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4841A - 注塑成型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形成的定型件及其外壳 - Google Patents

注塑成型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形成的定型件及其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4841A
CN101204841A CNA2006101701343A CN200610170134A CN101204841A CN 101204841 A CN101204841 A CN 101204841A CN A2006101701343 A CNA2006101701343 A CN A2006101701343A CN 200610170134 A CN200610170134 A CN 200610170134A CN 101204841 A CN101204841 A CN 101204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mould
shaped element
clout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701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9954C (zh
Inventor
洪俊彦
蔡竹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CN200610170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89954C/zh
Publication of CN101204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4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99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995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成型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形成的定型件及其外壳。本发明利用模内转印(In Mold Roller;IMR)的技术注塑成型,而形成定型件,且该定型件包含一外壳与一余料,其中该外壳包含数个支撑肋,以及该余料包含数个针点流道,且各该针点流道分别紧邻该支撑肋。

Description

注塑成型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形成的定型件及其外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外壳的定型件及其注塑成型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注塑成型的方法所形成之外壳。尤其外壳可以是笔记型计算机的外壳、液晶屏幕的外壳、或投影机的外壳。
背景技术
现在的产品多以时尚议题包装,尤其是讲求个性化以及具有质感的要求,才符合现代人的个性表现。因此现在电子产品的外壳设计,有愈来愈多不同的变化,以满足使用者对于质感的要求。如何能在平凡无奇的外壳产生变化,使其质感更佳,进而更刺激使用者产生购买意愿,一直是业者所追求者。因此,有些业者想要让电子产品的外壳看起来富有变化,也就是在光亮的外壳表面产生层次感。
一般说来,要在光亮的外壳表面产生层次感,目前业者大都是利用模内转印(In Mold Roller;IMR)的技术注塑成型,在透明的外壳印上图案而使其产生层次感。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模内转印技术是利用一薄膜30放置在第一模具(例如公模)10与第二模具(例如母模)20之间。当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结合之后,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之间会形成一成型空间50,且薄膜30上的图案层31就位在成型空间50。此时,将塑料从进料头40灌入第一模具10,经由第一模具10的通道41流入成型空间50。图2通道41的设计系依据定型件(如图3A或图3B所示的定型件60a及60b)而不同(以下将有进一步之说明)。
流入成型空间50的塑料在固化成型之后,分离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即可取出固化成型的定型件60a或60b,请参考图3A与图3B。
由于不同通道的设计,注塑成型的余料的形状或大小也不同。如图3A所示,其显示利用上述的IMR技术所形成的定型件60a。在图3A所示的先前技术中,图2的通道41的设计是可使其定型件60a包括一外壳61a与一余料62a。图3A的现有技术是将余料62a设计在外壳61a的连接边611a上,也就是在图1中,当塑料从进料头40被灌入第一模具10,先利用一个大面积的余料62a作为缓冲再完成填充整个成型空间50。虽然图3A未显示,然熟悉本项技术者当可理解,第一模具10更可包含数个注入道(未显示),通过余料62a的缓冲再流入形成外壳61a。如果注入道不足,也可能发生塑料在外壳61a无法完全融合,而产生表面不平整的融合线。
定型件60a的塑料昂贵,外壳61a才是真正需要的成品,而余料62a是要被切除者,因此余料62a的多少往往对电子产品的整体价格影响重大。再者,余料62a是沿着外壳61a的连接边611a延伸出去,因此,定型件60a还需要一次后加工铣去大面积的余料62a,而且余料62a去除之后所留下的外壳61a,其连接边611a并不平整,故当外壳61a要与另一组件(未显示)组合时,容易产生不良缝隙。
此外,请参考图3B,其显示利用上述的IMR技术所形成的另一定型件60b。相类似地,利用设计图2的通道41,以使图3B的定型件60b包括一外壳61b与一余料62b。图3B的先前技术也是将余料62b设计在外壳61b的连接边611b上,而且为了节省塑料,将通道41设计成数个注入道并直接注入以形成外壳61b与余料62b,然而缺少了缓冲区,因此高温的塑料直接地流向外壳61b的连接边611b,而导致图案层31的油墨被洗去,甚至使塑料融合不良而发生剥离现象。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模内转印(In MoldRoller;IMR)的技术注塑成型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形成的电子装置的外壳及其定型件。
本发明揭露的注塑成型的方法,该方法包含:
提供一第一模具与一第二模具,第一模具(例如公模具)与第二模具(例如母模具)是彼此相对应,且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可形成一成型空间,而成型空间更包含一外壳空间与一余料空间,其中外壳空间包含数个支撑肋空间,以及余料空间包含数个针点流道空间,且各针点流道空间系分别连接支撑肋空间;
提供一薄膜,该薄膜位于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且薄膜更包括一图案层;
结合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以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形成一成型空间,且薄膜的图案层位于该成型空间;
注射塑料至成型空间,并形成一定型件;以及
分离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以取出定型件,其中图案层是从薄膜转印到定型件,且该定型件包含:
一外壳,其包含数个支撑肋;以及
一余料,该余料包含数个针点流道,且各针点流道分别紧邻该支撑肋。
在一实施例中,余料更包括一汇流道与至少一注入道,汇流道分别与注入道及各针点流道相连接,且注射塑料的方向与注入道的方向实质相同。
较佳者,注射塑料的方向与该汇流道的方向夹有一特定角度,该特定角度实质约为90度,当然特定角度并非以此为限。该外壳更包含一连接边,且各支撑肋实质低于连接边。
此外,外壳可以是一笔记型计算机的外壳、一液晶屏幕的外壳、或一投影机的外壳。
上述的注塑成型的方法可形成一种电子装置的外壳,除此之外,利用上述的注塑成型的方法可形成一定型件,该定型件的结构也如上所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IMR技术的模具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依据图1的设备,显示其结合之后的截断面的示意图;
图3A与图3B为现有技术所形成的定型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定型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的注塑成型的方法,显示其流程图;
图6A为依据图4,显示其侧视图;
图6B为依据图6A,显示余料断裂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第一模具  10    第二模具20
薄膜      30    图案层31
进料头    40    通道41
成型空间  50    定型件60a、60b、80
外壳      61a、61b、81     余料     62a、62b、82
连接边    611a、611b、811  针点流道 821
支撑肋    812               汇流道  822
注入道    8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为了要在电子装置光亮的外壳表面可以产生层次感,本发明也利用模内转印(In Mold Roller;IMR)的技术注塑成型。因此本发明揭露一种以注塑成型的技术形成的定型件,请参考图4,定型件80包含一外壳81与一余料82。如图4所示,外壳81包含数个支撑肋812。余料82包含数个针点流道821,且各针点流道821分别紧邻该支撑肋812。外壳81更包含一连接边811,此连接边811外壳81与其它组件(未显示)相结合的边缘。较佳者,各该支撑肋812实质低于该连接边811,如此一来,除去余料82之后,就不会在连接边811产生不平整的表面,而造成与其它组件之间的组装缝隙。
余料82更包括一汇流道822与至少一注入道823,该汇流道822分别与注入道823及各针点流道821相连接。较佳者,注入道823与汇流道823之间夹有一特定角度,该特定角度实质约为90度,然此角度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换言之本发明利用汇流道822作为缓冲,因此该夹角并非以90度为限。
接着请参考图5的流程图,关于形成上述定型件的方法。流程开始,首先进行步骤S41:提供一第一模具与一第二模具。第一模具(例如公模具)与第二模具(例如母模具)彼此相对应。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可形成一成型空间。本发明的一特点即在于上述图4的定型件80,因此成型空间是用以注入塑料形成该定型件80。相对应于该定型件80,成型空间包含一外壳空间与一余料空间,其中外壳空间包含数个支撑肋空间,以及余料空间包含数个针点流道空间,且各针点流道空间分别连接支撑肋空间。同样地,从上述图4的定型件80当可足以使熟悉本项技术者了解成型空间的各种可能构造,因此不在此多作赘述,也省略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图式。
接着进行步骤S42:提供一薄膜。薄膜位于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且薄膜更包括一图案层。相类似地,熟悉IMR技术当可理解薄膜的各种可能构造,用以转印图案层至成型件,举例来说,薄膜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薄膜30。
然后进行步骤S43:结合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以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形成成型空间,且薄膜30的图案层31位于该成型空间内。
接着进行步骤S44:注射塑料。注射塑料至成型空间,即可形成定型件80(如上图4所示及其说明)。
最后进行步骤S45:分离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以取出定型件80,此时图案层31即从薄膜30转印到定型件80。因此,所取出的定型件80,其构造即如图4所示。
此外,本发明更包含一种利用上述方法所形成的外壳81及其定型件80。外壳81实质为电子装置(图未显示)的外壳,例如可以是一笔记型计算机的外壳、一液晶屏幕的外壳、或一投影机的外壳。再者,本发明也包含一种笔记型计算机(图未显示),其特征即在于该笔记型计算机包含一外壳,且此外壳利用上述方法所形成者。
应注意者,如图4所示,注射塑料的方向即是注入道823的方向,因此注射塑料的方向与汇流道822的方向可夹有一特定角度,特定角度实质约为90度,也就是塑料流入时,本发明利用汇流道822作为缓冲,然后再经由数个针点流道821流入成型空间50。然而,该特定夹角的目的是使注射塑料时,可通过汇流道822作为缓冲,因此该夹角90度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通过此一结构,因为汇流道822的缓冲,而且连接点是位在支撑肋812,所以高温塑料不会直接冲击图案层31,也不至导致外壳81的塑料融合发生剥离现象。
请参考图6A与图6B,由于针点流道821与支撑肋812之间的连接点非常小,故仅以人力即可轻易地将余料82拨断,而不用铣加工去除余料82。如上所述,在较佳实施例中,各支撑肋812实质低于该连接边811,如此一来,除去余料82之后,就不会在连接边811产生不平整的表面。再者,从数个针点流道821流入成型空间50,当可解决表面不平整的融合线问题。
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注塑成型的方法,其包含:
提供一第一模具与一第二模具,该第一模具与该第二模具彼此相对应,且该第一模具与该第二模具之间可形成一成型空间,而该成型空间包含:
一外壳空间,其包含数个支撑肋空间;以及
一余料空间,该余料空间包含数个针点流道空间,且各该针点流道空间分别连接各该支撑肋空间;
提供一薄膜,该薄膜位于该第一模具与该第二模具之间,且该薄膜更包括一图案层;
结合该第一模具与该第二模具,以使该第一模具与该第二模具之间形成该成型空间,且该薄膜的图案层位于该成型空间;
注射塑料至该成型空间,并形成该定型件;以及
分离该第一模具与该第二模具,以取出该定型件,其中该图案层是从该薄膜转印到该定型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定型件包含:
一外壳,包含数个支撑肋;以及
一余料,该余料包含数个针点流道,且各该针点流道分别紧邻各该支撑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余料更包括一汇流道与至少一注入道,该汇流道分别与该至少一注入道及各针点流道相连接,且注射塑料的方向即是该至少一注入道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注射塑料的方向与该汇流道的方向夹有一特定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特定角度实质为9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外壳更包含一连接边,且各该支撑肋实质低于该连接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外壳可以是一笔记型计算机的外壳、一液晶屏幕的外壳、或一投影机的外壳。
8.一种电子装置的外壳,其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形成者。
9.一种笔记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该笔记型计算机包含一外壳,且该外壳是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形成者。
10.一种以注塑成型的技术形成的定型件,该定型件包含:
一外壳,其包含数个支撑肋;以及
一余料,该余料包含数个针点流道,且各该针点流道是分别紧邻各该支撑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型件,其中该余料更包括一汇流道与至少一注入道,该汇流道分别与该至少一注入道及各该针点流道相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型件,其中该至少一注入道与该汇流道之间夹有一特定角度,且该特定角度实质为90度。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型件,其中该外壳更包含一连接边,且各该支撑肋实质低于该连接边。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型件,其中该外壳可以是一笔记型计算机的外壳、一液晶屏幕的外壳、或一投影机的外壳。
CN200610170134A 2006-12-22 2006-12-22 注塑成型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形成的定型件及其外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995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70134A CN100589954C (zh) 2006-12-22 2006-12-22 注塑成型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形成的定型件及其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70134A CN100589954C (zh) 2006-12-22 2006-12-22 注塑成型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形成的定型件及其外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4841A true CN101204841A (zh) 2008-06-25
CN100589954C CN100589954C (zh) 2010-02-17

Family

ID=39565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701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9954C (zh) 2006-12-22 2006-12-22 注塑成型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形成的定型件及其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89954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2163A1 (en) * 2008-12-26 2010-07-01 Byd Company Limited Method of forming shell of electrical device
CN102215646A (zh) * 2010-04-06 2011-10-12 铂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装饰用外覆膜的塑质薄壳件及其制法
CN101684622B (zh) * 2008-09-25 2012-09-05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纤维制品的成型方法
CN106926413A (zh) * 2017-04-27 2017-07-07 安徽清龙泉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mr注塑技术工艺流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78462D1 (en) * 1982-08-17 1988-12-2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jection molding articles while simultaneously forming patterns thereo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4622B (zh) * 2008-09-25 2012-09-05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纤维制品的成型方法
WO2010072163A1 (en) * 2008-12-26 2010-07-01 Byd Company Limited Method of forming shell of electrical device
CN102215646A (zh) * 2010-04-06 2011-10-12 铂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装饰用外覆膜的塑质薄壳件及其制法
CN106926413A (zh) * 2017-04-27 2017-07-07 安徽清龙泉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mr注塑技术工艺流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89954C (zh) 2010-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3915A (zh) 壳体的制作方法
US2006025549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form-fitted molded protective cases for products
CN103373103A (zh) 转印膜的制作方法
CN101883478A (zh) 电子装置壳体、制造该壳体的模具及该壳体制造方法
CN102026508B (zh) 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50697B (zh) 一种uv转印模内转印装饰方法
CN101340783A (zh) 电子装置机壳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89954C (zh) 注塑成型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形成的定型件及其外壳
CN101005738A (zh) 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83480A (zh) 电子装置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48429A (zh) 一种汽车门板扬声器面罩塑料模具的制造方法
CN101204903B (zh) 一种物品表面图案的成型方法
CN101093757B (zh) 薄形化按键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4339600B (zh) 一种双面模内注塑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37419B (zh) 电子装置机壳的制造方法
CN101138930A (zh) 一种镭射装饰塑料板的制作方法及专用激光全息转移膜
WO2010099686A1 (zh) 个性化箱包及其真空成型方法
CN101256426B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的注塑成型方法
CN101365304A (zh) 电子装置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US20070241021A1 (en) Thermoformed cov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CN101462337B (zh) 模制品的制造方法
CN201063130Y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
CN102514144B (zh) 树脂成型装置、树脂成型方法以及多层成型品
CN201960705U (zh) 模内装饰双色射出成型模具
CN201528488U (zh) 壳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