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4968B - 风速测定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风速测定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4968B
CN101074968B CN2007101038097A CN200710103809A CN101074968B CN 101074968 B CN101074968 B CN 101074968B CN 2007101038097 A CN2007101038097 A CN 2007101038097A CN 200710103809 A CN200710103809 A CN 200710103809A CN 101074968 B CN101074968 B CN 1010749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forementioned
wind speed
cooling
cooling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038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74968A (zh
Inventor
三枝贵志
新井健
高须贺英树
内田正树
酒井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74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4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74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49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3/00Indicating or record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3/00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fluids or of granulous or powder-like substances
    • G01P13/0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fluids or of granulous or powder-like substances by using thermal variab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高精度地测定送风于冷却对象的空气的风速的风速测定装置及电子设备。风速测定装置(7),具备:对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的风速传感器(72),和使送风于冷却对象的空气的一部分可以进行流通的空气流通部(71)。在空气流通部(71),形成:在空气的流通方向前级侧交叉于流通方向进行延伸的障壁部(711、712),和在空气的流通方向后级侧使内部的空气流出于外部的流出口(713);风速传感器(72),在空气流通部(71)内部,对障壁部(711、712)和流出口(713)之间的空间(Ar2)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

Description

风速测定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速测定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具备有冷却对象、和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的电子设备中,已知对送风于冷却对象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并基于测定出的风速值而实施各种控制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通过吸气风扇向液晶面板的板面吹送冷却空气,对送风于液晶面板的板面的冷却空气的风速以风速传感器进行测定。然后,基于由风速传感器所测定出的风速值,保护装置实施关掉光源或者电源的控制,或者进行发热异常的警报显示的控制。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8453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记载的技术中,包括风速传感器的保护装置,配置于合成棱镜的上面,即相对于为冷却对象的液晶面板而在空气的流路后级侧设置。然后,对流过合成棱镜和液晶面板的构件间,并从该构件间流出来的冷却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
在如此的构成中,当空气流过合成棱镜和液晶面板的构件间时,气流容易紊乱,在通过风速传感器所测定的风速值中容易产生偏差。即,有以下问题:不能高精度地测定空气的风速,甚至不能良好地实施基于风速值的控制。
另外,即使是将包括风速传感器的保护装置,相对于为冷却对象的液晶面板而配置于空气的流路前级侧的情况下,也由于冷却风扇产生的空气的排出气压等的影响,仍然难以高精度地测定空气的风速。并且,也不能良好地实施基于风速值的控制。
从而,期望能够高精度地测定送风于冷却对象的空气的风速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精度地测定送风于冷却对象的空气的风速的风速测定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风速测定装置,是用于具备冷却对象及对前述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的电子设备,对送风至前述冷却对象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的风速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速测定部,其对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和空气流通部,其使送风于前述冷却对象的空气的一部分可在其中流通;其中,在前述空气流通部形成:在前述空气的流通方向前级侧与前述流通方向相交叉地延伸的障壁部,和在前述空气的流通方向后级侧使内部的空气流出至外部的流出口;前述风速测定部,在前述空气流通部内部,对前述障壁部和前述流出口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
在此,作为风速测定部,能够采用对风速进行测定的所谓风速传感器。
在本发明中,风速测定装置,具备形成有障壁部及流出口的空气流通部。由此,流向空气流通部的空气,一旦冲击于障壁部之后,流入于障壁部及流出口之间的空间(以下,记为内部空间)。因此,在使流入空气流通部内的前级侧的空间(以下,记为外部空间)的压力通过障壁部降低了的状态下,能够使空气流入内部空间。并且,通过流出口,能够使流过内部空间的空气的流量增加。从而,内部空间,变成比外部空间的压力充分地低的压力状态,并且能够使空气以一定的风速进行流通。而且,因为风速测定部,对内部空间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所以在风速测定的特性方面,能够以最佳的压力状态对风速进行测定,并且不会在测定出的风速值中产生偏差,能够高精度地测定送风于冷却对象的空气的风速。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是包括冷却对象,对前述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和将前述冷却对象及前述冷却风扇收纳配置于内部的外装壳体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外装壳体上,装拆自如地构成防止异物的进入的过滤器,形成用于通过前述冷却风扇的驱动将外部的空气导入内部的吸气口;包括:以上所述的风速测定装置;对前述外装壳体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和对该电子设备的构成构件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前述控制装置,包括:风扇驱动控制部,其基于由前述温度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温度,改变施加于前述冷却风扇的电压值而对前述冷却风扇进行驱动控制;设定风速信息存储部,其对关于使前述过滤器的更换成为必要的设定风速值的设定风速信息进行存储;和堵塞检测控制部,其实施以下堵塞检测控制:当前述风扇驱动控制部向前述冷却风扇施加了预定的电压值时,将由前述风速测定装置所测定出的风速值和基于前述设定风速信息的设定风速值进行比较,并相应于比较后的结果,判定前述过滤器的更换是否必要。
若依照于本发明,则因为电子设备具备上述过的风速测定装置,所能够享受与上述过的风速测定装置同样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本发明中,因为控制装置具备风扇驱动控制部、设定风速信息存储部、及堵塞检测控制部,所以能够例如如示于以下地检测过滤器的更换,即过滤器的堵塞。
首先,风扇驱动控制部,基于由温度检测部所检测到的外装壳体内部的温度,改变施加于冷却风扇的电压值(改变从冷却风扇所吹送的空气的送风量)而对冷却风扇进行驱动控制(以下,记为风扇控制)。
在此,例如,在电子设备的使用环境温度高的情况下,因为向冷却对象所吹送的空气的温度也高,所以冷却对象的温度的上升率变高(外装壳体内部的温度的上升率变高)。另外,在过滤器发生了堵塞的情况下,即在过滤器上附着尘埃等,而不能将预期量的空气导入于外装壳体内部的情况下也同样地,冷却对象的温度的上升率变高。若在如此的情况下风扇驱动控制部实施风扇控制,则相应于外装壳体内部的温度的上升,会使施加于冷却风扇的电压值的增加率变得比较大,变得总以所设定过的上限值(冷却风扇的使用电压的上限值)对冷却风扇进行驱动。
然后,堵塞检测控制部,如示于以下地,将上述的各种情况进行区分,对过滤器的交换的必要性,即过滤器发生堵塞的性质进行判定。
即,堵塞检测控制部,当风扇驱动控制部向冷却风扇施加了预定的电压值(前述上限值)时,对由风速测定装置所测定出的风速值进行辨别。
接下来,堵塞检测控制部,将辨别过的风速值,和基于存储于设定风速信息存储部中的设定风速信息的设定风速值进行比较,并相应于比较后的结果,例如,在前述辨别过的风速值比预先所设定过的风速值小的情况下,判定为过滤器发生堵塞的情况。
如以上地,控制装置,基于由风速测定装置高精度地所测定出的风速值能够高精度地检测过滤器的堵塞。从而,在检测到过滤器的堵塞之后,通过实施使通知部通知促使过滤器的更换的信息的控制,能够让用户恰当地认识到要进行过滤器的更换。并且,例如,在检测到过滤器的堵塞之后,通过实施关掉(驱动停止)预定的构成构件(光源,电源等)的控制,电子设备的构成构件不会由于热发生损伤而可谋求电子设备的长寿命化。
优选: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具备将从前述冷却风扇排出的空气导向前述冷却对象的导风管;前述风速测定装置配设成:前述空气流通部连通于前述导风管内部。
在本发明中,风速测定装置,使得空气流通部连通于导风管内部地配设。即,风速测定装置,相对于冷却对象配设于空气的流路前级侧。由此,例如,与风速测定装置对通过了冷却对象之后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的构成相比较,能够进一步抑制在测定出的风速值中产生偏差,能够更高精度地测定送风于冷却对象的空气的风速。并且,导风管内部的空间(前述外部空间),当由于来自冷却风扇的空气的排出气压而变成比较高的内压的时候,通过障壁部,能够使空气流通部的内部空间的内压变得充分低。例如,能够使内部空间成为与冷却对象的配置位置大致相同的压力状态,能够良好地测定送风于冷却对象的空气的风速。
优选: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为具备光源装置,将从前述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装置,和将前述光学像进行放大投影的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机。
若依照于本发明,则通过使如上述过的基于高精度地所测定出的风速值而能够高精度地检测过滤器的堵塞的电子设备为投影机,例如,在检测到过滤器的堵塞之后,通过实施关掉(驱动停止)预定的构成构件(光源,电源等)的控制,光调制装置等的构成构件不会由于光束的照射造成过热而发生损伤,能够让用户良好地观看来自投影机的投影图像而不会引起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投影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单元的光学系统的图;
图4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第1冷却系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第1冷却系统的一部分的图;
图6是从上方看到的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的主导风管(base duct)上组装了冷却风扇,第2导风管,及风速测定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下方看到的在图6中示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风扇,第2导风管,及风速测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风速测定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由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单元产生的投影机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11是对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反馈控制的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
1...投影机(电子设备),3...投影透镜(投影光学装置),7...风速测定装置,8...控制装置,71...空气流通部,72...风速传感器(风速测定部),85...风扇驱动控制部,86...堵塞检测控制部,88...热敏电阻(温度检测部),232...开口部(吸气口),411...光源装置,441...液晶面板(光调制装置),611...过滤器,616...第2导风管,614、615...冷却风扇,711、712...障壁部,713...流出口,873...设定风速信息存储部,Ar1、Ar2...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基于附图而进行说明。
(1)投影机1的外观构成
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投影机1的外观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用于对从设置于内部的光源所射出的光束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并将所形成的光学像放大投影于屏幕等。
该投影机1,如示于图1中地,具备大致立方体形状的外装壳体2,该外装壳体2,包括构成投影机1的顶面及侧面的上壳体21,构成投影机1的底面的下壳体22,和构成沿光学像的投影方向的侧面的侧壳体23,它们互相以螺纹件等所固定。
还有,外装壳体2,并不限于合成树脂等,也可以由其他的材料而形成,例如,也可以由金属等进行构成。
其中,在下壳体22的底面,虽然将图示进行省略,但是突出设置多条腿部:其当使投影机1为正放姿势(放置于桌子等的设置面上的状态)时,接触于设置面上;并且,在上壳体21的顶面21A,突出设置多条腿部21A1:其当使投影机1为吊挂姿势(从天花板等吊挂的状态)时,接触于天花板面等。并且,在顶面21A,形成构成后面所述的光学单元4的光源灯416的交换用的开口21A2,该开口21A2由盖部21A3所闭塞。
侧壳体23,在沿光学像的投影方向的侧面之中,构成接近于后面所述的投影透镜3之侧的外装壳体2的侧面。在该侧壳体23的大致中央,虽然在图1中将详细的图示进行了省略,但是形成向内侧沉入了的大致矩形的凹部231(参照图4),在该凹部321的大致中央,形成横长大致矩形的开口部232。该开口部232,为吸气口,其用于通过后面所述的冷却单元6的第1冷却系统61,从该外装壳体2向内部将冷却空气进行导入。并且,在该凹部231,覆盖开口部232地设置缝隙24。还有,关于冷却单元6,详述于后。
(2)投影机1的内部构成
图2,是表示投影机1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具体地,图2,是表示取掉了上壳体21的投影机1的立体图。
在外装壳体2的内部,如示于图2中地,配置:作为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透镜3,形成光学像的光学单元4,向构成投影机1的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的电源单元5,将进行发热的光学部件及电子部件进行冷却的冷却单元6,对通过冷却单元6而送风于冷却对象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的风速测定装置7(参照图6至图9),和对投影机1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8(参照图10)。
其中,投影透镜3,具有作为将由光学单元4所形成了的光学像(彩色图像)放大投影于未进行图示的屏幕上的投影光学系统的功能。该投影透镜3,作为在筒状的镜筒内收置有多个透镜的组透镜而构成,从上壳体21的未进行图示的开口部露出投影口。
(3)光学单元4的构成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光学单元4的光学系统的图。
光学单元4,是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之下,将从光源所射出的光束,光学性地进行处理而形成对应于图像信息的光学像(彩色图像)的单元。该光学单元4,如示于图2中地,具有沿外装壳体2的背面进行延伸,并沿该外装壳体2的侧面(形成有前述的开口部232的面)进行延伸的平面看大致L字形状。
光学单元4,如示于图3中地,具备:照明光学装置41,色分离光学装置42,中继光学装置43,电光装置44,和将这些光学部件41~44收纳配置于内部的光学部件用框体45。
照明光学装置41,是用于对构成电光装置44的后面所述的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大致均匀地进行照明的光学系统。该照明光学装置41,构成为具备光源装置411,第1透镜阵列412,第2透镜阵列413,偏振变换元件414,和重叠透镜415。
光源装置411,具备:射出放射状的光线的光源灯416,对从该光源灯416所射出的放射光进行反射而使之会聚于预定位置的反射器417,将以反射器417所会聚的光束相对于照明光轴A进行平行化的平行化凹透镜418,和在控制装置8的控制之下对光源灯416进行驱动的灯驱动器416A(参照图4)。作为如此的光源灯416,能够利用卤素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水银灯。并且,作为反射器417,除了能够以具有旋转椭圆面的椭圆面反射器进行构成之外,还可以用具有旋转抛物面的抛物面反射器进行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平行化凹透镜418进行省略。
第1透镜阵列412,具有从光轴方向看具有大致矩形状的轮廓的小透镜排列为矩阵状的构成。各小透镜,将从光源装置411所射出的光束,分割为多个部分光束。
第2透镜阵列413,具有与第1透镜阵列412同样的构成,具有小透镜排列为矩阵状的构成。该第2透镜阵列413,与配置于该第2透镜阵列413的光路后级的重叠透镜415一起,具有使从第1透镜阵列412的各小透镜所射出的像,成像于电光装置44的后面所述的液晶面板441上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功能。
偏振变换元件414,配置于第2透镜阵列413和重叠透镜415之间,将来自第2透镜阵列413的光变换为大致1种的直线偏振光。
具体地,通过偏振变换元件414所变换为大致1种的直线偏振光的各部分光束,通过重叠透镜415最终大致重叠于后面所述的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在采用了对偏振光进行调制的类型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中,因为只能利用1种的直线偏振光,所以对来自发出随机的偏振光的光源装置411的光的大致一半不能进行利用。因此,通过采用偏振变换元件414,将来自光源装置411的射出光变换为大致1种的直线偏振光,而提高在电光装置44的光的利用效率。
色分离光学装置42,具备2片分色镜421、422,和反射镜423;具有通过分色镜421、422将从照明光学装置41所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为红、绿、蓝的3色的色光的功能。
中继光学装置43,具备入射侧透镜431,中继透镜433,及反射镜432、434;具有将由色分离光学装置42所分离出的红色光引导至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41(441R)的功能。
此时,在色分离光学装置42的分色镜421中,从照明光学装置41所射出的光束的红色光分量和绿色光分量进行透射,并且蓝色光分量进行反射。由分色镜421进行了反射的蓝色光,由反射镜423进行反射,通过场透镜419而到达蓝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41(441B)。该场透镜419,将从第2透镜阵列413所射出的各部分光束变换为相对于其中心轴(主光线)平行的光束。设置于绿色光用及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41(441G、441R)的光入射侧的场透镜419也同样。
在透射了分色镜421后的红色光和绿色光之中,绿色光由分色镜422进行反射,并通过场透镜419而到达绿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41(441G)。另一方面,红色光则对分色镜422进行透射而通过中继光学装置43,进而通过场透镜419而到达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41(441R)。还有,在红色光的光路上配置中继光学装置43,是因为红色光的光路的长度比其他的色光的光路的长度长,所以要防止由于光的扩散等引起的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的缘故。即,是为了将入射于入射侧透镜431的部分光束,原样不动地传到场透镜419。还有,在中继光学装置43中,虽然为在3色的色光之中使红色光通过的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使蓝色光通过的构成。
电光装置44,对从色分离光学装置42所射出的3色的色光相应于图像信息分别进行调制,并将调制过的各色光进行合成而形成光学像(彩色图像)。该电光装置44,构成为具备作为光调制装置的3块液晶面板441(以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作为441R,以绿色光用的液晶面板作为441G,以蓝色光用的液晶面板作为441B),分别配置于这些液晶面板441的光束入射侧的3个入射侧偏振板442,分别配置于各液晶面板441的光束射出侧的3个视场角补偿板443,分别配置于3个视场角补偿板443的光束射出侧的3个射出侧偏振板444,和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十字分色棱镜445。它们之中,液晶面板441,视场角补偿板443,射出侧偏振板444,十字分色棱镜445,由固定构件(图示省略)而单元化,通过它们,构成电光装置主体440(图3)。
入射侧偏振板442,为偏振方向由偏振变换元件414一致为大致同一方向的各色光所入射,所入射的光束之中,仅使与由偏振变换元件414一致化的光束的偏振轴大致同一方向的偏振光进行透射,而吸收其他的光束。该入射侧偏振板442,例如,具有在蓝宝石玻璃或水晶等的透光性基板上贴付有偏振膜的构成。
液晶面板441,具有在一对透明玻璃基板中密封封入有为电光物质的液晶的构成;并相应于从控制装置8输入的驱动信号,控制处于图像形成区域内的液晶的取向状态,对从入射侧偏振板442所射出的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进行调制,形成相应于进行入射的色光的图像。
视场角补偿板443,形成为薄膜状,在光学倾斜方向入射(相对于液晶面板441的光束入射面的法线方向倾斜地进行入射)于液晶面板441的情况下,对由于在该液晶面板441产生的双折射引起的产生于寻常光和异常光之间的相位差进行补偿。该视场角补偿板443,为具有负的单轴性的光学各向异性体,其光学轴朝向薄膜面内的预定方向,并且从该薄膜面预定角度倾斜于面外方向地进行取向。
作为该视场角补偿板443,例如,能够以在三乙酰纤维素(TAC,Triacetylcellulose)等的透明支持体上通过取向膜形成有圆盘状化合物层而进行构成,能够采用WV胶片(富士摄影胶片公司制造)。
射出侧偏振板444,在从液晶面板441所射出而通过了视场角补偿板443的光束之中,仅使具有与入射侧偏振板442中的光束的透射轴相垂直的偏振轴的光束进行透射,而吸收其他的光束。
十字分色棱镜445,是将从射出侧偏振板444所射出的作为彩色图像的各色光进行合成而形成光学像(彩色图像)的光学元件。该十字分色棱镜445,呈现使4个直角棱镜贴合了的平面看正方形状,并在使直角棱镜彼此之间贴合了的界面上,形成2个电介质多层膜。这些电介质多层膜,使通过了配置于与投影透镜3相对向之侧(G色光侧)的射出侧偏振板444的色光进行透射,并对通过了剩余的2个射出侧偏振板444(R色光侧及B色光侧)的色光进行反射。如此一来,合成由各入射侧偏振板442,各液晶面板441,各视场角补偿板443,及各射出侧偏振板444所调制过的各色光而形成彩色图像。
光学部件用框体45,为在内部设定预定的照明光轴A,将上述过的光学部件41~44配置于相对于照明光轴A的预定位置,并对投影透镜3以预定位置进行支持固定的合成树脂制的箱状构件。
该光学部件用框体45,如示于图2中地,构成为具备将光源装置411进行收置的光源收置构件451,将除了光源装置411以外的各光学部件41~44收置于内部的部件收置构件452,和将该部件收置构件452的部件收置用的开口进行闭塞的盖状构件453。
其中,光源收置构件451,作为开口于上方的纵剖面看大致U字状的箱状构件构成,构成为通过形成于前述的上壳体21的顶面21A的开口21A2,可以更换光源装置411。
并且,部件收置构件452,为在上方形成有部件收置用开口的纵剖面看大致U字状的箱状构件。该部件收置构件452,与光源收置构件451相连接,虽然将详细的图示进行省略,但是在与该光源收置构件451相连接的部件收置构件452的侧壁,形成从收置于光源收置构件451的光源装置411所射出的光束进行透射的开口。并且,在部件收置构件452的内部,虽然将图示进行省略,但是形成用于将除了光源装置411以外的各光学部件41~44进行定位固定的多个槽。
(4)电源单元5的构成
回到图2,电源单元5,向构成投影机1的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该电源单元5,沿投影机1的长度方向,与光学单元4大致平行地配置,为了应对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由电磁屏蔽件51覆盖。如此的电源单元5,虽然将详细的图示进行省略,但是具备:电源模块,和光源驱动模块。
其中,电源模块,将通过电源线缆(图示省略)进行输入的工业交流电流进行直流变换,并在升压或降压为相应于各电子构件的电压之后,供给于光源驱动模块及控制单元等的各电子部件。
光源驱动模块,将从电源模块所供给的直流电流进行整流、变压,使交流矩形波电流发生,将该交流矩形波电流供给于光源装置411的光源灯416,使该光源灯416点亮。该光源驱动模块,电连接于控制单元,由该控制单元,通过光源驱动模块而进行光源灯416的点亮控制。
(5)冷却单元6的构成
冷却单元6,从投影机1外部将冷却空气进行导入,对作为构成投影机1的电子部件、光学部件等的发热部件的冷却对象进行冷却。该冷却单元6,如示于图2中地,构成为具备对液晶面板441等进行冷却的第1冷却系统61,对电源单元5进行冷却的第2冷却系统62,对光源灯416进行冷却的第3冷却系统63,和将供在这些第1~第3冷却系统61~63的冷却用的冷却空气排出于投影机1外部的排风系统64。
其中,第2冷却系统62,构成为具备配置于沿投影透镜3的投影方向的位置的轴流风扇621,将在第1冷却系统61的从投影机1外部导入外装壳体2内的冷却空气送风于电源单元5,对该电源单元5进行冷却。
第3冷却系统63,构成为具备将外装壳体2内的空气,通过未进行图示的导风管送风于光源装置411的西洛克风扇631,吹出于光源装置411的冷却空气,流过光学部件用框体45的光源收置构件451内,对收置于该光源收置构件451内的光源装置411的光源灯416进行冷却。
图4,是表示第1冷却系统6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第1冷却系统61,通过形成于侧壳体23的开口232从投影机1外部将冷却空气进行导入,并对作为冷却对象的液晶面板441等的电光装置44及偏振变换元件414进行冷却。
该第1冷却系统61,如示于图2及图4中地,构成为具备过滤器611(图4),第1导风管612,主导风管613(图4),2个冷却风扇614、615及第2导风管616(参照图6至图8)。在这些之中,2个冷却风扇614、615相当于本发明的冷却风扇,而第2导风管616则相当于本发明的导风管。
过滤器611,如示于图4中地,装拆自如地设置于对应于开口部232的外装壳体2的内侧。该过滤器611,用于将从开口部232导入进来的空气进行净化,固定于侧壳体23的凹部231及第1导风管612。
在此,在过滤器611,和形成开口部232的侧壳体23的内面之间,如示于图4中地,安装第1缓冲件65。
第1缓冲件65,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的缓冲件构成,使得填埋过滤器61及侧壳体23之间的间隙地,相对于过滤器611及侧壳体23而贴紧安装。因此,当使后面所述的冷却风扇614、615进行驱动,而冷却空气从开口部232导入于外装壳体2内部时,该冷却空气的几乎全部通过过滤器611而导入于内部,向外装壳体2内部,导入由该过滤器611所净化了的空气。
图5,是表示第1冷却系统61的一部分的图。具体地,图5,是从与图4相反侧看到第1冷却系统61的图。
第1导风管612,如示于图4及图5中地,螺接固定于侧壳体23的内侧的面,及主导风管613的顶面613A以覆盖开口部232。该第1导风管612,作为开口于水平方向的纵剖面看大致U字状的箱状构件构成,将开口部232和主导风管613的顶面613A进行连接。在该第1导风管612的内部,虽然将具体的图示进行了省略,但是设置着导风板:其将从开口部232的图4中的左侧进行流通的空气,导至形成于主导风管613的开口部6136(参照图6);将从开口部232的图4中的右侧进行流通的空气,导至形成于主导风管613的开口部6137(参照图6)。
在此,在第1导风管612和主导风管613之间,如示于图5中地,安装覆盖第1导风管612的底面、填埋这些第1导风管612和主导风管613之间的间隙的第2缓冲件66。该第2缓冲件66,与第1缓冲件65同样地,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的缓冲件构成。因此,流过了第1导风管612内的空气,无遗漏地通过主导风管613,被冷却风扇614、615所吸入。
图6,是从上方看到的在主导风管613上组装有冷却风扇614、615,第2导风管616,及风速测定装置7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下方看到的在图6中示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主导风管613,是将流过了第1导风管612内的空气导至冷却风扇614、615的吸入口,并安装于下壳体22的底面内侧,对过滤器611,第1导风管612,冷却风扇614、615及第2导风管616进行支持的构件。
具体地,在主导风管613的顶面613A,安装过滤器611及第1导风管612,并且,在下面613B,如示于图7中地,安装冷却风扇614、615及第2导风管616。
该主导风管613,如示于图6中地,形成为平面看大致L字状,在该主导风管613上,形成:从顶面613A直立起来的板状的整流部6131、6132,形成于大致中央部的开口部6133,大致矩形的开口部6134,和3个大致圆形状的开口部6135、6136、6137。
其中,整流部6131、6132,设置为各端面(板面)大致垂直于安装于主导风管613的第1导风管612内的空气的流通方向,对前述空气的流动进行整流。
在形成于主导风管613的大致中央的开口部6133,如示于图6中地,第2导风管616的一部分露出来。该开口部6133,形成于对应于构成光学单元4的电光装置44的位置。而且,通过安装于主导风管613的顶面613A的第1导风管612,由安装于下面613B的冷却风扇614、615而从投影机1外部所吸入的空气,通过第2主导风管616,送风给电光装置44。
在主导风管613中,向形成于从整流部6131、6132离开的位置、具体地从侧壳体23所离开的位置的大致矩形的开口部6134,从冷却风扇615通过第2导风管616而吹送冷却空气。该开口部6134的位置,对应于构成光学单元4的偏振变换元件514,通过第2导风管616及开口部6134,从冷却风扇615向偏振变换元件414,吹送从投影机1外部所导入了的冷却空气。
在形成于主导风管613的3个大致圆形状的开口部6135、6136、6137之中,在与形成于从整流部6131、6132离开了的位置的开口部6135对应的位置,在下面613B侧,安装构成第3冷却系统63的西洛克风扇631。因此,由第1冷却系统61导入于外装壳体2内、冷却了电光装置44的空气,通过开口部6135被西洛克风扇631所吸入,送风于光源装置411。
开口部6136、6137,当将第1导风管612安装于主导风管613时,形成于被该第1导风管612内所覆盖的位置。在对应于该开口部6136、6137的下面613B侧,安装冷却风扇614、615。具体地,在对应于该开口部6136的位置,在该开口部6136朝向吸入口61412安装冷却风扇614;而在对应于开口部61367的位置,则朝向吸入口61512安装冷却风扇615。因此,通过第1导风管612从外装壳体2外部所导入的冷却空气,通过开口部6136、6137,被冷却风扇614、615所吸入。
图8,是表示冷却风扇614、615,第2导风管616,及风速测定装置7的立体图。
冷却风扇614、615,吸入从形成于侧壳体23的开口部232所导入的冷却空气,送风于液晶面板441等的电光装置44及偏振变换元件414,安装于对应于主导风管613的下面613B的开口部6136、6137的位置。
这些冷却风扇614、615,如示于图8中地,分别构成为具备风扇主体6141、6151,和风扇盖6142、6152。
风扇主体6141、6151,虽然具体的图示进行省略,但是具备:作为在旋转轴上设置有多个叶片构件的旋转驱动源的马达(图示省略),和将该马达收置于内部的框体61411、61511。如此的风扇主体6141、6151,能够作为西洛克风扇构成。
其中,在框体61411、61511,在大致垂直于马达的旋转轴的面上形成吸入口61412、61512;并且,在沿马达的旋转轴的面上,形成吹出口61413、61513:其将从吸入口61412、61512吸入进来的空气,通过该马达的旋转进行吹出。
风扇盖6142、6152,具有与风扇主体6141、6151同样的外观形状,并作为在上方形成有开口61421、61521的箱状构件构成。在该风扇盖6142、6152上,通过该开口61421、61521而在内部收置风扇主体6141、6151。
在该风扇盖6142、6152上,在对应于风扇主体6141、6151的吹出口61413、61513的位置分别形成开口61422、61522(图7)。并且,在该开口61422、61522,连接第2导风管616,由风扇主体6141、6151所吸入的冷却空气,通过这些开口61422、61522,送出于第2导风管616内。
即,风扇主体6141、6151的形成有吸入口61412、61512的面及吹出口61413、61513以外,大致全部被风扇盖6142、6152覆盖。在该状态下,冷却风扇614、615,螺纹固定于主导风管613的下面613B。
在这些风扇盖6142、6152中,在形成开口61421、61521的侧壁的上面,即对向于主导风管613的下面613B的面上,形成直立于该面的面外方向的肋件61423、61523。
这些肋件61423、61523,形成于风扇盖6142、6152而使得包围收置风扇主体6141、6151的开口61421、61521的周围。而且,这些肋件61423、61523,分别挤压安装于风扇盖6142、6152和主导风管613的下面613B之间的第3缓冲件67(图7)及第4缓冲件68(图7)。
这些第3缓冲件67及第4缓冲件68,与第1缓冲件65及第2缓冲件66同样地,是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的缓冲件。即,通过这些第3缓冲件67及第4缓冲件68,堵塞主导风管613和风扇盖6142、6152之间的间隙,可防止:外装壳体2内的空气流入冷却风扇614、615的吸入口61412、61512。因此,若冷却风扇614、615的风扇主体6141、6151进行驱动,则在该风扇主体6141、6151的吸入口61412、61512中,通过形成于主导风管613的开口部6136、6137,仅流过了第1导风管612内的空气流入进去。
第2导风管616,由为沿水平面所分割形成了的合成树脂制的模制品的一对导风管部616A、616B(参照图9)构成,通过互相组合,可以使空气在内部进行流通。而且,第2导风管616,将从冷却风扇614、615所吹出的冷却空气,导至液晶面板441等的电光装置44及偏振变换元件414。该第2导风管616,螺纹固定于主导风管613的下面613B,位于上方侧的导风管部616A的一部分通过形成于主导风管613的开口部6133,露出于上面613A侧。在如此的第2导风管616,如示于图7及图8中地,形成第1导风部6161,第2导风部6162,及第3导风部6163。
第1导风部6161,将从冷却风扇614所吹出的冷却空气,朝向液晶面板441R、441B而分别进行导风。在该第1导风部6161上,形成:连接于冷却风扇614的开口61422,使从该冷却风扇614所吹出的空气流过内部的流通部61611;从该流通部61611进行分支,朝向电光装置44的液晶面板441R进行延伸的延伸部61612;和同样地,从流通部61611进行分支,但朝向液晶面板441B进行延伸的延伸部61613。在这些延伸部61612、61613,在对应于液晶面板441R、441B的位置形成开口61612A、61613A,在该延伸部61612、61613内,分配流过了流通部61611内的冷却空气。
即,从冷却风扇614所吹出的冷却空气,在流通过第1导风部6161的流通部61611内的空间Ar1(参照图9)之后,分别分配于延伸部61612、61613内。
其中,分配于延伸部61612内的冷却空气,从形成于该延伸部61612的开口61612A排出,对液晶面板441R,和配置于该液晶面板441R的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的入射侧偏振板442,视场角补偿板443及射出侧偏振板444进行冷却。
另一方面,分配于延伸部61613内的冷却空气,则从形成于该延伸部61613的开口61613A排出,对液晶面板441B,和配置于该液晶面板441B的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的入射侧偏振板442,视场角补偿板443及射出侧偏振板444进行冷却。
第2导风部6162,将从冷却风扇615所吹出的空气朝向液晶面板441G进行导风。在该第2导风部6162上形成:连接于冷却风扇615的开口61522,使从该冷却风扇615所吹出的冷却空气流过内部的流通部61621;和从该流通部61621进行分支,朝向液晶面板441G进行延伸的延伸部61622。其中,在延伸部61622上,在对应于液晶面板441G的位置形成开口61622A。
并且,第3导风部6163,将从冷却风扇615所吹出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导风至偏振变换元件414。在该第3导风部6163上,形成:与第2导风部6162的流通部61621相连接,而使从该流通部61621进行了分支的一部分的冷却空气流过内部的流通部61631;和从该流通部61631朝向偏振变换元件414进行延伸的延伸部61632。在该延伸部61632上,在对应于偏振变换元件414的位置形成开口61632A。
即,从冷却风扇615所吹出的空气,在流通过第2导风部6162的流通部61621内的空间(图示省略)之后,一部分分配于延伸部61622,而另外的一部分则分配于第3导风部6163的流通部61631。
在此,流过延伸部61622内的空气,从开口61622A排出,对液晶面板441G,和配置于该液晶面板441G的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的入射侧偏振板442,视场角补偿板443及射出侧偏振板444进行冷却。
并且,流过第3导风部6163的流通部61631内的空气,在流过了连接于该流通部61631的延伸部61632内之后,通过开口61632A排出,对偏振变换元件414进行冷却。
对这些电光装置44及偏振变换元件414进行了冷却的冷却空气,在流过了外装壳体2内之后,除了由构成第2冷却系统62的轴流风扇621吸入,对电源单元5进行冷却之外,由构成第3冷却系统63的西洛克风扇631吸入,对光源装置411进行冷却。然后,对这些光源装置411及电源单元5进行了冷却的空气,通过构成排风系统64的导风管641而被轴流风扇642吸入,通过形成于上壳体21的排风口(图示省略),排出于外装壳体2外。
(6)风速测定装置7的构成
图9,是表示风速测定装置7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风速测定装置7,是对通过冷却单元6而送风于为冷却对象的电光装置44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的装置。该风速测定装置7,如示于图6至图9中地,具备:空气流通部71,和作为风速测定部的风速传感器72。
空气流通部71,如示于图8或图9中地,具有平面看大致长方体形状,连接于构成第1导风部6161的流通部61611中的空气的流通方向前端部,并一体地构成于第2导风管616。即,空气流通部71,被分割形成为分别一体地构成于第2导风管616中的一对导风管部616A、616B的一对流通构件71A、71B的2个体部。而且,空气流通部71,通过使一对流通构件71A、71B互相组合,具有剖面大致矩形框形状,并使流过空间Ar1的空气的一部分在内部可以进行流通。更具体地,空气流通部71中的空气的流路的剖面面积,如示于图9中地,形成为:变得比空间Ar1中的空气的流路的剖面面积充分地小。
在该空气流通部71中,在流路前级侧,如示于图9中地,形成大致垂直于空气的流通方向而进行延伸的平板状的一对障壁部711、712。
更具体地,障壁部711,如示于图9中地,直立设置于位于下方侧的流通构件71B的内侧面(上方侧端面)。并且,障壁部712,在位于上方侧的流通构件71A的内侧面(下方侧端面)中,如示于图9中地,在使一对流通构件71A、71B互相组合的状态下,直立设置于自障壁部711流路后级侧的位置。而且,一对障壁部711、712,在从流路方向而看的情况下,形成为:互相的板面平面性地发生干涉。
即,流过空间Ar1内的空气的一部分,如示于图9中地,当流入于空气流通部71内时,将流过一对障壁部711、712的间隙。即,一对障壁部711、712,具有将空间Ar1的内压和位于自该一对障壁部711、712流路后级侧的空间Ar2的内压分开,使空间Ar2的内压相对于空间Ar1的内压充分地降低的功能。
并且,在该空气流通部71中,在流路后级侧端部,如示于图8或图9中地,形成使该空气流通部71内部的空气流出至外部的流出口713。
即,流出口713,使流过空间Ar2的空气的流量增加。因而具有进一步使空间Ar2的内压充分地降低,并且使内压及风速稳定化的功能。
进而,在该空气流通部71中,在一对障壁部711、712和流出口713之间的大致中央部分,如示于图9中地,形成使流过一对障壁部711、712和流出口713之间的空间Ar2的空气流出至外部的传感器吹出口714。
风速传感器72,如示于图9中地,配设于对应于空气流通部71中的传感器吹出口714的位置,对通过传感器吹出口714而流出来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然后,将相应于测定到的风速值的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8。
还有,作为风速传感器72的构成,虽然并不特别限定,但是例如,能够采用以下风速传感器:通过使加热器进行加热而形成预定的温度分布,并对相应于空气的风速的前述温度分布的变化状态进行测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以上述过的原理对风速进行测定的、MEMS风量传感器D6F-W01A1或者D6F-W04A1(OMRON公司制造)。
(7)控制装置8的构成
图10,是表示由控制装置8进行的投影机1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控制装置8,进行投影机1整体的驱动控制。该控制装置8,如示于图10中地,具备:接口部81,液晶面板驱动控制部82,帧存储器83,灯驱动控制部84,风扇驱动控制部85,堵塞检测控制部86,和存储器87。
接口部81,相对从外部通过信号线所输入的信号执行预先设定好的输入接口处理,并输出至液晶面板驱动控制部82等。例如,接口部81,将从各种外部设备所输出的图像信号等进行输入,并变换为可以由液晶面板驱动控制部82进行处理的图像信号而进行输出。然后,从接口部81输出的图像信号(数字图像信号),暂时性地存储于帧存储器83中。
液晶面板驱动控制部82,将从接口部81所输出而依次存储于帧存储器83中的数字图像信号合适地读出,对于读出来的数字图像信号实施预定的处理,并将作为与实施了处理的图像对应的图像信息的驱动信号输出给各液晶面板441而形成预定的光学像。作为该液晶面板驱动控制部82中的前述预定的处理,例如,有:放大、缩小等的图像尺寸调整处理,梯形失真校正处理,像质调整处理,灰度系数校正处理等。这些处理,因为是公知的技术所以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
灯驱动控制部84,按照预定的程序,将要以预定的驱动频率对光源灯416进行驱动的控制指令输出于灯驱动器416A,并使灯驱动器416A生成相应于预定的驱动频率的驱动信号,对光源灯416进行驱动。
风扇驱动控制部85,按照预定的程序,对各风扇614、615、621、631进行驱动控制。还有,在以下,以由风扇驱动控制部85进行的冷却风扇614、615的驱动控制为主进行说明,而关于其他的风扇621、631的驱动控制则将说明进行省略。
该风扇驱动控制部85,在以基于存储于存储器87中的风扇控制信息的初始电压值而对冷却风扇614、615进行驱动之后,对由配设于作为冷却对象的电光装置44附近的作为温度检测部的热敏电阻88(图10)所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依次进行辨识,并对辨识出的检测温度、和基于存储于存储器87中的设定温度信息的设定温度的偏差量进行计算,并基于该偏差量改变施加于冷却风扇614、615的电压值,而使得电光装置44附近的温度变成前述设定温度地实施反馈控制。还有,作为该反馈控制,只要是基于检测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偏差量而对施加于冷却风扇614、615的电压值进行变更的反馈控制即可,可以采用比例控制,PI(Proportional Integral,比例积分)控制,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等的任一。
而且,该风扇驱动控制部85,如示于图10中地,具备:将从热敏电阻88所输出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ADC(Analog to DigitalConverter,模拟数字变换器)851,实施上述过的反馈控制的控制部主体852,和将与通过控制部主体处理并输出的预定的输入码相应的模拟信号(电压)输出于风扇驱动器614A、615A而对冷却风扇614、615进行驱动的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数字模拟变换器)853。
堵塞检测控制部86,当由风扇驱动控制部85进行的反馈控制时,在施加于冷却风扇614、615的电压值达到了上限值之后,基于由风俗测定装置所测定到的风速值,和基于存储于存储器87中的设定风速信息的设定风速值,实施对过滤器611的更换是否必要进行判定的堵塞检测控制。并且,堵塞检测控制部86,在判定为过滤器的更换是必要的情况下,向液晶面板驱动控制部82输出预定的控制信号,并使液晶面板441形成促使更换过滤器611的信息(光学像)。
而且,该堵塞检测控制部86,如示于图10中地,具备:将从风速传感器72所输出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ADC861,和基于输入进来的数字信号而执行上述过的处理(堵塞检测控制等)的控制部主体862。
存储器87,将在风扇驱动控制部85中的反馈控制中必要的信息、在堵塞检测控制部86中的堵塞检测控制中必要的信息等进行存储。该存储器87,如示于图10中地,具备:风扇控制信息存储部871,设定温度信息存储部872,和设定风速信息存储部873。
风扇控制信息存储部871,将关于控制部主体852实施反馈控制时的初始电压值的风扇控制信息进行存储。
设定温度信息存储部872,将关于控制部主体852实施反馈控制时的设定温度的设定温度信息进行存储。还有,作为设定温度,是用于将电光装置44附近的温度设定为预期的温度的温度。
设定风速信息存储部873,将关于控制部主体862实施堵塞检测控制时的设定风速值的设定风速信息进行存储。还有,作为设定风速值,设定为:使过滤器611的更换成为必要的,即,比当过滤器611发生堵塞时所送风的风速值稍大的值。
(8)投影机1的控制方法
接下来,对由上述过的控制装置8进行的投影机1的控制方法基于附图进行说明。还有,在以下的控制方法中,主要以由风扇驱动控制部85及堵塞检测控制86进行的控制为主进行说明,而关于其他的控制,则将说明进行省略。
图1,是对投影机1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首先,通过用户按下投影机1的电源接通按键(图示省略),从电源接通按键向控制装置8输出预定的操作信号,控制装置8,对投影机1进行起动(步骤S1)。
步骤S2之后,风扇驱动控制部85从存储器87读出风扇控制信息及设定温度信息。然后,风扇驱动控制部85,以基于读出来的风扇控制信息的初始电压值对冷却风扇614、615进行驱动。然后,风扇驱动控制部85,对由热敏电阻88所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依次进行辨识,并对辨识出的检测温度和基于读出来的设定温度信息的设定温度的偏差量进行计算,并基于该偏差量改变施加于冷却风扇614、615的电压值而使得电光装置44附近的温度变成前述设定温度地实施反馈控制(步骤S2)。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反馈控制的状态的图。还有,在图12中,横轴表示光源灯416的点亮后(投影机1的起动后)的经过时间,而纵轴则表示热敏电阻88的检测温度及施加于冷却风扇614、615的电压值。并且,在图12中,曲线CLS表示热敏电阻88的检测温度的动态(行为),而曲线CLV则表示施加于冷却风扇614、615的电压值的动态。
风扇驱动控制部85实施反馈控制,以如示于图12中地,相应于热敏电阻88的检测温度而改变施加于冷却风扇614、615的电压值,并使得电光装置44附近的温度随着光源灯416的点亮后的时间的经过而稳定于设定温度T附近。
可是,在投影机1的使用环境温度高的情况下,因为向电光装置44所送风的空气的温度也高,所以电光装置44附近的温度的上升率变高。并且,在过滤器611发生了堵塞的情况下,即,在过滤器611上附着尘埃等,而不能将预期量的空气导入于内部的情况下也同样地,电光装置44附近的温度的上升率变高,若在如以上的情况下风扇驱动部85实施反馈控制,则在以初始电压值V对冷却风扇614、615进行了驱动之后,会使电压值的增加率变得比较大,并且变得都以所设定过的上限值(冷却风扇614、615的使用电压的上限值)对冷却风扇614、615进行驱动。
然后,堵塞检测控制部86,如示于以下中地,通过实施堵塞检测控制,区分上述各种情况,对过滤器611发生堵塞的情况进行检测。
即,堵塞检测控制部86,在步骤S2中当通过风扇驱动控制部85实施着反馈控制时,一直对从风扇驱动控制部85施加于冷却风扇614、615的电压值是否达到了上限值进行监视(步骤S3)。
在步骤S3中,堵塞检测控制部86,在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施加于冷却风扇614、615的电压值达到了上限值的情况下,将从风速传感器72所输出的信号进行输入,并对由风速传感器72所测定到的风速值进行辨识(步骤S4)。
步骤S4之后,堵塞检测控制部86,将辨识了的风速值和基于存储于存储器87中的设定风速信息的设定风速值进行比较,并对风速值是否小于设定风速值,即,过滤器611的更换是否必要进行判断(步骤S5)。
在步骤S5中,在堵塞检测控制部86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风速值为设定风速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装置8,返回到步骤S2,继续进行反馈控制。即,在风速值为设定风速值以上的情况下,并非过滤器611发生堵塞的情况等,而是例如,投影机1的使用环境温度高的情况,堵塞检测控制部86,不识别为过滤器611发生堵塞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步骤S5中,堵塞检测控制部86,在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风速值小于设定风速值的情况下,则识别为过滤器611为发生堵塞的状态(步骤S6)。
步骤S6之后,堵塞检测控制部86,向液晶面板驱动控制部82输出预定的控制信号,并使液晶面板441形成促使过滤器611的更换的信息(光学像),例如,包括“请更换过滤器”的消息的光学像,使前述信息显示于屏幕上(步骤S7)。
若依照于上述过的实施方式,则有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速测定装置7,具备形成有障壁部711、712及流出口713的空气流通部71。由此,流向空气流通部71的空气,一旦冲击于障壁部711、712之后,流入于空间Ar2。因此,在使空间Ar1的压力通过障壁部711、712而降低了的状态下,能够使空气流入于空间Ar2。并且,通过流出口713,能够使流过空间Ar2的空气的流量增加。从而,空间Ar2,变成比空间Ar1的压力足够低的压力状态,并且能够使空气以一定的风速进行流通。而且,因为风速测定部7,对空间Ar2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所以在传感器特性上,能够以最佳的压力状态对风速进行测定,并且不会在测定出的风速值中产生偏差,能够高精度地测定送风于电光装置44的空气的风速。
在此,风速测定装置7,形成为使得空气流通部71连通于第2导风管616内部。即,风速测定装置7,相对于电光装置44配设于空气的流路前级侧。由此,例如,与风速测定装置7对通过了电光装置44之后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的构成相比较,能够进一步抑制在测定出的风速值中产生偏差,能够更高精度地测定送风于电光装置44的空气的风速。并且,第2导风管616内部的空间Ar1,当由于来自冷却风扇614的空气的吹风气压而变成比较高的内压的时候,通过障壁部711、712,能够使空气流通部71的空间Ar2的内压足够低。例如,能够使空间Ar2成为与电光装置44的配置位置大致相同的压力状态,能够良好地测定送风于电光装置44的空气的风速。
并且,在空气流通部71形成2个障壁部711、712,一方的障壁部711从下方向上方竖直设置,而另一方的障壁部712则从上方向下方竖直设置。由此,例如,与仅形成有一个障壁部的构成相比较,通过2个障壁部711、712能够使流入于空间Ar2的空气的风速在大致整个区域均匀化。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由风速传感器72测定出的风速值中产生偏差,能够更高精度地测定送风于电光装置44的空气的风速。
而且,因为空气流通部71,以分割形成为两体的一对流通构件71A、71B构成,所以能够容易地形成2个障壁部711、712和流出口713,即,使空气流通部71的制造变得容易。
并且,控制装置8,因为具备风扇驱动控制部85,设定风速信息存储部873,及堵塞检测控制部86,所以基于施加于冷却风扇614的电压值,由风速测定装置7所测定到的高精度的风速值,及基于存储于设定风速信息存储部873中的设定风速信息的设定风速值,能够高精度地检测过滤器611堵塞,能够使用户恰当地辨识过滤器611的更换。
以上,虽然关于本发明举出合适的实施方式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的改良以及设计的变更。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风速测定装置7的配设位置,并不限于由前述实施方式说明过的位置。作为风速测定装置,只要是可以对送风于冷却对象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的位置,可以是任何位置。例如,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风速测定装置7,虽然设置于可以对朝向液晶面板441R、441B所吹风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的位置(第1导风部6161),但是既可以设置于对通过了液晶面板441R、441B之后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的位置,或者,也可以设置于可以对送风于为其他的冷却对象的液晶面板441G,偏振变换元件414,电源单元5,光源灯416等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的位置。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空气流通部71的构成,并不限于以前述实施方式说明过的构成。例如,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障壁部由障壁部711、712的2部分构成,但是既可以使障壁部为仅具有1部分的构成,也可以使障壁部为具有3部分以上的构成。即,障壁部及流出口,用于使空间Ar2的内压为风速传感器72的传感器特性方面的、最佳的压力状态,其形状、数量并无特别限定。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风速传感器72的构成,并不限于以前述实施方式说明过的构成,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构成的风速传感器。例如,作为风速传感器,包括加热器,周围温度传感器,和对它们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而进行构成,并由前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而使得前述加热器的温度相对于由前述周围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周围温度总是为一定的温度差。然后,当由于所吹送的空气而使得前述温度差从一定值偏离时,前述控制装置对前述加热器进行控制而使前述温度差为一定值。此时,从前述加热器夺走的热量,因为与所吹送的空气的风速存在相关,所以根据对于前述加热器的加热电能量而对空气的风速进行计算。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风扇驱动控制部85,虽然在对冷却风扇614、615进行驱动控制时实施了反馈控制,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实施其他的驱动控制,例如示于以下的温度对应控制。
例如,作为存储于风扇控制信息存储部871中的风扇控制信息,以关于温度的温度信息、及关于用于以相应于前述温度的转速对冷却风扇614、615进行驱动的电压值的电压值信息相关联的电压温度关联信息而进行构成。然后,风扇驱动控制部85,对由热敏电阻88所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依次进行辨识,并基于辨识过的检测温度,及前述电压温度关联信息,实施以相应于前述检测温度的电压值对冷却风扇614、615进行驱动的温度对应控制。
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8,基于由风速测定装置7所测定出的风速值,实施了堵塞检测控制,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实施其他的控制,例如使光源灯416熄灭的控制,将电源关断的控制,进行发热异常的警报显示的控制。若如此地进行构成,则液晶面板441等的光学部件不会由于光束的照射造成过热而发生损伤。
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堵塞检测控制部86,在检测了过滤器611的堵塞之后,向液晶面板驱动控制部82输出预定的控制信号,使液晶面板441形成将过滤器611进行更换的意思的光学像,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由声音输出部用声音通知促使过滤器611的更换的消息等,或者,也可以为使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的发光元件发光的构成。即,堵塞检测控制部86,只要是在检测了过滤器611的堵塞之后,由通知部(液晶面板驱动控制部82,声音输出部,发光元件等)通知促使过滤器的更换的信息的构成即可。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光源装置411,虽然由放电发光型的光源装置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激光二极管,LED,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元件,硅发光元件等的各种固体发光元件。
并且,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仅用1个光源装置411而由色分离光学装置42分离为3色的色光,但是也可以省略色分离光学装置42而将分别射出3色的色光的3个前述固体发光元件作为光源装置进行构成。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而采用了十字分色棱镜445,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通过采用多个分色镜而将各色光进行合成的构成。
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投影机1,具备有3块液晶面板441R、441G、441B,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在采用了2块以下,或者,4块以上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中,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此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光束入射面与光束射出面不同的透射型的液晶面板441,但也可以使用光束入射面与光束射出面相同的反射型的液晶面板。
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光调制装置而例示了具备有液晶面板441的投影机1,但是只要是对入射光束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装置,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构成的光调制装置。例如,在采用了微镜的器件等液晶层以外的光调制装置的投影机中,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仅例示了从观看屏幕的方向进行图像投影的前投影型的投影机1,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从与观看屏幕的方向相反侧进行图像投影的背投影型的投影机中。
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中的风速测定装置搭载于投影机中的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搭载于具备冷却对象、冷却风扇、及外装壳体的例如个人计算机等的其他的电子设备中。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构成等,虽然由以上的记述所公开,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即,本发明,虽然主要关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而特别图示并且说明,但是不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目的的范围脱离,对于以上叙述过的实施方式,在形状、材质、数量、其他的详细的构成方面,技术人员能够加以各种各样的变形。
从而,限定了公开于上述中的形状、材质等的记述,因为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容易而例示性地进行了记载,并非要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所以由在偏离了那些形状、材质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限定的构件的名称的记载,包括在本发明中。
本发明的风速测定装置,因为能够对送风于冷却对象的空气的风速高精度地进行测定,所以能够在演示、家庭影院中所采用的投影机中进行利用。

Claims (3)

1.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冷却对象,对前述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和将前述冷却对象及前述冷却风扇收纳配置于内部的外装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送风于前述冷却对象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的风速测定装置;和
将从前述冷却风扇排出的空气导向前述冷却对象的导风管;
前述导风管以通过使空气在规定方向上流通并且在与前述规定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流通将空气导向前述冷却对象的方式形成;
前述风速测定装置包括:
风速测定部,其对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和
空气流通部,其使送风于前述冷却对象的空气的一部分可在其中流通;
其中,在前述空气流通部形成:在前述空气的流通方向前级侧与前述流通方向相交叉地延伸的障壁部,和在前述空气的流通方向后级侧使内部的空气流出至外部的流出口;
前述风速测定部,在前述空气流通部内部,对前述障壁部和前述流出口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测定;
前述空气流通部,具有沿前述规定方向直线状延伸的筒形状,并以连通于前述导风管内部的方式设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外装壳体上,装拆自如地构成防止异物的进入的过滤器,形成用于通过前述冷却风扇的驱动将外部的空气导入内部的吸气口;
包括:
对前述外装壳体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和
对该电子设备的构成构件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
前述控制装置,包括:
风扇驱动控制部,其基于由前述温度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温度,改变施加于前述冷却风扇的电压值而对前述冷却风扇进行驱动控制;
设定风速信息存储部,其对关于使前述过滤器的更换成为必要的设定风速值的设定风速信息进行存储;和
堵塞检测控制部,其实施以下堵塞检测控制:当前述风扇驱动控制部向前述冷却风扇施加了预定的电压值时,将由前述风速测定装置所测定出的风速值和基于前述设定风速信息的设定风速值进行比较,并相应于比较后的结果,判定前述过滤器的更换是否必要。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电子设备为具备光源装置,将从前述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装置,和将前述光学像进行放大投影的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机。
CN2007101038097A 2006-05-15 2007-05-15 风速测定装置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49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35095/2006 2006-05-15
JP2006135095A JP4175383B2 (ja) 2006-05-15 2006-05-15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4968A CN101074968A (zh) 2007-11-21
CN101074968B true CN101074968B (zh) 2011-06-29

Family

ID=38684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380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4968B (zh) 2006-05-15 2007-05-15 风速测定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35711B2 (zh)
JP (1) JP4175383B2 (zh)
CN (1) CN1010749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46414A (en) * 2007-02-06 2008-08-13 Thorn Security A Detector
CN101464713A (zh) * 2007-12-21 2009-06-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计算机和风阻变化监控方法
JP5268603B2 (ja) 2008-12-05 2013-08-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センサの取付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5223787B2 (ja) * 2009-06-12 2013-06-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5380207B2 (ja) * 2009-08-27 2014-01-08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02033139B (zh) * 2009-09-25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速检测装置
CN102033393B (zh) * 2009-09-29 2012-08-15 三洋科技中心(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式显示装置
JP2011237725A (ja) * 2010-05-13 2011-11-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01929060B (zh) * 2010-08-03 2016-12-07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干衣机智能提醒线屑清理的方法及干衣机
JP2012048142A (ja) * 2010-08-30 2012-03-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画像表示装置
CN103197495B (zh) * 2012-01-04 2015-06-10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气体过滤模块及投影装置
JP2014209183A (ja) * 2013-03-27 2014-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エアフィル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225940B2 (ja) * 2014-06-03 2017-11-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風向計、風向風量計および移動方向測定計
JP6750355B2 (ja) * 2016-07-08 2020-09-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量子干渉装置、原子発振器、電子機器および移動体
CN108071607B (zh) * 2016-11-23 2019-09-17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激光投影设备散热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1089712B2 (en) * 2019-03-19 2021-08-1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Ventilated shield can
CN110360707B (zh) * 2019-07-18 2021-12-31 厦门狄耐克环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过滤器更换的判断方法
WO2022195768A1 (ja) * 2021-03-17 2022-09-22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及びメンテナンス補助装置
US11828770B2 (en) * 2021-12-01 2023-11-28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Thermal surrogate for a data storage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11630A (en) * 1997-09-01 2000-08-29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having a cooler and an air velocity sensor
US6132049A (en) * 1997-09-16 2000-10-17 Sony Corporation Picture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ol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apparatus
US6481854B1 (en) * 1998-12-28 2002-11-19 Fujitsu Limite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ir cooling arran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0534A (ja) 1990-06-29 1992-02-26 Sharp Corp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ーのエアフローシステム
JP3011117B2 (ja) * 1997-01-31 2000-02-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冷却系アラーム検出システム
WO1998059278A1 (fr) * 1997-06-20 1998-12-30 Hitachi, Ltd. Systeme optique d'afficheur pour projections
JPH1119442A (ja) * 1997-07-02 1999-01-26 Calsonic Corp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のエアフィルタ目詰まり検出装置
JPH11166771A (ja) 1997-10-16 1999-06-22 Yamaha Motor Co Ltd 床暖房ユニット
JP4006833B2 (ja) * 1998-07-03 2007-11-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学装置
JP3488687B2 (ja) * 2000-12-28 2004-01-19 株式会社東芝 着脱可能な消音装置及びこれを伴う投写型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US6532151B2 (en) * 2001-01-31 2003-03-1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earing obstructions from computer system cooling fans
JP5388394B2 (ja) * 2001-05-31 201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JP4093073B2 (ja) * 2003-02-14 2008-05-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4265315B2 (ja) * 2003-07-07 2009-05-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4133774B2 (ja) * 2003-12-02 2008-08-13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および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の冷却方法
JP2005181412A (ja) 2003-12-16 2005-07-07 Nec Viewtechnology Ltd プロジェ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11630A (en) * 1997-09-01 2000-08-29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having a cooler and an air velocity sensor
US6132049A (en) * 1997-09-16 2000-10-17 Sony Corporation Picture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ol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apparatus
US6481854B1 (en) * 1998-12-28 2002-11-19 Fujitsu Limite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ir cooling arrangement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4-60534A 1992.02.26
JP特开平11-166718A 1999.06.22
附图8-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4968A (zh) 2007-11-21
JP4175383B2 (ja) 2008-11-05
US20070261824A1 (en) 2007-11-15
US7535711B2 (en) 2009-05-19
JP2007304481A (ja) 2007-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4968B (zh) 风速测定装置及电子设备
US7922335B2 (en) Projector
US8500289B2 (en) Light source unit including a luminescent wheel that performs control to rotate or stop the wheel while light is emitted onto it and projector
CN101639614B (zh) 投射式显示装置
US7540618B2 (en) Thin projector
CN101271265B (zh) 投影机
JP4650331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105093792A (zh) 光源装置以及图像投影装置
US20060187420A1 (en) Projector and cooling module of the same
JP4706795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4354853A (ja) 冷却装置、この冷却装置を備えた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CN100523991C (zh) 投影机
CN102667617B (zh) 投影显示装置
CN107490928A (zh) 荧光发光装置、光源装置以及图像投影装置
CN102436127B (zh) 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
US6572231B1 (en) Projector
JP2012008179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US8132923B2 (en) Cooling device and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4175327B2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US9255692B2 (en) Light source unit capable of shining light of high in-plane uniformity, illuminating method of light source unit, and projector
US20150338726A1 (en) Cooling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US20070195280A1 (en) Projector
US8905552B2 (en) Dust-proof structure of projector
JP6283991B2 (ja) 光投射装置
JP2011118152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