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6137B - 电动机控制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控制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46137B CN101046137B CN2007100936469A CN200710093646A CN101046137B CN 101046137 B CN101046137 B CN 101046137B CN 2007100936469 A CN2007100936469 A CN 2007100936469A CN 200710093646 A CN200710093646 A CN 200710093646A CN 101046137 B CN101046137 B CN 1010461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motor
- pulse
- window
- duty rati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41000220317 Ros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ferric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8—Safety, monitoring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28—Door, window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37—Vehicle, car, auto, wheelchai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 Control Of Direct Current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控制装置,该装置对驱动开闭部件的电动机进行控制,该装置包括:与上述电动机连接,具有按照操作部件的操作进行转换的多个接点状态的继电器电路;与上述继电器电路连接的开关元件;检测电动机的转速,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电路;与上述开关元件及上述检测电路连接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生成具有对应于上述检测电路的上述检测信号波形的负荷比的负荷信号,并将该负荷信号提供给上述开关元件,按照上述检测信号的波形,控制上述电动机的驱动。利用该装置能使开闭部件在全闭或全开时的接触响声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电动机驱动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和用于该电动机驱动控制时电动机负荷的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开关车辆门窗玻璃的电动机控制。
背景技术
基于第一种现有技术的动力车窗装置,是通过负荷控制加于开关门窗玻璃用电动机的电压,来控制门窗玻璃升降速度的。这种动力车窗装置,在门窗玻璃接近全闭或全开之时,会将门窗玻璃的移动速度降低。借此控制,门窗玻璃接触门框时产生的接触响声得以降低。
在门窗玻璃接近全闭或全开之时,降低门窗玻璃移动速度的情况下,由于电动机的转矩减小,往往造成门窗玻璃不能全闭或不能全开。
基于第二种现有技术(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2-327574号公报)的动力车窗装置,是通过在门窗玻璃就要全闭之前,提高电动机驱动信号的负荷比,来加大让门窗玻璃上升的电动机的转矩。
在门窗玻璃就要成为全闭状态之前,加大电动机转矩的情况下,门窗玻璃跟门框猛然接触,往往产生比较大的接触响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开闭部件在全闭或全开时的接触响声的使开闭部件全闭或全开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对驱动开闭部件的电动机进行控制的装置,包括:继电器电路,与上述电动机连接,具有按照操作部件的操作进行转换的多个接点状态;和开关元件,与上述继电器电路连接;和检测电路,检测上述电动机的转速,输出检测信号;和控制电路,与上述开关元件及上述检测电路连接;上述控制电路生成具有对应于上述检测电路的上述检测信号波形的负荷比的负荷信号,并将该负荷信号提供给上述开关元件,按照上述检测信号的波形,控制上述电动机的驱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基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车窗装置的车辆的斜视图。
图2是负荷信号和脉冲信号的波形图。
图3是动力车窗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4是全闭全开控制的流程图。
图5是基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车窗装置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4,说明基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和方法。
如图1所示,车辆1上装载有可按车窗开关11的操作,升降门窗玻璃3的动力车窗装置2。动力车窗装置2,包括多个动力车窗组件4a~4d。各个动力车窗组件4a~4d,分别升降相应的门窗玻璃3。在动力车窗组件4a~4d中,司机座的动力车窗组件4a,是能操纵助手座和后座门窗玻璃的总开关,助手座及后座的动力车窗组件4b~4d是从动装置(slave)。门窗玻璃3是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开闭部件的一个例子。各动力车窗组件4a~4d是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电动机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
如图3所示,各动力车窗组件4a~4d,包括含车窗开关11的开关组件5和含电动机7的电动机组件6。电动机7是升降门窗玻璃3的驱动源。开关组件5通过线路8与电动机组件6电性连接。电动机组件6包括连接于电动机7的电动机电路9。各动力车窗组件4a~4d,通过控制流经电动机电路9的电流方向和加于电动机7的电压,可控制门窗玻璃3的升降。
控制动力车窗组件4a~4d动作的CPU10,配置在开关组件5上。车窗开关11与CPU10相连。车窗开关11具有在乘员未操作之时配置的中立位置,第一及第二关闭位置,以及第一及第二打开位置。车窗开关11从中立位置操作到第一关闭位置期间,门窗玻璃3上升。车窗开关11从中立位置操作到第一打开位置的期间,门窗玻璃3下降。当车窗开关11一旦被操作到第二关闭位置的情况下,门窗玻璃3在被全关闭或者车窗开关11又被操作到打开位置之前,都会自动上升。车窗开关11一旦被操作到第二打开位置的时候,门窗玻璃3在被全打开或者车窗开关11又被操作到关闭位置之前,都会自动下降。CPU10起控制电路的作用。车窗开关11起操作部件的作用。
转换流经电动机电路9的电流方向的继电器电路12,与CPU10相连接。继电器电路12,包括由转换接点(1C接点)构成的上升继电器13和下降继电器14。上升继电器13,包含连接于电动机7的一个端子(例如+端子)的可动接点13a,和连接于电池的第一固定接点13b以及连接于接地GND的第二固定接点13c。下降继电器14包含连接于电动机7另一端子(例如-端子)的可动接点14a和连接于电池的第一固定接点14b以及连接于接地GND的第二固定接点14c。
继电器电路12,包含转换上升继电器13的通与断的关闭侧线圈15。关闭侧线圈15的一端与电池连接,另一端与CPU10连接。在CPU10给关闭侧线圈15通电的时候,上升继电器13的可动接点13a和第一固定接点13b相连接,上升继电器13被接通。在CPU10停止对关闭侧线圈15通电的时候,可动接点13a和第二固定接点13c相连接,上升继电器13被关断。
继电器电路12,包含转换下降继电器14的通与断的打开侧线圈16。打开侧线圈16的一端与电池连接,另一端与CPU10连接。在CPU10给打开侧线圈16通电的时候,下降继电器14的可动接点14a和第一固定接点14b相连接,下降继电器14被接通。在CPU10停止对打开侧线圈16通电的时候,可动接点14a和第二固定接点14c相连接,下降继电器14被关断。电路保护用的二极管17、18,连接于线圈15、16的两个端子之间。
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这样的FET19,配置在连接两个第二固定接点13c、14c之间的节点和接地GND的路径上。FET19的漏极端子连接到继电器13c、14c的第二固定接点13c、14c上。FET19的源极端子与接地GND端子连接。FET19的门接线端与CPU10连接。CPU10提供负荷信号(电压信号)Sduty给FET19的门接线端。根据负荷信号Sduty的电平,FET19或开或关,电动机电路9转换成开电路和闭合电路。FET19是权利要求记载的开关元件的一个例子。
CPU10变更提供给FET19的负荷信号Sduty的负荷比,来控制电动机7的驱动,控制门窗玻璃3的升降速度。加于电动机7的电压值,依照FET19每一定周期的开通时间,即CPU10提供给FET19的负荷信号Sduty的负荷比来决定。因而,通过变更负荷信号Sduty负荷比,加于电动机7的电压值被改变,其结果,门窗玻璃3的升降速度也被改变。
脉冲传感器20、21检测电动机7的旋转。脉冲传感器20、21,将具有与电动机7的旋转速度相对应的周期的脉冲信号Spls1、Spls2提供给CPU10。脉冲传感器20、21的一个最佳例子,是霍尔元件和MRE(磁阻元件)等磁式传感器。脉冲传感器20、21,也可以是光学式传感器等磁式传感器以外的传感器。脉冲传感器20、21是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检测电路的一个例子。脉冲信号Spls1、Spls2是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检测信号的一个例子。
CPU10分别从脉冲传感器20、21接受脉冲信号Spls1、Spls2。CPU10按照电动机7开始旋转时提供的脉冲信号Spls1、Spls2的脉冲边缘的顺序,检测出电动机7的旋转方向,即门窗玻璃3的移动方向。
CPU10对脉冲传感器20(也可以是脉冲传感器21)的脉冲信号Spls1的脉冲数进行计数,并从该计数值算出电动机7的旋转角度及转速,再算出门窗玻璃3的移动量。CPU10从门窗玻璃3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再算出门窗玻璃3的位置。
CPU10从脉冲传感器20(也可以是脉冲传感器21)的脉冲信号Spls1的脉冲长(脉冲间隔)Lpls1,检测出电动机7转速的变化,即门窗玻璃3移动速度的变化。
CPU10在门窗玻璃3到达即将全闭或全开的位置时(如图3所示的全闭减速区域E1或全开减速区域E2),便减小负荷信号Sduty的负荷比,从而降低电动机7的转速,减缓门窗玻璃3的升降速度。
开关组件5包括存储了门窗玻璃3升降控制用程序的ROM22。升降控制用程序包括将门窗玻璃3确实全闭及全开的全闭全开控制程序。CPU10在门窗玻璃3处于全闭减速区域E1或全开减速区域E2的时候,执行全闭全开控制程序,防止门窗玻璃3的关闭和开启不完全。全闭全开控制的开始时间,不限于门窗玻璃3达到全闭减速区域E1或全开减速区域E2的时刻,只要是门窗玻璃3处于区域E1、E2内,就可做任意变更。全闭全开控制是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电动机控制的一个例子。
CPU10监视从脉冲信号Spls1、Spls2算出的门窗玻璃3的速度变化(例如脉冲信号Spls1的脉冲长度变化),进行门窗玻璃3的防止夹入控制。具体来说,CPU10根据从脉冲信号Spls1算出的门窗玻璃3的移动速度变化,检测出作用于门窗玻璃3的负荷。在有过负荷作用于门窗玻璃3之时,CPU10会使门窗玻璃3停止或使其移动方向反转。防止夹入的控制,在除进行全闭全开控制区域之外的区域实施。
以下说明动力车窗装置2的动作。
CPU10响应车窗开关11向第一或第二关闭位置的操作,在维持下降继电器14于关断的同时,接通上升继电器13。据此,电动机7起动,门窗玻璃3开始上升。当车窗开关11操作到第一关闭位置期间,电动机7使门窗玻璃3上升。当车窗开关11操作到第二关闭位置时,车窗开关11即使返回中立位置,电动机7也继续使门窗玻璃3上升。
如图2(a)所示,CPU10在上升中的门窗玻璃3到达全闭减速区域E1之前,把通常控制方式负荷比D0的负荷信号Sduty提供给FET19。通常控制方式负荷比D0,例如是100%。这样一来,对应于负荷比D0的电压加在电动机7上,电动机7以对应于负荷比D0的高转速旋转,门窗玻璃3以对应于负荷比D0的较高的移动速度上升。
门窗玻璃3到达全闭减速区域E1的时候,CPU10使门窗玻璃3的移动速度降低。具体来说,如图2(a)所示,CPU10在门窗玻璃3到达全闭减速区域E1的时候,把第一减速方式负荷比D1(<D0)的负荷信号Sduty提供给FET19。这样一来,对应于第一减速方式负荷比D1的比较低的电压加在电动机7上,电动机7以对应于第一减速方式负荷比D1的低转速旋转,门窗玻璃3以对应于第一减速方式负荷比D1的较低的移动速度上升。
当门窗玻璃3处于全闭减速区域E1内的临近全闭区域Ea的时候,CPU10开始进行全闭全开控制,使门窗玻璃3的移动速度缓慢上升。具体来说,如图2(b)所示,CPU10监视从脉冲传感器20(也可以是脉冲传感器21)接受的脉冲信号Spls1的脉冲长Lpls1,将脉冲长Lpls1和第一阈值Lxa进行比较。第一阈值Lxa,是在门窗玻璃3升降时,用于判断加在门窗玻璃3上的过负荷的第一级阈值。当脉冲长Lpls1维持在第一阈值Lxa以下的情况下,CPU10以第一减速方式负荷比D1的负荷信号Sduty控制FET19。
当脉冲长Lpls1超过第一阈值Lxa的时候,CPU10判断在门窗玻璃3上作用着过负荷,并判断与第一减速方式负荷比D1负荷信号Sduty对应的电动机7的驱动力(转矩),不足以将门窗玻璃3全闭。因此,CPU10将负荷信号Sduty的第一减速方式负荷比D1,转换成第二减速方式负荷比D2(>D1)。这样一来,对应于第二减速方式负荷比D2的电压,加在电动机7上,电动机7以比负荷比为D1时更大的驱动力,驱动门窗玻璃3上升。如果作用于门窗玻璃3的过负荷比较小,门窗玻璃3就以对应于第二减速方式负荷比D2的转矩继续上升。
CPU10对从脉冲信号Spls1上升时刻开始到H电平继续期间的脉冲长Lpls1以及从脉冲信号Spls1下降时刻开始到L电平继续期间的脉冲长Lpls2都进行测量。并且,CPU10将这两个脉冲长Lpls1、Lpls2都与第一阈值Lxa进行比较,在至少有一个脉冲长超过第一阈值Lxa的时候,就判断在门窗玻璃3上作用着过负荷。
接下来,CPU10将脉冲信号Spls1的脉冲长Lpls1(Lpls2和第二阈值Lxb进行比较。第二阈值Lxb是在门窗玻璃3升降时,用于判断加在门窗玻璃3上的过负荷的第二级阈值,其值大于第一阈值Lxa(Lxb>Lxa)。在脉冲长Lpls1(Lpls2)保持于第二阈值Lxb以下的情况下,CPU10以第二减速方式负荷比D2的负荷信号Sduty控制FET19。
另一方面,当脉冲长Lpls1(Lpls2)超过第二阈值Lxb的时候,CPU10作出有大于预计的负荷作用于门窗玻璃3的判断,并判断对应于第二减速方式负荷比D2的负荷信号Sduty的电动机7的驱动力(转矩)不足以使门窗玻璃3全闭。因此,CPU10将负荷信号Sduty的第二减速方式负荷比D2转换成第三减速方式负荷比D3(>D2)。于是,对应于第三减速方式负荷比D3的电压加在电动机7上,电动机7以比负荷比为D2时更大的驱动力,驱动门窗玻璃3上升。如果用第三减速方式负荷比D3的驱动力没有问题的话,就以该驱动力继续使门窗玻璃3上升。
此后,CPU10监视脉冲信号Spls1的脉冲长Lpls1(Lpls2),每当脉冲长Lpls1(Lpls2)超过阈值时,就重复进行提高负荷信号Sduty的负荷比的处理。在负荷比到达100%后,脉冲长Lpls1(Lpls2)超过最大阈值Lx100的情况下,CPU10作出门窗玻璃3上有异常负荷作用的判断。最大阈值Lx100是用于判断应该强制停止门窗玻璃3的值。脉冲长Lpls1(Lpls2)超过最大阈值Lx100的时候,CPU10将上升继电器13及下降继电器14都予关断,从而使电动机7停止,终止全闭全开控制,结束门窗玻璃3的上升。
CPU10当检测到在脉冲信号Spls1的负荷比达到100%之前,门窗玻璃3已被全闭的时候,就在这一时刻结束全闭全开控制。因为门窗玻璃3的全开控制与全闭控制相同,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其次,参照图4的流程图,说明由CPU10所进行的全闭全开控制。
在步骤S100,CPU10将负荷比D1的负荷信号Sduty提供给FET19。
在步骤S101,CPU10判断从脉冲传感器20接受到的脉冲信号Spls1的脉冲长Lpls1(Lpls2)是否超过第一阈值Lxa。若脉冲长Lpls1(Lpls2)没超过第一阈值Lxa,就返回到步骤S100。若脉冲长Lpls1(Lpls2)超过第一阈值Lxa,就转入步骤S102。
在步骤S102,CPU10将负荷比D2的负荷信号Sduty提供给FET19。
在步骤S103,CPU10判断脉冲信号Spls1的脉冲长Lpls1(Lpls2)是否超过第二阈值Lxb。若脉冲长Lpls1(Lpls2)没超过第二阈值Lxb,就返回到步骤S102。若脉冲长Lpls1(Lpls2)超过第二阈值Lxb,就转入步骤S104。
在步骤S104,CPU10将负荷比Dn的负荷信号Sduty提供给FET19。
在步骤S105,CPU10判断脉冲信号Spls1的脉冲长Lpls1(Lpls2)是否超过第n阈值Lxn。若脉冲长Lpls1(Lpls2)没超过第n阈值Lxn,就返回步骤S104。若脉冲长Lpls1(Lpls2)超过第n阈值Lxn,就转入步骤S106。
在步骤S106,CPU10将负荷比100%的负荷信号Sduty提供给FET19。
在步骤S107,CPU10判断脉冲信号Spls1的脉冲长Lpls1(Lpls2)是否超过最大阈值Lx100。若脉冲长Lpls1(Lpls2)没超过最大阈值Lx100,就返回步骤S106。若脉冲长Lpls1(Lpls2)超过最大阈值Lx100,就转入步骤S108。
在步骤S108,CPU10将上升继电器13及下降继电器14双方都关断,停止电动机7。
这样,在门窗玻璃3处于临近全闭区域Ea期间,每当脉冲信号Spls1的脉冲长Lpls1超过各阈值(第一阈值Lxa,第二阈值Lxb…),CPU10都缓慢提高负荷信号Sduty的负荷比。通过电动机7的全闭全开处理,由于减速控制门窗玻璃3升降所需要的转矩得以确保,所以门窗玻璃3关闭不严或开启不完全的情况得以避免,同时,还可以借助电动机7的减速控制,降低全闭及全开时门窗玻璃3的接触响声。
为了弥补电动机7转矩的不足,CPU10可以提高负荷比,使之高于通常值,还可提高加在电动机7上的电压,加大电动机7的输出转矩。该负荷比的上升量,随脉冲长Lpls1的长度,即随当时电动机7的转速而定。因此,随着负荷比的上升电动机7所产生的转矩,是弥补转矩不足所需要的最小限度转矩。因而,门窗玻璃3碰撞门框时的接触响声,可以维持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换句话说,通过用对应于传感器20、21输出的目前的脉冲长的负荷比的负荷信号Sduty,接通关断FET19,电动机7可产生对应于当时的脉冲长的转矩。因此,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控制,在电动机7上可产生对应于目前状况的最适合的转矩。
按照第一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优点。
(1)当门窗玻璃3在全闭及全开动作过程中,电动机7转矩不足的时候,CPU10在监视脉冲信号Spls1的脉冲长Lpls1的同时,逐渐使转矩上升。因此,既能使门窗玻璃3确实全闭及全开,又能使门窗玻璃3和门框的接触响声最小。
(2)在进行全闭全开控制的时候,CPU10监视脉冲传感器20的脉冲信号Spls1的脉冲长Lpls1(Lpls2),判断电动机7的旋转状态。因为一般的脉冲传感器20都预先设置成能检测电动机7的转速,所以,第一实施方式的全闭全开处理,不必准备新的传感器。
(3)第一实施方式的全闭全开控制,都是选择在进行门窗玻璃3减速控制的区域(全闭减速区域E1,全开减速区域E2)内的就要全闭之前或就要全开之前的时刻进行。因而,即便在进行减速控制的情况下,也能避免门窗玻璃3全开不充分和全闭不充分的情况发生。
(4)按照第一实施方式,要反复进行如下一系列处理:如果电动机7转速降低,使得脉冲长Lpls1(Lpls2)超过阈值而变长时,则提高负荷信号Sduty的负荷比,使得转矩上升,维持该负荷比直到脉冲信号Spls1的脉冲长Lpls1(Lpls2)超过下一级的阈值,当该脉冲长Lpls1(Lpls2)超过下一级阈值时,就更进一步提高负荷比。另外,虽然也可以考虑假设只按一种方式根据脉冲长Lpls1(Lpls2)来设定负荷比,并用该负荷比控制电动机7,但是,对于这一控制,脉冲长Lpls1(Lpls2)每变化一次,就必须变更负荷比,所以很复杂。与此相反,第一实施方式的全闭全开控制就很简单。
(5)采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全闭全开控制的动力车窗装置,既能防止门窗玻璃3升降时的转矩不足,又能降低全闭及全开时的接触响声。
(6)CPU10对来自脉冲信号Spls1上升的脉冲长Lpls1和来自下降的脉冲长Lpls2双方都进行测量,在这些脉冲长Lpls1、Lpls2中,如有一方超过阈值,就判断有必要加大转矩。因此,与只监视这些脉冲长Lpls1、Lpls2中一方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可靠地监视脉冲长Lpls1(Lpls2)是否超过阈值。
以下围绕着跟第一实施方式之差别,说明基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和方法。第二实施方式采用电流检测法来作为转矩不足的检测方法。在电流检测法中,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脉冲传感器20、21就不需要了。
如图5所示,在FET19和接地GND之间连接有分流电阻41。分流电阻41,是检测流经电动机电路9电流量变化的元件。分流电阻41的两端,连接在CPU10的A/D端子上。CPU10通过分流电阻41,检测出流经电动机电路9的电流变化量(ΔI)。CPU10根据电流变化量Δ,判断电动机7的转矩是否不足。分流电阻41是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电阻元件的一个例子。电流变化量ΔI是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变化量的一个例子。
例如,当在门窗玻璃3上有负荷作用,电动机7锁住时,则流经电动机电路9的电流量就增加。CPU10在进行门窗玻璃3的减速控制时,将算出的电流变化量ΔI和第一阈值Ia进行比较。如果电流变化量ΔI超过第一阈值,CPU10就判断电动机7的转矩不足,将电动机7的负荷比从通常的D0提高到D1。紧接着,CPU10将电流变化量ΔI跟第二阈值Ib(>Ia)进行比较。如果电流变化量ΔI超过第二阈值Ib,CPU10就进一步加大电动机7的转矩,将电动机7的负荷比从D1提高到D2(>D1)。然后,CPU10反复进行这一系列的处理,直到负荷比成为100%为止。
第二实施方式,着眼于尽管在电动机7上加有恒电压,当电动机7成为闭锁状态,门窗玻璃3的速度下降时,流经电动机电路9电流量都会发生变化。CPU10通过采用分流电阻41监视电流变化量ΔI,判断电动机7的转矩是否不足,就可以实施全闭全开控制。
按照第二实施方式,除了有跟第一实施方式(3)~(5)同样优点之外,还能得到如下记载的优点。
(7)通过监视电动机电路9的电流变化量ΔI,也可实施全闭全开控制。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做以下变更。
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全闭全开控制不限定于每当脉冲信号Spls1的脉冲长Lpls1(Lpls2)超过阈值时,都逐渐提高负荷比这样的控制。例如,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控制方法,即根据当时的脉冲长Lpls1(Lpls2),按统一方式确定负荷比,对应于脉冲长Lpls1(Lpls2)的长度设定负荷比。
在全闭全开控制的时候,脉冲长判断时所采用的阈值,不一定限定于比前一级的值更大。例如,既可以是第一阈值Lxa和第二阈值Lxb是彼此相同的值,也可以是第二阈值Lxb比第一阈值Lxa小(Lxb<Lxa)。
在第一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起开关元件作用的FET19,不限于金属氧化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例如也可以是结合型FET等的其他元件。
在第一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全闭全开控制的实施区域,不限定于门窗玻璃3的临近全闭区域Ea和临近全开区域,也可在从门窗玻璃3的全闭位置到全开位置之间的某区域内自由设定。
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不一定要实施防止夹入控制,也可以省略该控制。
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减速控制,不限定要把负荷比从此前为止的负荷比降低一级的这种控制,例如也可以分段或连续地降低负荷比。
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全闭全开控制的对象,不限定于升降门窗玻璃3的动力车窗装置。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开闭车辆滑动车顶的滑动车顶装置和开闭车辆滑动车门的滑动车门装置。另外,本发明的全闭全开控制,也可以应用于除车辆以外,例如住宅的门窗等建筑物中。
Claims (7)
1.一种对驱动开闭部件(3)的电动机(7)进行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继电器电路(12),与上述电动机连接,具有按照操作部件(11)的操作进行转换的多个接点状态;和
开关元件(19),与上述继电器电路(12)连接;和
检测电路(20,21),检测上述电动机(7)的转速,输出检测信号(Spls1);和
控制电路(10),与上述开关元件(19)及上述检测电路(20,21)连接;
上述控制电路(10)生成具有对应于上述检测电路的上述检测信号波形的负荷比(D0~D3、Dn、100%)的负荷信号(Sduty),并将该负荷信号提供给上述开关元件(19),按照上述检测信号的波形,控制上述电动机的驱动;
上述检测电路是输出对应于上述电动机转速的脉冲长(Lpls1、Lpls2)的脉冲信号(Spls1、Spls2)的脉冲传感器(20、21);
在上述开闭部件(3)位于全闭减速区域(E1)或全开减速区域(E2)时,上述控制电路(10)将上述脉冲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脉冲长和阈值进行比较,当该脉冲长超过上述阈值时,则判断上述电动机的转矩不足,并提高上述负荷信号的负荷比,每当脉冲长超过上述阈值时,上述控制电路就设定成大的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电路,
在上述开闭部件处于即将全闭的全闭减速区域时以及上述开闭部件处于即将全开的全开减速区域时的至少一种情况下,减小上述开闭部件的移动速度;
在上述全闭减速区域及全开减速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在减小上述开闭部件的移动速度之后,对上述电动机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电路,
在检测出上述电动机转速下降的时候,将上述负荷信号的负荷比上升一级;
将上升了一级的上述负荷比,维持到上述电动机的转速进一步下降为止;
当上述电动机的转速进一步下降的时候,将上升了一级的上述负荷比,再上升一级;
每当上述电动机的转速下降时,都将上述负荷比的上升重复一次。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元件按照上述负荷信号,以对应于上述检测信号波形的负荷比进行开或关。
5.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闭部件是车窗玻璃、车辆滑动车顶以及车辆滑动车门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电路,
在上述操作部件被操作到打开位置的时候,使上述电动机朝一个方向旋转;
在上述操作部件被操作到关闭位置的时候,使上述电动机朝另一方向旋转。
7.一种对驱动开闭部件(3)的电动机(7)进行控制的方法,上述电动机与具有随操作部件(11)的操作转换的多个接点状态的继电器电路(12)连接,上述继电器电路(12)与开关元件(19)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包括:
检测出上述电动机(7)的转速,输出对应于上述电动机转速的脉冲长(Lpls1、Lpls2)的脉冲信号(Spls1、Spls2)的工序;和
生成具有对应于上述检测电路的上述检测信号波形的负荷比(D0~D3、Dn、100%)的负荷信号(Sduty)的工序;
将上述负荷信号提供给上述开关元件(19),按照上述检测信号的波形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的工序;和
在上述开闭部件(3)位于全闭减速区域(E1)或全开减速区域(E2)时,上述控制电路(10)将上述脉冲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脉冲长和阈值进行比较,当该脉冲长超过上述阈值时,则判断上述电动机的转矩不足,并提高上述负荷信号的负荷比的工序,每当脉冲长超过上述阈值时,上述控制电路就设定成大的阈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97829 | 2006-03-31 | ||
JP2006-097829 | 2006-03-31 | ||
JP2006097829A JP5043354B2 (ja) | 2006-03-31 | 2006-03-31 |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のデューティ制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6137A CN101046137A (zh) | 2007-10-03 |
CN101046137B true CN101046137B (zh) | 2012-09-26 |
Family
ID=38015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9364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6137B (zh) | 2006-03-31 | 2007-03-30 | 电动机控制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01157B2 (zh) |
EP (1) | EP1840685A1 (zh) |
JP (1) | JP5043354B2 (zh) |
CN (1) | CN10104613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5049488B8 (de) * | 2005-10-13 | 2007-02-15 | Grass Gmbh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Verschließen oder zum Öffnen und Schließen von wenigstens einer Schublade, Klappe, Tür oder dergleichen |
DE102009008369A1 (de) * | 2009-02-11 | 2010-08-12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ulsweiten-modulierten Ansteuerung eines elektrischen Antriebsmotors einer Verstelleinrichtung |
CN102392576A (zh) * | 2011-09-20 | 2012-03-28 | 河南天海科技有限公司 | 汽车电动窗智能控制方法 |
CN102785556B (zh) * | 2012-08-23 | 2015-02-04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汽车天窗运行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334670B (zh) * | 2013-06-19 | 2015-10-14 | 宁波恒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车窗直流电机防夹控制电路 |
JP6161576B2 (ja) | 2014-06-24 | 2017-07-12 |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開閉体制御装置 |
US9617777B2 (en) * | 2015-02-03 | 2017-04-11 | Asmo Co., Ltd. | Vehicle window opening device |
BR112018069759B1 (pt) * | 2016-03-30 | 2023-01-10 | Honda Motor Co., Ltd | Dispositivo de controle de para-brisas |
CN109072660B (zh) * | 2016-04-12 | 2020-11-03 | 株式会社电装 | 开闭体驱动电动机 |
US10730406B2 (en) * | 2017-08-08 | 2020-08-04 | HELLA GmbH & Co. KGaA |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
CN108798351B (zh) * | 2018-05-29 | 2020-10-16 | 重庆海德世拉索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 汽车车窗速度控制电路及方法 |
CN108798350A (zh) * | 2018-05-29 | 2018-11-13 | 重庆海德世拉索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 汽车车窗电机控制电路及方法 |
JP7556774B2 (ja) | 2020-12-22 | 2024-09-26 | ニデックモビリティ株式会社 | 開閉体制御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77732A (en) * | 1997-02-04 | 1999-11-02 | Nissan Motor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sence or absence of foreign object or the like caught in power-open-and-closure mechanism |
US6208102B1 (en) * | 1998-06-02 | 2001-03-27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utomotive sliding door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82843B1 (en) * | 1987-03-05 | 1991-03-06 | Asmo Co., Ltd. | Controlling circuit for window wiper accommodating apparatus |
US6064165A (en) * | 1992-04-22 | 2000-05-16 | Nartron Corporation | Power window or panel controller |
US5341597A (en) * | 1993-01-22 | 1994-08-30 | Stoltenberg Donald A | Power operated garage door |
JP3467875B2 (ja) * | 1994-12-13 | 2003-11-1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パワーウインド制御装置 |
JP3191632B2 (ja) * | 1995-08-09 | 2001-07-2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直結クラッチのスリップ制御装置 |
JP3465735B2 (ja) * | 1995-10-02 | 2003-11-10 |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自動開閉制御装置 |
US5708338A (en) * | 1995-11-03 | 1998-01-13 | Ford Motor Compan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sliding door |
US5754017A (en) * | 1995-12-26 | 1998-05-19 | Asmo Co., Ltd. | Power window with detecting function of sticking of foreign matter |
JP3299135B2 (ja) * | 1996-02-28 | 2002-07-08 | 株式会社ナブコ | 自動ドア装置の制御装置 |
US5932931A (en) * | 1997-03-03 | 1999-08-03 | Asmo Co., Ltd. | Vehicle window control system responsive to external force |
JP3656788B2 (ja) * | 1997-03-31 | 2005-06-08 |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 車輛用スライドドアの開閉制御装置 |
DE29721054U1 (de) * | 1997-12-01 | 1999-04-01 | Meteor Gummiwerke K. H. Bädje GmbH & Co, 31167 Bockenem | Bewegliches Fensterelement |
JP3523090B2 (ja) * | 1998-10-30 | 2004-04-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スライド制御方法 |
JP4802381B2 (ja) * | 2000-08-30 | 2011-10-26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開閉体の挟み込み検知装置 |
JP2002174076A (ja) * | 2000-12-08 | 2002-06-21 | Omron Corp | 開閉制御装置 |
JP2002327574A (ja) | 2001-05-01 | 2002-11-15 | Mitsuba Corp | 開閉体の挟み込み判定制御方法 |
JP3851123B2 (ja) * | 2001-07-18 | 2006-11-29 |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 車両用開閉体の自動開閉装置 |
JP3934369B2 (ja) * | 2001-08-01 | 2007-06-20 |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 移動体駆動制御装置 |
JP3787315B2 (ja) * | 2002-04-08 | 2006-06-21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開閉体の開閉制御装置 |
JP4018494B2 (ja) * | 2002-09-27 | 2007-12-05 |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の自動開閉装置 |
JP3934022B2 (ja) * | 2002-10-09 | 2007-06-20 |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 車両用開閉体の速度制御装置 |
US7362068B2 (en) * | 2003-07-23 | 2008-04-22 | Asmo Co., Ltd. | Closing member control system |
US7250736B2 (en) * | 2005-03-30 | 2007-07-31 | Asmo Co., Ltd. | Opening and closing member control system |
JP4103906B2 (ja) * | 2005-08-23 | 2008-06-18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JP2008054402A (ja) * | 2006-08-23 | 2008-03-06 | Omron Corp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
2006
- 2006-03-31 JP JP2006097829A patent/JP504335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3-22 US US11/689,781 patent/US770115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3-30 CN CN2007100936469A patent/CN10104613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3-30 EP EP07105289A patent/EP1840685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77732A (en) * | 1997-02-04 | 1999-11-02 | Nissan Motor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sence or absence of foreign object or the like caught in power-open-and-closure mechanism |
US6208102B1 (en) * | 1998-06-02 | 2001-03-27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utomotive sliding door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6137A (zh) | 2007-10-03 |
JP2007270523A (ja) | 2007-10-18 |
JP5043354B2 (ja) | 2012-10-10 |
EP1840685A1 (en) | 2007-10-03 |
US20070241704A1 (en) | 2007-10-18 |
US7701157B2 (en) | 2010-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46137B (zh) | 电动机控制装置及方法 | |
US6426604B1 (en) | Power window controlling device | |
EP1509824B1 (en) | Motor speed-based anti-pinch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rough road condition detection and compensation | |
CN1821536B (zh) | 电动窗装置 | |
US9121214B2 (en) | Opening and closing member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ning and closing member | |
JP2001518278A (ja) | 電気的に駆動されるアセンブリの動作を電気的に制御及び調節するための方法 | |
US7518325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ti-pinch powered windows | |
US20120323370A1 (en) | Opening-and-closing member control device | |
US6504332B1 (en) | Method for limiting the closing force of movable components | |
US20080110092A1 (en) | Control device for opening/closing member | |
CN110337523B (zh) | 机动车辆中的滑动车窗的自动运动设备的防夹方法及装置 | |
GB2373383A (en) | Wiper control device with abnormal drain voltage detection | |
CN108350717A (zh) | 适于用于在机动车辆中自动移动滑动车窗的装置的防夹电路设备及相应的方法 | |
JP4981431B2 (ja) | 車両用開閉体の制御装置 | |
JP4510409B2 (ja) | ウインドウガラスの挟持有無検出装置 | |
JP4448621B2 (ja) | ウインドウガラスの挟持有無検出装置 | |
JP2008150830A (ja) | 車両用開閉体の制御装置 | |
JP2002106256A (ja) | ウインドウガラスの挟持有無検出装置 | |
JPH07224576A (ja) | パワーウインドウ駆動制御装置 | |
JPH07158338A (ja) | 開閉体の開閉制御方法 | |
JP5602372B2 (ja) | 車両用開閉体の制御装置 | |
JP2004116051A (ja) | パワーウィンドの制御装置 | |
JP4922974B2 (ja) | 開閉体の駆動制御装置 | |
JP2002364249A (ja) | 車両用開閉体の制御装置 | |
JP2001095286A (ja) | 電源供給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源供給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 Termination date: 2019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