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1635A - 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1635A
CN101091635A CN 200710112589 CN200710112589A CN101091635A CN 101091635 A CN101091635 A CN 101091635A CN 200710112589 CN200710112589 CN 200710112589 CN 200710112589 A CN200710112589 A CN 200710112589A CN 101091635 A CN101091635 A CN 101091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ing box
collecting
holds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1258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1635B (zh
Inventor
林正二
菅野恭一
铃木龙路
山本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91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1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1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1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容易且卫生地排出收集的尘埃且通气损失小即高吸入功率的电动吸尘器。具备内装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主体和在该吸尘器主体上装卸自如地设置的集尘盒,在上述集尘盒内设有容纳尘埃的尘埃容纳构件,且由该尘埃容纳构件和上述集尘盒的内壁所构成的流路构成为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扩大。

Description

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吸尘器主体上设置的集尘盒中从含尘空气流分离尘埃,并可容易排出集尘盒中收集的尘埃且可减小集尘盒内的通气损失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可容易排出集尘盒中收集的尘埃的电动吸尘器在例如特开2003-1909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
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在吸尘器的主体盒上具备装卸自如的集尘容器,在集尘容器上在上部具备过滤器,在下部具备开闭自如的底盖。如果集尘容器收集的尘埃已满则丢弃垃圾。
通过将集尘容器从主体盒取下,使垃圾袋位于集尘容器底侧,并打开底盖,而使集尘容器的尘埃丢弃到垃圾袋中,所以可容易进行丢弃垃圾。
此外,减小集尘盒内通气损失的电动吸尘器在例如特开2004-18076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
专利文献2所示的电动吸尘器在从吸尘器主体的吸入口到电动送风机的吸气口的风道中,设有将在该风道中流动的空气和灰尘分离的灰尘分离部以及积存由该分离部分离的灰尘的灰尘积存部。在灰尘分离部的下侧设置的灰尘积存部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分形成导入隆起部,灰尘分离部具备风道形成体和引导部,风道形成体具有与吸气口连通的分离开口及在该开口安装的过滤器,划分了一端连通到吸入口的分离风道。引导部具有与分离风道的另一端开口相对的挡风壁部,且在导入隆起部和另一端开口范围内倾斜地设置,并将风道形成体和灰尘积存部连通。
为了使电动吸尘器持续发挥预定的吸力,而需要在清扫结束后或定期地丢弃集尘容器主体中所积存的尘埃,此时,不接触灰尘而简单地从容器主体丢弃在卫生上是理想的。
在运转电动吸尘器期间,利用通过集尘容器的空气流,棉絮垃圾等较轻且飘动的纤维灰尘容易成为被压缩的块。但是,在停止电动吸尘器的运转时,空气流所产生的压缩力消失,已压缩的尘埃块扩展,尘埃块的体积增大。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中,有时即使打开集尘容器主体的排出盖,尘埃块也会挂在容器主体的内部而不落下。该情况下,有时需要将挂在集尘容器主体内部的尘埃用手或棒等刮出,这称不上卫生的作业,因而不理想。
此外,作为减小集尘盒内的通气损失的电动吸尘器,虽然提出了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那样将已分离的尘埃和空气流导入设在灰尘分离部的下侧的灰尘积存部中的结构,但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空气流弯曲,所以通气损失增大,且难以提高吸入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将提供能容易且卫生地排出收集的尘埃且通气损失小即高吸入功率的电动吸尘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具备内装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主体和在该吸尘器主体上装卸自如地设置的集尘盒的电动吸尘器中,在上述集尘盒内设有容纳尘埃的尘埃容纳构件,且由该尘埃容纳构件外部和上述集尘盒的内壁所构成的流路构成为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扩大。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容易且卫生地排出尘埃容纳器内的尘埃且通气损失小、高吸入功率的电动吸尘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表示将吸尘器主体的上盖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表示将吸尘器主体的上盖打开并将集尘盒取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尘盒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尘盒的侧视图。
图6是图5中A-A剖视图。
图7是图6中B-B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表示尘埃容纳器从集尘盒突出时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表示尘埃容纳器由夹紧部件保持时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从背面表示尘埃容纳器的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从背面表示尘埃容纳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表示从集尘盒打开过滤器部时立体图。
图中:
5-集尘盒、20-尘埃容纳构件、20A、20B-尘埃容纳部片、21-过滤器部、25-开口部、26-前盖、29-夹紧部件、36-钩、37-卡定槽B、38-流路、40-卡定槽、200a-整流肋、201-过滤器部件、202-尘埃丢弃口、203-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引用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例进行说明。
首先,按照图1到图4来说明电动吸尘器的概要。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该吸尘器主体的上盖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该吸尘器主体的上盖打开并将集尘盒5取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集尘盒5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具备吸尘器主体2、软管12、手动操作管13、伸缩连接管14、吸口15,用软管12连接吸尘器主体2和手动操作管13,在该手动操作管13上通过伸缩连接管14连接吸口15而使用。再有,软管12将连接部12a安装在吸尘器主体2的软管连接口部10上。
吸尘器主体2内装电动送风机(未图示)和卷线轴(未图示)。通过驱动上述电动送风机时的吸气力来从吸口15吸入含尘空气,并将吸入的含尘空气经伸缩连接管14和手动操作管13及软管12吸入到吸尘器主体2中,且在集尘盒5中收集尘埃(集尘)后将空气排放到机外。再有,上述电动吸尘器1的运转模式的切换通过在手动操作管13上设置的开关16来进行。
如图2到图3所示,吸尘器主体2将集尘盒5可装卸地安装在集尘盒容纳部9中,集尘盒容纳部9形成于在下主体盒3和上盖8之间配置的上主体盒4的凹部中。再有,上盖8可转动地安装在上主体盒4的上侧后部。集尘盒5的出入如图2所示打开上盖8来进行,且在电动吸尘器1运转中关闭上盖8。
此外,在下主体盒3和上主体盒4之间设置过滤器盒17,在该过滤器盒17上配置保护过滤器18和限制该保护过滤器18的过滤器盖19。再有,在该过滤器盒17的上侧配置有除尘单元7。在除尘单元7上设置的除尘转动体24转动,且弹起后述的成形为褶状的过滤器部21,从而除去在该过滤器部21上堆积的尘埃。
另外,下主体盒3具备用于使该吸尘器主体2在地面上行走的行走车轮11和引导车轮(未图示)。再有,在下主体盒4的上部可转动地安装把手6,从而可搬运吸尘器主体2。
在集尘盒5上设置的流入口30和插入软管连接口部10的软管12的连接部12a通过弹性密封部件10a抵接成气密状态。这里,在将集尘盒5安装到吸尘器主体2上时,通过与后述的过滤器部21成为一体的弹性密封部件62来实现集尘盒5和过滤器盒17的气密。再有,电动送风机(未图示)与该过滤器盒17通过弹性体的防振橡胶(未图示)抵接成气密状态。
其次,对吸尘器主体2内部的配置进行说明。软管连接口部10从上方看位于吸尘器主体2的宽度方向中央,且配置于上述吸尘器主体2的前面。集尘盒5的流入口30也同样位于集尘盒5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且配置于上述集尘盒5的前面。通过如此配置,由于不需要在集尘盒5的入口部分设置弯曲等,所以可获得减小通气损失的效果。
此外,在集尘盒5上作为空气吸取口的流入口30设于比该集尘盒5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靠下部处,所以与流入口30连通的软管连接口部10也可配置于比吸尘器主体2的高度方向中央靠下部处。因此,上述软管连接口部10可配置在吸尘器主体2的下部,所以在使用者握住手动操作管13并通过软管12来拉回上述吸尘器主体2的情况下,上述吸尘器主体2难以翻倒而可稳定地拉回。
其次,参照图4到图12对集尘盒5进行说明。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尘盒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尘盒的侧视图。图6是图5中A-A剖视图。图7是图6中B-B剖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表示尘埃容纳构件从集尘盒突出时的立体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表示尘埃容纳构件由夹紧部件(卡定构件)保持时的立体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从背面表示尘埃容纳构件的立体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从背面表示尘埃盒的外观立体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表示从集尘盒打开过滤器部时的立体图。
如图6到图8所示,集尘盒5具备将尘埃捕集到内部并用于容纳该尘埃的尘埃容纳构件20(移动部件),该尘埃容纳构件20设置为可从集尘盒5的开口部25突出。该尘埃容纳构件20在一部分从集尘盒5的开口部25突出的状态下另一部分位于集尘盒内。此外,该尘埃容纳构件20具有作为分离空气和尘埃的第一过滤器的功能。
在集尘盒5的后侧具备过滤器部21,过滤器部21具有已进行波形的褶裥加工的过滤器。该过滤器部21作为第二过滤器发挥功能,如图12所示,相对于集尘盒5开闭自如地设置。过滤器部21的下部在集尘盒5的下部通过合页23而转动自如地被支撑,上部卡定于在集尘盒5的上部设置的钩22上。通过按压操作钩22的操作按钮32,而解除该钩22的卡定,此时,过滤器部21以下部的合页23为支点被打开。
尘埃容纳构件20过滤捕集较大的粗尘。较细的微尘通过尘埃容纳构件20而被集尘盒5的过滤器部21过滤捕集。除尘单元7如图3所示具有除尘转动体24。该除尘转动体24随着在卷线轴(未图示)上卷绕的电源线(未图示)的开卷而进行转动动作,使设置在过滤器部21上的增强部33弹起并振动,从而将由过滤器部21捕集的微细尘埃从过滤器部21除去。从该过滤器部21除去的微细尘埃向下方落下,并积存在图7所示的在集尘盒5下部设置的袋51中。再有,该袋51构成为防止在通过电动吸尘器的运转而使空气流通过集尘盒5内时,已除去的微细尘埃再次飞散并再次附着在过滤器部21上。袋51中积存的微细尘埃在从集尘盒5转动过滤器部21而打开在集尘盒5后方设置的开口部时,丢弃即可。此时,除去过滤器部21上附着的尘埃可通过用带刷毛的刷子35刷扫或水洗来进行就可以。此外,用过滤器部21捕集的尘埃大部分是微细尘埃。因此,如果沿引导部34使在过滤器部21的波形褶上设置的增强部33弹起,则具有易于进行微细尘埃的除尘的特征。
集尘盒5在前侧具有尘埃容纳构件20出入的开口部25。作为开闭开口部25的开闭盖的前盖26在集尘盒5的前侧转动自如地设置。前盖26具有含尘埃的含尘空气流入的流入口30。通过该流入口30的含尘空气流入尘埃容纳构件20。尘埃容纳构件20形成为流入口30一侧(前侧)开口,且在里侧和上下左右侧面设置过滤器部件201的容器形状,从空气的流动来看,上游侧开口,且在下游侧配置过滤器部件201。而且,尘埃容纳构件20的开口部配置成与流入口30相对,从流入口30流入的尘埃用尘埃容纳构件20接受。而且,尘埃容纳构件20在打开前盖26时向尘埃流入的流入口30突出。即,作为过滤器的尘埃容纳构件20设置为可从集尘盒5的开口部25突出,并将在过滤器的上游侧捕集的尘埃以不切断空气的流动方向(吸入尘埃的方向)且向与空气流动方向相反的上游侧推出的方式排出。因此,不妨碍尘埃容纳构件20从集尘盒5的开口部25突出时的动作,且可容易进行在尘埃容纳构件20中容纳的尘埃的丢弃。
在流入口30具备防止在尘埃容纳构件20中积存的尘埃逆流或已吸进的尘埃从集尘盒5溢出的止回阀31。
在前盖26的下部,通过合页27而在集尘盒5的外周侧在前侧下部处转动自如地被支撑。在集尘盒5的上部,具有前后延伸的把手28。在把手28的前端侧具有约束已关闭的前盖26保持关闭的状态的作为前盖约束构件的夹紧部件29(卡定构件)。此外,在前盖26的上部设有卡定槽40,与夹紧部件29的钩36结合而约束前盖26。通过该前盖用约束构件,将前盖26约束为关闭状态,且通过按压夹紧部件29使钩36从卡定槽40向上方移动而解除卡定,前盖26以向前侧倒下的方式被打开。
再有,若关闭前盖26,则该前盖26按压尘埃容纳构件20并在集尘盒5内的预定位置处容纳尘埃容纳构件20,夹紧部件29的钩36与在前盖26的上部设置的卡定槽40结合而约束前盖26,且通过该前盖26来还卡定尘埃容纳构件20。即,具备的特征是,通过打开夹紧部件29的一个动作,可打开前盖26和尘埃容纳构件20两者,通过关闭前盖26的一个动作,可将前盖26和尘埃容纳构件20卡定在预定位置处。再有,如图10所示,在夹紧部件29一侧的作为尘埃容纳构件20的尘埃容纳部片20A的支架200上设有肋39。在关闭前盖26并按压尘埃容纳构件20而向集尘盒5内容纳时,图7所示的集尘盒5的开口部端面46按压设置在尘埃容纳部片20A上的肋39,所以打开的尘埃容纳构件20在关闭方向上受力。即,肋39具备易于将尘埃容纳构件20容纳于集尘盒5中的功能。
这里,如图8所示,在作为夹紧部件29一侧的尘埃容纳构件20的上方,设有卡定槽B37。因此,在将从集尘盒5的开口部25突出的尘埃容纳构件20向集尘盒5一侧按压时,如图9所示,夹紧部件29的钩36与该卡定槽B37结合,可保持尘埃容纳构件20。再有,该状态处于尘埃容纳构件20从集尘盒5的开口部25突出的状态和在吸入尘埃时的集尘盒5内的预定位置处卡定的状态的中间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具备易于进行尘埃容纳构件20内的清扫或在使用后述的薄纸等一次性集尘滤纸时易于配置该薄纸等一次性集尘滤纸的特点。再有,在该情况下,通过打开夹紧部件29的一个动作,可打开前盖26和尘埃容纳构件20两者。
尘埃容纳构件20具有上下分割的至少两个尘埃容纳部片20A、20B。虽然尘埃容纳构件20也可以左右分割,但在这里对上下分割的两个尘埃容纳部片20A、20B进行说明。
上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A和下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B下上合并而形成尘埃容纳构件20。尘埃丢弃口202在尘埃容纳构件20的前侧设置。在尘埃容纳构件20的里侧/后侧设有合页203。两个尘埃容纳部片20A、20B通过该合页203而转动自如地被连接支撑。通过合页203而被转动自如地连接支撑的两个尘埃容纳部片20A、20B可使尘埃丢弃口202扩大或变窄。再有,用于使尘埃丢弃口202扩大的合页203可以使用弹簧(未图示)来加力。该弹簧使用螺旋弹簧或板弹簧。此外,也可以将钢丝弯成口字形,并挂在构成尘埃容纳构件20的尘埃容纳部片20A和尘埃容纳部片20B上,而加力以使其打开。
这里,如图6和图7所示,尘埃容纳构件20在两个尘埃容纳部片20A、20B合并的状态下,为从尘埃丢弃口202向里侧(从空气流动方向来看是从上游侧到下游侧)变窄的形状。这里,由于构成为流路宽度从C1向C2变窄,且流路宽度从D1向D2变窄,所以尘埃容纳构件20的相对于流动的截面积从位于作为上游侧的流入部30一侧的尘埃丢弃口202向下游侧变小。即,尘埃容纳构件20向尘埃丢弃口202扩展。此外,构成为流路宽度从A1向A2变宽,且流路宽度从B1向B2变宽。由于如此构成,所以在集尘盒5和尘埃容纳构件20外部之间构成的流路38成为从作为上游侧的前盖26一侧向作为下游侧的过滤器部21一侧扩大的形状。
从尘埃容纳构件20流出的空气在作为流路38的最下游侧的过滤器部21的上游侧,流入上述集尘盒5的空气流全部流动,所以比流路38的最上游侧空气风量多。即,通过过滤器部件201的空气流从该流路38的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聚集,所以成为在流路38中流动的空气流的风量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增加的构成。因此,通过流路38成为扩大流路,可防止在该流路38内产生大的速度增加,并可减小通气损失。
此外,用尘埃容纳构件20捕集并容纳的尘埃从易于直接接触来自流入部30的流动的过滤器部件201a附近堆积起来。这里,由于流入尘埃容纳构件20的空气流在该尘埃容纳构件20内产生涡流,所以通过该涡流还在尘埃容纳构件20内还产生通过接近流入口30的过滤器部件201的空气流,且尘埃堆积而覆盖过滤器部件201整体。即,即使在尘埃容纳构件20上积存尘埃时,通过过滤器部件201的空气流也会从该流路38的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聚集,所以成为在流路38流动的空气流的风量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增加的构成。因此,通过流路38成为扩大流路,可防止在该流路38内产生大的速度增加,并可减小通气损失。
再有,由于使向过滤器部21流入的空气流的流速减小,并防止出现局部流速较快的部分,所以可抑制通过该过滤器部21时的通气损失的上升,并可提高吸入功率。此外,由于防止在向该过滤器部21流入的空气流的分布中出现局部较快的部分,所以可减少没有被过滤器部21捕集而被吹漏的尘埃量。其结果,可提高集尘盒5的尘埃的捕集效率,并可清洁来自吸尘器主体的排气,且可抑制微细尘埃向电动吸尘器流入,可抑制电动送风机的电动机部的故障。
再有,由于上述集尘盒5构成为从作为上游侧的前盖26侧向作为下游侧的过滤器部21侧扩大,所以可增大过滤器部21的过滤面积。其结果,由于可减小通过过滤器部21的空气流的流速,所以可减小通气损失,并可提高该过滤器部21中的尘埃的捕集效率。
尘埃容纳构件20具有保持外轮廓形状的支架200、在该支架200上张开的过滤器部件201。该过滤器部件201由网格状的过滤网、金属网、具有微小孔的金属板、具有微小孔的塑料板等构成,所以过滤器部件201过滤捕集粗尘。再有,为了良好地进行灰尘分离,过滤器部件201最好使用不锈钢等金属或使用在聚酯中通过溅射处理来添加不锈钢等金属粒子的材料。再有,过滤器部件201中,最里侧的部分特别容易直接接触吸入的灰尘,所以为了防止来自流入部30的气流易于直接接触的过滤器部件201a被较尖的东西穿孔,而在该部分的过滤器部件201a上使用由不锈钢等金属构成的网更好。
这里,如图10所示,尘埃容纳构件20具有保持外轮廓形状的支架200和在该支架200的上游侧设置的过滤器部件201,在该支架200上设有整流肋200a以便对从过滤器部件201流出的气流进行整流。虽然流入尘埃容纳构件20的空气流在该尘埃容纳构件20内产生涡流,但通过尘埃容纳构件20的气流具有利用该过滤器部件201和整流肋200a而已整流的流速分布,所以防止在向过滤器部21流入的空气流的分布中出现局部较快的部分。因此,可抑制通过该过滤器部21时的通气损失的上升,且由于可减少没被过滤器部21捕集而吹漏的尘埃量因而可提高捕集效率。
再有,由尘埃容纳构件20捕集的棉絮垃圾等较轻且飘动的纤维尘因通过尘埃容纳构件20的空气流而易于被压缩成块。在使电动吸尘器1运转时,通过在该尘埃容纳构件20内压缩成块的纤维尘,尘埃容纳构件20向作为电动送风机(未图示)侧的过滤器部21侧被按压。整流肋200a增强尘埃容纳构件20的强度,所以可抑制尘埃容纳构件20的变形,并具有防止构成尘埃容纳构件20的尘埃容纳部片20A和20B之间的尘埃溢出的效果。
此外,虽然在尘埃容纳构件20内积存尘埃时,在尘埃容纳构件20内的最里侧的过滤器部件201a附近堆积,但由于在尘埃容纳构件20的集尘盒5和尘埃容纳构件20外部之间构成的流路38的上游到达前盖26附近,所以还具备的特长是,即使在尘埃容纳构件20内吸入尘埃也可减小通气损失的上升,并可抑制电动吸尘器1的吸引力下降。
由尘埃容纳构件20捕集的棉絮垃圾等较轻且飘动的纤维尘因通过尘埃容纳构件20的空气流而易于被压缩成块。此外,通过在尘埃容纳构件20内被压缩成块的纤维尘,而使流入尘埃容纳构件20的细微尘埃的一部分也被捕集。这些被压缩的尘埃块,在停止电动吸尘器的运转时因压缩力消失而使已压缩的尘埃块扩展,尘埃块的体积变大。
但是,尘埃容纳构件20朝向尘埃丢弃口202扩展,且在丢弃积存的尘埃时两个尘埃容纳部片20A、20B以扩展尘埃丢弃口202的方式打开,所以即使在容纳于尘埃容纳构件20中的已压缩的尘埃块扩展的情况下也可容易地从尘埃丢弃口202排出。
此时,尘埃容纳构件20所吸入的尘埃因空气流而易于成为压缩块,且在从尘埃容纳构件20通过尘埃丢弃口202排出时也成为块状而排出,所以在尘埃容纳构件20中设置的过滤器部件201上,尘埃的附着和缠绕较少,难以发生堵塞。因此,通过仅丢弃积存在尘埃容纳构件20中的尘埃,可防止过滤器部件201的除尘的麻烦。
此外,通过在尘埃容纳构件20内压缩而成块的纤维尘,流入尘埃容纳构件20的粉尘等微细尘埃的一部分也被捕集,且纤维尘包裹微细的粉尘,所以在丢弃积存在尘埃容纳构件20内的尘埃时,不会产生细尘的飞舞,所以很卫生。再有,流入尘埃容纳构件20中的粉尘等微细尘埃的一部分也被捕集,且纤维尘包裹微细粉尘,所以难以产生微细尘埃所致的在尘埃容纳构件20上设置的过滤器部件201的堵塞。其结果,由于可抑制运转电动吸尘器时的风量下降,且可抑制吸引力的下降,所以可抑制吸入被清扫面的尘埃的能力的下降。
再有,作为在尘埃容纳构件20的上游侧设置的开口的尘埃丢弃口202比集尘盒5的流入口30还大,所以在从该流入口30流入上述尘埃容纳构件20中的尘埃从尘埃容纳构件20丢弃时,防止了在尘埃丢弃口202中的堵塞。此外,由于在使尘埃丢弃口202增大时,即使缩短尘埃容纳构件20的深度方向,也可增大尘埃容纳构件20的容积,所以可缩小吸尘器主体1的深度(长度)而实现小型化。
这里,在将集尘盒5安装到吸尘器主体2上之前,在打开前盖26的状态下在尘埃容纳构件20的凹部中放入薄纸等一次性集尘滤纸后,关闭前盖26,则尘埃容纳构件20被前盖26推压而配置于集尘盒5内的预定位置处。再有,薄纸等一次性集尘滤纸的安装,如图9所示,在夹紧部件29的钩36与卡定槽B37结合并保持尘埃容纳构件20的状态下,将薄纸等一次性集尘滤纸的一边挂到夹紧部件29的钩36上,并将相对的一边在尘埃容纳部片20B的合页27侧附近按压,且将薄纸等一次性集尘滤纸的中央附近向尘埃容纳构件20的凹部一侧压入而安装即可。这里,合页27的转轴配置在比设置在开口部25周围的抵接部23更靠作为集尘盒5的深度方向的过滤器部21一侧。因此,合页27易于夹紧并保持薄纸等一次性集尘滤纸。此外,由于如此配置该合页27,所以与使合页27的转轴在开口部25的正下方向上从开口部25分离的情况相比,可缩小集尘盒5自身的外径尺寸,并可使吸尘器主体2成为小型。
然后,如果将集尘盒5安装在吸尘器主体2上,并运转电动吸尘器1来进行清扫,则被吸入尘埃容纳构件20内的尘埃堆积于在过滤器部件201的上游配置的薄纸等一次性集尘滤纸内,且所吸入的尘埃的大部分堆积在其上游侧。以下,对在该状态下将集尘盒5从吸尘器主体2取出并丢弃尘埃时的情况进行描述。被吸入尘埃容纳构件20中的尘埃易于被空气流压缩而成为块,所以在尘埃容纳构件20的上流,处于由在尘埃容纳构件20的凹部配置的薄纸等一次性集尘滤纸包裹的状态。因此,在通过尘埃丢弃口202排出尘埃时,大部分尘埃也成为由薄纸等一次性集尘滤纸包裹的块状的状态而排出,所以不会产生细尘飞舞因而很卫生。再有,在上述中,虽然薄纸等一次性集尘滤纸的安装通过将集尘盒5从吸尘器主体2取下来进行,但通过在将集尘盒5安装到吸尘器主体2的状态下运转电动吸尘器1,并从连接到吸尘器主体2的软管(未图示)等的前端吸入由薄纸等一次性集尘滤纸,也可配置于尘埃容纳构件20的凹部中。
再有,也可以在垃圾丢弃前在将集尘盒5安装到吸尘器主体2的状态下运转电动吸尘器1,并从连接到吸尘器主体2的软管(未图示)等的前端吸入由薄纸等一次性集尘滤纸,且将在尘埃容纳构件20中吸入堆积的尘埃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也用薄纸等一次性集尘滤纸包裹后丢弃尘埃。这样,如果在尘埃容纳构件20的第一过滤器的上游侧配置薄纸等一次性集尘滤纸,则尘埃难以附着在第一过滤器上,且可防止第一过滤器的堵塞,所以可防止吸引力的下降。
下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B在尘埃丢弃口202的端部一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B下部由合页41转动自如地支撑。再有,该合页41位于在集尘盒5内形成开口部25的凸缘部42的内侧。该合页41和前盖26的合页27位于集尘盒5的前侧,且设于相邻近旁。因此,前盖26和尘埃容纳部片20B的开闭动作一同一致地流畅进行。而且,将作为开闭自如地支撑前盖26的前盖26用支撑处的合页27配置在集尘盒5的外周部,且为了开闭自如地支撑尘埃容纳构件20而将在尘埃容纳部片20B上设置的合页41设置在上述集尘盒5内部。此外,开闭自如地支撑尘埃容纳构件20的合页41在尘埃容纳构件20的前部,配置于靠近作为前盖26用支撑处的合页27的位置处。通过如此配置,前盖26和集尘盒5的气密可通过设置安装在前盖26上的弹性密封部件52来实现。
该弹性密封部件52由于不需要跨过转动支撑前盖26的合页27,所以在获得集尘盒5和前盖26的气密时,弹性密封部件52和抵接部53在同一平面上构成,所以易于得到气密。再有,弹性密封部件52能以不跨过转动支撑尘埃容纳构件20的合页41的方式构成,所以弹性密封部件52在密封前盖26和尘埃容纳构件20之间时,使弹性密封部件52和在尘埃容纳部片20A上设置的A抵接部54以及弹性密封部件52和在尘埃容纳部片20B上设置的B抵接部55在同一平面上,所以易于获得气密。再有,用一个弹性密封部件52可确保前盖26和集尘盒5的气密,且可确保前盖26和构成尘埃容纳构件20的尘埃容纳部片20A的气密,并可确保前盖26和构成尘埃容纳构件20的尘埃容纳部片20B的气密。此外,由于可构成为使与设置在前盖26上的弹性密封部件52的抵接处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向前盖26和集尘盒5之间仅施加将前盖26向集尘盒5一侧加力的方向的力即可,可成为难以产生空气泄漏的构造,所以可防止吸入功率的下降和垃圾的溢出。再有,可防止流入到流入口30中的尘埃没有通过尘埃容纳构件20而短路流到过滤器部21。此外,通过使这些与在前盖26上设置的弹性密封部件52的抵接处在同一平面上通用,在开闭动作时,在前盖26和尘埃容纳构件20之间不产生位置偏移,且可以更流畅地进行前盖26和尘埃容纳构件20的开闭动作。
这里,如图10所示,突出加力弹簧43设于下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B的前侧下部。该突出加力弹簧43以将下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B向集尘盒5的外侧推出的方式进行加力。该突出加力弹簧43由螺旋弹簧形成,一端与在下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B设置的弹簧卡定部44结合,另一端与集尘盒5结合。通过该突出加力弹簧43,下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B被施加从集尘盒5突出的方向的转动力。
此外,上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A滑动自如地支撑于开口部25的内侧面,通过该滑动自如的支撑,尘埃容纳部片20A边滑动边进行动作以进出集尘盒5。由于如此构成,所以通过解除使前盖26被限制在关闭状态的夹紧部件29的卡定,前盖26倒向前侧,两个尘埃容纳部片20A、尘埃容纳部片20B以使尘埃丢弃口202扩展的方式打开。即,突出加力弹簧43以将尘埃容纳部片20B向集尘盒5的外侧推出的方式加力,并且可兼作将两个尘埃容纳部片20A、尘埃容纳部片20B打开以使尘埃丢弃口202扩展的解放加力弹簧的作用。再有,取代突出加力弹簧,也可设置通过使用电机和人的操作力,而将尘埃容纳构件向外方推压的突出构件。
防止脱落构件的防止脱落部件45设于上侧尘埃容纳部片20A的外侧。防止脱落部件45构成为抵接集尘盒5的凸缘部42的上侧。通过防止脱落部件45抵接凸缘部42的上侧,而固定上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A。由于上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A不会继续向外侧突出,所以构成尘埃容纳构件20的尘埃容纳部片20A及尘埃容纳部片20B扩展,且尘埃丢弃口202扩展时,尘埃容纳构件20不会从集尘盒5脱落。
即,尘埃容纳构件20构成为,下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B用合页41在集尘盒5上转动自如地支撑,上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A滑动自如地被支撑于开口部25处,所以尘埃容纳构件20不会从集尘盒5脱落。在该尘埃容纳构件20上,由突出加力弹簧43总是作用有向集尘盒5的外侧推出的力。前盖26克服该推出力而阻止尘埃容纳构件20突出。再有,在取下前盖26用的约束构件的夹紧部件29时,如图8所示,使前盖26向前倒下而打开。用前盖26限制的尘埃容纳构件20如图8所示那样从集尘盒5的出入开口部向外突出。
随着该突出,上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A和下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B打开,尘埃丢弃口202扩大。在尘埃容纳构件20中积存的尘埃从扩展的尘埃丢弃口202一下子放出。此外,在尘埃容纳构件20因突出加力弹簧43而猛力向集尘盒5外突出时由防止脱落构件45迅速制止,所以通过该冲击而易于使附着在过滤器部件201上的尘埃剥离,且可更好地进行从尘埃容纳构件20放出尘埃,并能防止过滤器部件201的堵塞,所以可防止吸引力下降。
如图4及图5所示,完成垃圾丢弃后的尘埃容纳构件20被收回到集尘盒5内。扩大的尘埃丢弃口202变窄,收回到集尘盒5中。
尘埃容纳构件20的容纳随着关闭前盖26的动作来进行。作为前盖26的关闭轴的合页27和作为尘埃容纳构件20的转轴的合页41配置在相对于集尘盒5为同一方向的集尘盒5的下部,所以可使关闭前盖26和尘埃容纳构件20时的转动方向相同,且在关闭前盖26时可关闭尘埃容纳构件20。即,与开口部25一致而朝前设置的尘埃丢弃口202与前盖26相对。在关闭前盖26时,前盖26的内面侧抵接作为尘埃容纳构件20的前面侧的尘埃丢弃口202。被前盖26推压的尘埃容纳构件20回到集尘盒5内。
该尘埃容纳构件20的推回克服突出加力弹簧43来进行。上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A的外面侧被开口部25的内侧推压而滑动。因此,随着上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A进入集尘盒5内,与下侧的尘埃容纳部片20B接近,尘埃丢弃口202变窄。这样,尘埃容纳构件20收纳于集尘盒5内。从而,尘埃容纳构件20的出入通过打开、关闭前盖26来进行,因而很容易。此外,由于不接触尘埃容纳构件20便可进行尘埃容纳构件20的出入,所以卫生方面也理想。
如图9所示,尘埃容纳构件20的维护可打开前盖26并用刷子35刷扫尘埃容纳构件20来进行。此外,如图12所示,打开过滤器部21并刷扫集尘盒5内部而可容易地进行清扫等。此时,在袋51中积存的微细尘埃也丢弃为好。

Claims (5)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具备内装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主体和装卸自如地设置在该吸尘器主体上的集尘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集尘盒内设有容纳尘埃的尘埃容纳构件,
由该尘埃容纳构件外部和上述集尘盒的内壁所构成的流路构成为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扩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集尘盒上设置使尘埃流入的流入部,
上述尘埃容纳构件的上游侧开口形成为比上述流入部还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集尘盒设有位于该集尘盒前侧的流入部和位于该集尘盒后侧的过滤器部,
由上述集尘盒的内壁所包围的截面积从前侧向后侧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尘埃容纳构件使相对于来自上述流入部的气流的截面积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尘埃容纳构件具有保持外轮廓形状的支架和设置在该支架的上游侧的集尘过滤器,在上述支架上设有对从集尘过滤器流出的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肋。
CN2007101125894A 2006-06-23 2007-06-22 电动吸尘器 Active CN1010916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73255A JP4262731B2 (ja) 2006-06-23 2006-06-23 電気掃除機
JP2006-173255 2006-06-23
JP2006173255 2006-06-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1635A true CN101091635A (zh) 2007-12-26
CN101091635B CN101091635B (zh) 2011-12-28

Family

ID=38990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125894A Active CN101091635B (zh) 2006-06-23 2007-06-22 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62731B2 (zh)
CN (1) CN101091635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8162A (zh) * 2009-11-26 2011-06-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及电动吸尘器
CN102188203A (zh) * 2010-03-08 2011-09-21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102245072A (zh) * 2008-12-08 2011-11-16 纽麦蒂克国际有限公司 真空吸尘器和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插入式滤袋
CN103462563A (zh) * 2013-09-09 2013-12-25 苏州上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集尘盒
CN103519747A (zh) * 2012-07-02 2014-01-22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108854363A (zh) * 2018-07-06 2018-11-23 陈超 一种除尘机
CN109367511A (zh) * 2018-12-10 2019-02-22 三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挡风玻璃除尘装置及工程车辆
CN109953684A (zh) * 2018-07-11 2019-07-02 尚科宁家(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79154B2 (ja) * 2010-02-26 2014-04-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集塵容器
CN102525344B (zh) * 2012-03-12 2015-06-10 深圳市华欣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智能吸尘器的全拆装式灰尘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03647B1 (ko) * 2002-09-25 2007-04-05 도시바 테크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기 청소기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5072A (zh) * 2008-12-08 2011-11-16 纽麦蒂克国际有限公司 真空吸尘器和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插入式滤袋
CN102078162A (zh) * 2009-11-26 2011-06-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及电动吸尘器
CN102188203A (zh) * 2010-03-08 2011-09-21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103519747A (zh) * 2012-07-02 2014-01-22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103519747B (zh) * 2012-07-02 2016-08-31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103462563A (zh) * 2013-09-09 2013-12-25 苏州上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集尘盒
CN108854363A (zh) * 2018-07-06 2018-11-23 陈超 一种除尘机
CN109953684A (zh) * 2018-07-11 2019-07-02 尚科宁家(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
CN109953684B (zh) * 2018-07-11 2021-11-30 尚科宁家(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
CN109367511A (zh) * 2018-12-10 2019-02-22 三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挡风玻璃除尘装置及工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62731B2 (ja) 2009-05-13
JP2008000379A (ja) 2008-01-10
CN101091635B (zh)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1635B (zh) 电动吸尘器
AU2007200171B2 (en) Vacuum cleaner filter cleaning mechanisms
JP4333812B2 (ja) 電気掃除機
KR100633355B1 (ko) 진공 청소기
CN1864618B (zh) 集尘容器及装有这种集尘容器的电动吸尘器
CN102014720A (zh) 电动吸尘器
JP2006340935A (ja) 電気掃除機
CN101036567B (zh) 电动吸尘器
JP4934520B2 (ja) 電気掃除機
JP4644724B2 (ja) 電気掃除機
JP4231808B2 (ja) 電気掃除機
CN102188203B (zh) 电动吸尘器
JP4393287B2 (ja) 電気掃除機
JP5174944B2 (ja) 電気掃除機
JP5297963B2 (ja) 電気掃除機
JP5452069B2 (ja) 電気掃除機
CN100358465C (zh) 旋风式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JPH07111962A (ja) 電気掃除機
JP4663552B2 (ja) 電気掃除機
JP4663592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9201553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4135994A (ja) 電気掃除機
JP4872712B2 (ja) 集塵容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S6014428Y2 (ja) 電気掃除機
TW200948330A (en)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