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8164A - 具有二维串联互连的有机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二维串联互连的有机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8164A
CN101088164A CN200580044515.0A CN200580044515A CN101088164A CN 101088164 A CN101088164 A CN 101088164A CN 200580044515 A CN200580044515 A CN 200580044515A CN 101088164 A CN101088164 A CN 101088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electronic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de
organic
a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445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1225C (zh
Inventor
刘杰
A·R·杜加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Electric Co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General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CN101088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8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122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122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6Series electrical configurations of multiple OLE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10K10/466Lateral bottom-gate IGFETs comprising only a single g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ele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covered by group H10K10/00
    • H10K19/1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ele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covered by group H10K10/00 compris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60Forming conductive regions or layers, e.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2Interconnection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40Thermal treatment, e.g. annealing in the presence of a solvent vapou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一种装置,包括: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有机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电极(28,32)和第二电极(30,34),并且其中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被串联电耦接。此外,所述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活性材料(38)。此外,所述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26)上的互连层(36),其中所述互连层被配置为通过将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的相应第一和第二电极耦接来串联电耦接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

Description

具有二维串联互连的有机电子装置
有关联邦资助的研发声明
本发明是在由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sandTechnology(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机构)授权的政府支持下进行的,其合同编号为70NANB3H3030。政府对本发明享有一定的权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电子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有机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发光装置、有机光生伏打电池、有机电致变色装置、有机晶体管、有机集成电路或有机传感器的有机电子装置由于成本低廉,并且与柔性塑料基板具有兼容性,因而吸引了广泛的注意。
目前,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发光装置的有机电子装置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投入到诸如显示器应用的应用当中,例如,所述显示器应用可以是平板显示器和区域发光应用。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有机电子装置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以前,大多数显示器应用采用液晶显示器(LCD)。但是,LCD显示器的制造通常需要高制造和商业成本。
就正在开展的成像设备革命而言,对于结合了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和蜂窝电话的特征的更为先进的手提装置的需求与日俱增。此外,对于新型的轻质、小功率、宽视角装置的需求已经激发了人们对平板显示器的开发兴趣,同时又避免了与液晶显示器相关的高制造和商业成本。因此,平板显示器工业正在寻求采用新型的显示器,这些显示器可以利用通过其他技术获得的装置,例如,有机发光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诸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有机发光装置包括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由夹在两个带电电极之间的薄有机层构成。所述有机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射层和电子传输层。在向OLED施加适当的电压的同时,所注入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发射层内复合,从而产生光。此外,通过选择有机层的结构以及阳极和阴极采用的材料能够使发射层内的复合过程最大化,从而使OLED装置的光输出最大化。这一结构不需要体积庞大并且在环境方面不符合要求的汞灯,因而能够得到更薄、更为通用、更为紧凑的显示器。此外,有利的是OLED所消耗的功率最低。这些特征的结合使得OLED显示器能够以更为吸引人的方式有利地传达更多的信息,同时能够使增加的重量更低,占用的空间更小。
诸如发光和大面积标志的应用可能必须采用大面积有机电子装置。典型地,大面积有机电子装置包括在单个基板上串联电耦接多个独立的有机电子装置,或者包括基板与每一基板上的多个独立的有机电子装置的组合。但是,通常通过形成通孔实现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之间的串联电耦接,其中所述通孔被配置为提供所需的互连。
可以认识到,通孔的选择性构图和导电材料的淀积可能产生碎屑,这些碎屑可能引起缺陷。此外,这些制造技术需要额外的处理步骤,从而有选择地去除有机材料或有选择地施加有机材料。此外,通过通孔形成互连必须使有机电子装置的层之间精确对准。当减小通孔的尺寸以及有机电子装置的部件的特征尺寸时,实现所需的精确对准的困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希望能够开发出一种使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串联电耦接的技术,从而促进能够有利地消除当前技术的限制的大面积装置的形成。
发明内容
简而言之,根据本技术的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有机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且其中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被串联电耦接。此外,所述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活性材料。此外,所述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互连层,其中所述互连层被配置为通过使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的相应第一和第二电极中的一个相互耦接来串联电耦接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
根据本技术的另外的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板。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有机电子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有机电子装置包括阳极和阴极,并且其中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被串联电耦接。此外,所述装置包括电活性材料,所述电活性材料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设置于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的每一个的阳极和阴极之间。此外,所述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互连层,其中所述互连层被配置为通过将彼此相邻设置的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与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电耦接,来串联电耦接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其中被串联耦接的相应电极设置在所述电活性材料的所述第一侧上。
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板。此外,所述装置包括多个有机电子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有机电子装置包括阳极、阴极和第三电极,其中所述第三电极设置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并且其中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被串联电耦接。所述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种电活性材料,其设置于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的每一个的所述阳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以及所述阴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区域的每一个之间。此外,所述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互连层,其中所述互连层被配置为通过将彼此相邻设置的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与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电耦接,来串联电耦接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其中被串联耦接的相应电极设置在所述电活性材料的所述第一侧上。
根据本技术的方面,提供了一种互连结构。所述互连结构包括第一导电层。此外,所述互连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有机层。所述互连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电层。此外,将有机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此外,所述互连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层上的互连层,其中所述互连层被配置为电耦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层。
根据本技术的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互连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上。此外,所述方法包括将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互连层上。此外,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电活性材料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和第二电极上。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二互连层设置在第二基板上。此外,所述方法包括将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材料上。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二电活性材料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和第一电极上。此外,所述方法包括耦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以形成组件。所述方法还包括固化所述组件。
附图说明
在参考附图阅读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将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类似的部分,其中:
图1示出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方面的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方面的装置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侧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方面的装置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侧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方面的装置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侧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方面的装置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侧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方面的装置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侧视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方面的装置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大面积发光应用需要大面积有机电子装置。相应地,大面积有机电子装置的形成包括电耦接多个诸如OLED的有机电子装置。典型地,通过对通孔构图,之后通过所述通孔淀积导电材料,使得它们在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之间形成电连接,来完成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之间的电互连。但是,通孔的形成和导电材料的淀积可能产生碎屑,这些碎屑可能导致产生缺陷。此外,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之间的精确对准可能是通过通孔实现所需的互连所必需的。这里讨论的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中的部分问题或全部问题。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方面的装置的示范性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所述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有机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相应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可以包括至少第一有机电子装置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相应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根据本技术的方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可以包括阳极。此外,所述第一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每一个第二电极可以包括阴极。此外,在替换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每一个第一电极可以包括电荷传输层。此外,所述第一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每一个第二电极可以包括电荷传输层。此外,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有机发光装置、有机光生伏打电池、有机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装置或有机传感器中的一种。
图1中概述的装置制造方法开始于步骤10。在步骤10中,可以提供第一基板。此外,可以在第一基板上设置第一互连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可以包括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通常是薄的,其具有的厚度处于大约0.25mil到大约50.0mil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处于大约0.5mil到大约10.0mil的范围内。术语“柔性”通常意味着能够弯曲成曲率半径小于大约100cm的形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板可以包括非柔性基板。
例如,所述柔性基板可以由例如卷形物(roll)来实施。有利地,实施透明膜卷形物用于柔性基板能够利用有机电子装置的高容量、低成本、卷到卷(reel to reel)处理和制造。该透明膜卷形物可以具有例如1英尺的宽度,可以在其上制造并切割多个有机封装。所述柔性基板可以包括单层或者可以包括具有多个不同材料的相邻层的结构。所述柔性基板通常包括任何柔性适当的聚合材料。例如,所述柔性基板可以包括聚碳酸酯、聚芳酯、聚醚酰亚胺、聚醚砜、聚酰亚胺,例如Kapton H或Kapton E(由Dupont(杜邦)制造)或Upilex(由UBE Industries,Ltd.制造)、聚降冰片烯(polynorbornene),例如环烯烃(cyclic-olefin)(COC)、液晶聚合物(LCP),例如聚醚醚酮(PEEK)、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alate)(PEN)。或者,所述柔性基板可以包括金属箔或具有导电涂层的聚合材料中的一种。典型地,所述导电涂层可以包括金属、导电陶瓷、导电有机材料、或其组合。或者,第一基板可以包括刚性基板,其中所述刚性基板可以包括玻璃、硅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此外,所述第一互连层可以包括诸如ITO的导电陶瓷、诸如铝(Al)的金属、诸如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可以将所述第一互连层配置为电耦接彼此相邻设置的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在当前构思的构造中,可以将所述第一互连层配置为通过耦接相邻设置的有机电子装置的电极来在有机电子装置之间提供串联连接,在下文中将对其予以更为详细的说明。
在步骤12,可以在第一互连层上对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的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构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阳极。此外,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阴极。
可以采用对由所述装置发射的光透明的第一导电材料形成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的每一个第一电极。例如,可以采用氧化铟锡(ITO)形成第一电极。在特定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一导电材料形成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第一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对于由所述装置吸收的光是透明的。此外,在特定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一导电材料形成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第一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对于由所述装置调制的光是透明的。此外,可以采用透明导体形成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的每一个第一电极。
此外,可以采用对于由所述装置发射的光透明的第二导电材料形成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每一个。例如,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可以包括ITO。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第二导电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对于由所述装置吸收的光透明。如前面参考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每一个所描述的,在特定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第二导电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对于由所述装置调制的光是透明的。此外,可以采用透明导体形成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的每一个第二电极。此外,可以采用例如但不限于铝(Al)的金属形成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的每一个第二电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可以采用导电聚合物形成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此外,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
接下来,在步骤14,可以在所述多个第一和第二电极上设置第一电活性材料层。可以将所述第一电活性材料配置为充当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的相应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中间层。此外,所述第一电活性材料可以包括有机发光材料、有机光吸收材料、有机电生色团(electrochromophore)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在步骤16,可以提供第二基板。此外,可以在第二基板上设置第二互连层。如前所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可以包括柔性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可以包括玻璃、硅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此外,所述第二互连层可以包括诸如ITO的导电陶瓷、诸如铝(Al)的金属、诸如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可以将所述第二互连层配置为电耦接彼此相邻设置的有机电子装置。如前所述,可以将所述第二互连层配置为通过耦接相邻设置的有机电子装置的电极来提供串联连接。
紧随步骤16,在步骤18中,可以在第二互连层上设置多个第一和第二电极。此外,在步骤20中可以耦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以形成组件。可以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设置为使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的相应电极基本位于彼此之上。例如,可以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设置为使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第二电极基本上设置在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第一电极之上。
接下来,在步骤22,可以固化所述组件,以形成根据本技术的另外的方面的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加热所述组件来固化所述组件。或者,可以使所述组件暴露于紫外线辐射来固化所述组件。此外,可以通过施加压力来固化所述组件。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如果使用热固性材料形成所采用的互连层,那么只可以对所述互连层进行一次固化。但是,如果采用热塑性材料形成该互连层,那么可以重新放置并重新固化所述互连层。
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形成的装置可以包括多个能够被串联耦接的有机电子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至少第一有机电子装置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其具有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可以彼此相邻地设置。可以通过将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第一电极通过互连层与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第二电极耦接来串联电耦接相邻设置的有机电子装置。此外,在电活性材料的同一侧上设置被串联耦接的电极。因此,可以在不形成通孔的情况下实现相邻设置的有机电子装置之间的串联连接。
转向图2,示出了装置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24的截面侧视图。在当前构思的构造中,电子装置24被示意性地示为包括基板26。根据一个实施例,基板26可以包括柔性基板,如前所述。或者,基板26可以包括诸如硅、玻璃的非柔性基板,或者诸如聚酰亚胺的柔性材料,但是也可以采用具有类似特性的其他类型的材料。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装置24被表示为具有第一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电极28和第二电极30。此外,所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4。在当前构思的构造中,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第一电极28为阳极,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第二电极30为阴极。类似地,所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第一电极32为阳极,所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第二电极34为阴极。
可以将第一互连层36设置在第一基板26上。所述第一互连层36可以包括诸如ITO的导电陶瓷、诸如Al的金属、诸如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此外,可以将所述第一互连层配置为电耦接彼此相邻设置的第一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在当前构思的构造中,将第一互连层36配置为通过耦接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28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34来提供串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彼此相邻地设置。换言之,将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28与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34串联耦接。
继续参考图2,可以在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的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电活性材料38。如前所述,可以将电活性材料38配置为充当装置24内的中间层。此外,所述电活性材料可以包括有机发光材料、有机光吸收材料、有机电生色团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此外,装置24可以包括电源40,可以将电源40配置为给装置24提供电压。此外,可以通过将电源40的正引线和负引线耦接至未被串联耦接的电极来将电源40耦接至装置24。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32耦接至电源40的正引线,并且可以将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30耦接至电源40的负引线。
因此,在图2所示的装置的示范性实施例24中,可以注意到,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有机电子装置串联电耦接。这两个相邻设置的有机电子装置之间的串联耦接是通过第一互连层36完成的,第一互连层36被配置为促进将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28与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34串联耦接。此外,在电活性材料38的同一侧上设置被串联耦接的电极。因此,在基板26的平面内实现了串联耦接,并且所述串联耦接并未通过电活性材料38。结果,可以不需要形成通孔或施加各向异性导电材料。所示的实施例可以被有利地配置为显示出合乎需要的未对准容限,因为可以不需要精确对准电极。
此外,当该装置工作时,未被串联耦接的电极可能具有与被串联耦接的电极不同的电势。换言之,在该装置工作时,被串联耦接且设置于电活性材料38的第一侧上的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28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34具有与未被串联耦接且设置于电活性材料38的第二侧上的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30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32不同的电势。
图3示出了包括六个串联电耦接的有机电子装置的装置的示范性实施例42。第一有机电子装置可以包括阳极44和阴极46。类似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可以包括阳极48和阴极50。附图标记52和54分别表示第三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和阴极。此外,第四有机电子装置可以包括阳极56和阴极58。此外,附图标记60和62分别表示第五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和阴极。第六有机电子装置可以包括阳极64和阴极66。此外,所示的实施例42还可以包括第一互连层36和第二互连层68。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一材料形成第一和第二互连层36和68。如前所述,第一材料可以包括导电聚合物、金属、导电有机材料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或者,可以采用第二材料形成第二互连层68,其中所述第二材料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
在所示的实施例42中,可以通过经由第一互连层36将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44与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50串联电耦接,来实现第一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之间的串联连接。以类似的方式,可以通过经由第二互连层68将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48与第三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54串联连接来电耦接第二和第三有机电子装置。
此外,可以通过使第三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52与第四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58通过第一互连层36串联电耦接,来实现第三和第四有机电子装置之间的串联连接。类似地,可以通过使第四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56与第五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62通过第二互连层68串联连接来电耦接第四和第五有机电子装置。
此外,可以通过使第五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60与第六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66通过第一互连层36串联电耦接,来实现第五和第六有机电子装置之间的串联连接。此外,可以通过将电源40的正引线和负引线耦接至未被串联耦接的电极来将电源40耦接至装置42。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将第六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64耦接至电源40的正引线,以及将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46耦接至电源40的负引线。如前所述,可以将被串联耦接的电极设置在电活性材料38的同一侧上,由此促进基板26的平面内的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之间的串联连接。
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方面的装置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70。如参考图1解释的,图4所示的实施例70包括具有阳极72和阴极74的第一有机电子装置。此外,所示的实施例70还包括具有阳极76和阴极78的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应当注意,彼此相邻设置的第一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可以通过第一互连层36串联耦接。换言之,可以通过将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72与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78通过第一互连层36串联耦接,来完成第一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之间的串联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延伸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74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76中的每一个,以提供增加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延伸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74,以形成第一尾部(tail)80。类似地,可以延伸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76,以形成第二尾部82。有利地,可以将第一和第二尾部80和82配置为促进电子装置70的封装,由此提供增强的厄米矩阵性。此外,如前所述,将被串联耦接的电极设置在电活性材料38的同一侧上。
现在参考图5,示出了装置的示范性实施例84。在所示的实施例84中,可以将第一互连层36配置为除了促进相邻设置的有机电子装置之间的串联耦接之外,还充当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第一互连层36促进了使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与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耦接的串联连接。此外,附图标记86可以表示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附图标记88可以表示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互连层36可以包括透明材料。此外,第一互连层36可以包括有机材料。此外,可以对第一互连层36的有机材料掺杂,使得可以限定代表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的区域。此外,在第一互连层36中,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的位置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的位置取决于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86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88的位置。换言之,可以在第一互连层36的区域内形成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第一电极,使得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基本上设置在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86之下。类似地,可以将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设置在第一互连层36中,使得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基本上设置在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88之下。
接下来,在装置84工作时,第一互连层36的有机材料内的掺杂剂分离,以形成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此外,如前所述,将被串联耦接的电极设置在电活性材料38的同一侧上。
图6示出了装置的示范性实施例90。所示的实施例包括六个彼此相邻设置并被串联耦接的有机电子装置。电子装置90的第一有机电子装置可以包括阳极92和阴极94,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可以包括阳极96和阴极98。类似地,装置90包括具有阳极100和阴极102的第三有机电子装置以及具有阳极104和阴极106的第四有机电子装置。此外,装置90包括具有阳极108和阴极110的第五有机电子装置以及具有阳极112和阴极114的第六有机电子装置。
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92可以与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98串联电耦接。以类似的方式,第三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100可以与第四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106串联电耦接。此外,第五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108可以与第六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114串联电耦接。类似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96可以与第三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102串联电耦接。此外,第四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104可以与第五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110串联电耦接。可以将未被串联耦接的电极耦接至电源40的引线,例如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94和第六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112。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诸如ITO的第一材料形成所述六个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和阴极中的每一个。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相邻设置的有机电子装置的相邻阳极和阴极对可以充当互连层。此外,电活性材料38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电活性材料和掺杂剂的混合物。所述掺杂剂可以包括例如离子盐(ionic salt)、金属或有机材料。
图7示出了装置的示范性实施例116。在该实施例中,装置116中的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设置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中间电极。例如,第一有机电子装置包括阳极118、阴极120和中间电极,例如第一中间电极122,其设置于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118和阴极120之间。类似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包括阳极124、阴极126和中间电极,例如第二中间电极128,其设置于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124和阴极126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中间电极122和128可以包括ITO。或者,第一和第二中间电极122和128可以包括透明碳纳米管。
可以通过使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118与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126通过第一互连层36电耦接来串联连接第一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如前所述,将被串联耦接的电极设置在电活性材料38的同一侧上,由此有利地避免了对通过形成通孔而进行垂直互连的需要。
应当注意,第一电活性材料38可以设置于诸如电极118和126的被串联耦接的电极与第一和第二中间电极122和128之间。此外,第二电活性材料130可以设置于第一和第二中间电极122、128与诸如电极120和124的未被串联耦接的电极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一材料形成第一和第二电活性材料36和130。或者,可以采用与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形成第二电活性层130。
根据本技术的方面,第一和第二中间电极122和128能够使第一和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用作沿垂直方向被耦接的两个有机电子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中间电极122和128配置为充当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的附加阳极和阴极。换言之,可以通过适当掺杂第一中间电极122的区域,将第一中间电极122配置为充当中间阳极和阴极。在当前构思的构造中,第一有机电子装置包括阳极118和阴极120。可以采用第一材料形成第一中间电极122。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掺杂第一中间电极122的下半部以形成与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118相邻设置的第一中间阴极。此外,可以掺杂第一中间电极122的上半部以形成与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120相邻设置的第一中间阳极。
或者,可以通过分别采用第一和第二材料在第一中间电极122中形成第一中间阳极和阴极。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形成第一中间阳极的第一材料可以包括ITO。此外,用于形成第一中间阳极的第二材料可以包括被涂覆的活性金属。类似地,可以将第二中间电极128配置为能够使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用作沿垂直方向被耦接的两个有机电子装置。图7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116有利地促进了装置116汲取较低的电流,由此实现相对较长的寿命和更高的稳定性。
在图2-7所示的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被表示为具有相应的阳极和阴极。或者,根据本技术的方面,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相应的空穴注入层和电子注入层。
上文所述的装置和制造所述装置的方法的各个实施例能够经济有效地制造所述装置。此外,采用上文所述的制造方法,能够实现所述多个相邻设置的有机电子装置之间的串联电互连,其有利地消除了当前技术的局限性。所述装置的制造方法有利地简化了工艺,由此充分降低了产生缺陷的可能性。
此外,将所述装置配置为针对电短路提供所需的容错性。而且,所述装置的各个实施例促进了对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的未对准的所需容限。
此外,上文所述的装置的各个实施例可以有利地在显著更低的电流下工作,以实现所述装置的所需亮度。
尽管文中仅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特征,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做出多种修改和改变。因此,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这些落在本发明的真正精神内的修改和改变。

Claims (27)

1.一种装置,包括:
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有机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且其中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被串联电耦接;
设置于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活性材料;以及
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互连层,其中所述互连层被配置为通过使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的相应第一和第二电极中的一个相互耦接来串联电耦接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活性材料包括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并且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为阴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导电材料,其对于由所述装置发射的光、吸收的光、调制的光、或其组合是透明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包括氧化铟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导电材料,其对于由所述装置发射的光、吸收的光、调制的光、或其组合是透明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包括透明导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包括透明导体或金属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装置工作时,未被串联耦接的电极具有与被串联耦接的电极不同的电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有机电子装置包括有机发光装置、有机光生伏打电池、有机电致变色装置、有机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基板包括柔性基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互连层包括导电陶瓷、金属、导电有机材料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活性材料包括有机发光材料、有机光吸收材料、和有机电生色团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14.一种装置,包括:
基板;
多个有机电子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有机电子装置包括阳极和阴极,并且其中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被串联电耦接;
电活性材料,其具有设置于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的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
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互连层,其中所述互连层被配置为通过将彼此相邻设置的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与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电耦接,来串联电耦接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其中被串联耦接的相应电极设置在所述电活性材料的所述第一侧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阳极或阴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导电材料,其对于由所述装置发射的光、吸收的光、调制的光、或其组合是透明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活性材料包括聚合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有机电子装置包括有机发光装置、有机光生伏打电池或有机电致变色装置、有机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装置工作时,设置于所述电活性材料的所述第二侧上的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所述阴极和所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所述阳极具有与被串联耦接并设置于所述电活性材料的所述第一侧上的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所述阳极和所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所述阴极不同的电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所述阴极电耦接至所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所述阳极,其中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所述阴极和所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所述阳极设置于所述电活性材料的所述第二侧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互连层被配置成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所述阳极和所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所述阴极,其中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所述阳极和所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所述阴极设置在所述电活性材料的所述第一侧上。
21.一种装置,包括:
基板;
多个有机电子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有机电子装置包括阳极、阴极和第三电极,其中所述第三电极设置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并且其中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中的每一个被串联电耦接;
至少一种电活性材料,其具有设置于所述多个有机电子装置的每一个的所述阳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以及所述阴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区域的每一个之间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
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互连层,其中所述互连层被配置为通过将彼此相邻设置的第一有机电子装置的阳极与第二有机电子装置的阴极电耦接,来串联电耦接所述第一有机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有机电子装置,其中被串联耦接的相应电极设置在所述电活性材料的所述第一侧上。
22.一种互连结构,包括:
第一导电层;
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有机层;
第二导电层;
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有机层;以及
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层上的互连层,其中所述互连层被配置为电耦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层。
23.一种装置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一互连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上;
将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互连层上;
将第一电活性材料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和第二电极上;
将第二互连层设置在第二基板上;
将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互连层上;
将第二电活性材料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和第一电极上;
耦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以形成组件;以及
固化所述组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耦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包括层压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以形成所述组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固化所述组件包括加热所述组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固化所述组件包括向所述组件施加压力。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固化所述组件包括将所述组件暴露于紫外线辐射。
CN200580044515.0A 2004-12-22 2005-10-14 具有二维串联互连的有机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122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021,265 US7307278B2 (en) 2004-12-22 2004-12-22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two dimensional series interconnections
US11/021,265 2004-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8164A true CN101088164A (zh) 2007-12-12
CN100521225C CN100521225C (zh) 2009-07-29

Family

ID=35729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451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1225C (zh) 2004-12-22 2005-10-14 具有二维串联互连的有机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307278B2 (zh)
EP (1) EP1831928B1 (zh)
JP (1) JP5265198B2 (zh)
CN (1) CN100521225C (zh)
TW (1) TWI394304B (zh)
WO (1) WO20060713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84665B1 (ko) * 2007-09-13 2014-04-15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그라펜 시트를 함유하는 투명 전극, 이를 채용한 표시소자및 태양전지
US20090284158A1 (en) * 2008-05-16 2009-11-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based lighting for low cost, flexible large area signage
US8022623B2 (en) * 2008-08-15 2011-09-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Ultra-thin multi-substrate color tunable OLED device
DE102008049057B4 (de) 2008-09-26 2019-01-31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Organisches opto-elektrisches Bauelement und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rganischen opto-elektrischen Bauelements
DE102008049056A1 (de) 2008-09-26 2010-04-08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Organisches photoelektrisches Bauelement und ei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organischen photoelektrischen Bauelements
US8102119B2 (en) 2008-12-17 2012-01-24 General Electric Comapny Encapsulated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EP2198903A1 (en) * 2008-12-19 2010-06-23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Motor mechanism for a drug delivery device and drug delivery device
US8137148B2 (en) * 2009-09-30 2012-03-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nolithic parallel interconnect structure
US8692457B2 (en) 2010-12-20 2014-04-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arge area light emitting electrical package with current spreading bus
KR101258185B1 (ko) * 2011-07-22 2013-04-25 광주과학기술원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603912B2 (ja) * 2012-09-26 2014-10-08 株式会社東芝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102958A (ja) * 2012-11-19 2014-06-05 Toshiba Corp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JP6980567B2 (ja) 2018-03-07 2021-12-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検出装置
CN109786571B (zh) * 2019-01-31 2022-1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发光器件、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37221A (zh) * 2021-05-21 2021-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以及用于制备电池组件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8843A (en) * 1979-02-21 1981-05-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olid state relay
WO1997020355A1 (en) * 1995-11-28 1997-06-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rganic/inorganic alloys used to improv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6337492B1 (en) * 1997-07-11 2002-01-08 Emagin Corporation Serially-connect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stack having conductors sandwiching each light emitting layer
JP3884564B2 (ja) * 1998-05-20 2007-02-2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el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装置
US6566808B1 (en) * 1999-12-22 2003-05-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uminescent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king
GB0107236D0 (en) 2001-03-22 2001-05-16 Microemissive Displays Ltd Method of creating a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3983037B2 (ja) * 2001-11-22 2007-09-2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US7049757B2 (en) 2002-08-05 2006-05-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eries connected OLED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GB2392023A (en) * 2002-08-05 2004-02-18 Gen Electric Series connected oled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6693296B1 (en) * 2002-08-07 2004-02-17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apparatus including a series of OLED devices
US7034470B2 (en) * 2002-08-07 2006-04-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rially connecting OLED devices for area illumination
TWI272874B (en) * 2002-08-09 2007-02-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20040118444A1 (en) * 2002-12-20 2004-06-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arge-area photovoltaic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21225C (zh) 2009-07-29
EP1831928B1 (en) 2015-02-18
WO2006071329A1 (en) 2006-07-06
JP5265198B2 (ja) 2013-08-14
EP1831928A1 (en) 2007-09-12
TW200623479A (en) 2006-07-01
JP2008525962A (ja) 2008-07-17
US7307278B2 (en) 2007-12-11
US20060131566A1 (en) 2006-06-22
TWI394304B (zh) 201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1225C (zh) 具有二维串联互连的有机电子装置
CN101604702B (zh) 有机电子器件的垂直互连
US10219386B2 (en) Display and 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shared flexible substrate
US6693384B1 (en) Interconnect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7093606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0310976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1996535A (zh) 电光学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914792B (zh) 触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2569341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US20030197475A1 (en) Flat-panel display,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portable terminal
CN1171117C (zh) 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1625463B (zh) 复合胶带及显示装置
US871670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CN114283698A (zh) 拼接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0380219C (zh) 电气布线结构,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30168706A1 (en) Printed light emitting device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on therof
US6580090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CN113470516A (zh) 显示设备及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
CN107505748A (zh) 液晶显示组件
US11864437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CN112698523A (zh) 制造显示模块的方法
TWI290381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ouble sided display device
CN117374203A (zh) 发光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9

Termination date: 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