信号HIN、输入垂直同步信号VIN、基准水平文字位置XF、以及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输入的文字控制码CTD,输出文字位置P(XP,YP)、文字内像素位置XQ、行内线位置YQ、以及表示文字和文字的间隙的空白信号BLK。文字位置P(XP,YP)被输入到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文字内像素位置XQ、行内线位置YQ以及空白信号BLK被输入到数据输出部8。
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根据所输入的文字位置P(XP,YP),输出对应的文字控制码CTD。文字控制码CTD被输入到位置控制部4、文字图案存储部6以及数据输出部8。
文字图案存储部6根据所输入的文字控制码CTD,输出与文字码CC对应的文字图案PAT。文字图案PAT被输入到数据输出部8。
数据输出部8根据所输入的文字图案PAT、文字控制码CTD、文字内水平像素位置XP以及行内线位置YP,针对每个像素生成颜色码CLC,输出给颜色数据存储部7。
颜色数据存储部7根据所输入的颜色码CLC,输出对应的颜色数据CLD,输出给数据输出部8。
数据输出部8根据所输入的颜色数据CLD,输出与文字形状对应的图像数据DCH(以下称为文字图像数据DCH),并且根据文字图案PAT、文字控制码CTD,输出合成控制信号CNT。
接下来,针对各部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4是用于说明存储在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中的文字控制码CTD的图。与图5所示示例相同,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存储分别表示文字位置P(XP,YP)处的显示内容的文字控制码CTD。在图14所示示例中,文字控制码CTD由文字码CC、文字宽度数据CW、位置复位码RST、以及文字修饰信息CA构成。
对于文字码CC、文字宽度数据CW以及文字修饰信息,由于与已经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5说明的内容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位置复位码RST是用于将水平方向的文字显示位置初始化为规定的位置(使用固定的像素宽度来生成文字时的各文字的显示位置)的控制码。图15(A)~图15(C)是用于对位置复位码RST的功能进行说明的图。图15(A)示出使用像素宽度为8的固定宽度的文字显示位置。图15(B)示出使用位置复位码RST时的比例文字的显示状态,图15(C)示出不使用位置复位码RST时的比例文字的显示状态。
首先,参照图15(C)。“I”的像素宽度为3。因此,“I”以后的文字“O”、“”(空格)、“C”、“D”的显示位置与图15(A)的固定宽度的文字显示位置相比分别向左(前方)错开5个像素部分而显示。
另一方面,在图15(B)中,设为对“C”赋予位置复位码RST=1。对于“I”以后的文字“O”以及“”(空格),与图15(C)相同,与图15(A)的固定宽度的显示位置相比向左错开5个像素部分,但位置复位码RST=1的文字“C”不与前一文字“”(空格)相邻,而显示在图15(A)的固定宽度的显示位置上。对于“C”之后的“D”,由于RST=0,所以与“C”相邻来显示。
即,位置复位码RST是表示是否需要文字位置的复位的控制码,即更详细而言是用于针对每个文字位置P(XP,YP)指定是在固定宽度的文字位置上显示、还是与前一文字相邻来显示的控制码,如在之后更详细说明地那样,位置控制部10根据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读出的文字控制码的文字位置复位码RST,选择是根据紧前面的文字显示结束位置来确定当前的文字的显示开始位置、还是将当前的文字的显示开始位置确定为规定的基准位置。例如,复位码中的与特定文字的下-文字相关联的码为要求复位的码,在复位码RST为要求复位的码时,位置控制部10将由表示基准位置的数据指定的基准位置作为当前的文字的显示开始位置。此处所说的“特定文字”中,例如包含空格“”、冒号“:”、分号“;”。
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针对每个显示位置P(XP、YP)存储由文字码CC、文字宽度数据CW、位置复位码RST、修饰信息CA构成的文字控制码CTD,输出与所输入的显示位置P(XP,YP)对应的文字控制码CTD。
图16(A)至图16(H)是用于说明基准位置数据生成部9以及位置控制部10的动作的图。首先,说明基准位置数据生成部9的动作。基准位置数据生成部9根据输入水平同步信号HIN和像素时钟CLK,对像素的水平位置进行计数,在到达开始文字显示的水平位置的时间点,设定基准水平文字位置XF=1。基准位置数据生成部14在计数了与固定的像素宽度8相当的8个像素期间之后,将基准水平文字位置XF从XF=1变更为XF=2。由此,生成8个像素期间的基准水平文字位置XF=1。以后同样地,生成针对每8个像素期间逐次增加1的基准水平文字位置XF。
从基准位置数据生成部9输出的基准水平文字位置XF被输入到位置控制部10。
接下来,说明位置控制部10的动作。
位置控制部10的垂直方向的动作与已经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6说明的位置控制部4的垂直方向的动作相同,所以省略说明。位置控制部10输出垂直文字位置YP和行内线位置YQ。
对位置控制部10的水平方向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6(B)示出水平文字位置XP,图16(C)示出文字宽度数据CW,图16(D)示出位置复位码RST、图16(E)示出空白信号BLK,图16(F)示出像素宽度,图16(G)示出文字位置P(XP,YP),图16(H)示出所显示的文字。
位置控制部10在行位置YP=1之后的期间,根据输入水平同步信号HIN和像素时钟,对像素的水平位置进行计数,在达到开始文字显示的水平位置的时间点,设为水平的文字位置XP=1。位置控制部10输出使用行位置YP=1和水平的文字位置XP=1来给定的文字位置P(XP,YP)=(1,1)。文字位置P=(1,1)被输入到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输出与文字位置P=(1,1)对应的文字控制码CTD,输入给位置控制部10。位置控制部10取得与文字位置P(1,1)对应的文字控制码CTD中的位置复位码RST=0和文字宽度数据CW=8。在位置复位码RST=0的情况下,设为空白信号BLK=0,并且根据文字宽度数据CW=8对像素时钟CLK计数8个周期部分,生成8个像素期间部分的水平的文字位置XP=1。由此,文字位置P(XP,YP)=(1,1)被生成8个像素期间部分。
接下来,位置控制部10将水平的文字位置XP从XP=1变更为XP=2,输出文字位置P(XP,YP)=(2,1)。位置控制部10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读出与文字位置P=(2,1)对应的文字控制码CTD,取得与文字位置P=(2,1)对应的位置复位码RST=0和文字宽度数据CW=8。此处位置复位码RST=0,所以设为空白信号BLK=0,并且根据所取得的文字宽度数据CW=8而生成8个像素期间部分的水平的文字位置XP=2。由此,文字位置P(XP,YP)=(2,1)被生成8个像素期间部分。
之后也相同,位置控制部10重复进行如下动作:在使水平的文字位置XP增加1之后,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取得与文字位置P(XP,YP)对应的文字宽度数据CW,根据位置复位码RST=0生成空白信号BLK=0,并且生成文字宽度数据CW所表示的图像期间部分的文字位置P(XP,YP)。
通过该动作,针对文字位置P=(3,1),根据对应的文字宽度数据CW=8来生成8个像素期间的文字位置P=(3,1)。同样,针对文字位置P=(4,1),根据对应的文字宽度数据CW=3来生成3个像素期间的文字位置P=(4,1),针对文字位置P=(5,1),根据对应的CW=8来生成8个像素期间的文字位置P=(5,1),针对文字位置P=(6,1),根据对应的文字宽度数据CW=8来生成8个像素期间的文字位置P=(6,1)。对于空白信号BLK仍为BLK=0。
接下来,位置控制部10将水平的文字位置XP从XP=6变更为XP=7,输出文字位置P(XP,YP)=(7,1)。位置控制部10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读出与文字位置P=(6,1)对应的文字控制码CTD,取得与文字位置P=(7,1)对应的位置复位码RST=1和文字宽度数据CW=8。
此处,在位置复位码RST=1的情况下,生成空白信号BLK=1。在该时间点,图16(A)所示基准的水平文字位置XF表示XF=6。在图16(A)所示基准水平文字位置XF为与图16(B)所示水平文字位置XP=7相等的值、即XF=7时,将空白信号BLK=1变更为BLK=0。由于在文字位置P(XP,YP)=(4,1)处文字“I”为3个像素宽度,所以以后的文字位置P错开5个像素部分,所以空白信号BLK=1的期间是5个像素期间。
位置控制部10在空白信号BLK=1的期间不进行像素宽度的计数,而从变化为空白信号BLK=0的时间点开始,根据所取得的文字宽度数据CW=8,计数8个像素期间。在空白信号BLK=1的期间为5个像素期间,生成通过计数而求出的8个像素期间的合计13个像素期间的文字位置P=(7,1)。
之后,位置控制部10将水平的文字位置XP从XP=7变更为XP=8而输出文字位置P(XP,YP)=(8,1)。
之后,位置控制部10重复相同的动作。
由此,位置控制部10可按照使用与存储在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中的文字位置P(XP,YP)对应的文字宽度数据CW来指定的像素期间部分,而生成文字位置P(XP,YP),并且可根据位置复位码RST使文字位置P(XP,YP)的生成期间与基准水平文字位置XF相符。另外,可使用空白信号BLK=1来表示设为位置复位码RST=1时的文字和文字的间隙。
另外,位置控制部10生成表示以文字位置P(XP,YP)处的文字显示开始的位置为基准的水平方向的像素位置的文字内像素位置XQ。如P(XP,YP)=(3,1)部分所示,在位置复位码RST=0的情况下,以水平文字位置XP从XP=2切换为XP=3的位置为基准,生成像素位置XQ。另外,如P(XP,YP)=(7,1)部分所示,在位置复位码RST=1的情况下,以空白信号BLK从BLK=1变化为BLK=0的位置为基准,生成像素位置XQ。
由此,位置控制部10可取得水平的文字位置XP、表示水平的文字位置XP内的水平的像素位置的文字内像素位置XQ、表示通过位置复位码RST=1来生成的文字和文字的间隙的空白信号BLK,可知在图像的任意位置处是文字的间隙还是第几个文字的第几个像素。
从位置控制部10输出的文字位置P(XP,YP)被输入到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文字内像素位置XQ、行内线位置YQ以及空白信号BLK被输入到数据输出部8。
文字图案存储部6以及颜色数据存储部7的动作与在实施方式1中已经说明的内容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对数据输出部8的动作进行说明。
向数据输出部8输入从位置控制部10输出的文字内像素位置XQ和行内线位置YQ和空白信号BLK、从文字控制码存储部5输出的文字控制码CTD、以及从文字图案存储部6输出的文字图案PAT。
在空白信号BLK为BLK=1的情况下,表示该像素位于文字和文字的间隙。在该情况下,数据输出部8将预先设定为间隙用的颜色码作为颜色码CLC而输出。
在空白信号BLK=0的情况下,数据输出部8如下述那样动作。
图10是示出输入到数据输出部的文字图案PAT与文字内像素位置XQ以及行内线位置YQ的关系的图,可使用文字内像素位置XQ和行内线位置YQ来指定文字图案PAT中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数据输出部8根据文字图案PAT,判定在文字内像素位置XQ和行内线位置YQ表示的像素位置处,是文字的前景部分还是背景部分。
图11(A)以及图11(B)是作为文字修饰的一个示例而示出文字的修边的图,图11(A)示出作为源的文字图案,图11(B)示出进行了修边的情况下所显示的文字。在图11(A)中,以黑色示出的像素为文字的前景部分,而以白色示出的像素为背景部分。在对前景部分的上下左右1个像素进行了修边的情况下,图11(B)中使用斜线部所表示的像素成为修边部分的像素。
对于文字的前景部分的像素,输出在包含在文字控制码CTD中的文字修饰信息中设定的前景用的颜色码,对于文字的修边部分的像素,输出在文字修饰信息中设定的修边用的颜色码,对于不是修边部分的背景部分的像素,将在文字修饰信息中设定的背景用的颜色码作为颜色码CLC而输出。
由此,数据输出部8根据空白信号BLK、文字图案PAT以及文字控制码CTD,针对文字和文字的间隙部分、前景部分、背景部分、修边部分,输出对应的颜色码CLC。
输出部8从颜色数据存储部7读出与所输出的颜色码CLC对应的颜色数据CLD,取得颜色数据CLD。然后,将所取得的颜色数据CLD作为文字图像数据DCH而输出。此时,在预先将特定的颜色码例如CLC=256设定为透明色的情况下,针对颜色码CLC=256的像素,与所读出的颜色数据CLD(256)的值无关,而输出表示该像素数据为透明色的合成控制信号CNT。例如,合成控制信号CNT设成透明色表示0而非透明色表示1。
由此,图像生成部1利用针对每个文字位置P(XP,YP)设定的文字控制码,可针对每个文字将像素宽度不同的比例文字作为文字图像数据而输出。另外,可针对每个文字位置P(XP,YP)改变比例文字的颜色和修饰内容。
图17(A)~图17(C)是示出另一字符串的情况的图。
图17(A)示出固定的像素宽度为8的文字显示位置,图17(B)以及图17(C)示出在6个文字的比例文字之后显示“CD”的情况,图17(B)以及图17(C)的任一方都是在“C”的位置处,设为位置复位码RST=1,而在“C”以外的位置处,设为位置复位码RST=0。图17(B)是在“C”之前的6个文字中显示为“RADIO”的示例,“RADIO”这6个文字合计以43个像素期间来显示。另一方面,图17(C)是在“C”之前的6个文字中显示为“IIIII”的示例,“IIIII”这6个文字合计以23个像素期间来显示。如图17(B)以及图17(C)所示,即使在位于文字“C”之前的文字的显示期间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相对于图17(A)所示固定值的文字位置而在相同位置处显示文字“C”。
由此,即使显示在前方的比例文字的内容改变,也可以在画面上固定地设定文字的位置。
以上,对将与紧跟空格之后的文字相关联的位置复位码设为“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与紧跟冒号“:”或分号“;”之后的文字相关联的位置复位码设为“1”。
实施方式2中的图像生成装置针对每个文字位置设定文字码、文字宽度数据和位置复位码,根据文字宽度数据来控制所显示的文字的像素宽度,并且控制成根据位置复位码在规定的位置生成文字位置,从而可针对每个文字位置改变像素宽度,而且可与过去的文字内容无关而在画面上的规定位置处固定文字位置。另外,通过使所设定的文字码和文字宽度数据适当地组合,可针对每个文字生成像素宽度不同的比例文字。

Claims (12)

1.一种图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生成装置具有:
文字控制码存储单元,其针对每一个文字显示位置存储包括文字码和与所述文字码相关联的文字宽度数据的文字控制码;
位置控制单元,其从文字控制码存储单元读出与当前的文字显示位置对应的文字控制码,根据所读出的文字控制码的文字宽度数据和过去的文字显示位置,控制当前的文字显示位置的生成期间;
文字图案存储单元,其输出与所读出的文字控制码的文字码对应的文字图案;以及
图像输出单元,其根据文字图案输出与文字的文字形状对应的图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在所述文字控制码存储单元中的文字控制码与文字码相关联,且所述文字控制码还包括表示是否需要文字位置的复位的文字位置复位码,
所述位置控制单元根据从所述文字控制码存储单元读出的文字控制码的文字位置复位码,选择是根据紧前面的文字显示结束位置来确定当前的文字的显示开始位置、还是将当前的文字的显示开始位置确定为规定的基准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生成装置还具有基准位置数据生成单元,该基准位置数据生成单元生成表示与所生成的文字的数量对应的基准位置的数据,
所述复位码中的与特定文字的下一个文字相关联的码为要求复位的码,
在所述复位码为要求复位的码时,所述位置控制单元将使用表示所述基准位置的数据来指定的基准位置设为当前的文字的显示开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文字包括空格、冒号、分号。
5.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显示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生成装置;以及
显示单元,其显示图像生成装置所输出的图像数据。
6.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显示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生成装置;
图像合成单元,其将输入图像数据和图像生成装置所输出的图像数据合成;以及
显示单元,其显示所合成的图像数据。
7.一种图像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图像生成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文字控制码存储步骤,在该步骤中,针对每一个文字显示位置存储包括文字码和与所述文字码相关联的文字宽度数据的文字控制码;
位置控制步骤,在该步骤中,根据与所存储的当前的文字显示位置对应的文字控制码的文字宽度数据和过去的文字显示位置,控制当前的文字显示位置的生成期间;
文字图案存储步骤,在该步骤中,输出与所存储的文字控制码的文字码对应的文字图案;以及
图像输出步骤,在该步骤中,根据文字图案输出与文字的文字形状对应的图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文字控制码存储步骤中存储的文字控制码与文字码相关联,且还包括表示是否需要文字位置的复位的文字位置复位码,
在所述位置控制步骤中,根据在所述文字控制码存储步骤中存储的文字控制码的文字位置复位码,选择是根据紧前面的文字显示结束位置来确定当前的文字的显示开始位置、还是将当前的文字的显示开始位置确定为规定的基准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图像生成方法还具有基准位置数据生成步骤,在该基准位置数据生成步骤中生成表示与所生成的文字的数量对应的基准位置的数据,
所述复位码中的与特定文字的下一个文字相关联的码为要求复位的码,
在所述位置控制步骤中,当所述复位码为要求复位的码时,将使用表示所述基准位置的数据来指定的基准位置设为当前的文字的显示开始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文字包括空格、冒号、分号。
11.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图像显示方法具有显示步骤,在该显示步骤中,显示通过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而输出的图像数据。
12.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图像显示方法具有:
图像合成步骤,在该步骤中,将通过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而输出的图像数据和输入图像数据合成;以及
显示步骤,在该步骤中,显示所合成的图像数据。
CN2006800244512A 2005-07-04 2006-04-19 图像生成装置和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35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4893/2005 2005-07-04
JP2005194893A JP3910204B2 (ja) 2005-07-04 2005-07-04 画像発生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画像発生方法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PCT/JP2006/308195 WO2007004346A1 (ja) 2005-07-04 2006-04-19 画像発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3588A true CN101213588A (zh) 2008-07-02
CN101213588B CN101213588B (zh) 2011-01-19

Family

ID=37604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445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3588B (zh) 2005-07-04 2006-04-19 图像生成装置和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06908B2 (zh)
JP (1) JP3910204B2 (zh)
CN (1) CN101213588B (zh)
DE (1) DE112006001674B4 (zh)
WO (1) WO200700434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4542A (zh) * 2010-05-19 2011-11-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及程序
CN105814409A (zh) * 2013-12-19 2016-07-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表生成装置、图表显示装置、图表生成程序以及图表显示程序
CN107004396A (zh) * 2014-11-21 2017-08-01 乐天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5765A (en) * 1977-02-17 1978-09-19 Xerox Corporation Autonomous display processor
US4283724A (en) * 1979-02-28 1981-08-11 Computer Operations Variable size dot matrix character generator in which a height signal and an aspect ratio signal actuate the same
US4633433A (en) * 1979-04-23 1986-12-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play system for displaying maps having two-dimensional roads
US4240075A (en) * 1979-06-08 1980-12-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ext processing and display system with means for rearranging the spatial format of a selectable section of displayed data
JPS5882375A (ja) * 1981-11-10 1983-05-17 Ricoh Co Ltd 文字発生装置
JPS5882725A (ja) * 1981-11-13 1983-05-18 Hitachi Ltd プラスチツクレンズの加熱圧縮成形方法
JPS5913282A (ja) * 1982-07-14 1984-01-24 フアナツク株式会社 文字巾制御方式
JPS6061269A (ja) * 1983-09-14 1985-04-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パタ−ン出力装置
JPH01301355A (ja) * 1988-05-31 1989-12-05 Nec Corp 文字間隔調整方式
JP2644094B2 (ja) * 1991-03-06 1997-08-25 日本電気アイシーマイコン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文字表示装置
JPH05250119A (ja) * 1992-03-10 1993-09-28 Hitachi Ltd 動画ヘルプガイダンス方法
EP0952554A3 (en) * 1998-02-26 2003-0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2000187656A (ja) * 1998-10-13 2000-07-04 King Jim Co Ltd 文字情報処理装置
JP4252671B2 (ja) * 1999-05-21 2009-04-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3828017B2 (ja) * 2002-01-16 2006-09-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オンスクリー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079366B2 (ja) * 2003-06-10 2008-04-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文字発生装置、文字発生方法、文字発生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4542A (zh) * 2010-05-19 2011-11-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及程序
US9076409B2 (en) 2010-05-19 2015-07-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display control device and program
CN102254542B (zh) * 2010-05-19 2015-10-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及程序
CN105814409A (zh) * 2013-12-19 2016-07-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表生成装置、图表显示装置、图表生成程序以及图表显示程序
CN105814409B (zh) * 2013-12-19 2017-10-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表生成装置、图表显示装置、图表生成方法以及图表显示方法
CN107004396A (zh) * 2014-11-21 2017-08-01 乐天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28566A1 (en) 2009-05-21
US8106908B2 (en) 2012-01-31
CN101213588B (zh) 2011-01-19
WO2007004346A1 (ja) 2007-01-11
JP2007011201A (ja) 2007-01-18
DE112006001674B4 (de) 2010-04-08
DE112006001674T5 (de) 2008-04-30
JP3910204B2 (ja) 2007-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43985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0362529C (zh) 在子象素精度再现系统中依赖字体尺寸的反走样
CN104424887A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1213588B (zh) 图像生成装置和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和方法
CN100349144C (zh) 显示单元及其控制方法
JP2013537644A (ja) 文字表示方法及び装置
CN1331109C (zh) 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1345021B (zh) 应用于大屏幕的场致发射显示器的图像灰度调制方法及驱动电路
CN101447170B (zh) 一种兼容led显示屏复杂布局布线的方法
JP4339675B2 (ja) グラデーション画像作成装置及びグラデーション画像作成方法
CN110517634A (zh) 伽马调试方法、伽马调试系统及显示装置
CN109814827A (zh) 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464684A (zh) 对显示器的画面进行渲染的方法
CN100492458C (zh) 视频信号处理电路和处理方法
CN102270419A (zh) 一种基于电力网的led显示系统
Wong Simplify to clarify
CN102314851A (zh) 颜色数调整方法及系统、储存媒体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1290904A (zh) 显示屏调试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216356999U (zh) 电视及显示装置
CN115686291A (zh) 图形化配置地图轮播弹窗的方法及系统
CN105121169B (zh) 颜色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颜色处理方法
CN113946306A (zh) 显示屏的箱体的点亮方法及装置、设备
US4090260A (en) Digital image memory adapted to distribute image blanks
CN207833886U (zh) 一种分布式led控制系统
CN101635142B (zh) 异步更新图片的电子相框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