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6309A - 一种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6309A
CN101066309A CN 200710051818 CN200710051818A CN101066309A CN 101066309 A CN101066309 A CN 101066309A CN 200710051818 CN200710051818 CN 200710051818 CN 200710051818 A CN200710051818 A CN 200710051818A CN 101066309 A CN101066309 A CN 101066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extract
rhizoma rhe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518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9820C (zh
Inventor
陈科力
常明向
李娟�
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Hube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0710051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89820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66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6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98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982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由有效成分或者还有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组成,它所含的有效成分主要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茵陈10~30%、栀子5~30%、大黄5~30%、丹参5~15%、金银花5~30%、连翘0~15%、黄芪或炙黄芪5~15%、甘草或炙甘草1~15%,芒硝0~8%、党参0~15%。该复方中药制剂是对内毒素血症、各种并发内毒素血症的疾病及其诱发的各种症状的治疗药物,它对预防内毒素诱发的内毒素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症的治疗效果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药物组合物的复方药物制剂。
背景技术
内毒素是构成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膜的脂多糖。其对机体造成双重影响:少量内毒素刺激则能增强机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力,诱生干扰素等,而大量内毒素进入循环系统则产生内毒素血症,可造成广泛的病理反应,如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休克等。感染性休克和继发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作为防治内毒素血症的手段,以往是从抑制内毒素发生源的革兰氏阴性菌增殖的目的出发,施予抗菌素。但是抗菌素的大量给药会出现耐药性菌株,并发生被杀死的革兰氏阴性菌突然释放大量内毒素引起内毒素血症的亢进或内毒素休克。因此需要开发抗菌素之外的治疗药。由此目的出发,针对内毒素或内毒素构成成分脂质A的拮抗剂、抗体等被研究。然而,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这些类型的制剂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一些学者认为,机体内炎症反应一旦发生,要打断级联的炎症反应,仅仅依靠某些拮抗剂、某一单抗等来调节网络的某一环节,是难以达到调节和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的目的的,而使用多种单抗又不现实。因此,多靶点的药物治疗可能是内毒素性休克防治的重要研究方向。中药具有多靶点作用,对内毒素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本发明用中药解决上述问题。众所周知,抗击血液或组织中的内毒素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破坏,另一种是清除出体外。只有把内毒素清除出体外,才能减少体内内毒素的含量,釜底抽薪,最终减少各种炎性介质的产生,缓解或治愈内毒素性疾病。众多已有的研究表明,以大黄为主的单方或复方,采取通俯泻实热的方法清洁肠道,有利于清除肠道内毒素,防止肠道内毒素移位。但在清除肠道内毒素之前,如何促进血液中的内毒素排泄到肠道是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在用大黄通腑清除肠道内毒素之前,首先通过增强肝脏枯否细胞、肝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对内毒素的吞噬,同时,增强肝脏分泌胆汁功能,促使被吞噬的内毒素通过胆汁排泄到肠道。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直接排出体内内毒素。同时,抑制肠道对内毒素的再吸收。
因此,我们以体外抗内毒素实验和体外抗菌实验为基础,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组成一个新复方。茵陈、栀子、大黄是个经典方剂(茵陈蒿汤)具有清热、祛湿、利胆的功效。其中的茵陈能清热利湿退黄,改善胆汁瘀闭,促进胆汁分泌,栀子能清热降火,通力三焦,引湿热自小便而出,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由大便而下,并且保护肠黏膜屏障。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退热,可以减轻内毒素引起的发热症状;丹参活血凉血,抗炎、抗凝血;黄芪、甘草补中益气,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肝细胞核枯否细胞的吞噬能力;甘草同时清热解毒,行气、调和诸药,以上药物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用于抗内毒素血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依据中医辨证施治、整体用药的理论,采用“清热、利胆、排毒、活血、凉血”的治疗原则,在防止肠源性内毒素移位的同时,通过增强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恢复被紊乱了的肝脏胆汁分泌功能,确保首先通过胆汁从血液中清除内毒素到肠道,再从肠道及时排出到体外。
本发明以体外抗内毒素实验和体外抗菌实验为基础,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组成一个新复方。本发明的复方中药材来源有:茵陈、栀子、大黄、丹参、金银花、连翘、黄芪或炙黄芪、甘草或炙甘草,芒硝和党参。
其中茵陈、栀子、大黄是个经典方剂(茵陈蒿汤)具有清热、祛湿、利胆的功效。茵陈能清热利湿退黄,改善胆汁瘀闭,促进胆汁分泌;栀子能清热降火,通力三焦,引湿热自小便而出;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由大便而下,并且保护肠黏膜屏障。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退热,可以减轻内毒素引起的发热症状。
丹参活血凉血,抗炎、抗凝血。
黄芪(或炙黄芪)、甘草(或炙甘草)补中益气,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肝细胞和枯否细胞的吞噬能力;甘草同时清热解毒,行气、调和诸药,以上药物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用于抗内毒素血症。
本发明为一种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它由有效成分或者还有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它所含的有效成分主要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茵陈10~30%、栀子5~30%、大黄5~30%、丹参5~15%、金银花5~30%、连翘0~15%、黄芪或炙黄芪5~15%、甘草或炙甘草1~15%,芒硝0~8%、党参0~15%。
优选为:茵陈15-25%、栀子15-25%、大黄5-15%、丹参8-12%、金银花15-25%、连翘5-15%、黄芪或炙黄芪8-12%、甘草或炙甘草3-6%。
其中所述的金银花可用金银花提取物代替。大黄可用大黄提取物代替;丹参可用丹参提取物代替;栀子可用栀子提取物或其有效成分栀子苷代替或部分代替。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由所述原料用不同工艺、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各药物提取物的混合物,或药物分成几个不同组分经分别提取后的提取物的混合物,或总提取物,制成的制剂。
本发明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包含汤剂,口服液、散剂、片剂、胶囊、分散片、微丸、注射剂、颗粒剂。
本发明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将所述中药原料直接切成小块或粉碎成粗粉,再用水或乙醇提取得到的各药物提取物,或继续浓缩成干浸膏,或者再与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合。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茵陈、栀子、丹参、连翘、黄芪和甘草用水煎煮3次,每次2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再加入大黄煎煮40~5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6~1/2体积作为备用液;另取金银花,用10~20倍量80%乙醇浸泡24小时后,超声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无醇味,得稠膏;将稠膏转入上述备用液中,减压浓缩至每1毫升相当于生药材量1克,即得汤剂;或经灭菌,灌瓶,即得口服液;或者浓缩至稠膏,继续减压干燥至干膏,加入淀粉,粉碎,混匀,过80目筛,用95%乙醇湿法制粒,80℃以下干燥,整粒,制成颗粒剂;或者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衣,即得片剂;或者加入赋形剂,装入胶囊,即得胶囊剂。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茵陈、栀子、金银花、丹参、大黄、连翘、炙黄芪及甘草用用乙醇浸泡12小时后,用20~25倍量75~85%乙醇分两次回流,每次微沸后回流1~1.5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提取物;取大黄煎煮40~5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6~1/2体积,与提取物合并,合并液减压浓缩至每1毫升相当于生药材量1克,即得汤剂;或者按上述方法制成口服液,颗粒剂,片剂,胶囊剂。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或者还有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制成的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包含汤剂,散剂、片剂、胶囊、分散片、微丸、注射剂、汤剂,口服液、颗粒剂。
本发明的药剂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赋形剂,如淀粉及其衍生物、糊精、磷酸氢钙、硬脂酸镁、微分硅胶等;崩解剂,如搜甲基纤维素钠、经丙基纤维素等;润滑剂,如硬脂酸镁等;包糖衣材料,如蔗糖、滑石粉、明胶、色素、川蜡等;薄膜包衣材料,如胃溶型水、醇包衣材料等。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抗内毒素血症功效,用于治疗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并发的疾病及其诱发的各种症状:如急性肝,如爆发性肝炎、丙肝、胆石症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感染、烧伤、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腹腔感染、尿路感染(肾炎)、癌症、肺炎、上感。对预防内毒素诱发的内毒素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症的有较好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体外内毒素实验
1.1实验材料
所用中药材均经过鉴定为正品后使用;冻干大肠杆菌内毒素标准品(北京生物制品检验所);鲎试剂(TAL)(湛江安度斯生物技术公司);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内毒素定量测定试剂盒(上海伊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内毒素(Sigma);多粘菌素B(Sigma);透射电镜(H-600日立)。
1.2方法:
1.2.1制剂制备
将抗内毒素血症药物组合物按重量比:茵陈20%、栀子20%、大黄10%、丹参9%、金银花20%、连翘9%、炙黄芪9%、甘草或炙甘草3%组合调配,除大黄外,煎煮3次,每次20分钟,合并煎煮液至1/2~1/6体积,加入大黄煎煮40~50分钟的煎煮液,然后减压真空抽干,用等体积0.1M pH 7.2的Tri s(三羟甲基铵基甲烷)缓冲液溶解残渣,按5倍倍比稀释配成系列浓度药液,并以35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用时取上清液进行实验。
1.2.2鲎试剂试管凝集反应
将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并配成2单位(Eu)/毫升的溶液,取此溶液0.1毫升分别加入到0.1毫升pH 7.2的Tris缓冲液及系列浓度药液中,摇匀,37℃水浴30分钟,冷至室温后取0.1毫升加入至0.1毫升鲎试剂安培中(双管),保鲜膜封口,摇匀,于37℃水浴温孵60分钟。另取0.25Eu/毫升内毒素溶液0.2毫升,直接加入到鲎试剂安培中,溶解鲎试剂作阳性对照管;取内毒素检查用水0.2毫升,直接加入到鲎试剂安培中,溶解鲎试剂作阴性对照管;阳性对照管、阴性对照管与样品管同时于37℃水浴温孵60分钟。保温和拿取过程中应避免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如阳性对照管形成坚实凝胶而阴性对照管仍为流动液,则该结果可信。将样品管从水浴箱中取出,缓缓倒转180度时,管内凝胶变形,不能保持完整而从管壁滑脱者为有拮抗内毒素作用,计为:“-”;如管内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无拮抗内毒素作用,计为:“+”。研究结果表明,本抗内毒素血症药物组合物在浓度为0.1∶125克/毫升仍有抗鲎试剂试管凝集反应现象,说明该组合物体外有直接抗内毒素的作用,且其抗内毒素活性很强。
1.2.3电镜观察
按lopes氏方法制成电镜滴片。用摩尔浓度为0.1,pH 7.2的Tris缓冲液溶解0111B4内毒素,浓度为2毫克/毫升,取此样品于三支试剂中,分别加入缓冲液、口服液、多粘菌素B(25微克/毫升)各0.2毫升,摇匀,37℃水溶温育60分钟。取各样品液适量,加1滴3.8%磷钨酸铀,15分钟后,取该溶液滴于铜网上,以滤纸吸去多余液体,于红外灯下烤干后进行电镜观察,放大倍数100000倍。
电镜下观察到正常内毒素超微结构呈链状式网状,这种结构不因37℃60分钟而发生改变;抗内毒素血症药物组合物作用后,这种链状盘绕结构崩解而呈短片状。经药物组合物作用后的内毒素结构变化与经多粘菌素B处理后其内毒素结构变化相同。
实施例2、体内抗内毒素活性实验
2.1实验方案I:内毒素+醋酸铅(PbAC)造模
2.1.1实验材料
将抗内毒素血症药物组合物按重量比:茵陈20%、栀子20%、大黄10%、丹参9%、金银花20%、连翘9%、炙黄芪9%、甘草或炙甘草3%组合调配,除大黄外,煎煮3次,每次20分钟,加入大黄煎煮40-50分钟,合并煎煮液至每毫升含生药量1克。内毒素(LPS Sigma公司),醋酸铅(PbAC分析纯),昆明种小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0±2)克,购于湖北省实验动物中心。
2.1.2实验方法和结果
精确称取内毒素,用生理盐水配成0.4毫克/毫升的溶液。精确称取PbAC,用双蒸水配成4毫克/毫升的溶液。将小鼠30只分成3组,第1组(对照组),给小鼠灌胃生理盐水0.2毫升/10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毫升/10克;第2组(模型组),首先,给小鼠灌胃生理盐水0.2毫升/10克后,立刻腹腔注射PbAC溶液0.1毫升/10克,1.5小时后,给小鼠灌胃生理盐水0.2毫升/10克后,立刻在小鼠腹腔的另一侧注射内毒素溶液0.1毫升/10克;第3组(给药组),首先,给小鼠灌胃药物组合0.2毫升/10克后,立刻腹腔注射PbAC溶液0.1毫升/10克,1.5小时后,再给小鼠灌胃药物组合0.2毫升/10克后,立刻在小鼠腹腔的另一侧注射内毒素溶液0.1毫升/10克;以上3组注射完毕后,均观察3天,计数每组死亡鼠只数,并计算死亡率。结果见附表1。
附表1小鼠保护性试验结果(死亡率)
  分组   动物数(只)   死亡数(只)   死亡率(%)
  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   101010   01010   01000
2.2实验方案II:内毒素+D-氨基半乳糖(D-GalN)造模
2.2.1实验材料
药物组合每毫升含生药量1克,内毒素(LPS  Sigma),D-克alN(Sigma),昆明种小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0±2)克,购于湖北省实验动物中心。
2.2.2实验方法和结果
将小鼠分成3组,每组10只:第1组(模型组):给小鼠腹腔注射D-GalN 500~800毫克/千克后,立即腹腔注射LPS 0.5毫克/千克;第2组(给药组):首先给小鼠灌胃0.5毫升药物组合,0.5小时后腹腔注射D-GalN 500~800毫克/千克,LPS 0.5毫克/千克,1小时后,再给小鼠灌胃0.5毫升药物组合;第3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上3组注射完毕后,均观察3天,计数每组死亡鼠只数,并计算死亡率。结果见附表2。
附表2小鼠保护性试验结果(死亡率)
  分组   动物数(只)   死亡数(只)   死亡率(%)
  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   101010   0102   010020
实施例3-7、抗内毒素血症药物组合和制剂的实例。
以下实例仅为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而本发明的范围不受所举实例的局限。
实施例3:
取茵陈30克、金银花30、栀子30克、大黄20克、芒硝10克、丹参15克、黄芪10克、连翘10克、甘草10克。将茵陈、栀子、丹参、连翘、黄芪、甘草用水煎煮3次,每次20分钟,过滤,合并滤液,再加入大黄煎煮40~5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4体积备用;另取金银花,用10~20倍量80%乙醇浸泡24小时后,超声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无醇味,得稠膏。将稠膏转入上述备用滤液中,减压浓缩至每1毫升相当于生药材量1克,即得汤剂,或者Co60辐照灭菌后,灌瓶,即得口服液。
或者,所得到的提取浓缩物继续减压干燥至干膏,加入适量淀粉,粉碎,混匀,过80目筛,用95%乙醇湿法制粒,80℃以下干燥,整粒,制成颗粒剂;或者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衣,即得片剂。
或者,所得到的提取浓缩物,继续减压干燥至干膏,加入适量淀粉,粉碎,混匀,制成颗粒,干燥,装入胶囊,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4:
取茵陈30克、金银花15克、栀子苷0.12克、大黄15克、丹参15克、黄芪10克、连翘10克、甘草5克。将茵陈、丹参、黄芪、连翘和甘草用水煎煮3次,每次20分钟,再加入大黄煎煮40~5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6体积备用;另取金银花,用10~20倍量80%乙醇浸泡24小时后,超声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无醇味,得稠膏。将稠膏转入上述备用滤液中,减压浓缩至每1毫升相当于生药材量1克,将栀子苷用蒸馏水溶解,加入,拌匀,即得汤剂,或者Co60辐照灭菌后,灌瓶,即得口服液。
或者,再按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制成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实施例5:
取茵陈30克、金银花30克、栀子15克、大黄10克、丹参15克、炙黄芪10克、连翘10克、甘草5克。将茵陈、金银花、栀子、丹参、炙黄芪、连翘和甘草用水煎煮3次,每次20分钟,加入大黄煎煮40~50分钟,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每1毫升相当于生药材量1克,即得汤剂,或者Co60辐照灭菌后,灌瓶,即得口服液。
或者,再按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制成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施实例6:
取茵陈10克、金银花10克、栀子5克、大黄30克、丹参15克、炙黄芪14克、党参15克,甘草1克。将茵陈、栀子、金银花、丹参、炙黄芪,党参和甘草用20~25倍量75%乙醇分两次浸泡超声,每次浸泡24小时,然后超声1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提取物;取大黄煎煮40~5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2体积,与提取物合并,合并液减压浓缩至每1毫升相当于生药材量1克,即得汤剂,或者Co60辐照灭菌后,灌瓶,即得口服液。或者,再按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制成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施实例7:
取茵陈30克、金银花5克、栀子30克、大黄15克、丹参5克、炙黄芪5克、甘草10克。将茵陈、金银花、栀子、丹参、炙黄芪、甘草用乙醇浸泡12小时后,用20~25倍量75~85%乙醇分两次回流,每次微沸后回流1~1.5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提取物;取大黄煎煮40~5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3体积,与提取物合并,合并液减压浓缩至每1毫升相当于生药材量1克,即得汤剂,或者Co60辐照灭菌后,灌瓶,即得口服液。或者,再按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制成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Claims (9)

1、一种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它由有效成分或者还有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它所含的有效成分主要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茵陈10~30%、栀子5~30%、大黄5~30%、丹参5~15%、金银花5~30%、连翘0~15%、黄芪或炙黄芪5~15%、甘草或炙甘草1~15%,芒硝0~8%、党参0~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所含的有效成分的主要原料的重量配比是茵陈15-25%、栀子15-25%、大黄5-15%、丹参8-12%、金银花15-25%、连翘5-15%、黄芪或炙黄芪8-12%、甘草或炙甘草3-6%。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金银花可用金银花提取物代替;大黄可用大黄提取物代替;丹参可用丹参提取物代替。
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栀子可用栀子提取物或其有效成分栀子苷代替或部分代替。
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所述原料用不同工艺、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各药物提取物的混合物,或药物分成几个不同组分经分别提取后的提取物的混合物,或总提取物,制成的制剂。
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包含汤剂,口服液、散剂、片剂、胶囊、分散片、微丸、注射剂、颗粒剂。
7、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将所述中药原料直接切成小块或粉碎成粗粉,再用水或乙醇提取得到的各药物提取物,或继续浓缩成干浸膏,或者再与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合。
8、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将茵陈、栀子、丹参、连翘、黄芪和甘草用水煎煮3次,每次20分钟,过滤,合并滤液,再加入大黄煎煮40~5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6~1/2体积作为备用液;另取金银花,用10~20倍量80%乙醇浸泡24小时后,超声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无醇味,得稠膏;将稠膏转入上述备用液中,减压浓缩至每1毫升相当于生药材量1克,即得汤剂;或经灭菌,灌瓶,即得口服液;或者,浓缩至稠膏,继续减压干燥至干膏,加入淀粉,粉碎,混匀,过80目筛,用95%乙醇湿法制粒,80℃以下干燥,整粒,制成颗粒剂;或者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衣,即得片剂;或者加入赋形剂,装入胶囊,即得胶囊剂。
9、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将茵陈、栀子、金银花、丹参、连翘、炙黄芪及甘草用乙醇浸泡12小时后,用20~25倍量75~85%乙醇分两次回流,每次微沸后回流1~1.5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提取物;取大黄煎煮40~5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6~1/2体积,与提取物合并,合并液减压浓缩至每1毫升相当于生药材量1克,即得汤剂;或者按权利要求8的方法制成口服液,颗粒剂,片剂,胶囊剂。
CN200710051818A 2007-04-09 2007-04-09 一种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982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51818A CN100589820C (zh) 2007-04-09 2007-04-09 一种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51818A CN100589820C (zh) 2007-04-09 2007-04-09 一种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6309A true CN101066309A (zh) 2007-11-07
CN100589820C CN100589820C (zh) 2010-02-17

Family

ID=38879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518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9820C (zh) 2007-04-09 2007-04-09 一种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89820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0777A (zh) * 2011-06-13 2011-10-12 江苏信孚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治脓毒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0866A (zh) * 2012-12-02 2013-02-27 吕建晓 一种治疗慢性特发性胰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99914A (zh) * 2013-01-29 2013-05-15 青岛市市立医院 一种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638161A (zh) * 2013-12-06 2014-03-19 杜士明 金茵清热口服液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138045A (zh) * 2020-10-13 2020-12-29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预防或治疗脓毒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中药加工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0777A (zh) * 2011-06-13 2011-10-12 江苏信孚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治脓毒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0777B (zh) * 2011-06-13 2012-09-05 江苏信孚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治脓毒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0866A (zh) * 2012-12-02 2013-02-27 吕建晓 一种治疗慢性特发性胰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99914A (zh) * 2013-01-29 2013-05-15 青岛市市立医院 一种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638161A (zh) * 2013-12-06 2014-03-19 杜士明 金茵清热口服液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138045A (zh) * 2020-10-13 2020-12-29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预防或治疗脓毒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中药加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89820C (zh) 2010-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4313C (zh) 治疗小儿感冒及反复感冒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839988A (zh) 治疗禽流感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836720A (zh) 一种治疗关节炎或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89820C (zh) 一种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47300B (zh) 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iu et al.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OVID-19: Theory, Initial Clinical Evidence, 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CN1686501A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in et al.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clinical features of and treatment methods for 77 severe cases of SARS
CN1861186A (zh)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262951A (zh) 治疗由风寒湿所致痹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41631C (zh) 一套治疗支气管扩张的药物
CN103191331B (zh)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药组合物
CN102397458B (zh) 一种治疗老年人肺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1025A (zh) 木瓜蕨茅蜜酒汁
CN104000938B (zh) 一种治疗IgA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712055A (zh) 一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药制剂(溶石胶囊)
CN101590208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73178C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51468C (zh) 治疗风湿痹症的壮筋骨胶囊
CN1230194C (zh) 防治体虚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58825B (zh) 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12150C (zh)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49596C (zh) 一种治疗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0350953C (zh) 一种治疗病毒感染性高热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43753A (zh)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