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3727B - 多联泵单元 - Google Patents
多联泵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13727B CN101113727B CN2007101268614A CN200710126861A CN101113727B CN 101113727 B CN101113727 B CN 101113727B CN 2007101268614 A CN2007101268614 A CN 2007101268614A CN 200710126861 A CN200710126861 A CN 200710126861A CN 101113727 B CN101113727 B CN 1011137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mp
- oil circuit
- port
- oil
- attra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739 b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B23/04—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F04B23/08—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the pumps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 F04B23/1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the pumps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at least one pump being of the reciprocating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 F04B23/10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the pumps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at least one pump being of the reciprocating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being an axial piston pump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B23/04—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F04B23/08—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the pumps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 F04B23/12—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the pumps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at least one pump being of the rotary-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1/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machines or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Pumping installations
- F04C11/005—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machines or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Pumping installations of dissimilar working princip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04C2/10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the two members rotating simultaneously around their respective a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第一以及第二泵沿着泵轴的轴线方向串联配置而成的多联泵单元,其可容易地进行向去除所述第二泵的方式、使所述第二泵的排出端口的数量变更的方式的规格变更。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在收纳第一泵的泵壳中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面上连结油路部件;在泵壳以及油路部件的触接面的一方或者双方设置收纳第二泵的凹部;在泵壳设置: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吸引端口的吸引油路、和第一泵用排出油路,该吸引油路将经由吸引端口导入的液压油向第一泵的吸引口引导,该排出油路的基端部与第一泵的排出口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第一泵用排出端口;在油路部件设置以所述第二泵作为油压源的第二泵用排出端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串联配置多个泵而成的多联泵单元。
背景技术
串联配置多个泵而成的多联泵单元,作为用于使各种液压传动装置动作的液压源,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机械等中。
例如,在日本专利No.3781899中,提出了一种将活塞泵、次摆线泵以及齿轮泵同芯地串联配置而成的多联泵单元。
详细而言,所述现有的多联泵单元具备:泵轴;由所述泵轴旋转驱动的活塞泵;具有可供所述活塞泵插通的开口的壳本体;在所述活塞泵被收纳在所述壳本体内的状态下,以闭塞所述开口的方式与该壳本体连结的端口部件;不可围绕轴线旋转地与所述泵轴连结的辅助泵轴;被收纳在形成于所述端口部件的凹部内、且由所述辅助泵轴旋转驱动的次摆线泵;由所述辅助泵轴旋转驱动的齿轮泵;和以围绕所述齿轮泵的方式与所述端口部件连结的齿轮泵罩。
该多联泵单元,能够使来自所述活塞泵、所述次摆线泵以及所述齿轮泵的排出油各自独立地用于各种用途,从这一点来看是有利的,但是也存在以下说明的问题。
在所述多联泵单元中所应该具备的泵的数量、以所述各泵作为油压源的排出端口的数量,因该多联泵单元所适用的用途不同而不同。
即,既有必须都具备所述活塞泵、所述次摆线泵以及所述齿轮泵的情况,也有根据用途只要具备所述活塞泵以及所述齿轮泵就足以的情况。
还有,通过来自所述次摆线泵的液压油动作的液压传动装置的数量也根据用途而不同。
这样,应该具备的泵的数量、用于将来自一个泵的液压油向外部排出的排出端口的优选数量,根据需要和/或规格而不同,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多联泵单元中,如果不替换所述端口部件自身,就不能应对该规格变更。
还有,在具备所述多个泵的多联泵单元中,不存在能够谋求对所述多个泵的吸引油路以及排出油路高效地进行配管连接作业的多联泵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现有技术而做出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将第一以及第二泵沿着泵轴的轴线方向串联配置而成的多联泵单元,该多联泵单元能够在仍然使用收纳所述第一泵的泵壳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向不具备所述第二泵的方式、使以所述第二泵作为油压源的排出端口的数量不同的方式的规格变更。
另外,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多个泵的多联泵单元,该多联泵单元能够谋求对所述多个泵的吸引油路以及排出油路的配管连接作业的高效化。
本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一,提供一种多联泵单元,其具备:与驱动源动作地连结的泵轴、由所述泵轴驱动的第一泵、收纳所述第一泵的泵壳、和由所述泵轴动作地驱动的第二泵,其特征在于,具备连结在所述泵壳中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上的油路部件;在所述泵壳以及所述油路部件的触接面的一方或者两方,设置有收纳所述第二泵的凹部;在所述泵壳设置有: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吸引端口的吸引油路、和第一泵用排出油路,该吸引油路将通过所述吸引端口导入的液压油向所述第一泵的吸引口引导,该第一泵用排出油路的基端部与所述第一泵的排出口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第一泵用排出端口;在所述油路部件上,设置有以所述第二泵作为油压源的第二泵用排出端口。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因为在收纳第一泵的泵壳上形成相对于该第一泵的吸引端口以及排出端口,并且在与所述泵壳连结的油路部件上,设置由驱动所述第一泵的泵轴动作地驱动的第二泵的排出端口,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具备所述第二泵的方式和不具备该第二泵的方式的规格变更。
另外,通过替换所述油路部件,能够不变更其他部件地,变更所述第二泵的排出端口的数量。
优选,能够在所述油路部件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泵用排出端口,将控制所述多个第二泵用排出端口的排出状态的阀安装于所述油路部件。
更加优选,能够将所述多个第二泵用排出端口设置在所述油路部件的同一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路部件,可以一体地具有:与所述泵壳触接的触接部;和从所述触接部以所述泵轴的轴线为基准向径向方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在该构成中,所述阀可以安装在所述延伸部上。
在所述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油路部件具有阀部件,该阀部件可装卸地连结在所述延伸部中的朝向与所述泵轴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端面上。在该构成中,所述阀可以安装于所述阀部件。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路部件具有:与所述泵壳触接的油路板、和可装卸地连结在所述油路板中的朝向与所述泵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端面上的阀部件,该阀部件安装了所述阀。
在所述各种构成中,优选,所述吸引油路构成为,将从所述吸引端口导入的液压油,除了导入所述第一泵的吸引口之外,还导入所述第二泵的设置在的第一泵侧的端面上的第一吸引口。
优选,可以具备:以所述第二泵为基准,在与所述第一泵的泵轴的轴线方向的相反侧,由所述泵轴动作地驱动的第三泵;和以围绕所述第三泵的方式与所述油路部件的外表面连结的第三泵用壳。
在该构成中,所述吸引油路含有将从所述吸引端口导入的液压油向与所述油路部件触接的触接面引导的第三泵用分路油路。在所述第三泵用壳上设置有:一端部在与所述油路部件触接的触接面开口、且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三泵的吸引口流体连接的第三泵用吸引油路;和一端部与所述第三泵的排出口流体连接、且另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第三泵用排出端口的第三泵用排出油路。在所述油路部件形成有连通油路,该连通油路使所述第三泵用分路油路和第二泵的第二吸引口以及所述第三泵用吸引油路流体连接,该第二泵设置在所述第一吸引口的在泵轴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反侧。
更加优选,将所述第一泵用排出端口、所述第二泵用排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三泵用排出端口,设置在所述多联泵单元的同一面侧。
更加优选,所述凹部,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泵壳;所述第三泵用吸引油路的所述一端部被配置成,当沿着所述泵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该端部与所述凹部或者所述第三泵用分路油路的所述另一端部的至少一方重叠。
优选,所述第一泵,可以具备:不可围绕轴线相对旋转地支持在所述泵轴上的液压缸体;可轴线方向滑动地收纳在所述液压缸体中的多个活塞;能够围绕与所述泵轴垂直的摆动轴线摆动的可动斜板,其根据围绕所述摆动轴线的偏转位置而使所述多个活塞的滑动范围变更;和对所述可动斜板向围绕所述摆动轴线的最大偏转方向加载的加载部件。
所述加载部件被收纳在所述泵壳中,使得该加载部件在前端部动作地与所述可动斜板卡合的状态下与所述泵轴大体平行。在所述油路部件上,安装有使所述加载部件的基端部的位置变更的人为操作部件。
更加优选,所述第三泵的排出压力作用在该可动斜板上,使得与所述加载部件的加载力相抗衡而使所述可动斜板围绕所述摆动轴线向中立侧偏转。
另外,本发明为了实现所述其他的目的,提供一种多联泵单元,其具备由与驱动源动作地连结的泵轴直接或者间接地驱动的多个泵,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单一的吸引端口、且另一端部分别与所述多个泵的吸引口流体连接的方式进行分路的吸引油路,和一端部分别与所述多个泵的排出口流体连接、且另一端部分别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多个排出端口的多个排出油路;所述多个排出端口朝向同一方向。
根据该构成,能够谋求对所述多个泵的吸引油路以及排出油路的配管连接作业的高效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外观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多联泵单元的剖面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1~图3所示的多联泵单元的油压回路图。
图5是沿着图2中的V-V线的端面图。
图6是沿着图2中的VI-VI线的剖面图。
图7是沿着图2中的VII-VII线的剖面图。
图8是沿着图2中的VIII-VIII线的端面图。
图9是沿着图2中的IX-IX线的端面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剖面图。
图14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进行说明。
所述多联泵单元,具备由单一的驱动轴或者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多个驱动轴所驱动的多个泵,使得能够将来自所述多个泵的液压油分别独立地供给到液压传动装置。
图1中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的外观图。
另外,图2以及图3表示所述多联泵单元1的剖面图。并且,图3表示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面。
还有,图4中表示所述多联泵单元1的油压回路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联泵单元具备有第一~第三泵。
具体而言,如图1~图4所示那样,所述多联泵单元1,具备:与驱动源2(参照图4)动作地连结的泵轴10;由所述泵轴10旋转驱动的活塞泵20,其作为所述第一泵起作用;收纳所述活塞泵20的泵壳30;作为所述第二泵起作用的次摆线泵40;与所述泵壳30连结的油路部件50;作为第三泵起作用的齿轮泵60;和以围绕所述齿轮泵60的方式与所述油路部件50连结的齿轮泵罩70。
所述泵轴10,如图1~图3所示那样,在形成输入端部的第一端部11向所述泵壳30的外方延伸的状态下,围绕轴线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该泵壳3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泵轴10的第一端部11,通过飞轮3以及减振器4(参照图1),与所述驱动源2的输出轴2a相连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泵轴10,它的在与所述第一端部11相反侧的第二端部12也向所述泵壳30的外方延伸(参照图2以及图3)。
所述泵壳30,具备有:在轴线方向一端侧设置有可供所述活塞泵20插通的开口31c的壳本体31;和以闭塞所述开口31c的方式与所述壳本体31连结的端口部件35。
所述壳本体31,具有:在与所述泵轴10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且被该泵轴10的所述第一端部11穿过的第一端壁31a、和从所述第一端壁31a的周缘向轴线方向一端侧延伸的周壁31b,所述周壁31b的轴线方向一端侧设成所述开口31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泵壳本体31的所述第一端壁31a,连结在以围绕所述飞轮3的方式被所述驱动源2支撑的飞轮壳5上,由此,所述多联泵单元1由所述驱动源2支撑。
所述端口部件35,与所述壳本体31一起形成收纳所述活塞泵20的活塞泵收纳空间,以闭塞所述开口31c的方式可装卸地与所述壳本体31相连结。
另外,在所述泵壳30上形成有包含所述活塞泵20的供排油路的油路。关于该油路的详细情况,在之后说明。
所述活塞泵20,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具备:由所述泵轴10旋转驱动的泵本体210、和形成了所述泵本体210的吸引口以及排出口的板220。
所述泵本体210具备:不可相对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泵轴10上的液压缸体211、和可在轴线方向滑动地收纳在所述液压缸体211中的多个活塞215。
所述液压缸体211,具有朝向与所述端口部件35相反侧的端面打开的多个液压缸室,在该多个气缸室内分别可轴线方向滑动地收纳有所述多个活塞215。
还有,在所述液压缸体211,在与所述端口部件35相反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分别连通所述多个液压缸室的多个连通口。
图5表示沿着图2中的V-V线的所述板220的端面图。
如图5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板220具有:单一的吸引口221、和多个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225a、225b。
通过具备该板22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泵20,能够将从所述单一的吸引口221吸引的油,经过所述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225a、225b,排出到2个系统中。
另外,如图2以及图5所示那样,在所述板220上形成有向径向方向外方开口的凹部229,该板220通过卡入所述凹部229卡合的销228,不可围绕轴线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端口部件35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泵20是可以改变所述泵本体210的供排油量的可变容积式泵。
详细而言,所述活塞泵20,如图2~图4所示,具有规划出所述多个活塞215的滑动范围的可动斜板230。
所述可动斜板230在与所述多个活塞215的自由端部直接或者间接地触接的状态下,能够围绕与所述泵轴10垂直的摆动轴线摆动,使得能够根据围绕所述摆动轴线的偏转位置使所述多个活塞215的滑动范围改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动斜板230通过制动蹄与所述多个活塞215的自由端部卡合。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泵20,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具备对所述可动斜板230向围绕所述摆动轴线的最大偏转方向加载的加载部件240。
详细而言,所述可动斜板230,如图2所示那样,具有:插通有所述泵轴10的开口部231,从所述开口部231向径向方向外侧延伸、与所述多个活塞215直接或者间接地卡合的活塞触接区域232,和从所述活塞触接区域232向径向方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延伸区域233。
而且,所述加载部件240,被收纳于所述泵壳30中,使得该加载部件在前端部与所述第一延伸区域233直接或者间接地卡合的状态下与所述泵轴10大体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泵20构成为,能够通过人为操作来调整所述加载部件240的初始加载力。
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螺旋弹簧作为所述加载部件240使用。
所述螺旋弹簧,前端部通过第一弹簧支架部件241与所述可动斜板230的所述第一延伸区域233卡合,而且基端部与第二弹簧支架部件242卡合,该第二弹簧支架部件被液密且可轴线方向滑动地收纳在形成于所述端口部件35的贯通孔中。
另一方面,在与所述端口部件35连结的所述油路部件50上,在与所述贯通孔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前端部与所述第二弹簧支架部件242卡合、且基端部向外方延伸的人为操作部件245。
所述人为操作部件245,可以进行自身的轴线方向位置变更操作,通过变更该人为操作部件245的轴线方向位置,改变所述第二弹簧支架部件242的轴线方向位置,由此,能够调整所述螺旋弹簧的初始加载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人为操作部件245,使用螺栓以及螺母。
使所述可动斜板230的所述摆动轴线,以所述泵轴10的轴线为基准,向接近所述加载部件240的一侧变位。
通过具备该构成,伴随着所述泵轴10的转速提高,所述泵本体210的排出压力上升,相应地,通过所述多个活塞215使所述可动斜板230与所述加载部件240的加载力相抗衡,向中立侧偏转。
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因所述泵轴10的转速提高,所述泵本体210的排出压力上升至不必要的压力。
所述次摆线泵40构成为,在与所述活塞泵20同芯的状态下被所述泵轴10驱动而动作。
具体而言,所述次摆线泵40,在被收纳于形成在所述泵壳30与所述油路部件50的触接面的一方或者双方上的凹部45内的状态下,被所述泵轴10动作地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路部件50,如上所述,与所述端口部件35相连结。在该方式中,所述凹部45形成于所述端口部件35和所述油路部件50的触接面的一方或者双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所述凹部45形成于所述端口部件35,所述次摆线泵40,在被收纳于形成在所述端口部件35上的所述凹部45内的状态下,由所述泵轴10驱动。
所述油路部件50,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在液密地闭塞所述凹部45的状态下,可装卸地与所述端口部件35相连结。
关于所述油路部件50的详细构成,在后叙述。
所述齿轮泵60,在与所述活塞泵20以及所述次摆线泵40同芯的状态下,由所述泵轴10动作地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在所述泵轴10的所述第二端部12,通过联轴器66不可围绕轴线相对旋转地连结有旋转轴65。
并且,所述齿轮泵60由所述旋转轴65驱动。
所述齿轮泵罩70,在围绕所述齿轮泵60的状态下,可装卸地连结于所述油路部件50中的与所述端口部件35相反侧的端面。
在此,对于形成于所述泵壳30的所述油路进行说明。
在所述泵壳30设置有: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吸引端口400P的吸引油路400;和基端部与所述活塞泵20的排出口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活塞泵用排出端口410P的活塞泵用排出油路4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以及图5所示那样,所述吸引油路400以及所述活塞泵用排出油路410,形成于所述端口部件35。
所述吸引油路400,如图3所示那样,构成为:将通过所述吸引端口400P导入的液压油向所述活塞泵20的所述吸引口221引导,并且还将所述液压油向所述次摆线泵40的吸引口41以及所述齿轮泵60的吸引口61引导。
详细而言,所述吸引油路400的另一端部,如图3所示那样,分路为活塞泵用吸引油路402、次摆线泵用吸引油路403以及齿轮泵用分路油路404这三个油路。
即,所述吸引油路400包含有:一端部在所述端口部件35的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所述吸引端口400P的主油路401;和各自的基端部与所述主油路401流体连接的所述活塞泵用吸引油路402、所述次摆线泵用吸引油路403以及所述齿轮泵用分路油路404。
所述主油路401,在与所述泵轴10大体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活塞泵用吸引油路402,以基端部与所述主油路401流体连接、且前端部与所述板220的吸引口221流体连接的方式,在相对于所述主油路401大体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次摆线泵用吸引油路403,以基端部与所述主油路401流体连接、且前端部与设置在所述次摆线泵40中靠所述活塞泵20侧的端面上的第一吸引口41流体连接的方式,在与所述主油路401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齿轮泵用分路油路404,以基端部与所述主油路401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与所述油路部件50触接的触接面开口的方式,在相对于所述主油路401大体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如上所述,所述活塞泵20,具有:所述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225a、225b。
因此,所述活塞泵用排出油路410,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包含有:基端部与所述第一排出口225a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活塞泵用第一排出端口411P的活塞泵用第一排出油路411;和基端部与所述第二排出口225b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活塞泵用第二排出端口412P的活塞泵用第二排出油路412。
接下来,对于所述油路部件5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
在图6以及图7中,分别表示沿着图2中的VI-VI线以及VII-VII线的所述油路部件50的剖面图。
如图3以及图6所示那样,在所述油路部件50形成有次摆线泵用排出油路420,该油路,其基端部与所述次摆线泵40的排出口43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次摆线泵用排出端口420P(参照图2以及图4)。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次摆线泵40收纳于形成在所述泵壳30(图示的方式中为所述端口部件35)和所述油路部件50的触接面的一方或者双方(图示的方式中为所述端口部件35与所述油路部件50的触接面)的凹部45,并且以液密地闭塞所述凹部45的方式使所述油路部件50与所述泵壳30连结,进而在所述油路部件50上设置有将所述次摆线泵40作为油压源的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端口420P。
根据该构成,通过仅将所述油路部件50变更为液密地闭塞所述凹部45的闭塞板(没有图示),就能够在仍然利用所述泵壳30的情况下,进行从具备所述次摆线泵40的方式向不具备所述次摆线泵40的方式的规格变更。
因此,既能实现尽可能的部件通用化,又能够容易地得到对应各种规格的泵单元。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所述次摆线泵用吸引油路403和所述活塞泵用吸引油路402都从形成于所述泵壳30(图示的方式中为所述端口部件35)的所述主油路401分路。
因此,通过仅将所述油路部件50变更为所述闭塞板,就可以在不变更与所述吸引端口400P流体连接的吸引侧的配管的情况下,从具备所述次摆线泵40的方式向去除所述次摆线泵40的方式变更。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那样,在所述油路部件50上安装有控制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端口420P的排出状态的阀431、432。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路部件50,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具备:可装卸地与所述泵壳30连结的油路板51、和可装卸地与所述油路板51连结的阀部件55。
在图8以及图9中,分别表示沿着图2中的VIII-VIII线以及IX-IX线的端面图。
如图1、图2以及图6~图8所示那样,所述油路板51具有:与所述泵壳30触接的触接部52;和从所述触接部52以所述泵轴10的轴线为基准向径向方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53。
并且,所述阀部件55,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与所述延伸部53相连结。
优选,所述阀部件55连结在所述油路板51的端面中的与所述泵壳30触接的端面相同的端面上。
通过具备该构成,能够将所述阀部件55配置于由所述飞轮壳5、所述泵壳30以及所述油路板51所划分的静区内(参照图1)。
在所述油路板51上形成有油路板侧排出油路420a,该油路形成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油路420的一部分。
所述油路板侧排出油路420a,如图6所示那样,基端部与所述次摆线泵40的排出口43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与所述阀部件55触接的触接面开口。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阀部件55上,作为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端口420P,设置有次摆线泵用第一~第三排出端口421P~423P。
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那样,在所述阀部件55设置有:一端部在与所述油路板51触接的触接面开口并与所述油路板侧排出油路流体连接的第一分路油路421a;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所述第一排出端口421P的第一排出油路421b;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分路油路421a以及所述第一排出油路421b之间连通或者断开的第一切换阀431;一端部通过单向阀435与所述第一分路油路421a流体连接的第二分路油路422a;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所述第二排出端口422P的第二排出油路422b;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二分路油路422a以及所述第二排出油路422b之间连通或者断开的第二切换阀432;和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分路油路422a流体连接、且另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所述第三排出端口423P的第三分路油路423a。
在该构成中,所述第一分路油路421a、所述第一排出油路421b、所述第二分路油路422a、所述第二排出油路422b以及所述第三分路油路423a,与所述油路板侧排出油路420a共同形成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油路420。
优选,将所述第一~第三排出端口421P、422P、423P设置在同一面(参照图1)。
通过具备该构成,能够谋求对所述第一~第三排出端口421P、422P、423P的配管作业的高效化。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阀部件55安装有设定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油路420的油压的溢流阀438。
具体而言,在所述阀部件55,如图4所示那样,形成有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分路油路421a流体连接的油压设定油路425,所述溢流阀438插入于所述油压设定油路425。
所述油压设定油路425的另一端,以在与所述油路板51触接的触接面上开口的方式,与形成于所述阀部件55的阀部件侧返回油路440流体连接。
所述阀部件侧返回油路440,通过形成于所述油路板51的油路板侧返回油路445以及连通油路450(参照图6以及图7),与所述次摆线泵40以及所述齿轮泵60的吸引口流体连接。
另外,关于所述连通油路450的详细构成,在后叙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切换阀431构成为,能够获得:使所述第一分路油路421a与所述第一排出油路421b流体连接、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421P排出液压油的液压油排出状态,和使通过所述第一排出端口421P流入的返回油向所述阀部件侧返回油路440返回的液压油返回状态。
同样地,所述第二切换阀432构成为,能够获得:使所述第二分路油路422a与所述第二排出油路422b流体连接、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422P排出液压油的液压油排出状态,和使通过所述第二排出端口422P流入的返回油向所述阀部件侧返回油路440返回的液压油返回状态。
详细而言,在所述阀部件55,还形成有: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切换阀431的一次侧流体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阀部件侧返回油路440流体连接的第一返回油路441;和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切换阀432的一次侧流体连接、且另一端部与所述阀部件侧返回油路440流体连接的第二返回油路442。
并且,所述第一切换阀431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获得:使所述第一分路油路421a与所述第一排出油路421b流体连接、且闭塞所述第一返回油路441的一端部的排出位置;和闭塞所述第一分路油路421a的另一端部、且使所述第一排出油路441与所述第一返回油路421b流体连接的返回位置。
同样地,所述第二切换阀432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获得:使所述第二分路油路422a与所述第二排出油路422b流体连接、且闭塞所述第二返回油路442的一端部的排出位置;和闭塞所述第二分路油路422a的另一端部、且使所述第二排出油路422b与所述第二返回油路442流体连接的返回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以及图9所示那样,在所述阀部件55还形成有: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分路油路421a流体连接、且另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测量端口429P的第四分路油路429。
所述测量端口429P,用于测定所述次摆线泵40的排出压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所述油路部件50构成为,由相互独立的所述油路板51以及所述阀部件55形成,在所述阀部件55上安装所述阀431、432,也可以取而代之,如图10所示那样,具备一体地具有所述油路板51以及所述阀部件55的油路部件50’,在该单一的油路部件50’安装所述阀431、432。
在此,对形成于所述油路板51的所述连通油路450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那样,所述连通油路450,以一端部与所述齿轮泵用分路油路404的前端部流体连接的方式在与所述端口部件35触接的触接面开口。
所述连通油路450的另一端部,和设置在所述次摆线泵40的与所述第一吸引口41相反侧的第二吸引口42流体连接,并且在与所述齿轮泵罩70触接的触接面开口。
即,所述连通油路450构成为,将从所述齿轮泵用分路油路404送来的油向所述次摆线泵40的所述第二吸引口42以及所述齿轮泵60的所述吸引口61引导。
还有,所述油路板侧返回油路445,一端部以与所述阀部件侧返回油路440流体连接的方式在与所述阀部件55触接的触接面开口,且另一端部与所述连通油路450流体连接(参照图6以及图7)。
接下来,对于形成于所述齿轮泵罩70的油路进行说明。
如图3以及图4所示那样,在所述齿轮泵罩70形成有:一端部以与所述连通油路450流体连接的方式在与所述油路部件50触接的触接面开口、且另一端部与所述齿轮泵60的吸引口61流体连接的齿轮泵用吸引油路461;和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齿轮泵用排出端口460P的齿轮泵用排出油路46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收纳所述次摆线泵40的所述凹部45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泵壳30。
在该方式中,优选,所述第三泵用吸引油路461的一端部,以当沿着所述泵轴10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其与所述凹部45或者所述第三泵用分路油路404的另一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相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
通过具备该构成,在不需要所述次摆线泵40的情况下,只要去除该次摆线泵40以及所述油路部件50,使所述齿轮泵罩70与所述泵壳30相连结,就能够容易地变更为只具备所述活塞泵20以及所述齿轮泵60的规格。
优选,能够将含所述活塞泵用第一以及第二排出端口411P、412P、所述次摆线泵用第一~第三排出端口421P、422P、423P以及所述齿轮泵用排出端口460P在内的所有排出端口,设置在所述多联泵单元1的同一面侧(参照图1)。
通过具备该构成,能够使与所述排出端口流体连接的外部配管的连接作业效率提高,并且能够实现该外部配管的高效的配置。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所述加载部件240向最大偏转方向加载的所述可动斜板230构成为,除了所述活塞泵20的排出压力上升之外,在所述齿轮泵60的排出压力上升时,也向中立侧偏转。
即,所述多联泵单元1,如图4所示那样,在所述构成的基础上,具有使所述齿轮泵60的排出压力作用在所述可动斜板230上的中立侧返回管路470。
具体而言,所述可动斜板230,如图2所示那样,以所述泵轴10为基准,在和所述第一延伸区域233的相反侧具有第二延伸区域234。
所述中立侧返回管路470,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具备:形成于所述齿轮泵罩70的齿轮泵罩侧中立返回油路471,该油路,基端部与所述齿轮泵用排出油路462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与所述油路部件50触接的触接面开口;形成于所述油路部件50的油路部件侧中立返回油路472,该油路,基端部以与所述齿轮泵罩侧中立返回油路471流体连接的方式在与所述齿轮泵罩70触接的触接面开口、且前端部在与所述端口部件35触接的触接面开口;形成于所述端口部件35的端口部件侧中立返回油路473,该油路,基端部以与所述油路部件侧中立返回油路472流体连接的方式在与所述油路部件50触接的触接面开口、且前端部在所述泵壳30的内部空间开口;配管部件474,该部件具有基端部与所述端口部件侧中立返回油路473流体连接、且前端部朝向所述第二延伸区域234开口的油路;和推动部件475,该部件在前端部与所述可动斜板230的第二延伸区域234卡合的状态下可轴线方向滑动地收纳于所述配管部件474的油路中。
另外,在所述配管部件474的所述油路,插入有带节流孔的插塞476。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B的剖面图,表示对应于图2的剖面图。
另外,图中,对和所述实施方式1中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B,如图11所示,在所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中,取代所述油路部件50而具备油路部件50B。
所述油路部件50B具备:具有实质上和所述油路板51中的所述触接部52相同的构成的油路板51B;和具有实质上和所述阀部件55相同的构成、且可装卸地连结于所述油路板51B中的朝向与所述泵轴1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端面上的阀部件55B。
在该多联泵单元1B中,通过仅将所述油路部件50B变更为液密地闭塞所述凹部45的闭塞板(没有图示),就能够在仍然利用所述泵壳30的情况下,进行从具备所述次摆线泵40的方式向不具备所述次摆线泵40的方式的规格变更。
由此,既能谋求尽可能的部件通用化,又能够容易地得到对应各种规格的泵单元。
还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B,也可以和所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成为,所述活塞泵20、所述次摆线泵40以及所述齿轮泵60通过通用的所述吸引油路400吸引液压油,而且,可以构成为如图11所示那样,将含所述活塞泵用第一以及第二排出端口411P、412P、所述次摆线泵用第一~第三排出端口421P、422P、423P以及所述齿轮泵用排出端口460P在内的所有排出端口,朝向同一方向。
通过该构成,能够使对所述吸引油路的外部配管连接作业以及与所述排出端口流体连接的外部配管的连接作业效率提高,并且能够实现该外部配管的高效的配置。
还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B,也和所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设置有所述次摆线泵用第一~第三排出端口421P、422P、423P、且安装有所述阀431、432的所述阀部件55B相对于所述油路板51B可装卸地连结。
因此,通过仅仅更换所述阀部件55B,就能够容易地变更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端口的数量。
实施方式3
以下,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另外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C的剖面图,表示对应于图2的剖面图。
另外,图中,对和所述实施方式1或者2中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C,如图12所示,在所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中,取代所述油路部件50而具备油路部件50C。
所述油路部件50C具有:可装卸地与所述泵壳30连结的油路板51C;和设置有所述次摆线泵用第一~第三排出端口421P、422P、423P、且安装有所述阀431、432的阀部件55C。
所述油路板51C,和所述各实施方式相同地,以将所述次摆线泵40收纳于该油路板和所述泵壳30之间的状态,可装卸地连结于该泵壳3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路板51C,具有当沿着所述泵轴10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对应于所述泵壳30的形状。
所述阀部件55C,可装卸地连结于所述齿轮泵罩70中的与所述油路板51C相反侧的端面。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油路420,遍及所述油路板51C、所述齿轮泵罩70以及所述阀部件55C而形成。
在该多联泵单元1C中,同样通过仅将所述油路板50C变更为液密地闭塞所述凹部45的闭塞板(没有图示),就能够在仍然利用所述泵壳30的情况下,进行从具备所述次摆线泵40的方式向不具备所述次摆线泵40的方式的规格变更。
因此,既能谋求尽可能的部件通用化,又能够容易地得到对应各种规格的泵单元。
还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C,也可以与所述实施方式1以及2同样地,构成为所述活塞泵20、所述次摆线泵40以及所述齿轮泵60通过通用的所述吸引油路400吸引液压油,而且可以构成为,如图11所示那样,含所述活塞泵用第一以及第二排出端口411P、412P、所述次摆线泵用第一~第三排出端口421P、422P、423P以及所述齿轮泵用排出端口460P在内的所有排出端口朝向同一方向。
通过该构成,能够使对所述吸引油路的外部配管连接作业以及与所述排出端口流体连接的外部配管的连接作业效率提高,并且能够实现该外部配管的高效的配置。
还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C,设置有所述次摆线泵用第一~第三排出端口421P、422P、423P、且安装有所述阀431、432的所述阀部件55C相对于所述齿轮泵罩70可装卸地连结。
因此,通过仅仅更换所述阀部件55C,就能够容易地变更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端口的数量。
实施方式4
以下,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另外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D的剖面图,表示对应于图2的剖面图。
另外,图中,对和所述实施方式1~3中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D,就将所述次摆线泵用第一~第三排出端口421P、422P、423P设置于收纳所述活塞泵20的泵壳30D这一点而言,与所述实施方式1~3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1C不同。
具体而言,所述多联泵单元1D是,在所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中,取代所述泵壳30而具有泵壳30D,而且取代所述油路部件50而具备油路部件50D。
所述泵壳30D,如图13所示那样,具有:所述壳本体31;和以闭塞所述壳本体31的所述开口31c的方式,可装卸地连结于该壳本体31的端口部件35D。
所述端口部件35D,具有:在闭塞所述开口31c的同时与所述壳本体31触接的触接部36D;和从所述触接部36D以所述泵轴10的轴线为基准向径向方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37D。
在所述端口部件35D,形成有所述吸引油路400以及所述活塞泵用排出油路410,而且还形成有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油路420。
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油路420,基端部与被收纳在所述触接部36D和所述油路部件50D之间的所述次摆线泵40的排出口流体连接,而且前端部在所述延伸部37D上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有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端口420P。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那样,所述阀431、432安装于所述延伸部37D。
所述油路部件50D,具有可装卸地连结于所述泵壳30D的油路板51D。
所述油路板51D,以将所述次摆线泵40收纳于该油路板和所述端口部件35D之间的状态,可装卸地连结于所述端口部件35D。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D,和所述实施方式1以及2同样地,可以构成为所述活塞泵20、所述次摆线泵40以及所述齿轮泵60通过通用的所述吸引油路400吸引液压油,而且,可以构成为含所述活塞泵用第一以及第二排出端口411P、412P、所述次摆线泵用第一~第三排出端口421P、422P、423P以及所述齿轮泵用排出端口460P在内的所有排出端口朝向同一方向。
因此,能够使对所述吸引油路的外部配管连接作业以及与所述排出端口流体连接的外部配管的连接作业效率提高,并且能够实现该外部配管的高效的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端口部件35D设置了所述次摆线泵用第一~第三排出端口421P、422P、423P,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如图14所示那样,在壳本体31D设置所述次摆线泵用第一~第三排出端口421P、422P、423P。
Claims (10)
1.一种多联泵单元,具备:与驱动源动作地连结的泵轴、由所述泵轴驱动的第一泵、收纳所述第一泵的泵壳、和由所述泵轴动作地驱动的第二泵,其特征在于,具备:
连结在所述泵壳中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上的油路部件;
以所述第二泵为基准在与所述第一泵的泵轴的轴线方向的相反侧,由所述泵轴动作地驱动的第三泵;和
以围绕所述第三泵的方式与所述油路部件的外表面连结的第三泵用壳;
在所述泵壳以及所述油路部件的触接面的一方或者两方,设置有收纳所述第二泵的凹部;
在所述泵壳设置有: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吸引端口的吸引油路,其将通过所述吸引端口导入的液压油向所述第一泵的吸引口引导;和第一泵用排出油路,其基端部与所述第一泵的排出口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第一泵用排出端口;
在所述油路部件上,设置有以所述第二泵作为油压源的第二泵用排出端口;
所述吸引油路构成为,将从所述吸引端口导入的液压油,除了导入所述第一泵的吸引口之外,还导入所述第二泵的设置在第一泵侧的端面上的第一吸引口;
所述吸引油路含有将从所述吸引端口导入的液压油向与所述油路部件触接的触接面引导的第三泵用分路油路;
在所述第三泵用壳上,设置有:一端部在与所述油路部件触接的触接面开口、且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三泵的吸引口流体连接的第三泵用吸引油路,和一端部与所述第三泵的排出口流体连接、且另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第三泵用排出端口的第三泵用排出油路;
在所述油路部件形成有连通油路,该连通油路使所述第三泵用分路油路和第二泵的第二吸引口以及所述第三泵用吸引油路流体连接,该第二吸引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吸引口在泵轴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油路部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泵用排出端口,在所述油路部件上安装有控制所述多个第二泵用排出端口的排出状态的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泵用排出端口被设置在所述油路部件的同一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路部件一体地具有:与所述泵壳触接的触接部、和从所述触接部以所述泵轴的轴线为基准向径向方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
所述阀安装在所述延伸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路部件具有阀部件,该阀部件可装卸地连结在所述延伸部中的朝向与所述泵轴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端面上;
所述阀安装在所述阀部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路部件具有:与所述泵壳触接的油路板、和可装卸地连结在所述油路板中的朝向与所述泵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端面上的阀部件,该阀部件安装了所述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泵用排出端口、所述第二泵用排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三泵用排出端口,设置在所述多联泵单元的同一面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泵壳;
所述第三泵用吸引油路的所述一端部被配置成,当沿着所述泵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该端部与所述凹部或者所述第三泵用分路油路的另一端部的至少一方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泵具备:不能围绕轴线相对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泵轴上的液压缸体;可轴线方向滑动地收纳在所述液压缸体中的多个活塞;能够围绕与所述泵轴垂直的摆动轴线摆动的可动斜板,其根据围绕所述摆动轴线的偏转位置而使所述多个活塞的滑动范围变更;和对所述可动斜板向围绕所述摆动轴线的最大偏转方向加载的加载部件;
所述加载部件被收纳在所述泵壳中,使得该加载部件在前端部动作地与所述可动斜板卡合的状态下与所述泵轴大体平行;
在所述油路部件,安装有使所述加载部件的基端部的位置变更的人为操作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泵的排出压力作用在该可动斜板上,使得与所述加载部件的加载力相抗衡而使所述可动斜板围绕所述摆动轴线向中立侧偏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86/2006 | 2006-07-24 | ||
JP2006200186A JP4915161B2 (ja) | 2006-07-24 | 2006-07-24 | 多連ポンプ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13727A CN101113727A (zh) | 2008-01-30 |
CN101113727B true CN101113727B (zh) | 2011-12-07 |
Family
ID=38631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2686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3727B (zh) | 2006-07-24 | 2007-06-29 | 多联泵单元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05711B2 (zh) |
EP (1) | EP1884661A2 (zh) |
JP (1) | JP4915161B2 (zh) |
CN (1) | CN1011137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57726B1 (en) | 2013-04-19 | 2017-05-23 | Hydro-Gear Limited Partnership | Hydraulic running surface |
US9003955B1 (en) | 2014-01-24 | 2015-04-14 | Omax Corporation | Pump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use with waterjet systems and other high pressure fluid systems |
US10570893B2 (en) * | 2015-05-29 | 2020-02-25 |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 Hydraulic pump and detachable servo unit |
US10808688B1 (en) | 2017-07-03 | 2020-10-20 | Omax Corporation | High pressure pumps having a check valve keeper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DE102018215444A1 (de) * | 2018-09-11 | 2020-03-12 | Bausch + Ströbel Maschinenfabrik Ilshofen GmbH + Co. KG | Kombi-Dosieraggregat zum Abfüllen flüssiger Produkte in Behälter |
JP7274916B2 (ja) * | 2019-04-03 | 2023-05-17 |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 ポンプユニット及び建設機械 |
US12064893B2 (en) | 2020-03-24 | 2024-08-20 | Hypertherm, Inc. | High-pressure seal for a liquid jet cutting system |
EP4127479A1 (en) | 2020-03-30 | 2023-02-08 | Hypertherm, Inc. | Cylinder for a liquid jet pump with multi-functional interfacing longitudinal ends |
JP7471901B2 (ja) * | 2020-04-28 | 2024-04-22 |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 流体圧駆動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54180A (en) * | 1992-07-31 | 1994-10-11 |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 Hydrostatic assembly having multiple pumps |
US5782161A (en) * | 1995-12-28 | 1998-07-21 | Unisia Jecs Corporation | Axial plunger pump with a partition between the lubricating chamber and the working fluid chamber |
CN1576583A (zh) * | 2003-07-11 | 2005-02-09 | 伊顿公司 | 双联泵的超载控制 |
US20050226747A1 (en) * | 2004-04-13 | 2005-10-13 | Ryota Ohashi | Hydraulic pump unit, hydraulic pump set, and working vehicle |
JP3781899B2 (ja) * | 1998-06-26 | 2006-05-31 |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 多連型ポンプ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769393A (en) * | 1951-03-23 | 1956-11-06 | Sundstrand Machine Tool Co | Hydraulic pump and control |
US3066609A (en) * | 1959-11-16 | 1962-12-04 | Sundstrand Corp | Piston return mechanism |
JPH01267367A (ja) * | 1988-04-15 | 1989-10-25 | Nachi Fujikoshi Corp | 多連ピストンポンプ |
US5311740A (en) * | 1991-03-11 | 1994-05-17 |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 Hydraulic power transmission |
JPH07119623A (ja) * | 1993-10-28 | 1995-05-09 |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 車軸駆動装置 |
JPH0874962A (ja) * | 1994-09-09 | 1996-03-19 | Kubota Corp | 静油圧式無段変速装置 |
US6332393B1 (en) * | 1999-07-16 | 2001-12-25 | Hydro-Gear Limited Partnership | Pump |
JP4425590B2 (ja) * | 2003-09-09 | 2010-03-03 | 株式会社 神崎高級工機製作所 | ポンプユニット |
-
2006
- 2006-07-24 JP JP2006200186A patent/JP491516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6-29 CN CN2007101268614A patent/CN10111372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7-10 EP EP07112145A patent/EP1884661A2/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07-23 US US11/781,510 patent/US790571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54180A (en) * | 1992-07-31 | 1994-10-11 |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 Hydrostatic assembly having multiple pumps |
US5782161A (en) * | 1995-12-28 | 1998-07-21 | Unisia Jecs Corporation | Axial plunger pump with a partition between the lubricating chamber and the working fluid chamber |
JP3781899B2 (ja) * | 1998-06-26 | 2006-05-31 |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 多連型ポンプ |
CN1576583A (zh) * | 2003-07-11 | 2005-02-09 | 伊顿公司 | 双联泵的超载控制 |
US20050226747A1 (en) * | 2004-04-13 | 2005-10-13 | Ryota Ohashi | Hydraulic pump unit, hydraulic pump set, and working vehicl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884661A2 (en) | 2008-02-06 |
US7905711B2 (en) | 2011-03-15 |
CN101113727A (zh) | 2008-01-30 |
JP4915161B2 (ja) | 2012-04-11 |
JP2008025494A (ja) | 2008-02-07 |
US20080019843A1 (en) | 2008-0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13727B (zh) | 多联泵单元 | |
CN106460879B (zh) | 液压装置 | |
EP1586775A3 (en) | Hydraulic pump unit, hydraulic pump set and working vehicle | |
USRE36807E (en) | Axle driving apparatus | |
CN102887168B (zh) | 动力转向装置 | |
JP4492989B2 (ja) | 変速操作機構 | |
CN1666010B (zh) | 具有可变容量的内齿轮机 | |
CN104806738A (zh) | 润滑油供给构造 | |
JP7065582B2 (ja) | 液圧システム及び液圧システムを含む建設機械 | |
EP2307765A1 (en) | Transmission for a work machine with attached hydraulic fluid pump | |
CN110985325A (zh) | 一种轴向柱塞泵马达及工程机械 | |
CN202348639U (zh) | 斜盘轴向柱塞泵辅助启动式液压供油单元以及工程机械 | |
US7516684B2 (en) | Shaft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engine | |
JP4608677B2 (ja) | チャージリリーフ機構 | |
JP4491576B2 (ja) | 油圧供給装置 | |
JP2001116107A (ja) | タンデムポンプユニット | |
CN201277432Y (zh) | 新型机油泵 | |
CN106471250A (zh) | 液压旋转机械 | |
CN111794937B (zh) | 泵单元和施工机械 | |
CN219220547U (zh) | 一种回油泵及发动机 | |
CN219344794U (zh) | 发动机和车辆 | |
JPH10272941A (ja) | 車両走行用静流体圧伝動装置 | |
CN201041155Y (zh) | 低压大排量齿轮油泵 | |
JP2009526172A (ja) | 庭園保全車両用の油圧式トランスアクスル | |
JP4617427B2 (ja) | ポン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3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