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7613C - 排纸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排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7613C
CN100587613C CN200610098556A CN200610098556A CN100587613C CN 100587613 C CN100587613 C CN 100587613C CN 200610098556 A CN200610098556 A CN 200610098556A CN 200610098556 A CN200610098556 A CN 200610098556A CN 100587613 C CN100587613 C CN 10058761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row
discharge
class
original cop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98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6880A (zh
Inventor
田中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96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6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76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761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1Bottom with several surface portions forming an angle relatively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4Bottom with surface portions curved in lengthwise direction
    • B65H2405/11141Bottom with surface portions curved in lengthwise direction forming wavy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在不对纸张类施加大的负荷、且不使装置结构大型化的情况下可靠地提高原稿在排纸盘上的排纸整齐性的排纸装置。该排纸装置包括用于排出原稿(D)的排纸辊(128)、以及用于承载排出的原稿(D)的排纸盘(13),所述排纸盘(13)包括朝向原稿(D)的排出方向升高的第三倾斜面(134c)、以及第二倾斜面(134b),该第二倾斜面(134b)相对所述第三倾斜面(134c)连接于原稿(D)的排出方向上游侧,包括水平面、或坡度比所述第三倾斜面(134c)平缓的斜面、或坡度与所述第三倾斜面(134c)相反的斜面。

Description

排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纸装置,其安装在例如图像形成装置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等上,用于将输入的纸张类排出。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上,有时会安装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用于将承载在供纸盘上的原稿(纸张类)逐张地取出,向图像形成装置的读取位置R送入,并在图像读取结束后,将原稿排出到排纸盘上。因此,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上安装有排纸装置,该排纸装置包括用于排出图像读取结束后的原稿的排纸部、以及收容排出的原稿的排纸盘。
但是,在现有的排纸装置中,由于排出速度和原稿尺寸等的不一致,存在原稿在排纸盘上的整齐性、即排纸整齐性下降的问题。导致排纸整齐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排出的原稿前端由于重力作用而垂下,与已经排出到排纸盘上的原稿表面接触,从而导致排纸盘上的原稿移动。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使排出的原稿成波纹状从而提高排纸时原稿的直线前进性的技术。若原稿的直线前进性提高,则排出的原稿前端与排纸盘上的原稿接触的位置变远,由此,排出的原稿与排纸盘上的原稿表面接触的时间及面积减小,结果是可提高原稿在排纸盘上的排纸整齐性。
另外,还提出了一种技术:使排纸盘倾斜,通过使排出的原稿向后方滑落,从而用排纸盘的后端壁使原稿的后端对齐。但是,若使排纸盘倾斜,则排纸盘变高,导致装置结构大型化。因此,提出了一种通过使排纸盘的后端部形成为倾斜面或平坦面以抑制排纸盘高度的技术。
另外,又提出了一种技术:取代用排纸盘的后端壁对齐原稿后端,而是在排纸盘上设置前端壁,用前端壁使排出的原稿前端对齐。
另外,还提出了一种将这些技术组合起来的技术:将排纸盘的后端部形成为平坦面以限制排纸盘的高度,且在排纸盘上设置前端壁,用前端壁使排出的原稿前端对齐。该前端壁可相对排纸盘移动,因此可对应各种尺寸的原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77579号公报
但是,为了在原稿完全排出之前不让原稿前端与排纸盘上的原稿接触,而需要形成相当大的波纹状。但是,若使原稿形成大的波纹状,则需要施加大的应力,有可能损坏原稿。
在专利文献1中,确实可实现装置结构的小型化,但因为前端壁是可移动,所以如果其位置不与原稿尺寸对应的话,则不能提高原稿的排纸整齐性。
例如,当前端壁相对原稿尺寸位于远处时,则不能对齐原稿的前端部,另一方面,当前端壁相对原稿尺寸位于近处时,则原稿的前端部会在原稿没有完全排出之前与前端壁相碰,存在将原稿折弯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不对纸张类施加大的负荷、且不使装置结构大型化的情况下可靠地提高原稿在排纸盘上的排纸整齐性的排纸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达成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排纸装置采用如下结构。
(1)一种排纸装置,包括用于排出纸张类的排纸机构、以及用于承载排出的纸张类的排纸盘,所述排纸盘包括以朝向纸张类的排出方向升高的方式倾斜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连接于纸张类的排出方向上游侧,包括水平面、或坡度比所述第一表面平缓的斜面、或坡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斜面。
(2)在(1)记载的排纸装置中,所述第一表面配置在包含如下位置在内的规定范围内,该位置是指在尺寸为可从所述排纸机构排出的最大纸张类的大致一半尺寸的纸张类承载在所述排纸盘上时,与该纸张类的前端部对应的位置。
(3)在(1)或(2)记载的排纸装置中,包括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配置在纸张类的排出方向上游侧,且朝向纸张类的排出方向升高,所述第四表面相对所述第三表面连接于纸张类的排出方向上游侧,包括水平面、或坡度比所述第三表面平缓的斜面、或坡度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反的斜面。
(4)在(3)记载的排纸装置中,所述第三表面配置在包含如下位置在内的规定范围内,该位置是指在尺寸为可从所述排纸机构排出的最大纸张类的大致一半尺寸的纸张类承载在所述排纸盘上时,与该纸张类的中央部对应的位置。
(5)在(1)记载的排纸装置中,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当所述排纸机构的驱动力作用在排出的纸张类上时,纸张类可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滑动的倾斜角。
(6)一种排纸装置,包括用于排出纸张类的排纸机构、以及用于承载排出的纸张类的排纸盘;所述排纸盘包括:承载面,在所述纸张类的排出方向的上游侧具有水平面;以及鼓出部,该鼓出部设置在与纸张类的排出方向大致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用于使承载在所述排纸盘上的纸张类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鼓起。在所述鼓出部的上表面形成有以朝向纸张类的排出方向升高的方式倾斜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连接于纸张类的排出方向上游侧,包括水平面、或坡度比所述第一表面平缓的斜面、或坡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斜面,所述第一表面形成于包括如下位置在内的规定范围内,所述位置是指,在尺寸为可从所述排纸机构排出的最大纸张类的大致一半尺寸的纸张类承载在所述排纸盘上时,与所述纸张类的前端部对应的位置。
采用本发明,能在不对纸张类施加大的负荷、且不使装置结构大型化的情况下可靠地提高原稿在排纸盘上的排纸整齐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码复印机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卸下了供纸盘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从原稿输送方向下游侧表示该实旋例中的排纸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放大表示该实施例中的排纸盘的剖视图;以及
图7是放大表示该实施例中的排纸盘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数码复印机的构成)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码复印机的外观图。如图1所示,数码复印机包括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Auto DocumentFeeder)10、扫描单元20及打印机引擎部30。
另外,在数码复印机中,将最大复印原稿尺寸称为原尺寸(FullSize),将其一半尺寸称为半尺寸(Half Size)。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最大复印原稿尺寸是A3尺寸,所以A3尺寸成为原尺寸,作为其一半尺寸的A4尺寸成为半尺寸。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0用于逐张地输入原稿(纸张类)D,并向规定的读取位置R(将会在后面叙述)供给。
扫描单元20以光学方式读取由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0供给或手动供给的原稿D的图像,并转换成图像数据。
打印机引擎部30包括充电装置、激光单元、感光鼓、显影装置、转印辊及定影装置(均未图示)。充电装置用于对感光鼓表面充电至规定电位。激光单元用于根据来自扫描单元20的图像数据在感光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用于利用色调剂对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转印辊用于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用纸上。定影装置用于使转印到用纸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采用这种构成,由扫描单元20读取的原稿图像利用打印机引擎部30复印到用纸上。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0的结构)
图2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0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供纸盘11卸下后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0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2至图4所示,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0包括:承载多张原稿D的供纸盘11、从供纸盘11取出原稿D并沿着输送路径C(将会在后面叙述)输送的输送装置12、以及收容从输送装置12排出的多张原稿D的排纸盘(接纸盘)13。
输送装置12具有第一导向部件121和第二导向部件122。第一导向部件121和第二导向部件122在内侧具有平滑的导向面,在导向面与导向面的间隙中形成有输送原稿D用的输送路径C。
该输送路径C形成为连接供纸盘11和排纸盘13的大致U字型,并在最靠近扫描单元20的部分,设置有读取原稿图像的读取位置R。
第一导向部件121配置在第二导向部件122的外侧,且在与读取位置R对应的部分形成有长方形的开口部121a。由此,在输送路径C上输送的原稿D在经过读取位置R时与扫描单元20正对。
在输送路径C上,从原稿D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依次配置有拾取辊123、分离辊(Separate Loller)124、第一输送辊125a、对位辊126、第二输送辊125b、稳定辊127、第三输送辊125c、以及排纸辊128。
拾取辊123从供纸盘11上逐张地拾起原稿D并向输送装置12的输送路径C输入。分离辊124在拾取辊123输入多张原稿D时,仅使最上面的原稿D通过,拦截剩下的原稿D的行进。第一至第三输送辊125a~125c沿着输送路径C输送由分离辊124分离的原稿D。对位辊126对利用第一至第三输送辊125a~125c输送的原稿D进行位置调整。稳定辊127在靠近读取位置R的前方位置使利用第一至第三输送辊125a~125c输送的原稿D的动作稳定化。排纸辊128与排纸盘13一起构成本发明的排纸装置40,并将利用第一至第三输送辊125a~125c输送的原稿D从搬送装置12的输送路径C排出。
这些辊123~128在支撑为水平状态的驱动轴上以规定间隔分别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各设置四个,在各驱动轴旋转时,设置在该驱动轴上的所有辊123~128一起旋转。
在排纸辊128的正下方配置有夹紧辊129。该夹紧辊129旋转自如地配置在第一导向部件121的槽部121b(仅在图5中作出图示)内,并利用板簧等弹性部件压接到排纸辊128的外周面上。
在读取位置R的下游,第一导向部件121位于第二导向部件122的下侧。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将第一导向部件121的读取位置R下游侧的部分作为下导向部121c,将第二导向部件122的读取位置R下游侧的部分作为上导向部122c。
图5是从原稿输送方向下游侧表示该实施例中的排纸装置40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下导向部(导向部件)121c的导向面配置得比排纸辊128的最下部还低,在排纸辊128的驱动轴的大致正下方具有多个突起部130,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突起部130的个数并没有特殊限定。
这些突起部130配置在不与排纸辊128相对的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以从两侧夹持四个排纸辊128中位于最外侧的排纸辊128的形态各配置一个,且这些突起部130各自的上端部从排纸辊128的最下部向上侧突出。
各突起部130在原稿D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侧面部具有越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去越升高的抬升面(未图示)。由此,当输送的原稿D到达突起部130时,原稿D的与突起部130对应的部分由抬升面抬高而攀上突起部130,另一方面,原稿D的与排纸辊128对应的部分仍然由上下导向部121c、122c引导,进入到排纸辊128和夹紧辊129之间。
(排纸盘13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6对作为本发明要点的排纸盘13进行说明。
图6是放大表示该实施例中的排纸盘13的剖视图。在以下说明中,排纸方向是指原稿D排出的方向,宽度方向是指与排纸方向正交的方向。
如图6所示,该排纸盘13包括:承载排出的原稿D的承载面131;设置在承载面131的排纸方向后端部、用于使承载在承载面131上的原稿D后端对齐的后端面132;以及设置在承载面13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用于防止承载在承载面131上的原稿D沿宽度方向落下的侧壁面133。
承载面131从靠近后端面132处依次包括水平面(第四表面)131a及丘陵面131b(仅在图3中作出图示),在其宽度方向中央部设置有鼓出部134,用于使承载在承载面131上的原稿D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鼓起。
该鼓出部134从水平面131a的中途部延伸到丘陵面131b的后端,从靠近排纸盘13的后端面132的部位开始依次包括第一倾斜面(第三表面)134a、第二倾斜面(第二表面)134b、第三倾斜面(第一表面)134c、第四倾斜面134d。
第一至第四倾斜面134a~134d均以越朝向排纸方向越升高的形态倾斜,使得所承载的原稿D容易向后端面132滑落。
第一倾斜面134a以从排纸盘13的后端面132离开A4尺寸原稿D的纵向尺寸的大致一半的位置为中心,相对于排纸方向的上游和下游具有规定的宽度。即,第一倾斜面134a形成在包含承载在承载面131上的A4尺寸原稿前端位置在内的规定范围内。
第三倾斜面134c以从排纸盘13的后端面132离开A4尺寸原稿D的大致纵向尺寸的位置为中心,相对于排纸方向的上游和下游具有规定的宽度。
由此,当在承载面131上承载A4尺寸的原稿D时,原稿D的中途部对应位于第一倾斜面134a上,原稿D的前端部对应位于第三倾斜面134c上。
另一方面,当在承载面131上承载A3尺寸的原稿D时,则该原稿D的中途部的两个部位分别对应位于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上。
第一倾斜面134a是比连接于其排纸方向上游的水平面131a及连接于其排纸方向下游的第二倾斜面134b斜度大的斜面,利用其倾斜度,可起到防止所承载的原稿D沿着排纸方向移动的作用。
第三倾斜面134c是比连接于其排纸方向上游的第二倾斜面134b及连接于其排纸方向下游的第三倾斜面134d斜度大的斜面,利用其倾斜度,可起到防止所承载的原稿D沿着排纸方向移动的作用。
即,当后排出的原稿D对已经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原稿D施加朝向排纸方向的摩擦力时,则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对排纸盘13上的原稿D施加抵消所述摩擦力的阻力。
尤其是当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原稿D为A4尺寸时,由于原稿D的前端部以较大的摩擦角接触第一倾斜面134a,所以即使后排出的原稿D施加朝向排纸方向的较大的摩擦力,也能施加与其抵消的足够的阻力。
由此,即使后排出的原稿D对已经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原稿D施加朝向排纸方向的摩擦力,所承载的原稿D也可利用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施加的阻力来防止在排纸方向上移动。
另外,第三倾斜面134c的倾斜角度设计成:在利用排纸辊128排出A3尺寸原稿D时,第三倾斜面134c不会妨碍原稿D的行进。即,在排纸辊128的驱动力直接作用在A3尺寸原稿D上时,原稿D可在第三倾斜面134c上滑动。由此,排出到排纸盘13上的A3尺寸原稿D不会在第三倾斜面134c上停止,可顺利地行进到第四倾斜面134d。
在排纸盘13的前端侧侧面上收纳有伸缩自如的辅助排纸盘135。该辅助排纸盘135配置在距离排纸盘13的后端面132A3尺寸原稿D的大致纵向尺寸的位置上。由此,当在排纸盘13上承载A3尺寸的原稿D时,原稿D的前端部对应位于辅助排纸盘135上。
辅助排纸盘135是比第四倾斜面134d斜度大的斜面,与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相同,利用其倾斜度,可起到防止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A3尺寸原稿D沿着排纸方向移动的作用。
即,当后排出的原稿D对已经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A3尺寸原稿D施加摩擦力时,则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及辅助排纸盘135对排纸盘13上的A3尺寸原稿D施加抵消所述摩擦力的阻力。
由此,即使后排出的原稿D对已经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A3尺寸原稿D施加朝向排纸方向的摩擦力,所承载的A3尺寸原稿D也可利用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及辅助排纸盘135施加的阻力来防止在排纸方向上移动。
在排纸盘13的承载面131、鼓出部134及辅助排纸盘135上,沿着排纸方向形成有多条肋136(仅在图3中作出图示)。这些肋136用于减少原稿D和承载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两者的摩擦力。最初承载在排纸盘13的承载面131上的原稿D,由于这些肋136的作用而向排纸盘13的后方滑落。
(扫描单元20的结构)
扫描单元20在与读取位置R对应的位置上具有玻璃板(未图示)。该玻璃板是无色透明的,并在其扫描单元20侧设置有读取装置(未图示)。该读取装置具有第一滑架、第二滑架、成像透镜及CCD传感器(均未图示)。
在第一滑架上设置有向经过玻璃板表面的原稿D照射光的曝光灯(未图示)。在第一、第二滑架上安装有第一至第三反射镜(未图示),用于使由原稿表面反射的光向规定方向反射。
在原稿D通过读取位置R时,从曝光灯发出的光通过玻璃板到达原稿表面。并且,由原稿表面反射的光通过玻璃板返回扫描单元20,并由第一至第三反射镜反射后,导向成像透镜。并且,由成像透镜会聚的光由CCD传感器进行检测,用于生成图像数据。
在扫描单元20的上面设置有原稿玻璃台(未图示),该原稿玻璃台是在不使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0读取原稿图像时使用的,用于手动承载原稿D。
(原稿D的排出动作)
原稿图像读取结束后的原稿D由上下导向部121c、122c引导并向排纸辊128输送。而且,在输送的原稿D到达下导向部121c的突起部130时,原稿D的与突起部130对应的部分由抬升面抬高,从而攀上突起部130。另一方面,原稿D的与排纸辊128对应的部分仍然由上下导向部121c、122c引导,进入到排纸辊128和夹紧辊129之间。
由此,向排纸盘13排出的原稿D在与突起部130对应的部位和与排纸辊128对应的部位之间沿行进方向产生不同。结果是,排出的原稿D的截面形状局部形成为大致S字形,即所谓的成波纹状。
成为波纹状的原稿D在排出过程中从前端部开始逐渐地垂下,最终与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原稿D的表面接触。并且,排出的原稿D在其后端部从排纸辊128和夹紧辊129的夹持中释放之前沿排纸方向行进,在此期间,一直持续地对已经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原稿D施加朝向排纸方向的摩擦力。
但是,当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原稿D是A4尺寸时,则其前端部对应位于排纸盘13的第三倾斜面134c上,中途部对应位于第一倾斜面134a上,因此,即使被后排出的原稿D施加摩擦力,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原稿D也因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施加的阻力而不会在排纸方向上移动。
另外,当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原稿D是A3尺寸时,则其中途部对应位于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上,前端部对应位于辅助排纸盘135上,因此,即使被后排出的原稿D施加摩擦力,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原稿D也因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及辅助排纸盘135施加的阻力而不会在排纸方向上移动。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原稿D的位置和姿势不会被后排出的原稿D弄乱,由此可提高收容在排纸盘13中的原稿D的排纸整齐性。
(本实施例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排纸盘13具有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该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以越朝向排纸方向越升高的形态倾斜,且构成在承载于排纸盘13上的原稿D沿排纸方向移动时的阻力。
因此,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原稿D即使受到后排出的原稿D施加的摩擦力,也由于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施加的阻力而不会在排纸方向上移动。
而且,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倾斜面134c以从排纸盘13的后端面132离开A4尺寸原稿D的大致纵向尺寸的位置为中心,相对于排纸方向的上游和下游具有规定的宽度。
因此,当在排纸盘13上承载A4尺寸的原稿D时,其前端部以大的摩擦角与第三倾斜面134c接触,因此,在排纸盘13上的A4尺寸原稿D上作用有大的阻力。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倾斜面134c配置成:使排纸盘13上的A4尺寸原稿D最难移动。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倾斜面134a以从排纸盘13的后端面132离开A4尺寸原稿D的纵向尺寸的大致一半的位置为中心,相对于排纸方向的上游和下游具有规定的宽度。
因此,即使在排纸盘13上承载多张A4尺寸的原稿D,由于其厚度而使排纸盘13上的原稿D的前端部不能与第一倾斜面134a接触,此时也可由第一倾斜面134a对排纸盘13上的A4尺寸原稿D施加必要的阻力,因此排纸盘13上的原稿D不会在排纸方向上移动。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排纸盘13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鼓出部134,所述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设置在该鼓出部134的上面。
因此,排纸盘13上的原稿D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鼓起,与后排出的原稿D的摩擦面积减小,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原稿D在排纸盘13上的排纸整齐性。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排纸盘13具有辅助排纸盘135,该辅助排纸盘135以越朝向排纸方向越升高的形态倾斜,且成为在承载于排纸盘13上的A3尺寸原稿D沿排纸方向移动时的阻力。
因此,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A3尺寸原稿D即使受到后排出的原稿D施加的摩擦力,也由于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及辅助排纸盘135施加的阻力而不会在排纸方向上移动。
而且,本实施例中的辅助排纸盘135配置在从排纸盘13的后端面132离开A3尺寸原稿D的大致纵向尺寸的位置上。
因此,当在排纸盘13上承载A3尺寸的原稿D时,原稿D的前端部以大的摩擦角与辅助排纸盘135接触,因此,在排纸盘13上的A3尺寸原稿D上作用有大的阻力。即,本实施例中的辅助排纸盘135配置成:使排纸盘13上的A3尺寸原稿D最难移动。
综上所述,可在不形成大的波纹状的情况下提高原稿D在排纸盘13上的排纸整齐性,因此,可降低施加在原稿D上的负荷。而且,不需要使排纸盘13的承载面131整体大幅倾斜,因此不会导致装置结构大型化。另外,即使利用排纸辊128排出各种尺寸的原稿D,其排出动作也不会受到妨碍,因此能可靠地提高原稿D在排纸盘上的排纸整齐性。
而且,如果将第一倾斜面134a在排纸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包含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B5尺寸原稿的前端位置,则即使针对B5尺寸的原稿D也可得到与前述A4尺寸原稿D相同的效果。
另外,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的倾斜角度设计成:即使在辅助排纸盘135未拉出时,也可利用这些倾斜面134a、134c的复合作用防止承载在排纸盘13上的A3尺寸原稿D在排纸方向上移动。但是,通过拉出辅助排纸盘135,可得到更好的原稿D的排纸整齐性。
本实施例中的鼓出部134在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之间具有第二倾斜面134b,但是,例如图7所示,也可代替第二倾斜面134b,而在第一、第三倾斜面134a、134c之间设置凹曲面134e。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至第四倾斜面134a~134d形成在承载面131的鼓出部134上,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形成在整个承载面131上。另外,也可在不具有鼓出部134的排纸盘的承载面上形成第一至第四倾斜面134a~134d。
本实施例中,对将排纸装置40应用在数码复印机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应用在任意的排出纸的部位上都可得到相应的效果。
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实施阶段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后加以具体化。另外,也可利用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多个构成因素的适当组合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从实施例中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省略几个构成要素。另外,也可对不同实施例中的构成因素加以适当组合。
符号说明
13排纸盘              40排纸装置
128排纸辊             131a水平面(第四表面)
134鼓出部             134a第一倾斜面(第三表面)
134b第二倾斜面(第二表面)
134c第三倾斜面(第一表面)
D原稿(纸张类)

Claims (8)

1.一种排纸装置,包括:
排纸机构,用于排出纸张类;以及
排纸盘,用于承载排出的纸张类,
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纸盘包括:
第一表面,以朝向纸张类的排出方向升高的方式倾斜;以及
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连接于纸张类的排出方向上游侧,包括水平面、或坡度比所述第一表面平缓的斜面、或坡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斜面,
所述第一表面形成于包括如下位置在内的规定范围内,所述位置是指,在尺寸为可从所述排纸机构排出的最大纸张类的大致一半尺寸的纸张类承载在所述排纸盘上时,与所述纸张类的前端部对应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纸盘还包括:
第三表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配置在纸张类的排出方向上游侧,且以朝向纸张类的排出方向升高的方式倾斜;以及
第四表面,相对所述第三表面连接于纸张类排出方向上游侧,包括水平面、或坡度比所述第三表面平缓的斜面、或坡度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反的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表面形成于包括如下位置在内的规定范围内,所述位置是指在尺寸为可从所述排纸机构排出的最大纸张类的大致一半尺寸的纸张类承载在所述排纸盘上时,与所述纸张类的中央部对应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当所述排纸机构的驱动力作用在被排出到所述排纸盘上的纸张类上时纸张类可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滑动的倾斜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纸装置,所述排纸盘还包括:
第三表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配置在纸张类的排出方向上游侧,且以朝向纸张类的排出方向升高的方式倾斜;以及
水平的第四表面,相对所述第三表面连接于纸张类排出方向上游侧,
其中,所述第三表面是比所述第二表面以及所述第四表面斜度大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纸装置,所述排纸盘还包括:
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被连接于所述纸张类的排出方向的下游侧,以朝向所述纸张类的排出方向升高的方式倾斜,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是比所述第二表面以及所述倾斜面斜度大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纸装置,在可以从所述排纸机构排出的最大尺寸的纸张类承载于所述排纸盘上时,所述第一表面以及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最大尺寸的所述纸张类的中途部的两个部位对应。
8.一种排纸装置,包括:
排纸机构,用于排出纸张类;以及
排纸盘,用于承载排出的纸张类,
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纸盘包括:
承载面,在所述纸张类的排出方向的上游侧具有水平面;以及
鼓出部,设置在与纸张类的排出方向大致正交的所述承载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用于使承载在所述排纸盘上的纸张类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鼓起;
在所述鼓出部的上表面形成有:
第一表面,以朝向纸张类的排出方向升高的方式倾斜;以及
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连接于纸张类的排出方向上游侧,包括水平面、或坡度比所述第一表面平缓的斜面、或坡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斜面,
所述第一表面形成于包括如下位置在内的规定范围内,所述位置是指,在尺寸为可从所述排纸机构排出的最大纸张类的大致一半尺寸的纸张类承载在所述排纸盘上时,与所述纸张类的前端部对应的位置。
CN200610098556A 2005-07-11 2006-07-06 排纸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76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01875A JP2007015838A (ja) 2005-07-11 2005-07-11 排紙装置
JP2005201875 2005-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6880A CN1896880A (zh) 2007-01-17
CN100587613C true CN100587613C (zh) 2010-02-03

Family

ID=37609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985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7613C (zh) 2005-07-11 2006-07-06 排纸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07716A1 (zh)
JP (1) JP2007015838A (zh)
CN (1) CN10058761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28279B2 (en) * 2008-11-24 2010-11-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Document transport apparatus
US20100295240A1 (en) * 2009-05-20 2010-11-25 Xerox Corporation Large format stacking tray for an image production device
JP2012188243A (ja) * 2011-03-10 2012-10-04 Ricoh Co Ltd 排紙トレイ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機器、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075969A1 (en) * 2011-09-28 2013-03-28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aper discharge tray for aligning sheets
WO2015054101A1 (en) * 2013-10-09 2015-04-16 Icon Medical Corp. Improved metal alloy for medical devices
JP6536148B2 (ja) * 2015-04-20 2019-07-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USD814470S1 (en) * 2016-01-22 2018-04-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ing device
JP1558227S (zh) * 2016-03-04 2019-02-18
JP6821377B2 (ja) * 2016-10-11 2021-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35868A (ja) * 2019-08-30 2021-03-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1007B2 (ja) * 2001-02-19 2003-11-25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ト排出装置、シ−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ら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38118A (ja) * 2003-02-04 2004-08-26 Sharp Corp 排出用紙シフター機構
US6843476B2 (en) * 2003-03-24 2005-01-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Media Stack Clamp
JP4544925B2 (ja) * 2004-07-13 2010-09-1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用紙排出トレイ
JP4143578B2 (ja) * 2004-07-20 2008-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494121B2 (en) * 2006-03-07 2009-02-24 Xerox Corporation Automatically variably shaped sheet stacking tray surface for printed shee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15838A (ja) 2007-01-25
CN1896880A (zh) 2007-01-17
US20070007716A1 (en) 200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7613C (zh) 排纸装置
CN100381946C (zh) 片材排出装置及具有其的片材处理装置
CN102170504B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924076B2 (ja) 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81074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56934A (zh) 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29405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20196568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926684A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post-processing station above the image forming station
JP7341733B2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70128B (zh) 排纸结构和使用排纸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
US8177227B2 (en) Sheet ejection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CN1892456B (zh) 排纸装置
US7669844B2 (en) Paper feeder
US6041214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improving ease of use in mail bin mode
JP4071143B2 (ja) 記録媒体排出機構及びその記録媒体排出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97019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76637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1319181B2 (en) Discharging devic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system
JP4138722B2 (ja) シート堆積装置
JP4138724B2 (ja) シート堆積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てな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7483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紙処理装置
JP376415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7191B2 (ja) 用紙排出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83251B2 (ja) 給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03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