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0447A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0447A
CN101090447A CNA2007101109139A CN200710110913A CN101090447A CN 101090447 A CN101090447 A CN 101090447A CN A2007101109139 A CNA2007101109139 A CN A2007101109139A CN 200710110913 A CN200710110913 A CN 200710110913A CN 101090447 A CN101090447 A CN 101090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rightness
color
unit
colo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109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山博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90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04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27Correction or control of colour gradation or colour contr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单元,用于输入第一颜色数据;第一颜色变换单元,用于将第一颜色数据变换成黑色单色数据;第二颜色变换单元,用于将第一颜色数据变换成第二颜色数据;亮度校正单元,用于校正黑色单色数据的亮度,使得由第一颜色变换单元变换的黑色单色数据的亮度等于由第二颜色变换单元变换的第二颜色数据的亮度;以及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记录介质上打印图像数据。根据该图像形成设备,在使用颜色变换处理和黑色变换处理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即使图像数据从有彩色连续地改变到无彩色,也能够减小“亮度不连续性”。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并且特别地,涉及用于使用包括黑色的多种颜色成分打印颜色数据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诸如数字彩色多功能外围设备(下文中称为数字彩色MFP)和彩色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通常使用在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多个颜色成分之外还使用黑色(K)的颜色成分来执行打印(图像信息)的形式。
在这种形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通常使用如下方法:判定无彩色数据(achromatic color data)的有无,并用黑色(K)的单个颜色而不是多个颜色的组合来打印被判定为具有无彩色数据的区域,其中,无彩色数据包括在由数字彩色MFP的扫描单元读取的颜色数据以及从个人计算机等输入至彩色打印机的颜色数据中。
另一方面,对于不是无彩色的颜色数据(即,有彩色数据(chromatic color data)),用第二颜色数据(例如,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来代替第一颜色数据(例如,红色(R)、绿色(G)、和蓝色(B))。
在该颜色变换处理中,颜色变换处理是根据对应于打印对象的方法(例如,保持亮度的方法(即,优先考虑亮度再现性的方法)或强调色度和对比度的方法)来执行的。
在无彩色数据的有无的判定(下文中称为无彩色判定)中,通常执行使用预定阈值的判定。因此,被判定为无彩色数据的数据不仅包括真正的无彩色,而且还包括非常接近无彩色的有彩色(下文中称为半无彩色)。
传统地,当将无彩色或半无彩色数据变换成黑色(K)的单色(下文中,该变换称为黑色变换处理)时,仅使用保持亮度的方法。
因此,当使用将保持亮度作为颜色变换处理的方法来执行颜色变换时,例如,对于从有彩色连续地改变到无彩色的灰度图像可以实现连续平滑的亮度改变。然而,当使用将强调色度和对比度作为颜色变换处理的方法来执行颜色变换时,不能保证亮度的保持。因此,存在在进行颜色变换处理的区域的边界以及进行黑色变换处理的区域出现亮度不连续(下文中,有时称为“亮度不连续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现状而设计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颜色变换处理和黑色变换处理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即使在从有彩色连续地改变到无彩色的图像数据中,该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仍然能够减小“亮度不连续性”。
为了达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单元,用于输入第一颜色数据;第一颜色变换单元,用于将第一颜色数据变换成黑色单色数据;第二颜色变换单元,用于将第一颜色数据变换成第二颜色数据;亮度校正单元,用于校正黑色单色数据的亮度,使得由第一颜色变换单元变换的黑色单色数据的亮度等于由第二颜色变换单元变换的第二颜色数据的亮度;以及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记录介质上打印图像数据。
为了达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步骤,用于输入第一颜色数据;第一颜色变换步骤,用于将第一颜色数据变换成黑色单色数据;第二颜色变换步骤,用于将第一颜色数据变换成第二颜色数据;亮度校正步骤,用于校正黑色单色数据的亮度,使得黑色单色数据的亮度等于第二颜色数据的亮度;以及图像形成步骤,用于在记录介质上打印图像数据。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结构实例的示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控制单元的结构实例的示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的结构实例的示图;
图4A是示出在亮度优先模式中颜色变换处理与黑色变换处理的亮度输入/输出关系实例的示图;
图4B是示出在对比度强调模式中颜色变换处理的亮度输入输出关系实例的示图;
图4C是用于说明当将颜色变换处理图像与黑色变换处理图像简单合成时出现的“亮度不连续性”现象的示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亮度校正曲线的实例的示图;以及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方法的实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的实施例。
(1)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例如,数字多功能外围设备(MFP))的系统结构实例的示图。
该图像形成设备1起到数字彩色多功能外围设备的作用。例如,实现了拷贝功能、打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FAX功能、以及存储器功能等。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读取单元2、扫描仪系统图像处理单元3、页存储单元4、打印机系统图像处理单元5、以及图像记录单元6,并且通过这些部件实现了拷贝功能。
例如,读取单元2通过三线CCD传感器光学地读取原稿,并将原稿变换成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彩色数字图像数据。
扫描仪系统图像处理单元3执行多种图像处理,例如,用于在主扫描方向上校正信号电平的不一致性的黑点校正以及空间滤波处理。
当图像形成设备1起到拷贝功能时,图像形成设备1将R、G、和B的三原色变换为例如青色(C)、品红色(M)、黄色(Y)、以及黑色(K)的彩色信号,并将彩色信号输出至页存储单元4。另一方面,当图像形成设备1起到扫描仪功能时,图像形成设备1将R、G、和B的三原色输出至页存储单元4。
例如,页存储单元4临时地在页单元中存储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输出至打印机系统图像处理单元5。
打印机系统图像处理单元5对从页存储单元4输出的图像数据应用用于打印的图像处理(例如,γ校正处理和谐调处理),并将图像数据输出至图像记录单元6。
图像记录单元6是将图像打印在例如电子拍摄系统中的记录片(sheet)上的部件,并且其包括曝光装置、感光鼓、以及显影装置等(这些均未在图中示出)。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存储单元7、电子数据生成单元8、外部I/F单元9、打印机控制器单元10、以及FAX控制器单元80。这些部件用于使图像形成设备1起到打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FAX功能、以及存储器功能等。
存储单元7由例如HDD(硬盘驱动器)构成,并存储由读取单元2读取的图像数据以及从外部的个人计算机等输入的图像数据。
可以根据需要来读取存储在存储单元7中的图像数据,并通过图像记录单元6打印图像数据,或者将图像数据作为扫描数据输出至外部。
在使图像形成设备1起到扫描仪功能时,电子数据生成单元8将图像数据变换成预定的数据格式,以生成扫描数据。将生成的扫描数据通过外部I/F单元9输出至外部。
FAX控制器单元80使得图像形成设备1起到FAX功能。FAX控制器单元80将由读取单元2读取的图像数据变换成用于FAX的数据格式,并将图像数据通过外部I/F单元9输出至外部电话线。FAX控制器单元80将从电话线输入的FAX数据变换成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用于图像记录单元6中的打印。
在使图像形成设备1起到打印机功能的过程中,打印机控制器单元10执行打印功能所需的多种控制和多种处理。
控制单元90执行对整个图像形成设备1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是与打印功能相关的内容的图像处理,并且主要通过打印机控制器单元10来实现。因此,在以下的描述中,将说明打印机控制器单元10的详细结构及其操作。
图2是示出打印机控制器单元10的详细结构实例的示图。
打印机控制器单元10包括转存(spool)单元11、数据分析单元12、图像处理单元20、渲染单元15、以及压缩处理单元16。
将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输入的打印数据通过外部I/F单元9输入至打印机控制器单元10,并临时地存储在转存单元11中。
通常,打印数据是以页面描述语言(PDL)数据形式从外部设备输入的。该页面描述语言被输入至数据分析单元12的输入单元(输入装置)13。
包括在输入单元13中的对象判定单元(对象判定装置)14分析PDL中的语言描述,判定属性信息中所包含的对象,并生成与该语言成对形成的中间语言数据。
属性信息是表示文档中的对象类型和对象位置的信息。对象表示文档数据元素的类型,例如,是“字符对象”、“图形对象”、“图像对象”等。中间语言数据是主要表示颜色信息的数据,例如,是用0至255的范围内的值来表示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各自等级的信息。
将这些中间语言数据和属性信息从数据分析单元12输入至图像处理单元20。
图像处理单元20主要执行颜色变换处理。通常,从个人计算机等输入的颜色信息是R、G、和B的三原色数据(第一颜色数据)的形式。图像处理单元20将三原色数据变换成用于打印的颜色数据(第二颜色数据),例如,用于每个对象的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的四色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如之后将要描述的,图像处理单元20执行对输入图像数据(R、G、和B的三原色数据)应用无彩色判定的处理,通过黑色单色而不是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的四色对被判定为无彩色的区域应用黑色变换处理,并将图像数据与有彩色区域的颜色变换后的图像合成,以生成合成图像数据。
将由图像处理单元20生成的合成图像数据变换成下一级渲染单元15中的所谓的光栅图像数据(由彩色点排列表示的数据)。
这种光栅图像通过压缩处理单元16进行数据压缩,并临时地存储在存储单元7中。之后,通过页存储单元4将光栅数据转移至打印机系统图像处理单元5(见图1),在打印机系统图像处理单元5中恢复至原始光栅图像数据(数据扩展),并进行用于打印的图像处理(例如,谐调处理)。
最后,在图像记录单元16中,将打印图像形成在诸如记录片的记录介质上。
(2)图像处理单元的结构和操作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20的详细结构实例的示图。
图像处理单元20包括:第二颜色变换单元(第二颜色变换装置)21,用于执行将第一颜色数据变换成第二颜色数据的颜色变换处理;第一颜色变换处理单元(第一颜色变换处理装置)22,用于执行黑色变换处理;亮度校正单元(亮度校正装置)23,用于校正进行了黑色变换的图像数据的亮度;无彩色判定单元(无彩色判定装置)25,用于对第一颜色数据应用无彩色判定;以及切换单元(切换装置)24,用于切换第二颜色变换单元21的输出以及亮度校正单元23的输出。
下面将描述无彩色判定。在输入至无彩色判定单元25作为第一颜色数据的颜色数据中,通常将R、G、和B的各个等级值限定为0至255范围内的值。在本实施例中,同样遵循这种限定来处理第一颜色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并不是特别地限定无彩色判定方法。然而,例如,当如下的三个表达式均满足时,将颜色数据判定为无彩色的颜色数据。
|R-G|<T1    (表达式1)
|G-B|<T2    (表达式2)
|B-R|<T3    (表达式3)
另一方面,当(表达式1)至(表达式3)中的任一个不满足时,判定颜色数据不是无彩色的(即,是有彩色的)。T1、T2、和T3为适当设置的阈值。
理论上,在真正的无彩色中,R值、G值、和B值为相同的值(R=G=B)。然而,例如,当通过扫描仪等读取灰色(真正的无彩色)原稿时,由于硬件的误差等原因,R值、G值、和B值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值,而是在某些情况下有少许改变。因此,在判定R值、G值、和B值是否一致时,对判定给出由阈值T1、T2、和T3限定的容差。
这样,被判定为无彩色的颜色不仅包括真正的无彩色,还包括接近于无彩色的有彩色(半无彩色)。
当颜色被判定为无彩色时,例如,将“无彩色标记”设置为“1”,并从无彩色判定单元25输出。当颜色被判定为有彩色时,将“无彩色标记”设置为“0”,并从无彩色判定单元25输出。
下面将说明第一颜色变换处理单元22中执行的黑色变换处理。在第一颜色变换处理单元22中,例如,使用下面的(表达式4)和(表达式5),从第一颜色数据的R值、G值、和B值来计算黑色单色数据的BK1值。
Y=α·R+β·G+γ·B    (表达式4)
BK1=255-Y    (表达式5)
其中,α=0.30,β=0.59,以及γ=0.11。
(表达式4)是用于近似地将R值、G值、和B值变换成亮度Y的表达式。在白色(R=G=B=255)的情况下,Y=255。在黑色(R=G=B=0)的情况下,Y=0。在除了白色和黑色的无彩色(灰色)以及有彩色中,Y取0和255间的中间值。
(表达式5)是用于近似地将亮度Y变换成黑色单色数据(BK1值)浓度(density)值的表达式。在白色的情况下,浓度值为最小浓度(BK=0)。在黑色的情况下,浓度值为最大浓度(BK1=255)。在灰色和有彩色中,BK1取0和255间的中间值。
在(表达式5)中,将BK1值表示为打印颜色的“浓度”。然而,还可以将BK1值视为黑色单色数据的“亮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表达式6)来表示亮度BK1’值。
BK1’=255-BK1=Y    (表达式6)
BK1’实际上是由(表达式4)计算的亮度Y。
从(表达式5)或(表达式6)可以看出,在黑色变换处理中,输入的R值、G值、和B值被变换成亮度Y,使得亮度BK1’值(或浓度BK1值)的黑色单色数据具有与变换的亮度值Y的线性关系,并通过变换来维持变换的亮度值Y。因此,可以如实地再现变换的亮度值。
下面将说明当将第二颜色数据(C、M、Y、和K)与黑色单色数据合成时出现的“亮度不连续性”。
在第二颜色变换单元21中,执行将第一颜色数据(R、G、和B)变换成第二颜色数据(C、M、Y、和K)的处理。在这种颜色变换处理中,通常,第二颜色变换单元21具有与用户设置的多种“原稿模式”相关的多种颜色变换模式。
例如,第二颜色变换单元21具有“亮度优先模式”、“色度强调模式”、“对比度强调模式”等颜色变换模式。
“亮度优先模式”是用于如实地保存输入的R值、G值、和B值的亮度并将亮度变换成C值、M值、Y值、和K值的模式。
“色度强调模式”是用于将R值、G值、和B值变换为C值、M值、Y值、和K值以强调色度的模式。这样,变换前R值、G值、和B值的亮度(下文中称为输入亮度)与变换后C值、M值、Y值、和K值的亮度(下文中称为输出亮度)通常是不同的。
“对比度强调模式”是用于将R值、G值、和B值变换成C值、M值、Y值、和K值以强调对比度的模式。同样,在这种情况下,输入亮度与输出亮度通常是不同的。
图4A是示意性地示出在颜色变换处理的颜色变换模式是“亮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输入亮度与输出亮度之间的关系的示图。“亮度优先模式”是执行变换,使得变换之前的亮度与变换之后的亮度彼此一致的模式。如图4A所示,输入亮度与输出亮度是一对一的线性关系。
如上所述,黑色变换处理是被执行使得变换之前的亮度与变换之后的亮度通常彼此一致的处理。输入亮度与输出亮度之间的关系是图4A中所示的关系。
图4B是示意性地示出在颜色变换处理的颜色变换模式是“对比度强调模式”的情况下输入亮度与输出亮度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对比度强调模式”是用于明确地强调变换后的对比度的模式。因此,自然地,输入亮度与输出亮度彼此不一致。例如,输入亮度与输出亮度是图4B中所示的S形非线性关系。
图4C是用于说明当将进行了颜色变换处理的第二颜色数据与进行了黑色变换处理的图像简单地合成时出现的“亮度不连续性”现象的示图。
这种简单合成在切换单元24中实现,因此,在判定为无彩色的区域中,从第一颜色变换处理单元22输出的黑色单色数据BK1被转出(switch out),而在判定为有彩色的区域中,从第二颜色变换单元21输出的第二颜色数据C1、M1、Y1、和K1被转出。
在这种简单合成中,当颜色变换处理选择了输入亮度与输出亮度不一致的颜色变换模式(例如,“对比度强调模式”)时,在判定为有彩色区域与判定为无彩色区域之间的边界出现了图4C中所示的“亮度不连续性”。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颜色变换处理单元22与切换单元24之间设置了用于校正黑色单色数据BK1的亮度的亮度校正单元23,以通过该亮度校正单元23消除“亮度不连续性”。
特别地,根据图5中所示的作为实例的校正曲线来校正黑色单色数据BK1(校正曲线的输入亮度)。将校正后的黑色单色数据BK2(校正曲线的输出亮度)输出至切换单元24。
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了由亮度校正单元23保持的校正曲线,以使由第二颜色变换单元21执行的颜色变换处理的输入亮度与输出亮度一致。
根据该校正曲线,可以使校正后的黑色单色数据BK2的亮度与第二颜色数据C1、M1、Y1、和K1的亮度一致,因此,通过切换来自切换单元24的这两个数据,消除了输出的图像数据C2、M2、Y2、和K2中的“亮度不连续性”。
可以使用例如查找表在亮度校正单元23中实现校正曲线。可以使用用于近似校正曲线的算术表达式来计算输出亮度。
由第二颜色变换单元21执行的颜色变换处理的输入亮度与输出亮度之间的关系根据颜色变换模式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对比度强调模式”下,该关系是图4B中作为实例所示的形状的输入亮度与输出亮度之间的关系。在“色度强调模式”下,该关系是不同于该形状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仅需要在亮度校正单元23中设置对应于颜色变换处理的颜色变换模式的多种校正曲线,以根据颜色变换模式来切换校正曲线的类型。
在以上的说明中,切换单元24基于无彩色判定的结果来切换校正后的黑色单色数据BK2和第二颜色数据C1、M1、Y1、和K1。然而,除了无彩色判定的结果,切换单元24还可以考虑图像数据的对象信息(属性信息)来切换校正后的黑色单色数据BK2和第二颜色数据C1、M1、Y1、和K1。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方法的实例的流程图,并且示出了使用无彩色判定结果和对象信息的处理实例。
首先,在步骤ST1中,输入包括属性信息和颜色信息的图像数据(第一颜色数据)。
在步骤ST2中,将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属性信息分类为对象。例如,将属性信息分类为“字符对象”、“图形对象”、“图像对象”等。
在步骤ST3中,判定输入的图像数据是否包括“字符对象”或“图形对象”。当图像数据包括“字符对象”或“图形对象”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T4。另一方面,当输入的图像数据不包括“字符对象”或“图形对象”时,例如,当图像数据仅包括“图像对象”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T7。
首先,从墨的使用的观点来说,将无彩色判定区域变换为黑色单色数据的一个目的是经济性,并且用纯黑色单色墨来清楚地表现无彩色的字符和图形。因此,在对“图像对象”(例如,彩色照片)应用无彩色判定并以黑色单色打印“图像对象”方面优势很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T3中,将进行无彩色判定的对象限定为“字符对象”或“图形对象”。
在步骤ST4中,执行无彩色判定。例如,基于上述的(表达式1)至(表达式3)来执行该无彩色判定。
在接下来的步骤ST5中,执行单色处理,即,黑色变换处理。例如,基于上述的(表达式4)和(表达式5)来执行该黑色处理。
在步骤ST6中,执行亮度校正处理。如上所述,该亮度校正处理是用于校正黑色变换处理后的黑色单色数据的亮度,使其等于第二颜色数据的亮度的处理。
另一方面,将通常的颜色变换处理应用于在步骤ST3中被判定为不是“字符对象”或“图形对象”的对象,或者在步骤ST4中被判定为有彩色的图像数据。第一颜色数据(R、G、和B)被变换成第二颜色数据(C1、M1、Y1、和K1)(步骤ST7)。此时,选择对应于用户设置的“原稿模式”的颜色变换模式,以执行颜色变换处理。
在步骤ST8中,根据进行了无彩色判定的区域将进行了亮度校正处理的黑色单色数据BK2与第二颜色数据(C 1、M1、Y1、和K1)进行切换,以合成为图像数据(C2、M2、Y2、和K2)。
最后,通过图像记录单元6打印合成图像(步骤ST9)。
如上所述,根据图像形成设备1和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方法,在使用颜色变换处理和黑色变换处理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将黑色变换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的亮度校正为与颜色变换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的亮度一致。因此,即使图像数据从有彩色连续地改变到无彩色,也能够减小通常出现的亮度的不连续性(“亮度不连续性”)。
本发明不限于其实施例。在实施阶段,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元件进行修改和具体化。根据在实施例中披露的多个元件的适当组合,可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从实施例描述的所有元件中删除某些元件。另外,可以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例中的元件。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输入单元,用于输入第一颜色数据;
第一颜色变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颜色数据变换成黑色单色数据;
第二颜色变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颜色数据变换成第二颜色数据;
亮度校正单元,用于校正所述黑色单色数据的亮度,使得由所述第一颜色变换单元变换的所述黑色单色数据的亮度等于由所述第二颜色变换单元变换的所述第二颜色数据的亮度;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记录介质上打印图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
无彩色判定单元,用于判定所述第一颜色数据中是否包括无彩色数据;以及
切换单元,用于当所述无彩色判定单元判定包括所述无彩色数据时,将其亮度通过所述亮度校正单元校正的所述黑色单色数据作为所述图像数据输出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当所述无彩色判定单元判定不包括所述无彩色数据时,将所述第二颜色数据作为所述图像数据输出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亮度校正单元根据查找表校正所述黑色单色数据的亮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除了变换所述第一颜色数据使得所述第一颜色数据的亮度与所述第二颜色数据的亮度相等的方法外,所述第二颜色变换单元还能够根据以下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来变换颜色:相比于亮度一致性,对强调色度给予更高优先级的方法;相比于亮度一致性,对强调对比度给予更高优先级的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输入单元包括对象判定单元,用于判定所述第一颜色数据的“对象”是否至少是“字符对象”、“图形对象”、以及“图像对象”中的任一个;以及
切换单元,用于当所述对象判定单元判定所述第一颜色数据的“对象”为“字符对象”或“图形对象”,并且所述无彩色判定单元判定包括无彩色数据时,将其亮度通过所述亮度校正单元校正的所述黑色单色数据作为所述图像数据输出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6.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输入步骤,输入第一颜色数据;
第一颜色变换步骤,将所述第一颜色数据变换成黑色单色数据;
第二颜色变换步骤,将所述第一颜色数据变换成第二颜色数据;
亮度校正步骤,校正所述黑色单色数据的亮度,使得所述黑色单色数据的亮度等于所述第二颜色数据的亮度;以及
图像形成步骤,在记录介质上打印图像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无彩色判定步骤,判定所述第一颜色数据中是否包括无彩色数据;
输出步骤,当在所述无彩色判定步骤中判定包括所述无彩色数据时,将其亮度在所述亮度校正步骤中被校正的所述黑色单色数据输出作为所述图像数据,以及在所述无彩色判定步骤中判定不包括所述无彩色数据时,输出所述第二颜色数据作为所述图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在所述亮度校正步骤中,根据查找表校正所述黑色单色数据的亮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除了变换所述第一颜色数据使得所述第一颜色数据的亮度与所述第二颜色数据的亮度相等的方法外,在所述第二颜色变换步骤中,还能够根据以下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来变换颜色:相比于亮度一致性,对强调色度给予更高优先级的方法;相比于亮度一致性,对强调对比度给予更高优先级的方法。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输入步骤包括对象判定步骤:判定所述第一颜色数据的“对象”是否至少是“字符对象”、“图形对象”、以及“图像对象”中的任一个;以及
在所述输出步骤中,当在所述对象判定步骤中判定所述第一颜色数据的“对象”是“字符对象”或“图形对象”,并且在所述无彩色判定步骤中判定包括所述无彩色数据时,将其亮度在所述亮度校正步骤中被校正的黑色单色数据输出作为所述图像数据。
CNA2007101109139A 2006-06-12 2007-06-08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Pending CN1010904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451,524 US7706022B2 (en) 2006-06-12 2006-06-12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11/451,524 2006-06-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0447A true CN101090447A (zh) 2007-12-19

Family

ID=38821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109139A Pending CN101090447A (zh) 2006-06-12 2007-06-08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06022B2 (zh)
JP (1) JP2007336542A (zh)
CN (1) CN10109044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74715B2 (en) 2005-07-28 2012-09-25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Processing color and panchromatic pixels
US8139130B2 (en) 2005-07-28 2012-03-20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Image sensor with improved light sensitivity
US7916362B2 (en) 2006-05-22 2011-03-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Image sensor with improved light sensitivity
US8031258B2 (en) 2006-10-04 2011-10-04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Providing multiple video signals from single sensor
JP2009225451A (ja) * 2008-03-18 2009-10-01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991640B2 (ja) * 2008-06-13 2012-08-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090310149A1 (en) 2008-06-13 2009-12-17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15067B2 (en) * 2008-07-09 2011-03-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Backside illuminated image sensor with reduced dark current
US7859033B2 (en) 2008-07-09 2010-12-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Wafer level processing for backside illuminated sensors
JP4706732B2 (ja) * 2008-08-06 2011-06-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色変換装置、色変換プログラム及び色変換方法
JP2010081065A (ja) * 2008-09-24 2010-04-0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5198240B2 (ja) * 2008-12-24 2013-05-15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224082B2 (en) * 2009-03-10 2012-07-17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CFA image with synthetic panchromatic image
US8068153B2 (en) * 2009-03-27 2011-11-29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Producing full-color image using CFA image
US8045024B2 (en) * 2009-04-15 2011-10-25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Producing full-color image with reduced motion blur
US8203633B2 (en) * 2009-05-27 2012-06-19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Four-channel color filter array pattern
US8237831B2 (en) * 2009-05-28 2012-08-07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Four-channel color filter array interpolation
US8125546B2 (en) * 2009-06-05 2012-02-28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Color filter array pattern having four-channels
US8253832B2 (en) * 2009-06-09 2012-08-28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Interpolation for four-channel color filter array
JP2011147015A (ja) * 2010-01-15 2011-07-28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出力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モノクロ画像製造方法
JP6575746B2 (ja) * 2015-04-24 2019-09-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形成装置
US10458924B2 (en) * 2016-07-04 2019-10-29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inspection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7915A (ja) * 1995-07-11 1997-01-28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3171146B2 (ja) * 1997-08-12 2001-05-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3230479B2 (ja) * 1998-01-16 2001-11-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00261677A (ja) * 1999-03-09 2000-09-22 Toshiba Corp 処理装置
JP2001171182A (ja) * 1999-12-22 2001-06-26 Seiko Epson Corp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データ変換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1309189A (ja) * 2000-04-26 2001-11-02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2218273A (ja) * 2001-01-22 2002-08-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3153021A (ja) * 2001-11-12 2003-05-23 Noritsu Koki Co Ltd 画像色補正方法、画像色補正装置、画像色補正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これ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3870143B2 (ja) 2002-09-27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方法
JP4148511B2 (ja) * 2003-04-11 2008-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描画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該方法を実行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US6989839B2 (en) * 2003-06-19 2006-01-24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verting color to monochrome to maintain differentiability
JP2005354414A (ja) 2004-06-10 2005-12-22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2006050071A (ja) * 2004-08-02 2006-02-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411228B2 (ja) * 2005-02-28 2010-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色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US7675648B2 (en) * 2006-06-22 2010-03-09 Infoprint Solutions Compan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a color representation of an image to a grayscale represen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336542A (ja) 2007-12-27
US20070285525A1 (en) 2007-12-13
US7706022B2 (en) 2010-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0447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1098387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1355635B (zh) 色彩转换方法和配置文件生成方法
US8477324B2 (en) Image processor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hat uses s-shaped gamma curve
US7697177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gram product
JP486577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20070064249A1 (en) Image-processing device, image-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501447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2007007046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030498A1 (en) Color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2034032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6108098A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268914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product thereof
US2007028568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2055883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37726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26646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269503A (ja) 色変換係数作成方法および色変換係数作成装置、色変換係数作成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092254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1151491A (ja) 色変換装置及び色変換プログラム
CN101188661A (zh)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4343216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59016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72742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質調整方法
US2008016537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compensate monochromatic color and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