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和试验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作某些修改,仍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5:本发明保健食品软胶囊的制备
各实施例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见表1。
制备本发明的保健食品软胶囊所用的辅料是下述重量份的原料:
蜂蜡0.5-2份。
表1
实施例号 |
葡萄籽提取物(kg) |
乌龙茶提取物(kg) |
左旋肉碱(kg) |
小麦胚芽油(kg) |
蜂蜡(kg) |
1 |
5 |
5 |
5 |
20 |
0.5 |
2 |
13 |
8 |
10 |
35 |
0.3 |
3 |
10 |
12 |
16 |
60 |
2 |
4 |
25 |
15 |
19 |
75 |
1 |
5 |
20 |
20 |
20 |
80 |
2 |
实施例中主要原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如下:
1、葡萄籽提取物天津尖峰天然产物有限公司生产,符合Q/12BJ4963-2002规定技术要求,原花青素含量95%。
2、乌龙茶提取物湖南金农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符合Q/OBEA001-2003规定技术要求,茶多酚含量≥30%。
3、左旋肉碱天津嘉晟国际贸易公司生产,符合CB17787-1999规定技术要求,肉碱含量≥30%。
4、小麦胚芽油徐州爱普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符合Q/320307XAC01-2001规定技术要求。
本发明的保健食品软胶囊的制备方法是(以实施例3为例,其它实施例除原料用量不同外,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
1、选取符合质量要求的葡萄籽提取物、乌龙茶提取物、左旋肉碱、小麦胚芽油,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留取备用。
2、将60kg小麦胚芽油、2kg蜂蜡置于配料罐中,恒温35℃混合搅拌后,再将10kg葡萄籽提取物、12kg乌龙茶提取物、16kg左旋肉碱加入其中,继续搅拌20-30分钟使混合均匀,100目筛过滤后打入脱气罐中,在恒温35℃、压力为60-70mmHg真空下,慢速搅拌30-45分钟以脱气,脱气后打入保温桶得软胶囊内容物,保温于35℃条件下以利压丸。
3、按常规工艺制备软胶囊包材,将软胶囊内容物送入压丸机制丸,得本发明保健食品软胶囊。
试验例1:本发明保健食品的抗氧化功能检验
为考查本发明保健食品的抗氧化功能,将实施例3所得5kg本发明保健食品软胶囊(以下简称:软胶囊)送哈尔滨医科大学,依据《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检验其抗氧化功能。检验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受试样品软胶囊(批号040607)内容物为棕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色拉油,感官检查未见异常。
1.2实验方法
1.2.1实验动物:
清洁级雄性Wistar老龄大鼠40只(12月龄以上)为试验组动物,3月龄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动物,均购自黑龙江省肿瘤研究所动物中心。老龄组按血清MDA水平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
1.2.2剂量设计
试验共分5组,每组动物10只,其中老龄大鼠4组,包括老龄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另设一正常对照组。软胶囊人体推荐量为每人每日2.0g,如成人体重以60kg计,则推荐剂量相当于0.033g/kg体重。动物试验剂量设计分别为人推荐用量的5、10、30倍,则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17g/kg体重,0.33g/kg体重和1.00g/kg体重。受试样品以色拉油为溶剂配成不同剂量浓度,按10ml/kg体重灌胃容积灌胃给予各试验组动物,而对照组动物给予等容积色拉油,所有动物连续灌胃30天。
1.2.3试剂与仪器
MDA测定试剂盒、SOD检测试剂盒及GSH-Px检测试剂盒均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仪器为722型分光光度计。
1.2.4实验方法
各组动物按所设计剂量每日灌胃不同剂量受试物,每周称重一次,调整灌胃量。连续给软胶囊30天后断头处死动物,取血液制备血清,于24小时内完成血清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测定(TBA荧光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羟胺法)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测定(DTNB法),实验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数据处理
所得资料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则计算F值,F值大于或等于F0.05时,用三个试验组和老龄组进行组间均数两两比较;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
2结果
2.1对血清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老龄大鼠按血清MDA水平进行随机分组,各组动物血清MDA水平见表2
灌胃给予试验组大鼠软胶囊30天后,动物血清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3。
从表3结果可见,老龄对照组大鼠血清过氧化脂质的降解产物丙二醛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给予软胶囊30天后,试验组动物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中、高剂量组动物与老龄组动物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组别 |
剂量(g/kg.bw) |
动物数(只) |
MDA含量(mmol/L) |
F |
p |
正常对照组 |
- |
10 |
3.58±0.827 |
|
|
低剂量组 |
0.17 |
10 |
5.36±1.166 |
|
>0.05 |
中剂量组 |
0.33 |
10 |
5.49±1.246 |
|
>0.05 |
高剂量组 |
1.00 |
10 |
5.34±1.199 |
|
>0.05 |
老龄对照组 |
- |
10 |
5.80±2.273 |
6.250 |
|
表3
组别 |
剂量(g/kg.bw) |
动物数(只) |
MDA含量(mmol/L) |
q值 |
p |
正常对照组 |
- |
10 |
3.68±0.88** |
5.69 |
<0.01 |
低剂量组 |
0.17 |
10 |
4.78±1.60 |
|
|
中剂量组 |
0.33 |
10 |
4.34±1.21* |
3.96 |
<0.05 |
高剂量组 |
1.00 |
10 |
4.26±1.04* |
4.17 |
<0.05 |
老龄对照组 |
- |
10 |
5.86±1.20 |
|
|
注:*与老龄对照组比p<0.05 **与老龄对照组比p<0.01
2.2对大鼠血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灌胃给予试验组动物软胶囊30天后,动物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力的测定结果见表4。
由表4结果可见,老龄对照组大鼠血清SOD活力和GSH-Px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当给予软胶囊30天后,三个试验组的两个抗氧化活力均升高,但是,三个试验组SOD活力与老龄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中、高剂量组动物血清GSP-Hx活力与老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软胶囊有升高GSP-Hx活力的作用。
表4
组别 |
剂量(g/kg.bw) |
动物数(只) |
SOD活力(u/ml) |
q值 |
p |
GSH-Px活力(u/ml) |
q值 |
p |
正常对照组 |
- |
10 |
282.0±27.3** |
4.98 |
<0.01 |
174.0±22.0* |
5.32 |
<0.01 |
低剂量组 |
0.17 |
10 |
254.0±35.4 |
|
|
148.0±30.9 |
|
|
中剂量组 |
0.33 |
10 |
260.0±29.2 |
|
|
165.0±36.4* |
4.32 |
<0.05 |
高剂量组 |
1.00 |
10 |
263.0±27.0 |
|
|
168.0±24.9* |
4.59 |
<0.05 |
老龄对照组 |
- |
10 |
238.0±21.9 |
|
|
128.0±18.0 |
|
|
注:与老龄对照组相比p<0.05 **与老龄对照组相比p<0.01
结论:
受试老龄大鼠给予本发明保健食品软胶囊30天后,中、高剂量组动物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均<0.05),说明受试样品有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中、高剂量组动物血清谷胱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升高(均<0.05),说明受试样品有升高抗氧化酶活力作用。根据《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中抗氧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判定标准,认定本发明保健食品软胶囊有抗氧化作用。
试验例2:本发明保健食品的抗氧化功能人体试食试验
为考查本发明保健食品的抗氧化功能,将实施例3所得80000粒(0.5g/粒)本发明保健食品软胶囊(以下简称:软胶囊)送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检验其抗氧化功能。检验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样品
1号、2号,二者在包装、外观、色泽及口感上完全一致,其中一个为软胶囊,另一个为安慰剂,口服每日四粒。
1.2受试者选择
1.2.1纳入标准:120位受试者选自长沙市岳麓某社区,性别不限。年龄45-65岁,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明显脑、心、肝、肾、血液疾患,无长期服药史的志愿受试者并保证配合。
1.2.2受试者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保健食品过敏者;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短期内服用与受试功能有关的物品,影响到对结果判断者;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食用受试样品,无法判定功效或资料不全影响功效或安全性判定者。
1.3实验设计与分组
采用自身和组间两种对照设计。按受试者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随机分为软胶囊试食组和安慰剂对照,并尽可能考虑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如年龄、性别等,进行均衡性检验,以保证组间的可比性,按双盲法进行试食试验。
1.4试验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并保证配合的120例志愿受试者,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组与对照组均服用样品每日4粒,连续观察160天。试验期间不改变原来的饮食习惯,正常饮食。
2观察指标
各项观察指标于试食试验开始及结束时各测定一次。
2.1安全性指标
一般体格检查:试验前详细询问和查阅受试者健康卡片,了解受试者的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血压等情况,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等;尿常规:ph值、白细胞、尿糖等;粪便常规:虫卵检查等;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测定;肾功能检查: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测定;心电图、腹部B超、胸透等检查。
2.2功效指标
2.2.1过氧化脂质含量:观察试验前后MDA的变化及MDA下降率。
MDA下降率=(试验前MDA-试验后MDA)/试验前MDA×100%
2.2.2超氧化物岐化酶:观察试验前后SOD的变化及SOD升高率。
SOD升高率=(试验后SOD-试验前SOD)/试验前SOD×100%
2.2.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观察试验前后GSH-Px的变化及GSH-Px的升高率。
GSH-Px的升高率=(试验后GSH-Px-试验前GSH-Px)/试验前GSH-Px×100%
3.统计学处理
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自身配对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在方差齐性的前提下,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否则进行变量转化后满足方差齐性后采用t检验,如果方差仍然不齐,采用秩和检验。
4.结果判定
4.1各功效观察指标试验前后自身比较和试食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方可判定该指标阳性。
4.2过氧化脂质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三项实验中任一项实验结果阳性,可判定受试样品具有抗氧化功能作用。
5.结果
双盲法观察结束揭晓:服食1号者为软胶囊,服食2号者为安慰剂。
5.1一般情况:初始试验人群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经过160天试验后,试验组有2例受试者因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被筛除,对照组有1例受试者因间断服用受试品,最后有效试验人群试验组58例,对照组59例。试食前后,受试者精神状况、睡眠状况、大小便状况未见异常。试食组:男/女为17/41,年龄为53.03±6.20,对照组:男/女为17/42,年龄为53.12±5.45。
5.2安全性观察
5.2.1血液及肝肾功能
见表5、6。食用受试物160天后,试食组和对照组血象、尿常规、大便常规及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软胶囊对机体健康无明显损害。
5.2.2心电图、腹部B超、胸透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
5.3功效观察
试食试验前后血清MDA、SOD、GSH-Px水平变化情况见表7、8、9。试验前,对照组和试食组血清MDA、SOD、GSH-Px水平比较,P值均大于0.05,提示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试验后试食组血清GSH-Px活力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食后试食组血清GSH-Px较实验前提高10.7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清MDA较试验前降低0.82%,血清SOD活力较试验前升高2.60%。
表5试食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x±s)
指标 |
对照组 |
试食组 |
试食前 |
试食后 |
试食前 |
试食后 |
红细胞(1012/L) |
4.58±0.61 |
4.38±0.58 |
4.57±0.50 |
4.46±0.49 |
血红蛋白(g/L) |
138.07±14.81 |
134.97±15.00 |
139.93±17.25 |
139.33±16.51 |
白细胞(109/L) |
6.57±1.69 |
6.38±1.70 |
6.61±1.61 |
6.40±1.51 |
尿常规 |
正常 |
正常 |
正常 |
正常 |
大便常规 |
正常 |
正常 |
正常 |
正常 |
表6试食前后生化指标变化情况(x±s)
指标 |
对照组 |
试食组 |
试食前 |
试食后 |
试食前 |
试食后 |
ALT(U/L) |
23.05±14.14 |
24.01±15.08 |
26.96±18.51 |
23.81±13.67 |
AST(U/L) |
22.43±10.94 |
27.45±7.38 |
24.93±12.08 |
25.85±7.35 |
CHOL(mmol/L) |
4.96±0.77 |
4.67±0.80 |
5.18±0.90 |
4.68±0.81 |
TG(mmol/L) |
1.53±1.02 |
1.54±1.06 |
1.54±1.62 |
1.69±1.40 |
TP(g/L) |
65.97±4.37 |
70.75±3.24 |
65.82±4.55 |
71.32±3.31 |
ALB(g/L) |
42.18±3.01 |
43.70±2.89 |
42.75±3.34 |
44.90±3.01 |
BUN(mmol/L) |
5.67±1.41 |
5.33±1.52 |
5.69±1.46 |
5.19±1.56 |
Cr(μmol/L) |
93.21±19.71 |
94.15±12.78 |
94.90±20.15 |
91.31±14.54 |
GLu(mmol/L) |
5.47±0.82 |
5.13±0.66 |
5.52±0.78 |
5.07±0.88 |
结论:
受试者服用受试物160天后,结果表明:试食后试食组血清SOD、GSH-Px活力分别较试验前提高2.60%、10.71%,血清MDA较受试前降低0.82%,其中GSH-Px活力较试验前显著提高(P<0.05)。试验后试食组血清GSH-Px活力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食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B超等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且未发现不良反应。上述结果提示送检样品GSH-Px活力实验结果阳性,具有抗氧化功能作用。
表7试食前后血清MDA、SOD、GSH-Px水平自身比较
指标 |
对照组 |
试食组 |
试食前 |
试食后 |
试食前 |
试食后 |
MDA(nmol/mL) |
3.68±0.72 |
3.71±0.60 |
3.70±0.71 |
3.67±0.74 |
SOD(NU/ml) |
129.96±12.21 |
131.02±11.20 |
129.99±11.28 |
133.37±12.70 |
GSH-Px(活力单位) |
103.09±20.05 |
105.88±10.15 |
103.11±12.99 |
114.15±13.73* |
注:*与试食前比较P<0.05
表8试食后两组血清MDA、SOD、GSH-Px水平比较
指标 |
对照组 |
试食组 |
P |
MDA(nmol/mL) |
3.71±0.60 |
3.67±0.74 |
>0.05 |
SOD(NU/ml) |
131.02±11.20 |
133.37±12.70 |
>0.05 |
GSH-Px(活力单位) |
105.88±10.15 |
114.15±13.73 |
<0.05 |
表9试食前后血清MDA、SOD、GSH-Px变化率
指标 |
对照组 |
试食组 |
MDA降低率(%) |
-0.82 |
0.82 |
SOD升高率(%) |
0.82 |
2.60 |
GSH-Px升高率(%) |
2.71 |
10.71 |
试验例3:本发明保健食品的减肥功能试验
为考查本发明保健食品的减肥功能,将实施例3所得0.5g/粒×12粒×1335板本发明保健食品软胶囊(以下简称:软胶囊)送吉林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规范的第二部分功能学评价检验方法中,“十五、减肥功能检验方法”,检验其减肥功能。检验报告如下:
一、试验目的:检测受食物对肥胖体重及体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
1样品性状:椭圆形软胶囊,内容物为棕色液体。
2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Wistar种大鼠50只,体重136.1~153.6确g,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吉)2003-0001。
饲养环境:室温20-22℃、相对湿度为55-65%,单笼饲养。
饲料来源:长春市绿园区益生实验动物饲料厂,生产许可证号:SCXK-(吉)2003-2004;本动物室使用许可证号:医动字第10-7201。
3高脂营养饲料:基础饲料80%,猪油10%,蛋黄粉10%。
4试验方法:
4.1给受试物方式:经口灌胃。
4.2剂量设计:推荐量为每日2次,每次2粒,每粒0.5g,成人体重按60kg设计,则每日0.033g/kgBW,以推荐量的1、5、25倍为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的剂量,即0.033、0.167、0.833g/kgBW。各剂量组的受试物用豆油稀释至所需浓度。
4.3操作步骤:
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低、中、高三个受试物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给予高脂营养饲料,空白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三个试验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受试物,两对照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的豆油,灌胃量均为1ml/100gBW。实验期间,动物饲料给予量以大多数动物吃完为原则,实验结束时称体重、剖腹取体脂(睾丸及肾周围脂肪垫)称重,计算脂/体比。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三、结果
3.1软胶囊对大鼠体重、摄食量、食物总利用率的影响,见表10。
表10对大鼠体重、摄食量、食物总利用率的影响
组别 |
动物数(只) |
体重 |
增重(g) |
总进食量(g) |
总食物利用率(%) |
试验前(g) |
试验末(g) |
模型对照组 |
10 |
144.2±4.4 |
366.4±20.7 |
222.3±21.0 |
827.4±7.3 |
26.9±2.4 |
空白对照组 |
10 |
144.8±4.7 |
325.5±18.8## |
180.7±19.2# |
821.8±19.0 |
22.0±2.4# |
低剂量组 |
10 |
144.6±5.0 |
347.9±21.4 |
203.3±22.5 |
825.5±19.3 |
24.5±2.8 |
中剂量组 |
10 |
144.4±4.0 |
346.9±27.7 |
202.5±26.6** |
828.6±17.2 |
24.4±3.2** |
高剂量组 |
10 |
146.0±3.4 |
328.8±24.5** |
182.8±23.9** |
827.0±13.8 |
22.1±2.7** |
注: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各实验组与肥胖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从表10中可见,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说明动物肥胖模型制造成功,而同时喂饲高脂营养饲料的各试验组大鼠体重均低于模型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中、高剂量组大鼠体理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以及各剂量组大鼠摄食量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四结论:
本次动物实验设0.033g/kg、0.167g/kg、0.833g/kgBW作为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量的1倍、5倍、25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末期模型对照组体重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说明肥胖模型成立;试验末中、高剂量组的体重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高剂量组的体内脂肪重量低于对照组,软胶囊动物减肥功能试验结果阳性。
试验例4:本发明保健食品的减肥功能人体试食试验
为考查本发明保健食品的减肥功能,将实施例3所得0.5g/粒×12粒×1335板本发明保健食品软胶囊(以下简称:软胶囊)送吉林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规范的第二部分功能学评价检验方法中,“十五减肥功能检验方法”,作减肥功能人体试食试验。检验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样品椭圆形软胶囊,内容物为棕色液体,0.5g/粒。
1.2受试对象选择单纯性肥胖的志愿受试者,经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B超、心电图和X线胸部透视等临床检查,排除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排除精神病患者;排除短期内服用与受试功能有关的物品,影响到对结果的判断者;并且体质指数(BMI)≥30,或总脂肪百分率达到男>25%,女>30%,共100名作为受试对象。
1.3服用剂量及方法推荐服用量为每人(成人)每日2次,每次2粒,试食期间受试者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及运动量与试验前保持一致。
1.4试验设计根据卫生部2003年版的《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与检验方法规范》中减肥功能人体试食试验规定,受试者采用自身和组间两种对照设计。根据随机、双盲的要求进行分组,按受试者的体重、体脂重量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并且尽可能考虑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如年龄、性别、饮食、运动状况等,以保证两组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服用受试样品,试验组50人,年龄在27岁-45岁之间,其中男性15名,女性35名,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对照组50人,年龄在27岁-45岁之间,其中男性14名,女性36名,样品给予时间为35天。试验结束时保证每组受试者人数不少于50例,对自身对照资料进行实验前后的配对t-检验,对两组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1.5主要仪器杠杆体重秤(RGZ-120型,江苏省武进市衡器厂)、身体成分分析仪(Model 310e)、功率自行车(Model 818E)、心率监测仪。
1.6观察指标
1.6.1安全性指标
一般症状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心率、血压等情况;血、尿、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检查、X线胸透;血尿酸、尿酮体。
1.6.2功能性指标
1.6.2.1测定身高体重并计算标准体重超重度:
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1.6.2.2体内脂肪总量(kg)及脂肪百分率(%)测定;
身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人体脂肪含量。
1.6.2.3皮下脂肪厚度测定:
B超法(测定单位为mm)测定,1个测定位点见表11:
表11
A点 |
右三角肌下缘臂外侧正中点 |
B点 |
右肩胛下角 |
C点 |
右脐旁3cm |
F点 |
右骼前上棘 |
1.6.2.4腰围、腹围和臀围测定:
采用皮尺(cm)测定。腰围测量平脐的腹周长,臀围测量与两侧股骨大转子水平的周长。
2结果
2.1受试对象筛选按照受试者纳入标准,100名受试者对象全部作为受试者,试验期间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人脱离试验,符合程序要求。
2.2自觉症状根据受试者自述情况,在服用期间,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受试者试验前后精神状况、睡眠、大小便情况未见异常。
2.3安全性指标
2.3.1心电图、B超、胸透及其它
试验前受试者心电图、X线胸部透视、腹部B超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试验前后受试者心率、血压、尿、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变化,两次心率、血压的检查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见表12。
表12对人体心率、血压、尿常规、便常规的影响
|
人数 |
心率(次/min) |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尿常规 |
尿酮体 |
便常规 |
正常值范围 |
|
60~100 |
90~140 |
60~90 |
- |
- |
- |
试验组(前) |
50 |
77.6±11.7 |
111.1±8.0 |
76.3±5.6 |
未见异常 |
- |
未见异常 |
试验组(后) |
50 |
76.6±10.8 |
109.2±8.7 |
76.0±6.6 |
未见异常 |
- |
未见异常 |
对照组(前) |
50 |
77.4±12.7 |
112.9±9.3 |
78.0±6.5 |
未见异常 |
- |
未见异常 |
对照组(后) |
50 |
79.7±12.2 |
112.1±7.6 |
77.0±7.6 |
未见异常 |
- |
未见异常 |
2.3.2血液常规检查
试验前后受试者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的测定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无显著改变,见表13。
试验前后受试者淋巴百分比(LYMP%)、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嗜酸细胞百分比(EO%)、嗜碱细胞百分比(BASO%)的测定结果增在正常值范围内,无显著改变,见表14。
表13对人体血常规的影响(1)
|
人数 |
红细胞计数(1012/L) |
白细胞计数(109/L) |
血红蛋白含量(g/L) |
血小板计数(109/L) |
正常值范围 |
|
3.5~5.5 |
4.0~10.0 |
110~160 |
100~300 |
试验组(前) |
50 |
4.7±0.3 |
6.6±1.3 |
140.9±12.7 |
228.4±51.3 |
试验组(后) |
50 |
5.0±0.5 |
6.5±1.2 |
141.8±13.9 |
292.0±75.9 |
对照组(前) |
50 |
4.8±0.4 |
6.9±1.4 |
143.0±13.5 |
225.7±54.4 |
对照组(后) |
50 |
5.1±0.5 |
6.7±1.0 |
145.6±13.2 |
284.9±86.7 |
表14对人体血常规的影响(2)
|
人数 |
LYMP% |
MONO% |
NEUT% |
EO% |
BASO% |
正常值范围 |
|
20~40 |
3~8 |
50~70 |
0.5~5 |
0~1 |
试验组(前) |
50 |
34.4±9.5 |
7.7±2.0 |
55.4±9.9 |
2.1±1.8 |
0.4±0.2 |
试验组(后) |
50 |
33.6±6.7 |
7.2±1.7 |
56.8±7.4 |
2.1±1.4 |
0.4±0.2 |
对照组(前) |
50 |
33.7±8.6 |
7.7±1.8 |
56.2±8.8 |
2.0±1.8 |
0.4±0.2 |
对照组(后) |
50 |
33.8±7.1 |
7.1±1.7 |
56.7±7.8 |
2.0±1.3 |
0.4±0.2 |
2.3.3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试验前后受试者各项生化指标肌酐(CRE)、尿素氮(BUN)、尿酸(URI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显著改变,见表15。
表15对人体血液生化的影响(1)
|
人数 |
CRE(mmol/L) |
BUN(mmol/L) |
URIC(umol/L) |
ALT(U/L) |
AST(U/L) |
正常值范围 |
|
40~120 |
2.5~7.0 |
90~420 |
0~40 |
0~40 |
试验组(前) |
50 |
72.8±12.5 |
4.5±1.1 |
246.5±60.2 |
19.4±10.6 |
20.6±6.1 |
试验组(后) |
50 |
69.6±10.1 |
4.3±1.3 |
244.9±58.7 |
16.4±7.0 |
22.6±4.9 |
对照组(前) |
50 |
70.1±12.7 |
4.9±1.2 |
246.6±48.2 |
17.3±9.6 |
22.0±5.2 |
对照组(后) |
50 |
72.7±11.7 |
4.4±1.3 |
261.8±71.0 |
18.7±11.3 |
23.7±4.7 |
试验前后受试者各项生化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无显著改变,结果见表16。
表16对人体血液生化的影响(2)
|
人数 |
TP(g/L) |
ALB(g/L) |
G(g/L) |
A/G |
正常值范围 |
|
60~80 |
35~55 |
20~35 |
1.5~2.5 |
试验组(前) |
50 |
76.7±5.1 |
45.9±3.0 |
30.7±3.2 |
1.5±0.2 |
试验组(后) |
50 |
75.1±3.6 |
48.1±2.4 |
27.1±3.4 |
1.8±0.3 |
对照组(前) |
50 |
76.7±5.1 |
46.2±2.9 |
30.5±3.6 |
1.5±0.2 |
对照组(后) |
50 |
74.9±3.8 |
47.8±3.0 |
27.1±3.7 |
1.8±0.3 |
2.3.4运动耐力测试
试验后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未降低,说明受试者的耐力(即有氧工作能力)未下降,见表17。
表17对人体耐受力的影响
|
人数 |
安静心率(次) |
运动稳态心率(次) |
1分钟恢复心率(次) |
负荷量(kg.m/min) |
最大摄氧量(L) |
试验组(前) |
50 |
77.6±11.7 |
134.2±8.9 |
107.8±7.2 |
366.6±44.3 |
2.3±0.4 |
试验组(后) |
50 |
76.6±10.8 |
136.4±7.2 |
109.9±6.5 |
372.2±40.2 |
2.3±0.3 |
对照组(前) |
50 |
77.4±12.7 |
134.8±9.2 |
106.0±6.6 |
353.2±37.8 |
2.3±0.4 |
对照组(后) |
50 |
79.7±12.2 |
133.8±7.8 |
108.2±7.0 |
368.6±43.2 |
2.4±0.3 |
配对t-检验(t值) |
- |
0.454 |
1.320 |
1.597 |
0.632 |
1.004 |
配对t-检验(p值) |
- |
0.652 |
0.193 |
0.117 |
0.530 |
0.321 |
成组t-检验(t值) |
- |
1.317 |
1.738 |
1.244 |
0.431 |
1.622 |
成组t-检验(p值) |
- |
0.191 |
0.085 |
0.217 |
0.667 |
0.108 |
注:配对t-检验为试验组前后比较,成组t-检验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2.4功能性指标
2.4.1体重、体内脂肪总量及脂肪百分率测定,见表18。
2.4.2皮下脂肪厚度与体围测定,见表19。
3结论
100例单纯性肥胖受试者按要求服用本发明保健食品软胶囊35天后,试食组体重平均下降2.0±2.8kg,体脂含量下降1.8±1.5kg,腰围下降2.8±1.5cm,皮下脂肪四个点中脐旁和骼前上棘分别减少1.7±0.7mm和1.4±0.8mm,经试食组自身比较及试食后试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前后受试者运动耐力及其它健康相关指标没有明显改变,并且排除了膳食及运动对减肥功能的影响,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的判定标准,本发明保健食品软胶囊具有减肥作用。
表18对人体体重、体脂的影响
|
人数 |
体重(kg) |
BMI(kg/m2) |
超重度(%) |
体脂总量(kg) |
体脂百分率(%) |
试验组(前) |
50 |
81.2±6.6 |
30.0±2.7 |
37.8±16.1 |
26.2±2.8 |
32.3±2.6 |
试验组(后) |
50 |
79.2±6.4 |
29.3±2.8 |
34.5±16.8 |
24.4±2.7 |
30.9±2.8 |
前后差值 |
|
2.0±2.8 |
0.7±1.0 |
3.3±4.7 |
1.8±1.5 |
1.4±1.4 |
对照组(前) |
50 |
82.2±5.5 |
29.8±2.4 |
35.5±13.6 |
25.9±2.8 |
31.5±2.3 |
对照组(后) |
50 |
82.1±5.4 |
29.8±2.4 |
35.4±13.6 |
25.7±2.4 |
31.3±2.1 |
配对t-检验(t值) |
- |
5.105 |
5.029 |
4.958 |
8.276 |
7.356 |
配对t-检验(p值)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成组t-检验(t值) |
- |
-2.462 |
-1.002 |
-0.308 |
-2.527 |
-0.894 |
成组t-检验(p值) |
- |
0.016 |
0.319 |
0.759 |
0.013 |
0.374 |
注:配对t-检验为试验前后比较:成组t-检验为试验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表19对人体皮下脂肪厚度与体围的影响
|
人数 |
不同部位皮下脂肪厚度(mm) |
不同部位围径(cm) |
肱三角肌 |
肩胛下角 |
脐旁 |
骼前上棘 |
腰围 |
臀围 |
试验组(前) |
50 |
13.6±3.2 |
13.7±2.7 |
19.3±4.7 |
16.7±4.9 |
91.9±7.7 |
103.9±9.5 |
试验组(后) |
50 |
13.6±3.2 |
13.7±2.8 |
17.6±4.5 |
15.3±4.5 |
89.1±7.1 |
103.6±9.4 |
前后差值 |
|
0.0±0.1 |
0.0±0.1 |
1.7±0.7 |
1.4±0.8 |
2.8±1.5 |
0.3±1.2 |
对照组(前) |
50 |
13.5±2.9 |
13.6±2.6 |
19.0±2.4 |
16.9±3.5 |
91.7±4.9 |
104.2±10.1 |
对照组(后) |
50 |
13.5±2.9 |
13.7±2.6 |
19.1±2.5 |
16.9±3.6 |
91.6±4.3 |
104.0±9.9 |
配对t-检验(t值) |
- |
1.827 |
1.294 |
16.819 |
12.171 |
13.970 |
1.818 |
配对t-检验(p值) |
- |
0.074 |
0.202 |
0.000 |
0.000 |
0.000 |
0.075 |
成组t-检验(t值) |
- |
0.082 |
0.011 |
-2.030 |
-2.047 |
-2.119 |
0.207 |
成组t-检验(p值) |
- |
0.935 |
0.991 |
0.046 |
0.043 |
0.037 |
0.836 |
注:配对t-检验为实验组前后比较;成组t-检验为试验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