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1685A - 速率匹配装置、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和速率匹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速率匹配装置、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和速率匹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1685A
CN101061685A CNA2005800397458A CN200580039745A CN101061685A CN 101061685 A CN101061685 A CN 101061685A CN A2005800397458 A CNA2005800397458 A CN A2005800397458A CN 200580039745 A CN200580039745 A CN 200580039745A CN 101061685 A CN101061685 A CN 1010616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element
bit group
unit
modulation system
station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97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井勇
亚历山大·戈利奇克埃德勒冯艾尔布沃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61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16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H04L1/0066Parallel concatenated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6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5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of signals before transmitting or retransmitting for chang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8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了能够提高在数据接收端的误码率特性的速率匹配装置。作为速率匹配装置的速率匹配单元(106)由相当于N(N为1以上的整数)个码元的第一编码块,生成相当于N+K(K为1以上的整数)个码元的第二编码块。在速率匹配单元(106)中,分割对象比特组提取单元(122)从第一编码块提取相当于N个码元中的任意的码元的第一比特组。分割单元(124)将提取出的第一比特组分割为相当于L(L为2以上、K+1以下的整数)个码元的L个分割比特组,从而获得第二编码块。

Description

速率匹配装置、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和速率匹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以码元为单位进行速率匹配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速率匹配装置、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和速率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时,在数据发送端进行传输率的调整、即速率匹配。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速率匹配方法中,进行以码元为单位的速率匹配。例如,在对N个(N为1以上的整数)码元的输入,要获得M个码元(M为大于N的整数)的输出时,通过将N个输入码元中的任意的码元原样重复输出(复制),从而增加输出码元数。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010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的速率匹配方法中,因为将以某种调制方式调制后的码元直接复制来增加输出码元数,所以如果调制方式的阶数增大,则比特似然的偏差会扩大。因此有使在数据接收端的误码率特性恶化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在数据接收端的误码率特性的速率匹配装置、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和速率匹配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速率匹配装置由相当于N(N为1以上的整数)个码元的第一编码块生成相当于N+K(K为1以上的整数)个码元的第二编码块,该速率匹配装置所采用的结构包括:提取单元,从所述第一编码块提取相当于N个码元中的任意的码元的第一比特组;以及分割单元,将所述第一比特组分割为相当于L(L为2以上、K+1以下的整数)个码元的L个分割比特组,从而获得所述第二编码块。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装置所采用的结构包括:上述的速率匹配装置,其中所述N个码元的每一个是从多个调制方式中预先选择的第一调制方式的码元;以及设定单元,将用于对所述L个分割比特组中的任意的分割比特组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设定为第二调制方式,该第二调制方式的阶数小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阶数。
本发明的无线接收装置所采用的结构包括:接收单元,接收由第二编码块生成的N+K个码元,该第二编码块通过将相当于第一编码块的N个码元中的任意的码元的比特组分割为相当于L个码元的L个分割比特组而获得;设定单元,将用于对所述N+K个码元中所述L个码元中的任意的码元进行解调的调制方式,设定为阶数小于第一调制方式的第二调制方式,该第一调制方式用于对所述N+K个码元中所述L个码元以外的码元进行解调;以及解调单元,使用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对所述N+K个码元中所述L个码元以外的码元进行解调,同时使用所述第二调制方式对所述L个码元中的任意的码元进行解调。
本发明的速率匹配方法是由相当于N(N为1以上的整数)个码元的第一编码块生成相当于N+K(K为1以上的整数)个码元的第二编码块的速率匹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即,提取步骤,从所述第一编码块中提取相当于N个码元中的任意的码元的第一比特组;以及分割步骤,将所述第一比特组分割为相当于L(L为2以上、K+1以下的整数)个码元的L个分割比特组,从而获得所述第二编码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在数据接收端的误码率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速率匹配单元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调制方式指示信号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的速率匹配处理和调制处理的图。
图6是表示16QAM码元的各个比特的最小欧几里德距离的分布的图。
图7是表示具有比特串“1011”的16QAM码元的各个比特的最小欧几里德距离的图。
图8是表示QPSK码元的各个比特的最小欧几里德距离的分布的图。
图9是表示具有比特串“10”的QPSK码元的各个比特的最小欧几里德距离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速率匹配单元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的速率匹配处理和调制处理的图。
图14是表示本说明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第一码元配置例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第二码元配置例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第三码元配置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将基站装置(有时表示为Node B)100用作向后述的移动台装置(有时表示为UE)150发送数据信号的无线发送装置,将移动台装置150用作接收从基站装置100发送的数据信号的无线接收装置的情况。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进行速率匹配以使编码块中所包含的码元数从N个增加到M个的情况。另外,将M-N的值、即码元增加数定义为K(K为1以上的整数)。
基站装置100包括: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决定单元101、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解调单元102、Turbo编码单元103、比特交织单元104、速率匹配单元106、数据调制单元107、码元交织单元108、串并转换(S/P)单元109、复用单元110、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单元111、GI(Guard Interval)插入单元112、无线处理单元113、天线114、导频调制单元115、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16和控制信息调制单元117。
无线处理单元113通过天线114接收由移动台装置150反馈的线路质量信息(CQI)。然后,对接收到的CQI施以规定的接收无线处理(例如,下变频、A/D转换等),将接收无线处理后的CQI输出到CQI解调单元102。
另外,无线处理单元113对已由GI插入单元112插入GI的OFDM信号施以规定的发送无线处理(例如,D/A转换、上变频等),将发送无线处理后的OFDM信号通过天线114发送到移动台装置150。
CQI解调单元102对从无线处理单元113输入的CQI进行解调。另外,CQI有时表示为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等。
MCS决定单元101决定对于向移动台装置150发送的数据信号的MCS、即编码率和调制方式。基于由CQI解调单元102解调的CQI进行该MCS的决定。具体来说,通过从多个编码率和调制方式的候补中分别选择对应于CQI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从而进行MCS的决定。对于调制方式,例如选择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或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对Turbo编码单元103和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16指示所决定的编码率,对速率匹配单元106指示所决定的调制方式。
Turbo编码单元103基于所指示的编码率,对数据信号进行Turbo编码。由此获得相当于N个码元的编码块。
比特交织单元104对由Turbo编码单元103获得的编码块进行比特交织。
如图2所示,作为速率匹配装置的速率匹配单元106,包括分割对象比特组提取单元122、分割单元124和调制方式切换单元126。
分割对象比特组提取单元122从由比特交织单元104进行过比特交织的编码块(输入编码块)中,提取相当于N个码元中的K个码元的K个比特组(具体来说,分别由2比特以上的比特串构成的K个组)作为分割对象比特组(以下称为“对象比特组”),并输出到分割单元124。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取相当于从开头的码元到第K个码元的K个比特组作为对象比特组。另外,没有被提取的N-K个比特组作为对象外比特组被输出到分割单元124。
分割单元124对K个对象比特组分别进行L分割(L为2以上的整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割单元124对K个对象比特组分别进行二等分,从而获得2K个分割比特组。例如,在各个对象比特组由4个比特构成时,从一个对象比特组生成两个由2比特构成的分组比特组。然后,在编码块中,用2K个分割比特组取代原来的K个对象比特组。另外,各个对象外比特组直接成为非分割比特组。由此可获得速率匹配后的编码块(输出编码块)。输出编码块被输出到数据调制单元107。
这里,输出编码块由N-K个非分割比特组和2K个分割比特组构成。因此,输出编码块相当于M个码元(M=N-K+2K)。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输出编码块的比特的数目与构成输入编码块的比特的数目相同。
另外,分割单元124将有关分割比特组的信息通知给调制方式切换单元126。
作为设定部件的调制方式切换单元126,基于由分割单元124通知的信息来设定用于调制各个分割比特组的调制方式。具体来说,将各个分割比特组的调制方式切换并设定为阶数小于由MCS决定单元101预先选择的调制方式(指示调制方式)的阶数的调制方式(代替调制方式)。例如,在指示调制方式为16QAM时,设定QPSK作为代替调制方式。另外,在非分割比特组的调制方式中,指示调制方式被直接设定。设定后的指示调制方式或代替调制方式被通知给数据调制单元107和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16。
在通知所设定的调制方式时,使用例如图3所示的调制方式指示信号。该调制方式指示信号中,表示码元S1~S6的比特数“2”(即,调制方式被设定为QPSK),并表示码元S7~S12的比特数“4”(即,调制方式被设定为16QA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调制方式切换单元126设置于速率匹配单元106的内部的基站装置100的结构,但基站装置10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就是说,调制方式切换单元126也可设置于速率匹配单元106的外部。
数据调制单元107对输出编码块中的各个非分割比特组以由调制方式切换单元126通知的指示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并且,对输出编码块中的各个分割比特组以由调制方式切换单元126通知的代替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由此而生成的调制信号由M个码元构成。调制信号被输出到码元交织单元10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数据调制单元107设置于速率匹配单元106的后级的基站装置100的结构,但基站装置100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数据调制单元107还可设置于速率匹配单元106的内部。
码元交织单元108对从数据调制单元107输入的调制信号进行码元交织。S/P单元109对被施以了码元交织的调制信号进行串并行转换,并输出到复用单元110。
导频调制单元115对具有已知信号序列的导频信号进行调制,从而获得导频码元。所获得的导频码元被输出到复用单元110。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16生成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用于向移动台装置150通知编码块的编码率和各个码元的调制方式。在通知各个码元(比特组)的调制方式时,使用上述的调制方式指示信号。另外,在移动台装置150已知(a)非分割比特组的调制方式、(b)分割比特组的调制方式、以及(c)根据码元增加数K来决定的分割比特组的位置时,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16也可生成除了编码率之外仅通知码元数N和码元数M的控制信息。这时,能够削减信令量。
控制信息调制单元117对所生成的控制信息进行调制。调制后的控制信息被输出到复用单元110。
复用单元110将从S/P单元109输入的调制信号、从导频调制单元115输入的导频码元和从控制信息调制单元117输入的控制信息根据规定的方式进行复用。通过复用而获得的信号被输出到IFFT单元111。
IFFT单元111对从复用单元110输入的信号施以IFFT处理,从而获得OFDM信号。所获得的OFDM信号被输出到GI插入单元112。GI插入单元112在从IFFT单元111输入的OFDM信号的规定位置上插入GI。
图4是表示与基站装置100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移动台装置150包括:天线151、无线处理单元152、GI除去单元153、FFT单元154、分离单元155、控制信息解调单元156、并串行转换(P/S)单元157、码元解交织单元158、数据解调单元159、比特解交织单元160、Turbo解码单元161、传播路径估计单元162和CQI信息生成单元163。
无线处理单元152通过天线151接收从基站装置100发送的OFDM信号,对接收到的OFDM信号施以规定的接收无线处理(例如,下变频、A/D转换等),将接收无线处理后的OFDM信号输出到GI除去单元153。并且,对由CQI信息生成单元163生成的CQI施以规定的发送无线处理(例如,D/A转换、上变频等),将发送无线处理后的CQI通过天线151发送到基站装置100。
GI除去单元153除去在从无线处理单元152输入的OFDM信号的规定位置上所插入的GI。FFT单元154对已由GI除去单元153除去GI的OFDM信号进行FFT处理。分离单元155将施以FFT处理后的信号中复用的控制信息、导频码元和数据信号的调制信号分离。控制信息被输出到控制信息解调单元156,导频码元被输出到传播路径估计单元162,调制信号被输出到P/S单元157。
传播路径估计单元162使用从分离单元155输入的导频码元进行传播路径估计。将其估计结果通知给数据解调单元159和CQI信息生成单元163。
CQI信息生成单元163基于被通知的传播路径估计结果来生成CQI,并输出到无线处理单元152。
控制信息解调单元156对从分离单元155输入的控制信息进行解调。通过该解调处理,可获得构成编码块的各个比特组的调制方式(与非分割比特组对应的指示调制方式和与分割比特组对应的代替调制方式)及编码率。编码率被通知给Turbo解码单元161,调制方式被通知给数据解调单元159。由此,在构成调制信号的M个码元中,对于通过对非分割比特组进行调制而生成的码元,设定指示调制方式作为用于解调的调制方式。另外,在M个码元中,对于通过对分割比特组进行调制而生成的码元,设定代替调制方式作为用于解调的调制方式。也就是说,控制信息解调单元156具有作为设定部件的功能。
P/S单元157对从分离单元155输入的调制信号进行并串行转换。码元解交织单元158对被施以并串行转换的调制信号进行码元解交织。施以码元解交织后的调制信号被输出到数据解调单元159。
数据解调单元159对从码元解交织单元158输入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同时基于被通知的传播路径估计结果而进行比特似然的计算。基于由控制信息解调单元156通知的调制方式来进行该解调处理。具体来说,使用指示调制方式,对在构成调制信号的M个码元中的由非分割比特组生成的码元进行解调。另外,使用代替调制方式,对在M个码元中的由分割比特组生成的码元进行解调。通过该解调处理能够获得编码块。
比特解交织单元160对解调后的编码块进行比特解交织。Turbo解码单元161基于由控制信息解调单元156指示的编码率,对被施以了比特解交织的编码块进行解码,从而获得数据信号。
接着,使用图5说明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基站装置100中的速率匹配处理和调制处理。这里,举例说明从相当于9个码元的输入编码块生成相当于12个码元的输出编码块的情况。另外假设指示调制方式为16QAM、代替调制方式为QPSK。
首先,分割对象比特组提取单元122从输入编码块中提取相当于码元S1的比特串“0010”、相当于码元S2的比特串“1010”和相当于码元S3的比特串“1000”。
然后,分割单元124将所提取的比特串“0010”分割为相当于两个码元S1/a和S1/b的两个比特串“00”和“10”。同样地,将比特串“1010”分割为相当于两个码元S2/a和S2/b的两个比特串“10”和“10”,将比特串“1000”分割为相当于两个码元S3/a和S3/b的两个比特串“10”和“00”。另外,没有由分割对象比特组提取单元122提取出的、分别相当于码元S4~S9的比特串,不被分割。
然后,调制方式切换单元126设定被分割的比特串和没有被分割的比特串的各自调制方式。因被分割的比特串为2比特,所以将被分割的比特串的调制方式设定为QPSK。因没有被分割的比特串为4比特,所以将没有被分割的比特串的调制方式设定为16QAM。
然后,数据调制单元107,对划分为12个的比特串以分别相对应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由此生成包括6个QPSK码元和6个16QAM码元的12个码元。
这里,使用图6、图7、图8和图9说明上述的速率匹配处理和调制处理的效果。图6表示在AWGN(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环境下,被重复发送的两个16QAM码元的合成后的各个比特的最小欧几里德距离(MED)的分布。并且,在图7中,作为其一例表示比特串为“1011”的16QAM码元的各个比特的MED。另外,图8表示QPSK码元的各个比特的MED的分布。并且,在图9中,作为其一例表示比特串为“10”的QPSK码元的各个比特的MED。
在16QAM时,比特之间存在MED的偏差,相反地,在QPSK时,比特之间不存在MED的偏差。因此,如上述的速率匹配处理那样,通过将16QAM码元的比特串分割为QPSK码元的比特串,能够消除各个比特的MED的偏差。换言之,能够对各个比特的MED进行平均。
另外,在16QAM时MED的平均值为1.58,相对于此,在QPSK时MED的平均值为2.00。也就是说,如上述的速率匹配处理那样,通过将16QAM码元的比特串分割为QPSK码元的比特串,从而能够改善各个比特的平均MED。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对N个码元的输入,获得M个码元的输出时,将相当于K个、即M-N个码元的比特组分割为被个别地施以调制的2K个分割比特组,因此,对于2K个分割比特组能够降低调制方式的阶数,而能够抑制比特似然的偏差,其结果,能够提高数据接收端的误码率特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调制方式是16QAM或QPSK,但也可使用其它调制方式。在使用其它各种各样的调制方式时,通过使比特组的分割方法多样化,能够可变地设定分割方法。分割方法的可变设定例如根据输入码元数N和输出码元数M而进行。
例如,也可对相当于256QAM码元的比特组(8比特)进行二等分,分为相当于16QAM码元的比特组(4比特)。另外,还可对相当于64QAM码元的比特组(6比特)进行三等分,分为相当于QPSK码元的比特组(2比特)。这时,虽然在由分割比特组获得的码元中存在各个比特的MED的偏差,但与由非分割比特组获得的码元相比,能够减少偏差。另外,通过将对多个(或所有的)分割比特组的调制方式设定为相同的调制方式,能够在由多个(或所有的)分割比特组获得的多个(或所有的)码元之间,使各个比特的MED平均化。
并且,例如也可对相当于16QAM码元的比特组(4比特)进行四等分,分为相当于BPSK码元的比特组(1比特)。这时,与对相当于16QAM码元的比特组(4比特)进行二等分,分为相当于QPSK码元的比特组(2比特)的情况相同地,能够消除各个比特的MED的偏差。比较前者和后者时,相对于前者有能够高效率地增加码元数的优点,后者有能够实现更良好的差错率特性的优点。
再者,例如也可将相当于8PSK的比特组(3比特)分割为相当于QPSK码元的比特组(2比特)和相当于BPSK码元的比特组(1比特)。也就是说,在预先选择了阶数为8以上的调制方式时,通过分割比特组,能够获得减少各个比特的MED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通过对3个比特组分别进行二分割,从而将码元数增加3个的情况,但码元数的增加方法不限于上述。例如,可以对1个比特组进行四分割。或者,对1个比特组进行三分割,并对3个分割比特组中的1个进行二分割(或复制)。或者,也可采用其它适当的方法。
(实施方式2)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另外,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速率匹配单元的结构的方框图。还有,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说明的基站装置、速率匹配单元和移动台装置与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基站装置100、速率匹配单元106和移动台装置150分别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因此,对与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结构元素相同的结构元素赋予同一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0的基站装置200的结构是,在基站装置100的结构中设置速率匹配单元201以取代速率匹配单元106,并除去了比特交织单元104的结构。
图11的速率匹配单元201的结构是,在速率匹配单元106中设置分割对象比特组提取单元202以取代分割对象比特组提取单元122的结构。
分割对象比特组提取单元202从由Turbo编码单元103获得的编码块(输入编码块)中,提取相当于N个码元中K个码元的K个比特组作为对象比特组,并输出到分割单元124。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取由系统位构成的K个比特组作为对象比特组。另外,没有被提取的N-K个比特组作为对象外比特组被输出到分割单元12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调制方式切换单元126设置于速率匹配单元201内部的基站装置200的结构,但基站装置20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即,调制方式切换单元126也可设置于速率匹配单元106的外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数据调制单元107设置于速率匹配单元201的后级的基站装置200的结构,但基站装置200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数据调制单元107也可设置于速率匹配单元201的内部。
图12的移动台装置250的结构是从移动台装置150的结构中除去比特解交织单元160的结构。
下面,使用图13说明在包括上述结构的基站装置100中的速率匹配处理和调制处理。这里,举例说明由相当于9个码元的输入编码块生成相当于12个码元的输出编码块的情况。并且假设指示调制方式为16QAM、代替调制方式为QPSK。另外,还假设编码率R=1/3的情况。
首先,分割对象比特组提取单元202从输入编码块提取相当于码元S1的比特串“0010”、相当于码元S2的比特串“1010”和相当于码元S3的比特串“1000”,也就是由系统位构成的比特组。
然后,分割单元124将提取出的比特串“0010”分割为相当于两个码元S1/a和S1/b的两个比特串“00”和“10”。同样地,将比特串“1010”分割为相当于两个码元S2/a和S2/b的两个比特串“10”和“10”,将比特串“1000”分割为相当于两个码元S3/a和S3/b的两个比特串“10”和“00”。另外,没有由分割对象比特组提取单元122提取出的、分别相当于码元S4~S9的比特串不被分割。
然后,调制方式切换单元126设定被分割的比特串和没有被分割的比特串的各个调制方式。因被分割的比特串为2比特,所以将被分割的比特串的调制方式设定为QPSK。因没有被分割的比特串为4比特,所以将没有被分割的比特串的调制方式设定为16QAM。
然后,数据调制单元107,对划分为12个的比特串以分别相对应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由此生成包括6个QPSK码元和6个16QAM码元的12个码元。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由系统位构成的比特组分割为多个分割比特组,并将调制阶数降到与各个分割比特组对应的调制方式,因此,能够增强系统位的容错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系统位作为增强容错性的对象的比特的情况,但也可将其它种类的比特,例如构成重要数据的比特作为增强容错性的对象的比特。
(实施方式3)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并且,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说明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与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基站装置100和200以及移动台装置150和250分别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因此,与在上述的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结构元素相同的结构元素赋予同一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4的基站装置300具有以下结构,即,以码元配置单元301取代设置于图10的基站装置200的码元交织单元108和S/P单元109的组合,并且,以控制信息生成单元302取代设置于基站装置200的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16的结构。
码元配置单元301将构成从数据调制单元107输入的调制信号的多个码元配置在频率方向。在各个发送定时以编码块为单位而进行该码元配置。码元配置的例子将后述。码元配置后的调制方式被输出到复用单元110。
另外,码元配置单元301将由特定种类的比特构成的码元(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由系统位构成的码元)的配置位置(以下称为“码元配置位置”)通知给控制信息生成单元302。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302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16同样地生成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用于向移动台装置350通知编码块的编码率和各个码元的调制方式。另外,控制信息生成单元302也生成用于通知由码元配置单元301所通知的码元配置位置的控制信息。
图15的移动台装置350包括以下结构,即,以码元再配置单元351取代设置于图12的移动台装置250的P/S单元157和码元解交织单元158的组合,并且,以控制信息解调单元352取代设置于移动台装置250的控制信息解调单元156的结构。
控制信息解调单元352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的控制信息解调单元156同样地,对从分离单元155输入的控制信息进行解调。通过该解调处理,可获得构成编码块的各个比特组的调制方式(与非分割比特组对应的指示调制方式和与分割比特组对应的代替调制方式)和编码率。对Trubo解码单元161指示编码率,并对数据解调单元159指示调制方式。并且,通过解调处理获得有关码元配置位置的信息。向码元再配置单元351通知所获得的码元配置位置。
码元再配置单元351根据由控制信息解调单元352通知的码元配置位置,将构成从分离单元155输入的调制信号的多个码元在频率方向进行再配置。具体来说,将构成调制信号的多个码元回复(恢复?)到由码元配置单元301进行配置之前的状态。码元再配置后的调制信号被输出到数据解调单元159。
下面,有关基站装置300的码元配置单元301的码元配置,举3个码元配置例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第一码元配置例的图。图17是表示第二码元配置例的图。图18是表示第三码元配置例的图。另外,在图16~图18中,S1/a和S1/b表示通过对码元S1进行L分割(在这些例子中,为二分割)而生成的两个分割码元,S2/a和S2/b表示通过对码元S2进行L分割而生成的两个分割码元,S3/a和S3/b表示通过对码元S3进行L分割而生成的两个分割码元,S4~S9表示没有被分割的非分割码元。
首先,使用图16说明第一码元配置例。在各个发送定时,分割码元S1/a、S1/b、S2/a、S2/b、S3/a、S3/b在频率方向上被相互分离地配置。这时,某个分割码元和配置在离该分割码元最近位置的分割码元的码元间隔是基于M/(K×L)的运算而决定。如该例示,在M=12、N=9、L=2时,码元间隔为2码元。通过这样配置分割码元,能够对各个编码块实现可以减轻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的码元配置。也就是说,能够减少在一个编码块中受到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的系统位的数目,从而能够改善误码率。
下面,使用图17说明第二码元配置例。在第二码元配置例中,进行与第一码元配置例同样的配置。并且,在第二码元配置例中,为了应对传播路径状态(线路质量)的时间方向的变动比较缓和的情况,对于最后的发送定时的编码块,在频率方向对各个码元的配置位置进行移位。具体来说,在发送定时t1被分配到频率f1的分割码元S1/a,在发送定时t2被分配到频率f2。这样,通过在每个发送定时改变在频率方向的各个码元的配置位置,能够防止特定的系统位的SNR连续降低的情况,从而能够改善误码率。
接着,使用图18说明第三码元配置例。在第三码元配置例中,分割码元S1/a、S1/b、S2/a、S2/b、S3/a、S3/b和用于传播路径估计的导频码元在时间方向上被相互分离地配置。这时,非分割码元S4~S9在时间方向与导频码元被相邻配置。这时,有几个非分割码元在时间方向与导频码元没有被相邻配置时,该非分割码元在时间方向上被配置在导频码元的附近。通过这样配置分割码元,能够提高非分割码元,即,与分割码元相比,以阶数较大的调制方式进行了调制的码元的传播路径估计容错性。并且,因为以较低的阶数进行了调制的分割码元的传播路径估计容错性,即使与导频码元分离地配置也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上,所以能够改善整体的误码率。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频率方向上或在时间方向上将各个码元配置在特定的位置上,从而能够提高特定种类的比特的误码率或整体的误码率。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速率匹配装置、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1~3,能够进行种种变更而实施。例如,各个实施方式可以通过适当地组合而实施。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以硬件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但也能够以软件实现本发明。
另外,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这些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一个芯片,也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被集成为一个芯片。
虽然这里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或特大LSI(Ultra LSI)。
另外,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在LSI制造后,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再者,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的出现,如果能够出现替代LSI集成电路化的新技术,当然可利用新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说明书是根据2004年11月2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4-339500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速率匹配装置、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和速率匹配方法可适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等。

Claims (16)

1.一种速率匹配装置,由相当于N(N为1以上的整数)个码元的第一编码块生成相当于N+K(K为1以上的整数)个码元的第二编码块,该速率匹配装置包括:
提取单元,从所述第一编码块提取相当于N个码元中的任意的码元的第一比特组;以及
分割单元,将所述第一比特组分割为相当于L(L为2以上、K+1以下的整数)个码元的L个分割比特组,从而获得所述第二编码块。
2.一种无线发送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率匹配装置,其中所述N个码元的每一个是从多个调制方式中预先选择的第一调制方式的码元:以及
设定单元,将用于对所述L个分割比特组中的任意的分割比特组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设定为第二调制方式,该第二调制方式的阶数小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阶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还包括:
调制单元,使用所述第二调制方式对所述L个分割比特组中的任意的分割比特组进行调制,同时使用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二编码块中的所述L个分割比特组以外的比特组进行调制,从而生成所述N+K个码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还包括:
生成单元,在通信对方已知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和所述第二调制方式时,生成用于向所述通信对方通知码元数N和码元数N+K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分割单元在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阶数为8以上时,对所述第一比特组进行分割。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分割单元获得具有相互相同的比特数的第一分割比特组和第二分割比特组,
所述设定单元将对所述第一分割比特组和所述第二分割比特组分别进行调制时所使用的调制方式设定为所述第二调制方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分割单元获得由1比特构成的第一分割比特组,
所述设定单元将用于所述第一分割比特组的调制的调制方式设定为BPSK。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分割单元获得由2比特构成的第一分割比特组,
所述设定单元将用于所述第一分割比特组的调制的调制方式设定为QPSK。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提取单元从所述第一编码块中提取由特定种类的比特构成的比特组作为所述第一比特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提取单元从所述第一编码块中提取由系统位构成的比特组作为所述第一比特组。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包括:
调制单元,以对于所述L个分割比特组分别设定的调制方式,对所述L个分割比特组进行调制,从而获得N+K个码元中L个码元;以及
配置单元,在频率方向上分离地配置所述L个码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配置单元根据算式(N+K)/(K×L)来决定频率方向上的所述L个码元的间隔。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配置单元在每个发送定时改变频率方向上的所述L个码元的配置位置。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包括:
调制单元,以对于所述L个分割比特组分别设定的调制方式,对所述L个分割比特组进行调制,从而获得N+K个码元中L个码元;以及
配置单元,在时间方向上与导频码元分离地配置所述L个码元。
15.一种无线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由第二编码块生成的N+K个码元,该第二编码块通过将相当于第一编码块的N个码元中的任意的码元的比特组分割为相当于L个码元的L个分割比特组而获得;
设定单元,将用于对所述N+K个码元中所述L个码元中的任意的码元进行解调的调制方式,设定为阶数小于第一调制方式的第二调制方式,该第一调制方式用于对所述N+K个码元中的所述L个码元以外的码元进行解调;以及
解调单元,使用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对所述N+K个码元中所述L个码元以外的码元进行解调,同时使用所述第二调制方式对所述L个码元中的任意的码元进行解调。
16.一种速率匹配方法,由相当于N(N为1以上的整数)个码元的第一编码块生成相当于N+K(K为1以上的整数)个码元的第二编码块,该速率匹配方法包括:提取步骤,从所述第一编码块中提取相当于N个码元中的任意的码元的第一比特组;以及
分割步骤,将所述第一比特组分割为相当于L(L为2以上、K+1以下的整数)个码元的L个分割比特组,从而获得所述第二编码块。
CNA2005800397458A 2004-11-24 2005-11-22 速率匹配装置、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和速率匹配方法 Pending CN1010616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39500 2004-11-24
JP339500/2004 2004-11-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1685A true CN101061685A (zh) 2007-10-24

Family

ID=36497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397458A Pending CN101061685A (zh) 2004-11-24 2005-11-22 速率匹配装置、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和速率匹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085866B2 (zh)
EP (1) EP1816820A1 (zh)
JP (1) JP4781278B2 (zh)
KR (1) KR20070084434A (zh)
CN (1) CN101061685A (zh)
BR (1) BRPI0517893A (zh)
WO (1) WO200605723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8952A (zh) * 2016-07-18 2019-03-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传输的双阶段信道交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02930A1 (en) * 2009-05-31 2010-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Power Quality-Energy Scalable OFDMA Baseband Design
KR101268581B1 (ko) * 2009-11-19 2013-05-2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그룹 변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송수신 장치
CN102404072B (zh) 2010-09-08 2013-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比特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948305B2 (en) 2010-11-16 2015-02-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apparatus
JP2013016978A (ja) * 2011-07-01 2013-01-24 Kddi Corp 光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光通信方法
US9246725B2 (en) * 2011-09-06 2016-01-2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generating and receiving packets in low energy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monitoring system
US20140254649A1 (en) * 2013-03-07 2014-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adaptation algorithm using raw bit error rate
CN104753653B (zh) * 2013-12-31 2019-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速率匹配的方法、装置和接收侧设备
US9577678B2 (en) * 2014-01-29 2017-02-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Bit interleaver for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word having length of 64800 and code rate of 7/15 and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and bit interleaving method using same
KR102240750B1 (ko) * 2015-01-20 2021-04-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길이가 64800이며, 부호율이 2/15인 ldpc 부호어 및 qpsk를 위한 비트 인터리버 및 이를 이용한 비트 인터리빙 방법
CN109997326B (zh) * 2016-10-07 2022-10-28 Idac控股公司 具有不规则调制的速率匹配和harq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3740A (ja) 1994-04-01 1995-10-20 Sony Corp デイジタル信号伝送装置
JP3239880B2 (ja) 1998-11-02 2001-12-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レートマッチング方法及びデジタル通信システム
US6785341B2 (en) * 2001-05-11 2004-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DE10129777A1 (de) 2001-06-20 2003-01-02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gemäß einem ARQ-Verfahren
US7027523B2 (en) * 2001-06-22 2006-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ed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18765B1 (ko) * 2001-10-20 2009-09-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부호화 및 레이트매칭장치 및 방법
FR2834152B1 (fr) * 2001-12-26 2004-04-30 Nortel Networks Ltd Procede de traitement de symboles numeriques dans 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et emetteur et recepteur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FR2834604B1 (fr) * 2002-01-07 2004-04-30 Nortel Networks Ltd Procede de controle de canaux de communication et station de base et terminal mettant en oeuvre le procede
SG107575A1 (en) * 2002-01-17 2004-12-29 Oki Techno Ct Singapore P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s (harq) and rate matching
JP4068881B2 (ja) 2002-04-19 2008-03-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パケット伝送方法
US20080118003A1 (en) * 2002-11-13 2008-05-2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Enh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JP4125976B2 (ja) 2003-03-04 2008-07-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4297118A (ja) 2003-03-25 2004-10-21 Kyocera Corp 通信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277496B2 (en) * 2003-06-30 2007-10-02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blind format detection
KR20050027679A (ko) * 2003-09-16 2005-03-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 패킷 데이터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8952A (zh) * 2016-07-18 2019-03-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传输的双阶段信道交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16820A1 (en) 2007-08-08
WO2006057238A1 (ja) 2006-06-01
US8085866B2 (en) 2011-12-27
JPWO2006057238A1 (ja) 2008-06-05
JP4781278B2 (ja) 2011-09-28
KR20070084434A (ko) 2007-08-24
US20090225894A1 (en) 2009-09-10
BRPI0517893A (pt) 2008-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1685A (zh) 速率匹配装置、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和速率匹配方法
CN1269338C (zh)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CN1286541A (zh)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及传播路径估计方法
CN1406427A (zh) 无线发射装置、无线接收装置以及多级调制通信系统
CN1993911A (zh) 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它们的方法
CN1284317C (zh) Ofdm发送和接收设备
CN1893335A (zh) 控制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系统支持多阶调制方式的方法
CN1951079A (zh) 迭代的信道和干扰估计以及解码
CN101080892A (zh)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和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方法
CN101069377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发射设备和无线接收设备
CN1705237A (zh) 解码设备和解码电路
CN1898930A (zh) 多载波mimo系统的速率选择
CN1882191A (zh) 信息通知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移动台
CN1951049A (zh) 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645782A (zh) 用于分组发送/接收的比特加扰的方法和设备
CN1886923A (zh) 多载波通信中的无线发送装置及峰值功率的抑制方法
CN1713531A (zh) 解码用ldpc码编码的数据的解码装置和方法
CN101048951A (zh) 无线发送装置和导频信号插入方法
CN1237722C (zh) 通信系统中收缩编码码元的方法和装置
CN1684455A (zh) 在衰落信道上扩频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60699A (zh) 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1061655A (zh) 多载波通信中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849763A (zh) 发送装置以及峰值抑制方法
CN101043484A (zh) 一种非均等的多用户高阶调制方法
CN1933472A (zh) 解调设备与解调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