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5951C - 固定部件和固定部件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固定部件和固定部件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85951C CN100585951C CN200710079381A CN200710079381A CN100585951C CN 100585951 C CN100585951 C CN 100585951C CN 200710079381 A CN200710079381 A CN 200710079381A CN 200710079381 A CN200710079381 A CN 200710079381A CN 100585951 C CN100585951 C CN 10058595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part
- width
- sidewall
- fixed
- instal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17—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having securing means for mounting boards, plates or wiring bo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Structures For Moun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REA)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将壳体固定到印刷电路板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通过沿着形成于所述壳体处的安装承接部分的侧壁插入而安装在所述安装承接部分处。在所述固定部件处,板簧部分形成在预定位置处。所述板簧部分向邻接紧靠所述侧壁的一侧突出。在所述固定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承接部分之处的情况下,所述板簧部分受到所述侧壁挤压并弯曲。因此,所述固定部件承受在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向上的压迫力。另外,构建了所述安装承接部分的支撑部分从背面一侧对所述固定部件进行支撑。因此,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侧壁的横切方向上被夹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被固定部件固定到印刷电路板的固定部件,并且涉及所述固定部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印刷电路板(PCB)处安装有众多的电子元件。这类电子元件必须被固定到印刷电路板。为了达到此目的,通常,固定部件被连接到保持所述电子元件的壳体,并且所述固定部件通过焊接而固定到印刷电路板(例如,参见如下专利文献: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告(JP-U)No.5-15347、JP-U No.63-117064、JP-U No.6-17130、JP-U No.7-8984,日本专利中请公告(JP-A)No.9-274975、JP-A No.10-270107和JP-A No.2002-164100)。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用于安装固定部件的安装承接部分。在固定部件的两个宽度方向上的侧壁中形成了若干棘爪部分,用于通过摩擦力来锚定于安装承接部分的两个宽度方向上的内壁中。
为了描述特定示例,如图9A和图9B所示,已知的一种固定部件110的示例具有宽度方向的侧壁116A和116B。在宽度方向侧壁116A和116B处分别突出地设置有棘爪部分118A和118B,用于通过摩擦力锚定在安装承接部分122的两个宽度方向的内壁中(例如,宽度方向内壁124A)处。棘爪部分118A和118B的远端形成为渐缩形状。这些远端压靠在该宽度方向内壁上。因此保持了固定部件110安装于安装承接部分122处这种状态。
因此,在固定部件110已经安装到壳体120的情况下,棘爪部分118A和118B的远端邻接紧靠安装承接部分122的两个宽度方向内壁。因此,固定部件110在宽度方向X上松动的情况将不会发生。
然而,在这种结构中,固定部件110的宽度方向的端部111A和111B被分别插入凹进部分123A和123B,其中凹进部分123A和123B形成在安装承接部分122的两个宽度方向侧部分处。相应地,在安装状态下,在安装承接部分122的凹进部分123处的沿厚度方向Z的间隙L略大于固定部件110的板厚t(沿厚度方向Z的厚度)。因此,在安装状态下,固定部件110易于沿厚度方向Z松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描述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部件,其防止固定部件在已经安装到被固定部件的情况下出现松动,并提供这种固定部件的安装结构。
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一种用于将被固定部件固定到印刷电路板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被固定部件处形成的安装承接部分之处沿着所述被固定部件的侧壁安装,并且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部分,其能够在与所述侧壁的横交方向上产生弹性形变,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分形成在所述侧壁一侧的、所述固定部件的预定位置处,其中,在所述固定部件已经安装在所述安装承接部分处的情况下,所述弹性部分承受来自所述侧壁的反作用力,并承受在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向上的压迫力,所述固定部件还承受来自所述安装承接部分的、朝向所述侧壁方向的支撑力。
因此,采用第一方面的发明,能够在与所述侧壁的横交方向上产生弹性形变的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分形成于所述预定位置处,从而朝向所述侧壁突出。可以提供多个弹性部分,并且不限制其具体数目。
当所述固定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承接部分处时,所述弹性部分被挤压而紧靠所述侧壁并弯曲。因此,所述固定部件承受在远离所述侧壁方向上的挤压力,并且所述固定部件承受来自所述安装承接部分的、朝向所述侧壁方向的支撑力。因此,在所述固定部件已经安装到所述安装承接部分时,防止了在与所述侧壁的横交方向上的松动。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在两个宽度方向侧壁处不设置突出的棘爪部分。
因此,所述被固定部件的安装承接部分的宽度方向内壁将不会被如上文所提的棘爪部分所刮损。因此,在所述固定部件安装到所述被固定部件之时将不会发生刮擦受损的情况。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只形成一个弹性部分,所述弹性部分形成于承受来自所述安装承接部分的支撑力的受支撑部分的中心位置处。
因此,易于形成所述支撑力均匀地施加到所述被支撑部分的结构。因此,易于彻底防止所述固定部件在厚度方向上的松动。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弹性部分包括向所述侧壁一侧突出地形成的板簧部分,其中所述板簧部分在其靠近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一侧处的端部形成于所述固定部件的主体上,并且所述板簧部分从较为靠近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一侧的所述端部朝向远离所述电路板一侧的端部,渐渐远离地突出到所述侧壁一侧。
因此,可以简化所述弹性部件的结构。进一步,在所述固定部件由金属片部件制成的情况下,用作弹性部分的所述板簧部分可以与所述固定部件一体形成。因此,大幅削减了生产时间、生产成本等等。
第五方面的发明进一步包括臂部分,其分别包括所述两个宽度方向侧壁,所述臂部分由在所述弹性部分和所述两个宽度方向侧壁之间分别形成切口所形成,其中,当所述固定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承接部分处时,所述两个宽度方向侧壁受到两个宽度方向内壁挤压,所述两个内壁形成于所述安装承接部分的两个宽度方向侧,并且所述臂部分弯曲。
因此,因为所述臂部分承受来自所述安装承接部分的两个宽度方向内壁的反作用力,所以所述固定元件处于如下状态,即,所述固定元件从宽度方向被夹持,并且可以实现较为稳固的保持状态。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一种固定部件安装结构,包括:第四或第五方面的固定部件,其安装于第一方面的被固定部件处,所述被固定部件通过将所述固定部件固定到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而被固定到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和台阶部分,其形成于所述安装承接部分的所述侧壁处,其中,由于所述板簧部分的离所述印刷电路板较远的端部分邻接紧靠所述台阶部分,所述板簧部分在远离所述印刷电路板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
因此就防止了所述固定部件在从所述安装承接部分脱离的方向上(在远离印刷电路板的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可以形成实现防止所述固定部件脱离的固定部件的安装结构。
根据本发明,可以形成防止在固定部件安装到被固定部件的情况下出现松动的固定部件以及固定部件安装结构。
附图说明
图1A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关的固定部件的透视图。
图1B是图1A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2A是与第二实施例相关的固定部件的透视图。
图2B是图2A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A是与第三实施例相关的固定部件的透视图。
图3B是图3A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A是与第四实施例相关的固定部件的透视图。
图4B是图4A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A是与第四实施例相关的固定部件的后视图。
图5B是与第四实施例相关的固定部件的侧视图。
图5C是沿着图5A中的箭头5C-5C方向观察的侧向剖视图。
图6A是与第四实施例相关的固定部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6B是沿着图6A中的箭头6B-6B方向观察的正面剖视图。
图6C是沿着图6B中的箭头6C-6C方向观察的侧向剖视图。
图7A是与第四实施例相关的安装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7B是沿着图7A中的箭头7B-7B方向观察的侧向剖视图。
图8是第四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其示出了固定部件的板簧部分在一壳体的安装承接部分处的锚定。
图9A是已知的固定部件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9B是图9A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展示各个实施例并描述本发明的各优选实施例。从第二实施例开始,与早先所描述的结构部件相同的结构部件将被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描述第一实施例。如图1A和图1B所示,与本实施例相关的固定部件(固定栓)10为用于将保持电子元件的壳体20固定到印刷电路板处的SMT连接器。
在壳体20处,其上将要安装固定部件10的安装承接部分22沿着侧壁22S形成。在安装承接部分22的两个宽度方向侧处相应形成有凹进部分23A和23B,用于保持住固定部件10的两个宽度方向侧。在凹进部分23A处形成支撑部分25A,其在固定部件10的背面一侧处支撑一受支撑部分15A。类似地,在凹进部分23B处形成支撑部分25B,其在固定部件10的背面一侧处支撑一受支撑部分15B。
在固定部件10处形成L形支件部分12,该L形支件部分12的表面安装到所述印刷电路板。
进一步,在固定部件10处,在壳体20的从邻接而紧靠侧壁22S一侧所观察到的中心位置处(也就是说,在固定部件10的从其正面或背面所观察到的中心位置处),通过冲压和弯曲形成单一板簧部分14。这个板簧部分14在其下端处与固定部件主体10M一体形成。板簧部分14具有如下形式,即,在固定部件10未安装在壳体20处的情况下,板簧部分14朝向其上部渐进地从固定部件主体10M朝向壳体20进一步突出。
接着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为了将固定元件10安装在壳体20处,固定部件10的宽度方向端部分11A和宽度方向端部分11B以支件部分12的一侧作为引领而分别插入凹进部分23A和23B中,并且固定部件10沿着安装承接部分22的侧壁22S而插入安装承接部分22中。因此,所安装的固定部件10处于如下状态,即:由于板簧部分14受到侧壁22S挤压和弯曲,固定部件10承受沿着远离侧壁22S的方向的挤压力;并且,由于安装承接部分22的支撑部分25A和25B的缘故,固定部件10承受沿着靠近侧壁22S的方向的支撑力。
因此,固定部件10处于如下状态,即,固定部件10在厚度方向Z上受到来自如下两侧的挤压:邻接而紧靠侧壁22S的一侧和源自固定部件10的背面的一侧。这样就防止了在固定部件10安装在壳体20的情况下在厚度方向Z上的松动。
进一步,板簧14在其下端处与固定部件主体10M一体形成。板簧部分14具有如下形式,即,在板簧部分14未安装在壳体20处的情况下,板簧部分14朝向其上部渐进地从固定部件主体10M突出到壳体20一侧。因为这种结构可以通过将固定部件10从上方插入到壳体20而组装,因此所形成的固定部件20可以使得插入操作易于执行。
棘爪部分18A凸出地设置于固定部件10的宽度方向侧壁16A处。棘爪部分18A通过邻接和挤压而紧靠安装承接部分22的宽度方向内壁24A而被锚定。在与侧壁16A相对的沿宽度方向的侧壁16B之处,凸出地设置有棘爪部分18B,其锚定于另一个宽度方向内壁之处。所形成的棘爪部分18A和18B的形状,带有例如逐渐缩小的远端。固定部件10由于棘爪部分18A和18B而在宽度方向X上被夹持,从而进一步防止在宽度方向X上的松动。
而且,板簧部分14通过冲压和弯曲金属片部件而与固定部件10一体形成。因此,可以简化固定部件10的结构,并且可以大幅削减生产时间、生产成本等等。
[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第二实施例。如图2A和2B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与本实施例相关的固定部件30处,在宽度方向侧壁36A和36B(两个宽度方向侧壁36)之处未形成棘爪部分。进一步,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壳体40的安装承接部分42的宽度方向内壁之间的间隔V要窄,其量值相当于未形成的棘爪部分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当固定部件30安装到壳体40的安装承接部分42时,板簧部分14受到安装承接部分42的侧壁42S挤压和弯曲。因此,固定部件30处于如下状态,即,固定部件30被夹持在安装承接部分42中并且被夹持在邻接而紧靠侧壁42的一侧和其背面一侧之间。因此,即使固定部件30的宽度方向侧壁36A和36B处未形成棘爪部分,也可以防止在壳体40安装了固定部件30的情况下固定部件30的松动。
根据本实施例,除了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之外,还排除了棘爪部分所导致的效果,当壳体40安装固定部件30时,安装承接部分42的两个宽度方向内壁(例如宽度方向内壁44A)将不会由于棘爪部分而刮损。因此,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即,当固定部件30正在向壳体40安装之时,将不会出现由于刮擦而受损的情况。进一步,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即,当固定部件30正在向安装承接部分42安装时,即使固定部件30相对安装承接部分42形成一定角度而插入,也不会出现之前已经发生的情况,即,安装承接部分42的内壁被过度刮损并且插入压力裕度(margin)不足,并且也不会引发如下状况,即,固定部件30较为容易地从安装承接部分42脱离。
[第三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第三实施例。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与本实施例相关的固定部件50处,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板簧部分14以及相应的宽度方向侧壁56A和56B(两个宽度方向侧壁56)之间形成切口58A和58B。因此,在固定部件50中,在切口58A和58B的宽度方向外侧处形成自下而上延伸的臂部分59A和59B。此处,宽度方向侧壁56A和56B之间所设置的距离W1略大于安装承接部分42的两个宽度方向内壁之间的间距W2。进一步,所形成的宽度方向侧壁56A和56B具有平缓曲线凸起形状,而在此处并不形成传统的棘爪部分。
当固定部件50被安装到壳体40的安装承接部分42时,所述形成有平缓曲线凸起形状的宽度方向侧壁56A和56B被安装承接部分42的相应的宽度方向内壁平顺地挤压。在此,图3B示出了受到宽度方向内壁44A推压的宽度方向内壁56A,并且,宽度方向侧壁56B被相反侧的宽度方向内壁平顺地推压。因此,臂部分59A和59B相应地沿固定部件50的宽度方向X朝向内侧弯曲。
因此,即使在宽度方向侧壁56A和56B处未形成第一实施例(见图1A和图1B)所描述的棘爪部分18A和18B,固定部件50在宽度方向X上也受到安装承接部分42的夹持。因此,从安装承接部分42的宽度方向内壁44A将不会出现刮擦受损(并且在与宽度方向内壁44A的相反侧的内壁上将不会出现刮擦受损),所安装的固定部件50可以处于如下状态,即,沿着厚度方向Z和宽度方向X均夹持住固定部件50,并且,在厚度方向Z和宽度方向X上的松动均可以得到防止。
现在,如图4A和图4B所示,固定部件60可以形成为:在两个宽度方向侧壁处可以形成类似于棘爪部分18A和18B的棘爪部分68A和68B。相应地,当固定部件60安装在壳体20的安装承接部分22时,由于棘爪部分68A和68B将产生刮擦受损,但是固定部件60可以更紧密地保持在安装承接部分22处。
[第四实施例]
现在将描述第四实施例。如图5A到图5C所示,与本实施例相关的固定部件70是这样的部件,即,由与第三实施例(见图3A和图3B)相关的固定部件50经过形变而得到并且更易于使用。下文中,将使用图5A到图8来详细描述固定部件70以及固定部件70被安装到壳体80的安装承接部分82时所采用的安装结构100。
在壳体80处,其中将要安装固定部件70的安装承接部分82沿着侧壁82S形成。在安装承接部分82的宽度方向两侧处相应地形成用于保持固定部件70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突出部分83A和83B。在突出部分83A处形成支撑部分85A,其在固定部件70的背面一侧处支撑一受支撑部分75A。类似地,在突出部分83B处形成支撑部分85B,其在固定部件70的背面一侧处支撑一受支撑部分75B。此处,通过下文描述的臂部分79A和79B分别形成受支撑部分75A和75B。
在固定部件70处还形成支件部分72,其表面将安装到印刷电路板。支件部分72通过弯曲而形成。
在固定部件70处,在背面一侧处的受支撑部分75A和75B的中间位置处,还形成板簧部分74。板簧部分74的数目设定为仅仅一个。板簧部分74通过冲压和弯曲而形成。板簧部分74在其下端处与固定部件主体70M一体形成。板簧部分74具有如下形式,即,在壳体80未安装固定部件70的情况下,板簧部分74朝向其上方部分渐进地从固定部件主体70M朝向壳体80进一步突出。类似于第一到第三实施例,在壳体80安装固定部件70的情况下,通过板簧部分74所承受的反作用力和固定部件70受到的来自支撑部分85A和85B的支撑力(见图6B和图7B),防止固定部件70在厚度方向Z上出现松动。
进一步,在固定部件70处,在板簧部分74以及宽度方向侧壁76A和76B之间,相应地形成切口78A和78B。因此,在固定部件70处,在切口78A和78B的沿宽度方向的外侧处,形成自下而上延伸的臂部分79A和79B。在此,宽度方向侧壁76A和76B之间所设置的距离W1略大于安装承接部分42的两个宽度方向内壁84A和84B之间的间距W2。进一步,类似于第三实施例,固定部件70的宽度方向侧壁76A和76B形成平缓曲线凸起形状,而在此处并不形成传统的棘爪部分。采用这种结构,当安装承接部分82安装固定部件70时,宽度方向侧壁76A和76B受到安装承接部分82的宽度方向内壁84A和84B相应地挤压,并且臂部分79A和79B弯曲。因此,在宽度方向(从左至右的方向)上的安装位置得到校正,并且将防止在宽度方向上的松动。
在安装承接部分82的侧壁82S中形成上凹进部分86和下凹进部分88,其设置在当安装固定部件70时板簧部分74与之顺序邻接的位置处。进一步,通过所形成的上凹进部分86和下凹进部分88,在上凹进部分86和下凹进部分88之间形成分隔部分90,该分隔部分90形成从下凹进部分88起始的一段台阶。采用这种结构,当安装承接部分82安装固定部件70时,板簧部分74的上端部分被锚定于分隔部分90的下端处。此处,上凹进部分86所具有的形式基本对应于板簧部分74。
接着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为了将固定部件70安装于壳体80处,固定部件70的臂部分79A和79B从支件部分72的一侧被相应地插入到突出部分83A和83B,并且固定部件70沿着壳体80的安装承接部分82的侧壁82S插入到安装承接部分82。
在插入期间,板簧部分74受到分隔部分90挤压并弯曲。当固定部件70已经插到处于最低端的位置时,板簧部分74的上端部分到达相对分隔部分90的下侧。板簧部分74在分隔部分90的下侧处邻接而紧靠所述壳体的侧壁,并且板簧部分74的上端74U邻接而紧靠分隔部分90的下端90L。因此,如图7A、图7B和图8所示,板簧部分74承受来自安装承接部分82的下凹进部分88的压迫力并弯曲,并且该板簧部分74锚定于分隔部分90处。进一步,固定部件70承受在靠近侧壁82S方向上的来自安装承接部分82的支撑部分85A和85B的支撑力,该支撑力用来对抗板簧部分74所承受的反作用力。
因此,固定部件70处于如下状态,即,固定部件70受到从两侧(邻接而紧靠下凹进部分88的一侧以及其背侧)沿厚度方向Z的压迫,并保持在安装承接部分82中。因此,在固定部件70安装到壳体80的情况下,防止了沿厚度方向Z的松动。
并且,因为在受支撑部分75A和75B中间的位置处只形成一个板簧部分74,所以通过来自受支撑部分75A和75B的支撑力以及来自板簧部分74的反作用力的良好平衡,固定元件70沿着厚度方向Z被夹持,并且易于彻底防止固定部件70在厚度方向Z的松动。
进一步,因为通过板簧部分74的与分隔部分90的下端90L邻接紧靠的上端74U,固定部件70被锚定于壳体80的安装承接部分82处,所以可以形成防止固定部件70从壳体80(沿Y方向)向上脱离的安装结构100。进一步,当安装承接部分82安装固定部件70时,宽度方向侧壁76A和76B分别受到安装承接部分82的宽度方向内壁84A和84B压迫,并且臂部分79A和79B分别朝向切口78A和78B的侧面弯曲。因此,可以保持如下状态,即,固定部件70在如下三个方向上被稳固地保持在安装承接部分82:厚度方向Z、竖直方向Y和宽度方向X。
固定部件70的宽度方向侧壁76A和76B形成为带有曲线的凸起形状,而并未形成如上文所述的棘爪部分。因此,当固定部件70正在向壳体80安装时,安装承接部分82的内壁将不会被刮损,进而在固定部件70正在向壳体80安装之时将不会出现刮擦受损的情况。而且,以平缓曲线凸起形状形成的宽度方向侧壁76A和76B分别被安装承接部分82的宽度方向内壁84A和84B平顺地推压,进而易于实现臂部分79A和79B的弯曲调节,并且固定部件70易于插入安装承接部分82。
更进一步,在壳体80的安装承接部分82处形成的上凹进部分86,基本对应于板簧部分74的形状。因此,当固定部件70正在安装进入安装承接部分82时,易于进行安装。
上文中,已经展示了各个实施例并且已经描述了各个优选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并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之内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改造。显而易见,本发明可以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7)
1、一种用于将被固定部件固定到印刷电路板的固定部件,所述被固定部件具有包括侧壁的安装承接部分,在所述安装承接部分的侧壁的两个宽度方向侧处形成有凹进部分,用于保持所述固定部件的两个宽度方向侧壁,并且所述固定部件包括:
平坦的板形主体,其能够被插入所述被固定部件的所述安装承接部分,且只具有一个弹性部分,其能够在与所述侧壁的横交方向上产生弹性形变,所述一个弹性部分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件的、位于所述侧壁一侧的预定位置处,以及
其中,在所述固定部件已经安装在所述安装承接部分内的情况下,所述弹性部分通过承受来自所述侧壁的反作用力,并承受在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向上的压力,还承受来自所述安装承接部分的、朝向所述侧壁方向的支撑力,从而作用为减小在朝向所述侧壁的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的松动;以及
其中,所述一个弹性部分形成于受支撑部分的中心位置处,该受支撑部分承受来自所述安装承接部分的所述支撑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部件,其中在所述固定部件的两个宽度方向侧壁处不设置突出的棘爪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部件,其中所述弹性部分包括向所述侧壁一侧突出地形成的板簧部分,
其中所述板簧部分在其较为靠近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一侧的端部,形成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平坦的板形主体上,并且
所述板簧部分从较为靠近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一侧的端部朝向远离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一侧的端部,渐渐远离地突出到所述侧壁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部件,进一步包括分别包含所述两个宽度方向侧壁的臂部分,所述臂部分由在所述弹性部分和所述两个宽度方向侧壁之间分别形成切口所形成,
其中,当所述固定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承接部分处时,所述两个宽度方向侧壁受到两个宽度方向内壁挤压,所述两个内壁形成于所述安装承接部分的所述两个宽度方向侧,并且所述臂部分弯曲。
5、一种固定部件安装结构,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部件,所述被固定部件通过将所述固定部件固定到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而被固定到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和
台阶部分,其形成于所述安装承接部分的所述侧壁处,
其中,借助于所述板簧部分的离所述印刷电路板较远一侧的端部抵接所述台阶部分,所述板簧部分在远离所述印刷电路板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
6、一种固定部件安装结构,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部件,所述被固定部件通过将所述固定部件固定到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而被固定到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和
台阶部分,其形成于所述安装承接部分的所述侧壁处,
其中,借助于所述板簧部分的离所述印刷电路板较远一侧的端部抵接所述台阶部分,所述板簧部分在远离所述印刷电路板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
7、一种用于将被固定部件固定到印刷电路板的固定部件,电路板的固定部件,所述被固定部件具有包括侧壁的安装承接部分,在所述安装承接部分的侧壁的两个宽度方向侧处形成有凹进部分,用于保持所述固定部件的两个宽度方向侧壁,并且所述固定部件包括:
平坦的板形主体,其能够被插入所述被固定部件的所述安装承接部分,且只具有一个弹性部分,该弹性部分在其下端处与所述平坦的板形主体一体形成且朝向该弹性部分的上部渐进地从所述平坦的板形主体突出,且能够在与所述侧壁的横交方向上产生弹性形变,所述一个弹性部分形成在所述侧壁一侧的、所述固定部件的预定位置处,并且所述一个弹性部分包括板簧部分,该板簧部分向所述侧壁一侧突出地形成且作用为减小在朝向所述侧壁的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的松动;其中,所述一个弹性部分形成于受支撑部分的中心位置处,该受支撑部分承受来自所述安装承接部分的所述支撑力;和
减小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松动且包含所述两个宽度方向侧壁的臂部分,所述臂部分由在所述平坦的板形主体内且在所述弹性部分和所述两个宽度方向侧壁之间分别形成切口所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53056 | 2006-02-28 | ||
JP2006053056A JP2007234335A (ja) | 2006-02-28 | 2006-02-28 | 固定部材、及び、固定部材の組付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30677A CN101030677A (zh) | 2007-09-05 |
CN100585951C true CN100585951C (zh) | 2010-01-27 |
Family
ID=38443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79381A Active CN100585951C (zh) | 2006-02-28 | 2007-02-16 | 固定部件和固定部件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70201191A1 (zh) |
JP (1) | JP2007234335A (zh) |
CN (1) | CN100585951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47213A (zh) * | 2007-11-27 | 2009-06-03 | 深圳易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硬盘盒的电路板固定方法及移动硬盘盒 |
JP5578917B2 (ja) * | 2010-04-07 | 2014-08-27 |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TWI526074B (zh) * | 2011-09-26 | 2016-03-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
CN104750217A (zh) * | 2013-12-31 | 2015-07-0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 电源 |
USD821339S1 (en) | 2015-07-31 | 2018-06-26 |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 Coupling feature on a circuit board |
USD837639S1 (en) * | 2015-07-31 | 2019-01-08 |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 Coupling clip for an enclosure |
CN107046780A (zh) * | 2016-02-05 | 2017-08-15 | 莱尔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器件及电子设备 |
CN107653633B (zh) * | 2016-07-26 | 2021-09-14 | 佛山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导光结构以及洗衣机 |
US10444805B1 (en) * | 2016-11-23 | 2019-10-15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Tamper-evident brace for juncture of case pieces |
JP2021064470A (ja) * | 2019-10-11 | 2021-04-22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7373412B2 (ja) * | 2020-01-17 | 2023-11-02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組付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45775A (ja) * | 1991-05-23 | 1992-12-01 | Nec Corp | 表面実装用コネクタ |
US5120256A (en) * | 1991-07-16 | 1992-06-09 | Walden John D | Retention system for a connector housing |
JP2868411B2 (ja) * | 1994-05-30 | 1999-03-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基板用コネクタの端子配列板 |
JPH08162186A (ja) * | 1994-12-02 | 1996-06-21 | Kel Corp | 電気コネクタ |
JP3563826B2 (ja) * | 1995-05-31 | 2004-09-08 | 株式会社平和 | パチンコ機のガラス枠 |
US6287138B1 (en) * | 2000-08-03 | 2001-09-11 | Inventec Corporation | Fixing device for extension card of computer |
JP3605564B2 (ja) * | 2000-12-28 | 2004-12-22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接続用端子及びこの端子の回路基板への取付け方法 |
JP3656192B2 (ja) * | 2002-01-16 | 2005-06-08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6788550B1 (en) * | 2003-04-30 | 2004-09-0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ircuit card retention device |
JP2005235410A (ja) * | 2004-02-17 | 2005-09-02 | Yazaki Corp | 基板接続用端子 |
JP2006031944A (ja) * | 2004-07-12 | 2006-02-02 | Tokai Rika Co Ltd | 表面実装コネクタ |
-
2006
- 2006-02-28 JP JP2006053056A patent/JP2007234335A/ja active Pending
-
2007
- 2007-02-16 CN CN200710079381A patent/CN100585951C/zh active Active
- 2007-02-27 US US11/679,702 patent/US2007020119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70201191A1 (en) | 2007-08-30 |
JP2007234335A (ja) | 2007-09-13 |
CN101030677A (zh) | 2007-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85951C (zh) | 固定部件和固定部件安装结构 | |
CN1192463C (zh) | 印刷布线板用接插件 | |
JP5227645B2 (ja)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
CN102742087B (zh) | 端子及使用其的连接器 | |
JP2007287664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EP0883916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2005222771A (ja)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
JP4168986B2 (ja) | Fpc用コネクタ | |
CN103314484A (zh) | 板连接端子 | |
US798087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lamping members | |
JP2008027612A (ja) | コネクタ装着構造 | |
CN101170231A (zh) | 附接有屏蔽片的板安装型连接器 | |
US20100062651A1 (en) | Multi-Slot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 |
JP2000182694A (ja) |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 |
US8042986B2 (en) | Backlight module | |
CN201134532Y (zh) | 卡连接器的卡扣结构 | |
JP5203099B2 (ja) | 垂直型smtコネクタ | |
JP5457888B2 (ja) | カード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
CN206976628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14256744U (zh) | 排线模组及手表 | |
JP2010015909A (ja) | コンタク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 |
CN110233370B (zh) | 端子、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 |
JP2004296419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05209518A (ja) | 雌端子 | |
CN213210480U (zh) | 一种稳定性高的gps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