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1059A - 一种快速繁殖中华红栌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繁殖中华红栌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1059A
CN101161059A CNA2007101879730A CN200710187973A CN101161059A CN 101161059 A CN101161059 A CN 101161059A CN A2007101879730 A CNA2007101879730 A CN A2007101879730A CN 200710187973 A CN200710187973 A CN 200710187973A CN 101161059 A CN101161059 A CN 101161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additional
smoke tree
red smoke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79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兰英
李春玲
张军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IDIAN PLANT ORGANISM CULTURE TECHNIQUE LABAROTOR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IDIAN PLANT ORGANISM CULTURE TECHNIQUE LABARO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IDIAN PLANT ORGANISM CULTURE TECHNIQUE LABAROTOR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IDIAN PLANT ORGANISM CULTURE TECHNIQUE LABAROTORY
Priority to CNA2007101879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610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61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1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02P60/216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组培快繁技术获得中华红栌组培苗的快速繁殖方法。中华红栌为黄栌种子苗中发现的变异单株,其种源少,常规方法繁殖慢,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本发明对外植体的栽培方法、外植体的采集时期、消毒方法、分化、增殖和生根培养基的筛选、移栽基质的选择及培养过程中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控制。采用选择外植体、接种培养、扩繁培养、生根培养过渡移栽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华红栌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使中华红栌试管苗的分化率达到100%,月增殖倍数达到5.2,生根率达到91.7%,移栽成活率达到85%以上。本发明方法简便易行,程序简单,功效高,有效的抑制了中华红栌外植体的污染和褐化,提高了组培苗的分化率,增殖速度快,生根率高,成活率高,成本低,易于实现中华红栌产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繁殖中华红栌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组织培养技术的植物再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快速繁殖中华红栌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红栌是在黄栌种子苗中发现的变异单株,其全年均为红色,观赏效果好;其耐干旱,耐低温,在北京西山地区夏季40-42℃,冬季-22.8℃的自然条件下可以正常生长,不抽条;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在贫瘠,中性,弱酸,弱碱的土壤中均能生长,因此苗木很受市场的欢迎。但因其种源少,常规方法繁殖慢,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于是我们进行了中华红栌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利用组培快繁技术生产中华红栌的主要技术要点是:将在田间生长的植物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消毒、接种,通过在培养室中培养诱导其分化、促使其增殖生长和生根,最后经过移栽过渡形成一个正常的植株。利用该方法培育的苗木繁殖速度快、苗木质量高,利于在生产上快速推广应用;且组培苗带病虫害极少,利于不同地区间引种和苗木出口,而且易于实现产业化生产,可以在较小的面积内进行大规模种苗生产,无需占用大量土地。
中华红栌存在外植体接种后污染和褐化现象比较严重,组培苗增殖速度慢,生根困难,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至今国内外尚未见到关于中华红栌组培快繁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上述中华红栌组培快繁技术中存在的外植体接种后易污染及褐化,组培苗增殖速度慢,生根困难,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通过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研究,实现了中华红栌组培快繁的低污染率,高分化率,高生根率和高成活率。
为达到上述预定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繁殖中华红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外植体
利用嫁接或扦插繁殖少量的中华红栌苗,定期喷洒杀菌剂,并于次年1月下旬或2月上旬将中华红栌栽植于温室中,待新梢长至15-25公分,剪取新梢并将其剪成1.5-2.5cm的茎段,先用流水冲洗干净,再在超静台上用70%酒精振摇15-50秒,然后置于0.2%的升汞和10%的次氯酸钙中各消毒3-8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作为中华红栌组培快繁的外植体;
(2)接种培养
把消毒后的中华红栌茎段放置在促进茎段侧芽萌发和生长的接种培养基上,该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5-1.5mg/L的BA和0.1-1.0mg/L的NAA;
(3)扩繁培养
当侧芽长到1cm以上时,切下侧芽转移到扩繁培养基中进行组培苗的分化和增殖,该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0-2.5mg/L的BA和0.1-1.0mg/L的NAA,并将组培苗放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温度为20-22℃的环境下,每日光照10-14小时;
(4)生根培养
选取(3)中增殖的1.5-3cm的健壮组培苗放入生根培养基中,该生根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5-2.5mg/L的IBA,同时将组培苗放置于20-22℃的培养室中进行生根培养;
(5)过渡移栽
取出(4)中生根成功的组培苗,洗净根上残留的培养基,移入装有过渡基质的移栽容器中,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或制造迷雾控制环境湿度为80%-100%,温度为20-25℃,7-10天后逐渐降低湿度,至苗高8-20cm,有5-10片叶时移栽入大田定植或容器栽植。
本发明的优选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8-1.2mg/L的BA和0.3-0.7mg/L的NAA;
本发明的优选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8-2.2mg/L的BA和0.3-0.7mg/L的NAA;
本发明的优选生根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0-2.0mg/L的IBA。
本发明的最佳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0mg/L的BA和0.5mg/L的NAA;
本发明的最佳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2.0mg/L的BA和0.5mg/L的NAA;
本发明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2.0mg/L的IBA。
本发明采用营养土和蛭石按照1∶1的比例配置的基质作为中华红栌组培苗的移栽过渡基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由于采用了升汞和次氯酸钙配合消毒,其协同作用使外植体消毒效果较好,污染率降低到20%左右,达到了降低外植体污染率的有益效果;
2、由于选用的是在1月下旬或2月上旬移至温室培育的中华红栌的新稍作为外植体,实现了降低污染率、褐化轻,成苗率相对较高的技术效果;
3、由于选择了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0-2.5mg/L的BA和0.1-1.0mg/L的NAA作为扩繁培养基,并在温度为20-22℃的环境下培养,从而实现了组培苗的分化率达到100%,月增殖倍数达到3.6-5.2,褐化轻,生长效果好的技术效果;
4、由于选择了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5-2.5mg/L的IBA作为生根培养基,同时将组培苗放置于20-22℃的培养室中进行生根培养,从而实现了生根率达70%以上,根系粗壮整齐,组培苗生长健壮的技术效果;
5、由于选择了营养土和蛭石按照1∶1的比例配置的基质作为中华红栌组培苗移栽过渡的基质,并在移栽初期控制湿度在80-100%和温度在20-25℃,从而使中华红栌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到85%以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培育方法简便易行,程序简单,功效高,有效的抑制了中华红栌外植体的污染和褐化,提高了组培苗的分化率,增殖速度快,生根率高,成活率高,成本低,易于实现中华红栌产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1)选择外植体
利用嫁接或扦插繁殖少量的中华红栌苗,定期喷洒杀菌剂,并于次年1月下旬或2月上旬将中华红栌栽植于温室中,2月底、3月初,新梢长至15-25公分,剪取新梢并将其剪成1.5-2.5cm的茎段,先用流水冲洗干净,再在超静台上用70%酒精振摇15-50秒,然后置于0.2%的升汞和10%的次氯酸钙中各消毒3-8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作为中华红栌组培快繁的外植体;实验结果表明,采用0.2%的升汞和10%的次氯酸钙配合使用,消毒效果好,污染率仅为24.2%,污染率低,采集2、3月份温室培育出的新稍作为外植体污染率低、褐化轻、成苗率相对高。
(2)接种培养
把消毒后的中华红栌茎段放置在促进茎段侧芽萌发和生长的接种培养基上,该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0mg/L的BA和0.5mg/L的NAA;
(3)扩繁培养
当侧芽长到1cm以上时,切下侧芽转移到扩繁培养基中进行组培苗的分化和增殖,该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2.0mg/L的BA和0.5mg/L的NAA,并将组培苗放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温度为20-25℃的环境下,每日光照10-14小时;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中华红栌试管苗在1/2MS培养基、BA浓度2mg/L、NAA0.5mg/L和较低的温度条件下(20~25℃)培养,试管苗的分化率可以达到100%、月增殖倍数达到5.2,褐化轻,生长情况良好。
(4)生根培养
选取(3)中增殖的1.5-3cm的健壮组培苗放入生根培养基中,该生根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2.0mg/L的IBA,同时将组培苗放置于20-22℃的培养室中进行生根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加入IBA2.0mg/L,培养温度控制在20-22℃,中华红栌的生根率达到90%以上。
(5)过渡移栽
取出(4)中生根成功的组培苗,洗净根上残留的培养基,移入装有营养土和蛭石配比为1∶1的过渡基质的移栽容器中,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或制造迷雾控制环境湿度为80%-100%,温度为20-25℃,7-10天后逐渐降低湿度,至苗高8-20cm,有5-10片叶时移栽入大田定植或容器栽植。实验结果表明,在营养土和蛭石按1∶1比例配制的过渡基质中,控制前期湿度和温度,中华红栌组培苗移栽过渡的成活率可以达到85%以上,并且生长良好。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组培苗的培育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5mg/L的BA和0.1mg/L的NAA;所用的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0mg/L的BA和0.1mg/L的NAA;所用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5mg/L的IBA;在本实施例中其它培养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组培苗的培育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5mg/L的BA和1.0mg/L的NAA;所用的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2.5mg/L的BA和1.0mg/L的NAA;所用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2.5mg/L的IBA;在本实施例中其它培养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组培苗的培育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8mg/L的BA和0.3mg/L的NAA;所用的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8mg/L的BA和0.3mg/L的NAA;所用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0mg/L的IBA;在本实施例中其它培养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组培苗的培育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2mg/L的BA和0.7mg/L的NAA;所用的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2.2mg/L的BA和0.7mg/L的NAA;所用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2.0mg/L的IBA;在本实施例中其它培养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发明人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对不同接种时期、消毒方法、基本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情况如下:
实验材料:中华红栌苗、升汞、次氯酸钙、MS基本培养基、1/2MS基本培养基、DKW基本培养基、BA、NNA、IBA、IAA、活性碳。
材料提供单位:中华红栌嫁接苗由北方兴业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高压锅、培养瓶等。
实验方法与实验结果
1、不同类型消毒剂对中华红栌外植体消毒效果比较
本实验是将剪取的新稍使用不同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后检验其污染率。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比较(消毒时间:10分钟)
消毒剂及浓度(%)   外植体总数(个)     污染数(个)     污染率(%)
(1)升汞0.1(2)升汞0.2(3)次氯酸钙10(4)(2)+(3)   66666666     34264516     51.539.468.224.2
实验结论:升汞(0.2%)和次氯酸钙(10%)配合使用时,外植体的消毒效果较好,污染率较低,仅为24.2%。
2、不同时间采集外植体对接种的影响
本实验是在不同时期采集外植体以相同条件进行接种和培育后,检验其污染率、褐化率和成苗率。实验结果如表2。
表2  不同外植体采集时间对接种的影响
    时间     污染率(%)     褐化率(%)     成苗率(%)
    二月三月四月六月     30.142.760.872.7     38.753.378.0100     37.640.019.60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接种材料,污染率、褐化率和接种成功率上存在着差异。其中,二、三月份接种的外植体(在温室栽培)污染率低、褐化轻、成苗率相对较高。
2、中华红栌组培苗增殖和生长的影响因素
本实验重点对基本培养基、细胞分裂素浓度和组培苗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如表3、表4和表5。
表3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中华红栌组培苗增殖和生长的影响
培养基     DKW     MS     1/2MS
褐化率(%) 53.3 58.3 31.7
分化率(%) 100 100 100
月增殖倍数(倍) 3.1 3.6 3.9
表4不同6BA浓度对中华红栌组培苗增殖的影响
  6BA(mg/L) 1.0 1.8 2.0 2.2 2.5
  月增殖倍数(倍) 7.8 10.3 11.8 9.4 5.7
注:表4采用1/2MS基本培养基
表5  不同NAA浓度对中华红栌组培苗增殖的影响
  NAA(mg/L) 0.1 0.3 0.5 0.7 1.0
  月增殖倍数(倍) 9.1 7.3 5.2 4.0 2.7
注:表5采用1/2MS基本培养基,6BA浓度为2.0mg/L
从表3-5中可以看出:基本培养基的改变对中华红栌组培苗增殖的影响不大,但是1/2MS基本培养基可以降低中华红栌试管苗的褐化,有利于中华红栌试管苗的生长;6BA可以提高中华红栌试管苗的增殖倍数,培养基中加入6BA2.0mg/L时,中华红栌试管苗的月增殖倍数最高达到11.8,但试管苗矮小、细弱,不利于其健康生长;在有6BA存在的条件下,加入NAA可以降低中华红栌试管苗的增殖倍数,促使试管苗健壮生长。通过实验证明:中华红栌组培苗在1/2MS培养基、BA浓度2mg/L、NAA0.5mg/L和较低的温度条件下(20~22℃)培养,组培苗的分化率可以达到100%、月增殖倍数达到5.2,褐化轻,生长情况良好,为中华红栌组培苗增殖的最佳配方。
4、中华红栌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因素
中华红栌的生根率低,是制约其用组培快繁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本实验重点是采用不同生长素种类和浓度、培养基附加物、培养室温度控制进行研究,对中华红栌组培苗的生根条件进行了筛选。旨在找出最佳的生根培养基配方。实验结果如表6、表7和表8。
表6  生长素对中华红栌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Figure S2007101879730D00101
表7  活性碳对中华红栌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活性炭     试验苗数(株)     生根苗数(株)     生根率(%)
    有无     8080     5172     63.890.0
表8  温度对中华红栌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温度(℃)   试验苗数(株)     生根苗数(株)     生根率(%)
    20-2225-28   8080     7459     92.57 3.8
上述实验结果证明: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对中华红栌试管苗生根的影响较大;活性炭抑制中华红栌试管苗的生根;20~22℃的培养温度有利于中华红栌试管苗的生根。而在培养基中不加活性炭的情况下,加入IBA2.0mg/L,培养温度控制在20~22℃时,中华红栌试管苗生根率达到90%以上,为中华红栌组培苗的最佳生根条件。

Claims (4)

1.一种快速繁殖中华红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外植体
利用嫁接或扦插繁殖少量的中华红栌苗,定期喷洒杀菌剂,并于次年1月下旬或2月上旬将中华红栌栽植于温室中,待新梢长至15-25公分,剪取新梢并将其剪成1.5-2.5cm的茎段,先用流水冲洗干净,再在超静台上用70%酒精振摇15-50秒,然后置于0.2%的升汞和10%的次氯酸钙中各消毒3-8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作为中华红栌组培快繁的外植体;
(2)接种培养
把消毒后的中华红栌茎段放置在促进茎段侧芽萌发和生长的接种培养基上,该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5-1.5mg/L的BA和0.1-1.0mg/L的NAA;
(3)扩繁培养
当侧芽长到1cm以上时,切下侧芽转移到扩繁培养基中进行组培苗的分化和增殖,该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0-2.5mg/L的BA和0.1-1.0mg/L的NAA,并将组培苗放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温度为20-22℃的环境下,每日光照10-14小时;
(4)生根培养
选取(3)中增殖的1.5-3cm的健壮组培苗放入生根培养基中,该生根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5-2.5mg/L的IBA,同时将组培苗放置于20-22℃的培养室中进行生根培养;
(5)过渡移栽
取出(4)中生根成功的组培苗,洗净根上残留的培养基,移入装有过渡基质的移栽容器中,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或制造迷雾控制环境湿度为80%-100%,温度为20-25℃,7-10天后逐渐降低湿度,至苗高8-20cm,有5-10片叶时移栽入大田定植或容器栽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繁殖中华红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8-1.2mg/L的BA和0.3-0.7mg/L的NAA;
所述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8-2.2mg/L的BA和0.3-0.7mg/L的NAA;
所述生根培养基为1/2基本培养基附加1.0-2.0mg/L的IB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繁殖中华红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0mg/L的BA和0.5mg/L的NAA;
所述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2.0mg/L的BA和0.5mg/L的NAA;
所述生根培养基为1/2基本培养基附加2.0mg/L的IBA。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繁殖中华红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5)中所述过渡基质为营养土和蛭石按1∶1比例配制而成。
CNA2007101879730A 2007-11-19 2007-11-19 一种快速繁殖中华红栌的方法 Pending CN1011610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879730A CN101161059A (zh) 2007-11-19 2007-11-19 一种快速繁殖中华红栌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879730A CN101161059A (zh) 2007-11-19 2007-11-19 一种快速繁殖中华红栌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1059A true CN101161059A (zh) 2008-04-16

Family

ID=39296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879730A Pending CN101161059A (zh) 2007-11-19 2007-11-19 一种快速繁殖中华红栌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6105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5748A (zh) * 2014-07-04 2014-10-29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快速繁殖美国红栌的培养方法
CN111990009A (zh) * 2020-09-11 2020-11-27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促进四川黄栌种子萌芽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5748A (zh) * 2014-07-04 2014-10-29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快速繁殖美国红栌的培养方法
CN104115748B (zh) * 2014-07-04 2016-05-25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快速繁殖美国红栌的培养方法
CN111990009A (zh) * 2020-09-11 2020-11-27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促进四川黄栌种子萌芽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3554B (zh) 一种墨兰种苗繁殖方法
CN103931492B (zh) 苹果砧木m9的组培快速育苗方法
CN101720670B (zh) 旱半夏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CN105815213A (zh) 一种猕猴桃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05104203A (zh) 一种非洲菊脱毒种苗的高效扩繁方法
CN107155898A (zh) 一种铁皮石斛利用茎段薄片进行扩繁的方法
CN101926259A (zh) 一种春兰种苗繁殖方法
CN106134997A (zh) 苹果砧木m26的组培快速育苗方法
CN112189566B (zh) 一种砧木用樱桃苗的快速繁育方法
CN102187810A (zh) 一种所罗门姜黄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
KR20060113156A (ko) 고추냉이 및 고추냉이 뿌리의 대량 생산방법
CN101946703A (zh) 以叶片为外植体的月季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2210267B (zh) 玫瑰再生为完整植株的方法
CN100429306C (zh) 索尔邦百合组培培养基及其快速繁殖方法
CN104885948A (zh) 一种油茶子叶节直接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7211891B (zh) 一种魔芋愈伤组织直播快繁技术
CN100394845C (zh) 东方百合脱毒小籽球的瓶内生成方法
CN103155869A (zh) 甜樱桃砧木Colt组织培养方法
CN106665367B (zh) 一种黄花风铃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CN103609444B (zh) 常绿萱草的组织培养法
CN103039363B (zh) 油茶组培苗繁殖用生根培养基及其繁殖方法
CN103039362B (zh) 油茶组培苗繁殖用继代培养基及其繁殖方法
CN101015280B (zh) 滇北球花报春的组培快繁方法
CN102613087A (zh) 生物组织培养繁育考来木的方法
CN100459850C (zh) 雪莲愈伤组织诱导及组培苗快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