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1621B - 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1621B
CN101041621B CN2006101632042A CN200610163204A CN101041621B CN 101041621 B CN101041621 B CN 101041621B CN 2006101632042 A CN2006101632042 A CN 2006101632042A CN 200610163204 A CN200610163204 A CN 200610163204A CN 101041621 B CN101041621 B CN 1010416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methyl
table shown
selectivity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632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1621A (zh
Inventor
田霖
朴龙焕
柴立忠
巩传志
魏立林
刘学线
刘利
张木兰
于国君
纪忠斌
李欣平
周江沛
宋培文
王涛
孙文生
刘丽娟
徐德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Jilin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BEI BRANCH Co CHINA PETROLEUM GROUP ENGINEERING DESIG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BEI BRANCH Co CHINA PETROLEUM GROUP ENGINEERING DESIG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BEI BRANCH Co CHINA PETROLEUM GROUP ENGINEERING DESIG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632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416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41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1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41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1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方法,(甲基)丙烯酸、丁醇加入反应器,通过搅拌器搅拌,补充加热,反应温度控制在90~95℃,真空度0.06~0.04MPa,均相酯化反应,生成(甲基)丙烯酸丁酯和水,经共沸精馏,生成水经冷凝器、分层器、水相接收器排出,有机相返回精馏塔顶。其特征在于,在复合强酸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甲基)丙烯酸与丁醇通过设置的三台串联操作的反应器发生酯化反应,连续脱除水分。所述复合强酸是指由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硫酸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复合物,其在反应物中的浓度为0.7%~1.5%(wt),这样可使(甲基)丙烯酸转化率达98.5%以上,产品的选择性大于97.5%,明显高于已知的同类酯化反应工艺。

Description

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促使(甲基)丙烯酸与醇发生的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一般均选用离子交换树脂或强酸,在高级醇酯化反应中常选用强酸。作为催化剂的强酸又分为固态酸和液态酸,固态酸一般选自苯磺酸和对甲苯磺酸,液态酸则选自硫酸和甲磺酸。
已知的酯化工艺一般选择单一的酸作为催化剂,由于催化剂本身特性,某些催化剂可以使酯化反应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或者使反应具有较高的转化率,但同时这往往是以牺牲选择性为代价的。相反,采用一些高选择性催化剂时往往又使反应速度变慢,限制了生产能力的提高。
现有工艺中,酯化反应是在1台或2台串联的反应器内进行,反应产物之一的水只在其中的一台反应器内脱除,这样配置虽然工艺简单,设备投资较低,但是由于受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的影响,很难使(甲基)丙烯酸实现较为彻底的转化,因此在工业应用中并不经济。
发明内容
(甲基)丙烯酸与丁醇发生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平衡反应,在强酸催化存在下,丁醇与(甲基)丙烯酸发生一级均相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由于反应物(甲基)丙烯酸与生成物(甲基)丙烯酸酯沸点非常接近,难以分离回收。必须想办法使连续加入的(甲基)丙烯酸实现几乎完全的转化。为此,一般控制醇酸摩尔配比在1∶1和2.5∶1之间,同时调整反应温度和压力,并连续脱除反应生成的水分以打破反应平衡;采用多级反应器串联操作,改变反应液浓度;另外,选择适宜的反应停留时间和合理催化剂配比对提高转化率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已知的酯化工艺中,醇与(甲基)丙烯酸的摩尔配比是影响反应转化率的关键因素,比值高虽然可以提高(甲基)丙烯酸转化率,但后续的醇分离成本将加大;比值过低,(甲基)丙烯酸将不能完全转化。由于(甲基)丙烯酸难以循环回收,使物耗增加。通常采用的醇酸摩尔配比在1∶1至2.5∶1之间。显然,在保证酸转化率的前提下,醇酸配比比值越低则过程越经济。通过选择综合性能优良的催化剂并优化工艺配置,可以显著提高过程的经济性能。
一般来讲,随着采用的催化剂或催化剂的组合不同,酯化反应适宜的操作条件、反应速度、平衡关系以及最终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都将有所不同,而这对于工业化生产又是至关重要的。同为强酸的酯化催化剂,通过适当搭配就可使反应过程达到最佳状态;另外,通过适当增加反应器级数,改变反应物浓度环境,以及强化传质传热都对提高转化率和选择性具有显著影响。
一种制备(甲基)丙烯酸重酯的方法,原料液(甲基)丙烯酸、丁醇加入到反应器中,通过搅拌器搅拌,补充热量,反应温度控制在90~95℃,真空度为0.06~0.04MPa,在共沸精馏塔顶部加入正丁醇,发生均相酯化反应,生成(甲基)丙烯酸酯和水;共沸精馏塔上部设有蒸汽提升器,排出物经冷凝器后进分层器,有机相返回共沸精馏塔顶部,生成水经分层器、水相接收器排出,共沸精馏用正丁醇从分层器加入,相关设备还有真空泵、原料罐以及仪表。其特征在于,在复合强酸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甲基)丙烯酸与丁醇发生均相酯化反应,反应物料通过依次设置的3台串联操作的反应器,连续脱除每台反应器中产生的水分;所述复合强酸是指选自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和硫酸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复合物,所述复合强酸若选用其中两种酸作为催化剂时,其配合比为1∶5~5∶1;若选用三种酸作为催化剂时,其中每一种酸所占浓度为10%~60%(wt),复合强酸催化剂其在反应物料中浓度为0.7%~1.5%(wt),最佳浓度为0.9%~1.2%(wt),其中“wt”表示以重量计的浓度。
反应器停留时间是影响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另一关键因素,增加反应时间将增加转化率,但选择性将下降。另外,停留时间的增加意味着设备投资增大或产能降低。本发明通过增加反应器级数(采用三级反应器串联)改变反应物浓度,同时通过加强搅拌强化反应器内的传质传热,加快反应速度,进一步缩短停留时间。本发明的反应停留时间为2~9小时,最佳停留时间为3~5小时。由于反应物料通过依次设置的3台串联操作的带搅拌的反应器,并连续脱除每台反应器中产生的水分。这样可使酯化反应的(甲基)丙烯酸转化率达到98.5%以上,产品选择性大于97.5%,明显高于一般的同类酯化反应工艺。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同样也可以用来使丙烯酸或(甲级)丙烯酸与高级链烷醇(通常含4个以上碳原子)发生酯化反应,制备(甲基)丙烯酸重酯,如制备(甲基)丙烯酸辛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简要工艺流程图。
图2为各种催化剂不同反应时间下的选择性对比。
图3为各种催化剂不同反应时间下的转化率对比。
图4为各种催化剂不同反应时间下的收率对比。
图1中有反应器1、2、3,搅拌器4、5、6,共沸精馏塔7,蒸汽提升器8,冷凝器9,分层器10,水相接收器11,进料流量计12,原料罐13,真空泵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采用丙烯酸和丁醇为原料,以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和硫酸为反应催化剂,进行了丙烯酸重酯酯化反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比对。
试验前首先按丁醇/丙烯酸1.2/1的摩尔比(重量比为1.233/1)配置好原料液,然后按1%的浓度向配置好的原料液中加入催化剂;将塔顶分层器内加入正丁醇,用来脱除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试验时将含有催化剂的原料液按规定流量连续的加入反应系统中,试验结束后对塔顶有机相、塔顶水相及各反应器的反应产物取样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
(1)按1%的浓度向配置好的原料液中加入不同配比的催化剂;
(2)向塔顶分层器10内加入正丁醇;
(3)向塔顶冷凝器9中通入冷却水;
(4)启动真空泵14,调节真空度至0.055MPa;
(5)向第一反应器1内加入原料至溢流口处,并启动搅拌器4;
(6)启动第一反应器1的加热系统及管线、塔体保温系统,并调节至规定温度;
(7)待塔顶有凝液后,通过流量计12按规定流量向塔进料;
(8)当第一反应器1内物料溢流至第二反应器2内时,启动搅拌器5及第二反应器加热系统,并调节至规定温度;
(9)当第二反应器2内物料溢流至第三反应器3内时,启动搅拌器6及第三反应器加热系统,并调节至规定温度;
(10)加料结束后,停止所有加热系统,待各反应器温度降至常温时,停止搅拌及真空系统工作,然后各反应器出料、计量,取样分析分层器及各反应器内物料组成。
实施例1:
以单一硫酸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1-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1-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1-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1-4所示。
表1-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051
表1-2工艺参数
表1-3各物流分析结果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053
表1-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054
实施例2:
以单一苯磺酸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2-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2-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2-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2-4所示。
表2-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061
表2-2工艺参数
表2-3各物流分析结果
表2-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064
实施例3:
以单一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3-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3-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3-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3-4所示。
表3-1物料平衡表
表3-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072
表3-3各物流分析结果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073
表3-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074
实施例4:
以单一甲磺酸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4-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4-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4-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4-4所示。
表4-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081
表4-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082
表4-3各物流分析结果
表4-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084
实施例5:
以苯磺酸/对甲苯磺酸(3/1)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5-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5-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5-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5-4所示。
表5-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091
表5-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092
表5-3各物流分析结果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093
表5-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094
实施例6:
以苯磺酸/对甲苯磺酸(1/1)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6-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6-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6-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6-4所示。
表6-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01
表6-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02
表6-3各物流分析结果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03
表6-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04
实施例7:
以苯磺酸/对甲苯磺酸(1/3)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7-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7-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7-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7-4所示。
表7-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11
表7-2工艺参数
表7-3各物流分析结果
表7-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14
实施例8:
以苯磺酸/甲磺酸(3/1)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8-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8-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8-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8-4所示。
表8-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21
表8-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22
表8-3各物流分析结果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23
表8-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24
实施例9:
以苯磺酸/甲磺酸(1/1)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9-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9-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9-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9-4所示。
表9-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31
表9-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32
表9-3各物流分析结果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33
表9-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34
实施例10:
以苯磺酸/甲磺酸(1/3)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10-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10-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10-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10-4所示。
表10-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41
表10-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42
表10-3各物流分析结果
表10-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44
实施例11:
以对甲苯磺酸/甲磺酸(3/1)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11-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11-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11-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11-4所示。
表11-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51
表11-2工艺参数
表11-3各物流分析结果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53
表11-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54
实施例12:
以对甲苯磺酸/甲磺酸(1/1)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12-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12-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12-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12-4所示。
表12-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61
表12-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62
表12-3各物流分析结果
表12-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64
实施例13:
以对甲苯磺酸/甲磺酸(1/3)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13-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13-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13-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13-4所示。
表13-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71
表13-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72
表13-3各物流分析结果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73
表13-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74
实施例14:
以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1/1/1)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14-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14-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14-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14-4所示。
表14-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81
表14-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82
表14-3各物流分析结果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83
表14-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84
实施例15:
以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2/1/1)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15-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15-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15-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15-4所示。
表15-1物料平衡表
表15-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92
表15-3各物流分析结果
表15-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194
实施例16:
以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1/2/1)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16-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16-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16-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16-4所示。
表16-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01
表16-2工艺参数
表16-3各物流分析结果
表16-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实施例17:
以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1/1/2)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17-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17-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17-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17-4所示。
表17-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11
表17-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12
表17-3各物流分析结果
表17-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14
实施例18:
以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2/2/1)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18-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18-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18-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18-4所示。
表18-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21
表18-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22
表18-3各物流分析结果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23
表18-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24
实施例19:
以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1/2/2)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19-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19-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19-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19-4所示。
表19-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31
表19-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32
表19-3各物流分析结果
表19-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34
实施例20:
以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2/1/2)为催化剂。物料平衡情况见表20-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20-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20-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20-4所示。
表20-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41
表20-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42
表20-3各物流分析结果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43
表20-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44
实施例21:
以单一硫酸为催化剂增加反应时间。物料平衡情况见表21-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21-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21-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21-4所示。
表21-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51
表21-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52
表21-3各物流分析结果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53
表21-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54
实施例22:
以单-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减少反应时间。物料平衡情况见表22-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22-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22-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22-4所示。
表22-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61
表22-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62
表22-3各物流分析结果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63
表22-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实施例23:
以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2/2/1)为催化剂减少配比。物料平衡情况见表23-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23-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23-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23-4所示。
表23-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71
表23-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72
表23-3各物流分析结果
表23-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74
实施例24:
以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1/2/2)为催化剂减少配比。物料平衡情况见表24-1所示;工艺参数见表24-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24-3所示;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见表24-4所示。
表24-1物料平衡表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81
表24-2工艺参数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82
表24-3各物流分析结果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83
表24-4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选择性、转化率及收率
各种催化剂试验结果汇总
不同催化剂合成丙烯酸丁酯试验结果汇总见表25-1,各种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时间下的选择性、转化率、收率对比见图2、图3、图4。
Figure S061G3204220061219D000291
在“物流分析结果”表格中,各组分表示如下:
BA——丙烯酸丁酯    AA——丙烯酸
BuOH——丁醇        BPB——丁氧基丙酸丁酯
BP——丙酸丁酯      BUA——乙酸丁酯
IBP——丙酸异丁酯
结论
(1)本发明所选各种催化剂均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转化率,各催化剂相比,固体酸(苯磺酸和对甲苯磺酸)催化性能略低于液体酸(硫酸和甲磺酸),但固体酸和液体酸组成的复合催化剂,催化性能较好。
(2)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各催化剂的选择性均呈下降趋势。如果反应时间过长,过量的丁醇与丙烯酸丁酯进一步反应生成丁氧基丙酸丁酯,使选择性下降,影响丙烯酸丁酯的收率。
(3)当反应时间达到4h后,继续反应对丙烯酸转化率提高不大。
(4)当反应时间低于3h时,选择性较高,但转化率较低。
(5)当正丁醇与丙烯酸配比(重量比)小于1.1时,丙烯酸丁酯收率下降。
(6)加强传质、传热有力于反应进行,可有效缩短反应时间。

Claims (3)

1.一种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方法,原料液(甲基)丙烯酸加入到反应器中,正丁醇在共沸精馏塔(7)顶部加入,通过搅拌器搅拌并补充热量,控制反应温度在90~95℃、真空度为0.06~0.04MPa,发生均相酯化反应,生成(甲基)丙烯酸酯和水;共沸精馏塔(7)上部设有蒸汽提升器(8),排出物经冷凝器(9)后进分层器(10),有机相返回共沸精馏塔(7)顶部,生成水经分层器(10)、水相接收器(11)排出,反应终产物由反应器(3)排出;相关设备还有原料罐(13)、真空泵(14)以及流量计(12),反应物料通过依次设置的三台串联操作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中设有搅拌器,在复合强酸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甲基)丙烯酸与丁醇发生均相的酯化反应,连续脱除每台反应器中产生的水分;所述复合强酸是指选自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和硫酸中的三种复合物,每一种酸所占浓度为10%~60%(wt)。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强酸催化剂,其在反应物料中浓度为0.7%~1.5%(wt)。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强酸催化剂,其在反应物料中浓度为0.9%~1.2%(wt)。
CN2006101632042A 2006-11-24 2006-11-24 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方法 Active CN1010416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632042A CN101041621B (zh) 2006-11-24 2006-11-24 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632042A CN101041621B (zh) 2006-11-24 2006-11-24 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1621A CN101041621A (zh) 2007-09-26
CN101041621B true CN101041621B (zh) 2010-12-01

Family

ID=38807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32042A Active CN101041621B (zh) 2006-11-24 2006-11-24 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416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4147B (zh) * 2007-12-24 2010-06-16 天津大学 连续真空挥发分离共沸物的方法和装置
BR112013012674B1 (pt) * 2010-11-22 2019-04-09 Rohm And Haas Company Processo para preparar acrilato de butila
CN102173990A (zh) * 2011-03-16 2011-09-07 抚州市嘉临化工助剂厂 一种丙烯酸丁酯的制备方法
CN102557932B (zh) * 2011-12-16 2014-03-12 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醋酸异丁酯的生产方法
CN102627716A (zh) * 2012-03-29 2012-08-08 沈阳长城润滑油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聚甲基丙烯酸酯降凝剂的制备方法
CN102659650B (zh) * 2012-04-28 2013-03-06 重庆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责任公司 Dl-甲硫氨酸盐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03254071A (zh) * 2013-04-27 2013-08-21 江门谦信化工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丁酯的酯化生产工艺
CN104502520B (zh) * 2014-12-03 2016-06-22 江门谦信化工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丁酯反应釜中对甲苯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WO2018096249A1 (fr) * 2016-11-25 2018-05-31 Arkema France Composition acide pour le traitement d'acides gras
CN107011165B (zh) * 2017-04-24 2020-07-03 朱大春 Uv光固化单体连续化生产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5726A (zh) * 1986-07-09 1988-07-06 日本触媒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不饱和羧酸酯的生产方法
CN1168370A (zh) * 1996-02-06 1997-12-24 巴斯福股份公司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连续制备方法
US6846948B2 (en) * 2002-04-11 2005-01-25 Arkema Process for preparing butyl acrylate by direct esterif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5726A (zh) * 1986-07-09 1988-07-06 日本触媒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不饱和羧酸酯的生产方法
CN1168370A (zh) * 1996-02-06 1997-12-24 巴斯福股份公司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连续制备方法
US6846948B2 (en) * 2002-04-11 2005-01-25 Arkema Process for preparing butyl acrylate by direct esterif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1621A (zh) 200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1621B (zh) 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方法
CN102249913B (zh) 一种制备丙烯酸丁酯的方法
EP4049748A1 (en) Gas-liquid bubbling bed reactor, rea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carbonate
CN102295564B (zh) 一种dop连续化生产工艺
CN105272851B (zh) 一种(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制备方法
CN103113208B (zh) 由氢氧化钙羰基化制备甲酸钙的连续生产工艺
CN106631684B (zh) 一种用乙酸仲丁酯水解制备仲丁醇的方法
CN102557932B (zh) 醋酸异丁酯的生产方法
CN103965040B (zh) 一种制备二元酸二甲酯的方法
CN101003471B (zh) 环己酮连续缩合生产环己烯基环己酮的方法
CN102452934B (zh) 一种乙酸仲丁酯的制备方法
CN105461515A (zh) 一种由环戊烯制备环戊醇的方法
CN102408430B (zh) 取代四苯基双铁卟啉的合成工艺与专用设备
CN109748791B (zh) 生产己二酸二甲酯的节能方法
CN102675098A (zh) 一种丙烯酸丁酯连续生产新工艺
CN103551087A (zh) 一种用于制备环己酮肟的氨肟化反应系统
CN103058849A (zh) 一种合成甲基丙烯酸酐的间歇反应精馏工艺
CN105384629B (zh) 一种乳酸异辛酯的节能环保生产工艺
CN202465559U (zh) 一种利用混合碳四生产甲基叔丁基醚的组合装置
CN202201844U (zh) 一种dop连续化生产工艺所用的设备
CN209810143U (zh) 一种低沸点醇连续酯化反应精馏系统
CN212335079U (zh) 一种醋酸甲酯和甲醛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生产工艺装置
CN106995359A (zh) 一种异丁烯聚合制备三异丁烯和的方法及装置
CN109646977B (zh) 一种反应精馏耦合塔及其在制备甲酸中的应用
CN104761517A (zh) 一种叔碳酸缩水甘油酯的连续精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06

Address after: 132002 Jilin, Changyi District, Tung Tam Road, grand Peng Peng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Jilin Design Institute of Northeast Refining &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CNPC

Address before: Changyi District of Jilin city of Jilin Province on the 132022 Road East of Jilin Tan Trade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Dongbei Branch Co., China Petroleum Group Engineering Designi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8

Address after: 132002 3-6 and 9-13 floors of Block A, Jihua Economic and Trade Center, Tongtan Road, Changyi District,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etroChina Jilin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32002 Jilin, Changyi District, Tung Tam Road, grand Peng Peng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JILIN DESIGNING INSTITUTE OF CNPC NORTHEAST REFINING &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