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3418A - 荧光灯及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荧光灯及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3418A
CN1783418A CNA200510126090XA CN200510126090A CN1783418A CN 1783418 A CN1783418 A CN 1783418A CN A200510126090X A CNA200510126090X A CN A200510126090XA CN 200510126090 A CN200510126090 A CN 200510126090A CN 1783418 A CN1783418 A CN 17834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on film
electron tube
optical reflection
film
reflectance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260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直木庄司
畠山圭司
池田敏幸
依藤孝
中岛康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83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34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藉由改善反射膜而消除灯的明暗差,使外观等品质提高的荧光灯,以及安装了该灯的照明器具。本发明的荧光灯(L1)及安装了该荧光灯(L1)的照明器具(9)包括:断面略呈圆柱形的玻璃管电子管(1)、在该电子管(1)上所设置的放电电极(23)、被封入上述电子管(1)内的放电媒质、分别在与上述电子管的管中心呈设定的打开角度范围的内表面上形成光反射率高的第一反射膜(41)及与该第一反射膜(41)邻接的光反射率低的第二反射膜(42)的光反射膜(4)、以及与该光反射膜(4)相比形成于内侧部分的荧光体膜(6)。

Description

荧光灯及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设置有光反射膜的荧光灯及利用该荧光灯的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在一般照明用的荧光灯中,已知可藉由在灯的电子管表面上设置由铝等全光反射型的反射膜等构成的反射体,而使照射效率提高。
当将例如直管形的反射型荧光灯使反射膜形成侧朝上而安装在天花板安装器具上并进行点灯时,来自未形成反射膜的孔径部的光进行聚光并照射器具下方,所以下面侧的照度高而较为明亮。但是,天花板面侧由于反射膜形成遮光体所以变暗,且如该上下的明暗差大也会损害美观,因此除了部分情况以外并未怎么普及。
因此,本申请发明者等先是提出了一种形成半透明的光反射膜的反射型荧光灯,作为用于消除上述荧光灯点灯时的明暗差等的装置(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荧光灯,藉由将氧化铝等微粒子材料被覆在玻璃管电子管的表面上而形成半透明的光反射膜。而且,在点灯时从灯的光反射膜的形成部放射微弱的光,还从未形成光反射膜的孔径部放射加有光反射膜所反射的光的光量多的光,形成一种不管是否设置光反射膜,都按照带有明暗差的配光分布而从电子管的全周进行发光的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早期公开的特开2000-251840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荧光灯是电子管的全周发光,使光反射膜的形成部和孔径部的明暗差与习知相比大幅减少而得以改善,但由于点灯中的放射光量的差大,所以在光反射膜和孔径部的边界处的明暗差依然醒目,外观不佳。
而且,使玻璃管电子管进行弯曲加工的灯,其在电子管内面上所形成的光反射膜和荧光体膜等被膜,存在因加工温度和材料的热膨胀率差等的影响而产生剥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鉴于上述问题而形成的,藉由改善光反射膜而改善灯的明暗差的荧光灯或提高该光反射膜的被覆强度而谋求外观等的品质提高的荧光灯,以及安装了这些荧光灯的照明器具。
本发明的第1项的荧光灯的特征在于,包括:断面略呈圆柱形的玻璃管电子管、在该电子管上所设置的放电电极、被封入上述电子管内的放电媒质、分别在与上述电子管的管中心呈设定的打开角度范围的内表面上形成光反射率高的第一反射膜,及在与该第一反射膜邻接的上述电子管的内表面上形成光反射率低的第二反射膜的光反射膜、以及与该光反射膜相比形成于内侧部分的荧光体膜。
当将该荧光灯点灯时,在设定的打开角度范围所形成的光反射膜的第一反射膜形成光反射率高的形态而使透过光受到限制,结果向电子管外侧的光放射是放射被减光的弱光,而且,与该第一反射膜邻接形成的第二反射膜形成与第一反射膜相比光反射率低的形态,所以向电子管外侧的光放射较第一反射膜高,从未形成反射膜的孔径部(未形成光反射膜部),可放射加以上述第一及第二反射膜所反射的光并透过荧光体膜而使光量增加的强度的光。
即,从断面略呈圆形的电子管的、第一反射膜形成部分进行弱的光放射,而且从第二反射膜形成部分进行较第一反射膜形成部分强的光放射,从未形成反射膜的孔径部主要进行加以第一反射膜所反射的光的强力的光放射。结果,从第一反射膜开始到沿灯的周方向到达孔径部为止,放射光量和辉度的变化并不急剧,形成缓缓减少或增加的分布,所以可在电子管的全周使反射膜的边界从外观上并不明显。
另外,如可将第二反射膜的光反射率降低到能够充分确保光放射量的程度,则也可在需要提高照度的光放射方向的电子管内表面上形成该第二反射膜,而省略孔径部(未形成反射膜部)。
另外,在本发明及以下的发明中,是将光反射膜的构成表现为第一及第二反射膜,而所说的第一反射膜主要是指具有反射机能的区域,而且所说的第二反射膜其反射机能并不怎么受到期待,而是指具有使反射膜形成部和非形成部的边界不醒目的缓冲机能的区域。
而且,在彼此邻接的上述第一及第二反射膜间、上述第一及第二反射膜部或全光反射膜上,所说的光反射率(膜厚)连续地进行变化,意味着以直线状、曲线状或阶梯状等或它们的混合状态进行变化,且该变化既可为逐渐的,也可以带有少许的变化程度而进行变化。再者,两反射膜中的光反射率和膜厚是逐渐地变化。
而且,在本发明中所说的光反射膜,是以可视光的波长范围(380~780nm)为对象,并具有使该可视光的至少一部分透过且使部分进行反射的作用。
而且,在使光反射膜的非形成部(孔径部)的光透过率为100%的情况下,可使光反射膜形成侧的第一反射膜的光透过率为30~70%,较佳为40~60%的范围而形成。
而且,第二反射膜在第一反射膜的光透过率大致均匀的情况下形成超过该光透过率的区域,且在第一反射膜的光透过率变化的情况下,意味着呈现最小光透过率的1.5倍以上,较佳为2倍以上的光透过率的区域。如上述光透过率比率不足30%,则来自光反射膜的非形成部(孔径部)的放射光量提高,但来自光反射膜侧的放射光量减少而变得过暗,使来自电子管周方向的照射光量分布的强弱增大,让人感到不舒服。
而且,在使光反射膜的非形成部(孔径部)的辉度为100%的情况下,使光反射膜的第一反射膜形成侧的辉度为30~70%,较佳为40~60%的范围,第二反射膜形成侧的辉度为80~99%,较佳为85~95%的范围而形成。
如上述第一反射膜的辉度比率超过70%,则当从电子管周方向观察时外观上的明暗差小,所以较佳,但不能提高到期待来自光反射膜的非形成部(孔径部)的放射光量的水平。而且,如第二反射膜的辉度比率不足80%,则与非形成部(孔径部)的辉度比率的差增大,明暗差容易变得醒目,所以不佳。
另外,上述光透过率及辉度比率的调整,可利用被膜的形成材料、微粉末粒径、粒度、膜厚和被覆密度等而进行。
本发明的第2项的荧光灯的特征在于:第一反射膜较第二反射膜形成厚膜,且至少第一反射膜在第二反射膜的边界部使其膜厚缓缓地进行变化。
第一反射膜使其光反射率高且光透过率低而使其膜厚形成为厚膜,而且,第二反射膜与第一反射膜相比使其光透过率高且光反射率低而使其膜厚形成薄膜,可从作为厚膜的第一反射膜部,其放射透过光受到限制且向外侧的光放射被减光的弱光,而且从作为薄膜的第二反射膜部,其放射较第一反射膜部高的光,从未形成反射膜的孔径部(未形成光反射膜部)放射加以上述第一及第二反射膜所反射的光的光量增加的强度的光。
而且,该发明在第一反射膜和邻接的第二薄膜的反射膜的边界部,缓缓地使膜厚变化,所以可按照从弱光向强光的放射的形态,得到使明亮度(光量)连续地进行变化的光放射,能够在点灯中更加难以判别临界点。
另外,在这里是使第一反射膜侧的膜厚进行变化,但作为与邻接的第一及第二反射膜的临界部,与使第二反射膜侧的膜厚进行变化是相同的,在该意义上可为两者中的任一侧。而且,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反射膜部内,也可还以使光反射率圆滑地进行变化而细分的膜厚,形成反射膜。而且,在第一及第二反射膜部内,也可不为连续的均匀膜厚而有少许膜厚差。
而且,即使该光反射膜在电子管的全周范围内形成,如其为膜厚不足约10μm,较佳不足约5μm的薄膜,则光反射作用小,可以忽视,所以在本发明中,光反射膜意味着大于等于约10μm的范围。而且,所说的在光反射膜的电子管的周方向上连续且缓缓地使膜厚进行变化,如从例如膜厚40μm的厚膜部向10μm的薄膜部进行变化所需的角度,在电子管内径为14~36mm左右的情况下,对称中心线的单侧打开角度为20~90°左右,两侧打开角度为40~180°左右,较佳是对称中心线的单侧打开角度为30~60°左右,两侧打开角度为60~120°左右的范围,则点灯中的光反射膜和孔径部的临界点难以判别。
本发明的第3项所述的荧光灯的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反射膜的膜厚从第一反射膜的最大膜厚部,连续且缓缓地进行变化。
为一种具有从第一反射膜的最大膜厚部,在该反射膜及邻接的第二反射膜的范围内,使膜厚连续且缓缓地进行变化而形成,或从以大致相同膜厚形成厚膜的第一反射膜,连续且缓缓地变化为薄膜的第二反射膜的光反射膜。
该光反射膜是第一厚膜的反射膜和邻接的第二薄膜的反射膜的全反射膜缓缓使膜厚进行变化,或与孔径部对向的区域形成相同的厚膜的第一反射膜随着与第二反射膜的接近,使膜厚缓缓地薄膜化而形成第二反射膜,可感受不到第一及第二反射膜的边界,而按照从弱光向强光的放射的形态,得到使明亮度(光量)连续且缓缓地进行变化的光放射。
另外,所说的使反射膜的膜厚连续地进行变化,意味着膜厚呈直线状、曲线状或阶梯状逐渐地进行变化,在膜的途中有±10%,较佳为±5%左右的膜厚的变动,也没有什么问题。
本发明的第4项所述的荧光灯的特征在于,包括:断面略呈圆柱形的玻璃管电子管、在该电子管上所设置的放电电极、被封入上述电子管内的放电媒质、在与上述电子管的管中心呈设定的打开角度范围的内表面上,光反射率高的反射膜部分及光反射率低的反射膜部分使光反射率连续且缓缓地进行变化所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与该光反射膜相比形成于内侧部分的荧光体膜。
在与电子管的管中心呈设定的打开角度范围的内表面上,形成例如光反射率高的厚膜部,并在与该厚膜部大致正对的部分上连续且缓缓地使膜厚进行变化而形成薄膜部,且上述厚膜部作为光反射膜,而且缓缓地使膜厚变化的薄膜部作为缓冲部发挥作用,可谋求在灯点灯时使光反射膜形成部位的边界不醒目,起到与上述第1项的说明同样的作用。
本发明的第5项所述的荧光灯的特征在于:光反射膜由与荧光体膜相同或另外的荧光体形成。
即使利用荧光体作为光反射膜的材料而形成,也可使厚膜部起到作为反射体和荧光体的作用,而且使与厚膜部大致正对的部分的荧光体膜起到作为发光体的作用,由于不用在荧光体膜之外再另外地设置反射膜,所以可谋求材料的节减和被膜形成工程的简单化等,起到与上述第1项至第4项的说明同样的作用。
而且,将作为该光反射膜发挥机能的荧光体,和作为发光物质发挥机能的其它的荧光体进行混合或多层形成,也没有什么问题。
本发明第6项所述的荧光灯的特征在于:上述光反射膜由以氧化铝、氧化钛、焦磷酸钙及焦磷酸锶中所选择的至少一种作为主体材料的被膜构成。
光反射膜由半透明的被膜构成,该半透明的被膜以具有使可视光的一部分透过并使一部分反射的作用的既述材料作为主体,且其形成藉由在透明体上进行了涂敷和蒸镀而进行微粉末的涂敷、蒸镀或粘贴。微粉末在如考虑剥离情况下,其平均粒径以0.2~10μm左右的较佳。膜厚如考虑透光性则以3~40μm左右较佳。
本发明的第7项所述的荧光灯的特征在于:上述光反射膜的主体材料为从氧化钛或焦磷酸钙或焦磷酸锶中所选择的至少一种,且在该主体材料的表面上附着从镁、钙、锶、钡及锌的氧化物中所选择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可应对因构成光反射膜的由氧化钛、焦磷酸钙或焦磷酸锶所组成的主体材料,吸收水银或水银化合物(HgO等)而引起的问题(例如因反射膜的变色和迅速地消耗水银而造成灯的短寿命等)。
即,氧化钛、焦磷酸钙和焦磷酸锶为比较容易与水银和其化合物进行反应的物质,所以藉由使其表面附着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锶、氧化钡和氧化锌的微粒子而控制带电倾向等,可抑制氧化钛和焦磷酸钙构成的光反射膜因水银和其化合物所引起的变色。
另外,构成上述光反射膜的氧化钛和焦磷酸钙的平均粒径为1.0~8.0μm,较佳为3.0~6.0μm左右。而且,在这些氧化钛和焦磷酸钙的表面上所附着的Mg、Ca、Sr、Ba、Zn等氧化物,以对氧化钛和焦磷酸钙为0.01~5.0重量%,较佳为0.02~3.0重量%的程度进行附着。该氧化物也可形成平均粒径5~100nm左右的微粒子,并作为均匀的膜在表面上进行涂敷附着。
本发明的第8项的荧光灯的特征在于:上述光反射膜所含有的硼酸盐系的粘着剂对光反射膜的主体材料为3.0~6.0重量%。
作为在光反射膜等被膜形成材料中添加的粘着剂,广为人知的大体有铝和硅等金属氧化物的微粒子系粘着剂、硼酸和磷酸等低融点化合物系粘着剂,而且,通常如粘着剂的添加量多则被膜的被覆强度提高,但紫外线的吸收大,会招致光输出的下降,而且如添加量少则被膜的被覆强度弱,容易剥离。
在本发明中,藉由在构成光反射膜的平均粒径为1.0~8.0μm的主体材料中,利用钡·钙硼酸盐和钙硼酸盐等硼酸盐系的粘着剂,对主体材料(100重量%)添加3.0~6.0重量%,可得到所需的被覆强度。
已知如该添加量不足3.0重量%,则光反射膜的被覆强度下降,特别是在弯曲电子管时会显著地产生剥离等。而且,如超过6.0重量%,则无法得到所需的光透过性。另外,较佳的添加量为3.5~5.5重量%。顺便一提,通常,在荧光体膜的形成中的粘着剂(例如焦磷酸钙)的添加量对荧光体为2.0~2.5重量%左右。
本发明的第9项的荧光灯的特征在于,包括:断面略呈圆柱形的玻璃管电子管、在该电子管上所设置的放电电极、被封入上述电子管内的放电媒质、在与上述电子管的管中心呈设定的打开角度范围的内表面上,涂敷包含具有光反射特性而使可视光的一部分透过的主体材料及硼酸盐系的粘着剂的材料而形成,并使该涂敷材料中含有对主体材料为3.0~6.0重量%的硼酸盐系的粘着剂的光反射膜、以及在该光反射膜的内表面侧所形成的荧光体膜。
其起到与上述第8项的说明同样的作用。
本发明的第10项所述的荧光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光反射膜和上述电子管内面之间,形成以氧化锌及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微粒子作为主体所构成的紫外线吸收膜。
藉由在光反射膜和电子管内面之间形成紫外线吸收膜,起到能够不损害在光反射膜的电子管内侧的紫外线反射机能,而抑制向电子管外侧的紫外线放射量的作用。
本发明的第11项的荧光灯的特征在于,包括:断面略呈圆柱形的玻璃管电子管、在该电子管上所设置的放电电极、被封入上述电子管内的放电媒质、沿上述电子管的周方向至少使部分膜厚进行变化而在上述电子管的内表面上所形成的厚膜部、以及具有与该厚膜部大致正对的薄膜部的荧光体膜。
具有在与电子管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所设置的光反射膜对应的内侧部分,即在内表面的情况下为光反射膜上,在外表面的情况下为与光反射膜对向的内表面上形成厚膜部,并在与该厚膜部大致正对的部分上形成膜厚缓缓变化的薄膜部的荧光体膜,藉由形成由与荧光体膜相比光透过率低的材料所构成的光反射膜,而且层叠形成厚膜的荧光体膜,可提高光反射率。
本发明的第12项所述的照明器具的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在该框体上所设置的支持构件、由该支持构件进行支持的上述第1、4、9或11所述的荧光灯、以及与该荧光灯连接的点灯电路装置。
为一种安装了上述荧光灯的照明器具,当在例如天花板面等上进行设置时,荧光灯使孔径部朝向下方安装。而且,当使灯点灯时,天花板面侧由于设置有半透明的光反射膜,所以虽然被减光但仍放射弱光,而且,灯的下方侧从孔径部放射强光,即光量多的明亮光。
如利用第1项或第4项的发明,则不管在略呈圆柱形的玻璃管电子管上是否设置光反射膜,都可从电子管的全周得到光量沿周方向圆滑地进行变化的放射光,且使点灯中的光反射膜的孔径部上的边界难以判别,临界点变得不醒目,外观性得到提高。
因此,可提供一种从孔径部向照射方向的光量增加并可谋求效率的提高,且因光反射膜的边界所造成的光量和辉度和明暗差不醒目的外观品质得以提高的反射型的荧光灯。
如利用第2项的发明,可提供一种藉由利用光反射膜的膜厚分布对光反射率进行调整而进行,且使邻接的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的边界部的膜厚缓缓地进行变化,从而使点灯时在光反射膜的边界部所产生的光量和辉度和明暗差不醒目的外观品质得以提高的反射型的荧光灯。
如利用第3项的发明,可提供一种藉由在光反射膜全体范围内或从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光反射膜的邻接部连续且缓缓地使膜厚进行变化,而不产生间隔邻接部的边界,且没有层次性的光量和辉度的明暗差的外观品质得以提高的反射型的荧光灯。
如利用第5项的发明,可提供一种即使利用荧光体作为光反射膜的材料而形成,也可起到与上述第1项至第4项的说明同样的效果的反射型的荧光灯。
如利用第6项的发明,可提供一种藉由以具有使可视光的一部分透过并将一部分进行反射的作用的既述的材料作为主体,而形成半透明的光反射膜,从而能够从电子管的全周以设定角度进行设定光量的光放射的反射型的荧光体。
如利用第7项的发明,则能够抑制由氧化钛、焦磷酸钙和焦磷酸锶构成的光反射膜因水银吸收和其化合物的产生所造成的问题。
如利用第8及第9项的发明,可抑制光输出的下降并谋求光反射膜的被覆强度的提高。特别是应用于环形荧光灯等将玻璃管电子管进行了弯曲加工的灯,呈现较大的效果。
如利用第10项的发明,可提供一种不损害光反射膜的电子管内侧的紫外线反射机能,且具有抑制向电子管外侧的紫外线放射量的效果的反射型的荧光灯。
如利用第11项的发明,可提供一种藉由在与较荧光体膜的光透过率低的材料所构成的光反射膜相对应的部分上,层叠形成厚膜的荧光体膜,提高光反射率,从而使从孔径部向照射方向的光量增加,可谋求发光效率的提高,且因光反射膜的边界所造成的光量和辉度的明暗差不醒目的外观品质得以提高的反射型的荧光灯。
如利用第12项的发明,由于安装了具有第1、4、9或11所述的效果的反射型的荧光灯,所以可提供一种能够向需要明亮度的特定方向的放射光量多,向不怎么需要的方向放射少量的放射光量而进行照明,且灯的外观上感觉不到光量和辉度的明暗差的可谋求照射效率的提高的照明器具。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环形荧光灯的实施形态的正面图。
图2(a)所示为沿图1中的矢量视图A-A线切断电子管的端面的扩大横断面图,图2(b)所示为将本发明的其它荧光灯的电子管进行切断的端面的扩大横断面图。
图3为图1的荧光灯中所示的将半透明的光反射膜进行展开的膜厚分布图。
图4所示为从图1的荧光灯的电子管周围开始的相对垂直配光曲线(等照度曲线)的说明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直管形荧光灯的实施形态,图(a)为正面图,图(b)为侧面图,图(c)为组装工程的说明图。
图6(a)~(e)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横切其它荧光灯的电子管的端面的扩大横断面图。
图7所示为将图6(b)的荧光灯的半透明光反射膜进行展开的膜厚坡度的膜厚分布图。
图8(a)、(b)所示为将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其它荧光灯的电子管进行切断的端面的扩大横断面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照明器具的实施形态的斜视图。
图10所示为将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其它荧光灯的电子管进行切断的端面的扩大横断面图。
图11所示为图6(b)所示的荧光灯的电子管的切断端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2所示为图6(b)所示的荧光灯的电子管的切断端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3所示为图6(b)所示的荧光灯的电子管的切断端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1:玻璃管电子管                  2:固定件
3:保护膜                        4:光反射膜
5:孔径部                        6:荧光体膜
7A、7B、7C:灯座                 8:透明导电性膜
8E:透明性导电性膜               8U:紫外线吸收膜
9:照明器具                      11:密封部
21:心柱玻璃管                   22:引线
23:电极(灯丝)                   41:第一反射膜(厚膜部)
42:第二反射膜(薄膜部)          50:相对配光曲线
75:插头终端                    91:器具主体
92:灯点灯电路装置              93:框体
94:反射板                      95:插座
100:相对配光曲线               150:相对配光曲线
L1~L10:荧光灯(发光管)         L11:环形荧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为例如环形荧光灯L1的正面图(主光放射部(孔径部)侧),图2(a)为沿图1中的矢量视图A-A线被切断的端面的扩大横断面图,图3为半透明的光反射膜的膜厚分布图。另外,在图示中,各被膜等的膜厚和被覆形态等是用于说明的,部分进行了夸张表示,与其它构件的尺寸比率等与现实情况未必相同。
在图示的环形荧光灯L1中,1为将碱石灰玻璃(soda lime glass)和铅玻璃等圆柱形玻璃管进行弯曲加工的环形电子管,2、2为固定件(mount),11、11为在上述电子管1的末端所形成的固定件2的密封部,并由上述电子管1和固定件2、2构成气密容器。
上述固定件2在形成喇叭状的心柱玻璃管21(stem glass)上将一对引线22和排气管(未图示)压挤密封,且在该引线22间连接由缠绕钨芯线的螺旋形的灯丝所构成的电极23。另外,上述固定件2并不限于喇叭形心柱,也可利用微型管心柱(button stem)和珠形心柱(bead stem)。
而且,3为保护膜,为了防止因水银和紫外线所引起的黑化和防止向荧光体的玻璃中的嵌入,而在电子管1内表面的大致全面上涂敷形成。保护膜3利用从平均粒径为0.01~0.1μm左右,较佳为0.02~0.08μm左右的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锆、氧化铈或氧化钇中所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作为主体,而形成0.2~5.0μm左右,较佳为0.5~3.0μm左右的膜厚。
4为在该保护膜3上所形成的用于反射可视光的半透明的光反射膜,在沿图示的环形电子管1的管轴的上方侧且为电子管1的周方向的设定角度范围内涂敷形成。该光反射膜利用从平均粒径0.5~10μm左右的荧光体、氧化铝、氧化钛、焦磷酸钙或焦磷酸锶中所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作为主体,而形成虽然粒径有所变化,但为1~40μm,较佳为3~30μm左右的膜厚。
5为与该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大致正对的未形成有光反射膜的下方侧(图2(a))的孔径部(未形成光反射膜部),6为荧光体膜,涂敷在上述光反射膜4上及未形成有该光反射膜4的保护膜3上(孔径部5)所形成的3波长发光型荧光体和卤磷酸钙(白色荧光体)等荧光体的微粉末而形成。
另外,上述保护膜3、光反射膜4及荧光体膜6可藉由涂敷将各材料、铝和硅等金属氧化物的微粒子系粘着剂或硼酸和磷酸等低融点化合物系粘着剂、硝化纤维素(nitrocellulose)等有机系溶剂或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乙基纤维素(ethyl cellulose),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cellulose),聚丙烯酸铵(polyacrylic acid ammonium),聚乙烯氧化物(polyethylene oxide)等水溶性溶剂进行混合的悬浊液而形成
而且,例如在这里,上述保护膜3是将以平均粒径约0.02μm的氧化铝为主体的微粉末材料的悬浊液在电子管1内表面的大致全面上进行涂敷而形成,且形成约1μm的膜厚。
而且,光反射膜4利用以平均粒径约5μm的焦磷酸钙为主体的微粉末材料,并在上述保护膜3上的下述设定范围,涂敷将作为粘着剂的对该焦磷酸钙(100重量%)为4.5重量%的钡·钙硼酸盐(barium·calcium borate)、硝化纤维素进行了混合的悬浊液,且以图3所示那样的膜厚分布而形成。
图3为将电子管沿周方向展开时在横轴上所位置的角度(°)(另外,0°为图2(a)中的最大厚膜部,形成基点(B位置)),纵轴表示膜厚的相对值。
该光反射膜4使在电子管1内表面上于设定角度,例如圆周方向的打开角度约150°(从垂直中心线向一侧各约75°)的范围内形成膜厚约25μm的厚膜的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而且在该反射膜41的两侧使膜厚从厚膜部41的约25μm开始连续且缓缓地减少到0,并形成第二反射膜(薄膜部)42、42,于各打开角度约25°的范围内形成,而作为使第一反射膜41和第二反射膜42、42合在一起的光反射膜4全体在约200°(从垂直中心线各约100°)的范围,实质上,进行作用的膜厚大于等于5μm的光反射膜4在约180°(从垂直中心线各约90°)的范围内形成。
另外,已知作为在形成光反射膜4的以平均粒径为1.0~8.0μm的焦磷酸钙为主体的微粉末材料中所添加的粘着剂,例如钡·钙硼酸盐,其是藉由其在焦磷酸钙(100重量%)中添加3~6重量%(较佳为3.5~5.5重量%),而可得到所需的被覆强度,如偏离该上下限值,则招致剥离和发光特性的低下等。
而且,荧光体膜6将例如带有铕的活性卤磷酸钡·钙·锶(蓝色荧光体)、带有铈·铽的活性磷酸镧(绿色荧光体)、带有铕的活性氧化钇(红色荧光体)这三种荧光体的混合微粉末的悬浊液,在上述光反射膜4上及孔径部(未形成光反射膜部)5上进行涂敷而形成,其平均膜厚约20~30μm。
而且,在该电子管1内,液状和合金化了的水银及氩Ar、氪Kr和氖Ne等稀有气体,单独或混合地以250~360Pa(帕斯卡)被封入。而且,图中7A为具有插头终端75(pin terminal),…等的G10q形的灯座,将进行了弯曲加工的电子管1的两端密封部11、11进行桥接固定。
这种构成的环形荧光灯L1将灯座7A与点灯电路装置进行连接,当通过灯座7A、引线22、22对电极23、23通电并点灯时,灯L1从形成环形的电子管1的全周面进行光放射。
但是,从该荧光灯L1发出的来自横切电子管的外周面的光放射并不均匀,在环形电子管1的周方向大于等于180°的范围中具有光反射率高的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及第二反射膜(薄膜部)42的光反射膜4,使未形成光反射膜4的光反射率低且光透过率高的孔径部(未形成光反射膜部)5大致与剩余部分正对,所以从沿电子管轴方向的下方侧的孔径部(未形成光反射膜部)5所放射的光强度(光量),还加上由电子管1内的反射膜41、42被反射并朝向孔径部(未形成光反射膜部)5的量而增强(增多),使孔径部5的照射方向的被照射面变得更加明亮。
而且,透过形成上述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的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及第二反射膜(薄膜部)42,从上方侧和侧方侧也放射出光。
这些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其光反射率高且光透过率低,来自形成厚膜的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的放射光量与孔径部(未形成光反射膜部)5相比非常弱,而且与该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连接的第二反射膜(薄膜部)42对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形成薄膜,且使膜厚缓缓变薄,所以与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相比光量多,且可产生连续并缓缓地进行变化的放射光量。
即,在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和孔径部(未形成光反射膜部)5之间所形成的第二反射膜(薄膜部)42,可缓冲放射光量具有连结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和孔径部(未形成光反射膜部)5间具有坡度(gradient)的两者间的明暗差,并产生使光量和辉度连续且缓缓地进行变化的放射光。
该环形荧光灯L1的电子管1的周方向的垂直配光曲线,如图4所示形成在没有急剧变化的孔径部5(在图4中为下方侧)的中心约上升30%的配光分布C(实线),在点灯时设定方向的光量提高且在观察灯L1的情况下,即使电子管1的表面的光量和辉度存在差异也很微小,可提供一种明暗差少的外观品质得以提高的反射型的环形荧光灯L1。另外,在图4中,数字50、100、150为以未形成光反射膜的比较用的灯R(除了光反射膜的形成以外为同一样式的灯)为基准的强度为100%(长点线)的相对配光曲线,单位为%。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将光反射膜4由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和第二反射膜(薄膜部)42进行说明,但在本发明中,也可将呈现反射机能及边界缓冲机能的上述邻接并连续形成的各反射膜41、42进行一体化而作为光反射膜4。
而且,具有弯曲电子管的例如环形荧光灯L1,在制造工程中将形成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的直管型玻璃管电子管进行加热·软化而形成环形,即使万一出现玻璃管在成形时被扭曲等问题,而使两端附近的光反射膜4的周方向的形成位置无法集中于同一线上时,灯L1点灯时的明暗差也少,所以能够减轻外观上的失调感。
而且,向电子管内表面的光反射膜4的形成,可利用将反射膜材料作为悬浊液进行涂敷等方法而进行。在悬浊液的情况下,在将反射膜材料的悬浊液注入到水平载置的直管型玻璃管电子管内的设定形成位置后,排出悬浊液,或从倾斜的直管型玻璃管电子管的上方孔径端侧将反射膜材料的悬浊液沿周方向进行转动,并流入设定范围且从下方开口端侧排出后,将电子管形成水平状态并进行干燥,或者藉由在电子管内置入1根或数根喷雾器的喷嘴并从喷嘴喷射涂敷材料,且沿电子管轴进行直线地或摇动地移动而进行涂敷,并使附着的涂敷液进行干燥。
而且,在电子管的水平状态下的干燥时于电子管内表面的上方侧所附着的涂敷液流到侧面,所以上方侧的附着量少且薄,随着向下方侧的行进,其附着量连续且缓缓地进行变化,使下方侧的附着量最多而形成得较厚。电子管在该干燥后进行烘烤(baking),而完成形成有厚膜的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以及使厚膜连续地进行变化的第二反射膜(薄膜部)的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
而且,作为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的其它的形成方法,可藉由将使反射膜材料在速干性的溶剂中进行悬浊的液体,利用1根至复数根喷射喷嘴,并在形成厚膜的部分和形成薄膜的部分只将喷嘴的喷射口径和根数进行变化等,而从喷嘴喷射涂敷材料并进行涂敷,从而得到使膜厚分布带有变化的光反射膜4。
而且,上述半透明的光反射膜形成末端边缘部缓缓形成薄膜的形态,所以可与玻璃管电子管和上面所形成的荧光体膜融合良好且牢固地进行被覆,能够抑制因灯闪烁形成的热冲击和材料的热膨胀率差等所引起的应力而使光射膜剥离的问题。
因此,该环形荧光灯L1在点灯时,可从孔径部5进行高输出的光放射,且可消除因形成反射膜4而在电子管1面上所产生的光量和辉度等的明暗差。而且,由于光反射膜4的末端边缘部形成薄膜,所以可谋求能够抑制因灯的闪烁等的热冲击所形成的被膜剥离等外观品质的提高,且制造也变得容易。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的荧光灯L1中,如图2(a)所示在电子管1的内表面上形成保护膜3,但保护膜3并不是必须的,也可如图2(b)所示的灯L2那样,不设置保护膜3而在电子管1的内表面上直接形成上述膜厚分布的半透明光反射膜4。而且,虽然未图示,但半透明光反射膜4的形成也可在电子管1的外面。
而且,在使用氧化钛、焦磷酸钙或焦磷酸锶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在电子管表面上所形成的光反射膜4的主体材料的情况下,藉由预先在这些主体材料的表面上附着由镁、钙、锶、钡及锌的氧化物中所选择的至少一种微粒子,可防止主体材料形成水银化合物而产生变色,或使水银迅速地消耗而导致灯的短寿命等问题。
即,由于氧化钛、焦磷酸钙和焦磷酸锶为比较容易与水银和水银化合物进行反应的物质,所以藉由使其表面附着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锶、氧化钡和氧化锌的微粒子而控制带电倾向,而可抑制由氧化钛和焦磷酸钙构成的光反射膜4的因水银和其化合物所引起的变色。
构成上述光反射膜4的氧化钛、焦磷酸钙和焦磷酸锶的平均粒径为1.0~8.0μm,较佳为3.0~6.0μm左右。而且,可使这些氧化钛和焦磷酸钙的表面上所附着的Mg、Ca、Sr、Ba、Zn等的氧化物,对氧化钛、焦磷酸钙和焦磷酸锶,以0.01~5.0重量%,较佳为0.02~3.0重量%左右进行附着。
而且,并不限定该光反射膜4的形成材料,在构成荧光体膜6的荧光体上也可附着上述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锶、氧化钡和氧化锌的微粒子。利用该附着,也可使荧光体膜6抑制因水银和其化合物所生成的变色和水银的消耗,得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该氧化物也可作为平均粒径5~100μm左右的微粒子在表面上进行附着,但也可作为均质的被膜在表面上进行涂敷而附着。
而且,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其它的实施形态,在图中对与图1、2相同的部分付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图5(a)为直管形荧光灯L3的正面图(主光放射部(孔径部)侧),(b)为侧面图,在该灯L3的情况下,也是在电子管内表面1上所形成的各被膜的状态与图2(a)和(b)为相同构成,与上述荧光灯L1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该直管形荧光灯L3的情况下,可使具有2插头终端75、75的G13型等的灯座7B、7B与电子管1的两端进行接合。而且,在该直管形荧光灯L3中,处于一种与灯座7B、7B的一对插头终端75、75大致平行地架设灯丝23的长边方向的状态,藉由预先使该灯丝23的长边方向和光反射膜4的形成面合在一起,也可使一对插头终端75、75和光反射膜4的形成面吻合,当将灯L3安装在插座上时,可将光反射膜4的形成侧轻松地进行定位。
即,当在例如向天花板上进行安装的大部分的器具中安装灯L3时,可使光反射膜4的形成侧位于天花板面侧,使未形成光反射膜侧的孔径部5侧位于下方侧,并将反射峰值指向下方侧。
而且,图6(a)~(e)所示为本发明的荧光灯的其它实施形态的横切玻璃管电子管的端面图,对图中与图1至图5相同的部分付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由焦磷酸钙形成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但也可如图6所示,藉由变化荧光体膜6的膜厚而形成光反射膜4。
图6(a)在荧光灯L4的电子管1内表面上所形成的保护膜3上,荧光体膜6的相当于第一反射膜的厚膜部41形成设定的打开角度例如约180°的范围,与该厚膜部41邻接并使膜厚连续且缓缓地变薄的相当于第二反射膜的薄膜部42形成约20°的范围,且在与厚膜部41正对的约140°的范围内形成以通常的光透射率进行设定的发光的膜厚的孔径部5。
使该荧光体膜6的膜厚增厚而使光透射率下降且提高反射率的厚膜部41,作为第一反射膜发挥机能且向电子管1外放射弱光,而且,从与上述厚膜部41大致正对的孔径部5,,加上来自厚膜部41及薄膜部42的反射光的高光量的光放射可向电子管1外指向进行。
而且,侧面部附近的薄膜部42,由连结厚膜部41和孔径部5的膜厚坡度(gradient)形成,作为消除光量和辉度的明暗差的缓冲部而进行作用。
图6(b)在荧光灯L5的电子管1内表面上依次层叠形成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荧光体膜6,并使上述光反射膜4的膜厚不一样地,从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向第二反射膜(薄膜部)42以连续或阶梯式地进行变化的膜厚坡度而形成。
该灯L5不具有特别的孔径部,藉由预先使例如与光反射膜4的厚膜部41正对的薄膜部42的膜厚小于等于5μm,而从该部分形成光放射,起到与上述荧光灯L1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7为该图6(b)的灯L5的膜厚分布图,横轴所示为与图3同样地将电子管沿周方向展开时所位置的角度(°),纵轴所示为膜厚的相对值。另外,在该荧光灯L5的情况下,也与上述荧光灯L4同样地,使光反射膜4从厚膜部41向薄膜部42以连续且阶梯式地进行变化的膜厚坡度而形成。
图6(c)为快速起动式的荧光灯L6,在电子管1的内表面上形成氧化锡(Tin)和氧化铟等被称作EC膜的透明导电性膜8E,并在该透明导电性膜8E上形成沿电子管轴由上述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和第二反射膜(薄膜部)42构成设定角度的范围的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另外,在该光反射膜4上形成荧光体膜6。将该荧光灯L6进行点灯时的配光,也形成图4所示那样的略呈鸡蛋形的光放射强度分布。
而且,在电子管1的内表面上形成透明导电性膜8的快速起动式的荧光灯L6,有时在点灯中会产生被称作EC黑化的电子管1发生黑化的现象,使光束低下且灯L6的外观变差。
但是,如该实施形态所示,当在电子管1上形成光反射膜4时,该黑化出现得少,可使外观变佳。特别是在灯L6点灯时的方向可控制的情况下,如将透明导电性膜8只在例如电子管1内表面的上方侧形成与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的幅面大致相同的幅面,则具有使电子管1的黑化范围减少而灯L6的外观变佳的效果。而且,也可在电子管1的外表面上,沿电子管轴于设定角度的范围上形成上述的光反射膜4。
图6(d)为稀有气体发光的荧光灯L7,该荧光灯L7在电子管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由上述氧化铝等材料所形成的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和第二反射膜(薄膜部)42、42构成设定角度的范围的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另外,在该灯L7的情况下也是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形成于电子管1的内外表面的至少一个面上即可。
而且,该稀有气体发光的荧光灯L7,利用氩等稀有气体发光而进行光放射,并加上由光反射膜4所反射的光从孔径部5放射,且将该荧光灯L7进行点灯时的配光,也形成与图4所示的同样的大致呈鸡蛋形的光放射强度。
图6(e)为设置有紫外线吸收膜8U的荧光灯L8,在电子管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紫外线吸收膜8U,在该紫外线吸收膜8U上形成有沿电子管轴由上述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和第二反射膜(薄膜部)42构成设定角度的范围的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另外,在该反射膜4上形成荧光体膜6。将该荧光灯L6进行点灯时的配光,也形成如图4所示那样的略呈鸡蛋形的光放射强度分布。
而且,形成有该紫外线吸收膜8U的荧光灯L8,可不损害在电子管1内侧的紫外线反射机能,而抑制向电子管1外的紫外线放射量。该紫外线吸收膜8U的形成,可在电子管表面和保护膜上,或者将与该保护膜兼具同样的作用的紫外线吸收膜与保护膜一并使用而形成,都没有什么问题。另外,这里所说的紫外线吸收膜,是指进行虽然透过可视光但阻止紫外线的透过的吸收和反射的被膜。
该紫外线吸收膜,例如可藉由将以从氧化锌、氧化钛和氧化铈等中所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为主成分并进行涂敷而形成。
上述图6(a)~(e)所示的荧光灯L4~L8也可提供一种略呈鸡蛋形的光放射强度分布,并利用反射膜4形成而使电子管1外表面所呈现的光量和辉度的边界不明显,且起到与上述图1、图2的灯L1所示的同样的作用效果的外观品质等得以提高的灯。
而且,图8为本发明的应用例,是横切荧光灯的玻璃管电子管的断面图,在图中对与图1至图6相同的部分付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8(a)的荧光灯L9包括在电子管1内表面的周方向上以设定打开角度范围沿管轴所形成的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在上述电子管1内表面的光反射膜4的非形成部分上所形成的保护膜3、在上述光反射膜4及保护膜3的表面上所形成的荧光体膜6。
已知藉由在电子管内表面上形成保护膜,可降低所封入的水银的消耗量且使光束维持率提高,但如在反面电子管内表面全面上形成保护膜,则在该保护膜上所形成的反射膜和荧光体膜存在容易剥离的问题。
这里,如图8(a)所示在电子管1内表面的周方向上于设定打开角度例如180°的范围内形成光反射膜4,并在剩余部分上形成保护膜3,且在这些光反射膜4上及保护膜3上形成荧光体膜6。这样一来,与保护膜3相比由厚膜形成的光反射膜4侧其水银的进入较少,即使没有保护膜也不会出现光束维持率较大的下降或水银的消耗量增加的问题,且能够在电子管1内表面上使光反射膜厚4牢固地被覆而防止剥离。
图8(b)的荧光灯L10包括在电子管1内表面的周方向上以设定打开角度范围沿管轴所形成的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在上述电子管1内表面的光反射膜4及光反射膜4的非形成部分上所形成的保护膜3、在该保护膜3的表面上所形成的荧光体膜6。
该荧光灯L10在电子管1内表面的直径方向的设定角度范围内,形成只由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和第二反射膜(薄膜部)42或厚膜部41构成的,在这里是只由厚膜部41构成的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且在具有该反射膜4及孔径部(无膜部)5的情况下,在含有孔径部(无膜部)5的全周上形成保护膜3,并在该保护膜3的表面上形成荧光体膜6。
这些多层被膜通常是在电子管内面上按照保护膜3、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荧光体膜6的顺序形成,但在荧光体膜6的形成时,下层的反射膜4有时会因在荧光体料浆(slurry)的有机溶剂中溶入反射膜形成材料的有机粘结剂而析出。因此,需要将该光反射膜4和荧光体膜6象有机料浆、水溶性料浆这样分别使用而形成,或在光反射膜4的形成时,于反射膜形成材料的涂敷后进行烘烤,然后再在其上面涂敷荧光体悬浊液并进行烘烤而形成荧光体膜6等复杂的工程。
该实施形态是按照上述的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保护膜3、荧光体膜6的顺序进行层叠,为具有光反射膜4和荧光体膜6的有机料浆,而且由水系的胶态(colloid)溶液形成保护膜3。
在例如电子管1的内面上,将使焦磷酸钙分散在1重量%的硝化纤维素醋酸丁酯(nitrocellulose butyl acetate)溶液中的悬浊液,于电子管1的直径方向约200°的范围内涂敷约20μm的厚度并进行干燥。接着,在上述涂敷膜上及露出的电子管内面上,将在水中进行分散的氧化铝的胶态溶液涂敷约1μm的厚度并进行干燥。然后,在该涂敷膜上,将使荧光体在1重量%的硝化纤维素醋酯丁酯溶液中进行分散的悬浊液涂敷约20μm的厚度并进行干燥。
然后,将该电子管1置入烧制炉中进行烘烤,而形成上述3层的被膜。该电子管1在两端封入固定件(mount),并将其弯曲加工成环形后,经过排气、安装灯座、老化(aging)而完成环形荧光灯。
藉由如上述那样由有机料浆形成光反射膜和荧光体膜,而且由水溶性料浆形成光反射膜和荧光体膜间的保护膜,并进行3层的被膜形成,可减少如习知技术那样在各膜的形成时所进行的烘烤次数,谋求制造工程的简单化,并可得到使被膜的热劣化降低的生产性高且品质得到提高的荧光灯。
而且,在上述图1~图8中是关于通用的环形和直管形的荧光灯L1~L1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灯,也可应用于在利用藉由连结将1根玻璃电子管弯曲成鞍形或弯曲加工成U字形的复数根电子管而形成的发光管的灯泡型荧光灯和袖珍型(compact)荧光灯等中进行应用,并适用形成光反射膜的情况。
而且,图9所示为关于本发明的照明器具9的实施形态的斜视图。该照明器具9具有在上部向天花板面上的安装器具(未图示)、以及收纳电源连接机构和稳定器等的灯点灯电路装置92的器具主体91、在该器具主体91下方所设置的由透光性合成树脂所形成的成为盖部的框体93、在该框体93内所配置的反射板94及插座95、在该插座95上安装有灯座7B的上述图5所示的构成的直管形的2根荧光灯L3、L3。
该荧光灯L3、L3以光反射膜4形成侧为上方并以孔径部5侧为下方而安装在插座95上。
而且,该照明器具9在通过电源连接机构及点灯电路装置92对荧光灯L3、L3进行供电时,使灯L3、L3点灯。可从该点灯了的灯L3向孔径部5指向的下方侧进行多量的光放射,即光量多而明亮。而且,在上方侧可透过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进行弱的例如对下方侧为50%左右的光量的辉度的光放射。
即,灯L3可进行从电子管1的全周表面,且向需要光亮的方向光量多,而向不怎么需要的方向感觉不到明暗等的失调感的照明。顺便一提,在房间中央天花板上所安装的照明器具9,形成可使房屋整体的照度与习知的器具相比提高20%且点灯时的器具外观也感觉良好的照明器具。
而且,如上述图5所示的直管形的荧光灯L3处于一种使构成电极的灯丝23张开架设的长边方向与光反射膜4的形成面吻合的状态,而且,形成一种该灯丝23的长边方向与灯座7B的一对插头终端75、75也大致并行的可使一对插头终端75、75和光反射膜4的形成面也进行位置对合的构造。
因此,在上述照明器具9中,如在插座95上所设置的一对插头安装部沿水平方向配置,则在安装图5所示的荧光灯L3时可轻松地将光反射膜4的形成侧进行定位。
即,在例如向天花板上进行安装的大部分的照明器具9中安装灯L3的情况下,使光反射膜4的形成侧位于天花板面侧,并使未形成光反射膜侧的孔径部5侧位于下方侧,且使反射峰值朝向下方侧的方法,只要不连上下都弄错,即可轻松且正确地进行其安装。而且,在灯L3点灯时可得到指向性优良的配光分布。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形态。例如,玻璃管电子管并不限定于切断端面为正圆形的,也可应用于形成椭圆形和偏平形等略呈圆柱形的。
而且,形成了半透明的光反射膜的玻璃管电子管,由于在熄灯时光反射膜的形成位置难以辨别,所以藉由预先在例如电子管上所形成的光反射膜的中心和孔径部的中心等,利用示温涂料(thermo color)标记以线和图形或商品表示用的商标和品种而付以印记。而且,藉由当在电子管和心柱的密封、环形等的弯曲加工和灯座安装等作业的际进行位置对合时等,预先以传感器和照明机或目视检测该印记,而具有使位置对合的自动化变得容易,且可谋求防止因方向错误所造成的不良问题产生等,能够提高生产性的优点。
另外,这种反射形的灯具有指向性,如弄错向插座或支持装置的安装方向则无法得到设定的正下方照度,所以需要进行其操作(提示)标示,且也可将该标示作为印记利用。
图5(c)为上述直管形荧光灯L3的制造工程的说明图,藉由如上述那样预先在真空管上所形成的与光反射膜4对应的例如末端的侧面位置上付以线形的印记,可在灯座7B安装时通过进行使该印记和插头终端75对合的作业,而完成使灯座7B和光反射膜4处于设定的关系位置的灯L3。而且,藉由在该灯L3的电子管1上面的一端侧(光反射膜4形成侧)形成光反射膜4并付以某操作(提示)标示1n,并在下面的另一端侧(孔径部5侧)付以商标标志1m,可在照明器具上不产生方向错误地安装灯L3。
而且,向电子管1的光反射膜4(孔径部)的形成位置,在弯曲加工成圆环形等的情况下,并不限定在与真空管轴进行直交的方向上,也可在倾斜或平行的方向上将孔径部5形成在较垂直线朝向设定角度外等所需的位置上。其也可例如图10所示,以使孔径部5位于对环形荧光灯L11的玻璃管电子管1的水平面倾斜的例如0≤D≤60°的范围内的形态,形成光反射膜4。
而且,这些灯藉由从垂直线朝设定角度外进行较强的光照射,可在更大的面积中进行高照度的光照射。
电极并不限于利用线圈形的灯丝,也可为其它的热阴极电极和冷阴极电极,而且,为了防止黑化,也可将电极的周围利用金属制的带板、形成多个穿孔的由板体和网眼形成的环带(ring)进行包围。
而且,荧光灯可酌情应用于直管形荧光灯、将电子管弯曲形成的环形荧光灯、灯泡型荧光灯和袖珍型荧光灯等,并不限定于实施形态的灯。
而且,半透明的光反射膜、荧光体膜和保护膜等的成膜顺序和其组合并不限定于实施的形态,可依据额定值、品种、用途等酌情进行变更,而且半透明的光反射膜等形成材料的种类、粒径和形成膜厚分布等,当然可对应所应用的灯的样式而酌情选择。
而且,照明器具并不限定于图9所示的器具,可应用于与荧光灯和器具的种类、所要求的配光等相对应的各种各样的构造和形态的器具。
另外,图11~图13为将图6(b)所示的荧光灯L5的电子管1变换位置进行横切割(环切)的端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该电子管1在内表面上使半透明的光反射膜4、荧光体膜6依次层叠形成,且上述光反射膜4的膜厚并不一样,而从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向第二反射膜(薄膜部)42连续地进行变化。
图11为在形成光反射膜4的第一反射膜(厚膜部)41的中央部上约具有30μm的膜厚的部分。而且,图12为从第二反射膜(薄膜部)42开始不再存在反射膜的打开角为150~200°附近的边界部(膜厚约10~0μm)。而且,图13为未形成光反射膜4的孔径部5。
由图示可知,边界部从中央部的最大膜厚部,以从0.2~0.5倍,较佳为0.2~0.4倍左右缓缓地变化为0μm的膜厚坡度而形成。

Claims (12)

1.一种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断面略呈圆柱形的玻璃管电子管;
在该电子管上所设置的放电电极;
被封入上述电子管内的放电媒质;
分别在与上述电子管的管中心呈设定的打开角度范围的内表面上形成光反射率高的第一反射膜,及在与该第一反射膜邻接的上述电子管的内表面上形成光反射率低的第二反射膜的光反射膜;以及
与该光反射膜相比形成于内侧部分的荧光体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射膜较第二反射膜形成厚膜,且至少第一反射膜在第二反射膜的边界部使其膜厚缓缓地进行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反射膜的膜厚从第一反射膜的最大膜厚部,连续且缓缓地进行变化。
4.一种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断面略呈圆柱形的玻璃管电子管:
在该电子管上所设置的放电电极;
被封入上述电子管内的放电媒质;
在与上述电子管的管中心呈设定的打开角度范围的内表面上,光反射率高的反射膜部分及光反射率低的反射膜部分使光反射率连续且缓缓地进行变化所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
与该光反射膜相比形成于内侧部分的荧光体膜。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光反射膜由与荧光体膜相同或另外的荧光体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反射膜由以氧化铝、氧化钛、焦磷酸钙及焦磷酸锶中所选择的至少一种作为主体材料的被膜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反射膜的主体材料为从氧化钛或焦磷酸钙或焦磷酸锶中所选择的至少一种,且在该主体材料的表面上附着从镁、钙、锶、钡及锌的氧化物中所选择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反射膜所含有的硼酸盐系的粘着剂对光反射膜的主体材料为3.0~6.0重量%。
9.一种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断面略呈圆柱形的玻璃管电子管;
在该电子管上所设置的放电电极;
被封入上述电子管内的放电媒质;
在与上述电子管的管中心呈设定的打开角度范围的内表面上,涂敷包含具有光反射特性而使可视光的一部分透过的主体材料及硼酸盐系的粘着剂的材料而形成,并使该涂敷材料中含有对主体材料为3.0~6.0重量%的硼酸盐系的粘着剂的光反射膜;以及
在该光反射膜的内表面侧所形成的荧光体膜。
10.如权利要求1、4或9所述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反射膜和上述电子管内面之间,形成以氧化锌及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微粒子作为主体所构成的紫外线吸收膜。
11.一种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断面略呈圆柱形的玻璃管电子管;
在该电子管上所设置的放电电极;
被封入上述电子管内的放电媒质;
沿上述电子管的周方向至少使部分膜厚进行变化而在上述电子管的内表面上所形成的厚膜部;以及
具有与该厚膜部大致正对的薄膜部的荧光体膜。
12.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
在该框体上所设置的支持构件;
由该支持构件进行支持的上述权利要求1、4、9或11所述的荧光灯;以及
与该荧光灯连接的点灯电路装置。
CNA200510126090XA 2004-11-30 2005-11-24 荧光灯及照明器具 Pending CN17834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46876 2004-11-30
JP2004346876 2004-11-30
JP2005008258 2005-01-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3418A true CN1783418A (zh) 2006-06-07

Family

ID=36773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26090XA Pending CN1783418A (zh) 2004-11-30 2005-11-24 荧光灯及照明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8341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3532A (zh) * 2011-01-31 2011-08-24 翟长鸿 内置物发光装置高亮度荧光灯
CN101515536B (zh) * 2008-02-21 2012-03-28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准分子灯
CN105674111A (zh) * 2014-12-05 2016-06-15 嘉兴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Led直管灯
CN106206904A (zh) * 2015-04-29 2016-12-07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长转换装置、荧光色轮及发光装置
US11686457B2 (en) 2014-09-28 2023-06-27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LED tube lamp
US11906115B2 (en) 2014-12-05 2024-02-20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LED tube lamp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5536B (zh) * 2008-02-21 2012-03-28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准分子灯
CN102163532A (zh) * 2011-01-31 2011-08-24 翟长鸿 内置物发光装置高亮度荧光灯
US11686457B2 (en) 2014-09-28 2023-06-27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LED tube lamp
CN105674111A (zh) * 2014-12-05 2016-06-15 嘉兴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Led直管灯
US11906115B2 (en) 2014-12-05 2024-02-20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LED tube lamp
CN106206904A (zh) * 2015-04-29 2016-12-07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长转换装置、荧光色轮及发光装置
CN106206904B (zh) * 2015-04-29 2019-05-03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长转换装置、荧光色轮及发光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1454C (zh) 发红色光余辉性光致发光荧光体和该荧光体的余辉性灯泡
CN100352069C (zh) Led照明光源
US6593011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49448C (zh) 荧光体
CN1783418A (zh) 荧光灯及照明器具
CN1155988C (zh) 荧光灯
CN1874019A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873306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荧光体薄膜
CN101064236A (zh) 荧光灯、蓄光性荧光灯、发光装置以及蓄光性发光装置
CN1762061A (zh) 发光装置及利用该发光装置的照明器具
WO2016155219A1 (zh) 一种显示器、背光模组及led光源装置
CN1828805A (zh) 有平螺旋形玻璃管的电弧管的制造方法、电弧管及荧光灯
JP2009231569A (ja) Led光源およびその色度調整方法
CN100339936C (zh) 弧光管和放电灯以及这种更高照度的弧光管的生产方法
CN100476288C (zh) 发光二极管照明模块及照明装置
JP2009099336A (ja) Led用塗装金属板
CN1531007A (zh) 荧光发光装置、荧光灯及玻璃组合物
CN1240103C (zh) 荧光灯及照明装置
JP2006222065A (ja) 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TW200935488A (en) Backlight and illuminating device
KR20090101598A (ko) Led 렌즈용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led 렌즈
CN1805107A (zh) 灯泡型荧光灯及照明器具
CN1877830A (zh) 发光系统、发光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JP2007026882A (ja) 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KR101139542B1 (ko) 다중 코팅 형광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