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9251B - 图像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9251B
CN101039251B CN200710088614XA CN200710088614A CN101039251B CN 101039251 B CN101039251 B CN 101039251B CN 200710088614X A CN200710088614X A CN 200710088614XA CN 200710088614 A CN200710088614 A CN 200710088614A CN 101039251 B CN101039251 B CN 1010392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rocessing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dentifier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886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9251A (zh
Inventor
神宫秀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i D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i Data Corp filed Critical Oki D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39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9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9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92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06F3/1288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in client-server-printer device configu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22Increasing security of the print job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38Secure printing, e.g. user identification, user rights for device usage, unallowed content, blanking portions or fields of a page, releasing held job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06F3/1286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via local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可通过网络与主机设备相连的图像处理设备。在该图像处理设备中,存储部件存储能区分图像处理设备的标识符,通信部件从主机设备接收数据,数据控制部件分析接收数据,并且如果接收数据包括与标识符等效的信息,则处理器执行接收数据所指定的处理.主机设备通过在网络上广播查询,能够得知标识符,然后将标识符置于网络上的设置请求广播中,从而从远程位置进行或变更图像处理设备中的网络地址设置。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与诸如局域网之类的通信网络相连的图像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将多个诸如个人计算机、打印机、以及其他计算和图像处理设备的设备互连的局域网,一般根据众所周知的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进行工作。在TCP/IP网络中,由IP地址来识别每一个所连接的设备,并且使用IP地址作为数据传输的目的地址。从而,在设备能够接收被寻址到其上的单播数据之前,必须对其分配IP地址。
如果所讨论的设备为打印机,设置IP地址包括在打印机的控制面板上直接执行的操作,在安装在打印机内的接口卡上进行的开关设置,或者在一对一基础上与打印机相连接的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上执行的操作。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339392描述了一种通过与接口卡可拆卸式连接的开关来设置IP地址的方法。所有这些方法都不方便,特别是在具有多个打印机的大型网络中,其中一些打印机可以安装在远离网络管理员的位置处。如果能够远程设置IP地址,则将会更为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其能够容易并可靠地作出和变更诸如IP地址设置之类的设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其可从远程位置进行诸如IP地址设置之类的设置。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设备通过接口与主机设备相连。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标识符存储部件,其存储能够区分图像处理设备的标识符;从主机设备接收数据的通信部件;数据控制部件,其分析接收数据,以便至少判断接收数据是否包括与所存储的标识符等效的信息;以及处理器。如果接收数据包括与标识符等效的信息,则处理器执行由接收数据所指定的处理。
可由序列号、资产号、制造商名称和型号,或者任何其他区分信息来产生识别信息。接口可以将信息处理设备与主机设备所在的网格相连。接收数据可以从网络上的广播进行接收,并且接收数据所指定的处理可包括使图像处理设备能够从网络接收单播的设置或变更地址信息。在对接收数据进行接收之前,图像处理设备可接收网络上的查询广播,并通过向主机设备发送其识别信息而作出应答。
利用这种设置,可由在网络上与图像处理设备通信的远程主机设备,作出和变更在图像处理设备中的诸如其IP地址设置之类的设置。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的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其被显示成与网络相连;
图2所示的更详细的框图表示图1中打印机内的网卡的内部结构;
图3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标识符的产生;
图4为表示图1中主机设备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5所示的通信序列图表示在图1的设备中进行的通信;
图6表示图5中使用的请求格式;
图7表示图5中使用的响应格式;
图8表示图4中的主机设备的设备信息显示部件所显示的示侧性的存储设备信息;
图9表示图8中所显示的信息的变型;
图10所示的流程图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打印机的操作;
图11为表示图10中请求接收过程的更详细的流程图;
图12为表示图11中响应信息准备过程的更详细的流程图;
图13为表示图11中响应数据产生过程的更详细的流程图;
图14为表示主机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5为表示图14中设备信息获取处理的更详细的流程图;
图16为表示图14中设备信息显示处理的更详细的流程图;
图17A,17B和17C构成的更详细的流程图表示图14中的设备设置处理;
图18的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其被显示成与网络相连;
图19为表示图18中打印机内的网卡的内部结构的更详细的框图;
图20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标识符的产生;
图21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打印机的操作的流程图;和
图22为表示图21中标识符产生处理的更详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元件。使用‘ID’作为‘标识符’的缩写。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包括图像处理设备,更具体而言包括打即机的通信系统。打印机1,2通过网络4(通常为LAN)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主机设备3相连,不过第一实施方式不限于LAN环境。
在图1的系统中,处于主机设备3处的系统管理员或其他用户,可以在网络4上发送广播消息。广播消息是具有空目的地址的消息,其由与网络4相连的所有其他设备接收和分析。其中一种能够发送的广播,是请求与所连接设备有关的信息。
对这样的请求作出响应,所连接的设备发送新标识符(ID),以及其唯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和其他常规信息。基于接收信息,用户可以向特定设备发送其他命令。例如,用户可选择打印机1,并向其发送为其分配新IP地址的命令。当打印机1首次与网络相连时,或者在多个其他时刻,需要发送这种命令。
该命令附带着打印机1的接收ID。尽管两个打印机1和2都接收到该命令,不过因为附带的ID与打印机2的ID不匹配,打印机2忽略该命令。因为附带的ID与打印机1的ID相匹配,打印机1对该命令进行处理,从而获取通过网络4远程设置的新IP地址。
打印机1包括网卡11,所述网卡是一种可拆卸式的接口卡,通过其可将图像形成和打印部件12与网络4相连。打印机1还包括两个其他的接口卡,IEEE 1394卡13和USB卡14,如果需要的话这些接口卡可用于其他目的。顺便提及,USB表示通用串行总线,IEEE表示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1394是由IEEE所制定的一个通信标准。
图2更详细地表示出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图1中所示的IEEE 1394卡13和USB卡14在图2中没有表示出。打即机2具有同样的基本内部结构,从而将不再进行单独描述。
打印机1除了网卡11以及图像形成和打印部件12之外,还包括序列号存储部件15,其存储有打印机制造商分配给打印机1的序列号。序列号存储部件15是非易失性存储区,当制造打印机时,将序列号写入到其中。包括这种序列号区15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被永久地安装在打印机机身中,不作为网卡11的一部分。
网卡11包括通信控制部件20,数据控制部件21,设置信息访问处理器22,设置信息存储部件23,以及ID产生器24。通信控制部件20控制通过网络4与主机设备3进行的通信。ID产生器24从保存在序列号存储部件15中的信息产生ID。数据控制部件21产生将要通过通信控制部件20发送到网络4上的数据,并分析通过通信控制部件20从网络4接收的数据。当对接收数据的分析表明,已经接收到变更设置的指令时,设置信息访问处理器22执行实际的变更处理。设置信息存储部件23存储设置信息。
数据控制部件21包括接收数据检查器31,ID存储部件32,命令分析处理器33,响应数据产生器34以及执行结果保存器35。ID存储部件32存储ID产生器24产生的ID。接收数据检查器31检查从通信控制部件20接收的数据中所包含的ID是空ID(表明数据供网络4上的所有设备使用),还是保存在ID存储部件32中的ID(表明数据供打印机1使用),并且如果两个条件都不满足则丢弃接收数据。命令分析处理器33分析接收数据,并且在需要时,对设置信息访问处理器22进行控制,从ID存储部件32读取ID。当命令分析处理器33控制设置信息访问处理器22以执行接收数据中的命令时,执行结果保存器35存储执行结果。在处理了接收数据之后,响应数据产生器34产生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传送给通信控制部件20。
如附图中所示,可以将网卡11配置成专用处理器和存储或存储器部件的组合,或者可以将其配置成具有多种数据存储装置的通用处理器,其中部分数据存储装置存储由通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以实现图2中专用处理器的功能。
在启动打印机1时,作为网卡11的初始化处理的一部分,ID产生器24从序列号存储部件15读取序列号,产生ID,并将ID保存到ID存储部件32中,如图3中所示。可复制完整的序列号来产生ID,如图所示,或者可仅复制序列号的一部分,诸如最后5位数字。
现在转到主机设备3,如图4中所示,主机设备3包括通信控制部件41,用于控制与网络4以及与之相连的打印机1,2的通信;设置数据产生器42,用于产生从通信控制部件41发送给打印机1,2的数据;响应数据分析器43,用于分析在通信控制部件41处从打印机1,2接收的响应数据;设备信息存储部件44,用于存储在响应数据分析器43中经过分析与打印机1,2有关的信息;设备信息显示部件45,用于向主机设备3的用户显示保存在设备信息存储部件44中的数据;以及设置信息输入部件46,用户可通过其输入信息,选择与网络4相连的设备,并作出和变更所选设备中的设置。
图5表示在主机设备3处系统管理员或其他用户可用于识别与网络相连的设备,并且为打印机1设置新ID地址的操作序列。
首先,用户启动主机设备3中的打印机管理实用程序,该程序调用图4中的设置数据产生器42。为了识别与网络相连的设备,设置数据产生器42产生包括GET_INFO命令(参照下面的表1)和空ID的查询数据,并且通过通信控制部件41在网络4上广播该查询数据,如图5中A所示。
图6所示的示意图表示从主机设备3在网络4上发送的信息包的通用格式。信息包包括一系列报头,后跟有应用数据。报头包括,给出源地址、目的地址和其他信息的数据链路控制(DLC)报头,给出目的地址和其他信息的IP报头,以及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或传输控制协议(TCP)报头。应用数据包括上面提到的ID,命令,其命令参数以及可能的其他数据。
表1列出了从主机设备3发送的信息包中可包含的命令,此外还给出了其命令参数以及命令的简要描述。
表1:设置数据命令和参数
Figure G200710088614X20070328D000061
在图5中的传输A中,源地址为主机设备3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指定广播的十六进制序列F’s,应用数据区中的ID为空ID,表明数据供接收广播的所有设备使用,命令为GET_INFO,没有命令参数。
当打印机1和2接收传输A时,每个打印机中的接收数据检查器31检查应用数据区中的ID。一旦发现空ID,接收数据检查器31就调用命令分析处理器33。命令分析处理器33分析应用数据区的其余部分,寻找GET_INFO命令,并从ID存储部件32读取打印机的ID。
之后,调用设置信息访问处理器22,从设置信息存储部件23读取诸如打印机的MAC地址和IP地址的响应信息,并调用响应数据产生器34,以该信息和打印机的ID作为自变量,产生响应数据。然后,通信控制部件20以单播将响应数据发送到主机设备3。在打印机1和2处均执行这一处理(图5中的传输B)。
图7表示从打印机向主机设备3发出的响应的通用格式。DLC,IP和UDP或TCP报头后面为应用数据,也包括命令及其命令参数。表2列出了响应数据中具有的某些命令和参数,并给出了筒要描述。
表2:响应数据命令和参数
在图5中B的两次传输中,源地址为从打印机的设置信息存储部件23读出的MAC地址,目的地址为主机设备3的MAC地址,目的IP地址为主机设备3的IP地址,命令为GETR_INFO命令,命令参数包括在表2的描述中表示的信息。
当图4中所示的主机设备3中的通信控制部件41接收这些响应数据时,调用响应数据分析器43。在响应数据中寻找GETR_INFO命令,响应数据分析器43提取出跟在命令之后的ID,设备名称,MAC地址以及ID地址作为响应信息包中的参数,并将所提取出的信息保存到设备信息存储部件44中,可取代设备信息存储部件44中已有的现有记录。如表3中所示,设备信息存储部件44是与网络4相连的设备及其ID,设备名称和地址的列表。
表3:设备信息存储部件的结构
Figure G200710088614X20070328D000081
当更新设备信息存储部件44的内容时,通知设备信息显示部件45并且显示设备信息存储部件44的内容。图8表示设备信息显示部件45所产生的一种示例显示。
主机设备3的用户使用键盘(未示出)从设备信息显示部件45上所显示的打印机,选择将进行设置变更的打印机,在本例中为打印机1。设备信息显示部件45例如通过显示如图9中所示表示打印机1的可变更设置的变更输入屏而作出响应。用户将所需的变更输入到设置信息输入部件46中,同时观看屏幕。下面描述一种示侧性的操作序列。
在本例中,当在屏幕上显示图8中所示的显示内容时,用户通过点击鼠标左键,选择与打印机1相应的No.1项。这样就使设备信息显示部件45显示列出打印机1的可变更项(包括IP地址设置)的列表(未示出)。用户通过点击鼠标右键从该列表中选择‘IP地址’,使变更输入屏显示成图9中的插图(inset)。用户利用鼠标和键盘输入所需的新地址信息,并用鼠标点击OK按钮,结束变更输入操作。
在图9中,用户在IP地址框和IP缺省网关框中输入新地址信息。当用户点击OK按钮时,设置信息输入部件46确定哪一项被变更,并以新输入的信息作为自变量调用设置数据产生器42。设置数据产生器42产生引入从设置信息输入部件46传送的自变量的设置数据,在本例中包括所选择打印机1的ID(PR-0123-45678),SET_IPADDR和SET_IPGW命令,以及它们的参数(表1中所列出的)。通信控制部件41在网络4上以广播的形式发送设置数据,如图5中C所示。
两个打印机都接收广播。在每一个打印机中,当通信控制部件20接收设置数据时,其调用接收数据检查器31。接收数据检查器31检查设置数据中所包含的ID,如果ID与打印机自身的ID不匹配,则丢弃所述设置数据,并且如果ID与打印机自身的ID相匹配,则调用命令分析处理器33。在本例中,在打印机1中调用命令分析处理器33,在打印机2中丢弃数据。在打印机1中的命令分析处理器33根据设置数据中所包括的命令调用设置信息访问处理器22,设置信息访问处理器22将保存在设置信息存储部件23中的IP地址和IP缺省网关信息进行更新。在完成更新之后,用更新结果(OK或NG)作为自变量调用响应数据产生器34。响应数据产生器34产生包括适当命令和接收结果信息的响应数据,并且通信控制部件20以单播的形式将响应数据发送到主机设备3(图5中D)。在本例中,所包括的命令为SETR_IPADDR和SETR_IPGW(参照表2)。
图10归纳了与设置变更有关的打印机1和2的操作。
当为打印机1或打印机2加电时,从序列号存储部件15读取打印机的序列号(步骤S101),复制,并产生打印机的ID(步骤S102),将打印机的ID保存到ID存储部件32中(步骤S103)。然后重复后面所述的设置数据接收处理,直至接收到系统关闭请求为止(步骤S104和S105)。当接收到系统关闭请求时,操作结束。
在图11的流程图中更详细地表示出步骤S105中的设置数据接收处理。
当设置数据处理开始时,首先判断是否已经接收到数据。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数据,则设置数据处理超时并终止处理(步骤S201和S202)。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接收到数据,则检查接收数据中的ID(步骤S203),判断其是空ID还是与打印机的ID相匹配(步骤S204)。与打印机的ID匹配,可要求接收ID与打印机的ID严格匹配,或者表示接收ID至少包括打印机的ID。如果接收数据中的ID不是空ID,并且与打印机的ID不匹配(步骤S204中为否),则丢弃接收数据(步骤S210)并结束处理。
如果接收数据中的ID为空ID或者与打印机的ID相匹配(步骤S204中为是),则检查接收数据中的命令(步骤S205),并确定打印机是否支持该命令,即所述命令是否在表1中列出(步骤S206)。如果命令不能得到支持(步骤S206中为否),则丢弃接收数据(步骤S210),并结束处理。如果命令能得到支持(步骤S206中为是),则执行响应信息准备处理(下面所述的步骤S207)和响应数据产生处理(下面所述的步骤S208),在此之后,发送所产生的响应数据(步骤S209),并结束处理。
如图11中的流程图中所述,针对接收数据中的每个命令执行步骤S207中的响应信息准备处理。
首先,判断该命令是否为设置命令(SET_XXX)(步骤S301)。如果该命令不是设置命令(步骤S301中为否),则根据需要从设置信息存储部件23取出信息,并结束处理。在图12中,假设仅有一个并非设置命令的命令(GET_INFO),那么,从设置信息存储部件23读取打印机的ID(步骤S302),设备名称(步骤S303),MAC地址(步骤S304)和IP地址(步骤S305)。
如果所述命令为设置命令(步骤S301中为是),则进一步确定设置命令是否为IP地址设置命令(SET_IPADDR)(步骤S306)。如果设置命令为SET_IPADDR命令(步骤S306中为是),则将网卡11上设置信息存储部件23中存储的IP地址进行更新,并将表示更新是否成功的执行结果(OK或NG)存储到执行结果保存器35中(步骤S307),并结束处理。
如果设置命令不是SET_IPADDR命令(步骤S306中为否),则确定设置命令是否为IP子网掩码设置命令(SET_IPMASK)(步骤S308)。如果设置命令为SET_IPMASK命令(步骤S308中为是),则更新保存在设置信息存储部件23中的IP子网掩码,并将表示更新是否成功的执行结果(OK或NG)存储到执行结果保存器35中(步骤S309),并结束处理。
假设表1中表示出的得到支持的设置命令仅为3个,如果设置命令既不是SET_IPADDR,也不是SET_IPMASK命令(步骤S308中为否),则设置命令必须是IP缺省网关设置命令(SET_IPGW),从而更新保存在设置信息存储部件23中的IP缺省网关,并将表示更新是否成功的执行结果(OK或NG)存储到执行结果保存器35中(步骤S310),并结束处理。
如图13的流程图中所示,针对接收数据中的每个命令执行步骤S208中的响应数据产生处理。
首先,确定命令是否为设置命令(SET_XXX)(步骤S401)。如果命令不是设置命令(步骤S401中为否),则使用上述响应信息准备处理(步骤S207)中从设置信息存储部件23读取的信息产生响应数据。再次假设仅有的非设置命令为GET_INFO,并且将GETR_INFO命令(步骤S402)和打印机的ID(步骤S403),设备名称(步骤S404),MAC地址(步骤S405)以及IP地址(步骤S406)置于响应数据中,并结束处理。
如果命令为设置命令(步骤S401中为是),则进一步确定所述设置命令是否为IP地址设置命令(SET_IPADDR)(步骤S407)。如果设置命令为SET_IPADDR命令(步骤S407中为是),则将SETR_IPADDR命令置于响应数据中(步骤S408),并从执行结果保存器35读取IP地址更新结果(OK或NG),并作为命令参数置于响应数据中(步骤S409),并结束处理。
如果设置命令不是SET_IPADDR命令(步骤S407中为否),则确定设置命令是否为IP子网掩码设置命令(SET_IPMASK)(步骤S410)。如果设置命令为SET_IPMASK命令(步骤S410中为是),则将SETR_IPMASK命令置于响应数据中(步骤S411),从执行结果保存器35读取IP子网掩码更新结果(OK或NG),并作为命令参数置于响应数据中(步骤S412),并结束处理。
继续假设表1中所示的得到支持的设置命令仅有3个,如果设置命令既不是SET_IPADDR,也不是SET_IPMASK命令(步骤S410中为否),那么由于设置命令一定为IP缺省网关设置命令(SET_IPGW),则将SETR_IPGW命令置于响应数据中(步骤S413),从执行结果保存器35读取IP子网掩码更新结果(OK或NG),并作为命令参数置于响应数据中(步骤S414),并结束处理。
通过图13中所示的处理所产生的响应数据被传送给通信控制部件41,以便在图11的步骤S209中发送给主机设备3。
图14归纳了与设置变更有关的主机设备3的操作。当主机设备3的用户启动打印机管理实用程序,或者在启动打印机管理实用程序之后发出信息获取命令时,执行设备信息获取处理(步骤S501)。之后马上,或者以后在用户发出信息显示命令时,执行设备信息显示处理(步骤S502)。如果用户此时请求结束该实用程序(步骤S503中为是),则结束操作;否则(步骤S503中为否),则确定是否存在来自用户的设置请求(步骤S504)。如果存在设置请求(步骤S504中为是),则执行设备设置处理(步骤S505),随后返回步骤S501的设备信息获取处理。如果不存在设置请求,则跳过设备设置处理,并从步骤S504直接返回步骤S501。重复这一循环,直至在步骤S503终止打印机管理实用程序为止。
在图15的流程图中更详细地表示出步骤S501中的设备信息获取处理。首先,将GET_INFO命令置于设置数据中(步骤S511)。然后,将空ID作为ID置于设置数据中(步骤S512)。最后,在网络4上将设置数据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步骤S513),并结束处理。该广播相当于图5中的传输A。
在图16的流程图中更详细地表示出图14的步骤S502中的设备信息显示处理。当开始设备信息显示处理时,首先确定是否已经接收到响应数据,并且如果在指定时间内(例如,2或3分钟)没有接收到响应数据,则结束设备信息显示处理(步骤S521和S529)。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接收到响应数据,则检查响应数据中的命令(步骤S522),并确定响应数据是否包含GETR_INFO命令(步骤S523)。如果不存在GETR_INFO命令(步骤S523中为否),则结束处理。
如果响应数据包括GETR_INFO命令(步骤S523中为是),则从响应信息包中提取出ID,设备名称,MAC地址和IP地址,并保存到图4中的设备信息存储部件44中(步骤S524到S527)。最后,显示所保存的信息(步骤S528),并结束处理。图8中表示出一种示例性显示。
在图17A到17C的流程图中更详细地描述图14的步骤S505中的设备设置处理。首先,显示图9中所示的变更输入屏(图17A中步骤S550),并确定是否请求变更IP地址(步骤S551)。如果没有请求这种变更(步骤S551中为否),则处理前进到图17B中的步骤S556。如果请求IP地址变更(步骤S551中为是),则将将要作出变更的设备的ID置于设置数据中(步骤S552),将SET_IPADDR命令置于设置数据中(步骤S553),将用户输入的新IP地址作为命令参数置于设置数据中(步骤S554),并且在网络上以广播的形式发送设置数据(步骤S555)。
然后,确定是否请求变更IP子网掩码(图17B中步骤S556)。如果没有请求变更(步骤S556中为否),则处理前进到图17C中的步骤S561。如果请求变更子网掩码(步骤S556中为是),则将待变更设备的ID置于设置数据中(步骤S557),将SET_IPMASK命令置于设置数据中(步骤S558),将用户输入的子网掩码作为命令参数置于设置数据中(步骤S559),并在网络上以广播的形式发送设置数据(步骤S560)。
最后,确定是否请求变更IP缺省网关(图17C中步骤S561)。如果没有请求变更(步骤S561中为否),则结束处理。如果请求变更IP缺省网关(步骤S561中为是),则将待变更设备的ID置于设置数据中(步骤S562),将SET_IPGW命令置于设置数据中(步骤S563),将用户输入的新IP缺省网关作为命令参数置于设置数据中(步骤S564),并且在网络上以广播的形式发送设置数据(步骤S565),然后结束处理。
步骤S555,S560和S565中的广播整体上相当于图5中的传输C。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打印机的IP地址无需在打印机处直接设置;其可以从远程位置诸如系统管理员的桌面设置,这对于系统管理员而言相对来说更加方便。由于在打印机与网络相连之前由保存在打印机中的信息产生打印机的ID,不需要了解打印机如何与网络相连即可识别打印机;特别是,不需要关注安装在打印机中的网卡的地址。该特性是方便的,且降低了例如因混淆打印机的MAC地址与网卡的MAC地址而导致错误设置的危险。
第二实施方式
图18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包括图像处理设备、特别是打印机的一种示例性的通信系统。如同第一实施方式,打印机51,52通过网络4与主机设备3相连。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别在于,打印机具有两个网卡,每个网卡如针对打印机51所述。两个网卡11,5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网卡11相同。在其他方面,打印机15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相同,此外,还包括图像形成和打印部件12,IEEE 1394卡13和USB卡14。
图19为表示打印机51的关键部件的框图,包括两个网卡11,53,图像形成和打印部件12,以及序列号存储部件15。打印机52与这些部件有关的结构相同。为了减化,省略了图18中所示的IEEE 1394卡和USB卡。
每个网卡11,53包括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那样进行操作的通信控制部件20,数据控制部件21,设置信息访问处理器22和设置信息存储部件23,以及操作不同的ID发生器24。
如同第一实施方式,打印机51在从工厂发货时已经将序列号存储到序列号存储部件15中。当打印机51被加电时,作为接口卡11,53的初始化处理的一部分,每个网卡中的ID发生器24从序列号存储部件15读取序列号,产生ID,然后将其存储到ID存储部件32中。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序列号作为ID,ID发生器24为序列号添加下划线字符(_)和安装接口卡的插槽编号,如图20中所示,并将所产生的ID保存到数据控制部件21中的ID存储部件32中。
在图20所示的示例中,网卡11安装在1号插槽中,网卡53安装在2号插槽中。网卡11,53在加电过程中通过查询打印机51,可得知安装它们的插槽编号。
图21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每个打印机51,52接收设置数据之后的处理。当打印机被加电时,ID发生器24从序列号存储部件15读取打印机的序列号(步骤S601),产生ID(步骤S602),并将ID保存到ID存储部件32中(步骤S603)。然后重复设置数据接收处理,直至接收到系统关闭请求为止,此时结束处理(步骤S604和S605)。步骤S601,S603,S604和S605与图10到13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应步骤S101,S103,S104和S105相同。
图22更详细地说明步骤S602中的ID产生处理。该处理由每个网卡11,53分别执行。当处理开始时,首先获取安装网卡的插槽编号(步骤S651)。然后,为序列号添加下划线(_)(步骤S652),在下划线之后添加插槽编号(步骤S653),并结束处理。
在图21的步骤S605中的设置数据接收处理中,如果打印机51接收到GET_INFO命令,则通过将打印机51连接到网络4的网卡11,返回在步骤S602中所产生的ID。随后接收的设置命令将包括该ID,从而将在网卡11而非在网卡53中进行所要求的设置。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按照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执行其他操作,从而将省略描述。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的效果,并且如果打印机通过两个接口卡与两个网络相连,则具有能够在相应网络中的远程位置在每个网卡中进行分别设置的附加效果。
本发明不限于任何具体种类的网络或网卡。例如,还可以通过使用图1和18中所示的IEEE 1394卡13或USB卡14来实现本发明。
本发明也不限于打印机。本发明实际可应用于与网络相连并且具有诸如IP地址设置之类的设置的任何图像处理设备,其需要从网络进行单播访问,不过通过网络能够最方便地进行设置和变更。这种设备的例子包括个人计算机,复印机,多功能打印机(MFP),传真机,等等。
ID无需从序列号产生;可改为使用资产号。资产号是在图像处理设备的机身内的预定的非易失存储区中,特别是当其由图像处理设备的购买者,或者管理员或维护人员交付或安装时分配和设置的数值。当一个组织购买了10台打印机时,例如,该组织中的管理员可以为它们分配资产号PR-1,PR-2,...,PR-10。许多图像处理设备具有用于存储资产号的内置非易失存储器,并且具有直接从图像处理设备的控制板,或者由通过电缆或通信链路与图像处理设备相连的计算设备设置资产号的功能。
或者,可由分配给图像处理设备的名称,或者如果仅有一个该型号的设备与网络相连时,可由图像处理设备的制造商的名称和型号来产生ID。简而言之,可由图像处理设备中可得到的、并且是连接图像处理设备的网络或子网内唯一的任何信息来产生ID。更确切地说,可使用能够产生在图像处理设备所接收的广播范围内唯一的ID的任何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进一步的变型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图像处理设备(51),包括:
非易失性存储器(15),其存储用于产生所述图像处理设备的标识符的识别数据,其中所述识别数据是由所述图像处理设备中可得到的、并且是连接图像处理设备的网络或子网内唯一的任何信息;
两个接口(11,53),每个接口被配置为与主机设备(3)进行通信,其中每个接口(11,53)被安装在所述图像处理设备的不同插槽中;以及
所述每个接口的标识符发生器(24),其使用存储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中的所述识别数据生成针对所述每个接口的标识符,所述标识符发生器首先将下划线字符附加到所述识别数据并且然后将所述接口被安装到的所述插槽的插槽编号附加到所述识别数据以生成针对所述接口的所述标识符,
所述图像处理设备(51)还包括:
通信控制部件(20),用于通过所述接口将由所述标识符发生器(24)生成的所述标识符发送到所述主机设备(3),并且通过所述接口从所述主机设备(3)接收对应于所发送的所述标识符的地址信息;以及
设置处理器(22),用于将由所述通信控制部件(20)接收的所述地址信息设置作为所述图像处理设备(51)的地址以用于与所述主机设备(3)的通信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51),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设备与网络(4)相连,所述主机设备(3)发送在所述网络(4)的广播范围内接收的广播,并且,所生成的所述标识符在所述广播范围内是唯一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51),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具有序列号,并且该序列号被用作所述识别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51),其中所述通信控制部件(20)从所述主机设备(3)接收数据,
所述图像处理设备(51)还包括用于存储所生成的所述标识符的标识符存储部件(32)以及用于分析所接收的数据以至少确定与所生成的所述标识符等效的信息是否被包括在所接收的数据中的数据控制部件(21),以及
如果所接收的所述数据包括等效于所生成的所述标识符的信息,则所述设置处理器(22)执行由所接收的所述数据指定的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51),其中,所述数据控制部件(21)具有响应数据产生器(34),所述响应数据产生器(34)响应于从所述主机设备(3)接收的查询,产生包括所生成的所述标识符的响应数据,并且所述通信控制部件(20)以单播将所述响应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机设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51),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具有网际协议(IP)地址,并且所述设置处理器(22)根据所接收的所述数据改变所述IP地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51),其中,所述标识符包括设备名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51),其中,使用资产编号作为所述识别数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51),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和所述主机设备(3)与网络(4)相连,每个所述接口(11,53)为所述图像处理设备与所述网络之间的接口。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51),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和所述主机设备(3)与网络(4)相连,每个所述接口(11,53)为所述图像处理设备与所述网络之间的接口,
所述数据控制部件(21)具有响应数据产生器(34),所述响应数据产生器(34)响应于所述网络(4)上来自所述主机设备(3)的查询广播,产生包括所生成的所述标识符的响应数据,以及
所述通信控制部件(20)以单播将所述响应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机设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51),其中,所述所接收的数据是在所述网络(4)上来自所述主机设备(3)的请求广播中接收的,并且由所述所接收的数据所指定的处理包括设置地址信息,以使所述图像处理设备能够从所述网络接收单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51),其中,所述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51),其中,所述所接收的数据是在所述网络(4)上来自所述主机设备(3)的请求广播中接收的,并且由所述所接收的数据所指定的处理包括变更地址信息,以使所述图像处理设备能够从所述网络接收单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51),其中,所述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51),其中,所述所接收的数据包括报头数据和应用数据,在应用数据中设置有以下这样的信息:该信息被分析以确定该信息与所生成的所述标识符是否等效。
CN200710088614XA 2006-03-17 2007-03-16 图像处理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92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73632A JP4704255B2 (ja) 2006-03-17 2006-03-17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6-073632 2006-03-17
JP2006073632 2006-03-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9251A CN101039251A (zh) 2007-09-19
CN101039251B true CN101039251B (zh) 2013-12-25

Family

ID=38517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861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9251B (zh) 2006-03-17 2007-03-16 图像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16941A1 (zh)
EP (1) EP1835702A3 (zh)
JP (1) JP4704255B2 (zh)
CN (1) CN1010392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47655B2 (en) * 2005-04-25 2013-05-21 Casio Computer Co., Ltd.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US7954149B2 (en) * 2007-03-20 2011-05-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the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of the apparatus
JP4666039B2 (ja) * 2008-09-24 2011-04-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売上データ処理装置、店舗プリンタ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274294B2 (ja) * 2009-02-18 2013-08-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21455B2 (ja) * 2009-09-15 2014-06-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131311B (zh) * 2010-01-19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机器到机器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JP5501052B2 (ja) * 2010-03-24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8634084B2 (en) * 2010-03-29 2014-01-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238136A (ja) * 2010-05-12 2011-11-24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連携機能設定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281983B2 (en) * 2010-06-28 2012-10-09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verifying serial numbers using smart labels in an image production device
JP5810864B2 (ja) * 2011-11-24 2015-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機器識別装置、機器識別システム、機器識別方法、機器識別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6009824B2 (ja) 2012-05-29 2016-10-19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580792B (zh) * 2013-10-14 2018-11-06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执行方法
JP6751253B2 (ja) * 2015-12-10 2020-09-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と管理装置とを含む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が実行する方法
CN106953944A (zh) * 2017-05-25 2017-07-14 深圳市伊特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链路中ip地址的维护方法及系统
WO2018214112A1 (zh) * 2017-05-25 2018-11-29 深圳市伊特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链路中ip地址的维护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8004A (zh) * 2004-03-10 2005-09-14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装置和个人信息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9948B2 (ja) * 2000-03-30 2006-07-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Ipアドレス設定装置、ipアドレス設定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01339392A (ja) 2000-05-26 2001-12-07 Nec Corp 伝送装置および伝送装置の通信アドレス設定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KR100453033B1 (ko) * 2001-08-28 2004-10-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터넷 어드레스를 자동적으로 생성하는 인터넷 접속이가능한 장치
US7499977B1 (en) * 2002-01-14 2009-03-03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ult management in a distributed network management station
US7895304B1 (en) * 2002-04-26 2011-02-22 Ericsson Ab Subscriber service selection over non-channelized media
JP2004032452A (ja) * 2002-06-26 2004-01-29 Nec Corp クラスタ構成マシンの系切り替え方法および方式
US7266818B2 (en) * 2002-06-28 2007-09-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Automated system setup
JP2004078392A (ja) 2002-08-13 2004-03-11 Seiko Epson Corp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の自動設定
JP2004088471A (ja) * 2002-08-27 2004-03-18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分散処理システム
JP2004129142A (ja) * 2002-10-07 2004-04-22 Oki Data Corp ネットワーク回線接続方法
JP2004172888A (ja) * 2002-11-19 2004-06-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パケット送信システム
KR100538903B1 (ko) * 2003-06-24 2005-1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인터페이스 장치
JP4210168B2 (ja) * 2003-07-09 2009-01-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制御装置、ホームエージェント及び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US20050044196A1 (en) 2003-08-08 2005-02-24 Pullen Benjamin A.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host based configuration of network devices
JP4101140B2 (ja) * 2003-09-16 2008-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名前登録方法、名前登録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7974311B2 (en) * 2004-02-10 2011-07-05 Spyder Navigations L.L.C. Configuring address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4257238B2 (ja) * 2004-03-15 2009-04-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Ipアドレス自動付与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装置/システム、シャーシ管理装置、制御カード
JP3960321B2 (ja) 2004-04-30 2007-08-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026015B2 (ja) * 2004-05-14 2007-12-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ネットワーク構成認識方法
JP2006041709A (ja) * 2004-07-23 2006-0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JP2006050286A (ja) * 2004-08-05 2006-02-16 Seiko Epson Corp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方法、およびホスト装置
JP2006254236A (ja) * 2005-03-11 2006-09-21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8004A (zh) * 2004-03-10 2005-09-14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装置和个人信息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16941A1 (en) 2007-09-20
EP1835702A2 (en) 2007-09-19
CN101039251A (zh) 2007-09-19
JP4704255B2 (ja) 2011-06-15
EP1835702A3 (en) 2013-04-24
JP2007249718A (ja) 2007-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9251B (zh) 图像处理设备
CN104052897B (zh) 中继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和通信系统
EP1973031A1 (en) Driverless printing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2385490A (zh) 打印作业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11482A (zh) 设备和帮助服务器
CN103218188B (zh)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图像形成系统
PH12013000039A1 (en)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095582A (zh) 支持多个网络接口的成像设备以及编辑路由表的方法
US9049315B2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usable medium for ranking networked rendering devices with visual cues
JP707157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1600031B (zh) 作业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系统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4050525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处理执行方法
EP2066094B1 (en) Technique for communicating by utilizing communication setting information
CN101206556A (zh) 打印系统和打印作业处理方法
JP2016129075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06203880A (zh) 报告创建系统
CN101094289A (zh) 管理从外部系统中获得的格式数据的装置和系统
CN102158522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控制目标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
JP7279451B2 (ja) 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エッジ機能化装置
KR20080052157A (ko) 디스커버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1606831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호스트 장치 및 인쇄 제어 방법
JP517139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保有装置、および管理装置
CN101498999B (zh) 图像形成系统和方法、以及管理设备
CN101472128A (zh) 回放控制设备和图像处理设备
EP197107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