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4304B - 具二維串接互連之有機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二維串接互連之有機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4304B
TWI394304B TW094137696A TW94137696A TWI394304B TW I394304 B TWI394304 B TW I394304B TW 094137696 A TW094137696 A TW 094137696A TW 94137696 A TW94137696 A TW 94137696A TW I394304 B TWI394304 B TW I3943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electronic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de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37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23479A (en
Inventor
Jie Liu
Raj Duggal Anil
Original Assignee
Gen Electr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 Electric filed Critical Gen Electric
Publication of TW200623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23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4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43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6Series electrical configurations of multiple OLE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10K10/466Lateral bottom-gate IGFETs comprising only a single g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ele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covered by group H10K10/00
    • H10K19/1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ele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covered by group H10K10/00 compris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60Forming conductive regions or layers, e.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2Interconnection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40Thermal treatment, e.g. annealing in the presence of a solvent vapou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具二維串接互連之有機電子裝置
本發明大體係關於電子裝置,且更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有機電子裝置。
近年來,歸因於低成本及與可撓性塑膠基板之相容性,諸如(但不限於)有機發光裝置、有機光電電池、有機電鉻裝置、有機電晶體、有機積體電路或有機感應器之有機電子裝置已引起很大關注。
目前,諸如(但不限於)有機發光裝置之有機電子裝置正日益用於諸如顯示應用(例如平板顯示器)及區域照明應用的應用。近十近來,已在有機電子裝置領域取得巨大進步。以前,液晶顯示器(LCD)用於大多數顯示應用。然而,LCD顯示器之製造通常涉及高生產率及商業費用。
隨著成像設備革命的進行,對於組合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與小區電話(cell phone)之特性之更先進手持裝置的需求正在增加。另外,對新穎之輕量、低功率、寬視角裝置的需求已激起對開發平板顯示器而避免與液晶顯示器相關聯之高生產率及商業費用之新興興趣。因此,平板顯示器工業正希望使用利用來自諸如有機發光裝置之其它技術之裝置的新穎顯示器。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諸如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之有機發光裝置包括一夾於兩充電電極之間之薄有機層的堆疊。該等有機層包括一電洞注入層、一電洞傳輸層、一發光層及一電子傳輸層。在施加適當電壓(通常在2與10伏特之間)至OLED時,所注入的正及負電荷在發光層中重組以產生光。此外,選擇有機層之結構及用作陽極及陰極之材料之選取,以在發光層中最大化重組過程,從而最大化來自OLED裝置之光輸出。此結構消除對於體積大且對環境不良之汞燈的需求且產生更薄、更通用且更緊湊之顯示器。另外,OLED有利地消耗最小功率。特徵之組合使得OLED顯示器能夠以更吸引人之方式有利地通信更多資訊,而增加更少重量並佔據更少空間。
諸如照明及大面積招牌(signage)之應用可需要使用大面積有機電子裝置。通常,大面積有機電子裝置包括串接電耦接單一基板上的複數個個別有機電子裝置或在每一基板上具有多個個別有機電子裝置之基板的組合。然而,通常藉由形成經組態以提供所要互連之通道來達成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間的串接電耦接。
如將瞭解,通道之選擇性圖案及導電材料之沉積可產生可引起缺陷之碎片。此外,此等製造技術需求額外處理步驟以選擇性地移除有機材料或選擇性地應用有機材料。此外,經由通道形成之互連需要有機電子裝置之多個層之間的精確對準。當減小通道之尺寸及有機電子裝置之元件之特徵尺寸時,達成所要之精確對準變得愈來愈困難。
因此,期望開發一種技術以串接電耦接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以促進形成有利地避免目前技術之限制之大面積裝置。
簡言之,根據本技術之態樣,揭示一種裝置。該裝置包括置於一基板上之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其中該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包含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且其中串接電耦接該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此外,該裝置包括一電活性材料,其置於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之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此外,該裝置包括一置於該基板上之互連層,其中該互連層經組態以經由耦接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的各個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一者至另一者而串接電耦接該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
根據本技術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裝置。該裝置包括一基板。該裝置亦包括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其中該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包含一陽極及一陰極,且其中串接電耦接該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另外,該裝置包括一電活性材料,其具有置於該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之陽極與陰極之間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此外,該裝置包括一置於該基板上之互連層,其中該互連層經組態以經由電耦接安置成彼此鄰近之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而串接電耦接第一有機電子裝置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其中經串接耦接之各個電極置於該電活性材料之第一側上。
根據本技術之又一態樣,提供一種裝置。該裝置包括一基板。此外,該裝置包括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其中該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包含一陽極、一陰極及一第三電極,其中該第三電極置於該陽極與該陰極之間,且其中串接電耦接該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該裝置亦包括至少一電活性材料,其置於該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之陽極及第三電極與陰極及第三電極之間的區域之每一者之間。此外,該裝置包括一置於基板上之互連層,其中該互連層經組態以經由電耦接安置成彼此鄰近之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而串接電耦接第一有機電子裝置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其中經串接耦接之各個電極置於該電活性材料之第一側上。
根據本技術之態樣,提供一種互連結構。該互連結構包括一第一導電層。此外,該互連結構包括一置於該第一導電層上之有機層。該互連結構亦包括一第二導電層。另外,一有機層置於該第二導電層上。此外,該互連結構包括一置於第一及第二導電層上之互連層,其中該互連層經組態以電耦接第一與第二導電層。
根據本技術之態樣,提供一種製造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將一第一互連層置於一第一基板上。此外,該方法包括將複數個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置於該第一互連層上。此外,該方法包括將一第一電活性材料置於複數個第一及第二電極上。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將一第二互連層置於一第二基板上。另外,該方法包括將複數個第二電極及第一電極置於第二導電材料上。該方法包括將一第二電活性材料置於複數個第二及第一電極上。此外,該方法包括耦接第一與第二基板以形成一組件。該方法亦包括固化該組件。
大面積照明應用要求大面積有機電子裝置。因此,形成大面積有機電子裝置包括電耦接諸如OLED之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通常,藉由圖案化通道且然後通過該等通道沉積一導電材料使得其在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間形成電連接,實現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間之電互連。然而,形成通道及沉積導電材料可產生可引起缺陷之碎片。此外,為通過該等通道實現所要互連,可能需要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精確對準。本文所論述之技術解決此等問題之一些或全部。
圖1為說明根據本技術之態樣用於製造一裝置之例示性方法的流程圖。該裝置可包括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其中該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包括一各自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在本技術之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可包括至少一第一有機電子裝置及一第二有機電子裝置,其中第一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包括一各自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根據本技術之態樣,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一電極之每一者可包括一陽極。此外,第一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二電極之每一者可包括一陰極。另外,在一替代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一電極之每一者可包括一電荷傳輸層。同樣,第一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二電極之每一者可包括一電荷傳輸層。此外,該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可包括一有機發光裝置、一有機光電電池、一有機電鉻裝置或一有機感應器之一者。
圖1中所概述之製造裝置之方法在步驟10處開始。在步驟10中,提供一第一基板。另外,可將一第一互連層置於第一基板上。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基板可包括可撓性基板。可撓性基板一般較薄,其具有在約0.25 mil至約50.0 mil之範圍中且較佳在約0.5 mil至約10.0 mil之範圍中之厚度。術語"可撓性"一般意謂能夠被彎曲成具有小於約100 cm之曲率半徑的形狀。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基板可包括非撓性基板。
可自例如捲筒製成可撓性基板。有利地,實施用於可撓性基板之一捲透明薄膜使得使用有機電子裝置之大容量、低成本、捲帶式(reel-to-reel)處理及製造成為可能。例如,該捲透明薄膜可具有1呎之寬度,在其上可製造並切離若干有機封裝。可撓性基板可包含單一層或可包含具有複數個鄰近之不同材料層的結構。可撓性基板一般包含任一可撓性適宜之聚合材料。例如,可撓性基板可包含:聚碳酸酯;聚芳酯;聚醚醯亞胺、聚醚碸;諸如Kapton H或Kapton E(由Dupont製造)或Upilex(由UBE Industries,Ltd.製造)之聚醯亞胺;諸如環烯烴(COC)之聚降冰片烯;諸如聚醚醚酮(PEEK)、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及聚對萘二甲酸乙二酯(PEN)之液晶聚合物(LCP)。或者,可撓性基板可包含金屬箔或具有導電塗層之聚合材料之一者。通常,導電塗層可包括金屬、導電陶瓷、導電有機材料或其組合。或者,第一基板可包括剛性基板,其中剛性基板可包括玻璃、矽或其組合之一者。
同樣,第一互連層可包括諸如ITO之導電陶瓷、諸如鋁(Al)之金屬、諸如導電聚合物之導電有機物或其組合之一者。第一互連層可經組態以電耦接安置成彼此鄰近之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在目前涵蓋之組態中,第一互連層經組態以藉由耦接鄰近安置之有機電子裝置之電極來提供有機電子裝置之間的串接連接,且在下文將更詳細地對其進行描述。
在步驟12處,可在第一互連層上圖案化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複數個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電極之每一者可包括一陽極。此外,複數個第二電極之每一者可包括一陰極。
可使用對該裝置所發射之光透明之第一導電材料來形成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一電極之每一者。舉例而言,可使用氧化銦錫(ITO)來形成第一電極。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使用第一導電材料來形成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一電極之每一者,其中該第一導電材料對該裝置所吸收之光透明。另外,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使用第一導電材料來形成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一電極之每一者,其中該第一導電材料對該裝置所調變之光透明。同樣,可使用透明導體來形成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一電極之每一者。
此外,可使用對該裝置所發射之光透明之第二導電材料來形成複數個第二電極之每一者。舉例而言,該第二導電材料可包括ITO。在又一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二電極之每一者可包括第二導電材料,其中該第二導電材料對該裝置所吸收之光透明。如先前關於複數個第一電極之每一者所論述,在某些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二電極之每一者可包括第二導電材料,其中該第二導電材料對該裝置所調變之光透明。同樣,可使用透明導體來形成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二電極之每一者。另外,可使用諸如(但不限於)鋁(Al)之金屬來形成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二電極之每一者。
在另一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電極之每一者可包括一電洞注入層。可使用導電聚合物來形成複數個第一電極。此外,複數個第二電極之每一者可包括一電子注入層。
隨後,在步驟14處,可將一層第一電活性材料置於複數個第一及第二電極上。第一電活性材料經組態以在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之各自第一與第二電極之間充當中間層。此外,第一電活性材料可包括有機發光材料、有機吸光材料、有機電發色團或其組合之一者。
在步驟16處,可提供一第二基板。另外,可將一第二互連層置於該第二基板上,如先前所描述,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基板可包括可撓性基板。或者,第二基板可包括玻璃、矽或其組合之一者。同樣,第二互連層可包括諸如ITO之導電陶瓷、諸如Al之金屬、諸如導電聚合物之導電有機物或其組合之一者。第二互連層可經組態以電耦接安置成彼此鄰近之有機電子裝置。如先前所提及,第二互連層可經組態以經由耦接鄰近安置之有機電子裝置之電極來提供串接連接。
在步驟16後,在步驟18中可將複數個第一及第二電極置於第二互連層上。此外,在步驟20中可耦接第一及第二基板以形成一組件。可安置第一及第二基板,使得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之各個電極大體上在彼此上方。舉例而言,可安置第一及第二基板,使得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二電極大體上安置於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一電極上方。
隨後,根據本技術之進一步態樣,在步驟22處,可固化該組件以形成裝置。在一實施例中,可經由加熱組件來固化該組件。或者,可藉由將組件曝露於紫外線輻射來固化組件。此外,可經由施加壓力來固化組件。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若使用熱固性材料形成所使用之互連層,則僅可固化該互連層一次。然而,若使用熱塑性材料形成該互連層,則可重設並重新固化該互連層。
可使用上文所描述之方法而形成的裝置可包括可串接耦接之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該裝置可包括具有各自第一及第二電極之至少一第一有機電子裝置及一第二有機電子裝置,其中第一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可安置成彼此鄰近。藉由經由互連層耦接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一電極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二電極來串接電耦接該等鄰近安置之有機電子裝置。另外,將串接耦接之電極置於電活性材料之同側。因此,無需形成通道便可達成鄰近安置之有機電子裝置之間的串接互連。
轉向圖2,其說明一裝置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24之橫截面側視圖。在目前涵蓋之組態中,電子裝置24示意性說明為包括一基板26。如先前所描述,根據一實施例,基板26可包括可撓性基板。或者,儘管可使用具有類似性能之其它類型之材料,但基板26可包括諸如矽、玻璃之非撓性基板或諸如聚醯亞胺之可撓性材料。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將裝置24描繪為具有第一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第一有機電子裝置可包括一第一電極28及一第二電極30。另外,第二有機電子裝置可包括一第一電極32及一第二電極34。在目前涵蓋之組態中,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一電極28為陽極且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二電極30為陰極。類似地,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一電極32為陽極且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二電極34為陰極。
可將一第一互連層36置於第一基板26上。第一互連層36可包括諸如ITO之導電陶瓷、諸如Al之金屬、諸如導電聚合物之導電有機物或其組合之一者。此外,第一互連層可經組態以電耦接安置成彼此鄰近之第一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在目前涵蓋之組態中,第一互連層36經組態以經由耦接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28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34而提供串接連接,其中第一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安置成彼此鄰近。換言之,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28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34串接耦接。
繼續參看圖2,可將一電活性材料38置於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之陽極與陰極之間。如先前所提及,電活性材料38可經組態以充當裝置24中之中間層。此外,該電活性材料可包括有機發光材料、有機吸光材料、有機電發色團或其組合之一者。
另外,裝置24可包括一可經組態以提供電壓至裝置24之電源40。此外,藉由將電源40之一正引線及一負引線耦接至未經串接耦接之電極,將電源40耦接至裝置24。在圖2之所說明實施例中,可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32耦接至電源40之正引線且將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30耦接至電源40之負引線。
因此,在圖2中所說明之裝置之例示性實施例24中,可注意到安置成彼此鄰近之兩有機電子裝置係串接電耦接。經由第一互連層36實現兩鄰近安置之有機電子裝置之間的串接耦接,該第一互連層經組態以促進串接耦接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28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34。此外,將串接耦接之電極置於電活性材料38之同側。因此,在基板26之平面中且並非通過電活性材料38而達成串接耦接。結果,形成通道或應用各向異性材料可能並非必需。由於可不需要電極之精確對準,故可有利地組態所說明之實施例以展現對於未對準之所要容許度。
另外,當裝置正運作時,未經串接耦接之電極可具有不同於經串接耦接之電極的電位。換言之,在裝置正運作時,經串接耦接且置於電活性材料38之第一側上的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28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34具有不同於未經串接耦接且置於電活性材料38之第二側上的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30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32之電位。
圖3說明一包括六個串接電耦接之有機電子裝置之裝置的例示性實施例42。第一有機電子裝置可包括一陽極44及一陰極46。類似地,第二有機電子裝置可包括一陽極48及一陰極50。參考數字52及54分別代表第三有機電子裝置之一陽極及一陰極。此外,第四有機電子裝置可包括一陽極56及一陰極58。另外,參考數字60及62分別代表第五有機電子裝置之一陽極及一陰極。第六有機電子裝置可包括一陽極64及一陰極66。此外,所說明之實施例42亦可包括一第一互連層36及一第二互連層68。
在一實施例中,可使用第一材料形成第一及第二互連層36、38。如先前所描述,第一材料可包括導電聚合物、金屬、導電有機材料或其組合之一者。或者,可使用第二材料形成第二互連層68,其中第二材料不同於第一材料。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42中,藉由經由第一互連層36串接電耦接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44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50,可達成第一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間之串接連接。以類似方式,藉由經由第二互連層68串接連接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48與第三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54,可電耦接第二與第三有機電子裝置。
此外,藉由經由第一互連層36串接電耦接第三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52與第四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58,可達成第三與第四有機電子裝置之間之串接連接。類似地,藉由經由第二互連層68串接連接第四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56與第五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62,可電耦接第四與第五有機電子裝置。
另外,藉由經由第一互連層36串接電耦接第五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60與第六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66,可達成第五與第六有機電子裝置之間的串接連接。此外,藉由將電源40之正引線及負引線耦接至未經串接耦接之電極,可將電源40耦接至裝置42。在圖3之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可將第六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64耦接至電源40之正引線且將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46耦接至電源40之負引線。如先前所提及,將經串接耦接之電極置於電活性材料38之同側上,從而促進在基板26之平面中之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間的串接連接。
圖4說明根據本技術之裝置之另一例示性實施例70。如關於圖1所闡述,圖4之所說明之實施例70包括一具有一陽極72及一陰極74之第一有機電子裝置。此外,所說明之實施例70亦包括一具有一陽極76及一陰極78之第二有機電子裝置。可注意到,經由第一互連層36可串接耦接安置成彼此鄰近之第一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換言之,藉由經由第一互連層36串接耦接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72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78,可實現第一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間的串接連接。
在此實施例中,可延伸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74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76以提供增加之接觸面積。因此,可延伸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74以形成一第一尾部80。類似地,可延伸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76以形成一第二尾部82。可有利地組態第一及第二尾部80、82以促進電子裝置70之封裝,從而提供增強之厄米性(hermiticity)。另外,如先前所提及,可將串接耦接之電極置於電活性材料38之同側上。
現轉向圖5,其說明一裝置之一例示性實施例84。在所說明之實施例84中,第一互連層36可經組態成除促進鄰近安置之有機電子裝置之間之串接耦接外還充當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第一互連層36促進耦接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之串接連接。此外,參考數字86可代表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且參考數字88可代表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互連層36可包括透明材料。另外,第一互連層36可包括有機材料。此外,可摻雜第一互連層36之有機材料,使得可界定代表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的區域。另外,在第一互連層36中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的位置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的位置取決於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86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88的位置。換言之,可在第一互連層36之一區域中形成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一電極,使得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大體上置於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86下方。類似地,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可置於第一互連層36中,使得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大體上置於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88下方。
隨後,在裝置84運作時,第一互連層36之有機材料中之摻雜劑分離,以形成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此外,如先前所提及,將串接耦接之電極置於電活性材料38之同側上。
圖6說明一裝置90之一例示性實施例。所說明之實施例包括六個安置成彼此鄰近且經串接耦接之有機電子裝置。電子裝置90之第一有機電子裝置可包括一陽極92及一陰極94,且第二有機電子裝置可包括一陽極96及一陰極98。類似地,裝置90包括一具有一陽極100及一陰極102之第三有機電子裝置及一具有一陽極104及一陰極106之第四有機電子裝置。此外,裝置90包括一具有一陽極108及一陰極110之第五有機電子裝置及一具有一陽極112及一陰極114之第六有機電子裝置。
可串接電耦接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92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98。以類似方式,可串接電耦接第三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100與第四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106。另外,可串接電耦接第五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108與第六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114。類似地,可串接電耦接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96與第三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102。此外,可串接電耦接第四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104與第五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110。可將未經串接耦接之電極,諸如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94及第六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112,耦接至電源40之引線。
在此實施例中,使用諸如ITO之第一材料來形成六個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及陰極之每一者。另外,在此實施例中,鄰近安置之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及陰極的鄰近對可充當中間層。此外,電活性材料38可包括至少一電活性材料與摻雜劑之混合物。摻雜劑可包括例如離子鹽、金屬或有機材料。
圖7說明一裝置116之一例示性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裝置116中之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包括一陽極、一陰極及一置於陽極與陰極之間之中間電極。舉例而言,第一有機電子裝置包括一陽極118、一陰極120及一置於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118與陰極120之間的中間電極,諸如第一中間電極122。類似地,第二有機電子裝置可包括一陽極124、一陰極126及一置於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124與陰極126之間的中間電極,諸如第二中間電極128。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中間電極122、128可包括ITO。或者,第一及第二中間電極122、128可包括透明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
藉由經由第一互連層36串接電耦接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118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126,可串接連接第一與第二有機電子裝置。如先前所提及,將串接耦接之電極置於電活性材料38之同側上,從而有利地避免對藉由形成通道而進行垂直互連的需求。
可注意到,可將第一電活性材料38置於諸如電極118、126之串接耦接之電極與第一及第二中間電極122、128之間。此外,可將第二電活性材料130置於第一及第二中間電極122、128與諸如電極120、124之未經串接耦接之電極之間。在一實施例中,可使用第一材料形成第一及第二電活性材料36、130。或者,可使用不同於第一材料之第二材料形成第二電活性層130。
根據本技術之態樣,第一及第二中間電極122、128使得第一及第二有機電子裝置能夠用作兩個在垂直方向內耦接之有機電子裝置。在一實施例中,中間電極122、128可經組態以充當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的額外陽極及陰極。換言之,藉由適當摻雜第一中間電極122之區域,可組態第一中間電極122以充當中間陽極及陰極。在目前涵蓋之組態中,第一有機電子裝置包括一陽極118及一陰極120。可使用第一材料形成第一中間電極122。在此實施例中,可摻雜第一中間電極122之下半部以形成一安置成鄰近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118之第一中間陰極。此外,可摻雜第一中間電極122之上半部以形成一安置成鄰近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120之第一中間陽極。
或者,藉由分別使用第一及第二材料可在第一中間電極122中形成第一中間陽極及陰極。在一實施例中,用於形成第一中間陽極之第一材料可包括ITO。另外,用於形成第一中間陽極之第二材料可包括塗覆之反應性金屬。類似地,第二中間電極128可經組態以使得第二有機電子裝置能夠用作兩個在垂直方向內耦接之有機電子裝置。圖7中所說明之例示性實施例116有利地促進裝置116引起更低電流,從而使相對更長之壽命及更大之穩定性成為可能。
在圖2至圖7中所說明之裝置之實施例中,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被描繪為具有各自之陽極及陰極。或者,根據本技術之態樣,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每一者可包括各自之電洞注入層及電子注入層。
上文所描述之裝置及製造裝置之方法的各種實施例使裝置之成本有效之製造成為可能。此外,使用上文所描述之製造方法,可達成有利地避免目前技術之限制的複數個鄰近安置之有機電子裝置之間的串接電互連。該製造裝置之方法有利地導致簡化之製程,從而大體上減小產生缺陷的可能性。
此外,該裝置可經組態以提供對於電短路的所要容錯度(fault tolerance)。同樣,該裝置之多種實施例促進對於複數個有機電子裝置之未對準的所要容許度。另外,可以大體上更低之電流來操作上文所描述之裝置的各種實施例,以達成所要之裝置亮度。
儘管本文已說明並描述本發明之僅某些特徵,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想到許多修改及改變。因此,應瞭解,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意欲涵蓋屬於本發明之真實精神內之所有此等修改及改變。
10...將第一互連層置於第一基板上
12...將陽極及陰極置於第一互連層上
14...將第一電話性材料置於陽極及陰極上
16...將第二互連層置於第二基板上
18...將陽極及陰極置於第二互連層上
20...耦接第一及第二基板以形成一組件
22...固化基板
24...裝置之例示性實施例
26...基板
28...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30...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32...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34...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36...第一互連層
38...電活性材料
40...電壓源
42...一裝置之替代實施例
44...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46...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48...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50...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52...第三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54...第三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56...第四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58...第四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60...第五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62...第五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64...第六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66...第六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68...第二互連層
70...裝置之替代實施例
72...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74...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76...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78...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80...第一尾部
82...第二尾部
84...裝置之替代實施例
86...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88...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90...裝置之替代實施例
92...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94...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96...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98...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100...第三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102...第三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104...第四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106...第四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108...第五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110...第五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112...第六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114...第六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116...裝置之替代實施例
118...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120...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122...第一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三電極
124...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陽極
126...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陰極
128...第二有機電子裝置之第三電極
130...第二電活性材料
圖1說明描繪根據本技術之態樣製造一裝置之方法的流程圖;圖2說明據本技術之態樣之裝置的一例示性實施例的橫截面側視圖;圖3說明根據本技術之態樣之裝置的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橫截面側視圖;圖4說明根據本技術之態樣之裝置的又一例示性實施例的橫截面側視圖;圖5說明根據本技術之態樣之裝置的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橫截面側視圖;圖6說明根據本技術之態樣之裝置的又一例示性實施例的橫截面側視圖;及圖7說明根據本技術之態樣之裝置的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橫截面側視圖。
10...將第一互連層置於第一基板上
12...將陽極及陰極置於第一互連層上
14...將第一電話性材料置於陽極及陰極上
16...將第二互連層置於第二基板上
18...將陽極及陰極置於第二互連層上
20...耦接第一及第二基板以形成一組件
22...固化基板

Claims (14)

  1. 一種用於發光之裝置,其包含:置於一基板上之複數個有機電子二極體,其中該複數個有機電子二極體之每一者包含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且其中該複數個有機電子二極體之每一者經串接電連接;一置於該複數個有機電子二極體之每一者之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的電活性材料;及一置於該基板上之互連層,其中該互連層經組態以經由一串接連接而串接電連接該複數個有機電子二極體之每一者,該串接連接將該複數個有機電子二極體之每一者之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之一者連接至該複數個有機電子二極體之一相鄰有機電子二極體之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之另一者,其中在實質上平行於該基板之平面的一平面中完成該串接連接,其中該第一電極包括一電洞注入層,且該第二電極包括一電子注入層;其中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每一者係被圖案化;該電活性材料形成一電活性層,其連續地延伸於該複數個有機電子二極體之間及其內;及該串接連接並未跨越該電活性層。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電活性材料包含一聚合物。
  3.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等第一電極之每一者為一陽極且該等第二電極之每一者為一陰極。
  4. 如請求項3之裝置,其中該等第一電極之每一者包含一第 一導電材料,其對該裝置之光發射、吸收、調變或其組合為透明。
  5. 如請求項4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電材料包含氧化銦錫。
  6.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等第二電極之每一者包含一第二導電材料,其對該裝置之光發射、吸收、調變或其組合為透明。
  7. 如請求項6之裝置,其中該第二導電材料包含一透明導體。
  8. 如請求項6之裝置,其中該第二導電材料包含一透明導體或一金屬之一者。
  9.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當該裝置正運作時,通過該互連層直接串接耦接之該等電極係處於一電位,其不同於未直接串接耦接之電極之電位。
  10.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等有機電子二極體之每一者包含一有機發光裝置、一有機光電電池、一有機電鉻裝置、一有機感應器或其組合之一者。
  11.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基板包含一可撓性基板。
  1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互連層包含一導電陶瓷、一金屬、一導電有機材料或其組合之一者。
  13.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電活性材料包含一有機發光材料、一有機吸光材料及一有機電發色團或其組合之一者。
  14.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及第二電極包含不同材料。
TW094137696A 2004-12-22 2005-10-27 具二維串接互連之有機電子裝置 TWI3943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021,265 US7307278B2 (en) 2004-12-22 2004-12-22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two dimensional series interconnec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23479A TW200623479A (en) 2006-07-01
TWI394304B true TWI394304B (zh) 2013-04-21

Family

ID=35729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37696A TWI394304B (zh) 2004-12-22 2005-10-27 具二維串接互連之有機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307278B2 (zh)
EP (1) EP1831928B1 (zh)
JP (1) JP5265198B2 (zh)
CN (1) CN100521225C (zh)
TW (1) TWI394304B (zh)
WO (1) WO20060713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84665B1 (ko) * 2007-09-13 2014-04-15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그라펜 시트를 함유하는 투명 전극, 이를 채용한 표시소자및 태양전지
US20090284158A1 (en) * 2008-05-16 2009-11-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based lighting for low cost, flexible large area signage
US8022623B2 (en) * 2008-08-15 2011-09-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Ultra-thin multi-substrate color tunable OLED device
DE102008049056A1 (de) 2008-09-26 2010-04-08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Organisches photoelektrisches Bauelement und ei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organischen photoelektrischen Bauelements
DE102008049057B4 (de) 2008-09-26 2019-01-31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Organisches opto-elektrisches Bauelement und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rganischen opto-elektrischen Bauelements
US8102119B2 (en) 2008-12-17 2012-01-24 General Electric Comapny Encapsulated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EP2198903A1 (en) * 2008-12-19 2010-06-23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Motor mechanism for a drug delivery device and drug delivery device
US8137148B2 (en) * 2009-09-30 2012-03-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nolithic parallel interconnect structure
US8692457B2 (en) 2010-12-20 2014-04-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arge area light emitting electrical package with current spreading bus
KR101258185B1 (ko) * 2011-07-22 2013-04-25 광주과학기술원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603912B2 (ja) * 2012-09-26 2014-10-08 株式会社東芝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102958A (ja) * 2012-11-19 2014-06-05 Toshiba Corp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JP6980567B2 (ja) 2018-03-07 2021-12-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検出装置
CN109786571B (zh) * 2019-01-31 2022-1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发光器件、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37221A (zh) * 2021-05-21 2021-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以及用于制备电池组件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3073A (en) * 1995-11-28 2000-02-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Organic/inorganic alloys used to improv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6107734A (en) * 1998-05-20 2000-08-22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 light emitting element with light emitting layers and intermediate conductive layer
US6337492B1 (en) * 1997-07-11 2002-01-08 Emagin Corporation Serially-connect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stack having conductors sandwiching each light emitting layer
US6800999B1 (en) * 1999-12-22 2004-10-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C powered oled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8843A (en) * 1979-02-21 1981-05-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olid state relay
GB0107236D0 (en) 2001-03-22 2001-05-16 Microemissive Displays Ltd Method of creating a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3983037B2 (ja) * 2001-11-22 2007-09-2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GB2392023A (en) * 2002-08-05 2004-02-18 Gen Electric Series connected oled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7049757B2 (en) * 2002-08-05 2006-05-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eries connected OLED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6693296B1 (en) * 2002-08-07 2004-02-17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apparatus including a series of OLED devices
US7034470B2 (en) * 2002-08-07 2006-04-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rially connecting OLED devices for area illumination
TWI272874B (en) * 2002-08-09 2007-02-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20040118444A1 (en) * 2002-12-20 2004-06-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arge-area photovoltaic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3073A (en) * 1995-11-28 2000-02-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Organic/inorganic alloys used to improv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6337492B1 (en) * 1997-07-11 2002-01-08 Emagin Corporation Serially-connect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stack having conductors sandwiching each light emitting layer
US6107734A (en) * 1998-05-20 2000-08-22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 light emitting element with light emitting layers and intermediate conductive layer
US6800999B1 (en) * 1999-12-22 2004-10-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C powered oled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525962A (ja) 2008-07-17
EP1831928B1 (en) 2015-02-18
CN100521225C (zh) 2009-07-29
US7307278B2 (en) 2007-12-11
WO2006071329A1 (en) 2006-07-06
CN101088164A (zh) 2007-12-12
TW200623479A (en) 2006-07-01
JP5265198B2 (ja) 2013-08-14
US20060131566A1 (en) 2006-06-22
EP1831928A1 (en) 2007-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4304B (zh) 具二維串接互連之有機電子裝置
TWI431826B (zh) 用於有機電子裝置之垂直互連
US20210091332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KR101367675B1 (ko) 유기 디바이스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75988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425272B2 (en) Laminated interconnects for organic opto-electronic device modules and method
US813714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nolithic parallel interconnect structure
US20050242721A1 (en) Larg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larg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US9190628B2 (en)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JP2009532834A (ja) 均一な発光を有する大エリアoled
CN108878688B (zh)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6580090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