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3205A - 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3205A
CN101113205A CNA2007100253132A CN200710025313A CN101113205A CN 101113205 A CN101113205 A CN 101113205A CN A2007100253132 A CNA2007100253132 A CN A2007100253132A CN 200710025313 A CN200710025313 A CN 200710025313A CN 101113205 A CN101113205 A CN 101113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ino
drying
copoly type
preparation
hou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253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保平
袁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A2007100253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132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13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32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以双酚芴为原料,BAOFL;B.将BAOFL与二胺按摩尔比1∶1~4混合;C.在氮气流保护下,将二酐和步骤B得到的混合液按摩尔比1∶1加入到有机溶剂中配制成固含量10%(wt/wt)的溶液,在室温下连续搅拌反应24h得到聚酰胺酸;D.取聚酰胺酸粘稠液浇注到玻璃板模具上;E.将模具放在80℃下真空干燥2h后升温至150℃下真空干燥2h,脱除溶剂,形成聚酰胺酸凝胶膜;F.继续升温至200℃下真空干燥1.5h后升温至240℃下再真空干燥1.5h,得到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本发明往分子中引入大侧基以共缩聚的方法破坏分子链的规整性和对称性,增加链段的空隙,提高了其溶解性能并降低其介电常数。

Description

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含大分子侧基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PI)是一类以酰亚胺环为结构特征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耐溶剂性能等,在微电子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电子元件联接和保护的新材料。
聚酰亚胺首次合成是在1908年由Bogert和Renshaw完成的。当加热4-氨基邻苯二甲酸酐或4-氨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时,会脱水或脱甲醇而生成聚酰亚胺。但那时聚合物的本质还未被认识,没有受到重视。直到40年代中期才有一些专利出现,但真正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来研究和开发则开始于50年代,50年代末期成功地制备了高分子量的芳香族聚酞亚胺,为此杜邦公司申请了一系列专利。1961年杜邦公司生产出聚均苯四酰亚胺薄膜(Kapton),1964年开始生产聚均苯四甲酰亚胺塑料(Vespel)。继后,它的粘合剂、涂料、炮沫和纤维相继出现,从此开始了聚酰亚胺蓬勃发展的时代。
集成电路工业中为了达到更高的集成度,要求芯片的尺寸越来越小,这样芯片中信号传输的延迟时间也会相应增加。由于信号的传输速度与所用PI层间绝缘材料介电常数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为了提高信号的传输速度,就必须降低PI层间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根据1998年SEMATECH(Semiconductormanufacturing and technology,半导体厂商的一个世界性非赢利组织,主要评价新材料、工艺以及设备)对层间绝缘材料介电常数的预测,到2002年,这类材料的介电常数为2.0~2.5,而标准型PI材料的介电常数一般为3.0~3.5,因此很难达到此要求。Simpson及其合作者系统研究了关于低介电常数PI材料的若干基础问题,并提出了降低PI介电常数的方法:1.引入含氟基团或以氟取代氢合成含氟;2.引入空气孔洞或纳米泡沫材料;3.共聚接枝。目前对于低介电常数PI材料的研究也绝大多数集中在这几方面。PI的介电常数的下降,很多情况下是牺牲其固有的某些优良特性,如耐热性降低、力学性能变差等等。因此研究开发兼具高耐热性与低介电常数的PI材料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话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制备一种具有低介电常数与高耐热性,良好的溶解性和可加工性的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以双酚芴为原料,合成9,9-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芴(BAOFL);
Figure A20071002531300051
B.将9,9-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芴与二胺按摩尔比1∶1~4混合;
C.在氮气流保护下,将二酐和步骤B得到的混合液按摩尔比1∶1加入到有机溶剂中配制成固含量10%(wt/wt)的溶液,在室温下连续搅拌反应24h得到聚酰胺酸;
D.取聚酰胺酸粘稠液浇注到玻璃板模具上;
E.将模具放在80℃下真空干燥2h后升温至150℃下真空干燥2h,脱除溶剂,形成聚酰胺酸凝胶膜;
F.继续升温至200℃下真空干燥1.5h后升温至240℃下再真空干燥1.5h,此过程中发生环化反应,得到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
所述的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中9,9-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芴的合成是与对氯硝基苯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150-160℃反应12小时后,水合肼Pd/C催化下以乙醇为溶剂,70℃下反应8小时还原成氨基。
所述的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步骤C中的有机溶剂为N-甲基-2-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之一。
所述的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步骤C中的二酐为二苯甲酮-3,3’,4,4’四甲基二酐(BTDA),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4,4’-(六氟亚丙基)双-邻苯二甲酸酐(6FDA),双酚A型二酐(BPADA),联苯四酸二酐(BPDA),双(3,4-苯二甲酸酐)二甲基硅烷(SIDA)之一。
所述的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步骤C中的二胺为9,9-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芴(BAOFL),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pBAPS),双[3,5-二甲基-4-(4-氨基)苯酚]甲烷(BDAPM),己二胺(HMDA),二氨基二苯甲烷(MDA)之一。
利用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可制备得到具有较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薄膜,本发明是通过往分子中“引入大侧基”和“共缩聚”的方法来破坏分子链的规整性和对称性,增加分子链的柔顺性,减小结晶倾向,进而提高PI的溶解性和可加工性。同时,增加链段的空隙,减小PI的介电常数。这样该材料在保持了聚酰亚胺的热学性能的同时,提高了其溶解性能并降低其介电常数。其介电常数随着BAOFL量的增加,增加链段的空隙又逐渐减小。因此,介电常数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同时,介电常数的最低值也随着不同的二胺和二酐单体改变,在BAOFL与另一种二胺的不同摩尔比时出现。当以BTDA为二酐单体,ODA和BAOFL为二胺单体制备的一系列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其中ODA∶BAOFL=2∶1时,介电常数最低;而以BPDAD为二酐单体,BDAPM和BAOFL为二胺单体制备的一系列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其介电常数最低点在BDAPM∶BAOFL=3∶1的时候。而从其热分解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介电常数降低的同时,其热稳定性仍然很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以BTDA为二酐单体,ODA和BAOFL为二胺单体制备的一系列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红外反射图谱。
图2是以BPDAD为二酐单体,BDAPM和BAOFL为二胺单体制备的一系列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红外反射图谱。
图3是以BTDA为二酐单体,ODA和BAOFL为二胺单体制备的一系列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25℃时不同频率下的介电常数。
图4是以BPDAD为二酐单体,BDAPM和BAOFL为二胺单体制备的一系列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25℃时不同频率下的介电常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9,9-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芴的合成
将0.1mol双酚芴、0.2mol对氯硝基苯(PCNB)、0.2mol无水碳酸钾加入到盛有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的三口烧瓶中,通氮气,160℃油浴下维持回流反应12h后冷却反应液至80℃,趁热过滤,除去滤渣,母液加水,沉析出大量黄色固体物,过滤,热水洗涤2~3次,真空烘箱(80℃)干燥5h后,得干产物9,9-双(4-(4-硝基苯氧基)苯基)芴59.1g。将上述得到的硝基进行还原反应,即可得到9,9-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芴单体。具体操作如下:称取硝基物、0.3g钯/炭(Pd/C)催化剂、300ml乙醇溶剂,无水氯化铁3.1g,85%浓度的水合肼26.5g盛入反应瓶中,室温下搅拌15min后,加热升温至40℃,开始滴加水合肼,继续加热升温至70℃,恒温反应并同时滴加水合肼,滴加完毕后,继续恒温反应8h后,趁热过滤,冷却滤液有灰白晶体析出,乙醇重结晶。
实施例2
将0.322g的BTDA,0.133gBAOFL和0.15g ODA,即摩尔比ODA∶BAOFL=3∶1,加入到5.445g NMP中配制成固含量10%(wt/wt)的溶液。在室温下连续搅拌反应24h得到聚酰胺酸。取聚酰胺酸粘稠液浇注到玻璃板模具上。将模具放在80℃下真空干燥2h后升温至150℃下真空干燥2h,真空压力为0.01MPa,脱除溶剂后形成聚酰胺酸凝胶膜。继续在200℃下真空干燥1。5h后升温至240℃再真空干燥1.5h得到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用HIOKI 3532-50阻抗分析仪测试,从薄膜的介电常数与频率的关系看,在1MHz频率下,薄膜的介电常数为3.17。
实施例3
将0.322g的BTDA,0.177gBAOFL和0.133g ODA,即摩尔比ODA∶BAOFL=2∶1,加入到5.445g NMP中配制成固含量10%(wt/wt)的溶液。在室温下连续搅拌反应24h得到聚酰胺酸。取聚酰胺酸粘稠液浇注到玻璃板模具上。将模具放在80℃下真空干燥2h后升温至150℃下真空干燥2h,真空压力为0.01MPa,脱除溶剂后形成聚酰胺酸凝胶膜。继续在200℃下真空干燥1。5h后升温至240℃再真空干燥1.5h得到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用HIOKI 3532-50阻抗分析仪测试,从薄膜的介电常数与频率的关系看,在1MHz频率下,薄膜的介电常数为3.02。
实施例4
将0.520g的BPADA,0.133gBAOFL和0.3285g BDAPM(即BDAPM∶BAOFL=3∶1)加入到8.8335g NMP中配制成固含量10%(wt/wt)的溶液。在室温下连续搅拌反应24h得到聚酰胺酸。取聚酰胺酸粘稠液浇注到玻璃板模具上。将模具放在80℃下真空干燥2h后升温至150℃下真空干燥2h,真空压力为0.01MPa,脱除溶剂后形成聚酰胺酸凝胶膜。继续在200℃下真空干燥1。5h后升温至240℃再真空干燥1.5h得到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用HIOKI 3532-50阻抗分析仪测试,从薄膜的介电常数与频率的关系看,在1MHz频率下,薄膜的介电常数为2.34。
实施例5
将0.292g的BPADA,0.1773gBAOFL和0.3285g BDAPM,即摩尔比BDAPM∶BAOFL=2∶1,加入到8.8335g NMP中配制成固含量10%(wt/wt)的溶液。在室温下连续搅拌反应24h得到聚酰胺酸。取聚酰胺酸粘稠液浇注到玻璃板模具上。将模具放在80℃下真空干燥2h后升温至150℃下真空干燥2h,真空压力为0.01MPa,脱除溶剂后形成聚酰胺酸凝胶膜。继续在200℃下真空干燥1。5h后升温至240℃再真空干燥1.5h得到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用HI0KI3532-50阻抗分析仪测试,从薄膜的介电常数与频率的关系看,在1MHz频率下,薄膜的介电常数为2.33。
实施例6
将0.218g的PMDA,0.133g BAOFL和0.324g pBAPS,即摩尔比pBAPS∶BAOFL=3∶1,加入到6.075g DMF中配制成固含量10%(wt/wt)的溶液。在室温下连续搅拌反应24h得到聚酰胺酸。取聚酰胺酸粘稠液浇注到玻璃板模具上。将模具放在80℃下真空干燥2h后升温至150℃下真空干燥2h,真空压力为0.01MPa,脱除溶剂后形成聚酰胺酸凝胶膜。继续在200℃下真空干燥1。5h后升温至240℃再真空干燥1.5h得到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7
将0.444g的6FDA,0.133g BAOFL和0.108g HMDA,即摩尔比HMDA∶BAOFL=3∶1,加入到6.165g DMAc中配制成固含量10%(wt/wt)的溶液。在室温下连续搅拌反应24h得到聚酰胺酸。取聚酰胺酸粘稠液浇注到玻璃板模具上。将模具放在80℃下真空干燥2h后升温至150℃下真空干燥2h,真空压力为0.01MPa,脱除溶剂后形成聚酰胺酸凝胶膜。继续在200℃下真空干燥1。5h后升温至240℃再真空干燥1.5h得到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8
将0.294g的BPDA,0.133g BAOFL和0.1695g MDA,即摩尔比MDA∶BAOFL=3∶1,加入到5.3685g DMAc中配制成固含量10%(wt/wt)的溶液。在室温下连续搅拌反应24h得到聚酰胺酸。取聚酰胺酸粘稠液浇注到玻璃板模具上。将模具放在80℃下真空干燥2h后升温至150℃下真空干燥2h,真空压力为0.01MPa,脱除溶剂后形成聚酰胺酸凝胶膜。继续在200℃下真空干燥1。5h后升温至240℃再真空干燥1.5h得到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9
将0.352g的SIDA,0.133g BAOFL和0.1695g MDA,即摩尔比MDA∶BAOFL=3∶1,加入到5.8905g DMAc中配制成固含量10%(wt/wt)的溶液。在室温下连续搅拌反应24h得到聚酰胺酸。取聚酰胺酸粘稠液浇注到玻璃板模具上。将模具放在80℃下真空干燥2h后升温至150℃下真空干燥2h,真空压力为0.01MPa,脱除溶剂后形成聚酰胺酸凝胶膜。继续在200℃下真空干燥1。5h后升温至240℃再真空干燥1.5h得到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10
本发明方法制得的产物热学性能的对比数据:
表1是以BTDA为二酐单体,ODA和BAOFL为二胺单体制备的一系列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编号与其热分解数据。
表1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编号与其热分解数据
样品编号   ODA∶BAOFL(摩尔比)     Td5 a(℃)   剩余质量(%)
    空气   氮气
    PI-1PI-2PI-3PI-4PI-0     1∶12∶13∶14∶1∶0     302441407447485   304499356434525     59.9158.4458.2158.6157.71
a失重5%时的温度(Td5 a)
氮气与空气气氛下加热速率都是20℃ min-1
b800℃氮气气氛下的剩余质量百分数。
表1中PI-0是没有进行共聚的聚酰亚胺,其5%的失重时的温度最高,而由表1可以明显看到除了PI-1在5%的失重时的温度下降较多,其它的共聚型聚酰亚胺的5%的失重时的温度下降并不太大,而之后我们从图3可以知道PI-2的介电常数最低,而热分解温度和PI-0相差并不大,所以,其热稳定性仍然很好。
表2是以BPDAD为二酐单体,BDAPM和BAOFL为二胺单体制备的一系列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编号与其热分解数据。
表2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编号与其热分解数据
样品编号  BDAPM∶BAOFL(摩尔比)        Td5 a(℃)   剩余质量(%)
    空气     氮气
    PI-1′     1∶1     479     471     44.25
  PI-2′PI-3′PI-4′PI-0′   2∶13∶14∶1∶0     486484475482     477469464473     47.6544.350.0345.09
a失重5%时的温度(Td5 a)
氮气与空气气氛下加热速率都是20℃ min-1
b700℃氮气气氛下的剩余质量百分数。
表2中PI-0′是没有进行共聚的聚酰亚胺,其5%的失重时的温度最高,而由表2可以明显看到共聚型聚酰亚胺的5%的失重时的温度下降在10℃之内,而之后我们从图4可以知道PI-3′的介电常数最低,而热分解温度和PI-0相差并不大,所以,其热稳定性仍然很好。
实施例11
从本发明制得的产物的红外谱图图1和图2中可看出酰胺键中C=O的特征吸收峰在1778.07cm-1和1702m-1,同时C-N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是在1375.01cm-1和740.54cm-1和728.25cm-1,说明存在C-N结构,进而说明PI′与PI制备的成功。
从图3和图4中可以清楚的看出随着频率的增大,介电常数逐渐减小的规律。而随着BAOFL量的增加,在同一频率下,介电常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Claims (5)

1.一种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包括以下步骤:
A.以双酚芴为原料,合成9,9-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芴;
Figure A2007100253130002C1
B.将9,9-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芴与二胺按摩尔比1∶1~4混合;
C.在氮气流保护下,将二酐和步骤B得到的混合液按摩尔比1∶1混合加入到有机溶剂中配制成固含量10%(wt/wt)的溶液,在室温下连续搅拌反应24h得到聚酰胺酸;
D.取聚酰胺酸粘稠液浇注到玻璃板模具上;
E.将模具放在80℃下真空干燥2h后升温至150℃下真空干燥2h,脱除溶剂,形成聚酰胺酸凝胶膜;
F.继续升温至200℃下真空干燥1.5h后升温至240℃下再真空干燥1.5h,得到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9,9-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芴的合成是与对氯硝基苯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150-160℃反应12小时后,水合肼Pd/C催化下以乙醇为溶剂,70℃下反应8小时还原成氨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步骤C中的有机溶剂为N-甲基-2-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步骤C中的二酐为二苯甲酮-3,3’,4,4’四甲基二酐,均苯四甲酸二酐,4,4’-(六氟亚丙基)双-邻苯二甲酸酐,双酚A型二酐,联苯四酸二酐,双(3,4-苯二甲酸酐)二甲基硅烷之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步骤C中的二胺为9,9-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芴,4,4’-二氨基二苯醚,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双[3,5-二甲基-4-(4-氨基)苯酚]甲烷,己二胺,二氨基二苯甲烷之一。
CNA2007100253132A 2007-07-20 2007-07-20 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1132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253132A CN101113205A (zh) 2007-07-20 2007-07-20 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253132A CN101113205A (zh) 2007-07-20 2007-07-20 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3205A true CN101113205A (zh) 2008-01-30

Family

ID=39021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253132A Pending CN101113205A (zh) 2007-07-20 2007-07-20 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13205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2039A (zh) * 2011-07-22 2012-02-15 中山大学 基于芴结构的可溶性功能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9416229B2 (en) 2014-05-28 2016-08-1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Dianhydride and polyimide
CN106046363A (zh) * 2016-06-28 2016-10-26 常州大学 一类含四甲氧基芴结构高可溶性聚芳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56215A (zh) * 2016-01-12 2019-03-12 湖南工业大学 具有高平面性的含芴或芴酮结构功能二胺单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0117375A (zh) * 2019-05-21 2019-08-13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厚度由外径到圆心依次递减、上表面呈微凹型的聚酰亚胺光学薄膜制备方法
CN110396192A (zh) * 2019-08-28 2019-11-0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四元共聚热塑性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040450A (zh) * 2019-12-31 2020-04-21 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低介电含氟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7270A (zh) * 2020-05-29 2020-09-11 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63584A (zh) * 2021-07-07 2021-10-29 北京科技大学 低介电共聚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2039A (zh) * 2011-07-22 2012-02-15 中山大学 基于芴结构的可溶性功能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9416229B2 (en) 2014-05-28 2016-08-1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Dianhydride and polyimide
CN109456215A (zh) * 2016-01-12 2019-03-12 湖南工业大学 具有高平面性的含芴或芴酮结构功能二胺单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9456215B (zh) * 2016-01-12 2021-10-01 湖南工业大学 具有高平面性的含芴或芴酮结构功能二胺单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6046363A (zh) * 2016-06-28 2016-10-26 常州大学 一类含四甲氧基芴结构高可溶性聚芳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46363B (zh) * 2016-06-28 2019-01-25 常州大学 一类含四甲氧基芴结构高可溶性聚芳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17375A (zh) * 2019-05-21 2019-08-13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厚度由外径到圆心依次递减、上表面呈微凹型的聚酰亚胺光学薄膜制备方法
CN110396192A (zh) * 2019-08-28 2019-11-0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四元共聚热塑性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396192B (zh) * 2019-08-28 2020-11-2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四元共聚热塑性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040450A (zh) * 2019-12-31 2020-04-21 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低介电含氟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7270A (zh) * 2020-05-29 2020-09-11 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63584A (zh) * 2021-07-07 2021-10-29 北京科技大学 低介电共聚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3205A (zh) 含芴结构的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7189436B (zh) 一种聚酰亚胺纳米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TWI792303B (zh) 一種聚醯亞胺薄膜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
CN106515130B (zh) 一种低吸水率的聚酰亚胺及其制备的无胶板材,以及该无胶板材的制备方法
CN106810692B (zh) 聚酰胺酸溶液的制备方法和聚酰亚胺薄膜
CN101700474A (zh) 一种高分子量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及制备方法
EP3252092A1 (en) Polyamide acid composition and polyimide composition
JP5733072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基板用ポリイミド前駆体樹脂組成物、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
US6277950B1 (en) Organic-soluble aromatic polyimides, organic solution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CN104151823A (zh) 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53744B (zh)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67120A (zh) 一种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91209A (zh) 一种低介电常数的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06131706A (ja) ポリイミド系低誘電材料および高効率分離膜
CN111484615A (zh) 低热膨胀系数和吸水率的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制备方法
CN115260492B (zh) 一种低热膨胀系数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EP0486899B1 (en) Polyimide resin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CN111808423A (zh) 一种高耐热低热膨胀系数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34224A (zh) 具有聚酰亚胺结构的改性芳纶聚合体、芳纶铸膜液、锂电池隔膜及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CN112062958B (zh) 一种聚酰亚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36940B (zh) 一种低反应活性二酐与二胺反应制备聚酰胺酸溶液的方法
CN114591503B (zh) 一种可溶聚(苯并咪唑-共-酰亚胺)聚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4736163A (zh) 含氮杂环二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聚酰亚胺前体、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应用
JP3168827B2 (ja) ポリイミド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358134A (zh) 一种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