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2386B -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2386B
CN103432386B CN201310362001.6A CN201310362001A CN103432386B CN 103432386 B CN103432386 B CN 103432386B CN 201310362001 A CN201310362001 A CN 201310362001A CN 103432386 B CN103432386 B CN 1034323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parts
radix
aqueous solution
chines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20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2386A (zh
Inventor
刘博�
陈四艳
王强
黄琨
王玲玲
杨若婧
史自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LIYI MEDICINE SCI-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LIYI MEDICINE SC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LIYI MEDICINE SC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LIYI MEDICINE SCI-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620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323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32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2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2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23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它由北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白扁豆、甘草七味中药材制成,制备方法是:将以上七味加水煎煮提取或用含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滤过,并将提取液减压浓缩,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或含醇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上使用的剂型。本发明制备方法可以富集沙参麦冬汤中的有效成分,减少无效成分,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和减少服用剂量,提高患者服药顺应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肺阴亏虚类干咳的中成药,对满足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近三亿人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咳嗽患者多达五千多万,呼吸科门诊患者中,有70%~80%的患者都会有咳嗽症状,其中85%的咳嗽患者会选择服药。专家预测,止咳祛痰平喘药物市场是未来20年内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十大药品市场之一。
化药治疗咳嗽只能治标和缓解症状,相比之下,中医中药具有巨大优势。中医认为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故分证论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按临床症状不同还将外感咳嗽细分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3类,内伤咳嗽细分为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4类。
以上7类咳嗽,临床症状表现为干咳的是风燥伤肺与肺阴亏耗2类。风燥伤肺为表证,因燥易伤津,故症多见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采用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的治法。若风燥伤肺迁延失治,久则从实转虚,肺脏虚弱,阴伤气耗,变为肺阴亏耗。肺阴亏耗为里证,因阴虚肺燥,故证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痰中带血丝、低热、午后颧红、盗汗、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采用滋阴润肺、润燥止咳的治法。
统计发现,肺阴亏虚类在慢性咳嗽中占22.5%,但补阴药却在治疗咳嗽的常用方药中只占6%,沙参麦冬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沙参、玉竹、生甘草、冬桑叶、麦冬、生扁豆、天花粉7味药物组成,对风燥伤肺和肺阴亏耗2类干咳均对证施治,堪称清养肺胃、生津润燥的代表方剂。然而,目前市售的止咳中成药主要集中在伤风犯肺类(含风寒、风热),以镇咳、祛痰居多,而与沙参麦冬汤同为清养肺胃、生津润燥的中成药较少。说明对症的中成药较少,开发新的治疗肺阴亏虚类干咳的中成药对满足临床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沙参麦冬汤属于传统汤药,存在不易贮存、服用剂量大,患者用药顺应性差等缺点,而且是一种工艺简单粗放的中药制剂,质量不易控制,疗效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提供一种疗效确切,副作用少,质量稳定、可控,患者用药顺应性好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材制成:
北沙参15~30份、麦冬10~20份、玉竹3~15份、天花粉5~20份、桑叶15~30份、白扁豆5~20份、甘草5~25份,
制备方法是:按比例取所述中药材,加水煎煮或用重量含量不超过70%的含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滤过,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相对于水的密度,下同)为1.02~1.18的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或重量含量不超过70%的含醇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成浸膏或浓缩液,再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上使用的剂型。
本发明优选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按比例取所述中药材,用重量含量为5~40%的含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滤过,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8的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重量含量为10~50%的含醇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成浸膏或浓缩液,再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上使用的剂型。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材制成:
北沙参15~30份、麦冬10~20份、玉竹3~15份、天花粉5~20份、桑叶15~30份、白扁豆5~20份、甘草5~25份,
按比例取所述中药材,加水煎煮或用重量含量不超过70%的含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滤过,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8的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或重量含量不超过70%的含醇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成浸膏或浓缩液,再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上使用的剂型。
优选地,所述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按比例取所述中药材,用重量含量为5~40%的含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滤过,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8的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重量含量为10~50%的含醇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成浸膏,再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上使用的剂型。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提取的次数为1~3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0.5~2小时,如果采用加水煎煮提取,则提取中的水与中药材的重量比为5~15∶1;如果采用含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则提取中的含醇水溶液与中药材的重量比为5~15∶1。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大孔吸附树脂柱中,大孔吸附树脂的重量为中药材重量的1~3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洗脱液的体积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5~20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醇为C1~4脂肪醇,包括甲醇、乙醇、丙二醇、正丁醇、异丁醇、丁二醇等,从降低成本和安全考虑,选择乙醇最佳。
所述中药材按照上述方法提取精制后,可以制成适合于临床使用的任何一种剂型,例如: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软胶囊)、丸剂(滴丸)、膏剂、合剂、糖浆剂等。当然,要制成上述剂型,还必须加入辅料,所述辅料可以是蔗糖、淀粉、糊精、硬脂酸镁、山梨醇、甘露醇、乳糖、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羧甲基纤维素、水、矫味剂等这些药物制剂中常规辅料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具体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辅料应根据所需要制成的剂型来确定。由于根据剂型需要来选择适当的辅料和制剂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能掌握的常规手段,因此本申请没有将制备本发明药物所需要的辅料和制剂方法纳入到专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本发明优选的剂型为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糖浆或口服液。
本发明制备方法可以富集沙参麦冬汤中的有效成分,减少无效成分,从而:1)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2)有利于减少服用剂量,提高患者服药顺应性;3)有利于制剂成型,从而便于贮藏、携带、运输;4)有利于控制药品质量,提高药品稳定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肺阴亏虚类干咳的中成药,对满足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取北沙参30Kg、麦冬20Kg、玉竹10Kg、天花粉15Kg、桑叶30Kg、白扁豆15Kg、甘草15Kg,用水煎煮两次,每次1.0小时,每次加水量为675L(为药材重量的5倍),合并提取液,管式离心,得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浓缩液上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405Kg DA-201树脂装柱,树脂重量为药材重量的3倍),用水9000L(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20倍)洗脱树脂柱,收集洗脱液,5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的浸膏,加甜菊苷、糊精适量,制粒,干燥,过10目筛整理,用50目筛筛去细粉,即得。
实施例2
取北沙参23Kg、麦冬20Kg、玉竹15Kg、天花粉10Kg、桑叶28Kg、白扁豆15Kg、甘草17Kg,用30%乙醇水溶液(乙醇的重量占溶液总重量的50%)加热回流一次,回流2小时,溶剂用量为1900L(为药材重量的15倍),合并提取液,减压抽滤,得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浓缩液上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128Kg AB-8树脂装柱,树脂重量为药材重量的1倍),用30%乙醇600L(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5倍)洗脱树脂柱,收集洗脱液,6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的浸膏,加入微晶纤维素、淀粉适量,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再加入0.5%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
实施例3
取北沙参40Kg、麦冬30Kg、玉竹10Kg、天花粉15Kg、桑叶30Kg、白扁豆15Kg、甘草25Kg,用70%甲醇溶液加热回流三次,每次0.5小时,每次的溶剂用量为1650L(为药材重量的10倍),合并提取液,滤布过滤,得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浓缩液上HPD-722型大孔吸附树脂柱(330Kg HPD-722树脂装柱,树脂重量为药材重量的2倍),用70%甲醇3600L(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10倍)洗脱树脂柱,收集洗脱液,8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的浸膏,加糊精、预胶化淀粉适量,制粒,干燥,整粒,加入0.5%硬脂酸镁,混匀,装胶囊,即得。
实施例4
取北沙参30Kg、麦冬20Kg、玉竹10Kg、天花粉15Kg、桑叶30Kg、白扁豆15Kg、甘草15Kg,用5%丁二醇溶液加热回流两次,每次1小时,每次的溶剂用量为2000L(为药材重量的15倍),管式离心,得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浓缩液上HPD-600型大孔吸附树脂柱(135KgHPD-600树脂装柱,树脂重量为药材重量的1倍),用10%乙醇800L(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5倍)洗脱树脂柱,收集洗脱液,6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浓缩液,加入蔗糖、苯甲酸钠适量,加水溶解,搅匀,即得。
实验例1镇咳作用研究
取健康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咳必清(喷托维林)组、沙参麦冬汤干浸膏组、实施例1~4干浸膏组、每组均10只,雌雄各半。进行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5%CMC-Na。在给药5天,末次给药1h后,用氨水引咳,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及2min内咳嗽次数,观察受试药物的作用。实验结果用t值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本发明制剂对给药五天氨水致小鼠咳嗽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按实施例1~4制备所得的浸膏具有较好的镇咳作用,且镇咳效果均优于按传统水煎法制得的沙参麦冬汤浸膏。
实验例2抗炎作用研究
取健康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沙参麦冬汤干浸膏组、实施例1~4干浸膏组、每组均10只,雌雄各半。进行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5%CMC-Na。在给药7天,在末次给药1h后,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然后用直径6mm打孔器取下耳壳称重,观察受试药物的作用。实验结果用t值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表2本发明制剂对小鼠耳壳二甲苯致肿抑制作用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按实施例1~4制备所得的干浸膏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且抗炎效果均优于按传统水煎法制得的沙参麦冬汤浸膏。
实验例3有效成分含量变化
将实施例1~4所得的干浸膏与使用传统水煎法所得的干浸膏的有效成分进行HPLC含量测定,结果见表3。
表3本发明制备方法与传统水煎法所得提取物有效成分的含量
结果表明,按实施例1~4制备所得的干浸膏有效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传统水煎法所得的干浸膏。

Claims (9)

1.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材制成:
北沙参15~30份、麦冬10~20份、玉竹3~15份、天花粉5~20份、桑叶15~30份、白扁豆5~20份、甘草5~25份,
制备方法是:按比例取所述中药材,加水煎煮或用重量含量不超过70%的含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滤过,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8的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或重量含量不超过70%的含醇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成浸膏或浓缩液,再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上使用的剂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是:按比例取所述中药材,用重量含量为5~40%的含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滤过,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8的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重量含量为10~50%的含醇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成浸膏或浓缩液,再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上使用的剂型。
3.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材制成:
北沙参15~30份、麦冬10~20份、玉竹3~15份、天花粉5~20份、桑叶15~30份、白扁豆5~20份、甘草5~25份,
按比例取所述中药材,加水煎煮或用重量含量不超过70%的含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滤过,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8的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或重量含量不超过70%的含醇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成浸膏或浓缩液,再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上使用的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比例取所述中药材,用重量含量为5~40%的含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滤过,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8的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重量含量为10~50%的含醇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成浸膏或浓缩液,再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上使用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的次数为1~3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0.5~2小时,所述提取中的水或含醇水溶液与中药材的重量比为5~15∶1。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吸附树脂柱中,大孔吸附树脂的重量为中药材重量的1~3倍。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脱液的体积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5~20倍。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为C1~4脂肪醇。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糖浆或口服液。
CN201310362001.6A 2013-08-19 2013-08-19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4323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2001.6A CN103432386B (zh) 2013-08-19 2013-08-19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2001.6A CN103432386B (zh) 2013-08-19 2013-08-19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2386A CN103432386A (zh) 2013-12-11
CN103432386B true CN103432386B (zh) 2015-09-30

Family

ID=49686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2001.6A Active CN103432386B (zh) 2013-08-19 2013-08-19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323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8905A (zh) * 2017-05-17 2018-12-07 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096455B (zh) * 2017-12-25 2020-12-04 武汉市华本汇医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沙参麦冬颗粒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0517A (zh) * 2013-04-19 2013-08-07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沙参麦冬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0517A (zh) * 2013-04-19 2013-08-07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沙参麦冬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2386A (zh) 201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12452A (zh) 黄皮叶的新用途
CN102284022A (zh) 一种止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16071B (zh) 一种具有治疗失眠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32386B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8542A (zh)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02920964B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
CN101485842A (zh) 一种源于中药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2940709B (zh) 治疗痛风的药物组合物
CN102430107A (zh) 一种感冒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792B (zh) 一种石歧外感中药口含片
CN101647885B (zh) 治疗咳嗽的药物组合物
CN101380405B (zh) 一种治疗胆石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7683B (zh)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0747B (zh) 治疗痛风的药物组合物
CN102552861A (zh) 人参四逆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660260A (zh) 小儿清热止咳泡腾颗粒及其制法
CN102940850B (zh) 治疗痛风的药物组合物
CN102000160B (zh) 一种具有治疗痛风功能的罗堆多吉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67798B (zh)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688291B (zh) 一种半枝莲总黄酮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口服制剂和制法
CN103432375A (zh) 一种宣肺解热化痰止咳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CN102058768B (zh) 一种清肺化痰止嗽定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1653566B (zh) 一种治疗腮腺炎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01934048B (zh) 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22757A (zh) 一种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