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1912A - 荧光灯及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荧光灯及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31912A CN101131912A CNA2007101430844A CN200710143084A CN101131912A CN 101131912 A CN101131912 A CN 101131912A CN A2007101430844 A CNA2007101430844 A CN A2007101430844A CN 200710143084 A CN200710143084 A CN 200710143084A CN 101131912 A CN101131912 A CN 1011319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lection film
- optical reflection
- fluorescent lamp
- bulb
- membr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ssels And Coating Film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荧光灯及安装了此灯的照明器具,所述荧光灯中,借由增厚保护膜并抑制光反射膜的膜剥落,而使流明维持率以及外观等品质得到提高。本发明的荧光灯具备:密封的管状玻璃灯泡;使此灯泡内产生放电的电极产生单元;封入在所述灯泡内的放电介质;保护膜,形成在所述灯泡内表面且膜厚为0.2~0.9μm;光反射膜,形成在此保护膜上的规定位置处,并含有大于等于25wt%的焦磷酸锶微粒;以及荧光体膜,形成在较此光反射膜更靠内侧部分上。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增厚保护膜来提高流明维持率,并且可以抑制光反射膜的膜剥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玻璃灯泡中设置着光反射膜的荧光灯及使用此荧光灯的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普通照明用的荧光灯中,在灯泡与荧光体膜之间设置着涂布了焦磷酸钙、氧化钛或氧化铝(alumina)等白色细粉末的光反射膜,由此提高来自于开口部(光反射膜的非形成部)的光放射,从而使例如直下照度(illumination intensity)提高。例如,当以光反射膜形成侧位于上方的方式来将直管形的反射式荧光灯安装在天花板安装器具上并点亮时,因来自于未形成着光反射膜的下方开口部侧的光集中向器具下方放射,所以可以使下面侧的照度显着地得到提高。
形成此先前的光反射膜的白色细粉末的形态,通常使用例如焦磷酸钙等粒块状微粒。形成反射膜的白色细粉末的大致为球形的微粒的平均粒径为0.5~2.0μm左右,并形成10~30μm左右的膜厚(成膜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196347号公报
但是,当保护膜的膜厚较厚时,此光反射膜可能会发生龟裂或膜剥落。因此,实际上,在形成着光反射膜的灯中,必须使保护膜的膜厚较薄,就流明维持率(lumen maintenance factor)的方面来看,此为不利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研究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灯以及安装有该灯的照明器具,该荧光灯具备光反射膜,能够充分确保保护膜的膜厚,并且抑制光反射膜发生龟裂或膜剥落。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荧光灯的特征在于具备:密封的管状玻璃灯泡;使此灯泡内产生放电的电极产生单元;封入在所述灯泡内的放电介质;保护膜,形成在所述灯泡内表面,且膜厚形成为0.2~0.9μm;光反射膜,形成在此保护膜上的规定位置处,并含有大于等于25wt%(重量百分比)的焦磷酸锶微粒;开口部,借由光反射膜的非形成部而形成;以及荧光体膜,形成在光反射膜的内侧。
在管状玻璃灯泡的圆周方向的规定范围内,形成着光反射率较高且光透射率较低的光反射膜,而未形成此光反射膜的剩余部分成为光透射率较高的开口部(光反射膜非形成部)。因此,当本发明的荧光灯点亮时,来自于灯泡外周面的光放射也并不均等,从沿着灯泡轴方向的开口部(光反射膜非形成部)放射的光强度(light intensity)(光量)中,增加了经灯泡内的光反射膜所反射的反射光,从而光强度(光量)得到提高(增大),使得开口部的照射方向的被照射面变得更加明亮。
本发明中,所谓光反射膜是指具有如下作用的膜,即,以可见光的波长范围(约380~约780nm)为对象,使此可见光的大部分被反射,使一部分穿透。
光反射膜含有大于等于25wt%的焦磷酸锶微粒。如果光反射膜中含有大于等于25wt%的焦磷酸锶,则当形成在保护膜上时,可以获得膜剥落的抑制效果高的光反射膜。另外,除焦磷酸锶以外,光反射膜还可以含有小于75wt%的硼酸钡·钙(barium·calcium barate)、焦磷酸钙、氧化镧等材料。
而且,考虑到反射率或剥离等,光反射膜的膜厚优选为10~40μm左右。
而且,当为快速启动(rapid starting)式荧光灯等时,即便光反射膜形成在透明导电膜上所形成的保护膜上,也可以起到与所述第一发明的记载相同的作用。
而且,本发明的保护膜的厚度为0.2~0.9μm,与先前的具有光反射膜的荧光灯相比,可以有效地抑制水银的侵入,可期待提高流明维持率。如果保护膜的膜厚小于0.2μm,则无法期待提高流明维持率,如果大于等于0.9um,则光反射膜发生龟裂的概率提高,并且光反射膜的可见光透射率降低。
玻璃灯泡可以使用先前使用的管径为28~38mm的灯泡、直径较先前更细的管径约为25.5mm的灯泡、以及直径进一步变细的管径约为16mm的灯泡。
并且,管状玻璃灯泡可以为直管形、环形、以及弯曲形等任何形状。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特征在于:于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所述的荧光灯中,保护膜含有大于等于50wt%的球形二氧化硅微粒。如果保护膜中含有大于等于50wt%的球形二氧化硅微粒,则抑制碱金属从玻璃表面扩散的效果提高,并且可以使致密的膜的膜厚变厚,因而可以有效地抑制水银侵入玻璃灯泡中。
本发明的第三发明的荧光灯的特征在于:光反射膜中含有大于等于25wt%的焦磷酸锶微粒,所述焦磷酸锶微粒的平均粒径为2.0~7.0μm,且结晶形状为板状。
如果平均粒径小于2.0μm,则为了获得所需的反射率而必须增加涂布质量,导致成本增加。而且,当超过7.0μm时,粒子间的粘合能力降低,具有光反射膜容易剥离等缺点。因此,平均粒径为2.0~7.0μm,优选为3.0~6.0μm左右。
另外,此处将板状结晶微粒的尺寸称作粒径,但本发明中所说的粒径并不单指球体的直径,由于微粒的形状不固定,所以用长宽或厚度(高度)等中的最大直径大小来定义粒径。
而且,可以认为,由于本第三发明的光反射膜是将由结晶结构为板状的焦磷酸锶微粒所构成的材料堆积而形成的,所以与粒子为球形结晶的微粒相比,所述光反射膜的膜结构成为不规则且错综复杂的结构,因而成为较好地防止膜剥落或龟裂的被膜。
另外,该所谓板状微粒的结晶结构,是指具有平行的一对表背平面,且成为此平面间的厚度尺寸小于平面的最小直径尺寸的状态的结构。其中,只要有作用效果,则柱形等形状也可。
而且,形成光反射膜的板状微粒材料的占有率越高,则光反射率越好,优选的是,相对于光反射膜形成材料的总质量,为90wt%或90wt%以上。
本发明的第四发明的荧光灯的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灯泡为环形。
对于本发明的荧光灯而言,当对预先形成着光反射膜的玻璃灯泡进行弯曲加工时,光反射膜的龟裂或膜剥落的抑制效果高于先前的具有光反射膜的荧光灯结构。
本发明的第五发明的照明器具的特征在于具备:器具本体;设置在此器具本体上的支撑构件;由此支撑构件所支撑的所述本发明的第一发明至第四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荧光灯;以及与此荧光灯相连接的照明电路(lighting circuit)装置。
本发明的第五发明的照明器具安装着如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发明至第四发明中任一项的荧光灯,并且,当配设在例如天花板面等时,是以开口部朝向下方的方式来安装荧光灯的。并且,当将灯点亮时,天花板面侧由于设置着光反射膜,从而光放射较弱,而灯的下方侧进行着主要来自于开口部的强光、即光量多的光放射,所以能够使照射面明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如下所述的荧光灯:与具备先前的反射膜的荧光灯相比,可以提高流明维持率,并且具备膜剥落的抑制效果较高的光反射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发明,可以通过抑制碱金属从玻璃灯泡析出,来提高流明维持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发明,由于在光反射膜的材料中使用了板状的焦磷酸锶微粒结晶,所以微粒之间的结合较强,与先前的被膜相比,能够抑制所发生的龟裂或剥离。而且,由于使用了平均粒径为2.0~7.0μm的微粒,所以可以获得所需的反射率,并且可以确保被膜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光反射膜的剥离较少的环形荧光灯(circular fluorescent lamp)。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发明,由于安装着具有本发明的第一发明至第四发明中所记载的效果的反射式荧光灯,所以可以提供一种照射效率得到提高的照明器具,此照明器具能够对需要亮度的规定方向放射较多的放射光量来进行照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环形荧光灯的实施形态的正视图。
图2是放大显示沿着图1中的箭视A-A线切断灯泡后的端面的横截面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切断端面的主要部分的电子显微镜照片(electronmicroscope)。
图4是表示沿着与灯泡轴正交方向切断图1的荧光灯后的端面的等照度分布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荧光灯的切断端面的主要部分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6表示本发明的直管形荧光灯的实施形态,且图(a)为正视图,图(b)为侧视图。
图7是放大显示切断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其他荧光灯的灯泡后的端面的横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照明器具的实施形态的纵截面图。
L1~L8:荧光灯(发光管) 1:玻璃灯泡
11:密封部 2:卡口部
21:心柱玻璃管 22:引线
23:电极(灯丝) 3:保护膜
4:光反射膜 5:开口部
6:荧光体膜 7A、7B、7C:灯口
75:插脚端子 8:透明导电性膜
9:照明器具 91:器具本体
92:灯照明电路装置 93:外罩体
94:灯支撑构件 95:插座
3a、3b:保护膜 4a、4b:光反射膜
6a、6b:荧光体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是环形荧光灯L1的正视图(开口部侧),图2是放大显示沿着图1中的箭视A-A线切断后所得的端面的横截面图,图3是表示图2的切断端面主要部分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图4是将图1的环形荧光灯L1点亮时的等照度曲线图(iso-illuminance curve)。
另外,图中,关于各被膜等的膜厚或被覆形态等,为便于说明而将一部分夸张表示,与其他构成构件的尺寸比例等与实物并不相同。
图示的环形荧光灯L1中,1是使钠钙玻璃(soda lime glass)或铅玻璃(lead glass)等圆筒形玻璃管弯曲而形成的环形玻璃灯泡,2、2是接口(mount),11、11是将形成在所述灯泡1的端部上的接口2密封的密封部,且所述灯泡1及接口2、2构成气密容器。
所述接口2中,在呈喇叭状的心柱玻璃管(stem glass)21上,压扁密封着一对引线22及排气管(未图示),并且由卷绕着钨丝的线圈状灯丝而构成的电极23接线在所述引线22间。另外,所述接口2并不限定于喇叭管心柱(flare stem),也可以使用无喇叭管心柱、微型管心柱(button stem)或串珠心柱(bead stem)等。
另外,3是保护膜,为了抑制钠的析出,并防止水银侵入、以及由于紫外线照射所引起的黑化(blackening)或荧光体渗入玻璃中,将保护膜涂布形成在灯泡1内表面的大致整个面上。保护膜3以选自平均粒径为0.01~0.1μm左右、优选的是0.02~0.08μm左右的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锆、氧化铈或氧化钇中的至少一种微粒材料作为主体,且所形成的膜厚为0.2~0.9μm左右,优选的是0.3~0.7μm左右。
4是形成在此保护膜3上的可反射可见光的光反射膜,该光反射膜是涂布形成在沿着环形灯泡1的管轴的上方侧、即灯泡1圆周方向的规定角度范围内的。此光反射膜4中,使用了以由平均粒径为2~7μm左右的板状结晶微粒而构成的焦磷酸锶为主体的材料,且此光反射膜4的膜厚根据粒径而不同,通常膜厚为10~65μm,优选的是35~50μm左右。
另外,关于作为可以添加在形成此光反射膜4的以焦磷酸锶为主体的微粒材料中的粘合剂,例如硼酸钡·钙,借由在平均粒径为2.0~7.0μm的焦磷酸锶(100wt%)中,添加3.0~6.0wt%(优选的是3.5~5.5wt%),可以获得所需的被覆强度,并且已经确认,如果超出此上下限值,则会导致剥离或发光特性降低等。
5是与所述光反射膜4大致正对着的未形成光反射膜的下方侧(图2)的开口部(光反射膜非形成部),6是荧光体膜,由3波长发光式荧光体或涂布着卤磷酸钙(Calcium halophosphate)(白色荧光体)等荧光体细粉末的荧光体膜而构成,所述荧光体形成在所述光反射膜4上以及未形成此光反射膜4的保护膜3上(开口部5)。
另外,所述保护膜3、光反射膜4以及荧光体膜6是通过涂布悬浮液(suspension)而形成的,所述悬浮液混合了各材料,铝或硅等的金属氧化物微粒系粘合剂或者硼酸或磷酸等的低熔点化合物系粘合剂,以及硝酸纤维素(nitrocellulose)等的有机系溶剂或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铵、聚环氧乙烷(polyethyleneoxide)等的水溶性溶剂。
并且,例如在FCL30EX-D/28的环形荧光灯L1中,所述保护膜3是将细粉末材料的悬浮液涂布在灯泡1内表面的大致整个面上而形成的,膜厚约为0.2~0.9μm,所述细粉末材料以1次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0.03μm的球形二氧化硅微粒为主体。
而且,光反射膜4使用的是以焦磷酸锶为主体的微粒材料,所述焦磷酸锶是平均粒径约为5μm的椭圆体形结晶,并且此光反射膜4是在所述保护膜3上的下述规定角度范围内、此处是在作为光反射膜4而发挥作用的约180°(距离垂直中心线各约为90°)的部分,以膜厚约为35~50μm的方式涂布(每个灯泡涂布1.2g)悬浮液而形成的,其中所述悬浮液中混合了作为粘合剂的硼酸钡·钙与硝酸纤维素的醋酸丁酯溶液,所述钡·钙硼酸盐相对于所述焦磷酸锶为4.5wt%且平均粒径为0.2μm,所述硝酸纤维素的醋酸丁酯溶液相对于所述焦磷酸锶为1.5wt%。
而且,荧光体膜6是将例如带铕的活性卤磷酸钡·钙·锶(蓝色荧光体)、带铈·铽的活性磷酸镧(绿色荧光体)、带铕的活性氧化钇(红色荧光体)此三种荧光体的混合细粉末的悬浮液,涂布(每个灯泡1涂布1.8g)在所述光反射膜4上以及开口部(光反射膜非形成部)5上而形成的,其膜厚约为18~30μm。
图3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荧光灯的灯泡1的截面状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并且,如图3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所示,在灯泡1的内表面上,以保护膜3、光反射膜4、荧光体膜6的顺序来堆积形成各被膜。另外,图3中,由于倍率的原因,保护膜3的部分稍不清楚,但已经确认,保护膜3在灯泡1的内表面上形成为致密的被膜。
并且,在此灯泡1内,以230~430Pa(帕斯卡(pascal)),单独或混合地封入了液状或经合金化的水银以及氩Ar、氪Kr或氖Ne等惰性气体。而且,图中7A是具备插脚端子(pin terminal)75、...的G10q型灯口,与弯曲的灯泡1的两端密封部11、11桥接而固定着。
以使光反射膜4形成侧位于上方的水平状态来支撑这种结构的环形荧光灯L1,将灯口7A与照明电路装置相连接,当通过灯口7A、引线22、22使电极23、23中通电而点亮时,与灯泡1轴正交方向的横截面的光分布(lightdistribution)呈如图4所示的大致鸡蛋形的等照度分布B。
即,荧光灯L1的来自于横切该灯泡的外周面的光放射并不均等,由于光反射膜4与开口部(光反射膜非形成部)5是大致正对着的,所以从沿着灯泡轴方向的下方侧的开口部(光反射膜非形成部)5放射的光强度(光量)中,增加了经灯泡1内的光反射膜4所反射并朝向开口部(光反射膜非形成部)5的光强度,从而光强度得到提高(增大),且开口部的照射方向的被照射面变得更加明亮,其中所述光反射膜4在环形灯泡1的圆周方向180°或180°以上的范围内光反射率较高,所述开口部(光反射膜非形成部)5在剩余部分未形成光反射膜4且光反射率较低而光透射率较高。另外,整个环形荧光灯L1,作为这些光强度连续的集合体,在与灯L1的轴正交的方向上呈大致鸡蛋形的等照度分布B。
并且,本发明中,所述光反射膜4是通过堆积以焦磷酸锶材料为主体的微粒来形成的,所述焦磷酸锶材料由结晶结构为板状的微粒而构成;并且是利用如下微粒所形成的:该微粒与球形结晶微粒相比表面积较大,微粒表面(界面)所产生的反射发生概率较高,即,反射率较高。
与先前的粒块状微粒相比,本发明的光反射膜4的反射率提高约10%,并且,通过增大被膜4的表面积而使得微粒间的结合力提高。其结果,获得可以抑制龟裂或剥离的发生且被覆强度较高的被膜4。尤其是在环形荧光灯L1等对玻璃灯泡进行加热弯曲而成的荧光灯中可以获得显着的效果。
并且,通过使选自镁、钙、锶、钡以及锌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微粒附着在作为光反射膜4的主体材料的焦磷酸锶微粒的表面上,可以控制带电倾向等,并且能够抑制主体材料由于水银或其化合物而产生的变色以及由于主体材料与水银反应而导致的水银消耗。另外,所述微粒的附着量相对于焦磷酸锶为0.01~5.0wt%,优选的是0.02~3.0wt%左右。
而且,并不限定于此光反射膜4的形成材料,也可以使所述镁、钙、锶、钡或氧化锌的氧化物微粒附着在构成荧光体膜6的荧光体上。通过此附着,荧光体膜6也可以抑制由于水银或其化合物而产生的变色以及水银消耗。
以下,对保护膜的膜厚以及光反射膜的结构不同的多个环形荧光灯(FCL30EDC),就膜剥落、龟裂的发生、以及流明维持率进行比较,并示于下述表1中。
表1
保护膜 | 光反射膜 | 龟裂 | 流明维持率 | |||
材料 | 膜厚(μm) | 材料 | 膜剥落发生率 | |||
实施例1 | SiO2 | 0.2 | Sr-Pyro | ◎ | ○ | ○ |
实施例2 | SiO2 | 0.3 | Sr-Pyro | ◎ | ○ | ◎ |
实施例3 | SiO2 | 0.5 | Sr-Pyro | ◎ | ○ | ◎ |
实施例4 | SiO2 | 0.7 | Sr-Pyro | ◎ | ○ | ◎ |
实施例5 | SiO2 | 0.9 | Sr-Pyro | ◎ | △ | ◎ |
比较例1 | SiO2 | 0.1 | Ca-Pyro | ○ | ○ | - |
比较例2 | SiO2 | 0.2 | Ca-Pyro | ○ | ○ | ○ |
比较例3 | SiO2 | 0.3 | Ca-Pyro | ○ | ○ | ◎ |
比较例4 | SiO2 | 0.5 | Ca-Pyro | △ | ○ | ◎ |
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使用焦磷酸锶作为形成光反射膜的材料,比较例1至比较例4中,使用焦磷酸钙作为该材料。另外,保护膜均为1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03μm的球形SiO2,并加以比较。比较例1的保护膜的膜厚与先前大致相同,为0.1μm,并将其作为流明维持率的基准。流明维持率是以将灯点亮约12000小时后的整个光束而进行判断的。比较例1中,点亮12000小时后的流明维持率约为70%。并且,将点亮12000小时后的流明维持率为70~80%标记为○,点亮12000小时后的流明维持率为80%以上标记为◎。可知当保护膜的膜厚大于等于0.2μm时,流明维持率可得到改善。关于光反射膜的膜剥落发生率,是通过目视分别试制的20个环形荧光灯而进行确认的。△表示膜剥落发生率小于等于20%,○表示膜剥落发生率小于等于5%,◎表示在试制的20个环形荧光灯中,未确认到发生膜剥落。所谓膜剥落,是指当光反射膜的上部的层剥离,一部分残留在保护膜上时或者由于剥离而导致保护膜露出时等,剥离部分的作为光反射膜的功能降低的情况或外观显着变差的情况。光反射膜的膜剥落,主要是在对玻璃灯泡进行弯曲加工前,将荧光体涂布在光反射膜上时以及弯曲加工时容易发生。通过对实施例与比较例进行比较,可知借由以焦磷酸锶作为光反射膜的材料,能够对将荧光体涂布在光反射膜上时的膜剥落的发生达到特别好的抑制效果。因此,焦磷酸锶对并不进行弯曲加工的直管形灯也具有较好的膜剥落抑制效果。
关于将这种荧光体涂布在光反射膜上时的膜剥落的发生,可以考虑为如下。
当结晶结构为板状的焦磷酸锶或焦磷酸钙作为光反射膜而形成时,粒子间会形成间隙。当将分散着荧光体的溶液涂布在此光反射膜上时,溶液渗透到光反射膜的间隙中,并且滞留在间隙中的空气被推向上方。此时,被推上去的空气作用于光反射膜的粒子从而产生应力。如果此应力超过光反射膜的粒子间或粘合材料与光反射膜的分子间力,则光反射膜中容易发生膜剥落。即,粒子间的间隙越多,则在涂布荧光体溶液时会产生的光反射膜的膜剥落越容易发生。因此,为了验证由焦磷酸锶以及焦磷酸钙形成光反射膜时的膜剥落发生率的不同,而对光反射膜的填充率加以比较。
图5(a)是表示使用焦磷酸锶、图5(b)是表示使用焦磷酸钙来分别形成光反射膜的荧光灯的灯泡的截面状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如图5(a)、图5(b)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所示,分别在灯泡1a、灯泡1b的内表面上,以保护膜3a、3b,光反射膜4a、4b,荧光体膜6a、6b的顺序来堆积形成各被膜。
图5(a)、图5(b)的条件分别示于下述表2中。
表2
Sr-Pyro | Ca-Pyro | |
比重(g/cm3) | 3.5 | 2.9 |
涂布量(g) | 1.17 | 0.90 |
管内表面积(cm2) | 448 | 448 |
假想膜厚(μm) | 7.5 | 6.9 |
实际膜厚(μm) | 35 | 38 |
粘合剂(wt%) | 4 | 4 |
填充率(%) | 23 | 19 |
首先,根据光反射膜中所使用的粒子的涂布量、比重、灯泡1a、1b中所形成的被膜的管内表面积,来计算出假定粒子间完全无间隙时的光反射膜的膜厚。
图5(a)中,焦磷酸锶的比重为3.5(g/cm3)、涂布量为1.17mg、管内表面积为448cm2,以涂布量除以比重及管内表面积所得的值为7.5μm,该值为当假定粒子间完全无间隙时的光反射膜的膜厚。
另一方面,图5(b)中,焦磷酸钙的比重为2.9(g/cm3)、涂布量为0.09mg、管内表面积为448cm2,以涂布量除以比重及管内表面积所得的值为6.9μm,该值为当假定粒子间完全无间隙时的光反射膜的膜厚。
接着,用此假定的光反射膜的膜厚除以从电子显微镜照片读取的光反射膜的膜厚(实际膜厚),来求出各自的填充率。另外,由于在光反射膜中,分别使用有相对于光反射膜中所使用的粒子的重量为4%的粘合材料,所以如果假设此粘合材料埋入间隙的一部分而进行计算,则填充率分别变成0.23以及0.19。
根据以上的结果,表示填充率越高,可能光反射膜的膜剥落越不易发生。至少已经确认,当使用焦磷酸锶作为光反射膜时,如果填充率大于等于23%,则可以抑制光反射膜的膜剥落。
而且,可知焦磷酸锶在进行弯曲加工时,也可以抑制膜剥落的发生。当光反射膜使用焦磷酸钙时,如果膜厚为0.1~0.3μm,则剥落的发生率小于等于5%,如果膜厚大于等于0.5μm,则膜剥落发生率小于等于20%。于此相对,当光反射膜为焦磷酸锶时,在至少膜厚为0.2~0.9μm的范围内,未确认到有剥落发生。当膜厚大于等于0.9μm时,光反射膜中可能会发生龟裂。所谓龟裂,是指被膜中所产生的线状裂缝部分,此部分的光反射功能降低。可以认为,其原因在于,由于膜厚增厚,被膜变得无法经受对玻璃灯泡的弯曲加工。像这样,通过使用焦磷酸锶来形成光反射膜,可以显着抑制光反射膜的剥落。此效果在使用氧化铝来形成保护膜的荧光灯中也相同。而且,本实验中是以焦磷酸锶为主成分而构成光反射膜,只要光反射膜的材料中含有大于等于25wt%的焦磷酸锶,则同样可以抑制膜剥落。焦磷酸锶的含量越多,则可以形成越牢固的被膜,即便当剩余部分由焦磷酸钙所构成时,也可以将膜剥落发生率维持在大致相同程度。根据以上的结果可知,保护膜的膜厚为0.2~0.9μm的范围,优选的是0.3~0.8μm的范围,进而,0.5~0.8μm为最佳范围。
图6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形态。图中,对与图1、图2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图6(a)是直管形荧光灯L2的正视图(主光放出部(开口部)侧),图6(b)是侧视图,此灯L2中,形成在灯泡1内表面上的各被膜的状态也与图2为相同结构,并起到与所述荧光灯L1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此直管形荧光灯L2中,具有2个插脚端子75、75的G13型等的灯口7B、7B是与灯泡1的两端相接合。并且,此直管形荧光灯L2成为如下状态:灯丝(filament)23的长度方向与灯口7B、7B的一对端子插脚75、75大致平行地架设,通过预先使此灯丝23的长度方向与光反射膜4的形成面一致,则一对端子插脚75、75与光反射膜4的形成面也相一致,从而使得当将灯L2安装在插座上时,能够容易地对光反射膜4的形成侧进行定位。
即,例如当在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大部分器具上安装灯L2时,通过使光反射膜4的形成侧位于天花板面侧,使光反射膜非形成侧的开口部5侧位于下方侧,可以使反射波峰指向下方侧。
另外,图7(a)、图7(b)是表示横切本发明的荧光灯的其他实施形态的玻璃管灯泡的端面图,图中,对与图1至图6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7(a)中,在荧光灯L3的灯泡1的内表面上,依次堆积形成了保护膜3、光反射膜4、荧光体膜6,所述光反射膜4的膜厚并不相同,而是以如下膜厚梯度(film-thickness gradient)而形成,即,随着从中央部朝向边缘部,薄膜连续地或逐步地变化。
通过像此灯L3这样地使光反射膜4的膜厚变化并且使边缘部侧变薄,当点亮时,可以从开口部5高功率地进行光放射,并且可以消除由于光反射膜4的形成而在灯泡1表面上产生的光量或亮度等的明暗差。并且,可以与玻璃灯泡1或形成在该光反射膜4上表面的荧光体膜6紧密度良好地牢固被覆着,且可以防止光反射膜4由于因灯点亮熄灭所导致的热冲击或材料的热膨胀率差等所产生的应力而剥离等,因此可以提高外观品质,并且也容易制造。
图7(b)是快速启动式荧光灯(rapid-start fluorescent lamp)L4,在灯泡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氧化锡或氧化铟等的称作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EC)膜的透明导电膜8,在此透明导电膜8上,堆积形成着保护膜3和光反射膜4,此光反射膜4是沿着灯泡轴在150°以上的规定角度范围内,以与所述相同结构的材料而形成,且膜厚大于等于10μm,此外,在此光反射膜4上形成着荧光体膜6。
而且,灯泡1的内表面上形成了透明导电膜8的快速启动式荧光灯L4在点亮期间,有时会产生称作EC黑化的灯泡1黑化的现象,导致光束减少并且灯L4的外观变差。
但是,像此实施形态般,如果预先在灯泡1中形成光反射膜4,则看上去该黑化较少,从而使外观良好。尤其是,当可以控制灯L4点亮时的方向时,如果使透明导电膜8以与光反射膜4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而仅形成在例如灯泡1内表面的上方侧,则具有减少灯泡1的黑化范围从而使灯L4的外观良好的效果。而且,可以使所述光反射膜4在灯泡1的外表面上沿着灯泡轴而形成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
进而,虽未图示,但即使在未形成荧光体膜6的惰性气体发光等的荧光灯中,也可以在灯泡1的内表面上,沿着灯泡轴在规定角度范围内形成与所述相同结构的光反射膜4。
并且,这种惰性气体发光的荧光灯,可以通过例如氩等的发光来进行光放射,并加上由光反射膜4所反射的光后从开口部5放射出。
所述图7(a)、图7(b)中所示的荧光灯L3以及L4也因为形成着所述光反射膜4,而形成与所述图1、图2的灯L1等所示相同的大致鸡蛋形的等照度分布以及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而且,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照明器具9的实施形态的纵截面图。此器具9的上部具备安装在天花板面等上的安装部件(未图示),并且此器具9包括:器具本体91,收容着电源连接机构或镇流器(ballast)等灯照明电路装置92;外罩体93,设置在此本体91下方,由透明合成树脂或玻璃所形成;配设在本体91内的灯支撑构件94及插座95;以及环形荧光灯L1,由支撑构件94所支撑,具有将插座95安装在灯口7A中的所述图1所示的结构。
此荧光灯L1是以使光反射膜4形成侧位于上方、并使开口部5侧位于下方的方式安装在插座94上的。
并且,此照明器具9中,当通过电源连接机构以及照明电路装置92而向荧光灯L1中供电时,灯L1点亮。从该点亮的灯L1向开口部5所指向的下方侧放射大量的光,即,光量多且明亮。而且,穿透光反射膜4向上方侧进行较弱的,例如为下方侧的5%左右的光量或亮度的光放射。即,灯L1可以对灯泡1的下方此需要亮度的方向进行光量较多的照明。
而且,所述图6所示的直管形荧光灯L2中,处在架设了构成电极的灯丝23的长度方向、与光反射膜4的形成面一致的状态,并且形成为如下结构:此灯丝23的长度方向与灯口7B的一对端子插脚75、75也大致平行,能够使一对端子插脚75、75与光反射膜4的形成面的位置也一致,当将灯L2安装在照明器具上时,可以借由使形成在灯口7B的外壳部的标记与插座的标记部一致等,而容易地对光反射膜4的形成侧进行定位。
即,例如当在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大部分器具9中安装灯L1或L2时,只要上下无误地使光反射膜4的形成侧位于天花板面侧,使光反射膜非形成侧的开口部5侧位于下方侧,并使下方侧朝向反射波峰,则可以容易且准确地进行安装。而且,当灯L1或L2点亮时,可以获得指向性优异的配光分布。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形态。例如,玻璃灯泡的横截面并不限定为正圆形,当使用横截面为椭圆形或方形等的管(筒)形的玻璃灯泡或者平板形或扁平形等的玻璃灯泡时,也可以形成本发明的光反射膜。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为通用的环形、U字形或直管形荧光灯,也可以用在电灯泡(electric bulb)形荧光灯或者紧密(compact)形荧光灯等上来形成光反射膜的情形,所述电灯泡形荧光灯使用将1个玻璃灯泡2次弯曲成U字形从而弯曲成鞍状、或弯曲成U字形的多个灯泡连结而形成的发光管。
而且,至于荧光灯的用途,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照明用,例如家庭、办公室、商店、工厂等的普通照明用,办公室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机器用或者路灯或隧道等道路照明用等。
电极可以是封装在灯泡内的热阴极电极或冷阴极电极,并且也可以是设置在灯泡外面的外部电极。
而且,照明器具也并不限定于图8所示的照明器具,可以使用与荧光灯或器具的种类、大小或用途等相对应的各种结构或形态的照明器具。而且,照明器具中,用以保护灯或控制光分布的外罩体或反射体等并非必须具备的。
另外,这种反射式的灯具有指向性,如果安装在插座或固定器的方向有误,则无法获得规定的直下照度,所以必须进行所述操作(注意)显示,也可以利用此显示作为记号。
Claims (5)
1.一种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具备:
玻璃灯泡,为密封的管状;
电极产生单元,使所述灯泡内产生放电;
放电介质,封入在所述灯泡内;
保护膜,形成在所述灯泡内表面,且膜厚形成为0.2~0.9μm;
光反射膜,形成在所述保护膜上的规定位置处,并含有大于等于25wt%的焦磷酸锶微粒;
开口部,借由光反射膜的非形成部而形成;以及
荧光体膜,形成在光反射膜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保护膜含有大于等于50wt%的球形二氧化硅微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光反射膜含有焦磷酸锶微粒,所述焦磷酸锶微粒的平均粒径为2.0~7.0μm,结晶形状为板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玻璃灯泡为环形。
5.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器具本体;
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器具本体上;
由所述支撑构件所支撑的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荧光灯;以及
照明电路装置,与所述荧光灯相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227085 | 2006-08-23 | ||
JP2006227085 | 2006-08-2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31912A true CN101131912A (zh) | 2008-02-27 |
Family
ID=39129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430844A Pending CN101131912A (zh) | 2006-08-23 | 2007-08-22 | 荧光灯及照明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3191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44262A (zh) * | 2009-08-19 | 2015-02-11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照明装置 |
-
2007
- 2007-08-22 CN CNA2007101430844A patent/CN10113191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44262A (zh) * | 2009-08-19 | 2015-02-11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照明装置 |
CN104344262B (zh) * | 2009-08-19 | 2018-10-02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照明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837189B2 (ja) | 水銀蒸気放電ランプ | |
US3599029A (en) | Fluorescent lamp envelope with transparent protective coating | |
EP0270866A2 (en) | Aluminum oxide reflector layer for fluorescent lamps | |
JP4421672B2 (ja) | 蛍光ラン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照明装置 | |
KR20010051972A (ko) | 도핑 처리된 인광물질 피복을 가진 저압 수은 증기 방전램프 | |
CN1783418A (zh) | 荧光灯及照明器具 | |
KR100330390B1 (ko) | 다중관형 형광램프 및 조명장치 | |
CN101131912A (zh) | 荧光灯及照明器具 | |
JP2006310167A (ja) | 蛍光ランプ | |
JP2006222065A (ja) | 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 |
KR100478304B1 (ko) | 형광 램프 및 조명장치 | |
JPS6127055A (ja) | 曲管形螢光ランプ | |
JP2008091139A (ja) | 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 |
JPH0636348B2 (ja) | 高演色型蛍光ランプ | |
JP2007026882A (ja) | 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 |
JP3653552B2 (ja) | 冷陰極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装置 | |
CN101430998B (zh) | 冷阴极荧光灯 | |
JPH11339722A (ja) | 管球およびこの管球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 |
JP2008078121A (ja) | 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 |
JP2008123817A (ja) | 蛍光ランプと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 | |
JP2008084821A (ja) | 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 |
JPH11265685A (ja) | 蛍光ランプ | |
JP2006196347A (ja) | 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 |
CN1534720A (zh) | 荧光灯及照明装置 | |
US8487523B2 (en) | Reduced wattage gas discharge lamp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