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9226B -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9226B
CN101079226B CN2007101045137A CN200710104513A CN101079226B CN 101079226 B CN101079226 B CN 101079226B CN 2007101045137 A CN2007101045137 A CN 2007101045137A CN 200710104513 A CN200710104513 A CN 200710104513A CN 101079226 B CN101079226 B CN 1010792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potential
circuit
signal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045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79226A (zh
Inventor
藤川绅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79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9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79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92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025Circuits exciting or modulating particular heads for reproducing continuous tone value scales
    • H04N1/40031Circuits exciting or modulating particular heads for reproducing continuous tone value scales for a plurality of reproducing elements simultaneous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4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 B41J2/4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or laser ar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简易的构成修正电光元件的灰度。电位生成电路(16)分别生成电位(VAN1)和电位(VAN2)。信号处理电路(C1)根据为三个以上的电平中的任一电平的数据信号(D)选择性地输出电位(VDD1)及电位(VSS1)。信号处理电路(C2)根据数据信号(D)选择性地输出与电位(VDD1)不同的电位(VDD2)及与电位(VSS1)不同的电位(VSS2)。电流源(Q1)生成与信号处理电路(C1)的输出和电位(VAN1)对应的基准电流(I1)。电流源(Q2)生成与信号处理电路(C2)的输出和电位(VAN2)对应的修正电流(I2)。电光元件(E)具有与基准电流(I1)和修正电流(I2)对应的灰度。

Description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等的电光元件的技术。 
背景技术
排列有多个电光元件的电光装置,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曝光装置或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等各种用途。关于这种电光装置,以往提出了一种修正电光元件或驱动该元件的有源元件的特性误差(来自设计值的差异或元件间的偏差)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14所示,就公开了如下技术:将规定的基准电流Ia和与各发光元件的修正值对应的修正电流Ib加在一起的驱动电流I,在对各发光元件指定的灰度所对应的时间长度T内供给到发光元件。 
专利文献1:特开平8-39862号公报(图6) 
以上构成的修正电流Ib是用于修正发光元件或有源元件的微小特性误差的电流,所以修正电流Ib的电流值与基准电流Ia相比很小。一般难以实现高精度地生成这样微小的电流且能在广范围内修正的电路,即使能实现也会存在电路大规模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简易的构成来修正电光元件的灰度的课题。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具有:电位生成电路,其生成第一电源电位(例如图4的电位VAN1)和与该第一电源电位不同的第二电源电位(例如图4的电位VAN2);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其根据为三个以上电平中的任一电平的数据信号,选择性输出第一高电位(例如图4的电位VDD1)和第一低电位例如图4的电位VSS1);第二信号处理电路, 其根据数据信号,选择性输出与第一高电位不同的第二高电位(例如图4的电位VDD2)和与第一低电位不同的第二低电位(例如图4的电位VSS2);第一电流源,其生成与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和第一电源电位对应的基准电流;第二电流源,其生成与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和第二电源电位对应的修正电流;和电光元件,其具有与基准电流和修正电流对应的灰度。 
在以上的构成中,由第一电流源生成的基准电流和由第二电流源生成的修正电流根据多值的数据信号分别受到控制,所以可将生成修正电流的时间设定为比基准电流的生成时间短。根据该构成,与电光元件的灰度始终与根据基准电流和修正电流的加和而被控制的构成相比,可增加修正电流的电流值。因此,可在抑制第二电流源的电路规模的同时,高精度地修正电光元件的灰度。另外,与以个别的数据信号(例如二值信号)分别控制各基准电流及修正电流的构成相比,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抑制数据信号的传送速度或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及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动作速度,并且可削减数据信号的传输路径数和将其分别输入的端子数。 
在本发明中,第一高电位与第二高电位不同,并且第一低电位与第二低电位不同。因此,假如向第一电流源和第二电流源供给公共的电源电位,则来自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与基准电流的关系和来自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与修正电流的关系不同。在本发明中,个别地设定供给第一电流源的第一电源电位和供给第二电流源的第二电源电位,因此具有在设计时容易掌握基准电流与修正电流的相对关系的优点。例如,在作为各个第一电流源及第二电流源采用晶体管的方式中,通过适当选定第一电源电位及第二电源电位,若使第一电流源的栅极-源极间的电压(第一高电位或第一低电位与第一电源电位的差分值)与第二电流源的栅极-源极间的电压(第二高电位或第二低电位与第二电源电位的差分值)近似一致的话,就可以根据沟道宽度等晶体管的特性,简单且可靠地将基准电流和修正电流设定为所希望的比率。另外,例如,即使在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和第二信号处理电路包含以个别电压驱动的逻辑电路(例如图5的存储器M1和M2)构成中,也不需要用于统一各逻辑电路的逻辑电平的变换电路,所以具有可抑制电光装置的电路规模的优点。 
另外,电光元件具有通过电能量的赋予(供给电流或施加电压)而亮度和透射率等光学特性发生变化的要素。例如,本发明适用于将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等发光元件作为电光元件加以利用的电光装置(发光装置)。另外,除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及第二信号处理电路和第一电流源及第二电流源之外还包括其它信号处理电路和电流源的构成(例如包括如图9那样的信号处理电路(C1~C3)和电流源(Q1~Q3)的3组以上的构成)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作为根据多值的数据信号对第一电流源及第二电流源各自进行二值控制的构成,例如有第一信号处理电路根据第一阈值和数据信号的电平大小对第一电流源进行二值控制,第二信号处理电路根据与第一阈值不同的第二阈值和数据信号的电平大小对第二电流源进行二值控制的构成(例如图7的构成)。然而,在该构成中,为了使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达到所希望的相对比,需要使构成各个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及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有源元件的特性(例如沟道宽度)不同,所以很难抑制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和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规模。因此,在本发明适宜的方式中,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一逻辑电路,其将第一高电位和第一低电位作为逻辑电平,根据数据信号选择性输出第一高电位和第一低电位,第二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二逻辑电路,其将第二高电位和第二低电位作为逻辑电平,根据数据信号选择性输出第二高电位和第二低电位。根据以上方式,与根据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相对比将多值的数据信号转换为二值信号的构成比较,具有可抑制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和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规模的优点。 
在本发明适宜的方式中,第一低电位与第二高电位是同电位,数据信号为第一高电位、第一低电位和第二低电位中的任一电平。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可降低从外部向电光装置供给的电位的总数,所以具有可降低驱动电光装置所需要的功率的优点。 
进而,适宜方式的电光装置具有:第一选择电路,其根据第一逻辑电路的输出,选择针对第一电流源的第一接通电位(例如图8的电位VG1)或第一断开电位(例如图8的电位VDD1);和第二选择电路,其根据第二逻辑电路的输出,选择针对第二电流源的、与第一接通电位不同的第二接通电位(例如图8的电位VG2)或与第一断开电位不同的第二断开电位(例如图8的电位VDD2),第一电流源基于第一选择电路所选择的电位和第一电源电位生成基准电流,第二电流源基于第二选择电路所选择的电位和第一电源电位生成修正电流。在以上的方式中,通过适当地调整第一开启电位及第二开启电位或第一断开电位及第二断开电位,可无需改变第一信号处理电路所用的第一高电位及第一低电位或第二信号处理电路所用的第二高电位或第二低电位(即不影响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和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动作),就可以调整基准电流或修正电流。另外,以上方式的具体例子作为第二实施方式后述。 
在本发明适宜的方式中,第一电流源是晶体管,其源极被供给第一电源电位,栅极为与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对应的电位,第二电流源是晶体管,其源极被供给第二电源电位,栅极为与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对应的电位。根据该方式,通过适当地选择分别作为第一电流源及第二电流源而使用的晶体管的特性(沟道长或沟道宽度),可简单地设定基准电流或修正电流的电流值。 
本发明涉及的电光装置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本发明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典型例子是将以上各方式的电光装置应用于感光体鼓等像载体的曝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通过曝光形成潜像的像载体;对图像载体进行曝光的本发明的电光装置;通过对像载体的潜像添加显影剂(例如墨粉)形成影像的显影器。不过,本发明涉及的电光装置的用途不局限于像载体的曝光。例如,在扫描仪等图像读取装置中,也可将本发明涉及的电光装置应用于原稿照明。该图像读取装置具有:以上各方式的电光装置、从电光装置射出并由读取对象(原稿)反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受光装置(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元件等受光元件)。而且将电光元件以矩阵状排列的电光装置还可以作为个人电脑或移动电话机等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而加以利用。 
本发明还确定为驱动电光装置的方法。在该驱动方法中,生成与第一电源电位和该第一电源电位不同的第二电源电位,根据为第一高电位和第一低电位中的3个以上电平中的任一电平的数据信号,生成与所选择的电位和第一电源电位对应的基准电流,根据与第一高电位不同的第二高电位和与第一低电位不同的第二低电位中的数据信号,生成与所选择的电位和第二电源电位对应的修正电流,从而将电光元件控制在与基准电流和修正 电流对应的灰度。通过以上方法也可以起到与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部分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光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选择信号和数据信号关系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电位生成电路生成的各电位的高低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单位电路的构成的框图。 
图6是用于说明驱动电流的波形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对比例所涉及的单位电路构成的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位电路构成的框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位电路构成的框图。 
图10是表示电位生成电路生成的各电位的高低的概念图。 
图11是用于说明驱动电流的波形的时序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驱动电流的波形的时序图。 
图1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基准电流和修正电流关系的概念图。 
图中:H-电光装置,12-控制电路,14-选择电路,16-电位生成电路,18-信号线,U-单位电路,E-电光元件,C(C1,C2,C3)-信号处理电路,SW-开关,M(M1,M2,M3)-存储器,Q(Q1,Q2,Q3)-电流源,I1-基准电流,I2-修正电流,IDR-驱动电流,21,22-选择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用作曝光装置(line head)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部分构造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电光装置H和聚焦性透镜阵列60以及感光体鼓70。感光体鼓70由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支承,在使外周面与电 光装置H对置的状态下旋转。聚焦性透镜阵列60是将多个折射率分布型透镜阵列状排列的聚光体,并配置在电光装置H与感光体鼓70的间隙内。 
图2是表示电光装置H的构成的框图。如该图所示,电光装置H具有:沿主扫描方向排列的n个电光元件E、分别与各个电光元件E对应的n个单位电路U1~Un(n为自然数)。各电光元件E和单位电路U1~Un形成在绝缘性基板上。第i段(i为满足1≤i≤n的整数)的单位电路Ui对第i个电光元件E供给驱动电流IDR。电光元件E为在互相对置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夹杂着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材料的发光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发光元件),按照与驱动电流IDR的电流值对应的亮度发光。如图1所示,来自各电光元件E的出射光透过聚焦性透镜阵列60到达感光体鼓70的表面。通过该曝光在感光体鼓70的表面形成与所希望的图像对应的潜像。 
如图2所示,电光装置H具有控制电路12和选择电路14以及电位生成电路16。控制电路12执行由控制信号(例如时钟信号)供给的各部的控制或对信号线18的数据信号D的输出。数据信号D是用于指定各电光元件E的灰度的电压信号。选择电路14是生成并输出用于依次选择n个单位电路U1~Un的选择信号S1~Sn的单元(例如n位移位寄存器)。如图3所示,各个选择信号S1~Sn将规定的期间(以下称“单位期间”)T作为周期按顺序变成激活电平(高电平)。 
图2的电位生成电路16生成在电光装置H使用的多个电位(VDD1、VSS1、VDD2、VSS2、VAN1、VAN2、VCT)。图4是表示电位生成电路16生成的各电位的高低的模式图。如该图所示,电位VDD1和电位VSS2是同电位。但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将电位VDD1和电位VSS2用不同的符号加以区别。电位VSS1比电位VDD1还低,电位VDD2比电位VSS2还高。电位VAN1是电位VSS1和电位VDD1之间的电位,电位VAN2是电位VSS2和电位VDD2之间的电位。电位VCT如图2所示公共提供到各电光元件E的阴极,成为各部的电压的基准的电位(例如接地电位),比电位VAN1和电位VAN2都低。 
下面,参照图5说明各单位电路U1~Un的构成。另外,在该图中,图示的只是第i段的一个单位电路Ui,但各个单位电路U1~Un的构成相 同。如该图所示,单位电路Ui包括2个信号处理电路C(C1、C2)和2个电流源Q(Q1、Q2)。 
电流源Q1是生成基准电流I1的单元,电流源Q2是生成修正电流I2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将p沟道型薄膜晶体管作为电流源Q1、Q2进行示例。电流源Q1的栅极连接信号处理电路C1的输出端,电流源Q2的栅极连接信号处理电路C2的输出端。向电流源Q1的源极供给电位生成电路16所生成的电位VAN1,向电流源Q2的源极供给电位VAN2。电流源Q1、Q2的各自的漏极与连接点Z连接。连接点Z与电光元件E的阳极连接。如图6所示,将基准电流I1和修正电流I2在连接点Z加在一起后的驱动电流IDR供给到电光元件E。电光元件E如以下说明那样,被控制在与驱动电流IDR的时间积分值对应的发光量。 
生成基准电流I1的期间(以下称“驱动期间”)P1与生成修正电流I2的期间(以下称“修正期间”)P2根据数据信号D而被分别控制。驱动期间P1被设定为与对电光元件E指定的灰度值对应的时间长。即,如图6所示,基准电流I1在相当于15个单位期间T(T1~T15)的期间F中的驱动期间P1内供给到连接点Z,在期间F的剩余期间(T10~T15)内停止供给,所述驱动期间P1由与电光元件E的灰度值对应的个数的单位期间T(T1~T9)构成。 
修正期间P2的时间长根据事先对单位电路U1~Un(特别是各个电流源Q1、Q2)或电光元件E的特性进行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而确定,以便使指定了相同灰度值的各电光元件E的实际灰度均一化。即,如图6所示,修正电流I2在期间F中的驱动期间P2内供给到连接点Z,在期间F的剩余期间(T5~T15)内停止其供给,所述驱动期间P2由与单位电路U或电光元件E的特性对应的个数的单位期间T(T1~T4)构成。如图6所示,驱动期间P1及修正期间P2是从期间F的起点开始的期间。并且修正期间P2设定成比驱动期间P1短的期间。因此,驱动电流IDR的电流值被控制在如下电流值中的任一个:[1]基准电流I1和修正电流I2的相加值(图6的T1~T4),[2]基准电流I1的电流值(T5~T9),[3]零(T10~T15)。 
现在,假设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电流IDR的时间积分值与图14的驱动电流I的时间积分值相同的情况(即,将电光元件E控制在相同灰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供给修正电流I2的修正期间P2设定为比图14的期间P短。因此,若图6的基准电流I1和图14的电流Ia是相同的电流值及脉冲幅度,则将图6的修正电流I2设定为比图14的电流Ib大的电流值。即,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需要将修正电流I2设定为微小的电流值(图14的电流Ib)。因此,不需要可生成微小电流的大规模电路,能够高精度地控制修正电流I2的电流值。如图5所示,在将电流源Q1和Q2按每个电光元件E配置的构成中,伴随电光元件E的高精细化,电流源Q1和Q2的个数也随之增加,很难确保电流源Q1和Q2的空间。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削减了配置电流源Q2所需要的空间,所以有易于实现电光元件E的高精细化的优点。 
图2的控制电路12生成数据信号D,以便生成满足以上条件的驱动电流IDR。本实施方式的数据信号D是按单位期间T指定基准电流I1及修正电流I2的生成或停止的多值电压信号。如图3所示,选择信号Si在激活电平期间,数据信号D根据对单位电路Ui指定的灰度值,成为3种电位d1~d3中的任一个。电位d1指示基准电流I1及修正电流I2的双方的停止。电位d2指示基准电流I1的生成和修正电流I2的停止。电位d3指示基准电流I1及修正电流I2的双方的生成。如图4所示,电位生成电路16生成的电位VSS1作为电位d1而应用。同样,在数据信号D的电位d2兼用电位VSS2(=VDD1),在电位d3兼用电位VDD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多值的数据信号D。因此,例如与驱动电流IDR的生成或停止以及修正电流IDR的生成或停止通过个别的二值信号指定的构成相比,具有在抑制转送数据信号D的速度和信号处理电路C1、C2的动作速度的同时,还削减了信号传送路径和将信号分别输入的端子的总数的优点。 
如图5所示,从控制电路12输出的数据信号D从信号线18对单位电路U1~Un的各个信号处理电路C1、C2共通地供给。信号处理电路C1、C2是将从控制电路12供给的数据信号D取入并保持的单元(锁存电路)。信号处理电路C1具有:输出端与电流源Q1的栅极连接的存储器M1、介于信号线18和存储器M1之间来控制两者的电连接的开关SW。同样,信号处理电路C2具有:输出端与电流源Q2的栅极连接的存储器M2、控制 信号线18和存储器M2的电连接的开关SW。单位电路Ui的各个开关SW在选择信号Si变为激活电平(高电平)的期间内选择性地成为接通状态。存储器M1、M2在开关SW迁移到开启状态的期间一旦从信号线18取得数据信号D,则在直至下次选择信号Si变化为激活电平为止维持与该数据信号D的电位对应的输出。 
存储器M1是将电位VDD1和电位VSS1作为电源电位进行工作的逻辑电路,向电流源Q1的栅极输出将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反转后的控制信号G1。即,如图6所示,存储器M1当从信号线18取入的数据信号D是电位d1(低电平)时,就输出电位VDD1(高电平)的控制信号G1,当数据信号D是电位d2或电位d3(高电平)时,就输出电位VSS1(低电平)的控制信号G1。 
存储器M2是将电位VDD2和电位VSS2作为电源电位进行工作的逻辑电路,与存储器M1相同,向电流源Q2的栅极输出将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反转后的控制信号G2。即,如图6所示,存储器M2当从信号线18取入的数据信号D是电位d1或电位d2(低电平)时,输出电位VDD2(高电平)的控制信号G2,当数据信号D是电位d3(高电平)时,输出电位VSS2(低电平)的控制信号G2。如上所述,在存储器M1和M2中,与各个逻辑电平对应的电位不同,因此如果数据信号D为电位d2,则控制信号G1及G2的各个逻辑电平不同。另外,控制信号G1的高位侧的电位VDD1与控制信号G2的高位侧的电位VDD2不同,控制信号G2的低位侧的电位VSS1与控制信号G2的低位侧的电位VSS2不同。 
图5的电流源Q1、Q2在饱和区域动作。因此,基准电流I1成为与电流源Q1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1对应的电流值(不依赖源极-漏极间电压的电流值)。即,若控制信号G1是电位VSS1,则电流源Q1生成基准电流I1,若控制信号G1是电位VDD1,则停止生成基准电流I1。同样,修正电流I2成为与电流源Q2的栅极-源极间的电压Vgs2对应的电流值。即,若控制信号G2是电位VSS2,则电流源Q2生成修正电流I2,若控制信号G2是电位VDD2,则停止生成修正电流I2。因此,如图6所示,当取入到单位电路Ui的数据信号D为电位d1时,向电光元件E输出的驱动电流IDR的电流值变为零。另外,当数据信号D为电位d2时,基准电流 I1作为驱动电流IDR输出,当数据信号D为电位d3时,基准电流I1和修正电流I2的加和作为驱动电流IDR输出。 
电流源Q1的源极的电位VAN1和电流源Q2的源极的电位VAN2设定在个别的电位,以使电流源Q1的电压Vgs1和电流源Q2的电压Vgs2近似一致。即,假设控制信号G1、G2为低电平(电位VSS1、VSS2)的情况(即生成基准电流I1和修正电流I2的情况),电流源Q1的栅极的电位VSS1和源极的电位VAN1的差分即电压Vgs1(Vgs1=VSS1-VAN1),与电流源Q2的栅极的电位VSS2和源极的电位VAN2的差分的电压Vgs2(Vgs2=VSS2-VAN2)相等。因此,电位VAN1和电位VAN2满足下式(1)。 
VAN2-VAN1=VSS2-VSS1     ......(1) 
可是,作为如以上那样根据多值的数据信号D以二值方式控制电流源Q1、Q2的构成,例如图7所示,也可以考虑如下构成:例如特开昭61-43827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使多值-二值变换电路L介于信号线18和电流源Q1、Q2之间的构成。在图7的构成中,由阈值电压为TH1的晶体管构成的逻辑电路L1配置在信号线18和电流源Q1之间,由与阈值电压TH1不同的阈值电压TH2的晶体管构成的逻辑电路L2配置在信号线18和电流源Q2之间。但是,在图7的构成中,为了将阈值电压TH1和阈值电压TH2设定为所希望的相对比,在逻辑电路L1和L2中,需要使晶体管的特性(例如沟道宽度)不同。因此,就有难以削减逻辑电路L1和L2的电路规模的问题。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信号处理电路C1和C2中使电源电位不同的构成,从而电流源Q1、Q2根据多值数据信号D而被二值地控制,所以具有不需要图7的逻辑电路L1、L2那样的大规模电路的优点。但是,并非要将图7的构成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电流源Q1工作的电位VSS1和使电流源Q2工作的电位VSS2不同。因此,若电流源Q1的源极和电流源Q2的源极是同电位,则需要个别地考虑电流源Q1中的栅极的电位与基准电流I1的关系以及电流源Q2中的栅极的电位与修正电流I2的关系,来选定存储器M1的输出和存储器M2的输出,以生成基准电流I1及修正电流I2。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各个源极的电位(VAN1、VAN2)设定为不同的电位,以使电流源Q1的电压Vgs1和电流源Q2的电压Vgs2为同 值。即,电流源Q1的栅极的电位与基准电流I1的关系和电流源Q2的栅极的电位与修正电流I2的关系共通。因此,尽管控制信号G1和G2的电位不同,也可以根据电流源Q1、Q2的特性(例如沟道宽度)容易且可靠地将基准电流I1和修正电流I2设定为所希望的相对比。由此具有容易设计的优点。 
另外,在电流源Q1的源极和电流源Q2的源极为同电位的构成中,如果在存储器M1、M2和电流源Q1、Q2之间配置改变各信号的电平移动器,使控制信号G1的电位和控制信号G2的电位一致,则在电流源Q1和Q2中可使栅极-源极之间的电压为同值。但是,因电平移动器的配置而存在单位电路U1~Un的电路规模增大的问题。由于电平移动器按每个电光元件E配置,因此在使电光元件E高精细化时,单位电路U1~Un的大规模化就成为特别严重的问题。在使电位VAN1、VAN2不同的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需要电平移动器,所以具有可抑制单位电路U1~Un大规模化的优点。 
B: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作用和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标注与以上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详细说明。 
图8所示是单位电路Ui的构成的框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单位电路Ui除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位电路Ui(图5)之外,还包括:介于存储器M1的输出端和电流源Q1的栅极之间的选择电路21;和介于存储器M2的输出端和电流源Q2的栅极之间的选择电路22。电位生成电路16除图3的各电位之外,还生成电位VG1、VG2。电位VG1是在电位VSS1以上且在电位VDD1以下的电位(VSS1≤VG1≤VDD1),电位VG2在电位VSS2以上且在电位VDD2以下的电位(VSS2≤VG2≤VDD2)。 
图8的选择电路21是根据存储器M1所输出的控制信号G1来选择地输出电位VG1及电位VDD1中的任一电位的单元,包括:在供给电位VG1的配线与电流源Q1之间的开关211;和在供给电位VDD1的配线与电流源Q1之间的开关212。开关211和开关212排他性地动作。即,当控制 信号G1为高电平(电位VDD1)时,开关212成为接通状态,当控制信号G1为低电平(电位VSS1)时,开关211成为接通状态。因此,如果控制信号G1是低电平,则向电流源Q1的栅极供给电位VG1,生成基准电流I1,若控制信号G1是高电平,则向电流源Q1的栅极供给电位VDD1,停止生成基准电流I1。 
图8的选择电路22是根据存储器M2所输出的控制信号G2来选择地输出电位VG2及电位VDD2中的一个的单元。选择电路22与选择电路21相同,包括:当控制信号G2为低电平(电位VSS2)时选择性地变成接通状态,向电流源Q2供给电位VG2的开关221;和当控制信号G2为高电平(电位VDD2)时选择性地变成接通状态,向电流源Q2供给电位VDD2的开关222。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若控制信号G2是低电平则生成修正电流I2,若控制信号G2是高电平则停止生成修正电流I2。通过以上的形式也可取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然而,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在存储器M1的电源电位VDD1、VSS1直接供给到电流源Q1的栅极的构成中,为了调整基准电流I1的电流值而需要改变存储器M1的电源电位VDD1、VSS1。同样,在修正电流I2的调整中需要存储器M2的电源电位VDD2、VSS2的调整。但是,若变更存储器M1、M2的电源电位,则例如构成存储器M1、M2的晶体管的导通电阻等确定各电路的时间常数的特性值发生变化,所以有时会影响存储器M1、M2的动作速度和容限。因此,基准电流I1和修正电流I2的调整范围受到制约。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电位VG1调整基准电流I1,根据电位VG2调整修正电流I2。即,由于无需改变存储器M1、M2的电源电位,因此不会影响存储器M1、M2的动作,所以就有可在广范围内调整基准电流11和修正电流I2的优点。 
C:第3实施方式 
一个单位电路Ui所含有的信号处理电路C或电流源Q的个数不局限于以上的例子。例如,如图9所示,采用一个单位电路Ui包含3个信号处理电路C(C1~C3)和3个电流源Q(Q1~Q3)的构成。电流源Q是生成与栅极源极之间的电压对应的修正电流I3,并供给到连接点Z的p沟 道型薄膜晶体管。 
图10是表示电位生成电路16所生成的各电位的高低的概念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位生成电路16除图4的各电位之外还生成3种电位(VDD3、VSS3、VAN3)。电位VSS3与电位VDD2同电位。电位VAN3比电位VSS3高,并供给到电流源Q3的源极。电位VDD3比电位VAN3高。如图10所示,数据信号D为包括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电位d1~d3和与电位VDD3相等的电位d4的4种电位中的任一电位。 
如图9所示,信号处理电路C3的存储器M3将电位VDD3和电位VSS3作为电源电位动作。即,若存储器M3从信号线18取入的数据信号D是电位d1~d3中的任一电位,则输出高电平(电位VDD3)的控制信号G3。此时,由于由电流源Q3进行的修正电流I3的生成停止,因此如图10所示,数据信号D与驱动电流IDR的电流值的关系就变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一方面,当数据信号D为电位d4时,由于从存储器M3输出低电平(电位VSS3)的控制信号G3,从而电流源Q3生成修正电流I3,所以基准电流I1、修正电流I2以及修正电流I3相加后的驱动电流IDR就供给到电光元件E。电位VAN3设定为使电流源Q3的栅极-源极之间的电压Vgs3(Vgs3=VSS3-VAN3)与电流源Q1的电压Vgs1或电流源Q2的电压Vgs2相等。 
图11是表示驱动电流IDR波形的时序图。如该图所示,电流源Q3生成修正电流I3的修正期间P3是从期间F的起点开始的期间,设定为比驱动期间P1和修正期间P2短的期间(图11的T1、T2)。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不用大幅度增加单位电路Ui的规模就可以高精度地修正驱动电流IDR的电流值,并使各电光元件E的灰度均匀。另外,在图9中,例举了对第一实施方式施加变更的构成,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 
D:变形例 
可在以上的各方式上施加各种变形。例举具体变形的方式如下。另外,也可以适当地对以下的各方式进行组合。 
(1)变形例1 
在以上的各方式中,例举了驱动期间P1的起点和修正期间P2或修正期间P3的起点一致的构成,但各期间的定时可适当地变更。例如,图12所示,采用了在从驱动期间P1的起点延迟后的定时开始修正期间P2(在第3实施方式中为修正期间P3)的构成。另外,在驱动期间P1内也可以分散多个修正期间(P2、P3)。另外,从单位电路Ui到电光元件E的布线上伴随有电容和电阻,所以驱动电流IDR在驱动期间P1或修正期间(P2、P3)的起点缓慢地上升。如图6和图11那样,根据驱动期间P1及修正期间(P2、P3)双方从期间F的起点开始的构成,与图12的构成相比,有可使驱动电流IDR的波形高速上升的优点。 
(2)变形例2 
在以上的各方式中,例举了将1个系统的数据信号D按时分方式分配到各单位电路U1~Un的构成,但也可对各单位电路U1~Un并行供给个别的数据信号D的构成。另外,单位电路Ui的构成可以适当地变更。例如,可以将n沟道型的晶体管作为电流源Q使用,也可以将互相并联连接的多个晶体管作为一个电流源Q使用。当将n沟道型的晶体管作为电流源Q使用时,例如适宜采用在电光元件E的阴极侧配置各电流源Q的构成。即,电光元件E的阳极设定为定电位,在电光元件E的阴极和电位VAN1之间配置一个电流源Q,并且在该阴极与电位VAN2之间配置其它电流源Q。 
(3)变形例3 
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只不过是电光元件E的例示。关于适用本发明的电光元件,与自身发光的自发光型和使外部光线的透射率变化的非发光型(例如液晶元件)的区别、或通过供给电流而驱动的电流驱动型和通过施加电压驱动的电压驱动型的区别无关。例如,可将无机EL元件、场致发射(FE)元件、表面导电型发射(SE: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元件、弹道电子发射(BS:Ballistic electron Surface emitting)元件、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元件、液晶元件、电泳元件、电铬(electrochromic)元件等各种各样的电光元件应用于本发明。 
E:应用例 
下面,对涉及以上各方式的利用电光装置H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采用了以上各方式涉及的电光装置H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剖面图。图像形成装置是串联型全色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以上方式的4个电光装置H(HK、HC、HM、HY);对应于各电光装置H的4个感光体鼓70(70K、70C、70M、70Y)。一个电光装置H配置为和与其对应的感光体鼓70的像形成面(外周面)对置。另外,各符号的添标[K][C][M][Y]是指应用于黑色(K)、蓝绿色(C)、品红色(M)、黄色(Y)的各影像的形成中。 
如图13所示,在驱动辊711和从动辊712上,卷绕无边的中间转印带72。4个感光体鼓70互相保持规定的间隔配置在中间转印带72的周围。各感光体鼓70与中间转印带72的驱动同步旋转。 
在各感光体鼓70的周围,除电光装置H外,还配置电晕带电器731(731K、731C、731M、731Y)、显影器732(732K、732C、732M、732Y)。电晕带电器731和与其对应的感光体鼓70的像形成面一样带电。通过各电光装置H对该带电的像形成面进行曝光,形成静电潜像。各显影器732通过在静电潜像上附着显影剂(墨粉)在感光体鼓70上形成影像(可视像)。 
如以上那样在感光体鼓70上形成的各种颜色(黑、青绿色、品红、黄色)的影像通过在中间转印带72的表面上依次转印(一次转印)形成全彩的影像。在中间转印带72的内侧配置4个一次转印电晕管(corotron)74(74K、74C、74M、74Y)。各一次转印电晕管74从与其对应的感光体鼓70通过静电将影像吸附,再向通过感光体鼓70和一次转印电晕管74的间隙的中间转印带72转印影像。 
通过拾取辊761从给纸盒762一张一张地送出薄片(记录材)75,传送到中间转印带72与二次转印辊77之间的辊隙(nip)。在中间转印带72的表面形成的全彩影像通过二次转印辊77转印到薄片75的单面(二次转印),再通过一对定影辊78在薄片75上定影。排纸辊对79排出经过以上的工序将影像定影的薄片75。 
由于以上例举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将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作为光源(曝 光单元)应用,所以与利用激光扫描光学系统的构成相比可使装置小型化。另外,在以上例举的构成以外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应用电光装置H。例如,在旋转影像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或不使用中间转印带而由感光体辊对薄片直接转印影像的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或形成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应用电光装置H。 
另外,电光装置H的用途不局限于图像载体的曝光。例如,电光装置H作为以原稿等为读取对象进行光线照射的照明装置应用于图像读取装置中。作为这种图像读取装置,还有扫描仪、复印机和传真机的读取部分、条形码读码器、或是读取如QR码(注册商标)的二维图像码的二维图像码读码器。 
本发明的电光装置还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作为适用于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例如还可设置在可移动式个人电脑、移动电话机、移动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数码相机、电视、摄影机、汽车导航装置、寻呼机、电子记事本、电子纸、电子计算器、文字处理机、工作站、可视电话、POS终端、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录像机、具备触摸屏的设备等。 

Claims (6)

1.一种电光装置,其中具备:
电位生成电路,其生成第一电源电位和与该第一电源电位不同的第二电源电位;
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其根据为三个以上电平中的任一电平的数据信号,选择性输出第一高电位和第一低电位;
第二信号处理电路,其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选择性输出与所述第一高电位不同的第二高电位和与所述第一低电位不同的第二低电位;
第一电流源,其生成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和所述第一电源电位对应的基准电流;
第二电流源,其生成与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和所述第二电源电位对应的修正电流;和
电光元件,其具有与所述基准电流和所述修正电流对应的灰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一逻辑电路,其将所述第一高电位和所述第一低电位作为逻辑电平,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选择性输出所述第一高电位和所述第一低电位,
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二逻辑电路,其将所述第二高电位和所述第二低电位作为逻辑电平,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选择性输出所述第二高电位和所述第二低电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低电位与所述第二高电位是同电位,
所述数据信号为所述第一高电位、所述第一低电位和所述第二低电位中的任一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一选择电路,其根据所述第一逻辑电路的输出,选择针对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一接通电位或第一断开电位;和
第二选择电路,其根据所述第二逻辑电路的输出,选择针对所述第二电流源的、与所述第一接通电位不同的第二接通电位或与所述第一断开电位不同的第二断开电位,
所述第一电流源基于所述第一选择电路所选择的电位和所述第一电源电位生成基准电流,所述第二电流源基于所述第二选择电路所选择的电位和所述第一电源电位生成修正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流源是晶体管,其源极被供给所述第一电源电位,栅极为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对应的电位,
所述第二电流源是晶体管,其源极被供给所述第二电源电位,栅极为与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对应的电位。    
6.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具备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
CN2007101045137A 2006-05-26 2007-05-25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92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46430 2006-05-26
JP2006146430A JP4407670B2 (ja) 2006-05-26 2006-05-26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6-146430 2006-05-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9226A CN101079226A (zh) 2007-11-28
CN101079226B true CN101079226B (zh) 2011-03-09

Family

ID=38850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451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9226B (zh) 2006-05-26 2007-05-25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25506B2 (zh)
JP (1) JP4407670B2 (zh)
KR (1) KR20070114009A (zh)
CN (1) CN101079226B (zh)
TW (1) TW20081281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42034B2 (en) 2004-09-23 2009-06-02 Conversion 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video images
US20080246836A1 (en) * 2004-09-23 2008-10-09 Conversion 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video images for camera recreation
US20080259073A1 (en) * 2004-09-23 2008-10-23 Conversion 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video images
JP4371138B2 (ja) 2006-11-13 2009-1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55052B2 (en) * 2007-01-26 2014-02-18 Intellectual Discovery Co., Ltd. Methodology for 3D scene reconstruction from 2D image sequences
US20080226181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Conversion 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pth peeling using stereoscopic variables during the rendering of 2-d to 3-d images
US20080225042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Conversion 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wing a user to dynamically manipulate stereoscopic parameters
US20080225040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Conversion 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treating semi-transparent features in the conversion of two-dimensional images to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US20080225045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Conversion 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2-d to 3-d image conversion using mask to model, or model to mask, conversion
US20080226194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Conversion 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occlusions in 2-d to 3-d image conversion
US8274530B2 (en) * 2007-03-12 2012-09-25 Conversion 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illing occluded information for 2-D to 3-D conversion
US20080226128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Conversion 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feature tracking techniques for the generation of masks in the conversion of two-dimensional images to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US20080225059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Conversion 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off-screen mask space to provide enhanced viewing
JP2009232381A (ja) * 2008-03-25 2009-10-08 Advantest Corp 半導体回路および試験装置
JP2009239361A (ja) * 2008-03-25 2009-10-15 Advantest Corp 半導体回路および試験装置
TWI396468B (zh) * 2008-11-19 2013-05-11 Inventec Corp 光源電路與電子裝置
CN103279018B (zh) * 2013-06-17 2015-11-18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办公设备用多硒鼓多转印打印系统
JP6063492B2 (ja) * 2015-01-21 2017-01-1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9509434B (zh) * 2018-12-29 2020-08-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7192A (en) * 1987-04-22 1990-10-30 Hitachi,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array driver circuit
CN1662945A (zh) * 2002-06-19 2005-08-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88753A (en) * 1981-07-30 1985-06-11 R. Ian Macdonald Optoelectronic logic
JPH0839862A (ja) 1994-07-29 1996-02-13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発光素子アレイ駆動回路
JP3584830B2 (ja) * 1999-03-30 2004-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432920B2 (ja) * 2006-03-08 2010-03-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信号伝送方法、駆動回路、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7192A (en) * 1987-04-22 1990-10-30 Hitachi,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array driver circuit
CN1662945A (zh) * 2002-06-19 2005-08-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07670B2 (ja) 2010-02-03
CN101079226A (zh) 2007-11-28
US8125506B2 (en) 2012-02-28
TW200812817A (en) 2008-03-16
KR20070114009A (ko) 2007-11-29
JP2007316383A (ja) 2007-12-06
US20080056716A1 (en) 2008-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9226B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221598B (en) Driving of data lines used in unit circuit control
CN100416639C (zh) 像素电路、显示设备和用于驱动像素电路的方法
KR100787548B1 (ko) 화소 회로, 발광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EP3163562B1 (en) Pixel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842281A (zh) 像素电路、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驱动像素电路的方法
US2019037052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0444218C (zh) 显示驱动器及电光学装置
KR20070075295A (ko) 전기 광학 장치, 그 구동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CN110062943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20210335212A1 (en) Pixel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pixel unit, display panel
US7633480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driving circuit of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5831056A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1000746B (zh) 电光学装置、该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KR100848076B1 (ko) 발광 장치, 구동 회로, 구동 방법, 전자 기기 및 화상 형성장치
JP2008176093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6106081A (ja) データ線駆動回路、電気光学装置、そのデータ線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101141841A (zh) 电光装置、其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979410B (zh) 显示装置及其发光区域的驱动方法
CN114512090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20220030514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것의 구동 방법
US8013534B2 (en) Electro-op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2576969B1 (ko) 발광 표시장치
CN101123839A (zh) 电光学装置、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
JP2008126465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