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5135A - 蒿甲醚巴布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蒿甲醚巴布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5135A
CN101125135A CNA2007100661273A CN200710066127A CN101125135A CN 101125135 A CN101125135 A CN 101125135A CN A2007100661273 A CNA2007100661273 A CN A2007100661273A CN 200710066127 A CN200710066127 A CN 200710066127A CN 101125135 A CN101125135 A CN 101125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emether
cataplasma
gram
add
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661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5135B (zh
Inventor
丁江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PC Pharmaceutica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Pharmaceut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Pharmaceut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Kunming Pharmaceut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066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251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25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5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25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51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蒿甲醚巴布剂及其应用。它是由蒿甲醚与合适的辅料制成的巴布剂。本发明所涉及的蒿甲醚巴布剂由背衬层、含药膏体和盖衬层三部分组成。主要部分含药膏体由蒿甲醚、粘合剂、填充剂、透皮促进剂、保湿剂等辅料按一定配比制成,每一贴含蒿甲醚20mg~300mg。该巴布剂具有退烧功效,而且具有起效快、保湿性能和透气性能好,使用舒适的特点,本发明产品使用方便、对皮肤刺激性小,患者依从性高。

Description

蒿甲醚巴布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是药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用于儿童及成人,由各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的病因造成的发热具有良好治疗作用的蒿甲醚的外用剂型-巴布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巴布剂系将药物溶解或混合于天然与合成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并摊涂于背衬材料上,供贴敷于皮肤的外用制剂,经透皮吸收起全身作用或局部作用,也属透皮给药制剂,其原形为“泥罨剂”。由于现代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科学等领域的迅速发展,为药剂学提供了更多性能优越的辅料。因此,巴布剂在上世纪70年代首先由日本研制成功。到如今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大量巴布剂上市,深受医生和患者的好评。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此剂型进行研究,但其发展较缓慢,到现在只有极少量的产品面市。
巴布剂是当今世界一种科技含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的新型外用贴敷剂,在七十年代初期,日本、欧洲等国已开始研制医用巴布剂,随着医药工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新剂型近年来在我国有所发展,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以后的20~30年内,将有30%以上的药物将改成经皮给药制剂,必将掀起一个内病外治的新高潮。与传统的外用贴膏相比,巴布剂具有以下优点:对皮肤的生物相容性、亲和性、透气性、耐汗性好,而且不容易过敏;由于采用水溶性大分子生物基质,使用后无残留,不污染衣物;由于保湿性能好,能很快使皮肤角质细胞水化,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具有起效快的优点,由于透气性能好,使用舒适;对皮肤无刺激性及致敏性;可反复揭贴,不影响疗效。
巴布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粘着剂用适量水溶解或溶胀,加入增稠剂;
(2)将保湿剂与填充剂、混合加入(1)中;
(3)加入药物、透皮促进剂;
(4)最后加入pH调节剂、交联调剂等。
其制备过程如下:
Figure A20071006612700031
当肛温>37.8℃,或舌下温度>37.5℃,或腋下温度>37.4℃是为发热(fever)。目前通常以腋温为标准,但肛温准确性好。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人体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婴幼儿体温容易波动,尤以未成熟儿、新生儿、营养不良儿童为明显。很多因素可影响体温,如高温环境、运动后、过分保暖、新生儿及未成熟儿哭闹、喂奶等均可使体温暂时性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范围1℃。
发热的分度分型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腋温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5℃为高热,>40.5℃为超高热;腋温低于35℃为体温过低。临床上还根据发热的持续时间和发热波峰特点将发热分为短期发热、长期发热和不同热型。发热时间持续2周以内称为短期发热;发热时间持续2周以上称为长期发热。常见热型有稽留热(多见于伤寒、副伤寒、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叶性肺炎等)、弛张热(多见于败血症、局灶性化脓感染、风湿热、幼年型类风湿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病等)、间歇热(多见于间日疟、三日疟等)、双峰热(多见于脊髓灰质炎、黑热病、恶性疟疾、大肠杆菌败血症等)、不规则发热(多见于风湿热、脓毒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渗出性胸膜炎、恶性疟疾等。免疫缺陷病平时表现为低热,但由于易发生反复感染,在感染急性期为高热,热型不规则,以复发性为其特点)、波浪热(多见于布鲁菌病、霍奇金病、周期热等)、双相热(多见于麻疹、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脉络膜丛脑膜炎等)等。
儿童发热的热型不及成人典型,加之近年来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早期广泛应用,掩盖了一些疾病热型的特异性规律。因此,热型的特点在一定范围内虽然对儿童长期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已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发热病因包括:
1.感染性疾病是发热最常见的病因。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寄生虫)引起的机体局部或全身感染均可导致发热。
2.非感染性疾病
(1)结缔组织病与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变应性亚败血症、结节性脂膜炎,以及药物过敏、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等。
(2)肿瘤与血液病:霍奇金病、恶性肿瘤、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及各种类型白血病等。
(3)免疫缺陷病: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丙种球蛋白亚型缺乏症、胸腺发育障碍及先天性无胸腺、慢性肉芽肿性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脾发育不良等。
(4)产热、散热平衡失调:癫痫持续状态、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5)体温中枢调节失常:暑热症、颅脑损伤、脑瘤、脑发育不全、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6)组织破坏或坏死:各种严重损伤如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大面积软组织挫伤等。
由于发热的病因复杂,有时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尤其儿童,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仔细观察,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特殊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并结合疾病发展经过,甚至试验性治疗,综合分析才能最终明确诊断。
发热是机体对致病因素损害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但也存在有害的一面,如发热产生头痛,肌肉关节酸病,食欲不振、全身不适,发热还可能增加氧耗量和心输出量,并加重病情。5岁以下小儿有引起高热惊厥的危险,高温能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所以正确及时处理发热很重要。
处理发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而采取措施:(1)通过解除致病因素,如伤寒、副伤寒和疟疾;(2)通过药物影响体内的体温调节,如应用退热药,使体温降低;(3)物理降温。
蒿甲醚(C16H26O5)是由青蒿素经半合成而得的衍生物。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从黄花蒿分离出可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单位进一步对青蒿素进行了结构改造,合成了青蒿素醚类衍生物蒿甲醚,并由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药公司)成功投入批量生产。蒿甲醚化学名为:(3R,5aS,6R,8aS,9R,10S,12R,12aR)-十氢-10-甲氧基-3,6,9-三甲基-3,12-桥氧-12H-吡喃并[4,3-j]-1,2-苯并二噻平。
蒿甲醚是昆药公司生产的新一代抗疟特效药,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为治疗恶性疟疾有奇效的药物。对各类疟疾,包括凶险型脑疟的治愈率极高,具有高效、速效、使用安全等优点。目前蒿甲醚原料目前只有昆药公司独家生产,制剂除了昆药公司生产的片剂、胶囊剂、注射液外,还有重庆华立公司的蒿甲醚胶丸(软胶囊)。因此,现有技术蒿甲醚临床使用的剂型有注射剂和口服制剂(片剂、胶囊剂)等,没有通过局部用药,且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透皮巴布剂的研究或报道。现有技术蒿甲醚制剂目前还只用于各类疟疾,包括凶险型脑疟的治疗和预防及血吸虫、寄生虫病的治疗。虽然有文献记载中药青蒿的解热作用,而且也有个别学者进行了蒿甲醚对红斑狼疮、皮肤病、退热等的临床应用研究报道,但直接用于解热的蒿甲醚制剂还没有,尤其没有蒿甲醚巴布剂及其用于退热等的临床应用研究报道。在临床上蒿甲醚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抗疟治疗药,在治疗疟疾方面口服给药相对来说是高效、低毒的。但口服给药部分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等反应,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蒿甲醚在退热等适应症上的广泛应用。与口服给药制剂相比,注射给药起效快,疗效显著。但由于存在注射疼痛、使用不便等缺点,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使用依从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退热功效、安全、有效、副作用小、依从性好的蒿甲醚外用剂型-蒿甲醚巴布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由于蒿甲醚对病原微生物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和疟疾等针对性强,能有效解除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发热致病因素;另外,由于蒿甲醚对网状内皮系统有靶向性,对免疫缺陷病等非感染性疾病的病因造成的发热也有较好的退热功效。其次,本发明蒿甲醚巴布剂中,由于加入了冰片、薄荷油、薄荷醇或薄荷脑等,不仅具有促透作用,而且有物理降温作用,能使体温降低。因此,本发明对多种发热性疾病有特殊的退烧功效。
本发明解热作用具有区别于其他解热药的优点。常用的退烧药如复方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痛定、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这些退热药有大量出汗加强散热的作用,但会使病人在服药后出现大汗淋漓,体温骤降现象,退热作用可能较快,但很易引起老人、儿童、虚弱病例发生虚脱的危险,且毒副作用较大。与现有的解热药相比,本发明退热作用缓和、无体温骤降现象,也不出现大出汗现象,不会使病人发生上述虚脱的危险,有较安全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且本发明在剂型上选择了使用方便和具有物理降温作用的巴布剂,不仅适用于成人,尤其适用于老人、儿童、虚弱病人。本发明确实有望成为某些病症理想的解热药物。
本发明退热范围广,解热迅速,作用持久,治疗彻底,病人无体温骤降现象,退热作用稳定。而且退热过程中病人出汗少,不致引起老人、儿童、虚弱病人发生虚脱等不良反应等特点。本发明能使蒿甲醚这个伟大的发明更多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所述的蒿甲醚巴布剂是由治疗剂量的蒿甲醚和适宜的药用赋形剂制成。
本发明制剂由背衬层、含药膏体和盖衬层(保护膜)三部分组成。含药膏体含有治疗量的蒿甲醚,和一种或多种赋形剂,包括粘着剂、保湿剂、填充剂、交联剂、透皮促进剂、pH调节剂、交联剂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背衬层所使用的背衬材料可以是棉布、无纺布、纸等中的一种;盖衬层所使用的盖衬材料可以是防粘纸、塑料薄膜、聚酯、铝箔-聚乙烯复合膜、硬质纱布等中的一种。
含药膏体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
蒿甲醚              0.1%~10%
粘着剂              0.01~20%
保湿剂              1%~70%
填充剂              5%~20%
增稠剂              1%~20%
交联剂              0.01~2%
透皮促进剂          0.01%~2%
其中蒿甲醚可以多种形式加入,可以普通粗粉加入,也可以其他给药微粒形式加入,如微粉化、固体分散体、包合物、微球、脂质体及毫微粒等。将药物与特定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不同的载体,可获得不同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的巴布剂,同时固体分散体、包合物、微球、脂质体及毫微粒等载体有利于蒿甲醚在巴布剂中的化学稳定性。
本发明制剂中的粘着剂和增稠剂可以是海藻酸钠、西黄耆胶、桃胶、阿拉伯胶、玉米淀粉、明胶、甲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卡波姆、聚丙烯酸及其钠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卡波姆包括:Carbopol 934p及其钠盐,Carbopol 971p等。聚乙烯吡咯烷酮包括:PVPK-30、PVPK-90等。
本发明制剂中的透皮促进剂可以是亚砜类、吡咯酮类、氮酮(Azone)及类似物、脂肪酸及其酯、表面活性剂、醇类、多元醇类、萜类、胺类、酰胺类、环糊精类、氨基酸及其酯、大环化合物、有机溶剂类、磷脂类等透皮促进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具体可以是氮酮、油酸、丙二醇、二甲基亚砜、薄荷油、薄荷醇、薄荷脑、冰片、樟脑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制剂中的保湿剂可以是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山梨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制剂中的填充剂可以是高岭土、白陶土、硅藻土、微粉硅胶、碳酸钙、氢氧化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制剂中的交联剂可以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等金属螯合剂,三氯化铝、甘氨酸铝、二氧化肽、氧化锌等高价金属氧化物,pH调节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pH调节剂可以是三乙醇胺、柠檬酸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蒿甲醚巴布剂中,可以加入0.01%~5%冰片、薄荷油、薄荷醇或薄荷脑等,不仅具有促透作用,而且具有物理降温作用。
本发明为方便临床应用和方便患者使用,以及便于生产等,将规格设计为每一贴含蒿甲醚20mg~300mg,优选60mg~210mg,每天使用一贴。
本发明所述的蒿甲醚巴布剂具有退烧功效,可以用于由各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的病因造成的发热的治疗。
本发明的巴布剂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特点:
1、对皮肤的生物相容性、亲和性、透气性、耐汗性好,而且不容易过敏;
2、保湿性能好,能很快使皮肤角质细胞水化,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具有起效快的优点,
3、透气性能好,使用舒适;
4、对皮肤无刺激性及致敏性,不容易过敏;且该巴布剂为每天一贴,皮肤不适症状发生较少。
本发明产品经药效学试验,其在解热方面的作用结果如下:
以家兔灌胃本发明供试品液后耳缘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致热模型和耳缘静脉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致热后灌胃本发明供试品液两种实验方法,观察本发明对两种不同致热模型所致的家兔体温变化的影响,以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片)作阳性对照,两个模型试验家兔均经预测挑选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氯化钠注射液)、模型组、泰诺林组(阳性对照组160mg/kg)、本发明高剂量组(12mg/kg)、中剂量组(6mg/kg)和低剂量组(3mg/kg,相当于人用剂量76.77mg/人·天,按体表面积折算)共六组,每组动物数10只进行了本发明解热的药效学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及泰诺林组均能在不同时间内明显降低家兔的发热强度,减少机体因不同致热原引起的体温变化;本发明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灌胃后起效时间较泰诺林组稍晚,但其维持降温状态时间长,从体温升降幅度看,高、中、低剂量组间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本发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对持续发热的动物机体(家兔)有明显的解热效果,且具有明显的预防机体发热作用。
本试验为蒿甲醚巴布剂用于临床解热提供了必要的药效学依据。
四、本发明产品刺激性试验
将本发明成型蒿甲醚巴布剂贴于10名志愿受试者手腕背部,对膜残留性、皮肤追随性、使用舒适性、皮肤不适症状、揭扯痛感等进行评价,结果见下表:
结果表明:本发明产品对膜残留性、皮肤追随性、使用舒适性、皮肤不适症状、揭扯痛感均较好,可反复揭扯和敷贴。结果提示本发明生产产品对皮肤的生物相容性、亲和性、透气性、耐汗性好,而且不容易过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是对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背衬层:无纺布
盖衬层:聚酯膜
含药膏体层组份构成按重量计如下:
蒿甲醚(微粉化)       0.3克
明胶                 0.7克
西黄耆胶             0.7克
聚乙二醇-400         0.3克
聚丙烯酸             0.3克
甘油                 0.2克
氧化锌               0.04克
氮酮                 0.01克
冰片                 0.05克
制备方法:将蒿甲醚进行粉碎,按处方量称取明胶、西黄耆胶,加7克水,水浴加热使溶解,将聚丙烯酸与甘油、氧化锌混合均匀,加入上述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用聚乙二醇-400分散冰片、蒿甲醚的混悬液,最后加入氮酮,得膏体。然后均匀涂布在无纺布上,干燥,盖上聚酯膜,剪切即得。
实施例2
背衬层:无纺布
盖衬层:铝箔-聚乙烯复合膜
含药膏体层组份构成按重量计如下:
蒿甲醚             0.02克
聚丙烯酸钠         3.0克
明胶               3.5克
聚乙烯醇           3.05克
甘油               3.5克
氧化锌             2.3克
氮酮               0.03克
丙二醇             4.55克
薄荷醇             0.05克
制备方法:将蒿甲醚进行粉碎,按处方量称取明胶、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加入15.0克水使溶胀,搅拌混合均匀,将甘油、氧化锌、氮酮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溶胀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用丙二醇和氮酮分散薄荷醇、蒿甲醚的混悬液,得膏体。然后均匀涂布在无纺布上,干燥,盖上聚酯膜,剪切成适宜大小,即得。
实施例3
背衬层:无纺布
盖衬层:聚乙烯薄膜
含药膏体层组份构成按重量计如下:
蒿甲醚(微粉化)         0.04克
聚丙烯酸钠             1.9克
卡波姆934p             1.5克
甘油                   2.0克
丙二醇                 1.4克
高岭土                 1.0克
柠檬酸                 0.04克
三氯化铝               0.08克
薄荷脑                 0.04克
制备方法:1.按处方量称取聚丙烯酸钠、卡波姆,加10克水使溶胀,加入三氯化铝,搅拌混合均匀;2.将甘油和高岭土混匀后加入1中;3.用丙二醇将薄荷脑、蒿甲醚粉溶散成混悬液后加入2中;4.最后加入柠檬酸,搅拌混合均匀,得膏体。然后均匀涂布在无纺布上,干燥,盖上聚乙烯薄膜,剪切成大小适宜的块,即得。
实施例4
背衬层:无纺布
盖衬层:聚酯膜
含药膏体层组份构成按重量计如下:
蒿甲醚                 0.06克
明胶                   1.2克
羧甲基纤维素钠         0.8克
甲基纤维素             1.4克
聚丙烯酸钠             0.1克
高岭土                 0.8克
丙二醇                 0.7克
聚乙二醇-400           2.0克
山梨醇                 2.0克
薄荷脑                 0.04克
制备方法:按处方量称取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山梨醇,加12克水浸泡,水浴加热溶胀,另取聚丙烯酸钠、高岭土、丙二醇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上述溶胀液中,搅拌混匀后,再加入聚乙二醇-400与薄荷脑、蒿甲醚的混悬液,搅拌数分钟,即得膏体。然后均匀涂布在无纺布上,干燥,盖上聚酯膜,剪切成适宜大小,即得。
实施例5
背衬层:人造布
盖衬层:聚丙烯薄膜
含药膏体层组份构成按重量计如下:
蒿甲醚(微粉化)             0.08克
明胶                       1.7克
羧甲基纤维素钠             1.5克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      0.5克
聚丙烯酸钠                   0.5克
微粉硅胶                     1.0克
丙二醇                       0.5克
聚乙二醇-400                 1.0克
山梨醇                       1.2克
薄荷油                       0.02克
制备方法:按处方量称取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山梨醇,加12克水浸泡,水浴加热溶胀,另取聚丙烯酸钠、微粉硅胶、丙二醇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上述溶胀液中,搅拌混匀后,再加入聚乙二醇-400与薄荷油、蒿甲醚的混悬液,搅拌数分钟,即得膏体。然后均匀涂布在无纺布上,干燥,盖上聚酯膜,剪切成适宜大小,即得。
实施例6
背衬层:无纺布
盖衬层:聚酯膜
含药膏体层组份构成按重量计如下:
蒿甲醚(微粉化)           0.1克
明胶                     0.8克
西黄耆胶                 0.7克
聚乙二醇-400             0.2克
聚丙烯酸                 0.3克
甘油                     0.2克
氧化锌                   0.04克
氮酮                     0.01克
冰片                     0.05克
制备方法:将蒿甲醚进行粉碎,按处方量称取明胶、西黄耆胶,加7克水,水浴加热使溶解,将聚丙烯酸与甘油、氧化锌混合均匀,加入上述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用聚乙二醇-400分散冰片、蒿甲醚的混悬液,最后加入氮酮,得膏体。然后均匀涂布在无纺布上,干燥,盖上聚酯膜,剪切即得。
实施例7
背衬层:人造布
盖衬层:防粘纸
含药膏体层组份构成按重量计如下:
蒿甲醚                     0.2克
明胶                       1.2克
海藻酸钠                   1.8克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    1.4克
聚丙烯酸钠                 0.1克
白陶土                     0.8克
丙二醇                     0.7克
聚乙二醇-400               2.0克
山梨醇                     3.6克
薄荷醇                     0.1克
制备方法:按处方量称取明胶、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山梨醇,加15克水浸泡,水浴加热溶胀,另取聚丙烯酸钠、白陶土、丙二醇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上述溶胀液中,搅拌混匀后,再加入聚乙二醇-400、薄荷醇与蒿甲醚的混悬液,搅拌数分钟,即得膏体。然后均匀涂布在无纺布上,干燥,盖上聚酯膜,剪切成适宜大小,即得。

Claims (9)

1.一种蒿甲醚巴布剂,其特征在于是由治疗剂量的蒿甲醚和适宜的药用赋形剂制成的巴布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蒿甲醚巴布剂,其特征在于每贴巴布剂中含蒿甲醚的量为20mg~300m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蒿甲醚巴布剂,其特征在于每贴巴布剂中含蒿甲醚的量为60mg~210m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蒿甲醚巴布剂,是由背衬层、含药膏体和盖衬层保护膜三部分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蒿甲醚巴布剂,其特征在于含药膏体所使用的基质和辅料可以是药剂学上所述的制备巴布剂的任何辅料或基质,包括粘着剂、保湿剂、填充剂、交联剂、透皮促进剂、pH调节剂、交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背衬层所使用的背衬材料可以是棉布、无纺布、纸中的一种;盖衬层保护膜所使用的盖衬材料可以是防粘纸、塑料薄膜、聚酯、铝箔-聚乙烯复合膜、硬质纱布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蒿甲醚巴布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含药膏体由以下成分组成:
蒿甲醚        0.1%~10%
粘着剂        0.01~20%
保湿剂        1%~70%
填充剂        5%~20%
增稠剂        1%~20%
交联剂        0.01~2%
透皮促进剂    0.0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蒿甲醚巴布剂,其特征在于蒿甲醚可以普通粗粉加入,也可以其他给药微粒形式加入:微粉化、固体分散体、包合物、脂质体及毫微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蒿甲醚巴布剂,可以加入0.01%~5%冰片、薄荷油、薄荷醇或薄荷脑中的一种或几种。
9.权利要求1所述的蒿甲醚巴布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由各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的病因造成的发热的治疗。
CN200710066127A 2007-08-22 2007-08-22 蒿甲醚巴布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251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66127A CN101125135B (zh) 2007-08-22 2007-08-22 蒿甲醚巴布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66127A CN101125135B (zh) 2007-08-22 2007-08-22 蒿甲醚巴布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5135A true CN101125135A (zh) 2008-02-20
CN101125135B CN101125135B (zh) 2010-05-19

Family

ID=39093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661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25135B (zh) 2007-08-22 2007-08-22 蒿甲醚巴布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2513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3608A (zh) * 2016-04-28 2016-08-17 邱清泉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药饼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78563A (zh) * 2016-04-28 2016-08-24 邱清泉 一种治疗关节痹症的药饼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8354A (zh) * 2016-04-28 2016-10-12 邱清泉 一种治疗突发性面瘫的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5481A (zh) * 2016-08-31 2017-01-04 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蒿甲醚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8693A (zh) * 2018-12-20 2019-03-29 武汉科福新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雷帕霉素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64721A (zh) * 2019-09-12 2019-11-19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青蒿素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失眠的药物或助眠食品中的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8064A (zh) * 2016-04-28 2016-10-26 邱清泉 一种治疗术后伤口水肿的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34262A1 (en) * 1994-06-16 1995-12-21 Department Of The Army, Us Government Transdermal treatment of malaria
CN1264508C (zh) * 2003-09-30 2006-07-19 昆明紫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治疗妇科疾病的青蒿素制剂
CN1650854A (zh) * 2004-12-08 2005-08-10 广州中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蒿甲醚(或蒿乙醚或蒿琥酯)微乳剂的制备工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3608A (zh) * 2016-04-28 2016-08-17 邱清泉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药饼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78563A (zh) * 2016-04-28 2016-08-24 邱清泉 一种治疗关节痹症的药饼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8354A (zh) * 2016-04-28 2016-10-12 邱清泉 一种治疗突发性面瘫的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5481A (zh) * 2016-08-31 2017-01-04 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蒿甲醚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8693A (zh) * 2018-12-20 2019-03-29 武汉科福新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雷帕霉素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8693B (zh) * 2018-12-20 2022-03-01 武汉科福新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雷帕霉素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64721A (zh) * 2019-09-12 2019-11-19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青蒿素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失眠的药物或助眠食品中的应用
CN110464721B (zh) * 2019-09-12 2021-08-17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青蒿素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失眠的药物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5135B (zh) 201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5135B (zh) 蒿甲醚巴布剂
ES2426994T3 (es) Comprimido de montmorillonita dispersable y su tecnología de preparación
CN1946403A (zh) 氟班色林在治疗经前期及其他女性的性功能障碍中的用途
WO2009157214A1 (ja) 球状非結晶ケイ酸アルミン酸マグネシウム
CN1853631A (zh) 含有帕罗西汀的快速崩解剂
KR101562608B1 (ko) 호흡기 질환에 작용하는 복합 화학 약물, 그들의 제조 방법 및 용도
CN101756906A (zh) 盐酸头孢卡品酯颗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2011026311A (ja) 口腔内速崩壊錠の製造方法
CN105878273B (zh) 一种耳穴压豆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214C (zh) 外用消炎止痛药及其生产方法
CN101934015A (zh) 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
CN102125524A (zh) 一种吡拉西坦口腔崩解片
CN105687186A (zh) 一种安眠外用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5525B (zh) 一种酒石酸卡巴拉汀口腔崩解片
CN105326818B (zh) 一种双氯酚酸钠贴剂
CN105327092A (zh) 一种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howdary et al.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fast dissolving tablets of Paracetamol employing super disintegrants
CN105663029A (zh) 用于口腔给药的生物粘附性缓释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00676B (zh) 一种长春西汀口腔崩解片
CN108420254A (zh) 一种养生助眠颈疗枕头及其填料配方
CN1430953A (zh) 一种防治放疗、化疗呕吐的口腔快速崩解片剂及制备方法
CN101797244B (zh) 一种多巴丝肼口腔崩解片
CN104042579A (zh) 一种西沙必利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0917B (zh) 一种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488352A (zh) 一种用于儿科解热镇痛的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KP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KUNMING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GROUP CORP.,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50106 Kunm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Yunnan Province Road No. 166

Patentee after: KPC PHARMACEUTICALS, Inc.

Address before: 650100 Kunm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seven kilometers west of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MING PHARMACEUTICAL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