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7114B - 多回路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回路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7114B
CN1007114B CN86102843A CN86102843A CN1007114B CN 1007114 B CN1007114 B CN 1007114B CN 86102843 A CN86102843 A CN 86102843A CN 86102843 A CN86102843 A CN 86102843A CN 1007114 B CN1007114 B CN 10071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formation
address
loop
circui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6102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6102843A (zh
Inventor
识茂昌之
森欣司
铃木靖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86102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61028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07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7114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7Interconnected r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66Checking th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多回路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上述传输系统包括许多回路传输线;连接设在各回路传输线上的许多传输控制器件的许多设备;和把上述回路传输线彼此连接的中继终端。本方法是:当系统识别信息从回路传输线到达各传输控制器件时把一个地址加到该信息的数据部分,再把该信息送向回路传输线;当系统识别信息从回路传输线到达一个中继终端时在系统识别信息的数据部分插入一个表示不同回路间的信息中继的标记,再把该信息送向其他回路传输线。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由许多回路传输群组成的多回路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具体地的说是涉及识别与许多传输回路连接的设备结构的方法。这些传输回路在它们的各节点上借助于循环通过回路的信息彼此连接在一起。
日本的专利申请公开号(未经审查的公开申请)昭No57-166756,已经公开了一个多回路传输系统。该系统中,许多回路彼此连接,不同回路间的信息传输是在不知道回路的结构和接收方地址的情况下,按照数据内容进行的。虽然这种方法具有容易根据环境情况改变将在不同回路中传递那个信息的优点,以及不必配置中继用的网路控制处理器的优点,但是,系统的维护是个难点。因为没有办法在任何时候识别被操作的这个多回路系统具有什么样的系统结构。连接到单回路传输系统的不同传输控制器件间的信息传输,在美国专利号No.4366479中有介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和在任何时刻识别多回路系统的系统结构的方法。
按照本发明,当连接到各回路的各网路控制处理器(以下缩写为NCP)接收到用来识别系统结构的信息(称作为回路序列)时,它把网路控制处理器本身的地址加到信息上,并使其流到其他回路。此外,连接在两个回路之间的中继处理器把表示中继的标记加到来自与中继处理器本身相连的NCP的各回路序列信息上,并把它传送到其他回路。多回路系统的结构通过使用在循环通过所有回路传输线后返回的信息来识别。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系统的解释图;
图2示出传送到传输回路的信息格式;
图3a是流经图1所示系统的信息路径图;
图3b是序列信息循环通过系统后得到的地址系列数据;
图4a~4e图解说明系统测试器中的数据分析区域;
图5示出地址系列分析的处理步骤;
图6a示出序列信息循环通过系统后得到的地址系列数据;
图6b和6c图解表明地址系列分析过程的数据区域;
图7表明显示分析结果的步骤;
图8是适用这项发明的系统的解释图。
下文将通过一些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
图1是整个系统的构成图。该图中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将发挥作用。4个回路(传输线)1、2、3、4都通过NCP和中继处理器彼此相连接。回路1和2通过NCP10、20和中继处理器1020互连;回路2和3通过NCP21、30和中继处理器2130互连;回路1和4通过NCP12、40和中继处理器1240彼此连接。两个NCP(例如21和30)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中继连接器(例如2130)可以集合成一个中继处理设备2130,如虚线所示。在回路1、2、3、4中,分别连接有网路控制处理器(NCP)10~15,20~23,30~32,40~42,各NCP在所属的回路上构成一个节点。处理器110、130、140、150、220、230、310、320、410和420分别与NCP11、13、14、15、22、23、31、32、41和42相连。中继处理器1020、2130和1240分别与NCP10和20、21和30,以及12和40相 连。每个中继处理器是与它连接的两个回路共用的。所有这些NCP10~15、20~23、30~32、以及40~41都是相同的,因此NCP10、20、21、30、12和40不需要有任何特殊的功能,即与其他NCP的功能不同的特殊功能。此外,在这个实施例中,假定处理器130是一个系统测试器,它可以识别多回路系统结构。而且,它可以随时确定它自己被设置在那个回路的什么位置上。一个阴极射线管显示设备1300连到系统测试器上,以便显示已被识别出的系统结构也可以使用输出已识别的系统结构的打印机,代替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图2示出将被传输的信息的实例。FC表示内容码,即功能码,它对应于信息的内容或功能。当再次传输同一信息时,SA表示已写出并发出信息的网路控制处理器的地址(源地址),CC表示将它与其他区分开来所必须的系列数。此外,“数据”表示待传输或处理的信息。FCS给出检测误差的数据。F是表明信息开始和结束的标记,每个标记都是8位二进制数例如11111111。每个网路控制处理器判断在流过所属回路的每个信息中是否含有与它的寄存器所储存的功能码相同的功能码,并接收它所必需的送到它的处理器的信息。
与每个网络控制处理器相连接的处理器所要求的功能码,预先按下述方法寄存在每个网络控制处理器中。在节点的开始时刻,即在相连接的地方,也就是当处理器最初连接或因某种理由(例如,回路结构变化或出故障)中断后又再次连接时,每个处理器将它自身必需的信息功能码发送到图2所示的数据部分,并将寄存数据(它的表示功能码记录(FCr)的功能码被置在图2中的FC部分)送到与它相连的网络控制处理器。在寄存数据的功能码部分是FCr(表示功能码记录)的情况下,NCP从处理器接收寄存数据的网络控制处理器,在它 的寄存器中储存数据部分内容,即处理连接的器件所需的功能码;同时,按图2的格式重新安排信息之后,沿着回路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发送该信息。此外,当网络控制处理器作为一个发送方传输的信息,在循环经过所属回路后返回到该处时,假定回路的功能是正常的,源地址SA是唯一的,则网络控制处理器清除该信息。如信息没有在确定的时间周期内返回,则网络控制处理,将该信息重复发送预先确定的次数,直到信息返回为止。
而且,中继处理机1020发送数据到NCP10和20,在该处理机中表示功能码记录(FCr)的功能码被置入数据部份和FC部份;中继处理机2130把它们发送到NCP21和30;中继处理机1240在和NCP12和40的连接处启动的瞬间,把它们发送到NCP12和40。每个NCP随后的处理与以上介绍相同。应和NCP11、13-15、21-23、31-32和41-42中的每一个相连的处理器所要求,功能码用上述的处理方法加以处理,被存贮在各个处理器中,在不同回路之间待传输的信息的功能码被寄存在NCP10、20、21、30、12和40中。这里略去了多回路系统功能码记录方法和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详细说明,因为在上面提到的美国专利第4,366,479号“通过共用信号传输线控制信息通信的方法和系统”,或日本专利申请“传输控制方法”(未经审查的公开申请昭No.57-166756)中已对其中的实例作了详细说明。
下文将参见图3-7解释上面描述的多回路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
图1示明的处理器或系统试验器130寄存了用来识别系统结构的回路序列的功能码FCe,该功能码表示NCP13的寄存器在其 启动瞬间或是必需的时候,与哪个回路和以哪种顺序连接何种地址处理机的信息。此外,中继处理机1020、2130和1240不仅寄存表示与其中每个处理机连接的NCP中的功能码记录的功能码(FCr),而且也寄存表示回路序列的功能码(FCl)。
处理机130把数据发送到与它相连的NCP13,在该数据中表示回路序列的功能码(FCl)被置入图2的FC部份    以识别系统结构,而数据部份是空的。已收到处理机130来的用于识别的回路序列数据的NCP13,把NCP(参见图3b的起点)自己的地址与数据部份(图2表示的)相加,形成图2所表形式的信息,并在图2表示的SA部份中NCP设置上自己的地址,表明本NCP是回路1中传输源后,将数据发送到回路1。然后,收到回路1来的这个信息的NCP12(图3a中的N1)根据功能码FCl识别出它不是表示被传输的信息的功能码FC,而是一个回路序列,在把NCP自己的地址加到信息的数据部份后,把它发送到回路1,当接收的信息是通常被传输和接收的传输信息时,信息被发送到下一个NCP,且不改变数据部份。在NCP12上,由于回路序列的功能码(FCl)被寄存在它自己内部,被接收的信息不仅被发送到NCP11,而且也发送到中继处理机1240。从上述回路接收到这个信息的NCP11,把NCP自己的地址加到其数据部份,并发送到回路1,但由于功能码FCl没有寄存在它自己内部,因而并不把它发送给处理机110。其它NCP完成的处理类似于以上对回路序列叙述的处理情况。
而且,已从NCP12接收到回路序列的中继处理机1240,仅在其本身数据部份与中继标记相加所得的数不大于2时,在把“-1”(负值)乘其自己的地址得到的值加到数据部份后,才把功 能码FCe和数据部份发送到NCP40。在接收到中继处理机1240来的回路序列数据后,NCP40实施类似于NCP13的处理。也就是说,把MCP自己地址加到其数据部份,以图2所示的格式形成信息,并把它自己的地址置在图2所示的SA部份,亦即它变成一个回路4中的传输源,把信息送到回路4。其它中继部份完成与此完全相同的处理。此外,每个NCP把信息发送到与它本身相连的处理机或中继处理机,即使该信息包括其本身产生的数据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码FCl被寄存在其中。
借助上面说过的每个NCP和每个中继处理机的功能,作为系统测试器的处理机130产生的回路序列,按图3a粗线表示的路径,最终返回到处理机130。图3a中的SA、N1、N2、N3、N4、N5和N6是图1中NCP13、12、40、10、20、21和30的地址。在回路序列信息(已返回第一回路)的源地址部份SA中,被写入接到中继处理机的NCP的地址N3。在这个信息循环通过回路1,并再一次返回到NCP10(其地址为N3)后,NCP10判断出信息已返回到那里并消除掉该信息。由处理机130出发,通过图3a所示路径并回到那里的回路序列的数据部份的内容是图6a所示的一地址系列。其中被每个中继处理机加上的所有中继标记(负值)都用CF表示。若在回路3中有另一个回路试验器130′(图中未示出)并在NCP13传输的信息与回路试验器130连接的处理机接收时发出一个类似于NCP13的识别要求信息,该信息将被忽略不计,这是由于起点的地址和终点的地址在数据部份彼此不一致。当无需计及中继标记数目时,可按图3b(400)所示加上一个代表这个中继的1位标记(601~606)。
以下参照图4a-7解释在已接收到回路序列的系统试验器中完成的处理,这里的回路序列已循环通过多回路系统并返回到了出发点。图4a~4c表示系统试验器中的数据区域。地址系列区域400是这样一个区域,其中被收到的回路序列的数据部份(图6a)按原来的样子被存贮在该区域中。回路区域401是这样一个区域,即代表由分析回路序列数据部份的地址系列所得结果的NCP地址被存贮在该区中,每行相应于一个回路。中继指针区域402是这样一个区域,即代表各回路中与其他回路的相连的NCP的位置指针被存贮在该区中,这个区域中的各行相应于回路区域401的行。反向指针区域403和正向指针区域404是完成对地址系列分析处理的工作区域。下面参照图5、6a、6b和6c解释通过每个区域进行的地址系列分析处理。图6a表示将被分析的地址系列区域400的内容。图6b和6c分别表示了在终止图5所示的处理后回路区域401的内容和中继指针区域402的内容。下面参照图5解释这些处理。
首先判断地址系列区域400的第一个地址是否与最后的地址相一致(步骤501)。在它们彼此不一致时,意味着回路序列数据将不是由NCP本身产生的,“1”被置于返回码(RTN),处理也告结束。在他们彼此相一致时,意味着回路序列是由NCP本身产生的,处理进行到步骤503,这时一个初始值将被设定。接着,重复步骤504到507,到第一个N1的地址系列的SA被置入回路区域401的第一行(图6b)。以后在步骤505中检测中继标记CF601(图6a),在步骤512中处理进行到判断阶段。由于回路区域第一行中的SA和N1在步骤512中彼此不一致,K1被置入中继指针区域的E1(1)(步骤513)。K1表示在回路区域第一行中存贮的N1以后的行数(见图6)。而且,在步骤514中, 表示回路区域的行指针i从1变到2,“1”被置入反向指针区域BP2。此外,当程序从以后写出的回路区域Lij返回到现在的回路(在步骤515中的起点)时,已准备好进行所需的减法运算。以后,通过重复从504到507的步骤,地址系列N2……N2(图6a中CF601和CF602中间)被置入回路区域401的第二行(见图6b)。接下去,在步骤505中,检测CF602,程序进行到步骤512中判断。由于回路区域第二行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地址在步骤512中是相互一致的,因此程序进行到步骤515。在步骤515中,由于回路区域第二行的回路是闭合的,回路区域的行指针i从2返回到1,K1被置入表示回路区域到指针j中。此外,正向指针FP1的值由1增加至2,新回路区域Lij的格式被存贮起来。其次,通过重覆步骤504到507,直到地址区域的CF603前的N3的地址被置入回路区域第一行。然后,在步骤505和512中进行判断后,存贮在回路区域第一行中N3以后的列数据K2被置入步骤513的E1(2)中。而且,在步骤514中,回路区域行指针从1变化到3;2被置入反向指针区域BP3。向后,通过再一次重覆步骤504-507,地址系列N4-N5被置入回路区域的第三行。再往后,在步骤505和512中的判断后,继存贮在回路区域第三行中的N5之后的列数K3在步骤513中被置入E3(1)中。其后,在作步骤514的改变处理后,通过重覆步骤504-507,把回路3NCP的地址N6-N6被置入回路区域的第四行。然后,在步骤505和512中进行判断后,把3和K3分别置入回路区域的行指针i和列指针j中。再者,通过重覆步骤504-507,把回路2NCP的地址N4…N4置入回路区域的第三行。而后,在步骤505和512中判断以后,在步骤515中1和K2被置入回路 区域的行指针i和列指针j中。再者,通过重覆步骤504-507,把回路1NCP的地址SA…SA置入回路区域的第一行。然后,在步骤504中,由于地址系列区域是空的,在步骤508和509中判断后,在步骤510中“0”被置入返回码RTN中,分析处理就告结束。接着检验在区域Lij中寄存的任何回路是否有一个公共NCP地址系列,以便把它识别为与其他相同的回路。
上述地址系列分析处理结束以后,通过分析利用图6b和6c示出的回路区域的内容和中继指针区域的内容,按图7所示流程就可识别不同回路之间连接的关系并把结果输出到显示装置1300。下文将解释图7所示的处理。首先用RTN判断对地址系列区域的分析是否成功地结束(步骤700)。只有当RTN=0时,回路区域第一行的回路才被显示(步骤701)和实现初始化。然后,在步骤703中判断后,在步骤704中识别和显示出回路区域第二行的回路是与回路区域第一行的回路中第(K1-1)列的NCP相连的。再者,通过步骤705和703后,在步骤704中识别和显示出回路区域第三行的回路是与在回路区域第一行的回路中第(K2-1)列的NCP相连的。其次,在步骤703、706和707重复两次处理,在步骤704识别和显示出回路区域中第四行的回路是与回路区域中第三行的回路的第(K3-1)列的NCP相连的。然后,按步骤703-707重复上述处理过程,在步骤707的判断中识别出回路区域是空着的,处理也就结束。
按照以上叙述的方法,通过分析循环通过系统的回路序列的数据部份,是可以识别多路系统结构的。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是用属于回路1的处理机130识别系统结构的,但根据本发明,利用属于任意回路的任何处理机都可以识别系统结构,而且进一步不是仅用一 个处理机,而是可用许多处理机来进行识别。
本方法不仅在许多回路与本实施例的每个回路相连接和许多回路与上述的许多的回路的每一个相连接的场合下是有用的,而且在系统没有多路结构但有一个单个回路结构的情况下也是有用的。
而且,虽然本实施例中每个回路是一重的,即使在每个回路是双重(彼此有两个不同传输方向)的时候,(这种场合可能是迂回结构),也能识别这种结构(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首先识别每个回路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然后把对一个回路传输线的系统识别方法(本申请人以前已申请了此方法,可参见日本专利申请昭No.59-125139)应用到每个回路。
在图8中,两个双重回路80和90每个包括一个内部和一个外部的回路,通过中继处理机87相互连接。内部回路82、92上的信息和外部回路81、91上的信息分别按箭头所示方向行进。例如,当分别与NCP97和96连接的内部和外部回路91和92之一被断开时,除NCP96和97外,信息可以到达在双重回路80和90上的全部NCP,按虚线102和103所示,通过两个迂回回路89→93→88和88→100→99→89的流通就可实现这些。因而我们能知道,对于要求系统结构识别的任何处理机,和对于依靠对每一个NCP附加一个地址,从而把表示信息在那里通行的标记加在信息数据部份上的中继处理机而言,在两重回路传输系统中它也是可能的。

Claims (12)

1、多回路传输系统(具有许多回路传输线,各自与上述回路传输线中的某一根相连的许多传输控制装置。各自与上述的传输控制装置中的一个相连的许多终端设备以及至少一个使上述的回路传输线互相连接,并接收来自与它相连的上述回路传输线中的某一根的信息,再把收到的信息送至上述的回路传输线中的另一根的中继装置)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当每个传输控制装置从上述的回路传输线收到一个系统识别信息时,即把有关它自身的传输控制装置的地址信息加在上述的接收到的系统识别信息上,并从上述的传输控制装置向上述的回路传输线送出一个信息,
(b)当上述的中继装置从与它相连的上述传输线中的某一根收到一个回路识别信息时,就把表示不同的回路传输线间的中继操作的加在上述的系统识别信息上,再向上述回路传输线中的另一根送出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这样一步骤,也即,当每个上述中继装置从与其连接的一个上述回路传输接收到一个系统识别信息时,在把表示不同回路传输线之间的中继的一个标志加到上述系统识别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上之后,每个上述的中续装置把上述信息送到其它的上述回路传输线。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进一步的特征在于包括这样一步骤,也即当上述中继装置从上述回路传输线接收到上述系统识别信息时,把加上了上述中继装置的自己地址和表示不同回路传输线之间的中继的标志的信息,发送到上述其它回路传输线。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进一步的特征包括包含这样一步骤:在上述传输控制器件中把它自己的地址加到上述系统识别信息上,在上述中继装置中将表示上述回路传输线之间中继的标志和上述中继装置的自己地址加到上述系统识别信息上,然后把这些信息送到上述回路传输线。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步骤:当上述中继装置从上述一个回路传输线接收到上述系统识别信息时,把上述系统识别信息送到上述其它回路传输线。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加上了每个上述中继部分的上述标志,其值可由它自己的地址乘以-1来获得;此外,每个上述中继装置检测出上述系统识别信息已通过自身几次,而且只有当通过的次数不大于2时,才执行将上述系统识别信息中继到其它上述回路传输线这一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步骤,即当具有回路序列内容码的上述传输控制器件,接收到在内容码部分含有上述回路序列要求的内容码的上述系统识别的信息时,把上述系统识别信息发送到与各上述传输控制器件相连的上述器件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上述传输控制器件已从一个上述中继装置接收到上述系统识别信息时,把上述传输控制器件的自身地址插入表明上述系统识别信息的传输源地址的源地址部分中,和 当与上述中继装置相连接的上述传输控制器件接收到在上述源地址部分中含有上述传输控制器件的自身地址的上述信息时,消除上述系统识别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循环通过系统后返回的上述回路序列信息的上述数据部分数据中地址系列的第一个地址是否与最后一个地址一致;
获得借助于用上述地址系列中的上述标志地址而分成许多组的地址系列;和
为了使分组的地址系列的各组彼此相关,使用相加回路数的正向指针和返回回路数的反向指针,可对上述地址系列进行编译。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这一步骤,对上述大量组中上述数据部分数据中的地址编组,对它们进行综合,便一编译格式将它们接待起来并将它们显示出来。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大量回路传输线构成一双重传输线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把每个上述终端希望有的用来指出信息类别的内容,码存储在与上述终端连接的每个上述传输控制器件的寄存器中;
(b)当流过上述传输线的上述信息中的内容码与上述传输控制器件的寄存器中存储的上述内容码相一致时,将上述信息的内容送到与上述传输控制器件相连的上述终端;
(c)当上述传输控制器件检测出上述信息的内容码是指明上述回路传输线的结构识别的回路识别码时,在将上述传输控制器件的自身地址加到上述信息的数据部分以后,将上述信息送到上述回路传输线;和
(d)当通过一个上述中断终端的上述信息,由在另一回路传输线上配置的并与上述中继终端相连接的其它终端接收时,则在指明上述信息的传输源的源地址部分中插入上述另一回路传输线的终端地址以后,将上述信息送到上述另一回路传输线。
CN86102843A 1985-04-24 1986-04-23 多回路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 Expired CN10071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0086351A JPH0657008B2 (ja) 1985-04-24 1985-04-24 マルチル−プ伝送系のシステム構造認識方式
JP86351/85 1985-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6102843A CN86102843A (zh) 1986-10-22
CN1007114B true CN1007114B (zh) 1990-03-07

Family

ID=13884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6102843A Expired CN1007114B (zh) 1985-04-24 1986-04-23 多回路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4829516A (zh)
JP (1) JPH0657008B2 (zh)
KR (1) KR900004031B1 (zh)
CN (1) CN1007114B (zh)
BR (1) BR8601789A (zh)
CA (1) CA1253624A (zh)
DE (1) DE3613773A1 (zh)
IN (1) IN165843B (zh)
ZA (1) ZA8630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98583A1 (fr) * 1986-05-06 1987-11-13 Thomson Cgr Installation de radiologie a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JP2855326B2 (ja) * 1987-04-09 1999-02-10 東洋通信機株式会社 コンピユータ・システム
US5408610A (en) * 1988-05-18 1995-04-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which communicat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DE3838152A1 (de) * 1988-11-10 1990-05-31 Kloeckner Moeller Elektrizit Verfahren und identifizierung von busteilnehmern
US5185860A (en) * 1990-05-03 1993-02-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utomatic discovery of network elements
JPH0689269A (ja) * 1991-02-13 1994-03-29 Hewlett Packard Co <Hp> プロセッサの制御装置、プロセッサの休止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方法
US5341372A (en) * 1991-04-10 1994-08-23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otocol for multiple node network
US5802321A (en) * 1996-06-20 1998-09-01 Square D Company 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controlling single point I/O devices
JP3220049B2 (ja) * 1997-05-27 2001-10-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3512329B2 (ja) * 1998-03-05 2004-03-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複数ネットワークの一括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DE10046312B4 (de) * 2000-09-19 2004-02-26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von Netzwerktopologi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7627A (en) * 1971-12-15 1974-01-22 Adaptive Tech Central address distributor
JPS5947905B2 (ja) * 1980-02-08 1984-11-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共通伝送路を用いた情報の伝送方法
DE3027755A1 (de) * 1980-07-22 1982-02-11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Verfahren zur ueberwachung von zwischenregeneratoren
JPS57166756A (en) * 1981-04-08 1982-10-14 Hitachi Ltd Transmission controlling method
EP0135037B1 (en) * 1983-07-21 1989-06-07 Hitachi, Ltd. Structure detecting method for circular type transmiss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S61245649A (ja) 1986-10-31
IN165843B (zh) 1990-01-27
KR860008655A (ko) 1986-11-17
CN86102843A (zh) 1986-10-22
KR900004031B1 (ko) 1990-06-09
JPH0657008B2 (ja) 1994-07-27
BR8601789A (pt) 1986-12-23
DE3613773A1 (de) 1986-10-30
DE3613773C2 (zh) 1990-08-16
ZA863088B (en) 1986-12-30
US4829516A (en) 1989-05-09
CA1253624A (en) 1989-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7114B (zh) 多回路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
CN1187700C (zh) 故障保险的事件驱动事务处理系统和方法
GB2323183A (en) Vehicle diagnosing apparatus
JPS5918898B2 (ja) デ−タ通信ネツトワ−クにおける共有デ−タ・セツトの更新制御装置
CN106681849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GB1288195A (zh)
EP0367830A1 (en) Series control unit and method of control
CN110413507A (zh) 系统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0135037B1 (en) Structure detecting method for circular type transmission system
FR2462750A1 (fr) Dispositif logique de pretraitement d&#39;alarmes
CN1087539C (zh) 利用异步传输模式的传输装置传输时分复用数字信号的方法
AU710321B2 (en) A redundancy structure in a digital switch
CN108664362A (zh) 内存镜像的处理方法、内存控制器及用户设备
US7508920B1 (en) Scheduling of automated test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4347582A (en) Central timer unit for buffering control data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JPS59502036A (ja) 電気回路網のn個の端子の間の内部の相互接続構造の検査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1086713A (zh) 总线监视电路
JPS613256A (ja) メモリ試験方式
GB2111735A (en) Data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s
US6516004B1 (en) HDLC digital data transmission protocol controller
JPH07160612A (ja) データの相互伝送方法
CN116795747A (zh) 一种多传感器并联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861353B2 (ja) 自動販売機の故障診断装置
CN100420210C (zh) 状态机构建方法和设备测试系统及设备模拟器
JPS60182837A (ja) ル−プバス制御システムの障害処理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