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9449B - 依赖于调度模式的数据传送 - Google Patents
依赖于调度模式的数据传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69449B CN101069449B CN2005800244359A CN200580024435A CN101069449B CN 101069449 B CN101069449 B CN 101069449B CN 2005800244359 A CN2005800244359 A CN 2005800244359A CN 200580024435 A CN200580024435 A CN 200580024435A CN 101069449 B CN101069449 B CN 1010694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wireless carrier
- priority
- entity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8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911390 Homo sapiens Coagulation factor VIII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57593 human F8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47431 recombinat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522296 Erithacus rubecul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76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1 re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数据从移动终端传送到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为了根据调度模式而增强数据传送,本发明提供了根据由移动终端使用的调度模式的独立的优先级,用来调度传送数据、或将不同的无线载体的不同的传送数据多路复用到传输信道上。此外,本发明涉及通过根据所关联的无线载体的调度模式来预见并设置用于每个逻辑信道的标志、而允许根据调度模式的数据传送的调度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数据从移动终端传送到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方法,其中,该移动终端包括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实体,并且,本发明涉及使用独立优先级的移动终端。此外,本发明涉及允许依赖于调度模式的数据传送的调度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W-CDMA(宽带码分多址)是IMT-2000(国际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口,其被标准化,以便用于第三代无线移动电信系统。其以灵活有效的方式提供各种服务,如语音服务和多媒体移动通信服务。日本、欧洲、美国、以及其它国家中的标准化团体联合组织了被称为第三代合作项目(3GPP)的项目,以产生用于W-CDMA的公用无线接口标准。
IMT-2000的标准化欧洲版本被统称为UMTS(全球移动电信系统)。已在1999年出版了UMTS规范的第一次发布(Release 99,版本99)。同时,3GPP在Release 4和Release 5中已将对该标准的一些改进标准化,并且,在Release 6的范围下,正在进行有关进一步的改进的讨论。
已在Release 99和Release 4中定义了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专用信道(DCH)、以及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SCH)。之后数年中,开发人员认识到:对于提供多媒体服务(或通常的数据服务)来说,必须实现高速非对称访问。在Release 5中,引入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访问(HSDPA)。新的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向用户提供了:从UMTS无线接入网络(RAN)到在UMTS规范中被称为用户设备的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高速访问。
混合ARQ方案
用于非实时服务的检错的最常用的技术基于与前向纠错(FEC)组合的自动重复请求(ARQ)方案,其被称为混合ARQ。如果循环冗余校验(CRC)检测到错误,则接收器请求传送器发送附加位、或新数据分组。根据不同的现有方案,在移动通信中最经常使用停止和等待(SAW)、以及选择性重复(SR)连续ARQ。
在传送之前,将对数据单元进行编码。取决于重新传送的位,可定义三种不同类型的ARQ。
在HARQ类型I中,丢弃接收到的错误的数据分组(也被称为PDU(分组数据单元)),并且,独立地重新传送和解码该PDU的新副本。通过使用HARQ类型II,不丢弃需要重新传送的错误PDU,而是将其与由传送器提供的某些递增冗余位组合,以便进行后续的解码。重新传送的PDU有时会具有较高的编码速率,并且,在接收器上与存储的值组合。那意味着:仅在每次重新传送中添加很小的冗余度。
最后,HARQ类型III是与类型II几乎相同的分组重新传送方案,而区别仅在于:每一个重新传送的PDU都是可自解码的。这意味着:可在不与先前的PDU组合的情况下解码PDU。在某些PDU被严重破坏、以至几乎无信息可被重用的情况下,可有利地使用可自解码的分组。
当采用跟踪组合(chase-combining)时,重新传送的分组携带同样的码元。在此情况下,通过逐个码元、或者通过基于逐位而组合多个接收的分组(见D.Chase:″Code combining:A maximum-likelihood decoding approach forcombining an arbitrary number of noisy packets″,IEEE Transactions onCommunications,Col.COM-33,pages 385 to 393,May 1985)。将这些组合的值存储在相应的HARQ过程的软缓冲器中。
分组调度
分组调度可为用于将传送机会和传送格式分配给共享介质所容许的用户的无线资源管理算法。例如,可通过将传送机会分配给处于理想的信道状况的用户,与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相组合,在基于分组的移动无线网络中使用调度,以使吞吐量/容量最大。UMTS中的分组数据服务可被应用于交互和后台流量类别,然而其还可用于流式服务。属于交互和后台类别的流量被视为非实时(NRT)流量,并通过分组调度器而控制。分组调度方法的特征可在于:
·调度周期/频率:用户在时间上被提前调度的周期。
·调度次序:对用户服务的次序,例如,随机次序(循环(round robin))、或根据信道质量(基于C/I或吞吐量)。
·分配方法:用于分配资源的准则,例如,对于每分配间隔的所有排队的用户的相同的数据量、或相同的功率/码/时间资源。
在3GPP UMTS R99/R4/R5中,在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用户设备之间分发用于上行链路的分组调度器。在上行链路上,要由不同用户共享的无线接口资源是在节点B上的总接收功率,并且,由此,调度器的任务在于,在用户设备之间分配功率。在当前的UMTS R99/R4/R5规范中,RNC通过将一组不同的传输格式(调制方案、码率等)分配给每个用户设备,而控制允许用户设备在上行链路传送期间传送的最大速率/功率。
可使用RNC和用户设备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收发,而实现这样的TFCS(传输格式组合集合)的建立和重新配置。允许用户设备基于其自身的状态(例如,可用功率和缓冲器状态),而在所分配的传输格式组合之间自主地进行选择。在当前的UMTS R99/R4/R5规范中,不存在对在上行链路用户设备传送上施加的时间的控制。例如,调度器可基于传送时间间隔而操作。
UMTS架构
图1中示出了全球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高级别R99/R4/R5架构(见3GPP TR 25.401:“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其可从http://www.3gpp.org得到)。网络元素在功能上被分组为核心网络(CN)101、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络(UTRAN)102、以及用户设备(UE)103。UTRAN 102负责处理所有无线相关的功能,而CN 101负责将呼叫和数据连接路由到外部网络。通过开放接口(Iu、Uu),而定义这些网络元素的互联。应注意,UMTS系统是模块化的,并且,因此,有可能具有同一类型的数个网络元素。
图2图解了UTRAN的当前架构。将多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201、202连接到CN 101。每个RNC 201、202控制一个或几个基站(节点B)203、204、205、206,其随之与用户设备通信。控制几个基站的RNC被称为用于这些基站的控制RNC(C-RNC)。一组受控基站与它们的C-RNC一起被称为无线网络子系统(RNS)207、208。对于用户设备和UTRAN之间的每个连接,一个RNS是服务RNS(S-RNS)。其维持与核心网络(CN)101的所谓的Iu连接。在需要时,如图3所示,漂移RNS 302(D-RNS)302通过提供无线资源来支持服务RNS(S-RNS)。相应的RNC被称为服务RNC(S-RNC)和漂移RNC(D-RNC)。还有可能、并且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即:C-RNC和D-RNC是等同的,并因此,使用缩写S-RNC或RNC。
增强型上行链路专用信道(E-DCH)
当前,由3GPP技术规范团体RAN研究用于专用传输信道(DTCH)的上行链路增强(见3GPP TR 25.896:“Feasibility Study for Enhanced Uplink forUTRA FDD(Release 6)”,其可从http://www.3gpp.org得到)。由于基于IP的服务的使用变得更加重要,所以,存在改善RAN的覆盖范围和吞吐量、以及减小上行链路专用传输信道的延迟的增加的需求。流式、交互、以及后台服务可受益于此增强上行链路。
一个增强为:结合控制节点B的调度的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案(AMC)的使用、以及由此的Uu接口的增强。在现有R99/R4/R5系统中,上行链路最大数据速率控制驻留在RNC中。通过重新配置节点B中的调度器,可减小由于RNC和节点B之间的接口上的信令而引入的等待时间,并且,由此,调度器可以能够更快地响应上行链路负载的随时间的改变。这可减小RAN内的用户设备的通信中的总体等待时间。因此,控制节点B的调度能够通过在上行链路负载减小时快速地分配更高的数据速率、以及在上行链路负载增大时相应地限制上行链路数据速率,而更好地控制上行链路干扰、并平滑噪声引起的偏差。
被考虑用来减小上行链路上的延迟的另一种技术为:与其它传输信道相比,对E-DCH引入较短的TTI(传送时间间隔)长度。当前研究了用于E-DCH的2ms的传送时间间隔长度,而在其它信道上共同使用10ms的传送时间间隔。作为HSDPA的关键技术之一的混合ARQ也被考虑用于增强上行链路专用信道。节点B和用户设备之间的混合ARQ协议允许错误地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迅速重新传送,并且,由此,可减小RLC(无线链路控制)重新传送的数目、以及相关联的延迟。这可改善最终用户所体验的服务的质量。
为支持上述增强,引入了新的MAC子层,其在下面将被称为MAC-eu(见3GPP TSG RAN WG1,meeting#31,Tdoc R01-030284,″Scheduled andAutonomous Mode Operation for the Enhanced Uplink″)。将在下面的章节中更详细地描述的这个新的子层的实体可位于用户设备和节点B中。在用户设备一侧,MAC-eu执行将上层数据(例如,MAC-d)数据多路复用到新的增强传输信道中、并操作HARQ协议传送实体的新的任务。
此外,在UTRAN一侧上的切换(handover)期间,可在S-RNC中终止MAC-eu子层。由此,记录所提供的功能的记录缓冲器也可驻留在S-RNC中。
用户设备上的E-DCH MAC架构
图4示出了用户设备一侧上的示例的总体E-DCH MAC架构。将新的MAC功能实体(即,MAC-eu 403)添加到Rel99/4/5的MAC架构。在图5中更详细地描绘了MAC-eu 405实体。
存在将要传送的数据分组从用户设备传输到节点B的M个不同的数据流(MAC-d)。这些数据流可具有不同的QoS(服务质量),例如,延迟和误差要求,并可能需要HARQ实例的不同的配置。因此,可将数据分组存储在不同的优先级队列中。分别位于用户设备和节点B中的HARQ传送和接收实体的集合将被称为HARQ过程。调度器将在向HARQ过程分配不同的优先级队列时考虑QoS参数。MAC-eu实体经由层1信令而从节点B(网络一侧)接收调度信息。
UTARN上的E-DCH MAC架构
在软切换操作中,在UTRAN一侧上的E-DCH MAC架构中的MAC-eu实体可能跨越节点B(MAC-eub)和S-RNC(MAC-eur)而分布。节点B中的调度器通过确定并用信令发送所命令的速率、建议的速率、或将活动用户(UE)限制为传送所允许的TCFS(传输格式组合集合)的子集的TFC(传输格式组合)阈值,而选择活动用户,并执行速率控制。
每个MAC-eu实体对应于用户(UE)。在图6中,更详细地绘出了节点BMAC-eu架构。可注意到,向每个HARQ接收器实体特定量或区域的、组合来自未完成的重新传送分组的位的软缓冲存储器。一旦成功地接收到分组,便将其转发到重排序(reordering)缓冲器,其向上层提供按顺序的递交。根据所绘出的实现方式,重排序缓冲器在软切换期间驻留在S-RNC中(见3GPPTSG RAN WG1,meeting#31,“HARQ Structure”,Tdoc R1-030247,其可从http://www.3gpp.org得到)。在图7中,示出了包括对应用户(UE)的重排序缓冲器的S-RNC MAC-eu架构。重排序缓冲器的数目等于用户设备一侧上的对应的MAC-eu实体中的数据流的数目。在软切换期间,将数据和控制信息从活动集合(Active Set)内的所有节点B发送到S-RNC。
应注意,所需的软缓冲器大小取决于所使用的HARQ方案,例如,使用递增冗余(IR)的HARQ方案需要比利用跟踪组合(CC)的方案更大的软缓冲器。
E-DCH信令
与特定方案的操作所需的控制信令相关联的E-DCH由上行链路和下操作信令组成。该信令取决于所考虑的上行链路增强。
为了允许控制节点B的调度(例如,控制节点B的时间和速率调度),用户设备必须将用于传送数据的上行链路的某个请求消息发送到节点B。该请求消息可包含用户设备的状态信息,例如,缓冲器状态、功率状态、信道质量估计。下面将该请求消息称为调度信息(SI)。基于此信息,节点B可估计噪声升高,并调度UE。利用在下行链路中从节点B发送到UE的许可消息,节点B向UE分配具有允许该UE发送的最大数据速率和时间间隔的TFCS。下面将该许可消息成为调度分配(SA)。
在上行链路中,用户设备必须用信号向节点B发送正确解码所传送的分组所需的速率指示符消息信息,例如,传输块大小(TBS)、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级别等。此外,在使用HARQ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必须用信号发送与HARQ相关的控制信息(例如,混合ARQ过程号,对于UMTS Rel.5、冗余版本(RV)、速率匹配参数等,将HARQ过程号称为新数据指示符(NDI))。
在接收和解码在增强上行链路专用信道(E-DCH)上传送的分组之后,节点B必须通过在下行链路中分别发送ACK/NAK,而向用户设备通知传送是否成功。
Rel99/4/5UTRAN内的移动管理
在说明连接到移动管理的一些过程之前,先定义在下面频繁使用的一些术语。
可将无线链路定义为单个UE和单个UTRAN接入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其物理实现包括无线载体传送。
可将切换理解为:UE连接从一个无线载体到另一个的转换(硬切换),其具有暂时连接中断;或者,向/从UE连接的无线载体的包含/排除,使得UE持续地连接UTRAN(软切换)。软切换专用于采用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网络。当采用当前的UTRAN架构作为例子时,可通过移动无线网络中的S-RNC来控制切换执行。
与UE相关联的活动集合包括在UE和无线网络之间的特定通信服务中同时设计的无线链路的集合。可采用活动集合更新过程,以修改UE和UTRAN之间的通信的活动集合。该过程可包括三个功能:无线链路添加、无线链路移除、以及组合的无线链路添加和移除。将同时的无线链路的最大数目设置为8。一旦相应基站的导频信号强度超过了与活动集合内的最强成员的导频信号相关的特定阈值,便将新的无线链路添加到活动集合。
一旦相应基站的导频信号强度超过了与活动集合内的最强成员相关的特定阈值,便从活动集合中移除无线链路。典型地,将用于无线链路的阈值选择为比用于无线链路删除的阈值高。由此,添加和移除事件形成与导频信号强度有关的滞后。
可通过RRC信令,将导频信号测定从UE报告给网络(例如,报告给S-RNC)。在发送测定结果之前,通常,执行一些滤波,以平均快衰减。典型的滤波持续时间可以是对切换延迟带来的约200ms。基于测定结果,网络(例如,S-RNC)可决定触发活动集合更新过程的功能中的一个(向/从当前活动集合添加/移除节点B)的执行。
E-DCH-控制节点B的调度
控制节点B的调度是用于E-DCH的技术特征中的一个,其被预计为允许上行链路功率资源的更有效率的使用,以便提供上行链路中的较高的小区吐量,并增大覆盖范围。术语“控制节点B的调度”表示在RNC设置的限制集合(即,UE可从中选择适当的TFC的TFC的集合)内控制节点B的可能性。下面,将UE可自主地选择适当的TFC的TFC的集合称为“控制节点B的TFC子集”。
如图8所示,“控制节点B的TFC子集”是由RNC配置的TFCS的子集。UE采用Rel5TFC选择算法,而从“控制节点B的TFC子集”中选择适当的TFC。倘若存在充足的功率容限、充足的可用数据、且TFC不处于封锁状态,则可由UE选择“控制节点B的TFC子集”中的任一TFC。存在用来调度E-DCH的UE传送的两个基本方法。可将调度方案全部视为UE中的TFC选择的关系,并且,主要区别在于:节点B可如何影响此过程、以及所关联的信令需要。
控制节点B的速率调度
此调度方法的原理在于:通过快速TFCS约束控制,而允许节点B控制并约束用户设备的传输格式组合选择。节点B可通过层1信令,而扩展/减小UE可自主地从中选择适当的传输格式的“控制节点B的子集”。在控制节点B的速率调度中,可并行、但在足够低的速率下出现所有上行链路传送,使得不会超过节点B上的噪声升高阈值。由此,来自不同用户设备的传送可能在时间上重叠。利用速率调度,节点B仅可约束上行链路TFCS,而不具有对UE在E-DCH上传送数据的时间的任何控制。由于节点B不知道同时传送的UE的数目,所以,对上行链路噪声升高的精确控制是不可能的(见3GPPTR 25.896:“Feasibility study for Enhanced Uplink for UTRA FDD(Release 6)”,version 1.0.0,其可从http://www.3gpp.org得到)。
引入了两个新的层1消息,以便通过节点B和用户设备之间的层1信令而允许传输格式组合控制。可由用户设备在上行链路中将速率请求(RR)发送到节点B。利用RR,用户设备可通过一个步骤而向节点B请求扩展/减小“控制节点的TFC子集”。此外,可由节点B在下行链路中将速率许可(RG)发送到用户设备。使用RG,例如,通过发送上/下命令,节点B可改变“控制节点B的TFC子集”。“控制节点B的TFC子集”有效,直到下次更新它为止。
控制节点B的速率和时间调度
控制节点B的速率和时间调度的基本原理在于,允许(仅在理论上)用户设备的子集在给定时刻上进行传送,使得不会超过节点B上的期望的总噪声升高。不同于发送上/下命令以便通过一个步骤来扩展/减小“控制节点B的TFC子集”,节点B可通过显式信令,例如,通过发送TFCS指示符(其可为指针),而将传输格式组合子集更新为任意允许的值。
此外,节点B可设置允许用户进行传送的开始时刻、以及有效周期。可通过调度器而调整对于不同用户设备的“控制节点B的TFC子集”的更新,以便在可能的程度上避免来自多个用户设备的传送在时间上重叠。在CDMA系统的上行链路中,同时传送总是彼此干扰。因此,通过控制在E-DCH上同时传送数据的用户设备的数目,节点B可具有对小区(cell)中的上行链路干扰级别的更精确的控制。节点B调度器可基于例如用户设备的缓冲器状态、用户设备的功率状态、以及节点B上的可用的干扰随温度的升高(RoT)容限,而判定允许哪些用户设备进行传送、以及基于每传送时间间隔(TTI)的对应的TFCS指示符。
引入两个新的层1消息,以便支持控制节点B的时间和速率调度。可由用户设备在上行链路中将调度信息更新(SI)发送到节点B。如果用户设备发现将调度请求发送到节点B的需要(例如,在用户设备缓冲器中出现新的数据),则用户设备可传送所需的调度信息。利用此调度信息,用户设备向节点B提供有关其状态的信息,例如,其缓冲器容量和可用传送功率。
可在下行链路中将调度分配(SA)从节点B传送到用户设备。一旦接收到调度请求,节点B便可基于调度信息(SI)、以及例如节点B上的可用RoT容限的参数,而调度用户设备。在调度分配(SA)中,节点B可通过信号来发送TFCS指示符、以及要由用户设备使用的后续的传送开始时刻和有效周期。
与上面已经提到的仅控制速率的调度相比,控制节点B的时间和速率调度提供了更精确的RoT控制。然而,与速率控制调度相比,在更多信令开销和调度延迟(调度请求和调度分配消息)的代价下得到这个更精确的对此节点B上的干扰的控制。
在图9中,示出了利用控制节点B的时间和速率调度的一般的调度过程。当用户设备想要针对E-DCH上的数据传送而被调度时,其首先向节点B发送调度请求。Tprop在这里表示无线接口上的传播时间。此调度请求的内容是这样的信息(调度信息),例如,用户设备的缓冲器状态和功率状态。一旦接收到该调度信息,节点B便可处理得到的信息,并确定调度分配。调度将需要处理时间Tschedule。
随后,可在下行链路中将包括TFCS指示符、以及对应的传送开始时刻和有效周期的调度分配传送到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调度分配之后,用户设备将在所分配的传送时间间隔中开始E-DCH上的传送。
可通过可用功率而约束速率调度、或时间和速率调度的使用,这是由于,E-DCH将必须与用户设备在上行链路中的其它传送的混合共存。不同的调度模式的共存可提供服务不同流量类型的灵活性。例如,可仅使用与使用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相比具有自主传送的速率控制模式,而发送具有较小数据量和/或较高优先级的流量(例如,TCP ACK/NACK)。后者涉及较低的等待时间和较低的信令开销。
无线链路控制协议(RLC)
下面,将简要概括RLC协议层的操作。应注意,提及RLC协议的这个和所有段落中的细节的级别仅被保持为足以提供对本发明的描述的理解的程度。
无线链路控制协议是在3G UMTS蜂窝式系统中使用的层2协议,其用于用户和控制数据两者的流控制和错误恢复。存在用于UMTS中的RLC的三个操作模式:透明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以及确认模式(AM)。RRC将每个RLC实体配置为以这些模式中的一个操作(见3GPP TS 25.322,“Radio Access Network;Radio Link Control(RLC)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6)”,version 6.0.0,其可从http://www.3gpp.org得到)。
RLC层在控制面(plane)中提供的服务被称为信令无线载体(SRB)。在用户面中,仅在该服务不使用PDCP(分组数据收敛协议)和BMC(广播多播控制)协议的情况下,RLC层提供的服务才被称为无线载体(RB)。否则,由PDCP或BMC提供RB服务。
在透明模式中,不将协议开销添加到通过TM-SAP(透明模式-服务接入点)而从较高层接收的RLC SDU(服务数据单元)。在特殊情况下,可实现具有受限的分割/重组能力的传送。可在无线载体设置过程中协商是否使用分割/重组。透明模式主要用于对延迟十分敏感的服务,如语音。
在非确认模式中,不会保证数据递交,这是由于,不使用重新传送协议。取决于配置,丢弃或标记由此接收到的错误的PDU(分组数据单元)。在发送方一侧,将从高层接收到的RLC SDU分割/连接为RLC PDU。在接收方一侧,对应地执行重组。
此外,可在RLC层中执行加密。例如,非确认模式用于特定的RRC信令过程。用户服务的例子为: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以及基于IP的语音(VoIP)。
设计确认模式用于分组数据的可靠的传输。多重复ARQ用于错误或丢失的PDU的传送。一旦从接收方接收到状态报告,便由发送方进行错误或丢失的PDU的重新传送。
状态报告可被发送方轮询、或者是自触发的。在位图状态报告被轮询时,接收方向发送方发送位图状态报告。该报告指示接收窗内、且至多到最后接收的PDU的接收状态(ACK或NACK)。可将确认模式RLC配置为提供向较高层的按顺序和不按顺序递交两者。
如在前面已经提到的,除了数据PDU递交之外,可在对等实体(peerentity)之间用信号方式发送状态和复位控制PDU。甚至可在独立的逻辑信道上传送控制PDU,由此,可将AM RLC实体配置为利用两个逻辑信道——一个信道用于传送有效负载数据,一个信道用于控制数据。确认模式是诸如交互和后台服务的分组类型服务的缺省模式。
根据UMTS规范,RLC层的功能为:
·分割和重组
·连接
·填充
·纠错
·按顺序递交到较高层
·复制检测
·流控制
·序列号校验
·协议错误检测和恢复
·加密
·用于数据传送的中止/恢复功能
无线载体配置
无线载体建立
在开始任何传送之前,建立无线载体(RB),并且,必须相应地配置所有层。建立无线载体的过程可根据无线载体和专用的传输信道之间的关系而变化。取决于QoS参数,可能存在、或可能不存在与RB相关联的永久分配的专用信道。
利用专用物理信道激活的无线载体建立
在UMTS中,在需要为了无线载体而创建新的物理信道时,应用图11中的过程。在从RRC层的网络一侧上的较高层服务接入点接收到RB建立请求原语(primitive)时,启动无线载体建立。此原语包含载体引用和QoS参数。基于这些QoS参数,由网络一侧上的RRC实体选择层1和层2参数。
随着CPHY-RL-Setup请求原语被发出到所有可应用节点B,而开始网络一侧上的物理层处理。如果任何期望接收方不能提供服务,则这将在确定原语中被指示。在设置层1(包括开始节点B中的传送/接收)之后,NW-RRC将“无线载体设置”消息发送到其对等实体(NW可选的确认或非确认的传送)。此消息包含层1、MAC和RLC参数。在接收到该消息之后,UE-RRC配置层1和MAC。
当指示了层1同步时,UE以确认模式将“无线载体设置完成”消息发回到网络。NW-RRC配置网络一侧上的MAC和RLC。
在接收到对“无线载体设置完成”的确认之后,UE-RRC创建与新的无线载体相关联的新的RLC实体。可应用的RLC建立的方法可取决于RLC传输模式。可显式建立RLC连接,或可应用显式信令。通过UE-RRC和RB建立确认来发送RB建立指示原语。
逻辑信道参数
在无线载体设置/重新配置上,向每个涉及的逻辑信道分配范围1至8的MAC逻辑信道优先级(MLP)。为1的MLP表示最高程度的优先级。在信息元素(IE)“RB映射信息”中包含MAC逻辑信道优先级。此外,IE“RB映射信息”包含标志“RLC逻辑信道映射指示符”。如果IE“RB映射信息”中的“上行链路RLC逻辑信道的数目”为2,则此参数只能为强制性的,否则,不需要此参数。
如在之前已经提到的,AM RLC实体可被配置为利用一个或两个逻辑信道。在于上行链路中配置两个逻辑信道的情况下,在第一逻辑信道上传送AM数据PDU,并在第二逻辑信道上传送控制PDU。如果标志“RLC逻辑信道映射指示符”被设置为“真”,则其指示第一逻辑信道应被用于数据PDU,而第二逻辑信道应被用于控制PDU。“假”指示:可在所述两个逻辑信道的任一个上发送控制和数据PDU。在当前的版本(release)中,不使用此参数,并且,应将“RLC逻辑信道映射指示符”设置为“真”。
传输信道和TFC选择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利用被映射到物理层中的不同物理信道的传输信道,而无线地(over the air)传送在较高层上生成的数据。传输信道是由物理层向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提供的用于信息传输的服务。传输信道主要被分为两类:
·公共传输信道,其中,如果传输信道上的数据意图用于特定UE、或所有UE的子集,则存在对接收UE的显式识别的需要(对于广播传输信道来说,不需要UE识别);
·专用传输信道,其中,由承载传输信道的物理信道隐含地给出接收UE。
专用传输信道的一个例子为E-DCH。在被统称为传送时间间隔(TTI)的周期性间隔期间,在传输信道内传送数据。传输块是在传输信道上、即在物理层和MAC层之间交换的基本数据单位。在每一个TTI,传输块到达物理层、或被物理层递交一次。传输格式(TF)描述在传输信道上、在TTI期间如何传送数据。
传输格式由两部分组成。半静态(semi-static)部分指示传送时间间隔(TTI)(例如,10ms、20ms、40ms、以及80ms)、FEC(前向纠错)编码的类型(例如,卷积、透平、无)、信道编码速率(例如,1/2、1/3)、以及CRC大小。第二部分(即,动态部分)指示每TTI的传输块的数目、以及每传输块的位数。
动态部分的属性可能对于每一个TTI而变化,并且,通过RRC传输信道重新配置过程来改变半静态部分。对于每个传输信道,定义一组传输格式,即所谓的传输格式集(TFS)。在传输信道建立时,从RRC将TFS分配到MAC曾。典型地,所有传输信道的传输格式的组合被称为传输格式组合(TFC)。在每个TTI开始时,选择对于所有传输信道的适当的TFC。取决于传输信道的数目,TFC包括TF的数目,其定义要用于在TTI内传送相应的传输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格式。
MAC层基于由RRC无线资源控制单元分配的一组传输格式组合(或用于传输格式组合集合的TFCS),而选择用于每个传输信道的传输格式,并且,选择要在对应的TTI期间、在所关联的传输信道上传送的每个逻辑信道的数据量。此过程被称为“TFC(传输格式组合)选择”。对于UMTS TFC选择过程的细节,参见3GPP TS 25.321,“Medium Access Control(MAC)protocolspecification;(Release 6)”,version 6.1.0,其可从http://www.3gpp.org得到。
对于传输格式组合的选择,向MAC层提供以下信息:
·有关传输信道的信息
○传输信道的数目
○每个传输信道的TTI间隔的持续时间和位置
○对于每个传输信道,包含可能的传输格式的TFS(传输格式集)。将传输格式指示符(TFI)分配给每个传输格式。通过一对参数(即,传输块的数目、以及传输块的大小)来表示TFS中的每个传输格式。参照位来给出传输块的大小。所述2个参数的积表示TTI中的传输信道的瞬时位速率。
○对于每个传输信道,所关联的逻辑信道的列表。
·有关逻辑信道的信息
○逻辑信道的数目
○每个逻辑信道的所关联的传输信道
○每个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值MLP(MAC逻辑信道优先级)。MLP包含1和8之间的值,其中,1表示最高程度的逻辑信道优先级。
○每个逻辑信道的参数模式,其定义所涉及的逻辑信道的RLC实体的操作模式。此参数可取以下3个值中的一个:AM(确认模式)、UM(非确认模式)、或TM(透明模式)。关于TFC选择,在AM或UM中操作逻辑信道的处理是相同的。在此发明中,我们仅考虑与在AM或UM模式下操作的RLC实体紧密相关的逻辑信道。对于AM或UM模式下的逻辑信道,NbBits表示在所关联的RLC实体中可用的位。
在所有这些参数中,MLP和模式参数是半静态的,并可通过无线载体重新配置过程而被修改。NbBits(所关联的RLC实体中的位数)是动态的,并可随着与所涉及的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传输信道的每个TTI而变化。
在每个引用TTI的开始(其表示所涉及的传输信道的最小的TTI),进行TFC选择。例如,如果在三个传输信道(其中,传输信道#1具有等于10ms的TTI长度,而传输信道#2和#3具有等于40ms的TTI长度)之间执行TFC选择,则每10ms执行TFC选择。
根据由RRC指示的优先级(MLP)而执行UE中的TFC选择。逻辑信道具有绝对的优先级;因此,MAC可从TFCS选择TFC,其使较高优先级数据的传送最大。
如前面已经提到的,RRC向UE分配一组传输格式组合(TFCS)。UE对于TFCS中的每个TFC而估计传送功率。为了保证TFC的所需传送功率不超过最大可允许的UE传送功率,UE限制所分配的TFCS中的传输格式组合的使用。需要比最大可允许的UE传送功率大的功率的所有TFC应被设置为所谓的“过多功率状态”。将所有其它TFC设置为“支持的状态”。MAC从支持的TFC的集合中选择TFC。
在选择期间,逻辑信道可以它们的优先级值(MLP)的升序、即以它们的优先级程度的降序而被处理。通过参照图10而描述示例的TFC选择过程。
将被称为MLP_var的变量初始化为1。检查是否在TFC选择中涉及的逻辑信道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等于MLP_var的MLP。如果一个都没有,则将参数MLP_var递增1,即,减小优先级的程度。在一个逻辑信道具有MLP_var的优先级程度的情况下,检查有效TFC的数目是否等于1。
如果在TFCS中仅有一个TFC,则选择此TFC,并且,终止TFC选择。否则,如果有效TFC(在图中被称为TFCS_valid)的子集包括传输格式的几个组合,那么,选择使UE能够传送用于优先级等于MLP_var的逻辑信道的最大可能的数据量的TFC。
随后,将TFCS的子集减小为:允许传送至少等价于先前选择的TFC的数据量的数据量的传输格式的组合。随后,检查MLP_var是否等于8。在其等于8的情况下,选择在先前的步骤中选择的传输格式组合,并且,终止TFC选择。否则,如图所示,将MLP_var递增1,并且,重复先前的步骤。根据所关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最后选择的TFC应使在传输信道中传送的数据量最大。
如前面已经提到的,两个调度模式被考虑用于E-DCH:速率控制、以及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模式。在速率控制调度模式中,允许UE自主地在直到由节点B用信号发送的最大数据速率下进行传送。此最大数据速率是有效的,直到节点B调度器发送了下一个TFCS约束消息(速率许可)为止。由于节点B调度器不具有对处于速率控制模式下的UE的传送定时的控制,所以,不为UE而显式保留上行链路资源。
在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模式中,节点B还控制允许UE进行传送的时刻。调度分配包括TFCS指示符,其指定最大可允许的数据速率/功率级别,并还指示允许UE在所指示的最大数据速率下进行传送的时间间隔。在用信号发送的时间间隔中,节点B调度器为调度的UE保留上行链路资源(容量)。
此外,在E-DCH的情况下,以控制时间和速率的模式执行传送,对于小区中的其它UE的调度而考虑此传送。因此,应确保为特定时间间隔而调度的UE(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模式)利用E-DCH上的数据传送的保留资源。在由于其它同时的上行链路流量而造成UE不能在所分配的时间间隔中、以所请求的数据速率在E-DCH上传送数据的情况下,UE必须向节点B发送另一个调度请求。
因此,在E-DCH上传送的服务会经历较长的延迟。对于速率控制模式下的传送,此问题不是很致命,这是由于,节点B调度器不为特定时间间隔而显式保留上行链路资源。允许UE在任意时刻进行传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目的中的一个在于,取决于调度模式而增强数据传送。
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而解决该目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用于将数据从移动终端传送到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方法。在此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媒体访问控制实体。
为了传送数据,可建立用于经由传输信道而传送数据的、移动终端和无线接入网络之间的无线载体。此外,可将用于无线载体的优先级分配给可由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使用的多个不同的调度模式中的每个。通常,应注意,可在各个调度模式中调度每个建立的无线载体。
在此实施例中,提供了用于取决于调度模式而进行传送的不同的优先级处理。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媒体访问控制实体可基于分配给相应的调度模式的优先级而选择传输格式组合,其中,传输格式组合包括用于经由传输信道而传送数据的传输格式。在传送的步骤中,可使用传输格式而传送数据。此实施例提供了可如何取决于所使用的调度模式的实现TFC选择、以及区分数据传送的优先级的一种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另一个可能的实现可被应用于这样的情形,其中,经由传输信道而传送来自该无线载体和其它无线载体的数据。在此情形中,可基于分配给由用于无线载体的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使用的相应的调度模式的优先级,而将无线载体的数据多路复用到传输信道。
在此实施例的变化中,媒体访问控制实体可选择用于传输信道的传输格式组合,其中,传输格式组合包括用于经由传输信道而传送数据的传输格式,并且,媒体访问控制实体可使用该传输格式而传送多路复用的数据。
在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化中,可在建立无线载体的期间分配优先级。所建立的无线载体可包括无线链路控制实体、以及用于将数据从无线链路控制实体提供到媒体访问控制实体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
在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化中,可从无线接入网络发送无线载体控制消息,其中,无线载体控制消息包括指示用于多个调度模式中的每个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的多个信息元素。例如,无线载体控制消息可为无线载体设置消息、或无线载体重新配置消息。在此实施例的变化中,可在信息元素“RB映射信息”内包括多个信息元素。
在此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化中,移动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实体可根据在无线载体控制消息中接收的指示用于多个调度模式中的每个的无线载体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的一组参数,而建立无线载体。
根据此实施例,移动终端可从具有无线接入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功能的实体(例如,RNC)接收可用调度模式的优先级,并可相应地配置所建立的无线载体。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将无线链路控制实体配置为具有多个逻辑信道,每个逻辑信道用来提供携带传送数据的数据PDU,并且,每个逻辑信道与多个调度模式中的一个相关联。由此,根据此实施例,可将无线链路控制实体配置为具有多于一个的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其中,将各个优先级分配给逻辑信道。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经由与用于传送数据的调度模式相关联的逻辑信道,而将数据从无线链路控制实体提供到媒体访问控制实体。在此实施例的变化中,可将无线链路控制实体配置为具有两个逻辑信道,所述两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个可与由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使用的两个有区别的调度模式中的一个相关联,并且,取决于当前使用的调度模式,可经由第一或第二逻辑信道而将数据提供给媒体访问控制实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此机制的更详细的操作。根据此实施例,可选择用于调度数据的调度模式。一旦已选择了调度模式,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便可确定与所选调度模式相关联的逻辑信道,并可向无线链路控制实体请求要经由所确定的逻辑信道而提供的数据。
在此实施例的变化中,通过移动终端而选择调度模式,或者,用信号方式从无线接入网络发送选择。根据此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化,经由所请求的逻辑信道,而将数据从无线链路控制实体提供到媒体访问控制实体。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调度模式包括控制速率的调度模式、以及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模式。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将数据从移动终端传送到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方法,其中,移动终端包括媒体访问控制实体。根据此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移动终端和无线接入网络之间建立用于经由传输信道而传送数据的无线载体;以及向无线载体分配优先级。此外,可基于分配给无线载体的优先级、以及指示用于无线载体的多个调度模式中的一个的在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中设置的标志,而传送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媒体访问控制实体可基于所分配的优先级和标志而选择传输格式组合,其中,传输格式组合包括用于经由传输信道而传送数据的传输格式。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这样的情形,其中,经由一个传输信道而传送来自该无线载体和其它无线载体的数据。在此实施例中,可基于分配给相应的无线载体的优先级、以及标志,而将无线载体的数据多路复用到传输信道。
在此实施例的变化中,媒体访问控制实体还可选择传输格式组合,其中,传输格式组合包括用于经由传输信道而传送数据的传输格式,并且,媒体访问控制实体可使用该传输格式而对数据进行多路复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设置了该标志时,使用比所分配的优先级高的优先级,并且,在未设置该标志的情况下,使用所分配的优先级。
此外,例如,该标志可指示使用了控制速率的调度模式、还是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模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给控制速率的调度模式分配比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模式低的优先级。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移动通信系统是UMTS系统,并且,经由E-DCH而传送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用于经由无线链路而传送被传送到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数据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部件,用于在移动终端和无线接入网络之间建立用于经由传输信道而传送数据的无线载体。该处理部件适于向可由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使用的多个不同的调度模式中的每个分配用于无线载体的优先级。此外,该终端的传送器可基于用于无线载体的、分配给由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使用的相应调度模式的优先级,而传送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用于经由无线链路而将数据传送到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移动终端,其中,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部件,用于在移动终端和无线接入网络之间建立用于经由传输信道而传送数据的无线载体,并用于向无线载体分配优先级。此外,该移动终端包括传送器,用于基于分配给无线载体的优先级、以及指示用于无线载体的由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使用的多个调度模式中的一个的在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中设置的标志,而传送数据。
上述移动终端还可包括适于执行上面所述的根据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方法的步骤的部件。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用于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当由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使处理器经由无线链路而将数据从移动终端传送到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使该处理器通过以下步骤而传送数据:在移动终端和无线接入网络之间建立用于经由传输信道而传送数据的无线载体;向可由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使用的多个不同的调度模式中的每个分配用于无线载体的优先级,其中,移动终端包括该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以及基于用于无线载体的、分配给由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使用的相应的调度模式的优先级,而传送数据。
提供了用于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当由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使处理器经由无线链路而将数据从移动终端传送到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使该处理器通过以下步骤而传送数据:在移动终端和无线接入网络之间建立用于经由传输信道而传送数据的无线载体;向无线载体分配优先级;以及基于分配给无线载体的优先级、以及指示用于无线载体的由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使用的多个调度模式中的一个的在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中设置的标志,而传送数据。
上面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存储这样的指令,其中,当由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使处理器执行根据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数据传送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数据从移动终端传送到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在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无线接入网络之间建立用于经由传输信道而传送所述数据的无线载体;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指示分配给其上映射了所述无线载体的数据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以及可由所述移动终端的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使用的多个不同的调度模式中的调度模式的信息;使用所接收的信息,将所述无线载体的数据映射到所述逻辑信道,并且进一步映射到传输信道;以及经由所述传输信道而传送无线载体的所述映射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由无线链路而传送被传送到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数据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媒体访问控制实体;处理部件,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无线接入网络之间建立用于经由传输信道而传送所述数据的无线载体,其中,所述处理部件适于向可由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使用的多个不同的调度模式中的每个分配用于所述无线载体的优先级;以及传送器,用于基于用于所述无线载体的、向由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使用的各个调度模式分配的优先级,而传送所述数据。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照附图而更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附图中相似或对应的细节。
图1示出了UMTS的高级架构,
图2示出了根据UMTS R99/4/5的UTRAN的架构,
图3示出了服务和漂移网络子系统的架构概要,
图4示出了UE一侧的总体的E-DCH MAC架构,
图5示出了移动终端(UE)中的MAC-eu架构,
图6示出了UTRAN的节点B中的MAC-eu架构,
图7示出了UTRAN中的服务RNC的MAC-eu,
图8示出了用于控制节点B的调度的TFC集合,
图9示出了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模式的消息流,
图10示出了移动终端(UE)上的示例TFC选择过程,
图11示出了利用专用物理信道激活的无线载体建立过程,以及
图12至15示出了用于基于根据本发明的不同示范实施例的调度模式而区分数据传送的优先级的、移动终端内的RLC、MAC和物理信道实体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段落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仅用于示范的目的,仅针对于UMTS通信系统而概述大多数实施例,并且,在随后的章节中使用的术语主要与UMTS术语相关。然而,所使用的术语、以及针对与UMTS架构的实施例的描述不意图将本发明的原理和思想限于这样的系统。
并且,在上面的背景技术章节中给出的详细的说明仅意图更好地理解在下面描述的主要专用于UMTS的示范实施例,并且,不应被理解为将本发明限于所描述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过程和功能的特定实现。
通常,可将本发明的原理应用于采用分布式架构的任何种类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应用于基于使用基于优先级的调度或类似于TFC选择的机制的IMT-2000框架的通信系统。还可将本发明应用于除E-DCH之外的专用信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引入了取决于调度模式的上行链路传送的不同优先级处理。对于每个调度模式,可将独立的优先级分配给无线载体。可基于已被分配给当前使用的调度模式的优先级,而执行数据传送。
一种可能性可为使用适当的用于调度的TFC选择过程,其适用于:基于当前使用的调度模式,TFC选择过程确定用于选择无线载体的TF的优先级。例如,当使用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模式而“调度”无线载体的数据时,TFC选择过程可使用与在控制速率的调度模式下进行传送时不同的、用于TFC选择的无线载体的另一个优先级(MLP)。
根据此实施例的变化,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模式中的传送可具有比控制速率的调度模式中的传送更高的优先级。
另一种方法可用于将不同的逻辑信道多路复用到单个传输信道的系统。TFC选择过程选择(连同其它TF一起)用于此传输信道的TF。为了引入基于调度模式的不同优先级处理,多路复用可基于针对于当前使用的相应的调度模式的不同逻辑信道的优先级,而对来自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进行多路复用。
下面,将针对应用于在E-DCH上的数据传送的TFC选择过程、无线载体建立等的改进,而概述本发明的不同的实施例。然而,应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使用E-DCH。
如前所述,对于上行链路中的E-DCH上的有效传送,可能存在取决于调度模式的、对于E-DCH的不同的优先级处理。在上行链路中,通过TFC选择而完成传输信道之间的物理信道数据速率的共享。如前所述,可根据逻辑信道优先级而完成TFC选择。例如,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而用信号方式发送信道优先级。
可通过TFC选择过程,而使较高优先级数据的传送最大化。在传统的UMTS系统中,在无线载体设置中,将MAC逻辑信道优先级(MLP)分配给每个逻辑信道。为了改变逻辑信道的MLP,需要使用无线载体重新配置过程,而重新配置无线载体。
考虑到取决于调度模式的不同的优先级处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预见到用于控制速率的调度模式、以及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模式的不同的MLP。在传统的UMTS系统中,调度模式的改变(即,基于缓冲器占用)会需要无线载体重新配置,其相对慢,并需要显著的信令开销(RRC信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避免由于无线载体重新配置过程而引起的额外的RRC信令和延迟。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为无线载体定义两个MAC逻辑信道优先级(MLP)。可将无线载体映射到E-DCH。应注意,数目2仅为针对于可能存在用于E-DCH的两个调度模式的示例。通常,可分别给可用于特定无线载体的每个调度模式分配优先级。
例如,通过使用从S-RNC传送的无线载体设置,可在无线载体设置过程期间设置这两个MLP。可替换地,可将独立的信令定义为将不同调度模式的优先级传送到UE(移动终端),或者,至少部分地,可由UE自主地选择优先级。
例如,一个MLP对应于控制速率的模式,而另一个MLP对应于控制时间和速率的模式。可将用于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模式的MLP选择为比用于控制速率的调度模式的MLP高。在Rel99/4/5中,在信息元素(IE)“RB映射信息”中定义了MAC逻辑信道优先级(见TS 25.331:″Radio ResourceControl(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s(Release 6)″,version 6.1.0,sections10.2.33:″>RAB information for setup″,10.3.4.10,and 10.3.4.20)。
在作为从IE“RB映射信息”提取的示例的下面的表中,添加了第二IE“>>第二MAC逻辑信道优先级”,其对应于向无线载体分配的第二MLP值。此第二MLP可指示控制时间和速率的模式中的逻辑信道优先级(所调度的传送),而第一MLP可指示控制速率的模式中的逻辑信道优先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在下面的表中所表示的,仅在将无线载体映射到E-DCH的情况下,才设置新的IE“>>第二MAC逻辑信道优先级”。请注意,所述表仅提供为不同的调度模式定义优先级值的规定的例子。
在上面的表中示出的例子中,已将两个优先级分配给无线载体,即,每个调度模式一个优先级。在存在多于两个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可包括指示“附加”信道优先级的更多新的IE。此外,还可定义在IE中指示的优先级到相应的调度模式的映射。此外,应注意,每个调度模式的优先级还可用于将无线载体映射到除了E-DCH之外的专用信道。在此情况下,需要相应地修改表中示出的“UL-RB映射”条件。
当考虑经由E-DCH的数据传送时,在UE的MAC-e实体中完成TFC选择。上面已经描述了目前对UMTS标准化的传统的过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此TFC选择过程的改进之处在于,MAC-e实体可确定其当前操作所处的调度模式,并且,基于此结果,可使得TFC选择基于向当前使用的、用于每个无线载体的调度模式所分配的MLP,其中,对于每个无线载体,需要为它们的传输信道指定TF。
由此,取决于调度模式,MAC-e可使用用于TFC选择的第一或第二MLP。UE(MAC-e)可判定调度模式,即基于要传送的数据量,或者,可通过信令(例如,来自节点B),而向UE通知要使用的调度模式。使得用于无线载体的两个MLP映射到E-DCH上,这避免了为改变MLP而执行无线载体重新配置的需要。
图12示出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配置的示例概要。在该例子中,假定已在UE中建立了两个无线载体,已配置了两个RLC实体1201和1202。根据该例子,已将RLC实体1201和1202中的每个配置为具有一个逻辑信道。已给每个逻辑信道分配了两个MLP,一个用于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模式,一个用于控制速率的调度模式。
MAC实体1203包括TFC选择实体1204。向TFC选择实体提供有不同逻辑信道的MLP,并且,MAC实体基于用于无线载体的调度模式,而选择适当的MLP值。可替换地,TFC选择实体1204可取决于所用的调度模式,而得到要用于TFC选择的适当的MLP。
在任何情况下,TFC选择实体1204均根据逻辑信道的相应的MLP而确定TFC。此外,将TFC信息提供给物理层实体1205。MAC实体1203还将逻辑信道的传送数据经由传输信道而提供给物理层实体1205,物理层实体1205使用在TFC信息中指示的TF而传送数据。
下面概述使用取决于调度模式的不同优先级值的另一个实现可能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可将AM RLC实体配置为具有上行链路中的两个(或更多)逻辑信道。由于可在E-DCH上传送交互、后台和流式服务,所以,可假定RLC以使用E-DCH的确认的服务模式来操作。
根据此实施例,可将RLC配置为具有可用于MAC上的每个调度模式的逻辑信道,并且,由此,可对于每个无线载体而维持逻辑信道和调度模式之间的(静态)映射。给每个逻辑信道分配独立的MLP。例如,逻辑信道的MLP可通过RRC信令而被配置,或可独立地被配置。
在当前的规范中,第二逻辑信道仅应用于控制PDU的传送。因此,不允许所述两个逻辑信道上的数据PDU的传送。根据此实施例,可通过利用用于数据传送的两个逻辑信道来配置RLC实体,而实现用于E-DCH的不同优先级处理。
例如,一个逻辑信道用于在控制速率的模式下的传送,另一个逻辑信道用于在控制时间和速率的模式下的传送。例如,使用无线载体设置消息中的IE,可在无线载体设置过程中、通过S-RNC而配置用于两个逻辑信道的MLP。如上所述,还可以预见在新定义的消息中的MLP的信令。另一种替换情况可以是:用信号方式发送一个MLP,并且,例如,使UE基于用信号方式发送的MLP而自主地选择其余MLP值。
用于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模式下的传送的逻辑信道可具有较高的优先级级别。由此,MLP应比其它逻辑信道的MLP更低。
对于数据传送,MAC根据调度模式而请求RLC在第一或第二逻辑信道上发送数据。这可通过在MAC和RLC之间通信的原语而建立。例如,可使用MAC-Status-Ind原语,其通常用于向每个逻辑信道的RLC指示其可向MAC传送数据的速率。通过将其它逻辑信道的传送速率设置为0、而将所选逻辑信道的传送速率设置为期望值,MAC可选择相应的逻辑信道,可经由其而从RLC提供数据。
在此过程中,MAC将确定其被指示使用(通过信令)、或其已选择用于数据传送的用于无线载体的调度模式,并且,可向RLC指示与所使用的调度模式相对应的逻辑信道。由于可向逻辑信道分配不同的MLP,所以,MAC将自动地考虑用于TFC选择的适当的MLP。
在本发明的替换实施例中,将该无线载体和其它无线载体的逻辑信道多路复用到单个传输信道。并且,在此实施例中,可预见到RLC实体的类似配置。代替选择可通过其而从用于调度的RLC实体提供数据的逻辑信道,即,如上所述的TFC选择,MAC实体可基于已被分配给各个逻辑信道的优先级,而将逻辑信道的数据多路复用到单个传输信道。通过利用单个无线载体的逻辑信道而控制数据提供,MAC实体可基于调度模式而使用不同的优先级,以便对不同的逻辑信道进行多路复用。
图13示出了与TFC选择相关的实施例所采用的方法、以及用于每个无线载体的数据传送的不同逻辑信道的使用。假定已在UE中建立了两个无线载体,已配置了两个RLC实体1301和1302。在该例子中,已将RLC实体1301和1302中的每个配置为具有用于传输数据PDU的两个逻辑信道、以及具有用于相应的RLC实体的每个逻辑信道的一个MLP。MAC实体1303包括TFC选择实体1304,用于选择用于数据传送的适当的TFC。
如上所述,MAC实体1303可控制从RLC实体#1和#2提供数据(数据PDU)的传送速率。已将无线载体的两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个与独立的MLP相关联。MAC实体1303确定当前用于调度来自相应的RLC实体#1和#2的数据的调度模式。取决于此,其可将传送速率设置为使得:例如,RLC实体#1对于在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模式下的传送,经由逻辑信道#1而提供数据,而在速率调度模式下进行传送时,经由逻辑信道#2而提供数据。根据激活的逻辑信道,MAC实体1303考虑用于TFC选择实体1304的TFC选择的相应分配的MLP值。
TFC选择实体1304确定包括用于其上映射了逻辑信道的传输信道的TF的TFC。由MAC实体1303将TFC信息和要传送的数据转发到用于传送的物理层实体1305。
允许取决于调度模式的E-DCH的不同优先级处理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预见到在UE一侧上的MAC-e中的标志的使用。可由MAC-e根据调度模式而设置该标志。如前所述,可通过显式信令而设置调度模式,或可由UE选择调度模式。当在控制时间和速率的模式下执行E-DCH上的传送时,将该标志设置为1。对于控制速率的模式下的传送,将该标志设置为0。可将每个无线载体的RLC配置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数据传送的逻辑信道,其被配置为具有独立的MLP。对于在E-DCH上映射的每个逻辑信道,在UE一侧上的MAC-e中存在这样的标志。
在执行TFC选择时,UE中的TFC选择实体可对于每个逻辑信道而确定是否设置该标志。可替换地,MAC实体还可基于该标志和分配给不同无线载体的优先级,而将不同无线载体的数据多路复用到单个传输信道。
例如,被设置为1的标志可向TFC选择实体指示:应针对上行链路中的其它同时的流量(在其它逻辑信道上)而区分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此实施例的变型预见了通常作为RRC信令的DCCH上的流量,并且,在控制时间和速率的调度模式中,会话服务应具有比E-DCH传送更高的优先级。
在指示控制速率的模式的、未设置用于逻辑信道的标志的情况下,可根据为逻辑信道配置的优先级而完成TFC选择。
当使用指示当前使用的调度模式的标志时,可将无线载体的逻辑信道配置为具有用于每个可能的调度模式的MLP,并且,基于该标志,MAC可使用用于TFC选择的适当的MLP值。另一个可能性可以是:将无线载体的逻辑信道配置为仅具有用于每个逻辑信道的一个MLP值,并且,MAC基于所配置的MLP和由该标志指示的调度模式,而确定要用于TFC选择的适当的MLP。
例如,在速率调度模式中,可将无线载体的逻辑信道配置为具有与用于TFC选择的MLP值相对应的MLP=4。在该标志指示使用用于调度无线载体的数据的时间和速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MAC实体可将用于TFC选择的MLP值设置为所配置的值为4的MLP减1。
图14中示出了这样的例子。假定已在UE中建立了两个无线载体,已配置了两个RLC实体1401和1402。在该例子中,已将RLC实体1401和1402中的每个配置为具有一个逻辑信道、以及用于相应的RLC实体的逻辑信道的一个MLP值。MAC实体1403包括MLP计算器1406和TFC选择实体1404。
如上所述,MLP计算器1406计算分别指示经由逻辑信道#1和#2接收的数据的调度模式的标志#1和#2,以便确定用于逻辑信道的数据的相应的调度模式。在确定标志指示使用时间和速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将相应的逻辑信道的所配置的MLP改变为较高的优先级。否则,将配置的MLP值用于该逻辑信道。
随后,将所确定的用于各个逻辑信道的MLP传递到TFC选择实体1404,其确定包括用于其上映射了逻辑信道的传输信道的TF的TFC。MAC实体1403将TFC信息和要传送的数据转发到用于传送的物理层实体1405。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每个无线载体映射到其自身的传输信道。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将数个逻辑信道映射到一个传输信道。如前面已经提到的,MAC实体可在TFC选择期间对每个传输信道选择适当的传输格式,并且,可在对应的传送时间间隔期间进一步选择要在所关联的传输信道上传送的每个逻辑信道的数据量。
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可将多个逻辑信道或数据流一起在单个传输信道(例如,E-DCH)上多路复用。在MAC实体中完成该多路复用。按照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TFC选择过程中的类似方式,控制每个逻辑信道或数据流的速率。根据每个逻辑信道(相应地,数据流)的逻辑信道优先级而进行该多路复用。根据当前使用的调度模式,MAC将考虑适当的MLP,用于将不同信道的数据多路复用到该传输信道。
图15示出了用于基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范实施例的调度模式而区分数据传送的优先级的、移动终端内的RLC、MAC和物理信道实体之间的关系。将每个无线载体分别配置为具有RLC实体#1(1501)和#2(1501)、以及逻辑信道#1和#2。向每个RLC实体分配了用于每个可用的调度模式的两个优先级。
经由逻辑信道而将传送数据提供到MAC实体1503,更具体地,提供到信道多路复用器1506。根据调度模式,信道多路复用器1506选择用于每个载体的适当的MLP,基于该MLP,其判定要从每个逻辑信道多路复用到传输信道#1的数据的量。
此外,TFC选择实体1504选择用于传送在传输信道上多路复用的数据、以及经由各个传输信道而提供的其它无线载体的数据(如果其存在的话)的适当的TFC。将TFC信息从MAC实体1503提供到传送该数据的物理层实体1505。
此外,UTRAN架构预想提供将进一步推行到网络边缘的更多智能功能(intelligence)(增强的控制和管理功能),例如,推行到节点B(基站)。这样做的一个原因可以是:消除RNC当前构成的单个失败点。还要注意,还可在已发展的UTRAN架构中采用本发明的根本思想。不同的基础UTRAN架构所暗示的主要变化可以是:在将来的架构中,例如,在将RRC功能从RNC移动到节点B时,UE和RNC之间的多数通信将在UE和节点B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使用硬件和软件的、上述各种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应认识到,可使用诸如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等的计算装置,而实现或执行上述各种方法、以及上述各种逻辑块、模块、电路。还可通过这些装置的组合而执行或实施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
此外,还可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直接以硬件方式而实现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并且,软件模块和硬件实现的组合是可能的。可将软件模块存储在任何种类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例如,RAM、EPROM、EEPROM、闪存、寄存器、硬盘、CD-ROM、DVD等。
Claims (9)
1.一种用于将数据从移动终端传送到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无线接入网络之间建立用于经由传输信道而传送所述数据的无线载体;
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指示分配给其上映射了所述无线载体的数据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以及可由所述移动终端的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使用的多个不同的调度模式中的调度模式的信息;
使用所接收的信息,将所述无线载体的数据映射到所述逻辑信道,并且进一步映射到传输信道;以及
经由所述传输信道而传送无线载体的所述映射的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实体基于至少包括在所接收的信息中的优先级,而选择传输格式组合,其中所述传输格式组合是用于在所述传送步骤中经由所述传输信道而传送所述映射的数据的传输格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建立无线载体期间,分配优先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载体包括无线链路控制实体、以及用于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提供到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实体的至少所述逻辑信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无线载体控制消息,其中,所述无线载体控制消息包括指示所述所接收的信息的多个信息元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信息元素“RB映射信息”内包括所述多个信息元素。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载体控制消息是无线载体设置消息、或无线载体重新配置消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是UMTS系统,并且,其中,经由E-DCH而传送所述数据。
9.一种用于经由无线链路而传送被传送到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数据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
媒体访问控制实体,
处理部件,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无线接入网络之间建立用于经由传输信道而传送所述数据的无线载体,
其中,所述处理部件适于向可由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使用的多个不同的调度模式中的每个分配用于所述无线载体的优先级,以及
传送器,用于基于用于所述无线载体的、向由媒体访问控制实体使用的各个调度模式分配的优先级,而传送所述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4014004.8 | 2004-06-15 | ||
EP04014004A EP1608194B1 (en) | 2004-06-15 | 2004-06-15 | Priority-handling for data transmissions |
PCT/EP2005/006361 WO2005125252A1 (en) | 2004-06-15 | 2005-06-14 | Scheduling mode dependent data transmission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69449A CN101069449A (zh) | 2007-11-07 |
CN101069449B true CN101069449B (zh) | 2010-12-22 |
Family
ID=34925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800244359A Active CN101069449B (zh) | 2004-06-15 | 2005-06-14 | 依赖于调度模式的数据传送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69461B2 (zh) |
EP (2) | EP1881637B1 (zh) |
JP (2) | JP4002591B1 (zh) |
KR (1) | KR101059627B1 (zh) |
CN (1) | CN101069449B (zh) |
AT (2) | ATE383048T1 (zh) |
CA (1) | CA2569627C (zh) |
DE (2) | DE602004030956D1 (zh) |
WO (1) | WO200512525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482100T3 (es) * | 2000-10-13 | 2014-08-01 | Sisvel International S.A. | Método y sistema para enlazar un equipo móvil a una red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
KR101059876B1 (ko) * | 2004-06-16 | 2011-08-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서비스 품질 보장을 위한 데이터전송량 선택 방법 |
US8014376B2 (en) * | 2005-01-05 | 2011-09-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anaging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DE102005005251A1 (de) * | 2005-02-04 | 2006-08-10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Datensicherungsschicht-Protokolleinheit, Mobilfunk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bbilden von mittels einer Mobilfunkeinrichtung zu übertragenden Daten von mindestens einem logischen Kanal und von zu übertragenden Kontrolldaten auf mindestens einen Transportkanal |
US7885662B2 (en) * | 2005-08-30 | 2011-02-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election of channel for 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 in HSDPA |
SG163609A1 (en) * | 2005-10-07 | 2010-08-30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supporting high speed downlink and uplink |
US8489128B2 (en) * | 2005-10-31 | 2013-07-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n a shared data channe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8625601B2 (en) * | 2005-10-31 | 2014-01-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w-overhead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of reception mode |
EP1989904B1 (en) * | 2006-02-06 | 2009-11-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scheduling voip traffic flows |
US7934137B2 (en) * | 2006-02-06 | 2011-04-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ssage remapping and encoding |
US8880104B2 (en) | 2006-03-03 | 2014-11-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tandby time improvements for st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7916687B2 (en) * | 2006-03-03 | 2011-03-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tandby time improvements |
KR100943590B1 (ko) * | 2006-04-14 | 2010-02-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태 보고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8433374B2 (en) | 2006-04-27 | 2013-04-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 sleep interval to improve battery life |
US7756134B2 (en) | 2006-05-02 | 2010-07-13 | Harris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lose queuing to support quality of service |
US8005041B2 (en) * | 2006-05-08 | 2011-08-23 | Ipwireless,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data flow and method therefor |
US7894509B2 (en) | 2006-05-18 | 2011-02-22 | Harri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unctional redundancy based quality of service |
CN101090515B (zh) * | 2006-06-15 | 2010-05-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宽带增值业务运营系统 |
US8064464B2 (en) * | 2006-06-16 | 2011-11-22 | Harri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bound content-based QoS |
US7856012B2 (en) | 2006-06-16 | 2010-12-21 | Harris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generic data transparent rules to support quality of service |
US20070291656A1 (en) * | 2006-06-16 | 2007-12-20 | Harri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utbound content-based QoS |
US8516153B2 (en) | 2006-06-16 | 2013-08-20 | Harri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network-independent QoS |
US7990860B2 (en) | 2006-06-16 | 2011-08-02 | Harri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ule-based sequencing for QoS |
US7916626B2 (en) | 2006-06-19 | 2011-03-29 | Harri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ult-tolerant quality of service |
US8730981B2 (en) | 2006-06-20 | 2014-05-20 | Harri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pression based quality of service |
US7769028B2 (en) | 2006-06-21 | 2010-08-03 | Harris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throughput management for event-driven message-based data |
US8320244B2 (en) | 2006-06-30 | 2012-1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ervation based MAC protocol |
US8300653B2 (en) | 2006-07-31 | 2012-10-30 | Harris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ured communications with quality of service |
US7855958B2 (en) | 2006-08-03 | 2010-12-21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Determining priority of bearer channels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8054784B2 (en) * | 2006-08-16 | 2011-11-08 | Tropos Networks, Inc. | Wireless mesh network channel selection |
KR100923923B1 (ko) | 2006-09-29 | 2009-10-28 | 이노베이티브 소닉 리미티드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베어러 매핑을 실행하는 방법 및장치 |
US8126475B2 (en) | 2006-10-09 | 2012-02-28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plink scheduling on shared channels |
DE602006012692D1 (de) * | 2006-10-31 | 2010-04-15 | Research In Motion Ltd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Wiedersegmentierung von Datenpaketen für HARQ Wiederübertragung |
US8254315B2 (en) | 2006-10-31 | 2012-08-2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egmentation of packet data for retransmission on HARQ transmission failure |
US8018895B2 (en) * | 2006-11-30 | 2011-09-13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on shared channels |
CN101682558B (zh) | 2006-12-07 | 2013-07-1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递数据的方法 |
KR101342365B1 (ko) * | 2006-12-07 | 2013-12-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달 방법 |
US8493955B2 (en) * | 2007-01-05 | 2013-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mechanism to enable spatial reuse in UWB networks |
WO2008084957A1 (en) | 2007-01-08 | 2008-07-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ceiving common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terminal thereof |
WO2008084986A2 (en) | 2007-01-09 | 2008-07-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194559B2 (en) | 2007-01-09 | 2012-06-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controlling data re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RU2414065C1 (ru) | 2007-01-10 | 2011-03-10 |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 Способ создания формата данных в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и терминал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KR101430439B1 (ko) * | 2007-01-10 | 2014-08-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
CN101578783A (zh) | 2007-01-10 | 2009-11-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移动通信中构造数据格式的方法及其终端 |
KR101211758B1 (ko) | 2007-01-10 | 2012-12-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블록 데이터 생성 방법 |
JP4698742B2 (ja) * | 2007-01-19 | 2011-06-08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JP5059440B2 (ja) * | 2007-02-09 | 2012-10-2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並びに無線ベアラの設定方法 |
US20080226074A1 (en) * | 2007-03-15 | 2008-09-18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iphering packet uni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DE602007002694D1 (de) | 2007-03-21 | 2009-11-19 | Alcatel Lucent Usa Inc | Verfahren zur Verwaltung koexistierender Datenpaketströme |
US8670363B2 (en) * | 2007-05-30 | 2014-03-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for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143225B2 (ja) | 2007-06-01 | 2013-02-13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別チャネルのステータスレポートの順序の乱れた配信 |
PL2129181T3 (pl) | 2007-06-08 | 2012-12-31 | Sharp Kk | System komunikacji ruchomej, urządzenie stacji bazowej oraz urządzenie stacji ruchomej |
US8130780B2 (en) | 2007-06-15 | 2012-03-06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system with multiple regions |
US8614985B2 (en) * | 2007-06-15 | 2013-12-24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a group resource in a wireless SDMA system |
AU2012216774B2 (en) * | 2007-06-19 | 2014-10-30 |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cheduling resourc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AU2015200479B2 (en) * | 2007-06-19 | 2017-02-16 |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cheduling resourc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ES2718801T3 (es) | 2007-06-19 | 2019-07-04 | Optis Cellular Tech Llc | Procedimientos y sistemas para planificar recursos en un sistema de telecomunicaciones |
US9544911B2 (en) * | 2007-08-10 | 2017-01-1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communications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EP2104985B1 (en) | 2007-08-13 | 2015-10-07 |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voip packets |
US9386557B2 (en) * | 2007-08-13 | 2016-07-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670394B2 (en) * | 2007-08-14 | 2014-03-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requests |
CN101873200A (zh) | 2007-09-06 | 2010-10-27 | 夏普株式会社 |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
KR20140031407A (ko) | 2007-10-01 | 2014-03-12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Egprs 시간 기반 확인응답의 구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8422466B2 (en) * | 2007-11-26 | 2013-04-16 | Nokia Corporation | Multiple network connections |
US8730842B2 (en) * | 2007-11-29 | 2014-05-20 | Jasper Wireless, Inc. |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and diagnostics for cellular data devices |
JP2009164684A (ja) * | 2007-12-28 | 2009-07-23 | Fujitsu Ltd | 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EP2077687A1 (en) * | 2008-01-04 | 2009-07-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enhancing layer 2 for a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uplink |
EP2077646A1 (en) * | 2008-01-05 | 2009-07-0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ing code points for indicating the scheduling mode |
WO2009096847A1 (en) * | 2008-01-30 | 2009-08-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081606B2 (en) * | 2008-01-31 | 2011-12-20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on of an uplink resource |
HUE056093T2 (hu) | 2008-02-01 | 2022-01-28 |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 Kommunikációs végberendezés |
US8259662B2 (en) * | 2008-02-19 | 2012-09-04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persistent resources dynamicall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028299B2 (en) * | 2008-03-21 | 2018-07-17 | Blackberry Limited | Providing a time offset between scheduling request and sounding reference symbol transmissions |
US20090323585A1 (en) * | 2008-05-27 | 2009-12-31 | Fujitsu Limited | Concurrent Processing of Multiple Bursts |
WO2010016149A1 (ja) * | 2008-08-08 | 2010-02-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通信プログラム |
US8699361B2 (en) * | 2008-09-30 | 2014-04-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ut-of-synchronization hand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5103358B2 (ja) | 2008-11-04 | 2012-12-19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再送方法 |
EP2237633A1 (en) * | 2009-04-03 | 2010-10-0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391816B2 (ja) * | 2009-05-08 | 2014-01-1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
JP4704482B2 (ja) * | 2009-06-08 | 2011-06-1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リレーノード、無線基地局及び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
CN101925004B (zh) * | 2009-06-17 | 2016-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多播广播业务的动态调度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KR101601270B1 (ko) * | 2009-07-17 | 2016-03-08 | 주식회사 쓰리디아이템즈 | 릴레이 기술을 이용한 패킷 데이터 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
US8238244B2 (en) | 2009-08-10 | 2012-08-07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Packet deconstruction/reconstruction and link-control |
US8711699B2 (en) * | 2011-10-31 | 2014-04-29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Prioritizing application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user device |
US8977279B2 (en) * | 2012-05-30 | 2015-03-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ioritizing RRC signaling messages |
EP2846495B1 (en) * | 2012-05-30 | 2017-07-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ulti-flow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
CN103716881B (zh) * | 2012-10-08 | 2018-08-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空口信息处理系统、方法及设备 |
CN104137507B (zh) * | 2013-01-31 | 2018-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反馈丢包的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4349388A (zh) * | 2013-07-23 | 2015-02-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小数据的方法、系统及用户设备 |
US9930709B2 (en) * | 2014-08-06 | 2018-03-2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evice-to-device transmission patterns |
CN105578525B (zh) * | 2014-11-07 | 2018-11-0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rlc报文分段方法及装置 |
US9906342B2 (en) * | 2014-11-10 | 2018-02-2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w-payload acknowledgment |
US9485712B1 (en) * | 2015-05-22 | 2016-11-01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Data bandwidth optimization |
US9967896B2 (en) * | 2015-07-22 | 2018-05-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node of scheduling radio resources |
CN105337972B (zh) * | 2015-10-23 | 2018-05-01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设备访问控制方法及系统 |
KR101632861B1 (ko) * | 2016-03-02 | 2016-07-01 | 주식회사 쓰리디아이템즈 | 릴레이 기술을 이용한 패킷 데이터 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
CN115209484A (zh) * | 2016-03-30 | 2022-10-18 | Idac控股公司 | 在无线系统中处理用户平面 |
CN108886803B (zh) | 2016-03-30 | 2023-10-31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5g灵活的rat系统中的独立的l2处理和控制架构 |
CN107404767B (zh) * | 2016-05-20 | 2020-10-20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基站及其调度用户设备的方法 |
US10750519B2 (en) * | 2017-03-16 | 2020-08-18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Determining a priority order based on an uplink transmission parameter |
US10986531B2 (en) * | 2017-05-05 | 2021-04-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 in a radio network |
US11528656B2 (en) * | 2019-08-13 | 2022-12-13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ultiplexing logical channels with different channel access priority class in new radio unlicensed |
EP3813267A1 (en) * | 2019-10-23 | 2021-04-28 | Robert Bosch GmbH | Radio module, method to operate a radio module, radio terminal, method to operate a radio terminal |
US20220417942A1 (en) * | 2021-06-25 | 2022-12-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oritizing uplink or downlink flows in multi-processor device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56833A (zh) * | 2000-11-14 | 2002-07-03 |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具有选择传输格式组合的无线网络 |
US6463071B1 (en) * | 1998-08-17 | 2002-10-08 | 3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to communicate prioritized traffic via fixed length data communication frames |
CN1479986A (zh) * | 2000-10-09 | 2004-03-03 | 经移动无线电系统的无线电接口传输数据分组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107689B (fi) | 1998-04-03 | 2001-09-14 | Nokia Networks Oy | Menetelmä merkinantoyhteyden muodostamiseksi |
KR100317261B1 (ko) | 1999-07-02 | 2001-12-22 | 서평원 | 능동적 무선 접속 베어러 제어 방법 |
FR2819365B1 (fr) * | 2001-01-11 | 2003-03-28 | Mitsubishi Electric Telecom Eu | Procede de selection d'une combinaison de formats de transport pour canaux de transport dans une station mobile et station correspondante |
US6813284B2 (en) * | 2001-01-17 | 2004-11-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data streams given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constraints |
DE10107700A1 (de) * | 2001-02-19 | 2002-08-29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Multiplexen und/oder Demultiplexen sowie entsprechende Computerprogramme und ein entsprechendes Computerprogramm-Erzeugnis |
US6701151B2 (en) | 2001-03-27 | 2004-03-02 | Ericsson Inc. | Short access for realizing a signaling radio bearer in geran |
KR100810281B1 (ko) * | 2002-03-30 | 2008-03-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전송 포맷 선택을위한 검색시간 최소화 방법 |
US8218609B2 (en) * | 2002-10-25 | 2012-07-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losed-loop rate control for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40228313A1 (en) * | 2003-05-16 | 2004-11-18 | Fang-Chen Cheng | Method of mapping data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2004
- 2004-06-15 EP EP07019152A patent/EP188163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6-15 AT AT04014004T patent/ATE383048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6-15 DE DE602004030956T patent/DE602004030956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6-15 DE DE602004011032T patent/DE602004011032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6-15 EP EP04014004A patent/EP160819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6-15 AT AT07019152T patent/ATE494691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
- 2005-06-14 US US10/583,736 patent/US7869461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6-14 JP JP2007508877A patent/JP4002591B1/ja active Active
- 2005-06-14 WO PCT/EP2005/006361 patent/WO200512525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6-14 CN CN2005800244359A patent/CN101069449B/zh active Active
- 2005-06-14 CA CA2569627A patent/CA2569627C/en active Active
- 2005-06-14 KR KR1020077001038A patent/KR10105962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
- 2007-06-18 JP JP2007160357A patent/JP4613189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63071B1 (en) * | 1998-08-17 | 2002-10-08 | 3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to communicate prioritized traffic via fixed length data communication frames |
CN1479986A (zh) * | 2000-10-09 | 2004-03-03 | 经移动无线电系统的无线电接口传输数据分组的方法 | |
CN1356833A (zh) * | 2000-11-14 | 2002-07-03 |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具有选择传输格式组合的无线网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608194B1 (en) | 2008-01-02 |
WO2005125252A1 (en) | 2005-12-29 |
DE602004011032D1 (de) | 2008-02-14 |
US20070275728A1 (en) | 2007-11-29 |
KR101059627B1 (ko) | 2011-08-25 |
CA2569627C (en) | 2014-07-15 |
DE602004030956D1 (de) | 2011-02-17 |
EP1881637B1 (en) | 2011-01-05 |
JP2007533276A (ja) | 2007-11-15 |
JP4613189B2 (ja) | 2011-01-12 |
US7869461B2 (en) | 2011-01-11 |
EP1608194A1 (en) | 2005-12-21 |
DE602004011032T2 (de) | 2008-04-30 |
KR20070029806A (ko) | 2007-03-14 |
JP4002591B1 (ja) | 2007-11-07 |
EP1881637A1 (en) | 2008-01-23 |
ATE494691T1 (de) | 2011-01-15 |
CA2569627A1 (en) | 2005-12-29 |
JP2007318771A (ja) | 2007-12-06 |
CN101069449A (zh) | 2007-11-07 |
ATE383048T1 (de) | 2008-0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69449B (zh) | 依赖于调度模式的数据传送 | |
CN101053272B (zh) | 在软移交期间的有效热噪声增量控制 | |
CN101292556B (zh) | 用于重新配置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介质访问控制层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1176379B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满意比特”的设置 | |
CN101048982B (zh) | 用于调度多个移动终端的发送的方法、基站、和移动终端 | |
CN1914846B (zh) | 利用同步重发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协议 | |
CN101715238B (zh) | 发送/接收用于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 |
CN102318404B (zh) | 用于多用户复用的系统和方法 | |
CN1656826B (zh) | 用于上行链路速率控制的分布式信令的方法和设备 | |
CN1941671B (zh) | 传输控制方法、移动台、无线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站 | |
CN1842216B (zh) |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移动台、无线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 |
CN1864362B (zh) | 在软切换期间分组重传的时间监视 | |
TWI433521B (zh) | 增強專用頻道傳輸控制方法及裝置 | |
CN101288274B (zh) | 重传过程控制方法 | |
CN100461912C (zh) | 无线基站和移动台 | |
CN1829111B (zh) | 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台 | |
CN101039452B (zh) | 增强的专用信道中调度信息的传输方法及基站节点 | |
JP2008535336A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移動端末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 |
CN1921335B (zh) |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移动台和无线网络控制站 | |
KR100713091B1 (ko) | 전송 속도 제어 방법 및 이동국 | |
CN100571259C (zh) | 一种用于hsupa的传输格式组合配置策略 | |
CN101005700A (zh) | Node B汇报最大上行数据速率的方法 | |
JP4559290B2 (ja) |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 |
KR100886421B1 (ko) | 전송 속도 제어 방법, 이동국 및 무선 네트워크 제어국 | |
JP2006345501A (ja) |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及び移動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6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