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材料裹包方法及包装材料裹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帽形密封或收缩标签等包装材料裹包在容器上的包装材料裹包方法及实施此方法的包装材料裹包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为提高容器口部的密封性,为防止异物附着在容器口部,或为防止第三者打开容器及确保内容物的安全,通常在具有盖子的容器口部裹包帽形密封或收缩标签等包装材料。
在将包装材料裹包在容器上时,使用比容器口部大一圈的筒状包装材料将具有盖子的容器口部包围,然后,通过加热使包装材料向半径方向收缩,从而紧密地贴在容器口部的外周面。
在加热包装材料时,广泛使用的是向包装材料吹热风的热风式加热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03-291926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热风式加热装置,其使被包装材料包围后的容器通过隧道状加热室,并在此加热室内对包装材料进行预加热之后,通过向包装材料吹规定温度的热风而使包装材料热收缩(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3-291926号公报)。
但是,日本特开2003-291926号公报中所公开的这种现有技术的热风式加热装置,存在难于使包装材料在圆周方向均匀收缩的问题,其结果,产生使包装材料倾斜地裹包在容器口部、裹包后的包装材料出现褶皱或颜色不均等情况。
尤其是近年来使用的包装材料在容器的长度方向上较长,而且通常在帽形密封或收缩标签等包装材料上施有文字、图案等设计。因此,如果这样的包装材料出现倾斜裹包、皱褶及/或颜色不均时,所设计的信息将不能正确传达给购买者,也给裹包有该包装材料的容器的销售带来不好的影响。
在通过抑制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而对容器及包装材料缓慢地进行加热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包装材料产生倾斜裹包、皱褶及/或颜色不均。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加热时使用的容器用传送带加长或使传送带上的容器搬运速度降低,因此会产生追加费用或生产率降低,均不理想。
本发明者对于现有技术中裹包后的包装材料出现皱褶等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通过热风式加热装置同时对容器和包装材料进行加热,因此加热时的热量主要被容器吸收,而且,因为是只向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对包装材料吹热风的结构,因此,难于在圆周方向均匀地对包装材料进行加热,造成裹包后的包装材料出现皱褶等。同时通过反复钻研发现,通过预先对容器进行加热并裹包包装材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本发明。即本发明在如此情况下进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产生包装材料的倾斜裹包、皱褶及/或颜色不均等地将包装材料裹包在容器上的包装材料裹包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包装材料裹包装置。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将包装材料裹包在容器上的包装材料裹包方法,将所述容器的局部进行预加热,由所述包装材料包围所述容器,对所述包装材料以该包装材料的收缩开始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加热,由此,使所述包装材料在所述容器周围收缩从而裹包在该容器上。
即在第1技术方案中,在由帽形密封或收缩标签等包装材料将容器包围之前,预先将容器进行加热(预加热)。因此,当包装材料将容器包围时,包装材料由于容器的表面温度而从该包装材料的内面进行预收缩。而且,因为容器已进行了预加热,因此对包装材料加热时,热量几乎不会被容器吸收,包装材料从预收缩部位开始收缩。因此,包装材料均匀地进行收缩,可以抑制出现包装材料的倾斜裹包、褶皱及/或颜色不均等。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是,在第1技术方案中,将所述容器预加热至所述包装材料的收缩开始温度左右的温度。
即在第2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包装材料预收缩,从而能够紧密地贴在容器的外面。优选的收缩开始温度例如可以是70℃以上。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是,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中,所述容器在该容器的口部下方具有直径比该口部直径大的大直径部分,所述包装材料的下边缘部延伸到所述大直径部分。
即在第3技术方案中,在包装材料包围容器时,接触大直径部分的包装材料的下边缘部预收缩而紧密地贴在容器上,因此在包装材料加热时,包装材料将会从紧密贴合的部位开始沿着容器的外面均匀也收缩。而且,能够避免包装材料相对于容器口部产生倾斜裹包。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是,在第1至第3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将所述包装材料收缩最大的所述容器的对应部分进行预加热。
即在第4技术方案中,如果仅对容器的对应部分例如容器口部的下方部分加热,被包装材料覆盖的容器的其它部分也由于热传导而被加热,因此可以减少加热所需的能量。此时,优选容器例如是玻璃制容器。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是,在第1至第4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在将所述容器进行预加热时,使该容器转动。
即在第5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容器在圆周方向转动,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对容器均匀地进行预加热。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将包装材料裹包在容器上的包装材料裹包装置,具备:将所述容器的局部进行预加热的容器预加热单元;配置所述包装材料以包围所述容器的包装材料配置单元;及对所述包装材料以该包装材料的收缩开始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加热的包装材料加热单元,由此,使所述包装材料在所述容器周围收缩从而裹包在该容器上。
即在第6技术方案中,在由帽形密封或收缩标签等包装材料将容器包围之前,预先将容器进行加热(预加热)。因此,当包装材料将容器包围时,包装材料则由于容器的表面温度从该包装材料的内面进行预收缩。而且,因为容器已进行了预加热,因此对包装材料加热时,热量几乎不会被容器吸收,包装材料从预收缩部位开始收缩。因此,包装材料均匀地进行收缩,可以抑制出现包装材料的倾斜裹包、褶皱及/或颜色不均等。
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是,在第6技术方案中,所述容器预加热单元包括能使所述容器转动的容器转动单元。
即在第7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容器在圆周方向转动,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对容器均匀地进行预加热。例如,优选容器转动单元包括相对于容器用传送带的输送方向倾斜配置的橡胶制板,由此,能够以简易且低成本的方式形成容器转动单元。
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是,在第6或第7技术方案中,还具备抑制经所述容器预加热单元预加热后的所述容器在所述容器预加热单元和所述包装材料加热单元之间自然冷却的自然冷却抑制单元。
即在第8技术方案中,因为经容器预加热单元预加热后的容器可以几乎不被自然冷却地输送到包装材料加热单元,因此,能够在预收缩所需的温度下维持包装材料,而且,可以减少包装材料加热单元中所使用的加热能量。自然冷却抑制单元可以是连接容器预加热单元和包装材料加热单元的隧道状部件。
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是,在第6至第8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容器预加热单元及/或所述包装材料加热单元是蒸汽式加热装置。
即在第9技术方案中,由于能进行缓慢加热,因此,能够对容器及/或包装材料的整体进行更加均匀的加热。
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是,在第6至第8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容器预加热单元及/或所述包装材料加热单元是热风式加热装置。
即在第10技术方案中,即使在容器上贴有纸标签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性地向容器上除纸标签以外的部位吹热风。因此,可以避免纸标签破损。
根据各技术方案,均可得到包装材料裹包在容器上时避免出现倾斜裹包、褶皱及/或颜色不均等的共同效果。
而且,根据第2技术方案,能够得到使包装材料预收缩从而能够紧密地贴在容器外面的效果。
而且,根据第3技术方案,由于接触大直径部分的包装材料的下边缘部预收缩而紧密地贴在容器上,因此能够得到在包装材料加热时,包装材料从紧密贴合的部位开始沿着容器的外面均匀地收缩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得到避免包装材料的裹包相对于容器口部产生倾斜的效果。
而且,根据第4技术方案,能够得到减少加热所需的能量的效果。
而且,根据第5技术方案,能够得到可在圆周方向上对容器均匀地进行预加热的效果。
而且,根据第7技术方案,能够得到可在圆周方向上对容器均匀地进行预加热的效果。
而且,根据第8技术方案,能够得到可在预收缩所需的温度下维持包装材料的效果。
而且,根据第9技术方案,能够得到可对容器及/或包装材料的整体更加均匀地进行加热的效果。
而且,根据第10技术方案,能够得到可避免纸标签破损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包装材料裹包在容器上的包装材料裹包方法,通过容器预加热单元对所述容器的局部进行预加热;由所述包装材料包围所述容器;抑制经所述容器预加热单元预加热后的所述容器在所述容器预加热单元和对所述包装材料进行加热的包装材料加热单元之间自然冷却;通过容器预加热单元对对所述包装材料,以该包装材料的收缩开始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加热,由此,使所述包装材料在所述容器周围收缩从而裹包在该容器上。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包装材料裹包在容器上的包装材料裹包装置,具备:将所述容器的局部进行预加热的容器预加热单元;配置所述包装材料以包围所述容器的包装材料配置单元;及对所述包装材料以该包装材料的收缩开始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加热的包装材料加热单元,由此,使所述包装材料在所述容器周围收缩从而裹包在该容器上;还具备抑制经所述容器预加热单元预加热后的所述容器在所述容器预加热单元和所述包装材料加热单元之间自然冷却的自然冷却抑制单元。
通过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目的、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包装材料裹包装置的简图。
图2是表示裹包在容器口部周围的包装材料的图。
图3a是表示吹热风状态下的容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3b是表示包装材料处于包围状态下的容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3c是表示包装材料的下边缘部处于紧密贴合状态下的容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3d是表示包装材料裹包后的容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包装材料裹包装置 11传送带 20容器预加热部
21热风机 21a、21b热风机组 22吹出面
25接触部件 30包装材料加热部 31热风机
31a、31b热风机组 32吹出面 39加热罩
41包装材料配置部 42加热罩 50容器
51口部、 52突缘部 53大直径部
54小直径部 54’小直径部 55盖
59容器身部 60包装材料 61周面
62环状顶部 63下边缘部 65开口部
68易撕口 69易撕线 X输送方向
Y1热风 Y2热风 α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附图中,对于同样的部件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为便于理解,这些附图适当变更了比例。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包装材料裹包装置的简图。图1所示的包装材料裹包装置10中,包括按照箭头X方向以规定速度顺次将多个容器50进行输送的传送带11。如图所示,沿着传送带11上的容器50的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有容器预加热部20、包装材料配置部41及包装材料加热部30。
本发明中的容器50,例如可以是填充有内容物并盖有盖55的玻璃瓶,例如是洋酒瓶。但是,容器50也可以是由其它材料制成的瓶,比如说,例如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塑料材料制成的瓶。此时瓶内也应填充有内容物并盖有盖55。
容器预加热部20包括可从吹出面22以公知的方法吹出热风的多个热风机21。图1所示的热风机21例如可以是从莱丹公司(LEISTER ProcessTechnologies)购入的热风机。如图所示,相邻配置为使吹出面22形成同一平面的四台热风机21构成热风机组21a。并且,由同样配置的四台热风机21组成的另一热风机组21b与热风机组21a相对并与其平行配置。如图所示,上述热风机组21a、21b之间的间隙大于容器50的直径。而且,热风机组21a、21b配置为其间隙在传送带11的区域之内。此外,从图1中可知,上述热风机组21a、21b未与传送带11的输送方向X平行配置,而是相对于输送方向X形成规定角度α地倾斜配置。
另外,配置为从传送带11上游能够看到一部分吹出面22的一侧热风机组21a,包括与共同的吹出面22相邻配置的接触部件25。因此,接触部件25也相对于传送带11形成规定角度α地倾斜配置。接触部件25避开吹出面22配置,以便从热风机组21a的吹出面22吹出的热风大部分能通过。也就是说,热风机21的热风吹出作用几乎不会由于配置接触部件25而受影响。另外,接触部件25也可以形成多个孔,以使从热风机组21a的吹出面22吹出的热风大部分能通过。
另外,优选位于吹出面22相反侧的接触部件25的表面26的表面粗糙度较大。如此,可以使碰到接触部件25的容器50如后所述容易地转动。因此,接触部件25例如优选橡胶制品,这样可以防止后述的容器碰撞时容器50产生破损。另外,接触部件25也可以是在金属板的表面26上粘贴橡胶膜的结构。
配置在容器预加热部20下游的包装材料配置部41相对于传送带11形成隧道状,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将帽形密封或收缩标签等包装材料60包围在容器50的口部51周围。包装材料60是通过连接薄膜两端而形成的大致筒状的部件,由塑料材料、例如PET或双轴延伸聚苯乙烯树脂(OPS(日本注册商标))等形成。而且,通常包装材料60上施有文字、图案等设计。
图2是表示通过热收缩裹包在容器口部周围的包装材料的图。请注意图2所示的包装材料60的形状与在包装材料配置部41中向容器50的口部51周围供给的包装材料60的形状不同。在包围时,大致呈筒形的包装材料60具有带开口部65的环状顶部62。而且,包装材料60的周面61上形成有向长度方向延伸的两条易撕线69。这些易撕线69的终端是在环状顶部62的开口部65内延伸的易撕口68。大致呈筒形的包装材料60的内径略微大于所对应的容器50的外径。
再次参照图1,在包装材料配置部41下游配置有包装材料加热部30。而且,相对于传送带11形成隧道状的加热罩42将包装材料配置部41及包装材料加热部30连接。包装材料加热部30也具有同样的呈隧道状的加热罩39,在加热罩39内配置有两组热风机组31a、31b。与容器预加热部20的热风机组21a、21b一样,热风机组31a、31b分别由四台热风机31组成,且分别配置为吹出面32相互面对。从图1中可知,这些热风机组31a、31b中的热风机31的吹出面32分别与输送方向X平行。如此,在本发明中,容器预加热部20及包装材料加热部30两者均分别使用热风机21、热风机31。因此,即使在容器50上贴有纸标签(未图示)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对容器上纸标签以外的部位加热,来避免纸标签破损。
基于本发明的包装材料裹包装置10在运行时,驱动包装材料裹包装置10的传送带11,并且启动容器预加热部20的热风机21及包装材料加热部30的热风机31。容器50通过未图示的供给装置以规定的间隔依次提供给传送带11。容器50中填充有内容物,如容器50的局部放大图图3a所示,口部51的突缘52上已经盖有盖55。另外,图3a等所示的容器50的突缘52的下方设有直径大于突缘52的大直径部53。而且,在突缘52与大直径部53之间,配置有直径小于大直径部53的小直径部54’。井且大直径部53连着直径小于大直径部53的另一小直径部54,小直径部54连着容器50的身部59。
如图1所示,由于容器50被提供到热风机组21a、21b之间的上游侧间隙所对应的位置,因此容器50进入该间隙,由此,来自热风机组21a、21b中的热风机21的热风吹到容器50的两侧。如图3a所示,来自热风机21的热风Y1在高度上吹到容器50的大直径部53。但是,如后所述,也可以构成为热风Y1吹到突缘52与大直径部53之间的小直径部54’。热风Y1所吹的位置可通过调节热风机组21a、21b的高度而进行改变。并且,热风机21的设定温度如后所述,是使包装材料60能够进行预收缩的足够高的温度。容器50例如被预加热至40℃以上。另外,也可以使容器50预加热至包装材料60的收缩开始温度,例如70℃。
然而,从图1中可知,进入热风机组21a、21b之间的容器50与接触部件25碰撞。如上所述,接触部件25配置为相对于传送带11形成角度α,因此,当传送带11连续动作时,如图所示,与接触部件25碰撞的容器50将一边沿圆周方向转动一边沿接触部件25被输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热风机组21a、21b从两侧吹热风Y1,能够在圆周方向上对容器50均匀地进行预加热。因此,图1中所示的规定角度α是能够在传送带11的规定输送速度下使容器50转动的角度。由于热风机21构成为向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吹出热风,所以,虽然通常通过热风机21很难对被加热物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地进行加热,但是在本发明中却可以使容器50在圆周方向上转动。因此,即使在使用热风机21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圆周方向上对容器50均匀地进行加热(在此为预加热)。
然后,经容器预加热部20预加热后的容器50从热风机组21a、21b之间的下游侧间隙中输送出来,进入包装材料配置部41。在包装材料配置部41中,包装材料60被套在容器50的口部51,由此,包装材料60被配置为将容器50的口部51周围包围。此时,环状顶部62的内面与盖55的顶面卡合。由于这样的包装材料60的配置属于公知技术,因此省略其说明。如图所示,大致呈筒状的包装材料60的最大直径比口部51的突缘52以及在此情况下比大直径部53略微大。因此,在容器50的口部51被包装材料60包围的状态下,也可以说包装材料60处在间隙配合于容器50的口部51的状态中。
由于容器50、特别是容器50.的大直径部53通过容器预加热部20进行了预加热,因此,当包装材料60包围容器50的口部51后会立刻、或包围后经过规定的时间后,由于来自容器50的热量而使包装材料60内面进行收缩(预收缩)。在容器50预加热至包装材料60的收缩开始温度例如70℃以上时,通过此预收缩,包装材料60将会紧密贴在容器50上。图3c是表示包装材料的下边缘部处于紧密贴合状态下的容器的局部放大图。在图3b及图3c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包装材料60的周面61与容器50之间的间隙,在周面61的下边缘部63及大直径部53处最小,所以,包装材料60的下边缘部63通过预收缩而紧密地贴在容器50的大直径部53上。在本发明中,由于容器50在容器预加热部20中于圆周方向上均匀地受到了预加热,因此,包装材料60也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地预收缩从而紧密地贴在容器50上。
在如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包装材料60的下边缘部63会首先紧密贴在容器50上。也就是说,在环状顶部62卡合在盖55的顶面之后,包装材料60的下边缘部63立刻进行预收缩从而开始紧密贴合,因此,包装材料60的下边缘部63会在所希望的水平位置上紧密地贴合于容器50。在这种情况下,在后述的包装材料加热部30中将包装材料60裹包在容器50上时,将可以防止包装材料60被倾斜地裹包在容器5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在容器预加热部20中对容器50的大直径部53进行预加热,但例如也可以是对包装材料60收缩最大的容器的对应部分例如小直径部54’进行预加热。在如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小直径部54’与大直径部53相邻连接,所以在容器预加热部20中进行预加热时的热量从小直径部54’传递到大直径部53。因此,当容器50的口部51被包装材料60包围时,则包装材料60将同样在间隙最小的大直径部53与下边缘部63之间紧密贴合。这时,由于是对位于最远离容器50内容物的容器50的局部进行加热,因此,容器50中的内容物不可能因加热而受到影响。但是,如希望迅速紧密贴合时,优选在容器预加热部20中对相对于包装材料60的间隙为最小的大直径部53进行预加热。
然后,从包装材料配置部41输送出的容器50经过加热罩42进入包装材料加热部30的加热罩39中。热风机组31a、31b被配置为所述热风机组31a、31b之间的间隙对应于热风机组21a、21b之间的下游侧的间隙。因此,容器50不会碰到热风机组31a、31b而从该间隙通过。在包装材料加热部30中,如图3c所示,从热风机组31a、31b吹出的热风Y2隔着包装材料60向小直径部54’吹。热风Y2的温度设定在包装材料60的收缩开始温度以上,包装材料例如被加热至70℃。因此,包装材料60向半径方向收缩,其结果,包装材料60的周面61的内面紧密贴合在容器50的周面上。
由于容器50已经在容器预加热部20中进行了预加热,所以,即使是在通过热风Y2对容器50及包装材料60进行加热的情况下,热风Y2的热量也几乎不会被容器50吸收。也就是说,热风Y2的热量几乎都被用于使包装材料60收缩。而且,在如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输送入包装材料加热部30时,包装材料60的下边缘部63已紧密贴合于容器50,并且包装材料60的环状顶部62与盖55的顶面卡合,因此,包装材料60与容器50之间的间隙中的空气也几乎不会流向外部,能够保持较暖的状态。
因此,当包装材料加热部30中的加热开始后,包装材料60从相对于容器50的紧密贴合部分即从下边缘部63开始收缩。而且,由于容器50及容器50与包装材料60之间的空气温度较高,因此周面61的内面很容易向半径方向收缩,从而紧密贴合于容器50。并且,此半径方向的收缩作用从包装材料60的下边缘部63开始向上方发展。另外,容器50与包装材料60之间的间隙的空气沿容器50的侧面流动,通过突缘部52及盖55与包装材料60之间的间隙,从开口部65向外部流出。其结果,如图3d所示,包装材料60能够不产生皱褶及/或颜色不均等地裹包在容器50上。
然而,为了抑制皱褶及/或颜色不均等的产生,优选进入包装材料加热部30中的容器50的温度维持在较高的温度。为此,希望做到在容器预加热部20与包装材料加热部30之间容器50不自然冷却。在本实施方式中,包装材料配置部41及包装材料加热部30为隧道状,而且在包装材料配置部41和包装材料加热部30之间还配置有加热罩42,由此抑制容器50的自然冷却。通过使用加热罩42,能够使包装材料60维持在为进行预收缩而必需的温度,而且,还能够抑制包装材料加热部30加热时所耗能量。当然,也可以去掉加热罩42,通过延长包装材料加热部30的加热罩39或隧道状的包装材料配置部41,来直接将包装材料配置部41和包装材料加热部30连接起来。另外,包装材料配置部41相对于传送带11也可以不形成隧道状。
如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容器预加热部20中对容器50进行预加热,使包装材料60预收缩,根据预加热温度使包装材料60的下边缘部63紧密贴合于容器50,然后,通过在包装材料加热部30中对包装材料60及容器50一起加热,使包装材料60收缩,从而裹包在容器50上。因此,不必像现有技术那样,为了抑制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而加长容器用传送带,或降低传送带上的容器搬运速度,本发明可以不需发生追加费用或降低生产率,即可实现抑制发生包装材料的倾斜裹包、皱褶及/或颜色不均。
另外,参照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容器预加热部20及包装材料加热部30的预加热方法及加热方法,分别使用的是热风机21、31,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的预加热方法及加热方法。例如,可以使用蒸汽式预加热方法及加热方法,此时,可以进行所谓的缓慢加热,所以,可以更加均匀地对容器50及/或包装材料60进行加热。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想的是将包装材料60裹包在容器50的口部51上,但是,即使是将包装材料60仅裹包在容器50的身部59上时,显然也能够适用本发明。并且,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几个进行适当的组合,也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使用典型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应当知道,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便可以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地进行上述的变更以及各种其他的变更、省略及追加。
(实施例)
在图1所示的包装材料裹包装置10中,使用洋酒用的瓶作为容器50,同时,作为包装材料60,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厚度为55μm)以及双轴延伸聚苯乙烯系列树脂(OPS(日本注册商标))薄膜(厚度为60μm),并进行了包装材料60的裹包。
对容器预加热部20中容器50的加热位置及加热温度和是否有自然冷却作了研究,结果(样品No.A~No.F)如表1所示。
表1
在表1中,容器50的加热位置是突缘部52与大直径部53之间的小直径部54’或大直径部53,加热至40℃或70℃。另外,表1中的“自然冷却无”表示有加热罩42,同时“自然冷却有”表示没有加热罩42。
如表1所示,在容器预加热部20中,与未对容器50进行加热时(No.F)相比,容器50进行了加热时(No.A~No.E),与其加热位置无关,均显示出无褶皱等的良好结果(Good)。
另外,对小直径部54’加热(No.A~No.B)或对大直径部53加热至较低温度(40℃)(No.C)时,包装材料60的下边缘部63与大直径部53之间产生了间隙。相反,对大直径部53加热至较高温度(70℃)时(No.D),包装材料60的下边缘部63紧密贴在大直径部53上,未产生间隙。在这样不形成间隙时得到了良好的结果(Good),但是,未看到其相对于产生间隙时(No.A~No.C)的大的差别。
此外,在去除加热罩42而使容器50自然冷却时(No.E),得出了劣于使用加热罩42而不进行自然冷却时(No.D)的结果(Moderate)。并且在表1中,几乎未发现形成包装材料60的材料(PET、OPS)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