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7260B - 过渡金属络合物、制备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方法、被取代的芴化合物、制备所述被取代的芴化合物的方法、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分、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以及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过渡金属络合物、制备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方法、被取代的芴化合物、制备所述被取代的芴化合物的方法、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分、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以及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7260B
CN101107260B CN2006800030053A CN200680003005A CN101107260B CN 101107260 B CN101107260 B CN 101107260B CN 2006800030053 A CN2006800030053 A CN 2006800030053A CN 200680003005 A CN200680003005 A CN 200680003005A CN 101107260 B CN101107260 B CN 101107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atom
fluorenes
tertiary butyl
alkyl
phen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030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07260A (zh
Inventor
千田太一
花冈秀典
中原伸也
十河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6/30139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6080475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107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7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07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72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下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还公开一种包含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1](在式中,M为第4族过渡金属原子;A为第16族原子;J为第14族原子;并且R1-R10、X1和X2分别为氢原子或取代基如烷基,或者它们可与相邻基团结合形成环,同时R7-R10中至少两个不为氢原子。)

Description

过渡金属络合物、制备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方法、被取代的芴化合物、制备所述被取代的芴化合物的方法、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分、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以及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渡金属络合物;包含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使用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作为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包括在所述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存在下聚合烯烃的步骤的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可用于制备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制备所述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的方法;以及使用所述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制备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有许多报导涉及过渡金属络合物和使用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作为催化剂组分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使用高活性聚合催化剂制备基于乙烯的聚合物的方法实例有使用二氯化双(环戊二烯基)合锆作为催化剂组分制备聚乙烯的方法(例如JP 58-19309A);和使用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作为催化剂组分制备乙烯-1-己烯共聚物的方法(例如JP 9-87313A)。以及制备基于丙烯的高分子量聚合物的方法实例有使用二氯化2,7-二-叔丁基芴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叔丁基氨基合钛作为催化剂组分制备聚丙烯的方法(例如JP 2000-514488T)。
但是,就分子量大小而言,使用上述各过渡金属络合物作为催化剂组分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制备的烯烃聚合物不能令人十分满意。
发明公开
鉴于这些情况,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渡金属络合物,其用作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用途可聚合烯烃制备高分子量烯烃聚合物;包含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使用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作为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包括在所述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存在下聚合烯烃的步骤的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制备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方法;可用于制备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以及使用所述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制备所述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
其中M为元素周期表中第4族过渡金属原子;A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6族原子;J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4族原子;R1、R2、R3、R4、R5、R6、X1和X2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2)卤原子或(3)氢原子;R1和R2、R2和R3,以及R3和R4可分别相互连接形成相应的环;R5和R6可相互连接形成环;R7、R8、R9和R10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2)卤原子或(3)氢原子;R7、R8、R9和R10中至少两个为选自上述基团的取代基或卤原子;R7和R8可相互连接形成环;以及R9和R10可相互连接形成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制备上述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与碱反应;和
(2)进一步与通式[3]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反应,
Figure S06803005320070726D000031
其中A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6族原子;J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4族原子;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2)卤原子或(3)氢原子;R1和R2、R2和R3,以及R3和R4可分别相互连接形成相应的环;R5和R6可相互连接形成环;R7、R8、R9和R10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2)卤原子或(3)氢原子;R7、R8、R9和R10中至少两个为选自上述基团的取代基或卤原子;R7和R8可相互连接形成环;R9和R10可相互连接形成环;和R11为烃基或带有三个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和
M-X3 n      [3]
其中M为元素周期表中第4族过渡金属原子;n为3或4的整数;X3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5)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6)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和(1-7)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2)卤原子或(3)氢原子;且多个X3彼此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一种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
Figure S06803005320070726D000051
其中A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6族原子;J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4族原子;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2)卤原子或(3)氢原子;R1和R2、R2和R3,以及R3和R4可分别相互连接形成相应的环;R5和R6可相互连接形成环;R7、R8、R9和R10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2)卤原子或(3)氢原子;R7、R8、R9和R10中至少两个为选自上述基团的取代基或卤原子;R7和R8可相互连接形成环;R9和R10可相互连接形成环;和R11为烃基或带有三个取代基的甲硅烷基。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一种制备上述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通式[4]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与碱反应;和
(2)进一步与通式[5]表示的化合物反应,
Figure S06803005320070726D000061
其中R7、R8、R9和R10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2)卤原子或(3)氢原子;R7、R8、R9和R10中至少两个为选自上述基团的取代基或卤原子;R7和R8可相互连接形成环;以及R9和R10可相互连接形成环,和
Figure S06803005320070726D000071
其中A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6族原子;J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4族原子;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2)卤原子或(3)氢原子;R1和R2、R2和R3,以及R3和R4可分别相互连接形成相应的环;R5和R6可相互连接形成环;R11为烃基或带有三个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和X4为卤原子。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涉及一种包含上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涉及一种使用上述过渡金属络合物作为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涉及一种使用上述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过渡金属络合物]
本发明的过渡金属络合物为以下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S06803005320070726D000081
其中M为根据修订的IUPAC无机化学命名法(1989)命名的元素周期表中第4族过渡金属原子,且下述元素周期表与之相同;A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6族原子;J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4族原子;R1、R2、R3、R4、R5、R6、X1和X2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2)卤原子或(3)氢原子;R1和R2、R2和R3,以及R3和R4可分别相互连接形成相应的环;R5和R6可相互连接形成环;R7、R8、R9和R10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2)卤原子或(3)氢原子;R7、R8、R9和R10中至少两个为选自上述基团的取代基或卤原子;R7和R8可相互连接形成环;以及R9和R10可相互连接形成环。
在通式[1]中,M为元素周期表中第4族过渡金属原子。M的实例有钛原子、锆原子和铪原子。其中,优选为钛原子。
在通式[1]中,A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6族原子。A的实例有氧原子、硫原子和硒原子。其中,优选为氧原子。
在通式[1]中,J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4族原子。J的实例有碳原子、硅原子和锗原子。其中,优选为硅原子或锗原子,且更优选为硅原子。
在通式[1]中,R1、R2、R3、R4、R5、R6、X1和X2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且所述烃基可被卤原子取代,(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其可被卤原子取代,(2)卤原子或(3)氢原子。
在R1、R2、R3、R4、R5、R6、X1和X2中,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的实例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异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正十七烷基、正十八烷基、正十九烷基和正二十烷基。其中,优选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或异戊基。
这些烷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被卤原子取代并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实例有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溴甲基、二溴甲基、三溴甲基、碘甲基、二碘甲基、三碘甲基、氟乙基、二氟乙基、三氟乙基、四氟乙基、五氟乙基、氯乙基、二氯乙基、三氯乙基、四氯乙基、五氯乙基、溴乙基、二溴乙基、三溴乙基、四溴乙基、五溴乙基、全氟丙基、全氟丁基、全氟戊基、全氟己基、全氟辛基、全氟十二烷基、全氟十五烷基、全氟二十烷基、全氯丙基、全氯丁基、全氯戊基、全氯己基、全氯辛基、全氯十二烷基、全氯十五烷基、全氯二十烷基、全溴丙基、全溴丁基、全溴戊基、全溴己基、全溴辛基、全溴十二烷基、全溴十五烷基和全溴二十烷基。
在R1、R2、R3、R4、R5、R6、X1和X2中,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实例有苄基、(2-甲基苯基)甲基、(3-甲基苯基)甲基、(4-甲基苯基)甲基、(2,3-二甲基苯基)甲基、(2,4-二甲基苯基)甲基、(2,5-二甲基苯基)甲基、(2,6-二甲基苯基)甲基、(3,4-二甲基苯基)甲基、(4,6-二甲基苯基)甲基、(2,3,4-三甲基苯基)甲基、(2,3,5-三甲基苯基)甲基、(2,3,6-三甲基苯基)甲基、(3,4,5-三甲基苯基)甲基、(2,4,6-三甲基苯基)甲基、(2,3,4,5-四甲基苯基)甲基、(2,3,4,6-四甲基苯基)甲基、(2,3,5,6-四甲基苯基)甲基、(五甲基苯基)甲基、(乙基苯基)甲基、(正丙基苯基)甲基、(异丙基苯基)甲基、(正丁基苯基)甲基、(仲丁基苯基)甲基、(叔丁基苯基)甲基、(正戊基苯基)甲基、(新戊基苯基)甲基、(正己基苯基)甲基、(正辛基苯基)甲基、(正癸基苯基)甲基、(正十四烷基苯基)甲基、萘基甲基和蒽基甲基。其中,优选为苄基。这些芳烷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R1、R2、R3、R4、R5、R6、X1和X2中,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实例有苯基、2-甲苯基、3-甲苯基、4-甲苯基、2,3-二甲苯基、2,4-二甲苯基、2,5-二甲苯基、2,6-二甲苯基、3,4-二甲苯基、3,5-二甲苯基、2,3,4-三甲基苯基、2,3,5-三甲基苯基、2,3,6-三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4,5-三甲基苯基、2,3,4,5-四甲基苯基、2,3,4,6-四甲基苯基、2,3,5,6-四甲基苯基、五甲基苯基、乙基苯基、正丙基苯基、异丙基苯基、正丁基苯基、仲丁基苯基、叔丁基苯基、正戊基苯基、新戊基苯基、正己基苯基、正辛基苯基、正癸基苯基、正十二烷基苯基、正十四烷基苯基、萘基和蒽基。其中,优选为苯基。这些芳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R1、R2、R3、R4、R5、R6、X1和X2中,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其取代基为烃基)的甲硅烷基的实例为被如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环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和正癸基)和芳基(例如苯基)的烃基取代的甲硅烷基。其具体的实例有带有单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如甲基甲硅烷基、乙基甲硅烷基和苯基甲硅烷基;带有两个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如二甲基甲硅烷基、二乙基甲硅烷基和二苯基甲硅烷基;和带有三个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正丙基甲硅烷基、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三-正丁基甲硅烷基、三-仲丁基甲硅烷基、三-叔丁基甲硅烷基、三异丁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正戊基甲硅烷基、三-正己基甲硅烷基、三环己基甲硅烷基和三苯基甲硅烷基。其中,优选为三甲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或三苯基甲硅烷基。在各个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中包含的烃基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R1、R2、R3、R4、R5、R6、X1和X2中,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其取代基为烃基)的氨基实例为被两个烃基如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丁基、正戊基、正己基和环己基)和芳基(例如苯基)取代的氨基。其具体实例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正丙基氨基、二异丙基氨基、二-正丁基氨基、二-仲丁基氨基、二-叔丁基氨基、二异丁基氨基、叔丁基异丙基氨基、二-正己基氨基、二-正辛基氨基、二-正癸基氨基、二苯基氨基、吡咯基、吡咯烷基、哌啶基、咔唑基和二氢异吲哚基。其中,优选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吡咯烷基或哌啶基。
在R1、R2、R3、R4、R5、R6、X1和X2中,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实例有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新戊氧基、正己氧基、正辛氧基、正壬氧基、正癸氧基、正十一烷氧基、正十二烷氧基、正十三烷氧基、正十四烷氧基、正十五烷氧基、正十六烷氧基、正十七烷氧基、正十八烷氧基、正十九烷氧基和正二十烷氧基。其中,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或叔丁氧基。这些烷氧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R1、R2、R3、R4、R5、R6、X1和X2中,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实例有苄氧基、(2-甲基苯基)甲氧基、(3-甲基苯基)甲氧基、(4-甲基苯基)甲氧基、(2,3-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4-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6-二甲基苯基)甲氧基、(3,4-二甲基苯基)甲氧基、(3,5-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3,4-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3,5-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3,6-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4,5-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4,6-三甲基苯基)甲氧基、(3,4,5-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3,4,5-四甲基苯基)甲氧基、(2,3,4,6-四甲基苯基)甲氧基、(2,3,5,6-四甲基苯基)甲氧基、(五甲基苯基)甲氧基、(乙基苯基)甲氧基、(正丙基苯基)甲氧基、(异丙基苯基)甲氧基、(正丁基苯基)甲氧基、(仲丁基苯基)甲氧基、(叔丁基苯基)甲氧基、(正己基苯基)甲氧基、(正辛基苯基)甲氧基、(正癸基苯基)甲氧基、(正十四烷基苯基)甲氧基、萘基甲氧基和蒽基甲氧基。其中,优选为苄氧基。这些芳烷氧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R1、R2、R3、R4、R5、R6、X1和X2中,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实例有苯氧基、2-甲基苯氧基、3-甲基苯氧基、4-甲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氧基、2,4-二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氧基、3,4-二甲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氧基、2,3,4-三甲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氧基、2,3,6-三甲基苯氧基、2,4,5-三甲基苯氧基、2,4,6-三甲基苯氧基、3,4,5-三甲基苯氧基、2,3,4,5-四甲基苯氧基、2,3,4,6-四甲基苯氧基、2,3,5,6-四甲基苯氧基、五甲基苯氧基、乙基苯氧基、正丙基苯氧基、异丙基苯氧基、正丁基苯氧基、仲丁基苯氧基、叔丁基苯氧基、正己基苯氧基、正辛基苯氧基、正癸基苯氧基、正十四烷基苯氧基、萘氧基和蒽氧基。其中,优选苯氧基。这些芳氧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R1、R2、R3、R4、R5、R6、X1和X2中,卤原子实例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其中,优选为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且更优选为氯原子。
R1和R2、R2和R3,以及R3和R4可分别相互连接形成相应的环,以及R5和R6可相互连接形成环。所述环的实例为饱和烃环和不饱和烃环。所述环的具体实例有环丙烷环、环丁烷环、环戊烷环、环己烷环、环庚烷环、环辛烷环、苯环、萘环和蒽环。这些环可被基团如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取代。
R1优选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或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
R5和R6优选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或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进一步,优选R5和R6中至少一个为乙基,且更优选R5和R6都为乙基。
X1和X2优选卤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且更优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甲基、叔丁基、苄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或苯氧基。
在通式[1]中,R7、R8、R9和R10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2)卤原子或(3)氢原子。
在R7、R8、R9和R10中,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实例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异戊基、正己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五烷基和正二十烷基。其中,优选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或异戊基;更优选为甲基、乙基或叔丁基;且进一步优选为叔丁基。
这些烷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被卤原子取代并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实例有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溴甲基、二溴甲基、三溴甲基、碘甲基、二碘甲基、三碘甲基、氟乙基、二氟乙基、三氟乙基、四氟乙基、五氟乙基、氯乙基、二氯乙基、三氯乙基、四氯乙基、五氯乙基、溴乙基、二溴乙基、三溴乙基、四溴乙基、五溴乙基、全氟丙基、全氟丁基、全氟戊基、全氟己基、全氟辛基、全氟十二烷基、全氟十五烷基、全氟二十烷基、全氯丙基、全氯丁基、全氯戊基、全氯己基、全氯辛基、全氯十二烷基、全氯十五烷基、全氯二十烷基、全溴丙基、全溴丁基、全溴戊基、全溴己基、全溴辛基、全溴十二烷基、全溴十五烷基和全溴二十烷基。
在R7、R8、R9和R10中,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的实例有苄基、(2-甲基苯基)甲基、(3-甲基苯基)甲基、(4-甲基苯基)甲基、(2,3-二甲基苯基)甲基、(2,4-二甲基苯基)甲基、(2,5-二甲基苯基)甲基、(2,6-二甲基苯基)甲基、(3,4-二甲基苯基)甲基、(4,6-二甲基苯基)甲基、(2,3,4-三甲基苯基)甲基、(2,3,5-三甲基苯基)甲基、(2,3,6-三甲基苯基)甲基、(3,4,5-三甲基苯基)甲基、(2,4,6-三甲基苯基)甲基、(2,3,4,5-四甲基苯基)甲基、(2,3,4,6-四甲基苯基)甲基、(2,3,5,6-四甲基苯基)甲基、(五甲基苯基)甲基、(乙基苯基)甲基、(正丙基苯基)甲基、(异丙基苯基)甲基、(正丁基苯基)甲基、(仲丁基苯基)甲基、(叔丁基苯基)甲基、(正戊基苯基)甲基、(新戊基苯基)甲基、(正己基苯基)甲基、(正辛基苯基)甲基、(正癸基苯基)甲基、(正十四烷基苯基)甲基、萘基甲基和蒽基甲基。其中,优选为苄基。这些芳烷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R7、R8、R9和R10中,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实例有苯基、2-甲苯基、3-甲苯基、4-甲苯基、2,3-二甲苯基、2,4-二甲苯基、2,5-二甲苯基、2,6-二甲苯基、3,4-二甲苯基、3,5-二甲苯基、2,3,4-三甲基苯基、2,3,5-三甲基苯基、2,3,6-三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4,5-三甲基苯基、2,3,4,5-四甲基苯基、2,3,4,6-四甲基苯基、2,3,5,6-四甲基苯基、五甲基苯基、乙基苯基、正丙基苯基、异丙基苯基、正丁基苯基、仲丁基苯基、叔丁基苯基、正戊基苯基、新戊基苯基、正己基苯基、正辛基苯基、正癸基苯基、正十二烷基苯基、正十四烷基苯基、萘基和蒽基。其中,优选为苯基。这些芳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R7、R8、R9和R10中,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其取代基为烃基)的甲硅烷基实例为被烃基如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环己基)和芳基(例如苯基)取代的甲硅烷基。其具体实例有带有单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如甲基甲硅烷基、乙基甲硅烷基和苯基甲硅烷基;带有两个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如二甲基甲硅烷基、二乙基甲硅烷基和二苯基甲硅烷基;和带有三个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正丙基甲硅烷基、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三-正丁基甲硅烷基、三-仲丁基甲硅烷基、三-叔丁基甲硅烷基、三异丁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正戊基甲硅烷基、三-正己基甲硅烷基、三环己基甲硅烷基和三苯基甲硅烷基。其中,优选为三甲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或三苯基甲硅烷基。在各个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中含有的烃基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R7、R8、R9和R10中,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其取代基为烃基)的氨基实例为被两个烃基如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丁基、正戊基、正己基和环己基)和芳基(例如苯基)取代的氨基。其具体实例有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正丙基氨基、二异丙基氨基、二-正丁基氨基、二-仲丁基氨基、二-叔丁基氨基、二异丁基氨基、叔丁基异丙基氨基、二-正己基氨基、二-正辛基氨基、二-正癸基氨基、二苯基氨基、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和双-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氨基。其中,优选为二甲基氨基或二乙基氨基。
在R7、R8、R9和R10中,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实例有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新戊氧基、正己氧基、正辛氧基、正十二烷氧基、正十五烷氧基和正二十烷氧基。其中,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或叔丁氧基。这些烷氧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R7、R8、R9和R10中,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实例有苄氧基、(2-甲基苯基)甲氧基、(3-甲基苯基)甲氧基、(4-甲基苯基)甲氧基、(2,3-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4-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6-二甲基苯基)甲氧基、(3,4-二甲基苯基)甲氧基、(3,5-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3,4-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3,5-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3,6-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4,5-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4,6-三甲基苯基)甲氧基、(3,4,5-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3,4,5-四甲基苯基)甲氧基、(2,3,4,6-四甲基苯基)甲氧基、(2,3,5,6-四甲基苯基)甲氧基、(五甲基苯基)甲氧基、(乙基苯基)甲氧基、(正丙基苯基)甲氧基、(异丙基苯基)甲氧基、(正丁基苯基)甲氧基、(仲丁基苯基)甲氧基、(叔丁基苯基)甲氧基、(正己基苯基)甲氧基、(正辛基苯基)甲氧基、(正癸基苯基)甲氧基、(正十四烷基苯基)甲氧基、萘基甲氧基和蒽基甲氧基。其中,优选为苄氧基。这些芳烷氧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R7、R8、R9和R10中,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实例有苯氧基、2-甲基苯氧基、3-甲基苯氧基、4-甲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氧基、2,4-二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氧基、3,4-二甲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氧基、2,3,4-三甲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氧基、2,3,6-三甲基苯氧基、2,4,5-三甲基苯氧基、2,4,6-三甲基苯氧基、3,4,5-三甲基苯氧基、2,3,4,5-四甲基苯氧基、2,3,4,6-四甲基苯氧基、2,3,5,6-四甲基苯氧基、五甲基苯氧基、乙基苯氧基、正丙基苯氧基、异丙基苯氧基、正丁基苯氧基、仲丁基苯氧基、叔丁基苯氧基、正己基苯氧基、正辛基苯氧基、正癸基苯氧基、正十四烷基苯氧基、萘氧基和蒽氧基。其中,优选为苯氧基。这些芳氧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R7、R8、R9和R10中,卤原子实例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
R7和R8可相互连接形成环,以及R9和R10可相互连接形成环。所述环的实例为饱和烃环和不饱和烃环。所述环的具体实例有环丙烷环、环丁烷环、环戊烷环、环己烷环、环庚烷环、环辛烷环、苯环、萘环和蒽环。这些环可被基团如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取代。
在R7、R8、R9和R10中,取代基和卤原子优选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卤原子,更优选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或卤原子,进一步优选叔丁基;苯基;三甲基甲硅烷基;或氯原子,且最优选叔丁基。
R7、R8、R9和R10中至少两个为上述取代基或卤原子。满足所述要求的R7、R8、R9和R10中两者组合为R7和R8的组合、R9和R10的组合、R7和R9的组合、R8和R10的组合、R7和R10的组合以及R8和R9的组合;满足所述要求的三者组合为R7、R8和R9的组合、R7、R8和R10的组合、R7、R9和R10的组合和R8、R9和R10的组合;满足所述要求的四者组合为R7、R8、R9和R10的组合。其中,优选R7、R8、R9和R10的两者组合。
R7、R8、R9和R10各自是否为上述取代基或卤原子由烯烃的种类决定,所述烯烃通过使用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作为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来聚合。优选例如,R7和R9为所述取代基或卤原子用于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对于乙烯与环状烯烃的共聚,优选R8和R10中至少一个为所述取代基或卤原子,且更优选R8和R10均为所述取代基或卤原子。
在通式[1]中,M和芴基之间的键的配位数η无特别限制,且η为芴基可取的任何值。η的实例有η5-配位、η4-配位、η3-配位、η2-配位和η1-配位,且优选η5-配位、η3-配位或η1-配位,且更优选η5-配位或η3-配位。
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实例为下述化合物,其中在芴基环上的取代位由下式所示数字表示,
Figure S06803005320070726D000191
在苯并芴基环上的取代位由下式所示数字表示,和
Figure S06803005320070726D000192
在二苯并芴基环上的取代位由下式所示数字表示,
Figure S06803005320070726D000193
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2-苯氧基)合钛
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2-萘氧基)合钛
1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苯基芴-9-基)(2-苯氧基)合钛
1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苯基芴-9-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1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苯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苯基芴-9-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1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苯基芴-9-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1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苯基芴-9-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1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苯基芴-9-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1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苯基芴-9-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2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苯基芴-9-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2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苯基芴-9-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2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苯基芴-9-基)(2-萘氧基)合钛
2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2-苯氧基)合钛
2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2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2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2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2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2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3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3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3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3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2-萘氧基)合钛
3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2-苯氧基)合钛
3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3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3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3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3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4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4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4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4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4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2-萘氧基)合钛
4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氧基芴-9-基)(2-苯氧基)合钛
4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氧基芴-9-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4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氧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4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氧基芴-9-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4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氧基芴-9-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5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氧基芴-9-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5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氧基芴-9-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5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氧基芴-9-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5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氧基芴-9-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5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氧基芴-9-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5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氧基芴-9-基)(2-萘氧基)合钛
5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氯芴-9-基)(2-苯氧基)合钛
5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氯芴-9-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5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氯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5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氯芴-9-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6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氯芴-9-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6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氯芴-9-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6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氯芴-9-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6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氯芴-9-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6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氯芴-9-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6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氯芴-9-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6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氯芴-9-基)(2-萘氧基)合钛
6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叔丁基芴-9-基)(2-苯氧基)合钛
6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叔丁基芴-9-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6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7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7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7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7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7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叔丁基芴-9-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7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7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叔丁基芴-9-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7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叔丁基芴-9-基)(2-萘氧基)合钛
7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苯基芴-9-基)(2-苯氧基)合钛
7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苯基芴-9-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8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苯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8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苯基芴-9-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8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苯基芴-9-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8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苯基芴-9-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8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苯基芴-9-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8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苯基芴-9-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8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苯基芴-9-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8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苯基芴-9-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8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苯基芴-9-基)(2-萘氧基)合钛
8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2-苯氧基)合钛
9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9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9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9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9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9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9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9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9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9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9-基}(2-萘氧基)合钛
10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2-苯氧基)合钛
10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10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0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10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10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10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10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10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0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1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双(二甲基氨基)芴-9-基}(2-萘氧基)合钛
11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甲氧基芴-9-基)(2-苯氧基)合钛
11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甲氧基芴-9-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11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甲氧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1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甲氧基芴-9-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11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甲氧基芴-9-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11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甲氧基芴-9-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11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甲氧基芴-9-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11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甲氧基芴-9-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11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甲氧基芴-9-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2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甲氧基芴-9-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2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甲氧基芴-9-基)(2-萘氧基)合钛
12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氯芴-9-基)(2-苯氧基)合钛
12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氯芴-9-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12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氯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2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氯芴-9-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12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氯芴-9-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12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氯芴-9-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12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氯芴-9-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12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氯芴-9-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13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氯芴-9-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3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氯芴-9-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3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氯芴-9-基)(2-萘氧基)合钛
13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2-苯氧基)合钛
13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13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3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13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13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13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14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14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4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4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2-萘氧基)合钛
14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2-苯氧基)合钛
14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14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4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14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14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15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15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15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5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5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2-萘氧基)合钛
15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2-苯氧基)合钛
15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15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5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15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16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16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16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16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6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6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2-萘氧基)合钛
16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2-苯氧基)合钛
167.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3,4-二甲基-2-苯氧基)合钛
168.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69.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合钛
170.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3-叔丁基-5-二甲基氨基-2-苯氧基)合钛
171.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3-叔丁基-2-苯氧基)合钛
172.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合钛
173.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3-苯基-2-苯氧基)合钛
174.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75.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
176.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2-萘氧基)合钛
以及用相应的术语“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苯基亚甲硅烷基”、“乙基甲基亚甲硅烷基”、“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dimethylgermilene”和“异丙叉基”代替在上述示例性的化合物中含有的术语“二乙基亚甲硅烷基”而得到的化合物。
并且,还可用相应的术语“氟化”、“溴化”、“碘化”、“甲基”、“苄基”、“甲氧基(methoxide)”、“乙氧基”,、“正丁氧基”、“异丙氧基”、“苯氧基”、“二甲氨基”和“二乙氨基”代替在上述示例性的化合物中含有的术语“氯化”而得到示例性化合物。
此外,还可用相应的术语“锆”和“铪”代替在上述示例性的化合物中含有的术语“钛”而得到示例性化合物。
[制备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方法]
制备上述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方法实例为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
(1)使以下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与碱反应;和
(2)与以下通式[3]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反应:
Figure S06803005320070726D000331
其中A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6族原子;J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4族原子;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2)卤原子或(3)氢原子;R1和R2、R2和R3,以及R3和R4可分别相互连接形成相应的环;R5和R6可相互连接形成环;R7、R8、R9和R10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2)卤原子或(3)氢原子;R7、R8、R9和R10中至少两个为选自上述基团的取代基或卤原子;R7和R8可相互连接形成环;R9和R10可相互连接形成环;R11为烃基或带有三个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和
M-X3 n          [3],
其中M为元素周期表中第4族过渡金属原子;n为3或4的整数;X3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1-5)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1-6)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和(1-7)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2)卤原子或(3)氢原子;并且多个X3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通式[2]中,A、J、R1、R2、R3、R4、R5、R6、R7、R8、R9和R10分别与其在通式[1]中相同。
在通式[2]中,R11为烃基或带有三个取代基的甲硅烷基。
在R11中,烃基的实例有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和癸基;具有2-10个碳原子的烯基如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2-甲基-2-丙烯基、高烯丙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壬烯基和癸烯基;具有7-12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如苄基、(4-甲基苯基)甲基和(2,4,6-三甲基苯基)甲基;和烷氧基烷基如甲氧基甲基和甲氧基乙氧基甲基。这些烃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且其实例为2-氯-2-丙烯基。
在R11中,带有三个取代基的甲硅烷基的实例有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正丙基甲硅烷基、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三-正丁基甲硅烷基、三-仲丁基甲硅烷基、三-叔丁基甲硅烷基、三异丁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正戊基甲硅烷基、三-正己基甲硅烷基、三环己基甲硅烷基和三苯基甲硅烷基。
为制备高产率的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R11优选为烯基,且更优选烯丙基。
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的实例为以下化合物:
1.(2-烯丙氧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2.(2-烯丙氧基-3-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3.(2-烯丙氧基-3,5-二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4.(2-烯丙氧基-3-叔丁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5.(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6.(2-烯丙氧基-3,5-二-叔丁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7.(2-烯丙氧基-5-甲基-3-苯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8.(2-烯丙氧基-5-甲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9.(2-烯丙氧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10.(2-烯丙氧基-3,5-二戊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11.(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12.(2-烯丙氧基-5-叔丁基-3-氯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13.(1-烯丙氧基萘-2-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14.(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15.(2-烯丙氧基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16.(2-烯丙氧基-3-甲基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17.(2-烯丙氧基-3,5-二甲基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18.(2-烯丙氧基-3-叔丁基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19.(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20.(2-烯丙氧基-3,5-二-叔丁基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21.(2-烯丙氧基-5-甲基-3-苯基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22.(2-烯丙氧基-5-甲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23.(2-烯丙氧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24.(2-烯丙氧基-3,5-二戊基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25.(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26.(2-烯丙氧基-5-叔丁基-3-氯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27.(1-烯丙氧基萘-2-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28.(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29.(2-烯丙氧基苯基)(2,7-二氯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30.(2-烯丙氧基-3-甲基苯基)(2,7-二氯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31.(2-烯丙氧基-3,5-二甲基苯基)(2,7-二氯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32.(2-烯丙氧基-3-叔丁基苯基)(2,7-二氯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33.(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氯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34.(2-烯丙氧基-3,5-二-叔丁基苯基)(2,7-二氯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35.(2-烯丙氧基-5-甲基-3-苯基苯基)(2,7-二氯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36.(2-烯丙氧基-5-甲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2,7-二氯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37.(2-烯丙氧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苯基)(2,7-二氯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38.(2-烯丙氧基-3,5-二戊基苯基)(2,7-二氯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39.(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2,7-二氯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40.(2-烯丙氧基-5-叔丁基-3-氯苯基)(2,7-二氯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41.(1-烯丙氧基萘-2-基)(2,7-二氯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42.(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2,7-二氯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43.(2-烯丙氧基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44.(2-烯丙氧基-3-甲基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45.(2-烯丙氧基-3,5-二甲基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46.(2-烯丙氧基-3-叔丁基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47.(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48.(2-烯丙氧基-3,5-二-叔丁基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49.(2-烯丙氧基-5-甲基-3-苯基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50.(2-烯丙氧基-5-甲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51.(2-烯丙氧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52.(2-烯丙氧基-3,5-二戊基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53.(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54.(2-烯丙氧基-5-叔丁基-3-氯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55.(1-烯丙氧基萘-2-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56.(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57.(2-烯丙氧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58.(2-烯丙氧基-3-甲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59.(2-烯丙氧基-3,5-二甲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60.(2-烯丙氧基-3-叔丁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61.(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62.(2-烯丙氧基-3,5-二-叔丁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63.(2-烯丙氧基-5-甲基-3-苯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64.(2-烯丙氧基-5-甲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65.(2-烯丙氧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66.(2-烯丙氧基-3,5-二戊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67.(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68.(2-烯丙氧基-5-叔丁基-3-氯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69.(1-烯丙氧基萘-2-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70.(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71.(2-烯丙氧基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72.(2-烯丙氧基-3-甲基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73.(2-烯丙氧基-3,5-二甲基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74.(2-烯丙氧基-3-叔丁基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75.(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76.(2-烯丙氧基-3,5-二-叔丁基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77.(2-烯丙氧基-5-甲基-3-苯基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78.(2-烯丙氧基-5-甲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79.(2-烯丙氧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80.(2-烯丙氧基-3,5-二戊基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81.(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82.(2-烯丙氧基-5-叔丁基-3-氯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83.(1-烯丙氧基萘-2-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84.(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85.(2-烯丙氧基苯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86.(2-烯丙氧基-3-甲基苯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87.(2-烯丙氧基-3,5-二甲基苯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88.(2-烯丙氧基-3-叔丁基苯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89.(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90.(2-烯丙氧基-3,5-二-叔丁基苯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91.(2-烯丙氧基-5-甲基-3-苯基苯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92.(2-烯丙氧基-5-甲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93.(2-烯丙氧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苯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94.(2-烯丙氧基-3,5-二戊基苯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95.(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96.(2-烯丙氧基-5-叔丁基-3-氯苯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97.(1-烯丙氧基萘-2-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98.(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3-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99.(2-烯丙氧基苯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
100.(2-烯丙氧基-3-甲基苯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
101.(2-烯丙氧基-3,5-二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102.(2-烯丙氧基-3-叔丁基苯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
103.(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
104.(2-烯丙氧基-3,5-二-叔丁基苯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
105.(2-烯丙氧基-5-甲基-3-苯基苯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
106.(2-烯丙氧基-5-甲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
107.(2-烯丙氧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苯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
108.(2-烯丙氧基-3,5-二戊基苯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
109.(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
110.(2-烯丙氧基-5-叔丁基-3-氯苯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111.(1-烯丙氧基萘-2-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
112.(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氧基苯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
和用相应的术语“二甲基甲硅烷”、“二苯基甲硅烷”、“乙基甲基甲硅烷”、“甲基苯基甲硅烷”和“二甲基锗”代替在以上示例化合物中含有的术语“二乙基甲硅烷”而得到的化合物。
在通式[3]中,M与通式[1]中相同。
在通式[3]中,X3为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1-5)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1-6)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和(1-7)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2)卤原子或(3)氢原子;n为3或4的整数;且多个X3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X3中,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实例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异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正十七烷基、正十八烷基、正十九烷基和正二十烷基。其中,优选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或异戊基。
这些烷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被卤原子取代并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实例有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溴甲基、二溴甲基、三溴甲基、碘甲基、二碘甲基、三碘甲基、氟乙基、二氟乙基、三氟乙基、四氟乙基、五氟乙基、氯乙基、二氯乙基、三氯乙基、四氯乙基、五氯乙基、溴乙基、二溴乙基、三溴乙基、四溴乙基、五溴乙基、全氟丙基、全氟丁基、全氟戊基、全氟己基、全氟辛基、全氟十二烷基、全氟十五烷基、全氟二十烷基、全氯丙基、全氯丁基、全氯戊基、全氯己基、全氯辛基、全氯十二烷基、全氯十五烷基、全氯二十烷基、全溴丙基、全溴丁基、全溴戊基、全溴己基、全溴辛基、全溴十二烷基、全溴十五烷基和全溴二十烷基。
在X3中,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的实例有苄基、(2-甲基苯基)甲基、(3-甲基苯基)甲基、(4-甲基苯基)甲基、(2,3-二甲基苯基)甲基、(2,4-二甲基苯基)甲基、(2,5-二甲基苯基)甲基、(2,6-二甲基苯基)甲基、(3,4-二甲基苯基)甲基、(4,6-二甲基苯基)甲基、(2,3,4-三甲基苯基)甲基、(2,3,5-三甲基苯基)甲基、(2,3,6-三甲基苯基)甲基、(3,4,5-三甲基苯基)甲基、(2,4,6-三甲基苯基)甲基、(2,3,4,5-四甲基苯基)甲基、(2,3,4,6-四甲基苯基)甲基、(2,3,5,6-四甲基苯基)甲基、(五甲基苯基)甲基、(乙基苯基)甲基、(正丙基苯基)甲基、(异丙基苯基)甲基、(正丁基苯基)甲基、(仲丁基苯基)甲基、(叔丁基苯基)甲基、(正戊基苯基)甲基、(新戊基苯基)甲基、(正己基苯基)甲基、(正辛基苯基)甲基、(正癸基苯基)甲基、(正十四烷基苯基)甲基、萘基甲基和蒽基甲基。其中,优选为苄基。这些芳烷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X3中,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实例有苯基、2-甲苯基、3-甲苯基、4-甲苯基、2,3-二甲苯基、2,4-二甲苯基、2,5-二甲苯基、2,6-二甲苯基、3,4-二甲苯基、3,5-二甲苯基、2,3,4-三甲基苯基、2,3,5-三甲基苯基、2,3,6-三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4,5-三甲基苯基、2,3,4,5-四甲基苯基、2,3,4,6-四甲基苯基、2,3,5,6-四甲基苯基、五甲基苯基、乙基苯基、正丙基苯基、异丙基苯基、正丁基苯基、仲丁基苯基、叔丁基苯基、正戊基苯基、新戊基苯基、正己基苯基、正辛基苯基、正癸基苯基、正十二烷基苯基、正十四烷基苯基、萘基和蒽基。其中,优选为苯基。这些芳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X3中,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其取代基为烃基)的氨基实例为甲基氨基、乙基氨基、正丙基氨基、异丙基氨基、正丁基氨基、仲丁基氨基、叔丁基氨基、异丁基氨基、正己基氨基、正辛基氨基、正癸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正丙基氨基、二异丙基氨基、二-正丁基氨基、二-仲丁基氨基、二-叔丁基氨基、二异丁基氨基、二苯基氨基、乙基甲基氨基、乙基异丙基氨基、甲基苯基氨基和乙基苯基氨基。其中,优选为二甲基氨基或二乙基氨基。
在X3中,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实例有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新戊氧基、正己氧基、正辛氧基、正壬氧基、正癸氧基、正十一烷氧基、正十二烷氧基、正十三烷氧基、正十四烷氧基、正十五烷氧基、正十六烷氧基、正十七烷氧基、正十八烷氧基、正十九烷氧基和正二十烷氧基。其中,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或叔丁氧基。这些烷氧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X3中,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实例有苄氧基、(2-甲基苯基)甲氧基、(3-甲基苯基)甲氧基、(4-甲基苯基)甲氧基、(2,3-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4-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6-二甲基苯基)甲氧基、(3,4-二甲基苯基)甲氧基、(3,5-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3,4-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3,5-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3,6-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4,5-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4,6-三甲基苯基)甲氧基、(3,4,5-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3,4,5-四甲基苯基)甲氧基、(2,3,4,6-四甲基苯基)甲氧基、(2,3,5,6-四甲基苯基)甲氧基、(五甲基苯基)甲氧基、(乙基苯基)甲氧基、(正丙基苯基)甲氧基、(异丙基苯基)甲氧基、(正丁基苯基)甲氧基、(仲丁基苯基)甲氧基、(叔丁基苯基)甲氧基、(正己基苯基)甲氧基、(正辛基苯基)甲氧基、(正癸基苯基)甲氧基、(正十四烷基苯基)甲氧基、萘基甲氧基和蒽基甲氧基。其中,优选为苄氧基。这些芳烷氧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X3中,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实例有苯氧基、2-甲基苯氧基、3-甲基苯氧基、4-甲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氧基、2,4-二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氧基、3,4-二甲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氧基、2,3,4-三甲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氧基、2,3,6-三甲基苯氧基、2,4,5-三甲基苯氧基、2,4,6-三甲基苯氧基、3,4,5-三甲基苯氧基、2,3,4,5-四甲基苯氧基、2,3,4,6-四甲基苯氧基、2,3,5,6-四甲基苯氧基、五甲基苯氧基、乙基苯氧基、正丙基苯氧基、异丙基苯氧基、正丁基苯氧基、仲丁基苯氧基、叔丁基苯氧基、正己基苯氧基、正辛基苯氧基、正癸基苯氧基、正十四烷基苯氧基、萘氧基和蒽氧基。其中,优选为苯氧基。这些芳氧基各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
在X3中,卤原子实例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其中,优选为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且更优选为氯原子。
在通式[3]中,X3优选为卤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且更优选甲基、叔丁基、苄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苯氧基、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
通式[3]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实例有钛的卤化物如四氯化钛、三氯化钛、四溴化钛和四碘化钛;氨基钛如四(二甲基氨基)钛、二氯双(二甲基氨基)钛、三氯(二甲基氨基)钛和四(二乙基氨基)钛;和烷氧基钛如四异丙氧基钛、四-正丁氧基钛、二氯二异丙氧基钛和三氯异丙氧基钛;和用相应的术语“锆”和“铪”代替上述示例性的化合物中含有的术语“钛”得到的化合物。其中,优选为四氯化钛。
与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反应的碱的实例为有机碱金属化合物如有机锂化合物,例如甲基锂、乙基锂、正丁基锂、仲丁基锂、叔丁基锂、乙炔化三甲基甲硅烷基锂、乙炔化锂、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锂、乙烯基锂、苯基锂和烯丙基锂。
对于每一摩尔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所述碱的用量通常为0.5-5mol。
在碱与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的反应中,所述碱可与胺化合物混合。所述胺化合物的实例有伯胺如甲基胺、乙基胺、正丙基胺、异丙基胺、正丁基胺、叔丁基胺、正辛基胺、正癸基胺、苯胺和乙二胺;仲胺如二甲基胺、二乙基胺、二-正丙基胺、二-正丁基胺、二-叔丁基胺、二-正辛基胺、二-正癸基胺、吡咯烷、六甲基二硅氮烷和二苯基胺;和叔胺如三甲基胺、三乙胺、三-正丙基胺、三-正丁基胺、二异丙基乙基胺、三-正辛基胺、三-正癸基胺、三苯基胺、N,N-二甲基苯胺、N,N,N’,N’-四甲基乙二胺、N-甲基吡咯烷和4-二甲基氨基吡啶。对于每一摩尔碱,所述胺化合物的用量通常为10mol或更少,优选0.5-10mol,且进一步优选1-3mol。
一种包括步骤:(1)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与碱反应和(2)与通式[3]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反应的方法,通常可根据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进行:(i)往溶剂中加入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和所述碱,和(ii)往其中加入通式[3]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在步骤(i)后,可沉淀出固体。在这种情况中,可进行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i)往与上述溶剂相似的溶剂中加入从反应体系中移出的固体,和(ii)往其中加入通式[3]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另一方法包括往溶剂中同时加入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所述碱和通式[3]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步骤。
对于每一摩尔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通式[3]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用量通常为0.5-3摩尔,且优选0.7-1.5摩尔。
反应温度通常为-100℃至溶剂的沸点,且优选-80至100℃。就过渡金属络合物产率角度而言,优选使该反应体系避光。
所述反应通常在对于反应惰性的溶剂中进行。溶剂的实例有非质子溶剂如芳烃溶剂(例如,苯和甲苯);脂族烃溶剂(例如,己烷和庚烷);醚溶剂(例如,乙醚、四氢呋喃和1,4-二噁烷);酰胺溶剂(例如,六甲基磷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极性溶剂(例如,乙腈、丙腈、丙酮、二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和环己酮);和卤代溶剂(例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苯和二氯苯)。这些溶剂分别使用或者两种或更多种混合使用。对于每一重量份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所述溶剂的用量通常为1-200重量份,且优选3-50重量份。
由得到的反应混合物得到目标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方法实例为包括以下步骤的常规方法:(1)滤出沉淀的产物,从而得到滤液,(2)浓缩所述滤液,从而得到沉淀的过渡金属络合物,和(3)滤出过渡金属络合物。
制备上述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的方法实例为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1)以下通式[4]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与碱反应,和(2)与通式[5]表示的化合物反应:
Figure S06803005320070726D000481
其中R7、R8、R9和R10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2)卤原子或(3)氢原子;R7、R8、R9和R10中至少两个为选自上述基团的取代基或卤原子;R7和R8可相互连接形成环;以及R9和R10可相互连接形成环,和
Figure S06803005320070726D000482
其中A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6族原子;J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4族原子;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1)选自以下基团的取代基:(1-1)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1-2)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1-3)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1-4)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其取代基为烃基,(1-5)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其取代基为烃基,(1-6)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1-7)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和(1-8)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2)卤原子或(3)氢原子;R1和R2、R2和R3,以及R3和R4可分别相互连接形成相应的环;R5和R6可相互连接形成环;R11为烃基或带有三个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和X4为卤原子。
在通式[4]中,R7、R8、R9和R10分别与通式[1]中的R7、R8、R9和R10相同。
在通式[5]中,X4为卤原子。其实例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其中,优选为氯原子。
通式[4]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的实例有以下化合物:
2,7-二氟芴、2,7-二氯芴、2,7-二溴芴、2,7-二碘芴、2,7-二甲基芴、2,7-二乙基芴、2,7-二-正丙基芴、2,7-二异丙基芴、2,7-二-正丁基芴、2,7-二-仲丁基芴、2,7-二-叔丁基芴、2,7-二-正戊基芴、2,7-二-新戊基芴、2,7-二-正己基芴、2,7-二-正辛基芴、2,7-二-正癸基芴、2,7-二-正十二烷基芴、2,7-二苯基芴、2,7-二(甲基苯基)芴、2,7-二萘基芴、2,7-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2,7-双(三乙基甲硅烷基)芴、2,7-双(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芴、2,7-二甲氧基芴、2,7-二乙氧基芴、2,7-二-正丙氧基芴、2,7-二异丙氧基芴、2,7-二-正丁氧基芴、2,7-二-叔丁氧基芴、2,7-二-仲丁氧基芴、2,7-双(二甲基氨基)芴、2,7-双(二乙基氨基)芴、3,6-二氟芴、3,6-二氯芴、3,6-二溴芴、3,6-二碘芴、3,6-二甲基芴、3,6-二乙基芴、3,6-二-正丙基芴、3,6-二异丙基芴、3,6-二-正丁基芴、3,6-二-仲丁基芴、3,6-二-叔丁基芴、3,6-二-正戊基芴、3,6-二-新戊基芴、3,6-二-正己基芴、3,6-二-正辛基芴、3,6-二-正癸基芴、3,6-二-正十二烷基芴、3,6-二苯基芴、3,6-二(甲基苯基)芴、3,6-二萘基芴、3,6-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芴、3,6-双(三乙基甲硅烷基)芴、3,6-双(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芴、3,6-二甲氧基芴、3,6-二乙氧基芴、3,6-二-正丙氧基芴、3,6-二异丙氧基芴、3,6-二-正丁氧基芴、3,6-二-仲丁氧基芴、3,6-二-叔丁氧基芴、3,6-双(二甲基氨基)芴和3,6-双(二乙基氨基)芴。
制备通式[4]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的方法实例为Organometallics,23,1777(2004)中公开的方法。通式[4]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可为市售化合物。
在通式[5]中,A、J、R1、R2、R3、R4、R5和R6分别与通式[1]中的A、J、R1、R2、R3、R4、R5和R6相同。
在通式[5]中,R11与通式[2]中的R11相同。
制备通式[5]表示的化合物的方法实例为JP9-87313A中公开的方法。
与通式[4]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反应的碱的实例有有机碱金属化合物如甲基锂、乙基锂、正丁基锂、仲丁基锂、叔丁基锂、乙炔化三甲基甲硅烷基锂、乙炔化锂、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锂、乙烯基锂、苯基锂和烯丙基锂;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钠和氢化钾;和金属醇盐如甲醇钠和丁醇钾。
对于每一摩尔通式[4]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所述碱的用量通常为0.5-5mol。
一种包括以下步骤:(1)通式[4]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与所述碱反应和(2)与通式[5]表示的化合物反应的方法,通常可根据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进行:(i)往溶剂中加入通式[4]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和所述碱,和(ii)往其中加入通式[5]表示的化合物。
对于每一重量份通式[4]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通式[5]表示的化合物的用量通常为1-200重量份,且优选3-50重量份。
反应温度通常为-100℃至溶剂的沸点,并且当使用有机碱金属化合物作为碱时,优选-80℃至40℃。
所述反应通常在对于反应惰性的溶剂中进行。溶剂的实例为非质子溶剂如芳烃溶剂(例如,苯和甲苯);脂族烃溶剂(例如,己烷和庚烷);醚溶剂(例如,乙醚、四氢呋喃和1,4-二噁烷);酰胺溶剂(例如,六甲基磷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极性溶剂(例如,乙腈、丙腈、丙酮、二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和环己酮);和卤代溶剂(例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苯和二氯苯)。这些溶剂分别使用或两种或者更多种混合使用。
含有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的得到的溶液状态的反应混合物可直接用于下一步,或可根据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处理:(1)往其中加入水或酸的水溶液,(2)分离有机层,(3)干燥有机层,和(4)蒸去其中所含溶剂。优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减压下真空蒸去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中所含溶剂,(2)使用烃类溶剂滤除杂质,从而得到滤液,(3)真空浓缩滤液。因此得到的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可根据如重结晶、蒸馏和柱层析的方法进一步纯化。
[烯烃聚合用催化剂]
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为使用上述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作为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所述催化剂按照包括上述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与其他助催化剂组分接触的步骤的方法制备。所述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的实例为那些通过上述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与以下化合物(A)和/或化合物(B)接触得到的催化剂:
(A)一种或多种选自以下(A1)至(A3)的铝化合物,
(A1)通式E1 aAlZ3-a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
(A2)具有通式{Al(E2)-O-}b表示的结构的环状铝氧烷,和
(A3)具有通式E3{-Al(E3)-O-}cAlE3 2表示结构的线形铝氧烷,
其中a为满足0<a≤3的数;b为2或更大的整数;c为1或更大的整数;E1、E2和E3各自独立地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多个E1、E2和E3分别彼此相同或不同;Z为氢原子或卤原子,多个Z彼此相同或不同,
(B)一种或多种选自以下(B1)至(B3)的硼化合物,
(B1)通式BQ1Q2Q3表示的硼化合物,
(B2)通式G+(BQ1Q2Q3Q4)-表示的硼化合物,和
(B3)通式(L1-H)+(BQ1Q2Q3Q4)-表示的硼化合物,
其中B为三价硼原子;Q1、Q2、Q3和Q4各自独立地为卤原子、烃基、卤代烃基、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烷氧基或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G+为无机或有机阳离子;和L1为中性Lewis碱。
通式E1 aAlZ3-a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A1)的实例有三烷基铝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丙基铝、三异丁基铝和三己基铝;氯化二烷基铝如氯化二甲基铝、氯化二乙基铝、氯化二丙基铝、氯化二异丁基铝和氯化二己基铝;二氯化烷基铝如二氯化甲基铝、二氯化乙基铝、二氯化丙基铝、二氯化异丁基铝和二氯化己基铝;和氢化二烷基铝如氢化二甲基铝、氢化二乙基铝、氢化二丙基铝、氢化二异丁基铝和氢化二己基铝。其中,优选为三烷基铝,且更优选为三乙基铝或三异丁基铝。
在具有通式{Al(E2)-O-}b表示的结构的环状铝氧烷(A2)中的E2实例或在具有通式E3{-Al(E3)-O-}cAlE3 2表示的结构的线形铝氧烷(A3)中的E3实例为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正戊基和新戊基。b为2或更大的整数,c为1或更大的整数。优选E2和E3各自独立地为甲基或异丁基;b为2-40;c为1-40。
上述铝氧烷可按照许多不同方法中的任一种制备。这些方法无特别限制,并且可为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其实例为(1)包括将三烷基铝(例如,三甲基铝)在合适的有机溶剂(例如,苯和脂族烃)中的溶液与水接触步骤的方法,和(2)包括三烷基铝(例如,三甲基铝)与含结晶水的金属盐(例如,硫酸铜水合物)接触步骤的方法。
在通式BQ1Q2Q3表示的硼化合物(B1)中,B为三价硼原子。Q1至Q3优选各自独立地为卤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且更优选各自独立地为卤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
通式BQ1Q2Q3表示的硼化合物(B1)的实例有三(五氟苯基)硼烷、三(2,3,5,6-四氟苯基)硼烷、三(2,3,4,5-四氟苯基)硼烷、三(3,4,5-三氟苯基)硼烷、三(2,3,4-三氟苯基)硼烷和苯基双(五氟苯基)硼烷。其中,优选为三(五氟苯基)硼烷。
在通式G+(BQ1Q2Q3Q4)-表示的硼化合物(B2)中,G+为无机或有机阳离子;B为三价硼原子;Q1至Q4与以上(B1)中Q1至Q3相似。
在通式G+(BQ1Q2Q3Q4)-表示的硼化合物(B2)中,无机阳离子G+实例有二茂铁(ferrocenium)阳离子、带有烷基取代基的二茂铁阳离子和银阳离子,有机阳离子G+实例有三苯基甲基阳离子。(BQ1Q2Q3Q4)-的实例有四(五氟苯基)硼酸根、四(2,3,5,6-四氟苯基)硼酸根、四(2,3,4,5-四氟苯基)硼酸根、四(3,4,5-三氟苯基)硼酸根、四(2,2,4-三氟苯基)硼酸根、苯基双(五氟苯基)硼酸根和四(3,5-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根。
通式G+(BQ1Q2Q3Q4)-表示的硼化合物(B2)实例为四(五氟苯基)硼酸二茂铁、四(五氟苯基)硼酸1,1’-二甲基二茂铁、四(五氟苯基)硼酸银、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甲基阳离子和四(3,5-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三苯基甲基阳离子。其中,优选为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甲基阳离子。
在通式(L1-H)+(BQ1Q2Q3Q4)-表示的硼化合物(B3)中,L1为中性Lewis碱;(L1-H)+为Broensted酸;B为三价硼原子;Q1至Q4与以上(B1)中Q1至Q3相似。
在通式(L1-H)+(BQ1Q2Q3Q4)-表示的硼化合物(B3)中,(L1-H)+实例为带有三烷基取代基的铵、N,N-二烷基苯胺鎓(anilinium)、二烷基铵和三芳基鏻。(BQ1Q2Q3Q4)-的实例与上述相同。
通式(L1-H)+(BQ1Q2Q3Q4)-表示的硼化合物(B3)的实例为四(五氟苯基)硼酸三乙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三丙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铵、四(3,5-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乙基苯胺鎓、四(五氟苯基)硼酸N,N-2,4,6-五甲基苯胺鎓、四(3,5-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四(五氟苯基)硼酸二异丙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二环己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鏻、四(五氟苯基)硼酸三(甲基苯基)鏻和四(五氟苯基)硼酸三(二甲基苯基)鏻。其中,优选为四(五氟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铵或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
作为化合物(B),通常使用任一通式BQ1Q2Q3表示的硼化合物(B1)、通式G+(BQ1Q2Q3Q4)-表示的硼化合物(B2)和通式(L1-H)+(BQ1Q2Q3Q4)-表示的硼化合物(B3)。
在制备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的方法中接触各催化剂组分的方法可包括步骤(1)首先将任何两种催化剂组分相互接触,和随后(2)将其与剩余的催化剂组分接触。各催化剂组分可在聚合反应器中相互接触;各催化剂组分可以任何顺序分别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或可往聚合反应器中加入任何两种或更多种各催化剂组分的预先接触产物。就制备高分子量的聚合物而言,优选(i)预先将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与有机铝化合物(A1)相互接触,和(ii)在无单体情况下预先将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和有机铝化合物(A1)相互接触。
对于每一摩尔过渡金属络合物,化合物(A)的用量通常为0.1-10,000摩尔(化合物(A)中所含铝原子的量),且优选5-2,000mol(与上相同)。当使用有机铝化合物(A1)作为化合物(A)时,对于每一摩尔过渡金属络合物,化合物(A)的用量更优选为0.3-500mol(化合物(A)中所含铝原子的量),且进一步优选为0.5-100mol(与上相同)。对于每一摩尔过渡金属络合物,化合物(B)的用量通常为0.01-100mol,且优选0.5-10mol。
当使用各催化剂组分作为其相应溶液时,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浓度通常为0.0001-5mmol/l,且优选0.001-1mmol/l;化合物(A)的浓度通常为0.01-500mmol/l(化合物(A)中所含铝原子的量),且优选0.1-100mmol/l(与上相同);化合物(B)的浓度通常为0.0001-5mmol/l,且优选0.001-1mmol/l。
本发明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的其他实例为根据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上述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上述化合物(A)和以下化合物(C)相互接触:
(C)通过以下化合物(C1)至(C3)相互接触制备的化合物,
(C1)以下通式[6]表示的化合物,
BiL2 r       [6],
(C2)以下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
R12 s-1T1H     [7],和
(C3)以下通式[8]表示的化合物,
R13 t-2T2H2     [8],
其中r为对应Bi化合价的数;L2为卤原子、烃基或烃氧基,且当存在多个L2时,其彼此相同或不同;T1和T2各自独立地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5或16族非金属原子;S为对应T1化合价的数;t为对应T2化合价的数;R12为含吸电子基的基团或吸电子基团,且当存在多个R12时,其彼此相同或不同;R13为烃基,且当存在多个R13时,其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通式[6]中,Bi为铋原子;其中的r为对应Bi化合价的数,且具体为3或5,且优选3。
在通式[6]中,L2为卤原子、烃基或烃氧基,且当存在多个L2时,其彼此相同或不同。在L2中卤原子实例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在L2中烃基优选为烷基、芳基或芳烷基。在L2中烃氧基优选为烷氧基或芳氧基。
在L2中,烷基实例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五烷基和正二十烷基。
在L2中,任一烷基可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的取代基。含卤原子取代基的烷基实例有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溴甲基、二溴甲基、三溴甲基、碘甲基、二碘甲基、三碘甲基、氟乙基、二氟乙基、三氟乙基、四氟乙基、五氟乙基、氯乙基、二氯乙基、三氯乙基、四氯乙基、五氯乙基、溴乙基、二溴乙基、三溴乙基、四溴乙基、五溴乙基、全氟丙基、全氟丁基、全氟戊基、全氟己基、全氟辛基、全氟十二烷基、全氟十五烷基、全氟二十烷基、全氯丙基、全氯丁基、全氯戊基、全氯己基、全氯辛基、全氯十二烷基、全氯十五烷基、全氯二十烷基、全溴丙基、全溴丁基、全溴戊基、全溴己基、全溴辛基、全溴十二烷基、全溴十五烷基和全溴二十烷基。
作为L的烷基中任一个可被烷氧基如甲氧基和乙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或芳烷氧基如苄氧基取代。
在L2中,烷基优选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且更优选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或异丁基。
在L2中,芳基实例有苯基、2-甲苯基、3-甲苯基、4-甲苯基、2,3-二甲苯基、2,4-二甲苯基、2,5-二甲苯基、2,6-二甲苯基、3,4-二甲苯基、3,5-二甲苯基、2,3,4-三甲基苯基、2,3,5-三甲基苯基、2,3,6-三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4,5-三甲基苯基、2,3,4,5-四甲基苯基、2,3,4,6-四甲基苯基、2,3,5,6-四甲基苯基、五甲基苯基、乙基苯基、正丙基苯基、异丙基苯基、正丁基苯基、仲丁基苯基、叔丁基苯基、正戊基苯基、新戊基苯基、正己基苯基、正辛基苯基、正癸基苯基、正十二烷基苯基、正十四烷基苯基、萘基和蒽基。
这些芳基中任一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烷基如甲基、乙基和异丙基;烷氧基如甲氧基和乙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或芳烷氧基如苄氧基取代。
在L2中,芳基优选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且更优选苯基或甲苯基。
在L2中,芳烷基实例有苄基、(2-甲基苯基)甲基、(3-甲基苯基)甲基、(4-甲基苯基)甲基、(2,3-二甲基苯基)甲基、(2,4-二甲基苯基)甲基、(2,5-二甲基苯基)甲基、(2,6-二甲基苯基)甲基、(3,4-二甲基苯基)甲基、(3,5-二甲基苯基)甲基、(2,3,4-三甲基苯基)甲基、(2,3,5-三甲基苯基)甲基、(2,3,6-三甲基苯基)甲基、(3,4,5-三甲基苯基)甲基、(2,4,6-三甲基苯基)甲基、(2,3,4,5-四甲基苯基)甲基、(2,3,4,6-四甲基苯基)甲基、(2,3,5,6-四甲基苯基)甲基、(五甲基苯基)甲基、(乙基苯基)甲基、(正丙基苯基)甲基、(异丙基苯基)甲基、(正丁基苯基)甲基、(仲丁基苯基)甲基、(叔丁基苯基)甲基、(正戊基苯基)甲基、(新戊基苯基)甲基、(正己基苯基)甲基、(正辛基苯基)甲基、(正癸基苯基)甲基、(正十四烷基苯基)甲基、萘基甲基和蒽基甲基。
这些芳烷基中任一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烷氧基如甲氧基和乙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或芳烷氧基如苄氧基取代。
在L2中,芳烷基优选为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且更优选苄基。
在L2中,烷氧基实例有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异丁氧基、正戊氧基、新戊氧基、叔-戊氧基、正己氧基、正庚氧基、正辛氧基、正癸氧基、正十二烷氧基、正十五烷氧基和正二十烷氧基。
这些烷氧基中任一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烷氧基如甲氧基和乙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或芳烷氧基如苄氧基取代。
在L2中,烷氧基优选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且更优选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异丁氧基、新戊氧基或叔戊氧基。
在L2中,芳氧基的实例有苯氧基、2-甲苯氧基、3-甲苯氧基、4-甲苯氧基、2,3-二甲苯氧基、2,4-二甲苯氧基、2,5-二甲苯氧基、2,6-二甲苯氧基、3,4-二甲苯氧基、3,5-二甲苯氧基、2,3,4-三甲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氧基、2,3,6-三甲基苯氧基、2,4,6-三甲基苯氧基、3,4,5-三甲基苯氧基、2,3,4,5-四甲基苯氧基、2,3,4,6-四甲基苯氧基、2,3,5,6-四甲基苯氧基、五甲基苯氧基、乙基苯氧基、正丙基苯氧基、异丙基苯氧基、正丁基苯氧基、仲丁基苯氧基、叔丁基苯氧基、异丁基苯氧基、正戊基苯氧基、新戊基苯氧基、正己基苯氧基、正辛基苯氧基、正癸基苯氧基、正十二烷基苯氧基、正十四烷基苯氧基、萘氧基和蒽氧基。
这些芳基中的任一个可被卤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烷氧基如甲氧基和乙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或芳烷氧基如苄氧基取代。
作为L2的芳氧基优选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且更优选苯氧基。
L2优选为卤原子、烷基、芳基、烷氧基或芳氧基;进一步优选卤原子、芳基、烷氧基或芳氧基;且特别优选芳基。
上述通式[6]表示的化合物(C1)的实例为卤化铋(III)如三氟化铋(III)、三氯化铋(III)、三溴化铋(III)和三碘化铋(III);三烷基铋如三甲基铋;三芳基铋如三苯基铋;三烷氧基铋如三甲氧基铋、三乙氧基铋、三异丙氧基铋、三(叔丁氧基)铋、三异丁氧基铋、三新戊氧基铋和三(叔戊氧基)铋;三芳氧基铋如三苯氧基铋、三(2-甲苯氧基)铋、三(3-甲苯氧基)铋、三(4-甲苯氧基)铋、三(2,3-二甲苯氧基)铋、三(2,4-二甲苯氧基)铋、三(2,5-二甲苯氧基)铋、三(2,6-二甲苯氧基)铋、三(3,4-二甲苯氧基)铋、三(3,5-二甲苯氧基)铋、三(2,3,4-三甲基苯氧基)铋、三(2,3,5-三甲基苯氧基)铋、三(2,3,6-三甲基苯氧基)铋、三(2,4,6-三甲基苯氧基)铋、三(3,4,5-三甲基苯氧基)铋、三(2,3,4,5-四甲基苯氧基)铋、三(2,3,4,6-四甲基苯氧基)铋、三(2,3,5,6-四甲基苯氧基)铋、三(五甲基苯氧基)铋、三(乙基苯氧基)铋、三(正丙基苯氧基)铋、三(异丙基苯氧基)铋、三(正丁基苯氧基)铋、三(仲丁基苯氧基)铋、三(叔丁基苯氧基)铋、三(异丁基苯氧基)铋、三(正戊基苯氧基)铋、三(新戊基苯氧基)铋、三(正己基苯氧基)铋、三(正辛基苯氧基)铋、三(正癸基苯氧基)铋、三(正十二烷基苯氧基)铋、三(正十四烷基乙基苯氧基)铋、三萘氧基铋和三蒽氧基铋;卤化铋(V)如五氟化铋(V)、五氯化铋(V)、五溴化铋(V)和五碘化铋(V);五烷基铋如五甲基铋;五烷氧基铋如五甲氧基铋和五乙氧基铋;和五芳氧基铋如五苯氧基铋。
(C1)优选为卤化铋(III)、三烷基铋、三芳基铋、三烷氧基铋或三芳氧基铋;进一步优选卤化铋(III)、三芳基铋、三烷氧基铋或三芳氧基铋;且特别优选三芳基铋如三苯基铋。
在通式[7]中,T1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5或16族非金属原子。第15族非金属原子的实例有氮原子和磷原子,第16族非金属原子的实例有氧原子和硫原子。T1优选为氮原子或氧原子,且更优选氧原子。
在通式[7]中,s为对应T1化合价的数,因此当T1为第15族原子时,s为3,当T1为第16族原子时,s为2。
在通式[7]中,R12为含吸电子基的基团或吸电子基团,且当存在多个R12时,其彼此相同或不同。吸电子性质指数的实例为本领域已知的Hammett规则的取代基常数(σ),吸电子基团的实例为具有Hammett规则的正取代基常数(σ)的官能团。
吸电子基团的实例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氰基、硝基、羰基、磺酰基和苯基。含吸电子基的基团的实例有卤代烃基如卤代烷基和卤代芳基;氰化烃基如氰化芳基;硝化烃基如硝化芳基;烃氧基羰基如烷氧基羰基、芳烷氧基羰基和芳氧基羰基;和酰氧基。
在R12中,卤代烷基的实例有氟甲基、氯甲基、溴甲基、碘甲基、二氟甲基、二氯甲基、二溴甲基、二碘甲基、三氟甲基、三氯甲基、三溴甲基、三碘甲基、2,2,2-三氟乙基、2,2,2-三氯乙基、2,2,2-三溴乙基、2,2,2-三碘乙基、2,2,3,3,3-五氟丙基、2,2,3,3,3-五氯丙基、2,2,3,3,3-五溴丙基、2,2,3,3,3-五碘丙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2,2,2-三氯-1-三氯甲基乙基、2,2,2-三溴-1-三溴甲基乙基、2,2,2-三碘-1-三碘甲基乙基、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1-双(三氯甲基)-2,2,2-三氯乙基、1,1-双(三溴甲基)-2,2,2-三溴乙基和1,1-双(三碘甲基)-2,2,2-三碘乙基。
在R12中,卤代芳基的实例为其芳环中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芳基,如2-氟苯基、3-氟苯基、4-氟苯基、2-氯苯基、3-氯苯基、4-氯苯基、2-溴苯基、3-溴苯基、4-溴苯基、2-碘苯基、3-碘苯基、4-碘苯基、2,6-二氟苯基、3,5-二氟苯基、2,6-二氯苯基、3,5-二氯苯基、2,6-二溴苯基、3,5-二溴苯基、2,6-二碘苯基、3,5-二碘苯基、2,4,6-三氟苯基、3,4,5-三氟苯基、2,4,6-三氯苯基、2,4,6-三溴苯基、2,4,6-三碘苯基、五氟苯基、五氯苯基、五溴苯基和五碘苯基。
在R12中,卤代芳基的实例为其芳环中氢原子被卤代芳基取代的芳基,如2-(三氟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2,6-双(三氟甲基)苯基、3,5-双(三氟甲基)苯基和2,4,6-三(三氟甲基)苯基。
在R12中,氰化芳基实例有2-氰基苯基、3-氰基苯基和4-氰基苯基。
在R12中,硝化芳基实例有2-硝基苯基、3-硝基苯基和4-硝基苯基。
在R12中,烷氧基羰基实例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和三氟甲氧基羰基。
在R12中,芳烷氧基羰基实例有苄氧基羰基。
在R12中,芳氧基羰基实例有苯氧基羰基和五氟苯氧基羰基。
在R12中,酰氧基羰基实例有甲基羰基氧基和乙基羰基氧基。
R12优选为卤代烃基;更优选卤代烷基或卤代芳基;进一步优选氟烷基、氟芳基、氯烷基或氯芳基;进一步更优选氟烷基或氟芳基;特别优选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2,3,3,3-五氟丙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4-氟苯基、2,6-二氟苯基、3,5-二氟苯基、2,4,6-三氟苯基、3,4,5-三氟苯基或五氟苯基;且最优选氟甲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3,4,5-三氟苯基或五氟苯基。
上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C2)中胺的实例有二(氟甲基)胺、二(氯甲基)胺、二(溴甲基)胺、二(碘甲基)胺、双(二氟甲基)胺、双(二氯甲基)胺、双(二溴甲基)胺、双(二碘甲基)胺、双(三氟甲基)胺、双(三氯甲基)胺、双(三溴甲基)胺、双(三碘甲基)胺、双(2,2,2-三氟乙基)胺、双(2,2,2-三氯乙基)胺、双(2,2,2-三溴乙基)胺、双(2,2,2-三碘乙基)胺、双(2,2,3,3,3-五氟丙基)胺、双(2,2,3,3,3-五氯丙基)胺、双(2,2,3,3,3-五溴丙基)胺、双(2,2,3,3,3-五碘丙基)胺、双(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胺、双(2,2,2-三氯-1-三氯甲基乙基)胺、双(2,2,2-三溴-1-三溴甲基乙基)胺、双(2,2,2-三碘-1-三碘甲基乙基)胺、双(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胺、双(1,1-双(三氯甲基)-2,2,2-三氯乙基)胺、双(1,1-双(三溴甲基)-2,2,2-三溴乙基)胺、双(1,1-双(三碘甲基)-2,2,2-三碘乙基)胺、双(2-氟苯基)胺、双(3-氟苯基)胺、双(4-氟苯基)胺、双(2-氯苯基)胺、双(3-氯苯基)胺、双(4-氯苯基)胺、双(2-溴苯基)胺、双(3-溴苯基)胺、双(4-溴苯基)胺、双(2-碘苯基)胺、双(3-碘苯基)胺、双(4-碘苯基)胺、双(2,6-二氟苯基)胺、双(3,5-二氟苯基)胺、双(2,6-二氯苯基)胺、双(3,5-二氯苯基)胺、双(2,6-二溴苯基)胺、双(3,5-二溴苯基)胺、双(2,6-二碘苯基)胺、双(3,5-二碘苯基)胺、双(2,4,6-三氟苯基)胺、双(2,4,6-三氯苯基)胺、双(2,4,6-三溴苯基)胺、双(2,4,6-三碘苯基)胺、双(五氟苯基)胺、双(五氯苯基)胺、双(五溴苯基)胺、双(五碘苯基)胺、双(2-(三氟甲基)苯基)胺、双(3-(三氟甲基)苯基)胺、双(4-(三氟甲基)苯基)胺、双(2,6-二(三氟甲基)苯基)胺、双(3,5-二(三氟甲基)苯基)胺、双(2,4,6-三(三氟甲基)苯基)胺、双(2-氰基苯基)胺、双(3-氰基苯基)胺、双(4-氰基苯基)胺、双(2-硝基苯基)胺、双(3-硝基苯基)胺和双(4-硝基苯基)胺。
上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C2)中膦的实例为用磷原子代替在以上示例性的胺中含有的相应氮原子得到的化合物。
上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C2)中醇的实例有氟甲醇、氯甲醇、溴甲醇、碘甲醇、二氟甲醇、二氯甲醇、二溴甲醇、二碘甲醇、三氟甲醇、三氯甲醇、三溴甲醇、三碘甲醇、2,2,2-三氟乙醇、2,2,2-三氯乙醇、2,2,2-三溴乙醇、2,2,2-三碘乙醇、2,2,3,3,3-五氟丙醇、2,2,3,3,3-五氯丙醇、2,2,3,3,3-五溴丙醇、2,2,3,3,3-五碘丙醇、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醇、2,2,2-三氯-1-三氯甲基乙醇、2,2,2-三溴-1-三溴甲基乙醇、2,2,2-三碘-1-三碘甲基乙醇、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醇、1,1-双(三氯甲基)-2,2,2-三氯乙醇、1,1-双(三溴甲基)-2,2,2-三溴乙醇和1,1-双(三碘甲基)-2,2,2-三碘乙醇。
上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C2)中硫醇实例为用硫原子代替在上述示例性的醇中所含相应氧原子而得到的化合物;即为那些用术语“甲硫醇”、“乙硫醇”和“丙硫醇”分别代替在上述示例性的醇中含有的术语“甲醇”、“乙醇”和“丙醇”而得到的化合物。
上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C2)中苯酚类的实例有2-氟苯酚、3-氟苯酚、4-氟苯酚、2-氯苯酚、3-氯苯酚、4-氯苯酚、2-溴苯酚、3-溴苯酚、4-溴苯酚、2-碘苯酚、3-碘苯酚、4-碘苯酚、2,6-二氟苯酚、3,5-二氟苯酚、2,6-二氯苯酚、3,5-二氯苯酚、2,6-二溴苯酚、3,5-二溴苯酚、2,6-二碘苯酚、3,5-二碘苯酚、2,4,6-三氟苯酚、3,4,5-三氟苯酚、2,4,6-三氯苯酚、2,4,6-三溴苯酚、2,4,6-三碘苯酚、五氟苯酚、五氯苯酚、五溴苯酚、五碘苯酚、2-(三氟甲基)苯酚、3-(三氟甲基)苯酚、4-(三氟甲基)苯酚、2,6-双(三氟甲基)苯酚、3,5-双(三氟甲基)苯酚、2,4,6-三(三氟甲基)苯酚、2-氰基苯酚、3-氰基苯酚、4-氰基苯酚、2-硝基苯酚、3-硝基苯酚和4-硝基苯酚。
在上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C2)中苯硫酚的实例为那些用硫原子代替上述示例性的苯酚类中所含的相应氧原子得到的化合物;即上述示例性的苯酚类中的术语“苯酚”用术语“苯硫酚”代替。
上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C2)中羧酸的实例有2-氟苯甲酸、3-氟苯甲酸、4-氟苯甲酸、2,3-二氟苯甲酸、2,4-二氟苯甲酸、2,5-二氟苯甲酸、2,6-二氟苯甲酸、2,3,4-三氟苯甲酸、2,3,5-三氟苯甲酸、2,3,6-三氟苯甲酸、2,4,5-三氟苯甲酸、2,4,6-三氟苯甲酸、2,3,4,5-四氟苯甲酸、2,3,4,6-四氟苯甲酸、五氟苯甲酸、氟乙酸、二氟乙酸、三氟乙酸、五氟丙酸、七氟丁酸和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酸。
上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C2)中磺酸的实例有氟甲磺酸、二氯甲磺酸、三氟甲磺酸、五氟乙磺酸、七氟丙磺酸和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磺酸。
在化合物(C2)中,胺优选为双(三氟甲基)胺、双(2,2,2-三氟乙基)胺、双(2,2,3,3,3-五氟丙基)胺、双(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胺、双(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胺或双(五氟苯基)胺;其中醇优选为三氟甲醇、2,2,2-三氟乙醇、2,2,3,3,3-五氟丙醇、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醇或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醇;其中苯酚类优选为2-氟苯酚、3-氟苯酚、4-氟苯酚、2,6-二氟苯酚、3,5-二氟苯酚、2,4,6-三氟苯酚、3,4,5-三氟苯酚、五氟苯酚、2-(三氟甲基)苯酚、3-(三氟甲基)苯酚、4-(三氟甲基)苯酚、2,6-双(三氟甲基)苯酚、5-双(三氟甲基)苯酚或2,4,6-三(三氟甲基)苯酚;其中羧酸优选为五氟苯甲酸或三氟乙酸;其中磺酸优选为三氟甲磺酸。
所述化合物(C2)更优选为双(三氟甲基)胺、双(五氟苯基)胺、三氟甲醇、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醇、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醇、4-氟苯酚、2,6-二氟苯酚、2,4,6-三氟苯酚、3,4,5-三氟苯酚、五氟苯酚、4-(三氟甲基)苯酚、2,6-双(三氟甲基)苯酚或2,4,6-三(三氟甲基)苯酚;且进一步优选3,4,5-三氟苯酚、五氟苯酚或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醇。
在通式[8]中,T2为根据修订的IUPAC无机化学命名法(1989)命名的元素周期表中第15或16族非金属原子。第15族非金属原子的实例有氮原子和磷原子,第16族非金属原子的实例有氧原子和硫原子。T2优选为氮原子或氧原子,且特别优选氧原子。
在通式[8]中,t为对应T2化合价的数值,因此当T2为第15族原子时,t为3,当T2为第16族原子时,t为2。
在通式[8]中,R13为烃基,且当存在多个R13时,其彼此相同或不同。在R13中烃基优选为烷基、芳基或芳烷基。烃基实例为如在通式[6]中L2说明的烃基,和如在通式[7]中R12说明的卤代烃基。
R11优选为卤代烃基,且进一步优选氟代烃基。
上述通式[8]表示的化合物(C3)优选为水、硫化氢、烷基胺、芳基胺或芳烷胺;且进一步优选水、硫化氢、甲基胺、乙基胺、正丙基胺、异丙基胺、正丁基胺、仲丁基胺、叔丁基胺、异丁基胺、正戊基胺、新戊基胺、异戊基胺、正己基胺、正辛基胺、正癸基胺、正十二烷基胺、正十五烷基胺、正二十烷基胺、烯丙基胺、环戊二烯基胺、苯胺、2-甲苯基胺、3-甲苯基胺、4-甲苯基胺、2,3-二甲苯基胺、2,4-二甲苯基胺、2,5-二甲苯基胺、2,6-二甲苯基胺、3,4-二甲苯基胺、3,5-二甲苯基胺、2,3,4-三甲基苯胺、2,3,5-三甲基苯胺、2,3,6-三甲基苯胺、2,4,6-三甲基苯胺、3,4,5-三甲基苯胺、2,3,4,5-四甲基苯胺、2,3,4,6-四甲基苯胺、2,3,5,6-四甲基苯胺、五甲基苯胺、乙基苯胺、正丙基苯胺、异丙基苯胺、正丁基苯胺、仲丁基苯胺、叔丁基苯胺、正戊基苯胺、新戊基苯胺、正己基苯胺、正辛基苯胺、正癸基苯胺、正十二烷基苯胺、正十四烷基苯胺、萘基胺、蒽基胺、苄基胺、(2-甲基苯基)甲基胺、(3-甲基苯基)甲基胺、(4-甲基苯基)甲基胺、(2,3-二甲基苯基)甲基胺、(2,4-二甲基苯基)甲基胺、(2,5-二甲基苯基)甲基胺、(2,6-二甲基苯基)甲基胺、(3,4-二甲基苯基)甲基胺、(3,5-二甲基苯基)甲基胺、(2,3,4-三甲基苯基)甲基胺、(2,3,5-三甲基苯基)甲基胺、(2,3,6-三甲基苯基)甲基胺、(3,4,5-三甲基苯基)甲基胺、(2,4,6-三甲基苯基)甲基胺、(2,3,4,5-四甲基苯基)甲基胺、(2,3,4,6-四甲基苯基)甲基胺、(2,3,5,6-四甲基苯基)甲基胺、(五甲基苯基)甲基胺、(乙基苯基)甲基胺、(正丙基苯基)甲基胺、(异丙基苯基)甲基胺、(正丁基苯基)甲基胺、(仲丁基苯基)甲基胺、(叔丁基苯基)甲基胺、(正戊基苯基)甲基胺、(新戊基苯基)甲基胺、(正己基苯基)甲基胺、(正辛基苯基)甲基胺、(正癸基苯基)甲基胺、(正十四烷基苯基)甲基胺、萘基甲基胺、蒽基甲基胺、氟甲基胺、氯甲基胺、溴甲基胺、碘甲基胺、二氟甲基胺、二氯甲基胺、二溴甲基胺、二碘甲基胺、三氟甲基胺、三氯甲基胺、三溴甲基胺、三碘甲基胺、2,2,2-三氟乙基胺、2,2,2-三氯乙基胺、2,2,2-三溴乙基胺、2,2,2-三碘乙基胺、2,2,3,3,3-五氟丙基胺、2,2,3,3,3-五氯丙基胺、2,2,3,3,3-五溴丙基胺、2,2,3,3,3-五碘丙基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胺、2,2,2-三氯-1-三氯甲基乙基胺、2,2,2-三溴-1-三溴甲基乙基胺、2,2,2-三碘-1-三碘甲基乙基胺、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胺、1,1-双(三氯甲基)-2,2,2-三氯乙基胺、1,1-双(三溴甲基)-2,2,2-三溴乙基胺、1,1-双(三碘甲基)-2,2,2-三碘乙基胺、2-氟苯胺、3-氟苯胺、4-氟苯胺、2-氯苯胺、3-氯苯胺、4-氯苯胺、2-溴苯胺、3-溴苯胺、4-溴苯胺、2-碘苯胺、3-碘苯胺、4-碘苯胺、2,6-二氟苯胺、3,5-二氟苯胺、2,6-二氯苯胺、3,5-二氯苯胺、2,6-二溴苯胺、3,5-二溴苯胺、2,6-二碘苯胺、3,5-二碘苯胺、2,4,6-三氟苯胺、2,4,6-三氯苯胺、2,4,6-三溴苯胺、2,4,6-三碘苯胺、五氟苯胺、五氯苯胺、五溴苯胺、五碘苯胺、2-(三氟甲基)苯胺、3-(三氟甲基)苯胺、4-(三氟甲基)苯胺、2,6-二(三氟甲基)苯胺、3,5-二(三氟甲基)苯胺或2,4,6-三(三氟甲基)苯胺。
所述化合物(C3)更优选为水、硫化氢、甲基胺、乙基胺、正丙基胺、异丙基胺、正丁基胺、仲丁基胺、叔丁基胺、异丁基胺、正辛基胺、苯胺、2,6-二甲苯基胺、2,4,6-三甲基苯胺、萘基胺、蒽基胺、苄基胺、三氟甲基胺、五氟乙基胺、全氟丙基胺、全氟丁基胺、全氟戊基胺、全氟己基胺、全氟辛基胺、全氟十二烷基胺、全氟十五烷基胺、全氟二十烷基胺、2-氟苯胺、3-氟苯胺、4-氟苯胺、2,6-二氟苯胺、3,5-二氟苯胺、2,4,6-三氟苯胺、五氟苯胺、2-(三氟甲基)苯胺、3-(三氟甲基)苯胺、4-(三氟甲基)苯胺、2,6-双(三氟甲基)苯胺、3,5-双(三氟甲基)苯胺或2,4,6-三(三氟甲基)苯胺。
所述化合物(C3)特别优选为水、三氟甲基胺、全氟丁基胺、全氟辛基胺、全氟十五烷基胺、2-氟苯胺、3-氟苯胺、4-氟苯胺、2,6-二氟苯胺、3,5-二氟苯胺、2,4,6-三氟苯胺、五氟苯胺、2-(三氟甲基)苯胺、3-(三氟甲基)苯胺、4-(三氟甲基)苯胺、2,6-双(三氟甲基)苯胺、3,5-双(三氟甲基)苯胺、或2,4,6-三(三氟甲基)苯胺;且最优选水或五氟苯胺。
化合物(C)为通过上述化合物(C1)、(C2)和(C3)相互接触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C1)、(C2)和(C3)相互接触优选在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接触温度通常为-100至200℃,优选-80至150℃,更优选10至150℃,且进一步优选40至100℃。接触时间通常为1分钟至36小时,且优选10分钟至24小时。
化合物(C1)、(C2)和(C3)相互接触在使用或不使用溶剂下进行,且优选使用溶剂。所述溶剂的实例为非极性溶剂如脂族烃溶剂和芳烃溶剂;和极性溶剂如卤代化合物溶剂和醚溶剂。所述溶剂的具体实例有脂族烃溶剂如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2,2,4-三甲基戊烷和环己烷;芳烃溶剂如苯、甲苯和二甲苯;卤代化合物溶剂如二氯甲烷、二氟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1,2-二溴乙烷、1,1,2-三氯-1,2,2-三氟乙烷、四氯乙烯、氯苯、溴苯和邻二氯苯;和醚溶剂如二甲基醚、乙醚、二异丙基醚、二-正丁基醚、甲基-叔丁基醚、茴香醚、1,4-二噁烷、1,2-二甲氧基乙烷、双(2-甲氧基乙基)醚、四氢呋喃和四氢吡喃。其中,优选为脂族烃溶剂、芳烃溶剂或醚溶剂;更优选为芳烃溶剂;且进一步优选为甲苯。
上述化合物(C1)、(C2)和(C3)相互接触的方法无特别限定。其实例为以下(1)至(3)的方法:
(1)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1)化合物(C1)与化合物(C2)接触,随后(1-2)与化合物(C3)接触,
(2)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2-1)化合物(C1)与化合物(C3)接触,随后(2-2)与化合物(C2)接触,和
(3)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3-1)化合物(C2)与化合物(C3)接触,随后(3-2)与化合物(C1)接触。
其中,优选为方法(1)或(2),且更优选为方法(1)。关于方法(1),优选包括步骤(1-1)化合物(C1)与化合物(C2)接触,从而得到接触产物,随后(1-2)所述接触产物在溶剂中的溶液与化合物(C3)接触。在上述各第二步骤(1-2)、(2-2)和(3-2)前,可纯化在上述各第一步骤(1-1)、(2-1)和(3-1)中得到的接触产物。
为了提高催化剂活性,化合物(C1)至(C3)的每一种的用量满足以下条件:当(C1):(C2):(C3)的摩尔比为1:y:z时,y优选为0.7xr至1.3xr,更优选0.8xr至1.2xr,且进一步优选0.9xr至1.1xr,其中r为对应Bi化合价的数值,z优选为0.1至2,更优选0.4至1.8,进一步优选0.6至1.6,特别优选0.8至1.4,且最优选0.9至1.3。
通过化合物(C1)、(C2)和(C3)相互接触得到的化合物(C)可包括作为原料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C1)、(C2)和(C3)。
[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一种制备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包括在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存在下使用上述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作为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分聚合烯烃的步骤。
所述烯烃的实例为线形烯烃和环状烯烃,且这些烯烃可分别用于均聚或可以将其两种或多种组合用于共聚。通常使用具有2-20个碳原子的烯烃。
线形烯烃的实例有乙烯;具有3-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如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3,3-二甲基-1-丁烯、5-甲基-1-己烯和3,3-二甲基-1-戊烯;非共轭二烯如1,5-己二烯、1,4-己二烯、1,4-戊二烯、1,5-庚二烯、1,6-庚二烯、1,6-辛二烯、1,7-辛二烯、1,7-壬二烯、1,8-壬二烯、1,8-癸二烯、1,9-癸二烯、1,12-十四碳二烯、1,13-十四碳二烯、4-甲基-1,4-己二烯、5-甲基-1,4-己二烯、7-甲基-1,6-辛二烯、3-甲基-1,4-己二烯、3-甲基-1,5-己二烯、3-乙基-1,4-己二烯、3-乙基-1,5-己二烯和3,3-二甲基-1,4-己二烯、3,3-二甲基-1,5-己二烯;和共轭二烯如1,3-丁二烯、异戊二烯、1,3-己二烯和1,3-辛二烯。
关于环状烯烃的实例,脂族环状烯烃的实例有单烯烃如乙烯基环戊烷、乙烯基环己烷、乙烯基环庚烷、降冰片烯、5-甲基-2-降冰片烯、5-乙基-2-降冰片烯、5-丁基-2-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烯、三环癸烯、三环十一烯、五环十五烯、五环十六烯和8-甲基四环十二烯、8-乙基四环十二烯;非共轭二烯如5-亚乙基-2-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5-乙烯基-2-降冰片烯、降冰片二烯、5-甲基-2-降冰片烯、1,5-环辛二烯、7-甲基-2,5-降冰片二烯、7-乙基-2,5-降冰片二烯、7-丙基-2,5-降冰片二烯、7-丁基-2,5-降冰片二烯、7-戊基-2,5-降冰片二烯、7-己基-2,5-降冰片二烯、7,7-二甲基-2,5-降冰片二烯、7,7-甲基乙基-2,5-降冰片二烯、7-氯-2,5-降冰片二烯、7-溴-2,5-降冰片二烯、7-氟-2,5-降冰片二烯、7,7-二氯-2,5-降冰片二烯、1-甲基-2,5-降冰片二烯、1-乙基-2,5-降冰片二烯、1-丙基-2,5-降冰片二烯、1-丁基-2,5-降冰片二烯、1-氯-2,5-降冰片二烯、1-溴-2,5-降冰片二烯、5,8-内亚甲基六氢化萘和乙烯基环己烯;和共轭二烯如1,3-环辛二烯和1,3-环己二烯。芳族环状烯烃实例有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邻,对-二甲基苯乙烯、邻乙基苯乙烯、间乙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
共聚烯烃用烯烃组合的实例有线形烯烃/线形烯烃组合如乙烯/丙烯、乙烯/1-丁烯、乙烯/1-己烯、乙烯/丙烯/1-丁烯、乙烯/丙烯/1-己烯、丙烯/1-丁烯和丙烯/1-己烯;和线形烯烃/环状烯烃组合如乙烯/乙烯基环己烷、乙烯/降冰片烯、乙烯/四环十二烯、乙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丙烯/乙烯基环己烷、丙烯/降冰片烯、丙烯/四环十二烯、丙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和乙烯/丙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
用作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分的上述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在线形烯烃均聚的情况中或线形烯烃/线形烯烃组合共聚的情况中,特别在乙烯/α-烯烃组合共聚的情况中,优选在通式[1]中R7、R8、R9和R10中的R7和R9为选自上述基团的取代基或卤原子。此外,更优选R8和R10均为选自上述基团的取代基或卤原子,或R8和R10均为氢原子。在线形烯烃/环状烯烃组合共聚的情况中,特别在乙烯/环状烯烃组合共聚的情况中,优选在通式[1]中R7、R8、R9和R10中R8和R10中至少一个为选自上述基团的取代基或卤原子,且更优选R8和R10为选自上述基团的取代基或卤原子。优选R7和R9中至少一个为氢原子,且更优选R7和R9为氢原子。
聚合方法无特别限制。其实例为溶剂-聚合方法和淤浆-聚合方法,其使用溶剂为脂族烃(例如,丁烷、戊烷、己烷、庚烷和辛烷)、芳烃(例如,苯和甲苯)或卤代烃(例如,二氯甲烷);和在气态的单体中进行的气相-聚合方法。这些聚合方法为连续聚合方法或分批聚合方法。
聚合温度可为-50℃至300℃,且特别优选-20℃至250℃。聚合压力优选为大气压至90MPa。聚合时间通常根据目标聚合物类型和聚合反应器恰当地决定,并且可为1分钟至20小时。在本发明中,为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可往聚合反应器中加入链转移剂如氢。
实施例
参考以下实施例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
<制备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和过渡金属络合物>
使用以下测定方法来确定化学结构。
(1)质子核磁共振谱(1H-NMR)
仪器:由JEOL LTD制造的EX270,或由Bruker制造的DPX-300
样品池:5mmΦ管
测定溶剂:CDCl3或C6D6
样品浓度:10mg/0.5mL(CDCl3或C6D6)
测定温度:室温(约25℃)
测定参数:5mmΦ探针,MENUF NON,OBNUC1H,积分数为16
脉冲角:45°
重复时间:ACQTM为3秒,PD为4秒
内标物:CDCl3(7.26ppm)或C6D6(7.15ppm)
(2)碳核磁共振谱(13C-NMR)
仪器:由JEOL LTD制造的EX270
样品池:5mmΦ管
测定溶剂:CDCl3
样品浓度:30mg/0.5mL(CDCl3)
测定温度:室温(约25℃)
测定参数:5mmΦ探针,MENUF BCM,OBNUC13C,积分数为256
脉冲角:45°
重复时间:ACQTM为1.8秒,PD为1.2秒
内标物:CDCl3(77.47,77.00和76.53ppm)
(3)质谱
[电子电离质量分析(EI-MS)]
仪器:由JEOL LTD制造的JMS-AX505W
电离电压:70eV
电离源温度:230℃
数据处理设备:MS-MP8020D
质量范围:m/z35-1000
[场解吸电离质量分析(FD-MS)]
仪器:由JEOL LTD制造的JMS-SX102
加速电压:8kV
碳发射体
数据处理设备:MS-MP8020D
阴极:0kV
质量范围:m/z10-2000
[实施例1]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甲基甲硅烷
采用JP9-87313A,实施例21中公开的方法,得到(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甲基甲硅烷。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甲基甲硅烷
在氮气气氛下,用己烷洗涤纯度为30%重量的3.00g(22.45mmol)氢化钾三次,每次6mL,随后往其中加入32mL四氢呋喃(下文称为“THF”)。在0℃下往得到的氢化钾的THF淤浆中滴加5.00g(17.96mml)2,7-二-叔丁基芴(使用其32mL THF溶液)。于室温下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2.5小时,随后于-78℃下滴加5.33g(17.96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甲基甲硅烷(使用其6mL甲苯溶液)。将得到的液体反应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搅拌2.5小时。于0℃下往32mL10%碳酸氢钠水溶液和32mL10%碳酸钠水溶液的混合物中滴加该混合物,随后得到的混合物用20mL甲苯萃取。得到的萃取液经硫酸钠干燥,随后减压蒸去其中所含溶剂,从而得到定量的(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甲基甲硅烷。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02(s,6H),1.23(s,18H),1.45(s,9H),2.28(s,3H),4.32to4.40(m,3H),5.33(d,J=10.8Hz,1H),5.62(d,J=17.3Hz,1H),6.00to6.15(m,1H),6.97(s,1H),7.10to7.30(m,5H),and7.67(d,J=8.0Hz,2H).
质谱(EI,m/z)显示538(M+)和261。
[实施例2]
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1)”)
在-78℃下,往48mL含2.18g(4.05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甲基甲硅烷和1.84g(18.23mmol)三乙胺的甲苯溶液中滴加9.11mmol正丁基锂(使用其5.77mL己烷溶液,浓度为1.58mol/L),并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10分钟,随后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于-78℃下,往得到的反应混合物溶液中滴加1.15g(6.08mmol)四氯化钛(使用其6.0mL甲苯溶液),并将得到的混合物温度升至室温,随后于90℃下将该混合物搅拌3小时。将得到的混合物浓缩,随后滤出浓缩产物中含有的固体。为除去杂质用己烷洗涤得到的固体,随后减压蒸去洗后固体中所含的溶剂,从而得到固体。该固体用戊烷重结晶,从而得到0.09g(产率:3.7%)褐色固体状的络合物(1)。
1H-NMR(C6D6,δ(ppm))结果如下:
                                               0.08(s,6H),1.19(s,18H),1.35(s,9H),2.25(s,3H),7.19(s,1H),7.34(s,1H),7.45(d,J=9.0Hz,2H),7.76(s,2H),and8.01(d,J=9.0Hz,2H).
其质谱(EI,m/z)显示614(M+)。
[实施例3]
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锆(下文称为“络合物(2)”)
在-78℃下,往48mL含2.18g(4.05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甲基甲硅烷和1.84g(18.23mmol)三乙胺的甲苯溶液中滴加9.11mmol正丁基锂(使用其5.81mL己烷溶液,浓度为1.57mol/L),并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10分钟,随后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于-78℃下往6.0mL含1.42g(6.08mmol)四氯化锆的甲苯悬浮液中滴加得到的反应混合物溶液,随后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90℃下搅拌3小时。将得到的混合物浓缩,随后滤出浓缩产物中含有的固体。为除去杂质用己烷洗涤得到的固体,随后减压蒸去洗后固体中所含的溶剂,从而得到固体。该固体用戊烷重结晶,从而得到浅黄色固体状的络合物(2)。
1H-NMR(C6D6,δ(ppm))结果如下:
                                                  0.82(s,6H),1.19(s,18H),1.36(s,9H),2.27(s,3H),7.22(s,1H),7.38(s,1H),7.39(d,J=8.8Hz,2H),7.82(s,2H),and 7.93(d,J=8.8Hz,2H).
其质谱(EI,m/z)显示658(M+)。
[实施例4]
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铪(下文称为“络合物(3)”)
在-78℃下,往48mL含2.18g(4.05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甲基甲硅烷和1.84g(18.23mmol)三乙胺的甲苯溶液中滴加9.11mmol正丁基锂(使用其5.81mL己烷溶液,浓度为1.57mol/L),并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10分钟,随后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于-78℃下往6.0mL含1.95g(6.08mmol)四氯化铪的甲苯悬浮液中滴加得到的反应混合物溶液,随后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90℃下搅拌3小时。将得到的混合物浓缩,随后滤出浓缩产物中含有的固体。为除去杂质用己烷洗涤得到的固体,随后减压蒸去洗后固体中所含的溶剂,从而得到固体。该固体用戊烷重结晶,从而得到0.16g(产率:5.4%)浅黄色固体状的络合物(3)。
1H-NMR(C6D6,δ(ppm))结果如下:
                                                  0.83(s,6H),1.20(s,18H),1.36(s,9H),2.29(s,3H),7.26(s,1H),7.38(d,J=8.9Hz,2H),7.39(s,1H),7.85(s,2H),and 7.93(d,J=8.9Hz,2H).
其质谱(EI,m/z)显示746(M+)。
[实施例5]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
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使用二氯二乙基甲硅烷得到(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在氮气气氛下,用己烷洗涤纯度为30%重量的3.00g(22.45mmol)氢化钾三次,每次6mL,随后往其中加入37mL THF。于0℃下往得到的氢化钾的THF淤浆中滴加5.00g(17.96mml)2,7-二-叔丁基芴(使用其32mL THF溶液)。于室温下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2.5小时,随后于-78℃下滴加5.84g(17.96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使用其7mL甲苯溶液)。将得到的液体反应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搅拌2.5小时。于0℃下往32mL10%碳酸氢钠水溶液和32mL10%碳酸钠水溶液的混合物中滴加该混合物,随后得到的混合物用20mL甲苯萃取。得到的萃取液经硫酸钠干燥,随后减压蒸去其中所含溶剂,从而得到定量的(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42 to0.64(m,6H),0.72to1.00(m,4H),1.25(s,18H),1.43(s,9H),2.28(s,3H),4.39(br s,2H),4.46(s,1H),5.30(d,J=10.4Hz,1H),5.57(d,J=17.3Hz,1H),5.99to6.11(m,1H),6.96(s,1H),7.09to7.32(m,5H),and7.67(d,J=8.0Hz,2H).
[实施例6]
合成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4)”)
在-78℃下,往45mL含2.46g(4.34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和1.98g(19.53mmol)三乙胺的甲苯溶液中滴加9.76mmol正丁基锂(使用其6.22mL己烷溶液,浓度为1.57mol/L),并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10分钟,随后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于-78℃下往得到的反应混合物溶液中滴加1.23g(6.51mmol)四氯化钛(使用其7mL甲苯溶液),随后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95℃下搅拌3小时。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并浓缩,随后滤出浓缩产物中含有的固体。为除去杂质用己烷洗涤得到的固体,减压蒸去洗后固体中所含的溶剂,随后得到的固体用戊烷洗涤,从而得到0.129g(产率:4.8%)青铜色固体状的络合物(4)。
1H-NMR(C6D6,δ(ppm))结果如下:
                                                   1.06 to1.13(m,6H),1.20(s,18H),1.29to1.51(m,4H),1.37(s,9H),2.26(s,3),7.21(s,1H),7.37(s,1H),7.45(d,J=9.0Hz,2H),7.80(s,2H),and8.00(d,J=9.0Hz,2H).
其质谱(EI,m/z)显示642(M+)。
[实施例7]
合成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二甲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5)”)
将4mL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的乙醚溶液置于Schlenk管中,4mL所述乙醚溶液含有248.7mg(0.39mmol)所述二氯化物化合物。于-78℃下往所述Schlenk管中滴加0.85mmol甲基锂(使用其0.74mL乙醚溶液,浓度为0.92mol/L),随后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搅拌1小时。将得到的混合物浓缩,随后滤出浓缩产物中含有的固体。为除去杂质得到的固体用戊烷洗涤,随后减压蒸去洗后固体中所含的溶剂。干燥得到的固体,从而得到210.4mg(产率:90.3%)黄色固体状的络合物(5)。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35(s,6H),0.75to0.84(m,4H),0.90to1.00(m,6H),1.11(s,18H),1.28(s,9H),2.29(s,3H),7.05(s,1H),7.09(s,1H),7.20(s,2H),7.40(d,J=8.6Hz,2H),and8.11(d,J=8.6Hz,2H).
[实施例8]
合成二乙氧基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6)”)
于室温下往Schlenk管中的4mL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的THF溶液中加入44.6mg(0.39mmol)二乙氧基镁,4mL所述THF溶液包含248.7mg(0.39mmol)所述二氯化物化合物。于室温下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24小时,随后将该混合物浓缩。往该浓缩的混合物中加入己烷,随后为除去杂质将得到的混合物过滤。将该滤液浓缩,随后往其中加入戊烷,从而得到沉淀。滤出该沉淀并干燥,从而得到180.1mg(产率:70.3%)黄色固体状的络合物(6)。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59(t,J=7.6Hz,6H),0.82(t,J=6.9Hz,6H),0.83to1.28(m,4H),1.27(s,18H),1.39(s,9H),2.34(s,3H),3.81(q,J=6.9Hz,4H),7.04(s,1H),7.18(s,1H),7.25(d,J=8.2Hz,2H),7.62(s,2H),and 7.80(d,J=8.2Hz,2H).
其质谱(EI,m/z)显示663(M+)、634、590、278、263和221。
[实施例9]
合成二苯氧基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7)”)
往在Schlenk管中的12mL苯酚的THF溶液中滴加2.05mmol氯化甲基镁(使用其683.6mL溶液,浓度为3.00mol/L),12mL所述THF溶液包含193.0mg(2.05mmol)苯酚,随后于室温下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3小时。于-20℃下,往该混合物中滴加3mL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的THF溶液,3mL所述THF溶液包含600.0mg(0.93mmol)所述二氯化物化合物。将得到的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20小时。将该混合物浓缩,随后往浓缩的混合物中加入戊烷。为除去杂质过滤得到的混合物。将该滤液浓缩,随后往其中加入戊烷,从而得到沉淀。将沉淀滤出并干燥,从而得到599.9mg(产率:84.5%)橙色固体状的络合物(7)。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81 to1.43(m,10H),1.16(s,18H),1.17(s,9H),2.41(s,3H),6.39(d,J=9.9Hz,4H),6.70 to 6.80(m,2H),7.00 to 7.34(m,8H),7.57(s,2H),and 7.71(d,J=8.6Hz,2H).
其质谱(EI,m/z)显示758(M+)。
[实施例10]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乙基甲基甲硅烷
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使用二氯乙基甲基甲硅烷得到(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乙基甲基甲硅烷。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乙基甲基甲硅烷
将2.00g(7.18mmol)2,7-二-叔丁基芴溶解在45mL THF中,将得到的溶液冷却至-78℃。往该溶液中缓慢加入4.49mL浓度为1.60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4.49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7.18mmol正丁基锂。将得到的混合物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3小时。将该混合物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加入2.23g(7.18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乙基甲基甲硅烷在9mL甲苯中的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搅拌3小时,从而得到反应溶液。于0℃下往该反应溶液中加入20mL10%碳酸氢钠水溶液和20mL10%碳酸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23mL甲苯,随后混合物分成甲苯溶液和水溶液。该甲苯溶液经硫酸钠干燥,随后过滤该混合物。将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从而得到定量的(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乙基甲基甲硅烷。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14(s,3H),0.70(t,J=7.3Hz,3H),1.18 to 1.38(m,2H),1.21(s,9H),1.27(s,9H),1.44(s,9H),2.28(s,3H),4.39 to 4.43(m,3H),5.32(d,J=10.9Hz,1H),5.59(d,17.2Hz,1H),6.03to 6.15(m,1H),6.95(s,1H),7.00(s,1H),7.13 to 7.32(m,4H),and 7.67(dd,J=3.0Hz and 7.9Hz,2H).
其质谱(ED,m/z)显示552(M+)。
[实施例11]
合成二氯化乙基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8)”)
将3.97g(7.18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乙基甲基甲硅烷溶解在80mL庚烷中,随后往其中加入3.05g(30.14mmol)三乙胺。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冷却至-78℃,往该混合物中滴加9.42mL浓度为1.60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9.42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15.07mmol正丁基锂。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3小时。将该混合物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滴加1.50g(7.89mmol)四氯化钛在8mL庚烷中的溶液。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于60℃下将该混合物搅拌2小时。为除去杂质在氮气气氛下用celite过滤得到的混合物,随后将滤液浓缩。浓缩产物用戊烷重结晶,从而得到0.66g(产率:14.6%)褐色固体状的络合物(8)。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80(s,3H),0.86 to 1.45(m,5H),1.18(s,9H),1.21(s,9H),1.29(s,9H),2.43(s,3H),7.16(s,1H),7.32(s,1H),7.50(s,1H),7.61 to 7.69(m,3H),and 8.19(dd,J=5.3Hz and 8.9Hz,2H).其质谱(EI,m/z)显示628(M+)和599。
[实施例12]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甲基苯基甲硅烷
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使用二氯甲基苯基甲硅烷得到(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甲基苯基甲硅烷。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甲基苯基甲硅烷
将3.51g(12.61mmol)2,7-二-叔丁基芴溶解在79mL THF中,随后将得到的溶液冷却至-78℃。往该溶液中缓慢加入8.19mL浓度为1.54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8.19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12.61mmol正丁基锂。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3小时。将该混合物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加入4.53g(12.61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甲基苯基甲硅烷在16mL甲苯中的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搅拌3.5小时,从而得到反应溶液。于0℃下往该反应溶液中加入35mL 10%碳酸氢钠水溶液和35mL 10%碳酸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41mL甲苯,随后将混合物分成甲苯溶液和水溶液。该甲苯溶液经硫酸钠干燥,随后过滤该混合物。将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从而得到定量的(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甲基苯基甲硅烷。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13(s,3H),1.13(s,9H),1.15(s,9H),1.40(s,9H),2.49(s,3H),3.91 to 3.99(m,1H),4.03 to 4.15(m,1H),4.52(s,1H),5.11(d,J=10.9Hz,1H),5.25(d,J=17.2Hz,1H),5.71 to 5.85(m,1H),6.69(s,1H),6.92(s,1H),and 7.27 to 7.78(m,11H).
其质谱(FD,m/z)显示600(M+)和454。
[实施例13]
合成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9)”)
将3.00g(4.99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甲基苯基甲硅烷溶解在54mL庚烷中,随后往其中加入2.27g(22.46mmol)三乙胺。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滴加7.29mL浓度为1.54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7.29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11.23mmol正丁基锂。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3小时。将该混合物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滴加1.42g(7.49mmol)四氯化钛在8mL庚烷中的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于90℃下将该混合物搅拌3小时。为除去杂质在氮气气氛下用celite过滤得到的混合物,随后将滤液浓缩。往该浓缩的滤液中加入戊烷,随后该混合物保持在-20℃,从而得到0.35g(产率:10.5%)褐色固体状的络合物(9)。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1.04(s,9H),1.12(s,3H),1.23(s,9H),1.25(s,9H),2.35(s,3H),6.96(s,1H),7.19 to 7.26(m,3H),7.46 to 7.66(m,5H),7.69to 7.79(m,2H),and 8.12 to 8.18(m,2H).
其质谱(EI,m/z)显示676(M+)和625。
[实施例14]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正丙基甲硅烷
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使用二氯二-正丙基甲硅烷得到(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正丙基甲硅烷。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正丙基甲硅烷
将2.28g(8.19mmol)2,7-二-叔丁基芴溶解在37mL THF中,随后将得到的溶液冷却至0℃。往该溶液中缓慢加入5.19mL浓度为1.58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5.19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8.20mmol正丁基锂。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将该混合物冷却至0℃,随后往该混合物中加入2.89g(8.17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正丙基甲硅烷在9mL THF中的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搅拌3小时,从而得到反应溶液。于0℃下往该反应溶液中加入50mL10%碳酸氢钠水溶液和50mL10%碳酸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58mL甲苯,随后混合物分成甲苯溶液和水溶液。该甲苯溶液经硫酸钠干燥,随后过滤该混合物。将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该浓缩的滤液经硅胶柱层析处理(展开溶剂:0.5%浓度的三乙胺在10体积份己烷和1体积份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中的溶液),从而得到1.01g(产率:20.7%)(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正丙基甲硅烷。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48 to1.01(m,14H),1.25(s,18H),1.41(s,9H),2.28(s,3H),4.35(br s,2H),4.43(s,1H),5.30(d,J=10.9Hz,1H),5.55(d,J=17.5Hz,1H),5.97 to 6.11(m,1H),6.96(s,1H),7.12(s,2H),7.25(s,1H),7.28(d,J=7.9Hz,2H),and 7.66(d,J=7.9Hz,2H).
其质谱(FD,m/z)显示594(M+)。
[实施例15]
合成二氯化二-正丙基亚甲硅烷基(2,7-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10)”)
将1.01g(1.70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叔丁基芴-9-基)二-正丙基甲硅烷溶解在17mL庚烷中,随后往其中加入0.77g(7.65mmol)三乙胺。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滴加2.41mL浓度为1.59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2.41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3.83mmol正丁基锂。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3.5小时。将该混合物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滴加0.43g(2.25mmol)四氯化钛在5mL庚烷中的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90℃下搅拌3小时。为除去杂质在氮气气氛下用celite过滤得到的混合物,随后将滤液浓缩。往该浓缩的滤液中加入戊烷,从而得到0.09g(产率:8.15%)红褐色固体状的络合物(10)。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99(t,J=7.3Hz,6H),1.18(s,9H),1.07 to 1.59(m,8H),1.25(s,18H),2.43(s,3H),7.15(s,1H),7.28(s,1H),7.55(s,2H),7.65(d,J=8.9Hz,2H),and 8.18(d,J=8.9Hz,2H).
其质谱(EI,m/z)显示670(M+)。
[实施例16]
合成2,7-二苯基芴
在氮气气氛下将10.00g(30.86mmol)2,7-二溴芴、15.05g(123.45mmol)苯基硼酸、29.21g(92.59mmol)氢氧化钡(Ba(OH)2.8H2O)和0.71g(0.62mmol)四(三苯基膦)合钯混合。于室温下往该混合物中加入200mL1,4-二噁烷和33mL水。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80℃,随后将该混合物于80℃下加热6小时。将该混合物的温度冷却至室温,随后往该混合物中加入200mL甲苯和1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过滤,从而得到白色固体。用热的THF从该白色固体中萃取2,7-二苯基芴三次,每次400mL。蒸去萃取液中含有的THF,随后将得到的固体减压干燥,从而得到7.94g(产率:80%)白色固体状的2,7-二苯基芴。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4.03(s,2H),7.36(t,J=7.3Hz,2H),7.47(t,J=7.8Hz,4H),7.62to7.69(m,6H),7.80(s,2H),and 7.87(d,J=7.8Hz,2H).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
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使用二氯二乙基甲硅烷得到(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将3.00g(9.42mmol)2,7-二苯基芴溶解在60mL THF中,随后将得到的溶液冷却至-78℃。往该溶液中缓慢加入6.12mL浓度为1.54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6.12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9.42mmol正丁基锂。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将该混合物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加入3.06g(9.42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在14mL甲苯中的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搅拌3小时,从而得到反应溶液。于0℃下往该反应溶液中加入50mL 10%碳酸氢钠水溶液和50mL 10%碳酸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58mL甲苯,随后将混合物分成甲苯溶液和水溶液。该甲苯溶液经硫酸钠干燥,随后将该混合物过滤。将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为得到溶液往该浓缩的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甲苯,随后往其中再加入己烷,从而得到3.66g(产率:64.0%)白色固体状的(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61 to0.95(m,10H),1.39(s,9H),2.27(s,3H),4.42(br s,2H),4.64(s,1H),5.27(d,J=10.6Hz,1H),5.56(d,J=17.2Hz,1H),5.98 to 6.12(m,1H),6.98(s,1H),7.29 to 7.65(m,15H),and7.87(d,J=7.9 Hz,2H).
其质谱(EI,m/z)显示606(M+)、317、289、261和233。
[实施例17]
合成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7-二苯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11)”)
将1.50g(2.47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7-二苯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悬浮在24mL庚烷中,随后往其中加入1.13g(11.12mmol)三乙胺。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滴加3.61mL浓度为1.54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3.61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5.56mmol正丁基锂。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于室温下将该混合物搅拌4小时。将该混合物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滴加0.70g(3.71mmol)四氯化钛在4mL庚烷中的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90℃下搅拌3小时。为除去杂质在氮气气氛下用celite过滤得到的混合物,随后将滤液浓缩。往该浓缩的滤液中加入戊烷,从而得到0.05g(产率:2.8%)褐色固体状的络合物(11)。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86 to1.56(m,10H),1.16(s,9H),2.46(s,3H),7.23 to 7.47(m,12H),7.81 to 7.86(m,4H),and 8.39(d,J=8.6Hz,2H).
其质谱(EI,m/z)显示683(M+)。
[实施例18]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
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使用二氯二乙基甲硅烷得到(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在氮气气氛下,用己烷洗涤纯度为30%重量的1.50g(11.22mmol)氢化钾三次,每次3mL,随后往其中加入18mL THF。于0℃往得到的氢化钾的THF淤浆中滴加2.50g(8.98mml)3,6-二-叔丁基芴(使用其18mL THF溶液)。于室温下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2小时,随后于-78℃下滴加2.92g(8.98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使用其4mL甲苯溶液)。将得到的液体反应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搅拌2小时。于0℃下往18mL 10%碳酸氢钠水溶液和18mL 10%碳酸钠水溶液的混合物中滴加该混合物,随后得到的混合物用10mL甲苯萃取。得到的萃取液经硫酸钠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干燥后的萃取液,从而得到定量的(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60 to1.11(m,10H),1.39(s,18H),1.41(s,9H),2.35(s,3H),4.18to 4.21(m,2H),4.32(s,1H),5.15 to 5.20(m,1H),5.40 to5.50(m,1H),5.85 to 6.09(m,1H),6.80(s,1H),7.15 to 7.28(m,5H),and 7.81(s,2H).
[实施例19]
合成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3,6-二-叔丁基芴-9-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12)”)
于-78℃下往97mL含有5.09g(8.98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3,6-二-叔丁基芴-9-基)二乙基甲硅烷和4.09g(40.41mmol)三乙胺的甲苯溶液中滴加20.20mmol正丁基锂(使用其12.87mL己烷溶液,浓度为1.57mol/L),并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10分钟,随后于室温下搅拌3小时。于-78℃下往得到的反应混合物溶液中滴加2.56g(13.47mmol)四氯化钛(使用其13mL甲苯溶液),随后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90℃下搅拌3小时。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随后浓缩。为除去杂质用己烷洗涤得到的固体,随后减压蒸去洗后固体中所含溶剂,从而得到固体。用戊烷洗涤该固体,从而得到0.366g(产率:6.3%)褐色固体状的络合物(12)。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1.00 to1.10(m,6H),1.16(s,9H),1.26 to 1.45(m,4H),1.45(s,18H),2.43(s,3H),7.17(s,1H),7.26(s,1H),7.50 to 7.60(m,4H),and 8.12(s,2H).
其质谱(EI,m/z)显示642M+)。
[实施例20]
合成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
采用与Organometallics,23,1777(2004)中公开类似的方法,得到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
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使用二氯二乙基甲硅烷得到(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将2.50g(8.98mmol)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溶解在56mL THF中,随后将得到的溶液冷却至-78℃。往该溶液中缓慢加入5.68mL浓度为1.58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5.68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8.98mmol正丁基锂。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3.5小时。将该混合物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加入2.92g(8.98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在12mL甲苯中的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搅拌3小时,从而得到反应溶液。于0℃下往该反应溶液中加入25mL10%碳酸氢钠水溶液和25mL10%碳酸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29mL甲苯,随后将混合物分成甲苯溶液和水溶液。该甲苯溶液经硫酸钠干燥,随后过滤混合物。将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从而得到定量的(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41 to0.50(m,6H),0.68 to 0.7B(m,4H),1.06(s,3H),1.15(s,3H),1.31 to 1.39(m,4H),1.33(s,3H),1.34(s,3H),1.42(s,9H),2.28(s,3H),4.31 to 4.41(m,2H),4.43(s,1H),5.26(d,J=10.9Hz,1H),5.52(d,J=17.2Hz,1H),5.92 to 6.12(m,1H),6.90(s,1H),6.94(br s,1H),7.14 to 7.29(m,4H),7.71(s,1H),and7.77(d,J=7.3Hz,1H).
其质谱(FD,m/z)显示564(M+)。
[实施例21]
合成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13)”)
将2.46g(4.35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溶解在45mL庚烷中,随后往其中加入1.98g(19.58mmol)三乙胺。将得到的混合物温度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滴加6.19mL浓度为1.58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6.19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9.79mmol正丁基锂。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于室温下将该混合物搅拌1.5小时。将该混合物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滴加1.24g(4.46mmol)四氯化钛在5mL庚烷中的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60℃下搅拌2小时。为除去杂质在氮气气氛下用celite过滤得到的混合物,随后将滤液浓缩。往该浓缩的滤液中加入戊烷,随后将该混合物保持在-20℃,从而得到0.12g(产率:4.3%)褐色固体状的络合物(13)。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86 to1.11(m,10H),1.04(s,3H),1.19(s,9H),1.24(s,3H),1.44(s,3H),1.47(s,3H),1.67 to 1.79(m,4H),2.43(s,3H),7.16(s,1H),7.28(s,1H),7.44 to 7.50(m,1H),7.55 to 7.60(m,2H),7.64(d,J=8.5Hz,1H),8.02(s,1H),and 8.28(d,J=8.5Hz,1H).
其质谱(EI,m/z)显示640(M+)和611。
[实施例22]
合成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
采用与Organometallics,23,1777(2004)中公开类似的方法,得到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甲基苯基甲硅烷
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使用二氯甲基苯基甲硅烷得到(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甲基苯基甲硅烷。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甲基苯基甲硅烷
将5.00g(18.09mmol)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溶解在112mL THF中,随后将得到的溶液冷却至-78℃。往该溶液中缓慢加入11.31mL浓度为1.60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1.31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18.09mmol正丁基锂。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将该混合物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加入6.49g(18.09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甲基苯基甲硅烷在23mL甲苯中的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搅拌4小时,从而得到反应溶液。于0℃下往该反应溶液中加入50mL 10%碳酸氢钠水溶液和50mL10%碳酸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58mL甲苯,随后将混合物分成甲苯溶液和水溶液。该甲苯溶液经硫酸钠干燥,随后过滤该混合物。将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从而得到定量的(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甲基苯基甲硅烷的两种异构体的混合物。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23(s,3H),0.71(s,3H),0.80 to 1.00(m,6H),1.10 to 1.23(m,6H),1.32 to 1.55(m,30H),1.61 to 1.85(m,8H),2.40 to 2.50(m,6H),3.90 to 4.00(m,2H),4.10 to 4.32(m,2H),4.52 to 4.58(m,2H),5.10 to 5.50(m,4H),5.77 to 6.06(m,2H),6.71 to6.81(m,2H),6.93 to 7.12(m,2H),and 7.20 to 7.85(m,22H).
其质谱(FD,m/z)显示598(M+)。
[实施例23]
合成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14)”)
将6.97g(11.65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甲基苯基甲硅烷溶解在129mL庚烷中,随后往其中加入5.30g(52.40mmol)三乙胺。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滴加16.38mL浓度为1.60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38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26.20mmol正丁基锂。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3小时。减压蒸去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中所含溶剂,从而得到10.08g黄色固体状的二锂产物。往3.00g该黄色固体中加入39mL庚烷,随后将该混合物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滴加0.66g(3.47mmol)四氯化钛在4mL庚烷中的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60℃下搅拌2小时。为除去杂质在氮气气氛下用celite过滤得到的混合物,随后将滤液浓缩,从而得到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的异构体的混合物。
其质谱(EI,m/z)显示674(M+)。
[实施例24]
合成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
合成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
采用与Organometallics,23,1777(2004)中公开类似的方法,得到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
往123mL硝基甲烷中加入6.92g(25.05mmol)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和11.04g(50.09mmol)2,6-二-叔丁基甲酚,随后将得到的混合物于0℃下搅拌,从而得到淤浆。于0℃下往该淤浆中滴加5.01g(37.57mmol)氯化铝在硝基甲烷中的7.5mL溶液,随后将该混合物于0℃下搅拌1.5小时。滤出形成的沉淀,随后用己烷萃取该滤液7次,每次42mL。得到的己烷溶液经硫酸镁干燥,随后将干燥后的溶液过滤得到滤液,随后将该滤液浓缩。该浓缩滤液经硅胶柱层析处理得到黄色油状物。往该油状物中加入乙醇形成沉淀,随后滤出沉淀。将该沉淀真空干燥,从而得到2.89g(产率:34.7%)白色固体状的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1.32(s,9H),1.36(s,12H),1.72(s,4H),3.81(s,2H),7.36(d,J=7.9Hz,1H).7.46(s.1H),7.51(s,1H),7.65(d,J=7.9Hz,1H),and7.67(s,1H).
13C-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31.04,31.62,32.14,32.25,33.00,34.50,34.54,34.77,35.28,
36.64,117.27,118.94,121.81,122.80,123.65,139.20,139.36,
140.63,143.14,143.36 and 149.38.
其质谱(EI,m/z)显示332(M+)和317。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
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使用二氯二乙基甲硅烷得到(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将2.70g(8.12mmol)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溶解在60mL THF中,随后将得到的溶液冷却至-78℃。往该溶液中缓慢加入5.14mL浓度为1.58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5.14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8.12mmol正丁基锂。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3小时。将该混合物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加入2.64g(8.12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在12mL甲苯中的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搅拌3小时,从而得到反应溶液。于0℃下往反应溶液中加入27mL10%碳酸氢钠水溶液和27mL10%碳酸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31mL甲苯,随后将混合物分成甲苯溶液和水溶液。该甲苯溶液经硫酸钠干燥,随后过滤该混合物。将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从而得到定量的(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0.52 to0.63(m,6H),0.74 to 0.99(m,4H),1.12(s,3H),1.18(s,3H),1.06 to 1.47(m,4H),1.24(s,9H),1.32(s,3H),1.34(s,3H),1.42(s,9H),2.28(s,3H),4.34 to 4.35(m,2H),4.39(s,1H),5.28(d,J=10.9Hz,1H),5.53(d,J=17.5Hz,1H),6.01 to6.10(m,1H),6.98 to 7.01(m,1H),7.11(s,1H),7.16 to 7.18(m,1H),7.23 to 7.28(m,2H),7.66(s,1H),and 7.66(d,J=7.9Hz,1H).
其质谱(FD,m/z)显示620(M+)。
[实施例25]
合成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15)”)
将2.52g(4.06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叔丁基-6,6,9,9-四甲基-6,7,8,9-四氢苯并芴-11-基)二乙基甲硅烷溶解在45mL庚烷中,随后往其中加入1.72g(17.04mmol)三乙胺。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滴加5.39mL浓度为1.58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5.39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8.52mmol正丁基锂。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1.5小时。将该混合物的温度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滴加0.85g(4.46mmol)四氯化钛在5mL庚烷中的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60℃下搅拌2小时。为除去杂质在氮气气氛下用celite过滤得到的混合物,随后将滤液浓缩。往该浓缩的滤液中加入戊烷,从而得到0.66g(产率:23.2%)褐色固体状的络合物(15)。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1.04(s,3H).1.07 to 1.40(m,10H),1.19(s,9H),1.24(s,3H),1.27(s,9H),1.43(s,3H),1.47(s,3H),1.66 to 1.78(m,4H),2.43(s,3H),7.15(s,1H),7.28(s,1H),7.55(s,1H),7.58(s,1H),7.65(d,J=8.9Hz,1H),8.15(s,1H),and 8.18(d,J=8.9Hz,1H).
其质谱(EI,m/z)显示697(M+)和667。
[实施例26]
合成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
采用与J.Am.Chem.Soc.,126,16716(2004)中公开类似的方法,得到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
合成(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
将5.00g(12.93mmol)2,2,5,5,8,8,1l,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溶解在112mL THF中,随后将得到的溶液冷却至-78℃。往该溶液中缓慢加入8.40mL浓度为1.54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8.40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12.93mmol正丁基锂。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3小时。将该混合物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加入4.20g(12.93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氯二乙基甲硅烷在23mL甲苯中的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搅拌5小时,从而得到反应溶液。于0℃下往该反应溶液中加入50mL10%碳酸氢钠水溶液和50mL10%碳酸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58mL甲苯,随后将混合物分成甲苯溶液和水溶液。该甲苯溶液经硫酸钠干燥,随后过滤该混合物。将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从而得到定量的(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
1H-NMR(CDC13,δ(ppm))结果如下:
                                                   0.52 to0.91(m,10H),1.12(s,6H),1.17(s,6H),1.20 to 1.74(m,8H),1.34(s,6H),1.35(s,6H),1.41(s,9H),2.28(s,3H),4.32(br s,3H),5.26(d,J=10.9Hz,1H),5.52(d,J=17.5Hz,1H),5.95 to 6.08(m,1H),7.00(s,2H),7.25(br s,2H),and7.61(s,2H).
其质谱(FD,m/z)显示674(M+)。
[实施例27]
合成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16)”)
将3.00g(4.44mmol)(2-烯丙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2,2,5,5,8,8,11,11-八甲基-2,3,4,5,8,9,10,11-八氢二苯并芴-13-基)二乙基甲硅烷溶解在54mL庚烷中,随后往其中加入2.02g(20.00mmol)三乙胺。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滴加6.49mL浓度为1.54M的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6.49mL所述己烷溶液包含10.00mmol正丁基锂。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3.5小时。将该混合物冷却至-78℃,随后往该混合物中滴加1.26g(6.67mmol)四氯化钛在7ml庚烷中的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升至室温,随后将该混合物于90℃下搅拌3小时。为除去杂质在氮气气氛下用celite过滤得到的混合物,随后将滤液浓缩。往该浓缩滤液中加入戊烷,从而得到0.54g(产率:16.3%)褐色固体状的络合物(16)。
1H-NMR(CDCl3,δ(ppm))结果如下:
                                                  1.03 to1.40(m,10H),1.08(s,6H),1.19(s,9H),1.26(s,6H),1.45(s,6H),1.50(s,6H),1.68 to 1.77(m,8H),2.43(s,3H),7.13(s.1H).7.26(s.1H),7.57(s,2H),and 8.14(s,2H).
其质谱(EI,m/z)显示750(M+)和721。
<制备乙烯-环状烯烃共聚物>
使用以下方法测定物理性质。
(1)在乙烯-乙烯基环己烷共聚物中含有的乙烯基环己烷单元的量,和在乙烯-四环癸烯共聚物中含有的四环癸烯单元的量,乙烯基环己烷和四环癸烯下文中分别被称为“VCH”和“DMON”。
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得到上述各量:(i)在以下测定条件下测定碳核磁共振谱(13C-NMR),和(ii)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测定条件>
仪器:Bruker制造的ARX400
测定溶剂:含4体积份的邻二氯苯和1体积份的邻二氯苯-d4的混合溶剂
测定温度:408K
测定方法:Powergate Decoupling method
脉冲角:45°
测定参照:三甲基甲硅烷
<计算公式>
VCH单元量(%摩尔)=100×A/(B-2A)
A:45ppm-40ppm信号的积分值
B:35ppm-25ppm信号的积分值
DMON单元量(%摩尔)=100×C/(D-4C)
C:56ppm-50ppm信号的积分值
D:49ppm-15ppm信号的积分值
(2)特性粘度([η],单位:d1/g)
在135℃下、TETRALINE溶液中,使用Ubbellohde粘度计测定。该值越大,分子量越大。
(3)玻璃化转变温度、熔化温度
在以下条件下,使用由Seiko Instruments & Electronics Ltd制造的SSC-5200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
条件:以10℃/分钟的升温速率从20℃升高至200℃,在200℃保持10分钟,以10℃/分钟的降温速率从200℃冷却至-50℃,随后在-50℃保持10分钟。
测定熔点:在所述条件后,立即以10℃/分钟的升温速率从-50℃加热至200℃。
[实施例28]
将10.5mL VCH和137mL脱水甲苯置于400mL用氩气吹扫过的高压釜中。将该高压釜加热至50℃,随后在0.8MPa压力下往其中加入乙烯。往该高压釜中依次加入1.1mL三异丁基铝(下文称为“TIBA”)的甲苯溶液(由Tosoh-finechem制备且铝原子浓度为20.3%重量的溶液)和0.34mg络合物(12)在0.7mL脱水甲苯中的溶液。往其中再加入1.5mL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下文称为“AB”)的甲苯溶液,所述甲苯溶液浓度为1.0μmol/mL,因此1.5mL所述甲苯溶液包含1.5μmol AB,从而开始聚合。将高压釜中所含混合物搅拌0.25小时,随后往该混合物中加入2mL乙醇来终止聚合。往1000mL丙酮中加入得到的反应液体来形成白色沉淀,将其滤出。用丙酮洗涤该白色固体,随后减压干燥,从而得到6.5g乙烯-VCH共聚物。该共聚物的VCH单元的量为9.5%摩尔,特性粘度([η])为2.16dl/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1.5℃,和熔点为68.1℃。
[实施例29]
重复实施例28,不同之处在于VCH量改为21.0mL;脱水甲苯量改为127mL;和搅拌时间改为0.5小时,从而得到10.7g乙烯-VCH共聚物。该共聚物的VCH单元的量为16%摩尔,特性粘度([η])为1.37d1/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4℃,和熔点为35.4℃。
[实施例30]
将73.3mL VCH和516mL脱水甲苯置于1000mL用氩气吹扫过的高压釜中。将该高压釜加热至50℃,随后在0.8MPa压力下往其中加入乙烯。往该高压釜中依次加入1.7mL TIBA的甲苯溶液(由Tosoh-finechem制备且铝原子浓度为20.3%重量的溶液)和0.72mg络合物(13)在0.72mL脱水甲苯中的溶液。往其中再加入3.0mL AB的甲苯溶液,所述甲苯溶液浓度为1.0μmol/mL,因此3.0mL所述甲苯溶液包含3.0μmol AB,从而开始聚合。将高压釜中所含混合物搅拌3小时,随后往该混合物中加入5mL乙醇来终止聚合。在分液漏斗中将得到的反应液体与300mL浓度为1%重量的盐酸混合,随后分离有机层。往2000mL丙酮中加入分离的有机层形成白色固体,将其滤出。用丙酮洗涤该白色固体,随后减压干燥,从而得到40g乙烯-VCH共聚物。该共聚物的VCH单元的量为10.5%摩尔,特性粘度([η])为1.37dl/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4℃,和熔点为60.1℃。
[实施例31]
重复实施例30,不同之处在于VCH量改为65.2mL;0.72mg络合物(13)改为0.77mg络合物(16);和搅拌时间改为2小时,从而得到43g乙烯-VCH共聚物。该共聚物的VCH单元的量为9.3%摩尔,特性粘度([η])为1.10dl/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1℃,和熔点为73.5℃。
[实施例32]
重复实施例28,不同之处在于0.34mg络合物(12)在0.7mL脱水甲苯中的溶液改为1.4mg络合物(4)在1.4mL脱水甲苯中的溶液;和浓度为1.0μmol/mL的AB甲苯溶液改为4.8mg AB粉末,从而得到11.9g乙烯-VCH共聚物。该共聚物的VCH单元的量为9%摩尔,特性粘度([η])为0.89d1/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1.7℃,和熔点为80℃。
[实施例33]
重复实施例28,不同之处在于VCH量改为21.0mL;脱水甲苯量改为127mL;络合物(12)改为0.34mg络合物(4);和搅拌时间改为0.5小时,从而得到9.18g乙烯-VCH共聚物。该共聚物的VCH单元的量为13%摩尔,特性粘度([η])为0.61dl/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6.4℃,和熔点为58℃。
[实施例34]
将9.6mL DMON和138mL脱水甲苯置于300mL用氩气吹扫过的玻璃制可分离烧瓶中。将该烧瓶加热至50℃,随后往其中加入乙烯。往该烧瓶中依次加入0.6mL TIBA的甲苯溶液(由Tosoh-finechem制备且铝原子浓度为20.3%重量的溶液)和3.4mg络合物(12)在1.7mL脱水甲苯中的溶液。往其中再加入12mg AB粉末,从而开始聚合。将该烧瓶中所含混合物搅拌1小时,随后往该混合物中加入5mL乙醇终止聚合。在分液漏斗中将得到的反应液体与100mL浓度为1%重量的盐酸混合,随后分离有机层。往600mL丙酮中加入分离的有机层形成白色沉淀,将其滤出。用丙酮洗涤该白色固体,随后减压干燥,从而得到5.8g乙烯-DMON共聚物。该共聚物的DMON单元的量为30%摩尔,特性粘度([η])为1.90dl/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3℃,无熔点。
[实施例35]
重复实施例34,不同之处在于络合物(12)改为络合物(4),从而得到0.9g乙烯-DMON共聚物。所述共聚物的DMON单元的量为31%摩尔,特性粘度([η])为1.09dl/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0℃,无熔点。
[比较实施例1]
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R1)”)
采用与JP9-87313A中公开类似的方法,得到络合物(R1)。
制备乙烯-VCH共聚物
重复实施例28,不同之处在于TIBA的甲苯溶液的量改为0.46mL;0.34mg络合物(12)在0.7mL脱水甲苯中的溶液改为0.09mg络合物(R1)在0.4mL脱水甲苯中的溶液;AB甲苯溶液(浓度:1.0μmol/mL)的量改为0.6mL(含有0.6μmol AB);和搅拌时间改为0.5小时,从而得到7.4g乙烯-VCH共聚物。该共聚物的VCH单元的量为8.2%摩尔,特性粘度([η])为0.55dl/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1℃,和熔点为84.1℃。
[比较实施例2]
重复比较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VCH量改为21.0mL;脱水甲苯量改为127mL,从而得到12.4g乙烯-VCH共聚物。该共聚物的VCH单元的量为14.1%摩尔,特性粘度([η])为0.34dl/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9.2℃,和熔点为50.5℃。
<制备乙烯-α-烯烃共聚物(1)>
使用以下方法测定物理性质。
(1)共聚物中所含1-己烯单元的量(SCB,单位:1/1000C)
使用红外分光计(IR-810,由JASCO Corporation制造)通过红外光谱得到上述量。使用1378cm-1至1303cm-1的峰作为支化丁基的特征吸收,并且1-己烯单元的量由乙烯-1-己烯共聚物中含有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支化丁基的数量表示。
(2)特性粘度([η],单位:d1/g)
在135℃下,使用Ubbellohde粘度计在TETRALINE溶液中测定。该值越大,分子量越大。
(3)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在以下条件下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使用标准聚苯乙烯绘制校正曲线。通过Mw/Mn比率评价分子量分布,其中Mw为重均分子量,Mn为数均分子量。
仪器:Type150C,由Milipore Waters Co.制造
柱:TSK-GEL GMH-HT(7.5mmφ×600mm),2根柱,由Tosoh制备
测定温度:140℃
流动相:邻二氯苯
样品浓度:5mg/5mL
流速:1.0mL/分钟
(4)熔点
在以下条件下使用由Seiko Instruments & Electronics Ltd制造的SSC-5200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
条件:以10℃/分钟的升温速率从40℃加热至150℃,在150℃保持5分钟,以5℃/分钟的降温速率从150℃冷却至10℃,随后在10℃保持10分钟。
测定熔点:在所述条件后,立即以5℃/分钟的升温速率从10℃加热至160℃。
[实施例36]
将内部体积为0.4L的装有搅拌器的高压釜真空干燥,随后充入氩气。于室温下将185mL作为溶剂的甲苯和15mL作为α-烯烃的1-己烯置于高压釜中,随后将该高压釜加热至180℃。将乙烯加入高压釜的同时保持其压力为2.5MPa。在稳定该体系后,往高压釜中加入浓度为1.0mol/L的0.30mL(含0.30mmol TIBA)TIBA的甲苯溶液、浓度为1.0μmol/mL的0.5mL(含0.50μmol络合物(1))络合物(1)的甲苯溶液和浓度为1.0μmol/mL的3.0mL(含3.0μmol AB)AB的甲苯溶液,从而开始聚合。通过加入乙烯将聚合进行2分钟的同时调节其分压为2.5MPa和温度为180℃,从而得到2.96g乙烯-1-己烯共聚物。聚合活性为5.9×106g/mol-Ti。所述共聚物的SBC为22/1000C,特性粘度([η])为1.49dl/g,Mw为99000,Mw/Mn为1.8,和熔点为96℃。
[实施例37]
重复实施例36,不同之处在于络合物(1)的甲苯溶液改为浓度为1.0μmol/mL的0.5mL(含0.50μmol络合物(4))络合物(4)的甲苯溶液,从而得到3.39g乙烯-1-己烯共聚物。聚合活性为6.8×106g/mol-Ti。所述共聚物的SBC为23/1000C,特性粘度([η])为1.92dl/g,Mw为138000,Mw/Mn为1.8,和熔点为91℃和67℃。
[实施例38]
将内部体积为0.4L的装有搅拌器的高压釜真空干燥,随后充入氩气。于室温下将185mL作为溶剂的甲苯和15mL作为α-烯烃的1-己烯置于高压釜中,随后将该高压釜加热至180℃。将乙烯加入高压釜的同时保持其压力为2.5MPa。在稳定该体系后,往高压釜中加入浓度为1.0mol/L的0.30mL(含0.30mmol TIBA)TIBA的甲苯溶液、络合物(4)浓度为1.0μmol/mL和TIBA浓度为50μmol/mL的0.50mL(含0.50μmol络合物(4)和25μmol TIBA)包含络合物(4)和TIBA的甲苯溶液,和浓度为1.0μmol/mL的3.0mL(含3.0μmol AB)AB的甲苯溶液,从而开始聚合。通过加入乙烯将聚合进行2分钟的同时调节其分压为2.5MPa和温度为180℃,从而得到2.48g乙烯-1-己烯共聚物。聚合活性为5.0×106g/mol-Ti。所述共聚物的SBC为27/1000C,特性粘度([η])为2.18dl/g,Mw为170000,和Mw/Mn为2.8。
[实施例39]
重复实施例38,不同之处在于作为溶剂的甲苯的量改为180mL;和1-己烯的量改为20mL,从而得到3.15g乙烯-1-己烯共聚物。聚合活性为6.3×106g/mol-Ti。该共聚物的SBC为31/1000C,特性粘度([η])为1.59dl/g,Mw为120000,Mw/Mn为2.0,和熔点为82℃。
[实施例40]
重复实施例38,不同之处在于作为溶剂的甲苯的量改为175mL;和1-己烯的量改为25mL,从而得到2.6g乙烯-1-己烯共聚物。聚合活性为5.2×106g/mol-Ti。该共聚物的SBC为36/1000C,特性粘度([η])为1.42dl/g,Mw为100000,Mw/Mn为1.9,和熔点为76℃。
[实施例41]
重复实施例38,不同之处在于聚合温度改为210℃,从而得到1.45g乙烯-1-己烯共聚物。聚合活性为2.9×106g/mol-Ti。该共聚物的SBC为20/1000C,特性粘度([η])为1.34dl/g,Mw为86000,Mw/Mn为2.1,和熔点为l00℃和115℃。
[实施例42]
重复实施例38,不同之处在于聚合温度改为210℃;作为溶剂的甲苯的量改为175mL;和1-己烯的量改为25mL,从而得到1.4g乙烯-1-己烯共聚物。聚合活性为2.8×106g/mol-Ti。该共聚物的SBC为34/1000C,特性粘度([η])为0.98dl/g,Mw为59000,Mw/Mn为2.3,和熔点为81℃和113℃。
[实施例43]
制备铋化合物
将101g(0.230mmol)三苯基铋和500mL甲苯置于2L用氩气吹扫过的四颈烧瓶中。于室温下往该混合物中滴加浓度为2.00mol/L的345mL(含0.690mmol五氟苯酚)五氟苯酚的甲苯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条件下搅拌11个小时。让得到的混合物保持在0℃以便沉淀出黄色晶体。滤出黄色晶体,随后将得到的黄色晶体减压干燥,从而得到171g干燥的黄色晶体。
将15.3g(20.2mmol)干燥的黄色晶体和100mL甲苯置于500mL用氩气吹扫过的可分离烧瓶中。将该混合物加热至80℃使所述黄色晶体完全溶解。往该混合物中经10分钟滴加363μL(20.2mmol)水,随后将得到的混合物于80℃下搅拌1小时,从而沉淀白色粉末。将该混合物冷却至室温,随后让其静置,从而沉降沉淀的白色粉末。从该烧瓶中取出上清液,随后用40mL甲苯洗涤剩余白色粉末一次,随后用己烷洗涤两次,每次40mL。将洗后白色粉末中所含挥发性物质蒸干,从而得到6.24g白色化合物(下文称为“化合物(c)”)。
制备乙烯-1-己烯共聚物
将内部体积为400mL的装有搅拌器的高压釜真空干燥,随后充入氩气。将作为溶剂的185mL甲苯和作为共聚单体的15mL1-己烯置于其中,随后将该高压釜加热至180℃。将乙烯加入高压釜的同时保持其分压为2.5MPa。在稳定该体系后,往其中加入浓度为1.0mol/L的0.3mL(含300μmol TIBA)TIBA的甲苯溶液、络合物(4)浓度为1.0μmol/mL和TIBA浓度为50μmol/mL的0.5mL(含0.5μmol络合物(4)和25μmol TIBA)含络合物(4)和TIBA的甲苯溶液和浓度为4.98%重量的5.0mL化合物(c)的甲苯淤浆,来开始聚合。聚合进行2分钟,从而得到0.32g乙烯-1-己烯共聚物。聚合活性为0.64×106g/mol-Ti/2分钟。该共聚物的SBC为25/1000C,特性粘度([η])为2.38dl/g,Mw为190000,Mw/Mn为1.9,和熔点为70℃。
[实施例44]
重复实施例38,不同之处在于含络合物(4)和TIBA的甲苯溶液改为络合物(5)浓度为0.5μmol/mL和TIBA浓度为25μmol/mL的0.50mL(含0.25μmol络合物(5)和13μmol TIBA)含络合物(5)和TIBA的甲苯溶液,从而得到0.996g乙烯-1-己烯共聚物。聚合活性为4.0×106g/mol-Ti。该共聚物的SBC为22/1000C,特性粘度([η])为2.18dl/g,Mw为160000,和Mw/Mn为2.1。
[实施例45]
重复实施例38,不同之处在于含络合物(4)和TIBA的甲苯溶液改为络合物(6)浓度为1.0μmol/mL和TIBA浓度为50μmol/mL的0.50mL(含0.50μmol络合物(6)和25μmol TIBA)含络合物(6)和TIBA的甲苯溶液,从而得到2.76g乙烯-1-己烯共聚物。聚合活性为5.5×106g/mol-Ti。该共聚物的SBC为22/1000C,特性粘度([η])为2.03dl/g,Mw为150000,和Mw/Mn为2.1。
[实施例46]
重复实施例38,不同之处在于含络合物(4)和TIBA的甲苯溶液改为络合物(7)浓度为1.0μmol/mL和TIBA浓度为50μmol/mL的0.50mL(含0.50μmol络合物(7)和25μmol TIBA)含络合物(7)和TIBA的甲苯溶液,从而得到2.29g乙烯-1-己烯共聚物。聚合活性为4.6×106g/mol-Ti。该共聚物的SBC为23/1000C,特性粘度([η])为2.09dl/g,Mw为150000,和Mw/Mn为1.9。
[实施例47]
重复实施例38,不同之处在于含络合物(4)和TIBA的甲苯溶液改为络合物(12)浓度为1.0μmol/mL和TIBA浓度为50μmol/mL的0.50mL(含0.50μmol络合物(12)和25μmol TIBA)含络合物(12)和TIBA的甲苯溶液,从而得到2.01g乙烯-1-己烯共聚物。聚合活性为4.0×106g/mol-Ti。该共聚物的SBC为27/1000C,特性粘度([η])为1.64dl/g,Mw为150000,和Mw/Mn为2.3。
[比较实施例3]
合成二甲氧基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R2)”)
采用与JP2000-119287A中公开类似的方法得到络合物(R2)。
制备乙烯-1-己烯共聚物
重复实施例38,不同之处在于含络合物(4)和TIBA的甲苯溶液改为络合物(R2)浓度为1.0μmol/mL和TIBA浓度为50μmol/mL的0.50mL(含0.50μmol络合物(R2)和25μmol TIBA)含络合物(R2)和TIBA的庚烷溶液,从而得到4.59g乙烯-1-己烯共聚物。聚合活性为9.2×106g/mol-Ti。该共聚物的SBC为31/1000C,特性粘度([η])为1.00dl/g,Mw为150000,和Mw/Mn为2.3。
[比较实施例4]
重复比较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聚合温度改为210℃;和作为溶剂的甲苯改为185mL环己烷,从而得到0.85g乙烯-1-己烯共聚物。聚合活性为1.7×106g/mol-Ti。该共聚物的SBC为34/1000C,特性粘度([η])为0.57dl/g,Mw为25000,和Mw/Mn为2.6。
[比较实施例5]
合成二氯化2,7-二-叔丁基芴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叔丁基氨基合钛(下文称为“络合物(R3)”)
采用与WO98/6727A中公开类似的方法,使用2,7-二-叔丁基芴得到络合物(R3)。
制备乙烯-1-己烯共聚物
重复实施例36,不同之处在于络合物(1)的甲苯溶液改为络合物(R3)浓度为1.0μmol/mL的0.5mL(含0.50μmol络合物(R3))的络合物(R3)甲苯溶液,从而未得到聚合物。
<制备乙烯-α-烯烃共聚物(2)>
测定以下项目。
(1)共聚物中所含1-己烯单元的量(SCB,单位:1/1000C)
使用红外分光计(EQUINOX55,由Bruker制造)通过红外光谱得到上述量。使用1378cm-1至1303cm-1的峰作为支化丁基的特征吸收,并且1-己烯单元的量用乙烯-1-己烯共聚物中含有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支化丁基的数量表示。
(2)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在以下条件下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通过Mw/Mn比率评价分子量分布,其中Mw为重均分子量,和Mn为数均分子量。
仪器:送液仪器(LC泵),Model1305(泵头25.SC),由Gilson制造
柱:PL gel Mixed-B10μm(7.5mmφ×300mm),由PolymerLaboratories制造
测定温度:160℃
流动相:邻二氯苯
样品浓度:1mg共聚物/1mL1,2,4-三氯苯
流速:2mL/分钟
标准物:(标准聚苯乙烯的分子量)5,000;10,050;28,500;65,500;185,400;483,000;1,013,000;和3,390,000
[实施例48至77]
在以下聚合条件下通过使用各络合物作为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进行乙烯和1-己烯的共聚(使用由Symyx制备的PPR系统)。聚合结果如表1至9所示。
<聚合条件>
(A-2)
在氮气气氛下将5.0mL甲苯和50μL1-己烯置于高压釜中,随后将该体系于70℃下稳定。随后将乙烯压入高压釜中压力升至0.60MPa,并使该体系稳定。往高压釜中加入100μmol(相应于铝原子的量的值)铝氧烷、MMAO(含5.8%重量的铝原子,由Tosoh-finechem制备)和0.10μmol所述络合物,随后聚合进行30分钟。
(B-1)
在氮气气氛下将5.0mL甲苯和60μL1-己烯置于高压釜中,随后将该体系于40℃下稳定。随后将乙烯压入高压釜中压力升至0.60MPa,并使该体系稳定。往高压釜中加入浓度为1.0mol/L的40μLTIBA的己烷溶液(由Kanto Chemical Co.,Inc.制备)、0.30μmol AB和0.10μmol所述络合物,随后聚合进行30分钟。
(B-2)
在氮气气氛下将5.0mL甲苯和50μL1-己烯置于高压釜中,随后将该体系于70℃下稳定。随后将乙烯压入高压釜中压力升至0.60MPa,并使该体系稳定。往高压釜中加入浓度为1.0mol/L的40μLTIBA的己烷溶液(由Kanto Chemical Co.,Inc.制备)、0.30μmol AB和0.10μmol所述络合物,随后聚合进行30分钟。
(B-3)
在氮气气氛下将5.0mL甲苯和40μL1-己烯置于高压釜中,随后将该体系于130℃下稳定。随后将乙烯压入高压釜中压力升至0.60MPa,并使该体系稳定。往高压釜中加入浓度为1.0mol/L的40μLTIBA的己烷溶液(由Kanto Chemical Co.,Inc.制备)、0.30μmol AB和0.10μmol所述络合物,随后聚合进行30分钟。
(C-1)
在氮气气氛下将5.0mL甲苯和60μL1-己烯置于高压釜中,随后将该体系于40℃下稳定。随后将乙烯压入高压釜中压力升至0.60MPa,并使该体系稳定。往高压釜中加入浓度为1.0mol/L的40μLTIBA的己烷溶液(由Kanto Chemical Co.,Inc.制备)、0.30μmol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甲基阳离子(下文称为“CB”)和0.10μmol所述络合物,随后聚合进行30分钟。
(C-2)
在氮气气氛下将5.0mL甲苯和50μL1-己烯置于高压釜中,随后将该体系于70℃下稳定。随后将乙烯压入高压釜中压力升至0.60MPa,并使该体系稳定。往高压釜中加入浓度为1.0mol/L的40μLTIBA的己烷溶液(由Kanto Chemical Co.,Inc.制备)、0.30μmol CB和0.10μmol所述络合物,随后聚合进行30分钟。
(C-3)
在氮气气氛下将5.0mL甲苯和40μL1-己烯置于高压釜中,随后将该体系于130℃下稳定。随后将乙烯压入高压釜中压力升至0.60MPa,并使该体系稳定。往高压釜中加入浓度为1.0mol/L的40μLTIBA的己烷溶液(由Kanto Chemical Co.,Inc.制备)、0.30μmol CB和0.10μmol所述络合物,随后聚合进行30分钟。
表1
 
实施例编号 络合物编号 聚合条件 SCB(1/1000C) Mw Mw/Mn 聚合活性(g/mol-cat/hr)
48 (1) A-2 11 359000 2.3 5.92×107
49 (1) B-1 22 1130000 2.8 4.30×107
50 (1) B-2 18 826000 2.8 4.40×107
51 (1) B-3 19 491000 1.9 0.87×107
52 (1) C-1 22 1180000 2.7 22.68×107
53 (1) C-2 18 819000 2.6 2.02×107
54 (1) C-3 24 404000 2.1 0.48×107
表2
 
实施例编号 络合物编号 聚合条件 SCB(1/1000C) Mw Mw/Mn 聚合活性(g/mol-cat/hr)
55 (4) A-2 13 461000 3.0 5.18×107
56 (4) B-1 23 1920000 2.6 11.52×107
57 (4) B-2 18 886000 2.8 2.40×107
58 (4) B-3 19 741000 2.1 1.05×107
59 (4) C-1 23 1990000 2.7 18.47×107
60 (4) C-2 20 1250000 2.9 2.18×107
61 (4) C-3 18 725000 2.1 0.80×107
表3
 
实施例编号 络合物编号 聚合条件 SCB(1/1000C) Mw Mw/Mn 聚合活性(g/mol-cat/hr)
62 (9) B-1 17 960000 2.9 8.40×107
63 (9) B-2 16 614000 2.7 3.74×107
表4
 
实施例编号 络合物编号 聚合条件 SCB(1/1000C) Mw Mw/Mn 聚合活性(g/mol-cat/hr)
64 (10) B-2 23 599000 2.7 1.77×107
表5
 
实施例编号 络合物编号 聚合条件 SCB(1/1000C) Mw Mw/Mn 聚合活性(g/mol-cat/hr)
65 (11) B-1 18 1035000 1.9 5.04×107
表6
 
实施例编号 络合物编号 聚合条件 SCB(1/1000C) Mw Mw/Mn 聚合活性(g/mol-cat/hr)
66 (12) B-1 14 849000 2.2 8.81×107
67 (12) B-2 16 366000 1.9 3.70×107
68 (12) B-3 23 299000 1.6 0.85×107
69 (12) C-1 16 1170000 1.8 11.40×107
70 (12) C-2 19 541000 1.9 3.10×107
71 C-3 26 268000 1.6 0.67×107
表7
 
实施例编号 络合物编号 聚合条件 SCB(1/1000C) Mw Mw/Mn 聚合活性(g/mol-cat/hr)
72 (13) B-1 19 925000 2.1 2.02×107
73 (13) B-2 12 452000 2.2 3.33×107
表8
 
实施例编号 络合物编号 聚合条件 SCB(1/1000C) Mw Mw/Mn 聚合活性(g/mol-cat/hr)
74 (15) B-1 25 1025000 1.9 3.25×107
75 (15) B-2 10 486000 2.3 3.32×107
表9
 
实施例编号 络合物编号 聚合条件 SCB(1/1000C) Mw Mw/Mn 聚合活性(g/mol-cat/hr)
76 (16) B-1 30 1355000 2.7 0.83×107
77 (16) B-2 17 586000 2.2 3.55×107
[比较实施例6至12]
在上述聚合条件下通过使用络合物(R1)作为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进行乙烯和1-己烯的共聚(使用由Symyx制备的PPR系统)。聚合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比较实施例编号 络合物编号 聚合条件 SCB(1/1000C) Mw Mw/Mn 聚合活性(g/mol-cat/hr)
6 (R1) A-2 23 128000 3.2 1.43×107
7 (R1) B-1 19 654000 2.6 2.63×107
8 (R1) B-2 28 260000 2.5 15.23×107
9 (R1) B-3 24 169000 2.1 3.08×107
10 (R1) C-1 17 535000 6.7 5.91×107
11 (R1) C-2 12 357000 3.6 7.53×107
12 (R1) C-3 28 189000 2.7 0.95×107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过渡金属络合物,其用作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分的用途可聚合烯烃制备高分子量烯烃聚合物;包含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使用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作为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包括在所述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存在下聚合烯烃的步骤的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制备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方法;用于制备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制备所述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的方法;和使用所述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制备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方法。

Claims (14)

1.一种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
Figure FSB00000598501700011
其中M为钛原子;A为氧原子或硫原子;J为硅原子;R1、R2、R3、R4和R5各自独立地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氢原子;R6为乙基;X1和X2各自独立地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或卤原子;R7、R8、R9和R10各自独立地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氢原子,条件是R7、R8、R9和R10中至少两个为选自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氢原子的取代基;R7和R8可相互连接形成环;以及R9和R10可相互连接形成环。
2.权利要求1的过渡金属络合物,其中R7和R9各自独立地为选自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氢原子的取代基。
3.权利要求1的过渡金属络合物,其中R8和R10中至少一个为选自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氢原子的取代基。
4.权利要求1的过渡金属络合物,其中R8和R10各自独立地为选自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氢原子的取代基。
5.权利要求1的过渡金属络合物,其中R7、R8、R9和R10中的两个各自独立地为选自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氢原子的取代基,并且剩余的两个为氢原子。
6.权利要求1的过渡金属络合物,其中R5为乙基。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的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与碱反应;和
(2)进一步与通式[3]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反应,
Figure FSB00000598501700021
其中A为氧原子或硫原子;J为硅原子;R1、R2、R3、R4和R5各自独立地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氢原子;R6为乙基;R7、R8、R9和R10各自独立地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氢原子,条件是R7、R8、R9和R10中至少两个为选自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氢原子的取代基;R7和R8可相互连接形成环;R9和R10可相互连接形成环;和R11为烃基或带有三个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和
M-X3 n         [3],
其中M为钛原子;n为3或4的整数;X3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或卤原子;且多个X3彼此相同或不同。
8.一种通式[2]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
Figure FSB00000598501700031
其中A为氧原子或硫原子;J为硅原子;R1、R2、R3、R4和R5各自独立地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氢原子;R6为乙基;R7、R8、R9和R10各自独立地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氢原子,条件是R7、R8、R9和R10中至少两个为选自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氢原子的取代基;R7和R8可相互连接形成环;R9和R10可相互连接形成环;和R11为烃基或带有三个取代基的甲硅烷基。
9.一种制备权利要求8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通式[4]表示的带有取代基的芴化合物与碱反应;和
(2)进一步与通式[5]表示的化合物反应,
Figure FSB00000598501700032
其中R7、R8、R9和R10各自独立地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氢原子,条件是R7、R8、R9和R10中至少两个为选自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氢原子的取代基;R7和R8可相互连接形成环;以及R9和R10可相互连接形成环,和
Figure FSB00000598501700041
其中A为氧原子或硫原子;J为硅原子;R1、R2、R3、R4和R5各自独立地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氢原子;R6为乙基;R11为烃基或带有三个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和X4为卤原子。
10.一种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分,所述催化剂组分包含权利要求1的过渡金属络合物。
11.一种烯烃聚合用催化剂,所述催化剂通过权利要求10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分与以下化合物(A)和/或化合物(B)接触得到:
(A)一种或多种选自以下(A1)至(A3)的铝化合物,
(A1)通式E1 aAlZ3-a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
(A2)具有通式{Al(E2)-O-}b表示的结构的环状铝氧烷,和
(A3)具有通式E3{-Al(E3)-O-}cAlE3 2表示的结构的线形铝氧烷,
其中a为满足0<a≤3的数;b为2或更大的整数;c为1或更大的整数;E1、E2和E3各自独立地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并且多个E1、E2和E3分别彼此相同或不同;和Z为氢原子或卤原子,并且多个Z彼此相同或不同,
(B)一种或多种选自以下(B1)至(B3)的硼化合物,
(B1)通式BQ1Q2Q3表示的硼化合物,
(B2)通式G+(BQ1Q2Q3Q4)-表示的硼化合物,和
(B3)通式(L1-H)+(BQ1Q2Q3Q4)-表示的硼化合物,
其中B为三价硼原子;Q1、Q2、Q3和Q4各自独立地为卤原子、烃基、卤代烃基、带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烷氧基或带有两个取代基的氨基;G+为无机或有机阳离子;和L1为中性Lewis碱。
12.一种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权利要求11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存在下聚合烯烃的步骤。
13.一种制备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权利要求11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存在下聚合乙烯和α-烯烃的步骤。
14.一种制备乙烯-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权利要求11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存在下聚合乙烯和环状烯烃的步骤。
CN2006800030053A 2005-01-28 2006-01-24 过渡金属络合物、制备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方法、被取代的芴化合物、制备所述被取代的芴化合物的方法、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分、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以及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72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20958 2005-01-28
JP020958/2005 2005-01-28
JP020963/2005 2005-01-28
JP2005020963 2005-01-28
PCT/JP2006/301390 WO2006080475A1 (ja) 2005-01-28 2006-01-24 遷移金属錯体、該遷移金属錯体の製造方法、置換フルオレン化合物、該置換フルオレ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成分、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7260A CN101107260A (zh) 2008-01-16
CN101107260B true CN101107260B (zh) 2012-02-08

Family

ID=390005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098427A Pending CN101151271A (zh) 2005-01-28 2006-01-24 烷氧基钛络合物的制备方法
CN20068000300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7260B (zh) 2005-01-28 2006-01-24 过渡金属络合物、制备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方法、被取代的芴化合物、制备所述被取代的芴化合物的方法、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分、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以及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098427A Pending CN101151271A (zh) 2005-01-28 2006-01-24 烷氧基钛络合物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15127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18427A1 (en) * 2008-07-09 2011-05-19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Polyolefin Resin, And Substituted Fluorene Compound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KR101142117B1 (ko) * 2008-09-25 2012-05-09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전이금속 촉매계 및 이를 이용한 에틸렌 단독중합체 또는 에틸렌과 α-올레핀의 공중합체 제조방법
CN102644119B (zh) * 2011-02-22 2015-08-05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孔氮化镓衬底的处理方法及氮化镓膜的生长方法
KR102100134B1 (ko) * 2017-08-21 2020-04-13 사빅 에스케이 넥슬렌 컴퍼니 피티이 엘티디 신규한 전이금속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촉매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에틸렌 단독중합체 또는 에틸렌과 α-올레핀의 공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WO2021193650A1 (ja) * 2020-03-25 2021-09-30 日本ポリプロ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の製造方法、及び、当該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を用いた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3323A (zh) * 1995-07-14 1998-09-16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过渡金属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含该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和生产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3323A (zh) * 1995-07-14 1998-09-16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过渡金属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含该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和生产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339137A 2004.12.02
JP特开平4-69394A 1992.03.0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7260A (zh) 2008-01-16
CN101151271A (zh) 2008-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3280B (zh) 催化剂的配体
CN1332966C (zh) 桥接双(茚基)金属茂化合物
CN101426818B (zh) 用于制备乙烯均聚物或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的双芳基芳氧基催化剂体系
US8084559B2 (en)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id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 substituent-carrying fluorene compou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id fluorene compound, catalyst componen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olefin polymer
CN102336785A (zh) 过渡金属化合物和烯烃聚合用催化剂
CN100484973C (zh) 取代的茚基金属配合物和聚合方法
CN1307208C (zh) 加聚催化剂组分、加聚催化剂及制备加聚物的方法
CN101107260B (zh) 过渡金属络合物、制备所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方法、被取代的芴化合物、制备所述被取代的芴化合物的方法、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分、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以及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CN102234341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组分和催化剂
CN100595203C (zh) 过渡金属络合物、配体、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CN100368417C (zh) 作为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桥连金属茂化合物
CN101490069A (zh) 稀土类金属配合物、聚合用催化剂和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80724C (zh) 过渡金属配合物,烯烃聚合催化剂及生产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JP4882391B2 (ja) 遷移金属錯体、該遷移金属錯体の製造方法、置換フルオレン化合物、該置換フルオレ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成分、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11084508A (ja) 遷移金属錯体
US20200392260A1 (en)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and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including same
JP3672357B2 (ja) 新規な遷移金属化合物および該遷移金属化合物からなる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成分
JP3952549B2 (ja) 新規な遷移金属化合物および該遷移金属化合物からなる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成分
JP2008120733A (ja) 希土類金属錯体、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及び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497920B2 (ja) 新規な遷移金属化合物および該遷移金属化合物からなる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成分
JP4311405B2 (ja) タンタル錯体、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及び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281485A (zh) 热塑性烯烃弹性体组合物
CN1284960A (zh) π配位化合物
CN1282343A (zh) 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US20160194414A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2,2&#39;-bis-indenyl biphenyl ligands and their metallocene complex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1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