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1032A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1032A
CN101141032A CNA2007101497261A CN200710149726A CN101141032A CN 101141032 A CN101141032 A CN 101141032A CN A2007101497261 A CNA2007101497261 A CN A2007101497261A CN 200710149726 A CN200710149726 A CN 200710149726A CN 101141032 A CN101141032 A CN 1011410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arm
lock
basically
connector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97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8866C (zh
Inventor
间濑强
田中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41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1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886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886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标是改善操作性。一种阳性外壳(10),其具有锁定部分(17),而阴性外壳(20)具有锁定臂(31),该锁定臂(31)基本上沿着两个外壳(10,20)的连接方向延伸,且锁定臂具有悬臂形状,该悬臂形状的前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在连接两个外壳(10,20)的过程中可暂时弹性变形,并在正确连接时可弹性恢复,以与锁定部分(17)相接合,从而能够使两个外壳(10,20)保持连接。阴性外壳(20)还具有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和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该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用于覆盖包括自由端部(31b)的锁定臂(31)的一侧,该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布置在如下位置,即将用于将锁定臂(31)的中部(31c)暴露至外部的解锁空间(38)限定至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并且适合于覆盖包括基端部(31a)的锁定臂(31)的一侧。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一种锁定结构,其利用锁定臂使一对连接器外壳保持连接,其示例公开在日本未审的专利公开No.2002-203635中。在该连接器中,锁定部分设置在阳性外壳的上表面上,向前延伸的悬臂状锁定臂设置在阴性外壳中,且有锁定孔形成在该锁定臂中,锁定部分可插入该锁定孔中。在连接该两个外壳的过程中,锁定部分向下压锁定臂,使其暂时弹性变形。当两个外壳正确连接时,锁定臂被弹性恢复,并且锁定部分进入锁定孔,从而与锁定孔边缘相接合,由此保持两个外壳相连接。阴性外壳具有锁定保护部分,该锁定保护部分覆盖前端,即锁定臂的自由端,从而防止如下情况发生,即在外壳被连接之前锁定臂由于其自由端被电线等截住而翘曲。
然而,由于后端,即锁定臂的基端,在上述连接器中被暴露至外部,故存在如下可能性,即操作员保持阴性外壳的手指在执行连接操作时不注意地接触到锁定臂。如果在手指与锁定臂的活动部分保持接触的情况下执行连接操作,则当连接操作完成时的锁定臂的返回移动是迟缓的,这可能会降低连接操作的触觉感。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标是改善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了上述目标。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为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可与配合的连接器外壳连接的连接器外壳,
连接器外壳包括锁定臂,该锁定臂基本上沿着连接器外壳和配合的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方向延伸,并且锁定臂具有悬臂形状,该悬臂形状的前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在连接连接器外壳和配合的连接器外壳的过程中可暂时弹性变形,并且在基本上正确连接时可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与配合的连接器外壳的锁定部分相接合,从而能够使连接器外壳和配合的连接器外壳保持连接,
其中,连接器外壳还包括第一锁定保护部分和第二锁定保护部分,该第一锁定保护部分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锁定臂的自由端侧,该第二锁定保护部分布置在如下位置,即将用于将锁定臂的中部暴露至外部的解锁空间限定至第一锁定保护部分,并且适合于至少部分地覆盖锁定臂的基端侧。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上述的连接器和可与之相连接的配合的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可彼此连接的一对连接器外壳,
一个连接器外壳,其包括锁定部分,和
另一个连接器外壳,其包括锁定臂,该锁定臂沿两个外壳的连接方向延伸,并且锁定臂具有悬臂形状,该悬臂形状的前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可在连接两个外壳的过程中暂时弹性变形,并可在正确连接之后弹性恢复以与锁定部分接合,从而能够使两个外壳保持连接,
其中,另一个连接器外壳还包括第一锁定保护部分和第二锁定保护部分,该第一锁定保护部分用于覆盖锁定臂的自由端侧,该第二锁定保护部分布置在如下位置,即将用于将锁定臂的中部暴露之外部的解锁空间限定至第一锁定保护部分,且适合于覆盖锁定臂的基端侧。
通过该结构,锁定臂在连接两个连接器外壳的过程中暂时弹性变形,并且当达到正确连接时,锁定臂弹性恢复且与锁定部分相接合,由此使两个连接器外壳保持连接。此时,锁定臂的自由端侧和基端侧分别由第一和第二锁定保护部分所覆盖,且解锁空间限定在两个锁定保护部分之间。在执行连接操作之后,可以防止操作员保持另一个连接器外壳的手指等与锁定臂的不经意接触。因此,在执行连接操作之后,可获得好的触觉感。另一方面,在分离开两个连接器外壳之后,通过两个锁定保护部分之间的解锁空间操作锁定臂的中部,可以取消锁定状态。
以下结构优选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1)解锁的锁定臂的移动方向设置为与解锁空间的打开方向基本上相对。通过该布置,在分离两个外壳之后,通过解锁空间按压锁定臂的中部,可以容易地取消该锁定状态。
(2)锁定臂通过具有一对臂部分以及优选地具有联接两个臂部分的自由端的联接部分而成叉状,该对臂部分彼此相对且限定出与解锁空间连通的间隙。通过该布置,由于手指等在解锁操作之后可以至少部分地插入与解锁空间连通的两个臂部分之间的间隙内,故可相对于宽度方向确定操作锁定臂的位置。因此,锁定臂可以容易地沿解锁方向弹性变形,从而改善操作性。
(3)一个或多个斜面部分或者圆形部分设置在彼此相对和/或基本上面对解锁空间的两个臂部分的一个或多个边角上或者与之相对应。通过该布置,通过存在斜面部分或者圆形部分,可以减轻操作员在利用其手指按压两个臂部分时的疼痛感,这可以有助于改善操作性。
(4)当连接器外壳与配合的连接器外壳基本上正确连接(即两个连接器外壳基本上正确连接)时,锁定部分至少部分地进入两个臂部分之间的间隙,且斜面部分或者圆形部分在基本上正确的连接状态下优选地布置在锁定部分的后面,而且基本上面对锁定部分的两个臂部分的表面基本上平行于锁定部分的面对表面。通过该布置,面对锁定部分的两个臂部分的面对表面为基本上平行于锁定部分的面对表面的表面,而不具有任何斜面部分。因此,即使两个连接器外壳在连接状态下在间隙的范围内沿宽度方向彼此相对振动,也可以防止锁定臂沿解锁方向的移动。
(5)连接器外壳包括联接至锁定臂的一个或多个部分的一个或多个辅助支承部分,使得锁定臂的所述部分优选地具有联接至连接器外壳的至少一个部分并支承在其上的表面。
(6)配合的连接器外壳或者一个连接器外壳包括至少一个解锁操作引导部分,该解锁操作引导部分在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基本上面对解锁空间,并且沿解锁空间的打开方向比锁定臂更加突出。通过该布置,至少部分地插入解锁空间内的手指等基本上可以借助于比锁定臂更加朝解锁空间的打开侧突出的解锁操作引导部分和第二锁定保护部分引导,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操作性。
(7)配合的连接器外壳或者一个连接器外壳包括至少一个撞击声音产生部分,该撞击声音产生部分至少在基本上正确连接时布置在锁定臂的弹性恢复移动的路径上,并且用于当锁定臂与之相碰撞时产生撞击声音。通过该布置,当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弹性恢复的锁定臂在返回之其自然状态之前与撞击声音产生部分相碰撞。由于在该碰撞时产生撞击声音,故操作员能够可靠地知晓已经达到正确连接,并且可进一步改善触觉感。
根据上述,可改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在阅读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应了解的是,虽然实施例单独描述,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结合到另外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阳性外壳的前视图,
图2是阴性外壳的前视图,
图3是阴性外壳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两个外壳相连接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5是沿图6的X-X的剖面图,表示了两个外壳连接之前的状态,
图6表示两个外壳连接之前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图7是表示两个外壳的连接操作的中间状态的侧剖面图,
图8是表示两个外壳正确连接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图9是表示两个外壳正确连接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0是沿图6的X-X的剖面图,表示了两个外壳正确连接的状态,
图11是沿图8的Y-Y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锁定臂沿解锁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的侧剖面图,和
图13是沿图12的Z-Z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阳性外壳(配合连接器外壳,一个连接器外壳)
14B…桥接壁(解锁操作引导部分,撞击声音产生部分)
17…锁定部分
17C…侧表面(面对表面)
20…阴性外壳(连接器外壳,另一个连接器外壳)
31…锁定臂
31A…基端部
31B…自由端部
31C…中间部分或者中部
32…臂部分
33…联接部分
34…间隙
36…第一锁定保护部分
37…第二锁定保护部分
38…解锁空间
40…斜面部分
41…面对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13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示出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防液体功能或者防水功能,且由可沿连接方向CD彼此连接的阳性连接器外壳10(以下仅称为“阳性外壳”10)和阴性连接器外壳20(以下仅称为“阴性外壳”20)组成。在如下的描述中,两个外壳10,20所要连接的侧面被称为前侧,和其相对侧称为后侧,且关于垂直方向参考图1,2和6。
阳性外壳10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其优选为直接与装置相连接或者安装在装置上,该装置诸如电气设备、仪表板、接线盒等。如图1,4和6所示,阳性外壳10包括端子保持壁11和与端子保持壁11的外围边缘相连接或者连接至该外围边缘的接纳器12,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配件13被保持在该端子保持壁11中。阳性端子配件13可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插入孔11a形成为沿前后方向FBD贯穿端子保持壁11。优选地,三个端子插入孔11a在一个或多个台级处沿宽度方向WD基本上并排地布置。每个阳性端子配件13都由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制成,并基本上采用突出物的形式,其中,端子配件13的前端可与配合阴性端子配件23电连接,而端子配件13的后端与电线相连接或者与装置中的电路或者装置的电路相连接。
接纳器12整体上采用管的形式(优选为基本矩形),接纳器12的从端子保持壁11向后突出的部分与装置的壳体连接。可与阴性外壳20的锁定臂31接合的互锁部分14形成在接纳器12的横向表面(优选为上表面)中或者形成在其上,优选地是,互锁部分14形成在接纳器12的横向表面(优选为上表面)的后部中或者形成在其上。互锁部分14优选由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从接纳器12的横向表面(上表面)竖立或者突出的侧壁14a和联接两个侧壁14a的外端或远端或上端的桥接壁或跨接壁14b组成。由接纳器12的互锁部分14和横向表面(上表面)限定出或者基本上处于两者之间的锁定臂进入空间15具有基本开放的前侧,阴性外壳20的锁定臂31可基本上沿连接方向或者从前面至少部分地插入该空间15内。
沟槽16形成在互锁部分14的桥接壁14b的横向中间部分(优选为基本上处于横向中部)中,从而具有基本开放的后端,而留下前端部分,且向下突出(或者向内突出或者朝向接纳器12的横向表面(上表面)突出)的锁定部分17(优选为基本爪状)设置在横向(左)前端部分处或者其附近。优选地,在向后移出用于形成锁定部分17的后表面形状的模具之后而留下该沟槽16。通过在锁定部分17的基本整个高度范围中和/或在桥接壁14b的基本整个高度范围中形成沟槽16,可以为模具确保足够的厚度,即足够的强度。
锁定部分17优选地基本上采用块的形式,该块具有与沟槽16基本上相等的宽度,且向下倾斜或者向内倾斜的倾斜导向表面17a形成在锁定部分17的前表面上或者其接近,由此可向下或者向内引导或者朝接纳器12的横向表面(上表面)偏斜地引导锁定臂31。该导向表面17a大致形成在延伸至桥接壁14b的前表面或者接近该前表面的范围内。另一方面,锁定部分17的后表面为可与锁定臂31接合的互锁表面17b。该互锁表面17b优选为悬垂表面或者底切表面,该表面具有朝前部陡削向上的倾斜度。
互锁部分14的桥接壁14b的下表面或者内表面(内表面)被设置得低于锁定臂31的上表面在其自然状态时的位置(更加向内或更加朝向接纳器12的横向表面(上表面))。换句话说,由于桥接壁14b在正确连接后被布置在锁定臂31的弹性返回移动的路径上,故在锁定臂31到达自然状态之前,返回的锁定臂31与桥接壁14b相碰撞。换句话说,桥接壁14b可以说兼作撞击声音产生部分,以用于在接纳锁定臂31时产生撞击声音。
一个或多个肋条18,优选为一对肋条18位于在互锁部分14的前面或者其附近的接纳器12的横向表面(上表面)的至少一侧上。(优选为两个)肋条18优选地布置在沿宽度方向WD的与互锁部分14的两个侧壁14a基本上相同的位置处,并且与侧壁14a(优选为侧壁14a的前端)相连接。一个或多个肋条19用于当两个外壳10,20基本上未处于垂直的相应姿势时引导两个外壳10,20的连接操作并/或防止连接操作,肋条设置在接纳器12的横向表面(底表面)和/或相对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
接下来,描述阴性外壳20。阴性外壳20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其大致由端子容纳部分21和外管部分22组成,其中要与电线W的一个或多个端部连接的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配件23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该端子容纳部分21内,外管部分22至少部分地围绕端子容纳部分21的前部,如图2至6所示。限定在端子容纳部分21和外管部分22之间的空间具有基本上开放的前侧,并且所述空间作为阳性外壳10的接纳器12可至少部分地安装在其内的连接空间。
端子容纳部分21优选地基本上采用横向的长块的形式,一个或多个空腔24设置在该端子容纳部分21中,相应的阴性端子配件23可沿插入方向,优选为基本上从后面至少部分地插入空腔24中。尤其地,三个空腔24在端子容纳部分21中沿着宽度方向WD基本上并排布置。用于保持插入的阴性端子配件23被夹持的锁定部分25设置在每个空腔24的内圆周表面(优选为内圆周表面的下侧)处或者设置在其上或者设置在其中。每个锁定部分25优选地都采用悬臂的形式,该悬臂的前端为自由端并且可沿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或者基本上向上和向下地弹性变形。
每个阴性端子配件23优选地通过对导电板(优选为金属板)进行挤压加工(弯曲、折叠、模压和/或切削)而形成特定形状(预定形状或者可预定的形状),并且构造为:基本上采用可与阳性端子配件13电连接的管子(优选为基本矩形的管子)的形式的端子连接部分23a和要与电线W连接的电线连接部分23b相继连接(直接地连接或者间接地连接)。锁定部分25优选地可在端子连接部分23a(优选为端子连接部分23a的后端)处或之附近与台阶部分相接合。电线连接部分23b优选地被卷曲或弯曲或折叠成与安装在电线W的端部上或者安装至端部的弹性插头26(优选为橡胶插头)相连接。空腔24可优选地由弹性插头26或者橡胶插头26密封。
外管部分22的后端与从端子容纳部分21的外圆周表面径向向外突出的至少一个凸出相连接。外管部分22优选地基本上采用具有开放的前侧的矩形管的形式,并且用于接纳阳性外壳10的相应肋条19的一个或多个凹部28形成在外管部分22的内圆周表面的横向侧(优选为基本上相对的横向侧)和/或横向侧(底侧)中。密封环29优选地在紧接在凸出部分27前面的位置处被安装在端子容纳部分21的外圆周表面上,并且通过弹性压缩阳性外壳10的接纳器12的内圆周表面和端子容纳部分21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密封环29,可在两个外壳10,20之间提供密封。
延伸部分30相比于另一部分基本上向外或者向上地升高,其形成在外管部分22的横向部(上部)处,而锁定臂31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该延伸部分30中。锁定臂31从端子容纳部分21的外表面或者上表面竖立起来,并优选地类似于悬臂从竖立端基本向前延伸,由此,锁定臂31在后端的竖立部分作为基端部31a,而其前端作为自由端部31b。锁定臂31形成为:使得从基端部31a基本向前延伸的延伸部分(除基端部31a以外的活动部分)可利用基端部31a作为支承点而基本上向内和向外或者向上和向下地弹性变形,自由端部31b优选地在此时最大限度地移动。在该实施例中,由锁定臂31的解锁所产生的移动方向被设置为向下方向或者向内方向,用于允许锁定臂31在弹性变形期间的移动的变形允许空间被限定在锁定臂31的下方。锁定臂31的自由端部31b(臂部分32和联接部分33两者的自由端)朝着引导端逐渐变窄,向下倾斜或者朝前向内倾斜(倾斜度优选地基本上符合锁定部分17的引导表面17a)的引导表面17a形成在自由端部31b的前表面上或者之接近。锁定臂31的基端部31a优选地基本上处在关于前后方向FBD、与前述凸出部分27相同的位置处。
更具体地说,锁定臂31优选地在整体上成叉状,且其由彼此基本平行的一对悬臂状臂部分32和联接这对臂部分32的自由端的联接部分33组成。具有开放的上侧、下侧和后侧的间隙34限定在两个臂部分32之间,当连接两个外壳10,20时,阳性外壳10的锁定部分17可至少部分地进入该间隙34。该间隙34的宽度优选地基本上等于或者大于锁定部分17的宽度并/或大于臂部分32的宽度。
两个臂部分32形成为:在其基端从端子容纳部分21竖立或者突出(优选为基本上垂直突出)之后,以基本上水平的姿势基本上向前延伸(基本上沿前后方向FBD或者基本上沿连接方向CD)。虽然两个臂部分32的上表面整体上为基本水平的,但是有向上倾斜或者朝前向外倾斜的若干小的倾斜表面32a形成在紧接在基端前面或者邻近于基端的位置处,且臂部分32的厚度在这些倾斜表面32a的前面被部分地增加。两个臂部分32的下表面或者内表面优选地为整体上朝前向上非常适度倾斜的倾斜表面。因此,两个臂部分32为锥形,整体上朝自由端逐渐减小其厚度。
联接部分33优选地基本上采用联接两个臂部分32的自由端的块的形式,且其后表面基本上面对所述臂部分32之间的间隙34。联接部分33的这个后表面作为可与锁定部分17的互锁表面17b接合的锁定表面35,该锁定部分17在连接时至少部分地插入间隙34内。锁定表面35优选地为具有悬垂表面或者底切表面,该表面优选地具有朝后部的陡削向上的倾斜度,以便基本上符合互锁表面17b,因此能够提供足够的锁定力(保持力)。
形成外管部分22的外部或者上部的延伸部分30由一个或多个侧壁30a,优选为一对侧壁30a和桥接两个侧壁30a的远端或者上端的桥接壁组成,其中桥接壁优选地分割成前部和后部。在桥接壁的前部和后部中,前部作为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锁定臂31的自由端部31b的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后部作为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锁定臂31的基端部31a的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具有开放的上侧和特定的(预定的或者可预定的)长度的空间限定在在前侧和后侧处间隔开的第一和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6,37之间,且该空间作为用于解锁的解锁空间38。
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优选地基本上采用从阴性外壳20的前端位置(位于比锁定臂31的自由端部31b更加靠前的位置)基本上平行于锁定臂31向后延伸的平板的形式,并且从上方或者外部至少部分地覆盖锁定臂31的自由端部31b(优选地覆盖基本整个宽度)。这可防止如下情况的发生,即锁定臂31的自由端部31b在连接操作开始之前(阴性外壳20还未连接的状态)被电线W等所截获,例如使锁定臂31翘曲的情况。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优选地布置如下高度位置处,即:使得只有用于在正确连接时允许阳性外壳10的互锁部分14进入的空间被限定在锁定臂31和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之间。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具有如下长度,即至少部分地覆盖锁定臂31的区域,该区域优选地包括基本整个自由端部31b和自由端部31b后方的部分,且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的后端位置在基本上正确连接时被设置在阳性外壳10的互锁部分14的中间位置处。换句话说,在基本上正确连接时,互锁部分14的前端基本上向后突出,即从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朝向解锁空间38突出。
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的前端表面优选地形成为:沿宽度方向WD呈基本上直的,而其后端表面36a优选地形成为:沿宽度方向弯曲(见图4)。更具体地说,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的后端表面36a具有从朝向横向中心的相对横向端的基本上拱形或者弯曲或者凸出,或者适度地凹陷(向前收缩)的阴性。因此,在前后方向FBD上的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的后面的解锁空间38的长度增长了一个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的后端表面36a的向前收缩量,这个长度在横向中心最大。
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优选地基本上采用从外管部分22的后端位置(锁定臂31的基端部31a的后端位置)基本上平行于锁定臂31向前延伸的平板的形式,并且从上方或者外部至少部分地覆盖锁定臂31的基端部31a(优选地覆盖基本整个宽度)。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具有如下长度,即至少部分地覆盖锁定臂31的区域,该区域优选地包括整个基端部31a和基端部31a前面的部分,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的长度设置为长于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的长度。因此,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在比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更宽的范围内至少部分地覆盖锁定臂31。因此,锁定臂31通过解锁空间38而暴露的部分,即锁定臂31所要用于解锁操作的部分朝自由端移动。
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优选地设置在比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更低或者更加向内的位置处。换句话说,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和锁定臂31之间的间隙优选地小于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和锁定臂31之间的间隙,并且足够地小于操作员的手指F。这可以防止如下情况的发生,即操作员的手指F或者外物从后方进入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和锁定臂31之间的间隙,使得接触到或者干涉锁定臂31。
一个或多个圆形表面39形成在锁定保护部分36,37(优选为两个锁定保护部分)的前端和/或后端的上边角或者外边角上。这样,即使操作员保持阴性外壳20的手指F在执行连接操作或者分离操作时放置位于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或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上,也可以降低作用于操作员的手指F的压力,从而能够减轻操作员的疼痛。换句话说,两个锁定保护部分36,37通过提供一个或多个圆形表面39而可有效地作为用于连接操作和分离操作的可操作部分。
自由端部31b和基端部31a之间的锁定臂31的中间部分31c,优选为基本上中部31c通过解锁空间38而被向外或者向上(相对于前后方向FBD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的方向,优选为基本上垂直于两个外壳10,20的连接方向和分离方向CD的前后方向FBD)暴露。因此,锁定臂31的中间部分(中部)31c可以从上方外部进行操作。打开解锁空间38所沿着的向上方向或者向外方向基本上与解锁时移动锁定臂31所沿着的向下方向或者向内方向相对。解锁空间38基本上与锁定臂31的两个臂部分32之间的间隙34连通,由此,在将通过解锁空间38插入的手指F至少部分地插入两个臂部分32之间的间隙34内时,操作员可以对锁定臂31进行解锁。
一个或多个斜面部分40设置在锁定臂31的两个臂部分32的相应的内边角处或者与之相对应,它们优选为基本上彼此相对和/或基本上面对解锁空间38。斜面部分40基本上形成为整体基本上向上倾斜延伸的倒角表面(倾斜表面、斜表面和/或圆形表面),而且适度圆形表面形成在斜面部分40的上端和下端处。每个斜面部分40优选地形成在由臂部分32的大约一半厚度(高度)和/或大约一半宽度所限定的范围内。
这些斜面部分40优选地形成为朝后侧至少部分地暴露臂部分32的内边角,而其前端位置设置在基本上位于自由端部31b后方的位置处。更具体地说,斜面部分40的前端位置优选地与锁定臂31的锁定表面向后距离开大约锁定部分17的长度。基本上面对锁定部分17的侧表面17c和/或基本上平行于侧表面17c的一个或多个面对表面41留在斜面部分40前面的臂部分32的内表面的边处。锁定部分17的侧表面17c和面对锁定部分17的臂部分32的面对表面41优选地为沿垂直方向(相对于前后方向FBD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的方向,优选为基本上垂直于前后方向FBD)的基本上直的表面(见图11)。
当两个外壳10,20正确连接时,互锁部分14的桥接壁14b至少部分地定位在锁定臂31和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之间,即设置得比锁定臂31更加向上(朝解锁空间38的开放侧的方向),如图8所示。此时,互锁部分14的桥接壁14b定位得比布置在其后的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要低和更加向内,其中解锁空间38设置在桥接壁14b和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之间,但是,桥接壁14b的至少一个部分和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沿前后方向FBD基本上彼此相对。在解锁时,至少部分地插入解锁空间38内的操作员的手指F等可由互锁部分14的桥接壁14b和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所引导。可认为,该桥接壁14b兼作解锁操作引导部分。
形成延伸部分30的两个侧壁30a成形为:在正确连接状态时从基本上相对的侧面至少部分地覆盖锁定臂31(优选地覆盖基本整个长度和/或宽度)以及从基本上相对的侧面至少部分地覆盖阳性外壳10的互锁部分14。此外,用于接纳阳性外壳10的一个或多个肋条18的一个或多个肋条接纳部分42从延伸部分30的侧表面30a(优选为基本上相对的侧表面)的内表面向内突出。肋条接纳部分42布置在侧壁30a的后部上(优选为基本上在后半部上),而其前端基本上面对解锁空间38。肋条接纳部分42的前端表面优选为倾斜的(见图4)。
联接至锁定臂31的基端部31a的侧表面(优选为侧表面的上部)的一个或多个辅助支承部分43从肋条接纳部分42的后端进一步向内突出(见图2和5)。因此,锁定臂31的基端部31a优选地具有联接至端子容纳部分21并支承在其上的下表面,并/或优选地具有经由辅助支承部分43和肋条接纳部分42而联接至延伸部分30的侧壁(优选为基本上相对的侧壁)30a并支承在其上的侧表面,由此,为锁定臂31确保足够的强度。
此外,突起44从端子容纳部分21(优选从端子容纳部分21的后端)的下表面或者内表面向下或者向内突出(见图6),而且一个或多个台阶部分45设置在基本上在外管部分22后面的端子容纳部分21的一部分的外侧表面(优选为基本上相对的外侧表面)上(见图3和4)。类似于两个锁定保护部分36,37,这些突起44和台阶部分45在连接或者分离开两个外壳10,20时例如通过由操作员保持而容易操作。
接下来,描述上述构造的实施例的功能。由于前锁定保护部分36和/或后锁定保护部分37与锁定臂31设置在其中的阴性外壳20形成整体或者一体,故在连接两个外壳10,20之前,例如在将阴性外壳20从阴性端子配件23等装配至阴性外壳20内的部位移动至两个外壳10,20相连接的部位的过程中,两个锁定保护部分可一直保护锁定臂31(防止其它构件和外物与锁定臂31相干涉,以及防止锁定臂31由于被电线W等截获而翘曲)。
接下来,描述连接两个外壳10,20的操作。当阳性外壳10的接纳器12在图4至6所示的状态下,基本上沿连接方向CD(前后方向FBD)至少部分地安装至端子容纳部分21和阴性外壳20的外管部分22之间的空间内时,锁定臂31的自由端部31b由锁定部分17的引导表面17a向下或者向内引导,如图7所示,并且锁定臂31利用基端部31a作为支承点,向下(或者向内或者沿与连接方向CD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此时,包括基端部31a的锁定臂31的那个侧面至少部分地由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所覆盖,其包括自由端部31b的侧面至少部分地由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所覆盖,同时解锁空间38至少部分地向上或者向外暴露。因此,可以防止如下不希望的情况,即操作员在执行连接操作时从后面推动阴性外壳20的手指F直接接触到锁定臂31的活动部分。虽然锁定臂31的基端部31a的后表面向后暴露至外,但是基端部31a优选为不可移动部分,当锁定臂31弹性变形时,它们是不移动的。因此,即使手指F将接触到基端部31a,也不可能不利地影响锁定臂31的移动。
因此,即使操作员如图7所示地推动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操作员也可以进一步执行连接操作,而不会接触锁定臂31的活动部分。由于除阴性外壳20的下表面上的突起44和/或上述相对的侧表面上的台阶部分45以外,阴性外壳20上侧上的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优选地可利用为用于连接操作的操作部分,故在阴性外壳20中存在较大范围的可保持区域,并且保持姿势存在较高的自由度,这可有助于改善连接的操作性。
当两个外壳10,20连接至基本上正确的深度时,锁定臂31的自由端部31b滑动至锁定部分17的下方,而锁定臂31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由此,锁定臂31的锁定表面35与锁定部分17的接合表面17b相接合,如图8至10所示。因此,两个外壳10,20在其连接状态下被保持为不可分离。此时,由于互锁部分14的桥接壁14b布置在锁定臂31的弹性恢复移动的路径上,故锁定臂31的上表面在锁定臂31朝着其自然状态弹性恢复或者弹性恢复至其自然状态之前,与桥接壁14b的内表面碰撞或者相干涉。通过由于碰撞所产生的撞击声音,操作员可以可靠地知晓两个外壳10,20达到正确连接。应注意的是,锁定臂31在连接状态下保持或者可以保持为稍微偏斜于自然状态。
如上所述,由于在连接操作时防止了操作员与暂时弹性变形后进行弹性恢复移动的锁定臂31相接触,故可以防止锁定臂31的弹性变形和恢复运动变得迟缓。这样,在正确连接时,可尤其可靠地产生撞击声音,从而可获得较好的触觉感,并且可防止诸如局部连接的连接错误。
在基本上正确的连接状态下,锁定部分17的相对的侧表面17c和两个臂部分32面对侧表面17c的面对表面41为彼此平行和/或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直的表面,如图11所示。如果斜面部分40也应当形成在臂部分32的面对表面41上,则存在如下可能,即:当两个外壳10,20在间隙的范围内沿宽度方向WD彼此相对振动时,通过沿解锁方向移动的斜面部分40来引导锁定臂31。然而,通过上述结构防止了这种可能情况。
接下来,描述为了维护或者另外的原因而分离开两个外壳10,20的操作。为了分离开两个连接的外壳10,20,需要取消锁定臂31所产生的锁定状态。为此,操作员的手指F、夹具或类似物在阴性外壳20中从上方至少部分地插入具有开放的上侧的解锁空间38。此时,至少部分地插入的手指F或者夹具由互锁部分14的桥接壁14b和锁定臂31的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引导朝向锁定臂31的中部31c,桥接壁和第二锁定保护部分均向上(相对于插入方向朝向前侧)突出。插入的手指F与锁定臂31的中间部分(优选为基本上中部)31c相接触,并至少部分地进入与解锁空间38连通的两个臂部分32之间的间隙34。在该状态下,通过进一步向下推动手指F,锁定臂31可向下弹性变形,或者沿其变形方向弹性变形,如图12所示。
此时,由于基本上均匀地按压或者可以基本上均匀地按压两个臂部分32的内边缘,故能够以较好平衡的方式相对于宽度方向WD为锁定臂31施加操作力,如图13所示。此外,一个或多个斜面部分40形成在所要按压的臂部分32的部分上,以及操作员的手指F与斜面部分40面接触,因此,可减小执行解锁操作时作用于操作员的手指F的局部压力,以减轻施加给操作员的疼痛感。因此,即使重复执行分离操作,也可改善操作效率。
在锁定臂31弹性变形至如下位置后,即自由端部31b位于锁定部分17的下方,以便从锁定部分17完全脱离,如图12所示,在保持该状态的情况下,拉出阴性外壳20或者可以拉出阴性外壳20。此时,通过将按压锁定臂31的手指F放置在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的前端上,可以在对锁定臂进行解锁的操作之后执行拉出阴性外壳20的操作,因此操作性较好。应注意的是,工具或者夹具可以在执行解锁操作时插入解锁空间38内。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阴性外壳20具有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和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该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优选地包括自由端部31b的锁定臂31的侧面,该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布置在如下位置,即将用于将锁定臂31的中间部分(中部)31c暴露至外部的解锁空间38限定至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并适合于至少部分地覆盖优选地包括基端部31a的锁定臂31的侧面。因此,可以防止操作员保持阴性外壳20的手指F或类似物在执行连接操作时接触锁定臂31的活动部分。因此,在执行连接操作时,可以获得好的触觉感,从而可以改善操作性。
由于解锁的锁定臂31的移动方向设置为与解锁空间38的开口方向基本上相对,故在分离开两个外壳10,20时,通过解锁空间38按压锁定臂31的中部31c,可以容易地取消该锁定状态。
由于锁定臂31通过具有一对臂部分32和联接该对臂部分32的自由端的联接部分33而优选地成叉状,该对臂部分32彼此相对且限定出与解锁空间38连通的间隙34,故手指F或类似物在执行解锁操作时可以插入与解锁空间38连通的两个臂部分32之间的间隙34内,因此,可相对于宽度方向确定操作锁定臂31的位置。这使得锁定臂31更加容易沿解锁方向弹性变形,从而改善操作性。
由于一个或多个斜面部分40设置在彼此相对且面对解锁空间38的锁定臂31的两个臂部分32的边角上或者设置在其附近,故可以减轻操作员在按压两个臂部分32时的疼痛感,这可以有助于改善操作性。
当两个外壳10,20正确连接时,锁定部分17将至少部分地位于两个臂部分32之间。斜面部分40在基本上正确的连接状态下基本上位于锁定部分17的后面,基本上面对锁定部分17的两个臂部分32的面对表面41没有斜面部分40,且基本上平行于侧表面17c,所述侧表面17c为锁定部分17的面对表面。因此,即使处于连接状态下的两个外壳10,20在间隙的范围内沿宽度方向WD彼此相对振动,也可防止锁定臂31沿解锁方向移动的情况。
此外,阳性外壳10的互锁部分14的桥接壁14b在两个外壳10,20基本上正确连接时优选地基本上面对解锁空间38,并且桥接壁14b兼作沿解锁空间38的打开方向比锁定臂31更加突出的解锁操作引导部分。因此,至少部分地插入解锁空间38内的手指F或类似物可以由桥接壁14b和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引导,由此可以进一步改善操作性。
此外,由于阳性外壳10的互锁部分14的桥接壁14b在基本上正确连接时优选地布置在锁定臂31的弹性恢复移动的路径上,并且桥接壁14b兼作撞击声音产生部分,用于当锁定臂31碰撞时产生撞击声音,故操作员通过撞击声音可以可靠地知晓已经达到正确连接,因而甚至可以改善触觉感。
因此,为了改善操作性,阳性外壳10具有锁定部分17,而阴性外壳20具有锁定臂31,该锁定臂31基本上沿两个外壳10,20的连接方向CD延伸,且锁定臂优选地具有悬臂形状,该悬臂形状的前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在连接两个外壳10,20的过程中可暂时弹性变形并在基本上正确连接时可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以与锁定部分17相接合,因此能够使两个外壳10,20保持连接。阴性外壳20还具有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和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该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优选地包括自由端部31b的锁定臂31的侧面,该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布置在如下位置,即将用于将锁定臂31的中间部分(优选为中部)31c暴露至外部的解锁空间38限定至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并适合于至少部分地覆盖优选地包括基端部31a的锁定臂31的侧面。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面描述的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也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所包括。
(1)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操作员利用其手指来对锁定臂进行解锁,但是可以利用夹具或者工具对锁定臂进行解锁。
(2)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锁定部分布置在比第一锁定保护部分低的位置处,但是根据本发明,两个锁定保护部分基本上可以处在基本上相同的高度位置处,或者相反地,第二锁定保护部分可以布置在比第一锁定保护部分高的位置处。简而言之,只要考虑到防止如下情况,即操作员的手指或者外物进入锁定臂和相应的锁定保护部分之间的间隙,以接触或者干涉锁定臂,则可以适当地改变相应的锁定保护部分的高度位置。还可以合适地改变相应的锁定保护部分沿前后方向FBD的形状和/或长度。
(3)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锁定臂通过具有一对臂部分而优选地成叉状,但是本发明也包括由一个臂部分组成的不成叉状的锁定臂。在这种情况下,孔或者凹部可形成在锁定臂中,沿垂直方向贯穿,而不是具有开放的后侧,锁定部分可以至少部分地进入孔中,以进行锁定接合。
(4)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锁定部分采用从互锁部分的桥接壁的突出的突出的形式,以及锁定臂形成有具有锁定部分可至少部分地插入其内的空间的凹部,但是突出和凹部的布置可以相反。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突出可以形成为从锁定臂的上表面向上突出,该突出可插入其内进行锁定接合的沟槽可以形成在互锁部分的桥接壁中,并作为锁定部分。
(5)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倒角表面的形式的斜面部分设置在锁定臂上,但是例如可以设置整体采用基本上圆形表面的形式的一个或多个斜面部分。除倒角表面和圆形表面以外,例如可以将斜面部分的形状适当地改变为波浪形。此外,还可以适当地改变斜面部分在锁定臂中沿前后方向的形成范围。此外,本发明还包括没有斜面部分的锁定臂。
(6)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锁定臂在正确连接时不弹性恢复至其自然状态,但是根据本发明,锁定臂可设置为基本上弹性恢复至其自然状态。
(7)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沟槽形成直至互锁部分中的桥接壁,但是根据本发明,如果在利用树脂模制阳性外壳后可以移出用于形成从桥接壁突出的锁定部分的互锁表面的模子,则沟槽的形成范围可以并不延伸至桥接壁,其原因为上述构造已经足够了。
(8)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解锁操作时的锁定臂的移动方向和解锁空间的打开方向是相对的,但是根据本发明,上述两个方向可以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至少部分地插入解锁空间内的手指或者夹具拉动锁定臂。
(9)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阳性外壳与装置直接连接,但是阳性外壳可构造成至少部分地容纳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配件,以与一个或多个电线端部连接,而且本发明还包括这种阳性外壳。
(10)在上述实施例中,阴性外壳具有锁定臂、锁定保护部分和解锁空间,阳性外壳具有锁定部分。相反地,根据本发明,阳性外壳可具有锁定臂、锁定保护部分和解锁空间,而阴性外壳可具有锁定部分。
(11)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具有防液体功能或者防水功能的连接器,但是本发明还可适用于非液密连接器或者非水密连接器。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包括能够与配合的连接器外壳(10)连接的连接器外壳(20),
所述连接器外壳(20)包括:锁定臂(31),该锁定臂(31)基本上沿所述连接器外壳(20)和所述配合的连接器外壳(10)的连接方向(CD)延伸,并且锁定臂具有悬臂形状,该悬臂形状的前端为自由端(31b),该自由端在连接所述连接器外壳(20)和所述配合的连接器外壳(10)的过程中可暂时弹性变形,并且在基本上正确连接时可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与所述配合的连接器外壳(10)的锁定部分(17)相接合,从而能够使所述连接器外壳(20)和所述配合的连接器外壳(10)保持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器外壳(20)还包括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和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该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锁定臂(31)的自由端侧,该第二锁定保护部分(37)布置在如下位置,即将用于将所述锁定臂(31)的中部(31c)暴露至外部的解锁空间(38)限定至所述第一锁定保护部分(36),并且适合于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锁定臂(31)的基端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被解锁的所述锁定臂(31)的移动方向设置成与所述解锁空间(38)的打开方向基本上相对。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臂(31)通过具有一对臂部分(32)以及优选地具有联接所述两个臂部分(32)的自由端的联结部分(33)而成叉状,该对臂部分(32)基本上彼此面对,且限定出与所述解锁空间(38)基本上连通的间隙(3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一个或多个斜面部分或者圆形部分(40)设置成与基本上彼此面对和/或基本上面对所述解锁空间(38)的两个臂部分(32)的一个或多个边角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当所述连接器外壳(20)与所述配合的连接器外壳(10)基本上正确连接时,所述锁定部分(17)至少部分地进入所述两个臂部分(32)之间的所述间隙(3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斜面部分(40)在基本上正确的连接状态下被布置在所述锁定部分(17)的后面,基本上面对所述锁定部分(17)的所述两个臂部分(32)的表面基本上平行于所述锁定部分(17)的面对表面(17c)。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外壳(20)包括联接至所述锁定臂(31)的一个或多个部分(31a)的一个或多个辅助支承部分(43),使得所述锁定臂(31)的所述部分(31a)优选地具有联接至所述连接器外壳(20)的至少一个部分(21)并支承在其上的表面。
8.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和能够与之相连接的配合连接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配合连接器外壳(10)包括至少一个解锁操作引导部分(14b),该解锁操作引导部分(14b)在所述两个连接器外壳(20,10)正确连接时基本上面对所述解锁空间(38)和/或在所述解锁空间(38)的打开方向上比所述锁定臂(31)更加突出。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配合连接器外壳(10)包括至少一个撞击声音产生部分(14b),该撞击声音产生部分(14b)至少在基本上正确连接时被布置在所述锁定臂(31)的弹性恢复移动的路径上,并且当所述锁定臂(31)与该撞击声音产生部分相碰撞时,用于产生撞击声音。
CN200710149726A 2006-09-05 2007-09-05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10057886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40369A JP4844304B2 (ja) 2006-09-05 2006-09-05 コネクタ
JP2006240369 2006-09-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1032A true CN101141032A (zh) 2008-03-12
CN100578866C CN100578866C (zh) 2010-01-06

Family

ID=39134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9726A Active CN100578866C (zh) 2006-09-05 2007-09-05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00864B2 (zh)
JP (1) JP4844304B2 (zh)
CN (1) CN100578866C (zh)
DE (1) DE102007041818B4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218A (zh) * 2009-12-10 2011-09-14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插头型电连接器
CN102195208A (zh) * 2010-01-21 2011-09-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用于电接线盒中的配合部件的锁定结构
CN103688421A (zh) * 2011-07-20 2014-03-26 德尔福国际业务卢森堡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05914509A (zh) * 2016-06-02 2016-08-31 莫西元 高压电连接器
CN107026353A (zh) * 2016-01-29 2017-08-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666075A (zh) * 2016-07-28 2018-02-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565603A (zh) * 2018-03-27 2018-09-21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连接器锁扣结构
CN112005445A (zh) * 2018-06-19 2020-11-2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7648B2 (ja) * 2007-06-18 2012-06-06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212285B2 (ja) * 2009-07-08 2013-06-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10024206B4 (de) 2009-07-08 2015-08-2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Verbinder und Steckverbindung mit Verbinder
JP5212284B2 (ja) * 2009-07-08 2013-06-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2022900A (ja) * 2010-07-15 2012-02-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5854281B2 (ja) * 2012-10-15 2016-02-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グロック式コネクタ
US8882527B1 (en) * 2013-04-30 2014-11-1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able connector
US9843133B2 (en) * 2014-02-20 2017-12-12 Apple Inc. Connector retention features for reduced wear
JP6182117B2 (ja) * 2014-08-20 2017-08-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335805B2 (ja) 2015-01-14 2018-05-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JP6712494B2 (ja) * 2016-05-16 2020-06-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7025373B2 (ja) * 2019-06-11 2022-02-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ハウジン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822Y2 (zh) * 1988-10-28 1993-05-12
JPH084705Y2 (ja) * 1990-11-27 1996-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596169Y2 (ja) * 1992-06-22 1999-06-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2593281Y2 (ja) * 1992-10-06 1999-04-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858727B2 (ja) * 1994-02-25 1999-02-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の防水栓カバー
JPH07307185A (ja) * 1994-05-11 1995-11-21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装置
EP0757411A3 (en) * 1995-08-03 1997-10-1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Connector
JP3419602B2 (ja) * 1995-08-03 2003-06-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1023729A (ja) * 1999-07-02 2001-01-26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US6364618B1 (en) * 2000-02-03 2002-04-02 Lakewood Engineering & Mfg. Co. Fan body assembly
JP3648432B2 (ja) * 2000-05-25 2005-05-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慣性ロック式コネクタ
JP2002203635A (ja) * 2000-12-28 2002-07-1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コネクタ
JP3804483B2 (ja) * 2001-05-18 2006-08-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3683516B2 (ja) * 2001-07-31 2005-08-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JP4089602B2 (ja) * 2003-11-25 2008-05-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218B (zh) * 2009-12-10 2014-07-2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插头型电连接器
CN102185218A (zh) * 2009-12-10 2011-09-14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插头型电连接器
CN102195208A (zh) * 2010-01-21 2011-09-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用于电接线盒中的配合部件的锁定结构
CN102195208B (zh) * 2010-01-21 2014-02-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用于电接线盒中的配合部件的锁定结构
CN103688421A (zh) * 2011-07-20 2014-03-26 德尔福国际业务卢森堡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03688421B (zh) * 2011-07-20 2016-02-10 德尔福国际业务卢森堡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07026353B (zh) * 2016-01-29 2019-11-1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026353A (zh) * 2016-01-29 2017-08-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5914509A (zh) * 2016-06-02 2016-08-31 莫西元 高压电连接器
CN107666075A (zh) * 2016-07-28 2018-02-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666075B (zh) * 2016-07-28 2019-09-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565603A (zh) * 2018-03-27 2018-09-21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连接器锁扣结构
CN108565603B (zh) * 2018-03-27 2024-03-29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连接器锁扣结构
CN112005445A (zh) * 2018-06-19 2020-11-2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
CN112005445B (zh) * 2018-06-19 2022-05-1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
US11336056B2 (en) 2018-06-19 2022-05-17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device, connector and mating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00864B2 (en) 2009-03-10
CN100578866C (zh) 2010-01-06
DE102007041818B4 (de) 2010-10-21
DE102007041818A1 (de) 2008-04-03
JP2008066030A (ja) 2008-03-21
JP4844304B2 (ja) 2011-12-28
US20080057769A1 (en) 2008-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8866C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1192729B (zh) 连接器
KR101025638B1 (ko) 커넥터
US8210873B2 (en) Connector
JP5614369B2 (ja) 端子金具
CN100499276C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N106058518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US8231401B2 (en) Connector
JP2018120687A (ja) コネクタ
JP2004319155A (ja) コネクタ
US10367290B2 (en) Connector device and male connector
CN104901079B (zh) 连接器
TWI701877B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TWI694646B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JP5510346B2 (ja) コネクタ
EP3544125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a male connector
CN110098527A (zh) 电线盖及连接器
CN102195208B (zh) 用于电接线盒中的配合部件的锁定结构
JP5837543B2 (ja) ケーブル体用ホルダ、プラグ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US8337255B2 (en) Connector and series of connectors
CN109690878B (zh) 连接器
US1127695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JP2022039035A (ja) コネクタ
US20230006382A1 (en) Connector
JP7001965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