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1222A - 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1222A
CN101071222A CNA2006101608359A CN200610160835A CN101071222A CN 101071222 A CN101071222 A CN 101071222A CN A2006101608359 A CNA2006101608359 A CN A2006101608359A CN 200610160835 A CN200610160835 A CN 200610160835A CN 101071222 A CN101071222 A CN 101071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diffusing
adhesive resin
diffusion particles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08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0953C (zh
Inventor
金光源
李洪秀
李振雨
宋志善
崔容準
边京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 Xin new material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GB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GBO CORP filed Critical SANGB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71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1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09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095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3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microprismatic or micropyramidal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1Diffusing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0/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unspecified polymers

Abstract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高亮度光漫射板包含基板、光漫射层和背涂层,所述光漫射层形成在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并由一种组合物制成,所述组合物包含光漫射颗粒、溶剂和第一粘合剂树脂,所述光漫射颗粒具有1.0-1.2g/cm3的比重和不超过15%的颗粒尺寸变化系数,所述颗粒尺寸变化系数通过等式“变化系数=(标准偏差÷平均值)×100”来表示,所述溶剂的比重为0.82-1.0g/cm3且沸点为130-140℃,用来调节光漫射颗粒的沉淀率,所述第一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与光漫射颗粒折射率的差值不超过0.01,所述背涂层形成在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上,其包括摩擦系数不超过0.36(MIU)的微珠和抗张弹性模量不超过300MPa的第二粘合剂树脂。高亮度光漫射板增加亮度,减少光漫射板背面产生的划伤和消除粘连。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涉及用于防止双折射和粘连并减少其上划伤的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液晶显示器(LCD)已经逐渐用于笔记本计算机的显示器、台式计算机的大尺寸显示器和电视显示器。对形成LCD光源的大尺寸和高亮度的背光单元的需求已经增加。
图1示出已经主要采用的背光单元的实例。如图1所示,背光单元包含使用阴极荧光灯(具体为冷阴极荧光灯(CCFL))作为光源100的导光板(LGP)120。背光单元还包含以下面的顺序堆叠在导光板120的发光面上的光漫射板130、棱镜片140和150、和保护片160。反射板110堆叠在与发光面相反的导光板120的另一面上。
背光单元的光漫射板130用来漫射光,光是由位于光漫射板130的一侧表面或背面的光源100发射的,光漫射板分布在屏幕的整个表面并折射光,从而将光转换成射向背光单元正面的均匀光。
光漫射板130包括光漫射层、基板和背涂层。形成光漫射层的组合物包含粘合剂树脂、硬化剂、抗静电剂、光漫射颗粒和溶剂。光漫射颗粒与粘合剂树脂协同提高光的透射率和漫射率。对于这种光漫射颗粒而言,可以使用各种有机和无机颗粒。在使用有机颗粒作为光漫射颗粒的情况下,使用有机溶剂,例如乙醇、丙酮、甲基异丁基酮(MIBK)、甲基乙基酮(MEK)、乙酸乙酯或甲苯。这种有机溶剂的比重与一般的光漫射颗粒有很大差异。由于这个原因,光漫射颗粒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降低。此外,光漫射颗粒在制造过程中所包含的等待时间内沉淀。由此,所述颗粒在光漫射层中分布不均匀。此外,上述溶剂具有低沸点。因此,很难得到流平性能,导致光漫射层在涂膜过程之后进行的干燥过程期间平坦。
光漫射板130的背涂层位于直接接触灯光源的位置,其要求对光源产生的热具有稳定性。因此,背涂层必须具有超高的表面硬度。因此,由于背涂层和导光板120之间的摩擦导致在背涂层上产生划伤,摩擦是由在邻近背涂层的位置处进行的导光板调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造成的。
发明内容
所以,针对上述问题产生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其防止由于双折射而降低亮度、减少在光漫射板背面上产生的划伤以及消除粘连。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高亮度光漫射板的方法,该方法增加亮度、减少在光漫射板背面上产生的划伤和消除粘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通过提供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高亮度光漫射板来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所述光漫射板包括:
基板;
形成在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的光漫射层,其中所述光漫射层由一种组合物制成,所述组合物包括光漫射颗粒、溶剂和第一粘合剂树脂,所述光漫射颗粒具有1.0-1.2g/cm3的比重和不超过15%的颗粒尺寸变化系数,所述颗粒尺寸变化系数通过以下表达式表示,所述溶剂具有0.82-1.0g/cm3的比重和130-140℃的沸点,用来调节光漫射颗粒的沉淀率,所述第一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与光漫射颗粒的折射率差值不超过0.01,
[表达式]
变化系数=(标准偏差÷平均值)×100;和
形成在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上的背涂层,其中所述背涂层包括摩擦系数不超过0.36(MIU)的微珠和抗张弹性模量不大于300MPa的第二粘合剂树脂。
所述组合物中的固体物质含量可以是38-42%。
所述溶剂可以是包含乙酸丁酯和二甲苯的混合溶液。
所述混合溶液可以包含20-150重量份的二甲苯/100重量份的乙酸丁酯。
所述组合物可以包含40-140重量份的光漫射颗粒/100重量份的第一粘合剂树脂。
所述光漫射颗粒可以包含两种具有不同平均尺寸的颗粒。
所述溶剂可以具有0.86-1.0g/cm3的比重。
所述微珠可以由尼龙基或硅基化合物制成。
此外,第二粘合剂树脂可以是UV可固化的氨酯丙烯酸树脂,所述氨酯丙烯酸树脂可以是三(2-丙烯酰氧乙基)异氰酸酯-2-丙烯酸、(1-甲基亚乙基)双(4,1-亚苯氧基-2,1-乙二氧基-2,1-乙二基)酯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的三元共聚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造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高亮度光漫射板的方法,包括制备光漫射层溶液,所述光漫射层溶液包括光漫射颗粒、溶剂和第一粘合剂树脂,所述光漫射颗粒具有不超过15%的颗粒尺寸变化系数,所述颗粒尺寸变化系数通过以上表达式表示,所述溶剂的比重为0.82-1.0g/cm3;将光漫射层溶液涂覆到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制造的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并干燥所涂覆的溶液;和形成背涂层,所述背涂层包括摩擦系数不超过0.36(MIU)的微珠和在PET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上的第二粘合剂树脂。
在所述组合物的制备中,光漫射颗粒可以包含两种具有不同平均尺寸的颗粒。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性质和其它优点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传统的LCD背光单元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光漫射板的截面图;
图3A是说明根据比较实施例1制造的光漫射板在摩擦试验后的表面状态的图;
图3B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制造的光漫射板在摩擦试验后的表面状态的图;
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光漫射板的亮度测量区域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和比较实施例1制造的光漫射板的抗磨损性试验结果的图;和
图6是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在其上涂覆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光漫射板。
附图标记表
100,600:光源      110,610:反射板
120,620:导光板
130,630:光漫射板
140,150;棱镜片    160:保护片
200:光漫射层       210:基板
220:背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尽管为了说明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进行各种更改、添加和替换。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不限于所述实施方案。在附图中,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放大了各种膜或区域的尺寸或厚度。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光漫射板的截面图。参考图2,本发明的光漫射板包含基板210、涂覆在基板210的上表面的光漫射层200和堆叠在基板210的下表面的背涂层220。
光漫射层200用于漫射或折射来自LCD背光单元的光,从而均匀地将光漫射到整个屏幕表面。如上所述,光漫射层200含有一种组合物,包括第一粘合剂树脂、硬化剂、光漫射颗粒、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溶剂。
所述溶剂是溶解第一粘合剂树脂、硬化剂、光漫射颗粒、抗静电剂和分散剂从而使它们均匀混合的物质。具体而言,所述溶剂应该赋予第一粘合剂树脂和光漫射颗粒以高分散性,使得光漫射颗粒可均匀分散在第一粘合剂树脂中。在根据本发明的高亮度光漫射板的制造中,所述溶剂还应该防止光漫射颗粒在第一粘合剂树脂中沉淀,因而防止光漫射颗粒在第一粘合剂树脂中分散不均匀。因此,所述溶剂可具有0.82-1.0g/cm3的比重。优选地,所述溶剂具有0.86-1.0g/cm3的比重和130-140℃的沸点。
当所述溶剂的比重低于0.82g/cm3时,光漫射颗粒的分散性降低,因而光漫射颗粒在所述过程中沉淀在所述溶剂中。因此,所述溶液必须再次搅拌。另一方面,当所述溶剂的比重高于1.0g/cm3时,所述溶剂变得比第一粘合剂树脂重,并因此会富集在第一粘合剂树脂的下方,从而干燥后在光漫射层200上出现污点。可以使用乙酸丁酯和二甲苯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然而,所述溶剂不限于这种混合物,而是可以使用比重为0.82-1.0g/cm3的各种物质作为溶剂。优选地,将20-150重量份的二甲苯与100重量份的乙酸丁酯混合。当二甲苯的量小于20重量份时,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加并且在涂布后留下微滴。另一方面,当二甲苯的量大于150重量份时,由于二甲苯的沸点相对高,因而不能平稳地进行干燥过程。残留的二甲苯还会产生污点。此外,当所述溶剂的沸点为130-140℃时,涂布在基板210上的光漫射层200在干燥过程后表现出良好的流平性。当所述溶剂的沸点小于130℃时,所述溶剂可能在所涂布的光漫射层200保证期望的流平性之前被蒸发。另一方面,当所述溶剂的沸点大于140℃时,基板210翘曲并对干燥过程施加负荷,从而产生过程损失。
根据本发明,光漫射颗粒具有1.0-1.2g/cm3的比重和不超过15%的颗粒尺寸变化系数。
所述光漫射颗粒可以包含丙烯酰基颗粒、烯烃基颗粒或有机颗粒,其中所述丙烯酰基颗粒由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甲基正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其共聚物或其三元共聚物制成,所述烯烃基颗粒由聚乙烯、聚苯乙烯或聚丙烯制成,所述有机颗粒例如多层和多组分颗粒,其通过形成丙烯酰和烯烃基的共聚物或均聚物颗粒的层和涂布与共聚物或均聚物层不同的单体而得到。优选地,光漫射颗粒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成。此外,对于光漫射颗粒,可以使用表现出与第一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稍微不同或相等的颗粒。
所述变化系数被定义为表达式“变化系数=(标准偏差÷平均值)×100”。通常,标准偏差经常用来代表分散度。在本发明中,使用变化系数来替代随平均值变化的标准偏差,所述变化系数可以用来控制光漫射颗粒的分布和将所控制的分布应用于所需过程,而不考虑平均值。从变化系数的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到,变化系数越接近零,颗粒之间的偏差越小。在本发明中,使用变化系数不超过15%的光漫射颗粒来最大化光分散作用。也就是说,当光漫射颗粒的变化系数大于15%时,由于光漫射颗粒的宽粒径分布导致光漫射颗粒以多层而非单层的形式堆叠,即使在光漫射层200的初始涂覆过程中光漫射层200的涂覆厚度等于光漫射颗粒的平均尺寸也是如此。结果,光漫射作用出现下降。
光漫射颗粒可以是两种具有不同平均尺寸的颗粒。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较大平均尺寸的颗粒在基板210的一个表面上涂覆一层,具有较小平均尺寸的颗粒填充限定在所涂覆的较大颗粒之间的间隙。这种结构改善了入射到基板210背面的光的漫射率。
例如,当光漫射颗粒包括20μm和10μm的两种不同平均尺寸的颗粒时,如果两种颗粒的变化系数都不超过15%,则粒径分布变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当入射到基板210背面的光被漫射时,得到均匀的光取向。结果是,有利于向前传播的光的直线性。这是因为光漫射颗粒的平均粒度分布窄使得具有20μm的平均尺寸的颗粒以单层形式层叠,并且具有10μm的平均尺寸的颗粒填满所层叠的较大尺寸颗粒之间的间隙。因此,实现对入射到基板210背面的光的漫射率的改善。
如上所述,为了在大颗粒之间所限定的间隙中均匀分布小颗粒,除了调节颗粒的粒径分布之外,有必要增加混合溶液中的固体物质含量。优选地,混合溶液中的固体物质含量为38-42%。当混合溶液中的固体物质含量小于38%时,混合溶液的粘度过度降低。结果,涂覆的光漫射层200很难得到期望的厚度均匀性,因此很难的得到期望的亮度均匀性。当混合溶液中的固体物质含量大于42%时,组合物的粘度过度增加。为此,在完成涂覆过程后可能会留下微滴,从而产生污点。在此,固体物质含量是指组合物中除了溶剂以外的其它组分的百分比。
此外,优选地,光漫射颗粒的比重为1.0-1.2g/cm3。这种限制是考虑到与所用的溶剂的比重的关系而确定的。当光漫射颗粒的比重小于1.0g/cm3时,其比重会小于所用溶剂的比重,导致溶剂中光漫射颗粒的漫射率可能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还难以控制涂覆的光漫射层200的厚度分布。另一方面,当光漫射颗粒的比重超过1.2g/cm3时,光漫射颗粒在溶剂中的沉淀率不期望地升高。结果,在涂覆过程中必须不断重复搅拌溶剂,因此产生过程损失。
为了提高照射到光漫射板正面的光的直线性并由此提高光漫射板的亮度,优选将光漫射颗粒的折射率调节至类似于第一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更优选地,光漫射颗粒和第一粘合剂树脂之间的折射率差不超过0.01。当光漫射颗粒和第一粘合剂树脂之间的折射率差不超过0.01时,从光漫射板正面发出的光的亮度增加。
第一粘合剂树脂的干燥厚度相当于光漫射颗粒平均尺寸的50-75%。当第一粘合剂树脂的干燥厚度小于光漫射颗粒平均尺寸的50%时,第一粘合剂树脂层很难牢固支撑光漫射层。另一方面,当第一粘合剂树脂的干燥厚度超过光漫射颗粒平均尺寸的75%时,光漫射作用降低。
光漫射颗粒的光透射率和漫射率取决于第一粘合剂树脂中包含的光漫射颗粒的含量。为了得到高光透射率和漫射率,第一粘合剂树脂中包含的光漫射颗粒的含量优选为40-140重量份/100重量份的第一粘合剂树脂。当光漫射颗粒的含量小于40重量份时,由光散射引起的光漫射作用降低。另一方面,当光漫射颗粒的含量大于140重量份时,光透射率降低。
有利的是,光漫射层200的组合物中的第一粘合剂树脂具有对基板210的高附着力。此外,第一粘合剂树脂应该具有与光漫射颗粒的相容性。
使用丙烯酸树脂作为第一粘合剂树脂。优选地,丙烯酸树脂具有约1.49的折射率,使得第一粘合剂树脂和光漫射颗粒之间的折射率差异不超过0.01。例如,在光漫射颗粒由PMMA制成的情况下,光漫射颗粒与丙烯酸树脂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即1.49,从LCD背光单元入射到光漫射板的光直线穿过LCD屏幕的整个表面,从而改善亮度。
为了增加第一粘合剂树脂的性能,例如耐热性、抗磨损性和粘着性,可以向光漫射层200的组合物中加入硬化剂。
光漫射层200的组合物中包含的分散剂起到在将组合物涂覆到基板210上之前保持组合物的均匀状态的作用。不限制分散剂的种类。
本发明的基板210是透明支撑物。基板210由选自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烯丙酯(polyallylate)、聚酰亚胺、聚碳酸酯(PC)、三醋酸纤维素(TAC)和醋酸丙酸纤维素(CAP)。优选地,基板210由PET制成。基板210必须具有与第一粘合剂树脂优异的附着性、对入射到基板210背面的光的不少于90%的透射率和不引起亮度偏差的均匀表面平滑度。优选地,基板210的厚度为50-250μm。当基板210的厚度小于50μm时,基板210在制造过程中难以处理。另一方面,当基板210的厚度大于250μm时,基板210具有不能满足LCD模块最近的薄外形趋势的结构。
置于基板210的底面的背涂层220包括摩擦系数不超过0.36(MIU)的微珠和抗张弹性模量不超过300MPa的第二粘合剂树脂。在此,MIU是通过KES测量的摩擦系数(无单位)的平均值,没有单位。由于背涂层220接触位于光漫射板背面的元件,例如导光板,因此在调节导光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在背涂层220和导光板之间发生摩擦。这种摩擦导致导光板上的划伤。通常,导光板由丙烯酸树脂制成,其摩擦系数为0.37-0.38(MIU)。因此,摩擦系数不超过0.36(MIU)的微珠防止在导光板上的划伤。所述微珠由摩擦系数不超过0.36(MIU)的材料制成,例如甲基硅粉末或尼龙粉末,例如尼龙-12的粉末,但不限于此。弹性是甲基硅粉末或尼龙粉末固有的性质,由此防止由于所述微珠与导光板的摩擦而在所述微珠上产生划伤。
如上所述,在背涂层220和导光板之间的界面上不可避免地发生摩擦。由于第二粘合剂树脂的抗张弹性模量不超过300MPa,小于层叠在典型导光板上的丙烯酸树脂的900-1000MPa的抗张弹性模量,因此可以防止背涂层220上的划伤。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可以同时防止背涂层220和导光板上的划伤。
第二粘合剂树脂可以由任何抗张弹性模量不超过300MPa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二粘合剂树脂可以由UV可固化的氨酯丙烯酸树脂制成,优选由三(2-丙烯酰氧乙基)异氰酸酯-2-丙烯酸、(1-甲基亚乙基)双(4,1-亚苯氧基-2,1-乙二氧基-2,1-乙二基)酯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的三元共聚物制成。所述三元共聚物可以是嵌段聚合物或无规共聚物。所述三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约52℃,数均分子量为约4500。
背涂层220提供对于光漫射板的离型性,从而增加装配或重装配背光单元时的可加工性。此外,背涂层220防止由于与导光板的摩擦引起的划伤,背涂层220包含用于大尺寸屏幕LCD的漫射颗粒。在此,离型性是指防止粘连的特性,粘连是指光漫射板与邻近光漫射板排列的结构例如导光板的整合。为了提供离型性,有必要使所述微珠从背涂层220的表面部分突出并降低所述微珠的摩擦系数。优选地,所述微珠从背涂层220的表面突出3-5μm。所述微珠减少光漫射板和导光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使光漫射板和导光板之间的接触最小化。
所述微珠从背涂层220表面的突出可以通过调节粘合剂和颗粒的混合涂覆溶液中非挥发性组分的含量来实现。也就是说,通过调节固体物质含量固定涂布棒(bar coater)的数目。由于背涂层220的厚度在干燥前是均匀的,而在干燥后粘合剂层的厚度降低并且颗粒的粒径不变,因而所述微珠可以从背涂层220的表面突出约3μm。
当所述微珠从背涂层220的表面突出部分的厚度小于3μm时,可能出现背涂层220与导光板的粘连。另一方面,当所述微珠从背涂层220的表面突出部分的厚度大于5μm时,可能在导光板上产生划伤。
背涂层220可以被制造背光单元时出现的灰尘或杂质污染。为了防止上述背涂层220的污染,背涂层220可以进一步包含抗静电剂。抗静电剂不限于特定材料,而是可以使用任何本领域常用的产品。
图6是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其上涂覆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光漫射板。参考图6,将三层的多层光漫射板630堆叠在导光板620的光发射表面上,导光板620使用冷阴极荧光灯作为光源600。在导光板620的另一表面上提供反射板610,该表面与导光板620的光发射表面相反。尽管图示根据该实施方案的多层光漫射板630具有三层,但多层光漫射板630可具有两层或四层。提高光的直线性来增加其亮度的传统棱镜片很贵,因此增加生产成本。然而,光漫射颗粒层相互重叠的本发明多层光漫射板在提高光的直线性来增加其亮度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下文中,说明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制造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高亮度光漫射板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S1)制备包括光漫射颗粒、第一粘合剂树脂和溶剂的光漫射层溶液,所述光漫射颗粒具有不超过15%的颗粒尺寸变化系数,所述颗粒尺寸变化系数通过以下表达式表示,并且所述溶剂具有0.82-1.0g/cm3的比重,
[表达式]
变化系数=(标准偏差÷平均值)×100;
(S2)将光漫射层溶液涂覆到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制成的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并干燥所涂覆的溶液;和
(S3)形成背涂层,所述背涂层包括摩擦系数不超过0.36(MIU)的为微珠和在PET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上的第二粘合剂树脂。在步骤S1中,所述光漫射颗粒可以包括两种具有不同平均尺寸的颗粒。
在步骤S1中,当溶剂的比重小于0.82g/cm3时,溶剂中光漫射颗粒的分散性降低,因此光漫射颗粒在过程中沉淀在所述溶剂中。因此,所述溶液必须再次搅拌。另一方面,当所述溶剂的比重大于1.0g/cm3时,所述溶剂变得比第一粘合剂树脂重,并因此在涂覆后,会富集在第一粘合剂树脂下方。结果,在干燥后会出现污点。可以使用乙酸丁酯和二甲苯的混合溶液作为为溶剂。但是,溶剂不限于此,具有0.82-1.0g/cm3比重的各种材料均可用作溶剂。在溶剂比重接近光漫射颗粒比重的情况下,光漫射颗粒可以从溶解过程到涂覆过程期间均匀分布在溶剂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光漫射颗粒沉淀的问题。在随着涂覆时间的流逝光漫射颗粒沉淀的情况下,越后生产的批次中分配的光漫射颗粒量就越少。结果,尽管雾度值减小,但光漫射效率降低很多。另一方面,越早生产的批次中分配的光漫射颗粒量就越多,使得很难在每一批中将光漫射颗粒排列成一层。此外,在各批次中局部出现严重的雾度值偏差。
此后,将光漫射颗粒投入溶剂中。在此,调节光漫射颗粒的尺寸,使得光漫射颗粒的颗粒尺寸变化系数不超过15%。光漫射颗粒的尺寸调节可以通过各种过滤器进行,过滤器由棉、尼龙、多孔材料、金属纤维等制成。为了提高过滤效率,可以使用横跨过滤器产生压差的方法,或使用离心分离原理。此外,可以使用利用火棉胶膜或玻璃纸的超滤。可以另外向溶剂中投入其它与所投入的光漫射颗粒具有粒径平均值差异的光漫射颗粒。光漫射颗粒的其它特征基本与上述光漫射板的特征相同或类似,因此省略详细的描述。
第一粘合剂树脂溶解在光漫射层溶液中。第一粘合剂树脂必须具有对基板210的高粘着性和与光漫射颗粒的相容性。此外,每100重量份第一粘合剂树脂中含有40-140重量份的光漫射颗粒。
不限制第一粘合剂树脂的材料。优选地,使用与PMMA的折射率大致相同的丙烯酸树脂作为第一粘合剂树脂。
为了提高第一粘合剂树脂的耐热性、抗磨损性和粘着性,可以向光漫射层的组合物中加入硬化剂。
此后,为了制备其中均匀分布光漫射颗粒的光漫射层溶液,可以使用常规的搅拌器。在此,混合或分散过程在100-300rpm下进行1小时,使得光漫射颗粒分散在溶液中,随后溶液在约50-100rpm下消泡沫30分钟。在上述混合条件中,应用混合速度使光漫射颗粒均匀分散在溶液中并使溶液有效消除泡沫。当混合速度过高时,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另一方面,当混合速度过低时,延长制造过程所需的时间,并降低光漫射板的生产率。
此后,在步骤S2,将光漫射层溶液涂覆到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的基板的一个表面,并随后干燥。
在此,基板由PET制成,其具有高耐热性和可加工性。此外,所述基板可以选自以下的一种物质制成: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烯丙酯(polyallylatc)、聚酰亚胺、聚碳酸酯(PC)、三醋酸纤维素(TAC)和醋酸丙酸纤维素(CAP)。,只要上述物质具有高耐热性和可加工性即可。
所述PET基板的厚度为50-250μm。上面描述了基板的其它特征,因而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此后,将光漫射层溶液涂覆在PET基板上。在此,可以使用各种涂覆方法,例如旋涂法、丝网罩涂(screen mask coating)和棒涂(bar coating)法。优选地,使用适合大规模生产和连续生产的棒涂法。使用棒涂法时,可以将光漫射层溶液以约20μm的厚度涂布在PET基板上。之后,干燥涂覆光漫射层溶液的PET基板。在此,可以单独或组合的方式使用各种干燥方法,例如热空气干燥法、红外(IR)干燥法和紫外(UV)干燥法。在上述干燥过程之后,涂覆的光漫射层溶液中的溶剂组分蒸发,从而形成光漫射层。
最后,在步骤S3中,形成在PET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上的背涂层包括摩擦系数不超过0.36(MIU)的微珠和第二粘合剂树脂。
由于摩擦系数不超过0.36(MIU),因而所述微珠可以具有离型性,并且可以防止由于与位于光漫射板背面的其它元件例如导光板摩擦引起的光漫射板上的划伤。以上描述了所述微珠的其它特征,因而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所述微珠的摩擦系数越小,则所述微珠的优点越多。优选地,所述微珠的摩擦系数不超过0.36(MIU)。例如,所述微珠可以由摩擦系数不超过0.36(MIU)的材料制成,例如甲基硅粉末或尼龙粉末,例如尼龙-12粉末,但不限于此。也就是说,所述微珠可以由任意材料制成,只要材料的平均摩擦系数不超过0.36(MIU)即可。
为了溶解所述微珠和第二粘合剂树脂,将第二粘合剂树脂和微珠投入溶剂。所述溶剂不限于特定物质,而是可以使用任何本领域常用的物质,例如甲基乙基酮和甲苯。
对于第二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任何具有离型性、抗划伤性和抗张弹性模量不超过300MPa的材料。第二粘合剂树脂优选由UV可固化的氨酯丙烯酸树脂制成,更优选由三(2-丙烯酰氧乙基)异氰酸酯-2-丙烯酸、(1-甲基亚乙基)双(4,1-亚苯氧基-2,1-乙二氧基-2,1-乙二基)酯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的三元共聚物制成。
此外,可以向溶剂中加入抗静电剂。抗静电剂不限于特定物质,而是可以使用本领域常用的产品。
此后,为了形成背涂层,应该使包含微珠和第二粘合剂树脂的溶剂经过混合过程。可以使用与步骤S1中混合光漫射层溶液相同的混合方法来进行混合过程。
此后,将均匀混合有微珠和第二粘合剂树脂的溶剂涂覆在PET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上,所述基板具有在步骤S1中形成的光漫射层,并随后干燥。使用与步骤S1中干燥光漫射层溶液相同的干燥方法。
下文中,基于以下实施例更详细说明本发明。然而,不应认为本发明受实施例的描述所限制。
实施例1
通过下列步骤制备光漫射层溶液,将100g折射率为1.49的丙烯酸树脂、5g用作硬化剂的聚异氰酸酯和75g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日本SokenChemical & Engineering Co.,Ltd.生产)制成的颗粒与含112g乙酸丁酯和48g二甲苯(比重为0.878g/cm3且沸点为133.29℃)的溶剂混合来制备混合溶液,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的颗粒用作光漫射颗粒且折射率为1.49、比重为1.19g/cm3、尺寸为20μm、颗粒尺寸变化系数为7%,用均质搅拌器使混合溶液在1.000rpm下经历分散过程1小时,将混合溶液消泡沫约2小时。使用棒涂机将光漫射层溶液涂覆到厚度为125μm的PET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然后干燥。由此,得到其上涂覆有厚度为20μm的光漫射层的PET板。此后,制备背涂层溶液如下:将100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约52℃和抗张弹性模量为250MPa的UV可固化的氨酯丙烯酸树脂(由Natoko Paint Co.,Ltd.,“SB-243”生产)、5g用作抗静电剂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2g由摩擦系数为0.32(MIU)的甲基硅制成的微珠溶解在含50g甲苯和50g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溶液中。使用棒涂机将背涂层溶液涂布在具有光漫射层的PET板的另一个表面上,然后在热空气烘箱中于100℃下干燥30秒。随后,使用辐射强度为600mJ/cm2的UV线来硬化PET板上的涂层。从而,制得光漫射板,其包含具有厚度为4μm的突出微珠的背涂层。
实施例2
通过下列步骤制备光漫射层溶液:将100g折射率为1.49的不饱和聚脂树脂、5g用作硬化剂的聚异氰酸酯和75g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日本的SokenChemical & Engineering Co.,Ltd.生产)制成的颗粒与含65g乙酸丁酯和16g二甲苯(比重为0.879g/cm3且沸点为131.86℃)的溶剂混合来制备混合溶液,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的颗粒用作光漫射颗粒且折射率为1.49、比重为1.19g/cm3、尺寸为10μm、颗粒尺寸变化系数为7%,用均质搅拌器使混合溶液在1.000rpm下经历分散过程1小时,将混合溶液消泡沫约2小时。使用棒涂机将光漫射层溶液涂覆到厚度为125μm的PET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然后干燥。由此,得到其上涂覆有厚度为20μm的光漫射层的PET板。此后,制备背涂层溶液如下:将100g抗张弹性模量为250MPa的UV可固化的氨酯丙烯酸树脂(由Natoko Paint Co.,Ltd.,“SB-243”生产)、5g用作抗静电剂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2g由摩擦系数为0.34(MIU)的甲基硅制成的微珠溶解在含50g甲苯和50g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溶液中。使用棒涂机将背涂层溶液涂覆在具有光漫射层的PET板的另一个表面上,然后在热空气烘箱中于100℃下干燥30秒。随后,使用辐射强度为600mJ/cm2的UV线来硬化PET板上的涂层。从而,制得光漫射板,其包含具有厚度为4μm的突出微珠的背涂层。
实施例3
除了使用含90g乙酸丁酯和60g二甲苯(比重为0.876g/cm3且沸点为134.7℃)的溶剂来制备混合溶液外,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光漫射板。
实施例4
通过下列步骤制备光漫射层溶液:将100g折射率为1.49的丙烯酸树脂、5g用作硬化剂的聚异氰酸酯和126g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日本的Soken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生产)制成的颗粒和14g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日本的Soken Chemical & Engineering Co.,Ltd.生产)制成的颗粒与含162g乙酸丁酯和69g二甲苯(比重为0.878g/cm3且沸点为133.29℃)的溶剂混合来制备混合溶液,所述126g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的颗粒的折射率为1.49、比重为1.19g/cm3、尺寸为20μm、颗粒尺寸变化系数为7%,所述14g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的颗粒的折射率为1.49、比重为1.19g/cm3、尺寸为10μm、颗粒尺寸变化系数为9.5%,用均质搅拌器使混合溶液在1.000rpm下经历分散过程1小时,将混合溶液消泡沫约2小时。使用棒涂机将光漫射层溶液涂覆到厚度为125μm的PET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然后干燥。由此,得到其上涂覆有厚度为20μm的光漫射层的PET板。此后,制备背涂层溶液如下:将100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约52℃和抗张弹性模量为250MPa的UV可固化的氨酯丙烯酸树脂(由Natoko Paint Co.,Ltd.,“SB-243”生产)、5g用作抗静电剂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2g由摩擦系数为0.32(MIU)的甲基硅制成的微珠溶解在含50g甲苯和50g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溶液中。使用棒涂机将背涂层溶液涂覆在具有光漫射层的PET板的另一个表面上,然后在热空气烘箱中于100℃下干燥30秒。随后,使用辐射强度为600mJ/cm2的UV线来硬化PET板上的涂层。从而,制得光漫射板,其包含具有厚度为4μm的突出微珠的背涂层。
比较实施例1
通过下列步骤制备光漫射层溶液:将100g折射率为1.47的UV可固化的氨酯丙烯酸树脂、75g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日本的Soken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td.生产)制成的颗粒与128g用作溶剂的甲基乙基酮(MEK)(比重为0.802g/cm3且沸点为79.6℃)混合来制备混合溶液,所述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的颗粒的折射率为1.49、尺寸为20μm、颗粒尺寸变化系数为35%,用均质搅拌器使混合溶液在1.000rpm下经历分散过程1小时,将混合溶液消泡沫约2小时。使用棒涂机将光漫射层溶液涂覆到厚度为125μm的PET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然后干燥。由此,得到其上涂覆有厚度为20μm的光漫射层的PET板。此后,制备背涂层溶液如下:将100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约88℃的热固性丙烯酸粘合剂树脂(由韩国的AEKYUNG CHEMICAL制造)、3g用作抗静电剂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2g由摩擦系数为0.38(MIU)的PMMA制成的微珠溶解在70g甲苯中。使用棒涂机将背涂层溶液涂覆在具有光漫射层的PET板的另一个表面上,然后热空气烘箱中于100℃下干燥30秒。从而,制得光漫射板,其包含具有厚度为5μm的突出微珠的背涂层。
试验实施例1
通过下面的方法评估上述实施例1-4和比较实施例1的光漫射板。
(1)抗划伤性
通过与其接触的导光板的摩擦试验来观察光漫射板上的划伤。在此,使用日本的Shinto Scientific Co.,Ltd.制造的表面特性试验装置“HEIDON-14DR”。试验条件设定为:往复速度为4500mm/min、往复距离为15mm、往复次数为2000和施加重量为50g。通过肉眼检查评估结果。
图3A是说明根据比较实施例1制造的光漫射板摩擦试验后的表面状态的图,图3B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制造的光漫射板摩擦试验后的表面状态的图。参考图3A和3B,可以看到,当光漫射板与导光板发生摩擦性接触时,本发明的光漫射板上形成少数划伤,因为微珠的摩擦系数小。还可以看到,由于第二粘合剂的弹性保证微珠可以移动的距离,因此减少划伤。
(2)抗磨损性评估
为了使用泰伯磨耗试验仪测量根据实施例4和比较实施例1制造的光漫射板的各个背涂层的抗磨损性(使用CS-17砂轮且负荷为1kg),制备各个光漫射板的盘形样本。将砂轮安装在样品上,然后旋转。从而磨损样本。然后测量磨损样品的重量。图5说明得到的光漫射板的试验结果。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和比较实施例1制造的光漫射板的抗磨损性试验结果的图。参考图5,根据比较实施例1制造的光漫射板样品量的减少与砂轮的rpm的降低成比例。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制造的光漫射板样品量的减少直到砂轮rpm达到约300才接近零,并且光漫射板样本量的减少从此时直到砂轮rpm达到1000时都保持很小的值。此外,根据肉眼检查,根据比较实施例1制造的光漫射板的第二粘合剂树脂剥离。另一方面,根据实施例4制造的光漫射板样品的第二粘合剂树脂的任何部分都不剥离。由此,认为本发明的光漫射板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
(3)亮度评估
使用由TOPCON CORPORATION制造的BM7设备来测量,且测量角度为1°。测量光漫射板的总共9个区域。将9个测量区域编号。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光漫射板的亮度测量区域的示意图。表1示出使用上述设备测量的根据实施例1-4和比较实施例1制造的各个光漫射板的9个区域的亮度。
表1
 1  2  3  4  5  6  7  8  9 平均亮度     增加率(%)
实施例1  3737  3246  3293  3258  3521  3425  3178  3206  3078 3327     1.2
实施例2  3713  3218  3265  3238  3509  3389  3154  3178  3086 3306     0.5
实施例3  3792  3281  3325  3313  3569  3433  3214  3262 3142 3370     2.5
实施例4  3836  3309  3345  3317  3593  3485  3269  3305  3178 3404     3.5
比较实施例1 3689 3198 3242 3214 3493 3401 3126 3166 3066 3288 0.0
如表1所示,测量根据比较实施例1制造的光漫射板的区域1-9的亮度,并且计算平均亮度。随后,计算根据实施例1-4制造的各个光漫射板的平均亮度,并与根据比较实施例1制造的光漫射板的平均亮度进行比较。从而,计算根据实施例1-4制造的各个光漫射板的平均亮度的增加率。也就是说,将根据比较实施例1制造的光漫射板的平均亮度用作参考亮度。参考表1,可以看到,根据实施例1-4制造的光漫射板的亮度增加率分别为1.2%、0.5%、2.5%和3.5%。
从上述结果可以证实,与由于多层排列微珠的双折射引起的亮度低的传统光漫射板比较,本发明的光漫射板实现了改善根据单层排列的微珠的亮度、消除粘连和减少由于与光漫射板背面邻近的导光板的摩擦而在其上产生的划伤。
从上面的描述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提供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光漫射板增加亮度、减少光漫射板背面产生的划伤和消除粘连。
尽管为了说明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中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更改、添加和替换。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包括:
基板;
光漫射层,形成在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其中光漫射层由一种组合物制成,所述组合物包括光漫射颗粒、溶剂和第一粘合剂树脂,所述光漫射颗粒具有1.0-1.2g/cm3的比重和不超过15%的颗粒尺寸变化系数,所述颗粒尺寸变化系数通过以下表达式表示,所述溶剂具有0.82-1.0g/cm3的比重和130-140℃的沸点,用来调节光漫射颗粒的沉淀率,所述第一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与光漫射颗粒的折射率差值不超过0.01,
[表达式]
变化系数=(标准偏差÷平均值)×100;和
背涂层,形成在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上,其中背涂层包括摩擦系数不超过0.36(MIU)的微珠和抗张弹性模量不大于300MPa的第二粘合剂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其中所述组合物中的固体物质含量为38-42%。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其中所述溶剂是含乙酸丁酯和二甲苯的混合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3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其中所述混合溶液包含20-150重量份的二甲苯/100重量份的乙酸丁酯。
5.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40-140重量份的光漫射颗粒/100重量份的第一粘合剂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其中所述光漫射颗粒包括两利具有不同平均尺寸的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其中所述溶剂的比重为0.86-1.0g/cm3
8.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其中所述微珠由尼龙基或硅基化合物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其中所述第二粘合剂树脂是UV可固化的氨酯丙烯酸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高亮度光漫射板,其中所述UV可固化的氨酯丙烯酸树脂是三(2-丙烯酰氧乙基)异氰酸酯-2-丙烯酸、(1-甲基亚乙基)双(4,1-亚苯氧基-2,1-乙二氧基-2,1-乙二基)酯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的三元共聚物。
11.一种制造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高亮度光漫射板的方法,包括:
制备光漫射层溶液,所述光漫射层溶液包括光漫射颗粒、溶剂和第一粘合剂树脂,所述光漫射颗粒具有不超过15%的颗粒尺寸变化系数,所述颗粒尺寸变化系数通过以下表达式表示,所述溶剂的比重为0.82-1.0g/cm3
[表达式]
变化系数=(标准偏差÷平均值)×100;
将光漫射层溶液涂覆到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制造的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并干燥所涂覆的溶液;和
形成背涂层,所述背涂层包括摩擦系数不超过0.36(MIU)的微珠和在PET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上的第二粘合剂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所述光漫射颗粒包括两种具有不同平均尺寸的颗粒。
CNB2006101608359A 2006-05-10 2006-11-30 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光漫射板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04609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42044A KR100744842B1 (ko) 2006-05-10 2006-05-10 액정 디스플레이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고휘도 광확산 시트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060042044 2006-05-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1222A true CN101071222A (zh) 2007-11-14
CN100460953C CN100460953C (zh) 2009-02-11

Family

ID=38601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08359A Active CN100460953C (zh) 2006-05-10 2006-11-30 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光漫射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0744842B1 (zh)
CN (1) CN100460953C (zh)
TW (1) TWI34387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3355A (zh) * 2012-09-28 2014-04-09 爱思开哈斯显示用薄膜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光导板
JP2021066771A (ja) * 2019-10-18 2021-04-3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剤、粘着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2900A (ja) * 2000-08-31 2002-03-12 Kimoto &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5054872B2 (ja) * 2001-02-22 2012-10-24 恵和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6908202B2 (en) * 2002-10-03 2005-06-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Bulk diffuser for flat panel display
JP2004198707A (ja) 2002-12-18 2004-07-15 Keiwa Inc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4226604A (ja) * 2003-01-22 2004-08-12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合成樹脂粒子、光拡散板、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314652B2 (en) * 2003-02-28 2008-01-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iffuser for flat panel display
JP4074847B2 (ja) 2003-09-30 2008-04-16 恵和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5326774A (ja) * 2004-05-17 2005-11-24 Soken Chem & Eng Co Ltd 光拡散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樹脂組成物
KR20060016518A (ko) * 2004-08-18 2006-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JP4029299B2 (ja) * 2004-09-06 2008-01-0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拡散性樹脂組成物、及び光拡散成形品
JP2005107553A (ja) 2005-01-06 2005-04-21 Minoru Yoshida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3355A (zh) * 2012-09-28 2014-04-09 爱思开哈斯显示用薄膜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光导板
CN103713355B (zh) * 2012-09-28 2016-08-31 爱思开哈斯显示用薄膜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光导板
JP2021066771A (ja) * 2019-10-18 2021-04-3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剤、粘着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383448B2 (ja) 2019-10-18 2023-11-2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剤、粘着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43870B (en) 2011-06-21
KR100744842B1 (ko) 2007-08-01
TW200742669A (en) 2007-11-16
CN100460953C (zh) 2009-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5961B (zh) 使用光扩散剂的多功能光学多层膜
KR100884658B1 (ko) 광학 박막 시트
KR101202647B1 (ko) 복합 광학 필름
CN101636670B (zh) 光学片
KR100680127B1 (ko) 액정디스플레이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확산 시트
KR20120101401A (ko) 휨 방지 표면을 갖는 광학 필름
CN102176080A (zh) 光学片
TWI416202B (zh) 光學元件
CN1550851A (zh) 光漫射层、光漫射膜以及光漫射粘接片
US8926777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igh brightness optical sheet
CN102736146A (zh) 一种光学扩散膜及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模组
CN100460953C (zh) 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光漫射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63630A (zh) 透镜片、面光源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767118B (zh) 防眩光膜及顯示設備
TWI765177B (zh) 防眩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CN101627324B (zh) 用于棱镜与背光模块总成的覆盖片
KR100737978B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확산 시트 및 이를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니트
KR100584873B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확산 시트
KR100804061B1 (ko) 액정디스플레이의 백라이트유니트용 확산필름
KR20100042310A (ko) 고휘도 광확산 필름
KR20030015434A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확산 필름
KR20040075999A (ko) 액정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확산필름
TW202411066A (zh) 顯示器
CN100416369C (zh) 聚光片
TW202134046A (zh) 防眩光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NGBO NEW MATERIALS (SUZHOU)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GBO CORP.

Effective date: 201505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215000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27

Address after: 215000 Jiangsu city of Suzhou province Wuj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ng Jin Road No. 1801

Patentee after: Bao Xin new material (Su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Sangbo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