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4478A - 光盘驱动装置和光盘驱动装置的伺服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驱动装置和光盘驱动装置的伺服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4478A
CN101114478A CNA2007101376214A CN200710137621A CN101114478A CN 101114478 A CN101114478 A CN 101114478A CN A2007101376214 A CNA2007101376214 A CN A2007101376214A CN 200710137621 A CN200710137621 A CN 200710137621A CN 101114478 A CN101114478 A CN 101114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disc
crooked
coefficient
angular velocity
sk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76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5675C (zh
Inventor
铃木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14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4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567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567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 G11B7/095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to compensate for tilt, skew, warp or inclination of the disc, i.e. maintain the optical axis at right angles to the dis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8Speed 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包括:光学拾取器,沿着沿光盘的径向设置的传送轴移动,并拾取光束经由物镜照射到光盘之后的反射光;驱动部,控制物镜以调整光束的角度;角速度检测部,检测围绕传送轴的角速度;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利用角速度计算光盘绕与传送轴垂直的虚拟轴的歪斜的程度所依据的系数;歪斜推定部,通过将系数乘以角速度来计算光盘的歪斜推定值;以及驱动信号生成部,基于歪斜推定值生成驱动信号,以使驱动部能够调整光束的角度。

Description

光盘驱动装置和光盘驱动装置的伺服控制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含于2006年7月28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6-207035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和一种用于光盘驱动装置的伺服控制方法,它优选适用于支持例如“蓝光光盘(注册商标)”的高密度记录光盘的光盘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光盘驱动装置高速旋转光盘,从而向光盘记录信息或者从光盘再生信息。由于光盘驱动装置很精确地执行光学拾取器的聚焦控制和跟轨控制,所以由光学拾取器发出的激光可很精确地射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的轨道上。
一些光盘驱动装置被设计为使激光从光学拾取器以合适的角度照射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相应地,它的倾斜致动器执行倾斜控制来校正光学拾取器的物镜相对于光盘的角位移。
例如,专利文献1(参见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第2002-92919号[第4页])披露了一种可执行倾斜控制的光盘驱动装置:该光盘驱动装置检测外力作用在其主体上的加速度,然后基于从光盘中心到激光射入点的距离、加速度和光盘的旋转速度来检测径向倾斜。
发明内容
在该方法中,光盘驱动装置高速旋转光盘。因此,当外力施加于光盘驱动装置时,光盘可能由于陀螺进动而歪斜或倾斜。
利用加速度检测径向倾斜的方法可以检测出外力的加速度。然而,它可能无法检测出由于陀螺进动而产生的光盘的歪斜。这就意味着倾斜控制的处理可能会在校正角位移上存在困难。相应地,光盘驱动装置可能无法精确地向光盘记录信息和从光盘上再生信息。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做出,旨在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地从光盘记录或再生信息的光盘驱动装置和光盘驱动装置的伺服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一种磁盘驱动装置包括:光学拾取器,顺着沿可旋转光盘的径向设置的传送轴移动,并拾取光束经由物镜照射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之后的反射光;驱动部,控制物镜以调整光束照射到光盘上的角度;角速度检测部,检测当有外力作用时绕传送轴的角速度;存储装置,用于预先存储利用角速度计算光盘围绕与传送轴垂直的虚拟轴的歪斜的程度所依据的系数,光盘的歪斜由外力引起;歪斜推定部,通过将从存储装置获得的系数乘以由角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角速度来计算光盘的歪斜推定值;以及驱动信号生成部,基于歪斜推定值生成驱动信号,并将该驱动信号提供给驱动部,以根据歪斜推定值调整光束的照射角度。
这样,由例如陀螺进动的外力引起的旋转光盘的歪斜能够利用预先算出的系数和检测得到的角速度而推定为歪斜推定值。因此,基于歪斜推定值的伺服控制就可以像使用实际歪斜值时一样精确地对物镜的角度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光盘驱动装置的伺服控制方法包括:角速度检测步骤,检测当有外力作用时绕传送轴的角速度,光学拾取器沿可旋转光盘的径向在该传送轴上移动,该光学拾取器被用来拾取光束经由物镜照射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之后的光束;歪斜推定步骤,通过将由存储装置获得的系数乘以由角速度检测步骤检测出的角速度来计算光盘的歪斜估计值,存储装置预先存储有利用角速度计算光盘围绕与传送轴垂直的虚拟轴的歪斜的程度所依据的系数;以及驱动信号生成步骤,基于歪斜推定值生成驱动信号,并将该驱动信号提供给驱动部,以根据歪斜推定值来调整光束的照射角度作为伺服控制,驱动部控制物镜来调整光束照射到光盘的角度。
通过这种方法,由例如陀螺进动的外力引起的旋转光盘的歪斜能够利用预先算出的系数和检测得到的角速度而推定为歪斜推定值。因此,基于歪斜推定值的伺服控制就可以像使用实际歪斜值时一样精确地对物镜的角度进行控制。
这样,由例如陀螺进动的外力引起的旋转光盘的歪斜就可利用预先算出的系数和检测得到的角速度而推定为歪斜推定值。因此,基于歪斜估计值的伺服控制就可以像使用实际歪斜值时一样精确地对物镜的角度进行控制。结果,光盘驱动装置及其伺服控制方法能够精确地记录或再生来自光盘的信息。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本质、原理和应用将会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类似的部件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或字符表示。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由于绕X轴的角速度而引起的径向光盘歪斜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光盘的径向光盘歪斜和物镜倾斜角的调整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径向光盘歪斜系数表格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光盘径向位置与径向光盘歪斜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的示意图;以及
图6是示出歪斜推定部和倾斜致动器控制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光盘驱动装置的结构
在图1中,光盘驱动装置1包括用来整体控制该装置1的系统控制部51。这使得光盘驱动装置1可以记录或再生来自光盘2的信息。光盘驱动装置1安装在例如便携式摄像机(未示出)上,用来将视频信号记录到光盘2上。
光盘2是例如直径为12cm的“蓝光光盘(BD)(注册商标)”。在光盘驱动装置1中,光盘2由主轴电机3通过其中心卡紧和旋转。
光盘驱动装置1采用恒定线速度(CLV)方式。这可以用来控制光盘2的旋转速度,使激光跟随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轨道的线速度保持为恒定速度。
光盘驱动装置1在以下两种模式下工作:标准速度模式,其中线速度是由各种组织等指定的通常速度;双倍速度模式,其中,线速度是标准速度模式下的两倍。双倍速度模式高速旋转光盘,从而加倍记录和再生的速度。
光学拾取器4的物镜4A聚集从激光二极管(未示出)经由各种光学部件(未示出)发出的激光,然后将其照射到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上。从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经过各种光学部件(未示出),然后到达光学拾取器4的光电检测器(未示出)。该光电检测器将其转变为接收光信号。
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形成有螺旋形的轨道,其中每一块都存储预定量的信息。从光盘2的中心到其边缘,顺序赋予每一块一个地址。当要读取想要的信息时,光盘驱动装置1就会基于这些地址向期望信息所存储的轨道(或期望轨道)发射光束。
实际上,光盘驱动装置1基于接收光信号,生成表示激光聚焦位置与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之间差异的聚焦误差信号和表示激光照射位置与期望轨道之间差异的跟轨误差信号。基于该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轨误差信号,三轴致动器5就可对物镜4A进行控制。
也就是说,光盘驱动装置1移动物镜4A使其靠近或远离光盘2来减少聚焦误差信号。通过这种方法,光盘驱动装置1沿聚焦方向移动物镜4A作为反馈控制(或聚焦控制),使得激光聚焦到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上。
同时,光盘驱动装置1将物镜4A移向光盘2的中心或边缘,以减少跟轨误差信号。通过这种方法,光盘驱动装置1沿跟轨方向移动物镜4A作为一种反馈控制(或跟轨控制),使得激光能够跟随期望的轨道。
顺便提一句,光盘驱动装置1可通过步进电机(sled motor)(未示出)粗略地对光学拾取器4进行移动,然后与三轴致动器5一起执行跟轨控制,使得激光能够聚焦到期望的轨道上。
光盘驱动装置1这样执行聚焦控制和跟轨控制:光学拾取器4的三轴致动器5控制物镜4A,使得激光聚焦到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期望轨道上。
在下文中,X轴方向代表跟轨方向,而Z轴方向代表聚焦方向。另外,Y轴与X轴和Z轴都垂直。
(2)光盘歪斜及倾斜控制的基本原理
顺便提一句,在光盘驱动装置1中,被光盘2反射的反射光经由各种光学部件(未示出)由光电检测器(未示出)接收。因此,为了消除像差(慧形像差)以及提高光学特性,期望沿垂直于光盘2的方向发射激光,以使入射光的光轴与反射光的光轴一致。
然而,由于光盘驱动装置1安装在便携式摄像机上,因而可能有外力施加于其上。光盘驱动装置1高速旋转光盘2,使光盘2产生陀螺进动。
例如如图2所示,当有外力或角速度沿围绕X轴旋转的方向作用在转动的光盘2上时,由于陀螺进动的科里奥利力(Coriolis force)的作用使歪斜方向发生改变,产生相对于X轴90度的角度。这导致在围绕Y轴旋转方向上的光盘歪斜(这种光盘歪斜也将被称作“径向光盘歪斜”)。
当光盘2上发生径向光盘歪斜时,光盘驱动装置1执行倾斜控制:如图3所示,光学拾取器4的三轴致动器5针对径向光盘歪斜而调整物镜4A的倾斜角α。
根据倾斜控制的原理,物镜4A的倾斜角α针对径向光盘歪斜被适当进行调节。倾斜致动器控制信号TC,被提供给三轴致动器5用来控制倾斜方向的控制信号,根据光盘2的径向光盘歪斜而改变:倾斜致动器控制信号TC的电平正比于径向光盘歪斜的量。
另外,根据陀螺进动的原理,由于外力作用在光盘驱动装置1上而产生的围绕X轴的角速度(图2)和围绕Y轴的光盘2的径向歪斜在方向上彼此不同。然而,可想到在角速度和径向光盘歪斜之间存在相关性。
这意味着如果光盘驱动装置1通过向三轴致动器5提供根据围绕X轴的角速度而改变的倾斜致动器控制信号TC来执行对物镜4A的倾斜控制,那么物镜4A的倾斜角α可针对径向光盘歪斜而被适当调整。这可消除径向光盘歪斜,结果会改善记录和再生特性。
因此,光盘驱动装置1可安装用于检测绕X轴旋转的角速度的角速度传感器。当外力被施加到正在旋转光盘2的光盘驱动装置1上时,由角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角速度AS与光盘2的径向光盘歪斜之间的相关性可用预定的系数(称作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来表示。
换句话说,当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乘以角速度AS后,就可以用来表示径向光盘歪斜的推定值。
另一方面,光盘2是由树脂做成的薄盘,直径120mm,厚度1.2mm。在光盘驱动器1中,光盘2被穿过中心卡紧。如图3所示,当施加外力时,光盘2会发生弯曲。光盘2边缘周围的径向光盘歪斜大于光盘2中心部分的径向光盘歪斜。
因此,即使是相同的外力作用在光盘驱动装置1上,合适的物镜4A倾斜角α也会随着光学拾取器4的位置而改变(光学拾取器4的位置也被称作“光盘径向位置r”)。
表示角速度AS与光盘2的径向光盘歪斜之间关系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因此会随着光盘径向距离r的变化而变化。
另外,光盘2的旋转速度会随着速度模式而发生改变。此外,即使当施加相同的外力时,陀螺进动的科里奥利力也会随着速度模式而变化。这意味着,表示角速度AS与光盘2的径向光盘歪斜之间关系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会随着速度模式的改变而变化。
图4A和图4B示出了以下实验的结果:在标准速度模式和双倍速度模式下,在改变光学拾取器4的位置(或光盘径向位置r)的情况下计算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这里,光盘径向位置r在24mm~58mm范围内以0.1mm连续地改变。
图5是基于图4A和图4B示出光盘径向位置r与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之间关系的曲线图。特征曲线Q1代表标准速度模式,而特征曲线Q2代表双倍速度模式。
由于以下影响的综合作用,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随着光盘径向位置r非线性变化:由于光盘驱动装置1采用了CLV方式,光盘2的旋转速度会随着光学拾取器4的光盘径向位置r的变化而改变;以及,光盘2发生弯曲,径向光盘歪斜会因光盘径向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因此,特征曲线Q1和Q2不能用简单的函数或方程来表示。
光盘驱动装置1从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中选择一个适合速度模式和光盘径向位置r的值。光盘驱动装置1随后将选定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乘以由角速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的角速度AS。
由于考虑了速度模式和光盘径向位置r,所以这样能提供相对精确的径向光盘歪斜推定值。
光盘驱动装置1然后基于该径向光盘歪斜推定值来计算倾斜致动器控制信号TC。因此,三轴致动器5能够适当地调节物镜4A以解决径向光盘歪斜。
这样,光盘驱动装置1可以设计成存储这些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图4A和图4B所示)。这样,当角速度传感器检测围绕X轴的角速度AS时,光盘驱动装置1读出与此时的速度模式和光盘径向位置r相对应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然后通过将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乘以角速度AS来生成倾斜致动器控制信号TC。因此,光盘驱动装置1可以高精度地执行倾斜控制。
(3)基于角速度的倾斜控制
(3-1)伺服控制系统的结构
光盘驱动装置1(图1)基于由于外力引起的角速度,按照上述原理进行倾斜控制。
实际上,如图3所示,光学拾取器4的物镜4A的倾斜角度可以在围绕Y轴旋转的方向作出调整。
光盘驱动装置1(图1)装配有角速度传感器52来检测围绕X轴的角速度。角速度传感器52检测在围绕X轴旋转的方向上施加的外力的角速度,以生成角速度信号ASS提供给伺服DSP7。
伺服DSP7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来执行伺服控制(或倾斜控制),以及上面提到的聚焦控制和跟轨控制。
伺服DSP7的模拟-数字转换电路8将由角速度传感器52提供的角速度信号ASS转换成数字形式的角速度数据ASD,然后将其提供给光盘歪斜推定部53。
光盘歪斜推定部53从系统控制部51获取用来表示光学拾取器4从中读取信息的地址的地址信息AI和表示光盘2的当前速度模式的速度模式信息MI。光盘歪斜推定部53然后基于获得的信息和角速度数据ASD生成光盘2的径向光盘歪斜的估计值,作为光盘歪斜推定值DSE,然后将它提供给倾斜致动器控制部54(将在下面介绍)。
倾斜致动器控制部54基于光盘歪斜推定值DSE生成倾斜致动器控制数据TCD,以在倾斜方向控制三轴致动器5。然后,倾斜致动器控制部54将倾斜致动器控制数据TCD提供给数字-模拟转换电路10。数字-模拟转换电路10将倾斜致动器控制数据TCD转换成模拟形式的倾斜致动器控制信号TC,然后将其提供给致动器驱动器11。
致动器驱动器11基于倾斜致动器控制信号TC生成一个电压,作为倾斜致动器驱动信号TAD,然后将它提供给三轴致动器5来调整物镜4A的倾斜角α(图3)。
通过这种方法,光盘驱动装置1的伺服DSP7基于地址信息AI、速度模式信息MI和角速度信号AS生成倾斜致动器控制信号TC。光盘驱动装置1依照倾斜致动器控制信号TC来执行利用三轴致动器5的倾斜控制。
(3-2)光盘歪斜推定部和倾斜致动器控制部的结构
下面参考图6描述光盘歪斜推定部53和倾斜致动器控制部54的电路结构。
光盘歪斜推定部53从系统控制部51获取地址信息AI,然后将地址信息AI提供给标准速度模式系数读取部61和双倍速度模式系数读取部62。
标准速度模式系数读取部61配备有表格存储部61A,它存储有描述标准速度模式下光盘径向位置r与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之间关系的表格TBL1(如图4A中所示)。与此类似,双倍速度模式系数读取部62配备有表格存储部62A,它存储有描述双倍速度模式下光盘径向位置r与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之间关系的表格TBL2(如图4B中所示)。
标准速度模式系数读取部61执行转换处理,来由地址信息AI计算光盘径向位置r。标准速度模式系数读取部61接下来从标准速度模式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表格TBL1中读出与计算所得的光盘径向位置r对应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然后将其提供给系数切换部63作为标准速度模式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1。
与此类似,双倍速度模式系数读取部62执行转换处理,来由地址信息AI计算光盘径向位置r。双倍速度模式系数读取部62接下来从双倍速度模式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表格TBL2中读出与计算所得的光盘径向位置r对应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然后将其提供给系数切换部63作为双倍速度模式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2。
基于从系统控制部51提供的速度模式信息MI,系数切换部63识别出当前的速度模式,标准速度模式或者双倍速度模式,然后基于识别除的速度模式选择标准速度模式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1或者双倍速度模式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2,然后将其提供给系数乘法电路64作为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
因此,系数乘法电路64识别光学拾取器4此时的光盘径向位置r和与当前速度模式相对应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
系数乘法电路64将角速度数据ASD乘以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来得到光盘歪斜推定值DSE,然后将其提供给倾斜致动器控制部54。
通过这种方法,光盘歪斜推定部53基于从系统控制部51提供的地址信息AI和速度模式信息MI,选择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中与此时光学拾取器4的位置和速度模式相对应的一个。利用此时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和角速度数据ASD,光盘歪斜推定部53推定出径向光盘歪斜的程度(或光盘歪斜推定值DSE)。
倾斜致动器控制部54的敏感度增益乘法电路65将光盘歪斜推定值DSE乘以预定的增益系数,来生成倾斜致动器控制数据TCD,然后将其提供给数字-模拟转换电路10(图1)。
通过这种方法,倾斜致动器控制部54计算出倾斜控制数据TCD,以调整物镜4A的倾斜角α来解决径向光盘歪斜。
在倾斜致动器控制数据TCD被转换成模拟倾斜致动器控制信号TC后,光盘驱动装置1的致动器驱动器11(图1)基于倾斜致动器控制信号TC生成倾斜致动器驱动信号TAD,然后将其提供给三轴致动器5。因此,三轴致动器5调整物镜4A的倾斜角α(图3)从而解决径向光盘歪斜。
(4)操作与效果
光盘驱动装置1已经预先计算出了光学拾取器4的各个速度模式和各个光盘径向位置对应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代表由角速度传感器52检测出的角速度数据ASD与被三轴致动器5用来在倾斜方向控制物镜4A的倾斜致动器控制信号TC之间的关系。标准速度模式的系数k和双倍速度模式的系数k已分别存储在标准速度模式系数读取部61的表格存储部61A和双倍速度模式系数读取部62的表格存储部62A中,作为径向光盘歪斜系数表格TBL1和TBL2。
当从光盘2记录或再生信息时,光盘驱动装置1提供给光盘歪斜推定部53表示由角速度传感器52检测出的围绕X轴的角速度的角速度数据ASD。
光盘驱动装置1的光盘歪斜推定部53还读出与此时光学拾取器4的光盘径向距离r和速度模式相对应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然后通过将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乘以角速度数据ASD来生成光盘歪斜推定值DSE。
光盘驱动装置1的倾斜致动器控制部54基于光盘歪斜推定值DSE生成倾斜致动器控制数据TCD,然后将其转换成模拟倾斜致动器控制信号TC。致动器驱动器11基于倾斜致动器控制信号TC生成倾斜致动器驱动信号TAD,然后将其提供给三轴致动器5来进行倾斜控制。
通过这种方法,在基于角速度数据ASD计算得到光盘歪斜推定值DSE之后,光盘驱动装置1生成倾斜致动器控制数据TCD。这使得光盘驱动装置1能够通过调整物镜4A来适当调整由于陀螺进动所引起的光盘2的径向光盘歪斜。因此,光盘驱动装置1在从光盘2记录或再生信息方面可提供良好的性能。
例如,光盘驱动装置1没有配备较大尺寸的歪斜传感器,这是因为径向光盘歪斜可以通过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和由较小尺寸的角速度传感器52检测的角速度信号ASS推定得到。因此,可以使光学拾取器4和光盘驱动装置1小型化。
如上所述,光盘驱动装置1已经预先算出了光学拾取器4的各个光盘径向位置r所对应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光盘驱动装置1从中选取一个与此时的光盘径向位置r相对应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因此,可以调整物镜4A的倾斜角α来解决径向光盘歪斜,取决于光盘2被外力弯曲后的形状(图3所示),其歪斜程度在不同光盘径向位置r不同。
因为光盘2的旋转速度在通过CLV方式旋转的光学拾取器4的不同光盘径向位置r上不同,因此角速度数据ASD和径向光盘歪斜的关系也随着径向光盘位置r的变化而改变。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基于CLV光盘驱动装置1(光盘2的转动速度随着光盘径向位置r的不同而不同),已经预先算出了每一光盘径向位置r所对应的径向歪斜系数k。因此,不论光学拾取器4位置在哪,光盘驱动装置1都能得到合理的光盘歪斜推定值DSE。
如上所述,光盘驱动装置1根据当前的速度模式,从标准速度模式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表格TBL1或双倍速度模式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表格TBL2中读出标准速度模式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1或双倍速度模式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2,作为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因此,即使光盘2的旋转速度会随着速度模式而改变,或者即使因陀螺进动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和光盘歪斜发生改变,光盘驱动装置1也能够生成适当的倾斜制动器控制数据TCD。
根据上述结构,光盘驱动装置1已经预先算出了光学拾取器4的各个光盘径向位置r所对应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表示角速度数据ASD与歪斜致动器控制信号TC的关系。光盘驱动装置1选择与当前的光盘径向位置r和速度模式相对应的一个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然后,光盘驱动装置1将选定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乘以角速度数据ASD来得到光盘歪斜推定值。光盘驱动装置1接下来基于光盘歪斜推定值DSE生成倾斜致动器控制数据TCD。这使得三轴致动器5能够根据由于陀螺进动产生的光盘2的径向光盘歪斜来控制物镜4A的倾斜角。因此,光盘驱动装置1在从光盘2上记录和再生信息方面可展现出良好的性能。
(5)其他实施例
在上文提到的实施例中,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以表格的形式存储在径向光盘歪斜系数表格TBL1和TBL2这些表格中。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如果特征曲线Q1和Q2(图5)能够近似地表达为与光盘径向位置r有关的数学公式,光盘驱动装置1则可存储每种速度模式下的数学公式,从而由光盘径向位置r计算得到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
此外,在上面所提到的实施例中,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直接从径向光盘歪斜系数表格TBL1和TBL2(图4)中读取。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果径向光盘歪斜系数表格TBL1和TBL2中不包括一个特定的光盘径向位置r(如24.15),则光盘驱动装置1能利用线性内插法由临近的光盘径向位置r(如24.1和24.2)计算出该位置r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
此外,在上面提到的实施例中,角速度数据ASD与光盘2的径向歪斜之间的关系由存储在径向光盘歪斜系数表格TBL1和TBL2中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来表示。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角速度数据ASD与倾斜致动器控制数据TCD之间的相关性可由存储在径向光盘歪斜系数表格中的系数来表示。
此外,在上面提到的实施例中,物镜4A的倾斜角可在围绕Y轴旋转的方向上被调整。另外,径向方向的光盘歪斜推定值DSE利用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计算得出。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作为选择,虽然检测出围绕Y轴的角速度,物镜4A的倾斜角也可在围绕x轴旋转的旋向上调整。这种情况下,切线方向的切向歪斜系数k已预先算出。因此,基于围绕Y轴的角速度和切向歪斜系数k,就可计算出切线方向的光盘歪斜推定值。这种方法可与以上提到的实施例一起使用。
此外,在上面提到的实施例中,光盘驱动装置1支持两种速度模式:标准速度模式和双倍速度模式。另外,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被存储在径向光盘歪斜系数表格TBL1和TBL2中。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光盘驱动装置1可仅支持一种速度模式、或者三种或更多中速度模式。这种情况下,这些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能被分别存储在一个径向光盘歪斜系数表格中,或是三个或更多径向光盘歪斜系数表格中。
此外,在上面提到的实施例中,光盘驱动装置1采用CLV方式来使正在旋转的光盘2的线速度维持在一个恒定值。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应用于采用恒定角速度(CAV)方式使光盘2维持在恒定速度的光盘驱动装置。
此外,在上面提到的实施例中,光盘驱动装置1被结合于便携式摄像机中。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光盘驱动装置1也可结合于便携式BD播放器、机载BD播放器、固定式BD记录器或类似物中。
此外,代替BD格式,由光盘驱动装置1支持的光盘2也可采例如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者压缩光盘(CD)的其他格式。除了120mm,光盘的直径也可以是80mm等。这样,这些光盘的结构、材料和直径等都可与光盘2不同,致使由陀螺进动引起的径向光盘歪斜的形式也不同。因此,可预先生成各种光盘所对应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表格,以便在检测出光盘的类型或直径以后,能够从这些表格中得到合适的径向光盘歪斜系数k。
此外,在上面提到的实施例中,光盘驱动装置1包括:光学拾取器4;三轴致动器5,相当于驱动部;角速度感测器52,相当于角速度检测部;表格存储部61A和62A,相当于存储装置;光盘歪斜推定部53,相当于歪斜推定部;以及倾斜致动器控制部54和致动器驱动部11,相当于驱动信号生成部。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该光盘驱动装置可以不同方式配置,包括光学拾取器、驱动部、角速度检测部、存储装置、歪斜推定部和驱动信号生成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应用于支持如“蓝光光盘(注册商标)”或者“HD DVD(注册商标)”等格式的光盘驱动装置。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包括:
光学拾取器,沿着沿可旋转光盘的径向设置的传送轴移动,并拾取光束经由物镜照射到所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之后的反射光;
驱动部,控制所述物镜以调整所述光束照射到所述光盘的角度;
角速度检测部,检测当有外力作用时绕所述传送轴的角速度;
存储装置,用于预先存储利用所述角速度计算所述光盘围绕与所述传送轴垂直的虚拟轴的歪斜的程度所依据的系数,所述光盘的歪斜由所述外力引起;
歪斜推定部,通过将从所述存储装置获得的系数乘以由所述角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角速度来计算所述光盘的歪斜推定值;以及
驱动信号生成部,基于所述歪斜推定值生成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提供给所述驱动部,以根据所述歪斜推定值调整所述光束的照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存储装置预先存储有所述光学拾取器相对于所述光盘的各个径向位置所对应的系数;以及
所述歪斜推定部从所述存储装置获取对应于所述光盘径向位置的所述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光盘的旋转速度由恒定线速度(CLV)方式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光盘以包括标准速度模式的多种速度模式中的一种
旋转,在所述标准速度模式下,所述光盘的旋转速度或预定线速度保持不变;
所述存储装置预先存储有各种速度模式所对应的系数;以及
所述歪斜推定部从所述存储装置获取对应于所述速度模式的系数,并通过将所获得的系数乘以由所述角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角速度来计算所述光盘的所述歪斜推定值。
5.一种光盘驱动装置的伺服控制方法,包括:
角速度检测步骤,检测当有外力作用时绕传送轴的角速度,光学拾取器沿可旋转光盘的径向在所述传送轴上移动,所述光学拾取器被用来拾取所述光束经由物镜照射到所述光盘的信息记录表面之后的反射光;
歪斜推定步骤,通过将由存储装置获得的系数乘以由所述角速度检测步骤检测出的角速度计算所述光盘的歪斜推定值,所述存储装置预先存储有利用所述角速度计算所述光盘围绕与所述传送轴垂直的虚拟轴的歪斜的程度所依据的系数;以及
驱动信号生成步骤,基于所述歪斜推定值生成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提供给驱动部,以根据所述歪斜推定值来调整所述光束的照射角度作为伺服控制,所述驱动部控制物镜来调整所述光束照射到所述光盘的角度。
6.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包括:
光学拾取器,沿着沿可旋转光盘的径向设置的传送轴移动,并拾取光束经由物镜照射到所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之后的反射光;
驱动部,控制所述物镜以调整所述光束照射到所述光盘的角度;
角速度检测部,检测当有外力作用时绕所述传送轴的角速度;
存储部,预先存储利用所述角速度计算所述光盘围绕与所述传送轴垂直的虚拟轴的歪斜的程度的系数,所述光盘的歪斜由所述外力引起;
歪斜推定部,通过将从所述存储装置获得的系数乘以由所述角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角速度来计算所述光盘的歪斜推定值;以及
驱动信号生成部,基于所述歪斜推定值生成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提供给所述驱动部,以根据所述歪斜推定值调整所述光束的照射角度。
CNB2007101376214A 2006-07-28 2007-07-27 光盘驱动装置和光盘驱动装置的伺服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567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07035 2006-07-28
JP2006207035A JP2008034039A (ja) 2006-07-28 2006-07-28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のサーボ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4478A true CN101114478A (zh) 2008-01-30
CN100565675C CN100565675C (zh) 2009-12-02

Family

ID=38986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3762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5675C (zh) 2006-07-28 2007-07-27 光盘驱动装置和光盘驱动装置的伺服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29215B2 (zh)
JP (1) JP2008034039A (zh)
CN (1) CN10056567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5470B2 (ja) * 2007-09-28 2009-12-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のスキューに追従した光ビームの傾き制御方法
JP2010027092A (ja) * 2008-07-15 2010-02-04 Panasonic Corp ディスク式撮像装置
KR101453154B1 (ko) 2012-05-30 2014-10-23 모다정보통신 주식회사 M2m 통신에서 리소스 접근 권한 설정 방법
KR101453155B1 (ko) 2012-05-30 2014-10-23 모다정보통신 주식회사 M2m 통신에서 리소스 접근 권한 설정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39371A (ja) * 1998-05-25 1999-1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2000067507A (ja) * 1998-08-18 2000-03-03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の耐振制御装置
JP2000228020A (ja) * 1999-02-05 2000-08-15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光ディスク駆動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0323813A (ja) * 1999-05-12 2000-11-24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処理装置
JP2000339830A (ja) * 1999-05-27 2000-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3463662B2 (ja) 2000-09-21 2003-11-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233554B2 (en) * 2001-04-17 2007-06-19 Ricoh Company, Ltd. Disk drive system employing effective disk surface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JP2003242652A (ja) * 2002-02-18 2003-08-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962303B2 (ja) * 2002-08-30 2007-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991935B2 (ja) * 2003-06-30 2007-10-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175228B2 (ja) * 2003-09-22 2008-1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駆動方法及び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JP2005353175A (ja) * 2004-06-10 2005-12-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制御回路、光ディスクの記録又は再生制御方法
JP2006073057A (ja) * 2004-08-31 2006-03-16 Shinano Kenshi Co Ltd チルト制御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172524A (ja) * 2004-12-10 2006-06-29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チルト制御方法
JP2007184014A (ja) * 2006-01-04 2007-07-19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34039A (ja) 2008-02-14
US7729215B2 (en) 2010-06-01
US20080025163A1 (en) 2008-01-31
CN100565675C (zh) 2009-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07623B2 (ja) 再生装置、球面収差補正値及びフォーカスバイアス調整方法
JP4300484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並びに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271569B1 (ko) 편심억압서보방법및이를이용한서보장치
CN101079281B (zh) 光盘装置
CN100565675C (zh) 光盘驱动装置和光盘驱动装置的伺服控制方法
JP2004164810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チルト制御量の調整方法
KR20080027887A (ko) 4선 3차원(3d) 액추에이터의 스마트 조정
CN1327422C (zh) 光盘驱动装置及其光学拾取头的倾斜修正方法
CN101154402B (zh) 盘驱动设备和用于调整聚焦偏移和球面象差校正值的方法
CN101399057B (zh) 光盘驱动装置、相机装置和根据光盘歪斜控制光束倾斜的方法
JP4623383B2 (ja)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の動作制御方法
JP2010108563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用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の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070147204A1 (en) Optical disk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nd reading apparatus
JP2008282439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US674792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center error signal in an optical storage system
US2008023220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pensating Tilt of an Optical Data Carrier
JP200431093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対物レンズ位置制御方法
JP2004171615A (ja)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のチルト制御方法
JP2003030878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のウォブル信号検出回路
JPH1125473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軸補正方法
US2003006100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a track search in an optical storage system
JPH06301996A (ja) 光ディスク制御装置
JP2004118912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1016448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ayer jump in optical disc drive
JP2003168231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チルト検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