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7798B -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7798B
CN101167798B CN 200610161839 CN200610161839A CN101167798B CN 101167798 B CN101167798 B CN 101167798B CN 200610161839 CN200610161839 CN 200610161839 CN 200610161839 A CN200610161839 A CN 200610161839A CN 101167798 B CN101167798 B CN 1011677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site
radix scutellariae
alcoholic solution
decoction
scutellariae deco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618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7798A (zh
Inventor
黄芸
崔力剑
王永立
李云鹏
窦玉红
赵丁
刘伟娜
詹文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061016183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677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67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7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7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77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所获得产品的应用。本发明是根据现代中药提取技术,对黄芩汤中活性部位进行提取、富集,分别采用醇溶液浸润、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干燥等步骤,获得的黄芩汤活性部位中黄酮、皂苷类成分总含量达到50%以上。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黄芩汤活性部位具有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

Description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提取制备方法及所获得产品的应用,属于中药复方活性部位提取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芩汤来源于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我国医门经方之一,具有″高效优质中药复方药物″的特征,是疗效确切、药味相对简单的一个经典复方药物。黄芩汤由黄芩、芍药、甘草、大枣组成,能清热止痢,和中止痛。用于治疗湿热下痢,腹痛泄泻,泻下急迅或泻而不爽,肛门灼热等症。
黄芩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经过千百年临床检验,确实、可靠。临床用于痢疾、急性胃炎、肠炎、小儿腹泻、消化道型病毒性感冒,也有用于阿米巴痢疾。方中黄芩苦寒,以清理热为主,能清热燥湿,解毒治痢;芍药酸寒,能邪热敛阴和,营缓急止痛;甘草大枣条中和脾,益气滋液,顾护正气。四药组合,具有清热止痢,和中止痛的功效。说明本方配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黄芩汤的药理活性较为广泛,主要表现为抑菌抗炎,解痉,镇痛,解热,增强免疫,镇静等方面。(中国中药杂志,1990年,15卷,第2期)但尚未有对黄芩汤活性部位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报道。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胃肠道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并可能引起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癌变,肠大出血等多种并发症。世界各地都可发生UC,但北半球更常见。发病率英格兰、挪威、瑞典、丹麦和美国占10万人口的3.3~7.3%,白种人和犹太人较高,有色人种和地中海地区较低。性别无明显差别,但家族发病增加,可发生在各种年龄,但20~40岁多见。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但其病因及确切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一般认为涉及到遗传、免疫、感染、精神等多方面的因素。过去一直认为该病在我国相当少见,随着发病率的升高,近年来我国对本病的认识已引起重视。
本发明提供的黄芩汤活性部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疗效确切持久,且安全性好。特别对轻中度患者,运用中药治疗安全、有效、经济,符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黄芩汤活性部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高转移率、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上述黄芩汤活性部位为原料,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分是由如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药制成的:
黄芩3份  白芍2份  甘草(炙)2份  大枣2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这种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包括:
A、浸润:将黄芩汤组成药物饮片用50%浓度以上的醇溶液,以1-3倍(V/W)的量浸泡8-12小时使之溶胀。
B、提取:用50%-95%浓度的醇溶液对A步骤中生药加热回流3-5次以上;醇溶液用量为生药的3-10倍(V/W),每次提取时间为1-2小时,合并提取液。在0.05MP条件下,50-75℃减压浓缩,得药液比重为1.01-1.20。
C、大孔吸附树脂对提取物富集活性部位:将步骤B中药液加到装有D-101、D-201、D-140、D141A、D-301、D-401、AB-8等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其中的一种大孔吸附树脂的层析柱中,用水洗脱至无α-萘酚反应,继之用60-80%的醇溶液洗脱至盐酸-镁粉反应阴性,收集醇洗脱液。
D、干燥:将C步骤获得的醇洗脱液在0.05MP条件下,50-75℃减压浓缩,得到相对密度为1.10-1.25(60℃)的浸膏,置70℃-85℃干燥成干膏。
所述的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醇溶液包括甲醇、乙醇、丙醇的50%-80%溶液之一或混合物。
所述的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步骤B中,可用慢速渗漉替代回流提取,醇溶液用量为生药量的30倍以上,直至无明显的盐酸-镁粉反应为止,合并提取液。
所述的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步骤C中优选D-101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活性部位。
所述的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获得的活性部位,黄酮、皂苷类成分总含量达到50%以上。
所述的黄芩汤活性部位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可以用于制备滴丸、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合剂。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活性部位黄酮、皂苷类成分含量达到50%以上,活性部位的提取、富集方法较简便,为黄芩汤活性部位大批量的工业生产创造了工艺条件。
本发明制备的黄芩汤活性部位在抗乙酸所至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试验表明,效果显著。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黄芩汤活性部位对小鼠无急性毒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和制剂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按处方量取黄芩汤药材3.0kg,加入2倍(V/W)生药量的70%的乙醇溶液,搅拌均匀,放置8小时。再加入5倍7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1.5小时,过滤,从复两次,合并提取液。
2、上述提取液在0.05MP条件下,50-75℃减压浓缩,得药液比重为1.10(60℃)的浸膏。
3、将上述获得的浸膏加到装有3.0kg 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层析柱中,用7倍柱体积水洗脱,继之用6倍柱体积的80%乙醇溶液洗脱。收集80%乙醇洗脱液。
4、将上述80%乙醇洗脱液在0.05MP条件下,7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的浸膏,置75℃减压干燥得323g干膏。得率为10.76%。
5、80%乙醇洗脱干燥物即为本发明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黄酮与皂苷总含量为67.1%,其中总黄酮含量为53.2%,总皂苷含量为13.9%,。
实施例2:
取活性部位100g,粉碎,过80目筛,加入微晶纤维35g、硬脂酸镁5g,混匀,制成颗粒,压制成片,包薄膜衣即得。
实施例3:
取活性部位50g,粉碎,过80目筛,加入淀粉40g、蔗糖粉5g、乙醇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实施例4:
取活性部位100g,粉碎,过80目筛,加入乳糖50g、硬脂酸镁10g,混匀,装入肠溶胶囊或胶囊即得。
药理作用    本发明的药物及其胶囊剂进行了下列动物试验以证明其疗效:
摘要
本发明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为采用现代中药技术,对传统中药复方中活性成分进行富集,主要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根据“中药新药研究指南”的要求,进行了与功能主治有关的主要药效学试验,为该药临床试验提供药效学依据,现将药效学研究结果分述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药效学研究
一、黄芩汤活性部位对乙酸所至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影响
(1)黄芩汤活性部位对乙酸所至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重量和肠重系数的影响
取禁食24小时大鼠50只,固定于半俯卧位,头低脚高位,自肛门插入硅胶导管,推入8%乙酸1ml,保持体位15秒后用生理盐水20ml冲洗,饲养三天。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药(柳氮磺吡啶)组、黄芩汤活性部位1.6g/kg、0.8g/kg、0.4g/kg三个剂量组,正常组为10只健康大鼠。各组给药量均为1ml/100g体重,正常组、空白组均给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一次,连续3周,末次给药后1小时后,各组大鼠断头处死,立即开腹分离结肠,沿肠系膜剪开,生理盐水洗净,用滤纸吸净水分,称量结肠重量,计算结肠系数。
肠重系数=结肠重量/大鼠体重量
表1对乙酸所至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重量和肠重系数的影响
Figure GSB00000200917900041
Figure GSB00000200917900042
与乙酸所造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由表1可见,大鼠口服黄芩汤活性部位高、中两个剂量均可显著增加结肠重量,显著增加肠重系数;阳性对照药柳氮磺吡啶也可显著增加结肠重量,显著增加肠重系数
(2)黄芩汤活性部位对乙酸所至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中SOD、MDA的影响
取禁食24小时大鼠50只,固定于半俯卧位,头低脚高位,自肛门插入硅胶导管,推入8%乙酸1ml,保持体位15秒后用生理盐水20ml冲洗,饲养三天。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药(柳氮磺吡啶)组、黄芩汤活性部位1.6g/kg、0.8g/kg、0.4g/kg三个剂量组。正常组为10只健康大鼠。各组给药量均为1ml/100g体重,正常组、空白组均给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一次,连续3周,末次给药后1小时后,各组大鼠断头处死,立即开腹分离结肠,沿肠系膜剪开,生理盐水洗净,找出病变明显结肠1-2cm,采用SOD试剂盒与MDA试剂盒测定结肠组织中SOD与MDA含量。
表2对乙酸所至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中SOD、MDA的影响
Figure GSB00000200917900052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由表2可见,大鼠口服黄芩汤活性部位三个剂量,均可显著增加结肠组织中SOD含量,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MDA含量;阳性对照药柳氮磺吡啶也可显著增加SOD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MDA含量。
二、黄芩汤活性部位对番泻叶所至小鼠腹泻模型的影响
取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药(泻痢停)组、黄芩汤活性部位1.6g/kg、0.8g/kg、0.4g/kg三个剂量组,给药量均为0.2ml/10g体重,空白组给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一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后以番泻叶混悬液按生药量2.2g/kg灌胃,随即将小鼠置于有滤纸的小桶中,观察5小时腹泻次数。
表3对番泻叶所至小鼠腹泻的影响
Figure GSB00000200917900053
Figure GSB00000200917900054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由表3可见,小鼠口服黄芩汤活性部位三个剂量,均可显著减少番泻叶所至小鼠腹泻次数,表明黄芩汤活性部位具有较好的止泻作用。
三、黄芩汤活性部位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的影响
取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药(阿斯匹林)组、黄芩汤活性部位1.6g/kg、0.8g/kg、0.4g/kg三个剂量组,给药量均为0.2ml/10g体重,空白组给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一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各鼠于左侧耳壳正反两面均匀涂抹制炎剂(二甲苯)0.1ml。1小时后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于同一部位用打孔器冲下耳片(9mm),称重,以两耳片重量差为肿胀度,求出抑制率。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4。
抑制率=(空白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模型组平均肿胀度×100%
表4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4可见,小鼠口服黄芩汤活性部位三个剂量,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表明黄芩汤活性部位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第二部分安全性研究
一、急性毒性试验(最大给药量试验)
经预试无法测出LD50,故进行最大给药量试验。取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和给药组.各组小鼠均禁食12小时,然后给药组小鼠用0.34g干粉/ml的黄芩汤活性部位(最大浓度)灌胃,容量为0.4ml/10g体重(最大容量),一日共给药一次,剂量为13.0g干粉/kg,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350倍(临床成人70kg,用量2.7g/日),对照组小鼠给予等容量蒸馏水,观察给药后7日内动物状态良好。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黄芩汤活性部位通过抗炎、止泻、改变结肠组织内SOD、MDA等指标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工艺简便宜行,适用大规模工业生产。
2、按照本发明制备的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组分,有效成分含量高,所得的产物生物活性强。

Claims (7)

1.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醇溶液浸润:将黄芩汤药物饮片用50%浓度以上的醇溶液,以1-3倍(V/W)的量浸泡8-12小时使之溶胀。
B、提取活性部位:用50%-95%浓度的醇溶液对A步骤中生药加热回流3-5次以上;醇溶液用量为生药的3-10倍(V/W),每次提取时间为1-2小时,合并提取液;在0.05MP条件下,50-75℃减压浓缩,得药液比重为1.01-1.20。
C、大孔树脂对提取物富集活性部位:将步骤B中药液加到装有D-101、D-201、D-140、D141A、D-301、D-401、AB-8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其中的一种大孔吸附树脂的层析柱中,用水洗脱至无α-萘酚反应,继之用60-80%的醇溶液洗脱至盐酸-镁粉反应阴性,收集醇洗脱液。
D、干燥:将C步骤获得的乙醇洗脱液在0.05MP条件下,50-75℃减压浓缩,得到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浸膏,置70℃-85℃干燥成干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溶液包括甲醇、乙醇、丙醇的50%-80%水溶液之一或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可用慢速渗漉替代回流提取,醇溶液用量为生药量的30倍以上,直至无明显的盐酸-镁粉反应为止,合并提取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所选用大孔树脂型号为D-101大孔树脂富集活性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获得的活性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类成分总含量达到50%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得的黄芩汤活性部位,用于制备滴丸、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合剂。
7.权利要求1所述黄芩汤活性部位在制备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CN 200610161839 2006-12-06 2006-12-06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7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161839 CN101167798B (zh) 2006-12-06 2006-12-06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161839 CN101167798B (zh) 2006-12-06 2006-12-06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7798A CN101167798A (zh) 2008-04-30
CN101167798B true CN101167798B (zh) 2011-01-12

Family

ID=39388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16183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7798B (zh) 2006-12-06 2006-12-06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677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9204B (zh) * 2014-06-24 2016-04-13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8153B (zh) * 2014-09-16 2018-04-03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7798A (zh) 2008-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8137B (zh) 一种具有降低血压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49959B (zh) 芫花总黄酮苷元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在抗免疫性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CN101623366A (zh) 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药物中的应用
CN101829232B (zh) 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2512482A (zh) 一种鬼箭羽提取物及其降糖活性与在制备降血糖制品中的应用
CN103386022A (zh) 一种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1347605B (zh)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474275B (zh) “痛泻要方”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167798B (zh)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815037A (zh) 一种治疗风湿蕴毒型慢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49010B (zh) 一种补骨脂总苷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877438A (zh) 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1822705A (zh) 桔梗总皂苷及单体桔梗皂苷d在解酒药物中的应用
CN102940709B (zh) 治疗痛风的药物组合物
CN101664541A (zh) 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9652B (zh) 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5695A (zh) 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06260C (zh) 治疗粘膜性溃疡的复方制剂
CN103432386B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0721B (zh) 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84700A (zh) 一种含茶的中药组合物
CN105412596A (zh) 一种治疗肝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67830A (zh) 一种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部位组合物及其制剂和用途
CN103768327A (zh)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纯组分中药制剂及制备工艺
CN116870076B (zh) 一种抗炎镇痛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

Termination date: 201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