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8039C - 减振托架 - Google Patents

减振托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8039C
CN100578039C CN200680005285A CN200680005285A CN100578039C CN 100578039 C CN100578039 C CN 100578039C CN 200680005285 A CN200680005285 A CN 200680005285A CN 200680005285 A CN200680005285 A CN 200680005285A CN 100578039 C CN100578039 C CN 1005780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ibration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ing portion
vibration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05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0184A (zh
Inventor
杉本明男
山口善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20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0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80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803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1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 F16F7/104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the inertia member being resiliently moun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36Holes, slot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由于振动设备的强制励振力而产生振动时,减轻托架等的振动噪音并节省制造时的劳力且缩短制造时间。本发明的减振托架包括固定旋转马达(6)的框体(1)、和通过在框体(1)的一部分形成切口并弯起而形成的动态吸振器(2、3)。而且,动态吸振器(2、3)的振动部(2a、3a)形成为,在由于旋转马达(6)而振动的框体(1)的振动方向上振动。

Description

减振托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固定振动设备的托架的振动衰减而降低噪音等的减振托架。
背景技术
在DVD(数字多用途盘片)、打印机等AV、OA设备中,使用马达、齿轮、HDD(硬盘驱动器)等高速旋转的部件。近年来,通过使这些马达、齿轮的旋转更高速,实现了AV、OA设备的高速化、高性能化,但与之相伴的振动的增大,会导致DVD的读取精度的恶化和由设备产生的噪音的增大。因此,期望降低由高速旋转的马达等产生的振动噪音。作为减轻这种振动的动态吸振器,有将重锤和粘弹性体一体成形并安装在马达的旋转轴上的动态吸振器。
如果上述振动噪音的原因是马达等振动设备产生的力所导致的、固定振动设备的托架、框架、外装面板等各部位的共振,则通过将上述那样使用了粘弹性体的动态吸振器(指有衰减的动态吸振器)调整为各部位的共振频率而安装,可减轻振动噪音。但是,如果振动噪音的原因是振动设备的振动所导致的强制励振,则即便将动态吸振器的固有频率调整为励振频率,由于粘弹性体产生的位移和力的相位偏离,所以由动态吸振器产生的力也不会与励振力的相位完全相反,因此,动态吸振器安装点的位移不为零,振动噪音降低效果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结构简易的动态吸振器的振动托架,所述动态吸振器,以在振动设备的强制励振力为振动噪音产生的原因时,减轻托架、框架、外装面板等的振动噪音为目的,能节省制造时的劳力并缩短制造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减振托架,是由托架构成部件构成的减振托架,其特征在于,通过在上述托架构成部件的一部分形成切口,而形成固定振动设备的托架主体、和用于减轻该托架主体的振动的吸振部,上述吸振部具有与上述托架主体连成一体的部分、和借助上述切口而从上述托架主体分离并相对于该托架主体振动的部分,上述吸振部形成为,上述吸振部中进行振动的部分,在与由于上述振动设备的驱动而振动的上述托架主体的振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振动。
此外,作为其具体的方案,也可构成为,上述托架构成部件为板材,通过在该托架构成部件上形成切口而形成的上述吸振部具有在其板厚方向上挠曲变形而振动的部分。
另外,作为另一具体的方案,也可构成为,通过在上述托架构成部件中的其板厚方向与上述托架主体的振动方向为同一方向的部分上形成上述切口,而形成上述吸振部。
进而,作为又一具体的方案,也可构成为,上述吸振部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在上述托架构成部件上形成切口并将其内侧部分朝着一方向弯起,使得该吸振部具有在与上述托架构成部件的振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振动的部分。
根据这些方案,吸振部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在托架构成部件的一部分形成切口或形成切口并弯起,以便向与由于振动设备的驱动而振动的托架主体的振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振动。由此,在吸振部产生的位移和力以相同相位振动,所以产生与由振动设备的振动引起的强制励振力相位相反的力。因此,可始终使吸振部与托架主体的连结部的位移为零,其结果,能减轻托架主体的振动。此外,由于是通过在托架构成部件的一部分形成切口或形成切口并弯起而形成上述吸振部,所以可通过同一制造工序制造托架主体和吸振部,可缩短制造时间。
此外,例如,在用除托架构成部件以外的其他部件构成吸振部时,需要考虑向托架主体上固定振动设备和吸振部的位置及顺序,但通过在托架构成部件的一部分形成切口,或形成切口并弯起而形成吸振部,仅固定振动设备即可,可节省这种劳力。此外,由于通过在托架构成部件的一部分形成切口,或形成切口并弯起而形成吸振部,所以不需要用于制造吸振部的材料等,可降低制造成本。进而,可减小吸振部的设置空间,由此,与另外制作吸振部再安装的情况相比,可抑制托架和吸振部所占的空间变大。
此外,本发明的吸振部,也可为具有重锤部件的方案。根据该方案,在振动设备的频率低,从而需要加大吸振部的尺寸或减小板厚而将共振频率设定得较低,但受托架的尺寸或板厚的制约而无法将吸振部的固有频率设定得足够低时,通过在吸振部上安装重锤部件,能将吸振部的固有频率设定得较低。
进而,本发明也可以设计成,吸振部中进行振动的部分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形状,与上述托架主体相连的部分形成为左右对称地支承上述进行振动的部分。根据该方案,由于吸振部形成为左右对称地支承大致长方形的进行振动的部分,所以吸振部以进行振动的部分的大致中心为基点而振动。在吸振部的形状不是关于支承点左右对称时,吸振部和托架主体经由连接部而耦合地振动,所以若托架主体的形状尺寸改变,则吸振部的共振频率也改变,无法仅通过吸振部的形状尺寸设定共振频率。因此,通过使吸振部的形状为关于支承点左右对称,伴随着吸振部的振动而产生在托架主体与吸振部的连接部上的扭曲消失,所以仅根据吸振部的形状尺寸,即可设定吸振部的共振频率,而不会受托架主体的尺寸形状的影响。
此外,可以设计成,形成有两个上述吸振部,上述两个吸振部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并且形成在彼此线对称的位置上。根据这样的方案,以相同的形状在彼此线对称的位置上形成两个吸振部。例如,在以振动的基点位于两个吸振部之间的方式形成两个吸振部时,吸振部以两个吸振部的大致中心为基点振动。在吸振部的形状不是关于支承点左右对称时,吸振部和托架主体经由连接部而耦合地振动,所以若托架主体的形状尺寸改变,则吸振部的共振频率也改变,无法仅通过吸振部的形状尺寸设定共振频率。因此,通过使吸振部的形状为关于支承点左右对称,伴随着吸振部的振动而产生在托架主体与吸振部的连接部上的扭曲消失,所以仅根据吸振部的形状尺寸,即可设定吸振部的共振频率,而不会受托架主体的尺寸形状的影响。
此时,也可以设计成,上述两个吸振部形成为振动的基点位于该两个吸振部之间,在上述两个吸振部间的中央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根据该方案,两个吸振部以振动的基点位于两个吸振部之间的方式形成为线对称,所以,吸振部以两个吸振部的大致中心为基点振动。因此,在两个吸振部间的中心施加由于振动产生的励振力。因此,通过在该两个吸振部间的中央设置凹部或者凸部,可提高两个吸振部中央的强度。
此外,例如,在相邻地设置大小不同的吸振部时,可抑制相邻吸振部间的彼此干涉而提高两个吸振部之间部分的疲劳强度。
进而,本发明,也可设计成,具有多个上述吸振部,上述吸振部中进行振动的部分的大小彼此不同地形成。根据该方案,由于设置多个大小不同的吸振部,所以即便在产生与设计时设想的频率不同的振动时,也能减轻振动。例如,通过设置多个频率各自稍有不同的吸振部,即便在设想的频率与实际的频率不同的情况下,也可借助多个吸振部中的某个吸振部减轻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减振托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减振托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减振托架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减振托架,为了确定振动的减轻效果而进行的实验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5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减振托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减振托架10(以下,称为托架),适于固定在例如OA(办公自动化)设备、AV(视听)设备等中使用的旋转马达6(振动设备)、齿轮7。该旋转马达6具有旋转轴6a、和设置在旋转轴6a的末端的齿轮6b。此外,齿轮7设置成与旋转马达6的齿轮6b啮合,通过齿轮6b的旋转而旋转,并向未图示的其他装置等传递旋转马达6的驱动力。
托架10例如由一张钢板(托架构成部件)构成,具有框体1(托架主体)和动态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2、3(吸振部)。框体1,如图1以及图2所示,通过将上述钢板弯折为コ字状的形状而形成,具有大致长方形的背面1a和大致梯形的侧面1b、1b。在托架1的背面1a上,如图3所示,设置有可旋转地插设旋转马达6的旋转轴6a和齿轮7的旋转轴7a的孔8a、8b。另外,图1的虚线部分,表示由于位于托架1的内侧而无法目视观察到的部件(齿轮6b、齿轮7)。此外,在图2以及图3中,省略了图1的旋转马达6以及齿轮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托架10,对固定用于OA设备等的旋转马达的托架进行了说明,但也可用于固定其他的设备。此外,框体1的形状也可为上述以外的形状。
动态吸振器2,是用于减轻由于固定的旋转马达6进行驱动而在铅直方向上振动的框体1的振动的装置,通过在构成框体1的背面1a上部的钢板上形成切口,并使该切口的内侧的部分以相对于背面1a大致垂直的方式朝向框体1的内侧方向弯折而形成。即,动态吸振器2,由与形成框体1的钢板相同的钢板形成。因此,不需要用于制造动态吸振器2的材料等,所以可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动态吸振器2,由于是通过在形成框体1的钢板上形成切口并弯折而形成的,所以可通过同一制造工序制造框体和动态吸振器2,可缩短制造时间。
动态吸振器2,具体而言具有T字状形状,包括长方形的振动部2a、和呈比振动部2a小的长方形且位于振动部2a的大致中心部而将上述振动部2a与框体1连成一体的支承部2b。而且,是以下述方式形成,即,在形成框体1的背面1a上部的钢板上,形成模仿上述T字状形状的切口,以便能够在支点处弯折支承部2b,并如图2所示,将钢板向框体1的内侧方向进行弯折,使得振动部2a相对于背面1a大致垂直。由此,动态吸振器2的振动部2a,伴随着框体1在铅直方向上的振动而以支承部2b为基点在铅直方向上振动。即,动态吸振器2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在钢板上形成切口并将其内侧部分弯起,以便振动部2a在与框体1的振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振动。因此,该振动部2a在其板厚方向(框体1的振动方向)上挠曲变形而振动。而且,通过将动态吸振器2形成为,振动部2a的频率与由旋转马达6和齿轮6b、7施加给框体1的励振力的频率(以下,称为励振频率)一致,可将框体1的铅直方向上的振动抑制到最小限度,这一点在后面详述。
此外,动态吸振器2具有重锤部件4、4。重锤部件4、4,其重量被确定成使得振动部2a的频率与励振频率一致,并且设置在振动部2a的两端部。通过使动态吸振器2具有重锤部件4、4,可更加容易地减轻框体1的振动。具体而言,在想要使动态吸振器2的频率与较低的励振频率一致,但动态吸振器2的大小不能改变的情况下,能借助重锤部件4、4将动态吸振器2的频率设定得较低。
动态吸振器2,在振动部2a的频率与励振频率一致时,能将框体1的振动抑制到最小限度,故如上所述,动态吸振器2以下述方式形成:将动态吸振器2的振动部2a的大小(具体而言是长度方向的长度)和重锤部件4的重量确定成,使得这些振动频率一致。
具体而言,框体1的振动,由于旋转马达6的旋转和齿轮6b、7的啮合而产生,所以框体1的频率Ω与由于旋转马达6的旋转和齿轮6b、7的啮合而产生的励振力的频率Ω0相等。即,Ω=Ω0,由于旋转马达6的旋转和齿轮6b、7的啮合而产生的励振力的频率Ω0已知,所以框体1的频率Ω也已知。此外,假定振动的振动部2a为板簧,设其弹簧常数为k,振动部2a以及重锤部件4、4的质量为m,振动部2a的固有频率为ω,则有k=mω2(式1)的关系式。进而,如上所述,若满足ω=Ω(式2),则可将框体1的振动抑制到最小限度。于是,通过以满足上述(式1)和(式2)两式的方式确定振动部2a的大小(长度方向的长度)和振动部2a以及重锤部件4的质量而形成动态吸振器2,可将框体1的铅直方向的振动抑制到最小限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动态吸振器2具有T字状的形状,所以如上所述,可根据振动部2a的长度、动态吸振器2以及重锤部件4的重量来确定动态吸振器2的固有频率。具体而言,由于支承部2b左右对称地支承着振动部2a,所以,作用在支承部2b上的转矩无限接近零,在支承部2b上只作用有剪切力。因此,能够通过改变振动部2a的大小、动态吸振器2以及重锤部件4的重量,设定动态吸振器2的频率。
如上所述,动态吸振器2通过在形成框体1的钢板上形成切口并弯起而形成,所以可使动态吸振器2的振动衰减为零。具体而言,由于托架10的材料内部的摩擦和空气摩擦,振动被转化为热能,从而产生衰减,但通过使框体1和动态吸振器2一体化,振动的动态吸振器2的接触摩擦消失,仅存在材料内部的摩擦和空气摩擦,所以可使衰减无限接近零。由此,动态吸振器2上产生的位移和力以同相位振动,所以产生与基于旋转马达6的振动产生的强制励振力相位相反的力。因此,能使动态吸振器2与框体1的连结部的位移始终为零,能减轻振动。
另外,作为进行该振动的动态吸振器2的衰减特性,若将动态吸振器2产生的位移和力的相位设为δ,则优选tanδ=0.05以下,形成框体1的托架构成部件的材料,优选使用上述的钢板、不锈钢板、铝板、铜板等金属或工程塑料等减少衰减的材料。
动态吸振器3,是减轻在水平方向上振动的框体1的振动的装置,通过在形成框体1的侧面1b、1b的钢板上形成切口,并向框体1的外侧方向弯折而形成。另外,在此所说的水平方向,是指与框体1的侧面1b、1b垂直的方向。动态吸振器3与动态吸振器2相同,由形成框体1的钢板形成,所以不需要用于制造动态吸振器3的材料等,可降低制造成本。此外,由于通过在形成框体1的钢板上形成切口并进行弯折而形成,所以可通过同一制造工序制造框体和动态吸振器3,可缩短制造时间。
动态吸振器3,具体而言以下述方式形成:在形成框体1的侧面1b的钢板上形成コ字状的切口,并将切口部分以与侧面1b大致垂直的方式向框体1的外侧方向弯折而使其突起,再将该突起部分进一步弯折大致90度。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上述突起部分中,称弯折了90度的部分为振动部3a,称其他部分为支承部3b。即,动态吸振器3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在钢板上形成切口并将其内侧部分弯起,以便振动部3a在与框体1的振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振动。换言之,动态吸振器3形成为,振动部3a与侧面1b大致平行,支承部3b大致垂直于侧面1b。由此,与动态吸振器2同样,动态吸振器3的振动部3a,伴随着框体1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以支承部3b为支点在水平方向(振动部3a的板厚方向)上振动。此外,在框体1的侧面1b上,如图1以及图3所示,上述这样形成的动态吸振器3以彼此线对称的方式形成有一对。具体而言,两个动态吸振器3以彼此的支承部3b平行且彼此对置的方式形成为镜面对称的形式。
此外,动态吸振器3具有重锤部件5、5。而且,如对动态吸振器2说明的那样,将两个动态吸振器3以及重锤部件5、5的大小和重量确定成,使得振动部3a的频率与框体1在水平方向上的频率一致,通过这样形成动态吸振器3,能将框体1的水平方向上的频率抑制到最小限度。另外,由于与动态吸振器2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这样,具有上述形状的两个动态吸振器3以振动的基点位于二者之间的方式线对称地形成,由此,两个动态吸振器3、3,以两者的大致正中为基点而振动,所以与动态吸振器2的情况相同,可通过改变动态吸振器3的大小、动态吸振器3以及重锤部件5、5的重量,而将动态吸振器3的频率设定为与框体1的频率一致。
如上所述,通过在形成框体1的钢板上形成切口并进行弯折而形成动态吸振器2、3,所以能避免托架10的大小变大。例如,在另外制造用于减轻振动的动态吸振器并进行安装的情况下,必须在托架上确保安装动态吸振器和固定零件等的空间等,其结果,托架会变大,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托架10中,可解决上述问题。
(实验)
下面,为了确认振动的减轻效果,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托架10进行实验。具体而言,测定在框体1上设置动态吸振器2的情况、和不设置的情况下,动态吸振器安装位置处的移动率(Mobility)。移动率是指,施加在进行简谐振动的机械系统的一点或者以同一速度、同一相位振动的一个面上的振动方向的力(励振力)与该点或者该面的速度之比。如图4所示,在框体的振动频率(频率)为740Hz时,设置动态吸振器时的移动率为大约-93[dB],与之相对,没有设置动态吸振器时的移动率为大约-62[dB]。即,即便作用由旋转马达和齿轮产生的740Hz的励振力,由于动态吸振器的作用,振动也会降低大约31[dB]。这意味着,根据-31=20log(V’/V),振幅减小到1/35。另外,V’是形成有动态吸振器的框体的振动速度振幅,V是没有形成动态吸振器的框体的振动速度振幅。
(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减振托架10包括固定旋转马达6的框体1、和通过在构成框体1的钢板的一部分形成切口并弯起而形成的动态吸振器2、3,动态吸振器2、3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在由于旋转马达6而振动的框体1的振动方向上振动。
根据该方案,通过在构成框体1的钢板上形成切口并弯起而形成动态吸振器2、3,使得动态吸振器2、3与由于旋转马达6而振动的框体1一起振动,所以,可使动态吸振器2、3的振动衰减无限接近零。由此,动态吸振器2、3产生的位移和力以相同相位振动,所以产生与由于旋转马达6的振动而施加的强制励振力相位相反的力。因此,可使动态吸振器2、3与框体1的连结部的位移始终为零,结果,可减轻框体1的振动。此外,由于动态吸振器2、3通过在构成框体1的钢板上形成切口并弯起而形成,所以可以通过同一制造工序制造框体1和动态吸振器2、3,可缩短制造时间。
此外,例如,在除构成框体1的钢板外,另外构成动态吸振器2、3时,需要考虑向框体1上固定旋转马达6和动态吸振器2、3的位置和顺序,但通过使框体1的一部分突起而形成动态吸振器2、3,仅固定旋转马达6即可,可节省劳力。此外,由于使构成框体1的钢板的一部分突起而形成动态吸振器2、3,所以不需要用于制造动态吸振器2、3的材料等,可降低制造成本。进而,由于可减小设置动态吸振器2、3的空间,所以与另外制作动态吸振器2、3再安装的情况相比,可抑制框体1和动态吸振器2、3所占的空间变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动态吸振器2、3具有重锤部件4、5。根据该方案,在旋转马达6的频率低,从而需要加大动态吸振器2、3的尺寸或减小板厚而将共振频率设定得较低,但由于托架10的尺寸或板厚的制约而无法将动态吸振器2、3的固有频率设定得足够低时,也可通过在动态吸振器2、3上安装重锤部件4、5而将动态吸振器2、3的固有频率设定得较低。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动态吸振器2形成为,进行振动的部分为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并且左右对称地支承上述进行振动的部分。根据该方案,由于动态吸振器2形成为左右对称地支承大致长方形的振动部2a,所以动态吸振器2以振动部2a的大致中心为基点而振动。在动态吸振器2的形状不是关于支承点左右对称时,动态吸振器2和框体1经由连接部而耦合地振动,所以若框体1的形状尺寸改变,则动态吸振器2的共振频率也改变,无法仅通过动态吸振器2的形状尺寸设定共振频率。因此,通过使动态吸振器2的形状为关于支承点左右对称,伴随着动态吸振器2的振动而产生在框体1与动态吸振器2的连接部上的扭曲消失,所以仅根据动态吸振器2的形状尺寸,即可设定动态吸振器2的共振频率,而不会受框体1的尺寸形状的影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两个动态吸振器,两个动态吸振器以相同的形状形成为线对称。根据这样的方案,两个动态吸振器以相同的形状形成为线对称。例如,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以振动的基点位于两个吸振器之间的方式形成两个动态吸振器时,动态吸振器以两个振动部的大致中心为基点振动。若动态吸振器3的形状不是关于支承点左右对称,则动态吸振器3和框体1经由连接部而耦合地振动,所以若框体1的形状尺寸改变,则动态吸振器3的共振频率也改变,无法仅通过动态吸振器3的形状尺寸设定共振频率。因此,通过使动态吸振器3的形状为关于支承点左右对称,伴随着动态吸振器3的振动而产生在框体1与动态吸振器3的连接部上的扭曲消失,所以仅根据动态吸振器3的形状尺寸,即可设定动态吸振器3的共振频率,而不会受框体1的尺寸形状的影响。
(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减轻振动的动态吸振器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具体而言,只要是以在框体1上形成切口并弯折的方式形成,则可为任意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动态吸振器形成为抑制框体1的铅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振动,但形成的动态吸振器可根据框体的形状和振动方向改变。例如,在框体在倾斜方向上振动时,可与该方向对应地形成动态吸振器,也可为了减轻旋转轴6a的轴方向的振动而在背面1a上设置动态吸振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动态吸振器2、3具有重锤部件4、5,但也可没有重锤部件4、5。例如,若仅通过动态吸振器2、3的重量即可满足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式子,则没有必要设置重锤部件4、5。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框体1在侧面1b、1b上各形成一组成对的动态吸振器3,但成对动态吸振器3的数量不做限定,可根据框体1的振动而改变数量。进而,在作为振动噪音对策的对象的励振频率为多个时,可形成调整为对应的多个共振频率的动态吸振器。
另外,在设置多个动态吸振器时,优选振动部3a的大小分别不同。如上所述,振动部的大小以与由旋转马达6或者齿轮6b、7施加在框体1的励振频率一致的方式形成。通过使该振动部的大小分别不同,在实际的励振频率与设想的励振频率不同时,只要某个动态吸振器可与该励振频率对应,便可减轻产生的振动。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减振托架10的动态吸振器2、3是通过在框体1上形成切口并弯起而形成的,但本实施方式的减振托架30的动态吸振器,如图5所示,通过在框体20上形成切口而形成。另外,在图5中,省略设置在背面20a上的旋转马达6等。
框体20,将一张钢板弯折,由背面20a、垂直于背面20a的侧面20b以及上表面20c构成。在背面20a上,设置有用于减轻垂直于背面20a的方向上产生的振动的动态吸振器21、21。即,通过在钢板中其板厚方向与框体20的振动方向为同一方向的部分上形成切口,而形成动态吸振器21。具体而言,动态吸振器21具有通过在背面20a上形成コ字状的切口而形成的板状的振动部21a。振动部21a为大致长方形,一端与框体20相连结,以该连结部分为基点振动。即,振动部21a在其板厚方向上挠曲变形而振动。而且,动态吸振器21、21设置成,作为振动的基点的连结部分位于两个吸振器之间,彼此线对称。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通过振动部21a的振动,借助两个动态吸振器21减轻产生在垂直于背面20a的方向上的振动。另外,振动部21a的长度等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根据所产生的频率等设定。
此外,在侧面20b以及上表面20c上,也设置有与动态吸振器21相同的动态吸振器22、22、动态吸振器23、23,减轻水平方向和铅直方向上产生的振动。
进而,在侧面20b上,与动态吸振器22、22相邻地,设置有与其他动态吸振器同样线对称地形成的动态吸振器24、24。动态吸振器24、24具有大小不同的三个振动部24a、24b、24c。通过使一个动态吸振器具有三个振动部,即便在产生与设计时设想的频率不同的振动时,也能减轻振动。具体而言,通过与设想的频率及其附近值对应地形成三个振动部24a、24b、24c,在实际的频率与设想的频率不同时,也可借助多个吸振部中的某一个吸振部减轻振动。即,借助一个动态吸振器,可得到与设置具有大小不同的振动部的多个动态吸振器时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动态吸振器24、24之间,形成有向框体20的外侧半圆状地突出的凸部25。通过在动态吸振器24、24之间设置凸部25,可提高动态吸振器24、24之间的强度。具体而言,由于两个动态吸振器24、24形成为振动的基点位于二者之间,所以动态吸振器24、24以动态吸振器24、24的中心附近为基点振动。因此,在动态吸振器24、24的中心附近施加励振力。鉴于此,通过在该动态吸振器24、24的中央设置凸部25,可提高动态吸振器24、24的中央的强度。
此外,即使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与动态吸振器24、24相邻地设置大小不同的动态吸振器22时,也可抑制邻接的动态吸振器之间的彼此干涉,提高两个动态吸振器之间的疲劳强度。另外,也可以在动态吸振器24、24之间,设置向框体20的内侧突出的凹部。
(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2实施方式的减振托架30包括固定旋转马达6的框体20、和通过在构成框体20的钢板的一部分形成切口而形成的动态吸振器21、22、23、24,动态吸振器21、22、23、24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在由于旋转马达6而振动的框体20的振动方向上振动。
由此,可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构成框体20的钢板上形成切口而形成动态吸振器,所以例如可借助冲裁加工等形成,从而与第1实施方式的通过弯折而形成的动态吸振器相比,可缩短制造工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振动的基点位于两个吸振器之间的方式形成两个动态吸振器24、24,并在两个动态吸振器24、24的中央形成凸部25(或凹部)。根据该方案,由于两个动态吸振器24、24以振动的基点位于两个吸振器之间的方式形成为线对称,所以动态吸振器24、24以两个吸振部的大致中心为基点振动。因此,在两个动态吸振器24、24的中心施加由于振动产生的励振力。因此,通过在该两个动态吸振器24、24的中央设置凸部25(或者凹部),可提高两个动态吸振器24、24的中央的强度。
(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本实施方式的动态吸振器24、24具有三个振动部,但振动部的数量不限定于此,也可为两个、或三个以上。可根据产生的振动而适当地变更。此外,也可以在各动态吸振器的振动部上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重锤。进而,动态吸振器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以上,两个动态吸振器也可不设定成线对称。
本发明记载在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应理解为可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地变为各种其他实施方式。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基于本发明方案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了描述,但这些作用以及效果仅为一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减振托架,在要求减轻振动的领域中适用,所述振动是DVD或打印机等AV、OA设备等中使用的马达、齿轮、HDD等振动设备中的由于强制励振力而产生的振动。

Claims (9)

1.一种减振托架,是由托架构成部件构成的减振托架,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上述托架构成部件的一部分形成切口,而形成固定振动设备的托架主体和用于减轻该托架主体的振动的吸振部,
上述吸振部具有与上述托架主体连成一体的部分和借助上述切口而从上述托架主体分离并相对于该托架主体振动的部分,
上述吸振部形成为,上述吸振部中进行振动的部分,在与由于上述振动设备的驱动而振动的上述托架主体的振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托架,其特征在于,上述托架构成部件为板材,通过在该托架构成部件上形成切口而形成的上述吸振部具有在其板厚方向上挠曲变形而振动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托架,其特征在于,通过在上述托架构成部件中的其板厚方向与上述托架主体的振动方向为同一方向的部分上形成上述切口,而形成上述吸振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托架,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振部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在上述托架构成部件上形成切口并将其内侧部分朝着一方向弯起,使得该吸振部具有在与上述托架构成部件的振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振动的部分。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托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振部具有重锤部件。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托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振部中进行振动的部分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形状,与上述托架主体相连的部分形成为左右对称地支承上述进行振动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托架,其特征在于,形成有两个上述吸振部,
上述两个吸振部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并且形成在彼此线对称的位置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托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吸振部以振动的基点位于该两个吸振部之间的方式形成,
在上述两个吸振部间的中央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托架,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上述吸振部,
上述吸振部中进行振动的部分的大小彼此不同地形成。
CN200680005285A 2005-02-18 2006-02-10 减振托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80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2731/2005 2005-02-18
JP2005042731 2005-02-18
JP004426/2006 2006-01-12
JP2006004426A JP4377384B2 (ja) 2005-02-18 2006-01-12 振動低減ブラケット
PCT/JP2006/302340 WO2006087972A1 (ja) 2005-02-18 2006-02-10 振動低減ブラケ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0184A CN101120184A (zh) 2008-02-06
CN100578039C true CN100578039C (zh) 2010-01-06

Family

ID=36916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52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8039C (zh) 2005-02-18 2006-02-10 减振托架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67276A1 (zh)
EP (1) EP1852630A4 (zh)
JP (1) JP4377384B2 (zh)
KR (1) KR100887455B1 (zh)
CN (1) CN100578039C (zh)
HK (1) HK1116533A1 (zh)
TW (1) TW200632879A (zh)
WO (1) WO20060879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38376B2 (ja) * 2007-04-24 2011-08-0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振動低減部材
JP5020860B2 (ja) * 2008-02-28 2012-09-0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振動低減部材
DE102009010439A1 (de) * 2009-02-26 2010-09-09 Henkel Ag & Co. Kgaa Dämpfungsvorrichtung für flächige Bauteile
JP5175250B2 (ja) * 2009-07-31 2013-04-0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振動低減部材
JP5379701B2 (ja) * 2010-01-14 2013-12-2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振動伝達低減結合構造
DE102010038720A1 (de) * 2010-07-30 2012-02-02 Günther Veit Schwingungsabsorber zur Dämpfung mechanischer Schwingungen
US8493194B1 (en) * 2011-09-15 2013-07-23 Carl Shoolman Bicycle electronic signaling device that sounds like a car horn
US8936228B2 (en) 2012-05-02 2015-01-20 Caterpillar Inc. Load isolation bracket
JP2017009812A (ja) * 2015-06-23 2017-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の構造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89771B2 (ja) * 2016-08-10 2019-10-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17114490A1 (de) * 2017-06-29 2019-01-0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Getriebegehäuse sowie Kraftfahrzeuggetrieb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0149U (zh) * 1977-06-23 1979-01-23
JPS5617436A (en) * 1979-07-23 1981-02-19 Fujitsu Ltd Loading system for nonresident program
US4373608A (en) * 1979-12-20 1983-02-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uned sound barriers
US4323994A (en) * 1980-03-31 1982-04-06 Geosource Inc. Geophone spring
JPS60192175U (ja) * 1984-05-25 1985-12-2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磁気ヘツド装置
JPS6324246Y2 (zh) * 1984-11-27 1988-07-04
JPS61253678A (ja) * 1985-05-01 1986-11-11 Sony Corp ヘツド支持ばね
US5062619A (en) * 1989-04-03 1991-11-05 Nabeya Kogyo Co., Ltd. Non-linear spring
FR2678989B1 (fr) * 1991-07-09 1993-11-19 Aerospatiale Ste Nationale Indle Dispositif de fixation mecanique temporaire souple en flexion et a rupture calibree en traction, et un procede pour sa fabrication.
JP2559720Y2 (ja) * 1993-07-30 1998-01-19 ナショナル住宅産業株式会社 床パネル
JPH095464A (ja) * 1995-06-19 1997-01-10 Nikon Corp 支持機構
JP3707596B2 (ja) * 1999-09-17 2005-10-19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床構造
JP4497685B2 (ja) * 2000-09-12 2010-07-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EP1267458B1 (de) * 2001-06-15 2004-03-17 TRUMPF LASERTECHNIK GmbH Lagerfuss und -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Laserresonator
JP2003029325A (ja) * 2001-07-12 2003-01-29 Canon Inc 撮像装置の本体構造及び撮像装置における振動低減方法
DE10143552A1 (de) * 2001-09-06 2003-03-27 Cww Gerko Akustik Gmbh & Co Kg Dämpfungsteil
JP4473635B2 (ja) * 2004-04-21 2010-06-0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振動低減結合構造
CN201138570Y (zh) * 2007-08-10 2008-10-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器减震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昭56-17436U 1981.02.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58286A (ja) 2006-09-28
WO2006087972A1 (ja) 2006-08-24
EP1852630A4 (en) 2010-01-20
KR100887455B1 (ko) 2009-03-10
CN101120184A (zh) 2008-02-06
JP4377384B2 (ja) 2009-12-02
US20090267276A1 (en) 2009-10-29
KR20070095417A (ko) 2007-09-28
TW200632879A (en) 2006-09-16
EP1852630A1 (en) 2007-11-07
HK1116533A1 (en) 2008-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8039C (zh) 减振托架
CN1249721C (zh) 旋转式信息记录和重现装置
CN101275620A (zh) 减振装置
JP5779033B2 (ja) 車両用防振装置
US6834393B2 (en) Disk device
JP5460903B1 (ja) 振動式搬送装置
EP2032872B1 (en) Arrangement for damping oscillations in an oscillating mass in a paper/board machine environment
KR100787238B1 (ko) 차량용 섀시 시스템의 구동계 테스트 벤치 및 이를 이용한시험방법
CN1824966A (zh) 汽车后桥宽频带动力减振器
AU2011100454A4 (en) Driving unit for obtaining a vibratory output
CN101082360B (zh) 减振构件
JP3699731B2 (ja) 同調振動ノイズ低減方法および同調振動ノイズ低減装置
CN101294611B (zh) 减振部件
JP4805212B2 (ja) 振動低減部材
CN109225787B (zh) 一种二自由度共振装置
JPH06117485A (ja) 周波数対応型吸振器
US20060169073A1 (en) Propulsion Force Produced by Vibrational Response of Structures
JP5379701B2 (ja) 振動伝達低減結合構造
JP3139125B2 (ja) エンジンの制振構造
WO2012172653A1 (ja) 駆動装置
JPH09280310A (ja) 反共振と粘性動吸振器を用いた振動制御の方法
SU1362990A1 (ru) Низкочастотный вибростенд
JPS6263235A (ja) 振動減衰装置
JP2003139191A (ja) 振動防止装置
KR200334212Y1 (ko)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용 동흡진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653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1653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