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2087A -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2087A
CN101142087A CNA200680008554XA CN200680008554A CN101142087A CN 101142087 A CN101142087 A CN 101142087A CN A200680008554X A CNA200680008554X A CN A200680008554XA CN 200680008554 A CN200680008554 A CN 200680008554A CN 101142087 A CN101142087 A CN 101142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print
band
feed direc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85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2087B (zh
Inventor
山口晃志郎
伊藤明
三輪贵广
国枝喜男
藤川敏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42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2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0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Detecting type of paper, e.g. by automatic reading of a code that is printed on a paper package or on a paper roll or by sensing the grade of translucency of the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41J11/46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by marks or formations on the paper being f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1/00Column, tabular or like printing arrangements; Means for centralising short lines
    • B41J21/16Column, tabular or like printing arrangements; Means for centralising short lines controlled by the sensing of marks or formations on the paper being typed, an undersheet, or the plat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Abstract

当CPU(81)确定类型(1)的打印目标带(531)容纳在带盒(21)中时,CPU(81)显示一段长度的虚拟带(201),该长度通过从“IC芯片间距长度L”的数据值减去从天线(33)到热头(9)的长度(11+12)得到。“带宽”显示在虚拟带(201)的右侧。虚拟带(201)的带长显示在它下方。“带型”显示在它下方。然后,CPU(81)从“打印范围”的数据值在虚拟带(201)上显示打印区域(202),而其右侧部分用作非打印区域。它显示输入打印区域(202)的打印数据并等待按下返回键(4)。

Description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纳长带的带盒,以及包括馈送带子的带馈送装置和在带子上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的带式打印机,带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带式打印机上。
背景技术
传统上,业已提出各种包括容纳长带的带盒、馈送这种带子的带馈送装置和在带子上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的带式打印机,且带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带式打印机上。
作为包含打印头并具有用于将给定文本的打印数据打印到作为打印介质的带子上的带式打印机,例如,已知一种带式打印机,包括以预定格式一起打印到带子上并用作相对于该格式将打印头定位在打印初始位置的参考的标记,该带式打印机还包括用于进行控制以根据作为参考的标记确定打印头对预定格式的打印开始位置的控制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件1)。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带式打印机中,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根据预先打印在带子上的标记确定打印头对预定格式的打印初始位置。因而,可总是相对于预先打印在带子上的格式在适当位置进行打印。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9(1997)-240066(第0014至0064段,图1至22)。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传统带式打印机中,打印头相对于预定格式设置在打印开始位置,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使用者不能确定所有的打印数据是否能都打印到预定格式的打印区域内,除非他或她试打印一次。如果各具有存储预定信息的IC电路部分和连接到IC电路部分用于发送和接收信息的IC电路天线的无线信息电路元件以预定间距沿打印目标带的纵向方向设置,则包括该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部分构造成凸起形状并因此,存在如果对该部分打印,则印字会模糊或不能打印的问题。
因而,实现本发明已解决上述问题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盒和带式打印机,使用户在无线信息电路元件以预定间距沿打印目标带的纵向方向设置时能够输入打印数据同时确定排除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打印区域,以能产生高质量的打印标签带。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盒,该带盒用在具有馈送长带的馈送装置和在带子上打印的打印装置的带式打印机上,并可拆地装载到容纳带子的带式打印机的带盒容纳部分,该带盒包括:带盒信息指定装置,设置在带盒主体上,用于指定关于带盒的预定带盒信息;带盘,被打印装置打印的打印目标带卷绕在带盘上且带盘可旋转地设置;无线信息电路元件,包括用于存储预定信息的沿打印目标带的纵向以预定间距设置的IC电路部分,和用于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与IC电路部分连接的IC电路侧天线;传感器标记,以与预定间距相同的间距形成在打印目标带的一面的纵向方向上;以及打印区域,以与预定间距相同的间距设置在打印目标带的相应传感器标记之间不包括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部分上,其中传感器标记、无线信息电路元件和打印区域在打印目标带的纵向方向上以预定距离重复地彼此分开设置,以及预定带盒信息包括打印区域信息,该打印区域信息包括表示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与设置在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紧邻的前方的传感器标记之间相对距离的距离数据和表示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长度的长度数据。
在根据本发明的带盒中,预定带盒信息较佳地包括表示无线信息电路元件与设置在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馈送方向上游侧紧邻的前方的传感器标记之间的相对距离的电路元件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带式打印机,包括用于馈送长带的带馈送装置、输入装置、用于显示由输入装置输入或编辑的打印数据的显示装置和用于将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打印数据打印在带子上的打印装置,且容纳带子的带盒可拆地装载在带式打印机上,其中带盒包括:带盒信息指定装置,设置在带盒主体上用于指定关于带盒的预定带盒信息;带盘,被打印装置打印的打印目标带卷绕在带盘上且带盘可旋转地设置;无线信息电路元件,包括用于存储预定信息的沿打印目标带的纵向以预定间距设置的IC电路部分,和用于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与IC电路部分连接的IC电路侧天线;传感器标记,以与预定间距相同的间距形成在打印目标带的一面的纵向方向上;打印区域,以与预定间距相同的间距设置在打印目标带的相应传感器标记之问不包括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部分上,其中传感器标记、无线信息电路元件和打印区域在打印目标带的纵向方向上以预定距离重复地彼此分开设置,以及预定带盒信息包括打印区域信息,该打印区域信息包括表示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前端部分与设置在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紧邻的前方的传感器标记之间相对距离的距离数据和表示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长度的长度数据,以及带式打印机包括:探测传感器,用于探测从带盒送出的已打印的带子的传感器标记;热头,设置在离开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的探测传感器预定第一距离的位置处;切割装置,用于切割从带盒送出的已打印的带子,设置在离开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的探测传感器小于预定第一距离的预定第二距离位置处;带盒信息读取装置,用于与带盒信息指定装置协作读取预定带盒信息;以及虚拟带显示控制装置,根据通过带盒信息读取装置读取的打印区域信息形成表示打印目标带上的打印区域的虚拟带,显示在显示装置上并控制显示器来显示打印数据在打印区域上打印的状态。
在根据本发明的带式打印机中,预定带盒信息较佳地包括表示无线信息电路元件与设置在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馈送方向上游侧紧邻的前方的传感器标记之间的相对距离的电路元件位置信息。
在根据本发明的带式打印机中,较佳地包括:装置侧天线,设置成隔着已打印的带子与所述探测传感器相对;以及读写装置,用于借助于装置侧天线通过无线通信从和向无线信息电路元件读取和写入预定信息。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带盒中,无线信息电路元件以预定间距设置在围绕带盘卷绕的打印目标带的纵向方向上。传感器标记以与相应无线信息电路元件预定间距相同的间距形成在打印目标带的一侧面的纵向方向上。此外打印区域以与预定间距相同的间距设置在打印目标带的相应传感器标记之间不包括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部分上。然后,传感器标记、无线信息电路元件和打印区域在打印目标带的纵向方向上以预定距离重复地彼此分开设置。带盒主体设有用于指定关于带盒的预定带盒信息的带盒信息指定装置。然后,该带盒信息包括打印区域信息,该打印区域信息包括表示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前端部分与设置在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紧邻的前方的传感器标记之间相对距离的距离数据和表示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长度的长度数据。
于是,可通过该带盒信息指定装置获得表示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前端部分与设置在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紧邻的前方的传感器标记之间相对距离的距离数据和表示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长度的长度数据,使得可精确地在打印目标带的相应传感器标记之间不包括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且以与预定间距相同间距设置的打印区域上,由此防止打印目标带的包括无线标志电路元件的凸起部分被打印,由此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已打印标签带。
因为在本发明的带盒中,可通过该带盒信息指定装置获得表示无线信息电路元件与设置在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馈送方向上游侧紧邻的前方的传感器标记之间的相对距离的电路元件位置信息,所以可相对于传感器标记指定馈送方向上游侧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的设置位置,由此防止打印目标带的包括无线标志电路元件的凸起部分被打印,并形成高质量的已打印标签带。
在本发明的带式打印机中,带盒可拆地装载。在该带盒中,无线信息电路元件以预定间距设置在围绕带盘卷绕的打印目标带的纵向方向上。此外,传感器标记以与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预定间距相同的间距形成在打印目标带的一侧面的纵向方向上。打印区域以与预定间距相同的间距设置在打印目标带的相应传感器标记之间不包括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部分上。然后,传感器标记、无线信息电路元件和打印区域在打印目标带的纵向方向上以预定距离重复地彼此分开设置。带盒主体设有用于指定关于带盒的预定带盒信息的带盒信息指定装置。该带盒信息包括打印区域信息,该打印区域信息包括表示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与设置在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紧邻的前方的传感器标记之间相对距离的距离数据和表示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长度的长度数据。
热头设置在离开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的用于探测已打印的带子的传感器标记的探测传感器预定第一距离的位置处。切割装置设置在离开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的探测传感器小于预定第一距离的预定第二距离位置处。此外提供了设置在带盒主体上的用于与带盒信息指定装置协作读取预定带盒信息的带盒信息读取装置。然后,带式打印机通过带盒信息读取装置从设置在带盒上的带盒信息指定装置读取打印区域信息。随后,带式打印机根据构成打印区域信息的表示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前端部分与设置在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紧邻的前方的传感器标记之间相对距离的距离数据和表示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长度的长度数据形成表示打印目标带上打印区域的虚拟带,将它显示在显示装置上并显示通过输入装置输入的打印数据在打印区域上打印的状态。
于是,用户可输入打印数据且同时确认虚拟带的不包括无线标志电路元件的打印区域,使得他或她可输入将打印到打印目标带的不包括无线标志电路元件的打印区域中的打印数据。此外,可防止打印目标带的包括无线标志电路元件的凸起部分被打印,由此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已打印标签带。即使在探测到打印目标带的传感器标记之后打印目标带馈送了第一距离并切去前端侧上的余量,打印区域也可安全地留在已打印标签带上。
本发明的带式打印机借助带盒信息读取装置通过设置在带盒上的带盒信息指定装置,不仅能获得构成打印区域信息的表示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与设置在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紧邻的前方的传感器标记之间相对距离的距离数据和表示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长度的长度数据,还能获得表示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位置与设置在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馈送方向上游侧紧邻的前方的传感器标记的位置之间的相对距离的电路元件位置信息。
因而,带式打印机可指定打印区域和相对于传感器标记在馈送方向上游的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设置位置,由此防止打印目标带的包括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凸起部分被打印,并形成高质量的已打印标签带。
此外,本发明的带式打印机可通过装置侧天线从无线信息电路元件读取预定信息,并通过在探测到打印目标带的传感器标记之后将打印目标带馈送过预定距离而将预定信息写入无线信息电路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示意性右侧视图。
图3是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示出了带盒安装到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带盒容纳部分的状态。
图4是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其中带盒的上壳体已移除,带盒安装到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带盒容纳部分中。
图5是该实施例的带盒的打印目标带的纵向侧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对该实施例的带盒的打印目标带进行打印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打印在容纳在该实施例的带盒中的类型1的打印目标带背面上的传感器标记和包含在打印目标带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之间位置关系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打印在容纳在该实施例的带盒中的类型2的打印目标带背面上的传感器标记和包含在打印目标带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之间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打印在容纳在该实施例的带盒中的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背面上的传感器标记和包含在打印目标带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之间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10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控制构造的框图。
图11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读写模块(R/W模块)的详细功能的原理框图。
图12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功能构造的原理框图。
图13是示出了存储在设置在该实施例的容纳类型1的打印目标带的带盒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的存储部分中的带盒信息的实例的图。
图14是示出了存储在设置在该实施例的容纳类型2的打印目标带的带盒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的存储部分中的带盒信息的实例的图。
图15是示出了存储在设置在该实施例的容纳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的带盒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的存储部分中的带盒信息的实例的图。
图16是示出了产生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已打印标签带的控制过程的主流程图。
图17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打印数据输入过程的子过程的子流程图。
图18是示出了当容纳类型1的打印目标带的带盒在输入打印数据时装到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上时,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的数据输入请求屏幕上的显示的实例的图。
图19是示出了当容纳类型2的打印目标带的带盒在输入打印数据时装到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上时,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的数据输入请求屏幕上的显示的实例的图。
图20是示出了当容纳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的带盒在输入打印数据时装到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上时,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的数据输入请求屏幕上的显示的实例的图。
图21是示出了当容纳类型1的打印目标带的带盒在输入打印数据时装到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上时,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的在字符数据输入时屏幕上的显示的实例的图。
图22是示出了当容纳类型2的打印目标带的带盒在输入打印数据时装到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上时,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的在字符数据输入时屏幕上的显示的实例的图。
图23是示出了当容纳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的带盒在输入打印数据时装到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上时,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的在字符数据输入时屏幕上的显示的实例的图。
图24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的子过程的子流程图。
图25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1的子过程的子流程图。
图26是示意性地说明该实施例的类型1打印目标带的实例的图,且是示意性地示出传感器标记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之间位置关系的图。
图27是示意性地说明根据该实施例容纳类型1打印目标带的带盒装载于其上的带式打印机的已打印标签带的生产实例的图,且是示出了在等待状态的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28是示出了从图27继续的打印开始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29是示出了从图28继续的当前端侧被切去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30是示出了从图29继续的当后端侧被切去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31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2的子过程的子流程图。
图32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2的子过程的子流程图。
图33是示意性地说明该实施例的类型2打印目标带的实例的图,且是示意性地示出传感器标记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之间位置关系的图。
图34是示意性地说明根据该实施例容纳类型2打印目标带的带盒装载于其上的带式打印机的已打印标签带的生产实例的图,且是示出了在等待状态的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35是示出了从图34继续的打印开始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36是示出了从图35继续的当前端侧被切去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37是示出了从图36继续的当将信息写入无线标志电路元件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38是示出了从图37继续的当后端侧被切去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39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3的子过程的子流程图。
图40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31的子过程的子流程图。
图41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31的子过程的子流程图。
图42是示意性地说明在该实施例的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的情况下第一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长度l6小于切割单元和热打印头之间馈送方向距离l2的打印目标带的实例的视图,并还示意性地示出了传感器标记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43是示意性地说明在该实施例的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的情况下设有容纳打印目标带的带盒的带式打印机的已打印标签带的生产实例的视图,在该打印目标带中第一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长度l6小于切割单元和热打印头之间馈送方向距离l2,并还示出了等待状态的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
图44是示出了从图43继续的打印开始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45是示出了从图44继续的当前端侧被切去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46是示出了从图45继续的当将信息写入无线标志电路元件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47是示出了从图46继续的当后端侧被切去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48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32的子过程的子流程图。
图49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32的子过程的子流程图。
图50是示意性地说明在该实施例的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的情况下第二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长度l7小于切割单元和热打印头之间馈送方向距离l2的打印目标带的实例的图,并还示意性地示出了传感器标记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51是示意性地说明在该实施例的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的情况下设有容纳打印目标带的带盒的带式打印机的已打印标签带的生产实例的图,在该打印目标带中第二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长度l7小于切割单元和热打印头之间馈送方向距离l2,并还示出了等待状态的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
图52是示出了从图51继续的打印开始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53是示出了从图52继续的当前端侧被切去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54是示出了从图53继续的当将信息写入无线标志电路元件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55是示出了从图54继续的当后端侧被切去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56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33的子过程的子流程图。
图57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33的子过程的子流程图。
图58是示意性地说明在该实施例的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的情况下第一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长度l6大于馈送方向距离l2且第二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长度大于馈送方向距离l2的打印目标带的实例的图,并还示意性地示出了传感器标记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59是示意性地说明在该实施例的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的情况下设有容纳打印目标带的带盒的带式打印机的已打印标签带的生产实例的视图,在该打印目标带中第一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长度l6大于馈送方向距离l2且第二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长度大于馈送方向距离l2,并还示出了等待状态的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
图60是示出了从图59继续的打印开始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61是示出了从图60继续的当前端侧被切去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62是示出了从图61继续的当将信息写入无线标志电路元件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图63是示出了从图62继续的当后端侧被切去时已打印标签带的状态的图。
标号说明
1带式打印机
6键盘
7液晶显示器
8带盒容纳部分
8A 侧壁部分
9热头
10压纸辊
11带辅助辊
14带驱动辊轴
16标签排出口
24外周侧壁表面
21带盒
25,32无线标志电路元件
26,33,68天线
28已打印标签带
27带排出口
30切割单元
35反射型传感器
63带馈送辊
65传感器标记
67 IC电路部分
80控制电路部分
81 CPU
83 ROM
85 RAM
84闪速存储器
92带馈送电动机
93读写模块
125存储部分
201,204,207虚拟带
202,205打印区域
208第一打印区域
209第二打印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现将参照附图基于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实施例
首先,将参照图1至4描述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的示意性结构。
如图1至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1中设有键盘6,该键盘6设有:字符输入键2,用于产生由文档数据组成的文本;打印键3,用于指令文本等的打印;返回键4,用于执行换行指令和各种过程以及指令选择;以及光标键5,用于在显示多行诸如字母之类的字符的液晶显示器(LCD)7上上下和左右移动光标,该带式打印机1还设有用于容纳带盒21的带盒容纳部分8,该带盒容纳部分8盖有容纳盖13。在键盘6下方,设有在其上构造控制电路部分的控制板12。在带盒容纳部分8的左侧表面部分上形成有排出已打印的带子的标签排出口16。在带盒容纳部分8的右侧表面上形成有电源适配器所附连的适配器插孔17和连接器18,USB缆线可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以与个人计算机(未示出)连接。
在带盒容纳部分8中不仅设有热头9、与热头9相对的压纸辊10、位于压纸辊下游的带辅助辊11以及与带辅助辊11相对的金属的带子驱动辊轴14,而且如果是墨带容纳在带盒21中,还设有用于馈送该墨带的墨带收卷轴15。
当从热头9的前方看时,热头9是具有垂直较长边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平板,在热头9的前表面上的左边缘部分处,成一直线地设置且形成有预定数量的发热元件R1至Rn(n例如是128或256)。热头9通过粘结剂等固定至热辐射板9A的前表面上的左边缘部分,该辐射板9A当从其前方看时呈大致矩形的形状,用电镀的钢板或不锈钢板制成,使得相应发热元件R1至Rn的设置方向平行于热辐射板9A的左边缘部分一侧。热辐射板9A用螺钉附连至带盒容纳部分9的底部,使地相应发热元件R1至Rn的设置方向大致垂直于在带盒21的开口22处热敏打印目标带53(见图4)的馈送方向。
墨带收卷轴15通过合适的驱动机构由带馈送电动机92来转动(见图10),带馈送电动机92由稍后描述的步进电动机等构成。带驱动辊轴14通过合适的传动机构由带馈送电动机92来转动,以使由导电树脂制成的带馈送辊63(见图4)转动。
如图3和4所示,在从上方安装至带盒容纳部分8的带盒21的下壳体23的外周侧壁表面24上带盒21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存储有关带盒21的信息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在与带盒容纳部分8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相对的侧壁部分8A上设置天线26,该天线26用于通过使用诸如UHF波段之类的高频波进行无线通信来向和从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发送和接收信号。
如图4所示,在带盒21的带排出口27附近设有剪刀型的切割单元30作为带子切割单元,用于在预定时刻将已打印标签带28切割成预定长度,以形成无线标志标签(下文将详述其细节)。该切割单元30包括固定刀片30A和可动刀片30B,可移动刀片30B通过稍后描述的切割电动机54相对于固定刀片30A运动以切割已打印标签带28。
在切割单元30沿带子排出方向的下游处设有天线33,该天线33使用诸如UHF波段之类的高频波进行无线通信来向和从稍后描述的设置在已打印标签带28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隔着已打印标签带28与天线33相对侧设有反射传感器35,该反射传感器35用于光学地检测稍后描述的打印在已打印标签带28的背面部分上的传感器标记65(见图6)。在这里,天线33和反射传感器35设置在沿带馈送方向离开切割单元30距离l1的位置处。此外,切割单元30和热头9设置在沿带馈送方向彼此离开距离l2的位置处。
如图3和4所示,带盒21具有上壳体38和下壳体23。该带盒21中形成有墨带收卷轴15插入的支承孔42(如果容纳有墨带,该支承孔42支承馈送和卷收墨带的墨带收卷轴)。此外,还形成支承孔43,用于可转动地支承带盘56,带盘56上形成有热敏打印目标带53,该热敏打印目标带53具有以预定间距打印在剥离纸53C的背面侧上(如稍后将述)的传感器标记65并以预定间距设有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且剥离纸53C(见图5)面向外。
尽管图3仅示出形成在上壳体38上的支承孔42和43,但下壳体23上也形成有支承孔42和43,并与上壳体38的相应支承孔42和43相对。
如图3所示,两个定位销45和46以相同高度尺寸以直立的方式安装在带盒容纳部分8的底面部分上。其底面部分与每个对应定位销45和46的顶端部分接触的销孔(未示出)从带盒21的两表面沿垂直方向对称设置。因此,当带盒21载入带盒容纳部分8时,在前部装载和底部装载的任何情况下,带盒都可通过定位销45和46以及销孔47和48适当定位在带盒容纳部分8中。此外,还构造成使得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总是与天线26相对,即使容纳在带盒21中的热敏打印目标带53的带宽不同也是如此。
如图4所示,热敏型打印目标带53卷绕在带盒21内并装到带盒凸部60上的带盘56上,带盒凸部60以标准方式从下壳体23的底面可旋转地安装以被容纳。基本上圆柱形卷轴55安装到卷轴凸部59上,卷轴凸部59以标准方式沿带盒凸部60的向下方向(向图4的右侧倾斜向下)可旋转地且倾斜地安装到底面上。将从该带盘56拉出的热敏型打印目标带53沿着卷轴55的外周表面引导并进入热头9插入的开口部分22,并穿过热头9和压纸辊10之间。此后,通过热头9打印的打印目标带53穿过可转动地设置在带盒21的左下侧上(图4中的左下侧)并通过接受带馈送电动机92的驱动而被转动的带馈送辊63和与该带馈送辊63相对设置的带辅助辊11之间,并作为已打印标签带28从带排出口27馈送出带盒21,并然后经由切割单元30、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从带式打印机1的标签排出口16排出。
在本文中,将参照图5描述该热敏型打印目标带53的示意性结构。
如图5所示,打印目标带53构造成三层结构,热敏有色层形成在基带53A的前表面上且剥离纸53C通过粘合剂层53B可移除地粘贴在背面上。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如稍后描述地以预定间距设置在粘合剂层53B的背侧(图5的底侧)上并覆盖有剥离纸53C。当将以标签方式最终完成的已打印标签带28附连到具体产品等上时,剥离纸53C使已打印标签带28能够通过将它剥离而用粘合剂层53B附连到该产品上。传感器标记65如稍后描述地以预定间距L打印到剥离纸53C的背面(见图6)。
接着,现将参照图6和9描述打印到打印目标带53的剥离纸53C的背面部分的传感器标记65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本文中,作为该实施例的打印目标带53,提供了其在传感器标记65的位置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同的三种类型,即,类型1的打印目标带531、类型2的打印目标带532和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533,且首先将参照图6和7描述类型1的打印目标带531的传感器标记65的位置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6和7所示,从其前部看在带宽方向具有较长侧的细长矩形的每个传感器标记65沿带馈送方向以预定间距L相对于带宽方向中心线垂直地且对称地打印在打印目标带531的剥离纸53C的背面部分上。此外,对于打印目标带531,每个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设置在沿带排出方向(箭头A1的方向)离开传感器标记65距离等于l1的位置,在带宽方向的中心线上相应传感器标记65之间。即,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设置在相对于带排出方向25(箭头A1的方向)沿带馈送方向的上游离开传感器标记65的距离等于l3=(L-l1)的位置。因此,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预先沿带馈送方向以预定间距L装载在带宽方向中心线上。此外,即使打印目标带531的带宽不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也设置在带宽方向中心线上。
另一方面,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设置在带馈送方向离开切割单元30距离l1的位置(见图4)。切割单元30和热头9设置在带馈送方向彼此分开距离l2的位置(见图4)。
因此,当已打印标签带28上的传感器标记65到达与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相对的位置时,切割单元30与对应于在带盒21侧(即馈送方向的上游侧)离开传感器标记65带长l1的位置相对。热头9位于对应于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离开该传感器标记65带长l4=(l1+l2)的位置,与打印目标带531的打印区域的前端部分相对。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到达与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相对的位置时,传感器标记65在带排出方向(箭头A1的方向)的侧边缘部分与切割单元30相对。打印区域设置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馈送方向下游侧。
接下来,将根据图8描述类型2的打印目标带532的传感器标记65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8所示,在其前面看沿宽度方向具有较长侧的细长矩形的传感器标记65预先沿带馈送方向以预定间距L相对于带宽方向的中心线垂直地且对称地打印在打印目标带532的剥离纸的背面部分上。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设置在沿与带排出方向(箭头A1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即,带馈送方向的上游)离开每个传感器标记65的距离等于l3(l3>l1+l2)的位置,在带宽方向的中心线上传感器标记65之间。包括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非打印区域在带纵向方向上的长度是l5,而l3=(l1+l2+l5/2)。
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预先沿带馈送方向以预定间距L装载在打印目标带532的带宽方向中心线上。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设置在带馈送方向离开切割单元30距离l1的位置(见图4)。此外,切割单元30和热头9设置在带馈送方向彼此分开距离l2的位置(见图4)。将传感器标记65的位置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之间的距离l3设置成大于距离l1和距离l2之和(l1+l2)。
因此,当已打印标签带28上的传感器标记65到达与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相对的位置时,切割单元30与对应于在带盒21侧离开传感器标记65带长l1的位置相对。此外,热头9位于对应于带盒21侧,即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离开与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相对的该传感器标记65带长(l1+l2)的位置,由此与目标打印带532的非打印区域相对。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传感器标记65从与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相对的位置馈送距离(l1+l2)时,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设置在对应于热头9侧上离开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带长(l3-(l1+l2))位置处。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传感器标记65从与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相对的位置馈送距离l4(l4>l3)时,热头9与打印目标带532的打印区域的前边缘部分相对。打印区域设置在每个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馈送方向上游。
接着,将参照图9描述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533的传感器标记65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9所示,从其前面看沿宽度方向具有较长侧的细长矩形的传感器标记65预先沿带馈送方向以预定间距L相对于带宽方向的中心线垂直地且对称地打印在打印目标带533的剥离纸的背面部分上。此外,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沿与带排出方向(箭头A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带馈送方向的上游)设置在离开传感器标记65距离等于l3(例如,l3=(L3+(l1+l2)/2),即可打印区域中的带纵向方向的中心位置)的位置处。因此,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预先沿带馈送方向以预定间距L装载在打印目标带533的带宽方向中心线上。包括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非打印区域的带纵向方向的长度是l5,且具有沿带纵向方向长度l6的第一打印区域隔着设有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非打印区域设置在带馈送方向下游,而具有沿带纵向方向长度l7的第二打印区域设置在馈送方向上游。
此外,当假设设有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非打印区域代纵向方向长度是l5且最小打印宽度是a而非不是l3=(L+(l1+l2)/2,第一打印区域隔着设有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非打印区域设置在带馈送方向下游,而第二打印区域设置在馈送方向上游时,沿与带排出方向(箭头A1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带馈送方向上游离开传感器标记65的距离l3可以是(l1+l2)+l5/2+a≤l3<L-l5/2-a范围内的尺寸。
当已打印标签带28上的传感器标记65到达与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相对的位置时,切割单元30与对应于在带盒21侧离开传感器标记65带长l1的位置相对。热头9位于对应于带盒21侧,即带馈送方向上游离开与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相对的传感器标记65带长l4=(l1+l2)的位置,与打印目标带533的第一打印区域的前端部分相对。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传感器标记65从与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相对的位置馈送距离(l1+l2)时,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设置在对应于热头9侧上离开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带长(l3-(l1+l2))的位置处。
接着将参照图10描述带式打印机1的控制结构。
如图10所示,形成在带式打印机1的控制板12上的控制电路部分80包括CPU 81、CG(字符生成器)ROM 82、ROM 83、闪速存储器(EEPROM)84、RAM 85、I/O接口(I/F)86、通信接口(I/F)87等。此外,CPU 81、CGROM82、ROM 83、闪速存储器84、RAM 85、I/O接口(I/F)86和通信接口(I/F)87通过总线88彼此连接以交换数据。
对应于每个字符的光点图形数据存储在CGROM 82中,并从CGROM 82读出,且光点图形基于其光点图形数据显示在液晶显示器(LCD)7上。
ROM 83存储各种程序,且如下所述,预先存储:用于从带盒21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读取关于带盒21的带盒信息并显示表示打印目标带531、532、533的打印区域的虚拟带的程序,用于设定打印状态的处理程序,以及在已打印标签带28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上写入预定信息且此后切割该已打印标签带28的处理程序等。
CPU 81根据存储在ROM 83中的各种程序执行各种算术运算。ROM 83存储打印光点图形数据,这些点图形数据是关于大量诸如字母表、数字、符号及类似内容的用于打印字符的字符,且这些光点图像数据根据各种字体(粗黑体(Gothic)、仿宋体(Ming))分类,并对应于每种字体的多种类型(点尺寸:16、24、32、48)的打印字号和编码数据。此外,还存储用于打印包括梯度表达的图案图像的图案图形数据。在ROM 83中,还存储控制带式打印机1所需的各种程序,诸如用于根据通过键盘6输入的诸如字母、数字的字符的编码数据来控制液晶显示器控制器(LCDC)94的显示器驱动控制程序、用于读取打印缓冲区85A的数据并驱动热头9和带馈送电动机92的打印驱动程序。
闪速存储器84存储通过由读写模块93从带盒21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读取关于带盒信息的数据、通过连接器18从外部计算机等接收的打印数据,以及具有各注册号的关于各种图形数据等的点图形数据,并在即便带式打印机1断电时也仍保留这些存储内容。
RAM 85暂时存储CPU 81执行的各种算术操作的结果。RAM 85包括例如打印缓冲区85A、编辑输入区85B、显示器图像缓冲区85C、工作区85D的各种存储区域。该打印缓冲区85A存储诸如多个字母和符号的光点图形作为光点图形数据,且热头9根据存储在打印缓冲区85A中的点图形数据执行点打印。此外,编辑输入区85B存储诸如通过键盘6输入的文档数据之类的编辑文本作为打印数据。显示器图像缓冲区85C存储要在液晶显示器7上显示的图案数据等。
键盘6、反射型传感器35、用于通过天线25和33读取和写入相应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和32的信息的读写模块(R/W模块)93、具有用于将显示数据输出到液晶显示器(LCD)7的视频RAM的显示器控制器(LCDC)94、用于驱动热头9的驱动电路91、用于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的驱动电路95以及用于驱动切割电动机96的驱动电路97都连接至I/F86。
通信I/F87由例如USB(通用串行总线)或类似装置构成,并通过USB缆线等与外部计算机连接以能进行双向数据通信。
当通过键盘6上的字符键输入字符时,其文本(文档数据)顺序地存储在编辑输入区85B中,且基于点图形生成控制程序和显示器驱动控制程序,将对应于通过键盘6所输入的字符等的点图形显示在液晶显示器(LCD)7上。通过驱动电路91驱动热头9以打印存储在打印缓冲区85A中的点图形数据,且与其同步,带馈送电动机92通过驱动电路95控制带子馈送。编辑输入区85B顺序地存储通过通信I/F87从外部计算机输入的打印数据,并基于点图形生成控制程序而将它们作为光点图形数据存储在打印缓冲区85A中,然后通过热头9打印到热敏型打印目标带531、532、533上。
接着,将参照图11描述读写模块(R/W模块)93的功能结构。
如图11所示,读写模块93包括:通过控制电缆100切换的天线切换(选择)电路101,用于通过天线切换电路101经由各天线26、33向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32发送信号的发送部分102,用于输入各天线26、33接收的来自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32的反射波的接收部分103,以及发送和接收分器104。
天线切换电路101是采用已知的高频FET和二极管的开关电路,并由来自控制电路100的选择信号将天线26、33中的任一个连接至发送和接收分离器104。
发送部分102包括:用于产生访问(读和写)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32中的IC电路部分67的无线标志信息的载波的晶体振荡器105,PLL(锁相环路)106,VCO(电压控制振荡器)107,用于基于由信号处理电路111供应的信号来调制所产生的载波以处理从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32读取的信号(在振幅调制的情况下,可使用放大率可变的放大器等)的发送多路电路108,以及用于放大(在本实施例中,放大率由来自控制电路100的“TX_PWR”信号来确定的放大)发送多路电路108所调制的调制波的发送放大器109。产生的载波较佳地采用UHF波段的频率,且发送放大器109的输出通过发送和接收分离器104发送到天线26、33中的任一个,并供应到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32的IC电路部分67。
接收部分103包括:用于利用生成的载波多路传输由天线26、33接收的来自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32的反射波的接收第一多路电路111,用于从接收第一多路电路111的输出中仅取出所需波段的信号的第一带通滤波器112,放大第一通带滤波器112的输出并将其供应到第一限制器113的接收第一放大器114,用于利用上述的生成之后相移90。的载波来多路传输由天线26、33接收的来自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32的反射波的接收第二多路电路115,用于从接收第二多路电路115的输出中仅取出所需波段的信号的第二通带滤波器116,以及在其中输入第二通带滤波器116的输出并将其放大以供应到第二限制器117的接收第二放大器118。将从第一限制器113输出的信号“RXS-I”和从第二限制器117输出的信号“RXS-Q”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110,并在那里进行处理。
将接收第一放大器114和接收第二放大器118的输出输入到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电路119,并且将指示信号强度的信号“RSSI”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110中。这样,在该实施例的读写模块93中,由I-Q正交解调来解调来自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32的反射波。
接着,将参照图12来描述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32的功能结构。此外,由于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功能结构几乎相同,因此将描述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功能结构。
如图12所示,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包括天线(IC电路侧天线)68和连接至该天线68的IC电路部分67,所述天线68用于使用诸如UHF的高频波段波来以非接触状态相对于读写模块93上的天线33发送和接收信号。
IC电路部分67包括:用于对天线68接收的载波进行检波的检波部分121,用于积蓄该检波部分121所检波的载波的能量并将该能量用作驱动电源的电源部分122,用于从天线68接收的载波提取时钟信号并将其供应到控制部分123的时钟提取部分124,用作能存储预定信息信号的信息存储装置的存储部分125,连接至天线68的调制和解调部分126,以及用于通过检波部分121、时钟提取部分124及调制和解调部分126等来控制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操作的控制部分123。
调制和解调部分126解调由天线68从读写模块93的天线33接收的无线通信信号,并基于来自控制部分123的响应信号调制和反射天线68接收的载波。
控制部分123通过解释由调制和解调部分126所解调的接收信号来执行基本控制,并基于存储在存储部分125中的信息信号产生返回信号,并通过该调制和解调部分126等送回。
尽管省略了详细说明,但设置在带盒21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具有与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相同的结构,并设有IC电路部分67(未示出)、天线68(未示出)等。
接着,将参照图13来描述存储在设置在容纳有类型1的打印目标带531的带盒21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的存储部分125中的带盒信息的实例。
如图13所示,设置在带盒21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的存储部分125由“数据类型”和对应于该“数据类型”的“数据内容”组成。
表示容纳的打印目标带531的带宽的“带宽”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12mm”作为对应于该“带宽”的“数据内容”存储。表示容纳的打印目标带531的带型的“带型”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热敏带(带有粘合剂)”作为对应于该“带型”的“数据内容”存储。此外,表示容纳的带子的长度的“带长”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8m”作为对应于该“带长”的“数据内容”存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设置的预定间距长度,即表示传感器标记65设置的预定间距的长度的“IC芯片间距长度L”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100mm”作为对应于该“IC芯片间距长度L”的“数据内容”存储。表示打印区域的“打印范围”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表示自在馈送方向侧的传感器标记65的打印区域的纵向长度的“从传感器标记位置(左)25至90mm的范围”作为对应于“打印范围”的“数据内容”存储。因此,l4=25mm。表示从馈送方向侧上的传感器标记65到馈送方向上游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距离l3(见图7)的“传感器标记=IC芯片中心位置l3”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95mm”作为对应于该“传感器标记=IC芯片中心位置l3”的“数据内容”存储。表示要打印到打印目标带531上的字母等的颜色的“打印颜色”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黑色”作为对应于该“打印颜色”的“数据内容”存储。
接着,将参照图14来描述存储在设置在容纳有类型2的打印目标带532的带盒21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的存储部分125中的带盒信息的实例。
如图14所示,设置在带盒21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的存储部分125由“数据类型”和对应于各“数据类型”的“数据内容”组成。
表示容纳的打印目标带532的带宽的“带宽”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12mm”作为对应于该“带宽”的“数据内容”存储。表示容纳的打印目标带532的带型的“带型”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热敏带(带有粘合剂)”作为对应于该“带型”的“数据内容”存储。此外,表示容纳的带子的长度的“带长”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8m”作为对应于该“带长”的“数据内容”存储。表示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设置的预定间距长度,即传感器标记65设置的预定间距的长度的“IC芯片间距长度L”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100mm”作为对应于该“IC芯片间距长度L”的“数据内容”存储。表示打印区域的“打印范围”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表示自在馈送方向侧的传感器标记65的打印区域的纵向长度的“从传感器标记位置(左)35至100mm的范围”作为对应于“打印范围”的“数据内容”存储。因此,l4=35mm。此外,表示从馈送方向侧上的传感器标记65到馈送方向上游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距离l3的“传感器标记=IC芯片中心位置l3”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30mm”作为对应于该“传感器标记=IC芯片中心位置l3”的“数据内容”存储。表示要打印到打印目标带532上的字母等的颜色的“打印颜色”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黑色”作为对应于该“打印颜色”的“数据内容”存储。
接着,将参照图15来描述存储在设置在容纳有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533的带盒21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的存储部分125中的带盒信息的实例。
如图15所示,设置在带盒21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的存储部分125由“数据类型”和对应于该“数据类型”的“数据内容”组成。
表示容纳的打印目标带533的带宽的“带宽”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12mm”作为对应于该“带宽”的“数据内容”存储。此外,表示容纳的打印目标带533的带型的“带型”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热敏带(带有粘合剂)”作为对应于该“带型”的“数据内容”存储。此外,表示容纳的带子的长度的“带长”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8m”作为对应于该“带长”的“数据内容”存储。表示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设置的预定间距长度,即传感器标记65设置的预定间距的长度的“IC芯片间距长度L”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100mm”作为对应于该“IC芯片间距长度L”的“数据内容”存储。表示第一打印区域和第二打印区域的“打印范围”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表示自在带馈送方向侧的传感器标记65的第一打印区域和第二打印区域的纵向长度的“从传感器标记位置(左)25至57.5mm,67.5至100mm的范围”作为对应于“打印范围”的“数据内容”存储。因此,从传感器标记65到打印目标带533的第一打印区域的前边缘部分的带纵向长度是l4=25mm,非打印区域的带纵向长度是l5=10mm,第一打印区域的带纵向长度为l6=32.5,且第二打印区域的带纵向长度为l7=32.5mm。此外,表示从馈送方向侧上的传感器标记65到馈送方向上游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距离l3(见图9)的“传感器标记=IC芯片中心位置l3”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62.5mm”作为对应于该“传感器标记=IC芯片中心位置l3”的“数据内容”存储。表示打印要到打印目标带533上的字母的颜色的“打印颜色”存储在“数据类型”中,且“黑色”作为对应于该“打印颜色”的“数据内容”存储。
在该实施例中,容纳到带盒21中的打印目标带53的“带宽”的类型有总共8种类型,即3.5mm、6mm、9mm、12mm、18mm、24mm、36mm和48mm。容纳到带盒21中的打印目标带53的“带型”的类型有总共4种类型,即接受带(带有粘合剂)、热敏带(带有粘合剂)、接受带(没有粘合剂)和热敏带(没有粘合剂)。容纳在带盒21中的打印目标带53的“带长”有总共3种类型,5m、8m以及16m。表示用于容纳在带盒21中的目标打印带53的字母的颜色的“打印颜色”的类型,包括黑、红、蓝、绿、黄、品红和青色等。
当打印目标带53的“带型”是接受带(没有粘合剂)或热敏带(没有粘合剂)时,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和传感器标记65设置在基带的背面。
接着,将参照图16至63描述在具有如此构造的带式打印机1的产生已打印标签带的控制过程。
如图16所示,首先,在步骤(下文简称为S)1中,当带式打印机1的CPU81启动或带盒21装载时,CPU 81通过读写模块93从设置在带盒21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中读取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的存储部分125中的关于“带宽”、“带型”、“带长”、“IC芯片间距长度L”、“打印范围”、“传感器标记=IC芯片中心位置l3”、以及“打印颜色”的相应数据,并存储在RAM 85中。
在S2中,CPU 81执行打印数据输入过程的子过程。
随后,在S3中,CPU 81在执行打印过程的子过程后终止过程。
接着,将参照图17至23描述打印数据输入过程的子过程。
如图17所示,在S11中,CPU 81执行确定是否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533容纳在带盒21中的确定过程。更具体地说,CPU 81从RAM 85读取“打印范围”的数据且如果“打印范围”由两个打印范围数据组成,则确定是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533容纳在带盒21中。另一方面,如果该读取“打印范围”由一个打印范围数据组成,则CPU 81确定是类型1的打印目标带531或类型2的打印目标带532容纳在带盒21中。
然后,如果确定不是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533容纳在带盒21中(S11:否),在S12中,CPU 81从RAM 85读取“IC芯片间距长度L”和“打印范围”的数据并生成表示在打印目标带53上不包含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打印区域的虚拟带并将其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换言之,在打印带53上包括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部分变成非打印区域。
例如,如果CPU 81确定类型1的打印目标带531容纳在带盒21中,如图18所示(例如,如果从RAM 85读取“打印范围”数据,且“打印范围”的右端侧数据等于或小于“IC芯片间距长度L”的数据一预定宽度(例如约10mm),则确定类型1的打印目标带531容纳在带盒21中),则显示具有从“IC芯片间距长度L”的数据值减去长度(l1+l2)(即从天线33到热头9的距离)确定的长度的虚拟带201。“带宽”显示在虚拟带201的右侧。此外,虚拟带201的带长显示在它下方。“带型”显示在它下方。然后,CPU 81从“打印范围”的数据值在虚拟带201上显示打印区域202,且右侧区域用作非打印区域。
如图19所示,如果CPU 81确定类型2的打印目标带532容纳在带盒21中,(例如,如果从RAM 85读取“打印范围”数据,且如果“打印范围”的右端侧数据几乎等于“IC芯片间距长度L”的数据,则确定类型2的打印目标带532容纳在带盒21中),则显示具有从“IC芯片间距长度L”的数据值减去长度(l1+l2)(即从天线33到热头9的距离)确定的长度的虚拟带204。“带宽”显示在虚拟带204的右侧。虚拟带204的“带长”显示在它下方。此外,“带型”显示在它下方。然后,CPU 81从“打印范围”的数据值在虚拟带204上显示打印区域205,且左侧部分用作非打印区域。
随后,在S13中,CPU 81请求输入打印区域的打印数据。例如,通过在打印区域202和205闪烁显示游标符号。
在S14中,CPU 81在打印区域显示通过键盘6输入的打印数据,并等待所有打印数据被输入且按下返回键4(S14:否)。例如,如图21所示,它在打印区域202显示打印数据“ABCDE”并等待按下返回键4。此外,如图22所示,它在打印区域205显示打印数据“ABCDE”并等待按下返回键4。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533容纳在带盒21中(S11:是),则在S15中,CPU 81从RAM 85读出关于“IC芯片间距长度L”和“打印范围”的数据,并产生和在液晶显示器7上显示表示在两侧隔着打印目标带53上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第一打印区域和第二打印区域的虚拟带。即,打印带53上包含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部分用作非打印区域。
例如,如图20所示,如果CPU 81确定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533容纳在带盒21中,则显示由从“IC芯片间距长度L”的数据值减去长度(l1+l2)(即从天线33到热头9的距离)确定的长度的虚拟带207。此外,“带宽”显示在虚拟带201的右侧。虚拟带201的带长显示在它下方。此外,“带型”显示在它下方。然后,CPU 81从“打印范围”的数据值在虚拟带207上显示隔着中心部分非打印区域的第一打印区域208和第二打印区域209。
随后,在S16中,CPU 81请求输入第一打印区域的打印数据。例如,它通过在打印区域208闪烁显示游标符号。
在S17中,CPU 81在第一打印区域显示通过键盘6输入的打印数据,并等待所有打印数据被输入且按下返回键4(S17:否)。
当按下返回键4时(S17:是),在S18中,CPU 81请求输入第二打印区域的打印数据。例如,它通过在打印区域209闪烁显示游标符号。
在S19中,CPU 81在第二打印区域显示通过键盘6输入的打印数据,并等待所有打印数据被输入且按下返回键4(S19:否)。
如图23所示,打印数据“ABC”显示在第一打印区域208,打印数据“DEF”显示在第二打印区域209且它等待按下返回键4。
当输入打印数据后按下返回键4时(S14:是,S19:是)时,在S20中,CPU 81将该打印数据作为标签带的打印数据存储在编辑输入区域85B中。
随后,在S21中,CPU 81在液晶显示器7上显示输入写入到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写入数据的请求。该写入数据包括通过通信接口87从外部计算机单元输入并预先存储在RAM 85中的关于产品价格、推荐有效日期、生产日期、生产车间的数据、和关于产品信息的文件数据。
在S22中,CPU 81等待要写入到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写入数据的输入(S22:否)。当通过键盘6输入关于产品价格等的数据和关于产品信息的文件名时(S22:是),在S23中,CPU 81将通过该键盘6输入的关于产品价格等的数据和有关产品信息的文件数据存储为将存储到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存储部分125中的写入数据。
此后,在S24中,CPU 81等待按下打印键3(S24:否)。然后,当按下打印键3时(S24:是),CPU 81终止子过程并返回到主流程图。
接下来,将参照图24描述“打印过程”的子过程。
如图24所示,在S31中,CPU 81执行确定是否类型1的打印目标带531容纳在带盒21中的确定过程。更具体地说,当读取“打印范围”的数据,且“打印范围”由单个打印范围的数据组成且“打印范围”的右端侧数据比“IC芯片间距长度L”的数据小预定宽度时,则CPU 81确定类型1的打印目标带531容纳在带盒21中。预定宽度指例如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在“打印范围”右端侧上的情况下归入10mm或更多至20mm或更少的范围的宽度。在本文中是20mm或更少的原因是假设通过扣除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宽度所剩下的部分等于或小于打印所需的最小长度的情况。
当确定类型1的打印目标带531容纳在带盒21中时(S31:是),在S32中,CPU 81执行“打印过程1”的子过程,且此后,完成子过程并返回到主流程图。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类型1的打印目标带531没有容纳在带盒21中(S31:否),则在S33中,CPU 81执行确定是否类型2的打印目标带532容纳在带盒21中的确定过程。更具体地说,CPU 81从RAM 85读取“打印范围”的数据,且如果“打印范围”由单个打印范围的数据组成且“打印范围”的右端侧数据基本上等于“IC芯片间距长度L”的数据,则确定类型2的打印目标带532容纳在带盒21中。
然后,当确定类型2的打印目标带532容纳在带盒21中时(S33:是),则在S34中,CPU 81执行“打印过程2”的子过程,且此后,完成子过程并返回到主流程图。
另一方面,当确定类型2的打印目标带532没有容纳在带盒21中,则在S33中,即,当确定包括有两个“打印范围”的数据的类型3的打印目标带533容纳在带盒21中(S33:否)时,在S35中,CPU 81执行“打印过程3”的子过程,且此后,完成子过程并返回到主流程图。
接下来,将参照图25至30描述“打印过程1”的子过程。
如图25所示,在S41中,CPU 81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旋转带馈送辊63,使得通过带馈送辊63和带辅助辊11开始馈送已打印标签带28。
在S42中,执行确定是否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已打印标签带28的背面部分上打印的传感器标记65的确定过程。然后,当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没有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S42: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41以后的过程。另一方面,当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S42:是)时,在S43中,CPU 81继续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并馈送已打印的带531,且开始通过热头9启动打印数据的打印。
例如,如果当按下打印键3时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与切割单元30相对,如图27至28所示,则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旋转带馈送辊63,使得通过带馈送辊63和带辅助辊11启动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然后,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量达到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的位置与切割单元30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1时,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且然后通过热头9启动打印数据的打印。
随后,在S44中,CPU 81从ROM 83读出切割单元30和热头9之间馈送方向距离l2,并执行确定在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是否达到馈送方向距离l2的确定过程。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没有达到馈送方向距离l2(S44:否)时,再次执行S43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达到馈送方向距离l2(S44:是)时,在S45中,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并停止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且在热头停止后,驱动切割电动机96以切割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前端侧。即,打印区域202的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见图18)被切去。
随后,可自动切去与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的位置与热头9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1+l2)对应的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的余量,使得用户不需要在形成已打印标签带28之后切割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余量,由此提高了工作效率。
例如,如图29所示,当通过热头在打印目标带531上开始打印之后打印了字符“AB”时,已打印的带子531的馈送量,即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量从打印开始位置起达到切割单元30和热头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2,即,当打印区域202的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与切割单元30相对时,带馈送辊92停止且热头9也停止。此后,驱动切割电动机96以切割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的余量。
在S46中,在CPU 81切割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侧之后,它继续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并继续通过热头9进行打印。
随后,在S47中,CPU 81执行确定打印区域202(见图18)的打印是否完成的确定过程。然后,当打印区域202的打印没有完成(S47: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46以后的过程。因此,打印数据打印在打印目标带531的打印区域202上。
另一方面,当打印区域202的打印完成(S47:是)时,CPU 81继续S48的过程。在S48中,CPU 81停止热头9的驱动并继续带馈送电动机92的驱动以馈送已打印的标签带28。
在S49中,CPU 81从RAM 85读出表示传感器标记65的位置与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位置之间距离l3的“从传感器标记到IC芯片中心位置l3”的数据,并执行确定过程,以确定在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是否达到“从传感器标记到IC芯片中心位置l3”表示的距离l3,即在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前端部分切割后带馈送量是否达到(l3-(l1+l2))。然后,当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没有达到“从传感器标记到IC芯片中心位置l3”表示的距离l3(S49: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48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达到“从传感器标记到IC芯片中心位置l3”表示的距离l3(S49:是)时,在S50中,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以停止馈送已打印标签带28,且之后,从RAM 85读取写入数据并通过读写模块93将写入数据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存储部分125中。
此后,在S51中,CPU 81通过驱动切割电动机96切割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后端侧,且此后完成子过程并返回到主流程图。随后,将打印数据打印在已打印的带子531的不包括设置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部分的打印区域202上,并形成其中有关产品价格等的数据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中的标签带28。
当如图30所示,在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达到距离l3(例如,95mm)时,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从RAM 85读出写入数据并通过读写模块93将该写入数据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存储部分125。在该情况下,天线33隔着空间与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相对。此后,驱动切割电动机96以切去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后端侧,即沿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切去,并从标签排出口16排出已打印标签带28。
接着,将参照图31至38描述“打印过程2”的子过程。
如图31和32所示,在S61中,CPU 81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旋转带馈送辊63,使得通过带馈送辊63和带辅助辊11开始馈送已打印标签带28。
在S62中,执行是否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已打印标签带28的背面部分上打印的传感器标记65的确定过程。然后,当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没有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S62: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61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S62:是)时,在S63中,CPU 81继续带馈送电动机92的驱动以馈送已打印标签带28。
在S64中,CPU 81执行确定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之后馈送量是否达到从传感器标记65到打印区域205的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见图19)的距离l4(见图33)。如上所述,距离l4是存储到设置在带盒21上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的存储部分125中的“打印范围”的前端侧的长度数据。
如果当按下打印键3时,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与切割单元30相对,如图34和35所示,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旋转带馈送辊63,使得通过带馈送辊63和带辅助辊11开始馈送已打印标签带28。然后,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量达到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的位置与切割单元30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1时,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
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之后馈送量没有从达到从传感器标记65到打印区域205的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的距离l4(S64: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63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之后馈送量达到从传感器标记65到打印区域205的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的距离l4(S64:是)时,在S65中,CPU81继续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馈送打印目标带532,使得通过热头6开始打印数据的打印。
接下来,在S66中,CPU 81从ROM 83读取切割单元30的位置和热头9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2并执行确定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是否达到馈送方向距离l2的确定过程。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没有达到馈送方向距离l2(S66:否)时,它再次执行S65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后带馈送量达到馈送方向距离l2(S66:是)时,在S67中,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以停止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并停止热头9。此后,驱动切割电动机96以在馈送方向的前端侧切去已打印标签带28。
随后,可自动切去对应于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的位置与热头9的位置之间馈送方向距离(l1+l2)的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的余量,使得用户不需要在形成已打印标签带28之后切去沿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的余量,由此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如图36所示,当通过热头9在打印目标带532上开始打印以打印字符“A”且打印目标带532的馈送量,即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量从传感器标记65的探测位置达到切割单元30和热头9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2时,带馈送电动机92停止,且热头9也停止。此后,驱动切割电动机96以切去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的余量。此外,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可留在已打印标签带28上。
在S68中,在CPU 81在馈送方向的前端侧切去已打印标签带28之后,它再继续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并继续通过热头9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在S69中,CPU 81从RAM 85读出表示从传感器标记65到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距离l3的“从传感器标记到IC芯片中心位置l3”的数据,并执行确定过程,以确定在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是否达到“从传感器标记到IC芯片中心位置”表示的距离l3。然后,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没有达到距离l3(S69: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68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达到距离l3(S69:是)时,在S70中,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以停止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且同时停止热头9的驱动。此后,从RAM 85读出写入数据并通过读写模块93将该写入数据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存储部分125中。
例如,如图37所示,当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达到距离l3(例如,30mm)时,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并停止驱动热头9。然后CPU 81从RAM 85读取写入数据并通过读写模块93将该写入数据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存储部分125中。在该情况下,天线33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空间相隔地彼此相对。
随后,在S71中,CPU 81再开始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并继续通过热头9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在S72中,CPU 81从ROM 83读取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的位置与切割单元30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1,并从ROM 83读取切割单元30的位置与热头9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2,并从RAM 85读取“IC芯片间距长度L”的数据值L。然后,CPU 81执行确定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侧边缘部分的余量被切去后带馈送量是否达到(L-(l1+l2))的确定过程。然后,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的余量被切去后带馈送量没有达到(L-(l1+l2))(S72: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71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的余量被切去后带馈送量达到(L-(l1+l2))(S72:是)时,在S73中,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以停止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并同时停止驱动热头9。此后,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后端侧,即打印区域205的后端侧通过驱动切割电动机96而切割,完成子过程且它返回到主流程图。随后,通过将打印数据打印在已打印的带子532的不包括设置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部分的打印区域205上并将有关产品价格等的数据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中而形成已打印标签带28。
例如,如图38所示,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的余量被切去后带馈送量达到(L-(l1+l2))时,如图38所示,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并然后停止驱动热头9。此后,驱动切割电动机96以在馈送方向后端侧,即沿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边缘切去已打印标签带28,且从标签排出口16排出已打印标签带28。
接着,将参照图39至63描述“打印过程3”的子过程。
如图39所示,在S81中,CPU 81执行确定第一打印区域208的带馈送方向的长度l6是否小于切割单元30的位置和热头9的位置之间馈送方向距离l2的确定过程。更具体地说,CPU 81从RAM 85读出“打印范围”的数据并采用第一(左)打印范围的长度(见图9和15)作为第一打印区域208的带馈送方向长度l6。然后,CPU 81从ROM 83读出切割单元30的位置和热头9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2,并确定第一打印区域208的带馈送方向长度16是否小于馈送方向距离l2。
如果确定第一打印区域208的带馈送方向长度l6小于馈送方向距离l2(S81:是),在S82中,CPU 81执行“打印过程31”的子过程,终止子过程并然后返回到“打印过程”的子过程。
另一方面,当确定第一打印区域208的带馈送方向长度l6等于或大于馈送方向距离l2(S81:否)时,CPU 81行进到S83的过程。在S83中,CPU 81执行确定第二打印区域209的带馈送方向长度l7是否小于馈送方向距离l2的确定过程。更具体地说,CPU 81从RAM 85读出“打印范围”的数据并采用第二(右)打印范围的长度(见图9和15)作为第二打印区域209的带馈送方向长度l7。然后,CPU 81从ROM 83读出切割单元30的位置和热头9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2并确定第二打印区域209的带馈送方向长度l7是否小于馈送方向距离l2。
当确定第二打印区域209的带馈送方向长度l7小于馈送方向距离l2(S83:是)时,在S84中,CPU 81执行“打印过程32”的子过程,并完成子过程且然后返回到“打印过程”的子过程。
另一方面,当确定第二打印区域209的带馈送方向长度l7等于或大于馈送方向距离l2(S83:否)时,在S85中,CPU 81执行“打印过程33”的子过程,完成子过程并返回到“打印过程”的子过程。
接下来,将参照图40至47描述“打印过程31”的子过程。
如图40和41所示,在S101中,CPU 81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旋转带馈送辊63,使得通过带馈送辊63和带辅助辊11开始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在S102中,CPU 81执行确定是否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已打印标签带28的背面部分上打印的传感器标记65的确定过程。当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没有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S102: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101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如果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S102:是),则在S103中,CPU 81继续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馈送已打印目标带533并开始通过热头9在第一打印区域208(见图20)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例如,如图43和44所示,如果按下打印键3时,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与切割单元30相对,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旋转带馈送辊63,使得通过带馈送辊63和带辅助辊11开始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然后,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量达到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的位置和切割单元30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1时,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并然后开始通过热头9在第一打印区域208(见图20)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在S104中,CPU 81执行确定在第一打印区域208(见图20)上的打印是否完成的确定过程。然后,除非第一打印区域208的打印完成(S104:否),CPU 81再次执行S103以后的过程。随后,在打印目标带533的第一打印区域208上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另一方面,当完成第一打印区域208的打印(S104:是)时,CPU 81行进到S105的过程。在S105中,CPU 81停止驱动热头9并继续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馈送已打印标签带28。
随后,在S106中,CPU 81从ROM 83读出切割单元30的位置和热头9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2并执行确定在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是否达到馈送方向距离l2的确定过程。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没有达到馈送方向距离l2(S106:否)时,它再次执行S105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达到馈送方向距离l2(S106:是)时,在S107中,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以停止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并停止热头9。此后,驱动切割电动机96以在馈送方向的前端侧切去已打印标签带28。即,切去第一打印区域208的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见图20)。
随后,可自动切去已打印标签带28对应于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的位置与热头9的位置之间馈送方向距离(l1+l2)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的余量,使得用户不需要在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切去该余量,由此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如图45所示,当通过热头9开始在打印目标带533上打印之后在第一打印区域208上打印打印数据“A”的字母,且打印目标带533的馈送量,即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量从打印开始位置达到切割单元30的位置和热头9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2,即,当第一打印区域208的前端侧的边缘部分与切割单元30相对时,带馈送电动机92停止且热头9停止。此后,驱动切割电动机96以切割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的余量。
在S108中,CPU 81停止热头9并继续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馈送已打印标签带28。
在S109中,CPU 81执行确定热头9是否达到第二打印区域209的馈送方向的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见图20)的确定过程。在该确定中,CPU 81从RAM 85读出“打印范围”的数据以从第二打印区域209的打印范围的数据获得前端侧的长度数据,并确定在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之后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量是否达到该长度数据。然后,当热头9没有达到第二打印区域209的馈送方向的前端侧边缘部分(S109: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108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热头9达到第二打印区域209的馈送方向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S109:是)时,在S110中,CPU 81继续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馈送已打印的带子533并通过热头9开始在第二打印区域209上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在S111中,CPU 81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继续通过热头9在第二打印区域209上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在S112中,CPU 81从RAM 85读出表示传感器标记65的位置与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位置之间距离l3的“从传感器标记到IC芯片中心位置l3”的数据,并执行确定过程,以确定在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是否达到“从传感器标记到IC芯片中心位置l3”表示的距离l3。然后,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没有达到距离l3(S112: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111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达到距离l3(S112:是)时,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以停止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并停止驱动热头9。此后,它从RAM 85读出写入数据并通过读写模块93将该写入数据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存储部分125中。
例如,如图46所示,当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达到距离l3(例如,40.5mm)时,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以停止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并停止驱动热头9。它从RAM85读取写入数据并通过读写模块93将该写入数据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存储部分125中。在该情况下,天线33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空间相隔地彼此相对。进行了打印目标带533的第一打印区域208中的打印数“A”和第二打印区域209中的打印数据“BCDEF”的打印数据“BC”的打印。
随后,在S114中,CPU 81再次开始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并继续通过热头9在第二打印区域209上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在S115中,CPU 81执行确定第二打印区域209的打印是否完成的确定过程。然后,当第二打印区域209的打印没有完成(S115: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114以后的过程。因此,打印数据继续打印在打印目标带533的第二打印区域209上。
另一方面,当完成第二打印区域209上的打印(S115:是)时,CPU 81行进到S116的过程。在S116中,CPU 81停止驱动热头9并继续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馈送已打印标签带28。
在S117中CPU 81从ROM 83读出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的位置与切割单元30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1,并从ROM 83读出切割单元30的位置与热头9的位置之间馈送方向距离l2,并从RAM 85读出“IC芯片间距长度L”的数据值L。CPU 81执行确定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余量被切割之后带馈送量是否达到(L-(l1+l2))的确定过程。然后,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余量被切去之后带馈送量没有达到(L-(l1+l2))(S117: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116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的余量被切去之后带馈送量达到(L-(l1+l2))(S117:是)时,在S118中,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以停止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并停止驱动热头9。此后,它通过驱动切割电动机96在沿馈送方向的后端侧,即打印区域207的后端侧(见图20)切割已打印标签带28,且此后,完成子过程并返回到打印过程3的子过程。因此,通过将打印数据打印在l6<l2的打印目标带533的不包括设置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部分的第一打印区域208和第二打印区域209上并将有关产品价格等的数据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中而形成已打印标签带28。
例如,如图47所示,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的余量被切去后带馈送量达到(L-(l1+l2))时,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此后,驱动切割电动机96以切割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后端侧,即沿着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使得已打印标签带28从标签排出口16排出。
接下来,将参照图48和55描述“打印过程32”的子过程。
如图48和49所示,在S121至S123中,CPU 81执行以上S101至S103的过程。
例如,如图51和52所示,如果当按下打印键3时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与切割单元30相对,则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旋转带馈送辊63,使得通过带馈送辊63和带辅助辊l1开始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然后,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量达到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的位置与切割单元30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1时,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使得开始通过热头9在第一打印区域208(见图20上)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在S124中,CPU 81从ROM 83读出切割单元30的位置与热头9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2,并执行确定过程,以确定在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是否达到馈送方向距离l2。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没有达到馈送方向距离l2(S124: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123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达到馈送方向距离l2(S124:是)时,在S125中,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以停止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并停止热头9。此后,通过驱动切割电动机96在馈送方向前端侧切割已打印标签带28。即,第一打印区域208(见图20)的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被切去。
因此,可自动切去已打印标签带28的与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的位置与热头9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1+l2)对应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的余量,使得用户不需要在形成已打印标签带28之后切割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的余量,由此提高了工作效率。
例如,如图53所示,在通过热头开始在打印目标带533打印之后在第一打印区域208上打印打印数据“ABCDE”的打印数据“AB”的字母时,且当打印目标带533的馈送量,即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量从打印开始位置达到切割单元30和热头9之间馈送方向距离l2,即,当第一打印区域208的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与切割单元30相对时,带馈送辊92停止且热头9也停止。此后,驱动切割电动机96以切去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的余量。
随后,在S126中,在CPU 81再开始驱动带馈送辊92并继续通过热头9在第一打印区域208上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在S127中,CPU 81执行确定第一打印区域208的打印是否完成的确定过程。然后,当第一打印区域208的打印没有完成(S127: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126以后的过程。因此,继续在打印目标带533的第一打印区域208上打印打印数据。
另一方面,当第一打印区域208的打印完成(S127:是)时,CPU 81行进到S128的过程。在S128中,CPU 81停止热头9的驱动并继续带馈送电动机92的驱动以馈送已打印的标签带28。
在S129中,CPU 81执行确定热头9是否达到第二打印区域209的馈送方向的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见图20)的确定过程。在该确定中,CPU 81从RAM 85读出“打印范围”的数据,从第二打印区域209的打印范围的数据获得前端侧的长度数据,并确定在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之后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量是否达到该长度数据。然后,当热头9没有达到第二打印区域209的馈送方向的前端侧的边缘部分(S129: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128之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热头9达到第二打印区域209的馈送方向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S129:是)时,在S130中,CPU 81继续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馈送打印目标带533并通过热头9开始在第二打印区域209上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在S131中,CPU 81继续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继续通过热头9在第二打印区域209上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在S132中,CPU 81执行确定第二打印区域209的打印是否完成的确定过程。当第二打印区域209的打印没有完成(S132: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131以后的过程。因此,继续在打印目标带533的第二打印区域209上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另一方面,当完成第二打印区域209上的打印(S132:是)时,CPU 81行进到S133的过程。在S133中,CPU 81停止驱动热头9并继续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馈送已打印标签带28。
在S134中,CPU 81从RAM 85读出表示传感器标记65的位置与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位置之间距离l3的“从传感器标记到IC芯片中心位置l3”的数据,并执行确定过程,以确定在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是否达到“从传感器标记到IC芯片中心位置l3”表示的距离l3。然后,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没有达到距离l3(S134: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133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达到距离l3(S134:是)时,在S135中,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以停止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并停止热头9的驱动。此后,它从RAM 85读出写入数据并通过读写模块93将该写入数据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存储部分125中。
例如,如图54所示,当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达到距离l3(例如,78mm)时,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以停止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并停止驱动热头9。然后它从RAM 85读取写入数据并通过读写模块93将该写入数据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存储部分125中。此外,在该情况下,天线33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空间相隔地彼此相对。在打印目标带533的第一打印区域208上打印打印数据“ABCDE”并在第二打印区域209上打印打印数据“F”。
随后,在S136至S138中,CPU 81执行以上S116至S118的过程,此后,完成子过程并返回到打印过程3的子过程。因此,通过将打印数据打印在l7<l2的打印目标带533的不包括设置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部分的第一打印区域208和第二打印区域209上并将有关产品价格等的数据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中而形成已打印标签带28。
例如,如图55所示,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的余量被切去后带馈送量达到(L-(l1+l2))时,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此后,驱动切割电动机96以在馈送方向的后端侧,即沿着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边缘部分切割已打印标签带28,并然后将已打印标签带28从标签排出口16排出。
接下来,将参照图56至63描述“打印过程33”的子过程。
如图56至57所示,在S141至S143中,CPU 81执行以上S101至S103的过程。
例如,如图59和60所示,如果当按下打印键3时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与切割单元30相对,则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旋转带馈送辊63,使得通过带馈送辊63和带辅助辊l1开始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然后,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量达到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的位置与切割单元30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1时,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使得开始通过热头9在第一打印区域208(见图20上)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在S144中,CPU 81从ROM 83读出切割单元30的位置与热头9的位置之间馈送方向距离l2,并执行确定过程,以确定在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是否达到馈送方向距离l2。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没有达到馈送方向距离l2(S144: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143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达到馈送方向距离l2(S144:是)日寸,在S145中,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以停止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并停止热头9。此后,驱动切割电动机96在馈送方向前端侧切去已打印标签带28。即,第一打印区域208(见图20)的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被切去。
因此,可自动切去已打印标签带28的与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的位置与热头9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1+l2)对应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的余量,使得用户不需要在形成已打印标签带28之后切割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的余量,由此提高了工作效率。
例如,如图61所示,在通过热头开始对打印目标带533进行打印之后在第一打印区域208上打印打印数据“ABC”的打印数据“AB”的字母时,且当打印目标带533的馈送量,即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量从打印开始位置达到切割单元30和热头9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2,即,当第一打印区域208的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与切割单元30相对时,带馈送电动机92停止且热头9也停止,且此后,驱动切割电动机96以切去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的余量。
在S146中,在CPU 81再开始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并继续通过热头9在第一打印区域208上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在S147中,CPU 81执行确定第一打印区域208的打印是否完成的确定过程。然后,当第一打印区域208的打印没有完成(S147: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146以后的过程。因此,继续在打印目标带533的第一打印区域208上打印打印数据。
另一方面,当第一打印区域208的打印完成(S147:是)时,CPU 81行进到S148的过程。在S148中,CPU 81停止热头9的驱动并继续带馈送电动机92的驱动以馈送已打印的标签带28。
在S149中,CPU 81执行确定热头9是否达到第二打印区域209的馈送方向的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见图20)的确定过程。在该确定中,CPU 81从RAM 85读出“打印范围”的数据,从第二打印区域209的打印范围的数据获得前端侧的长度数据,并确定在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之后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量是否达到该长度数据。然后,当热头9没有达到第二打印区域209的馈送方向的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S149: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148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热头9达到第二打印区域209的馈送方向的前端侧上的边缘部分(S149:是)时,在S150中,CPU 81继续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馈送打印目标带533并通过热头9开始在第二打印区域209上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在S151中,CPU 81继续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以继续通过热头9在第二打印区域209上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在S152中,CPU 81从RAM 85读出表示传感器标记65的位置与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位置之间距离l3的“从传感器标记到IC芯片中心位置l3”的数据,并执行确定过程,以确定在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是否达到数据“从传感器标记到IC芯片中心位置l3”表示的距离l3。然后,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没有达到距离l3(S152: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151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达到距离l3(S152:是)时,在S153中,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以停止馈送已打印标签带28并停止驱动热头9。此后,它从RAM 85读取写入数据并通过读写模块93将写入数据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存储部分125中。
例如,如图62所示,当通过反射型传感器35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之后带馈送量达到距离l3(例如62.5mm)时,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以停止馈送已打印标签带28并停止驱动热头9。此后,它从RAM 85读取写入数据并通过读写模块93将写入数据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存储部分125中。在该情况下,天线33和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空间相隔地彼此相对。进行了打印目标带533的第一打印区域208的打印数据“ABC”和打印目标带533的第二打印区域209的打印数据“DEF”的打印数据“D”的打印。
随后,在S154中,CPU 81再开始驱动带馈送电动机92并继续通过热头9在第二打印区域209上进行打印数据的打印。
在S155中,CPU 81从ROM 83读取天线33和反射型传感器35的位置与切割单元30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1,从ROM 83读取切割单元30的位置与热头9的位置之间的馈送方向距离l2,从RAM 85读取“IC芯片间距长度L”的数据值L,并执行确定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的余量被切去后带馈送量是否达到(L-(l1+l2))的确定过程。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的余量被切去后带馈送量没有达到(L-(l1+l2))(S155:否)时,CPU 81再次执行S154以后的过程。
另一方面,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的余量被切去后带馈送量达到(L-(l1+l2))(S155:是)时,在S156中,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以停止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并停止驱动热头9。此后,驱动切割电动机96以在馈送方向的后端侧,即打印区域207的后端侧(见图20)切割已打印标签带28。然后,CPU 81完成子过程并返回到打印过程3的子过程。因此,通过将打印数据打印在16≥12且17≥12的打印目标带533的不包括设置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部分的第一打印区域208和第二打印区域209上并将有关产品价格等的数据存储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中而形成已打印标签带28。
例如,如图63所示,当已打印标签带28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处的余量被切去后带馈送量达到(L-(l1+l2))时,CPU 81停止带馈送电动机92。此后,驱动切割电动机96以在馈送方向的后端侧,即沿着传感器标记65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切割已打印标签带28,并将已打印标签带28从标签排出口16排出。
这里,带馈送辊92、带驱动辊轴14、凸轮部分76、带馈送辊63、和带辅助辊11组成带馈送装置。热头9和压纸辊10组成打印装置。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用作带盒信息指定装置。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用作无线信息电路元件。天线68用作IC电路侧天线。键盘6用作输入装置。当通过用连接器18与外部个人计算机连接来输入字符数据等时,该个人计算机用作输入装置。液晶显示器7用作显示装置。反射型传感器35用作探测传感器。切割单元30用作切割装置。天线26和读写模块93用作带盒信息读取装置。CPU 81、ROM 83和RAM 85用作虚拟带显示控制装置。天线33用作装置侧天线。读写模块93用作读写装置。
如以上详细描述的那样,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1使用户能够输入打印数据同时确认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的虚拟带201、204和207的不包括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每个打印区域202、205、208和209。因此,可将打印数据方便地输入到打印目标带531、532和533的不包括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每个打印区域202、205、208和209。此外,可防止打印目标带531、532和533的有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凸起部分被打印,由此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已打印标签带28。即使在探测到打印目标带531、532和533的传感器标记65之后,带子馈送了反射型传感器35的位置与热头9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1+l2),并可切去前端侧上的余量,打印区域202、205、208和209可安全地留在已打印标签带28上。
此外,带式打印机1可通过在探测到传感器标记65后将目标打印带531、532和533馈送预定距离,使用天线33将预定信息写入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
该实施例的带盒21可通过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获得表示打印区域202、205、208和209馈送方向的前边缘部分与设置在打印区域202、205、208和209的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紧邻的前方的传感器标记65之间相对距离的距离数据,和表示打印区域202、205、208和209的馈送方向长度的长度数据。因此,可精确地打印设置在打印目标带531、532和533的相应传感器标记65之间不包括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部分上的每个打印区域202、205、208和209,由此防止打印目标带531、532和533的包括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凸起部分被打印,由此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已打印标签带28。
此外,因为可通过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获得设置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与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馈送方向上游紧邻的前方的传感器标记65之间的相对距离,所以可相对于传感器标记65指定馈送方向上游的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任何布置位置,由此防止打印目标带531、532和533的包括无线标志电路元件32的凸起部分被打印,并形成高质量的已打印标签带28。
不用说,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且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改进或修改本发明。
例如,允许提供一种由多片凸出部分和凹陷部分组成的带指定部分,用于在带盒21的主体上预定位置上指定打印目标带53的类型,而不是采用无线标志电路元件25,并提供一种传感器装置(例如,机械开关等)来探测带式打印机1的带盒容纳部分8的底部上是否存在所述凸出部分或凹陷部分,而不是采用天线26。因此,带式打印机1可根据通过存储关于打印目标带531、532和533的打印区域202、205、208和209的数据经由传感器装置由带指定部分指定的打印目标带53的类型,在液晶显示器7上显示具有打印区域202、205、208和209的虚拟带201、204和207。

Claims (5)

1.一种带盒,用在具有馈送长带的馈送装置和在带子上打印的打印装置的带式打印机上,并可拆地装载到容纳带子的带式打印机的带盒容纳部分,所述带盒包括:
带盒信息指定装置,设置在带盒主体上,用于指定关于所述带盒的预定带盒信息;
带盘,被所述打印装置打印的打印目标带卷绕在所述带盘上,且所述带盘可旋转地设置;
无线信息电路元件,包括用于存储预定信息的沿所述打印目标带的纵向以预定间距设置的IC电路部分,和用于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与所述IC电路部分连接的IC电路侧天线;
传感器标记,以与所述预定间距相同的间距形成在所述打印目标带的一面的纵向方向上;以及
打印区域,以与所述预定间距相同的间距设置在所述打印目标带的相应传感器标记之间不包括所述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部分上,
其中所述传感器标记、所述无线信息电路元件和所述打印区域在所述打印目标带的纵向方向上以预定距离重复地彼此分开设置,并且
所述预定带盒信息包括打印区域信息,该打印区域信息包括表示所述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的前端部分与设置在所述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紧邻的前方的所述传感器标记之间相对距离的距离数据和表示所述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长度的长度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带盒信息包括表示所述无线信息电路元件与设置在所述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馈送方向上游侧紧邻的前方的所述传感器标记之间的相对距离的电路元件位置信息。
3.一种带式打印机,包括用于馈送长带的带馈送装置、输入装置、用于显示由所述输入装置输入或编辑的打印数据的显示装置、和用于将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打印数据打印在所述带子上的打印装置,且容纳带子的带盒可拆地装载在所述带式打印机上,
其中所述带盒包括:
带盒信息指定装置,设置在带盒主体上,用于指定关于所述带盒的预定带盒信息;
带盘,被所述打印装置打印的打印目标带卷绕在所述带盘上,且所述带盘可旋转地设置;
无线信息电路元件,包括用于存储预定信息的沿所述打印目标带的纵向以预定间距设置的IC电路部分,和用于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与IC电路部分连接的IC电路侧天线;
传感器标记,以与所述预定间距相同的间距形成在所述打印目标带的一面的纵向方向上;
打印区域,以与所述预定间距相同的间距设置在所述打印目标带的相应传感器标记之间不包括所述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部分上,
其中所述传感器标记、所述无线信息电路元件和所述打印区域在所述打印目标带的纵向方向上以预定距离重复地彼此分开设置,以及
所述预定带盒信息包括打印区域信息,该打印区域信息包括表示所述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前端部分与设置在所述打印区域的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紧邻的前方的所述传感器标记之间相对距离的距离数据和表示所述打印区域的馈送方向长度的长度数据,以及
所述带式打印机包括:
探测传感器,用于探测从所述带盒送出的已打印的带子的传感器标记;
热头,设置在离开所述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的所述探测传感器预定第一距离的位置处;
切割装置,用于切割从所述带盒送出的已打印的带子,设置在离开所述带馈送方向上游侧的所述探测传感器小于所述预定第一距离的预定第二距离位置处;
带盒信息读取装置,用于与所述带盒信息指定装置协作读取所述预定带盒信息;以及
虚拟带显示控制装置,根据通过所述带盒信息读取装置读取的打印区域信息形成表示所述打印目标带上的打印区域的虚拟带,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并控制所述显示器来显示所述打印数据在所述打印区域上打印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带盒信息包括表示所述无线信息电路元件与设置在所述无线信息电路元件的馈送方向上游侧的紧邻的前方的所述传感器标记之间的相对距离的电路元件位置信息。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装置侧天线,设置成隔着已打印的带子与所述探测传感器相对;以及
读写装置,用于借助于所述装置侧天线通过无线通信从所述无线信息电路元件读取和写入所述预定信息。
CN200680008554XA 2005-03-18 2006-02-23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20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80061 2005-03-18
JP080061/2005 2005-03-18
JP2006015080A JP4613839B2 (ja) 2005-03-18 2006-01-24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015080/2006 2006-01-24
PCT/JP2006/303283 WO2006100870A1 (ja) 2005-03-18 2006-02-23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2087A true CN101142087A (zh) 2008-03-12
CN101142087B CN101142087B (zh) 2010-10-06

Family

ID=37023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855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2087B (zh) 2005-03-18 2006-02-23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42593B2 (zh)
EP (1) EP1859948A4 (zh)
JP (1) JP4613839B2 (zh)
CN (1) CN101142087B (zh)
WO (1) WO2006100870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0602A (zh) * 2009-06-10 2010-12-2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2259506A (zh) * 2010-05-31 2011-11-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5050821A (zh) * 2013-03-22 2015-11-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和带打印装置
CN105730015A (zh) * 2015-03-09 2016-07-06 北京硕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装置、带盒和打印机
CN106364182A (zh) * 2015-07-24 2017-02-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带盒和带有盒的打印机
CN109318603A (zh) * 2017-07-31 2019-02-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和控制打印设备的方法
CN109421390A (zh) * 2017-08-31 2019-03-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带卷和带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6167A (ja) * 2008-09-30 2010-04-15 Brother Ind Ltd レイアウト表示装置およびレイアウト表示プログラム
JP5554982B2 (ja) * 2009-12-22 2014-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655858B2 (ja) * 2010-09-16 2015-01-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JP5916474B2 (ja) * 2012-03-29 2016-05-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処理装置
JP6241104B2 (ja) * 2013-07-22 2017-1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9409418B2 (en) * 2013-07-31 2016-08-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 tape and tape printer
EP3521045B1 (en) * 2016-09-29 2021-06-16 Sato Holdings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and printer control method
USD858628S1 (en) * 2017-07-27 2019-09-03 Aimo Marking Co., Ltd Label cartridge
JP7110569B2 (ja) * 2017-09-21 2022-08-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8420A (ja) * 1995-03-28 1996-10-15 Tec Corp コーディング装置
JP3651101B2 (ja) 1996-03-12 2005-05-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状ラベル作成装置
JP3578005B2 (ja) * 1999-08-10 2004-10-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長設定方法
JP3831581B2 (ja) * 2000-06-21 2006-10-1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Rf−id読み取り書き込み機能付きプリンタ
JP2002087412A (ja) * 2000-09-18 2002-03-27 Canon Aptex Inc ダイカット装置及びラベル製造装置
EP1413448B1 (en) * 2001-07-30 2006-10-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er
JP3982378B2 (ja) * 2002-10-10 2007-09-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5047231A (ja) * 2003-07-31 2005-02-24 Sato Corp 印字装置
EP1800874A4 (en) * 2004-09-24 2010-01-13 Brother Ind Ltd RIBBON CASSETTE AND RIBBON PRINTING DEVICE
US7223030B2 (en) * 2005-02-01 2007-05-2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location of RFID tags on embedded print media
WO2006112467A1 (ja) * 2005-04-19 2006-10-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タグテープ
US7037011B1 (en) * 2005-07-07 2006-05-02 Amano Cincinnati, Inc. Ribbon cartridge having updatable data communication component
WO2007072887A1 (ja) * 2005-12-20 2007-06-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JP2008265278A (ja) * 2007-03-22 2008-11-06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用テープ、ラベル用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ラベル作成装置
JP2008273026A (ja) * 2007-04-27 2008-11-13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編集装置及びラベル作成装置
JP4949992B2 (ja) * 2007-10-18 2012-06-13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0602A (zh) * 2009-06-10 2010-12-2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1920602B (zh) * 2009-06-10 2014-09-2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2259506A (zh) * 2010-05-31 2011-11-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2259506B (zh) * 2010-05-31 2014-11-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5050821A (zh) * 2013-03-22 2015-11-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和带打印装置
CN105730015A (zh) * 2015-03-09 2016-07-06 北京硕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装置、带盒和打印机
CN106364182A (zh) * 2015-07-24 2017-02-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带盒和带有盒的打印机
US10569568B2 (en) 2015-07-24 2020-02-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and tape cartridge
CN109318603A (zh) * 2017-07-31 2019-02-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和控制打印设备的方法
CN109421390A (zh) * 2017-08-31 2019-03-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带卷和带盒
US11062627B2 (en) 2017-08-31 2021-07-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tape roll, and tape casset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13839B2 (ja) 2011-01-19
EP1859948A1 (en) 2007-11-28
US7942593B2 (en) 2011-05-17
JP2006289954A (ja) 2006-10-26
CN101142087B (zh) 2010-10-06
US20080279605A1 (en) 2008-11-13
WO2006100870A1 (ja) 2006-09-28
EP1859948A4 (en) 201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2087B (zh)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EP1813431B1 (en)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CN101060986B (zh) 带式打印机和带盒
CN100564046C (zh) 带式打印机
CN101060988B (zh)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CN101060991B (zh) 带盒
US8967892B2 (en) Tape printer which prints purchase support information for a tape cartridge
US20080266579A1 (en) Tag label editing apparatus and tag label producing apparatus
CN101293431A (zh) 标签产生装置
CN101293432A (zh) 标签编辑装置和标签产生装置
EP1645425B1 (en) Tape print device and program
EP2022640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US10406823B2 (en) Printing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printing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06

Termination date: 201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