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6425B -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6425B
CN101206425B CN2007101621004A CN200710162100A CN101206425B CN 101206425 B CN101206425 B CN 101206425B CN 2007101621004 A CN2007101621004 A CN 2007101621004A CN 200710162100 A CN200710162100 A CN 200710162100A CN 101206425 B CN101206425 B CN 1012064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oblique feeding
feeding
oblique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21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6425A (zh
Inventor
森谷正明
木下秀彦
山口纯
中川敦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06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6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6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64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2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changing orientation of sheet by only controlling movement of the forwarding means, i.e. without the use of stop or register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220/00Function indicators
    • B65H2220/09Function indicators indicating that several of an entity are pres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1Skewing, correcting skew, i.e. changing slightly orientation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4Irregularities, e.g. in orientation or skew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20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Landscapes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其中,当比较确定部基于来自经过定时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确定片材通过基准位置滞后时,位于两个传感器中与检测到滞后片材的传感器同侧的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提高,以校正片材斜进给。当比较确定部确定片材通过基准位置超前时,位于两个传感器中与检测到超前片材的传感器同侧的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降低,以校正片材斜进给。

Description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校正诸如记录纸的片材向成像部的斜进给的构造。
背景技术
传统地,诸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的成像装置包括在成像部中输送诸如记录纸的片材的片材输送装置。片材输送装置的某些例子包括斜进给校正部,该斜进给校正部校正片材的斜进给从而对准片材的姿态和位置,直至片材被输送到成像部为止。
在这种斜进给校正部中,用一对对齐辊在片材中形成环来校正斜进给。然而,由于使片材暂时停止,所以校正斜进给所必需的时间变长。
因此,为了缩短校正斜进给所必需的时间,存在一种主动对齐方法,其中在输送片材的同时,用两个传感器和两对独立旋转的斜进给校正辊使片材转动以校正斜进给(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特开平No.10-032682)。
在该主动对齐方法中,当片材的前端在片材输送路径中横向于设置在与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同轴线上的两个传感器时,基于来自两个传感器的片材检测信号检测片材的前端处的斜进给。
然后,基于来自两个传感器的片材检测信号检测片材斜进给量。然后,根据检测到的斜进给量控制用于驱动两对斜进给校正辊的两个驱动马达的转速,由此根据片材斜进给量改变两对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以校正片材斜进给。
在斜进给校正期间,根据片材斜进给量,使一对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相对于另一对斜进给校正辊降低(称为斜进给速度降低控制)或提高(称为斜进给速度提高控制),由此校正片材斜进给。
在该主动对齐方法中,由于在不需要暂时中断片材输送的情况下校正斜进给,所以相比于其它方法,可以使片材间隔(前一张片材和随后的片材之间的间隔)缩小。因此,可以提高片材输送效率,可以充分地提高成像装置中的总体成像速度,而不需提高成像处理速度。最近,成像处理速度日益趋向于提高,因此,主动对齐方法可以提供片材输送处理的速度提高以与成像装置中的成像操作的这种速度提高匹配。
在包括具有上述构造的斜进给校正部的传统成像装置中,除了片材斜进给校正之外,还必需校正沿片材输送方向的位置。
因此,例如,传统成像装置包括位于斜进给校正辊下游侧的校正辊,以校正沿片材输送方向的位置。在通过斜进给校正辊校正斜进给之后,控制校正辊的转速来改变片材输送速度,使得在调色剂图像的前端与片材的前端对齐的理想定时输送片材。
然而,在为了进行斜进给校正而控制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的情况下,根据片材前侧上的速度降低或片材随后侧上的速度提高,片材的位置在片材输送方向上发生波动。
例如,在斜进给速度降低控制的情况下,片材输送趋向于延时(滞后)。因此,当与斜进给校正开始位置相比片材输送滞后时,片材输送滞后增大。在此使用的片材输送滞后意味着与理想片材输送定时相比,片材输送滞后。
在斜进给速度提高控制的情况下,片材输送趋向于提前(超前)。因此,当与斜进给校正开始位置相比片材输送超前时,片材输送超前增大。在此使用的片材输送超前意味着与理想片材输送定时相比,片材输送超前。
也就是说,当斜进给校正通过斜进给校正辊进行时,斜进给校正之后的片材可能具有应该在位于斜进给校正辊下游侧的校正辊中校正的滞后量或超前量。当对处于片材输送滞后状态到达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进行速度降低校正时,滞后量可能特别严重。类似地,当对处于片材输送超前状态到达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进行速度提高校正时,超前量可能特别严重。在这些情况下,下游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可能暂时提高或降低(相对于正常或目标速度),以对斜进给校正之后的片材滞后量或超前量进行校正。特别地,增大校正辊的速度提高时间段或者速度降低时间段,以延长校正过程中下游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相对于目标速度提高或下降的时间。然而,由于在速度提高期间或者速度降低期间,校正辊产生滑动的可能性提高,所以实际上在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位置校正精度可能下降。
如图15所示,在下游校正辊的实际速度控制中,以步进的方式改变速度,并且将校正时间限制为目标速度V1的时间段的整数倍。因此,相对于理想模拟波形产生误差,并且随着速度提高时间段或速度降低时间段扩大,误差量增大,由此校正精度下降。
发明内容
需要提供一种可以校正片材斜进给而不会使片材输送滞后或片材输送超前恶化的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包括:
沿着片材输送路径配设的斜进给检测单元,其检测输送片材的斜进给状态;
沿着片材输送路径配设的斜进给校正装置,其包括可独立驱动且分别配设在与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一斜进给校正辊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
驱动控制单元,其可操作以通过斜进给检测单元控制斜进给校正辊的驱动,从而在方向上校正片材的斜进给;和
滞后/超前状态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输送片材是以片材的输送滞后的滞后状态到达设置在片材输送路径上的基准位置,还是以片材的输送超前的超前状态到达设置在片材输送路径上的基准位置;
其中,驱动控制单元可操作,以根据检测到的滞后状态或超前状态来控制斜进给校正辊的所述驱动,使得片材的滞后量或超前量在由斜进给校正装置进行斜进给校正之后变得比在基准位置处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沿着片材输送路径配设的斜进给检测单元,其检测输送片材的斜进给状态;
沿着片材输送路径配设的斜进给校正装置,其包括可独立驱动且分别配设在与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第一斜进给校正辊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
驱动控制单元,其可操作以通过斜进给检测单元控制斜进给校正辊的驱动,从而在方向上校正片材的斜进给;
成像部,其可操作以形成图像,并将图像转印到由斜进给校正装置进行了斜进给校正的输送片材上,和
滞后/超前状态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输送片材是以片材的输送滞后的滞后状态到达设置在片材输送路径上的基准位置,还是以片材的输送超前的超前状态到达设置在片材输送路径上的基准位置,其中,设定基准位置,以确定将在成像部的转印部中将图像转印到其上的片材是滞后输送还是超前输送;
其中,驱动控制单元可操作,以根据检测到的滞后状态或超前状态来控制斜进给校正辊的所述驱动,使得片材的滞后量或超前量在由斜进给校正装置进行斜进给校正之后变得比在基准位置处小。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构造;
图2示出了设置在成像装置中的斜进给校正辊的第一驱动控制部的构造;
图3是示出成像装置的输送滞后/超前计数的时序图;
图4示出了设置在成像装置中的前端对齐校正辊的第二驱动控制部的构造;
图5是图解斜进给校正辊的第一驱动控制部的控制操作的第一图;
图6是图解斜进给校正辊的第一驱动控制部的控制操作的第二图;
图7是图解斜进给校正辊的第一驱动控制部的控制操作的第三图;
图8是图解斜进给校正辊的第一驱动控制部的控制操作的第四图;
图9是图解斜进给校正辊的第一驱动控制部的控制操作的第五图;
图10是图解斜进给校正辊的第一驱动控制部的控制操作的第六图;
图11是图解斜进给校正辊的第一驱动控制部的控制操作的第七图;
图12是图解斜进给校正辊的第一驱动控制部的控制操作的第八图;
图13是图解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的斜进给校正辊的第一驱动控制部的控制操作的第一图;
图14是图解设置在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的斜进给校正辊的第一驱动控制部的控制操作的第二图;和
图15是图解辊驱动控制中的误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构造。参照图1,成像部300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片材进给部301向成像部300进给片材S。
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6和激光扫描仪4设置在成像部300中。激光扫描仪4基于图像信息用激光束照射感光鼓16,以在感光鼓16上形成静电潜像。由马达(未示出)驱动感光鼓16。对感光鼓16进行均匀充电的充电器20设置在感光鼓16的转动方向上、激光扫描仪4用激光束照射感光鼓16的位置的上游侧。显影设备22和清洁器26设置在激光束照射位置的下游侧。显影设备22通过用调色剂显影形成在感光鼓16上的静电潜像来形成调色剂图像。
环形转印带14和二次转印辊28设置在成像部300中,以构成二次转印部。环形转印带14绕辊12拖动,并且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并形成之后,环形转印带14向片材S转印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辊28将调色剂图像从转印带14转印到片材S。初次转印充电器24设置成从感光鼓16横跨转印带14,以构成初次转印部。初次转印充电器24将调色剂图像31从感光鼓16转印到转印带14上。
盒50设置在片材进给部301中。盒50在容纳诸如记录纸和OHP的片材的同时可拆卸地安装到装置主体(未示出)上。利用片材进给辊51将片材S从盒50向成像部300供给。
设置在片材进给部301和成像部300之间的片材输送装置302将从片材进给部301进给的片材S输送到成像部300的二次转印部。斜进给校正部(斜进给校正设备)303设置在片材输送装置302中。斜进给校正部303提高片材S的姿态和位置精度,并且斜进给校正部303与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正确输送片材S。以与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为基准(所谓的中心基准)输送片材。
在图1中,图像控制部7接收来自激光扫描仪4的激光束检测信号,并且图像控制部7与所接收的激光束检测信号同步地将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脉冲发送到激光扫描仪4。当激光束传感器检测到由包含在激光扫描仪4中以检测激光束的多面反射镜反射的激光束时,发送激光检测信号。
控制器8储存从PC或读取器发送的图像数据,并且控制器8基于来自图像控制部7的图像请求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将该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控制部7。基于激光束检测信号产生水平同步信号。在基于图像请求信号计数了预定数目的水平同步信号之后,控制器8使图像数据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从而以每预定数目的行将水平同步信号发送到图像控制部7。
图像控制部7将图像数据转换成具有与图像数据的数据水平对应的脉冲宽度的图像脉冲。例如,图像控制部7通过接收来自CPU(未示出)的触发信号来产生图像请求信号,该CPU执行整个装置的程序。
以下将说明具有上述构造的成像装置的成像操作。
当成像控制部7从CPU(未示出)接收到触发信号时,图像控制部7向控制器8输出图像请求信号,控制器8发送图像数据和水平同步信号,同时利用图像请求信号使图像数据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然后,图像控制部7根据图像数据向激光扫描仪4发送图像脉冲。
然后,激光扫描仪4利用与图像脉冲对应的激光束或基于与来自图像存储器(未示出)的数据对应的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束来照射逆时针旋转的感光鼓16。
这里,感光鼓16通过充电器20预先充电,通过利用激光束照射感光鼓16来形成静电潜像,然后用显影设备22使该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在初次转印部中,通过施加到初次转印充电器24上的初次转印偏压的作用,使形成在感光鼓16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14上。
另一方面,片材进给辊51与从CPU发送的触发同步地将片材S从盒50中输送,使得片材S的位置与转印带14上的调色剂图像31的位置对准。然后,经由输送辊52将片材S输送到预对齐辊53。分别在输送辊52附近设置传感器(未示出)。CPU利用驱动控制部(未示出)基于由传感器检测到的片材通过驱动输送辊52。
片材S被输送到斜进给校正部303,并且当片材S通过斜进给校正部303时,预对齐辊53校正斜进给。然后,在正确的定时将片材S输送到包括转印带14和二次转印辊28的二次转印部。
二次转印辊28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已输送到二次转印部的片材S上,片材S被输送到定影部(未示出)。然后,片材S被定影部加热并加压,由此将未定影的转印图像永久地定影到片材S上。
斜进给校正部(斜进给校正设备)303包括两对斜进给校正辊2、前端对齐辊(片材输送设备)1、第一传感器部(片材位置检测单元)5以及第二传感器部(斜进给检测单元)6。独立地驱动两对斜进给校正辊2。第一传感器部5和第二传感器部6形成检测单元的一部分。斜进给校正部303还包括第一驱动控制部(驱动控制单元)9和第二驱动控制部(另一驱动控制单元)10。第一驱动控制部9控制斜进给校正辊对2的驱动,第二驱动控制部10控制前端对齐辊1的驱动。
如图2所示,第二传感器部6包括多个传感器,例如,位于右侧和左侧的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当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检测到片材S的前端时,使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起动。由第一马达122R和第二马达122L独立地控制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
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中的每一个被部分切掉(参见图1)。在片材输送待机状态,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以切掉部向上朝向的姿势停止,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与位于上方的从动辊2a分离。在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设置标记(未示出)。当原始位置传感器(未示出)检测到标记时,检测信号被输入到设置在第一驱动控制部9中的第一马达脉冲控制部120R和第二马达脉冲控制部120L。
在片材输送待机状态,第一马达脉冲控制部120R和第二马达脉冲控制部120L基于检测信号经由第一驱动器121R和第二驱动器121L控制第一马达122R和第二马达122L。因此,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以切掉部向上朝向的姿势停止。
第一驱动控制部9基于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的检测信号、图像请求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控制片材S的斜进给校正。如图2所示,除了第一马达脉冲控制部120R和第二马达脉冲控制部120L外,第一驱动控制部9还包括:滞后/超前状态检测单元,其具有平均值计算部(经过定时检测单元)100和比较确定部(比较确定单元)101;第一斜进给量计数器102R和第二斜进给量计数器102L;以及第一变速计算部103R和第二变速计算部103L。
平均值计算部100基于图3(a)所示的图像请求信号(图像形成信号)计数图3(b)所示的水平同步信号。平均值计算部100还基于水平同步信号计数时钟数,平均值计算部100锁存当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检测到片材S时图3(c)和图3(d)的计数值(TR和TL)。平均值计算部100算出如图3(e)所示的计数值(TR和TL)的平均值(TAVE)。平均值计算部100检测所输送片材通过基准位置的经过定时。为了确定将在二次转印部把图像转印到其上的片材是滞后输送还是超前输送而设定该基准位置。
这里,由平均值计算部100(其是经过定时检测单元的一部分)算出的平均值(TAVE)表示片材S经过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之间的中点(连接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的直线的中点)的定时,该中点是片材S是否经过的基准位置。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将基准位置设定为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之间的中点,也可以用位于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附近的其它适当位置处的、能够提供位于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或该中心附近的基准位置的传感器来设定基准位置。
比较确定部101比较平均值(TAVE)和理想经过计数值(TIDEAL),如图3(f)所示。该理想经过计数值TIDEAL是片材S应该通过基准位置(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的中点)以使调色剂图像31与片材S对准的值。作为比较的结果,比较确定部101确定片材S通过基准位置的定时是滞后还是超前,并且比较确定部101向第一变速计算部103R和第二变速计算部103L输出滞后/超前标志(滞后:0,或超前:1)和滞后/超前量。
第一斜进给量计数器102R和第二斜进给量计数器102L是基于来自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的信号检测片材进给量的斜进给量检测单元。来自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的输出被输入到第一斜进给量计数器102R和第二斜进给量计数器102L。第一斜进给量计数器102R输出在前/在后标志R(在前:1,或在后:0),作为用于确定第一传感器6R的输出是否在第二传感器6L的输出之前的信号,第一斜进给量计数器102R还输出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的输出的差值,作为斜进给量。当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同时输出信号时,第一斜进给量计数器102R输出斜进给标志R(=0)。当片材S处于斜进给状态时,第一斜进给量计数器102R输出斜进给标志R(=1)。
第二斜进给量计数器102L输出在前/在后标志L(在前:1,或在后:0),作为用于确定第二传感器6L的输出是否在第一传感器6R的输出之前的信号,第二斜进给量计数器102L还输出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的输出的差值,作为斜进给量。当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同时输出信号时,第二斜进给量计数器102L输出斜进给标志L(=0)。当片材S处于斜进给状态时,第二斜进给量计数器102L输出斜进给标志L(=1)。
当片材S在通过第二传感器6L之前通过第一传感器6R时,第一变速计算部103R根据片材S的滞后或超前算出使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的片材输送速度从稳定速度V0提高或降低的目标速度V1。
在计算目标速度V1时,通过斜进给量除以设定校正时间(通过从实际校正时间中减去过渡时间而获得的时间)获得速度改变量。然后,从稳定速度(正常速度)V0中减去该速度改变量,从而图5至图12所示的速度改变区域的梯形面积等于斜进给量。
当片材S在通过第一传感器6R之前通过第二传感器6L时,第二变速计算部103L根据片材S的滞后或超前算出使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的片材输送速度从稳定速度V0提高或降低的目标速度V1。以与用于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的目标速度V1相同的方式算出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的目标速度V1。
如上所示,第一马达脉冲控制部120R和第二马达脉冲控制部120L经由第一控制器121R和第二控制器121L控制第一马达122R和第二马达122L。基于由第一变速计算部103R和第二变速计算部103L算出的目标速度V1,通过控制赋予到第一马达122R和第二马达122L的阶跃脉冲周期来使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以目标速度V1转动。
第二驱动控制部10基于来自第一传感器部5的信号控制前端对齐辊1(其是下游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以使调色剂图像31与片材S的沿片材输送方向的前端对准。前端对齐辊1设置在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的沿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并且被部分切掉(参见图1)。在片材输送待机状态,前端对齐辊1以切掉部向上朝向的姿势停止,并且前端对齐辊1与位于上方的从动辊1a分离(参见图1)。
在前端对齐辊1中设置标记(未示出)。当原始位置传感器(未示出)检测到该标记时,检测信号输入到设置在第二驱动控制部10中的马达脉冲控制部203。
在片材输送待机状态,马达脉冲控制部203基于检测信号经由驱动器204控制马达205。因此,可以使前端对齐辊1以切掉部向上朝向的姿势停止。
如图4所示,除了马达脉冲控制部203外,第二驱动控制部10还包括计数器200、比较确定部201和变速计算部202。
第一传感器部5向计数器200输出片材检测结果,计数器200基于图像请求信号计数水平同步信号。比较确定部201比较在从计数器200输入片材检测输出时获得的计数值和片材S应该通过第一传感器部5时的理想经过计数值(TIDEAL2),以使调色剂图像31与片材S的沿片材输送方向的前端对准。
变速计算部202基于由比较确定部201的比较结果获得的滞后/超前标志(超前:1,或滞后:0)和滞后/超前量设定前端对齐辊1的沿片材输送方向的目标速度。
下面说明第一驱动控制部9中的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的片材输送速度控制,以及第二驱动控制部10中的前端对齐辊1的片材输送速度控制。
当片材进给辊51将片材S从盒50中送出时,片材S经由输送辊52输送到预对齐辊53。当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检测到片材S时,在第一驱动控制部9中,平均值计算部100锁存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检测到片材S时的计数值(TR和TL)。然后,平均值计算部100算出计数值(TR和TL)的平均值(TAVE)。
然后,比较确定部101比较平均值(TAVE)和片材S应通过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的中点的理想经过计数值(TIDEAL),并且比较确定部101输出滞后/超前标志(滞后:0,或超前:1)和滞后/超前量。
如图5A所示,当片材S处于超前状态(也就是说,片材S在理想时间TIDEAL之前通过基准位置),且片材S在通过第二传感器6L之前通过第一传感器6R时,作为由比较确定部101进行的比较的结果,在前/在后标志R变成1,且滞后/超前标志变成1。
在该超前状态,如图5B所示,第一变速计算部103R算出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的目标片材输送速度V1。该目标速度V1从辊2R的稳定速度V0减小,以校正超前状态。因此,使片材的第一传感器侧(R侧)滞后,并且可以在使片材超前量比如果通过提高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的速度来完成斜进给校正(作为第二模式)的情况更小的状态下,完成斜进给校正。
相反地,如图6A所示,当片材S处于滞后状态(也就是说,片材S在理想时间TIDEAL之后通过基准位置),且片材S在通过第一传感器6R之前通过第二传感器6L时,作为由比较确定部101进行的比较的结果,在前/在后标志R变成0,且滞后/超前标志变成0。
在该滞后状态,如图6B所示,第一变速计算部103R算出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的目标片材输送速度V1。该目标速度V1从辊2R的稳定速度V0增大,以校正滞后状态。因此,使片材的第一传感器侧(R侧)提前,并且可以在使片材滞后量比如果通过降低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的速度来完成校正(作为第一模式)的情况更小的状态下,完成斜进给校正。
如图7A所示,当片材S处于超前状态(也就是说,片材S在理想时间TIDEAL之前通过基准位置),且片材S在通过第一传感器6R之前通过第二传感器6L时,作为由比较确定部101进行的比较的结果,在前/在后标志R变成1,且滞后/超前标志变成1。
在该超前状态,如图7B所示,第二变速计算部103L算出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的目标片材输送速度V1。该目标速度V1从辊2L的稳定速度V0减小,以校正超前状态。因此,使片材的第二传感器侧(L侧)滞后,并且可以在使片材超前量比如果通过提高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的速度来完成斜进给校正(作为第二模式)的情况更小的状态下,完成斜进给校正。
相反地,如图8A所示,当片材S处于滞后状态(也就是说,片材S在理想时间TIDEAL之后通过基准位置),且片材S在通过第二传感器6L之前通过第一传感器6R时,作为由比较确定部101进行的比较的结果,在前/在后标志R变成0,且滞后/超前标志变成0。
在该滞后状态,如图8B所示,第二变速计算部103L算出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的目标片材输送速度V1。该目标速度V1从辊2L的稳定速度V0增大,以校正滞后状态。因此,使片材的第二传感器侧(L侧)提前,并且可以在使片材滞后量比如果通过降低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的速度来完成斜进给校正(作为第一模式)的情况更小的状态下,完成斜进给校正。这样,控制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的驱动,使得片材斜进给校正之后,片材的滞后量或超前量小于在基准位置的滞后量或超前量(即,由比较确定部101确定的滞后量或超前量)。
如图9A所示,当片材S处于超前状态(也就是说,片材S在理想时间TIDEAL之前通过基准位置),但未发生斜进给时,作为由比较确定部101进行的比较的结果,在前/在后标志R变成1,且滞后/超前标志变成1。在该情况下,如图9B所示,第一变速计算部103R和第二变速计算部103L从基于滞后/超前量算出的速度降低宽度中为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二者设定目标速度V1,以校正超前状态。因此,使片材滞后,片材以片材超前量变小的状态离开斜进给校正辊。在该情况下不进行斜进给校正。
相反地,如图10A所示,当片材S处于滞后状态(也就是说,片材S在理想时间TIDEAL之后通过基准位置),但未发生斜进给时,作为由比较确定部101进行的比较的结果,在前/在后标志R变成1,且滞后/超前标志变成0。在该情况下,如图10B所示,第一变速计算部103R和第二变速计算部103L从基于滞后/超前量算出的速度提高宽度中为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二者设定目标速度V1,以校正滞后状态。因此,使片材提前,片材以片材滞后量变小的状态离开斜进给校正辊。在该情况下不进行斜进给校正。
这样,通过控制第一驱动控制部9的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中的一个或二者的片材输送速度,可以在片材滞后量或片材超前量变小的状态下完成斜进给校正。然后,片材S由前端对齐辊1夹持。当片材S经过布置在前端对齐辊1上游附近的传感器(未示出)时,使前端对齐辊1起动。然后,图4的计数器200锁存片材S经过第一传感器部5时的计数值。
然后,比较确定部201比较来自计数器200的计数值和片材S应该经过第一传感器部5时的理想计数值(TIDEAL2),以使调色剂图像31与片材S对准。因此,比较确定部201输出滞后/超前标志(超前:1,或滞后:0)和滞后/超前量。
如图11A所示,当片材S处于超前状态时,滞后/超前标志变成1,并且变速计算部202设定前端对齐辊1的目标片材输送速度V1。如图11B所示,该目标速度V1降低,以校正超前状态。
相反地,如图12A所示,当片材S处于滞后状态时,滞后/超前标志变成0,并且变速计算部202设定前端对齐辊1的目标片材输送速度V1。如图12B所示,该目标速度V1提高,以校正滞后状态。因此,利用目标速度V1来校正片材的滞后或超前。接着,以稳定速度V0将片材输送到二次转印部。在本实施例中,稳定速度V0与在二次转印部中将图像转印到片材上的转印速度相同。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构造。例如,可以将稳定速度V0设定成比转印速度快,可以使片材的速度从稳定速度下降到转印速度,同时仍能校正片材的滞后或超前。
这里,通过提高或降低前端对齐辊1的片材输送速度,在片材滞后量或超前量变小的同时输送片材S。由于已经利用斜进给校正辊进行了一些滞后/超前校正,所以由前端对齐辊1进行的滞后/超前校正(前端对齐校正)的量减少。因此,在片材S的片材输送方向上,可以防止如在本说明书的背景技术部分中提及的由前端对齐辊1进行的位置校正的精度的降低。
因而,当确定片材通过基准位置滞后时,使与片材前端在片材输送方向上滞后的一侧对应的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提高,以校正斜进给,从而可以防止片材输送滞后的恶化。
当确定片材通过基准位置提前时,使与片材前端在片材输送方向上提前的一侧对应的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降低,以校正斜进给,从而可以防止片材输送超前的增大。因此,可以在片材输送滞后/超前量减小的同时校正片材斜进给。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检测片材是否处于滞后状态或超前状态来控制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的片材输送速度。在斜进给校正之后,利用下游校正辊(前端对齐辊1)对片材进行任意残留的滞后/超前状态的进一步校正。可选地,可以控制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的片材输送速度,使得针对片材斜进给的校正和针对片材输送滞后或超前的校正由斜进给校正辊同时进行。在该情况下,可以免除由下游校正辊进行的进一步校正。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控制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的片材输送速度,使得针对片材斜进给的校正和针对片材输送滞后或超前的校正由斜进给校正辊同时进行。
图13是图解设置在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的斜进给校正辊的控制操作的图。
图13A示出了其中片材S处于超前状态且片材S在通过第二传感器6L之前通过第一传感器6R的状态。这里,作为由比较确定部101进行的比较的结果,在前/在后标志R变成1,且滞后/超前标志变成1。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B所示,第一变速计算部103R控制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使得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的输送速度从稳定速度V0降至目标速度V1R。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超前校正量(阴影区域)添加到基本速度降低校正量(虚线)来获得速度降低。该基本速度降低校正量是斜进给量的一半。
如图13C所示,第二变速计算部103L控制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使得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的输送速度从稳定速度V0提高至目标速度V1L。通过从基本速度提高校正量(虚线)中减去超前校正量(阴影区域)来获得速度提高。该基本速度提高校正量是斜进给量的一半。
也就是说,当确定片材通过基准位置提前时,使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的片材输送速度从稳定速度V0下降至斜进给和超前校正速度V1R。通过将用于校正片材超前的速度降低校正量添加到用于校正一半斜进给量的速度降低校正量来获得速度降低V0-V1R。使斜进给校正辊2L的片材输送速度提高至斜进给和超前校正速度V1L。通过从用于校正一半斜进给量的速度提高校正量中减去用于校正片材超前的速度降低校正量来获得速度提高V1L-V0。换句话说,由于超前状态,速度降低量提高,而速度提高量降低。因此,V1R和V1L二者都低于如果不考虑该超前状态它们应该具有的值。
因此,斜进给校正和片材输送超前校正可由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同时进行。结果,由前端对齐辊1进行的校正量减少,从而在片材S的片材输送方向上可以防止由前端对齐辊1进行的位置校正的精度降低。
相反地,如图14A所示,当片材S处于滞后状态且片材S在通过第一传感器6R之前通过第二传感器6L时,在前/在后标志R变成0,且滞后/超前标志变成0。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4B所示,第一变速计算部103R控制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使得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的输送速度从稳定速度V0提高至目标速度V1R。通过将超前校正量(阴影区域)添加到基本速度降低校正量(虚线)来获得速度提高。该基本速度降低校正量是斜进给量的一半。
如图14C所示,第二变速计算部103L控制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使得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的输送速度从稳定速度V0降低至目标速度V1L。通过从基本速度降低校正量(虚线)中减去滞后校正量(阴影区域)来获得速度降低。该基本速度降低校正量是斜进给量的一半。
也就是说,当确定片材通过基准位置滞后时,使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的片材输送速度从稳定速度V0提高至斜进给和滞后校正速度V1R。通过将用于校正一半斜进给量的速度提高校正量添加到用于校正片材滞后的速度提高校正量来获得速度提高量。使斜进给校正辊2L的片材输送速度从稳定速度V0降低至斜进给和滞后校正速度V1L。通过从用于校正一半斜进给量的速度降低校正中减去用于校正片材滞后的速度提高校正来获得速度降低量。换句话说,由于滞后状态,速度提高量提高,而速度降低量降低。因此,V1R和V1L二者都高于如果不考虑该滞后状态它们应该具有的值。
因此,在使片材转动的同时,斜进给校正和片材输送滞后校正可由第一斜进给校正辊2R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2L同时进行。结果,由前端对齐辊1进行的滞后/超前校正量减少或者完全消除,从而在片材S的片材输送方向上可以防止由前端对齐辊1进行的位置校正的精度降低。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用于校正片材的斜进给的速度提高校正量和降低校正量分别设定成用于校正一半斜进给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构造。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一传感器6R和第二传感器6L两个传感器检测片材的前端。然而,这仅仅是用于检测片材斜进给量的构造的一个例子。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构造。例如,可以在与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采用CCD(电荷耦合装置)的线传感器,以检测片材的前端。
尽管已经参照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被认为与最宽的解释一致,以覆盖所有变型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申明享有2006年12月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327528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16)

1.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其包括:
沿着片材输送路径配设的斜进给检测单元,其检测输送片材的斜进给状态;
沿着片材输送路径配设的斜进给校正装置,其包括可独立驱动且分别配设在与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一斜进给校正辊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
驱动控制单元,其可操作以通过斜进给检测单元控制斜进给校正辊的驱动,从而在片材输送方向上校正片材的斜进给;和
滞后/超前状态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输送片材是以片材的输送滞后的滞后状态到达设置在片材输送路径上的基准位置,还是以片材的输送超前的超前状态到达设置在片材输送路径上的基准位置;
其中,驱动控制单元可操作,以根据检测到的滞后状态或超前状态来控制斜进给校正辊的所述驱动,使得片材的滞后量或超前量在由斜进给校正装置进行斜进给校正之后变得比在基准位置处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驱动控制单元可操作,从而在片材被滞后/超前状态检测单元检测为处于所述滞后状态时以第一模式控制所述驱动,而在片材被检测为处于所述超前状态时以不同于第一模式的第二模式控制所述驱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包括使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中的一个的转速从其正常速度提高,所述第二模式包括使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中的一个的转速从其正常速度降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一个辊是第一辊和第二辊中当片材到达斜进给校正装置时其接触位置位于输送片材的滞后的一侧上的辊,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一个辊是第一辊和第二辊中当片材到达斜进给校正装置时其接触位置位于输送片材的超前的一侧的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第一辊和第二辊中的另一个辊的转速不从其正常速度降低,在所述第二模式中,第一辊和第二辊中的另一个辊的转速不从其正常速度提高。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的每一个中,第一辊和第二辊中的另一个辊的转速基本上保持其正常速度不变。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均包括确定针对第一辊和第二辊中的一个的速度提高以及针对第一辊和第二辊中的另一个的速度降低,在所述第一模式中,速度提高量提高滞后校正量,速度降低量降低滞后校正量;在所述第二模式中,速度提高量降低超前校正量,速度降低量提高超前校正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滞后校正量依赖于输送片材的滞后量,所述超前校正量依赖于输送片材的超前量。
9.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
沿着片材输送路径配设的斜进给检测单元,其检测输送片材的斜进给状态;
沿着片材输送路径配设的斜进给校正装置,其包括可独立驱动且分别配设在与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一斜进给校正辊和第二斜进给校正辊;
驱动控制单元,其可操作以通过斜进给检测单元控制斜进给校正辊的驱动,从而在片材输送方向上校正片材的斜进给;
成像部,其可操作以形成图像,并将图像转印到由斜进给校正装置进行了斜进给校正的输送片材上,和
滞后/超前状态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输送片材是以片材的输送滞后的滞后状态到达设置在片材输送路径上的基准位置,还是以片材的输送超前的超前状态到达设置在片材输送路径上的基准位置,其中,设定基准位置,以确定将在成像部的转印部中将图像转印到其上的片材是滞后输送还是超前输送;
其中,驱动控制单元可操作,以根据检测到的滞后状态或超前状态来控制斜进给校正辊的所述驱动,使得片材的滞后量或超前量在由斜进给校正装置进行斜进给校正之后变得比在基准位置处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滞后/超前状态检测单元包括:
经过定时检测单元,其检测输送片材经过基准位置时的定时;
比较确定单元,其基于经过定时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确定片材在基准位置的滞后量或超前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基于经过定时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确定片材通过基准位置滞后时,与片材的前端在片材输送方向上滞后的一侧对应的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提高,以便大于输送到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的片材输送速度,
当确定片材通过基准位置超前时,与片材的前端在片材输送方向上超前的一侧对应的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降低,以便小于输送到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的片材输送速度。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经过定时检测单元可操作,以基于成像信号计数直到片材到达基准位置为止的时间,比较确定单元可操作,以通过比较当片材到达基准位置时经过定时检测单元的实际计数值和当片材没有滞后或超前地到达基准位置时经过定时检测单元的理想计数值,来确定片材的滞后或超前。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驱动控制单元可操作,以控制斜进给校正辊的所述驱动,使得与片材的前端在片材输送方向上滞后的一侧对应的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提高至大于输送到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的片材输送速度,以及使得与片材的前端在片材输送方向上超前的一侧对应的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降低至小于输送到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的片材输送速度,
当比较确定单元确定片材通过基准位置滞后时,与片材的前端在片材输送方向上滞后的一侧对应的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被控制为第一斜进给和滞后校正速度,该第一斜进给和滞后校正速度通过将用于校正片材斜进给的提高的速度加到用于校正片材滞后的提高的速度来获得;与片材的前端在片材输送方向上超前的一侧对应的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被控制为第二斜进给和滞后校正速度,该第二斜进给和滞后校正速度通过将用于校正片材斜进给的降低的速度加到用于校正片材滞后的提高的速度来获得,
当比较确定单元确定片材通过基准位置超前时,与片材的前端在片材输送方向上超前的一侧对应的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被控制为第一斜进给和超前校正速度,该第一斜进给和超前校正速度通过将用于校正片材斜进给的降低的速度加到用于校正片材超前的降低的速度来获得;与片材的前端在片材输送方向上滞后的一侧对应的斜进给校正辊的片材输送速度被控制为第二斜进给和超前校正速度,该第二斜进给和超前校正速度通过将用于校正片材斜进给的提高的速度加到用于校正片材超前的降低的速度来获得。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分别设定用于校正片材斜进给的提高的速度和降低的速度,以用来校正一半的斜进给量。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斜进给检测单元包括在与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间隔开的一对传感器,以及
基准位置是在所述正交方向上该对传感器之间的中心。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该成像装置还包括:
配设在所述斜进给校正装置和所述成像部之间的片材输送装置,其在斜进给校正装置进行斜进给校正之后输送片材,
片材位置检测单元,其检测在斜进给校正之后片材的前端是滞后还是超前,以及
与片材输送装置连接的另一驱动控制单元,其可操作从而当斜进给校正之后片材被检测为滞后时提高片材输送装置的片材输送速度,当斜进给校正之后片材被检测为超前时降低片材输送装置的片材输送速度。
CN2007101621004A 2006-12-04 2007-12-04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64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27528 2006-12-04
JP2006327528 2006-12-04
JP2006327528 2006-1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6425A CN101206425A (zh) 2008-06-25
CN101206425B true CN101206425B (zh) 2010-10-06

Family

ID=39149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210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6425B (zh) 2006-12-04 2007-12-04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94962B2 (zh)
EP (1) EP1930265B1 (zh)
JP (1) JP5201966B2 (zh)
CN (1) CN1012064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6354A (zh) * 2010-12-09 2012-07-1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25435B2 (ja) * 2007-11-28 2012-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JP5197162B2 (ja) * 2008-05-28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46492A (ja) * 2009-08-27 2011-03-10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584832B2 (en) * 2009-12-07 2013-11-19 Pitney Bow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lpiece skew correction
JP5316577B2 (ja) * 2011-04-25 2013-10-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18653A (ja) * 2011-06-16 2013-01-31 Canon Inc 斜行補正を行う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後処理装置
JP5882671B2 (ja) * 2011-10-21 2016-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5915117B2 (ja) * 2011-11-25 2016-05-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6697761B2 (ja) * 2016-04-26 2020-05-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868519B2 (ja) * 2017-09-21 2021-05-1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63756B1 (en) * 2018-05-17 2019-07-30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kewing substrates and laterally registering images on the substrates in a printer
JP2021133620A (ja) * 2020-02-28 2021-09-13 ホリゾン・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断裁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3590A (zh) * 2003-05-27 2005-02-02 夏普株式会社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50030600A1 (en) * 2003-08-04 2005-0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088948B2 (en) * 2003-07-09 2006-08-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Adjustment of skew registration of media to a developed image in a print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8917A (en) * 1981-10-16 1984-03-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ual motor aligner
US4971304A (en) * 1986-12-10 1990-11-20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bined deskewing and side registering
JPS63267639A (ja) * 1987-04-23 1988-11-04 Hitachi Ltd 紙葉類取扱装置
US5094442A (en) * 1990-07-30 1992-03-10 Xerox Corporation Translating electronic registration system
US5078384A (en) * 1990-11-05 1992-01-07 Xerox Corporation Combined differential deskewing and non-differential registration of sheet material using plural motors
US5172907A (en) * 1991-05-10 1992-12-22 Moore Business Forms, Inc. Compensation for skewing of documents during a rotation through a finite angle
US5169140A (en) * 1991-11-25 1992-12-08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kewing and side registering a sheet
ATE208279T1 (de) * 1992-07-31 2001-11-15 Canon Kk Blattfördervorrichtung
JP3197960B2 (ja) * 1992-09-30 2001-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自動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119754B2 (ja) * 1992-12-24 2000-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3119766B2 (ja) * 1993-05-20 2000-12-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098369B2 (ja) * 1993-12-15 2000-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5681036A (en) * 1994-10-07 1997-10-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with control of skew-correction
JPH1032682A (ja) 1996-07-17 1998-02-03 Canon Inc 複写装置及びその原稿斜行補正方法
US6570354B1 (en) * 2000-10-27 2003-05-27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ed sheet timing operation window for registration
US6778787B2 (en) * 2002-04-05 2004-08-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 to divert sheet to usable path
JP4250373B2 (ja) * 2002-04-17 2009-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910689B2 (en) * 2003-08-29 2005-06-28 Xerox Corporation Precision paper registration using a stepper motor without employing micro-stepping techniques
JP4590285B2 (ja) * 2004-03-23 2010-1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36634B2 (ja) * 2004-09-06 2009-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422210B2 (en) * 2005-03-04 2008-09-09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deskewing system with final correction from trail edge sensing
US7258340B2 (en) * 2005-03-25 2007-08-21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registration within a media inverter
US7712738B2 (en) * 2006-12-06 2010-05-11 Xerox Corporation Gain-scheduled feedback document handling contro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3590A (zh) * 2003-05-27 2005-02-02 夏普株式会社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088948B2 (en) * 2003-07-09 2006-08-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Adjustment of skew registration of media to a developed image in a printing machine
US20050030600A1 (en) * 2003-08-04 2005-0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 64-2961 A,全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6354A (zh) * 2010-12-09 2012-07-1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US9081345B2 (en) 2010-12-09 2015-07-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566354B (zh) * 2010-12-09 2015-08-0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694962B2 (en) 2010-04-13
EP1930265A2 (en) 2008-06-11
US20080128980A1 (en) 2008-06-05
EP1930265B1 (en) 2012-07-18
CN101206425A (zh) 2008-06-25
JP5201966B2 (ja) 2013-06-05
EP1930265A3 (en) 2009-07-01
JP2008162804A (ja) 2008-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6425B (zh)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JP4350450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CN103576493B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CN104071604B (zh) 卷曲矫正装置以及具备该卷曲矫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0169B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42797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32039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which perform skew feeding correction
JP20120785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023507B (zh) 长度测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569701B (zh) 记录介质运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239332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US20070075483A1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88254B2 (ja) 閉ループ式失速ロール位置合わせ
CN10238527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31142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nsity correction function and density correction method
US1016229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two-dimensional correction
US2019003377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0311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10291792B2 (en) Reading apparatus determining whether a read is vali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reading apparatus
JP20111859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261908A1 (en) Paper correction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on which paper correction program is recorded
JP3882533B2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87332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H06100208A (ja) 用紙斜め送り補正制御装置
JP581093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06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