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6858A - 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组合物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组合物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46858A CN101146858A CNA2006800090514A CN200680009051A CN101146858A CN 101146858 A CN101146858 A CN 101146858A CN A2006800090514 A CNA2006800090514 A CN A2006800090514A CN 200680009051 A CN200680009051 A CN 200680009051A CN 101146858 A CN101146858 A CN 1011468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lefin polymer
- polymer composition
- based polymer
- layered silicate
- modified olef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0—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 C08J3/22—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using masterbatch techniques
- C08J3/226—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using masterbatch techniques using a polymer as a carri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6—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liphat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组合物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本发明提供层状硅酸盐以充分的层剥离的状态分散在改性烯烃系聚合物中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本发明还通过以该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为母料,用烯烃系聚合物进行稀释来提供层状硅酸盐以充分的层剥离的状态分散在烯烃系聚合物中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是将层间含有无机化合物的阳离子的层状硅酸盐和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进行混合而得到的,所述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是由烯烃系聚合物稀释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而得到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组合物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将层状硅酸盐以层剥离的状态分散在改性烯烃系聚合物中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以及以该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为母料经烯烃系聚合物稀释而成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改善烯烃系聚合物的机械特性、热特性、阻气性等,尝试了在烯烃系聚合物中混合层状硅酸盐。此时,为了使层状硅酸盐以层剥离的状态分散在烯烃系聚合物中,使用层间插有有机鎓离子的层状硅酸盐。但是,已知难以通过常用的混合、混炼将该层状硅酸盐以层剥离的状态分散到烯烃系聚合物中。
对此,作为将层状硅酸盐以层剥离的状态分散到烯烃系聚合物中的方法,提出了将层间插有有机鎓离子的层状硅酸盐与烯烃系聚合物混合于有机溶剂中后,进行脱溶剂,进而以该脱溶剂后的产物为母料与烯烃系聚合物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另外还提出了将层间插有有机鎓离子的层状硅酸盐与具有马来酸酐基等官能团的烯烃系低分子量体熔融混炼,并以其为母料进一步与烯烃系聚合物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还提出了将层间插有具有羟基等的烯烃系层间扩张聚合物的层状硅酸盐与烯烃系聚合物熔融混炼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等。
但是,由于这些现有方法是将有机鎓离子用于层状硅酸盐的层剥离,所以这些现有方法无法避免制造成本方面的不利因素。另外,经本发明人等的研究表明,这些方法不能将层状硅酸盐以充分的层剥离状态分散到烯烃系聚合物中,从而不能充分体现出由混合层状硅酸盐来改善各物性这一期望目标。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938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1828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3386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向烯烃系聚合物中混合层状硅酸盐的上述现有技术而完成的。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层状硅酸盐以充分的层剥离状态分散在烯烃系聚合物中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
本发明人等为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含有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和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能够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的要点是,将层间含有无机化合物的阳离子的层状硅酸盐与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进行混合而得到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以及该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经烯烃系聚合物稀释而成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层状硅酸盐以层剥离的状态分散在烯烃系聚合物中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由此可以提高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物性(例如弯曲弹性模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是将层间含有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与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混合而得到的组合物。
1.层间含有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
层间含有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是现有已知的硅酸盐,是所谓的页硅酸盐,这种硅酸盐通常具有由厚度为1nm左右、平均长厚比(aspect ratio)为20~200左右的薄片状晶体通过离子键聚集而成的层状结构。对于该硅酸盐的形状,理想的是例如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测定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3μm以下的粒状。
(1)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
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是指作为无机化合物整体具有阳离子性,并且能够存在于形成层状硅酸盐的阴离子性硅酸盐层的层间的无机化合物。
对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金属化合物阳离子、硅化合物阳离子、含有金属化合物或硅化合物的无机化合物阳离子等。这些之中,优选金属化合物阳离子、含有金属化合物的无机化合物阳离子。作为金属化合物,优选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硫酸盐等,更优选金属氢氧化物。至于金属的种类,优选元素周期表第1~15族的金属,更优选锂、镁、锆、铬、锰、铁、镍、锌、铝、铋等,特别优选含有这些金属中的两种以上的金属。
作为具体的例子,可以举出一部分的镁由铁(III)、铬(III)、铝(III)、优选由铝(III)等异种金属取代后的水镁石(brucite)等。
对于在层状硅酸盐中所含有的所述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形态,优选为与层状硅酸盐的层平行的片状。对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制,然而在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存在于层状硅酸盐的层间的状态下,层状硅酸盐的底面间距优选为6以上,更优选为1O以上。另一方面,所述间距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特别优选为40以下。
(2)层间含有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
在本发明中,作为层间含有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可以是(i)天然物本身为层间含有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也可是(ii)对层间不含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进行处理而在该层状硅酸盐的层间引入了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其中优选(i)天然物本身为层间含有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
这些之中,优选非膨润性的层状硅酸盐。所谓非膨润性是指将层状硅酸盐以1重量%的浓度悬浮于溶剂中,于80℃进行搅拌处理5小时,在经该处理后的层状硅酸盐的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中,将基于底面反射的峰位置与进行所述处理前的该峰位置进行比较时,峰位置(2θ)的差在±0.2°以内,优选在±0.1°以内,更优选在±0.05°以内,进一步优选在±0.01°以内。X射线衍射分析以如下条件进行:X射线功率(CuKα):40 kV、30mA,扫描范围(2θ):1.0°~30.0°,扫描步长:0.015°,扫描速率:3.0°/min。
本发明中的非膨润性是指分别使用水和甲苯作为溶剂进行膨润处理,对这两种溶剂均具有非膨润性。
(i)天然物本身为层间含有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
具体可以举出:例如斜绿泥石、鲕绿泥石、镍绿泥石、锰铝绿泥石、须藤石、锂绿泥石、片硅铝石等绿泥石矿物(绿泥石)。在绿泥石中,优选含有两种以上的锂、镁、铬、锰、铁、镍、铝等金属的绿泥石作为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其中,优选含有镁-铝、镁-铁的绿泥石,更优选含有镁-铝的绿泥石。作为无机化合物,优选含有金属氢氧化物的无机化合物。
(ii)对层间不含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进行处理而在该层状硅酸盐的层间引入了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
将下述(ii-1)那样的层间不含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与如下述(ii-2)那样在引入到层间时表现出阳离子性的无机化合物反应,从而在层间引入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
(ii-1)层间不含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
具体可以举出:例如蒙脱石、锌蒙脱石、贝得石、绿脱石、皂石、锂蒙脱石等蒙脱石矿物;蛭石等蛭石矿物;伊利石、绢云母、海绿石、白云母、金云母等云母矿物;高岭土、地开石(デイツカナイト)、珍珠陶土、埃洛石等高岭土矿物;海泡石、坡缕石、膨润土、木节土、蛙目粘土、硅铁土、叶腊石等粘土以及粘土矿物、或它们的混合层矿物;合成云母、合成锂蒙脱石、合成皂石、合成带云母等合成层状硅酸盐。
(ii-2)将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引入到层间的方法
使上述(ii-1)所示的层状硅酸盐和引入到层间时显示出阳离子性的无机化合物反应,得到层间含有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作为其方法,可以采用现有公知的方法。
例如,对于将阳离子性金属氢氧化物引入到层间的情况,可以优选举出将金属氢氧化物溶液与上述(ii-1)所示的层状硅酸盐的分散液混合的方法。下面具体地说明一个例子。
(ii-2-1)金属氢氧化物溶液
例如通过使金属卤化物和碱在溶剂中接触来得到金属氢氧化物溶液。对金属卤化物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可以使用卤化物或卤氧化物。例如金属是铝或锆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氯化铝或氯氧化锆等。对所述的碱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能够使金属卤化物形成氢氧化物即可,但优选使用氢氧化钠。作为溶剂,通常使用极性溶剂,优选使用水。
对溶液中的金属卤化物的浓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该浓度为0.01摩尔/升以上,更优选为0.1摩尔/升以上,并且优选该浓度为10摩尔/升以下,更优选为1摩尔/升以下。对于碱浓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使金属卤化物形成氢氧化物即可。例如以碱相对于金属卤化物的摩尔比计,通常该摩尔比为0.1以上,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1以上,且通常该摩尔比为50以下,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
金属氢氧化物溶液通过如下方式制备:在室温到溶剂沸点之间的温度下进行加热熟化,加热熟化的时间优选为0.5小时以上、更优选为1小时以上,且优选为10小时以下、更优选为5小时。
(ii-2-2)层状硅酸盐的分散液
作为分散液的溶剂,优选极性溶剂,其中优选为水。另一方面,优选与上述金属氢氧化物溶液具有相容性的溶剂,更优选是与上述金属氢氧化物溶液相同的溶剂。分散液中的层状硅酸盐的浓度优选为0.1重量%以上、更优选为0.5重量%以上,且优选为1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5重量%以下。
(ii-2-3)层状硅酸盐分散液与金属氢氧化物的熟化溶液的混合
混合量的比如下:金属氢氧化物的金属离子相对于层状硅酸盐的离子交换容量优选为0.1当量以上、更优选为10当量以上,且优选为1000当量以下、更优选为500当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00当量以下。可以在层状硅酸盐分散液中添加金属氢氧化物的熟化溶液,也可相反地在金属氢氧化物的熟化溶液中添加层状硅酸盐分散液,还可以同时添加到用于混合的容器中。
在从室温到溶剂沸点之间的温度下,通过搅拌或振荡进行混合。混合时间优选为0.5小时以上、更优选为1小时以上,且优选为10小时以下、更优选为5小时以下。其后,将得到的浆液过滤、洗涤、干燥、粉碎,制成粉末状的目标化合物。
另外,得到的目标化合物优选在干燥的惰性气体气氛中保存并在制备后迅速使用。
2.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
构成本发明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可以是在烯烃系聚合物的主链中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也可以是在烯烃系聚合物的主链上具有直接键合或通过二价基团键合的官能团作为侧链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其中,特别优选在烯烃系聚合物的主链上通过二价基团具有官能团作为侧链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
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的分子量以重均分子量计优选为2000以上,更优选为5000以上,特别优选为10000以上。另外,该分子量优选为1000000以下,更优选为500000以下,特别优选为200000以下。对Mw(重均分子量)/Mn(数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然而通常为1以上,且通常为20以下,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
对全同立构五元组分数(isotactic pentad fraction)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0.3以上,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9以上,特别优选为0.95以上,且为1.0以下,优选为0.98以下,更优选为0.9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以下。全同立构五元组分数较低时,则成型后存在刚性和耐热性降低的趋势。
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通过使作为前体的烯烃系聚合物带有官能团来得到。
(1)作为前体的烯烃系聚合物
对于作为前体的烯烃系聚合物,具体可以举出例如乙烯、丙烯、1-丁烯等碳原子数为2~8左右的α-烯烃的均聚物或这些α-烯烃与乙烯、丙烯、1-丁烯、3-甲基-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4,4-二甲基-1-戊烯、1-己烯、4-甲基-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1-十八碳烯等碳原子数为2~18左右的其他α-烯烃的二元共聚物或三元共聚物等。
具体可以举出例如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直链状高密度聚乙烯等乙烯均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庚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等乙烯系树脂;丙烯均聚物、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等丙烯系树脂;1-丁烯均聚物、1-丁烯-乙烯共聚物、1-丁烯-丙烯共聚物等1-丁烯系树脂;4-甲基-1-戊烯均聚物、4-甲基-1-戊烯-乙烯共聚物等4-甲基-1-戊烯系树脂等。
另外还可以举出乙烯和/或α-烯烃与1,4-己二烯、4-甲基-1,4-己二烯、5-甲基-1,4-己二烯、6-甲基-1,5-庚二烯、1,4-辛二烯、7-甲基-1,6-辛二烯、环己二烯、环辛二烯、双环戊二烯、5-亚甲基-2-降冰片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5-亚丁基-2-降冰片烯、5-异丙烯基-2-降冰片烯等非共轭二烯的二元共聚物或三元共聚物等。作为三元共聚物等,可以举出例如乙烯-丙烯-非共轭二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非共轭二烯共聚物等烯烃系橡胶等。
这些烯烃系聚合物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乙烯系树脂和丙烯系树脂,更优选丙烯系树脂,进一步优选乙烯-丙烯共聚物和丙烯均聚物,最优选丙烯均聚物。
(2)官能团
作为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的官能团,优选能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的基团或者极化性的基团,更优选为能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的基团,特别优选能形成阳离子的基团。能形成阴离子的基团通过与层状硅酸盐的层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能容易地插入到层状硅酸盐的层间,另外能形成阳离子的基团通过与层状硅酸盐的层上的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而能容易地插入到层状硅酸盐的层间,从而有助于层状硅酸盐的层间剥离。作为能形成阴离子的基团,可以举出具有氧原子的基团、具有硫原子的基团、具有磷原子的基团等。作为能形成阳离子的基团,可以举出具有氮原子的基团等。
作为官能团,具体可以举出:例如羧基、羧酸酐基、羧酸酯基、羟基、环氧基、酰胺基、铵基、腈基、氨基、酰亚胺基、异氰酸酯基、乙酰基、硫羟基、醚基、硫醚基、磺基、膦基、硝基、尿烷基等。这些官能团可以是两种以上。其中,优选羧基、羧酸酐基、羧酸酯基、羟基、铵基、氨基、酰亚胺基、异氰酸酯基,更优选铵基。
对于在烯烃系聚合物的主链上通过二价基团具有这些官能团作为侧链的情况,对所述二价基团没有特别限制。具体可以举出例如亚甲基、亚乙基、1,3-亚丙基、1,4-亚丁基等碳原子数为1~20左右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脂肪烃基;亚苯基、亚萘基等芳香烃基;亚甲氧基、亚乙氧基、1,3-亚丙氧基、1,4-亚丁氧基等亚烷氧基等。
至于所述官能团的量,作为烯烃系聚合物的每分子的平均当量,优选为0.1当量以上,更优选为0.2当量以上,特别优选为0.4当量以上,并且优选为10当量以下,更优选为5当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当量以下。当官能团的量未达到所述范围时,则改性烯烃系聚合物趋于难以插入到层状硅酸盐的层间,另一方面,当官能团的量大于所述范围时,对于以得到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为母料经烯烃系聚合物稀释后用作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情况,则趋于阻碍层状硅酸盐的层剥离。
(3)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将作为前体的烯烃系聚合物制成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时,还可以采用下述(i)~(v)方法等常用的任意一种方法。
(i)使具有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在烯烃系聚合物上发生接枝反应的方法;
(ii)将α-烯烃与具有根据需要被保护基团保护的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共聚后,脱去保护基团的方法;
(iii)利用自由基聚合等使三官能以上的多官能单体与烯烃系聚合物反应,通过多官能单体使聚烯烃链之间结合,通过该方法等使烯烃系聚合物的主链中具有官能团的方法;
(iv)使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通过该方法等,使烯烃系聚合物的主链上具有官能团作为侧链的方法;
(v)在分子氧的存在下将烯烃系聚合物加热以对其进行氧化,在烯烃系聚合物的末端生成羰基,然后在惰性气氛下通过还原剂将该羰基还原成羟基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作为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优选官能团在改性烯烃系聚合物分子中定域化存在。其中,优选官能团存在于分子末端。所谓分子末端包括分子末端附近。具体地说,优选官能团键合在从分子末端的碳原子起到第五个碳原子为止、特别是到第二个碳原子为止的任意一个碳原子上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最优选官能团键合在分子末端的碳原子上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
另外,在对官能团的键合位置的说明中,对于官能团作为侧链通过二价基团键合于烯烃系聚合物的主链上的情况,所谓官能团是指包括二价基团的部分。例如,对于主链上键合有4-(2-氨乙基)苯基的情况,官能团是4-(2-氨乙基)苯基,而不是氨基。
作为优选上述情况的理由,推定是由于制成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后,能够抑制层间含有无机化合物的阳离子的层状硅酸盐的层交联而妨碍层的劈开。
以摩尔比计,存在于分子末端或分子末端附近的官能团的量相对于全部官能团的量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0.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9以上,最优选为0.95以上。另外,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的末端附近的官能团的位置可通过NMR等确定。
为了得到在分子末端或分子末端附近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优选举出采用上述(i)、(ii)和(v)方法。更优选(ii)方法。例如在(i)方法中,通过降低所用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量,使每分子的官能团的量为1以下,其结果可使官能团定域化。另外,在(ii)方法中,根据Macromolecules(2002,35,9352)记载的方法,将具有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共聚在烯烃系聚合物的末端上,从而能够使末端具有官能团。
下面,以具体实例详细说明(i)和(ii)方法。
(i)使具有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在烯烃系聚合物上发生接枝反应的方法
(i-1)具有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
可以使用具有羧基、羧酸酐基、羧酸酯基、羟基、环氧基、酰胺基、腈基、氨基、酰亚胺基、异氰酸酯基、乙酰基等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
作为官能团,分别举出下述的例子。具有羧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例子:(甲基)丙烯酸(此处“(甲基)丙烯...”是指“丙烯...”和/或“甲基丙烯...”)、丁烯酸、异丁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柠康酸等;具有羧酸酐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例子:马来酸酐、衣康酸酐、柠康酸酐等;具有羧酸酯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例子:(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具有羟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例子:(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3-二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甲基-3-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2-二羟甲基-3-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等;具有环氧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例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马来酸丙基缩水甘油酯、马来酸丁基缩水甘油酯、富马酸丙基缩水甘油酯、富马酸丁基缩水甘油酯等;具有酰胺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例子:(甲基)丙烯酰胺等;具有腈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例子:(甲基)丙烯腈等;具有氨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例子:(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等;具有酰亚胺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例子:马来酰亚胺等;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例子:(甲基)丙烯酸2-异氰酸根合乙酯、(甲基)丙烯酰基异氰酸酯、乙烯基异氰酸酯、异丙烯基异氰酸酯等;具有乙酰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例子:乙酸乙烯酯等。
另外,所述具有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接枝反应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的任意一种方法:在自由基引发剂的存在下以烯烃系聚合物的熔融状态进行的熔融接枝法,以及利用有机溶剂在溶液状态下进行的溶液接枝法。
(i-2)自由基引发剂
作为这些接枝方法中使用的自由基引发剂,具体可以举出:例如过氧化二叔丁基、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过氧化二枯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炔-3、1,3-双(叔丁基过氧基异丙基)苯等二烷基过氧化物类;过氧化乙酸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异丙基碳酸叔丁酯、2,5-二甲基-2,5-二(苯甲酰过氧基)已烷、2,5-二甲基-2,5-二(苯甲酰过氧基)己炔-3等过氧化酯类;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物、过氧化辛酰、过氧化苯甲酰等二酰基过氧化物类;叔丁基过氧化氢、氢过氧化枯烯、过氧化氢二异丙苯、2,5-二甲基-2,5-二(氢过氧基)已烷等氢过氧化物类;丁酮过氧化物、环己酮过氧化物等酮过氧化物类;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双(异丁酰胺)二卤化物、2,2’-偶氮双[2-甲基-N-(2-羟乙基)丙酰胺]、偶氮二叔丁烷等偶氮化合物类等,这些自由基引发剂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i-3)反应方法
可以通过熔融法或溶液法进行反应。
在熔融法中,接枝反应可以使用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等混炼机、卧式双轴多圆板装置等卧式双轴搅拌机、双螺带搅拌机等立式搅拌机等进行。
使烯烃系聚合物、所述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和所述自由基引发剂反应,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烯烃系聚合物,所述烯键式不饱和单体通常为0.005重量份以上、优选为0.1重量份以上并且通常为20重量份以下、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下,所述自由基引发剂通常为0.001重量份以上、优选为0.01重量份以上且通常为10重量份以下、优选为5重量份以下。反应通常在100℃以上且通常在300℃以下、优选在200℃以下使所述烯烃系聚合物熔融,并通常进行0.5分钟~10分钟左右。
在溶液法中,在甲苯、二甲苯、氯苯等芳香族系溶剂中加入烯烃系聚合物、所述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和所述自由基引发剂进行反应,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烯烃系聚合物,所述烯键式不饱和单体通常为0.1重量份以上、优选为3重量份以上且通常为100重量份以下、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所述自由基引发剂通常为0.5重量份以上、优选为1重量份以上且通常为50重量份以下、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下。反应通常在80℃~140℃左右的温度使所述烯烃系聚合物溶解,并通常进行0.1小时~8小时。
(ii)使α-烯烃与具有根据需要被保护基团保护的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共聚后脱去保护基团的方法
(ii-1)α-烯烃
作为α-烯烃,可以举出乙烯、丙烯、1-丁烯等碳原子数为2~8左右的α-烯烃。可以使用一种α-烯烃,也可以合用两种以上的α-烯烃。
(ii-2)具有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
可以使用具有羧基、酸酐基、羟基、氨基、硫羟基、磺基、膦基等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为了防止这些官能团使烯烃聚合催化剂失活,根据需要用三烷基甲硅烷基、二烷基铝基等保护这些官能团,以阻碍官能团与催化剂的反应。
下面列举具有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例子,对于具有羧基作为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此处“(甲基)丙烯...”是指“丙烯...”和/或“甲基丙烯...”)、丁烯酸、异丁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柠康酸等。作为具有酸酐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可以举出马来酸酐、衣康酸酐、柠康酸酐等。作为具有羟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3-二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甲基-3-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2-二羟甲基-3-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等。作为具有氨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胺、4-氨基苯乙烯、4-氨甲基苯乙烯、4-(2-氨乙基)苯乙烯等。作为具有腈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可以举出(甲基)丙烯腈等。作为具有氨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等。
(ii-3)共聚
另外,所述具有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共聚可以使用例如下述的催化剂体系进行。
(a)含有下述成分(A)、(B)以及(C)并选择性含有成分(D)的用于α-烯烃聚合的催化剂。
成分(A):茂金属化合物
成分(B):选自由有机铝氧化合物、与成分(A)反应能将成分(A)转换成阳离子的离子性化合物以及路易斯酸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成分(C):链转移剂
成分(D):微粒载体
(b)用于α-烯烃聚合的催化剂,该催化剂的特征是含有下述成分(A)、(C)和(E)并选择性含有成分(F)。
成分(A):茂金属化合物
成分(C):链转移剂
成分(E):选自由除了硅酸盐以外的离子交换性层状化合物和无机硅酸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成分(F):有机铝化合物
在(a)和(b)中,对于茂金属,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公知的茂金属。对链转移剂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使用氢气。作为(a)的微粒载体,可以使用二氧化硅、氧化铝、硅酸铝等公知的微粒载体。
对聚合反应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溶液聚合和本体聚合。作为溶液聚合时的溶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正戊烷、正已烷、正庚烷、正辛烷、正癸烷、苯、甲苯、二甲苯、环已烷、甲基环已烷、二甲基环已烷等烃类;氯仿、二氯甲烷、四氯化碳、四氯乙烷、氯苯、邻二氯苯等卤代烃类;乙酸正丁酯、甲基异丁基酮、四氢呋喃、环己酮、二甲亚砜等极性溶剂类等。这些之中,优选烃类,特别优选芳香烃类。另外,还可以使用此处记载的化合物的混合物作为溶剂。
对催化剂的浓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反应方式是溶液聚合的情况下,相对1L反应液,茂金属化合物的浓度通常为100g以下,优选为50g以下,最优选为25g以下。并且通常为0.01mg以上,优选为0.05mg以上,最优选为0.1mg以上。
对聚合温度、聚合压力和聚合时间没有特别限制,通常在考虑生产效率和工艺能力后,可以从下述的范围进行最佳的设定。即,聚合温度通常为-20℃以上、优选为0℃以上,且为150℃以下、优选为100℃以下。另外,聚合压力通常为0.01MPa以上、优选为0.05MPa以上、最优选为0.1MPa以上,且为100MPa以下、优选为20MPa以下、最优选为5MPa以下。聚合时间通常为0.1小时以上、优选为0.2小时以上、最优选为0.3小时以上,且为30小时以下、优选为25小时以下、更优选为20小时以下、最优选为15小时以下。
3.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
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是将层间含有无机化合物的阳离子的层状硅酸盐与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进行混合而得到的。
在本发明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中层状硅酸盐以层剥离的状态分散。据认为,这是由于在本发明中,通过组合层间含有无机化合物的阳离子的层状硅酸盐和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使层状硅酸盐发生层剥离,同时防止已剥离的层的再聚集。
二者在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中的含有比例如下:相对于二者的总量,优选所述层状硅酸盐为5重量%~95重量%,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为95重量%~5重量%,更优选所述层状硅酸盐为10重量%~85重量%,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为90重量%~15重量%,特别优选所述层状硅酸盐为15重量%~75重量%,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为85重量%~25重量%。
当所述层状硅酸盐的含有比例未达到所述范围而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超出所述范围时,所述组合物失去了作为母料的功能,另一方面,当所述层状硅酸盐超出所述范围而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未达到所述范围时,则出现层状硅酸盐难以在改性烯烃系聚合物中以层剥离状态均匀且微细地分散的趋势。
(1)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对通过混合制备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最终层状硅酸盐以层剥离的状态分散在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中的方法即可。
为了使层状硅酸盐充分地进行层剥离,优选在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与层间含有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处于接触的状态下,使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经历熔融状态或溶解状态。
具体可优选举出:将层间含有无机化合物的阳离子的层状硅酸盐和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i)在干混后进行熔融的方法、(ii)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等。此外,还可以考虑在溶液中进行混合,然后再除去溶液的方法等。
(i)干混后进行熔融的方法
将二者用转鼓混合机、螺带式混合机、V型混合机、亨舍尔混合器等混合均匀。其后在该混合物中添加根据需要使用的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经熔融状态制成组合物。具体地说,例如将该混合物仅进行熔融或使用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辊、班伯里混炼机、捏炼机、扭矩塑化仪(ブラベンダ—)等进行熔融混炼,由此制备组合物。此时的温度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50℃以上且优选为300℃以下、更优选为250℃以下。时间优选为0.5分钟~30分钟左右。
(ii)熔融混炼的方法
将二者与根据需要使用的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等一同进行熔融混合。例如使用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辊、班伯里混炼机、捏炼机、扭矩塑化仪等进行熔融混炼,由此制备组合物。熔融混炼的温度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50℃以上且优选为300℃以下、更优选为250℃以下。时间优选为0.5分钟~30分钟左右。
4.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
可以将本发明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直接作为成型材料使用,但优选将该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作为母料,用烯烃系聚合物进行稀释,制成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后,将其作为成型材料使用。作为此时的烯烃系聚合物,可以是与上述同样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从成本方面考虑,优选未具有官能团的未改性烯烃系聚合物。
作为用于稀释的烯烃系聚合物,可以举出与作为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的前体所例举的烯烃系聚合物同样的聚合物。此处,烯烃系聚合物的分子量以重均分子量计,优选为2000以上,更优选为5000以上,特别优选为10000以上,并且优选为1000000以下,更优选为800000以下,特别优选为600000以下。对Mw/Mn没有特别限制,Mw/Mn通常为1以上、优选为2以上,并且通常为20以下、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7以下。
对全同立构五元组分数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0.85以上、优选为0.9以上、更优选为0.9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98以上,且为1.0以下、优选为0.995以下。通常全同立构五元组分数越高,成型体的刚性和耐热性越高。
另外,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与烯烃系聚合物的混合比例如下:优选使相对于得到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量的层状硅酸盐的含有比例为0.5重量%以上,更优选使该比例为1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使该比例为2重量%以上。另外,优选使该比例为50重量%以下,更优选使该比例为45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使该比例为40重量%以下。当层状硅酸盐的含有比例未达到上述范围时,则作为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不能充分显现出通过混合层状硅酸盐来改善各物性这一期望目标,另一方面,当层状硅酸盐的含有比例超出所述范围时,作为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成型加工性变差或者趋于变脆。
另外,相对于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量,该组合物通常用20重量%以上、优选40重量%以上、更优选6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8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90重量%以上、最优选95重量%以上且通常为99重量%以下、优选98重量%以下、更优选97重量%以下的烯烃系聚合物进行稀释是适合的。在用于稀释的烯烃系聚合物较少的情况下,成本提高,相反,在用于稀释的烯烃系聚合物较多的情况下,物性变化趋于变小。
另外,在本发明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和/或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中,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成核剂、中和剂、润滑剂、防粘连剂、分散剂、流动性改善剂、脱模剂、阻燃剂、发泡剂、着色剂、所述层状硅酸盐以外的填料等。
本发明的所述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制造:将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和所述烯烃系聚合物与根据需要使用的添加剂等一起根据需要使用转鼓混合机、螺带式混合机、V型混合器、亨舍尔混合器等混合均匀,然后使用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辊、班伯里混炼机、捏炼机、扭矩塑化仪等进行熔融混炼。
根据本发明,可以改善用于稀释的烯烃系聚合物的物性。具体地说,可以改善刚性、改善阻气性、改善阻燃性、降低成型收缩率以及降低热膨胀系数等。例如,通过含有本发明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通常可以将烯烃系聚合物的弯曲弹性模量提高120%以上,理想的是提高150%以上,更理想的是提高180%以上,最理想的是提高200%以上。另外,弯曲弹性模量的提高通常为500%以下。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要点,本发明就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用下述方法测定弯曲弹性模量。
<弯曲弹性模量>
基于JIS K7l71,通过模压成型制作长80mm、宽1Omm、厚4mm的试片,在23℃、50%RH的环境下,通过支点间距离设定在64mm的3点弯曲试验测定弯曲弹性模量。
实施例1
<层间含有无机化合物的阳离子的层状硅酸盐>
<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
基于Macromolecules(2003,36,8919)记载的方法以如下方式进行制备。
在经氮气置换并加入有搅拌磁子的5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 mL氯甲基甲醚和50mL四氢呋喃,然后冷却到O℃。其后,将在200mL四氢呋喃中溶解有100g双(三甲基甲硅烷基)酰胺锂的溶液以在内部温度为0℃附近不逸出的方式进行缓慢滴加。滴加完毕后,用2小时将溶液升温至室温,蒸馏除去过剩的氯甲基甲醚和四氢呋喃。接着,通过蒸馏得到89.4g的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甲氧基甲胺。
另外,在装有搅拌磁子并带有回流冷凝器的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1.6g镁丝和40mL干醚,从冷凝器上部滴加用40mL干醚稀释的68mL的4-乙烯基苄基氯。将该溶液回流4小时后,用2小时加入上述得到的89.4g的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甲氧基甲胺。接着,在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加入100mL 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其后分离、干燥有机层,由氢化钙蒸馏残渣,由此得到89g的4-(2-[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乙基苯乙烯。
接着,使用1.25μmol的rac-二氯二甲基亚硅烷基双[2-甲基-4-苯基茚基]锆作为催化剂,使用4.5mL甲基铝氧烷(メチルアルミノキサン)(10重量%溶液)作为助催化剂,使用50mL甲苯作为溶剂,在丙烯压力为0.76MPa、上述得到的4-(2-[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乙基苯乙烯为1.0mL、氢气压力为0.07MPa下,于45℃聚合15分钟。通过导入甲醇使反应停止,过滤产物,并用四氢呋喃洗涤,然后在50℃减压干燥8小时,由此得到15g的末端具有4-(2-[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乙基苯基的丙烯均聚物。将2g得到的聚合物悬浮于50mL甲苯中,加热到50℃,然后添加2当量的盐酸醚溶液,在50℃对内容物进行搅拌5小时。其后,注入到1当量的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中。在氮气气氛中过滤得到的聚合物,并用1M的氨水和水进行洗涤,然后在50℃减压干燥10小时,由此得到作为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的改性丙烯均聚物,该改性丙烯均聚物在末端具有0.035mmol/g的铵基,全同立构五元组分数为0.931,重均分子量为47000。
将2g所述层状硅酸盐和2g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干混后,在真空中于190℃热处理2小时。
<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
接着,将4g得到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和36g作为烯烃系聚合物的聚丙烯均聚物树脂(日本ポリプ口社生产的“MA1B”)粉末,在添加0.02g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甲烷(汽巴精化社生产“Irganox1010”)、0.02g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汽巴精化社生产“Irgaphos168”)以及0.012g水滑石(协和化学工业社生产“DHT-4A”)作为抗氧化剂之后,进行干混,然后利用小型混炼机(ラボブラストミル)(东洋精机社生产),在160℃熔融混炼4分钟,由此制造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利用下述所示方法测定得到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弯曲弹性模量,其弯曲弹性模量为2800MPa。另外,聚丙烯均聚物树脂(日本ポリプ口社生产“MA1B”)的弯曲弹性模量为1910MPa。
比较例1
使用主要含有钠离子作为层间阳离子的蒙脱石(クリミネ工业社生产“クニピアF”)代替斜绿泥石,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利用上述方法测定得到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弯曲弹性模量,其弯曲弹性模量为2230MPa。
实施例2
使用马来酸酐改性烯烃系聚合物作为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利用上述方法测定得到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弯曲弹性模量,其弯曲弹性模量为2680MPa。
<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
如下制造马来酸酐改性烯烃系聚合物。
使用8μmol二氯二甲基亚硅烷基(2-甲基-4-苯基甘菊环基)[10-(N-苯基茚并[b]吲哚基)]铪的反式/顺式=5/5的混合物作为催化剂,使用35mL甲基铝氧烷(5.7重量%溶液)作为助催化剂,使用1400mL液体丙烯,在70℃进行2小时聚合。得到160.5g的重均分子量为64000、数均分子量为4300、全同立构五元组分数为0.644、每10000个碳原子具有28.8个末端不饱和键的聚丙烯。将20g(100份)该聚丙烯和35份马来酸酐溶解到200mL叔丁基苯中,在回流条件下,滴加4.6份1,1-偶氮双(环已烷-1-腈)的叔丁基苯溶液。滴加结束后,继续回流3小时。用丙酮使产物再次沉淀后,用丙酮反复洗涤,对得到的固体进行减压干燥。得到了每个分子引入有0.62个马来酸酐基的聚丙烯。
比较例2、比较例3
使用蒙脱石(クリミネ工业社生产“クニピ ア F”)(比较例2)或有机化蒙脱石(Nanocor社生产“I.30T”)(比较例3)代替斜绿泥石,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造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利用上述方法测定得到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弯曲弹性模量,其弯曲弹性模量分别为2130MPa、2390MPa。
实施例3
使用羟基改性烯烃聚合物作为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利用上述方法测定得到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弯曲弹性模量,其弯曲弹性模量为2680MPa。
<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
如下制造羟基改性烯烃系聚合物。
将4g以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式得到的聚丙烯悬浮于100mL四氢呋喃中,添加相对聚合物分子数为5当量的9-硼双环壬烷(9-BBN),回流5小时。过滤出固体后,用异丙醇洗涤,然后进行干燥。其后,将得到的聚合物再次悬浮于100mL的四氢呋喃中,并于室温添加0.8g氢氧化钠的水/甲醇(4mL/1mL)溶液。先冷却到0℃,然后滴加H2O2水溶液(30重量%、3.2mL),其后,在40℃反应7小时。将反应后的浆液引入到大量的甲醇中,过滤出固体,用甲醇进行洗涤后,进行干燥,得到聚合物。通过NMR证明基本定量地进行了羟基化。
比较例4、比较例5
使用蒙脱石(クリミネ工业社生产“クニピアF”)(比较例4)或有机化蒙脱石(Nanocor社生产“I.30T”)(比较例5)代替斜绿泥石,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造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利用上述方法测定得到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弯曲弹性模量,其弯曲弹性模量分别为2220MPa、2040MPa。
[表1]
层状硅酸盐 | 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 | 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 | ||
官能团的种类 | 官能团的量(mmol/g) | 弯曲弹性模量(MPa) | ||
参考例1 | 无 | 1910 | ||
参考例2 | 斜绿泥石 | 2390 | ||
实施例1 | 斜绿泥石 | 铵基 | 0.035 | 2800 |
实施例2 | 斜绿泥石 | 马来酸酐基 | 0.144 | 2680 |
实施例3 | 斜绿泥石 | 羟基 | 0.112 | 2680 |
比较例1 | 蒙脱石 | 铵基 | 0.035 | 2230 |
比较例2 | 蒙脱石 | 马来酸酐基 | 0.144 | 2130 |
比较例3 | 有机化蒙脱石 | 马来酸酐基 | 0.144 | 2390 |
比较例4 | 蒙脱石 | 羟基 | 0.112 | 2220 |
比较例5 | 有机化蒙脱石 | 羟基 | 0.112 | 2040 |
上述表1的参考例1是实施例1使用的烯烃系聚合物,参考例2是在实施例1使用的烯烃系聚合物中混合了最终组合物的5重量%的层状硅酸盐的组合物。将参考例1、参考例2与实施例1相比较,可知通过将层状硅酸盐混合在烯烃系聚合物中,可以提高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弯曲弹性模量,进而通过使用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可明显提高弯曲弹性模量。
从实施例1与比较例1、实施例2与比较例2和比较例3、实施例3与比较例4和比较例5的对比可知,与使用层间不含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蒙脱石和有机化蒙脱石相比,使用层间含有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斜绿泥石作为层状硅酸盐时,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弯曲弹性模量高。
另外,相对于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的官能团的种类是马来酸酐基和羟基,当所述官能团的种类是铵基时,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的弯曲弹性模量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以及所述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作为能充分显示出通过混合层状硅酸盐来改善各物性这一期望目标的成型材料,通过常用的成型法例如模压成型法、挤出成型法、注射成型法、中空成型法等一次成型或进一步经热成型、覆盖成型、发泡成型等二次成型等,适合用作汽车部件、家电部件、包装材料、建筑材料、土木材料、水产材料、其他工业用材料等。
另外,将2005年3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091823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引用到本说明书,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记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8)
1.一种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是通过混合层间含有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的层状硅酸盐和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而得到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所述阳离子性无机化合物是阳离子性金属氢氧化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是分子末端具有官能团的聚合物。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的官能团是阳离子性基团。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层状硅酸盐和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的含有比例如下:相对于所述层状硅酸盐和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的总量,所述层状硅酸盐为5重量%~95重量%、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为95重量%~5重量%。
6.一种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烯烃系聚合物稀释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而得到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是由相对于所述组合物总量为20重量%~99重量%的烯烃系聚合物稀释而成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层状硅酸盐相对于所述组合物总量的含有比例为0.5重量%~50重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91823/2005 | 2005-03-28 | ||
JP2005091823 | 2005-03-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46858A true CN101146858A (zh) | 2008-03-19 |
Family
ID=37053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800090514A Pending CN101146858A (zh) | 2005-03-28 | 2006-03-28 | 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组合物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80275175A1 (zh) |
EP (1) | EP1865024A1 (zh) |
CN (1) | CN101146858A (zh) |
WO (1) | WO2006104129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38364A (en) * | 1979-04-03 | 1980-12-09 | University Of Utah | Class of cracking catalysts acidic forms of cross-linked smectities |
US4271043A (en) * | 1979-09-04 | 1981-06-02 | W. R. Grace & Co. | Pillared interlayered clay products |
JPH0228545B2 (ja) * | 1985-11-20 | 1990-06-25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Mukisojotakotainoseiho |
US5017537A (en) * | 1988-01-11 | 1991-05-21 |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 Pillaring of layered compounds |
JPH08302062A (ja) * | 1995-05-02 | 1996-11-19 | Natl Inst For Res In Inorg Mater | 無機質フィラー含有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
US5952093A (en) * | 1997-02-20 | 1999-09-14 |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 Polymer composite comprising a inorganic layered material and a polymer matrix and a method for its preparation |
WO2000006649A1 (fr) * | 1998-07-30 | 2000-02-10 | Toray Industries, Inc. | Composition de resine de polyamide et son procede de production |
JP2000129056A (ja) * | 1998-10-21 | 2000-05-09 | Showa Denko Kk | 接着性樹脂複合体及びその積層体 |
JP2002003734A (ja) * | 2000-06-19 | 2002-01-09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粘土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マスターバッチ |
JP2003286384A (ja) * | 2002-01-22 | 2003-10-10 | Riken Technos Corp |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
JP2004155078A (ja) * | 2002-11-07 | 2004-06-03 | Nihon Tetra Pak Kk | 食品包装用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法及び包装用積層体 |
JP2004292677A (ja) * | 2003-03-27 | 2004-10-21 | Kuraray Co Ltd | 樹脂組成物、多層構造体及び成形品 |
US7241829B2 (en) * | 2003-07-18 | 2007-07-10 |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 Exfoliated polyolefin/clay nanocomposites using chain end functionalized polyolefin as the polymeric surfactant |
-
2006
- 2006-03-28 WO PCT/JP2006/306237 patent/WO200610412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3-28 US US11/910,061 patent/US2008027517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3-28 EP EP06730185A patent/EP186502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03-28 CN CNA2006800090514A patent/CN101146858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6104129A1 (ja) | 2006-10-05 |
US20080275175A1 (en) | 2008-11-06 |
EP1865024A1 (en) | 2007-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66809B (zh) | 官能化烯烃共聚体、组合物和由其制成的制品、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 |
TW513442B (en) | Olefinic polymer | |
JP5079221B2 (ja) | マスターバッチ組成物、それを含有する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 |
CN103080213A (zh) | 阻燃的聚烯烃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 |
CN1793220B (zh) | 热塑性弹性体及其成形体 | |
CN101248135A (zh) | 增塑官能化丙烯共聚物粘合剂组合物 | |
CN101495563A (zh) | 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汽车用注塑制品 | |
JP2008195933A (ja) | 軟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 |
TW201016736A (en) | Ionomer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use thereof | |
JP2007169527A (ja) |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発泡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2348752A (zh) | 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成型品和使用其的汽车用内外装材料 | |
JP2792205B2 (ja)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 |
CN101001909A (zh) | 阻燃性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 | |
DE102012003964A1 (de) | Propylenharzzusammensetzung | |
JP5232504B2 (ja) | ポリエチレン系容器蓋 | |
CN101146858A (zh) | 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组合物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 | |
MXPA01011470A (es) | Composicon de resina a base de poliolefina y procedimiento para producirla. | |
CN112334537A (zh) | 丙烯聚合物组合物 | |
US11634570B2 (en) |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 |
EP1549711A1 (en) | Polymer composition comprising nanofillers | |
JP7341256B2 (ja) | ポリアミド組成物 | |
JP5156530B2 (ja) | ポリエチレン系成形材料及びその成形体 | |
JP4899578B2 (ja) | 変性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組成物 | |
EP1671985A1 (en) | Polyolefin graft copolymer | |
JP2762615B2 (ja)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