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40000U - 储液器组件和具有该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 - Google Patents

储液器组件和具有该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40000U
CN201540000U CN2009202169593U CN200920216959U CN201540000U CN 201540000 U CN201540000 U CN 201540000U CN 2009202169593 U CN2009202169593 U CN 2009202169593U CN 200920216959 U CN200920216959 U CN 200920216959U CN 201540000 U CN201540000 U CN 201540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top valve
feed tube
drain pip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169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瑞生
相金波
王东参
秦鸿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er Group Corp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Haier Qingdao Air Conditione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Group Corp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Haier Qingdao Air Conditione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Group Corp,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Haier Qingdao Air Conditione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er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09202169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40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40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400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分离效果好且能够双向使用的热泵制冷机用储液器组件以及具有该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具有用于连接室外换热器的第一连接口和用于连接室内换热器的第二连接口,该储液器组件包括:储液桶,其具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的出液口位于其内部上端附近,出液管的进液口位于其内部下端附近;冷媒导向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设于其上,且其与进液管和出液管相连,其使经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之一流入其中的冷媒流入进液管,并从出液管将冷媒导入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中的另一个。

Description

储液器组件和具有该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液器组件和具有该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
背景技术
热泵制冷机主要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储液部件、节流压缩元件和室内换热器等部件构成,对于冷暖双制热泵制冷机而言,在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之间还设有四通阀。其中储液部件用于将从室外换热器输出的汽液两态冷媒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从储液部件中排出并进入室内换热器内。
在专利号为ZL200720124707.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热泵制冷机高压储液罐,包括罐体、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其中第二冷媒管道插入罐体的深度少于第一冷媒管道插入的深度。当汽液两态冷媒由第二冷媒管道进入罐体时,可使汽液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但是只能在单向使用时才具有这种分离效果。
还有一种储液部件,如图1所示,包括储液罐100,其上设有进液管102和出液管104,且进液管102的出液口102b和出液管104的进液口104a均设置在储液罐100的底端附近,图中用实线箭头示出了制冷时冷媒的运行情况,用虚线箭头示出了制热模式下冷媒的运行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来自室外换热器的汽液两态冷媒会从储液罐100的底端进入,进行汽液分离,气态冷媒在液面上方的空腔内缓慢冷凝,液态冷媒经出液管104位于下端的进液口104a流出,并流向室内换热器。这种储液部件因气态冷媒需要在液面上方的空腔内自然冷凝,速度慢,虽然能够双向使用,但分离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效果好、且能够双向使用的热泵制冷机用储液器组件,以及具有该热泵制冷机用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制冷机用储液器组件,具有用于连接室外换热器的第一连接口和用于连接室内换热器的第二连接口,该储液器组件包括:储液桶,其具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的出液口位于其内部上端附近,出液管的进液口位于其内部下端附近;冷媒导向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设于其上,且其与进液管和出液管相连,其使经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之一流入其中的冷媒流入进液管,并从出液管将冷媒导入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中的另一个。
该热泵制冷机用储液器组件,由于进液口位于上端附近、出液口位于下端附近,所以汽液两态的冷媒可以从液面上方的空腔导入储液桶,而液态冷媒则可以从位于下底端的出液管导出,因此可以提高了汽液分离的效果。而且由于设置了冷媒导向机构,所以该储液器组件可以用在制冷和制热两种模式下,且均具有良好的汽液分离效果。
所述进液管包括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所述出液管包括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冷媒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截止阀、第一单向阀、第二截止阀和第二单向阀,其中第一截止阀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口和第一进液管的进液口相连,第一单向阀的一次侧与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出液口相连、二次侧与所述第一连接口相连,所述第二截止阀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口和第二进液管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二单向阀的一次侧与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出液口相连、二次侧与所述第二连接口相连。
上述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几个截止阀和单向阀的组合应用,可以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两种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汽液分离效果。
所述进液管包括第三进液管,出液管包括第三出液管,冷媒导向机构包括第三截止阀、第三单向阀、第四截止阀和第四单向阀,其中第三截止阀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口和第三进液管的进液口(7a)相连,第三单向阀的一次侧与第二连接口相连、二次侧与第三进液管的进液口相连,第四截止阀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出液管的出液口相连,第四单向阀的一次侧与第三出液管的出液口相连、二次侧与第二连接口相连。
上述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同样是利用截止阀和单向阀的简单组合,同样可以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两种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汽液分离效果。
所述进液管包括第四进液管,出液管包括第四出液管,冷媒导向机构包括第五截止阀、第六截止阀、第七截止阀和第八截止阀,其中第五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的一端均连接在所述第四进液管的进液口上,第五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口上,第六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口上,第七截止阀和第八截止阀的一端连接在第四储液管的出液口上,第七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口上,第八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口上。
此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其中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两个单向阀换成了同样可控的截止阀
所述截止阀均为电磁截止阀。
上述截止阀优选电磁截止阀,易于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泵制冷机,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储液器组件和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组件具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储液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储液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并且所述储液器组件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的下方,此时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汽液分离效果,而且还可以发挥虹吸作用。即,因为储液器组件位于室外换热器的下方,所以从储液桶中分离出的气体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虹吸作用从进液管的出液口返回室外换热器中,再次充分冷凝,而室外换热器中被冷凝下来的液体及时回流进储液桶中,从而室外换热器中有更多的接触面积用来冷凝气体,提高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于集中式制冷机组(如集中式中央空调机组)而言,可将室内、外换热器以及汽液分离器压缩机作为模块集中在一起,这样在冷热工况互换时,三者位置相对固定,从而该虹吸式储液器的汽液分离效果会更加明显。
所述进液管的出液口的内径优选大于12.7mm,此时装有上述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具有更好的虹吸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储液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制冷机用储液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装有图2所示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泵制冷机用储液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制冷机用储液器组件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该热泵制冷机用储液器组件具有用于连接室外换热器的第一连接口1和用于连接室内换热器的第二连接口6。该储液器组件由储液桶10和冷媒导向机构20构成。
在储液桶10上设有两个进液管:第一进液管2和第二进液管5,和两个出液管:第一出液管3和第二出液管4。其中,第一进液管2的出液口2b和第二进液管5的出液口5b均位于储液桶10内部上端附近,第一出液管3的进液口3a和第二出液管4的进液口4a均位于储液桶10内部下端附近。
冷媒导向机构20上设置了上述第一连接口1和第二连接口6,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冷媒导向机构20包括第一截止阀21、第一单向阀22、第二截止阀23和第二单向阀24。第一截止阀21的一端与第一进液管2的进液口2a相连,另一端与上述第一连接口1相连;第一单向阀22的一次侧22a与第一出液管3的出液口3b相连,二次侧22b与第一连接口1相连;第二截止阀23的一端与第二进液管5的进液口5a相连,另一端与上述第二连接口6相连;第二单向阀24的一次侧24a与所述第二出液管4的出液口4b相连,二次侧24b与上述第二连接口6相连。
图2中用实线箭头示出了制冷模式下冷媒的运行情况,用虚线箭头示出了制热模式下冷媒的运行情况。
如图2所示,在制冷模式下,第一截止阀21开、第二截止阀23关,如实线箭头所示,来自室外换热器(未示出)的汽液两态冷媒从第一连接口1进入,经由第一截止阀21从第一进液管2的出液口2b进入储液桶10,在储液桶10内进行汽液分离,液体下沉在储液桶10的底部由第二出液管4的进液口4a导出,并经由第二单向阀24从第二连接口6流向室内换热器(未示出)。由于第一进液管2的出液口2b设置在储液桶10的上端附近,这样汽液两态冷媒先进入位于液面上方的空腔,从而可以更充分地进行汽液分离。
在制热模式下,与制冷模式下方向相反,第一截止阀21关、第二截止阀23开,如虚线箭头所示,来自室内换热器(未示出)的汽液两态冷媒从第二连接口6进入,经由第二截止阀23从第二进液管5的出液口5b进入储液桶10,在储液桶10内进行汽液分离,液体下沉在储液桶10的底部由第一出液管3的进液口3a导出,并经由第一单向阀22从第一连接口1流向室外换热器(未示出)。
其中第一单向阀22和第二单向阀24均为单向阀,因单向阀可以防止汽液两态冷媒从与第一连接口1相连的第一出液管3的出液口3b和与第二连接口6相连的第四出液管4的出液口4b进入储液罐10,所以可以确保汽液两态冷媒从储液罐10的上端即开始分离,以确保实现良好的分离效果。
图3是安装有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制冷机储液器组件70的热泵制冷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热泵制冷机依次包括:压缩机30、四通阀40、室外换热器50、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器组件70、第一室内换热器60a、第二室内换热器60b以及多个阀体,并且实际安装时需将储液器组件70设置在室外换热器50、第一室内换热器60a和第二室内换热器60b的下方。为了使汽液分离效果更加明显,也可以将室外换热器50、第一室内换热器60a和第二室内换热器60b以及储液器组件70集成为一个模块。
在制冷模式下,四通阀40的阀口40a和40b导通,40c和40d导通。工作时,经压缩机30压缩的冷媒经由四通阀40导向室外换热器50进行热交换,然后从第一连接口1进入储液器组件70进行汽液分离。经过分离后的冷媒从第二连接口6出来,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60a进行热交换,然后经由四通阀40返回压缩机30。在制冷模式下工作原理相同,方向相反,此时四通阀40的阀口40a和40d导通,40c和40b导通。工作时,经压缩机30压缩后的冷媒经由四通阀40导向第二室内换热器60b进行热交换,然后从第二连接口6进入储液器组件70进行汽液分离。经过分离后的冷媒从第一连接口1出来进入室外换热器50进行热交换,然后经由四通阀40返回压缩机30。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制冷模式下进行汽液分离时,由于储液器组件70设置在室外换热器50的下方,气态冷媒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虹吸作用从第一进液管2的出液口2b返回室外换热器50进行充分换热,并且在室外换热器50内经换热后的液态冷媒及时从该出液口2b再次进入储液罐10,这样室外换热器50有更多的接触面积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了室外换热器50的换热效率。此外,为了达到更好的虹吸效果,储液器组件70中的第一进液管2的出液口2b和第二进液管5的出液口5b的内径优选大于12.7mm。
制热模式下的原理相同。即,由于储液器组件70设置在第二室内换热器60b的下方,气态冷媒可以通过虹吸作用从第二进液管5的出液口5b返回第二室内换热器60b进行充分换热,并且在第二室内换热器60b内经换热后的液态冷媒及时从该出液口5b再次进入储液罐10,这样第二室内换热器60b有更多的接触面积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了第二室内换热器60b的换热效率。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在储液桶10上仅设置了一个进液管即第三进液管7,和一个出液管即第三出液管8。第一进液管7的出液口7b位于储液桶10的内部上端附近,第三出液管8的进液口8a位于储液桶10的内部下端附近。冷媒导向机构20’包括第三截止阀25、第三单向阀26、第四截止阀27和第四单向阀28。其中,第三截止阀2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口1和第三进液管7的进液口7a相连;第三单向阀26的一次侧26a与第二连接口6相连,二次侧26b与第三进液管7的进液口7a相连;第四截止阀27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出液管8的出液口8b和第一连接口1相连;第四单向阀28的一次侧28a与第三出液管8的出液口8b相连,二次侧28b与第二连接口6相连。
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第三截止阀25开,第四截止阀27关,来自室外换热器(未示出)的汽液两态冷媒从第一连接口1进入,经过第三截止阀25从第三进液管7的出液口7b进入储液桶10,并在储液桶10内进行分离。经分离的液态冷媒从第三出液管8的进液口8a流出,并经由第四单向阀28从第二连接口6排出。
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第三截止阀25关,第四截止阀27开,来自室内换热器(未示出)的汽液两态冷媒从第二连接口6进入,经过第三单向阀26从第三进液管7的出液口7b进入储液桶10,并在储液桶10内进行汽液分离。经分离的液态冷媒从第三储液罐8的进液口8a流出,并经由第四截止阀27从第一连接口1流入室外换热器。
本第二实施方式中,进液管和出液管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冷媒导向机构20同样具有双向导向的功能。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单向阀26和第四单向阀28也可以用截止阀来代替,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都能够具有很好的汽液分离效果。
上述截止阀均优选采用电磁截止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如冷媒导向机构中采用更多或其他的截止阀和单向阀来完成双向导向等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储液器组件,具有用于连接室外换热器的第一连接口(1)和用于连接室内换热器的第二连接口(6),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桶(10),其具有进液管(2,5,7)和出液管(3,4,8),进液管(2,5,7)的出液口(2b,5b,7b)位于其内部上端附近,出液管(3,4,8)的进液口(3a,4a,8a)位于其内部下端附近;冷媒导向机构(20,20’),所述第一连接口(1)、第二连接口(6)设于其上,且其与进液管(2,5,7)和出液管(3,4,8)相连,其使经所述第一连接口(1)和第二连接口(6)之一流入其中的冷媒流入进液管(2,5,7),并从出液管(3,4,8)将冷媒导入第一连接口(1)和第二连接口(6)中的另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包括第一进液管(2)和第二进液管(5),所述出液管包括第一出液管(3)和第二出液管(4),所述冷媒导向机构(20)包括第一截止阀(21)、第一单向阀(22)、第二截止阀(23)和第二单向阀(24),其中第一截止阀(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口(1)和第一进液管(2)的进液口(2a)相连,第一单向阀(22)的一次侧(22a)与所述第一出液管(3)的出液口(3b)相连、二次侧(22b)与所述第一连接口(1)相连,所述第二截止阀(2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口(6)和第二进液管(5)的进液口(5a)相连,所述第二单向阀(24)的一次侧(24a)与所述第二出液管(4)的出液口(4b)相连、二次侧(24b)与所述第二连接口(6)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包括第三进液管(7),出液管包括第三出液管(8),冷媒导向机构(20’)包括第三截止阀(25)、第三单向阀(26)、第四截止阀(27)和第四单向阀(28),其中第三截止阀(2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口(1)和第三进液管(7)的进液口(7a)相连,第三单向阀(26)的一次侧(26a)与第二连接口(6)相连、二次侧(26b)与第三进液管(7)的进液口(7a)相连,第四截止阀(27)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出液管(8)的出液口(8b)相连,第四单向阀(28)的一次侧(28a)与第三出液管(8)的出液口(8b)相连、二次侧(28b)与第二连接口(6)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包括第四进液管,出液管包括第四出液管,冷媒导向机构包括第五截止阀、第六截止阀、第七截止阀和第八截止阀,其中第五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的一端均连接在所述第四进液管的进液口上,第五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口(1)上,第六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口(6)上,第七截止阀和第八截止阀的一端连接在第四储液管的出液口上,第七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口(1)上,第八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口(6)上。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阀均为电磁截止阀。
6.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压缩机(30)、四通阀(40)、室外换热器(50)、储液器组件(70)和室内换热器(60a,60b),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组件(70)的第一连接口(1)与所述室外换热器(50)相连,所述储液器组件(70)的第二连接口(6)与所述室内换热器(60a,60b)相连,并且所述储液器组件(70)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50)和室内换热器(60a,60b)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组件(70)中的进液管(2,5,7)的出液口(2b,5b,7b)的内径优选大于12.7mm。
CN2009202169593U 2009-09-27 2009-09-27 储液器组件和具有该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40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169593U CN201540000U (zh) 2009-09-27 2009-09-27 储液器组件和具有该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169593U CN201540000U (zh) 2009-09-27 2009-09-27 储液器组件和具有该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40000U true CN201540000U (zh) 2010-08-04

Family

ID=42591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16959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40000U (zh) 2009-09-27 2009-09-27 储液器组件和具有该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4000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8518A (zh) * 2011-05-06 2013-11-20 荣国华 储液器
CN106482249A (zh) * 2015-08-31 2017-03-0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冷媒自适应多联机空调室外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89160A (zh) * 2015-11-11 2018-09-04 成都睿达致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8518899A (zh) * 2015-11-11 2018-09-11 常州爱上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空调性能的气液分离装置及空调机组的工作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8518A (zh) * 2011-05-06 2013-11-20 荣国华 储液器
CN103398518B (zh) * 2011-05-06 2016-07-06 荣国华 储液器
CN106482249A (zh) * 2015-08-31 2017-03-0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冷媒自适应多联机空调室外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89160A (zh) * 2015-11-11 2018-09-04 成都睿达致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8507240A (zh) * 2015-11-11 2018-09-07 成都睿达致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8518899A (zh) * 2015-11-11 2018-09-11 常州爱上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空调性能的气液分离装置及空调机组的工作方法
CN108534397A (zh) * 2015-11-11 2018-09-14 常州爱上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适于提高机组制冷量的空调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8548255A (zh) * 2015-11-11 2018-09-18 常州爱上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8548347A (zh) * 2015-11-11 2018-09-18 常州爱上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可补充冷媒的空调用气液分离装置及空调机组的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3974B (zh) 一种耦合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
CN102494428B (zh) 液动潜孔制冷机
CN102645060A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06399052U (zh) 一种干式机组蒸发器后增设分液器系统
CN201540000U (zh) 储液器组件和具有该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
CN101464078B (zh) 带有扰动和安全回油的高效管外蒸发换热器
CN102278837B (zh) 一种压缩机组均油系统
WO2021082320A1 (zh) 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36164A (zh) 一种超高温复叠式水源热泵系统
CN101487642B (zh) 一种热泵装置
CN204176983U (zh) 空调的储液罐和空调
CN101907331A (zh) 一种矿用空调冷量传输系统及实施方案
CN204574649U (zh) 一种用于空调机组的回热和气液分离组合结构
CN2929580Y (zh) 组合管分体太阳能热水器
CN201917151U (zh) 一种浮球节流阀
CN204345974U (zh) 壳管式换热器及多功能热水系统
CN201335578Y (zh) 冷热水机组的储液罐
CN208779749U (zh) 空调系统
CN210980420U (zh) 一种制冷水和制热水的泳池专用热泵机组
CN103438626B (zh) 一种高温热泵储液器及采用该储液器的高温热泵热水机
CN102927727B (zh) 空调器的加氟装置及空调器
CN100547274C (zh) 二次节流双向热力膨胀阀
CN201062905Y (zh) 一种热泵机组使用的增强型闪蒸器
CN201062904Y (zh) 一种热泵机组使用的节流型闪蒸器
CN105987198B (zh) 自力式四通阀及其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