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6980B - 车辆用前照灯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前照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16980B CN101016980B CN2007100028488A CN200710002848A CN101016980B CN 101016980 B CN101016980 B CN 101016980B CN 2007100028488 A CN2007100028488 A CN 2007100028488A CN 200710002848 A CN200710002848 A CN 200710002848A CN 101016980 B CN101016980 B CN 1010169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source
- light
- optical axis
- headlight
- source c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0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 B60Q1/07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by electrical means including means to transmit the movements, e.g. shafts or j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车辆用前照灯具备上段光源单元、中段光源单元和下段光源单元。上段光源单元、中段光源单元和下段光源单元经由支撑部件设置在作为灯体的灯罩中,将来自各光源单元的光叠加而在车辆前方形成近光配光图案。中段光源单元以使所述光轴相对其他光源单元能够独立变化的方式被支撑部件支撑,并且,通过被安装在支撑部件上的致动器,能够相对于支撑部件移动,此外,根据校平用电动机的输出,调整支撑部件相对于灯体的角度,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在所述近光配光图案中形成具备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聚光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前照灯,特别涉及一种将从多个光源射出的光叠加以形成规定的配光图案的车辆用前照灯。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车辆用前照灯(前灯),一般使用卤素灯泡或者放电灯泡等作为光源,将从该光源射出的光使用反射镜或者投影透镜向前方照射。卤素灯泡或者放电灯泡是作为车辆用能够确保足够光量的光源,但存在消耗电力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采用如发光二极管等半导体发光元件作为车辆用前照灯用的光源的情况在不断增加。发光二极管由于其一般体积小且消耗电力小,所以通过在汽车等搭载有蓄电池的车辆中使用,能够实现有限电力的有效利用。
发光二极管虽然不断地高亮度化,但与卤素灯泡和放电灯泡相比,其亮度仍然不足,仅通过将卤素灯泡和放电灯泡由发光二极管代替,并不能向前方照射可以充分地确保识别性能的光量。因此,在现阶段,一般考虑在车辆上搭载多个分别具备发光二极管的光源单元,将从这些光源单元射出的光叠加,从而形成所期望的配光图案。
例如,特开2004-095480记载了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将3个明暗截止线形成用单元、5个热区形成用单元、以及3个扩散区域形成用单元组合,从而形成近光用合成配光图案。该车辆用前照灯构成为,在所有的单元中均使用半导体发光元件作为光源,通过将各自形成的配光图案叠加,形成具有适当光量的近光用配光图案。
此外,在特开2005-141918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利用使用了放电灯泡的投射式光源单元形成主配光,利用使用了半导体发光元件的能够开关灯且能够左右旋转的附加光源单元形成辅助配光,并将辅助配光叠加在主配光上而形成合成配光图案。该车辆用前照灯中,例如在车辆转弯时附加光源单元点灯,通过在与转弯方向对应的方向上形成附加配光图案,能够提高车辆的侧方识别性能,特别是转弯方向的识别性能。
但是,如特开2004-095480所示,如果将多个单元组合来获得合成配光图案,则与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数量相对应必定会增加消耗电力。因此,作为实际的车辆用前照灯,希望构成为单元数量尽量少,即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数量少。
此外,希望构成为,即使在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数量少的情况下,也尽量地根据情况形成适当的配光图案。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能够通过尽量地减少单元数量而减少光源的数量,使得消耗电力减小,并且能够对应各种状况形成适当的配光图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以下结构实现。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具备:
灯体;
多个光源单元,其分别具备光源和光学部件,该光学部件将来自光源的光沿光轴照射;
支撑部件,其以能够相对于灯体倾斜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并支撑多个光源单元;以及
校平用电动机,该车辆用前照灯将来自各光源单元的光叠加而在车辆前方形成近光配光图案,
其特征在于,多个光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是光轴可变光源单元,其以光轴相对其他光源单元能够独立变化的方式,被支撑部件支撑,光轴可变光源单元通过被安装在支撑部件上的致动器,能够相对于支撑部件移动,根据校平用电动机的输出,调整支撑部件相对于灯体的角度,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在所述近光配光图案中形成具备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聚光区域。
(2)根据(1)中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通过使所述光轴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移动,使所述聚光区域的位置在车辆前方中央和车辆前方侧方之间变化。
(3)根据(1)至(2)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是直射型的光源单元,其具备投影透镜作为所述光学部件,在所述投影透镜的焦点附近配置所述光源,将来自所述光源的直接光向前方照射。
(4)根据(1)至(2)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是反射型的光源单元,其具备投影透镜和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向所述投影透镜的焦点附近反射的反射镜作为所述光学部件,将来自所述反射镜的反射光向前方照射。
(5)根据(1)至(4)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构成为,能够增减输出的光量。
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具备多个光源单元,其分别具备光源和光学部件(投影透镜、反射镜等),该光学部件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沿光轴照射,这多个光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是光轴可变光源单元,其以所述光轴相对其它光源单元能够独立变化的方式被支撑在灯体中。因此,通过适当地改变光轴可变光源单元的光轴,变更照射区域,能够形成在各种状况下最佳的近光配光图案。此外,在改变近光配光图案时,由于能够使光轴可变光源单元照向各种区域,因此能够在不多余地增加光源数量的情况下,实现各种配光图案。此外,由于无需设置具备多个发光部的光源单元,所以能够将车辆用前照灯小型化,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少发光部的数量,因此能够抑制消耗的电力。
此外,光轴可变光源单元可以作为用于在近光配光图案中形成具有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聚光区域的光源单元。由于光轴可变光源单元能够适当地改变这种聚光区域的照射位置,因此能够根据状况将光集 中地照射在所需的位置,对应对应于转弯模式、市区模式、高速路模式或者雨天模式这各种状况的配光图案。
此外,光轴可变光源单元,通过使其光轴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移动,能够使聚光区域的位置在车辆前方中央和车辆前方侧方之间变化。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根据需要将光集中在车辆前方中央部,或者将光集中在车辆前方侧的侧方部。此外,由于使光轴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所以仅转动光轴可变光源单元整体即可,因此无需复杂的机构,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多余地增加。
此外,作为光轴可变光源单元,可以是将来自光源的直接光向前方照射的直射型光源单元。通过以直射型光源单元的方式构成,能够省去反射镜,并且能够缩小设置空间。此外,在使用直射型光源单元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容易地将光集中在极小的区域,适于希望将光准确地照射在某小区域中的情况。
此外,作为光轴可变光源单元,可以是反射型光源单元。通过以反射型光源单元的方式构成,虽然需要反射镜,需要确保一定程度的设置空间,但是通过适当地设计反射镜的反射面,能够容易地对光进行控制,因此容易地能够在必要的区域中集中适当光量的光。
此外,光轴可变光源单元构成为能够增减输出的光量,即能够调光。因此,通过根据配光图案或者照射区域增加或者减少光量,改变向前方照射的光的量,能够实现根据各种配光图案的光量调整。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通过以下构成实现。
(6)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具备:
多个光源单元,其分别具备光源和投影透镜,该投影透镜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沿光轴照射;以及
灯体,其支撑所述多个光源单元,
该车辆用前照灯将来自各光源单元的光叠加而在车辆前方形成近光配光图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以所述光轴沿大致水平面内移动的方式,可转动地被支撑在所述灯体中,
在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中,在所述投影透镜和所述光源之间设置扩散部件,其使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扩散,
在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转动,所述光轴从向车辆前方中央照射光的位置,以向车辆前方侧方照射光的方式移动时,由所述扩散部件将光扩散。
(7)根据(6)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部件是棱镜型扩散透镜,其沿光的传播方向的壁厚随着远离光轴而增加。
(8)根据(6)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部件是形成多个台阶的台阶型扩散透镜。
(9)根据(6)至(8)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在所述近光配光图案中形成具备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聚光区域。
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具备多个光源单元,其分别具备光源和投影透镜,该投影透镜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沿光轴照射,该多个光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为光轴可变光源单元,其以所述光轴相对其它光源单元能够独立变化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灯体中。并且,在光轴可变光源单元中,在投影透镜和光源之间设置扩散部件,其使来自光源的光扩散。该扩散部件设置位置为,在光轴可变光源单元转动,光轴从将光照射在车辆前方中央的位置,向将光照射在车辆前方侧方的位置移动时,光入射的位置,因此仅在转动时通过扩散部件将光扩散。
因此,在向需要清晰的明暗截止线的中央区域照射时,扩散部件不妨碍光的传播,在向不需要非常清晰的明暗截止线的侧方区域照射时,能够将该照射区域扩大至大于或等于转动角度。因此,能够在侧方的广阔区域中照射光,构成侧方识别性能高的车辆用前照灯。此外,通过设置扩散部件,由于能够不增大转动角度而向侧方照射光,因此即使在不能够获得足够的转动角度只具有狭小空间的车辆用前照灯中,也能够在广阔的范围内供给光。
作为扩散部件可以使用棱镜型扩散透镜,其沿光的传播方向的壁厚随着远离光轴增加。在使用棱镜型扩散透镜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将其照射区域扩大至大于或等于转动角度,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的侧方识别性能。
此外,作为扩散部件可以使用形成有多个台阶的台阶型扩散透镜。在使用台阶型扩散透镜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将其照射区域向左右两方扩展,在广阔的区域内均匀地照射光,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的侧方识别性能。
并且,棱镜型扩散透镜和台阶型扩散透镜,能够根据设计者所设计的扩散图案选择性地使用,此外在希望获得其他的扩散图案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其他扩散用透镜或者其他种类的扩散部件。
此外,光轴可变光源单元可以作为用于形成在近光配光图案中具有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聚光区域的光源单元。光轴可变光源单元,由于其能够适当地改变这种聚光区域的照射位置,因此能够根据情况将光集中地照射在所需的位置,形成对应于于转弯模式、市区模式、高速路模式或者雨天模式这各种状况的配光图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沿II-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在上段光源单元中设置的第1子单元(第2子单元)的铅直剖面图。
图4是在中段光源单元中设置的第3子单元的铅直剖面图。
图5是第3子单元(第4子单元)的水平剖面图。
图6是下段光源单元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下段光源单元的第5子单元的铅直剖面图。
图8是表示下段光源单元的第6子单元的铅直剖面图。
图9是下段光源单元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图。
图11是表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形成的远光用配光 图案的图。
图12是表示第3子单元和配光图案的关系的示意剖面图。
图13是表示第3子单元和配光图案的关系的其他示意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在直射型的光源单元中设置扩散部件的情况下的转动和配光图案的关系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和与其开关灯相关的控制的控制框图。
图16是表示由开关灯控制器进行的开关灯控制的模式的表。
图17是AFS中的配光图案的实际例子的示意图。
图18是AFS中的配光图案的实际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正视图。图2是车辆用前照灯的沿II-II线的剖面图。图3是在上段光源单元中设置的第1子单元的铅直剖面图。图4是在中段光源单元中设置的第3子单元的铅直剖面图。图5是第3子单元的水平剖面图。图6是下段光源单元的斜视图。图7是表示下段光源单元的第5子单元的铅直剖面图。图8是表示下段光源单元的第6子单元的铅直剖面图。图9是下段光源单元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例如是安装在车辆的前端部分、能够选择性地切换近光和远光而进行开关灯的前照灯。在图1中,作为例子,示出了安装在汽车等车辆的右前方的前照灯单元(前灯单元)作为车辆用前照灯10。
该车辆用前照灯10如图1和图2所示,具备透光罩12和灯体14,该透光罩12具有透光性。并且,在由透光罩12和灯体14围起的灯室10a内,3个光源单元(上段光源单元20、中段光源单元40以及下段光源单元60)固定配置在支撑部件15上。此外,在3个光源单元20、40、60与透光罩12之间,为了覆盖从灯具前方观察时的 间隙而配置伸出部16。
支撑部件15具备3个高度不同的设置部15a、15b、15c,分别按顺序固定配置上段光源单元20、中段光源单元40以及下段光源单元60。该支撑部件15经由支撑机构17和传动轴18b固定在灯体14上,该支撑机构17可以利用大致平行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倾动轴17a倾斜移动,传动轴18b与作为致动器的校平用电动机18的驱动轴18a连接。支撑机构17、校平用电动机18以及传动轴18b构成将校平机构,其对应于校平用电动机18的输出,调整支撑部件15相对于灯体14的安装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经由校平机构调整支撑部件15的安装角度,能够进行各光源单元20、40、60的光轴调整。
下面对各光源单元20、40、60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光源单元20、40、60是在分别形成配光图案时作用各不相同的光源单元,通过选择性地对各光源单元20、40、60进行开关灯,实现各种配光图案。
以下,首先对上段光源单元20进行说明。上段光源单元20是形成远光用配光的光源单元,如图1所示,具备分别具有相同结构的一对第1以及第2子单元20A、20B。该第1和第2子单元20A、20B以在宽度方向上并列的方式设置在支撑部件15的最上段的设置部15a上。并且,该第1和第2子单元20A、20B可以形成为一体,也可以单独形成。
如图3所示,第1子单元20A(第2子单元20B也是相同地)具备:金属制的底座部件21,其具有剖视大致L字型形状;作为光源的LED(半导体发光元件)22以及投影透镜24。
底座部件21,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基体部21a配置在支撑部件15的设置部15a上,在直立设置于设置部15a上的立设部21b的车辆前方侧固定配置LED 22。
LED 22是具有大小约1mm见方的发光部(发光片)22a的白色发光二极管,以使射出光的发光部22a朝向车辆正面侧的状态配置。
投影透镜24是凸透镜型的非球面透镜,其将从LED 22的发光部22a射出的光向车辆前方投影,在基体部21a的车辆前方侧前端部 21c附近固定在底座部件2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投影透镜24的焦点P24与LED 22的发光部22a大致一致。因此,向投影透镜24直接入射从LED 22的发光部22a射出的光,入射的光以大致平行的光沿光轴Ax1向前方投影。即,本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20的第1和第2子单元20A、20B,分别构成直射型的投射式光源单元。
下面,对中段光源单元40进行说明。中段光源单元40是形成近光用配光的一部分的光源单元,如图1所示,具有分别具有相同结构的一对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该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以在宽度方向上并列的方式设置在支撑部件15中段的设置部15b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各自单独地形成。
如图4所示,第3子单元40A(第4子单元40B也是相同地)例如具备大致L字型形状的底座部件41、作为光源的LED(半导体发光元件)42、投影透镜44以及反射镜46。
底座部件41,其具备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基体部41a,在该基体部41a上直立设置立设部41b,并且从该立设部41b向车辆后方侧弯曲而延伸设置光学载置部41c,在其上载置固定LED 42和反射镜46。
LED 42与LED 22同样地是白色二极管,以其发光部42a朝向大致铅直上方的状态载置在载置部41c的载置面41e上。此外,发光部42a也可以构成为,对应于其发光部形状以及向前方照射的配光,以一定的角度配置。
反射镜46是在内侧形成反射面46a的反射部件,该反射面46a的铅直剖面形状是近似椭圆形状,水平剖面形状是以椭圆为基础的自由曲面形状。反射镜46设计配置为,其第1焦点P441位于LED 42的发光部42a附近,并且其第2焦点P442位于由载置部41c的载置面41e和立设部21b的前表面41f形成的棱边41g附近。
从LED 22的发光部22a射出的光,在反射镜46的反射面46a上反射,经过第2焦点P442附近而入射至投影透镜44。此外,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构成为,通过以由载置部41c的载置面41e 和立设部21b的前表面41f形成的棱边41g附近作为分界线,一部分光在载置面41e上反射,将光选择性地截止而在向车辆前方投影的配光图案中形成倾斜明暗截止线。即,棱边41g构成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的明暗分界线。此外,优选在反射镜46的反射面46a上反射进而在载置面41e上反射的光的一部分,也作为有效光向前方照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面41e的车辆前方侧具有考虑了投影透镜44和反射镜46的位置关系的、设定了适当反射角度的光学形状。
投影透镜44是凸透镜型的非球面透镜,其将由反射镜46的反射面46a反射的光向车辆前方投影,在基体部41a的车辆前方侧前端部41c附近固定在底座部件4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投影透镜44的焦点与反射镜46的第2焦点P442大致一致。因此,由反射镜46反射而入射至投影透镜44的光,作为大致平行的光向前方投影。即,本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40的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分别构成聚光截止形成用的反射型的投射式光源单元。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经由转动轴50a、50b以分别能够转动的方式固定在支撑部15d以及设置部15b上。如后详述,转动轴50b的一边与致动器19连接,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可以利用致动器19的驱动力,以转动轴50a、50b为轴分别独立地向左右旋转,以能够改变光轴方向。即,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构成分别相对于其他光源单元能够独立地改变光轴方向的光轴可变光源单元。
具体来讲,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能够使光轴Ax2变化,以使其从图5(a)所示的正面(朝向0°方向的状态),如图5(b)所示改变水平方向的照射位置。因此,能够使聚光区域的位置在车辆前方中央和车辆前方侧方之间变化。由此,例如通过在车辆转弯时等与转弯方向侧对应,在水平方向上以转动轴50a、50b为轴进行转动,使光轴Ax2的方向改变,向车辆前方侧方照射光。因此,能够提高车辆行进方向的识别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投影透镜44和棱边41g之间、即投 影透镜44和反射镜46之间区域的侧方中的至少一侧(在图中为左侧),设置扩散部件55。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扩散部件55使从光源射出并经过反射镜46反射的光,向侧方进一步扩散。该扩散部件55可以仅配置在一侧,也可以在两侧均配置。在仅配置于一侧的情况下,优选将扩散部件设置在车辆用前照灯10在车辆前方配置的一侧,即如果车辆用前照灯10配置于车辆右侧则扩散部件设置于右侧,如果车辆用前照灯10配置于车辆左侧设置则扩散部件设置于左侧。
本实施方式中的扩散部件55为棱镜扩散透镜,其沿车辆前后方向、即光的传播方向的壁厚随着远离光轴Ax2而增加。该扩散部件55如图5(a)所示,在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是正面(朝向0°方向的状态)时,在不入射光的位置上,经由未图示的固定部件固定在灯体14或者支撑部件15上。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在为了改变水平方向的照射位置而改变光轴Ax2时,一部分光入射至扩散部件55中,光向侧方扩散。由此,使向侧方照射的光量增加,能够进一步提高侧方识别性能。
下面,对下段光源单元60进行说明。下段光源单元60是形成近光用配光的一部分的光源单元,如图1所示,其具备2个不同结构的第5和第6子单元70、80、以及1个柱面透镜65。该第5和第6子单元70、80以在宽度方向并列的方式设置在支撑部件15的最下段的设置部15c上。
如图6所示,第5和第6子单元70、80具有底座部件90作为共同的基体。第5子单元70通过在底座部件90上配置LED 72而构成,此外,第6子单元80通过在底座部件90上设置LED 82和反射镜86而构成。此外,在第5和第6子单元70、80的车辆前后方向前方侧配置1个柱面透镜65。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柱面透镜65构成2个子单元70、80所共有的投影用的透镜。
底座部件90如图7所示,将在该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基体部90a配置在支撑部件15的设置部15c上,从基体部90a直立设置立设部90b。立设部90b的上方的一部分被切去而形成台阶部90h,在该台阶部90h的车辆前方侧载置LED 72。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该 LED 72构成第5子单元70。
LED 72与LED 22同样地,是白色二极管,其发光部72a以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侧的状态固定配置在台阶部90h上。并且,发光部72a的构成方式为,可以根据其发光部形状或者向前方照射的配光,以一定角度进行配置。
柱面透镜65是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透镜,其将从LED 72的发光部72a射出的光向车辆前方投影,在基体部90a的车辆前方侧前端部90c附近,固定在底座部件90上。柱面透镜65具有一条焦线L65,如图7所示,构成为该焦线L65位于LED 72的发光部72a的下端附近。因此,从LED72的发光部72a射出的光直接入射至投影透镜65中,将入射的光作为大致平行的光沿光轴Ax3向前方投影成与焦线L65对应而具有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即,本实施方式的第5子单元70构成直射型的投射式光源单元。
在底座部件90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立设部90b的一部分向车辆后方侧弯曲,延伸设置载置固定LED 82和反射镜86的载置部90d,由此第6子单元80与第5子单元70相邻而一体形成。
LED 82与LED 22相同地,是白色二极管,其发光部82a以朝向大致铅直上方的状态载置在载置部90d的载置面90e上。并且,发光部82a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其发光部形状或者向前方照射的配光,以一定角度进行配置。
反射镜86是在内侧形成反射面86a的反射部件,该反射面86a,其铅直剖面形状具有大致椭圆形状,水平剖面形状是以椭圆为基准的自由曲面形状。反射镜86设计配置为,其第1焦点P861位于LED 82的发光部82a附近,并且其第2焦点位于由载置部90d的载置面90e和立设部90b的前表面90f形成的棱边90g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与柱面透镜65之间的位置关系设定为,柱面透镜65的焦线L65配置在由该载置部90d的载置面90e和立设部90b的前表面90f形成的棱边90g附近。
因此,从LED 82的发光部82a射出的光,在反射镜86的反射面86a上反射,穿过焦线L65附近而入射至柱面透镜65。入射至柱面 透镜65的光,作为在铅直方向上大致平行的光,沿光轴Ax4向前方投影。
此外,第6子单元80的构成方式为,以由载置部90d的载置面90e和立设部90b的前表面90f形成的棱边90g作为分界线,通过一部分光在载置面90e上反射,将光选择性地截止而在向车辆前方投影的配光图案中形成明暗截止线。并且,优选将在反射镜86的反射面86a上反射进而在载置面90e上反射的光的一部分,也作为有效光向前方照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面90e的车辆前方侧具有考虑柱面透镜65和反射镜86之间的位置关系而设定适当反射角度的光学形状。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对于车辆宽度方向,由反射镜86的反射面86a反射的光,不特别改变行进方向而直接以扩散的状态入射至柱面透镜65。因此,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第6子单元80射出的光成为扩散光。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第6子单元80构成反射型的投射式光源单元。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下段光源单元60中,第5子单元70和第6子单元80共用同一个柱面透镜65。因此,与分别设置透镜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同时由于透镜支架以及其它安装部件等安装空间也能够共用,因此可以将第5子单元70和第6子单元80接近配置。因此,下段光源单元60整体所占空间减少,能够实现下段光源单元60的小型化。
下面,参照图10和图11,对由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形成的基本配光图案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如上所述,作为基本配光图案,可以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LP和远光用配光图案HP。
图10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LP的示意图。
近光用配光图案LP通过使中段光源单元40和下段光源单元60点灯而形成。
具体来讲,通过使中段光源单元40的第3、第4子单元40A、 40B点灯,在车辆正面前方的H-V线的交点附近狭小的第1区域D1照射光。该第1区域D1具有与第3、第4子单元40A、40B中形成的棱边41g对应而形成的大致Z形状的明暗截止线CL1。此外,明暗截止线CL1的下方区域,设定为第1区域D1中光量高的热区Hz。
此外,通过使下端光源单元60的第5、第6子单元70、80点灯,分别在第1区域D1的下方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H线方向)延伸的第2区域D2和第3区域D3。
由第5子单元70形成的第2区域D2,以与第1区域D1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形成于第1区域D1的下方附近。在该第2区域D2的上端,形成由第5子单元70形成的明暗截止线CL2。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明暗截止线CL2的设定方式为,以与第1区域D1的明暗截止线CL1相连续的方式向前方投影。
此外,由第6子单元80形成的第3区域D3,以与第2区域D2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形成于第2区域D2的下方。由于第6子单元80是反射型的投射式光源单元,所以通过调整反射镜86的形状,能够与作为直射型的投射式光源单元的第5子单元70相比,容易在垂直方向上更广的方向照射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6子单元80形成作为提高近距离识别性能的近距离扩散区域的第3区域D3,利用第5子单元70形成作为提高远距离识别性能的远距离扩散区域的第2区域D2。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中段光源单元40和下段光源单元60形成的第1区域D1、第2区域D2以及第3区域D3组合,形成近光用的配光图案LP。
图11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形成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的图。
远光用配光图案HP通过在使中段光源单元40和下段光源单元60点灯的同时,使上段光源单元20点灯而形成。
具体来讲构成方式为,通过使上段光源单元20点灯,将第4区域D4重叠在由中段光源单元40和下段光源单元60形成的第1区域 D1、第2区域D2以及第3区域D3上,进行照射。第4区域D4是以H-V线的交点附近为中心向上下左右扩展的配光图案。远光用配光图案HP中,通过形成第4区域D4使整体的光量增加,提高远方识别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HP时,通过使中段光源单元40的中段子光源单元40A、40B转动,使光轴Ax2分别向右方向偏转一些(0.5~5°),将热区Hz配置在水平方向0°附近,进一步提高远方识别性能。
下面,参照图12和图13,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中段光源单元40的第3、第4子单元40A、40B的转动和配光图案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第3子单元40A和配光图案的关系的示意剖面图。具体来讲,图12(a)是在第3子单元40A(第4子单元40B也是相同地)中不配置扩散部件55的情况下,向左方向转动15°时的示意水平剖面图,图12(b)是表示其配光图案的示意图。此外,图12(c)是在第3子单元40A中配置扩散部件55的情况下,向左方向转动15°时的示意水平剖面图,图12(d)是表示其配光图案的示意图。在图12中,使用棱镜型扩散透镜作为扩散部件55。
通过对比图12(a)和图12(c)可知,如果配置扩散部件55,则在第3子单元40A转动的状态下,光的一部分在刚要入射至投影透镜44之前,入射至扩散部件55中而光的行进方向向转动侧弯曲。因此,从投影透镜44射出的光,在配置扩散部件55的情况下进一步向侧方扩散。
具体地对比配光图案可知,在图12(b)中所示的配光图案D11中,明暗截止线的转动位置与转动角度相同地倾斜15°,与之相对,图12(d)中所示的配光图案D12中,明暗截止线的转动位置比转动角度大5°,倾斜20°。这是由于利用扩散部件55而光向侧方扩散。其结果,配光图案整体向车辆宽度方向扩散而进行延伸。
图13是第3子单元40A和配光图案的关系的其他示意剖面图。具体来讲,图13(a)是第3子单元40A中不配置扩散部件55的结构的情况下,向左方向转动20°时的水平示意剖面图,图13(b)是 表示其配光图案的示意图。此外,图13(c)是在第3子单元40A中配置扩散部件55的结构的情况下,向左方向转动20°时的示意水平剖面图,图13(d)是表示其配光图案的示意图。在图13中,作为扩散部件55,使用在反射镜侧形成多个圆柱台阶55a的台阶型扩散透镜。
通过对比图13(a)和图12(c)可知,如果配置扩散部件55,则在第3子单元40A转动的状态下,光的一部分在刚要入射至投影透镜44之前,入射至扩散部件55中而光的行进方向向转动侧弯曲。因此,从投影透镜44射出的光,在配置扩散部件55情况下进一步向侧方扩散。此外,在使用台阶型扩散透镜作为扩散部件55的情况下,一部分的光也向与转动侧相反的方向弯曲,其结果,光向左右两个方向扩散。
具体地对比配光图案可知,图13(b)中所示配光图案D13中,明暗截止线的转动位置与转动角度相同地倾斜20°,与之相对,图13(d)中所示的配光图案D14中,明暗截止线的转动位置比转动角度小5°,即倾斜15°。此外,如图13(d)所示,配光图案D14延伸至左侧35°左右,在较大的区域延伸。这是由于利用扩散部件55而光向左右两个方向扩散。其结果,配光图案整体向车辆宽度方向扩散而延伸。
这样,由于如果配置扩散部件55则光发生扩散,所以能够使配光图案向侧方偏转大于或等于转动角度。因此,即使以第3、第4子单元40A、40B的转动量受限的方式配置,扩散部件55也能够使光以大于或等于转动角的方式向侧方扩散照射。反之,由于能够使转动量比配光图案的偏转量小,因此能够减小转动用的空间,使光源单元整体紧凑化。此外,由于转动量小,因此能够使驱动第3、第4子单元40A、40B的致动器小型化。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表示了将扩散部件55安装在第3、第4子单元40A、40B上的结构,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如图14所示,将第3、第4子单元40A、40B分别替换为直射型的光源单元40c,构成中段光源单元40。
图14是表示在直射型的光源单元中设置扩散部件的情况下的转动与配光图案的关系的图,(a)、(b)分别是表示转动角为0°的情况下的光源单元和配光图案的图,(c)、(d)分别是表示转动角为10°的情况下的光源单元和配光图案的图,(e)、(f)分别是表示转动角为20°的情况下的光源单元和配光图案的图,(g)、(h)分别是表示转动角为30°的情况下的光源单元和配光图案的图。
直射型的光源单元40c如图7所示,具有与第5子单元70相同的结构,是在投影透镜44c的焦点附近配置LED的发光部42c的结构。该结构中也如图14(c)、(d)所示,如果使单元整体倾斜10°,则配光图案整体向左侧方倾斜10°,同时延伸配光图案的车辆宽度方向(水平方向)长度。该变化倾向如图14(e)、(f)所示,在单元整体倾斜20°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大,并且如果如图14(g)、(h)所示达到30°的程度,扩散部件55延伸至横穿光轴Ax的程度,则不仅左侧,在右侧配光图案也延伸。
这样,在直射型光源单元中也是,由于如果配置扩散部件55则光发生扩散,所以能够使配光图案以大于或等于转动角的程度向侧方偏移。因此,即使是光源单元的转动量受限的配置,扩散部件55也能够使光以大于或等于转动角的程度向侧方扩散照射。反之,由于与配光图案的偏转量相比能够减小转动量,因此能够减小转动用的空间,使光源单元整体紧凑化。此外,由于转动量小,因此还能够使驱动光源单元的致动器小型化。
下面,参照图15,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的开关灯进行详细说明。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车辆用前照灯10和与其开关灯相关的控制的控制框图。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的开关灯控制,由开关灯控制器100以及向该开关灯控制器100输出各种信号的转向角传感器110、车速传感器120、远近光切换开关130、明暗传感器140、雨水传感器150、车高传感器1.60来进行。这些传感器都同样搭载在搭载有车辆用前照灯10的车辆上。
开关灯控制器100是控制中枢部,其根据来自上述各种传感器 和开关的输出,控制车辆用前照灯10的各光源单元20、40、60的各自的开关灯、增光以及减光,同时对于中段光源单元40,控制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的各自的转动角,此外通过控制校平用电动机18进行校平调整。开关灯控制器100构成为,根据来自各传感器和开关的信号,自动地生成适应于行驶状况的配光。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车辆用前照灯10实现AFS(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可变前方配光系统)。
下面,从传感器和开关类开始进行说明。转向角传感器110是检测车辆的转弯角度的传感器,例如可以使用检测转向操作的转向传感器。根据转向角传感器110的检测信号,能够判断车辆是否正在直行。
车速传感器120是检测车辆速度的传感器。利用该车速传感器120的检测信号,能够判断车辆的速度,判别车辆是行驶在普通道路上,还是行驶在汽车专用道等高速道路上。
远近切换开关130是切换远光和近光的开关,对应于驾驶车辆的驾驶员的操作进行切换。
明暗传感器140是检测车辆周围的亮度的传感器。例如,通过使用该明暗传感器,能够判断车辆是行驶在昏暗的乡间道路上,还是行驶在相对明亮的市区道路上等。
雨水传感器150是检测是否正在下雨的传感器。由该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能够判断车辆是否处于雨天行驶状态。
车高传感器160构成车辆的倾角检测装置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从车高传感器160输出的输出信号,开关灯控制器100控制校平用电动机18而进行自动校平。
本实施方式的开关灯控制器100,根据来自这些传感器的输出,对形成远光用配光的上段光源单元20(第1子单元20A和第2子单元20B)、形成近光用聚光明暗截止线的中段光源单元40(第3、第4子单元40A、40B)、形成远距离扩散光的下段光源单元60的第5子单元70、以及形成近距离扩散光的下段光源单元60的第6子单元80,分别独立地进行开关灯控制,形成对应于状况的配光。
图16是表示由开关灯控制器100进行的开关灯控制的模式的表。
首先,开关灯控制器100在远近切换开关130选择近光的情况下,通过使上段光源单元20处于非点灯状态,使其他的光源单元40、70、80点灯,形成如图10所示的近光配光图案。
此外,开关灯控制器100在远近切换开关130选择远光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使上段光源单元20点灯,在近光配光图案上叠加由上段光源单元20形成的配光图案,形成远光配光。此时,可以进一步将中段光源单元40的第3子单元40A和第4子单元40B向右方向转动,如图11所示使由中段光源单元40形成的第1区域D1向H-V线的交点附近偏移。此外,此时开关灯控制器100还可以提高向中段光源单元40供给的电力,增加各子单元40A、40B的发光部42a的发光量,以增加前方的光量。
下面,参照图17、18,对近光配光中实现的可变前方配光系统(AFS)的各种模式进行说明。图17和图18分别是AFS中的配光图案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首先,对转弯模式进行说明。开关灯控制器100在近光点灯中,根据来自转向角传感器110和车速传感器120的信号,例如在车辆以规定的速度而转向角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车辆接近转弯。该情况下,开关灯控制器100形成基于转弯模式的配光图案。
具体来讲,在转弯模式下,开关灯控制器100与作为基础的近光配光同样地,使上段光源单元20处于非点灯状态,使其他的光源单元40、70、80点灯。此时,开关灯控制器100使中段光源单元40的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分别向左右相反的方向转动约20°。由此,如图17(a)所示,照射到中央的第1区域D 1分为2个,分别向左右方向照射。由此,提高转弯时左右的识别性能。并且,在转弯模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使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向同一方向转动,也可以构成为对应于来自转向角传感器110和车速传感器120的信号,使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的转动角变化。
下面,对市区模式进行说明。开关灯控制器100在近光点灯中, 根据来自车速传感器120和明暗传感器140的信号,例如,在规定亮度的区域以小于或者等于规定速度行驶的情况下,判断车辆正在市区中行驶。该情况下,开关灯控制器100实现基于市区模式的配光图案。在这里,所谓市区模式,表示适于在行人在人行道等上步行的可能性高的市区中的配光图案。
具体来讲,在市区模式中,开关灯控制器100与作为基础的近光配光同样地,使上段光源单元20处于非点灯状态,使其他光源单元40、70、80点灯。此时,开关灯控制器100将中段光源单元40的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分别向左右相反方向转动约45°并固定。由此,如图17(b)所示,照射到中央的第1区域D1分为2个,分别向左右侧方照射。由此,向路肩上等主动地照射光,提高例如在路肩行走的行人的识别性能。
此外,在市区模式中,作为其他的配光图案的形成方法,例如如图17(c)所示,也可以仅向左侧将中段光源单元40的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分别转动超过20°,利用扩散部件55将光向路肩侧扩散。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向路肩上等主动地照射光,提高例如在路肩行走的行人的识别性能。
下面,对高速路模式进行说明。开关灯控制器100在近光点灯中,根据来自车速传感器120的信号,例如,在车辆以等于或高于指定速度行驶的情况下,判断在汽车专用道上行驶。该情况下,开关灯控制器100实现基于高速路模式的配光图案。在这里,所谓高速路模式,表示适于在没有行人的汽车专用道上行驶的配光图案。
具体来讲,在高速路模式中,开关灯控制器100与作为基础的近光配光同样地,使上段光源单元20处于非点灯状态,使其他光源单元40、70、80点灯。此时,开关灯控制器100使校平用电动机18动作,例如使支撑部件15连同所有的光源单元20、40、60向上产生角位移(例如0.34°,在0.1°~0.5°左右的范围内)(参照图17(d))。由此,增强H线附近的光,提高远方识别性能。
此外,在高速路模式中,开关灯控制器100也可以进一步使向中段光源单元40和远距离扩散用的第5子单元70供给的电力升高, 增加从各单元40、70的发光量,使前方的光量增加。此时,优选进一步使向近距离扩散用第6子单元80供给的电力降低,使从第6子单元的发光量降低。由此,向车辆前侧照射的光量降低,相对地强调向H线附近照射的光,进一步提高远距离识别性能。
下面,对雨天模式进行说明。开关灯控制器100在近光点灯中,例如根据来自车速传感器120和雨水传感器150的信号,例如在判断以规定的速度行驶中下雨的情况下,开关灯控制器100实现基于雨天模式的配光图案。在这里,所谓雨天模式,表示以提高雨天时的识别性能为目的的配光图案。
具体来讲,在雨天模式中,开关灯控制器100与作为基础的近光配光同样地,使上段光源单元20处于非点灯状态,使其他光源单元40、70、80点灯。此时,开关灯控制器100使校平用电动机18动作,例如使支撑部件15连同所有的光源单元20、40、60向上产生角位移(例如0.34°,在0.1°~0.5°左右的范围内)。由此,H线附近的光增强,提高远方识别性能。
此外,在雨天模式中,开关灯控制器100还可以进一步使向中段光源单元40和远距离扩散用的第5子单元70供给的电力升高,增加从各单元40、70的发光量,使前方的光量增加。此时,优选进一步使向近距离扩散用的第6子单元80供给的电力降低,使来自第6子单元的发光量降低。由此,向车辆前侧照射的光量降低,相对地强调向H线附近照射的光,进一步提高远距离识别性能。此外,在雨天时存在向车辆前侧照射的光在路面上漫反射而识别性能恶化的情况,但通过这样使光量降低,能够抑制发生漫反射的光。此外,作为一种选择,也可以如图18(a)所示,构成为使第6子单元80成为非点灯状态而不形成第3区域D3,能够更积极地抑制漫反射。
此外,在雨天模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开关灯控制器100进一步使向第3子单元40A和第4子单元40B中位于车辆行驶方向右侧的光源单元供给的电力增加,以使其光量增加,同时向左方转动8~15°,并且第3子单元40A和第4子单元40B中位于车辆行驶方向左侧的光源单元仅进行增光。该情况下,如图18(b)所示,第1区域 D1向左侧方偏转,能够同时提高侧方的识别性能。
此外,在雨天模式中,也可以取代18(b)所示的结构,使用如下的结构,即,使向第3子单元40A和第4子单元40B中位于车辆行驶方向右侧的光源单元供给的电力增加,以使其光量增加,同时向左方转动超过20°以利用扩散部件55主动地向左方扩散光,并且第3子单元40A和第4子单元40B中位于车辆行驶方向左侧的光源单元仅进行增光。该情况下,如图18(c)所示,第1区域D1的区域向左侧方偏移,能够同时提高侧方的识别性能。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作为多个光源单元具备上段光源单元20、中段光源单元40、下段光源单元60,这些光源单元分别具备:作为光源的发光部;以及投影透镜、反射镜等光学部件,它们从发光部沿光轴照射光。该上段光源单元20、中段光源单元40、下段光源单元60,经由支撑部件15设置在作为灯体的灯体14上,将来自各光源单元20、40、60的光叠加,在车辆前方形成近光配光图案。在这里,作为这多个光源单元20、40、60中的至少一个的中段光源单元40是光轴可变光源单元,其以所述光轴相对其他光源单元20、60能够独立变化的方式支撑在灯体14中。
因此,通过适当地改变中段光源单元40的光轴,改变照射区域,能够在各种情况中形成最适宜的近光配光图案。此外,在改变近光配光图案时,由于仅是最多对4个发光部进行控制,因此无需将光源的数量多余地增加就能够实现各种配光图案。此外,由于无需设置具有多个发光部的光源单元,能够使车辆用前照灯小型化,同时由于与目前相比能够减少发光部的数量,因此能够抑制消耗的电力。
作为具体的结构,作为光轴可变光源单元的中段光源单元40,能够形成在近光配光图案中具备倾斜的明暗截止线的聚光区域。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适当地改变该聚光区域的照射位置,因此能够根据情况将光向所需的位置集中地照射,能够形成对应于转弯模式、市区模式、高速路模式或者雨天模式这各种状况的配光图案。
此外,作为光轴可变光源单元的中段光源单元40,通过使光轴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移动,能够使聚光区域的位置在车辆前方中央和车 辆前方侧方之间变化。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根据需要将光集中在车辆前方中央部,或者使光集中在车辆前方侧的侧方部。此外,由于使光轴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所以仅使光源单元40(实施方式中为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整体转动即可,无需复杂的机构,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多余地增加。
此外,作为光轴可变光源单元的中段光源单元40由2个子单元即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构成。
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如图14所示,可以是直射型光源单元,其分别具备投影透镜44c作为光学部件,在投影透镜44c的焦点附近配置发光部42c作为光源,以将来自发光部42c的直接光向前方照射。通过构成为直射型光源单元,能够省略反射镜,并且能够减小设置空间。此外,在使用直射型光源单元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容易地将光集中在极狭小的区域,因此适于在希望将光准确地照射在某小区域中的情况下使用。
此外,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如图4、5、12、13所示,可以是反射型光源单元,其具备投影透镜44和将来自发光部42a的光向投影透镜44的焦点附近反射的反射镜46作为光学部件,将来自反射镜46的反射光向前方照射。如果构成为反射型的光源单元,需要反射镜,必须确保一定程度的设置空间,但由于通过适当地设计反射镜46的反射面46a,能够容易地进行光的控制,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适当光量的光集中在所需区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光轴可变光源单元的中段光源单元40的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中,在投影透镜44和发光部42a之间分别设置使从发光部42a射出的光扩散的扩散部件55。由于该扩散部件55的设置位置为,使得在第3和第4子单元40A、40B转动,光轴从向车辆前方中央照射光的位置,以向车辆前方侧方照射光的方式移动时,光入射到该扩散部件55中,因此仅在转动时由扩散部件55扩散光。
因此,在需要清晰的明暗截止线的向中央区域照射光时,扩散部件55不会妨碍光的传播,在不需要非常清晰的明暗截止线的向侧 方区域照射光时,能够将其照射区域扩大至大于或等于转动角度。因此,能够形成将光向侧方的广阔区域照射的侧方识别性能高的车辆用前照灯。
作为扩散部件55,可以使用沿光的传播方向壁厚随着远离光轴而增加的棱镜型扩散透镜。通过使用棱镜型扩散透镜,由于能够将其照射区域扩展至大于或等于转动角度,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的侧方识别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扩散部件55,可以使用形成有多个台阶的台阶型扩散透镜。通过使用台阶型扩散透镜,由于能够将其照射区域向左右双方扩展,因此能够将光均匀地照射向广阔的区域,提高车辆的侧方识别性能。并且,棱镜型扩散透镜和台阶型扩散透镜,能够根据设计者所希望的扩散图案选择性地使用,此外在希望获得其它扩散图案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扩散用透镜,或者其他种类的扩散部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光源单元20、40、60中的光源单元60具备:柱面透镜65,其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焦线;第5子单元(第1子单元)70,其向柱面透镜65中入射光;以及第6子单元80(第2子单元)。第5子单元70是直射型子单元,其具有向柱面透镜65的焦线附近射出光的发光部72a(第1发光元件),经由柱面透镜65向前方照射光。并且,第6子单元80是反射型子单元,其具有射出光的发光部(第2发光元件)82a和将来自发光部82a的光向柱面透镜65的焦线附近反射的反射镜86,经由柱面透镜65向前方照射光。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5子单元70和第6子单元80共用1个柱面透镜,所以与分别设置不同的透镜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同时由于透镜支架、其它安装部件等的安装空间也能够共用,因此能够将第5子单元70和第6子单元80接近配置。因此,能够减小下段光源单元60整体所占空间,将下段光源单元60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柱面透镜65从第6子单元80向前方投影的配光区域D3,与经由柱面透镜65从第5子单元70向前 方投影的配光区域D2相比,铅直方向的扩散更强。这主要是由于直射型和反射型的区别而形成的,在使用1个柱面透镜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各种配光图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发光部72a、82a配置在同一个底座部件(基板)90上。因此,在组装时,由于在1个底座部件90上定位2个发光部72a、82a并与其他部件组合即可,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同时以1个底座部件90为基准能够提高2个发光部的位置精度。
此外,发光部72a配置在柱面透镜65的焦线附近且比焦线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经由柱面透镜65向前方投影的光可以具备明暗截止线,例如能够形成需要清晰的明暗界线的构成H线附近的水平线的一部分的扩散区域。
并且,在上述说明中,对车辆用前照灯10作为远光和近光能够兼用的车辆用前照灯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可以不使用上段光源单元20,而仅使用中段光源单元40和下段光源单元60而构成,由此可以作为近光专用的车辆用前照灯。在该情况下,主要效果与远光和近光能够兼用的情况相同。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具备:
灯体;
多个光源单元,其分别具备光源和光学部件,该光学部件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沿光轴照射;
支撑部件,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灯体倾斜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并支撑所述多个光源单元;以及
校平用电动机,
该车辆用前照灯将来自各光源单元的光叠加而在车辆前方形成近光配光图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是光轴可变光源单元,其以所述光轴相对其他光源单元能够独立变化的方式,被所述支撑部件支撑,
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通过被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致动器,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移动,
根据所述校平用电动机的输出,调整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灯体的角度,
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在所述近光配光图案中形成具备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聚光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通过使所述光轴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移动,使所述聚光区域的位置在车辆前方中央和车辆前方侧方之间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是直射型的光源单元,其具备投影透镜作为所述光学部件,在所述投影透镜的焦点附近配置所述光源,将来自所述光源的直接光向前方照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是反射型的光源单元,其具备投影透镜和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向所述投影透镜的焦点附近反射的反射镜作为所述光学部件,将来自所述反射镜的反射光向前方照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构成为,能够增减输出的光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以所述光轴沿大致水平面内移动的方式,可转动地被支撑在所述灯体中,
在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中,在所述投影透镜和所述光源之间设置扩散部件,其使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扩散,
在所述光轴可变光源单元转动,所述光轴从向车辆前方中央照射光的位置,以向车辆前方侧方照射光的方式移动时,由所述扩散部件将光扩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部件是棱镜型扩散透镜,其沿光的传播方向的壁厚随着远离光轴而增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部件是形成多个台阶的台阶型扩散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光源单元的光源为LE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30464 | 2006-02-08 | ||
JP2006030464 | 2006-02-08 | ||
JP2006030465 | 2006-02-08 | ||
JP2006-030465 | 2006-02-08 | ||
JP2006030464A JP2007213877A (ja) | 2006-02-08 | 2006-02-08 | 車両用前照灯 |
JP2006030465A JP2007213878A (ja) | 2006-02-08 | 2006-02-08 | 車両用前照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16980A CN101016980A (zh) | 2007-08-15 |
CN101016980B true CN101016980B (zh) | 2011-06-15 |
Family
ID=38492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0284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6980B (zh) | 2006-02-08 | 2007-02-08 | 车辆用前照灯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7213877A (zh) |
CN (1) | CN10101698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54206A (zh) * | 2017-05-17 | 2018-12-07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光学单元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97215B2 (ja) * | 2007-11-20 | 2011-06-08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灯具 |
JP5675272B2 (ja) | 2010-10-28 | 2015-02-25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輌用灯具 |
JP5869223B2 (ja) * | 2011-02-09 | 2016-02-24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前照灯 |
DE102011012792B3 (de) * | 2011-03-02 | 2012-07-05 | Audi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stellen einer Abstrahlrichtung eines Scheinwerfers sowie Kraftwagen |
JP2012216349A (ja) * | 2011-03-31 | 2012-11-08 | Ichikoh Ind Ltd | 車両用前照灯 |
JP5950385B2 (ja) | 2012-01-25 | 2016-07-13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輌用前照灯 |
AT512864B1 (de) * | 2012-05-09 | 2014-12-15 | Zizala Lichtsysteme Gmbh |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r segmentierten Lichtverteilung sowie Kraftfahrzeugscheinwerfer und Scheinwerfersystem |
US9120422B2 (en) * | 2012-06-29 | 2015-09-01 | Valeo North America, Inc. | Multiple headlamp adjuster linkage |
JP6058344B2 (ja) * | 2012-10-12 | 2017-01-11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
JP6095937B2 (ja) | 2012-10-12 | 2017-03-15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輌用前照灯 |
JP6105919B2 (ja) | 2012-12-19 | 2017-03-29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輌用前照灯 |
JP6236685B2 (ja) * | 2013-07-12 | 2017-11-29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前照灯 |
JPWO2015025945A1 (ja) * | 2013-08-23 | 2017-03-02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灯具および照明装置 |
JP6161504B2 (ja) * | 2013-10-16 | 2017-07-1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車載用前照灯 |
WO2016013340A1 (ja) | 2014-07-25 | 2016-01-28 |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 車両用灯具 |
AT517752B1 (de) * | 2015-09-17 | 2018-04-15 | Zkw Group Gmbh | Lichtmodul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cheinwerfer zur abstrahlung einer langreichweitigen lichtverteilung sowie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
JP6691806B2 (ja) * | 2016-04-06 | 2020-05-13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灯具 |
KR102543534B1 (ko) * | 2016-10-20 | 2023-06-15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어댑티브 드라이빙 빔 모듈 |
JP6671510B2 (ja) * | 2016-12-22 | 2020-03-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前照灯 |
JP7081261B2 (ja) * | 2018-03-28 | 2022-06-07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灯具 |
JP7187836B2 (ja) * | 2018-06-21 | 2022-12-13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灯具 |
JP7149787B2 (ja) * | 2018-09-21 | 2022-10-07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灯具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20050287A (ja) * | 2018-09-28 | 2020-04-02 | 株式会社カーメイト | 車両用ledバルブユニット |
WO2021229918A1 (ja) * | 2020-05-15 | 2021-11-18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距離測定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6264A (zh) * | 2003-04-08 | 2004-10-13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车用前照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52413B2 (ja) * | 2001-02-09 | 2010-04-21 |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 可変配光ヘッドランプ |
JP4002159B2 (ja) * | 2002-09-03 | 2007-10-31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前照灯 |
JP4148910B2 (ja) * | 2004-03-15 | 2008-09-10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信号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
JP4341022B2 (ja) * | 2004-03-29 | 2009-10-07 |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 灯具 |
JP2006164743A (ja) * | 2004-12-07 | 2006-06-22 | Ichikoh Ind Ltd | 車両用灯具および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
-
2006
- 2006-02-08 JP JP2006030464A patent/JP2007213877A/ja active Pending
-
2007
- 2007-02-08 CN CN2007100028488A patent/CN10101698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6264A (zh) * | 2003-04-08 | 2004-10-13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车用前照灯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54206A (zh) * | 2017-05-17 | 2018-12-07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光学单元 |
CN108954206B (zh) * | 2017-05-17 | 2021-08-10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光学单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213877A (ja) | 2007-08-23 |
CN101016980A (zh) | 2007-08-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16980B (zh) | 车辆用前照灯 | |
KR100868720B1 (ko) | 차량용 전조등 | |
JP4536017B2 (ja) | 車両用前照灯 | |
CN101264775B (zh) | 二轮车用前照灯 | |
CN100366976C (zh) | 车辆用前照灯 | |
US7758218B2 (en) | Vehicular headlamp | |
CN102109137B (zh) | 车辆用前照灯装置 | |
EP1669665B1 (en) | Vehicle lighting apparatus with LED or EL | |
JP4676865B2 (ja) | 車両用照明装置 | |
US8459849B2 (en) | Optical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00489381C (zh) | 车辆用灯具单元 | |
CN101182908B (zh) | 车辆用灯具单元 | |
KR102052137B1 (ko) | 코너링 라이트 기능을 제공하기 위한 전조등 시스템 및 방법 | |
WO2013031210A1 (ja) |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 |
US20020067618A1 (en) | Headlight device for vehicle for producing light bundle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 |
CN105180055B (zh) | 旋转式照明和/或信号指示模块 | |
KR20080113119A (ko) | 적응성 정면 조명 시스템, 차량용 적응성 정면 조명 시스템의 램프 장치, 및 적응성 정면 조명 시스템을 포함하는 차량 | |
CN103244886A (zh) | 车辆用前照灯以及车辆用前照灯装置 | |
US20090116259A1 (en) | Vehicular lamp system | |
CN103244885A (zh) | 车辆用前照灯以及车辆用前照灯装置 | |
JP2001202809A (ja) | 種々異なる特性を有する光束を生ぜしめるための、車両用の前照灯装置 | |
CN103244887A (zh) | 车辆用前照灯以及车辆用前照灯装置 | |
JP2007213878A (ja) | 車両用前照灯 | |
KR20210142250A (ko) | 복수의 광원을 가진 자동차 헤드라이트 장치 | |
JP2007080816A (ja) | 自動車用照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4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