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8158A - 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8158A
CN101038158A CN 200710039159 CN200710039159A CN101038158A CN 101038158 A CN101038158 A CN 101038158A CN 200710039159 CN200710039159 CN 200710039159 CN 200710039159 A CN200710039159 A CN 200710039159A CN 101038158 A CN101038158 A CN 101038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data
measured
rock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3915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5868C (zh
Inventor
夏才初
王伟
丁增志
汤渊
龚建伍
林强强
王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710039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75868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38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8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58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586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在岩石表面画出测量网格,任意两个相邻的测量网格之间设有重叠区域;在每个重叠区域内设置至少3个不共线的固定特征点;用形貌仪对其中一个测量网格进行测量;移动形貌仪位置,对相邻的一个测量网格进行测量;利用特征点将相邻测量网格中的数据转换到相同的坐标系中,从而使相邻两个测量网格的数据自动拼接在一起;对所有网格逐一测量,最终得到整个岩石表面的三维形貌数据。这种测量方法不需要设置固定的基准线,因此使用更加方便;每次的测量基准是变化的,不会受到形貌仪量程的限制。

Description

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石表面形貌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对岩石表面形貌进行现场测量时,岩石的尺寸一般较大,由于表面形貌仪长度和高度的量程是一定的,所以在现场测量较大的岩石表面时,就需要分段测量。分段测量时,要有一条固定的基准线,在现场固定一条基准线是较困难的,而且当表面形貌起伏太大时,会超过形貌仪的高度量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使用该方法不需要设置固定的基准线就可以对大尺寸岩石表面进行分区测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先量好岩石表面的产状,然后在岩石表面上沿预定方向(一般为倾向或走向)画出测量网格,测量网格的面积应小于形貌仪最大有效测量面积,任意两个相邻的测量网格之间设有重叠区域;
二、在每个重叠区域内设置至少3个不共线的固定特征点;
三、用形貌仪对其中一个测量网格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四、移动形貌仪位置,对相邻的一个测量网格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五、将几个特征点在步骤四中测得的坐标转换到跟步骤三中的完全一致,进而将步骤四中的所有数据转换到与步骤三相同的坐标系中,从而使两个测量网格的数据自动拼接在一起;
六、重复步骤四至五,将所有测量网格的数据进行测量拼接,得到整个岩石表面的三维形貌数据。
为了便于确定特征点的圆心位置,特征点的形状为外方内圆。为了便于识别,特征点的颜色为外黑内白。
本发明采用分块重叠测量的方法,利用重叠区域内的特征点来实现测量数据的坐标转换,将相邻两次测量之间的数据统一到同一个坐标系中,从而实现相邻区域数据的拼接,最终将所有区域的数据都拼接在一起,实现对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这种测量方法不需要设置固定的基准线,因此使用更加方便;每次的测量基准是变化的,不会受到形貌仪量程的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测量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测量方法的分区域测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测量网格多次拼接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坐标转换的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先对本发明的测量原理加以说明:本发明中采用的特征点自动拼接技术,是在要分块测量岩石表面的相邻两块先设置一个公共区域,在区域内设置至少3个、不共线的特征点。在不同的空间下测量,得到两个特征点的间距是相同的,故利用空间坐标变换,将两次测量的结果归结到一个坐标系下。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大面积的岩石表面进行多次测量,将测量结果拼接,获得整个面的形貌特征。
为方便特征点的提取,特征点被设计成外方内圆、外黑内白的样式,仪器在扫描时通过识别黑白相交的边界判断圆心位置。设置特征点时应尽量使特征点位于两个视角的重叠区域,并且特征点处于无序状态,随机分布。
如图1、图2所示,当岩石表面大于形貌仪的有效测量面积时,为了保证平面的测试质量,将被测曲面S(x,y,z)分成两个区域S1(x1,y1,z1)和S2(x2,y2,z2)进行分块测量。在测量区域1时,测量系统在位置点A,参考坐标系的状态为o1x1y1z1;在测量区域2时,测量系统在位置B点,参考坐标系的状态为o2x2y2z2。测量完成后,曲面S(x,y,z)在oxyz坐标系中被离散为分别对应于S1和S2的两组互不相关的数据点集,记为P1和P2,它们都包含对应于公共区域的测量点集,记为Pc。
为了实现坐标归一化,就必须在测量系统中变换o2x2y2z2,使之与o1x1y1z1完全重合,就可实现P1与P2的拼接。三维坐标系o1x1y1z1与o2x2y2z2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一个3×3的旋转矩阵R和平移向量T表示,即
x 1 y 1 z 1 = R · x 2 y 2 z 2 + T = r 11 r 12 r 13 r 21 r 122 r 23 r 31 r 32 r 33 x 2 y 2 z 2 + t x t y t z - - - ( 1 )
如果知道了R和T的值,就可以利用公式(1)将坐标系o2x2y2z2进行旋转和平移,转化为o1x1y1z1坐标系,所以三维拼接的实质就是求取测量装置在不同测量位置时,各坐标系与基准坐标系之间的位置变换关系R和T,知道了R和T,就能将各块测量的数据转换到同一个坐标系下,实现拼接任务了。
特征点拼接原理如图2所示,人工设定拼接特征点的拼接方法要求相邻的两个拼接区域必须有共同的重合区域,要求在区域1和区域2重合区域上布置一系列的拼接特征点A、B、C、D等。通过三维坐标测量,可以得出这些特征点在两次测量中的坐标值。从特征点序列中任取3个不共线的特征点A、B和C,利用它们的坐标值进行变换,使它们对应重合,就能够完成区域1和2的拼接。设A、B、C这3个特征点在区域1和2中所对应的坐标值分别为:(P1a,P1b,P1c),(P1a,P2b,P2c),则变换过程可分解为:
(1)固定{P1i(x,y,z)},平移{P2i(x,y,z)},使得点P2a和P1a重合;
(2)再使{P2i(x,y,z)}绕点P2a旋转,使得P2b和P1b重合;
(3)再使{P2i(x,y,z)}绕点P2a P2b旋转,使得P2c和P1c重合;
通过上述变换,就可以将P1a和P1a,P2b和P2b,P1c和P2c对应重合了,将以上变换过程复合,就能够得出o1x1y1z1与o2x2y2z2之间的位置关系R和T了。在实际测量中,由于测量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同一特征点分次测量识别时会产生定位误差,因此对同一特征点在分区域测量时,特征点对之间会产生相对误差,造成拼接误差。为减少拼接误差,通常在公共测量区域布置4个或4个以上的拼接特征点。通过多次计算,降低因拼接点的测量误差带来的拼接误差。
下面对本发明的测量步骤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测量前,先量好岩石表面的产状,然后在岩石表面上沿预定方向(一般为倾向或走向)画出测量网格A1,A2,A3……,测量网格的面积应小于形貌仪最大有效测量面积。任意相邻的两个测量网格A1和A2之间、A1和A5之间都留有公共的重叠区域(如图3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在重叠区域内安放特征点,特征点个数应大于等于3,要求在测量过程中特征点的位置不能改变。用形貌仪对A1进行测量,在已有A1数据的基础上,移动形貌仪位置,对A2进行测量,首先寻找几个特征点圆心坐标,将几个特征点第二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系转换到跟第一次完全一致,即初始化第二次测量的坐标系;测量完毕,数据自动拼接到已有的A1数据上。重复上述的步骤至将所有测量网格的数据进行测量拼接,得到整个岩石表面的三维形貌数据。
本发明中所用到的特征点的坐标转换方法属于公知的数学变换方法,为了更清楚起见,对这种坐标变换方法补充说明如下:
如图4所示,空间坐标系OXYZ中一点P(X,Y,Z),转换到新坐标系O″X″Y″Z″中,其坐标变化为P(x″,y″,z″)。
坐标系O′X′Y′Z′与坐标系OXYZ原点位置相同,坐标系O′X′Y′Z′与坐标系O″X″Y″Z″,坐标轴存在以下关系:O′X′//O″X″,O′Y//O″Y″,O′Z′//O″Z″。故从坐标系OXYZ转换到坐标系O″X″Y″Z″中,包含两个过程:先从坐标系OXYZ向O′X′Y′Z′转换,再从坐标系O′X′Y′Z′向O″X″Y″Z″转换。
(1)、坐标系OXYZ向O′X′Y′Z′转换
坐标系O′X′Y′Z′与坐标系OXYZ原点位置O与O′相同,故整个转换过程为坐标系旋转。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旋转较为复杂,步骤繁琐,故将其转换到极坐标下。
设有某向量P(x0,y0,z0),OP长度为r,OP与z轴的夹角为,OP在XOY平面的投影与X轴的夹角为θ,故P点坐标可以表示为:
                        x0=r·sin·cosθ
                        y0=r·sin·sinθ    (1)
                        z0=r·cos
坐标系旋转以后,坐标系OXYZ转变为新坐标系O′X′Y′Z′,该向量的新坐标为P(x0′,y0′,z0′)。旋转后,O′P′的长度不变,仍为r,O′P′与z′轴的夹角为+Δ,O′P′在X′O′Y′平面的投影与X′轴的夹角为θ+Δθ,故P′点坐标可以表示为:
                      x0′=r·sin(+Δ)·cos(θ+Δθ)
                      y0′=r·sin(+Δ)·sin(θ+Δθ)  (2)
                      z0′=r·cos(+Δ)
故只需知道Δ,Δθ的值,就可以知道旋转坐标系后P点的坐标值。
(2)、坐标系O′X′Y′Z′向O″X″Y″Z″转换
O′X′YZ′和O″X″Y″Z″的坐标轴相互平行,故只需计算由于原点位置不同造成的平移,有:
                     x0″=x0′+u
                     y0″=y0′+v  (3)
                     z0″=z0′+h
联立两次坐标系的转换,可以OXYZ坐标系中一点P在O″X″Y″Z″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x0″=r·sin(+Δ)·cos(θ+Δθ)+u
                       y0″=r·sin(+Δ)·sin(θ+Δθ)+v    (4)
                       z0″=r·cos(+Δ)+h
式中的Δ、Δθ、u、v、h在坐标旋转前为已知参数。

Claims (3)

1.一种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一、先量好岩石表面的产状,然后在岩石表面上沿预定方向(一般为倾向或走向)画出测量网格,测量网格的面积应小于形貌仪最大有效测量面积,任意两个相邻的测量网格之间设有重叠区域;
二、在每个重叠区域内设置至少3个不共线的固定特征点;
三、用形貌仪对其中一个测量网格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四、移动形貌仪位置,对相邻的一个测量网格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五、将几个特征点在步骤四中测得的坐标转换到跟步骤三中的完全一致,进而将步骤四中的所有数据转换到与步骤三相同的坐标系中,从而使两个测量网格的数据自动拼接在一起;
六、重复步骤四至五,将所有测量网格的数据进行测量拼接,得到整个岩石表面的三维形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特征点的形状为外方内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特征点的颜色为外黑内白。
CN200710039159A 2007-04-05 2007-04-05 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586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39159A CN100575868C (zh) 2007-04-05 2007-04-05 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39159A CN100575868C (zh) 2007-04-05 2007-04-05 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8158A true CN101038158A (zh) 2007-09-19
CN100575868C CN100575868C (zh) 2009-12-30

Family

ID=38889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391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5868C (zh) 2007-04-05 2007-04-05 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75868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4312A (zh) * 2014-04-10 2014-06-25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岩石结构面形貌尺寸效应分析方法
CN103913114A (zh) * 2012-12-31 2014-07-09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双目视觉系统间的位置关联方法
CN105466790A (zh) * 2015-11-10 2016-04-06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各向异性特征的岩石结构面剪切强度评估方法
CN106227237A (zh) * 2016-09-29 2016-12-14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的飞行任务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0889557A (zh) * 2019-11-29 2020-03-17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岩面标高的预测计算方法
CN112344877A (zh) * 2020-11-11 2021-02-09 东北大学 无人机测量大型岩体结构面三维形貌参数的装置及方法
CN114895367A (zh) * 2022-04-27 2022-08-12 清华大学 岩体产状信息测量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3114B (zh) * 2012-12-31 2017-05-24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双目视觉系统间的位置关联方法
CN103913114A (zh) * 2012-12-31 2014-07-09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双目视觉系统间的位置关联方法
CN103884312A (zh) * 2014-04-10 2014-06-25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岩石结构面形貌尺寸效应分析方法
CN103884312B (zh) * 2014-04-10 2016-05-18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岩石结构面形貌尺寸效应分析方法
CN105466790B (zh) * 2015-11-10 2017-12-29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各向异性特征的岩石结构面剪切强度评估方法
CN105466790A (zh) * 2015-11-10 2016-04-06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各向异性特征的岩石结构面剪切强度评估方法
CN106227237A (zh) * 2016-09-29 2016-12-14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的飞行任务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6227237B (zh) * 2016-09-29 2019-03-29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的飞行任务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0889557A (zh) * 2019-11-29 2020-03-17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岩面标高的预测计算方法
CN110889557B (zh) * 2019-11-29 2023-12-26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岩面标高的预测计算方法
CN112344877A (zh) * 2020-11-11 2021-02-09 东北大学 无人机测量大型岩体结构面三维形貌参数的装置及方法
CN112344877B (zh) * 2020-11-11 2022-02-01 东北大学 无人机测量大型岩体结构面三维形貌参数的装置及方法
CN114895367A (zh) * 2022-04-27 2022-08-12 清华大学 岩体产状信息测量方法
CN114895367B (zh) * 2022-04-27 2023-11-21 清华大学 岩体产状信息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75868C (zh) 200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8158A (zh) 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
CN103038861B (zh) 多层重叠计量标靶和互补式重叠计量测量系统
CN107339935B (zh) 用于全视角扫描测量系统的靶标空间交会测量方法
CN106931910A (zh) 一种基于多模态复合编码和极线约束的高效三维图像获取方法
CN101074869A (zh) 基于相位法的三维轮廓测量方法
CN101046386A (zh) 太阳敏感器测量基准转换方法与装置
CN1975321A (zh) 移相干涉图像的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1067548A (zh) 基于直线相位的光栅自校正方法
CN113043334B (zh)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光伏电池串定位方法
WO2010036818A1 (en) Automatic dynamic pixel map correction and drive signal calibration
CN101042325A (zh) 一种光子晶体表面周期性结构的检测方法
CN1908615A (zh) 一种基于连续系统的喷灌均匀度测量方法
CN101441109B (zh) Led显示器显示像素三维光强分布测试方法及其装置
CN1620153A (zh) 利用平面控制点场进行非量测数码相机标定的方法
CN108414197A (zh) 一种面板点灯测试装置
CN114302173B (zh) 一种平面编码靶标的二维图像拼接系统及其拼接方法
CN1308652C (zh) 利用单台非量测数码相机进行钣金件三维量测的方法
CN1399169A (zh) 实现三维像机多视角数据采集及对齐复位的方法
CN113091651A (zh) 一种基于光栅刻线非均匀模型的圆光栅编码器信号生成算法
CN115127493B (zh) 一种用于产品测量的坐标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11612071A (zh) 一种从曲面零件阴影图生成深度图的深度学习方法
CN110333219A (zh) 应力分量的解耦检测方法与装置
CN115963130B (zh) 一种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的高角度衍射数据非高斯偏差的校正方法
JP7353601B2 (ja) 結晶方位解析装置、結晶方位解析方法および学習済みモデル生成方法
CN112945995B (zh) 一种光学晶体超精密加工亚表面损伤缺陷的解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