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6596A - 相机用焦面快门 - Google Patents

相机用焦面快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6596A
CN101046596A CNA2007100936577A CN200710093657A CN101046596A CN 101046596 A CN101046596 A CN 101046596A CN A2007100936577 A CNA2007100936577 A CN A2007100936577A CN 200710093657 A CN200710093657 A CN 200710093657A CN 101046596 A CN101046596 A CN 101046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plate
state
blade
front vane
ad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36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6596B (zh
Inventor
市原正勝
井上信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p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46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6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46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6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一种相机用焦面快门,包括:快门叶片组件;电磁体组件;包括安装有与所述电磁体组件的铁芯构件配合动作的铁片构件的安装构件、可使所述快门叶片组件进行开闭动作的驱动构件;以及可将该驱动构件驱动到设定位置的设定构件。所述铁片构件包括:与所述安装构件的安装孔嵌合的轴部、设在该轴部的一端上且与所述铁芯构件接触的铁片部、以及设在所述轴部的另一端上的防脱用檐部,使套环构件在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檐部之间与所述轴部嵌合,所述安装孔的边缘形成为向所述套环构件凸出的圆弧面,在所述套环构件的所述边缘部侧形成有向所述檐部凸出且相对于所述圆弧面大致正交的圆弧面。

Description

相机用焦面快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个或两个快门叶片的相机用焦面快门。
背景技术
在相机用焦面快门中,已知有具有两个快门叶片(前叶片、后叶片)的快门和具有一个快门叶片的快门。另外,具有两个快门叶片的快门用于银盐胶片相机,也用于数码相机,而具有一个快门叶片的快门则仅用于数码相机。另外,无论是哪种焦面快门,各个快门叶片都包括:相对于快门底板的叶片室侧的面分别枢轴连接有它们的一端的两个臂部、以及由这些臂部双方枢轴支撑的至少一片叶片。
另外,在快门底板的叶片室外的面上可旋转地安装有快门叶片用的驱动构件,其驱动枢轴在叶片室内与快门叶片的一个臂部相连。该驱动构件在拍摄时利用驱动弹簧的施力来旋转,从而使快门叶片快速地移动,在设定时利用设定构件克服驱动弹簧的施力来旋转,从而使快门叶片回到设定状态。另外,该驱动构件在拍摄时通过切断对电磁体的通电而如上所述地开始旋转,在之前的驱动构件的保持结构中,具有称作卡合型的保持结构和称作直接型的保持结构。
其中,作为卡合型的代表,具有由日本专利实公平6-24825号公报所公开的快门叶片驱动机构和日本专利实公平4-3301号公报所公开的控制机构构成的保持结构(但是,在日本专利实公平6-24825号公报所公开的内容和日本专利实公平4-3301号公报所公开的内容中,前叶片系统和后叶片系统的配置相反)、以及日本专利实公平7-3392号公报所公开的保持结构。另外,在前者的结构中,为了在拍摄时解除利用卡合构件进行卡合的驱动构件,因而具有解除构件(日本专利实公平4-3301号公报中的打开铁片杆件4、关闭铁片杆件7),另外,在拍摄时,在对电磁体的线圈(日本专利实公平4-3301号公报中的电磁体线圈2、3)通电前,为了使安装在该解除构件上的铁片构件(日本专利实公平4-3301号公报中的铁片4a、7a)预先处于与电磁体的铁芯构件接触的状态,因此具有支承构件(日本专利实公平4-3301号公报中的第一支撑杆件10)。另外,在后者的结构中,无需为了维持如上所述的接触状态而设置支承构件,由驱动构件的设定构件直接发挥其作用。
另一方面,称作直接型的保持结构并非像所述卡合型的保持结构那样除了支承构件之外还具有卡合构件和解除构件,而是像日本专利特开平9-304808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开2001-188279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铁片构件安装在驱动构件上,在拍摄时,在对电磁体的线圈通电之前,设定构件克服驱动弹簧的施力而将驱动构件维持在设定状态,从而维持电磁体的铁芯构件与铁片构件的接触状态。
然而,在具有这些结构的焦面快门中,无论是具有一个快门叶片或具有两个叶片的焦面快门,也无论是卡合型或直接型的焦面快门,如上所述,在释放后到拍摄开始前这个阶段内,电磁体开始吸附保持铁片构件是在对电磁体的线圈通电之时。因此,在该通电开始时,如果铁片构件的被吸附面相对于电磁体的吸附面倾斜而使双方的面没有紧贴的话,那么就无法由电磁体产生足够的吸附保持力,从而导致驱动构件在早于规定的时刻因驱动弹簧的施力而开始旋转、使快门叶片开始曝光动作这种情况。因此,在设定状态下,为了使铁片构件的被吸附面与电磁体的吸附面一定为紧贴状态,公开了许多种改善铁片构件的安装结构的方法和改善电磁体的安装结构的方法,其中,对铁片构件相对于驱动构件的安装结构进行改善的方法在日本专利特开平9-304808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开2001-188279号公报中进行了公开。
在日本专利特开平9-304808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开2001-188279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中,铁片构件的形状为:在轴部(日本专利特开平9-304808号公报中的铁片轴)的一端上具有铁片部(日本专利特开平9-304808号公报中的铁片),在另一端上具有檐部(日本专利特开2001-188279号公报中的头部),并将该轴部宽松地嵌合到在驱动构件的安装部上形成的孔中。另外,所述铁片构件利用弹簧对铁片部朝着电磁体施力,因此在铁片部不与电磁体的铁芯构件接触时,檐部与在驱动构件的安装部上形成的安装孔的边缘接触。另外,在设定时,若在使铁片部与电磁体的铁芯构件接触时铁片部的被吸附面相对于铁芯构件的吸附面倾斜,则使铁片构件的轴部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倾斜,从而使吸附面与被吸附面紧贴。然而,此时檐部也倾斜,若檐部的周边部被安装孔的边缘妨碍,则有时会无法平滑地倾斜。因此,为了不产生这种情况,像在日本专利特开平9-304808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开2001-188279号公报的附图上明示的那样,已知有将所述安装孔的边缘形成为圆弧状的面的技术。另外,此外还有像下述的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实开昭56-53310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已知有隔着所述安装孔形成两个突部(凸部23d)的技术。
另外,将安装孔的边缘形成为这种形状从其它理由来看也很理想。即,从制作上来看,设定时在铁芯构件与铁片部变为紧贴状态的瞬间使驱动构件的旋转停止是极其困难的任务。因此,在实际中制作成使驱动构件在可靠地实现上述紧贴状态后尽早地停止。因此,在设定结束的状态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9-304808号公报的图3及日本专利特开2001-188279号公报的图2中也有表示,铁片构件的檐部成为从安装部的孔的边缘分离的状态。然而,采用这种结构,铁片构件在拍摄的初始阶段被电磁体的铁芯构件吸附保持,因此在之前维持两者的接触状态的设定构件脱开时,驱动构件利用驱动弹簧的施力稍作旋转,直到安装孔的边缘与铁片构件的檐部抵接。另外,如上所述,在设定时,在倾斜轴部以使铁片构件与铁芯构件紧贴时,此时安装孔的边缘成为仅与倾斜的檐部的周边部的一部分抵接。
另外,像这样,在安装孔的边缘仅与檐部的周边部的一部分抵接时,该抵接时的力并不作用在相对于铁片构件的被吸附面垂直的方向上,而是使被吸附面相对于吸附面倾斜地进行作用,因此即使在对电磁体的线圈通电中,也容易使铁片构件从电磁体的铁芯构件背离,若使其背离,则即便不是规定时刻,驱动构件也会伴随快门叶片开始曝光动作。另外,为了不产生这种情况,只需加大电磁体的吸附力即可,但若这样做,则会使电磁体变大,或使电池的消耗变大。另外,如果反复进行像这样的安装孔的边缘与倾斜的檐部的周边部的一部分抵接的动作,则会在安装孔的边缘上产生损伤,从而无法实现如上所述的紧贴状态。
另一方面,若像这样构成为安装孔的边缘仅与檐部的周边部的一部分抵接,则在对电磁体的线圈的通电被切断、驱动构件在规定时刻开始旋转时,安装孔的边缘与檐部的整个面接触,因此此时的松动可能会成为影响快门叶片的稳定的移动的一个原因。因此,基于这些情况,也最好像日本专利特开平9-304808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开2001-188279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将安装孔的边缘形成为圆弧面,或像日本专利实开昭56-53310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隔着孔形成两个突部。另外,在考虑直接型的情况下对所述铁片构件的安装结构进行了说明,毫无疑问,对日本专利实公平4-3301号公报和日本专利实公平7-3392号公报所公开的卡合型的安装结构也可作同等的表述。本发明主要涉及这种铁片构件的安装结构。
在日本专利特开平9-304808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特开2001-188279号公报所公开的铁片构件的安装结构中,如上所述,安装孔的边缘形成为圆弧面。因此,在铁片构件在与驱动构件的旋转面平行的面上倾斜时可以说很合适。然而,在铁片构件在相对于驱动构件的旋转面垂直的面上倾斜时,若安装部的厚度(相对于旋转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檐部的直径则问题不大,但在安装部的厚度与檐部的直径相同、或大于它时,则无法合适地倾斜,从而无法充分地发挥期望的效果。出于这样的观点,若比较日本专利特开平9-304808号公报所公开的图1与图6,则显而易见,与安装部的厚度相比,檐部的直径较小。另外,在日本专利特开平9-304808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中,与实际中实施的电磁体的结构一样,铁芯构件为U字形,具有两个磁极部,因此为了使大致长方形的铁片部与这两个磁极部紧贴,需要是沿相对于驱动构件的旋转面垂直的方向也可合适地倾斜的结构。另外,日本专利实开昭56-53310号公报所公开的铁片构件的安装结构也一样,是适于铁片构件在一个平面上倾斜的结构,但并不是铁片构件也可沿相对于该面垂直的方向合适地倾斜的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机用焦面快门,其中,铁片构件在轴部的一端上具有铁片部并在另一端上具有檐部,在夹着压缩弹簧来安装该铁片构件的构件使铁片部克服所述压缩弹簧的弹力而相对于电磁体的铁芯构件紧贴时,铁片构件的轴部可合适地倾斜,另外,自檐部从铁片构件的安装部分离的状态起,在铁片部被铁芯构件吸附后,在安装有铁片构件的构件稍作动作直到被檐部停止时,无论铁片构件的轴部怎样倾斜,也不会与檐部的外周部的一部分抵接而受损,或受到快门叶片的动作的影响。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相机用焦面快门包括:由两个臂部和枢轴支撑在这些臂部上的至少一片叶片构成的一个或两个快门叶片;由铁芯构件和线圈构成的一个或两个电磁体;一个或两个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包括安装有铁片构件的安装构件,在设定时使该铁片构件与所述铁芯构件接触,在拍摄时通过对所述线圈通电使该铁片构件吸附保持在所述铁芯构件上、并在该通电被切断时使该铁片构件从所述铁芯构件背离,利用驱动弹簧使所述快门叶片动作;以及设定构件,该设定构件在设定时从初始位置开始动作并使所述驱动部件克服所述驱动弹簧的施力而动作到设定位置,在拍摄时在所述快门叶片被驱动前回到初始位置上,所述铁片构件包括:嵌合到所述安装构件的安装孔内的轴部、设在该轴部的一端上并与所述铁芯构件接触的铁片部、以及设在该轴部的另一端上的防脱用檐部,使套环构件在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檐部之间与所述轴部嵌合,所述安装孔的边缘形成为向所述套环构件凸出的圆弧面,在所述套环构件的所述檐部侧形成有向所述檐部凸出且相对于所述圆弧面大致正交的圆弧面。
另外,若此时所述驱动部件是与所述快门叶片相连、且在拍摄时利用所述驱动弹簧的弹力进行旋转的所述安装构件,所述设定构件在设定时使所述安装构件克服所述驱动弹簧的弹力而旋转,从而使所述铁片构件与所述铁芯构件接触,在拍摄时在对所述线圈通电后回到初始位置上,则可获得出色的直接型相机用焦面快门。
另外,若所述驱动部件包括:与所述快门叶片相连、且在拍摄时利用所述驱动弹簧的弹力进行旋转的驱动构件;在设定位置上卡合所述驱动构件的卡合构件;在拍摄时若切断对所述线圈的通电则可解除所述卡合构件对所述驱动构件的卡合的所述安装构件;以及在设定时推压所述安装构件而使所述铁片构件与所述铁芯构件接触、在对所述线圈通电后解除该推压的支承构件,则可获得出色的卡合型相机用焦面快门。
另外,若所述驱动部件包括:与所述快门叶片相连、且在拍摄时利用所述驱动弹簧的弹力进行旋转的驱动构件;在设定位置上卡合所述驱动构件的卡合构件;以及所述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在设定时与所述驱动构件一起被所述设定构件驱动到所述设定位置,在拍摄时在所述设定构件回到初始位置上后,若对所述线圈的通电被切断,则可解除所述卡合构件对所述驱动构件的卡合,则可获得与上述不同的种类的出色的卡合型相机用焦面快门。
另外,在这些焦面快门中,也可在所述安装孔的边缘上隔着所述安装孔形成两个突部来代替所述圆弧面,且这些突部对应于该圆弧面的顶部排列。另外,若与所述轴部嵌合的所述套环构件的孔作为在该套环构件的圆弧面的顶部的切线方向上较长的长孔形成,则铁片构件可平滑地倾斜。另外,所述套环构件可以是金属制,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制,但在合成树脂制时,若在构成所述檐部侧的面的所述安装孔的周围具有凹部,且所述圆弧面形成在该凹部内,则可构成更佳的形状。
本发明的相机用焦面快门,在轴部的一端上具有铁片部并在另一端上具有檐部的铁片构件在设定时克服弹簧的弹力而使所述铁片部的被吸附面相对于电磁体的铁芯构件的吸附面成为紧贴状态,在相机释放时的初始阶段,在对电磁体的线圈通电时被铁芯构件吸附保持,之后,若通电被切断,则从铁芯构件背离,从而可利用驱动构件使快门叶片移动,其特征在于,铁片构件的安装孔边缘的形状像以往那样为圆弧面,以可与所述圆弧面和檐部接触地形态使特殊形状的套环构件嵌合在铁片构件的轴部上,因此在铁片构件的铁片部与铁芯构件成为紧贴状态时,铁片构件的轴部可平滑地倾斜,另外,在铁片部与铁芯构件成为紧贴状态时,无论轴部怎样倾斜,之后,也不会出现仅檐部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与铁片构件的安装部抵接这种情况,从而可始终稳定地获得快门叶片的曝光动作。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将通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开始曝光动作前的状态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状态下的前叶片用驱动构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3是从图2的右侧看前叶片用驱动构件并省去了一部分进行表示的侧视图。
图4A及图4B是安装在实施例1的前叶片用驱动构件上的套环构件的俯视图及图4A的A-A线剖视图。
图5A及图5B是表示套环构件和铁片构件相对于实施例1的前叶片用驱动构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分别表示从铁片构件的檐部侧看到的状态及从铁片构件的铁片部侧看到的状态。
图6是表示曝光动作结束后的状态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设定状态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8A及图8B是安装在实施例1的前叶片用驱动构件上的铁片构件的轴部为倾斜状态的图,分别表示从图2所示状态起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及从图2所示状态起向顺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
图9A及图9B是安装在实施例1的前叶片用驱动构件上的铁片构件的轴部为倾斜状态的图,分别表示从图3所示状态起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及从图3所示状态起向顺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
图10A及图10B是图4所示套环构件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及图10A的B-B线剖视图。
图11是与图2同样地表示的图2所示的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2是从图11的右侧看并省去了一部分进行表示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在设定状态下的开闭驱动机构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在设定状态下的卡合解除机构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15是对图14所示卡合解除机构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侧视图。
图16是与图14同样地看进行表示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表示的是从图14的状态解除了支承构件对两个解除构件的保持力的状态。
图17是与图14同样地看进行表示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表示的是从图16的状态解除了前叶片用驱动构件的卡合的状态。
图18是与图13同样地看进行表示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表示的是前叶片的打开动作已完成的状态。
图19是与图14同样地看进行表示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表示的是从图17的状态解除了后叶片用驱动构件的卡合的状态。
图20是与图13同样地看进行表示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表示的是后叶片的关闭动作已完成的状态。
图21是与图14同样地看进行表示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表示的是在图20的状态后设定动作刚开始时的状态。
图22是与图14同样地看进行表示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表示的是在图21的状态后支承构件在两个解除构件的保持状态下卡合的状态。
图23是与图13同样地看进行表示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表示的是前叶片与后叶片从图20的状态起进行设定动作、前叶片用驱动构件可由前叶片用卡合构件卡合的状态。
图24是与图13同样地看进行表示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表示的是在图23的状态后,后叶片用驱动构件可由后叶片用卡合构件卡合的状态。
图25A及图25B是表示安装在实施例2的前叶片用解除构件上的铁片构件轴部为倾斜状态的俯视图,分别表示在图14所示状态下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以及在图14所示状态下向顺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
图26A及图26B是表示安装在实施例2的前叶片用解除构件上的铁片构件的轴部为倾斜状态的俯视图,分别表示图14所示状态下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以及在图14所示状态下向顺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
图27A及图27B是图25及图26所示的前叶片用解除构件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两个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如上所述,本发明可应用于具有一个快门叶片的焦面快门和具有两个快门叶片的焦面快门,也可应用于卡合型焦面快门和直接型焦面快门,但实施例1是作为具有两个快门叶片的直接型焦面快门而构成的,实施例2是作为具有两个快门叶片的卡合型焦面快门而构成的。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9对实施例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开始曝光动作前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在图1状态下的前叶片用驱动构件的放大俯视图,图3是从图2的右侧看前叶片用驱动构件并省去了一部分进行表示的侧视图。另外,图4表示的是安装在前叶片用驱动构件上的套环构件,图4A是其俯视图,图4B是图4A的A-A线剖视图。另外,图5是表示套环构件和铁片构件8相对于前叶片用驱动构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5A是从铁片构件的檐部侧看到的图,图5B是从铁片构件的铁片部侧看到的图。另外,图6是表示曝光动作结束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设定状态的俯视图。另外,图8及图9是表示安装在前叶片驱动构件上的铁片构件的轴部为倾斜状态的图,图8A表示的是从图2所示状态起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图8B表示的是从图2所示状态起向顺时针倾斜的状态,图9A表示的是从图3所示状态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图9B表示的是从图3所示状态向顺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另外,图1、图6及图7中的任一方都是表示从被拍物体侧看到的左侧的大致一半的俯视图。
首先说明本实施例的结构。在图1中,在快门底板1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横向长的长方形的被拍物体光路用的开口部1a,图1是从被拍物体侧看本实施例而对左侧的大致一半进行表示的图,开口部1a也只表示了其一部分。在快门底板1的背面侧隔开规定间隔依次地安装有未图示的中间板和辅助底板,在快门底板1与中间板之间形成有后述的前叶片用的叶片室,在中间板与辅助底板之间形成有后述的后叶片用的叶片室。另外,众所周知,这些中间板和辅助底板形成为与快门底板1大小大致相同,在与开口部1a重叠的区域内具有被拍物体光路用的开口部,在本实施例中,开口部1a限制曝光开口。
在快门底板1的开口部1a的左侧具有圆弧状的两个长孔1b、1c。在这些长孔1b、1c的上端部上安装有橡胶制的平面形状呈C字状的公知的缓冲构件2、3。另外,在快门底板1的被拍物体侧、即表面侧竖立设置有轴1d、1e、1f,在背面侧竖立设置有轴1g、1h、1i、1j,其中,轴1d与轴1g、以及轴1e与轴1h同心地竖立设置。除此之外,在快门底板1的表面侧还竖立设置有未图示的多根轴,在这些轴的前端与快门底板1平行地重叠安装有未图示的支撑板和印刷电路板。另外,在所述支撑板的快门底板1侧安装有前叶片用电磁体和后叶片用电磁体,在各图中,仅前叶片用电磁体的铁芯构件4和后叶片用电磁体的铁芯构件5用双点划线表示。如图3所示,这些铁芯构件4、5为コ字状,两个脚部的前端为磁极部,且在一侧的脚部上卷绕有未图示的线圈。
在快门底板1的所述轴1d上可旋转地安装有合成树脂制的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它受到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施力。图2是在图1的状态下放大表示该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的图,图3是从图2的右侧看该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并进行表示的图。另外,该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包括:与轴1d嵌合的筒部6a、驱动枢轴6b、以及安装部6c,并安装有辊子6d,其中,在图3中,仅表示了筒部6a的一部分。另外,驱动枢轴6b设置在快门底板1上,并贯穿所述长孔1b,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根部可与所述缓冲构件2抵接,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状的前端部在叶片室内与后述的前叶片相连。
由图3可知,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的安装部6c形成为在被拍物体侧高起,在图1中,为了容易地了解内部,用与快门底板1平行地截断的截面来表示。下面对该安装部6c的形状和安装在其中的构件进行说明,为了该说明,在安装部6c上使用的细节的部位符号仅在图2及图3中给出。如图3所示,在该安装部6c中形成有左侧敞开的收容室6c-1,并形成有从该收容室6c-1起向右侧贯穿的安装孔6c-2。另外,该收容室6c-1形成为双层室,大室的上方如图2所示地敞开,但在图5及图6中,该敞开部未图示。另外,如图3所示,在安装孔6c-2的上方部位形成有从该大室起向右侧贯穿的孔6c-3。另外,由图2可知,安装部6c的右侧面形成为圆弧面6c-4,该圆弧面6c-4形成为使位于安装孔6c-2两侧的顶部的棱线相对于快门底板1大致垂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6c的右侧面(图2中的上侧面)全部形成为圆弧面,但也可仅安装孔6c-2的边缘的附近区域形成为这种圆弧面。
在具有这种形状的安装部6c上安装有套环构件7、铁片构件8、以及压缩弹簧9。图4所示的套环构件7如图4A所示,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孔7a,在该孔7a的左右两侧具有弧状部7b、7b,它们的形状由图4B可知,在孔7a的上方具有折弯部7c。另外,如图3所示,在套环构件7的折弯部7c宽松地插入所述孔6c-3中的状态下,弧状部7b、7b的圆弧面顶部的棱线与所述圆弧面6c-4的顶部的棱线正交。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孔7a并非是圆形,而是形成为在相对于弧状部7b、7b的圆弧面顶部的棱线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稍长的长孔。另外,所述套环构件7的部位的符号标记仅在图2~图4中给出,在其它附图中进行了省略。
下面,铁片构件8包括:宽松地嵌合在安装部6c的安装孔6c-2和套环构件7的孔7a中的轴部8a、安装在该轴部8a的一端上且其一部分收容在所述收容室6c-1内的铁片部8b、以及形成在轴部8a的另一端上的檐部8c,利用在收容室6c-1内嵌合安装在轴部8a上的压缩弹簧9朝从收容室6c-1突出的方向弹性地推压铁片部8b。另外,铁片部8b将整个面始终面向收容室6c-1外的面作为相对于铁芯构件4的两个磁极部的被吸附面。图5是表示将套环构件7和铁片构件8这样安装在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的安装部6c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A是从铁片构件8的檐部8c侧看到的图,图5B是从铁片构件8的铁片部8b侧看到的图。
在图1中,在快门底板1的轴1e上可旋转地安装有合成树脂制的后叶片用驱动构件10,它被未图示的后叶片用驱动弹簧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地弹性推压。该后叶片用驱动构件10包括:与轴1e嵌合的筒部10a、驱动枢轴10b、安装部10c、以及被推动部10d。驱动枢轴10b设置在快门底板1侧并贯穿长孔1c,截面为D字状的根部可与缓冲构件3抵接,截面为椭圆形状的前端部在叶片室内与后述的后叶片相连。另外,被推动部10d也可由后述的动作说明而得以明确,更靠近快门底板1侧地形成。
与所述安装部6c一样,安装部10c也形成为在被拍物体侧高起。另外,该安装部10c的形状与所述安装部6c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对所述安装部6c说明了的内容全都适用于该安装部10c。另外,在该安装部10c上安装有套环构件11,其形状与所述套环构件7完全相同,其安装方法也相同,因此省去说明。另外,在安装部10c上安装有铁片构件12。该铁片构件12包括:宽松地嵌合在安装部10的安装孔和套环构件11的孔中的轴部12a、安装在该轴部12a的一端上且其一部分收容在安装部10的收容室内的铁片部12b、以及在轴部12a的另一端上形成的檐部12c,利用在收容室内嵌入安装在轴部12a上的压缩弹簧13朝从收容室突出的方向弹性地推压铁片部12b。另外,铁片部12b将整个面始终面向收容室外的面作为相对于所述铁芯构件5的两个磁极部的被吸附面。
在快门底板1的轴1f上可旋转地安装有合成树脂制的设定构件14。该设定构件14包括:与轴1f嵌合的筒部14a、推压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的辊子6d的推动部14b、推压后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被推动部10d的推动部14c、以及被推动部14d,它从公知的未图示的复位弹簧受到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施力。另外,虽由于公知而未图示,但在该设定构件14的背面侧设置有卡合枢轴,它插入在快门底板1上形成的未图示的圆弧状长孔中。图1表示的是设定构件14利用复位弹簧的施力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且所述卡合枢轴与圆弧状长孔的一端抵接而停止的状态,下面,对于设定构件14,将该旋转位置称作初始位置。
下面对前叶片和后叶片的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前叶片包括:一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快门底板1的轴1g、1i上的两个臂部15、16;以及通过公知的连接轴分别枢轴支撑在这些臂部15、16双方上的四片叶片17、18、19、20,将枢轴支撑在臂部15、16的最前端上的叶片20作为狭缝形成叶片。另外,它们的配置关系是:臂部15、16最靠近快门底板1侧,朝着中间板侧依次为叶片20、叶片19、叶片18、叶片17。另外,在臂部15上形成有长孔15a,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的所述驱动枢轴6b使其前端部与长孔15a嵌合。
另一方面,后叶片包括:一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快门底板1的轴1h、1j上的两个臂部21、22;以及通过连接轴分别枢轴支撑在这些臂部21、22双方上的四片叶片23、24、25、26,将枢轴支撑在臂部21、22的最前端上的叶片26作为狭缝形成叶片。另外,它们的配置关系是:与前叶片反向,臂部21、22最靠近辅助底板侧,朝着中间板侧依次是叶片26、叶片25、叶片24、叶片23。另外,在臂部21上形成有长孔21a,后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驱动枢轴10b使其前端部与之嵌合。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前叶片和后叶片各有四片叶片,但它们的片数并没有限制,可以各有一片,也可以前叶片和后叶片的片数不同。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表示的是曝光动作开始前的状态。即表示的是:在相机已释放、前叶片用电磁体和后叶片用电磁体的各线圈通电、安装在各驱动构件6、10上的铁片构件8、12的铁片部8b、12b磁性地吸附在各电磁体的铁芯构件4、5上后,设定构件14利用未图示的复位弹簧的施力回到初始位置而停止的状态。由此,在此状态下,各驱动构件6、10克服未图示的各自的驱动弹簧的弹力而保持在曝光动作开始的位置上,前叶片的四片叶片17~20变为与邻接的叶片的重叠减少了的展开状态而覆盖开口部1a,后叶片的四片叶片23~26变为与邻接的叶片的重叠增多了的重叠状态,从而收容到开口部1a的下方位置处。
这样一来,在释放后,若设定构件14回到初始位置,则首先切断对未图示的前叶片用电磁体的线圈的通电,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利用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施力开始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的驱动枢轴6b使臂部15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前叶片的四片叶片17~20一边变得邻接的叶片之间相互的重叠增多、一边向上方动作,由狭缝形成叶片20的下端缘逐渐打开开口部1a。
若从对前叶片用电磁体的线圈的通电被切断起经过规定时间,则这次是切断对未图示的后叶片用电磁体的线圈的通电。因此,后叶片用驱动构件10利用未图示的后叶片用驱动弹簧的施力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后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驱动枢轴10b使臂部2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后叶片的四片叶片23~26一边变得邻接的叶片之间相互的重叠减小、一边向上方动作,由狭缝形成叶片26的上端缘逐渐关闭开口部1a。因此,之后利用两片狭缝形成叶片20、26之间形成的狭缝连续地使胶片的感光面或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面曝光。
之后,若前叶片的四片叶片17~20变为重叠状态而从开口部1a向上方后退,则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在其驱动枢轴6b与安装在长孔1b上端面上的缓冲构件2抵接后停止。另外,之后,若后叶片的四片叶片23~26变为展开状态而完全覆盖开口部1a,则在后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驱动枢轴10b与安装在长孔1c的上端面上的缓冲构件3抵接后停止。这样,图6表示的是曝光动作结束后的状态。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设定动作进行说明。若从图6所示状态起经过规定时间,则未图示的相机本体侧的构件向上方推压设定构件14的被推动部14d,使设定构件14克服未图示的复位弹簧的施力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首先,设定构件14的推动部14b推压安装在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上的辊子6d,使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克服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弹压力而开始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接着,推动部14c推压后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被推动部10d,使后叶片用驱动构件10克服未图示的后叶片用驱动弹簧的施力而开始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由此,各驱动构件6、10利用它们的驱动枢轴6b、10b使臂部15、21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前叶片的四片叶片17~20一边变得邻接的叶片之间相互的重叠减小一边下降,后叶片的四片叶片23~26一边变得邻接的叶片之间相互的重叠增多一边下降。
之后,若前叶片的四片叶片17~20变为展开状态而完成覆盖开口部1a,则之后各铁片构件8、12的铁片部8b、12b相互前后地与铁芯构件4、5接触,但在这接触的瞬间,铁片部8b、12b的被吸附面并不与铁芯构件4、5的吸附面平行,而是向任意方向倾斜的状态。然而,之后随着铁片部8b、12b克服压缩弹簧9、13的施力而被推入收容室内、檐部8c、12c从安装部6c、10c离开,铁片部8b、12b的被吸附面变为与铁芯构件4、5的吸附面平行。另外,在铁片部8b、12b的被吸附面变为与铁芯构件4、5的吸附面紧贴的状态后,未图示的相机本体侧的构件的推压停止,因此设定构件14停止旋转并停留在该位置上,直到进行下次拍摄。图7表示的是这样进行的设定动作的结束状态。
不过,如上所述,从各铁片构件8、12的铁片部8b、12b的一部分与铁芯构件4、5接触的瞬间起轴部8a、12a逐渐倾斜,但在本实施例中,该开始倾斜的动作进行地极其平滑。在此,用图2、图3及图8、图9对此进行说明。另外,图2及图3表示的是在设定动作的最终阶段铁片部8b的被吸附面完全没有倾斜的状态,即即使铁片构件8的铁片部8b与前叶片用电磁体的铁芯构件4接触、轴部8a也完全没有倾斜的状态。
另外,首先对现有结构的情况进行说明。由于现有结构未如本实施例那样设有套环构件7,因此在该状态下,檐部8c与安装部6c直接接触。另外,在这种现有结构中,在铁片部8b的被吸附面的一部分与铁芯构件4接触而使之前的轴部8a的姿势变为朝任意方向倾斜时,若该轴部8a的倾斜方向是沿着图2的纸面的左右方向,则檐部8c沿着安装孔边缘的圆弧面振动,因此可极其平滑地倾斜,但在相对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时,檐部8c的移动方向的外周部卡在安装孔边缘的圆弧面上,从而轴部8a的倾斜无法平滑地开始,进而损伤该圆弧面的一部分。
与此相比,像上述的结构说明那样,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特殊形状的套环构件7。因此不会产生这种问题。即,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在铁片部8b的被吸附面的一部分与铁芯构件4接触而使轴部8a倾斜的方向是使檐部8c沿着图2的纸面左右振动的方向时,轴部8a推压套环构件7的孔7a的短边方向的边缘,从而檐部8c与套环构件7一起沿着套环构件7所接触的安装部6c的圆弧面振动,因此轴部8a的倾斜可极其平滑地开始。图8A表示的是像这样轴部8a从图2所示状态起仅向逆时针倾斜规定角度θ1的状态,图8B表示的轴部8a从图2所示状态起仅向顺时针方向倾斜规定角度θ2的状态。
另外,在该轴部8a的倾斜方向是使檐部8c相对于图2的纸面垂直地振动的方向时,也就是使檐部8c相对于图3的纸面沿上下方向振动的方向时,轴部8a在套环构件7的孔7a内沿孔7a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檐部8c沿着形成为套环构件7的弧状部7b的弧状面振动,因此此时轴部8a的倾斜也可极其平滑地开始。图9A表示的是像这样轴部8a从图3所示状态起仅向逆时针方向倾斜规定角度θ3的状态,图9B表示的是轴部8a从图3所示状态起仅向顺时针方向倾斜规定角度θ4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套环构件7为金属制,但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制。图10表示的是这种情况下的变形例,图10A是其俯视图,图10B是图10A的B-B线剖视图。如图10A所示,该变形例的套环构件7’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与所述孔7a形状相同的孔7’a,在其上方具有折弯部7’c,但由图10B可知,为了获得规定强度,套环构件7’制作成与本实施例的套环构件7相比整体厚度较厚的零件。因此,在该变形例中,弧状部7’b、7’b形成在圆形的凹部内。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套环构件7形成为与在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的安装部6c上形成的圆弧面6c-4接触,但在安装部6c上,即使通过隔着孔6c-2在与圆弧面6c-4的顶部相当的位置设置两个突部来代替形成圆弧面6c-4、并使套环构件7与这些突部接触,也可取得相同的效果。图11及图12表示的是具有这种结构的变形例,图11是与图2相同地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2是与图3相同地进行表示的侧视图。由图12可知,该变形例在安装部6c上隔着孔6c-2通过一体成形形成有两个突部6c-5、6c-6。因此,在该变形例中,在轴部8a沿着图11的纸面倾斜时也可极其平滑地动作。
在像这样很好地进行了设定动作后,在接下去的拍摄时,若按下相机的释放按钮,则首先对未图示的前叶片用电磁体的线圈和后叶片用电磁体的线圈通电,使原来与铁芯构件4、5紧贴的铁片构件8、12被吸附保持。之后,在图7的状态下,由于未图示的相机本体侧的构件下降并从被推动部14d后退,因此设定构件14利用未图示的复位弹簧的弹压力而朝着初始位置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在这种设定构件14的旋转途中,若其推动部14b从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的辊子6d分离、且推动部14c从后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被推动部10d分离,则各驱动构件6、10利用未图示的各驱动弹簧的施力从图7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稍作旋转后停止。即,各驱动构件6、10在设定状态下利用未图示的各驱动弹簧的施力以与各铁片构件8、12的檐部8c、12c与套环构件7、11之间所隔距离相当的量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之后,设定构件14再继续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回到初始位置。该状态就是图1所示状态。
不过,如上所述,在设定构件14回到初始位置时,在各驱动构件6、10利用未图示的各驱动弹簧的施力从图7的状态到图1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稍作旋转时,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现有结构不同,不会产生问题。在此,用成为图7所示状态的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的情况对此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图7的状态下铁片构件8的铁片部8b克服压缩弹簧9的施力而被推入收容室内,且轴部8a的一部分从安装部6c的上方露出,但在现有结构中,如日本专利特开平9-304808的图8所示,只是未设有本实施例的套环构件7,与图7的状态接近。
在此,首先对现有结构的情况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图7的状态下,不知道铁片构件8的轴部8a向哪个方向倾斜。假设轴部8a向使檐部8c沿着图7的纸面振动的方向倾斜时,即使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旋转到图1的状态,由于在安装部6c上形成的圆弧面与檐部8c的面线接触,因此没有问题。然而,在轴部8a向使檐部8c相对于图7的纸面垂直地振动的方向倾斜时,安装部6c的圆弧面的一部分与檐部8c的振动方向的外周部抵接,从而使该抵接的圆弧面的一部分在拍摄时受损。另外,逐渐成为前叶片驱动构件6的曝光动作开始位置产生偏差、曝光时间变得不稳定的原因。
与此相对,像上述的结构说明那样,由于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特殊形状的套环构件7,因此不会产生这种问题。即,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轴部8a无论是向使檐部8c沿着图7的纸面振动的方向倾斜、或是向使檐部8c相对于图7的纸面垂直地振动的方向倾斜,在前叶片驱动构件6旋转到图1的状态时,安装部6c的圆弧面只是推压套环构件7,完全不与铁片构件8的檐部8c的外周抵接,因此完全不会因檐部8c而受损。因此,可始终稳定地获得曝光时间。
另外,本实施例是将本发明作为可用于银盐胶片相机、也可用于数码相机的具有两个快门叶片(前叶片和后叶片)的焦面快门而形成的。然而,在本实施例的构成构件中,只需将由臂部15、16和叶片17、18、19、20构成的前叶片、前叶片用驱动构件6、以及前叶片用电磁体(铁芯构件4)拆下,即可成为仅适用于数码相机的具有一个快门叶片的焦面快门。
(实施例2)
下面用图13~图26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另外,图13是表示设定状态下的开闭驱动机构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设定状态下的卡合解除机构的俯视图,图15是放大表示图14所示的卡合解除机构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16表示的是从图14的状态解除了支承构件对两个解除构件的保持力的状态,图17表示的是从图16的状态解除了前叶片用驱动构件的卡合的状态,图18表示的是前叶片的打开动作已完成的状态。另外,图19表示的是从图17的状态解除了后叶片用驱动构件的卡合的状态,图20表示的是后叶片的关闭动作已完成的状态。另外,图21表示的是在图20的状态后设定动作刚开始时的状态,图22表示的是在图21的状态后支承构件在两个解除构件的保持状态下卡合的状态。图23表示的是前叶片用驱动构件可由前叶片用卡合构件卡合的状态,图24表示的是在图23的状态后,后叶片用驱动构件可由后叶片用卡合构件卡合的状态。另外,图25是表示安装在前叶片用解除构件上的铁片构件的轴部为倾斜状态的俯视图,图25A表示的是在图14所示状态下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图25B表示的是在图14所示状态下向顺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另外,同样地,图26是从图14的下方看并表示安装在前叶片用解除构件上的铁片构件的轴部为倾斜状态的剖视图,图26A表示的是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图26B表示的是向顺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
首先对本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3及图14是从被拍物体侧看并表示本实施例的设定状态(拍摄待机状态)的俯视图,图13表示的是本实施例的焦面快门的左侧的大致一半,主要用于说明快门叶片的开闭驱动机构,图14主要表示开闭驱动机构的卡合解除机构。另外,图14所示各构成构件本来重叠配置在图13所示开闭驱动机构的被拍物体侧,但由于这样图示会使附图难以看清,因此分成两张来表示。由此,为了便于理解两个机构的配置关系及连动关系,也将一个机构的一部分的构成构件表示在另一个的附图中。
在图13中,在快门底板31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横向长的长方形的拍摄光路用的开口部31a。另外,在快门底板31的背面侧隔开规定间隔依次地安装有中间板32和辅助底板33,在快门底板31与中间板32之间构成后述后叶片的叶片室,在中间板32与辅助底板33之间构成后述前叶片的叶片室。另外,在这些中间板32和辅助底板33上,在与开口部31a重叠的部位也形成有类似形状的开口部32a、33a,曝光开口由开口部31a来限制。另外,在开口部31a的左侧形成有圆弧状的两个长孔31b、31c。另外,在这些长孔31b、31c的上端部安装有平面形状呈大致C字状的橡胶制的缓冲构件34、35。
快门底板31的被拍物体侧为两层,在一层与二层之间的一部分上设置有中二层。即,在竖立设置在快门底板31的被拍物体侧的面上的轴31d、31e、31f上,与快门底板31之间隔开规定间隔地安装有上底板36。另外,该上底板36在图13中用双点划线仅表示了外形,在图14中用实线表示了实际形状。另外,如图14所示,在竖立设置在上底板36的被拍物体侧的面上的轴36a、36b上,与上底板36之间隔开规定间隔并平行于上底板36安装有盖板37,该盖板37在图1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另外,在快门底板31的被拍物体侧的面上竖立设置有未明示的两根轴,如图13所示,在这些轴的前端面上,与快门底板31之间以及与上底板36之间隔开规定间隔、利用两个小螺钉39、40安装有小面积的搁板38。另外,在该搁板38上设置有向上底板36侧折弯的折弯部38a,此外还竖立设置有轴38b。
如图13所示,在快门底板31的被拍物体侧的面上,除了所述轴31d、31e、31f之外,还竖立设置有轴31g、31h、31i、31j,其中,轴31g、31h构成为贯穿快门底板31,并在背面侧也有轴部。另外,在快门底板31的背面侧,除了这些轴31g、31h的轴部之外,还竖立设置有轴31k、31m。
另外,在快门底板31的被拍物体侧,在所述轴31g上可旋转地安装有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它受到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施力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此旋转,一部分进入快门底板31与搁板38之间。另外,该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具有被卡合部41a,在被拍物体侧的面上可旋转地安装有辊子41b,并在背面侧设置有驱动枢轴41c。驱动枢轴41c贯穿快门底板31的长孔31b而在叶片室内与前叶片相连,该前叶片的结构将在后面描述。
另外,在快门底板31的被拍物体侧,在所述轴31h上可旋转地安装有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它受到未图示的后叶片用驱动弹簧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施力。该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具有被卡合部42a,在被拍物体侧的面上可旋转地安装有辊子42b,且在背面侧设置有驱动枢轴42c。另外,该驱动枢轴42c贯穿快门底板31的长孔31c而在叶片室内与后叶片相连,该后叶片的结构将在后面描述。
在快门底板31的轴31j上可旋转地安装有设定构件43,它受到未图示的弹簧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施力。另外,该设定构件43具有被推动部43a,且在快门底板31侧的面上安装有可与所述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的辊子41b接触的辊子43b、以及可与所述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的辊子42b接触的辊子43c。
另外,在搁板38的轴38b上可旋转地安装有设定操作构件44。该设定操作构件44在快门底板31侧的面上安装有两个辊子44a、44b,在上底板36侧的面上安装有辊子44c。另外,该设定操作构件44本身并未受到弹簧所产生的旋转力。因此,在图13中,该设定操作构件44构成为如下状态:由于对设定构件43施力的弹簧的力,辊子44b受到被推动部43a推压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该旋转被搁板38的折弯部38a阻止。另外,在以图14为主的表示卡合解除机构的俯视图中,为使附图便于观看,所述设定操作构件44仅表示了辊子44a的安装部和辊子44c。
在快门底板31的轴31i上可旋转地安装有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它受到未图示的弹簧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施力。该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在快门底板31侧具有折弯的卡合部45a,在图13中,该卡合部45a卡合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的被卡合部41a,从而阻止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另外,该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在向上底板36侧折弯的折弯部的左端上具有更向上底板36侧突出的被推动部45b,通过将该被推动部45b插入到在设定操作构件44上形成的未图示的长孔中后再插入到上底板36的方孔36c(参照图14)中而配置在上底板36与盖板37之间。另外,由于在设定操作构件44上形成且插入有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的被推动部45b的长孔未图示,因此在图13、图18、图20、图23、图24中,对于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用实线来表示被推动部45b。
在安装有上底板36的所述轴31f上可旋转地安装有后叶片用卡合构件46,它受到未图示的弹簧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弹压。该后叶片用卡合构件46包括:向快门底板31侧折弯的卡合部46a、以及具有向上底板36侧折弯的形状的被推动部46b。另外,在图13中,卡合部46a卡合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的被卡合部42a,从而阻止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另外,如图14所示,被推动部46b插入到在上底板36上形成的绕线形状的孔36d中,在上底板36与盖板37之间突出。
如图14所示,上底板36具有形成为上下一直线的两个折弯部36e、36f。上底板36以这些折弯部36e、36f为界构成台阶,右侧的面比左侧的面更靠近快门底板31侧。另外,虽然没有给出符号标记,但在折弯部36e与折弯部36f的上下中间区域内的主要在所述左侧的面上,形成有较大的开口部。在这种形状的上底板36上利用小螺钉49、50安装有两个电磁体47、48。电磁体47、48包括:U字形的铁芯构件47a、48a、以及卷绕有线圈47b、48b的绕线管47c、48c,绕线管47c、48c嵌合安装在铁芯构件47a、48a的一侧的脚部上。另外,这些绕线管47c、48c将上底板36侧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未给出符号标记的开口部中,由图16可知,利用盖板37的抑止部37a来抑止从铁芯构件47a、48a向右侧脱开。
在竖立设于上底板36且安装有盖板37的所述轴36a、36b上分别可旋转地安装有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和后叶片用解除构件52,由于各自的未图示的解除弹簧的施力,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受到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施力,后叶片用解除构件52受到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弹压。另外,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具有推动部51a和折弯部51b,在折弯部51b上安装有铁片构件53和套环构件55。另外,后叶片用解除构件52具有推动部52a和折弯部52b,在折弯部52b上安装有铁片构件54和套环构件56。另外,铁片构件54和套环构件56相对于折弯部52b的安装方法实际上与铁片构件53和套环构件55相对于折弯部51b的安装方向相同。因此,用图25A及图26A仅对铁片构件53和套环构件55相对于折弯部51b的安装结构进行具体的说明。另外,图25A与图14一样,是从被拍物体侧看并表示铁片构件53和套环构件55相对于折弯部51b的安装结构的俯视图,图26A是从图14的下侧看并表示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为金属制,由图26A可知,在折弯部51b上形成有安装孔51b-1,在构成与铁芯构件47a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凹部,该凹部中形成有圆弧面51b-2。另外,该圆弧面51b-2形成为隔着安装孔51b-1的两个顶部的棱线与快门底板31平行。另外,由图25A可知,在折弯部51b上还形成有孔51b-3。因此,首先对本实施例的套环构件55进行说明。套环构件55为金属制,具有实际上与图4所示套环构件7相同的形状,如图26A所示,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与套环构件7的孔7a形状相同的孔55a。另外,在该孔55a的两侧具有弧状部55b、55b。另外,如图25A所示,该套环构件55在其下端部上具有折弯部55c,并将该折弯部55c宽松地插入到在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的折弯部51b上设有的所述孔51b-3中。因此,在套环构件55安装在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的折弯部51b上的状态下,弧状部55b、55b的圆弧面顶部的棱线构成为与在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a的折弯部51b上形成的圆弧面51b-2的顶部棱线正交。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铁片构件53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铁片构件53包括:与折弯部51b的安装孔51b-1和套环构件55的孔55a嵌合的轴部53a、安装在该轴部53a的一端上的铁片部53b、在轴部53a的另一端侧形成的檐部53c、以及形成为从檐部53a的中心部突出的被推动部53d。另外,在该铁片构件53和套环构件55安装在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的折弯部51b上的状态下,由于铁片构件53的轴部53a宽松地嵌合在折弯部51b的安装孔51b-1中,因此该轴部53a可相对于安装孔51b-1倾斜,并可在轴向上稍作移动。另外,虽然没有具体的图示,但在实际中,在折弯部51b上设置有为了不让轴部53a产生较大的旋转的止转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将铁片构件53安装到折弯部51b上时并没有夹着弹簧。不过,也可在铁片构件53的铁片部53b与折弯部51b之间夹着压缩弹簧。
另外,如上所述,对铁片构件54和套环构件56相对于后叶片用解除构件52的安装结构省去了说明,但在图14、图16、图17、图19、图21、图22中,在设于铁片构件54且与所述铁片构件53的被推动部53d相当的被推动部上付与了符号标记54d。
在图14中,在上底板36上竖立设置有轴36h,在该轴36h上从上底板36侧可旋转地安装有支承构件57和支承辅助构件58,参照图14和图15对它们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在上底板36的轴36h上可旋转地安装有管轴构件59和筒状构件60。不过,筒状构件60也可用压入等合适的方法进行固定。相对于这种管轴构件59,支承辅助构件58固定,而支承构件57则通过在与支承辅助构件58之间夹着垫圈61而可旋转地进行安装。不过,也可构成为:相对于管轴构件59固定支承构件57并可旋转地安装支承辅助构件58。
在支承构件57与支承辅助构件58之间设有连接弹簧62,在图14中,以使支承构件57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使支承辅助构件58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形态施力。该连接弹簧62为扭力盘簧,螺旋部可与管轴构件59和筒部构件60双方接触的形态嵌合安装,将一侧的腕部搭在支承构件57的轴57a上,将另一侧的腕部搭在支承辅助构件58的折弯部58b(参照图14)上。另外,该连接弹簧62的使支承构件57与支承辅助构件58相对地旋转的施力在支承辅助构件58的抵接部58a与支承构件57的轴57a的大径部抵接时消失。
另外,如图15所示,支承构件57受到宽松地嵌合安装在管轴构件59的周围的背离弹簧63向图14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弹压。另外,该背离弹簧63也可与支承构件57直接相连,但在本实施例中并没有这样做。即,该背离弹簧63为扭力盘簧,在本实施例中,将一侧的腕部搭在上底板36的边缘上,并将另一侧的腕部搭在支承辅助构件58的折弯部58c(参照图14)上。因此,支承构件57通过受到背离弹簧63弹压的支承辅助构件58的抵接部58a推压轴57a而向图14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支承辅助构件58的比所述折弯部58c更靠前端的一侧配置在上底板36的背面侧,在位于上底板36左侧的前端上设置有折弯部,使其一部分延伸为比上底板36更靠盖板37侧,并将该部分作为被卡合部58d。
下面,主要参照图14及图15对推压构件64相对于支承构件57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支承构件57除了所述轴57a之外还竖立设置有轴57b,并在前端上具有制动部57c。另外,可旋转地安装在该轴57b上的推压构件64除了两个推压片64a、64b之外还具有向支承构件57的动作面侧折弯的抵接部64c。
另外,在推压构件64上设有的两个推压片64a、64b对安装在所述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和后叶片用解除构件52上的铁片构件53、54的被推动部53d、54d进行推压,用于将铁片构件53、54推压在电磁体47、48的铁芯构件47a、48a上。另外,制动部57c和抵接部64c用于使推压构件64相对于支承构件57止转,若推压构件64从图14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抵接部64c与制动部57c抵接而停止,若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抵接部64c与支承构件57的端面抵接而停止。
如图14所示,在上底板36上竖立设置有轴36i,在该轴36i上可旋转地安装有释放构件65。该释放构件65配置得比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和支承构件57更靠盖板37侧,它受到未图示的弹簧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弹压,但在图14所示状态下,利用未图示的制动件阻止了该旋转。在该释放构件65上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支承辅助构件58的被卡合部58d的卡合部65a、以及具有折弯形状且向上底板36的右侧突出的操作部65b。另外,如上所述,盖板37安装在轴36a、36b上,并使未给出符号标记的两个孔与轴36i前端的小径部及轴36h的前端卡合,在图14的右方位置上具有向上底板36侧折弯的细长的制动部37b。
下面用图13对配置在各自的叶片室内的前叶片和后叶片的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前叶片包括:在叶片室内被竖立设置在快门底板31上的两根轴31g、31k上枢轴连接的两个臂部66、67、以及向它们的前端依次地被枢轴支撑的三片叶片68、69、70,叶片70作为狭缝形成叶片。另外,在臂部66上形成的公知的孔中嵌合有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的驱动枢轴41c。另一方面,后叶片以将前叶片反过来的形态配置,包括:在叶片室内被竖立设置在快门底板31上的两根轴31h、31m上枢轴连接的两个臂部71、72、以及向它们的前端依次地被枢轴支撑的三片叶片73、74、75,叶片75作为狭缝形成叶片。另外,在臂部71上形成的公知的孔中嵌合有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的驱动枢轴42c。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前叶片和后叶片各具有三片叶片,但也可以各具有一片叶片,或前叶片和后叶片的片数不同。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3及图14表示的是本实施例的设定状态。此时,设定构件43受到未图示的弹簧的施力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如上所述地推压辊子44b,从而使设定操作构件44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设定操作构件44与搁板38的折弯部38a抵接,从而使该状态得以维持。对于设定构件43和设定操作构件44而言,该状态的位置为初始位置。另外,在该设定状态下,设定构件43的辊子43b、43c位于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和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的各辊子41b、42b的动作范围之外。
另外,在该设定状态下,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克服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弹压力而使被卡合部41a与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的卡合部45a卡合,后叶片用驱动弹簧42克服未图示的后叶片用驱动弹簧的弹压力而使被卡合部42a与后叶片用卡合构件46的卡合部46a卡合。由此,与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的驱动枢轴41c相连的前叶片使三片叶片68、39、70变为展开状态从而覆盖开口部31a的状态得以维持,与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的驱动枢轴42c相连的后叶片使三片叶片73、74、75变为重叠状态从而收容在开口部31a的下方位置的状态得以维持。
另外,如图14所示,此时支承辅助构件58使其被卡合部58d与释放构件65的卡合部65a卡合。因此,如图15所示,宽松地嵌合安装在管轴构件59上且一端搭在上底板36上、另一端搭在支承辅助构件58的折弯部58c上的背离弹簧63张紧。另外,此时安装在支承构件57上的推压构件64的推压片64a、64b对安装在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上的铁片构件53的被推动部53d、以及安装在后叶片用解除构件52上的铁片构件54的被推动部54d进行推压,从而将铁片构件53、54压紧在电磁体47、48的铁芯构件47a、48a上。另外,在该状态下,支承辅助构件58的抵接部58a从支承构件57的轴57a分离。因此,嵌合安装在管轴构件59与筒状构件60双方上且一端搭在支承构件57的轴57a上、另一端搭在支承辅助构件58的折弯部58b上的连接弹簧62也张紧。
在这种设定状态下,若按下相机的释放按钮,则首先前叶片开始开口部31a的打开动作,在规定时间后,后叶片开始关闭动作,在通常的白天拍摄时,利用前叶片的狭缝形成叶片70和后叶片的狭缝形成叶片75来形成狭缝,并连续地使胶片的感光面或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面曝光,但在下面,为了便于说明,以在前叶片完全打开开口部31a后后叶片才开始关闭开口部31a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该设定状态下,若按下相机的释放按钮,则首先对图14所示的两个电磁体47、48的线圈47b、48b供给电流。因此,安装在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上的铁片构件53和安装在后叶片用解除构件52上的铁片构件54被电磁体47、48的铁芯构件47a、48a吸附保持。之后,若释放构件65的操作部65b被相机本体侧的构件向下推压,则释放构件65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施力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解除卡合部65a对被卡合部58d的卡合。因此,支承辅助构件58受到搭在其与支承构件57之间的连接弹簧62的施力以及搭在其与上底板36之间的背离弹簧63的弹压力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若支承辅助构件58的抵接部58a与支承构件57的轴57a抵接,则由连接弹簧62产生的旋转力消失,因此,之后支承构件57和支承辅助构件58双方仅受到背离弹簧63的施力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安装在支承构件57上的推压构件64的推压片64a、64b从铁片构件53、54的被推动部53a、54d离去。图16表示的是之后推压构件64与盖板37的制动部37b抵接而使支承构件57停止的状态。
之后,若根据来自曝光控制电路的信号来切断对前叶片用电磁体47的线圈47b的通电,则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受到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推动部51a对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的被推动部45b进行推压,从而使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的卡合部45a解除对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的被卡合部41a的卡合。另外,此时相机本体侧的构件对释放构件65的操作部65b的推压力也解除,释放构件65受到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其卡合部65a与支承辅助构件58的被卡合部58d抵接。该状态为图17所示状态。
像这样,若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的卡合被解除,则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受到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弹压力而从图13的状态急速地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前叶片的三片叶片68、69、70一边增多邻接叶片之间相互的重叠一边向开口部31a的上方动作,从开口部31a的下方逐渐敞开开口部31a。另外,若开口部31a变为全开,则之后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因其驱动枢轴41c与安装在长孔31b上端的缓冲构件34抵接而停止,前叶片的三片叶片68、69、70重叠而成为收容在开口部31a的上方位置的状态。图18表示的是此时的状态。
若前叶片完全打开开口部31a,则接着切断对后叶片用的电磁体48的线圈48b的通电。由此,后叶片用解除构件52受到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并利用其推动部52a来推压后叶片用卡合构件46的被推动部46b。因此,后叶片用卡合构件46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其卡合部46a解除对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的被卡合部42a的卡合。该状态为图19所示状态。
这样,若由后叶片用卡合构件46形成的卡合被解除,则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受到未图示的后叶片用驱动弹簧的弹压力而从图18的状态急速地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后叶片的三片叶片73、74、75一边减少邻接的叶片之间相互的重叠一边向开口部31a内移动,从开口部31a的下方逐渐关闭开口部31a。接着,若开口部31a完全关闭,则之后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因其驱动枢轴42c与安装在长孔31c上端的缓冲构件35抵接而停止。图20表示的是像这样前叶片与后叶片的曝光动作结束、且后叶片的三片叶片73、74、75变为展开状态而关闭开口部31a的状态。
若拍摄结束,则接着进行设定动作。此时,在本实施例中,首先设定操作构件44利用未图示的相机本体侧的构件来推压辊子44a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设定操作构件44一方面利用辊子44c使支承辅助构件58向图19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利用辊子44b使设定构件43向图20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另外,这种支承辅助构件58和设定构件43的旋转在大致同时并行地进行,但为了便于说明,从支承辅助构件58进行说明。
首先,如上所述,在图19中,若支承辅助构件58受到设定操作构件44的辊子44c推压而开始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由于此时连接弹簧62的施力比背离弹簧63的施力大,因此支承构件57在使其轴57a与支承辅助构件58的抵接部58a接触的状态下与支承辅助构件58一起克服背离弹簧63的弹压力而也开始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该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中,支承辅助构件58的被卡合部58d与释放构件65的卡合部65a的左端面滑接,而支承构件57则利用推压构件64对安装在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和后叶片用解除构件52上的铁片构件53、54的被推动部53d、54d进行推压,使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使后叶片用解除构件52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另外,与此相伴,由于这些解除构件51、52的推动部51a、52a所产生的推压力被解除,因此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和后叶片用卡合构件46分别受到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另外,安装在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和后叶片用解除构件52上的铁片构件53、54相对于电磁体47、48的铁芯构件47a、48a以正常的姿势接触的状态表示在图21中。
然而,如上所述,在铁片构件53、54与铁芯构件47a、48a接触时,铁片构件53、54的被吸附面并非一开始便相对于铁芯构件47a、48a的吸附面在整个面上接触。铁片构件53、54的被吸附面最初相对于铁芯构件47a、48a的吸附面倾斜,仅其一部分与铁芯构件47a、48a的吸附面的一部分接触,之后慢慢地平行,最后变为整个面接触。本实施例的铁片构件53、54能很好地进行这种动作,并安装在解除构件51、52的折弯部51b、52b上。因此,用表示铁片构件53的安装结构的图25及图26对此进行具体的说明。
图25表示的是在铁片构件53变为图21所示状态时,轴部53a以使檐部53c沿图21的纸面振动的状态倾斜的情况,图25A表示的是轴部53a向逆时针方向仅倾斜角度θ5的状态,图25B表示的是轴部53a向顺时针方向仅倾斜角度θ6的状态。在这些情况下,轴部53a在套环构件55的孔55a内沿孔55a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檐部53c沿在套环构件55的弧状部55b上形成的弧状面平滑地变位。
另外,图26表示的是在铁片构件53变为图21所示状态时,轴部53a以使檐部53c在相对于图2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振动的状态倾斜的情况,图26A表示的是轴部53a向逆时针方向仅倾斜角度θ7的状态,图26B表示的是轴部53a仅向顺时针方向倾斜角度θ8的状态。在这些情况下,轴部53a推压套环构件55的孔55a的短边方向的边缘移动,从而使檐部53c与套环构件55一起沿在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的折弯部51b上形成的圆弧面51b-2平滑地变位。
另外,本实施例的套环构件55、56为金属制,并具有与图4所示套环构件7完全相同的形状,但也可像图10所示套环构件7’那样为合成树脂制。另外,如图2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套环构件55与在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的折弯部51b上形成的圆弧面51b-2接触,但代替在折弯部51b上形成圆弧面51b-2,通过隔着孔51b-1在与圆弧面51b-2的顶部相当的位置上设置两个突部,并使套环构件55与这些突部接触,也可取得相同的效果。图27表示的是这样构成的变形例,图27A是其俯视图,图27B是从图27A的下方看到的剖视图。由图27A可知,该变形例在折弯部51b的凹部内隔着孔51b-1形成有两个突部51b-4、51b-5。因此,在该变形例中,轴部53a在沿图27B的纸面倾斜时也可极其平滑地动作。
这样,在变为图21所示状态时,两个解除构件51、52的推动部51a、52a与两个卡合构件45、46的被推动部45b、46b的接触已被解除,两个卡合构件45、46的旋转因各自的被推动部45b、46b与上底板36的孔36c、36d的左边缘抵接而停止。若支承辅助构件58从该图21的状态起继续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支承构件57因铁片构件53、54如上所述地与铁芯构件47a、48a接触而无法继续旋转,因此支承辅助构件58的抵接部58a从支承构件57的轴57a离开,之后,除了背离弹簧63之外,连接弹簧62也被张紧。
另外,之后由于支承辅助构件58的被卡合部58d与释放构件65的卡合部65a的滑接关系被解除,因此释放构件65受到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而向逆时针方向稍作旋转并与未图示的制动件抵接,从而形成支承辅助构件58的可卡合状态。变为该可卡合状态的瞬间表示在了图22中,但在实际中,由于支承辅助构件58继续旋转,因此像后述那样,释放构件65在设定操作构件44结束设定操作后向逆时针方向回动时,利用其卡合部65a来卡合支承辅助构件58的被卡合部58d。
另一方面,若从图20的状态起利用相机本体侧的构件使设定操作构件44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设定操作构件44的辊子44b对设定构件43的被推动部43a进行推压,使设定构件43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设定构件43利用辊子43b、43c依次地对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和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的辊子41b、42b进行推压,使这些驱动构件41、42克服未图示的各自的驱动弹簧的弹压力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因此,首先,若使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开始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收容在开口部31a的上方位置的前叶片的三片叶片68、69、70一边减少邻接的叶片之间相互的重叠一边向下方移动。接着,若前叶片的狭缝形成叶片70与后叶片的狭缝形成叶片75的重叠达到规定量,则使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也开始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后叶片的三片叶片73、74、75从该时刻起一边减小邻接的叶片之间相互的重叠一边向下方移动。之后,前叶片与后叶片一边合适地保持狭缝形成叶片之间相互的重叠量一边继续移动。
像这样,设定动作进行着,在成为前叶片的三片叶片68、69、70变为展开状态而覆盖开口部31a、后叶片的三片叶片73、74、75变为重叠状态而到达开口部31a的下方位置的阶段时,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的被卡合部41a与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的卡合部45a接触,从而使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而开始向顺时针方向稍作旋转。接着,若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继续旋转而使它们的接触解除,则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受到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变为可利用卡合部45a卡合被卡合部41a的状态。图23表示的是该状态。
另外,在变为图23的状态之前,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的被卡合部42a也已经与后叶片用卡合构件46的卡合部46a接触,在变为图23的状态时,形成使后叶片用卡合构件46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而向顺时针方向稍作旋转的状态。因此,若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从该状态起继续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被卡合部42a与卡合部46a的接触被解除,后叶片用卡合构件46受到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变为可利用卡合部46a卡合被卡合部42a的状态。图24表示的是该状态。
由未图示的相机本体侧的构件产生的使设定操作构件44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力在设定操作构件44变为图24的状态后消失。因此,设定构件43变为可利用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其被推动部43a推压设定操作构件44的辊子44b,从而使设定操作构件44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另外,若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因未图示的后叶片用驱动弹簧的弹压力而跟随、且其被卡合部42a被后叶片用卡合构件46的卡合部46a卡合,则设定构件43的辊子43c从后叶片用驱动构件42的辊子42b离开,接着,若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因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弹压力而跟随、且其被卡合部41a被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的卡合部45a卡合,则设定构件43的辊子43b也从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的辊子41b离开。
另一方面,若使设定操作构件44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其辊子44c解除对支承辅助构件58的推压力。因此,支承辅助构件58因连接弹簧62的弹压力和背离弹簧63的弹压力而跟随,其被卡合部58d被释放构件65的卡合部65a卡合。然而,在该卡合状态下,支承辅助构件58的抵接部58a尚未与支承构件57的轴57a接触。之后,设定构件43继续使设定操作构件44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设定操作构件44在与搁板38的折弯部38a抵接时停止。图13及图14表示的是像这样设定动作结束后的状态,该状态为下一次拍摄的待机状态。
这样,本实施例将本发明应用到了包括日本专利实公平6-24825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和日本专利实公平4-3301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的卡合型焦面快门中,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具有日本专利实公平7-3392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的卡合型焦面快门。
另外,本实施例是将本发明作为可应用于银盐胶片相机、也可应用于数码相机的具有两个快门叶片(前叶片和后叶片)的焦面快门而构成的。然而,在本实施例的构成构件中,若将由臂部66、67和叶片68、69、70构成的前叶片、前叶片用驱动构件41、前叶片用卡合构件45、前叶片用解除构件51、以及前叶片用的电磁体47拆下,则可获得仅适用于数码相机的具有一个快门叶片的焦面快门。

Claims (9)

1、一种相机用焦面快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两个臂部和枢轴支撑在这些臂部上的至少一片叶片构成的一个或两个快门叶片组件;
由铁芯构件和线圈构成的一个或两个电磁体组件;
一个或两个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包括安装有铁片构件的安装构件,在设定时使所述铁片构件与所述铁芯构件接触,在拍摄时通过对所述线圈通电使所述铁片构件吸附保持在所述铁芯构件上、并在该通电被切断时使所述铁片构件从所述铁芯构件背离,利用驱动弹簧使所述快门叶片动作;以及
设定构件,该设定构件在设定时从初始位置开始动作并使所述驱动部件克服所述驱动弹簧的弹压力而动作到设定位置,在拍摄时在所述快门叶片被驱动前回到初始位置上,
所述铁片构件包括:嵌合到所述安装构件的安装孔内的轴部、设在该轴部的一端上并与所述铁芯构件接触的铁片部、以及设在该轴部的另一端上的防脱用檐部,在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檐部之间,在所述轴部上嵌合有套环构件,所述安装孔的边缘形成为向所述套环构件凸出的圆弧面,在所述套环构件的所述檐部侧形成有向所述檐部凸出且相对于所述圆弧面大致正交的圆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用焦面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是与所述快门叶片相连、且在拍摄时利用所述驱动弹簧的弹压力进行旋转的所述安装构件,所述设定构件在设定时使所述安装构件克服所述驱动弹簧的弹压力而旋转,从而使所述铁片构件与所述铁芯构件接触,在拍摄时在对所述线圈通电后回到初始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用焦面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与所述快门叶片相连、且在拍摄时利用所述驱动弹簧的弹压力进行旋转的驱动构件;在设定位置上卡合所述驱动构件的卡合构件;在拍摄时若切断对所述线圈的通电则可解除所述卡合构件对所述驱动构件的卡合的所述安装构件;以及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在设定时推压所述安装构件而使所述铁片构件与所述铁芯构件接触,并在对所述线圈通电后解除该推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用焦面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与所述快门叶片组件相连、且在拍摄时利用所述驱动弹簧的弹压力进行旋转的驱动构件;在设定位置上卡合所述驱动构件的卡合构件;以及所述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在设定时与所述驱动构件一起被所述设定构件驱动到所述设定位置,在拍摄时在所述设定构件回到初始位置上后,若对所述线圈的通电被切断,则可解除所述卡合构件对所述驱动构件的卡合。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用焦面快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孔的边缘上,代替所述圆弧面,在与该圆弧面的顶部相当的位置上隔着所述安装孔形成有两个突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用焦面快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轴部嵌合的所述套环构件的孔是作为长孔而形成的,该孔在相对于所述套环构件的圆弧面顶部的棱线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较长。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用焦面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构件为金属制。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用焦面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构件为合成树脂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用焦面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构件在构成所述檐部侧的面的所述安装孔的周围具有凹部,所述圆弧面形成在该凹部内。
CN2007100936577A 2006-03-31 2007-03-30 相机用焦面快门 Active CN1010465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98801 2006-03-31
JP2006098801 2006-03-31
JP2006-098801 2006-03-31
JP2007-073387 2007-03-20
JP2007073387 2007-03-20
JP2007073387A JP4628387B2 (ja) 2006-03-31 2007-03-20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6596A true CN101046596A (zh) 2007-10-03
CN101046596B CN101046596B (zh) 2010-10-13

Family

ID=38575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36577A Active CN101046596B (zh) 2006-03-31 2007-03-30 相机用焦面快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775728B2 (zh)
JP (1) JP4628387B2 (zh)
CN (1) CN10104659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7866A (zh) * 2010-06-23 2012-07-18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及使用该焦平面快门的光学设备
CN102650800A (zh) * 2011-02-25 2012-08-29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相机用焦面快门以及具有相机用焦面快门的数码相机
CN107111210A (zh) * 2014-10-31 2017-08-29 株式会社尼康 快门装置和摄像装置
CN109478002A (zh) * 2016-08-01 2019-03-15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叶片驱动装置
CN109923473A (zh) * 2016-08-01 2019-06-21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叶片驱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55341B2 (ja) * 2008-09-16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撮像装置
JP5216034B2 (ja) 2010-02-22 2013-06-19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光学機器
JP5289357B2 (ja) * 2010-02-22 2013-09-11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光学機器
JP5191518B2 (ja) * 2010-09-14 2013-05-08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光学機器
CN102073199B (zh) * 2010-12-07 2013-11-06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垫片
KR101953307B1 (ko) 2012-04-02 2019-0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셔터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 장치
JP2014186126A (ja) 2013-03-22 2014-10-02 Seiko Precision Inc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光学機器
JP6623458B2 (ja) * 2016-06-29 2019-12-25 セイコ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羽根駆動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3310A (en) 1979-10-09 1981-05-12 Naigai Shisetsu Kogyo Kk Cylindrical blast ribbon burner system
JPS6217410A (ja) * 1985-07-15 1987-01-26 株式会社ニフコ 2枚のパネルを接面状に止着するための留め具
JPS6219632U (zh) * 1985-07-19 1987-02-05
JPH055539Y2 (zh) * 1986-07-30 1993-02-15
JPH0413446Y2 (zh) * 1987-06-30 1992-03-30
US5011246A (en) * 1989-05-19 1991-04-3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Housing for an opto-electronic device
JP2506709Y2 (ja) * 1989-07-14 1996-08-14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可動鉄片圧接機構
JP2620390B2 (ja) * 1990-02-07 1997-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ー
JPH043301A (ja) 1990-04-20 1992-01-08 Nec Kansai Ltd 磁気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EP0571885A1 (de) 1992-05-28 1993-12-01 Hoechst Aktiengesellschaft Giessmasse zur Herstellung keramischer Grünfolien aus Precursormaterial für Hochtemperatursupraleiter und ihre Verarbeitung
JPH073392A (ja) 1993-06-18 1995-01-06 Nkk Corp 窒化用鋼
JPH084720A (ja) * 1994-06-20 1996-01-09 Nifco Inc クリップ
JPH09166809A (ja) * 1995-12-15 1997-06-24 Nikon Corp 電磁石装置
JP3789167B2 (ja) 1996-05-20 2006-06-21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US5813300A (en) * 1997-03-27 1998-09-29 Sikorsky Aircraft Corporation Precision center with an interchangeable double-arcuate floating collet
JP4372931B2 (ja) 1999-12-28 2009-11-2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4306910B2 (ja) * 2000-02-01 2009-08-0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4667586B2 (ja) * 2000-11-24 2011-04-13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4667657B2 (ja) * 2001-06-27 2011-04-13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2003100514A (ja) * 2001-09-26 2003-04-0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磁駆動装置
JP3990941B2 (ja) * 2002-06-07 2007-10-17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3914112B2 (ja) * 2002-07-29 2007-05-16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2004212662A (ja) * 2002-12-27 2004-07-29 Olympus Corp シャッタ装置
US7025513B2 (en) * 2002-11-18 2006-04-11 Olympus Corporation Optical apparatus, shutter device, and camera
JP2004264468A (ja) * 2003-02-28 2004-09-24 Nidec Copal Corp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2006098909A (ja) * 2004-09-30 2006-04-13 Canon Inc シャッタ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7866A (zh) * 2010-06-23 2012-07-18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及使用该焦平面快门的光学设备
CN102597866B (zh) * 2010-06-23 2014-11-05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及使用该焦平面快门的光学设备
CN102650800A (zh) * 2011-02-25 2012-08-29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相机用焦面快门以及具有相机用焦面快门的数码相机
CN102650800B (zh) * 2011-02-25 2016-08-03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相机用焦面快门以及具有相机用焦面快门的数码相机
CN107111210A (zh) * 2014-10-31 2017-08-29 株式会社尼康 快门装置和摄像装置
CN109478002A (zh) * 2016-08-01 2019-03-15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叶片驱动装置
CN109923473A (zh) * 2016-08-01 2019-06-21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叶片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37518A1 (en) 2007-10-11
US20100284685A1 (en) 2010-11-11
JP2007293293A (ja) 2007-11-08
CN101046596B (zh) 2010-10-13
JP4628387B2 (ja) 2011-02-09
US7775728B2 (en) 2010-08-17
US8277133B2 (en) 2012-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6596A (zh) 相机用焦面快门
CN1203364C (zh) 照相机的防水结构
CN1237532C (zh) 盘驱动器的夹持装置及其盘驱动器的支承方法
CN1719326A (zh) 台架装置和使用台架装置的照相机抖动校正装置
JP6003820B2 (ja) 頁めくり装置及び書画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897603A (zh) 具有可旋转照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01034239A (zh) 用于蜂窝式电话照相机的镜头保护装置
CN1249546C (zh) 操纵杆装置
CN1432861A (zh) 摄像装置
CN1846629A (zh) 超声诊断仪器
CN1299414C (zh) 电磁作动器及照相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CN1437559A (zh) 产业用车辆
CN1637574A (zh) 摄像装置
CN1135547C (zh) 光盘播放器
CN1702027A (zh) 板捡拾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861415A (zh) 压板间隙调整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CN1743207A (zh) 喇叭开关装置、气囊装置以及转向装置
CN1310054C (zh) 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
CN1497950A (zh) 监视摄像机装置
CN1728936A (zh) 表面安装机
CN1791314A (zh) 电子单元装载机构和磁盘阵列装置
CN1119322A (zh) 用于提升光盘播放机的主轴组件的装置
CN1249706C (zh) 光盘装置
CN1492972A (zh) 开关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CN1282196C (zh) 光盘驱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