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3871B - 头孢菌素衍生物 - Google Patents

头孢菌素衍生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3871B
CN101143871B CN200610068796XA CN200610068796A CN101143871B CN 101143871 B CN101143871 B CN 101143871B CN 200610068796X A CN200610068796X A CN 200610068796XA CN 200610068796 A CN200610068796 A CN 200610068796A CN 101143871 B CN101143871 B CN 1011438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salt
preparation
compd
so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687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3871A (zh
Inventor
黄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Zhenao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Xuanzhu Pharm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Xuanzhu Pharm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Xuanzhu Pharm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687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438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43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3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3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38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的头孢菌素衍生物、其易水解的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研究发现新的头孢菌素衍生物、其易水解的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作用及耐药性小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可广泛用于临床。

Description

头孢菌素衍生物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的头孢菌素衍生物、其易水解的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2、背景技术
抗生素广泛用于临床后,细菌产生的耐药性便随之而来。细菌基因的突变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的根本原因。在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下,突变率可成百倍增加,并极易发展为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造成严重困难,因此新的抗耐药菌药物的研发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3、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和耐药性小的头孢菌素衍生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其易水解的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R1为氟、氯、溴或碘原子;
R2为独立的氢原子、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被1~2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3~7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苯基。
上文所述的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戊基、新戊基、己基等。
上文所述的被1~2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3~7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苯基包括环丙基、环丁基、甲基环丙基、环戊基、2-甲基环丁基、3-甲基环丁基、乙基环丙基、环己基、2-甲基环戊基、3-甲基环戊基、2-乙基环丁基、3-乙基环丁基、环庚基、2-甲基-环己基、3-甲基-环己基、4-甲基-环己基、2-乙基环戊基、3-乙基环戊基、苯基、苄基等。
优选的化合物为:
R1为氟、氯、溴或碘原子;
R2为独立的氢原子或1~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其中,列举部分化合物如表1所示:
表1本发明的部分头孢菌素衍生物的分子式及分子量
 
化合物 R1 R2 分子式 分子量
1 F H C15H12FN3O5S 365.34
2 F CH3 C16H14FN3O5S 379.36
3 F CH2CH3 C17H16FN3O5S 393.39
4 F CH2CH2CH3 C18H18FN3O5S 407.42
5 F CH2CH2CH2CH3 C19H20FN3O5S 421.44
6 C1 H C15H12ClN3O5S 381.79
7 C1 CH3 C16H14ClN3O5S 395.82
8 C1 CH2CH3 C17H16ClN3O5S 409.84
9 C1 CH2CH2CH3 C18H18ClN3O5S 423.87
10 C1 CH2CH2CH2CH3 C19H2ClN3O5S 437.89
11 Br H C15H12BrN3O5S 426.24
12 Br CH3 C16H14BrN3O5S 440.27
13 Br CH2CH3 C17H16BrN3O5S 454.3O
14 Br CH2CH2CH3 C18H18BrN3O5S 468.32
15 Br CH2CH2CH2CH3 C19H20BrN3O5S 482.35
16 I H C15H12IN3O5S 473.24
17 I CH3 C16H14IN3O5S 487.27
18 I CH2CH3 C17H16IN3O5S 501.30
19 I CH2CH2CH3 C18H18IN3O5S 515.32
20 I CH2CH2CH2CH3 C19H20IN3O5S 529.35
最优的化合物为:
R1为氯;R2为甲基。
其化学名称和结构式如下:
化学名称:(6R,7R)-7-(2-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以下简称化合物A:
结构式: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021
本发明人对最优化合物A的衍生物进行了研究,发现其钠盐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其化学名称和结构式如下:
化学名称:(6R,7R)-7-(2-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钠盐。以下简称化合物B:
结构式: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031
本发明上述任一化合物易于水解的酯是其羧基以易于水解的酯基形式存在的化合物。这些酯可以是常规的,例如乙酰氧基乙酯、乙酸基甲基酯、新戊酰氧甲基酯、1-乙酸基乙基酯、1-新戊酰氧乙基酯、甲氧羰基氧甲基酯、1-乙氧羰基氧乙基酯、1-异丙基羰基氧乙基酯、苯并呋喃酮基酯、硫代苯并呋喃酮基酯、甲氧基甲基酯、乙酰氨基甲基酯。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酯例如:苄基酯和氰基甲基酯。这些酯的其他实例如下:(2,2-二甲基-1-氧丙氧基)甲基酯;(1RS)-1-乙酰氧基乙酯;2-[(2-甲基丙氧基)羰基]-2-戊烯基酯;1-[[(1-甲基乙氧基)羰基]氧]乙基酯;1-(乙酸基)乙基酯;(5-甲基-2-氧代-1,3-间二氧杂环戊烯-4-基)甲基酯;1-[[(环己氧基)羰基]氧]乙基酯;3,3-二甲基-2-氧代丁基酯。对于本领域专业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化合物的易于水解的酯可以在该化合物的游离羧基处形成。
本发明上述任一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有机酸盐、无机酸盐、有机碱盐或无机碱盐,其中有机酸包括乙酸、三氟乙酸、甲磺酸、甲苯磺酸、马来酸、琥珀酸、酒石酸、柠檬酸、富马酸;无机酸包括盐酸、氢溴酸、硝酸、硫酸、磷酸;有机碱包括葡甲胺、氨基葡萄糖、精氨酸、赖氨酸、鸟氨酸、组氨酸;无机碱包括碱金属钠、钾、锂,碱土金属包括钡、钙、镁。
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上述化合物A的制备方法,但不仅限于下述制备方法,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制得:
方法一:
反应方程式: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041
反应步骤:
(1)顺-2-甲氧亚胺基-2-苯乙酸(II)的制备
在100ml的四口瓶中加入苯乙酮酸和50%的乙醇,搅拌溶解。加入甲氧胺盐酸盐,用10%的NaOH调节溶液pH。水浴加热,反应8小时后蒸除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物。用乙酸乙酯提取,无水硫酸钠干燥乙酸乙酯提取液,过滤,蒸除溶剂,得到浅黄色油状物(II)。
(2)顺-2-甲氧亚胺基-2-苯乙酰氯(III)的制备
在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2-甲氧亚氨基-2-苯乙酸甲苯,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搅拌下,滴加草酰氯,于20~3℃反应60min。反应毕,迅速降温至0℃,加入水,搅拌,分离出甲苯层,用无水Na2SO4进行干燥,减压回收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物。将其溶于丙酮中,得到(III)的丙酮溶液(备用)。
(3)(6R,7R)-7-(2-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I)的制备
在250ml的四口烧瓶干燥的反应瓶中,依次加入7—ACCA,水,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搅拌溶解后,于0~5℃下,滴加(III)的丙酮溶液,滴毕,保温搅拌,反应毕,用稀盐酸调节pH,有白色固体析出,过滤,真空干燥,得到白色固体。
方法二:
反应方程式: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042
反应步骤:
(1)顺-2-甲氧亚胺基-2-苯乙酸(II)的制备
在100ml的四口瓶中加入苯乙酮酸和50%的乙醇,搅拌溶解。加入甲氧胺盐酸盐,用10%的NaOH调节溶液pH。用水浴加热,反应8小时。蒸除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物,用乙酸乙酯提取,无水硫酸钠干燥乙酸乙酯提取液,过滤,蒸除溶剂,得到浅黄色油状物(II)。
(2)顺-2-甲氧亚胺基-2-苯基-(Z)-硫代乙酸苯胼噻唑酯(III)的制备
在10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II),促进剂DM,三乙胺,加入CH2Cl2混合,开始搅拌,在20℃滴加亚磷酸三乙酯及CH2Cl2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液温度保持在25~30℃,1h内滴加,加完后降温到10℃以下,抽滤,用乙腈洗涤三次,减压真空干燥得到淡黄色固体(III)。
(3)(6R,7R)-7-(2-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I)的制备
在250ml四口瓶中,依次加入乙腈7—ACCA,用三乙胺调节pH值,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搅拌溶解,然后加入(III)的乙腈溶液,搅拌反应,加入蒸馏水,搅拌,反应结束,静置分层,有机相用水洗涤,合并水相,并用CH2Cl2洗涤水相,上述水相加入THF,用HCl调pH值,析出白色固体,过滤,滤饼分别用异丙醇和丙酮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I)。
方法三:
反应方程式: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051
反应步骤:
(1)顺-2-甲氧亚胺基-2-苯乙酸(II)的制备
在100ml的四口瓶中加入苯乙酮酸和50%的乙醇,搅拌溶解。加入甲氧胺盐酸盐,用10%的NaOH调节溶液pH。用65℃水浴加热,反应8小时。蒸除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物,用乙酸乙酯提取,无水硫酸钠干燥乙酸乙酯提取液,过滤,蒸除溶剂,得到浅黄色油状物(II)。
(2)顺-2-甲氧亚胺基-2-苯乙酸-(对甲苯磺酸)酐(III)的制备
在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顺-2-甲氧亚氨基-2-苯乙酸二氯甲烷,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1ml,迅速降温至-15℃,搅拌,滴加对甲苯磺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于-15~-10℃反应。反应毕,降温至-15℃,加入水,搅拌5分钟,分离出有机层,用无水Na2SO4进行干燥,减压回收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物。将油状物溶丙酮中,得到的(III)丙酮溶液(备用)。
(3)(6R,7R)-7-(2-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I)的制备
在250ml的四口烧瓶干燥的反应瓶中,依次加入7-ACCA,水,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搅拌溶解后,于-5~0℃下,滴加(III)的丙酮溶液,滴毕,保温搅拌4小时,反应毕,用稀盐酸调节pH,有白色固体析出,过滤,真空干燥,得到白色固体(I)。
本发明包括上面所述的任一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与其它药用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如舒巴坦及其钠盐、他唑巴坦及其钠盐、克拉维酸及其钾盐。
本发明进一步要求保护包括上面所述的任一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与一种或多种药用载体和/或稀释剂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按式(1)所述化合物0.1g~5g的活性组分,可以为0.1g、0.125g、0.25g、0.5g、0.75g、1g、1.25g、1.5g、1.75g、2g、2.5g、3g、4g、5g等,例如对优选化合物A及其衍生物如B而言,可以为0.1g、0.125g、0.25g、0.5g、0.75g、1g、1.25g、1.5g、1.75g、2g、2.5g、3g、4g、5g等(以化合物A计),优选0.25g、0.5g、1g、2g。
本发明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以口服或肠胃外给药等方式施用于需要这种治疗的患者。用于肠胃外给药时,可将其制成注射剂,注射剂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包括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注射液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射入体内用的无菌溶液型注射液、乳液型注射液或混悬型注射液,其标示装量可以为0.5ml、1ml、2ml、5ml、10ml、20ml、50ml、100ml、200ml、250ml、500ml等,一般不小于100ml的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澄清溶液或均匀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无菌粉末可以用溶媒结晶法、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等制得。注射用浓溶液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稀释供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
用于口服给药时,可将其制成常规的固体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和口服溶液剂等。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另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与肠溶片等。胶囊剂系指药物或加有辅料充填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固体制剂;胶囊剂依据其溶解与释放特性,可分为硬胶囊(通称为胶囊)、软胶囊(胶丸)、缓释胶囊、控释胶囊和肠溶胶囊。颗粒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颗粒剂可分为可溶颗粒(通称为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和控释颗粒等。丸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以适当方法制成的球状或类球状固体制剂;丸剂包括滴丸、糖丸、小丸等。口服溶液剂系指药物溶解于适宜溶剂中制成供口服的澄清液体制剂。
本发明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剂可采用现有制药领域中的常规方法生产,需要的时候可以添加各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的载体包括药学领域常规的渗透压调节剂、pH值调节剂、增溶剂、抗氧剂、抑菌剂、乳化剂、助悬剂、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等。
本发明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成注射剂时,所用溶剂可以是水性溶剂和非水性溶剂,也可根据药物的性质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渗透压调节剂、pH值调节剂、增溶剂、抗氧剂、抑菌剂、乳化剂、助悬剂等。水性溶剂最常用的水性溶剂为注射用水,也可用0.9%氯化钠溶液或其他适宜的水溶液;非水性溶剂常用的非水性溶剂为植物油,主要为供注射用大豆油,其他还有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等的水溶液。常用的渗透压调节剂包括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山梨醇等,优选氯化钠或葡萄糖;常用的pH值调节剂包括醋酸+醋酸钠、乳酸、枸橼酸+枸橼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钠等;常用的增容剂包括聚山梨酯80、丙二醇、卵磷脂、聚氧乙烯蓖麻油等;常用的抗氧剂包括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等;常用抑菌剂包括苯酚、甲酚、三氯叔丁醇、苯甲醇等。
本发明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成口服制剂时,可以加入适宜的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等。填充剂包括淀粉、糖粉、磷酸钙、硫酸钙二水物、糊精、微晶纤维素、乳糖、预胶化淀粉、甘露醇等;粘合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PVP-K30、羟丙基纤维素、淀粉浆、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胶化淀粉等;崩解剂包括干淀粉、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滑石粉、十二烷基硫酸钠、微粉硅胶等。
本发明还进一步要求保护头孢菌素衍生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的头孢菌素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B型化脓性链球菌、奇异变形杆菌、淋病双球菌等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哺乳动物(包括人)的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种疾病,可治疗由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耳鼻喉科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本发明的头孢菌素衍生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首次提供了一种新的头孢菌素衍生物,尤其是7-(2-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酰氨基)-3-氯-3-头孢烯-4-羧酸(即上述优选化合物A)。
(2)本发明进一步对上述优选化合物即化合物A的衍生物进行研究,实验发现其钠盐即化合物B具有更好水溶性。
(3)本发明进一步对上述优选化合物即化合物A进行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作用及耐药性小等优点。
(4)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工艺简单,药品纯度高、收率高、质量稳定,易于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
以下通过实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头孢菌素衍生物的有益效果,这些实验例包括本发明的新的头孢菌素衍生物的药效学实验。本发明的新的头孢菌素衍生物具有下列有益效果,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的新的头孢菌素衍生物仅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以下实验例中化合物A表示(6R,7R)-7-(2-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
实验例1:化合物A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
供试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49790、卡他莫拉菌ATCC3658、流感嗜血杆菌CMCC00332、化脓性链球菌(B型)CMCC02404、肺炎链球菌ATCC49619、奇异变形杆菌CMCC(B)49005、淋病萘瑟双球菌ATCC49266。
实验方法:
(1)试管法
实验菌液的制备:从新鲜菌种斜面蘸取少量菌苔,接种在适合实验菌生长的培养基上,于规定温度培养适当的时间,培养后作为原菌液,用灭菌生理盐水进行10倍系列的稀释,取适宜浓度的0.1ml菌液测定活菌数。
取灭菌试管15支,各加入肉汤1ml,第一管加入药物原液1ml,混匀后取1ml加入第二管,依次稀释至第15管,从第15管取出1.0ml于一灭菌试管内不加实验菌作为空白对照,其余试管各加入0.1ml菌液,同时设阳性对照。置培养箱中培养18小时,观察结果,以肉眼观察无细菌生长的药物浓度作为最低抑菌浓度,取无菌生长的试管中0.01ml液体接种于平板上,测出MIC(最低抑菌浓度,μg/ml)和MBC(最低杀菌浓度,μg/ml)。
实验结果及结论: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化合物A对所有供试菌种的MIC值和MBC值都较低,表明化合物B对所有供试菌种均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及杀菌作用。
上述实验结果中,化合物A对供试的各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种的抑菌效果及杀菌效果均很好,表明本发明的新的头孢菌素衍生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的优点,为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潜力的新化合物。
表2化合物A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091
实验例2:化合物A的耐药性研究
实验菌株:实验用菌株主要来源于包括痰、分泌物、咽拭子、血液、尿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共分离出728株大肠埃希菌,635株肺炎克雷伯菌两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余分离的菌株未作统计。
供试品: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克洛、头孢哌酮、头孢他啶5种头孢类抗生素均市购。本发明化合物A,自制。
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Microscam系统的MIC法进行药敏实验,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ALS)2005年制定的规则进行操作及判读。
质量控制:每批实验同时用标准大肠埃希菌ATCC25924、标准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测定相对应抗生素纸片。
实验结果及结论:结果见表3。通过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克洛、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以及本发明化合物A的耐药率表明: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克洛、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均在40%以上,而本发明化合物A的耐药率仅为26.39%,说明本发明化合物A对大肠埃希菌的的抗菌活性高于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克洛、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克洛、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均在35%以上,而本发明化合物A的耐药率仅为15.75%,说明本发明化合物A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均高于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克洛、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A在抗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方面有意想不到的优点。
表3化合物A的耐药情况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101
注:S:敏感;R:耐药。
4、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各剂型的辅料可以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替换,或者减少、增加。
以下实施例中用化合物A表示(6R,7R)-7-(2-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
用化合物B表示(6R,7R)-7-(2-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钠盐。
实施例1化合物A的制备方法一
反应方程式:
反应步骤:
(1)顺-2-甲氧亚胺基-2-苯乙酸(II)的制备
在100ml的四口瓶中加入3g(0.02mol)苯乙酮酸和20ml的50%的乙醇,搅拌溶解。加入2g(0.024mol)甲氧胺盐酸盐,用10%的NaOH调节溶液pH值5~6。65℃水浴加热,反应8小时后蒸除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物。用乙酸乙酯提取3次,无水硫酸钠干燥乙酸乙酯提取液,过滤,蒸除溶剂,得到浅黄色油状物(II)2.60g,收率72.6%。
(2)顺-2-甲氧亚胺基-2-苯乙酰氯(III)的制备
在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2-甲氧亚氨基-2-苯乙酸0.179g(0.01mol)甲苯40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0.5ml,室温搅拌下,滴加草酰氯0.8ml(0.0065mol),于20~30℃反应60min。反应毕,迅速降温至0℃,加入20ml的水,搅拌5分钟,分离出甲苯层,用无水Na2SO4进行干燥,减压回收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物1.52g,收率为77.0%。将其溶于20ml丙酮中,得到(III)的丙酮溶液(备用)。
(3)(6R,7R)-7-(2-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I)的制备(即化合物A)
在250ml的四口烧瓶干燥的反应瓶中,依次加入2.35g7-ACCA(0.01mol),40ml水,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至7.5,搅拌溶解后,于0~5℃下,滴加(III)的丙酮溶液,滴毕,保温搅拌2小时,反应毕,用2mol/L的稀盐酸调节pH至2,有白色固体析出,过滤,真空干燥,得到白色固体2.87g(I),收率74.4%。
分子式:C16H14ClN3O5S
分子量:395.82
元素分析结果:
实测值:C:48.57%,H:3.55%,Cl:8.99%,N:10.59%,S:8.16%
理论值:C:48.55%,H:3.57%,Cl:8.96%,N:10.62%,S:8.10%
实施例2化合物A的制备方法二
反应方程式: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121
反应步骤:
(1)顺-2-甲氧亚胺基-2-苯乙酸(II)的制备
在100ml的四口瓶中加入3g(0.02mol)苯乙酮酸和20ml的50%的乙醇,搅拌溶解。加入2g(0.024mol)甲氧胺盐酸盐,用10%的NaOH调节溶液pH5~6。用65℃水浴加热,反应8小时。蒸除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物,用乙酸乙酯提取3次,无水硫酸钠干燥乙酸乙酯提取液,过滤,蒸除溶剂,得到浅黄色油状物(II)2.60g,收率72.6%。
(2)顺-2-甲氧亚胺基-2-苯基-(Z)-硫代乙酸苯胼噻唑酯(III)的制备
在10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3.58g(0.02mol)的(II),促进剂DM8g(0.024mol),三乙胺4ml,加入50mlCH2Cl2混合,开始搅拌,在20℃滴加10ml亚磷酸三乙酯及10mlCH2Cl2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液温度保持在25~30℃,1h内滴加,加完后降温到10℃以下,抽滤,用20ml乙腈洗涤三次,减压真空干燥得到淡黄色固体(III)4.57g,产率为69.7%。
(3)(6R,7R)-7-(2-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I)的制备(即化合物A)
在250ml四口瓶中,依次加入100ml乙腈,2.35g(0.01mol)7-ACCA,用三乙胺调节pH值到8.5,加入0.5mlN,N二甲基乙酰胺,搅拌溶解,然后加入(III)的乙腈溶液20ml,搅拌反应2h后,加入30ml蒸馏水,搅拌5min,反应结束,静置分层,有机相用60ml水洗涤2次,合并水相,并用CH2Cl2洗涤水相3次,上述水相加入10mlTHF,用2mol/L的HCl调pH值到2,析出白色固体,过滤,滤饼分别用20ml异丙醇和20ml丙酮洗涤2次,干燥得到白色固体2.56g(I),产率66.4%。
分子式:C16H14ClN3O5S
分子量:395.82
元素分析结果:
实测值:C:48.52%,H:3.60%,Cl:8.99%,N:10.66%,S:8.07%
理论值:C:48.55%,H:3.57%,Cl:8.96%,N:10.62%,S:8.10%
实施例3化合物A的制备方法三
反应方程式: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131
反应步骤:
(1)顺-2-甲氧亚胺基-2-苯乙酸(II)的制备
在100ml的四口瓶中加入3g(0.02mol)苯乙酮酸和20ml的50%的乙醇,搅拌溶解。加入2g甲氧胺盐酸盐(0.024mol),用10%的NaOH调节溶液pH5~6。用65℃水浴加热,反应8小时。蒸除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物,用乙酸乙酯提取3次,无水硫酸钠干燥乙酸乙酯提取液,过滤,蒸除溶剂,得到浅黄色油状物(II)2.60g,收率72.6%。
(2)顺-2-甲氧亚胺基-2-苯乙酸-(对甲苯磺酸)酐(III)的制备
在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顺-2-甲氧亚氨基-2-苯乙酸3.58g(0.02mol)二氯甲烷40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1ml,迅速降温至-15℃,搅拌,滴加4.96g对甲苯磺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20ml,于-15~-10℃反应4小时。反应毕,降温至-15℃,加入20ml的水,搅拌5分钟,分离出有机层,用无水Na2SO4进行干燥,减压回收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物5.68g,收率为85.3%。将油状物溶于20ml丙酮中,得到的(III)丙酮溶液(备用)。
(3)(6R,7R)-7-(2-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I)的制备(即化合物A)
在250ml的四口烧瓶干燥的反应瓶中,依次加入2.35g(0.01mol)7-ACCA,40ml水,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至7.5,搅拌溶解后,于-5~0℃下,滴加(III)的丙酮溶液,滴毕,保温搅拌4小时,反应毕,用2mol/L的稀盐酸调节pH至2,有白色固体析出,过滤,真空干燥,得到白色固体(I)3.02g,收率78.3%。
分子式:C16H14ClN3O5S
分子量:395.82
元素分析结果:
实测值:C:48.44%,H:3.65%,Cl:8.96%,N:10.76%,S:8.10%
理论值:C:48.55%,H:3.57%,Cl:8.96%,N:10.62%,S:8.10%
实施例4化合物A、化合物B无菌粉针的制备
1、处方:
处方1: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141
处方2: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142
处方3: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143
处方4: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144
2、制备工艺:
(1)将制备所用的抗生素玻璃瓶、胶塞等进行无菌处理;
(2)按处方称取原料(折算后投料),将无菌粉末置于分装机中分装,随时检测装量;
(3)加塞,压盖,成品全检,包装入库。
实施例5  化合物A、化合物B片剂的制备
1、处方:
处方1: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145
处方2: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151
2、制备工艺:
(1)将原料粉碎过100目筛,其余辅料分别过100目筛,备用。
(2)按照处方量称取原料和辅料。
(3)将羟丙甲纤维素溶于水中制成2%的水溶液备用。
(4)将化合物A(或化合物B)、预胶化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加入2%HPMC水溶液适量,搅拌均匀,制成适宜软材。
(5)过20目筛制颗粒。
(6)颗粒在60℃的条件下烘干。
(7)干燥好的颗粒加入硬脂酸镁、微粉硅胶和羧甲淀粉钠,过18目筛整粒,混合均匀。
(8)取样,半成品化验。
(9)按照化验确定的片重压片。
(10)成品全检,包装入库。
实施例6化合物A、化合物B胶囊的制各
1、处方
处方1: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152
处方2: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161
2、制备工艺:
(1)将原料粉碎过100目筛,其余辅料分别过100目筛,备用。
(2)按照处方量称取原料和辅料。
(3)将羟丙甲纤维素溶于水中制成2%的水溶液备用。
(4)将化合物A(或化合物B)、预胶化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加入2%HPMC水溶液适量,搅拌均匀,制成适宜软材。
(5)过20目筛制颗粒。
(6)颗粒在60℃的条件下烘干。
(7)干燥好的颗粒加入硬脂酸镁、微粉硅胶,过18目筛整粒,混合均匀。
(8)取样,半成品化验。
(9)按照化验确定的装量装入胶囊。
(10)成品全检,包装入库。
实施例7化合物A、化合物B颗粒剂的制备
1、处方
处方1:
处方2:
2、制备工艺:
(1)将蔗糖粉碎过100目筛备用。将化合物A(或化合物B)粉碎过100目筛备用。
(2)按照处方量称取原料和辅料。
(3)将化合物A(或化合物B)与糖粉以等量递加的方法混合均匀,加入2%HPMC60%乙醇溶液适量,搅拌均匀,制成适宜软材,
(4)过20目筛制颗粒。
(5)颗粒在60℃的条件下烘干。
(6)干颗粒过18目筛整粒。
(7)取样,半成品化验颗粒中主药的含量,确定装量。
(8)包装,成品全检,包装入库。
实施例8化合物A、化合物B分散片的制备
1、处方
处方1: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171
处方2: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172
处方3
Figure S06168796X20061008D000181
2、制备工艺:
(1)将原料粉碎过100目筛,其余辅料分别过100目筛,备用。
(2)按照处方量称取原料和辅料。
(3)将化合物A(或化合物B)、预胶化淀粉、交联聚维酮、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加入水适量,搅拌均匀,制成适宜软材。
(4)20目筛制颗粒。
(5)颗粒在60℃的条件下烘干。
(6)干燥好的颗粒加入硬脂酸镁、二氧化硅和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过18目筛整粒,混合均匀。
(7)取样,半成品化验。
(8)按照化验确定的片重压片。
(9)成品全检,包装入库。

Claims (9)

1.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R1为氟、氯、溴或碘原子;R2为甲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为氯原子;R2为甲基。
3.(6R,7R)-7-(2-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钠盐。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有机酸盐、无机酸盐、有机碱盐或无机碱盐,其中有机酸选自乙酸、三氟乙酸、甲磺酸、甲苯磺酸、马来酸、琥珀酸、酒石酸、柠檬酸、富马酸;无机酸选自盐酸、氢溴酸、硝酸、硫酸、磷酸;有机碱选自葡甲胺、氨基葡萄糖、精氨酸、赖氨酸、鸟氨酸、组氨酸;无机碱盐选自钠盐、钾盐、钡盐、钙盐、镁盐、锌盐、锂盐。
5.包括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与一种或多种药用载体的药物组合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权利要求1中式(1)所述的化合物0.1g~5g的活性组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为药学上可接受的任一剂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为口服制剂或注射剂。
9.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N200610068796XA 2006-09-12 2006-09-12 头孢菌素衍生物 Active CN1011438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68796XA CN101143871B (zh) 2006-09-12 2006-09-12 头孢菌素衍生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68796XA CN101143871B (zh) 2006-09-12 2006-09-12 头孢菌素衍生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3871A CN101143871A (zh) 2008-03-19
CN101143871B true CN101143871B (zh) 2011-05-18

Family

ID=39206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68796XA Active CN101143871B (zh) 2006-09-12 2006-09-12 头孢菌素衍生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438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9713B (zh) * 2012-05-07 2014-03-05 山东金城柯瑞化学有限公司 头孢地尼侧链酸活性酯的制备方法
CN111100144B (zh) * 2019-12-30 2022-12-06 山东罗欣药业集团恒欣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头孢硫脒的合成工艺
CN113372363B (zh) * 2021-04-15 2022-11-25 广东立国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去氨甲酰头孢呋辛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3871A (zh) 2008-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3871B (zh) 头孢菌素衍生物
CN101418015B (zh) 头孢曲松磷酰化衍生物
CN101225093B (zh) 氨基糖苷类衍生物
CN101210021A (zh) 新的头孢菌素类化合物
CN101143872B (zh) 3-卤素取代头孢菌素衍生物
CN101143870B (zh) 头孢菌素衍生物
CN101418016B (zh) 膦酰化头孢衍生物
CN101328176B (zh) 四氢嘧啶乙烯基取代的巯基杂环碳青霉烯化合物
CN101161652B (zh) 具有抗菌活性的喹嗪类衍生物
CN101153045B (zh) 新型头孢菌素化合物
CN101210023B (zh) 一种头孢菌素衍生物
CN101328181B (zh) 新的培南化合物
CN101362757A (zh) 磺酰基取代的碳青霉烯类化合物
CN101328177B (zh) 氮杂环乙烯基取代的巯基杂环碳青霉烯化合物
CN101230069B (zh) 新的头孢菌素衍生物
CN101190922B (zh) 头孢菌素衍生物
CN101245079B (zh) 头孢抗生素衍生物
CN101220041B (zh) 头孢衍生物
CN101407525A (zh) 头孢菌素衍生物
CN101113152A (zh) 头孢菌素衍生物
CN101210022B (zh) 头孢类抗生素
CN101456871B (zh) 含有巯基噻唑的头孢菌素衍生物
CN101210020B (zh) 新型头孢菌素化合物
CN101220042A (zh) 新型头孢菌素类化合物
CN101412718B (zh) 含有硫基杂环胺甲酰基的碳青霉烯衍生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523

Address after: Two hundred and fifty thousand one hundred and one Tianchen Avenue in Ji'nan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in Shandong City, No. 2518, block A, Postal Code: 250101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Xuanzh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ianchen Avenue in Ji'nan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in Shandong City, No. 2518, block A

Applicant before: Huang Zhenhua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17

Address after: Tianchen Avenue in Ji'nan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of Shandong province 250101 City No. 2518

Co-patentee after: Langfang high Bojing State Pharmaceutical Co. Ltd.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Xuanzh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ianchen Avenue in Ji'nan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of Shandong province 250101 City No. 2518 block A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Xuanzh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3

Address after: 101113 Room 301, Building 3, East of Qishanzhuang Village, Zhangjiawan Town,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in Beijing Sih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Langfang high Bojing State Pharmaceutical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ohe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50101 No. 2518 Tianchen Street, Jinan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Langfang high Bojing State Pharmaceutical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Xuanzh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6

Address after: 134000 No. 68, Xiangjiang Road, Meihekou City, Tonghua City,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lin Zhen Ao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113 Room 301, Building 3, East of Qishanzhuang Village, Zhangjiawan Town,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in Beijing Sih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ohe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Langfang high Bojing State Pharmaceut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