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9506B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9506B
CN102259506B CN201110070384.0A CN201110070384A CN102259506B CN 102259506 B CN102259506 B CN 102259506B CN 201110070384 A CN201110070384 A CN 201110070384A CN 102259506 B CN102259506 B CN 1022595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bar
roller
roller retainer
sensor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03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9506A (zh
Inventor
野田宪吾
横江麻美
小林慎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252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5435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254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5436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428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00620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431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7341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59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9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9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9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与打印机的盖的关闭相结合地,释放杆(17)向左移动。与释放杆向左移动相结合地,辊保持器(18)向后旋转,并且压盘辊(15)压靠热头(10)。与释放杆向左移动相结合地,传感器保持器(19)向后移动,并且开关端子(231)压靠带盒(30)的指示器部分。设置了传感器保护板(90),在辊保持器已经向后旋转的情形中,该传感器保护板移动到它将从下方与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中的带盒形成接触的位置。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被构造成使得带盒能够被自由地安装和移除,并且该打印机在收容于带盒中的带上进行打印。
背景技术
一种打印机是已知的,该打印机使用多个检测开关检测收容于被安装在打印机的盒安装部分中的带盒中的带的类型(带宽度、打印形式等)(例如,参考日本公开专利公报No.4-133756和日本专利No.3543659)。具体地,盒检测部分被设置在带盒的底端面的一部分中,其中以与带的类型对应的图案在盒检测部分中形成通孔。当带盒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中时,被恒定地向上推压的检测开关根据在盒检测部分中形成的通孔的图案而被选择性地按压。打印机基于被按压和未被按压的检测开关组合检测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中的带盒中的带的类型。
发明内容
在已知打印机中,除了上述检测开关,设置有支撑打印头的头保持器、馈送带和墨带的驱动轴等,使得它们从盒安装部分的底端面向上面向。因此,在其中检测开关被设置在盒安装部分的底端面上的情形中,检测开关的数目、位置等可能受到限制。因此,可能在打印机的设计上施加了很多限制。
在这里得出的一般原理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能够适当地检测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中的带盒中的带的类型,同时还确保打印机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打印机包括盒安装部分、打印头、压盘辊、辊保持器、传感器、传感器保持器和保护部分。具有箱形盒壳、带和指示器部分的带盒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中和被从盒安装部移除。盒壳设有顶表面、底表面、前表面和一对侧表面。带是在盒壳中包含的打印介质。指示器部分被设置在前表面上并且指示带的类型。打印头在其中带盒已经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中的情形中在带上执行打印。压盘辊面对打印头,并且能够通过带而压靠打印头。辊保持器支撑压盘辊并且能够绕与上下方向平行的保持器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第一位置是压盘辊在此处压靠打印头的位置,并且第二位置是压盘辊在此处与打印头分离的位置。传感器检测指示器部分指示的带的类型。传感器保持器将传感器保持在保持器轴和压盘辊之间并且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第三位置是传感器在此处靠近指示器部分的位置,并且第四位置是传感器在此处被从指示器部分分离的位置。保护部分被设置在辊保持器上并且被设置在传感器的上方。在辊保持器旋转到第二位置的情形中,保护部分移动到它在此处与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中的带盒分离的位置。在其中辊保持器旋转到第一位置的情形中,保护部分移动到它在此处将从下方与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中的带盒形成接触的位置。在其中传感器保持器移动到第三位置的情形中,辊保持器在传感器靠近指示器部分地移动之前旋转到第一位置。在其中传感器保持器移动到第四位置的情形中,辊保持器在传感器已经与指示器部分分离之后旋转到第二位置。
根据该构造,能够通过靠近被设置在带盒的前表面上的指示器部分地移动传感器而检测带的类型。在此情形中,例如,与在其中传感器被定位成使其靠近带盒底表面移动的情形中相比,对于空间和传感器位置施加的限制更少。这使得抑制打印机尺寸的任何增加并且增加打印机设计的自由度成为可能。进而,传感器保持器能够独立于辊保持器地移动。这使得改进传感器保持器的可移动性并且适当地执行带类型的检测成为可能。还设置了保护部分,在其中辊保持器已经旋转到第一位置的情形中,该保护部分移动到它在此处将从下方与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中的带盒形成接触的位置。这使得防止使用者在盒安装部分中错误地安装带盒成为可能,并且依次地,使得防止错误安装的带盒与传感器形成接触成为可能。
压盘辊还可以在与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中的带盒的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面对打印头,还可以被设置在打印头的前方,并且还可以面对带盒的前表面。保护部分还可以是从辊保持器朝向打印头延伸并且被设置在比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中的带盒的前表面高的位置中的板形部件。在此情形中,因为保护部分是板形部件,所以能够容易地并且准确地保护传感器。
打印机还可以设有在与压盘辊面对的位置中支撑打印头的头保持器。盒安装部分还可以包括臂容纳部分,在其中带盒已经被安装的情形中,该臂容纳部分容纳包括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臂部分。臂容纳部分还可以是形成在头保持器和辊保持器之间的空间。当辊保持器处于第一位置中时和当辊保持器处于第二位置中时,臂容纳部分的沿着带盒前后方向的长度还可以不小于臂部分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当辊保持器处于第二位置中时,在保护部分和头保持器之间的沿着前后方向的距离还可以不小于臂部分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并且当辊保持器处于第一位置中时,在保护部分和头保持器之间的沿着前后方向的距离还可以小于臂部分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在此情形中,因为在保护部分和头保持器之间的沿着前后方向的距离被以最优方式得到调整,所以能够容易地并且准确地保护传感器。
打印机还可以设有杆部分,该杆部分能够在其中杆部分与辊保持器并且与传感器保持器联接的状态下移动。杆部分还可以随着杆部分的沿着第一方向的移动而朝向第一位置移动辊保持器和朝向第三位置移动传感器保持器。杆部分还可以随着杆部分的沿着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的移动而朝向第二位置移动辊保持器和朝向第四位置移动传感器保持器。在此情形中,打印机并不需要分开地设有移动辊保持器的部件和移动传感器保持器的部件。因此能够减少打印机的构件的数目并且抑制打印机尺寸的任何增加。
传感器还可以是机械传感器,该机械传感器具有能够前进和缩退的开关端子。打印机还可以包括基于传感器中的开关端子的前进和缩退确定带的类型的确定单元。在此情形中,能够使用机械传感器确定带的类型。
指示器部分还可以包括多个指示器,该多个指示器被布置成与带类型对应的图案,该多个指示器中的每一个指示器是孔隙和平坦部分中的一种。传感器保持器还可以保持多个传感器。在其中传感器保持器移动到第三位置的情形中,该多个传感器中的每一个传感器的开关端子还可以靠近该多个指示器中的对应的一个指示器地移动。该多个传感器中的每一个传感器的开关端子还可以处于缩退状态和维持于前进状态下的一种状态,在其中开关端子已经靠近孔隙移动从而开关端子被插入孔中的情形中,开关端子被维持在前进状态下,并且在其中开关端子已经靠近平坦部分移动从而开关端子被朝着平坦部分挤压的情形中,开关端子缩退。在此情形中,能够通过靠近作为孔隙和平坦部分中的一种的指示器之一地移动每一个切换端子而规定带类型。
打印机还可以包括被设置在传感器保持器中并且与传感器保持器从第三位置到第四位置的移动相结合地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辊保持器的第一释放部分。在此情形中,传感器保持器在压盘辊和保持器轴之间被设置成独立件。在其中辊保持器被错误地固定于第一位置中的情形中,被设置在传感器保持器中的第一释放部分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辊保持器。辊保持器因此被从被错误地固定于第一位置中的状态释放。第一释放部分被设置在传感器保持器中,从而第一释放部分并不如在其中从传感器保持器分开地设置第一释放部分的情形中那样妨碍传感器保持器。设置第一释放部分因此使得在压盘辊和保持器轴之间设置传感器保持器成为可能。
第一释放部分还可以被设置在离保持器轴比传感器保持器的中心离保持器轴远的位置中。利用该构造,在其中辊保持器被错误地固定于第一位置中的原因在于压盘辊和热头附着到彼此的情形中,例如,为了从它的错误固定状态释放辊保持器而需要的力比在其中靠近保持器轴设置第一释放部分的情形中小。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从辊保持器的错误固定状态释放辊保持器。
辊保持器还可以在保持器轴和压盘辊之间设置有开口边缘,该开口边缘形成在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的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开口。传感器保持器还可以被设置于开口边缘的内侧。第一释放部分还可以从传感器保持器凸出,并且在其中压盘辊被固定于第一位置中的情形中,第一释放部分可以通过与传感器保持器从第三位置到第四位置的移动相结合地在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上挤压开口边缘而释放压盘辊在第一位置中的固定。在此情形中,被设置成使其从传感器保持器凸出的第一释放部分使辊保持器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辊保持器因此被从错误固定状态释放。
该打印机还可以包括推压部件、杆部分、第一工作表面、第二工作表面和表面部分。推压部件推压辊保持器并且使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杆部分在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压靠被设置在辊保持器中的壁部分。在沿着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移动时,杆部分与壁部分分离。第一工作表面被设置在杆部分上。通过与杆部分的沿着第一方向的移动相结合地压靠壁部分,第一工作表面使辊保持器抵抗推压部件的推压力而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第二工作表面被设置在杆部分上。当在其中辊保持器处于第一位置中的情形中杆部分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时,第二工作表面沿着使其与辊保持器形成接触的路径移动。表面部分被设置在辊保持器中。表面部分经受与沿着该路径移动的第二工作表面的接触,并且与杆部分沿着第二方向的移动相结合地,随着第二工作表面对表面部分施加挤压力,该表面部分使辊保持器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
利用该构造,例如在其中压盘辊被固定于第一位置中的情形中,能够通过第二工作表面与表面部分形成接触而释放压盘辊的固定。进而,推压部件使辊保持器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将其保持在那里。换言之,在杆部分中形成凹槽从而使辊保持器移动是不必要的。因此确保沿着从压盘辊朝向将在其中形成凹槽的保持器轴的方向的距离是不必要的,并且第二工作表面和表面部分在此处形成接触的位置能够靠近压盘辊放置。换言之,第二工作表面和表面部分在此处形成接触的位置能够远离保持器轴地放置。第二工作表面和表面部分能够在远离保持器轴的位置处形成接触,并且辊保持器能够被从被错误地固定于第一位置中的状态释放。因此,为了从它在第一位置中的固定状态释放辊保持器而需要的力比在其中第二工作表面和表面部分在靠近保持器轴的位置中形成接触的情形中将需要的力小。这使得防止杆部分的运动变得更加缓慢成为可能。而且,在其中辊保持器处于第二位置中而不是被固定于第一位置中的情形中,第二工作表面沿着保持其被从表面部分分离的路径移动,从而第二工作表面和表面部分并不形成接触。因此,杆部分的运动并不变得更加缓慢。
在其中杆部分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并且辊保持器处于第一位置中的情形中,第一工作表面和第二工作表面还可以比表面部分更加远离保持器轴地定位。在其中杆部分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并且辊保持器处于第二位置中的情形中,第一工作表面和第二工作表面还可以比表面部分更加靠近保持器轴地定位。利用该构造,表面部分被设置在第一工作表面在其上移动的范围内。换言之,表面部分能够被设置在靠近压盘辊的位置中。第二工作表面和表面部分因此在远离保持器轴的位置处形成接触。因此减小了为了从被错误地固定于第一位置中的状态释放辊保持器而需要的力。
辊保持器还可以在保持器轴和压盘辊之间设置有开口边缘,该开口边缘形成沿着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的方向延伸的贯通开口。表面部分还可以被设置在从开口边缘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朝向杆部分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中。第二工作表面还可以被设置在从杆部分朝向上边缘和下边缘中的在其上设置第一突出部分的该至少一个边缘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分中。利用该构造,通过被设置在第二突出部分中的第二工作表面与被设置在第一突出部分中的表面部分形成接触,辊保持器能够被从它的错误固定状态释放。
第一工作表面还可以被设置在第二突出部分中。利用该构造,在第一工作表面和第二工作表面之间的距离比在其中第一工作表面和第二工作表面被设置成分离部件的情形中更短。因此从第一工作表面到表面部分的距离更短。因此第二工作表面和表面部分在远离保持器轴的位置处形成接触。因此减小了为了从被错误地固定于第一位置中的状态释放辊保持器而需要的力。
壁部分还可以定位成与压盘辊对置。利用该构造,杆部分的运动范围变得更加靠近压盘辊。这使得第二工作表面和表面部分在其中形成接触的位置更加靠近压盘辊成为可能,并且还使得第二工作表面和表面部分在其中形成接触的位置更加远离保持器轴成为可能。因此减小了为了从被错误地固定于第一位置中的状态释放辊保持器而需要的力。
壁部分还可以位于传感器保持器和压盘辊之间。利用该构造,为了从被错误地固定于第一位置中的状态释放辊保持器而需要的力比在其中壁部分被设置在离保持器轴比传感器保持器离保持器轴近的位置中的情形中将需要的力小。
该打印机还可以设有被设置在辊保持器中并且朝向打印头弹性推压压盘辊的弹性部分、能够在其中杆部分与辊保持器和传感器保持器联接的状态下移动的杆部分、以及能够在规定位置中保持杆部分的保持部分。在其中辊保持器处于第一位置中的情形中,辊保持器可以挤压压盘辊,使其以规定压力与打印头接触。辊保持器还可以旋转到第五位置,在此处它以比规定压力小的压力使压盘辊与打印头形成接触。在其中辊保持器处于第一位置中的情形中,该弹性部分可以以规定压力使打印头压靠压盘辊。杆部分还可以在第一杆位置、第二杆位置和第三杆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杆位置中,杆部分可以使辊保持器移动到第一位置并且使传感器保持器移动到第三位置。在第二杆位置中,杆部分可以使辊保持器移动到第五位置并且使传感器保持器移动到第四位置。在第三杆位置中,杆部分可以使辊保持器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使传感器保持器移动到第四位置。在其中杆部分已经移动到第一杆位置的情形中,保持部分可以将杆部分保持在第一杆位置中,从而辊保持器被固定于第一位置中并且传感器保持器被固定于第三位置中。在其中杆部分被保持部分保持的情形中,弹性部分可以积聚弹性能量,该弹性能量在其中压盘辊被以规定压力压靠打印头的状态下产生并且使辊保持器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五位置。在其中杆部分通过保持部分的保持得以释放的情形中,弹性部分可以释放所积聚的弹性能量并且将其施加到辊保持器。在其中所积聚的弹性能量已经被释放并且由弹性部分施加所积聚的弹性能量的情形中,当辊保持器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五位置时,辊保持器可以使杆部分从第一杆位置移动到第二杆位置。
利用该构造,在其中杆部分通过保持部分的保持得以释放的情形中,通过释放已经在弹性部分中积聚的弹性能量,辊保持器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五位置。与此相结合地,杆部分从第一杆位置移动到第二杆位置,并且依次地,传感器保持器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换言之,仅从杆部分的固定位置释放杆部分便使传感器缩退到与带盒的指示器部分分离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传感器妨碍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中和被从盒安装部分移除之一的带盒,这依次地使得抑制发生传感器损坏和故障成为可能。
杆部分还可以包括辊挤压部分和传感器引导部分,辊挤压部分是面对辊保持器的倾斜表面并且传感器引导部分具有规定的凸轮形状。辊保持器还可以包括杆被挤压部分,杆被挤压部分是在其中杆部分处于第二杆位置和第一杆位置中的一个杆位置中的情形中接触辊挤压部分的表面。传感器保持器还可以包括接合部分,该接合部分与传感器引导部分接合并且与杆部分的移动相结合地沿着规定凸轮形状移动。传感器引导部分还可以包括第一保持凸轮、第二保持凸轮和移动凸轮。在其中杆部分处于第一杆位置中的情形中,第一保持凸轮可以被接合部分接合并且将传感器保持器保持在第三位置中。在其中杆部分处于第二杆位置中的情形中,第二保持凸轮可以被接合部分接合并且将传感器保持器保持在第四位置中。移动凸轮可以被设置在第一保持凸轮和第二保持凸轮之间并且与之连续并且与杆部分在第一杆位置和第二杆位置之间的移动相结合地被接合部分接合。与杆部分从第二杆位置到第一杆位置的移动相结合地,通过朝着杆被挤压部分挤压辊挤压部分,辊保持器还可以被从第五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与杆部分从第一杆位置到第二杆位置的移动相结合地,通过朝着辊挤压部分挤压杆被挤压部分,辊保持器还可以被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五位置。与杆部分从第二杆位置到第一杆位置的移动相结合地,通过从第二保持凸轮朝向第一保持凸轮沿着移动凸轮滑动接合部分,传感器保持器还可以被从第四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与杆部分从第一杆位置到第二杆位置的移动相结合地,通过从第一保持凸轮朝向第二保持凸轮沿着移动凸轮滑动接合部分,传感器保持器还可以被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
利用该构造,在其中杆部分从第一杆位置移动到第二杆位置的情形中,通过使杆被挤压部分压靠辊挤压部分,辊保持器被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五位置。同时,通过接合部分从第一移动凸轮沿着移动凸轮朝向第二保持凸轮滑动,传感器保持器被从第三位置旋转到第四位置。换言之,在其中杆部分在第一杆位置中的固定得以释放的情形中,已经在弹性部分中积聚的弹性能量产生分别地将辊保持器和传感器保持器移动到第五位置和第四位置的机械作用。因此能够仅通过从杆部分的固定位置释放杆部分便准确地使传感器缩退。
该打印机还可以包括打开和关闭盒安装部分的盖。该打印机还可以包括能够在与杆部分联接的状态下移动的杠杆。当杠杆与盖的打开操作相结合地沿着一个方向移动时,杠杆可以依次将杆部分移动到第一杆位置、第二杆位置和第三杆位置。当杠杆与盖的关闭操作相结合地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移动时,杠杆还可以依次将杆部分移动到第三杆位置、第二杆位置和第一杆位置。
利用该构造,杠杆根据盖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移动杆部分。与杆部分的运动相结合地,辊保持器旋转,并且传感器保持器移动。当盖被打开时,盒安装部分被置于其中带盒能够被安装和移除的状态下。当盖被关闭时,打印机被置于其中打印头能够执行打印的状态下。因此,只是通过打开和关闭盖,使用者便能够将打印机置于将根据盖是被打开还是被关闭而被以最优方式使用的状态下,并且打印机的可操作性能够得以改进。
该打印机还可以包括第一推压部分,该第一推压部分在压盘辊与打印头分离的方向上对辊保持器施加推压力。在其中杆部分通过保持部分的保持已经得以释放的情形中,辊保持器可以利用弹性能量而被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五位置,在这之后辊保持器可以利用由第一推压部分施加的推压力而被从第五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利用该构造,在其中盖已经被打开的情形中,能够使压盘辊缩退到与打印头分离的位置。
该打印机还可以包括沿着一个方向推压杠杆的第二推压部分。利用该构造,当杆部分移动到第三杆位置时,杠杆利用第二推压部分的推压力而被移动到在杠杆的运动范围内沿着该一个方向最远的位置。这使得在其中盖被打开的情形中使得杠杆可靠地返回它的初始位置成为可能。这依次地使得与盖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相结合地顺利地移动杠杆成为可能。
该打印机还可以包括第二释放部分,在其中盒安装部分已经被盖关闭的情形中,与盖的打开操作相结合地,通过沿着一个方向以规定量移动杠杆,该第二释放部分将被保持部分保持的杆部分从第一杆位置移动到第二杆位置。利用该构造,仅通过打开盖,使用者便能够从杆部分的固定位置释放杆部分并且依次地能够使传感器缩退。
附图说明
将在下面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在其中盖6被关闭的状态下打印机1的斜视图;
图2是在其中盖6被打开的状态下带盒30和打印机1的斜视图;
图3是带盒30的斜视图;
图4是在其中顶壳31A已经被移除的状态下带盒30的平面视图;
图5是带盒30的臂前表面35的放大正视图;
图6是在其中盖6打开的状态下如倾斜地从前方看到地已经从其将壁20移除的可移动机构100的斜视图;
图7是在其中盖6被关闭的状态下如倾斜地从前方看到地已经将杠杆16和释放杆17从其移除的可移动机构100的斜视图;
图8是在图7中示出的可移动机构100的竖直截面视图;
图9是如倾斜地从后方看到地可移动机构100的辊保持器18和传感器保持器19的斜视图;
图10是可移动机构100的辊保持器18和传感器保持器19的后视图;
图11是传感器保持器19的左侧视图;
图12是在图11中示出的传感器保持器19的竖直截面视图;
图13是示出打印机1的电气构造的框图;
图14是在图8中示出的可移动机构100的正视图;
图15是可移动机构100沿着图14中的虚线II-II的方向的截面视图,和示出带盒30、带驱动轴11和头保持器74的底平面视图;
图16是绕图15中的辊保持器18、传感器保持器19和头保持器74的区域的放大平面视图;
图17是在其中盖6处于正被打开/关闭的过程中的状态下如倾斜地从前方看到地已经将壁20从其移除的可移动机构100的斜视图;
图18是在图17中示出的可移动机构100的正视图;
图19是可移动机构100沿着图18中的虚线III-III的方向的截面视图,和示出带盒30、带驱动轴11和头保持器74的底平面视图;
图20是绕图19中的辊保持器18、传感器保持器19和头保持器74的区域的放大平面视图;
图21是在其中盖6被关闭的状态下如倾斜地从前方看到地已经将壁20从其移除的可移动机构100的斜视图;
图22是在图21中示出的可移动机构100的正视图;
图23是可移动机构100沿着图22中的虚线IV-IV的方向的截面视图,和示出带盒30、带驱动轴11和头保持器74的底平面视图;
图24是绕图23中的辊保持器18、传感器保持器19和头保持器74的区域的放大平面视图;
图25是可移动机构100沿着图5中的虚线I-I的方向的截面视图,示出其中传感器保持器19靠近带盒30的状态;
图26是在其中盖6打开的状态下如倾斜地从前方看到地已经将壁20从其移除的可移动机构101的斜视图;
图27是如倾斜地从后方看到地可移动机构101的辊保持器18和传感器保持器19的斜视图;
图28是可移动机构101的辊保持器18和传感器保持器19的后视图;
图29是在图26中示出的可移动机构101的正视图;
图30是可移动机构101沿着图29中的虚线V-V的方向的截面视图,和示出带盒30、带驱动轴11和热头10的底平面视图;
图31是在其中盖6打开的状态下如从图28中的虚线VI-VI的方向看到的可移动机构101的截面视图;
图32是在其中盖6被关闭的状态下如倾斜地从前方看到地已经将壁20从其移除的可移动机构101的斜视图;
图33是在图32中示出的可移动机构101的正视图;
图34是可移动机构101沿着图33中的虚线VII-VII的方向的截面视图,和示出带盒30、带驱动轴11和热头10的底平面视图;
图35是在其中盖6被关闭的状态下如从图28中的虚线VI-VI的方向看到的可移动机构101的截面视图;
图36是如倾斜地从前方看到地已经将壁20从其移除的可移动机构102的斜视图;
图37是如倾斜地从前面看到地可移动机构102的斜视图;
图38是在其中盖6被关闭的状态下可移动机构102的竖直截面视图;
图39是可移动机构102的辊保持器18和传感器保持器19的后视图;
图40是在其中盖6打开的状态下可移动机构102的正视图;
图41是沿着图40中的虚线VIII-VIII的方向的截面视图,和示出带盒30、带驱动轴11和热头10的平面视图;
图42是在其中盖6处于正被打开/关闭的过程中的状态下可移动机构102的正视图;
图43是沿着图42中的虚线IX-IX的方向的截面视图,和示出带盒30、带驱动轴11和热头10的平面视图;
图44是在其中盖6被关闭的状态下可移动机构102的正视图;
图45是沿着图44中的虚线X-X的方向的截面视图,和示出带盒30、带驱动轴11和热头10的平面视图;
图46是在其中杆突出部分177和保持器突出部分180接触的状态下可移动机构102的正视图;
图47是沿着图46中的虚线XI-XI的方向的截面视图,和示出带盒30、带驱动轴11和热头10的平面视图;
图48是在其中盖6被关闭的状态下如倾斜地从后方看到地可移动机构103的斜视图;
图49是在其中盖6打开的状态下如倾斜地从前方看到地已经将壁20从其移除的可移动机构103的斜视图;
图50是在图49中示出的可移动机构103的正视图;
图51是沿着图50中的虚线XII-XII的方向的截面视图,和示出带盒30、带驱动轴11和头保持器74的底平面视图;
图52是在其中盖6处于正被打开/关闭的过程中的状态下如倾斜地从前方看到地已经将壁20从其移除的可移动机构103的斜视图;
图53是在图52中示出的可移动机构103的正视图;
图54是沿着图53中的虚线XIII-XIII的方向的截面视图,和示出带盒30、带驱动轴11和头保持器74的底平面视图;
图55是在其中盖6被关闭的状态下如倾斜地从前方看到地已经将壁20从其移除的可移动机构103的斜视图;
图56是在图55中示出的可移动机构103的正视图;并且
图57是沿着图56中的虚线XIV-XIV的方向的截面视图,和示出带盒30、带驱动轴11和头保持器74的底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注意所参考的附图被用于说明本发明能够利用的技术特征,并且在图中所示的装置构造等仅仅是说明性实例,并且不将本发明限制于仅仅那些构造等。
将参考图1到图25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和带盒30。首先,将参考图1和图2说明打印机1的总体构造。在接下来的说明中,在图1和图2中的右上侧、左下侧、右下侧、左上侧、顶侧和底侧分别地被定义为打印机1的后侧、前侧、右侧、左侧、顶侧和底侧。
如在图1中所示,字符(字母、符号、数字等)键盘3被设置在打印机1的顶端面上。电源开关、打印键、功能键组4等被设置于键盘3的后方(朝向绘图的右上侧)。用于显示所输入的字符、符号等的液晶显示器5被设置于功能键组4的后方。能够打开和关闭的盖体6被设置在打印机1的顶端面的后部中。接纳经切割的打印带50的带托盘7(参考图3)被设置在打印机1的左后角部处。
如在图2中所示,盒安装部分8被形成于液晶显示器5的后方。带盒30能够沿着竖直(上下)方向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和被从盒安装部分8移除。墨带卷取轴9从盒安装部分8的底部竖直地升高。通过墨带卷取轴9卷取已经被从墨带卷轴42拉出(参考图4)并且被用于字符等的打印的墨带60(参考图4)。在正视图中大致为矩形的头保持器74(参考图15)在墨带卷取轴9的左前方从盒安装部分8的底部竖直地升高。在膜带59(参考图4)上执行字符等的打印的热头10(参考图15)被附接到头保持器74的前端面。用于驱动打印带50的馈送的带驱动轴11(参考图15)在头保持器74的左方从盒安装部分8的底部竖直地升高。
将在以后描述的辊保持器18、传感器保持器19、释放杆17等被设置在盒安装部分8的前方(参考图6)。辊保持器18、传感器保持器19、释放杆17等被板13覆盖。被联接到释放杆17的杠杆16被设置于板13的右方。
当带盒30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时,将在以后描述的臂部分34(参考图3和图4)被容纳在头保持器74和辊保持器18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在盒安装部分8内在头保持器74和辊保持器18之间形成的空间是臂容纳部分79(参考图15)。注意臂容纳部分79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比臂部分34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L1(参考图16、20和24)小,而与将在以后描述的辊保持器18的旋转位置无关。
在盖6的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后边缘用作枢轴点的情况下,盖6能够被自由地打开和关闭。当盖6处于关闭位置中时,盒安装部分8被关闭从而带盒30不能被安装或者移除(参考图1),并且当盖6处于打开位置中时,盒安装部分8打开从而带盒30能够被自由地安装和移除(参考图2)。当盖6被关闭时按压杠杆16的杠杆按压部分61被设置在盖6的前部的下侧上。保持部件62被设置在杠杆按压部分61的右边缘处,从盖6的下侧竖直地向下延伸。板形突出件63从保持部件62的下端向左延伸。突出件63与杠杆按压部分61平行地延伸并且当盖6被打开时向上拉动杠杆16。
一对闭锁件64、64被设置在盖6的在两侧的边缘处的下侧。一对闭锁部分27、27被设置在盒安装部分8的在平面视图中的外侧。当盖6被关闭时,闭锁件64、64与闭锁部分27、27接合从而盖6被保持在关闭位置中。
下面,将参考图3到图5说明带盒30的结构。根据本实施例的带盒30是能够在其中安装各种类型例如热型、接受器型、层叠型等的带的通用盒。在本实施例中,带盒30被组装成层叠带盒。在随后的说明中,图3的左上侧、右下侧、右上侧、左下侧、顶侧和底侧分别地是带盒30的后侧、前侧、右侧、左侧、顶侧和底侧。
如在图3中所示,带盒30包括盒壳31,盒壳31整体上是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圆状角部部分的大致长方形(箱形)的外罩。盒壳31包括底壳31B和顶壳31A,底壳31B具有盒壳31的底表面30B,顶壳31A具有盒壳31的顶表面30A。顶壳31A被固定到底壳31B的顶部。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从底表面30B到顶表面30A的距离被称为带盒30和盒壳31的高度尺寸。
盒壳31具有角部部分32A,角部部分32A具有相同宽度(沿着竖直方向相同的长度),而与带盒30中的带的类型(例如带宽度、打印形式等)无关。角部部分32A每一个均向外突出以当在平面视图中看时形成直角。然而,左下角部部分32A在平面视图中并不形成直角,因为带排出口49被设置在该角部中。盒壳31包括公共部分32,该公共部分32在沿着盒壳31的竖直(高度)方向与角部部分32A相同的位置处绕盒壳31的所有的侧端面(包括角部部分32A)延伸并且具有与角部部分32A相同的宽度。
如在图5中所示,公共部分32是被形成为使其关于对盒壳31的沿着竖直(高度)方向的中心划定界限的线N两侧对称的部分。注意带盒30的高度尺寸根据在盒壳31中容纳的膜带59和双面胶带58的宽度(即,打印带50的宽度)而不同。然而,公共部分32的宽度T(沿着竖直方向的长度)被设为相同尺寸,而与打印带50的宽度无关。
例如,在其中公共部分32的宽度T是12毫米的情形中,如果打印带50的宽度更大(例如,18毫米、24毫米、36毫米),则盒壳31的高度尺寸相应地增大,但是公共部分32的宽度T保持恒定。注意在其中打印带50的宽度不大于公共部分32的宽度T(例如,6毫米、12毫米)的情形中,盒壳31的高度尺寸等于公共部分32的宽度T加上规定宽度。在此情形中盒壳31的高度尺寸处于它的最小值。
如在图3中所示,支撑孔65、66和67被设置在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将在以后说明的卷轴的顶壳31A和底壳31B这两者中。在图3中仅仅示出形成在顶壳31A中的支撑孔65、66和67,但是支撑孔65、66和67也以相同的方式形成在底壳31B中。
如在图4中所示,在盒壳31中包含三种类型的带卷,即,在第一带卷轴40上缠绕的双面胶带58、在第二带卷轴41上缠绕的透明膜带59和在墨带卷轴42上缠绕的墨带60。双面胶带58是双面带,其中剥离纸附着到一侧并且另一侧粘附到已打印膜带59的已打印表面。
在其上使得剥离纸向外面向地缠绕双面胶带58的第一带卷轴40被设置在盒壳31内部的左后部,使得第一带卷轴40能够通过支撑孔65旋转。在其上缠绕膜带59的第二带卷轴41被设置在盒壳31内部的右后部,使得第二带卷轴41能够通过支撑孔66旋转。在墨带卷轴42上缠绕的墨带60被设置在盒壳31内部的右前部,使得墨带卷轴42能够被旋转。
在盒壳31中在第一带卷轴40和墨带卷轴42之间,墨带卷取卷轴44被设置成使其能够通过支撑孔67旋转。墨带卷取卷轴44从墨带卷轴42拉出墨带60并且卷取已经被用于打印字符等的墨带60。注意离合器弹簧(在图中未示出)被附接到墨带卷取卷轴44的下部,以防止墨带60由于墨带卷取卷轴44的反向旋转而变松。
如在图3中所示,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半圆形形状截面的半圆形凹槽34K被设置在盒壳31的前表面中,在盒壳31的整个高度上(从顶表面30A到底表面30B)延伸。半圆形凹槽34K是凹进部分,该凹进部分被设置成使得当带盒30被安置在盒安装部分8中时,作为辊保持器18的轴支撑部分(参考图6)的保持器轴181将不会妨碍盒壳31。
盒壳31的前表面的从半圆形凹槽34K向左延伸的部分被称为臂前表面35。由臂前表面35和臂后表面37限定并且从带盒30的右部向左延伸的部分被称为臂部分34。臂后表面37被设置在从臂前表面35向后并且与臂前表面35分离的位置中,并且臂后表面37在盒壳31的整个高度上延伸。
如在图4中所示,被从第一带卷轴41拉出的膜带59和被从墨带卷轴42拉出的墨带60在臂部分34内部被一起地引导。臂前表面35的尖端向后弯曲。通过臂前表面35的尖端和臂后表面37的尖端形成开口34A。膜带59和墨带60在开口34A处被结合到一起并且被朝向将在以后描述的暴露部分77排出。注意在臂部分34内沿着用于膜带59的馈送路径设置了限制膜带59沿着竖直方向(即,宽度方向)的运动的一对带限制部分71。
由臂后表面37和从臂后表面37连续地延伸的内周边壁38界定的空间是头插入部分39。头插入部分39通过在带盒30的前侧中形成的暴露部分77而在带盒30的前侧处与外侧连续。在其中带盒30已经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情形中(参考图2),头保持器74(参考图15)被插入头插入部分39中,并且臂部分34被容纳在臂容纳部分79中。
被从开口34A排出的膜带59的一个表面在暴露部分77处被向前暴露,并且面对热头10的另一个表面被向后暴露(参考图15)。在本实施例中,在墨带60位于膜带59和热头10之间的情况秀爱,膜带59的所述另一个表面面对热头10。在暴露部分77处,热头10使用墨带60在膜带59上执行打印。
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在头插入部分39的下游侧,带驱动辊46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从开口34A延伸到带排出口49的、用于膜带59和墨带60的馈送路径上。带驱动辊46被带驱动轴11(参考图18)以可旋转方式驱动,带驱动轴11被插入带驱动辊46中。带驱动辊46与定位成与带驱动辊46对置的可移动馈送辊14(参考图19)相协调地移动,以将膜带59从第二带卷轴41拉出并且将双面胶带58从第一带卷轴40拉出,使得双面胶带58被引导到并且被附着到膜带59的已打印表面。
上下成对的约束部件36被设置在带驱动辊46的上游侧。约束部件36的基础部分在热头10的下游侧沿着竖直方向(带宽度方向)约束已打印的膜带59并且朝向带排出口49引导已打印的膜带59。膜带59和双面胶带58因此被适当地结合到一起而不发生任何位置偏移。
引导壁47在约束部件36的附近立起。引导壁47在墨带60已经被馈送通过头插入部分39之后将已经使用的墨带60从膜带59分离并且朝向墨带卷取卷轴44引导已经使用的墨带60。分离壁48在引导壁47和墨带卷取卷轴44之间立起。分离壁48防止被沿着引导壁47引导的已经使用的墨带60和被缠绕在第一带卷轴40上并且由第一带卷轴40支撑的双面胶带58形成相互接触。
如在图3和图5中所示,指示带盒30中的带的类型的臂指示器部分800邻近于暴露部分77的右侧而设置在臂前表面35上。臂指示器部分800包括指示器,每一个指示器是具有与带类型对应的特殊图案的非挤压部分801和挤压部分802中的一个部分。非挤压部分801是在正视图中为矩形并且允许多个开关端子231(参考图9)中的一个开关端子被插入和移除的孔隙。挤压部分802是与开关端子231中的一个开关端子形成接触的平坦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臂指示器部分800在与开关端子231中的五个开关端子对应的五个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中具有非挤压部分801和挤压部分802中的一个部分。在下文中,在其中非挤压部分801和挤压部分802被一起地提到的情形中,并且当两者均未被明确地规定时,它们被简单地称为指示器。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臂指示器部分800中,多个指示器沿着竖直方向数被布置成多行,使得指示器中的至少一个指示器沿着与沿其安装和移除带盒30的方向(即,竖直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方向)形成一行,并且将指示器中的一个指示器与指示器中的另一个指示器连接的线与竖直方向交叉。更加具体地,该五个指示器被以曲折图案布置成三行,使得每一个指示器沿着左右方向处于不同的位置中并且无任何两个指示器沿着上下方向重叠。注意根据带盒30的宽度尺寸和带的宽度中的一个,沿着带盒30的竖直方向数,还可以设定除了三行之外的行数(例如,不多于两行或者至少四行)。将在以后分开地描述使用臂指示器部分800和机械传感器23(参考图9)检测带的类型的方式。
闭锁孔820在臂指示器部分800的右上侧被设置在臂前表面35上。闭锁孔820是在其中将在以后描述的传感器保持器19被移动到识别位置(在图23中示出的位置)的情形中闭锁件192(参考图9和图10)被插入其中的孔(参考图25)。更加具体地,闭锁孔820是大致矩形的通孔,其中在正视图中它的长边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跨骑顶壳31A和底壳31B在此处结合的部分并且从在臂指示器部分800上向右最远地定位的指示器(在图5中的实例中,最低行中的挤压部分802)上方向右延伸。
如在图3中所示,在正视图中沿着竖直方向为矩形的通孔850在底壳31B上的臂指示器部分800的左方被设置在臂前表面35中。通孔850被设置成用于在盒壳31的模制中使用的模具的释放孔并且不具有任何具体功能。
将参考图6说明被设置在打印机1中的可移动机构100的总体构造。可移动机构100是响应于外部压力而移动的一组机构,并且包括将在以后描述的杠杆16、释放杆17、辊保持器18、传感器保持器19和壁20(参考图7)。
在本实施例中,图6中的右下侧、左上侧、右上侧、左下侧、顶侧和底侧分别地对应于可移动机构100的前侧、后侧、右侧、左侧、顶侧和底侧。为了使得更加易于理解可移动机构100的操作模式,已经从图6省略了被设置在盖6(参考图2)上的杠杆按压部分61、保持部件62和突出件63(对于图14到图24而言也是如此)。还从图6省略了壁20和弹簧部件22(参考图7和图8)(对于图14、图15、图17到图19和图21到图23而言也是如此)。
当在盒安装部分8中安装带盒30和从盒安装部分8移除带盒30时,使用者向上打开盖6。在其中打印机1将执行打印的情形中,使用者向下关闭盖6。根据盖6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杠杆16绕杠杆轴161上下(图6所示旋转方向D1)旋转。如将在以后详细描述地,当盖6被向上打开时,杠杆16向上旋转。当盖6被向下关闭时,杠杆16向下旋转。
杠杆16的下端被与板形释放杆17接合,在正视图中板形释放杆17的长尺寸沿着左右方向延伸。释放杆17随着杠杆16的旋转而向左和向右移动(图6所示运动方向D2)。如将在以后详细描述地,当杠杆16向下(图6中向下)旋转时,释放杆17向左移动(图6中左下)。当杠杆16向上(图6中向上)旋转时,释放杆17向右(图6中右上)移动。
作为向后打开的箱形单元的辊保持器18被设置于释放杆17的后方(图6中左上方)。压盘辊15(参考图9)和可移动馈送辊14被设置在辊保持器18的内部。辊保持器18被如此支撑,使得该辊保持器18能够绕保持器轴181旋转。可移动馈送辊14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于辊保持器18的左端处,使得辊表面被向后暴露。在可移动馈送辊14的右侧,压盘辊15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使得辊表面被向后暴露。可移动馈送辊14和压盘辊15被布置在分别地与带驱动辊46和热头10对置的位置中(参考图15)。
辊保持器18被推压弹簧(在图中未示出)恒定地向前(图6中右下)弹性地推压。随着释放杆17向左和向右(运动方向D2)的运动,辊保持器18绕保持器轴181向前和向后(图6所示旋转方向D3)旋转。如将在以后详细描述地,在其中释放杆17向左移动的情形中,辊保持器18抵抗推压弹簧的推压力而向后(图6中左上)旋转。在其中释放杆17向右移动的情形中,辊保持器18通过推压弹簧的推压力而向前(图6中右下)旋转。
形成在正视图中大致为矩形的开口的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在辊保持器18中被设置在保持器轴181和压盘辊15之间。传感器保持器19被设置于释放杆17的后方和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的内部。多个机械传感器23被设置在传感器保持器19上(参考图9),多个机械传感器23中的每一个机械传感器均设有向后(图6中左上)凸出的开关端子231中的一个开关端子。
该多个机械传感器23被布置在与设置在臂指示器部分800上的多个指示器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中。传感器保持器19随着释放杆17向右和向左(运动方向D2)的运动而向前和向后(图6所示运动方向D4)移动。如将在以后详细描述地,在其中释放杆17向左移动的情形中,传感器保持器19向后(图6中左上)移动。在其中释放杆17向右移动的情形中,传感器保持器19向前(图6中右下)移动。传感器保持器19未被固定到辊保持器18并且因此能够独立于辊保持器18地移动。
根据上述构造,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可移动机构100中,当盖6被向下关闭时,辊保持器18向后旋转,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向后移动。当辊保持器18向后旋转时,压盘辊15压靠热头10,并且可移动馈送辊14压靠带驱动辊46。当传感器保持器19向后移动时,机械传感器23的开关端子231压靠臂指示器部分800。因此,在打印机1中使用已经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带盒30来执行打印操作是可能的,并且规定带盒30中的带的类型也是可能的。
当盖6被向上打开时,辊保持器18向前旋转,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向前移动。当辊保持器18向前旋转时,压盘辊15被与热头10分离,并且可移动馈送辊14被与带驱动辊46分离。当传感器保持器19向后移动时,机械传感器23的开关端子231被与臂指示器部分800分离。因此,在打印机1中自由地在盒安装部分8中安装带盒30和从盒安装部分8移除带盒30是可能的。
将参考图6到图10详细地说明在可移动机构100中包括的各个部件的物理构造。图7从与在图6中相同的方向示出可移动机构100。然而,在图7和图8中,为了使得更加易于理解可移动机构100的连结结构,在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打印位置(图23所示位置)中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处于识别位置(图23所示位置)中的状态下示出了可移动机构100。此外,在图7中在移除杠杆16和释放杆17的情况下示出可移动机构100。
将参考图6说明杠杆16的物理构造。杠杆16具有规定的厚度和宽度,并且被弯曲使得在正视图中它大致地限定向右上方延伸的大致圆弧。支撑杠杆16使得杠杆16能够旋转的杠杆轴161被设置在杠杆16的下端处。向上突出的杠杆凸起162被设置在杠杆16的上端。顶表面弯曲部分163和接触表面164被设置于杠杆凸起162的左下方。顶表面弯曲部分163是沿着弯曲的方向形成在杠杆16的外侧上的角部部分。接触表面164是被连接到顶表面弯曲部分163的下侧的平坦部分。杠杆凸起162、顶表面弯曲部分163和接触表面164都是当盖6被关闭时(参考图2)与杠杆按压部分61形成接触的部分,并且将在以后详细地说明它们。
将参考图6、图7和图15说明释放杆17的物理构造。图15示出当在底平面视图中看打印机1时可移动机构100的水平截面并且示出利用虚线(具有交替的长划和两个短划的直线)描绘的带盒30。
释放杆17与杠杆16的杠杆轴161的下边缘接合。释放杆17设有挤压部分171和本体部分172。本体部分172具有规定的厚度和高度并且形成其长尺寸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矩形柱体。挤压部分171是形成在本体部分172的左端上的头部分。
挤压部分171使辊保持器18沿着前后方向(图15中的上下方向)旋转。挤压部分171具有在平面视图中从本体部分172向前和向后突出的形状,从而挤压部分171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即,它的厚度)比本体部分172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大。形成了从左侧端面在整个挤压部分171的后端面上延伸的倾斜表面,使得随着从本体部分172的位置沿着前后方向向后(图15中向下)移动时,在平面视图中挤压部分171的沿着左右方向的长度逐渐地减小。与挤压部分171的左右方向平行地形成的后表面部分是后表面1711。在挤压部分171中,从后表面1711的左边缘向左前方延伸的倾斜表面是倾斜表面1712。
在本体部分172的顶表面中设置了凹部176。凹部176被设置在从本体部分172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向右延伸的规定范围内。凹部176被形成为其高度位置比顶表面稍低的凹口。沿着前后方向引导传感器保持器19的杆引导部分175形成在凹部176的顶表面上。杆引导部分175具有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杆引导斜向部分1752和第二杆引导部分1753。
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是沿着凹部176的前边缘设置的立壁。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从凹部176的左端延伸到从凹部176的中心稍微向左的位置。第二杆引导部分1753是沿着凹部176的后边缘设置的立壁。第二杆引导部分1753从稍微从凹部176的中心向右的位置向右延伸。杆引导斜向部分1752是被设置在凹部176中,使得它在平面视图中斜向地连结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的右端和第二杆引导部分1753的左端的立壁。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杆引导斜向部分1752和第二杆引导部分1753每一个均具有相同的厚度和高度,并且杆引导部分175的总体外观是轨道形的。
第一引导部分174被设置在本体部分172的前表面上、在当从凹部176的右端看时的右下侧。第一引导部分174是从本体部分172的前表面向前突出的爪部,且它的前端部向下弯曲。第二引导部分173被设置在挤压部分171上。第二引导部分173从挤压部分171的左表面延伸到右表面。第二引导部分173是从挤压部分171的底表面向上延伸的凹槽形凹部。第二引导部分173位于本体部分172的前方。第一引导部分174和第二引导部分173向左和向右引导释放杆17的运动。
将参考图7和图8说明壁20的物理构造。壁20是沿着左右方向长的板形部件,并且在打印机1中立于释放杆17的前方(图7中右下)。按照从壁20的左端到右端(在图7中从左下到右上)的次序,壁20的上边缘具有第一上边缘部分201、第二上边缘部分202、第三上边缘部分203、第四上边缘部分204和第五上边缘部分205。
第一上边缘部分201是与打印机1的左右方向平行的边缘部分,并且第一上边缘部分201被形成为使得它从壁20的左端沿着壁20的左右方向延伸到从壁20的中心稍微向左的位置。第三上边缘部分203是与打印机1的左右方向平行并且比第一上边缘部分201高的边缘部分,并且第三上边缘部分203被形成为使得它从稍微地从壁20的中心向右的位置延伸到稍微地从壁20的右端向左的位置。第五上边缘部分205是与打印机1的左右方向平行并且比第三上边缘部分203高的边缘部分,并且它形成在壁20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右端处。第二上边缘部分202是斜向地连结处于不同的高度位置的第一上边缘部分201和第三上边缘部分203的边缘部分。第四上边缘部分204是斜向地连结处于不同的高度位置的第三上边缘部分203和第五上边缘部分205的边缘部分。
长孔206形成在第三上边缘部分203、第四上边缘部分204和第五上边缘部分205的下方。长孔206是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狭槽形通孔。在正视图中是圆形孔的圆状孔207被设置在第三上边缘部分203的左端的下方。在正视图中是沿着水平方向长的矩形孔的第一矩形孔208被设置在圆状孔207的下方。在正视图中是沿着水平方向长的矩形孔的第二矩形孔209被设置在第一矩形孔208的下方。
释放杆17的第一引导部分174与长孔206接合,使得第一引导部分174能够滑动,并且第二引导部分173与第一上边缘部分201接合,使得第二引导部分173能够滑动。第一引导部分174被沿着长孔206引导,并且第二引导部分173被沿着第一上边缘部分201引导,从而使释放杆17向左和向右移动。
将参考图6到图10和图15说明辊保持器18的物理构造。如上所述,辊保持器18被设置于释放杆17的后方,并且保持可移动馈送辊14和压盘辊15,使得它们能够旋转。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沿着左右方向被设置在保持器轴181和压盘辊15之间。形成开口的第二保持器开口边缘183被如此形成,使得该第二保持器开口边缘183与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的左端连续。第二保持器开口边缘183在正视图中是大致矩形的开口边缘并且比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小。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和第二保持器开口边缘183连接以形成单一开口边缘。
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被设置于第二保持器开口边缘183的后方。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从压盘辊15的前侧朝向右后方(图15中右下方)延伸并且具有跟随压盘辊15的辊表面的弯曲表面。
释放杆17被设置成使得本体部分172在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的内侧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且挤压部分171被从右方插入第二保持器开口边缘183的内侧。当挤压部分171被从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分离时,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不被挤压部分171挤压。
如上所述,绕保持器轴181枢转的辊保持器18被恒定地向前弹性地推压。在其中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未被挤压的状态下,辊保持器18被维持于待用位置(图15所示位置)中。当释放杆17向左移动时,挤压部分171与第二保持器开口边缘183内部的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形成接触并且挤压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在此情形中,辊保持器18从待用位置向后(在图15中向下)移动。这将在以后详细地说明。
传感器保护板90被设置在辊保持器18的顶表面上,该传感器保护板90是其长尺寸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的板。传感器保护板90被设置在传感器保持器19上方,并且更加具体地,设置在机械传感器23中的除了位于闭锁件192正下方的机械传感器23之外的四个机械传感器的上方。传感器保护板90的从传感器保护板90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心向前的部分被固定到辊保持器18的顶部,并且从该大致中心向后的部分从辊保持器18向后突出。
在其中传感器保持器19处于识别位置中的状态下(参考图7和图8),传感器保护板90比位于传感器保护板90正下方的开关端子231的尖端更远地向后延伸。换言之,在其中传感器保持器19已经移动到识别位置的情形中,传感器保护板90在平面视图中隐蔽位于其正下方的开关端子231。然而,传感器保护板90的后边缘端面沿着左右方向是倾斜的,使得传感器保护板90的后边缘端面大致地平行于与保持器轴181垂直地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线。因此,随着更加远离保持器轴181地移动,传感器保护板90从辊保持器18向后突出的量增加。将在以后分开地描述传感器保护板90的功能。
将参考图6到图10说明传感器保持器19的物理构造。传感器保持器19被设置于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的内部、处于释放杆17的后方(在图6中左上侧)。传感器保持器19包括箱形单元主体191、机械传感器23、闭锁件192、电气基板193、柱形部分194、弹簧部件22和防旋转部件195。单元主体191、闭锁件192、柱形部分194和防旋转部件195被形成为单一单元。
单元主体191的与已经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带盒30面对的表面被称为盒面对表面191A。作为在两个位置中的开口的第一保护部分开口197和第二保护部分开口198被设置在盒面对表面191A上。第一保护部分开口197被形成为在后视图中沿着竖直方向长的大致矩形的形状。第二保护部分开口198在第一保护部分开口197的左上方(图10中右上方)被形成为矩形形状。第二保护部分开口198的打开区域比第一保护部分开口197的打开区域大。机械传感器23中的一个机械传感器被插入第一保护部分开口197中。作为单一单元保持四个机械传感器23的传感器存储本体88被插入第二保护部分开口198中。嵌入第一保护部分开口197和第二保护部分开口198中的机械传感器23被电连接到设置在单元主体191上的电气基板193。
电气基板193被设置在单元主体191的前侧。电气基板193的前表面通过由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形成的开口而被向前暴露。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电气布线被连接到电气基板193的前表面。电气基板193被电气布线电连接到被设置在打印机1内部的控制电路400(参考图13)。机械传感器23的开和关信号通过被连接到电气基板193的电气布线而被传输到CPU401(参考图13)。
每一个机械传感器23包括从盒面对表面191A向后凸出的开关端子231中的一个开关端子。换言之,每一个开关端子231凸出使得它与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带盒30的臂前表面35(参考图3)面对。开关端子231被设置在与臂指示器部分800(非挤压部分801和挤压部分802)(参考图5)的指示器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中。在本实施例中,五个开关端子231被以曲折图案布置,从而开关端子231沿着左右方向的位置彼此不同,并且无开关端子231沿着上下方向重叠。将开关端子231中的一个开关端子与开关端子231中的另一个开关端子连接的线与打印机1的上下方向相交叉,该上下方向是沿其安装和移除带盒30的方向。闭锁件192被设置在盒面对表面191A的右上部分(图10中的左上部分)中,该闭锁件192是其长尺寸沿着左右方向的板形凸起。闭锁件192比开关端子231向后更远地突出。
在正视图中是圆形孔的电气基板孔196被设置在电气基板193中。单元主体191包括向前(在图8中向右)延伸的柱形部分194。柱形部分194通过被设置在电气基板193中的电气基板孔196向前凸出。柱形部分194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轴孔和被插入轴孔中的小直径柱状部件21。柱形部分194的轴孔包括共轴地连通以形成单一连续孔的第一轴孔1941和第二轴孔1942。第一轴孔1941从盒面对表面191A向前延伸到靠近柱形部分194的中心的位置。第二轴孔1942从第一轴孔1941延伸到柱形部分194的前端并且具有比第一轴孔1941的内径大的内径。被插入柱形部分194的轴孔中的柱状部件21能够沿着第一轴孔1941向前和向后滑动,第一轴孔1941具有与柱状部件21大致相同的直径。小直径插销21A被设置在柱状部件21的前端上。
第二轴孔1942的内径比柱状部件21的直径大。在正视图中是环形凹槽的弹簧收容部分1943因此形成在柱状部件21和柱形部分194之间。具有比第二轴孔1942的长度大的总长度的弹簧部件22被容纳在弹簧收容部分1943中,并且柱状部件21被插入通过弹簧部件22的线圈的中心。在弹簧收容部分1943的内部,弹簧部件22的后端与利用第一轴孔1941和第二轴孔1942的直径差形成的台阶部接触。在其中弹簧部件22被绕柱状部件21缠绕的状态下,插销21A被插入圆状孔207中并且弹簧部件22的前端与壁20接触。以此方式,弹簧部件22的弹性压力向后(在图8中向左)推压传感器保持器19。
向前延伸的保持器引导部分199在柱形部分194的前部被设置在开口的底边缘处。保持器引导部分199的前端被向下弯曲并且与释放杆17的杆引导部分175接合。在图8中,保持器引导部分199与第二杆引导部分1753接合(参考图23)。通过保持器引导部分199和杆引导部分175的接合而限制了被弹簧部件22向后推压的传感器保持器19的向后运动。如将在以后详细描述地,被杆引导部分175引导的传感器保持器19分别地随着释放杆17向右和向左的运动而向前和向后移动。
防旋转部件195被设置在单元主体191的下边缘上且设置在保持器引导部分199的下方并且向前延伸。防旋转部件195经过壁20的第二矩形孔209,并且防旋转部件195的被向下弯曲的前端被与壁20的前表面接合。传感器保持器19被壁20定位于插销21A和防旋转部件195的两个竖直对准的点处,因此限制传感器保持器19绕柱状部件21的旋转。
将参考图11和图12详细地说明机械传感器23。在图12中,示意性地描绘了五个机械传感器23中的位于最左上方(在图10中右上方)的一个机械传感器的运动。
如在图11和图12中所示,在机械传感器23中,开关端子231被设置在沿着前后方向(在图11和图12中左右方向)短的窄箱形传感器主体(在图中未示出)的内部。开关端子231能够向前和向后旋转,旋转中心是沿着左右方向(在图11和图12中的前后方向)在传感器主体内侧延伸的轴部分232。开关端子231被弹簧(在图中未示出)恒定地推压以向后(在图11和图12中向左)旋转,使得它移动到凸出位置。当外部压力被施加到开关端子231的尖端时,开关端子231向前(在图11和图12中向右)旋转,使得它移动到缩退位置。检测开关端子231的移位状态的检测元件234被设置于开关端子231的前方。
开关端子231整体上是具有在侧视图中被大致弯曲成U形形状的平坦部分的板形部件。开关端子231包括臂231A和凸出部分231B。臂231A从轴部分232沿着径向方向延伸。凸出部分231B从臂231A的端部向后凸出。凸出部分231B的沿着竖直方向的长度从臂231A向后逐渐减小,并且凸出部分231B具有在侧视图中以大致V形形状凸出的形式。在其中开关端子231已经移动到凸出位置的状态下,凸出部分231B比盒面对表面191A向后更远地凸出。此时,臂231A不与检测元件234接触,并且机械传感器23处于关状态下。
当施加抵靠凸出部分231B的大致V形形状的外部边缘挤压的外部压力时,凸出部分231B向前缩退。此时,臂231A与检测元件234形成接触,并且机械传感器23进入开状态。换言之,不仅在其中凸出部分231B被从后方水平地挤压的情形中,而且还在其中凸出部分231B被从上方和下方之一竖直地挤压的情形中,凸出部分231B均沿着向前方向缩退,并且机械传感器23进入开状态。
将参考图13说明打印机1的电气构造。如在图13中所示,打印机1包括在控制板上形成的控制电路400。控制电路400包括控制各种装置的CPU401,以及全部通过数据总线410而被连接到CPU401的ROM402、CGROM403、RAM404、输入/输出接口411等。
ROM402存储各种类型的程序以由CPU401控制打印机1。ROM402还存储被用于识别在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带盒30中的带的类型的表格。CGROM403存储被用于打印字符的打印点图案数据。RAM404包括多个存储区域,包括文本存储器、打印缓冲器等。
机械传感器23、键盘3、液晶驱动电路(LCDC)405、驱动电路406、407和408等被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411。驱动电路406是驱动热头10的电子电路。驱动电路407是驱动带馈送马达24的电子电路,该带馈送马达24使墨带卷取轴9和带驱动轴11旋转。驱动电路408是驱动刀具马达25的电子电路,该切割器马达25操作用于切割已打印带50的移动刀片(在图中未示出)。液晶驱动电路(LCDC)405具有用于向显示器5输出显示数据的视频RAM(在图中未示出)。
将参考图6和图14到图25详细地说明可移动机构100的操作模式。为了使得更加易于理解可移动机构100的操作模式的说明,在图16、图20和图24中利用虚线描绘了带盒30、辊保持器18和传感器保持器19。注意图6和图14到图16示出其中盖6打开的状态(即,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待用位置中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处于分离位置中的状态)。图17到图20示出其中盖6处于正被关闭的过程中的状态(即,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接触位置中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处于分离位置中的状态)。图21到图25示出其中盖6被关闭的状态(即,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打印位置中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处于识别位置中的状态)。
将说明在其中盖6通过被向下关闭而被从打开位置(参考图2)移动到关闭位置(参考图1)的情形中可移动机构100的操作模式。
如在图6和图14到图16中所示,杠杆16被杠杆弹簧(在图中未示出)沿着向上方向(图14中的旋转方向D5)推压。当盖6由于杠杆16的推压力而处于打开位置中时,杠杆凸起162处于它的最高位置。此时,被联接到杠杆16的下端的释放杆17处于释放杆17的运动范围的右端位置。
在其中盖6处于打开位置中的状态下,保持器引导部分199与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接合。被弹簧部件22向后(在图15中向下)推压的传感器保持器19的运动受到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限制,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被保持在分离位置(图15所示位置)中。辊保持器18的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被与释放杆17的挤压部分171分离。辊保持器18未被挤压部分171挤压并且被推压弹簧(在图中未示出)向前推压,因此被维持在待用位置(图15所示位置)中。
在其中辊保持器18正在向待用位置移动的情形中,被从辊保持器18向后暴露的可移动馈送辊14和压盘辊15移动到板13的下方。从辊保持器18向后突出的传感器保护板90也移动到板13的下方。此时,在头保持器74和传感器保护板90之间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L2变得比臂容纳部分79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小(并且因此比臂部分34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L1小)。
在其中传感器保持器19正在向分离位置移动的情形中,被从传感器保持器19向后暴露的闭锁件192和开关端子231移动到板13的下方。此时,闭锁件192和开关端子231的尖端在平面视图中比传感器保护板90的后边缘向前更远地移动。
因此,在其中盖6打开的状态下(图6和图14到图16),可移动馈送辊14、压盘辊15、传感器保护板90、闭锁件192和开关端子231已经缩退到板13的下方,从而这些部件不太可能妨碍处于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和被从盒安装部分8移除的状态中的一个状态下的带盒30。特别地,因为前后方向长度L2不小于前后方向长度L1,所以传感器保护板90、闭锁件192和开关端子231不太可能妨碍处于被安装在臂容纳部分79中和被从臂容纳部分79移除的状态中的一个状态下的臂部分34。换言之,打印机1处于其中带盒30能够自由地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和被从盒安装部分8移除的状态下。
在其中盖6被使用者关闭的情形中,沿着向下方向的压力被施加到处于打开位置中的盖6。在盖6随着向下压力而朝向关闭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杠杆按压部分61(参考图2)与杠杆凸起162形成接触。杠杆按压部分61按压杠杆凸起162,使得杠杆16在抵抗杠杆弹簧(在图中未示出)的推压力而向下旋转。随着杠杆16的旋转,释放杆17从右端位置向左移动。杠杆按压部分61按压杠杆16的顶表面弯曲部分163,使得杠杆16向下进一步旋转并且使得释放杆17向左进一步移动。
随着释放杆17向左的运动,挤压部分171的倾斜表面1712与辊保持器18的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形成接触。随着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被倾斜表面1712挤压,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沿着倾斜表面1712滑动,并且辊保持器18抵抗推压弹簧(在图中未示出)的推压力而向后旋转。
如在图17到图20中所示,当释放杆17到达第一位置(图19所示位置)时,带盒30被辊保持器18固定于盒安装部分8的内部。具体地,压盘辊15通过位于暴露部分77处的膜带59和墨带60压靠热头10。通过膜带59和双面胶带58,可移动馈送辊14压靠带驱动辊46,带驱动轴11已经被插入该带驱动辊46中。在其中带盒30被固定于盒安装部分8的内部的位置(图19所示位置)是辊保持器18的接触位置。
传感器保持器19被构造成使得传感器保持器19能够仅仅沿着前后方向移动而不沿着左右方向移动。因此,在维持杆引导部分175与保持器引导部分199接合的状态的同时,杆引导部分175随着释放杆17沿着左右方向的运动而沿着左右方向滑动。更加具体地,当释放杆17从右端位置向左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在维持它的与保持器引导部分199接合的状态的同时向左滑动。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是与左右方向平行的壁部分,从而在其中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与保持器引导部分199接合的状态下,即便释放杆17沿着左右方向移动,传感器保持器19也不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因此,在其中盖6处于正被关闭的过程中的状态下(参考图17到图20),辊保持器18随着释放杆17从右端位置到第一位置的向左运动而从待用位置(参考图15)向后旋转。当辊保持器18到达接触位置(参考图19)时,被从辊保持器18向后暴露的可移动馈送辊14和压盘辊15在平面视图中移动到板13的后方(即,移动到盒安装部分8中)。此时,在其中带盒30已经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情形中,可移动馈送辊14和压盘辊15分别地压靠带驱动辊46和热头10,从而将带盒30固定在盒安装部分8中。
从辊保持器18向后突出的传感器保护板90也在平面视图中移动到板13的后方(即,移动到臂容纳部分79中)。此时,如在图20中所示,传感器保护板90的后边缘比带盒30的前表面(具体地,图3所示臂前表面35)在此处被设置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位置在平面视图中向后更远地定位。在头保持器74和传感器保护板90之间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L2变得比臂容纳部分79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小(并且因此比臂部分34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L1小)。这使得被插入臂容纳部分79中和被从臂容纳部分79移除的臂部分34难以通过在头保持器74和传感器保护板90之间经过而上下地移动。
在其中盖6处于正被关闭的过程中的状态下,在其中带盒30已经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情形中,传感器保护板90移动到在带盒30的上方(具体地,在臂前表面35的上方)的位置(参考图25)。在该状态下,如果带盒30从盒安装部分8向上移动,则传感器保护板90与臂部分34的顶表面形成接触,从而带盒30的向上运动受到限制。因此能够防止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带盒30例如由于使用者的错误操作、打印机1的振动等而沿着向上方向脱出。
在其中盖6处于正被关闭的过程中的状态下,在其中带盒30尚未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情形中,可以发生以下情况,即,使用者在盒安装部分8中错误地安装带盒30。在该情形中,带盒30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安装受到传感器保护板90阻碍。具体地,传感器保护板90在臂部分34进入臂容纳部分79之前从下方(具体地,臂部分34的底表面)与带盒30形成接触,从而限制了臂部分34进入臂容纳部分79。带盒30的错误安装因此受到限制,从而使得防止臂部分34从上方压靠开关端子231成为可能。因此能够限制开关端子231发生弯曲和损坏。
进而,在其中盖6处于正被关闭的过程中的状态下,传感器保持器19被维持在分离位置中,并且开关端子231缩退到板13的下方。因此,在盖6正被关闭的过程中,即使在其中带盒30被错误地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情形中,也防止了开关端子231妨碍带盒30,从而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开关端子231发生弯曲和损坏。
当盖6从其中盖6处于正被关闭的过程中的状态朝向关闭位置进一步移动时(参考图17到图20),杠杆按压部分61按压顶表面弯曲部分163。这使释放杆17随着杠杆16的另外的向下旋转而从第一位置向左甚至更远地移动。当盖6到达关闭位置时,杠杆按压部分61与杠杆16的接触表面164接触。此时,释放杆17移动到第二位置(图23所示位置),该第二位置是释放杆17的运动范围的左端位置。
随着释放杆17比第一位置更远地向左侧的运动(参考图19),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被倾斜表面1712更远地向后挤压。如在图21到图24中所示,当释放杆17到达第二位置(参考图23)时,挤压部分171的后表面1711与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形成接触。在其中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与后表面1711接触的状态下,在其中保持辊保持器18的位置(图23所示位置)是辊保持器18的打印位置。
以此方式,辊保持器18与盖6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运动相结合地逐渐向后移动。当盖6接近关闭位置时,压盘辊15压靠热头10的压力和可移动馈送辊14压靠带驱动辊46的压力逐渐地增加。在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打印位置中的状态下(参考图23),与当辊保持器18处于接触位置中时(参考图19)相比,带盒30被甚至更加牢固地固定于盒安装部分8中。
在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打印位置中的情形中,以与当辊保持器18处于接触位置中时相同的方式,其中传感器保护板90已经移动到臂容纳部分79中的状态得以维持,从而带盒30的向上运动受到传感器保护板90限制。
随着离保持器轴181的距离增加,根据本实施例的传感器保护板90从辊保持器18突出的长度增加。因此,在其中辊保持器18移动到待用位置的情形中,传感器保护板90的后边缘缩退到其中在平面视图中它与作为头保持器74的长度方向的左右方向(图16中的上下方向)平行的位置(即,其中传感器保护板90的后边缘被完全地隐蔽在板13下方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其中辊保持器18移动到接触位置和打印位置中的一个位置的情形中,传感器保护板90从板13的下方移出并且移入臂容纳部分79中,使得传感器保护板90的后边缘的左端(图20中的底端)比后边缘的其余部分向后更远地突出。
因此,能够仅通过以最小旋转角度旋转辊保持器18便有效地将传感器保护板90移动到臂容纳部分79中和有效地将传感器保护板90从臂容纳部分79缩退到板13的下方。换言之,能够有效地在传感器保护板90在此处妨碍臂部分34的位置和传感器保护板90在此处并不妨碍臂部分34的位置之间移动传感器保护板90。
当释放杆17比第一位置(参考图19)进一步向左移动时,释放杆17的与保持器引导部分199接合的部分从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改变为杆引导斜向部分1752。杆引导斜向部分1752进入其中它能够在与保持器引导部分199接合的同时滑动的状态下,该杆引导斜向部分1752是朝向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的右后方延伸的壁。在该状态下,当释放杆17向左移动时,保持器引导部分199在被弹簧部件22挤压的同时沿着杆引导斜向部分1752向后移动。
当释放杆17进一步向左移动并且到达第二位置时(参考图23),与保持器引导部分199接合的部分从杆引导斜向部分1752改变为第二杆引导部分1753。第二杆引导部分1753是与左右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壁,从而在其中第二杆引导部分1753与保持器引导部分199接合的状态下,即便释放杆17沿着左右方向移动,传感器保持器19也不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其中保持器引导部分199与第二杆引导部分1753接合的位置(图23所示位置)是传感器保持器19的识别位置。
如在图21到图24中所示,在其中传感器保持器19已经移动到识别位置的状态下,被从传感器保持器19向后暴露的闭锁件192和开关端子231在平面视图中从板13向后移动(即,移动到臂容纳部分79中)。此时,如在图25中所示,在其中带盒30已经在盒安装部分8中被安装在正确位置中的情形中,被设置在盒面对表面191A上的闭锁件192被插入臂前表面35上的闭锁孔820中。被设置在盒面对表面191A中的机械传感器23与带盒30的臂指示器部分800对置地定位。
该五个开关端子231中的每一个开关端子是未被在臂指示器部分800上与其对置地定位的指示器(非挤压部分801和挤压部分802之一)挤压和被该指示器挤压的开关端子中的一个开关端子。具体地,与挤压部分802对置地定位的开关端子231压靠臂前表面35的表面,使得相应的机械传感器23进入开状态。与非挤压部分801对置地定位的开关端子231被插入非挤压部分801中,从而对应的机械传感器23进入关状态。
被设置在打印机1中的CPU401(参考图13)基于五个机械传感器23的开和关状态的组合来规定已经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带盒30中的带的类型。具体地,CPU401参考预先存储在ROM402中并且规定与机械传感器23的开和关状态的组合对应的带的类型的表格。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被设置在臂部分34中以限制膜带59沿着宽度方向的运动的带限制部分71准确地限制了被供应到热头10的带的沿着上下方向的位置。该五个开关端子231被挤压成与被设置在臂部分34上的臂指示器部分800形成接触。CPU401(参考图13)因此能够使用绕热头10的区域作为基准位置而准确地检测带的类型。
因此,在其中盖6被关闭的状态下(参考图21到图24),在其中带盒30被牢固地固定于盒安装部分8中的状态下,开关端子231压靠臂指示器部分800。即,打印机1处于其中能够执行稳定和准确的打印的状态下和其中带盒30中的带的类型能够得以确定的状态下。
将说明在盖6通过被向上打开而被从关闭位置(参考图1)移动到打开位置(参考图2)的情形中可移动机构100的操作模式。该操作模式类似于其中盖6被沿着向下方向关闭的情形,但是辊保持器18和传感器保持器19的操作次序被颠倒。
虽然在图6和图14到图24中未示出,但是在其中盖6处于关闭位置中的状态下(参考图21到图24),盖6的突出件63(参考图2)位于杠杆16的杠杆凸起162的下方。当盖6被从关闭位置向上打开时,突出件63的顶表面向上推动杠杆16。被向上推动的杠杆16受到杠杆弹簧(在图中未示出)推压以向上旋转。随着杠杆16的旋转,释放杆17从第二位置向右移动(参考图23)。
当释放杆17从第二位置(参考图23)向右移动时,保持器引导部分199沿着杆引导部分175(具体地,杆引导斜向部分1752)向前滑动。随着保持器引导部分199向前滑动,传感器保持器19从识别位置(参考图23)向前移动,并且开关端子231被与臂指示器部分800分离。当释放杆17然后比第一位置(参考图19)向右更远地移动时,传感器保持器19被保持在分离位置(参考图15)中。
随着释放杆17从第二位置(参考图23)向右朝向第一位置(参考图19)的运动,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被推压弹簧(在图中未示出)沿着挤压部分171(具体地,倾斜表面1712)向前滑动。当辊保持器18随着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向前滑动而朝向接触位置(参考图19)移动时,与辊保持器18处于打印位置(参考图23)中的情形相比,将带盒30保持到位的压力逐渐地变得更弱。
当释放杆17比第一位置(参考图19)向右更远地移动时,辊保持器18比接触位置(参考图21)向前更远地旋转。压盘辊15和可移动馈送辊14因此分别地与热头10和带驱动辊46分离,并且辊保持器18被保持在待用位置(参考图15)中。因此,在其中盖6被打开的状态下(参考图6和图14到图16),辊保持器18移动到待用位置,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移动到分离位置。
如以上说明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臂指示器部分800被设置在带盒30的臂前表面35中。通过从前朝着臂指示器部分800挤压机械传感器23的开关端子231而检测带的类型。因此与在其中机械传感器被设置成使得它们朝向带盒的底表面凸出的情形相比,能够在对于在其中设置机械传感器23的空间和位置具有更少的限制的情况下适当地检测带盒30中的带的类型。
在其中盖6正被关闭的情形中,辊保持器18在传感器保持器19到达识别位置之前到达接触位置。换言之,在开关端子231被挤压成与臂指示器部分800接触之前,带盒30被辊保持器18固定。在其中盖6正被打开的情形中,在辊保持器18从接触位置朝向待用位置移动之前,传感器保持器19从识别位置朝向分离位置移动。换言之,在开关端子231已经被与臂指示器部分800分离之后,带盒30被辊保持器18释放。
即,只要传感器保持器19被朝着带盒30挤压和被从带盒30分离,带盒30便处于被辊保持器18保持的状态下。在此情形中,在开关端子231正被朝着臂指示器部分800挤压和从臂指示器部分800分离的同时,即使在其中例如使用者的手触摸带盒30或者在打印机1上施加了异常振动的情形中,也抑制了带盒30的位置的任何改变。因此能够抑制对于开关端子231的损坏等并且适当地保护机械传感器23。
进而,在其中辊保持器18被旋转到接触位置的情形中,被设置在辊保持器18上的传感器保护板90移动到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中,如果试图在盒安装部分8中安装带盒30则传感器保护板90将从下方与带盒30形成接触。这使得防止使用者错误地在盒安装部分8中安装带盒30成为可能。也能够防止臂部分34从上方压靠开关端子231并且因此抑制开关端子231发生弯曲和损坏。
传感器保护板90是从传感器保持器19朝向热头10延伸的板形部件,并且当带盒30已经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时传感器保护板9被设置在带盒30的臂前表面35的上方。在其中辊保持器18被从待用位置旋转到接触位置的情形中,在传感器保护板90和头保持器74之间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L2变得比臂部分34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L1小。该构造使得能够容易地并且可靠地保护被设置在传感器保护板90下方的机械传感器23的开关端子231。
随着释放杆17的移动,辊保持器18旋转,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移动。换言之,通过释放杆17的移动,辊保持器18和传感器保持器19彼此独立地移动。打印机1并不需要分开地设有移动辊保持器18的部件和移动传感器保持器19的部件。因此能够减少打印机1的构件的数目并且抑制打印机1的尺寸的任何增加。
释放杆17随着盖6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移动。当盖6打开时,带盒30能够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和被从盒安装部分8移除。当盖6被关闭时,热头10能够进行打印,并且能够利用多个机械传感器23检测带的类型。因此,仅通过打开和关闭盖6,使用者便能够将打印机1置于根据盖6打开还是关闭而被以最优方式使用的状态下,并且打印机1的可操作性能够得以改进。
将参考图26到图35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和带盒。在图26到图35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与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和带盒30中的结构元件相同的结构元件。在下文中,将省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元件的说明,并且将仅仅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
注意图26到图30是分别地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6、9、10、14和15对应的附图。图32到图34是分别地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21到图23对应的附图。图31和图35是每一个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8对应的附图。然而,图26和图29到图31示出其中盖6打开的状态(即,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待用位置中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处于分离位置中的状态)。图32到图35示出其中盖6被关闭的状态(即,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打印位置中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处于识别位置中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设有替代第一实施例中的可移动机构100地在下文中描述的可移动机构101。在可移动机构101中,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的上边缘部分从辊保持器18的前表面稍微地向后突出(参考图31和图35)。比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的上边缘部分高地向上凸出的保持器凸出部分190被设置在传感器保持器19的左上部分中(参考图27和图28)。将在以后描述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和保持器凸出部分190。
可移动机构101的操作模式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可移动机构100的操作模式相同。即,释放杆17与盖6的向下关闭相结合地向左移动。随着释放杆17的运动,辊保持器18移动到打印位置,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移动到识别位置(参考图32到图35)。这将带盒30牢固地固定于盒安装部分8中并且形成其中能够执行稳定和准确的打印的状态。开关端子231压靠臂指示器部分800,从而形成其中带盒30中的带的类型能够被确定的状态。进而,传感器保护板90被维持在已经移动到臂容纳部分79中的状态下,从而带盒30的向上运动受到传感器保护板90限制(参考图20)。
相反,释放杆17与盖6的向上打开相结合地向右移动。随着释放杆17的运动,辊保持器18移动到待用位置,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移动到分离位置(参考图26和图29到图31)。可移动馈送辊14、压盘辊15、传感器保护板90、闭锁件192和开关端子231因此缩退到板13的下方,从而这些部件不太可能妨碍处于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和被从盒安装部分8移除的状态中的一个状态下的带盒30。即,打印机1进入其中带盒30能够自由地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和被从盒安装部分8移除的状态。
下面,将说明可移动机构101的操作模式,其中,例如在其中压盘辊15和热头10附着到彼此的情形中,在压盘辊15和热头10之间的附着得以释放。在随后的说明中,将在未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状态下说明在图30和图34中利用虚线描绘的带盒30。
例如,在其中在带盒30未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情况下盖6被长时间地保持在关闭状态下的情形中,可能发生以下情况,即,压盘辊15和热头10附着到彼此,从而辊保持器18被错误地固定于打印位置中。在其中辊保持器18被错误地固定于打印位置中的情形中,如果试图在盒安装部分8中安装带盒30,则可移动馈送辊14和压盘辊15将会妨碍带盒30,从而带盒30不能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从其中盖6处于关闭位置(参考图32到图35)中的状态向上打开盖6时,释放杆17随着杠杆16的向上旋转而从左端位置(参考图34)向右移动。然而,在其中压盘辊15附着到热头10的情形中,可能的是,即使推压弹簧沿着从打印位置朝向待用位置的方向对辊保持器18施加它的推压力,辊保持器18也将不向前旋转。
同时,在其中盖6被向上打开的情形中,保持器引导部分199沿着杆引导部分175滑动。因此,传感器保持器19开始从识别位置(参考图34)朝向分离位置(参考图30)(即向前)移动,而与压盘辊15是否附着到热头10无关。此时,如果压盘辊15附着到热头10,则保持器凸出部分190(参考图31和图35)的前表面与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的上边缘部分形成接触。换言之,传感器保持器19向前压靠辊保持器18,从而压盘辊15被远离热头10地拉动。辊保持器18因此被从其中它被错误地固定于打印位置中的状态释放并且变得能够向前旋转,从而辊保持器18被推压弹簧(在图中未示出)的推压力移动到待用位置(参考图30)。
如以上说明地,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中,例如在其中压盘辊15和热头10附着到彼此的情形中,保持器凸出部分190随着传感器保持器19从识别位置到分离位置的运动而压靠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这能够使得辊保持器18被从其中它已经被错误地固定于打印位置中的状态释放并且使得辊保持器18朝向待用位置旋转。
保持器凸出部分190被设置在传感器保持器19上,从而没有必要与传感器保持器19分开地设置用于从错误固定状态释放辊保持器18的部件。这意味着没有必要在压盘辊15和保持器轴181之间提供空间,从而提供用于从错误固定状态释放辊保持器18的部件。因此使得传感器保持器19和用于从错误固定状态释放辊保持器18的部件这两者被设置在压盘辊15和保持器轴181之间是可能的。这使得限制打印机1的尺寸的任何增加成为可能。
设置有机械传感器23的传感器保持器19被设置在压盘辊15和保持器轴181之间,该保持器轴181是用于辊保持器18的旋转中心。传感器保持器19被设置在设置有辊保持器18的空间内,从而没有必要提供将在其中设置传感器保持器19的单独空间。因此能够提供独立于辊保持器18地操作的传感器保持器19,而不增加打印机1的尺寸,这对于节约在打印机外罩内的空间而言是有用的。打印机设计的自由度也得以增加。
保持器凸出部分190被设置在传感器保持器19的左上部分中。换言之,保持器凸出部分190被设置在比传感器保持器19的沿着左右方向的中心更加远离保持器轴181的区域中。因此,例如在其中压盘辊15和热头10附着到彼此的情形中,为了释放在压盘辊15和热头10之间的附着而需要的力比如果保持器凸出部分190被设置在离保持器轴181更近的位置中则将会需要的力小。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释放其中辊保持器18被错误地固定于打印位置中的状态。
通过移动释放杆17,辊保持器18和传感器保持器19能够彼此独立地移动。进而,在其中辊保持器18被错误地固定于打印位置中的情形中,通过移动释放杆17,保持器凸出部分190与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形成接触,从而能够释放辊保持器18的错误固定状态。
释放杆17的运动被与盖6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耦合。因此,即使在其中压盘辊15和辊保持器18被错误地固定于打印位置中的情形中,当使用者执行打开盖6的操作时,压盘辊15和辊保持器18在打印位置中的固定也被释放。因此,在其中使用者打开盖6从而使用打印机1的情形中,辊保持器18和压盘辊15将确定地移动到待用位置。因此,当使用者安装和移除带盒30时,能够防止带盒30妨碍压盘辊15。
将参考图36到图47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和带盒。在图36到图47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与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和带盒30中的结构元件相同的结构元件。在下文中,将省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元件的说明,并且将仅仅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
注意图36到图39是分别地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6到图8和图10对应的附图。图40到图45是分别地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14、图15、图18、图19、图22和图23对应的附图。然而,图37是其中杠杆16和释放杆17未被移除的附图。图40和图41示出其中盖6打开的状态(即,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待用位置中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处于分离位置中的状态)。图36、图42和图43示出其中盖6处于正被关闭的过程中的状态(即,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待用位置中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处于分离位置中的状态)。图37、图44和图45示出其中盖6被关闭的状态(即,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打印位置中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处于识别位置中的状态)。
进而,图46和图47是分别地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18和图19对应的附图,并且它们示出其中盖6处于正被关闭的过程中的状态。然而,图46和图47示出其中压盘辊15和热头10附着到彼此的状态(即,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打印位置中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设有替代第一实施例中的可移动机构100的、在下文中描述的可移动机构102。
根据本实施例的杠杆16在形状方面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参考图36和图37)。如图3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杠杆16包括第一弯曲部分262、第二弯曲部分263和第三弯曲部分264。如在图40中所示,在其中盖6处于打开位置(参考图2)中的情形中,杠杆16大致向上延伸,第一弯曲部分262向右上弯曲,第二弯曲部分263大致向右弯曲,并且第三弯曲部分264稍微地向右下弯曲。在其中盖6处于打开位置中的情形中,第三弯曲部分264处于它的最高位置。杠杆16的在第二弯曲部分263和第三弯曲部分264之间的上表面被称为接触表面265。第二弯曲部分263、第三弯曲部分264和接触表面265是当盖6正被关闭时与杠杆按压部分61(参考图2)形成接触的部分并且将在以后详细描述。作为杠杆16的尖端的杠杆尖端部分169是当盖6正被打开时与突出件63(参考图2)形成接触的部分。
不象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的释放杆17设有从挤压部分171(参考图36和图37)向上突出的杆突出部分177。如在图40和图41中所示,杆突出部分177构成后表面1711的一部分和倾斜表面1712的一部分。在杆突出部分177中,构成后表面1711的一部分的表面被称为第一突出表面1771,并且构成倾斜表面1712的一部分的表面被称为第二突出表面1772。在杆突出部分177中,在与第二突出表面1772相反的一侧的表面被称为第三突出表面1773。第三突出表面1773从左前朝向右后方倾斜。例如,在其中压盘辊15附着到热头10的情形中,第三突出表面1773与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形成接触并且释放附着。这将在以后详细描述。
进而,如在图36、图37和图40中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释放杆17中,凹部176被设置在从稍微地从本体部分172沿着左右方向的中心向左的位置起向右延伸的规定范围内。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从凹部176的左端大致地延伸到凹部176的中心。
如在图36、图37和图39中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辊保持器18中,作为可移动馈送辊14的旋转轴线的轴141被轴支撑孔188以可旋转方式支撑,该轴支撑孔188设置在辊保持器18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中。作为压盘辊15的旋转轴线的轴151被轴支撑孔189以可旋转方式支撑,该轴支撑孔189设置在辊保持器18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中。轴支撑孔188、189中的每一个轴支撑孔是沿着前后方向长的孔。
如在图36到图41中所示,替代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和第二保持器开口边缘183地,在正视图中形成大致矩形开口的保持器开口边缘1182被设置在保持器轴181和辊保持器18中的压盘辊15之间。保持器开口边缘1182被设置在辊保持器18的前表面中并且从辊保持器18的右边缘延伸到压盘辊15在此处得以保持的位置的前方。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被设置于保持器开口边缘1182的左部分的后方。释放杆17被设置成使得本体部分172在保持器开口边缘1182的内部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且挤压部分171被从右插入保持器开口边缘1182的左部分中。
从保持器开口边缘1182的顶部向下突出的保持器突出部分180被设置成从保持器开口边缘1182的左边缘稍微向右。作为保持器突出部分180的左表面的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从左前方朝向右后方倾斜。在其中压盘辊15已经附着到热头10的情形中,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通过被压靠释放杆17的第三突出表面1773而释放附着。这将在以后详细描述。
卷簧185的线圈部分被装配到保持器轴181的底部上。设置了从卷簧185的线圈部分沿着径向向外延伸的两个臂部分。臂部分中的一个臂部分被附于从辊保持器18的底表面向下突出的弹簧保持部分220,并且另一个臂部分被固定到盒安装部分8(参考图2)的底板(在图中未示出)。卷簧185恒定地弹性推压从而它使辊保持器18向前(在图36中右下方)旋转。当辊保持器18向后(在图36中左上)更远地旋转时,在卷簧185中积聚的弹性能量(即,向前推压的力)增加。
在其中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未被卷簧185的推压力挤压的状态下,辊保持器18被保持在待用位置(参考图41)中。当释放杆17向左移动时,挤压部分171与保持器开口边缘1182内部的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形成接触并且被压靠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在此情形中,辊保持器18从待用位置向后(在图41中向上)移动。这将在以后详细描述。
从辊保持器18的顶板向下突出的弹簧保持部分221和从辊保持器18的底板向上突出的弹簧保持部分222被设置在辊保持器18的内顶表面和内底表面上从而它们沿着上下方向彼此对置。作为顶部-底部成对卷簧的辊弹簧186、187的线圈部分分别地被装配到弹簧保持部分221、222上。两个臂部分被设置在辊弹簧186、187中的每一个上,从线圈部分沿着径向向外延伸。臂部分分别地沿着辊保持器18的顶板和底板向左(在图39中向右)延伸。
在从线圈部分沿着径向向外延伸的、被设置在辊弹簧186、187中的每一个辊弹簧上的两个臂部分中,在辊弹簧186、187中的每一个辊弹簧上的一个臂部分被固定到在辊保持器18的内侧的表面。辊弹簧186上的另一个臂部分在压盘辊15的上端上与轴151的前侧接触并且在可移动馈送辊14的上端上与轴141的前侧接触。辊弹簧187上的另一个臂部分在压盘辊15的底端上与轴151的前侧接触并且在可移动馈送辊14的底端上与轴141的前侧接触。
辊弹簧186、187在规定压力下恒定地弹性推压轴141、151,从而它们使可移动馈送辊14和压盘辊15向后(在图36中左上)移动。当可移动馈送辊14和压盘辊15向前(在图36中右下)更远地移动时,在辊弹簧186、187中积聚的弹性能量(即,向后推压的力)增加。在其中可移动馈送辊14和压盘辊15未被挤压的状态下,可移动馈送辊14和压盘辊15向后移动到轴141、151在此处分别地与轴支撑孔188、189的后端形成接触的位置。
注意弹簧保持部分221向下突出的长度(它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比沿着上下方向从辊保持器18的顶板到保持器开口边缘1182的距离稍小。弹簧保持部分222向上突出的长度(它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比沿着上下方向从辊保持器18的底板到保持器开口边缘1182的距离稍小。因此,弹簧保持部分221、222和辊弹簧186、187并不妨碍被设置在保持器开口边缘1182内部的传感器保持器19。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感器保持器19被从释放杆17向后(在图36中左上方)设置在保持器开口边缘1182的内部。
将参考图36、图37和图40到图45详细地说明可移动机构102的操作模式。首先,将说明在其中盖6通过被向下关闭而从打开位置(参考图2)移动到关闭位置(参考图1)的情形中可移动机构102的操作模式。
如在图40和图41中所示,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当盖6处于打开位置中时,释放杆17处于它的运动范围的右端位置处。在其中盖6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的情形中,杠杆按压部分61(参考图2)依次与第三弯曲部分264、接触表面265和第二弯曲部分263形成接触并且按压它们。因此,杠杆16抵抗杠杆弹簧(在图中未示出)的推压力而绕杠杆轴161向下(沿着与图40中的旋转方向D5相反的方向)旋转。随着杠杆16的旋转,释放杆17向左移动。
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在其中盖6处于打开位置(参考图40和图41)中的状态下,辊保持器18被保持在待用位置中。此时,释放杆17的杆突出部分177比保持器突出部分180沿着左右方向向右更远地定位。
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在其中盖6被使用者关闭的情形中,释放杆17从右端位置向左移动。此时,杆突出部分177向左移动并且经过保持器突出部分180的后方。即,杆突出部分177并不与保持器突出部分180形成接触。如在图36、图42和图43中所示,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当释放杆17向左移动时,辊保持器18抵抗卷簧185的推压力而向后旋转。
如在图37、图44和图45中所示,当释放杆17移动到左端位置时,挤压部分171的后表面1711和第一突出表面1771与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形成接触。换言之,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辊保持器18移动到打印位置。此时,压盘辊15通过位于暴露部分77中的膜带59和墨带60压靠热头10。可移动馈送辊14压靠带驱动轴11已经被插入其中的带驱动辊46。轴141和轴151分别地抵抗辊弹簧186、187的推压力而移动(参考图39),从而它们相对于辊保持器18的位置改变为沿着前后方向分别地处于轴支撑孔188和轴支撑孔189的中心中的位置(参考图37)。
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在其中盖6处于打开位置中的状态下,如在图40和图41中所示,传感器保持器19被保持在分离位置中。随着释放杆17向左的运动,保持器引导部分199与之接合的部分依次从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改变为杆引导斜向部分1752、改变为第二杆引导部分1753。如在图37、图44和图45中所示,当释放杆17移动到左端位置时,传感器保持器19移动到识别位置。
因此释放杆17与盖6的向下关闭相结合地向左移动。随着释放杆17的运动,辊保持器18移动到打印位置,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移动到识别位置(参考图37、图44和图45)。带盒30因此被牢固地固定于盒安装部分8的内部,从而形成如此状态,在所述状态下,稳定的和准确的打印是可能的。开关端子231被挤压成与臂指示器部分800接触,从而形成其中带盒30中的带的类型能够得以确定的状态。进而,其中传感器保护板90已经移动到臂容纳部分79中的状态得以维持,从而带盒30的向上运动受到传感器保护板90限制(参考图20)。
下面,将说明在其中盖6通过被向上打开而被从关闭位置(参考图1)移动到打开位置(参考图2)的情形中可移动机构102的操作模式。当盖6被从关闭位置向上打开时,突出件63的顶表面向上推动杠杆尖端部分169。被向上推动的杠杆16被杠杆弹簧(在图中未示出)推压以向上旋转。随着杠杆16的旋转,释放杆17从左端位置向右移动(参考图45)。
当释放杆17从左端位置(参考图45)向右移动时,传感器保持器19从识别位置(参考图45)向前移动并且被保持在分离位置(参考图41)中。关于其自身,当释放杆17从左端位置(参考图45)向右移动时,辊保持器18从打印位置向前移动并且被保持在待用位置(参考图41)中。在其中释放杆17从左端位置(参考图45)移动到右端位置(参考图41)的情形中,杆突出部分177在保持器突出部分180的后方向右移动。即,杆突出部分177并不与保持器突出部分180形成接触。
因此释放杆17与盖6的向上打开相结合地向右移动。随着释放杆17的运动,辊保持器18移动到待用位置,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移动到分离位置(参考图40和图41)。这使可移动馈送辊14、压盘辊15、传感器保护板90、闭锁件192和开关端子231缩退到板13的下方,从而这些部件不太可能妨碍处于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和被从盒安装部分8移除的状态中的一个状态的带盒30。换言之,打印机1处于其中带盒30能够自由地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和被从盒安装部分8移除的状态下。
下面,将说明可移动机构102的操作模式,其中,例如在其中压盘辊15和热头10附着到彼此的情形中,在压盘辊15和热头10之间的附着得以释放。在随后的说明中,将在未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状态下说明在图45和图47中利用虚线描绘的带盒30。
例如,在其中在带盒30未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的情况下盖6被长时间地保持在关闭状态下的情形中,可能发生以下情况,即,压盘辊15和热头10附着到彼此,从而压盘辊15被错误地固定于打印位置中。在其中压盘辊15被错误地固定于打印位置中的情形中,如果试图在盒安装部分8中安装带盒30,则可移动馈送辊14和压盘辊15将会妨碍带盒30,从而带盒30不能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从其中盖6处于关闭位置(参考图44和图45)中的状态向上打开盖6时,释放杆17随着杠杆16的向上旋转而从左端位置(参考图45)向右移动。然而,在其中压盘辊15附着到热头10的情形中,即使卷簧185沿着从打印位置朝向待用位置的方向对辊保持器18施加它的推压力,辊保持器18也将不向前旋转是可能的。
当释放杆17向右移动时,释放杆17的挤压部分171被与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分离。此时,后表面1711和第一突出表面1771朝着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的挤压得以释放。因此,辊保持器18利用辊弹簧186、187(参考图39)的推压力稍微地向前旋转。具体地,辊保持器18仅仅以为了使得轴141、151(参考图36)的位置从分别地处于轴支撑孔188、189沿着前后方向的中心中的状态(参考图37)改变为轴141、151在此处分别地与轴支撑孔188、189的后端形成接触的位置所必要的距离向前旋转。换言之,辊保持器18移动到压盘辊15在此处与热头10形成接触(参考图47)的接触位置。辊保持器18还能够利用卷簧185的推压力从接触位置向前移动。
然而,在其中压盘辊15附着到热头10的情形中,辊保持器18从接触位置向前的运动受到抑制。在例如该状态下,当释放杆17向右更远地移动时,杆突出部分177与保持器突出部分180形成接触,如在图46和图47中所示。更加具体地,第三突出表面1773与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形成接触。第三突出表面1773和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这两者均从左前方朝向右后方倾斜。因此,通过向右移动释放杆17,向前的力被施加到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辊保持器18利用向前的力而向前旋转,并且压盘辊15被离开热头10地拉动。辊保持器18然后利用卷簧185的推压力而被移动到待用位置(参考图41)。
如以上说明地,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中,例如,在其中压盘辊15和热头10附着到彼此的情形中,当释放杆17从左端位置移动到右端位置时,第三突出表面1773与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形成接触,从而压靠辊保持器18。其中辊保持器18被错误地固定于接触位置中的状态因此得以释放。然后卷簧185将辊保持器18移动到待用位置并且将其保持于那里。换言之,如在已知打印机中那样形成用于使释放杆17移动辊保持器18的凹槽是不必要的。
因此没有必要确保将设置凹槽的、沿着左右方向的距离,并且第三突出表面1773和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在此处形成接触的位置能够被靠近压盘辊15放置。换言之,第三突出表面1773和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在此处形成接触的位置能够是被远离保持器轴181地放置。第三突出表面1773和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能够在远离保持器轴181的位置中形成接触,并且能够从辊保持器18的错误固定状态释放辊保持器18。因此,为了从辊保持器18的固定状态释放辊保持器18而需要的力比在其中第三突出表面1773和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在靠近保持器轴181的位置中形成接触的情形中所需要的力小。这能够防止释放杆17的运动变得更加缓慢。
而且,在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待用位置(参考图41)中而未被固定于接触位置中的情形中,第三突出表面1773和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并不形成接触。因此,释放杆17的运动并不变得更加缓慢。
在其中释放杆17已经移动到左端位置的情形中,第一到第三突出表面1771、1772、1773位于保持器突出部分180的左方(参考图44和图45)。在其中释放杆17已经移动到右端位置的情形中,第一到第三突出表面1771、1772、1773位于保持器突出部分180的右方(参考图40和图41)。换言之,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被设置在为了旋转辊保持器18从而第一到第二突出表面1771、1772与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形成接触和与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分离所必要的运动范围内。在第一到第二突出表面1771、1772的运动范围内的位置是靠近压盘辊15的位置。因此,第三突出表面1773和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在远离保持器轴181的位置处形成接触。相应地,能够减小为了从辊保持器18的错误固定状态释放辊保持器18而需要的力,并且防止释放杆17的运动变得更加缓慢。
进而,杆突出部分177设有第一到第三突出表面1771、1772、1773。因此,在第三突出表面1773与第一和第二突出表面1771、1772之间的距离比在其中第三突出表面1773与第一和第二突出表面1771、1772构造成分离的部件的情形中的距离短。这意味着第三突出表面1773和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在此处形成接触的位置能够被靠近压盘辊15放置。换言之,第三突出表面1773和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在远离保持器轴181的位置处形成接触。相应地,能够减小为了从辊保持器18的错误固定状态释放辊保持器18而需要的力并且防止释放杆17的运动变得更加缓慢。
释放杆17所压靠的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被设置在与压盘辊15面对的位置中。换言之,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被设置在压盘辊15的附近。因此,第一和第二突出表面1771、1772的运动范围位于靠近压盘辊15的位置中。第三突出表面1773和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因此在远离保持器轴181的位置处形成接触。相应地,能够减小为了从辊保持器18的错误固定状态释放辊保持器18而需要的力,并且防止释放杆17的运动变得更加缓慢。
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还位于压盘辊15和传感器保持器19之间。即,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被设置在比传感器保持器19更加远离保持器轴181的位置中。因此与在其中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被设置在比传感器保持器19更加靠近保持器轴181的位置中的情形中所可能的相比,能够使得为了从它的错误固定状态释放辊保持器18而需要的力更小并且防止释放杆17的运动变得更加缓慢。
将参考图48到图57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打印机和带盒。在图48到图57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与在根据第一或者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1和带盒30中的结构元件相同的结构元件。在下文中,将省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元件的说明,并且将仅仅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
在本实施例中,图48的右侧、左侧、前侧和后侧分别地对应于可移动机构103的左侧、右侧、后侧和前侧。图49到图57是分别地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6、图14、图15、图17到图19和图21到图23的附图。图49到图51示出其中盖6被打开的状态(即,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待用位置中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处于分离位置中的状态)。图52到图54示出其中盖6处于正被关闭的过程中的状态(即,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接触位置中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处于分离位置中的状态)。图48和图55到图57示出其中盖6被关闭的状态(即,其中辊保持器18处于打印位置中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处于识别位置中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替代第一实施例中的可移动机构100地设有在下文中描述的可移动机构103。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杠杆16上,卷簧168的线圈部分被安装在杠杆轴161上。设置了从卷簧168的线圈部分沿着径向向外延伸的两个臂部分。臂部分中的一个臂部分被附于杠杆16,并且另一个臂部分被附于弹簧保持部分210(参考图48)。弹簧保持部分210是被设置在壁20中并且卷簧168的臂部分在其中闭锁的凹口。卷簧168被恒定地弹性推压从而它使杠杆16向上(在图49中逆时针)旋转。当杠杆16向下(在图49中顺时针)更远地旋转时,在卷簧168中积聚的弹性能量(即,向上推压的力)增加。
以与在第三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可移动馈送辊14的轴141被辊保持器18的轴支撑孔188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压盘辊15的轴151被辊保持器18的轴支撑孔189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卷簧185的线圈部分被装配到保持器轴181的底部上。卷簧185的两个臂部分分别地被附于弹簧保持部分220和底板8A。卷簧185被恒定地弹性推压从而它使辊保持器18向前(在图49中右下方)旋转。当辊保持器18向后(在图49中左上方)更远地旋转时,在卷簧185中积聚的弹性能量(即,向前推压的力)增加。
以与在第三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弹簧保持部分221、222和辊弹簧186、187被设置在辊保持器18的内表面上。辊弹簧186、187以规定压力恒定地弹性推压轴141、151,从而它们使可移动馈送辊14和压盘辊15向后(在图49中左上方)移动。
将参考图48到图57详细地说明可移动机构103的操作模式。首先,将说明在其中盖6通过被向下关闭而被从打开位置(参考图2)移动到关闭位置(参考图1)的情形中可移动机构103的操作模式。
如在图49到图51中所示,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当盖6处于打开位置中时,释放杆17处于它的运动范围的右端位置。此时,传感器保持器19被保持在分离位置(参考图51)中,并且辊保持器18被保持在待用位置(参考图51)中。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在其中盖6被使用者关闭的情形中,释放杆17从右端位置向左移动。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随着释放杆17向左的移动,辊保持器18抵抗卷簧185的推压力而向后旋转。
如在图52到图54中所示,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当释放杆17到达第一位置(参考图54)时,辊保持器18移动到接触位置。当盖6从其中盖6处于正被关闭的过程中的状态(参考图52到图54)朝向关闭位置更远地移动时,释放杆17从第一位置向左更远地移动。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当盖6到达关闭位置时,释放杆17移动到第二位置(参考图57),该第二位置是它的运动范围的右端位置。
如在图48和图55到图57中所示,当释放杆17到达第二位置(参考图57)时,辊保持器18移动到打印位置。此时,挤压部分171的后表面1711与位置固定部分184A形成接触。位置固定部分184A是与后表面1711平行地延伸的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的前边缘部分,并且它通过与后表面1711形成接触而在第二位置中固定释放杆17。
当盖6如此接近关闭位置时,压盘辊15压靠热头10的压力和可移动馈送辊14压靠带驱动辊46的压力逐渐地增加。依次地,在辊弹簧186、187中积聚的弹性能量(即,在其中压盘辊15被以规定压力压靠热头10并且可移动馈送辊14被以规定压力压靠带驱动辊46的状态下产生的弹性能量)逐渐地增加。
在其中辊保持器18已经移动到打印位置(参考图57)的状态下,随着辊弹簧186、187的收缩,轴141、151移动到轴支撑孔188、189的分别地沿着前后方向的中心。此时,在辊弹簧186、187中积聚的弹性能量增加。
进而,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当释放杆17比第一位置(参考图54)向左更远地移动时,传感器保持器19向后移动。当释放杆17向左进一步更远地移动并且到达第二位置(参考图57)时,传感器保持器19移动到识别位置。
因此释放杆17与盖6的向下关闭相结合地向左移动。根据释放杆17的运动,辊保持器18移动到打印位置,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移动到识别位置(参考图48和图55到图57)。这将带盒30牢固地固定于盒安装部分8中并且形成其中能够执行稳定和准确的打印的状态。开关端子231压靠臂指示器部分800,从而形成其中带盒30中的带的类型能够得以确定的状态。进而,传感器保护板90被维持在已经移动到臂容纳部分79中的状态下,从而带盒30的向上运动受到传感器保护板90(参考图20)限制。
下面,将说明在其中盖6通过被向上打开而被从关闭位置(参考图1)移动到打开位置(参考图2)的情形中可移动机构103的操作模式。该操作模式类似于其中盖6被沿着向下方向关闭的情形,但是辊保持器18和传感器保持器19的操作次序被颠倒。
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在其中盖6处于关闭位置(参考图48和55到57)中的状态下,当盖6被从关闭位置向上打开时,突出件63的顶表面向上推动杠杆尖端部分169,但是这在图中未示出。与被向上推动的杠杆16的旋转相结合地,释放杆17以规定量从第二位置(参考图57)向右移动,在位置固定部分184A和后表面1711之间的接触得以释放,从而依次地辊保持器18在打印位置中的固定得以释放。
在其中辊保持器18在打印位置中的固定得以释放的情形中,已经在辊弹簧186、187中积聚的弹性能量被释放,从而可移动馈送辊14和压盘辊15被辊弹簧186、187向后推动。此时,可移动馈送辊14和压盘辊15经受分别地来自带驱动辊46和热头10的排斥力。辊保持器18被排斥力从打印位置(参考图57)向前移动到接触位置(参考图54)。
此时,通过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在倾斜表面1712上的挤压,释放杆17被从第二位置(参考图57)移动到第一位置(参考图54)。与释放杆17的移动相结合地,保持器引导部分199沿着杆引导斜向部分1752从第二杆引导部分1753滑动到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因此传感器保持器19从识别位置(参考图57)向前移动到分离位置(参考图54)。
在本实施例中,在其中辊保持器18在打印位置中的固定得以释放的情形中,辊弹簧186、187施加的压力(即,排斥力)的大小得到调整,从而为了使得释放杆17从第二位置(参考图57)移动到第一位置(参考图54)而需要的弹性能量在辊弹簧186、187中积聚。进而,杆引导斜向部分1752的位置、长度、角度等得到调整,使得被辊弹簧186、187释放的弹性能量将保持器引导部分199从第二杆引导部分1753滑动到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
如在前描述地,向前推压辊保持器18的卷簧185(参考图48)被设置在辊保持器18上。因此,已经从第二位置(参考图57)移动到第一位置(参考图54)的释放杆17被经由卷簧185(参考图48)的推压力向前滑动的辊保持器18挤压,从而释放杆17比第一位置(参考图54)向右更远地移动。注意辊保持器18被移动到待用位置(参考图51)并且被卷簧185(参考图48)的推压力保持在那里。
杠杆16也设有向上推压杠杆16的卷簧168(参考图48)。因此,与杠杆16利用卷簧168(参考图48)的推压力向上移动相结合地,已经移动到在此处它被与辊保持器18分离的位置的释放杆17移动到它的运动范围的右端位置(参考图51)。注意杠杆16向上旋转直至第三弯曲部分264处于它的最高位置(参考图50)并且被卷簧168(参考图48)的推压力保持在那里。
因此,当盖6被打开时,释放杆17在第二位置(参考图57)处的固定得以释放,辊保持器18移动到待用位置,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移动到分离位置(参考图49到51)。因此,如在前描述地,打印机1进入其中带盒30能够自由地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和被从盒安装部分8移除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辊保持器18设有辊弹簧186、187,在其中辊保持器18已经旋转到打印位置(参考图57)的情形中,该辊弹簧186、187以规定压力压靠热头10压盘辊15。在其中释放杆17在第二位置(参考图57)处的固定得以释放的情形中,通过释放在辊弹簧186、187中积聚的弹性能量,辊保持器18从打印位置(参考图57)旋转到接触位置(参考图54)。与此相结合地,释放杆17从第二位置(参考图57)移动到第一位置(参考图54),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从识别位置(参考图57)移动到分离位置(参考图54)。
换言之,仅释放释放杆17在第二位置(参考图57)处的固定便使机械传感器23的开关端子231缩退到它们在此处被与带盒30的臂指示器部分800分离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机械传感器23妨碍处于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和被从盒安装部分8移除的状态中的一个状态下的带盒30并且依次地防止机械传感器23发生损坏和故障。而且,在辊弹簧186、187中积聚的弹性能量产生分别地移动辊保持器18和传感器保持器19的机械作用,从而能够准确地使机械传感器23缩退。
杠杆16还根据盖6的打开和关闭而操作移动释放杆17。与释放杆17的运动相结合地,辊保持器18旋转,并且传感器保持器19移动。当盖6被打开时,打印机被置于其中带盒30能够被安装在盒安装部分8中和被从盒安装部分8移除的状态下。当盖6被关闭时,打印机被置于其中热头10能够执行打印的状态下。因此,仅通过打开和关闭盖6,使用者便能够将打印机1置于根据盖6被打开还是关闭而被以最优方式使用的状态下,并且打印机1的可操作性能够得以改进。
而且,仅通过打开盖6,使用者便能够从释放杆17的固定位置释放释放杆17并且由此使机械传感器23缩退。在其中盖6已经被打开的情形中,卷簧185的推压力能够使辊保持器18缩退到待用位置(参考图54)。在其中盖6已经打开的情形中,卷簧168的推压力能够可靠地将杠杆16返回它的初始位置。因此能够与盖6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相结合地顺利地操作杠杆16。
在上述实施例中,膜带59等同于本发明的带。臂指示器部分800等同于本发明的指示器部分。热头10等同于本发明的打印头。多个机械传感器23等同于本发明的传感器。传感器保护板90等同于本发明的保护部分。打印位置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一位置,并且待用位置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二位置。识别位置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三位置,并且分离位置等同于本发明的第四位置。释放杆17等同于本发明的杆部分,并且CPU401等同于确定单元。
保持器凸出部分190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一释放部分。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等同于本发明的开口边缘。
卷簧185等同于本发明的推压部件,并且向右方向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一方向。向左方向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二方向,并且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等同于本发明的壁部分。第一突出表面1771和第二突出表面1772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一工作表面。第三突出表面1773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二工作表面。保持器突出表面1801等同于本发明的表面部分,并且第一保持器开口边缘182等同于本发明的开口边缘。保持器突出部分180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一突出部分,并且杆突出部分177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二突出部分。
辊弹簧186、187等同于本发明的弹性部分。位置固定部分184A等同于本发明的保持部分。卷簧185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一推压部分,并且卷簧168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二推压部分。接触位置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五位置。第二位置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一杆位置,第一位置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二杆位置,并且初始位置(参考图51)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三杆位置。
倾斜表面1712等同于本发明的辊挤压部分,并且杆引导部分175等同于本发明的传感器引导部分。保持器侧挤压部分184等同于本发明的杆被挤压部分。保持器引导部分199等同于本发明的接合部分。第二杆引导部分1753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一保持凸轮,第一杆引导部分1751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二保持凸轮,并且杆引导斜向部分1752等同于本发明的移动凸轮。突出件63等同于本发明的第二释放部分。

Claims (21)

1.一种打印机,包括:
盒安装部分,带盒在上下方向上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分中和从所述盒安装部分移除,所述带盒包括箱形盒壳、带和指示器部分,所述盒壳设有顶表面、底表面、前表面和一对侧表面,所述带是被收容在所述盒壳中的打印介质,并且所述指示器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前表面上并指示所述带的类型;
打印头,在所述带盒已经被安装在所述盒安装部分中的情形中,所述打印头在所述带上执行打印;
压盘辊,所述压盘辊面对所述打印头,并且所述压盘辊能够通过所述带而压靠所述打印头;
辊保持器,所述辊保持器支撑所述压盘辊,并且所述辊保持器能够绕与所述上下方向平行的保持器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压盘辊被压靠所述打印头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压盘辊与所述打印头分离的位置;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指示器部分指示的所述带的类型;
传感器保持器,所述传感器保持器将所述传感器保持在所述保持器轴和所述压盘辊之间,并且所述传感器保持器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三位置是所述传感器靠近所述指示器部分的位置,并且所述第四位置是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指示器部分分离的位置;和
保护部分,所述保护部分被设置在所述辊保持器上并且被设置在所述传感器的上方,在所述辊保持器旋转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形中,所述保护部分移动到所述保护部分与被安装在所述盒安装部分中的所述带盒分离的位置,并且在所述辊保持器旋转到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形中,所述保护部分移动到所述保护部分将从下方与被安装在所述盒安装部分中的所述带盒形成接触的位置,
其中
在所述传感器保持器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的情形中,所述辊保持器在所述传感器靠近所述指示器部分地移动之前旋转到所述第一位置,并且在所述传感器保持器移动到所述第四位置的情形中,所述辊保持器在所述传感器已经与所述指示器部分分离之后旋转到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压盘辊在与被安装在所述盒安装部分中的所述带盒的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面对所述打印头,所述压盘辊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的前方,且所述压盘辊面对所述带盒的所述前表面,并且
所述保护部分是板形部件,所述板形部件从所述辊保持器朝向所述打印头延伸,且被设置在比被安装在所述盒安装部分中的所述带盒的所述前表面高的位置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进一步包括:
头保持器,所述头保持器在与所述压盘辊面对的位置中支撑所述打印头,
其中
所述盒安装部分包括臂容纳部分,在所述带盒已经被安装的情形中,所述臂容纳部分容纳臂部分,所述臂部分包括所述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臂容纳部分是形成在所述头保持器和所述辊保持器之间的空间,
当所述辊保持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中时和当所述辊保持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中时,所述臂容纳部分的在所述带盒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臂部分的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并且
在所述保护部分和所述头保持器之间的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不小于当所述辊保持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中时所述臂部分的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并且在所述保护部分和所述头保持器之间的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小于当所述辊保持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中时所述臂部分的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进一步包括:
杆部分,所述杆部分能够在所述杆部分与所述辊保持器联接且与所述传感器保持器联接的状态下移动,
其中
随着所述杆部分的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杆部分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所述辊保持器且朝向所述第三位置移动所述传感器保持器,并且
随着所述杆部分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杆部分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所述辊保持器且朝向所述第四位置移动所述传感器保持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传感器是机械传感器,所述机械传感器具有能够前进和缩退的开关端子,并且
所述打印机进一步包括确定单元,所述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机械传感器中的所述开关端子的前进和缩退而确定所述带的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指示器部分包括多个指示器,所述多个指示器被布置成与所述带的类型对应的图案,所述多个指示器中的每一个指示器是孔隙和平坦部分中的一种,
所述传感器保持器保持多个所述传感器,
在所述传感器保持器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的情形中,所述多个传感器中的每一个传感器的所述开关端子靠近所述多个指示器中的对应的一个指示器地移动,并且
所述多个传感器中的每一个传感器的所述开关端子处于缩退状态和被维持在前进状态中的一个状态,在所述开关端子已经靠近所述孔隙地移动使得所述开关端子被插入所述孔隙中的情形中,所述开关端子被维持在所述前进状态下,并且在所述开关端子已经靠近所述平坦部分地移动使得所述开关端子被压靠所述平坦部分的情形中,所述开关端子处于缩退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进一步包括:
第一释放部分,所述第一释放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传感器保持器中,并且与所述传感器保持器从所述第三位置到所述第四位置的移动相结合地,所述第一释放部分使所述辊保持器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第一释放部分被设置在离所述保持器轴比所述传感器保持器的中心离所述保持器轴远的位置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辊保持器在所述保持器轴和所述压盘辊之间设有开口边缘,所述开口边缘形成有在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开口,
所述传感器保持器被设置于所述开口边缘的内侧,并且
所述第一释放部分从所述传感器保持器凸出,并且在所述压盘辊被固定于所述第一位置中的情形中,所述第一释放部分通过与所述传感器保持器从所述第三位置到所述第四位置的移动相结合地在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上挤压所述开口边缘而释放所述压盘辊在所述第一位置中的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进一步包括:
推压部件,所述推压部件推压所述辊保持器并使所述辊保持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杆部分,所述杆部分在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压靠被设置在所述辊保持器中的壁部分,并且所述杆部分在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移动的同时与所述壁部分分离;
第一工作表面,所述第一工作表面被设置在所述杆部分上,并且通过与所述杆部分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相结合地压靠所述壁部分,所述第一工作表面使所述辊保持器抵抗所述推压部件的推压力而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第二工作表面,所述第二工作表面被设置在所述杆部分上,并且在所述辊保持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中的情形中,当所述杆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二工作表面沿着使所述第二工作表面与所述辊保持器接触的路径移动;和
表面部分,所述表面部分被设置在所述辊保持器中,所述表面部分经受与沿着所述路径移动的所述第二工作表面的接触,并且随着所述第二工作表面与所述杆部分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相结合地对所述表面部分施加挤压力,所述表面部分使所述辊保持器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在所述杆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且所述辊保持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中的情形中,所述第一工作表面和所述第二工作表面离所述保持器轴比所述表面部分离所述保持器轴远,并且
在其中所述杆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辊保持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中的情形中,所述第一工作表面和所述第二工作表面离所述保持器轴比所述表面部分离所述保持器轴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辊保持器在所述保持器轴和所述压盘辊之间设有开口边缘,所述开口边缘形成有在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开口,
所述表面部分被设置在第一突出部分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分从所述开口边缘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朝向所述杆部分突出,并且
所述第二工作表面被设置在第二突出部分中,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从所述杆部分朝向所述上边缘和所述下边缘中的设有所述第一突出部分的所述至少一个边缘突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第一工作表面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壁部分定位成与所述压盘辊对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壁部分位于所述传感器保持器和所述压盘辊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进一步包括:
弹性部分,所述弹性部分被设置在所述辊保持器中,并且所述弹性部分将所述压盘辊朝向所述打印头弹性地推压;
杆部分,所述杆部分能够在所述杆部分与所述辊保持器联接且与所述传感器保持器联接的状态下移动;和
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能够将所述杆部分保持在规定位置中,
其中
在所述辊保持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中的情形中,所述辊保持器挤压所述压盘辊以使所述压盘辊以规定的压力与所述打印头接触,
所述辊保持器能够旋转到第五位置,在所述第五位置处,所述辊保持器使所述压盘辊以比所述规定的压力小的压力与所述打印头接触,
在所述辊保持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中的情形中,所述弹性部分以所述规定的压力抵靠着所述打印头挤压所述压盘辊,
所述杆部分能够在第一杆位置、第二杆位置和第三杆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杆位置处,所述杆部分使所述辊保持器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并且使所述传感器保持器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二杆位置处,所述杆部分使所述辊保持器移动到所述第五位置并使所述传感器保持器移动到所述第四位置,在所述第三杆位置处,所述杆部分使所述辊保持器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并使所述传感器保持器移动到所述第四位置,
在所述杆部分已经移动到所述第一杆位置的情形中,所述保持部分将所述杆部分保持在所述第一杆位置中,使得所述辊保持器被固定于所述第一位置中并且所述传感器保持器被固定于所述第三位置中,
在所述杆部分被所述保持部分保持的情形中,所述弹性部分积聚弹性能量,所述弹性能量在所述压盘辊正被以所述规定的压力压靠所述打印头的状态下产生,并且所述弹性能量使所述辊保持器从所述第一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五位置,并且在所述保持部分对所述杆部分的保持被释放的情形中,所述弹性部分释放所积聚的弹性能量并对所述辊保持器施加所积聚的弹性能量,并且
在所积聚的弹性能量已经被释放并且由所述弹性部分施加所积聚的弹性能量的情形中,随着所述辊保持器从所述第一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五位置,所述辊保持器使所述杆部分从所述第一杆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杆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杆部分包括辊挤压部分和传感器引导部分,所述辊挤压部分是与所述辊保持器面对的倾斜表面,并且所述传感器引导部分具有规定的凸轮形状,
所述辊保持器包括杆被挤压部分,所述杆被挤压部分是在所述杆部分处于所述第二杆位置和所述第一杆位置中的一个位置的情形中与所述辊挤压部分接触的表面,
所述传感器保持器包括接合部分,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传感器引导部分接合,并且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杆部分的移动相结合地沿着所述规定的凸轮形状移动,
所述传感器引导部分包括第一保持凸轮、第二保持凸轮和移动凸轮,在所述杆部分处于所述第一杆位置中的情形中,所述第一保持凸轮被所述接合部分接合,并且所述第一保持凸轮将所述传感器保持器保持在所述第三位置中,在所述杆部分处于所述第二杆位置中的情形中,所述第二保持凸轮被所述接合部分接合,并且所述第二保持凸轮将所述传感器保持器保持在所述第四位置中,并且所述移动凸轮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持凸轮和所述第二保持凸轮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保持凸轮及所述第二保持凸轮连续,并且与所述杆部分的在所述第一杆位置和所述第二杆位置之间的移动相结合地,所述移动凸轮被所述接合部分接合,
与所述杆部分的从所述第二杆位置到所述第一杆位置的移动相结合地,所述辊保持器通过使所述辊挤压部分压靠所述杆被挤压部分而被从所述第五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一位置,并且与所述杆部分的从所述第一杆位置到所述第二杆位置的移动相结合地,通过使所述杆被挤压部分压靠所述辊挤压部分而将所述辊保持器从所述第一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五位置,并且
通过与所述杆部分的从所述第二杆位置到所述第一杆位置的移动相结合地使所述接合部分从所述第二保持凸轮沿着所述移动凸轮朝向所述第一保持凸轮的滑动,将所述传感器保持器从所述第四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并且通过与所述杆部分的从所述第一杆位置到所述第二杆位置的移动相结合地使所述接合部分从所述第一保持凸轮沿着所述移动凸轮朝向所述第二保持凸轮的滑动,将所述传感器保持器从所述第三位置移动到所述第四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打印机,进一步包括:
盖,所述盖打开和关闭所述盒安装部分;和
杠杆,所述杠杆能够在与所述杆部分联接的状态下移动,随着所述杠杆与所述盖的打开操作相结合地在一个方向上移动,所述杠杆依次将所述杆部分移动到所述第一杆位置、所述第二杆位置和所述第三杆位置,并且随着所述杠杆与所述盖的关闭操作相结合地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上旋转,所述杠杆依次将所述杆部分移动到所述第三杆位置、所述第二杆位置和所述第一杆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打印机,进一步包括:
第一推压部分,所述第一推压部分在所述压盘辊与所述打印头分离的方向上对所述辊保持器施加推压力,
其中
在所述保持部分对所述杆部分的保持已经被释放的情形中,所述弹性能量使所述辊保持器从所述第一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五位置,之后,由所述第一推压部分施加的推压力使所述辊保持器从所述第五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二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打印机,进一步包括:
第二推压部分,所述第二推压部分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推压所述杠杆。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进一步包括:
第二释放部分,在所述盒安装部分已经被所述盖关闭的情形中,所述第二释放部分通过与所述盖的打开操作相结合地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以规定量移动所述杠杆而将正被所述保持部分保持的所述杆部分从所述第一杆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杆位置。
CN201110070384.0A 2010-05-31 2011-03-18 打印机 Active CN1022595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5262A JP5454359B2 (ja) 2010-05-31 2010-05-31 印字装置
JP2010-125262 2010-05-31
JP2010-125407 2010-05-31
JP2010125407A JP5454361B2 (ja) 2010-05-31 2010-05-31 印字装置
JP2010-142833 2010-06-23
JP2010142833A JP2012006201A (ja) 2010-06-23 2010-06-23 印字装置
JP2010-143157 2010-06-23
JP2010143157A JP5573412B2 (ja) 2010-06-23 2010-06-23 印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9506A CN102259506A (zh) 2011-11-30
CN102259506B true CN102259506B (zh) 2014-11-26

Family

ID=44209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0384.0A Active CN102259506B (zh) 2010-05-31 2011-03-18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56526B2 (zh)
EP (1) EP2390099B1 (zh)
CN (1) CN1022595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9831B2 (ja) * 2011-12-01 2016-02-1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5849005B2 (ja) * 2012-03-29 2016-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送り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JP6096023B2 (ja) * 2013-03-26 2017-03-15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CN104139614B (zh) * 2014-08-06 2017-02-15 常州汉威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机自动分联机构
JP6508904B2 (ja) 2014-09-30 2019-05-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6252430B2 (ja) * 2014-10-15 2017-1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KR101995803B1 (ko) * 2015-04-03 2019-07-03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테이프 카트리지
JP6447398B2 (ja) * 2015-07-24 2019-0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カートリッジつき印刷装置
JP6939210B2 (ja) * 2017-07-31 2021-09-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装着構造および印刷装置
JP6834902B2 (ja) * 2017-10-20 2021-02-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7035713B2 (ja) * 2018-03-29 2022-03-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
JP7208785B2 (ja) * 2018-12-26 2023-0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1663A2 (en) * 1993-09-06 1995-03-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er
US6116796A (en) * 1994-05-25 2000-09-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label printing device
CN101142087A (zh) * 2005-03-18 2008-03-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9884B2 (ja) 1990-09-26 1999-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H079743A (ja) * 1993-06-28 1995-01-13 Casio Comput Co Ltd テープ状態検出装置およ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JP3543659B2 (ja) 1999-01-25 2004-07-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4456259B2 (ja) * 2000-12-01 2010-04-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JP4747527B2 (ja) * 2004-07-21 2011-08-1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テープ/チューブプリンタ
JP4529732B2 (ja) 2005-03-01 2010-08-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4595774B2 (ja) * 2005-10-03 2010-1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2008080668A (ja) * 2006-09-28 2008-04-10 Brother Ind Ltd 印字テープ、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JP4665973B2 (ja) * 2008-01-31 2011-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EP2261040B1 (en) * 2009-06-10 2012-02-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1663A2 (en) * 1993-09-06 1995-03-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er
US6116796A (en) * 1994-05-25 2000-09-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label printing device
CN101142087A (zh) * 2005-03-18 2008-03-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166605A 2002.06.11 *
JP特开2006-27239A 2006.02.02 *
JP特开2007-98731A 2007.04.19 *
JP特开2008-80668A 2008.04.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56526B2 (en) 2013-10-15
EP2390099A1 (en) 2011-11-30
US20110293350A1 (en) 2011-12-01
CN102259506A (zh) 2011-11-30
EP2390099B1 (en)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9506B (zh) 打印机
US20220055388A1 (en) Tape cassette
US9132682B2 (en) Tape unit and tape cassette
CN106364182A (zh) 打印机、带盒和带有盒的打印机
TWI649210B (zh) 帶匣及帶印刷裝置
CN101934648B (zh) 带盒
NO20141045L (no) Trykkfargebeholder og kort montert på trykkfargebeholder
US9145005B2 (en) Recording device
EP0872353B1 (en) Web roll and web roll cassette detachably mounted in printer
EP0914960A2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detachable web roll cassette
CN101920602B (zh) 打印机
EP2047996A2 (en) Cleaning Unit and Printer
EP2821234B1 (en) Printer device
CN100532108C (zh) 打印机
JP2014008661A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CN100454958C (zh) 开/关状态检测系统
JP5573412B2 (ja) 印字装置
EP2052866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US9290011B1 (en) Printer
EP3915794B1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11420460B2 (en) Printing device having receiving portion for selectively receiving one of first cassette and second cassette
JP7512819B2 (ja) 印刷用カセット、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本体
EP1559564B1 (en) Apparatus to guide label stock in a printer
JP6221532B2 (ja)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2011042484A (ja) プリン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