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5984A - 四通转换阀及使用它的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四通转换阀及使用它的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5984A
CN101205984A CNA2007101608033A CN200710160803A CN101205984A CN 101205984 A CN101205984 A CN 101205984A CN A2007101608033 A CNA2007101608033 A CN A2007101608033A CN 200710160803 A CN200710160803 A CN 200710160803A CN 101205984 A CN101205984 A CN 101205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nection mouth
connecting pipings
valve body
low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08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5984B (zh
Inventor
关谷祯夫
国眼阳子
野中正之
能登谷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05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5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5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59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四通转换阀及使用它的空调机。本发明提供可有效地抑制通过阀底座的热交换量的四通转换阀。四通转换阀具备:阀主体;高压侧连接配管端部;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室外侧连接配管端部;室内侧连接配管端部;具有使低压侧连接口、室外侧连接口、室内侧连接口开口的阀座面的大致半圆锥体状的阀底座;以及以使室外侧连接口和室内侧连接口中的一方连接口处于与低压侧连接口连通状态的方式进行转换的碗状阀体,通过做成设置在阀底座的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且相对阀座面垂直的垂直槽,并用阀体的凸缘部覆盖垂直槽的开口部的结构,抑制从高温侧冷媒流道向低温侧冷媒流道的通过上述阀底座的热交换量。

Description

四通转换阀及使用它的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进行冷冻循环的四通转换阀及具备它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已知有通过使用设置在冷冻循环内的四通转换阀切换冷媒流道,可同时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空调机,有例如图16所示的结构的四通转换阀。图16所示的四通转换阀1构成为在缸体状的阀主体4的一个侧面配置向压缩机吐出口的连接配管13,在其相反一侧的侧面邻接配置向压缩机吸入口的连接配管11、向室内热交换器的连接配管10、向室外热交换器的连接配管12的结构,通过使碗状的阀体3在阀底座2上滑动,可在室内连接配管10和室外连接配管12之间任意选择与向压缩机吸入口的连接配管11连通的连接配管。由此,可地切换冷媒的流动,从而可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
在四通转换阀中,通过高温的吐出冷媒和低温的吸入冷媒进行热交换,产生例如制冷能力降低等的不良现象。针对这种课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阀体为埋入金属板体内而成型一体的合成树脂制品的技术,根据该专利文献1,记载有由于阀体是合成树脂制品,因而绝热性良好,可减少热损失的意旨。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为了达到减少四通阀的配管连接部中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和低温低压的冷媒的交换热量的目的,使用来连接四通阀和冷冻循环的冷媒配管的连接口的部件为导热率比作为冷冻循环的冷媒配管的铜还低的材料的技术。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3上提出有为了减少通过四通阀的阀座产生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和低温低压的冷媒的热交换量,而在阀座上设置在导管周围部开口的切口槽(仅在阀座的下表面一侧)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512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3148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21375号公报
在四通阀中,热量从在内部流动的高温冷媒不仅通过阀体和连接配管还通过阀底座和阀主体向低温冷媒传递。在现有技术中,虽然关于变更其中的阀体和连接配管的材料抑制导热率的技术已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但对于抑制通过阀底座和阀主体传递的热量以及用来抑制的有效的构造未予充分的考虑。
尤其,由于不仅以高温冷媒的流道和低温冷媒的流道邻接的状态设置阀底座,而且阀底座与阀主体相比,传热路径的截面积也较大,另外,一般为金属制品,因此是热交换量较大的构成零件。另外,由于设置在阀底座内部的各冷媒流道与阀主体内部的流道(在图16的例中,在从高压侧连接配管13流入到阀主体4内的冷媒从高压侧连接口7流出时冷媒在阀主体4中流动的通道,或者在从室内侧连接口5流入到阀主体4内的冷媒从低压侧连接口6流出时冷媒在阀主体4中流动的通道)相比,流道截面积小,因此,冷媒的流速也加快,冷媒和阀底座间的导热率变高,因此,容易传热。
于是,抑制通过阀底座的交换热量,在空调机的性能提高方面成了重要课题。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虽然为了抑制通过阀底座的热传递而在阀底座设置了切口槽,但如果仔细研究高温高压冷媒的传热途径,便可知在实现有效地抑制热传递方面留下了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有效地抑制通过阀底座的热交换量的四通转换阀及使用它的空调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主要采用如下构成。
本发明的四通转换阀,具备:封闭了筒状容器的两端的阀主体;与压缩机的吐出口连通的高压侧连接配管端部;与上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通的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与邻接上述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的一方配置的室外热交换器连通的室外侧连接配管端部;与邻接上述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的另一方配置的室内热交换器连通的室内侧连接配管端部;设置于上述阀主体的内侧,具有平面状的阀座面的大致半圆锥体状的阀底座,该阀座面上开口有与上述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连通的低压侧连接口、与上述室外侧连接配管端部连通的室外侧连接口、与上述室内侧连接配管端部连通的室内侧连接口;以及,在上述阀座面上滑动,以使上述室外侧连接口和上述室内侧连接口中的一方连接口处于与上述低压侧连接口连通状态的方式进行转换的碗状阀体,
上述碗状阀体在使上述一方连接口处于与上述低压侧连接口连通状态的上述阀体的中央部具有凹部,而且在上述阀体的外周边部具有与上述阀座面抵接的凸缘部,通过做成设置在上述阀底座的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且相对上述阀座面垂直的垂直槽,并用上述阀体的凸缘部覆盖上述垂直槽的开口部的结构,从而抑制从高温侧冷媒流道向低温侧冷媒流道的通过上述阀底座的热交换量。
另外,在上述四通转换阀中,除了在上述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的垂直槽以外,还设置沿着上述低压侧连接口、上述室外侧连接口及上述室内侧连接口的各自的周边且配置成使开口部面对上述阀主体的其它槽。再有,在上述四通转换阀中,在上述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的垂直槽和上述其它槽配置成交错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动作形态的构成图。
图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在制热运转时的动作形态的构成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设置在阀底座上且在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的直线状槽的俯视图。
图4是从图1所示A-A线观察的四通转换阀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直线状槽22b、22c的长度L1和阀体的凹部长度L2的长度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设置在阀底座上且在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的环状槽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动作形态的构成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设置在阀底座的阀主体一侧的直线状槽的图。
图9是从图8所示B-B线观察的四通转换阀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在进行制热运转时的动作形态的构成图。
图1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在进行制热运转时的动作形态的构成图。
图12是表示涉及图11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的变型例的图。
图13是从上方观察了图12所示四通转换阀中的阀底座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在进行致冷运行时的动作形态的构成图。
图15是表示涉及图14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的变型例的图。
图16是表示与现有技术相关的四通转换阀在进行致冷运行时的动作形态的构成图。
图中:
1-四通转换阀,2-阀底座,3-阀体(碗状阀体),4-阀主体,5-室内侧连接口,6-低压侧连接口,7-室外侧连接口,10-室内连接配管,11-低压侧连接配管,12-室外连接配管,13-高压侧连接配管,21、22、23、24、25、26-空隙部,26a、26c-连结孔,30-压缩机,31-室内热交换器,32-膨胀阀,33-室外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边参照附图1~图15边详细地说明涉及本发明的第一~第五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边参照图1~图6边详细地说明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在进行致冷运行时的动作形态的构成图。图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在致热运行时的动作形态的构成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设置在阀底座上且在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的直线状槽的俯视图。图4是从图1所示A-A线观察的四通转换阀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3所示直线状槽22b、22c的长度L1和阀体的凹部长度L2的长度关系的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设置在阀底座上且在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的环状槽的俯视图。
图中,各个附图标记代表部件如下:1-四通转换阀;2-阀底座;3-阀体(碗状阀体);4-阀主体;5-室内侧连接口;6-低压侧连接口;7-室外侧连接口;10-室内连接配管;11-低压侧连接配管;12-室外连接配管;13-高压侧连接配管;21、22-槽(空隙部);30-压缩机;31-室内热交换器;32-膨胀阀;33-室外热交换器。
在图1中,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由压缩机30压缩的冷媒(位图示)从高压侧连接配管13流入四通转换阀1内,并通过阀主体4内的流道后,从室外连接配管12流出。而后,通过在室外热交换器33向室外空气散热而凝缩、液化,并由膨胀阀32所减压。因被减压而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冷媒,通过在室内热交换器31被空气夺走热而蒸发、气化后,从室内连接配管10流入四通转换阀1内。在四通转换阀1内,从设置在阀底座2上的室内侧连接口5流入的冷媒通过碗状的阀体3的内部并从低压侧连接口6流出,并通过低压侧连接配管11返回压缩机30的吸入一侧后,再次被压缩。
其次,在从制冷运转转换到制热运转的场合,使阀体3向图2所示位置滑动。在该场合,由于从压缩机30吐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从高压侧连接配管13流入后,从室内连接配管10流出,并流入室内热交换器31中,因此,通过向室内空气散热而进行制热运转。而后,由膨胀阀32减压的冷媒通过在室外热交换器33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气化,并从室外连接配管12流入四通转换阀1内。而且,通过了碗状的阀体3的内部后从低压侧连接配管11流出的冷媒再次被吸入压缩机30内。
在四通转换阀1的内部,热量从高温的冷媒通过阀体3、阀底座2及阀主体4向低温的冷媒移动。例如,在进行制冷运转时,作为该传热路径之一,有从流动在室外侧连接口7内的冷媒通过阀底座2移动到低压侧连接口6的路径。就室外侧连接口7和低压侧连接口6内的冷媒流道而言,由于其截面积比阀主体4内部的流道(图1的例中,在从高压侧连接配管13流入到阀主体4内的冷媒在从室外侧连接口7流出时,冷媒在阀主体4中流动的流道)小,流速快,因而冷媒和阀底座2之间的导热率较高,因此,是热容易传递的传热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由于在阀底座2上设有槽22c、槽21,因此,可抑制传热路径的截面积,降低导热率,因此,即使在使用同一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减少移动热量,该槽(也称空隙部)的构成是本实施方式的构造上的特征。这里,虽然槽22a~槽22d的形状将在下述的图3中说明,但这些槽是在阀底座2的阀座面(与阀体3滑动的面)上形成了开口部的一方开口的空隙部,通过由阀体覆盖这些开口部,发挥抑制在相对该槽平面垂直方向(在图1的图示例中,从室外侧连接口7向低压侧连接口6的从纸面右侧向左侧的方向)上传递的传热(以直线状传递的传热路径)的效果。
另外,导热率在室内侧连接口5中也同样地较高,在室内侧连接口5与装满阀主体4内部的高温冷媒之间产生热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这种传热路径也设置了槽22a和槽21,因此,可抑制交换热量。另外,在进行图2所示制热运转时,利用槽22b和槽21及槽22d和槽21可抑制从高温的冷媒到低温的冷媒的热移动。
这里,在阀底座2的与阀体3的滑动面(在图1中为阀底座的上表面)上开口设置了槽22。在进行制冷运转时,如图1所示,由阀体3所覆盖的槽22a和槽22c的两方中,一方成为高温侧流道,另一方成为低温侧流道,通过这些槽可抑制交换热量。虽然在槽22a和槽22c中浸入冷媒或油而装满,但该流体远比阀底座的材质(一般为金属,例如黄铜)发挥传热抑制效果。另外,在阀底座的下侧具有开口的槽21(用阀主体4盖住下侧开口),利用与槽22的协同结构抑制热移动。虽然将在下面叙述,但槽21是连接口5、6、7的周围的环状的槽。另一方面,未被阀体3覆盖的槽22b和槽22d虽然对流道开口,绝热性降低,但由于槽的两侧同时分别成为低温冷媒和高温冷媒的流道,因此,不会发生因绝热性降低而引起的不良现象。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在阀底座的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的槽22发挥有效地抑制通过阀底座的热交换量的效果的情况。如上所述,在图1的例中,由于设置在阀底座内部的各冷媒流道的截面积比阀主体4内部的流道截面积小且流速快,因此,与阀底座的导热率变高。其中,尤其在截面积变化的出入口(即,阀底座的上表面一侧)附近,相对没有截面积变化的阀底座的下表面一侧,导热率进一步提高,形成容易传热的传热路径。因此,通过在导热率较高的阀底座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槽22,与如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在阀底座的下表面一侧设有切口槽的构造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从高温冷媒向低温冷媒的热交换量。
此外,图1所示的从高压侧连接配管13流入的高温冷媒,从下述的图4和图5的图示构造可知,热量首先传递到阀主体4,高温热通过该阀主体4传递到阀底座2的上表面一侧。而后,通过在成为热传递到低温侧的连接口(即,图1中的室内侧连接口5及低压侧连接口6)的传热路径的阀底座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槽(40a~40f),与如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在阀底座的下表面一侧设有切口槽的构造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向低压侧连接口6的热交换量。如上所述,从上述的两个观点来看,本实施方式的槽22与在阀底座的下表面一侧设有切口槽的情况相比,发挥有效地抑制热交换量的功能。
另外,如图2所示,在进行制热运转时,虽然阀体一侧滑动面的槽22a和槽22c处于上部开了口的状态,但由于槽22b和槽22d由阀体3覆盖开口部而成为封闭空间,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从高温冷媒向低温冷媒的热移动。另外,槽21与进行制冷运转时同样地能够抑制热移动。
如上,由于无论是在进行制冷运转时还是在进行制热运转时,通过设置在阀底座2上的槽21(在阀主体4的内部空间没有开口部)及槽22(虽然向阀主体4的内部空间开口,但由阀体3所覆盖)能够抑制热移动,因此,能够提高冷冻循环的效率,提供提高了节能性的空调机。
图3表示从阀座面(图1的例中,阀底座2的上表面)一侧观察阀底座2的场合的构成图。槽22由多条直线状的槽构成,通过该槽抑制传热路径的截面积。就这些槽22而言,虽然有与高压侧冷媒流道和低压侧冷媒流道的一方连通的情况,但不会有同时与两方连通的情况。因此,不会发生冷媒通过槽从高压侧向低压侧漏出的不良情况。
另外,虽然通过利用装满阀主体4的高压冷媒相对阀底座2按压阀体3而提高阀体3和阀底座2的密封性,但若参照图5便可知槽22c的槽长度L1(图3的例中,槽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阀体3的凹部的直径L2小,因此,阀底座2和阀体3的密封面(由阀体3和阀底座2形成的面)不会与低温冷媒流道连通,不会发生因密封性降低而出现内部冷媒漏出等的问题。另外,由于通过设置槽22,不仅容易在槽22内部保持油,而且油通过槽22扩散,因此,提高由油带来的密封性的提高效果,也能得到能够抑制内部冷媒从高压冷媒一侧向低压冷媒一侧漏出等的效果。
在图1中,在阀底座2的圆筒侧面部上设有槽21。槽21是设置在低压侧连接口6、室外侧连接口、室内侧连接口5的周围的环状的槽。槽21在阀主体4一侧开口,由于用阀主体4和钎焊等接合了其开口部,因此,不仅能够抑制从高温冷媒向低温冷媒的热移动,而且确保阀底座2的空隙部(槽)周围的强度。
图4表示图1所示的A-A方向的截面图。阀主体4的内壁面与高温冷媒接触,热量从阀主体4通过阀底座2传递到例如通过室内侧连接口5的内部的冷媒。在如槽22那样的直线状的槽中,虽然只能抑制来自一个方向的热移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阀底座2上设置了环状的槽21(图4中,围绕室内侧连接口5的外周的环状槽),因此,能够抑制来自整个圆周方向的热移动,因此,也能抑制从阀主体4通过阀底座2传递的传热路径的截面积,能够进一步降低热交换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1中,由于槽21和槽22配置成交错状,因此,即便是一方的槽形成得不够深的场合,也能够较大地抑制(减小)传热路径的截面积。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由于交错状地配置槽且配置成槽21和槽22重叠,使得热量通过夹在槽21和槽23之间的金属部,蛇行传递,因此,与没有这些槽而直线传递的场合相比,热移动距离也增加。因此,不仅能够减少传热路径的截面积,还能够延长传热距离,因此,可大幅度地抑制交换热量。
如图6所示,在阀底座2的阀座面形成开口部的槽(空隙部)也可以是如包围室内侧连接口5、低压侧连接口6、室外侧连接口7(在图6的图示中,虽然以与室内连接配管10、低压侧连接配管11、室外连接配管12关联的方式表示了环状槽22,但环状槽22为这种结构也可以)的周围的环状的槽22a、槽22b、槽22c(代替直线状的槽)。此外,在上面的说明中,虽然使槽22为直线状或环状,并使槽21为环状,但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对槽22和槽21的形状和组合进行了种种变更的结构的组合。
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在阀底座中的与碗状阀体相对的座面上设置形成有开口部的槽作为本质特征。这里,碗状阀体不是圆形碗状而是椭圆形或长多边形的碗状,该碗状阀体在其中央部具有凹部,在其周边部具有凸缘部(与上述座面相接的面)(参照图5)。而且,通过配置成用碗状阀体的凸缘部(与设置在阀体周边部的座面相接的面)覆盖设置在阀底座的座面上的开口部,使得槽内的冷媒滞留并利用滞留冷媒的较低的导热率(与金属制品的阀底座的导热率相比),实现对通过阀底座的交换热量的进一步抑制。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边参照图7~图9边详细地说明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图7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动作形态的构成图。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设置在阀底座的阀主体一侧的直线状槽的图。图9是从图8所示B-B线观察的四通转换阀的剖视图。
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使阀底座2上的设置在阀主体4一侧的槽23不是为环状而是为直线状的槽,这一点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槽21不同。图7是从阀主体一侧观察了设置在阀主体4一侧的槽23的图。由于可使设置在各连接口5、6、7之间的槽为一列,因此,在其间距较短的小型四通转换阀中尤其有效。图8表示从与阀主体4的接触面一侧观察了阀底座2单体的场合的形状。图8中斜线部表示通过钎焊等与阀主体4接合的部分。图9表示图8的B-B剖面中的槽23的剖视图。由于阀底座2呈半圆锥体状的形状,因此,这样通过切削加工等去除一部分,就能加工图8所示的槽23。
(第三实施方式)
10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动作形态的构成图。在第三实施中使设置在阀底座2上的槽24从阀主体4一侧(图10中的下一侧)到阀体3一侧连通,这一点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由于设置在阀底座2上的槽24全部向阀主体一侧开口,因此,空隙部不会被密封。若制成密封了的封闭空间,则因进行钎焊作业时的温度变化和使用时的温度变化等,被封入内部的气体膨胀、收缩,从而有可能引起焊接不良等情况。但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使槽24在阀体3一侧开口,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边参照图11、图12及图13边详细地说明涉及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图1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动作形态的构成图。图12是表示涉及图11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的变型例的图。图13是从上方观察了图12所示四通转换阀中的阀底座的俯视图。
涉及图11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在与冷冻循环的连接配管10、11、12的外周部设置了空隙部25,这一点与其它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直径比插入阀底座2的内部的连接配管10、11、12的直径还大的孔开在阀底座上,而在连接配管10、11、12与阀底座之间设置空隙部25,从而与在周围加工环状槽的场合同样地可抑制来自整个周围方向的热移动,而且加工变得容易。
另外,在加工槽的场合,由于有必要考虑隔开槽和流道之间的壁面的强度,有不能过薄的问题,但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管起着壁面的作用,因此,不存在这种问题。因此,即使在各连接配管的间距较窄的场合,也能容易地确保强度,因此,具有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的优点。
另外,各连接配管10、11、12和阀底座2之间也可以不用通过钎焊等连接。在这种场合,虽然空隙部25与连接配管10、11、12内连通,但由于空隙部25内的冷媒不怎么流动,因此,与壁面的导热率较低,可提高绝热性。因此,通过使用该四通转换阀就能形成因传热而引起的损失较少的冷冻循环,可提供节能性较高的空调机。
图12是图11所示四通转换阀的变型例,图13是图12的阀底座的俯视图。图12及图13所示四通转换阀的变型例是在连接配管周围的空隙部25(环状槽)的上方的阀底座上设置开口部26a、26c的结构。该开口部26a、26c,并非整体开口,如图13所示那样,是仅在由阀体3所覆盖的部分开口的连结孔26。
因该连结孔26的构造,高温冷媒不会流入设置在连接配管12的流道的周围的空隙部25c的内部。其原因如下:参照下述的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图14,若在阀底座上部形成连接配管周围的空隙部,则虽然由于冷媒滞留在空隙部,从而有可能产生底座的传热距离(图14的箭头的距离)变短的短处,但在图12所示连结孔构造中,不会产生这种短处。如图12所示,由于低压侧连接配管11的周围的空隙部25b贯通到阀底座2的座面(上表面),因此,传热抑制效果较大。此外,连结孔除了圆形以外,也可以是矩形或键槽。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边参照图14和图15边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图14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动作形态的构成图。图15是表示涉及图14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的变型例的图。
涉及第五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在将空隙部26设置在阀体3一侧这一点上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对于在周围加工槽的场合,可得到能够提高强度的优点。另一方面,由于空隙部26处于对高压侧流道或低压侧流道开了口的状态,因此,虽然绝热性能相对于做成封闭空间的场合降低,但在空隙部26内流动处于停滞状态,作为流体的冷媒和壁面的导热率较低,因而与不设置空隙部的场合相比,能够减少交换热量。
换言之,在上部开了口的空隙部即圆形槽26,由于在槽中冷媒对流,因此,姑且有阀底座2的传热距离(图14中用箭头记载的距离)变短的短处,但比起该短处,可谓因滞留部分的导热率低而带来的长处其通过阀底座的热交换量的抑制效果大。另外,若将连接配管10、11、12延伸设置到阀底座2的座面附近(与图1中的连接配管的上端的比较),则与表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图6的场合相比,可进一步拉长传热距离,进一步提高上述的抑制效果。
另外,各连接配管10、11、12的开口部由于设置成比阀座面8低,因此,不会产生损害与阀体3的滑动性之类的不良现象。此外,图15所示四通转换阀的变型例是使空隙部26贯通到阀底座的下部的结构,因此,与空隙部的深度变深相应的部分可进一步抑制通过阀底座的热交换量。
如上所述,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的特征在于,具备如下结构,并发挥功能或作用。即,在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四通转换阀中,在阀底座上具备空隙部,空隙部内的气体起着作为绝热材料的作用,因此,能够大幅度地抑制通过空隙部的交换热量。由此,由于热量主要从阀底座的空隙部以外的路径传递,因此,与抑制了传热路径的截面积的场合同样地可抑制热移动。因此,无需将阀底座变更为导热率较低的材料就能降低阀底座的热导率,可抑制热交换量,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了该四通转换阀的空调机的性能,提高节能性。
另外,在将该空隙部设置于包括在阀底座上开口的低压侧连接口、室内侧连接口、室外侧连接口的三个连接口且相对阀座面(阀底座2的上方平面)垂直的平面内的场合,能够抑制在该平面内的热移动。虽然在阀底座的阀座一侧的外表面上有树脂制阀体,但侧方的外表面与阀主体内部的高温冷媒直接接触,热移动容易。因此,通过在该平面内设置空隙部,能够抑制阀主体内部的高温冷媒和阀底座内部的低温冷媒的热移动。
另外,各连接口的流道截面积比阀主体的流道截面积还小,因而冷媒的流速快且与壁面的导热率变高,因此,通过在各连接口之间设置空隙部,可抑制在各连接口之间的热移动,更理想的是,设置在低压侧连接口的两侧,以便在进行制冷时和进行制热时即使在转换了四通转换阀内部的连通道的状态下,也可一直抑制热移动。
另外,通过以与从压缩机吐出的高压冷媒流动的高压侧流道和向压缩机吸入的低压冷媒流动的低压侧流道中的至少一方不连通的方式隔开而构成空隙部,借助于空隙部就能避免发生高压冷媒向低压侧漏出的不良现象。
另外,可以使空隙部为由阀底座和阀主体或阀体所包围的空间,具体来讲,也可以使空隙部为在阀底座和阀体的滑动面上预先开口,通过使阀体在规定的位置滑动而封堵空隙部的结构,也可以做成通过阀体的位置能够转换与高压侧冷媒流道或低压侧冷媒流道的连通状态。通过这样构成,由于只要在阀底座上实施简单加工即可,因此,制作变得容易。另外,由于阀体是以其内侧和外侧隔开高温冷媒和低温冷媒的部件,因此,即使在阀体和阀底座的接触面附近,热量也较多地从高温冷媒向低温冷媒传递。因此,通过将在该接触面上的空隙部用阀体覆盖,并做成相对高温冷媒和低温冷媒的流道独立的空间,可提高阀体的绝热性,减少交换热量。
另外,可使空隙部的开口端与上述阀主体接合,通过与阀主体接合,能够保持空隙部壁面的强度。另外,也可以将设置在阀底座上的空隙部配置成交错状,例如在为了确保强度而有必要限制深度或宽度的场合,通过将较小的空隙部配置成交错状,而减小传热的截面积,从而能够抑制交换热量。
另外,可以将空隙部设置在与冷冻循环的连接配管和阀底座之间,由于配管起着作为与内部流体隔开的壁面的作用,因此,比起在周围制作环状的槽,可使壁面减小尽可能减小的部分,而且加工也容易。另外,也有容易提高强度的优点,在小型四通转换阀中尤其有效。另外,由于可在连接配管的整个周围设置空隙,因此,能够抑制与周围阀底座的交换热量,而且,不仅能够抑制来自邻接的连接口的热移动,还能抑制从阀主体通过阀底座传递的热。
另外,也可以做成在阀底座上设置直径比连接配管的外径还大的孔,并在与插入到内部的连接配管之间制作空隙部的结构,只要在加工各连接口时加工变换了直径的孔即可,从而可容易地进行制作。另外,若将空隙部制成封闭空间,则因进行钎焊作业时的温度变化和进行冷冻循环动作时的温度变化等,内部存在的气体膨胀、收缩,从而有可能引起焊接不良和破损等情况,因此,通过使空隙部与高压侧冷媒流道或低压侧冷媒流道的任意一方连通,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Claims (10)

1.一种四通转换阀,具备:
封闭了筒状容器的两端的阀主体;
与压缩机的吐出口连通的高压侧连接配管端部;
与上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通的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
与邻接上述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的一方侧配置的室外热交换器连通的室外侧连接配管端部;
与邻接上述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的另一方侧配置的室内热交换器连通的室内侧连接配管端部;
设置于上述阀主体的内侧,具有平面状的阀座面的大致半圆锥体状的阀底座,该阀座面上开口有与上述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连通的低压侧连接口、与上述室外侧连接配管端部连通的室外侧连接口、与上述室内侧连接配管端部连通的室内侧连接口;以及,
在上述阀座面上滑动,以使上述室外侧连接口和上述室内侧连接口中的一方连接口处于与上述低压侧连接口连通状态的方式进行转换的碗状阀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碗状阀体在使上述一方连接口处于与上述低压侧连接口连通状态的上述阀体的中央部具有凹部,并且在上述阀体的外周边部具有与上述阀座面抵接的凸缘部,
通过做成设置在上述阀底座的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且相对上述阀座面垂直的垂直槽,并用上述阀体的凸缘部覆盖上述垂直槽的开口部的结构,抑制从高温侧冷媒流道向低温侧冷媒流道的通过上述阀底座的热交换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转换阀,其特征在于,
除了在上述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的垂直槽以外,还设置沿着上述低压侧连接口、上述室外侧连接口及上述室内侧连接口的各自的周边且使开口部面对上述阀主体配置的其它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通转换阀,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的垂直槽和上述其它槽配置成交错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转换阀,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的垂直槽,其上述开口部相对于连结上述低压侧连接口、上述室外侧连接口及上述室内侧连接口的线而形成垂直方向的直线状开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转换阀,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的垂直槽,其上述开口部形成沿上述低压侧连接口、上述室外侧连接口及上述室内侧连接口的各自的周边的环状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转换阀,其特征在于,
除了在上述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的垂直槽以外,还设有与上述垂直槽相对配置并且在上述阀主体侧具有开口部的其它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转换阀,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座面上形成开口部的垂直槽是贯通与上述阀主体相接的阀底座的槽。
8.一种四通转换阀,具备:
封闭了筒状容器的两端的阀主体;
与压缩机的吐出口连通的高压侧连接配管端部;
与上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通的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
与邻接上述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的一方侧配置的室外热交换器连通的室外侧连接配管端部;
与邻接上述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的另一方侧配置的室内热交换器连通的室内侧连接配管端部;
设置于上述阀主体的内侧,具有平面状的阀座面的大致半圆锥状的阀底座,该阀座面上开口有与上述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连通的低压侧连接口、与上述室外侧连接配管端部连通的室外侧连接口、与上述室内侧连接配管端部连通的室内侧连接口;以及,
在上述阀座面上滑动,以使上述室外侧连接口和上述室内侧连接口中的一方连接口处于与上述低压侧连接口连通状态的方式进行转换的碗状阀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碗状阀体在使上述一方的连接口处于与上述低压侧连接口连通状态的上述阀体的中央部具有凹部,并且在上述阀体的外周边部具有与上述阀座面抵接的凸缘部,
在与上述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上述室外侧连接配管端部及上述室内侧连接配管端部的各自的一部分相对的阀底座上设置环状槽,上述环状槽在与上述阀主体相接的面上形成开口部,
在上述环状槽上设置与上述阀座面的开口部连结的连结孔,上述连结孔的开口部配置成由上述阀体的凸缘部覆盖,抑制从高温侧冷媒流道向低温侧冷媒流道的通过上述阀底座的热交换量。
9.一种四通转换阀,具备:
封闭了筒状容器的两端的阀主体;
与压缩机的吐出口连通的高压侧连接配管端部;
与上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通的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
与邻接上述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的一方侧配置的室外热交换器连通的室外侧连接配管端部;
与邻接上述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的另一方侧配置的室内热交换器连通的室内侧连接配管端部;
设置于上述阀主体的内侧,具有平面状的阀座面的大致半圆锥体状的阀底座,该阀座面上开口有与上述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连通的低压侧连接口、与上述室外侧连接配管端部连通的室外侧连接口、与上述室内侧连接配管端部连通的室内侧连接口;以及,
在上述阀座面上滑动,以使上述室外侧连接口和上述室内侧连接口中的一方连接口处于与上述低压侧连接口连通状态的方式进行转换的碗状阀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碗状阀体在使上述一方连接口处于与上述低压侧连接口连通状态的上述阀体的中央部具有凹部,并且在上述阀体的外周边部具有与上述阀座面抵接的凸缘部,
在与上述低压侧连接配管端部、上述室外侧连接配管端部及上述室内侧连接配管端部的各自的一部分相对的阀底座上设置环状槽,上述环状槽在上述阀座面形成开口部,抑制从高温侧冷媒流道向低温侧冷媒流道的通过上述阀底座的热交换量。
10.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转换阀、压缩机、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
CN2007101608033A 2006-12-19 2007-12-18 四通转换阀及使用它的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59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41338A JP4294683B2 (ja) 2006-12-19 2006-12-19 四方切換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06341338 2006-12-19
JP2006-341338 2006-1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5984A true CN101205984A (zh) 2008-06-25
CN101205984B CN101205984B (zh) 2011-02-16

Family

ID=39566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080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5984B (zh) 2006-12-19 2007-12-18 四通转换阀及使用它的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94683B2 (zh)
CN (1) CN101205984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4347A (zh) * 2008-08-07 2010-02-10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四通切换阀用阀芯和四通切换阀
CN102287548A (zh) * 2010-06-16 2011-12-21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滑动阀
CN101672546B (zh) * 2008-09-08 2012-05-16 海尔集团公司 装有集成换向阀的冷媒循环系统
CN102537398A (zh) * 2010-12-08 2012-07-04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换向阀及其滑块和使用该换向阀的变频空调
CN104595514A (zh) * 2013-10-31 2015-05-0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滑动阀
CN104976376A (zh) * 2014-04-10 2015-10-14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流路切换阀用阀芯
CN105333167A (zh) * 2014-06-27 2016-02-17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换向阀及其滑块
CN105402439A (zh) * 2014-09-10 2016-03-1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滑阀以及冷冻循环
CN106196763A (zh) * 2015-05-04 2016-12-07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三位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023690A (zh) * 2017-03-21 2017-08-08 珠海励高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换向阀和空调系统
WO2017197661A1 (zh) * 2016-05-17 2017-11-23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一拖多空调器的四通阀及一拖多空调器
CN108692065A (zh) * 2017-04-06 2018-10-23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滑动式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0530074A (zh) * 2019-08-30 2019-12-03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一种六通阀、基于六通阀的热交换系统及其热交换方法
WO2020087902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四通阀
CN112413173A (zh) * 2019-08-23 2021-02-26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流路切换阀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190B (zh) * 2010-03-25 2014-12-17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四通换向阀
CN102207206B (zh) * 2010-03-31 2014-07-02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换向阀
JP5754197B2 (ja) * 2011-03-24 2015-07-2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四方弁とそれを備え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6471124B2 (ja) * 2016-07-22 2019-02-13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6933388B2 (ja) * 2019-03-13 2021-09-08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流路切換弁
CN114704670B (zh) * 2022-04-22 2023-07-07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换向阀及其主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4494Y (zh) * 2000-08-11 2001-06-13 浙江春晖集团公司 四通电磁换向阀
CN2490378Y (zh) * 2001-06-25 2002-05-08 浙江三花集团有限公司 双稳态电磁四通换向阀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4347A (zh) * 2008-08-07 2010-02-10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四通切换阀用阀芯和四通切换阀
CN101644347B (zh) * 2008-08-07 2013-05-01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四通切换阀用阀芯和四通切换阀
CN101672546B (zh) * 2008-09-08 2012-05-16 海尔集团公司 装有集成换向阀的冷媒循环系统
CN102287548A (zh) * 2010-06-16 2011-12-21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滑动阀
CN102537398A (zh) * 2010-12-08 2012-07-04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换向阀及其滑块和使用该换向阀的变频空调
CN104595514B (zh) * 2013-10-31 2017-04-12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滑动阀
CN104595514A (zh) * 2013-10-31 2015-05-0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滑动阀
CN104976376A (zh) * 2014-04-10 2015-10-14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流路切换阀用阀芯
CN105333167B (zh) * 2014-06-27 2018-02-09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换向阀及其滑块
CN105333167A (zh) * 2014-06-27 2016-02-17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换向阀及其滑块
CN105402439A (zh) * 2014-09-10 2016-03-1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滑阀以及冷冻循环
CN105402439B (zh) * 2014-09-10 2018-08-28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滑阀以及冷冻循环
CN106196763A (zh) * 2015-05-04 2016-12-07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三位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196763B (zh) * 2015-05-04 2018-06-19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三位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17197661A1 (zh) * 2016-05-17 2017-11-23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一拖多空调器的四通阀及一拖多空调器
CN107023690A (zh) * 2017-03-21 2017-08-08 珠海励高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换向阀和空调系统
CN108692065A (zh) * 2017-04-06 2018-10-23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滑动式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WO2020087902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四通阀
CN112413173A (zh) * 2019-08-23 2021-02-26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流路切换阀
CN112413173B (zh) * 2019-08-23 2024-01-0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流路切换阀
CN110530074A (zh) * 2019-08-30 2019-12-03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一种六通阀、基于六通阀的热交换系统及其热交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94683B2 (ja) 2009-07-15
CN101205984B (zh) 2011-02-16
JP2008151449A (ja) 2008-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5984B (zh) 四通转换阀及使用它的空调机
CN203605763U (zh) 双层管式换热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KR102187196B1 (ko) 결합형 응축기 및 증발기
EP2267391B1 (en) Asymmetric heat exchanger
CN105115219A (zh) 斯特林制冷机结合脉动热管的低温冰箱
CN101842637A (zh) 空气调节器
CN104613709A (zh) 冰箱的制冷循环
CN102494428B (zh) 液动潜孔制冷机
CN101576169B (zh) 低热传导四通换向阀
CN102042711A (zh) U型脉冲管制冷机的集成式狭缝冷头及制造方法
CN104154692A (zh) 一种新型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22386B (zh) 一种气动gm制冷机及其控制过程
EP4357716A1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with improved connection strength
CN102032819A (zh) 热交换器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物品贮藏装置
US11112150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201540000U (zh) 储液器组件和具有该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
CN215176200U (zh) 一种雪融机用壳管式蒸发器
CN101889187A (zh) 热交换器以及制造该热交换器的方法
CN101782296A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100557345C (zh) 一种压力波驱动的非共振型直流换热器
JP6426644B2 (ja)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201973950U (zh) 一种适用于u型脉冲管制冷机的集成式狭缝冷头
CN206420192U (zh) 卧式单管程直接接触凝结换热器
CN108036534A (zh) 一种防冻结超低温制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0470171C (zh) 一种微细通道铝带管式热泵型空调机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2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