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4004C - 粘膜剥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粘膜剥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94004C
CN100594004C CN200680018735A CN200680018735A CN100594004C CN 100594004 C CN100594004 C CN 100594004C CN 200680018735 A CN200680018735 A CN 200680018735A CN 200680018735 A CN200680018735 A CN 200680018735A CN 100594004 C CN100594004 C CN 10059400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rtion section
sacculus
section
basilaris
strat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8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4446A (zh
Inventor
定政明人
宫野保男
矢沼豊
高桥一朗
柴木谦二
中村努
中川刚士
仓康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594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33394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602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1678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612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7238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669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7238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6/31090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6129726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184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4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400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400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38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 A61B2017/00269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膜剥离装置。该粘膜剥离装置包括:第一插入部,其被插入到被检体内部;膨胀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前端部,并通过导入流体而膨胀;流道,其形成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内部,与所述膨胀部连接并向所述膨胀部供给流体;以及弯曲部,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前端部,并使所述前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比该前端部接近基端部的部分弯曲。

Description

粘膜剥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内窥镜下切除消化道的病变部的粘膜剥离装置。
本发明主张在日本平成17年5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159400号、专利申请2005-159401号和专利申请2005-160296号,日本平成17年6月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161232号,以及日本平成17年6月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166922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消化道病变的一般的治疗方法,有在内窥镜下将病变切除的内窥镜下粘膜切除术(EMR: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其中,作为“切开、剥离法”,介绍有这样方法:使用高频手术刀等的高频切开工具对病变部外侧的正常粘膜进行全周切开,然后剥离粘膜底层进行切除(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此外,还提出有在其它的治疗中使用高频手术刀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非专利文献1:小野裕之、其它3人、《使用针对早期癌症的IT刀的EMR的要领》,消化器官内窥镜,消化器官内窥镜编辑委员会,株式会社东京医学社,2002年11月,第14卷,第11号,P1737-1740。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2001/0049497A1号说明书。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处置工具中存在有下述问题。
即,在通过使用现有的处置工具的切开剥离法来进行切开、剥离时,由于在粘膜底层分布有多条血管,所以在这些血管附近,需要随时改变向高频手术刀提供高频的高频电源装置的输出设定地进行等特别的关照,因而手动作业的时间变长。
另外,利用高频处置工具进行的切开、剥离要在防止高频能量对切开对象部分的热损伤的同时实现适当的锋利度,所以,需要适当地控制刀的接触强度、角度、以及移动刀的速度等,手动作业困难。
另外,在利用高频手术刀将膨隆的病变部切开的时候,高频手术刀容易在带有一定程度的角度的状态下与管腔器官的表面(病变部周围的没有膨隆的部分的表面)接触。即,在限定的管腔器官内的空间中,难以使高频刀与管腔器官的表面平行运动地切开膨隆的病变部的周围。因此,在将刀切入粘膜底层时,为了使刀的前端不会插入到位于粘膜底层之下的固有肌肉层(muscularis propria)(即使进行局部注射也不会膨隆的层)等,需要使刀的前端位于预定位置(预定深度),因此要求有高超的手动作业技术以及高度的集中力,这给手术操作者带来很大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切除管腔器官的病变部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且不受手术操作者技术水平限制地进行安全的手动作业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膜剥离装置包括:第一插入部,其被插入到被检体内部;膨胀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前端部,并通过导入流体而膨胀;流道,其形成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内部,与所述膨胀部连接并向所述膨胀部供给流体;以及弯曲部,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前端部,并使所述前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比该前端部接近基端部的部分弯曲。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弯曲部包括:线,其贯穿在所述第一插入部内部,并且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连接;和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基端部,并与所述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通过使所述操作部移动而弯曲。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上设置有第一柔软部,与比该前端部接近所述基端部的部分相比,该第一柔软部比较柔软,所述第一柔软部在作用有预定大小的力时,比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接近所述基端部的所述部分先弯曲。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设置有第一弯曲辅助部件,所述第一弯曲辅助部件具有仅容易向特定的方向弯曲的特性,并且辅助所述前端部的弯曲动作,所述第一弯曲辅助部件,以使自身容易弯曲的方向与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应该弯曲的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操作部能够进行旋转操作,其包括旋转传递部,该旋转传递部将通过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旋转操作而产生的旋转力传递至所述线,通过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旋转操作,至少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绕着该前端部的轴心进行旋转。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内部,在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基端到前端的范围内形成有使高频切开工具贯穿的贯穿通路。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比所述膨胀部接近所述基端部的部分,设置有表示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向粘膜下的插入量的标识。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粘膜剥离装置还包括第二插入部,该第二插入部被插入到所述被检体的内部,用于辅助所述第一插入部向粘膜下的插入,所述弯曲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入部的前端部。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弯曲部包括:线,其贯穿在所述第二插入部的内部,并且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连接;和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入部的基端部,并与所述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通过使所述操作部移动而弯曲。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上设置有第二柔软部,与比所述前端部接近基端部的部分相比,该第二柔软部比较柔软,所述第二柔软部在作用有预定大小的力时,比所述第二插入部的接近所述基端部的所述部分先弯曲。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设置有第二弯曲辅助部件,所述第二弯曲辅助部件具有仅容易向特定的方向弯曲的特性,并且辅助所述前端部的弯曲动作,所述第二弯曲辅助部件,以使自身容易弯曲的方向与第二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应该弯曲的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插入部的前端设置有球状部。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插入部的比所述前端部接近所述基端部的部分,设置有表示所述第二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向粘膜下的插入量的标识。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设置有第三柔软部,该第三柔软部在施加刚性的柔软极限和硬质极限之间的外力时发生变形。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柔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最前端部。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柔软部的弯曲刚性,以在所述第三柔软部变形时描绘曲率一定的曲线的方式,沿着所述第一插入部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柔软部具有容易向特定方向弯曲的特性。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粘膜剥离装置设置有插入辅助工具,该插入辅助工具辅助所述第一插入部向所述被检体内部的插入,所述弯曲部设置在所述插入辅助工具的前端。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弯曲部在被压靠在所述被检体的管腔器官的壁面上时,屈服于来自所述壁面的反作用力而变形,从而改变所述第一插入部向所述管腔器官内部的插入角度。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弯曲部设置有第四柔软部,所述第四柔软部在被压靠在所述被检体的管腔器官的壁面上时,屈服于来自所述壁面的反作用力而变形,从而改变所述第一插入部向所述管腔器官内部的插入角度。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四柔软部设置有将所述第一插入部相对该柔软部向预定的方向引导的导向部。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插入辅助工具沿着内窥镜的插入部进行使用,并具有与所述内窥镜的通道不同的外置通道,在所述弯曲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插入辅助工具连接在所述内窥镜的所述插入部上的连接部。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插入辅助工具还包括用于相对于所述插入部对所述弯曲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所述弯曲部和所述支承部的外径被设定成可贯穿在内窥镜的通道中的大小。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膜剥离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在管腔器官的被处置部附近的粘膜上形成开口的开口工序;通过所述开口在所述管腔器官的粘膜底层上形成与位于该粘膜底层下的固有肌肉层大致平行的插入孔的穿孔工序;和通过扩张所述插入孔的内侧,将所述粘膜底层从固有肌肉层剥离的剥离工序。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穿孔工序包括以下工序:通过所述开口将处置工具插入到所述粘膜底层的插入工序;使所述处置工具的前端部弯曲的弯曲工序;和将所述处置工具穿通到所述粘膜底层中的穿通工序。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剥离工序包括这样的步骤:通过使设置在所述处置工具上的膨胀部在所述粘膜底层内膨胀,来扩张所述插入孔。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剥离工序包括这样的步骤:将别的处置工具代替所述处置工具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使设置在所述别的处置工具上的膨胀部在所述粘膜底层内膨胀,由此来扩张所述插入孔。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弯曲工序包括使所述处置工具的前端部能动地弯曲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使用设置在所述处置工具上的弯曲机构使该处置工具的前端部弯曲。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弯曲工序包括使所述处置工具的前端部被动地弯曲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对所述处置工具的前端部赋予柔软性,通过将该前端部压靠在所述管腔器官的被处置部附近的壁面上来使该前端部弯曲。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通过将插入辅助工具压靠在所述管腔器官的被处置部附近的壁面上来使该插入辅助工具变形,使上述处置工具的前端部通过沿着变形后的所述插入辅助工具移动而弯曲。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使用设置在所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弯曲机构使所述处置工具的前端部弯曲。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粘膜剥离方法还包括先于所述开口工序使所述粘膜以及所述粘膜底层膨隆的膨隆工序。
在本发明的粘膜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在使用把持钳子把持所述被处置部的所述粘膜或者所述粘膜底层的同时进行处置。
根据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通过使处置工具的前端部相对于比该前端部接近处置工具的基端部的部分弯曲,使处置工具的前端的朝向与位于管腔器官的粘膜底层下的固有肌肉层大致平行,在保持该状态的情形下,将处置工具的前端部推入到粘膜底层。由此,处置工具的前端不会接触固有肌肉层,所以容易进行使用该处置工具的手动作业。其结果为,在切除管腔器官的病变部的时候,可在短时间内容易且不受手术操作者技术水平限制地进行安全的手动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的图,其是表示包括内窥镜、剥离球囊插入装置、和粘膜下局部注射针的粘膜剥离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沿图2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沿图3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沿图3中的C-C线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的前端部向上方弯曲后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的前端部向下方弯曲后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设置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的插入部的标识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使针部从外管突出的粘膜下局部注射针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使针部没入外管的状态的粘膜下局部注射针的前端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通过使用粘膜下局部注射针向粘膜底层注射局部注射液来使病变部膨隆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使球囊插入部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突出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沿着图12中的D-D线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病变部周边的粘膜底层膨隆之后,使用高频手术刀在膨隆的粘膜上打开开口的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打开开口后将球囊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在开口中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球囊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开口之后,使球囊插入部的前端部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球囊插入部的前端部弯曲后,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后,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膨胀的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膨胀之后,将使球囊收缩了的球囊插入部从粘膜底层拔出后的状态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球囊插入部从粘膜底层拔出之后,将高频手术刀插入到开口中的状态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高频手术刀插入到开口中之后,使用高频手术刀将开口周围的粘膜切开的状态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开口周围的粘膜切开之后,再次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球囊插入部再次插入到粘膜底层之后,再次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膨胀的状态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再次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膨胀之后,使用高频手术刀进一步切开开口周围的粘膜的状态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用高频手术刀进一步将开口周围的粘膜切开之后,从消化道切除包含病变部的粘膜后的状态的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的平面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的前端部的剖面图。
图28是沿着图27中的E-E线的剖面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开口打开之后,在开口的附近使球囊插入部的前端部弯曲并且围绕轴心旋转后的状态的图。
图30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的粘膜剥离系统的变形例的结构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的图,是表示包括内窥镜、辅助设备、剥离球囊插入装置和粘膜下局部注射针的粘膜剥离系统的示意图。
图3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辅助设备的平面图。
图33是表示沿着图32中的F-F线的剖面图。
图34是表示沿着图33中的G-G线的剖面图。
图35是表示设置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辅助设备的插入部的标识的平面图。
图3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的平面图。
图3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的前端部的剖面图。
图38是表示沿着图37中的H-H线的剖面图。
图39是表示设置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的插入部的标识的平面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病变部周边的粘膜底层膨隆之后,使用高频手术刀在膨隆后的粘膜上打开开口的状态的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粘膜上打开开口之后,将辅助设备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开口中的状态的图。
图42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辅助设备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开口中之后,使辅助设备插入部的前端部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43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辅助设备插入部的前端部弯曲后,将辅助设备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44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将辅助设备插入部从粘膜底层拔出后的状态的图。
图45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沿着插入路径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46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之后,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膨胀的状态的图。
图4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膨胀之后,将使球囊收缩了的球囊插入部从粘膜底层拔出后的状态的图。
图48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球囊插入部从粘膜底层拔出之后,将高频手术刀插入到开口中的状态的图。
图4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高频手术刀插入到开口中之后,使用高频手术刀将开口周围的粘膜切开后的状态的图。
图5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开口周围的粘膜切开之后,将辅助设备插入部再次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51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从粘膜底层拔出辅助设备插入部,沿着插入路径再次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52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之后,再次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膨胀的状态的图。
图53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球囊再次在粘膜底层的内部膨胀之后,使用高频手术刀进一步将开口周围的粘膜切开的状态的图。
图54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的图,是表示包括内窥镜、辅助设备、剥离球囊插入装置和粘膜下局部注射针的粘膜剥离系统的示意图。
图5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辅助设备的侧视图。
图56是表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辅助设备的俯视图。
图57是表示沿着图55中的I-I线的剖面图。
图5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辅助设备的图,是表示一对钳子件呈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5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的平面图。
图60是表示沿着图59中的J-J线的剖面图。
图61是表示使辅助设备插入部的前端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突出的状态的图。
图62是表示使辅助设备的插入部主体从粘膜底层剥离处置工具的处置工具主体的前端突出的状态的图,是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突出的辅助设备插入部的剖面图。
图63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将辅助设备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开口中的状态的图。
图64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辅助设备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开口之后,使辅助设备插入部的前端部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65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一边使一对钳子件开闭一边将辅助设备插入部的前端从开口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66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通过辅助设备穿过插入路径之后,利用一对钳子件把持插入路径最深处的粘膜底层的状态的图。
图67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通过一对钳子件把持粘膜底层的状态下,将剥离球囊处置部推进插入路径中的状态的图。
图68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的图,是表示包括内窥镜、剥离球囊插入装置和粘膜下局部注射针的粘膜剥离系统的示意图。
图69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将球囊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在粘膜上打开的开口中的状态的图。
图70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将球囊插入部的前端部通过开口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71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通过与粘膜底层下的固有肌肉层相抵触而使球囊插入部的前端部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72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球囊插入部的前端部与固有肌肉层相抵触后,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膨胀的状态的图。
图73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将球囊插入部再次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74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之后,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再次膨胀的状态的图。
图75是说明在设定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的前端部的刚性方面所需要的柔软极限和硬质极限的表。
图76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的平面图。
图77是表示沿着图76中的X-X线的剖面图。
图78是表示沿着图77中的Y-Y线的剖面图。
图79是表示沿着图77中的Y-Y线的剖面图。
图80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通过使球囊插入部的前端部与粘膜底层下的固有肌肉层抵触而使其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81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的图,是表示包括内窥镜、插入辅助工具、剥离球囊插入装置和粘膜下局部注射针的粘膜剥离系统的示意图。
图82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工具的平面图。
图83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工具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84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开口打开之后,将球囊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开口中的状态的图。
图85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球囊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开口中之后,使球囊插入部的前端部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86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球囊插入部的前端部弯曲之后,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87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之后,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膨胀的状态的图。
图88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开口周围的粘膜切开之后,进一步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89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球囊插入部进一步插入到粘膜底层之后,通过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再次膨胀来在粘膜底层形成新的空洞部的状态的图。
图90是表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的图,是表示插入辅助工具的平面图。
图91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工具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92是表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打开开口之后,将弯曲部压靠在消化道的壁面上以使其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93是表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弯曲部弯曲之后,将球囊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开口中的状态的图。
图94是表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95是表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和插入辅助工具的图。
图96是表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用把持钳子把持粘膜的同时,将球囊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开口中的状态的图。
图97是表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用把持钳子把持粘膜的同时,使用高频手术刀将开口周围的粘膜切开的状态的图。
图98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的图,是表示插入辅助工具的剖面图。
图99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开口打开之后,将球囊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开口中的状态的图。
图100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球囊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开口中之后,使球囊插入部的前端部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101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球囊插入部的前端部弯曲之后,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102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之后,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膨胀的状态的图。
图103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开口周围的粘膜切开之后,进一步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104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进一步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之后,通过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再次膨胀来在粘膜底层形成新的空洞部的状态的图。
图105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的图,是表示插入辅助工具的局部剖面图。
图106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打开开口之后,将弯曲部压靠在消化道的壁面上使之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107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弯曲部弯曲之后,将球囊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开口中的状态的图。
图108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的插入辅助工具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109是在图108中表示的插入辅助工具的剖面图。
图11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111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的图,是表示包括内窥镜、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粘膜下局部注射针的粘膜剥离系统的示意图。
图112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的局部剖面图。
图113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的局部剖面图,是表示使球囊插入部的前端部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114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面的平面图。
图115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粘膜上打开开口之后,将球囊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开口中的状态的图。
图116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辅助设备插入部的前端部插入到开口中之后,使球囊插入部的前端部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117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球囊插入部的前端部弯曲之后,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118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中之后,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膨胀的状态的图。
图119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膨胀之后,将使球囊收缩了的球囊插入部从粘膜底层中拔出的状态的图。
图120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将开口周围的粘膜切开之后,再次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121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再次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中之后,在粘膜底层的内部使球囊再次膨胀的状态的图。
图122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面的平面图。
图123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使用把持钳子把持病变部附近的粘膜以及粘膜底层的状态的图。
图124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使用把持钳子把持病变部附近的粘膜以及粘膜底层的状态的图。
图125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用把持钳子把持病变部附近的粘膜以及粘膜底层的同时,将球囊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开口中的状态的图。
图126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用把持钳子把持病变部附近的粘膜以及粘膜底层的同时,将球囊插入部插入到粘膜底层中的状态的图。
图127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的图,是表示在使用把持钳子把持病变部附近的粘膜以及粘膜底层的同时,使用高频手术刀将开口周围的粘膜切开的状态的图。
图128是表示使球囊插入部和把持钳子从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突出的状态的图。
图129是为了与图128进行比较,而表示使球囊插入部与把持钳子从与第十三实施方式不同结构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突出的状态的图。
图130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面的平面图。
图131是表示使球囊插入部与把持钳子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突出的状态的图。
标号说明
2:通道;3:插入部;4:内窥镜;5:剥离球囊插入装置;6:粘膜下局部注射针;7:弯曲机构;9:第一柔软部;10:球囊插入部;10a:连接部;10b:最前端部;10c:前端部;11:贯穿通路;12:球囊;13:操作线;14:操作部;15:板部件;16:高频手术刀;17:贯穿通路;27:贯穿通路;34:标识;50:剥离球囊插入装置;51:旋转传递部;102:粘膜剥离处置工具;103:弯曲机构;105:第二柔软部;107:辅助设备;108: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10:辅助设备插入部;110a:前端部;111:贯穿通路;112:操作线;113:操作部;114:板部件;116:球状部;118:连通孔;119:贯穿通路;121:标识;125:球囊插入部;125a:前端部;125b:连接部;126:流道;127:球囊;129:最前端部;130:连通孔;136:贯穿通路;142:标识;161: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62:辅助设备;163:粘膜剥离处置工具;170:辅助设备插入部;171:第二柔软部;201:粘膜剥离系统;203:剥离球囊插入装置;220:最前端部;230:贯穿通路;252:板部件;255:前端部;301:粘膜剥离系统;302:粘膜剥离处置工具;307:弯曲部;308:插入辅助工具;320:盖帽;325:连接部;328:突出部;340:插入辅助工具;341:盖帽;342:弯曲部;343:引导部;361:插入辅助工具;362:弯曲部;363:支承部;371:插入辅助工具;372:弯曲部;373:支承部;380:插入辅助工具;381:盖帽;385:剥离球囊插入装置;401:粘膜剥离系统;402A、402B:通道;405:内窥镜;410:操作部;412:钳子座;415:钳子立起机构;416:钳子座操作部;417:操作线;C:中心轴线;C1:中心轴线;H:开口;H1、H2:空洞部;L:轴心;N:粘膜;R:插入路径;S:注射器;W:粘膜底层;W1:固有肌肉层;X:病变部;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5对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系统1包括内窥镜4、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粘膜剥离装置)5和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在内窥镜4的插入部3中形成有通道2。在该通道2中,根据需要从钳子口8插入剥离球囊插入装置5或者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内窥镜4为在插入部3的前端开口的通道2朝向前方的所谓的直视型内窥镜。
剥离球囊插入装置5将粘膜底层从固有肌肉层局部地剥离,从而将消化道的病变部切除,如图2所示,其包括:具有挠性的球囊插入部(第一插入部10);设置在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上的球囊(膨胀部)12;和使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弯曲的弯曲机构(弯曲部)7。
球囊插入部10是长条的管状体,如图3所示,在从其基端到前端的范围内形成有贯穿通路11。贯穿通路11形成在稍微离开球囊插入部10的轴心L的位置上。通过贯穿通路11向球囊12供给气体或者液体等流体,由此球囊12膨胀。
如图2至图4所示,弯曲机构7包括操作线13和操作部14。操作线13贯穿在贯穿通路11中。操作线13的一端与安装在球囊12附近的操作线固定部24连接。操作部14设置在球囊插入部10的基端部。
在球囊插入部10中沿着贯穿通路11形成有用于插入高频手术刀16的贯穿通路17。
在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中,沿着其长度方向配设有板部件(第一弯曲辅助部件)15。板部件15具有容易向特定方向弯曲的截面特性。
如图2所示,在球囊插入部10的基端部设置有连接部10a。在连接部10a上分两股地连接有操作部14的操作部主体20和高频手术刀16的操作管21。如图4以及图5所示,球囊插入部10的最前端部10b形成为朝向最前端直径逐渐缩小的带锥度的形状。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球囊插入部10的比最前端部10b接近基端部的部分,以覆盖球囊插入部10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有球囊12。如图4所示,在被球囊12覆盖的球囊插入部10处,设置有连通贯穿通路11和球囊12的内部空间的多个连通孔22。连通孔22沿着球囊插入部10的长度方向排列为一列。在最前端部10b的内部配设有密封贯穿通路11的密封部件23,操作线固定部24安装在密封部件23上。由此,供给到贯穿通路11内的流体在不会从贯穿通路11的前端向外部泄漏的情况下通过多个连通孔22供给到球囊12中。
如图2所示,操作部14包括操作部主体20和可相对于操作部主体20滑动的滑动部25。贯穿在贯穿通路11中的操作线13的另一端与滑动部25连接。当对操作部14进行操作时,即、当使滑动部25相对于操作部主体20进退时,包括球囊12整体的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相对于球囊插入部10的比前端部10c接近基端部的部分弯曲。将在后面对其进行详细叙述。
如图2所示,在操作部主体20的基端安装有能够挂住拇指的手指环20a,在滑动部25上形成有能够挂住食指和中指的两个手指孔25a。手术操作者将单手的拇指放在手指环20a中,将同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挂在滑动部25的手指孔25a中,由此,能够仅用单手容易地进行球囊插入部10的弯曲操作。
在操作部主体20的连接部10a的附近设置有与贯穿通路11连通的注射口26。在注射口26上连接有作为流体供给源的注射器S,注射器S用于供给使球囊12膨胀的流体。
在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的一部分形成有多个连通孔22,所以比其它的部分柔软。在形成有多个连通孔22的区域中,在作用有预定大小的力的时候,该区域作为比其它区域先弯曲的第一柔软部9发挥作用。由此,当对操作部14进行操作时,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以形成有多个连通孔22的区域为中心容易地进行弯曲。即、当朝向操作部主体20的基端牵引滑动部25时,如图6所示,包括球囊12整体的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以使形成有多个连通孔22的侧面后仰的方式进行弯曲。当朝向操作部主体20的前端推压滑动部25时,如图7所示,包括球囊12整体的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以使形成有多个连通孔22的侧面的相反侧的侧面后仰的方式进行弯曲。
优选将多个连通孔22形成在从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至少离开5mm以上的区域中,更加优选为被包含在10mm至15mm的区域中。
板部件15由金属或者塑料等弹性材料构成,如图3以及图4所示,形成为宽度窄的长方形。板部件15具有容易向厚度方向弯曲的截面特性,板部件15夹着轴心L在贯穿通路11的相反侧,以厚度方向与连接轴心L和操作线13的方向相一致的方式,进行设置。即、板部件15的容易弯曲的方向和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应该弯曲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此,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容易向板部件15的厚度方向弯曲,不易向着板部件15的宽度方向弯曲。
在球囊插入部10上形成有用于插入板部件15的贯穿通路27。板部件15从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插入到贯穿通路27中,并借助于与贯穿通路27的内面之间的摩擦力保持在贯穿通路27的内侧。另外,在球囊插入部10的最前端部10b设置有对贯穿通路27进行密封的密封部28。
如图2以及图5所示,高频手术刀16包括操作管21、针状的刀29和刀操作部30。操作管21由绝缘性材料构成,其与连接部10a连接。操作管21的一端在贯穿通路17中插入至球囊插入部10的最前端部10b的附近,操作管21的另一端从连接部10a向外延伸。刀29配置为可以在操作管21的内部进退。
刀操作部30包括:与操作管21的另一端连接的刀操作部主体31;以及与刀29的基端连接、并且可以相对于刀操作部主体31进退的刀滑动部32。在刀操作部主体31的基端,如图2所示,安装有能够将拇指挂住的手指环31a,在刀滑动部32上形成有能够将食指和中指挂住的两个手指孔32a。手术操作者将单手的拇指放在手指环31a中,将同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刀滑动部32的手指孔32a中,由此,能够只通过单手容易地对刀操作部30进行操作。在刀滑动部32的两个手指孔32a之间,设置有用于将高频电源(省略图示)电连接到刀29上的电源连接部33。
如图8所示,在球囊插入部10的比球囊12接近基端部的区域,设置有用于表示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向粘膜底层的插入量的标识34。标识34从与最前端部10b相距15mm的部位起向着球囊插入部10的基端,每隔5mm的间隔进行设置。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包括:外管40;可以在外管40的内部进退的内管41;安装在内管41的前端的中空的针部42;和安装在外管40的基端的针操作部43。在外管40的前端形成有缩径部,在缩径部的中央形成有只可以贯穿内管41的针部42的小孔40a。针操作部43包括:针操作部主体44;和用于注射局部注射用的液体(局部注射液)的接口管45。针操作部主体44安装在外管40的基端的内周面上。接口管45安装在内管41的基端。当使接口管45相对于针操作部主体44进退时,针部42从外管40的前端突出或者没入。
下面,对于使用如上述构成的粘膜剥离系统1,从粘膜底层W将在消化道的内部出现的病变部X切除的粘膜底层剥离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包括:使消化道的病变部附近的粘膜以及粘膜底层膨隆的膨隆工序;在消化道的病变部附近的粘膜上形成开口的开口工序;通过开口在粘膜底层形成与固有肌肉层大致平行的插入孔的穿孔工序;通过对插入孔的内侧进行扩张来将粘膜底层从固有肌肉层剥离的剥离工序;和切开剥离后的粘膜底层将其从消化道分离的切开工序。其中,穿孔工序包括:插入工序、角度调整工序(弯曲工序)和长度调整工序(穿通工序)。下面,对于各工序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进行膨隆工序。即、在通道2中,将插入有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的内窥镜4插入到消化道内,将插入部3的前端配置在病变部X的附近。在维持该状态的情形下,使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的外管40从内窥镜4的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并且使接口管45向着针操作部主体44的前端移动,由此使针部42从外管40的前端突出。然后,如图11所示,将针部42刺穿病变部X附近的粘膜N以及粘膜底层W。在刺穿针部42之后,通过内管41以及针部42将局部注射液注射到粘膜底层W内。由此,使病变部X周边的粘膜底层W膨隆。
在使病变部X周边的粘膜底层W膨隆之后,使接口管45向着针操作部主体44的基端移动,由此使针部42没入到内管41中,并且从通道2拔出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此外,内窥镜4不动而是就这样维持其位置。
在膨隆工序之后进行开口工序。即,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5的球囊插入部10插入到通道2中,如图12所示,使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从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
由于在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设置有板部件15,因此当在通道2中进行移动时,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照着插入部3的弯曲角度地进行移动。然后,当使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从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时,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插入部3的弯曲方向(上下方向)和板部件15的厚度方向(α方向)一致。这里,板部件15的厚度方向(α方向),即板部件15的容易弯曲的方向与使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弯曲的方向一致。因此,仅通过使剥离球囊插入装置5的球囊插入部10贯穿在通道2中,使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弯曲的方向与插入部3的弯曲方向就自动一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设置有球囊插入部10的操作线13以及多个连通孔22的一侧,配置在插入部3的上部。
在使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从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之后,使刀滑动部32向着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移动,由此使刀29从操作管21突出,然后再从球囊插入部10的最前端部10b突出。在维持该状态的情形下,从与电源连接部33连接的高频电源向刀29进行高频电流的通电。接着,如图14所示,使刀29前进,在已经膨隆的病变部X附近的粘膜N处打开预定大小的开口H。
在打开开口H之后,将高频电流的通电停止。然后,使滑动部25向着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移动,由此使刀29没入到操作管21内。
在开口工序之后,进行插入工序。即,如图15所示,通过开口H将球囊插入部10的最前端部10b插入到粘膜底层W。在该阶段,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与消化道的表面成角度θ。
在插入工序之后,进行角度调整工序。即,使滑动部25相对于操作部主体20向着球囊插入部10的基端移动,由此拉伸操作线13。操作线13的一端由于通过操作线固定部24与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连接,所以通过该拉伸操作而作用在操作线13上的拉伸力传递至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由此,在球囊插入部10的设置有操作线13的大致一半上作用有压缩力。另一方面,在球囊插入部10的夹着轴心L与操作线13相反的一侧的大致一半上作用有拉伸力。其结果为,如图16所示,包括球囊12整体的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以第一柔软部9为中心,按照使设置有操作线13以及多个连通孔22的一半向着插入部3的上方反转的方式进行弯曲。
另一方面,使滑动部25相对于操作部主体20向着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移动,由此将操作线13推入到贯穿通路11中。通过该推入操作而作用在操作线13上的推压力,传递到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由此,在球囊插入部10的设置有操作线13的大致一半上作用有拉伸力。另一方面,在球囊插入部10的夹着轴心L与操作线13相反的一侧的大致一半上作用有压缩力。其结果为,在球囊插入部10中,包括球囊12整体的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向着插入部3的下方弯曲。
通过进行上述的拉伸操作以及推入操作,以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相对于消化道的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式,使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弯曲。
在角度调整工序之后,进行长度调整工序。即,如图17所示,通过向与消化道的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球囊插入部10,将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通过开口H推入到粘膜底层W,以标识34为大概标准配置在粘膜底层W的预定位置上。
在长度调整工序之后,进行剥离工序。即,使用注射器S从注射口26向贯穿通路11供给流体。供给到贯穿通路11中的流体通过多个连通孔22被供给至球囊12,如图18所示,使球囊12膨胀。由此,粘膜底层W的一部分从其下的固有肌肉层W1剥离。其后,将流体从注射口26暂时放出,使球囊12收缩为原来的状态。由此,如图19所示,在被剥离的粘膜底层W与固有肌肉层W1之间形成了空洞部H1。
在剥离工序之后,进行切开工序。即,将球囊插入部10从粘膜底层W拉出至开口H之外,如图20所示,使刀29从球囊插入部10的最前端部10b突出,并插入到开口H中。在维持该状态的同时,向刀29进行高频电流的通电,使刀29沿着病变部X的周围移动。由此,如图21所示,将开口H周围的粘膜N切开。在切开一定程度的宽度之后,停止高频电流的通电,使刀29没入到操作管21内。
在病变部X较大、只用一个空洞部H1不能够将包括病变部X的粘膜N从粘膜底层W分离的时候,反复进行上述的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以及切开工序。即,如图22所示,以标识34为大概标准,将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通过开口H再次插入粘膜底层W,将前端部10c配置在预定位置。然后,如图23所示,通过使球囊12膨胀,将在最初的剥离工序中没有被剥离的粘膜底层W从固有肌肉层W1剥离,形成新的空洞部H2。之后,如图24所示,再次进行切开工序。
这样,通过根据病变部X的大小,适当地反复进行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以及切开工序,如图25所示,将包括病变部X的粘膜底层W从消化道切除。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将球囊插入部10多次插入到粘膜底层W,并每次都使球囊12膨胀,由此,即使不过多地使用高频手术刀16也能够在大的范围内可靠地将粘膜底层W剥离。另外,通过将流体提供给球囊12,能够简单的进行剥离,所以能够缩短进行处置所需要的时间。再者,即使出现从病变部X出血的情况,也能够使球囊12膨胀从而压迫出血的部分,由此能够迅速地进行止血,能够将病变部X的粘膜底层W中的偶发病症防患于未然。
通过使包含球囊12的整体的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弯曲,能够使前端部10c与消化道的表面大致平行,并在维持该状态的同时将球囊12插入到粘膜底层W,所以,球囊插入部10的最前端部10b不会刺入到在粘膜底层W下的固有肌肉层W1。由此,手术操作者不必对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的插入量倾注太多的注意。其结果为,能够不受手术操作者的技术水平限制地进行安全的手动作业,能够大幅度地减轻手术操作者的负担。
在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形成有作为第一柔软部9发挥作用的多个连通孔22,所以,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容易弯曲。由此,即使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从内窥镜4的通道2的突出量很少,也能够可靠地进行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的弯曲操作,在消化道内的有限的空间内也能够进行可靠地手动作业。
贯穿通路11被用作用于向球囊12供给流体的供给通路、和用于贯穿操作线13的通路,所以,能够使球囊插入部10细径化。除此之外,由于流体通过多个连通孔22被高效地提供给球囊12,所以能够缩短球囊12膨胀所需要的时间。
在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上设置有板部件15,所以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的弯曲方向与内窥镜4的插入部3的弯曲方向自动一致。由此,即使不与插入部3的操作分开地对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的弯曲方向进行调整,也能够迅速地将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弯曲操作向与插入部3的弯曲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因此,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相对于消化道的表面的角度调整容易进行。其结果为,能够缩短粘膜底层W的剥离所需的手动作业时间。
在球囊插入部10中形成有贯穿高频手术刀16的贯穿通路17,所以,即使不进行处置工具的替换,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迅速地使用高频手术刀16。因此,能够缩短手动作业时间。再者,能够进行各种手动作业。
由于在球囊插入部10上设置有标识34,所以能够正确地把握插入到粘膜底层W的球囊12的位置。其结果为,能够正确地剥离粘膜底层W的所希望的部分。
下面,参照附图26至图29,对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5,通过对操作部14进行推拉操作,来使包含球囊12的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弯曲。相对于此,第二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粘膜剥离装置)50,在利用操作部14的弯曲操作之外,通过使操作部14旋转,能够使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围绕球囊插入部10的轴心L旋转。
如图26至图2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50的球囊插入部10中,贯穿通路11以及贯穿通路17将轴心L挟在中间地进行设置。另外,操作部主体20与连接部10a可旋转地连接。由此,可进退地安装在操作部主体20上的滑动部25也可与操作部主体20共同旋转。另外,在连接部10a上设置有将来自操作部14的旋转转矩(旋转力)传递到操作线13的旋转传递部51。旋转传递部51将通过使操作部主体20旋转而产生的旋转转矩可靠地传递向操作线13。
此外,操作线13优选使用转矩传递性好的线,即扭转刚性高的线。
下面,就使用上述结构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5,将在消化道的内部出现的病变部X从粘膜底层W切除的粘膜剥离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包括:膨隆工序、开口工序、角度调整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就各工序来说,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地进行膨隆工序和开口工序。之后,进行角度调整工序。即,如图29所示,在开口H的附近配置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在维持该状态的情形下,使滑动部25相对于操作部主体20向着球囊插入部10的基端移动,由此使包含球囊12的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弯曲。另外,在该弯曲操作的同时,使操作部主体20以及滑动部25旋转,由此使包含球囊12的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绕着轴心L旋转。这样,通过将弯曲操作与旋转操作组合起来进行操作,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向上弯曲,被微调成与消化道的表面平行。
在角度调整工序之后,进行长度调整工序。即,通过向与消化道的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球囊插入部10,来将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通过开口H推入到粘膜底层W,以标识34为大概标准配置在粘膜底层W的预定位置上。之后,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根据病变部X的大小反复进行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由此将包括病变部X的粘膜底层W从消化道切除。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即使不像第一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5那样在球囊插入部10中设置板部件15,也能够容易而且可靠地进行球囊插入部10的弯曲方向的微调。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仅将球囊插入部10的最前端部10b插入到开口H中之后,调整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的弯曲角度。但是,也可以像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在调整插入部1的前端部10c的弯曲角度之后,将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插入到粘膜底层W。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贯穿通路11被用作用于向球囊12供给流体的供给通路、和用于贯穿操作线13的通路。但是,也可以将用于供给流体的供给通路、和用于贯穿操作线13的通路分开设置。
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柔软部9,在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形成有多个连通孔22。但是,也可以将连通孔22形成在一处,与该连通孔22分开地设置第一柔软部。例如,作为第一柔软部,也可以在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形成波纹管。另外,也可以设置两根操作线13,使球囊插入部10的前端部10c向正交的两个方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弯曲。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剥离球囊插入装置5应用于具有一个通道2的内窥镜4。但是,也可以如图30所示,在内窥镜4的插入部3中形成两个通道2A、2B,在一个通道2A中插入第一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5,在另一个通道2B中插入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由此,由于剥离球囊插入装置5和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一起插入在消化道的内部,所以当在膨隆工序中使病变部X膨隆之后,即使不替换处置工具也能够迅速地转移至剥离工序。因此,能够将从病变部X的膨隆剥离粘膜底层W所需要的时间缩短。
也可以不是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而是将把持病变部X的把持钳子插入到另一个通道2B中。这时,由于能够通过另一个通道2B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5和把持钳子一起插入到消化道的内部,所以能够在消化道的内部,在使用把持钳子把持住病变部X的状态下将粘膜剥离。因此,已经剥离的病变部X不会对其造成障碍,能够正确地将球囊12插入到粘膜底层W,和在病变部X不移位地牢靠地被把持的基础上进行粘膜底层W的剥离。其结果为,能够进行正确的手动作业。
下面,参照附图31至图53,对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3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系统101包括:内窥镜4、粘膜剥离处置工具(粘膜剥离装置)102、和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粘膜剥离处置工具102将粘膜底层从固有肌肉层局部地剥离下来,切除消化道的病变部,其由辅助设备107和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构成。在形成于内窥镜4的插入部3中的通道2中,根据需要从钳子口8插入辅助设备107、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和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
辅助设备107穿通用于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插入到粘膜底层的插入路径,如图32所示,辅助设备107包括具有挠性的辅助设备插入部(第二插入部)110、和使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弯曲的弯曲机构(弯曲部)103。
辅助设备插入部110是长条的管状体,在从其基端到前端的范围内形成有贯穿通路111。如图33所示,贯穿通路11形成在稍微离开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轴心L的位置上。
如图32至图34所示,弯曲机构103包括操作线112以及操作部113。操作线112贯穿在贯穿通路111中。操作部113设置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基端部。
如图33所示,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中沿着其长度方向配设有板部件(第二弯曲辅助部件)114。板部件114具有容易向特定的方向弯曲的截面特性。
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基端部连接有操作部113的操作部主体115。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安装有球状部116。操作线112的一端与安装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的球状部116连接。
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比球状部116靠近基端部的部分,如图34所示,形成有与贯穿通路111连通的多个连通孔118。连通孔118沿着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一列。
如图32所示,操作部113包括操作部主体115和可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15滑动的滑动部117。贯穿在贯穿通路111中的操作线112的另一端与滑动部117连接。当对操作部113进行操作时,即,使滑动部117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15进退时,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相对于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比前端部110a接近基端部的部分弯曲。在后面将对其进行详细叙述。
如图32所示,在操作部主体115的基端,安装有能够挂住拇指的手指环115a,在滑动部117上形成有能够挂住食指和中指的两个手指孔117a。手术操作者将单手的拇指挂在手指环115a中,并将同一只手的食指以及中指挂在滑动部117的手指孔117a,由此,能够只用单手容易地进行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弯曲操作。
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多个连通孔118,所以比其它的部分柔软。形成有多个连通孔118的区域,作为在作用有预定大小的力时比其它的区域先弯曲的第二柔软部105发挥作用。由此,当对操作部113进行操作时,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以形成有多个连通孔118的区域为中心容易地弯曲。即,当向着操作部主体115的基端牵引滑动部117时,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以使形成有多个连通孔118的侧面后仰的方式进行弯曲。当向操作部主体115的前端推压滑动部117时,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以使形成有多个连通孔118的侧面的相反侧的面后仰的方式进行弯曲。
板部件114由金属或者塑料等弹性材料构成,如图33以及图34所示,其形成为宽度窄的长方形。板部件114具有容易向厚度方向弯曲的截面特性,板部件114夹着轴心L在贯穿通路111的相反侧,以厚度方向与连接轴心L和操作线112的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设置。即、板部件114的容易弯曲的方向和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应该弯曲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此,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容易向板部件114的厚度方向弯曲,不易向着板部件114的宽度方向弯曲。
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中形成有用于插入板部件114的贯穿通路119。板部件114从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插入到贯穿通路119中,并借助于与贯穿通路119的内面之间的摩擦力保持在贯穿通路119的内侧。另外,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最前端部设置有对贯穿通路119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120。
如图35所示,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比球状部116接近基端部的区域设置有表示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向粘膜底层的插入量的标识121。标识121从球状部116向着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基端每隔开5mm的间隔进行设置。
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将粘膜底层从固有肌肉层局部地剥离,并将消化道的病变部切除,如图36至图39所示,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包括具有挠性的球囊插入部(第一插入部)125,和设置在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上的球囊(膨胀部)127。
球囊插入部125是长条的管状体,在从其基端到前端的范围内形成有流道126。通过流道126向球囊127供给气体或者液体等流体,球囊127由此而膨胀。
在球囊插入部125中沿着流道126形成有用于插入高频手术刀16的贯穿通路136。
在球囊插入部125的基端部设置有连接部125b。在连接部125b设置有高频手术刀16的操作管21和与流道126连通的注射口128。在注射口128上连接有作为流体供给源的注射器(图示省略),该流体供给源供给用于使球囊127膨胀的流体。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向着最前端逐渐缩小直径,从而形成为带锥度的形状。
如图37以及图38所示,在球囊插入部125的比最前端部129接近基端部的部分,以覆盖球囊插入部125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有球囊127。在被球囊127覆盖的球囊插入部125上形成有连通流道126和球囊127的内部空间的连通孔130。在最前端部129的内部设置有对流道126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131。由此,提供给流道126的流体能够在不从流道126的前端泄漏的状态下通过连通孔130提供给球囊127。
如图36所示,高频手术刀16的操作管21的一端在贯穿通路136中,贯穿至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附近,操作管21的另一端从连接部125b向外延伸出来。手术操作者将单手的拇指挂在手指环31a上,并将同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挂在刀滑动部32的手指孔32a中,由此,能够通过单手容易地对刀操作部30进行操作。
如图39所示,在球囊插入部125的比球囊127接近基端部的区域,设置有用于表示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向粘膜底层的插入量的标识142。标识142从与最前端部129相距15mm的部位起,向着球囊插入部125的基端,每隔5mm的间隔进行设置。
下面,对使用如上述构成的粘膜剥离系统101,将在消化道的内部出现的病变部X从粘膜底层W切除的粘膜剥离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包括:膨隆工序、开口工序、插入工序、角度调整工序、穿通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对于各工序,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地进行膨隆工序(参照图9)。之后,进行开口工序。即,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的球囊插入部125插入到通道2中,并且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从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接着,使刀滑动部32向着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移动,由此使刀29从操作管21的前端突出,然后再从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突出。在维持该状态的情形下,从与电源连接部33连接的高频电源向刀29进行高频电流的通电,如图40所示,使刀29前进,在病变部X附近的粘膜N上打开预定大小的开口H。
在打开开口H之后,将高频电流的通电停止。然后,使滑动部25向着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移动,由此使刀29没入到操作管21内。
在开口工序之后,进行插入工序,即,从通道2中拔出球囊插入部125,并代之将辅助设备107的辅助设备插入部110插入到通道2内,使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从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由于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设置有板部件114,所以当在通道2中移动时,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照着插入部3的弯曲角度地移动。接着,当使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从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时,插入部3的弯曲方向(上下方向)和板部件114的厚度方向一致。这里,板部件114的厚度方向,即板部件114的容易弯曲的方向与使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弯曲的方向一致。因此,仅通过将辅助设备插入部110贯穿在通道2中,使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弯曲的方向和插入部3的弯曲方向就自动一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设置有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操作线112以及多个连通孔118的一侧,配置在插入部3的上部。
并且,如图41所示,仅将设置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的球状部116插入到开口H中。此外,在该阶段,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与消化道的表面成角度θ。
在插入工序之后进行角度调整工序。即,使滑动部117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15向着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基端移动,由此拉伸操作线112。操作线112的一端通过设置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的球状部116与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连接,所以,通过该拉伸操作而作用在操作线112上的拉伸力,传递至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由此,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设置有操作线112的大致一半上作用压缩力。另一方面,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夹着轴心L与操作线112相反的一侧上作用有拉伸力。其结果为,如图42所示,辅助设备插入部110以设置有操作线112以及多个连通孔118的一半向插入部3的上方反转的方式弯曲。特别是以第二柔软部105为中心弯曲。由此,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向着插入部3的上方弯曲。
另一方面,使滑动部117相对于辅助设备插入部110向着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移动,由此将操作线112推入到贯穿通路111中。通过该推入操作,作用在操作线112上的推压力传递至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由此,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设置有操作线112的大致一半上作用有拉伸力。另一方面,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夹着轴心L与操作线112相反的一侧的大致一半上作用有压缩力。其结果为,辅助设备插入部110中,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向着插入部3的下方弯曲。
通过进行上述的拉伸操作以及推入操作,以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相对于消化道的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式,使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弯曲。
在进行角度调整工序之后,进行穿通工序。即,如图43所示,将辅助设备插入部110向与消化道的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以标识121为大概标准将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通过开口H推入到粘膜底层W。由此,如图44所示,在粘膜底层W中,与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外径对应的预定内径的插入路径R被向着与消化道的表面平行的方向穿通。
进行穿通工序之后,进行长度调整工序。即,将辅助设备插入部110从通道2中拔出,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的球囊插入部125再次插入到通道2中,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从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然后,如图45所示,将球囊插入部125向着与消化道的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向移动,由此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沿着插入路径R推入到粘膜底层W,并以标识142为大概标准配置到粘膜底层W的预定位置。
长度调整工序之后,进行剥离工序。即,使用没有图示的注射器从注射口128向流道126供给流体。提供给流道126的流体通过连通孔130被供给至球囊127,如图46所示,使球囊127膨胀。由此,将粘膜底层W的一部分从其下的固有肌肉层W1剥离。之后,暂时从注射口128放出流体,使球囊127收缩到原来的状态。由此,如图47所示,在被剥离的粘膜底层W和固有肌肉层W1之间形成了空洞部H1。
在剥离工序之后,进行切开工序。即,将球囊插入部125从粘膜底层W拉回至开口H之外,如图48所示,与开口工序同样地使刀29从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突出,并插入到开口H中。在维持该状态的同时,向刀29进行高频电流的通电,使刀29沿着病变部X的周围移动。由此,如图49所示,将开口H周围的粘膜N切开。在切开一定程度的宽度之后,停止高频电流的通电,使刀29没入到操作管21内。
在病变部X大、仅用一个空洞部H1不能够将包含病变部X的粘膜N从粘膜底层W分离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上述的穿通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以及切开工序。即,如图50所示,以标识121为大概标准,将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通过开口H再次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向空洞部H1的深处进一步穿通出插入路径R。接下来,如图51所示,以标识142为大概标准,将球囊插入部125插入到在第二次的穿通工序中所形成的插入路径R中。然后,如图52所示,使球囊127膨胀,由此将在最初的剥离工序中没有剥离的粘膜底层W从固有肌肉层W1剥离,形成新的空洞部。之后,如图53所示,再次进行切开工序。
这样,根据病变部X的大小,适时地反复进行上述穿通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以及切开工序,由此,将包含病变部X的粘膜底层W从消化道切除(参照图25)。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和粘膜剥离方法,将辅助设备107的辅助设备插入部110、和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的球囊插入部125交替地替换插入到内窥镜4的通道2中,同时进行插入路径R的穿通以及粘膜底层W从固有肌肉层W1的剥离。因此,即使不过多地使用高频手术刀16,也能够在大的范围内可靠地剥离粘膜底层W。另外,由于能够简单地进行手动作业,所以能够缩短进行处置所需要的时间。再者,即使从病变部X出血,也能够使球囊127膨胀而压迫出血的部分,由此,能够迅速地进行止血,能够将病变部X的粘膜底层W上的偶发病症防患于未然。
再者,由于是将辅助设备107和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交替地插入到一个通道2中进行使用,所以能够使用插入部3细的内窥镜4,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担。
由于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设置有板部件114,所以,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的弯曲方向与内窥镜4的插入部3的弯曲方向自动一致。由此,即使不与插入部3的操作分别地对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的弯曲方向进行调整,也能够迅速地将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弯曲操作向与插入部3的弯曲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因此,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相对于消化道的表面的角度调整容易进行。其结果为,能够缩短粘膜底层W的剥离所需的手动作业时间。
由于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沿着由辅助设备107穿通的插入路径R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因此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不会刺到位于粘膜底层W下的固有肌肉层W1。由此,手术操作者不需要对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的插入量倾注太多的注意。其结果为,能够不被手术操作者的技术水平限制地进行安全的手动作业,能够大幅度地减轻手术操作者的负担。
由于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上形成有作为第二柔软部105发挥作用的多个连通孔118,所以能够容易地使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弯曲。由此,即使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从内窥镜4的通道2的突出量很小,也能够可靠地进行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的弯曲操作,能够在消化道内的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可靠的手动作业。
由于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设置有球状部116,所以在穿通工序中,即使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与粘膜底层W下的固有肌肉层W1接触,也不易伤到固有肌肉层W1。因此,能够提高手动作业的安全性。
由于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10上设置有标识121,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穿通出所希望的深度的插入路径R。另外,由于在球囊插入部125上设置有标识142,所以能够正确地把握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的球囊127的位置。其结果为,能够正确地剥离粘膜底层W的所希望的部分。
参照图54至图67对本发明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4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系统160包括内窥镜4、粘膜剥离处置工具(粘膜剥离装置)163和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粘膜剥离处置工具163从固有肌肉层将粘膜底层局部地剥离,切除消化道的病变部,粘膜剥离处置工具163包括辅助设备162和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61。在形成于内窥镜4的插入部3中的通道2内,插入有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61的球囊插入部125。在球囊插入部125中形成有贯穿通路180,在该贯穿通路180中插入辅助设备162的辅助设备插入部170。
辅助设备162在粘膜底层中形成用于插入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61的插入路径,如图55至图58所示,其包括:具有挠性的辅助设备插入部170;设置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70的前端的一对钳子件172;和操作一对钳子件172的钳子件操作部173。
辅助设备插入部170是比球囊162的贯穿通路180还长的管状体。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70的前端安装有前端盖174,一对钳子件172可自由开闭地销结合在前端盖174上。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70的内部贯穿有操作线176,操作线176的一端分支为两股,并且与一对钳子件172连接。
钳子件操作部173设置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70的基端,其包括操作部主体175和可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75滑动的滑动部177。操作线176的另一端与滑动部177连接。并且,使滑动部177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75向着辅助设备插入部170的基端移动,由此,如图55所示,操作线176被拉伸,从而关闭一对钳子件172。使滑动部177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75向着辅助设备插入部170的前端移动,由此,如图58所示,操作线176被推压,从而一对钳子件172张开。
另外,在操作部主体175的基端安装有能够挂住拇指的手指环175a,在滑动部177的中央部分形成有能够将食指和中指挂住的凹部177a。手术操作者将单手的拇指挂在手指环175上,并将同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挂在凹部177a中,由此,能够仅用单手容易地对一对钳子件172进行开闭操作。
如图57所示,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70的比一对钳子件172接近基端部的预定区域,以夹着轴心L的方式形成有在径向上分开的两个平面171a、171b。通过形成平面171a、171b,其它部分的直径比形成有平面171a、171b的部分的直径短,所以,辅助设备插入部170向两个平面并列的方向(α方向)比向与该方向正交的方向(β方向)容易弯曲。α方向与一对钳子件172的开闭方向正交。形成有平面171a、171b的区域,作为在作用有一定大小以上的力时比其它区域先向α方向弯曲的第二柔软部171发挥作用。即、第二柔软部171通过辅助设备插入部170的前端与粘膜底层W下的固有肌肉层W1接触时受到的反作用力而向上方反转地弯曲。
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61的球囊插入部125是长条的管状体,如图59以及图60所示,在从其基端到前端的范围内沿着流道126形成有贯穿通路180。辅助设备162贯穿在贯穿通路180中。在贯穿通路180的基端设置有插入辅助设备162的插入口181。
下面,对使用如上述构成的粘膜剥离系统160,将在消化道的内部出现的病变部X从粘膜底层W切除的粘膜剥离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包括:膨隆工序、开口工序、插入工序、穿通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对于各工序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地进行膨隆工序(参照图9)。之后,进行开口工序。即,将辅助设备162的辅助设备插入部170插入到球囊插入部125的贯穿通路180中,将其球囊插入部125插入到插入部3的通道2中。之后,使用刀29,在膨隆的病变部X附近的粘膜N上打开预定大小的开口H。
在打开开口H之后,将辅助设备插入部170进一步推入到贯穿通路180中,如图61所示,使辅助设备插入部170的前端从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突出。这时,以辅助设备插入部170向上弯曲的方式,对第二柔软部171的绕轴心L的位置进行调整。即、如图62所示,使辅助设备插入部170绕轴心L旋转,以使上述α方向为相对于纸面平行的方向。
在进行开口工序之后,进行插入工序。即,如图63所示,将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通过开口H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在该阶段,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相对于消化道的表面成角度θ。
在插入工序之后,进行穿通工序。即,将辅助设备插入部170的一对钳子件172通过开口H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在开始插入的时刻,辅助设备插入部170的前端部相对于消化道的表面成角度θ,在该状态下向着粘膜底层W下的固有肌肉层W1前进。然后,如图64所示,设置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70的前端的一对钳子件172当与比粘膜底层W硬的固有肌肉层W1接触时,辅助设备插入部170受到来自固有肌肉层W1的反作用力,由于第二柔软部171的截面特性而以向着上方反转的方式弯曲。由此,辅助设备插入部170的前端将朝向改变成沿着固有肌肉层W1的表面(消化道的表面)的方向,在粘膜底层W内进行。
在穿通插入路径R时,如图65所示,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75推拉滑动部177,优选使一对钳子件172开闭。通过使一对钳子件172开闭,在一对钳子件172扩张活体组织的同时在粘膜底层W内前进。由此,能够可靠地形成插入路径R。
在穿通工序之后,进行长度调整工序。即,在将辅助设备162保持在固定位置的状态下,以标识142为大概标准,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61的球囊插入部125推入到通道2中。由此,球囊插入部125沿着插入路径R移动地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并且辅助设备162的辅助设备插入部170没入到球囊插入部125的贯穿通路180中。这时,由于球囊插入部125沿着插入路径R移动,所以,其相对于消化道的表面平行地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此外,如图66所示,用一对钳子件172把持插入路径R的最深处的粘膜底层W,在维持该状态的情形下,如图67所示,优选将球囊插入部125推入到插入路径R中。
在长度调整工序之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进行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这样,通过根据病变部X的大小适时地反复进行穿通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以及切开工序,能够将包含病变部X的粘膜底层W从消化道切除(参照图25)。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沿着利用辅助设备162穿通的插入路径R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所以,与第三实施方式一样,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不会刺到位于粘膜底层W下的固有肌肉层W1。由此,能够在不受手术操作者的技术水平限制地进行安全的手动作业,能够大幅度地减轻手术操作者的负担。
由于利用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61的贯穿通路180将辅助设备162的辅助设备插入部170插入到消化道内,所以没有必要进行辅助设备162与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61的替换。由此,能够缩短进行手动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由于辅助设备162具有一对钳子件172,所以能够容易地穿通出插入路径R。另外,通过用一对钳子件172把持插入路径R的最深处的活体组织,在辅助设备插入部170的前端保持在固定位置的状态下,将球囊插入部125插入到插入路径R中,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长度调整。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仅将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插入到开口H中之后,调整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的弯曲角度。但是,也可以在调整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的弯曲角度之后,将辅助设备插入部110的前端部110a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辅助设备107上设置有球状部116。但是,也可以在辅助设备107上如第四实施方式那样设置一对钳子件172,也可以在辅助设备162上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设置球状部116。
在第三、第四实施方式中,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161应用于具有一个通道2的内窥镜4。但是,也可以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161应用于除了通道2之外还具有设置在插入部3中的另一个的通道(第二通道)的内窥镜。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161插入到通道2内,将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贯穿在另一个通道中。由此,能够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或者辅助设备107的任意一方与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一起插入到一消化道的内部,所以,当在膨隆工序中使病变部X膨隆之后,即使不替换处置工具,也能够迅速地转移到剥离工序中。因此,能够缩短从病变部X的膨隆到粘膜底层W的剥离所需要的时间。
在第二通道中,也可以不是插入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而是将把持病变部X的把持钳子插入。这种情况下,能够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或者辅助设备107的任意一方与把持钳子一起通过第二通道插入到消化道的内部,因此,能够使用把持钳子在把持病变部X的状态下将粘膜剥离。因此,能够在不被已经剥离的病变部X妨碍的状态下将球囊127正确地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和能够在病变部X不移位地牢靠地被把持的基础上进行粘膜底层W的剥离。其结果为,能够进行正确的手动作业。
另外,也可以由第四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61和第三实施方式的辅助设备107构成粘膜剥离装置。由此,能够将辅助设备107通过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61的贯穿通路180容易地导入到消化道的内部,所以能够省去交替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和辅助设备107的麻烦。其它的作用效果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对于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的第五实施方式,参照图68至图75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了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6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系统201包括内窥镜4、剥离球囊插入装置(粘膜剥离装置)108和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在形成在内窥镜4的插入部3中的通道2内,根据需要从钳子口8插入有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或者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的任意一方。
如图69所示,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第三柔软部)220以朝向最前端部直径逐渐缩小的方式形成为带锥度的形状。最前端部220的刚性设定为这样的值:比消化道管壁的刚性的柔软极限高,并且比消化道管壁的刚性的硬质极限低。这里,所谓的柔软极限是指,如果继续变软则不能够插入到粘膜底层的刚性的极限,所谓的硬质极限是指,如果继续变硬则有可能在粘膜底层下的固有肌肉层上穿孔的刚性的极限。换言之,最前端部220的刚性比粘膜底层的刚性高,并且比固有肌肉层的刚性低。由此,最前端部220只是插入到粘膜底层不会弯曲,而当与固有肌肉层抵触时会弯曲。
对最前端部220的刚性的柔软极限以及硬质极限进行补充说明。在图75的表中表示了这样的示例:使用前端部的外径不同的多种探针,测定在将它们插入到猪的大肠中时的作用在探针上的力的极限的前端部的刚性的柔软极限以及硬质极限。
例如,在前端部的外径为0.8mm的探针的情况下,如果用不足1.7N的力量将该探针插入到猪的大肠中,则力量过小,实际上无法插入。另一方面,如果用1.7N以上的力量插入探针,则可能插入到猪的大肠的粘膜底层中。再者,如果用超过2.5N的力量插入探针,则会在粘膜底层下的固有肌肉层穿孔。
在图75所示的示例中,虽然是以猪的大肠为对象,但是人类的大肠比猪的大肠刚性高,实际上,人类的大肠的柔软极限以及硬质极限的这些值是1.5~2.0倍左右。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使用于人类的消化道,所以,最前端部220的刚性也是以人类的消化道管壁的刚性的柔软极限以及该管壁的刚性的硬质极限为基准而设定的。
作为将最前端部220的刚性设定在适当值的方法,能够例举出选择具有适当的刚性的材质或者使最前端部220的厚度变化的方法。
下面,对于使用上述结构的粘膜剥离系统201,将在消化道内部出现的病变部X从粘膜底层W切除的粘膜剥离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包括:膨隆工序、开口工序、插入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弯曲工序、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下面对各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一样地进行膨隆工序和开口工序(参照图9以及图40)。之后,进行插入工序。即,在使刀29没入之后,如图69所示,仅将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220插入到开口H中。
在插入工序之后,进行长度调整工序。即,如图70所示,以标识142为大概标准,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推入到粘膜底层W中。接着,进行弯曲工序。即,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进一步推入到粘膜底层W中。当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220与固有肌肉层W1抵触时,如图71所示,最前端部220弯曲。此外,当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220到达固有肌肉层W1时,即使手术操作者不进行任何动作,也能够自动地从长度调整工序转移至弯曲工序。因此,也可以将弯曲工序作为长度调整工序的一部分来处理。
因此,在手术操作者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推入到通道2中的力小的情况下,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当错误地用强力进行推入的情况下,最前端部220有可能在固有肌肉层W1上穿孔。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220的刚性被设定为比消化道管壁的刚性的柔软极限高、并且比该管壁的刚性的硬质极限低的值,所以,即使错误地用强力进行插入,最前端部220也会弯曲,能够使作用在最前端部220的力跑掉(逃がす)。因此,最前端部220不会在固有肌肉层W1上穿孔。
手术操作者通过插入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所需的力的强度的变化,来确认最前端部220到达了固有肌肉层W1并且弯曲的情况。
在弯曲工序之后,进行剥离工序。即,使用没有图示的注射器从注射口128向流道126供给流体。供给到流道126中的流体通过连通孔130被提供给球囊127,如图72所示,使球囊127膨胀。由此,粘膜底层W的一部分被从其下边的固有肌肉层W1剥离。之后,将流体从注射口128暂时放出,使球囊127收缩为原来的状态。由此,在被剥离后的粘膜底层W和固有肌肉层W1之间形成有空洞部H1。
在剥离工序之后,进行切开工序。即,将球囊插入部125从粘膜底层W拉出至开口H之外,与开口工序一样,使刀29从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220突出,并插入到开口H中(参照图20)。在维持该状态的同时,向刀29进行高频电流的通电,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沿着病变部X的周围移动。并且,通过刀29将开口H周围的粘膜N切开(参照图21)。在将其切开一定程度的宽度之后,停止高频电流的通电,使刀29没入到操作管21的内部。
在病变部X大、仅通过一个空洞部H1不能够将包含病变部X的粘膜N从粘膜底层W分离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上述的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即,如图73所示,以标识142为大概标准,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通过开口H再次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进一步推入到空洞部H1的深处。接着,如图74所示,通过使球囊127膨胀,将在最初的剥离工序中没有剥离的粘膜底层W从固有肌肉层W1剥离,形成新的空洞部H2。之后,再次进行切开工序(参照图53)。
这样,根据病变部X的大小反复进行长度调整工序(包括弯曲工序)、剥离工序以及切开工序,由此,将包含病变部X的粘膜底层W从消化道切除(参照图25)。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和粘膜剥离方法,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220的刚性被设定为这样的值:比消化道管壁的刚性的柔软极限高,并且比该管壁的刚性的硬质极限低,所以,即使错误地用强力进行插入,最前端部220也会弯曲,使作用在最前端部220的力跑掉。因此,最前端部220不会在固有肌肉层W1上穿孔。
另外,能够将为了把球囊插入部125推入到通道2中而施加在球囊插入部125的基端的推压力没有损失地传递到前端。因此,能够防止插入时的操作性降低。
参照附图76至图80对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六实施方式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203将前端部(第三柔软部)255形成为比第五实施方式的最前端部220要长。在剥离球囊插入装置203的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上,如图77至图79所示,配设有板部件252。板部件252由金属或者塑料等弹性材料构成,并且形成为宽度窄的长方形。板部件252的沿着宽度方向的截面形成为长方形形状。板部件252具有容易向厚度方向弯曲的截面特性,其夹着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255的中心设置在流道126的相反侧。即,板部件252的容易弯曲的方向与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255应该弯曲的方向一致。板部件252的长度设定为大于等于将球囊插入部125插入到内窥镜4的通道2中、并使之从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时的长度。
在球囊插入部125中形成有用于插入板部件252的贯穿通路230。板部件252被从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插入到贯穿通路230中,并借助于与贯穿通路230的内面之间的摩擦力保持在贯穿通路230的内侧。在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255的内部,设置有对贯穿通路230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254。
通过设置板部件252,对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255赋予了一旦有外力作用就按照一定的曲率弯曲的特性。再者,前端部255容易向板部件252的厚度方向(图77中的A方向)弯曲,不易向板部件252的宽度方向(图77中的B方向)弯曲。前端部255的刚性设定为这样的值:比消化道管壁的刚性的柔软极限高、并且比该管壁的刚性的硬质极限低。
下面,对使用如上述构成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203,将在消化道的内部出现的病变部X从粘膜底层W切除的粘膜剥离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包括膨隆工序、开口工序、插入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包括弯曲工序)、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下面,对各工序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与第五实施方式一样地进行膨隆工序、开口工序以及插入工序。之后,进行包括弯曲工序的长度调整工序。这时,使从内窥镜4的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的球囊插入部125绕着其轴心旋转,以使配设在球囊插入部125内部的板部件252的宽度方向与病变部X附近的消化道的壁面大致平行。在此基础上,以标识142为大概标准,将球囊插入部125推入到粘膜底层W中。当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与固有肌肉层W1抵触时,最前端部129受到来自消化道管壁的反作用力。当反作用力作用在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上时,如图80所示,前端部255以一定的曲率弯曲,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与固有肌肉层W1大致平行。
因此,在手术操作者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203推入到通道2中的力小的情况下,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在错误地用强力进行推入的情况下,最前端部129有可能在固有肌肉层W1上穿孔。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255的刚性设定为比消化道管壁的刚性的柔软极限高、并且比该管壁的刚性的硬质极限低的值,所以即使错误地用强力进行插入,前端部255也会弯曲,使作用在最前端部129上的力跑掉。因此,最前端部129不会在固有肌肉层W1上穿孔。
弯曲工序之后,与第五实施方式一样地进行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再者如果有必要,根据病变部X的大小,反复进行长度调整工序(包括弯曲工序)、剥离工序以及切开工序,由此,将包含病变部X的粘膜底层W从消化道切除。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和粘膜剥离方法,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255的刚性被设定为这样的值:比消化道管壁的刚性的柔软极限高、并且比该管壁的刚性的硬质极限低,所以,即使错误地用强力进行插入,前端部255也会弯曲,使作用在最前端部129上的力跑掉。因此,最前端部129不会在固有肌肉层W1上穿孔。另外,当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255弯曲时,前端部255与固有肌肉层W1大致平行,所以在插入工序中,能够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255沿着固有肌肉层W1移动。由此,在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255弯曲后,能够在不使球囊插入部125的插入停止的状态下将前端部255配置在预定的位置上。
由于对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255赋予了一旦有外力作用就以一定的曲率弯曲的特性,所以手术操作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与固有肌肉层W1抵触时的前端部255的动作。由此,能够将前端部255可靠地配置在所希望的位置上。
另外,由于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255构成为容易向预定的方向弯曲,所以通过控制球囊插入部125向通道2中插入时的姿态,并适当调整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255的容易弯曲的方向,能够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255以与固有肌肉层W1大致平行的方式弯曲。因此,最前端部129不会在固有肌肉层W1上穿孔。再者,在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255弯曲后,能够在不使球囊插入部125的插入停止的状态下将前端部255配置在预定的位置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具有高频手术刀16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但是,也可以将不包含高频手术刀等高频切开工具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与公知的高频切开工具一起使用。另外,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通道。
参照图81至图89对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8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系统301包括内窥镜4、粘膜剥离处置工具(粘膜剥离装置)302和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粘膜剥离装置302将粘膜底层从固有肌肉层局部地剥离,切除消化道的病变部,粘膜剥离装置302由插入辅助工具308和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参照图36)构成。形成在内窥镜4的插入部3中的通道2内,根据需要从钳子口8插入有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
如图82以及图83所示,插入辅助工具308包括安装在插入部3的前端上的盖帽320和安装在内窥镜4的插入部3中的外置通道326。盖帽320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其包括:使贯穿在外置通道326中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的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弯曲的弯曲部307;和使插入部3的前端插入的连接部325。弯曲部307形成为圆筒状,连接部325设置在弯曲部307的基端。在弯曲部307与连接部325之间,形成有贯通孔327,在将盖帽320安装在插入部3的前端上时,该贯通孔327使插入部3的前端向弯曲部307的内侧露出。在弯曲部307的前端形成有当与管腔器官的壁面抵接时会发生变形的突出部(第四柔软部)328。弯曲部307的前端的开口部330,通过形成突出部328,而以相对于弯曲部307的中心轴线C斜着地倾斜形成。另外,在盖帽320上形成有从盖帽320的外侧向内侧贯通的贯通孔329。在贯通孔329中,外置通道326的前端从盖帽320的外侧向内侧插入。
外置通道326是具有挠性的管状体,其设定为这样的长度:在安装在内窥镜4中的状态下,基端可达钳子口8。在外置通道326的基端,设置有由比构成外置通道326的材质要硬的材质构成的插入口331。外置通道326以沿着插入部3的方式安装在内窥镜4内。外置通道326的前端插入在安装于插入部3的前端上的盖帽320的贯通孔329中。
下面,对使用上述结构的粘膜剥离系统301,将在消化道的内部出现的病变部X从粘膜底层W切除的粘膜剥离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包括:膨隆工序、开口工序、插入工序、角度调整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以及切开工序。下面,对各工序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地进行膨隆工序(参照图11)。之后,进行开口工序。即,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的球囊插入部125插入到外置通道326中,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从安装在插入部3的前端上的盖帽320的贯通孔327突出。
在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从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之后,使刀滑动部32向着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移动,由此使刀29从操作管21的前端突出,进而从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突出。在维持该状态的情况下,从与电源连接部33连接的高频电源向刀29进行高频电流的通电,使刀29前进,在病变部X附近的粘膜N上打开预定大小的开口H(参照附图14)。在打开开口H之后,停止高频电流的通电。然后,使滑动部25向着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移动,由此使刀29没入到操作管21中。
在开口工序之后,进行插入工序。即,在使刀29没入之后,如图84所示,仅将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插入到开口H中。
在插入工序之后,进行角度调整工序。即,使盖帽320的突出部328与开口H附近的消化道的壁面抵接。这时,盖帽320的弯曲部307从消化道的壁面受到反作用力。但是,由于弯曲部307为屈服于该反作用力而变形的程度的硬度,所以,包含突出部328的弯曲部307沿着消化道的壁面弯曲。
这时,插入到弯曲部307中的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由于也具有挠性,所以沿着弯曲部307的内面弯曲。这样,如图85所示,对插入部3进行弯曲操作使弯曲部307变形直至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与固有肌肉层W1为大致平行的状态。
在角度调整工序之后,进行长度调整工序。即,如图86所示,在使弯曲部307弯曲了的状态下,将球囊插入部125向着与消化道的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由此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通过开口H推入到粘膜底层W中,以标识142为大概标准,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配置在粘膜底层W的预定位置上。
在长度调整工序之后,进行剥离工序。即,使用没有图示的注射器,从注射口128向流道126供给流体。供给到流道126中的流体通过连通孔130提供给球囊127,如图87所示,使球囊127膨胀。由此,粘膜底层W的一部分被从其下的固有肌肉层W1剥离。之后,暂时将流体从注射口128放出,使球囊127收缩到原来的状态。由此,在被剥离的粘膜底层W和其下的活体组织之间形成有空洞部H1(参照图88)。
在剥离工序之后,进行切开工序。即,将球囊插入部125从粘膜底层W拉出至开口H之外,与开口工序一样,使刀29从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突出,并插入到开口H中(参照图20)。在维持该状态的同时,向刀29进行高频电流的通电,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沿着病变部X的周围移动。然后,通过刀29将开口H周围的粘膜N切开(参照图21)。在将其切开一定程度的宽度之后,停止高频电流的通电,使刀29没入到操作管21内。
在病变部X大、仅通过一个空洞部H1不能够将包含病变部X的粘膜N从粘膜底层W分离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上述的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以及切开工序。即,如图88所示,在确认标识142的同时,将球囊插入部125通过开口H再次插入到空洞部H1的深处的粘膜底层W中。然后,通过使球囊127膨胀,将在最初的剥离工序中没有剥离的粘膜底层W剥离,如图89所示,形成新的空洞部H2。之后,再次进行切开工序(参照图53)。
这样,通过根据病变部X的大小适时地反复进行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将包含病变部X的粘膜底层W从消化道切除(参照图25)。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在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的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时,通过控制插入部3的弯曲操作,来调节将插入辅助工具308的弯曲部307压靠在消化道的壁面上的力。由此,能够使从消化道作用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变化地控制弯曲部307的变形的状况。即,通过插入部3的弯曲操作,能够改变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的插入角度。其结果为,不需要复杂的手动作业就能够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的球囊插入部125从开口H可靠地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
由于弯曲部307配设在插入辅助工具308的前端,所以在将球囊插入部125插入到消化道中时,能够很好地抑制弯曲部307和消化道的管壁的勾挂。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插入辅助工具308插入到消化道中。
由于突出部328配置在插入辅助工具308的弯曲部307上,所以,通过使突出部328与消化道的壁面抵接,能够通过突出部328容易地使弯曲部307变形。
由于插入辅助工具308具有与弯曲部307连通的外置通道326,所以通过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贯穿在外置通道326中,与使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贯穿在插入部3的通道2内的情况相比较,可使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沿着变形了的弯曲部307的内面,从而确保到突出为止的距离变长。由此,能够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在与固有肌肉层W1平行的状态下插入至粘膜底层W。
由于能够使其它的处置工具贯穿在插入部3的通道2中,所以减少了处置工具的更换次数,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担。
另外,由于不需要使两个以上的处置工具贯穿在内窥镜4的插入部3中,所以与在例如插入部中具备有两个通道的内窥镜相比,能够使插入部3的外径减小。由此,能够提高插入部3的弯曲操作性。
在剥离粘膜N的时候出血或者随着利用刀29进行切开而出血的情况下,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靠近出血的部分的附近,使球囊127膨胀,从而压迫出血的部分,由此,能够止血。或者,将刀29靠在出血的部分并进行高频电流的通电,以使血液凝固,从而能够止血。
下面,参照图90至图94,对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八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即,如图90以及图9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工具340的盖帽341上设置有导向部343,该导向部343相对于弯曲部342向预定方向引导球囊插入部125。导向部343形成为圆筒形,并以在外置通道326的前端与该通道成为一体的方式形成,而且沿着弯曲部342的内面固定。导向部343的前端相对于导向部343的中心轴线C1被斜向切断,以便在弯曲部342变形时,使得由导向部343引导的球囊插入部125无障碍地突出。
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弯曲部342上没有设置突出部328,开口部345以与弯曲部342的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式形成。
下面,对使用如上述构成的插入辅助工具340,将在消化道的内部出现的病变部X从粘膜底层W切除的粘膜剥离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包括膨隆工序、开口工序、角度调整工序、插入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下面,对各工序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与第七实施方式一样地进行膨隆工序和开口工序。之后,进行角度调整工序。即,使盖帽341的弯曲部342与开口H附近的消化道的壁面抵接。这时,弯曲部342从消化道的壁面受到反作用力。但是,由于该弯曲部342为屈服于该反作用力而变形的程度的硬度,所以,如图92所示,弯曲部342沿着消化道的壁面弯曲。随着弯曲部342的弯曲,导向部343也弯曲。
在角度调整工序之后,进行插入工序。即,如图93所示,通过外置通道326和与弯曲部342一起弯曲的导向部343,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从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在开口H中仅插入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
在插入工序之后,与第七实施方式一样地进行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以及切开工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导向部343对球囊插入部125向着其进退方向进行引导,所以,如图94所示,能够抑制球囊插入部125的不必要的变形。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球囊插入部125的进退移动,所以,能够可靠地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
接下来,参照图95至图96,对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的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九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即,如图95所示,在内窥镜4的插入部3中设置有两个通道2A、2B。在一个通道2A中从钳子口8A插入有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的球囊插入部125,在另一个通道2B中从钳子口8B插入有把持钳子351。
使用上述结构的内窥镜4,按照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步骤将在消化道的内部出现的病变部X从粘膜底层W切除。
在插入工序中,如图97所示,为了使得容易将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插入到开口H中,使用从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的把持钳子351对开口H附近的粘膜N以及粘膜底层W进行把持。另外,在切开工序中,如图96所示,为了使得容易通过刀29将粘膜N切开,使用从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的把持钳子351把持开口H附近的粘膜N以及粘膜底层W。
此外,也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使用: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的球囊插入部125插入到一个通道2A中,在另一个通道2B中交换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和把持钳子35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将球囊插入部125插入到一个通道2A中,将把持钳子351插入到另一个通道2B中,通过在使用把持钳子351对粘膜N以及粘膜底层W进行把持的同时,使用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能够缩短处置所需要的时间。另外,能够正确地切开粘膜N。再者,由于减少了处置工具的交换次数,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担。
下面,参照图98至图104,对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的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十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与第七实施方式不同。即,如图9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工具361包括:具有挠性的管状的支承部363;设置在支承部363的前端的圆筒状的弯曲部362;和设置在支承部363的基端的处置工具操作部365。弯曲部362以及支承部363的外径设定为可贯穿在通道2中的大小。
支承部363由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等硬质材料构成,内侧的贯通孔327与弯曲部362的内部空间连通。支承部363的内径设定成可贯穿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的大小。弯曲部362由例如聚乙烯(PE)等柔软材料构成,其粘接在支承部363上。弯曲部362的内径要确保足够的大小,以便即使在弯曲的状态下也可贯穿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插入辅助工具361被插入在通道2中,并以使弯曲部362从插入部的前端突出,使处置工具操作部365从钳子口突出的状态被保持。处置工具操作部365在相对于通道2对插入辅助工具361进行进退操作时,由手术操作者把持。
下面,对使用如上述构成的插入辅助工具361,将在消化道的内部出现的病变部X从粘膜底层W切除的粘膜剥离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包括膨隆工序、开口工序、插入工序、角度调整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下面,对各工序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地进行膨隆工序(参照图9)。之后,进行开口工序。即,将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从通道2中拔出,并代之将插入辅助工具361插入到通道2中,且使其从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接着,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的球囊插入部125从处置工具操作部365侧插入到插入辅助工具361的贯通孔327中,并且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从插入辅助工具361的前端突出。
在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从插入辅助工具361的前端突出之后,使刀29从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突出。在维持该状态的情况下,向刀29进行高频电流的通电,使刀29前进,在病变部X附近的粘膜N上打开预定大小的开口H。
在开口工序之后,进行插入工序。即,在使刀29没入之后,如图99所示,仅将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插入到开口H中。
在插入工序之后,进行角度调整工序。即,使插入辅助工具361的弯曲部362与开口H附近的消化道的壁面抵接。这时,弯曲部362从消化道的壁面受到反作用力。但是,由于该弯曲部362为屈服于该反作用力而变形的程度的硬度,所以弯曲部362沿着消化道的壁面弯曲。
这时,插入到弯曲部362中的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由于也具有挠性,所以,其沿着弯曲部362的内面弯曲。这样,如图100所示,对插入部3进行弯曲操作使弯曲部362变形,直至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与固有肌肉层W1为大致平行的状态。
在进行角度调整工序之后,进行长度调整工序。即,如图101所示,在使弯曲部362弯曲了的状态下,使球囊插入部125向着与消化道的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由此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通过开口H推入到粘膜底层W中,以标识142为大概标准,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配置在粘膜底层W的预定位置上。
在进行长度调整之后,进行剥离工序。即,使用图中没有示出的注射器从注射口128向流道126供给流体。供给至流道126中的流体通过连通孔130被提供给球囊127,如图102所示,使球囊127膨胀。由此,粘膜底层W的一部分从其下的固有肌肉层W1剥离。之后,将流体暂时从注射口128放出,使球囊127收缩至原来的状态。由此,在被剥离的粘膜底层W和其下的活体组织之间形成有空洞部H1(参照图103)。
在进行剥离工序之后进行切开工序。即,在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沿着病变部X的周围移动的同时,通过刀29将开口H周围的粘膜N切开。在将其切开一定程度的宽度之后,停止高频电流的通电,使刀29没入到操作管21内。
在病变部X大、仅用一个空洞部H1不能够将包含病变部X的粘膜N从粘膜底层W分离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上述的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以及切开工序。即,在确认标识142的同时,将球囊插入部125通过开口H再次插入到空洞部H1深处的粘膜底层W中。然后,通过使球囊127膨胀,将在最初的剥离工序中没有被剥离的粘膜底层W剥离,如图104所示,形成新的空洞部H2。之后,再次进行切开工序(参照图53)。
这样,通过根据病变部X的大小,适时地反复进行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以及切开工序,能够将包含病变部X的粘膜底层W从消化道切除(参照图25)。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通过将支承部363贯穿在内窥镜4的通道2中,能够容易地将插入辅助工具361支承在插入部3中。另外,将插入辅助工具361与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一起贯穿在插入部3的通道2中,而不是在插入部3的外侧,由此将插入部3的外侧面维持为没有凹凸的状态,所以能够容易地将插入部3插入到体腔内。
下面,参照图105至图107,对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的第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十一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与第十实施方式不同。即,如图10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工具371的弯曲部372与支承部373形成为一体。支承部373的管壁的厚度形成为比弯曲部372的管壁的厚度要厚。由此,使得支承部373的刚性比弯曲部372的刚性要高。
下面,对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插入辅助工具371,将在消化道的内部出现的病变部X从粘膜底层W切除的粘膜剥离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中,与第十实施方式不同,在进行开口工序之后,进行角度调整工序,然后进行插入工序。即,在角度调整工序中,使插入辅助工具371的弯曲部372与开口H的附近的消化道的壁面抵接。由此,如图106所示,弯曲部362沿着消化道的壁面弯曲。
之后,使球囊插入部125从插入辅助工具371的前端突出,如图107所示,仅将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插入到开口H中。
对于其它工序,与第十实施方式一样地进行。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也能够起到与第十实施方式一样的作用和效果。
此外,由于弯曲部372与支承部373形成为一体,所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第七实施方式中,插入辅助工具308具有外置通道326。但是,如图108以及图109所示,插入辅助工具380也可以只由安装在插入部3的前端上的盖帽381构成。盖帽381包括:使贯穿在内窥镜4的插入部3的通道2中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的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弯曲的弯曲部307;和使插入部3的前端插入的连接部325。这种情况下,将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贯穿在通道2中进行。由此,能够起到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具有高频手术刀16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但是,也可以如图110所示,将不具有高频手术刀等切开工具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385与公知的高频切开工具一起使用。再者,在第九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在插入部3中设置有两个通道2A、2B的内窥镜4。也可以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使用该内窥镜4,并使用把持钳子351顺利地进行处置。
下面,参照图111至图121,对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的第十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粘膜剥离装置)401包括内窥镜405、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和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在形成在内窥镜4的插入部3中的通道2内,根据需要插入有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或者粘膜下局部注射针6。
内窥镜405是在插入部3的前端开口的通道2朝向前方的所谓的直视型内窥镜。在内窥镜405的基端部设置有操作部410,该操作部410进行用于使插入部3的前端弯曲的操作。内窥镜405包括钳子立起机构(弯曲部)415,该钳子立起机构415用于改变从通道2的前端开口部2a突出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的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的朝向。如图112以及图113所示,钳子立起机构415将配置在开口部2a上的钳子座412压靠于插入在通道2中的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上,由此来改变从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的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的朝向。
钳子立起机构415包括:可摆动的钳子座412;用于操作钳子座412的钳子座操作部416;以及连接钳子座412和钳子座操作部416的操作线417。钳子座412配置在通道2的开口部2a附近的插入部3的前端。当使钳子座操作部416向一方旋转时,在操作线417上作用有拉伸力,该拉伸力经由操作线417传递到钳子座412。由此,钳子座412向插入部3的中心摆动,从而立起。另外,当使钳子座操作部416向另一方旋转时,在操作线417上作用有推压力,该推压力经由操作线417传递到钳子座412。由此,钳子座412向着插入部3的外侧摆动,从而退避。
如图114所示,在内窥镜405的插入部3中设置有物镜418、右侧光导419、左侧光导420和吐出对物镜进行清洗的清洗液的清洗液喷嘴421。此外,图114中的A方向在内窥镜画面上与视野的上方向对应,B方向在内窥镜画面上与视野的下方向对应,左右与内窥镜画面为基准。
下面,对于使用如上述构成的粘膜剥离系统401,将在消化道的内部出现的病变部X从粘膜底层W切除的粘膜剥离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包括:膨隆工序、开口工序、插入工序、角度调整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下面对各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与第三实施方式一样地进行膨隆工序和开口工序。之后,进行插入工序。即,如图115所示,将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通过开口H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
在插入工序之后,进行角度调整工序。在插入工序中,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配置成与消化道的粘膜底层W(正确的说是膨隆之前的粘膜N)构成预定范围内的角度。但是,在为了使粘膜底层W剥离,而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插入到粘膜底层W的内部的情况下,为了使最前端部129不到达固有肌肉层W1,需要改变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相对于粘膜底层W的插入角度,以使前端部125a与粘膜底层W下的固有肌肉层W1大致平行。
因此,在将内窥镜405的插入部3的前端配置在膨隆后的病变部X的附近,并且使对钳子座操作部416进行操作以使钳子座412立起。然后,通过将立起的钳子座412的前端压靠在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上,来对从通道2突出的前端部125a的角度进行调整,以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与固有肌肉层W1大致平行。这时,从通道2突出的前端部125a的朝向在内窥镜画面上变更向视野的上方向,所以,在内窥镜的画面上,由于从斜上方对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进行观察,所以,能够正确地把握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向粘膜底层W的插入角度。
顺便说一下,在从通道2突出的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的朝向在内窥镜画面上变更为插入部3的半径方向,而不是变更向视野的上方向的情况下,在内窥镜画面上,由于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的弯曲部分是被从沿着其弯曲方向的面进行观察,所以,把握弯曲角度变得非常困难。
此外,这里虽然是在插入工序之后进行角度调整工序,但是也可以先进行角度调整工序,之后进行插入工序,也可以同时并行进行插入工序和角度调整工序。
在角度调整工序之后进行长度调整工序。即,如图117所示,通过将球囊插入部125向与消化道的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来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通过开口H推入到粘膜底层W中,并且以标识142为大概标准将其配置在粘膜底层W的预定位置上。
在长度调整工序之后,进行剥离工序。即,使用没有图示的注射器从注射口128向流道126供给流体。供给至流道126中的流体通过连通孔130被提供给球囊127,如图118所示,使球囊127膨胀。由此,粘膜底层W的一部分从其下的固有肌肉层W1剥离。之后,暂时从注射口128放出流体,使球囊127收缩到原来的状态。由此,在被剥离的粘膜底层W和固有肌肉层W1之间形成有空洞部H1。
在剥离工序之后,进行切开工序。即,将球囊插入部125从粘膜底层W拉回至开口H之外,如图119所示,与开口工序一样,使刀29从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突出,并插入到开口H中。在维持该状态的同时,向刀29进行高频电流的通电,使刀29沿着病变部X的周围移动。由此,将开口H周围的粘膜N切开(参照图49)。在切开一定程度的宽度之后,停止高频电流的通电,使刀29没入到操作管21内。
在病变部X大、仅用一个空洞部H1不能够将包含病变部X的粘膜N从粘膜底层W分离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上述的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以及切开工序。即,如图120所示,以标识142为大概标准,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通过开口H再次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然后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进一步推入到空洞部H1的深处。接着,如图121所示,通过使球囊127膨胀,将在最初的剥离工序中没有剥离的粘膜底层W从固有肌肉层W1剥离,形成新的空洞部H2。之后,再次进行切开工序(参照图53)。
这样,根据病变部X的大小,适时地反复进行穿通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以及切开工序,由此,将包含病变部X的粘膜底层W从消化道切除(参照图25)。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在插入到通道2中的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从通道2的前端开口部2a突出时,通过将钳子座412压靠在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上,能够将前端部125a的朝向在内窥镜画面上变更成视野的上方向。由此,能够将内窥镜的插入部3配置成与消化道的粘膜N构成预定角度,即使在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从插入部3的前端突出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使前端部125a的朝向与粘膜底层W下的固有肌肉层W1大致平行的基础上,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插入到粘膜底层W内。其结果为,在不在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上设置特别的结构的情形下,就能够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向粘膜底层W插入至预定深度以上的情况防止于未然。
由于钳子立起机构415包括钳子座412、钳子座操作部416和操作线417,所以能够用极其简单的结构对应于钳子座操作部416的旋转动作,来对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的插入角度进行调整。
由于在内窥镜405的插入部3中只形成有一个通道2,所以能够缩小插入部3的外径。由此,容易将插入部3插入到体腔内。再者,由于插入部3和消化道内侧的粘膜N之间的间隔变大,所以能够提高内窥镜405的角度操作和旋转操作等的操作性。
当在剥离粘膜N时出血或者随着利用刀29进行切开而出血的情况下,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接近出血的部分附近,使球囊127膨胀,从而对出血的部分进行压迫,由此能够止血。或者,将刀29靠在出血的部分,并进行高频电流的通电,以使血液凝固,由此能够止血。
下面,参照图122至图129,对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的第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十三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与第十二实施方式不同。即,如图122所示,在内窥镜452的插入部3中设置有两个通道2A、2B。钳子立起机构415设置在一个通道2A的前端的开口部。
通道2A、2B向通过压靠钳子座412而弯曲的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的弯曲方向偏置地进行配置。即,如图122所示,形成为:在内窥镜画面上向视野的上方向(A方向)或者下方向(B方向)间隔开,并且夹着物镜418在其左右间隔开来。在一个通道2A中贯穿有球囊插入部125,在另一个通道2B中插入有把持钳子453。
下面,对使用上述结构的内窥镜452将在消化道的内部出现的病变部X从粘膜底层W切除的粘膜剥离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包括:膨隆工序、开口工序、角度调整工序、插入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下面对各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与第三实施方式一样地进行膨隆工序和开口工序。之后,如图123和图124所示,将把持钳子453插入到在内窥镜画面上位于视野上侧的通道2B中,使把持钳子453的前端处置工具453a从通道2B前端的开口部突出。然后,使用该前端处置工具453a把持病变部X附近的粘膜N以及粘膜底层W。在维持该状态的情况下,进行角度调整工序。即,操作钳子座操作部416,预先使钳子座412立起。然后,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与预先立起的钳子座412的前端抵接,由此,对从通道2突出的前端部125a的角度进行调整,以使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与固有肌肉层W1大致平行。
在角度调整工序之后,进行插入工序。即,如图125所示,使用把持钳子453对病变部X附近的粘膜N以及粘膜底层W进行把持,同时通过开口H将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
插入工序之后,进行长度调整工序。即,如图126所示,通过使球囊插入部125向着与消化道的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通过开口H推入到粘膜底层W中,并以标识142为大概标准将其配置在粘膜底层W的预定位置。
此外,在通过使用把持钳子453对病变部X附近的粘膜N以及粘膜底层W进行把持,能够在内窥镜的画面上对贯穿在通道2A内的球囊插入部125进行充分的确认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进行插入工序和长度调整工序。
在长度调整工序之后,进行剥离工序。即,使球囊127膨胀,由此,粘膜底层W的一部分从其下的固有肌肉层W1剥离。之后,通过使球囊127收缩回原来的状态,在被剥离的粘膜底层W和固有肌肉层W1之间形成有空洞部H1。
在剥离工序之后,进行切开工序。即,在使用把持钳子453对病变部X附近的粘膜N以及粘膜底层W进行把持的同时,将球囊插入部125从粘膜底层W拉回至开口H之外,如图127所示,使刀29从球囊插入部125的最前端部129突出,并插入到开口H中。在维持该状态的同时,对刀29进行高频电流的通电,使刀29沿着病变部X的周围移动。由此,将开口H周围的粘膜N切开。在切开一定程度的宽度之后,停止高频电流的通电,使刀29没入到操作管21内。
此外,也可以在使用把持钳子453对病变部X附近的粘膜N以及粘膜底层W进行把持的状态下,进行上述的角度调整工序、插入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当然,也可以在每次结束上述的各工序时释放病变部X附近的粘膜N以及粘膜底层W,然后转移到下面的工序。但是,在将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插入到粘膜底层W中时,或者在使刀29沿着病变部X的周围移动时,存在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可能:由于被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或者刀29按压,病变部X附近的粘膜N或者粘膜底层W移位(移动),所以在转移至插入工序时,以及在转移至切开工序时,优选能够在事前使用把持钳子453对病变部X附近的粘膜X以及粘膜底层W进行把持。由此,能够将上述现象避免于未然。
在病变部X大、仅通过一个空洞部H1不能够将包含病变部X的粘膜N从粘膜底层W分离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上述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和切开工序。这样,根据病变部X的大小适时地反复进行穿通工序、长度调整工序、剥离工序以及切开工序,由此将包含病变部X的粘膜底层W从消化道切除。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将球囊插入部125插入到一个通道2A中,将把持钳子351插入到另一个通道2B中,通过在使用把持钳子351对粘膜N以及粘膜底层W进行把持的同时,使用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能够缩短处置所需要的时间。另外,能够正确地将粘膜N切开。再者,由于处置工具的更换次数减少,所以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担。
此外,如图12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道2A在图122中所示的A方向或者B方向的位置、与通道2B在A方向或者B方向上的位置不同。通过通道2A、2B的位置的不同,在使从一个通道2A突出的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弯曲时,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在图122所示的A方向或者B方向上的位置,与从另一个通道2B突出的把持钳子453的前端在A方向或者B方向上的位置一致。由此,能够使用把持钳子453顺利地进行上述各工序。
顺便说一下,在使通道2A、2B在图122所示的A方向或者B方向上的位置一致的情况下,如图129所示,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在图122所示的A方向或者B方向上的位置、与从另一个通道2B突出的把持钳子453的前端在A方向或者B方向上的位置错开。这样的话,难以在使用把持钳子353对粘膜N以及粘膜底层W进行把持的同时进行上述各工序。
另外,由于通道2A、2B在与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的弯曲方向不同的方向上间隔开而形成,所以即使使贯穿在一个通道2A中的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弯曲,其前端部125a也不会与贯穿在另一个通道2B中的处置工具相干涉。与此相对,如果在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的弯曲方向上间隔开而形成,则当使贯穿在一个通道2A中的球囊插入部125的前端部125a弯曲时,存在其前端部125a与贯穿在另一个通道2B中的处置工具相干涉的可能性。
下面,参照图130以及图131对本发明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的第十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十四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与第十三实施方式不同。即,如图130所示,两个通道402A、402B形成为,在内窥镜462的内窥镜画面上,在成为视野的下侧的位置上,位于物镜418的左右两侧,并且在图130中的A方向或者B方向上的高度相同。在通道402A、402B中分别设置有钳子立起机构415。
由于使用上述结构的内窥镜462进行的粘膜剥离方法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方法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膜剥离装置以及粘膜剥离方法,能够使贯穿在一个通道402A中的处置工具在图130中的A方向或者B方向上的高度、与贯穿在另一个通道402B中的处置工具在图130中的A方向或者B方向上的高度相同或者不同,由此,能够扩大两个处置工具的应用范围。再者,从两方的通道402A、402B突出的处置工具之间不会互相干涉。
此外,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使用有具有高频手术刀16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108。但是,也可以将不包含高频手术刀等高频切开工具的公知的剥离球囊插入装置385与公知的高频切开工具一起进行使用。
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通道。要紧的是,只要在这些多个通道中的至少一个中设置有钳子立起机构即可。作为钳子立起机构并不限定于由钳子座、钳子座操作部、操作线构成的机构,例如,也可以是使用电动机等致动器对钳子座进行驱动的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加以各种变更。
例如,使用上述的粘膜剥离系统进行的手动作业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手动作业,也可以只是实施一部分工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膜剥离装置,该粘膜剥离装置包括:插入到被检体内部的第一插入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前端部、并通过导入流体而膨胀的膨胀部;形成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内部、与所述膨胀部连接并向所述膨胀部供给流体的流道;以及使插入在所述被检体内部的处置工具的所述前端部相对于所述处置工具的比该前端部接近基端部的部分弯曲的弯曲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处置工具的前端部相对于处置工具的比该前端部接近基端部的部分弯曲,来使处置工具的前端的朝向与位于管腔器官的粘膜底层下的固有肌肉层大致平行,并在保持该状态的情形下,将处置工具的前端部推入到粘膜底层中。由此,由于处置工具的前端不会接触固有肌肉层,所以使用该处置工具的手动操作容易进行。其结果为,在切除管腔器官的病变部的时候,可在短时间内容易并且不受手术操作者的技术水平限制地进行安全的手动作业。

Claims (11)

1、一种粘膜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膜剥离装置包括:
第一插入部,其被插入到被检体内部;
膨胀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前端部,并通过导入流体而膨胀;
流道,其形成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内部,与所述膨胀部连接并向所述膨胀部供给流体;以及
弯曲部,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前端部,并使所述前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比该前端部接近基端部的部分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膜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包括:线,其贯穿在所述第一插入部内部,并且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连接;和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基端部,并与所述线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通过使所述操作部移动而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膜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上设置有第一柔软部,与比该前端部接近所述基端部的部分相比,该第一柔软部比较柔软,
所述第一柔软部在作用有预定大小的力时,比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接近所述基端部的所述部分先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膜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设置有第一弯曲辅助部件,所述第一弯曲辅助部件具有仅容易向特定的方向弯曲的特性,并且辅助所述前端部的弯曲动作,
所述第一弯曲辅助部件,以使自身容易弯曲的方向与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应该弯曲的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膜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能够进行旋转操作,其包括旋转传递部,该旋转传递部将通过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旋转操作而产生的旋转力传递至所述线,
通过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旋转操作,至少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绕着该前端部的轴心进行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膜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内部,在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基端到前端的范围内形成有使高频切开工具贯穿的贯穿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膜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比所述膨胀部接近所述基端部的部分,设置有表示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向粘膜下的插入量的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膜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设置有第三柔软部,该第三柔软部在施加刚性的柔软极限和硬质极限之间的外力时发生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膜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柔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最前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粘膜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柔软部的弯曲刚性,以在所述第三柔软部变形时描绘曲率一定的曲线的方式,沿着所述第一插入部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膜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柔软部具有容易向特定方向弯曲的特性。
CN200680018735A 2005-05-31 2006-05-31 粘膜剥离装置 Active CN10059400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59400A JP4827440B2 (ja) 2005-05-31 2005-05-31 粘膜下層剥離処置具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159401/2005 2005-05-31
JP2005159401A JP2006333944A (ja) 2005-05-31 2005-05-31 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内視鏡
JP2005160296A JP4716787B2 (ja) 2005-05-31 2005-05-31 粘膜下層剥離処置具及び粘膜下層剥離処置具システム
JP159400/2005 2005-05-31
JP160296/2005 2005-05-31
JP2005161232A JP4772383B2 (ja) 2005-06-01 2005-06-01 粘膜下層剥離処置具システム
JP161232/2005 2005-06-01
JP166922/2005 2005-06-07
JP2005166922A JP4772386B2 (ja) 2005-06-07 2005-06-07 粘膜下層剥離処置具セット及び粘膜下層剥離処置具システム
PCT/JP2006/310904 WO2006129726A1 (ja) 2005-05-31 2006-05-31 粘膜剥離装置、および粘膜剥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4446A CN101184446A (zh) 2008-05-21
CN100594004C true CN100594004C (zh) 2010-03-17

Family

ID=37555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8735A Active CN100594004C (zh) 2005-05-31 2006-05-31 粘膜剥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27440B2 (zh)
CN (1) CN10059400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7970B2 (ja) * 2007-10-18 2013-08-07 国立大学法人 岡山大学 粘膜下膨隆形成用ガス注入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内視鏡
WO2011104960A1 (ja) * 2010-02-26 2011-09-0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CN101889890A (zh) * 2010-06-21 2010-11-24 北京悬壶京琼医药科技发展研究院 骨膜剥离器和使用该骨膜剥离器的骨折治疗仪
KR101056698B1 (ko) * 2011-02-22 2011-08-12 정명준 복수개의 모드를 멀티시술모듈을 통해 하나의 장치로 동작시키는 내시경하 점막하층 멀티용 시술기구
JP5420802B2 (ja) * 2011-11-16 2014-02-19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
CN105050530B (zh) * 2013-03-28 2017-07-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处置器械更换装置和医疗系统
CN103565495A (zh) * 2013-11-25 2014-02-12 王红军 扩张分离器
CN103948413B (zh) * 2014-04-29 2016-03-09 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可视皮下组织剥离器
US10251662B2 (en) * 2015-06-04 2019-04-09 Covidien Lp Surgical instruments for blunt and sharp tissue dissection
JP6076567B1 (ja) * 2015-06-18 2017-02-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挿入機器および挿入装置
CN108778150B (zh) * 2016-01-21 2021-07-06 克利夫兰临床基金会 用于协助粘膜下剥离的系统和设备
JP6662690B2 (ja) * 2016-04-11 2020-03-11 ミズホ株式会社 内視鏡手術器具
CN108888300A (zh) * 2018-05-21 2018-11-27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一种适用于消化内镜粘膜下隧道技术的球囊扩张注射针
CN111420168B (zh) * 2020-04-01 2022-03-0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静脉注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6470U (zh) * 1989-08-16 1991-04-09
JP3740808B2 (ja) * 1997-11-19 2006-02-01 株式会社カネカ 拡張カテーテル
US20030225312A1 (en) * 2002-03-18 2003-12-04 Anthony Kalloo Endoscopic system for treating inside of body cavity
JP4331540B2 (ja) * 2002-08-06 2009-09-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2005007161A (ja) * 2003-05-23 2005-01-13 Yukinobu Takimoto Emr用処置具及びemr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27440B2 (ja) 2011-11-30
CN101184446A (zh) 2008-05-21
JP2006333943A (ja) 200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4004C (zh) 粘膜剥离装置
US9289236B2 (en) Mucosa sepa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cosa separation
JP6157007B2 (ja) 腔内弁作製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9827038B2 (en) Medical instrument for endoscope and treatment method
JP7048861B2 (ja) 体管腔内低侵襲性治療用システム
CN103327911A (zh) 具有远端抽吸能力的手术切割器械
EP2740421A1 (en) Lifting cap
JP2004065679A (ja) 内視鏡処置システム
EP1974685B1 (en) Indwelling medical device
KR102395034B1 (ko) 벌룬이 설치된 배액 카테터
JP4588678B2 (ja) 胃ろうカテーテル導入装置
US8002695B2 (en) Medical procedure via natural opening
US8540621B2 (en) Medical retainer and medical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JP4716787B2 (ja) 粘膜下層剥離処置具及び粘膜下層剥離処置具システム
CN102014766A (zh) 用于为外科工具提供方向的方法和装置
JP4772383B2 (ja) 粘膜下層剥離処置具システム
JP4832763B2 (ja) アクセス用医療装置および医療処置実行方法
KR102241687B1 (ko) 원형문합기용 삽입보조기구
JP3206853B2 (ja) ドレナージチューブ
JP2007136082A (ja) 内視鏡挿入補助具
JP2004298293A (ja) 子宮操作具
CN215272652U (zh) 手控负压吸引双腔双导丝引导的输尿管软镜导引鞘套件
CN102058377B (zh) 内窥镜工具
CN114533155A (zh) 一种骨科关节镜手术辅助装置
JPH0565180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