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3744C - 制造超导线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造超导线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3744C
CN100573744C CNB2005800010820A CN200580001082A CN100573744C CN 100573744 C CN100573744 C CN 100573744C CN B2005800010820 A CNB2005800010820 A CN B2005800010820A CN 200580001082 A CN200580001082 A CN 200580001082A CN 100573744 C CN100573744 C CN 10057374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roll extrusion
sintering
time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010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60557A (zh
Inventor
藤上纯
加藤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860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0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37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374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2/00Superconductive or hyperconductive conductors, cables, or transmission lines
    • H01B12/02Superconductive or hyperconductive conductors, cables, or transmission l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heat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60/00Superconducting devices
    • H10N6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N60/026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mprising copper oxide
    • H10N60/08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ilaments or composite wi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14Supercondu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perconductor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for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Metal Extrac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制造超导线的方法包括对通过用金属覆盖用于超导体的原材料所形成的线进行拉制的方法(S3),在拉制步骤(S3)之后滚压多芯线的第一滚压步骤(S8),在第一滚压步骤(S8)之后烧结多芯线的第一烧结步骤(S10)。该方法还包括在拉制步骤(S3)和第一滚压步骤(S8)之间的间隔、第一滚压步骤(S8)和第一烧结步骤(S10)之间的间隔中的至少一个中将复合线材、多芯线或多芯线保持在减压环境下的步骤(S4,S7,S9)。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具有较高性能和一致性能的超导线。

Description

制造超导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超导线的方法,尤其涉及能够获得较高性能和一致性能的超导线的制造超导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由多芯线(multifilamentary wire)制成的超导线可以在液氮制冷的温度下使用,可以获得较高的临界电流密度,并且较容易拉长,所以通常期望将它用于超导电缆和磁体,该多芯线通过用金属覆盖具有例如Bi2223相(phase)的氧化物超导体形成。
如将在下面描述的那样,已经制造出这种超导线。首先,将线制造成具有一形式,其中用于超导体的含有如Bi2223相的原材料粉末用金属覆盖。接下来,通过进行热处理和反复滚压,随着与线的超导丝部分对准产生超导相,于是获得带状超导线。在例如日本专利No.2636049(日本专利公开No.03-138820)(专利文件1)和日本专利No.2855869(日本专利公开No.04-292812)(专利文件2)中公开了制造超导线的这种方法。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No.2636049(日本专利公开No.03-138820)
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No.2855869(日本专利公开No.04-292812)
发明内容
通常,已经探寻每个制造步骤的最佳制造条件,以提高超导线的性能(如临界电流值)。然而,即使当在相同的最佳条件下制造超导线时,所获得的超导线也在每个性能上有所不同。而且,某些所获得的超导线具有较差的性能,于是无法获得高性能的超导线。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制造超导线的方法,该方法能够获得较高性能和一致性能的超导线。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制造超导线的方法包括将用金属覆盖用于超导体的原材料粉末所形成的线进行拉制的步骤,在拉制步骤之后滚压线,并在滚压步骤之后对线进行烧结。该方法还包括在拉制步骤和滚压步骤之间的间隔及滚压步骤和烧结步骤之间的间隔中的至少一个中将线保持在减压环境中的步骤。
在仔细检查之后,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所获得的超导线因将在下面描述的原因而在每个性能上都有所不同。在拉制、滚压和烧结步骤之间的每个间隔中,空气中的CO2(二氧化碳)、H2O(水)、O2(氧气)等穿过线的两个端部或覆盖超导体的金属进入到线中。这导致在烧结期间产生杂异相而不是超导相,或者线的厚度不均匀。烧结期间杂异相的产生干扰了超导相的产生,并且使得如临界电流值之类的超导属性退化。而且,如果线具有不均匀的厚度,则当后面进行滚压时压力也会不均匀地施加到线上,于是所获得的超导线具有不均匀的厚度。结果,超导线的性能退化。传统上,对在拉制步骤和滚压步骤之间或滚压步骤和烧结步骤之间保持线的条件未进行特别说明。因此,根据保持条件的差别,所获得的超导线在每个性能上都有所不同。
从而,通过在拉制、滚压和烧结步骤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隔中将线保持在减压环境中,可以抑制空气中的CO2、H2O和O2侵入到原材料粉末中。而且,通过将线保持在减压环境中,含在线中的如CO2、H2O、O2等之类的残留物通过线的两个端部或覆盖超导体的金属排出。结果,在烧结期间,产生杂异相的可能性较小,并且线具有一致的厚度,于是可以获得具有较高性能和一致性能的超导线。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制造超导线的方法包括对通过用金属覆盖超导体的原材料粉末而形成的线进行拉制,将线滚压n次(n为不小于2的整数),并对线烧结n次的步骤。在拉制步骤之后,进行在滚压线n次的步骤中第一次滚压的步骤。在第一次滚压步骤之后,进行烧结线n次的步骤中的第一次烧结步骤。在烧结线n次的步骤中第(k-1)次烧结之后,进行滚压线n次的步骤中的第k次(k为满足n≥k≥2的整数)滚压的步骤。在滚压线n次的步骤中的第k次滚压步骤之后,进行烧结线n次步骤中的第k次烧结步骤。该方法还包括在拉制步骤和第一滚压步骤之间的间隔、第一滚压步骤和第一烧结步骤之间的间隔、第(k-1)次烧结步骤和第k次滚压步骤之间的间隔、及第k次滚压步骤和第k次烧结步骤之间的间隔中的至少一个间隔中将线保持在减压环境中的步骤。
在仔细检查之后,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所获得的超导线因将在下面描述的原因而在每个性能上都有所不同。在拉制步骤和第一次滚压步骤之间的间隔、第一次滚压步骤和第一次烧结步骤之间的间隔、第(k-1)次烧结步骤和第k次滚压步骤之间的间隔及第k次滚压步骤和第k次烧结步骤之间的间隔中,当进行滚压线n次的步骤和烧结线n次的步骤,以制造超导线时,空气中的CO2(二氧化碳)、H2O(水)、O2(氧气)等穿过线的两端部或覆盖超导体的金属侵入到原材料粉末中。结果,如上所述,超导线的性能退化。传统上,当进行滚压线n次的步骤和烧结线n次的步骤时,未对在拉制步骤和第一次滚压步骤之间的间隔、第一次滚压步骤和第一次烧结步骤之间的间隔、第(k-1)次烧结步骤和第k次滚压步骤之间的间隔,及第k次滚压步骤和第k次烧结步骤之间的间隔中保持线的条件进行特别规定。因此,根据保持条件中的差别,所获得的超导线在每个性能上都有所不同。
从而,通过在拉制步骤和第一次滚压步骤之间的间隔、第一次滚压步骤和第一次烧结步骤之间的间隔、第(k-1)次烧结步骤和第k次滚压步骤之间的间隔及第k次滚压步骤和第k次烧结步骤之间的间隔中的至少一个间隔中将线保持在减压环境下,可以抑制空气中的CO2、H2O和O2侵入到原材料粉末中。而且,通过将线保持在减压环境下,含在线中的如CO2、H2O、O2等残留物通过线的两端部或覆盖超导体的金属排出。结果,在烧结期间产生杂异相的可能性较小,并且线具有一致的厚度,于是可以获得较高性能和一致性能的超导线。
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在制造超导线的方法中,在第一滚压步骤和第一烧结步骤之间的间隔中进行保持步骤。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在第一滚压步骤和第一烧结步骤之间的间隔中空气中的CO2、H2O和O2更可能侵入到原材料粉末中。因此,可以获得具有较高性能和更加一致性能的超导线。
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制造超导线的方法中,减压环境具有不超过0.01Mpa的压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抑制空气中的CO2、H2O和O2进入超导体中。
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制造超导线的方法中,执行保持步骤不少于72小时。从而,可以充分排出线中含有的残留物。
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制造超导线的方法中,该线在保持步骤中保持在不低于80℃的温度下。这有利于线中含有的残留物的蒸发,于是可以获得具有较高性能和一致性能的超导线。
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制造超导线的方法中,在氮气、氩气或干燥空气中执行保持步骤。
这能够防止如CO2、H2O、O2等之类的杂质在保持步骤期间侵入到原材料粉末中。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中的滚压和烧结可以分别只进行一次,或者可以分别执行数次(n次)。而且,在说明书中,“第一滚压”指的是第一次滚压线的步骤,并且“第一烧结”指的是第一次烧结线的步骤。当在线上执行数次拉制步骤时,“拉制步骤”指的是在线上执行的第一次拉制。而且,“干燥空气”指的是在大气压下露点不超过-20℃的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超导线的方法,在拉制、第一滚压和第一烧结步骤之间的每个间隔中,可以抑制空气中的CO2、H2O和O2侵入到线中。进而,通过将线保持在减压环境下,线中含有的如CO2、H2O、O2等残留物通过线的两端部或覆盖超导体的金属排出。结果,杂异相在烧结期间产生的可能性较小,并且线具有一致的厚度,于是可以获得具有较高性能和一致性能的超导线。
附图说明
图1是部分剖视透视图,基于概念说明了超导线的结构;
图2是流程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制造超导线的方法;
图3是说明附图2中步骤的第一视图;
图4是说明附图2中步骤的第二视图;
图5是说明附图2中步骤的第三视图;
图6是说明附图2中步骤的第四视图;
图7是说明附图2中步骤的第五视图;
图8是说明附图2中步骤的第六视图。
附图标记的描述
1.超导线(多芯线),1a.线,1b.复合线材,1c.多芯线,2.超导丝,2a.原材料粉末,3.鞘部分,3a,3b.管,20.外壳,21.排气管,22.保持器,23.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部分剖视透视图,基于概念说明了超导线的结构。参照图1,将对例如多芯超导线进行解释。超导线1具有在纵向上延伸的数根超导丝2,和覆盖它们的鞘部分3。数根超导丝2中的每一根都由具有例如Bi-Pb-Sr-Ca-Cu-O系的合成物的材料制成,并且尤其是,最佳材料是含有Bi2223相的材料,其中(铋和铅)∶锶∶钙∶铜的原子比为大致2∶2∶2∶3。鞘部分3由如银之类的材料制成。
应当注意的是,尽管已经对多芯线进行了解释,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非多芯结构的氧化物超导线,其中单根超导丝2覆盖有鞘部分3。
接下来,将解释制造上述氧化物超导线的方法。
图2是流程图,说明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制造超导线的方法。图3至8说明了图2中的相应步骤。
参照图2,管内粉末法用于制造具有例如Bi2223相的超导线。首先,混合例如五种原材料粉末(Bi2O3、PbO、SrCO3、CaCO3、CuO),以产生中间状态(初级粉末)的原材料粉末,该粉末通过由热处理(步骤S1)所导致的反应变为带有Bi2223相的超导体。
接下来,如图2和3中所示,该原材料粉末2a填充到管3a(步骤S2)中。管3a由如银之类的金属制成,具有20至40毫米的外径,和外径的大约3%至15%的壁厚。从而,获得线1a,其中用于超导体的原材料粉末2a用管3a进行覆盖。此后,进行管3a的内含物的排气,并且将管3a的两端密封。
接下来,如图2和4中所示,拉制线1a,以形成复合线材1b,其中用如银之类的金属对作为芯材的初级粉末进行覆盖(步骤S3)。复合线材1b具有六角形的形状,相对侧之间的长度为如2至10毫米。
接下来,如图2和5中所示,复合线材1b保持在外壳20中的保持器22上,例如不少于72小时(步骤S4)。外壳20具有排气管21,并且排气管21连接到例如真空泵(未示出)上。真空泵通过排气管21将外壳20内部的空气排出,于是外壳20的内部处于例如不超过0.01Mpa的减压环境中。而且,外壳20的内部处于例如氮气、氩气或干燥空气的气氛中。而且,加热器23设置在保持器22中,以将保持在保持器22上的复合线材1b加热到例如不小过80℃。由于在减压环境下保持复合线材1b,所以可以抑制空气中的CO2、H2O、O2等侵入到原材料粉末2a中。进而,可以排出复合线材1b中的CO2、H2O、O2等。
接下来,如图2和6中所示,数根复合线材1b绑扎以装配到由如银之类的金属制成的管3b中(多芯安装:步骤S5)。该管3b由如银或其合金之类的金属制成,具有10至50毫米的外径,和外径的大约1%至15%的壁厚。从而,获得带有多芯结构的线,该多芯结构具有由原材料粉末2a制成的数根丝。
接下来,如图2和7中所示,拉制带有多芯结构的线,以形成多芯线1c,其中由原材料粉末2a制成的数根丝覆盖有鞘部分3,原材料粉末2a嵌入到由如银之类的金属制成的鞘部分3中(步骤S6)。
接下来,如图2和5中所示,多芯线1c在减压环境下保持在外壳20中的保持器22上,例如不少于72小时(步骤S7)。外壳20的内部处于例如氮气、氩气或干燥空气的气氛中。由于多芯线1c保持在减压环境下,所以可以抑制空气中的CO2、H2O、O2等侵入到原材料粉末2a中。进而,可以排出多芯线1c中的CO2、H2O、O2等。
接下来,如图2和8中所示,在多芯线1c上进行第一滚压,以获得带状多芯线1(步骤S8)。在例如70%至90%的斜度上进行第一滚压。
接下来,如图1和5中所示,多芯线1在减压环境下保持在外壳20中的保持器22上,例如不少于72小时(步骤S9)。外壳20的内部处于例如氮气、氩气或干燥空气中。由于在减压环境下保持多芯线1,所以可以抑制空气中的CO2、H2O、O2等侵入到原材料粉末2a中。进而,可以排出多芯线1中的CO2、H2O、O2等。
接下来,将带状多芯线1加热到例如830至850℃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50至150小时,于是多芯线1受到第一烧结(步骤S10)。从而,原材料粉末2a化学反应成超导丝2。
接下来,如图2和5中所示,多芯线1在减压环境下保持在外壳20中的保持器22上,例如不少于72小时(步骤S11)。外壳20的内部处于例如氮气、氩气或干燥空气的气氛中。由于在减压环境下保持多芯线1,所以可以抑制空气中的CO2、H2O、O2等侵入到超导丝2中。进而,可以排出多芯线1中的CO2、H2O、O2等。
接下来,如图2和8中所示,多芯线1受到第二滚压(步骤S12)。该第二滚压在例如0至20%的斜度下进行。
接下来,如图2和5中所示,多芯下1在减压环境下保持在外壳20中的保持器22上,例如不少于72小时(步骤S13)。外壳20的内部处于例如氮气、氩气或干燥空气中。由于多芯下1保持在减压环境下,所以可以抑制空气中的CO2、H2O、O2等侵入到超导丝2中。进而,可以排出多芯线1中的CO2、H2O、O2等。
接下来,将多芯线1在加压气氛下加热到800至850℃,并在该温度下保持10至150小时,于是多芯线1经历第二烧结(步骤S14)。应当注意的是,可以不在加压气氛下而是在大气压下进行第二烧结。尽管如上所述获得本实施例的超导线,但是还可以在第二烧结之后进行进一步滚压和烧结,并且可以省略上述第二滚压和第二烧结。
本发明的制造超导线的方法包括对通过用金属覆盖用于超导体的原材料粉末2a形成的线1a进行拉制的步骤(步骤S3),在拉制步骤之后滚压多芯线1c的第一滚压步骤(步骤S8),和在第一滚压步骤(步骤S8)之后烧结多芯线1的第一烧结步骤(步骤S10)。该方法还包括在拉制步骤(步骤S3)和第一滚压步骤(步骤S8)之间的间隔、第一滚压步骤(步骤S8)和第一烧结步骤(步骤S10)之间的间隔中的至少一个间隔中,在减压环境下保持复合线材1b、多芯线1c或多芯线1的步骤(步骤S4、步骤S7、步骤S9)。
本实施例的制造超导线的方法包括对通过用金属覆盖用于制造超导体的原材料粉末2a所形成的线1a进行拉制的步骤、在拉制步骤(步骤S3)之后滚压多芯线1c的第一滚压步骤(步骤S8)、在第一滚压步骤(步骤S8)之后烧结多芯线1的第一烧结步骤(步骤S10)、在第一烧结步骤(步骤S10)之后再次滚压多芯线1的第二滚压步骤(步骤S12),和在第二滚压步骤(步骤S12)之后再次烧结多芯线1的第二烧结步骤(步骤S14)。该方法还包括在拉制步骤(步骤S3)和第一滚压步骤(步骤S8)之间的间隔、第一滚压步骤(步骤S8)和第一烧结步骤(步骤S10)之间的间隔、第一烧结步骤(步骤S10)和第二滚压步骤(步骤S12)之间的间隔,及第二滚压步骤(步骤S12)和第二烧结步骤(步骤S14)之间的间隔中的至少一个间隔中在减压环境下保持复合线材1b、多芯线1c或多芯线1的步骤(步骤S4、步骤S7、步骤S9、步骤S11、步骤S13)。
根据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可以抑制空气中的CO2、H2O和O2侵入到原材料粉末2a中。进而,由于在减压环境下保持复合线材1b、多芯线1c或多芯线1,所以含在复合线材1b、多芯线1c或多芯线1中的如CO2、H2O、O2等之类的残留物可以通过复合线材1b、多芯线1c或多芯线1的两端部或覆盖超导体的鞘部分3排出。结果,在烧结期间产生杂异相的可能性较小,并且线具有一致的厚度,于是可以获得具有较高性能和一致性能的超导线。
在本实施例的制造超导线的方法中,在第一滚压步骤(步骤S8)和第一烧结步骤(步骤S10)之间的间隔中进行保持步骤(步骤S9)。从而,可以获得具有较高性能和更加一致性能的超导线。
在本实施例的制造超导线的方法中,减压环境具有不超过0.01Mpa的压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抑制空气中的CO2、H2O和O2侵入到超导丝2中。
在本实施例的制造超导线的方法中,保持步骤(步骤S4、步骤S7、步骤S9、步骤S11、步骤S13)进行不小于72小时。从而,可以充分排出含在复合线材1b、多芯线1c或多芯线1中的残留物。
在本实施例的制造超导线的方法中,在保持步骤(步骤S4、步骤S7、步骤S9、步骤S11、步骤S13)中将多芯线1保持在不低于80℃的温度下。这有利于含在复合线材1b、多芯线1c或多芯线1中的残留物的蒸发,于是可以获得具有较高性能和一致性能的超导线。
在本实施例的制造超导线的方法中,在氮气、氩气或干燥空气中进行保持步骤(步骤S4、步骤S7、步骤S9、步骤S11、步骤S13)。
这能够防止如CO2、H2O、O2等之类的杂质在保持期间侵入到原材料粉末中。
尽管本实施例已经对在每个间隔中都进行真空保持(步骤S4、7、9、11、13)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仅局限于这种情况,并且执行真空保持的五个步骤(步骤S4、步骤S7、步骤S9、步骤S11、步骤S13)中的任意一个中都足够了。
进而,尽管本实施例已经对在第一烧结(步骤S10)之后进行真空保持(步骤S11)、第二滚压(步骤S12)、真空保持(S13)和第二烧结(步骤S14)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是也可以省略这些步骤,并且可以在第一烧结(步骤S10)之后完成超导线。
而且,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已经对制造具有Bi2223相的铋型多芯氧化物超导线的方法进行了解释,但是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制造具有除了铋型之外的其它化合物,如钇型的氧化物超导线的方法。另外,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制造单芯超导线的方法。
例子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例子。
第一例子
在本例子中,对第一滚压(步骤S8)之后的真空保持(步骤S9)的效果进行检查。特别地,生产具有Bi2223相的原材料粉末2a(步骤S1),随后将原材料粉末2a填充到管3a中(步骤S2)以形成线1a。接下来,拉制线1a,以形成复合线材1b(步骤S3),并且在不进行真空保持的情况下,将数根复合线材1b绑扎并配装到管3b中(步骤S5),以形成多芯线1c。接下来,拉制多芯线1c(步骤S6),并且在不进行真空保持的情况下,在多芯线1c上进行第一滚压(步骤S8),以获得带状多芯线1。接下来,将保持多芯线1的环境压力分别设置为大气压、0.01Mpa和0.001Mpa,使样本2至4的多芯线在室温下保持一个月(步骤S9)。在大气压下,将样本1的多芯线1在室温中保持一天。接下来,对多芯线1进行第一烧结(步骤S10),并且在不进行真空保持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滚压(步骤S12)。此后,在不进行真空保持的情况下,在多芯线1上进行第二烧结(步骤S14),以获得两件超导线1,每件超导线都具有400米的长度。所获得的两件超导线1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接下来,A组和B组中的每一组都分成五件,以测量每件超导线1的临界电流值(A)和厚度(毫米)。表1示出了结果。在表1中,样本1是在大气压下保持一天的超导线,样本2是在大气压下保持一个月的超导线。样本3是在0.01Mpa的减压环境下保持一个月的超导线,并且样本4是在0.001Mpa的减压环境下保持一个月的超导线。
[表1]
Figure C20058000108200121
Figure C20058000108200131
如表1中所示,关于样本1,A组和B组中临界电流值为80至90A,厚度为0.25毫米±0.01毫米。关于样本2,A组和B组中临界电流值为60至70A,并且样本2中A组的厚度为0.27毫米±0.02毫米,而样本2中B组的厚度为0.27毫米±0.03毫米。关于样本3,A组和B组中临界电流值为80至90A,厚度为0.24毫米±0.01毫米。关于样本4,A组和B组中的临界电流值为80至90A,厚度为0.24毫米±0.01毫米。
从获得的上述结果中已经发现,在样本1至4中的任意一个中,每组中的临界电流值都具有大约10A的变化。从而,已经发现,在通过在恒定条件下在第一滚压和第一烧结之间保持超导线所获得的超导线的每个性能中,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很小。进而,由于样本3和4中的临界电流值高于样本2中,所以已经发现通过在减压环境下在第一滚压和第一烧结之间保持线可以获得高性能的超导线。而且,由于样本3和4具有比样本1和2更小的厚度,并且它们也在厚度上具有较小的变化,所以已经发现,通过在减压环境下在第一滚压和第一烧结之间保持线,空气中的CO2、H2O、O2等侵入到线中的可能性很小,并且去除含在线中的残留物。
第二例子
在本例子中,对第一滚压(步骤S8)之后在真空保持(步骤S9)中线的保持时间的效果进行检查。特别地,超导线1通过几乎与第一例子中相同的方法获得。样本5的多芯线1c首先受到第一滚压(步骤S8),此后在大气压下在室温中保持一天(步骤S9)。样本6至9的多芯线1c首先受到第一滚压(步骤S8),此后在0.01Mpa的环境中在室温下分别保持一天、三天、十天和一个月(步骤S9)。对超导线1的相应样本的厚度(毫米)进行测量。表2示出了结果。在表2中,样本6为在0.01Mpa环境中保持了一天的超导线,样本7为在0.01Mpa环境中保持了三天的超导线,样本8为在0.01Mpa环境中保持了十天的超导线,样本9为在0.01Mpa环境中保持了一个月的超导线。
[表2]
Figure C20058000108200141
如表2中所示,关于样本5,A组和B组中的厚度都为0.25毫米±0.01毫米。关于样本6,A组和B组中的厚度都为0.25毫米±0.01毫米。关于样本7,A组和B组中的厚度都为0.24毫米±0.01毫米。关于样本8,A组和B组中的厚度都为0.24毫米±0.01毫米。关于样本9,A组和B组中的厚度都为0.24毫米±0.01毫米。
从上面所获得的结果来看,由于样本7至9具有小于样本5和6的厚度,所以已经发现,在减压环境下在第一滚压和第一烧结之间将线保持不少于三天(72小时)允许含在线中的残留物充分排出。
第三例子
在本例子中,对在第一滚压(步骤S8)之后在真空保持(步骤S9)中线的保持温度的效果进行检查。特别地,通过几乎与第一例子中相同的方法获得超导线1。样本10至13的多芯线1c首先进行第一滚压(步骤S8),此后它们在0.01Mpa的环境中分别在室温、50℃、80℃和300℃下分别保持七天(步骤S9)。对相应样本的临界电流值(A)进行测量。表3示出了结果。在表3中,样本10为在室温下保持的超导线,样本11为在50℃下保持的超导线,样本12为在80℃下保持的超导线,样本13为在300℃下保持的超导线。
[表3]
Figure C20058000108200151
如表3中所示,关于样本10,A组和B组中的临界电流值都是80至90A。关于样本11,A组和B组中的临界电流值都是80至90A。关于样本12,A组和B组中的临界电流值都是85至90A。关于样本13,A组和B组中的临界电流值都是85至90A。
从上述获得的结果来看,由于样本12和13具有比样本10和11更高的临界电流值,并且它们也具有临界电流值的较小改变,所以已经发现,通过在不低于80℃的减压环境下在第一滚压和第一烧结之间保持线可以获得具有较高性能和一致性能的超导线。
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和例子在所有方面都是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所附权利要求进行限制,并且期望包括与权利要求相等效的意义和范围中的所有修改。

Claims (9)

1.一种用于制造超导线(1)的方法,包括步骤:
拉制线(1a)(S3),该线通过用金属(3a)涂覆用于超导体的原材料粉末(2a)形成,
在所述拉制步骤(S3)之后滚压所述线(1a)(S8),及
在所述滚压步骤(S8)之后烧结所述线(1a)(S10),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拉制步骤(S3)和所述滚压步骤(S8)之间的间隔及所述滚压步骤(S8)和所述烧结步骤(S10)之间的间隔中的至少一个中,在具有不超过0.01Mpa的压力的减压环境下保持所述线(1a)的步骤(S4,S7,S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超导线(1)的方法,其中,执行所述保持步骤(S4,S7,S9)不少于72小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超导线(1)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保持步骤(S4,S7,S9)中,所述线(1a)保持在不低于80℃的温度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超导线(1)的方法,其中,在氮气、氩气或干燥空气的环境中进行所述保持步骤(S4,S7,S9)。
5.一种制造超导线(1)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拉制线(1a)(S3),该线通过用金属(3a)涂覆用于超导体的原材料粉末(2a)形成,
滚压所述线(1a)n次(S8,S12),其中,n为不小于2的整数,及
烧结所述线(1a)n次(S10,S14),
其中,在所述拉制步骤(S3)之后进行在滚压所述线(1a)n次的所述步骤中的第一滚压步骤,
在所述第一滚压步骤之后进行在烧结所述线(1a)n次的所述步骤中的第一烧结步骤,
在烧结所述线(1a)n次的所述步骤中的第(k-1)次烧结步骤之后进行滚压所述线(1a)n次的所述步骤(S8,S12)中的第k次滚压步骤,其中,k为满足n≥k≥2的整数,
在所述滚压所述线(1a)n次的步骤中的第k次滚压步骤之后进行所述烧结所述线(1a)n次的步骤(S10,S14)中的第k次烧结步骤,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拉制步骤(S3)和所述第一滚压步骤之间的间隔、所述第一滚压步骤和所述第一烧结步骤之间的间隔、所述第(k-1)次烧结步骤和第k次滚压步骤之间的间隔,及所述第k次滚压步骤和第k次烧结步骤之间的间隔中的至少一个间隔中将所述线(1a)保持在具有不超过0.01Mpa的压力的减压环境下的步骤(S4,S7,S9,S11,S1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超导线(1)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滚压步骤和所述第一烧结步骤之间的间隔进行所述保持步骤(S9)。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超导线(1)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持步骤(S4,S7,S9,S11,S13)进行不少于72小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超导线(1)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保持步骤(S4,S7,S9,S11,S13)中,所述线(1a)保持在不低于80℃的温度下。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超导线(1)的方法,其中,在氮气、氩气或干燥空气的环境中进行所述保持步骤(S4,S7,S9,S11,S13)。
CNB2005800010820A 2004-05-13 2005-02-17 制造超导线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37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43670A JP4701631B2 (ja) 2004-05-13 2004-05-13 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
JP143670/2004 2004-05-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0557A CN1860557A (zh) 2006-11-08
CN100573744C true CN100573744C (zh) 2009-12-23

Family

ID=35394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108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3744C (zh) 2004-05-13 2005-02-17 制造超导线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7596852B2 (zh)
EP (1) EP1746607B1 (zh)
JP (1) JP4701631B2 (zh)
KR (1) KR20070014175A (zh)
CN (1) CN100573744C (zh)
CA (1) CA2536126A1 (zh)
DK (1) DK1746607T3 (zh)
HK (1) HK1094086A1 (zh)
NO (1) NO20065674L (zh)
RU (1) RU2326458C2 (zh)
TW (1) TW200605094A (zh)
WO (1) WO20051120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2537A (ja) * 2004-06-24 2006-01-1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
JP4941074B2 (ja) * 2007-04-25 2012-05-3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酸化物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酸化物超電導線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18693A (en) * 1962-07-03 1965-11-23 Nat Res Corp Process of making niobium stannide superconductors
DE3853961T2 (de) * 1987-03-31 1996-02-15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upraleitenden Drahts.
EP0310033B1 (en) * 1987-09-28 1995-04-19 Hitachi, Ltd. Superconducting wir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H01147814A (ja) * 1987-12-03 1989-06-09 Toshiba Corp 超電導体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2636049B2 (ja) * 1988-08-29 1997-07-3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酸化物超電導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酸化物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
US5034857A (en) * 1989-10-06 1991-07-23 Composite Materials Technology, Inc. Porous electrolytic anode
CA2031692C (en) * 1989-12-07 1995-06-27 Kenichi Sato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xide superconducting wire
RU2101792C1 (ru) 1991-01-22 1998-01-10 Институт машиноведения Уральск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РАН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ленточного сверхпроводящего кабеля
JPH05159641A (ja) * 1991-12-03 1993-06-2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高温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
ATE185926T1 (de) 1993-02-02 1999-11-15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nb3x supraleitenden drahtes
JPH06251645A (ja) * 1993-02-22 1994-09-0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Nb3X系超電導線用線材
JP3051867B2 (ja) * 1993-04-19 2000-06-1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酸化物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
JP3574461B2 (ja) * 1993-06-01 2004-10-0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酸化物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
JPH07282659A (ja) * 1994-04-07 1995-10-2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高温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
US5869196A (en) * 1996-12-20 1999-02-09 Composite Material Technology, Inc. Constrained filament electrolytic anode and process of fabrication
RU2157012C1 (ru) 1999-02-16 2000-09-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ый центр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неорганических материалов им. академика А.А. Бочвара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ОМПОЗИТНОГО СВЕРХПРОВОДНИКА НА ОСНОВЕ NbTi СПЛАВА
US6543123B1 (en) * 1999-04-20 2003-04-08 Composite Materials Technology, Inc. Process for making constrained filament niobium-based superconductor composite
JP2001184956A (ja) 1999-12-28 2001-07-0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
US7146709B2 (en) * 2000-03-21 2006-12-12 Composite Materials Technology,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perconductor
JP4011358B2 (ja) * 2002-02-13 2007-11-2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
JP3712120B2 (ja) * 2002-04-09 2005-11-0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
JP4396101B2 (ja) * 2003-01-23 2010-01-1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酸化物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酸化物超電導線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5094A (en) 2006-02-01
EP1746607A4 (en) 2010-03-24
CN1860557A (zh) 2006-11-08
JP4701631B2 (ja) 2011-06-15
HK1094086A1 (en) 2007-03-16
WO2005112047A1 (ja) 2005-11-24
US20070271768A1 (en) 2007-11-29
RU2326458C2 (ru) 2008-06-10
DK1746607T3 (da) 2012-01-16
CA2536126A1 (en) 2005-11-24
EP1746607A1 (en) 2007-01-24
NO20065674L (no) 2006-12-08
US7596852B2 (en) 2009-10-06
RU2006110552A (ru) 2006-08-10
JP2005327551A (ja) 2005-11-24
EP1746607B1 (en) 2011-09-21
KR20070014175A (ko) 2007-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97771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xide superconducting wire, method of modifying oxide superconducting wire and oxide superconducting wire
CN100545957C (zh) 制造超导线的方法
CN100573744C (zh) 制造超导线的方法
JP2005506671A (ja) 熱処理を含むMgB2系超伝導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0557724C (zh) 超导线材的制造方法
CN100552833C (zh) 超导线材的制造方法
EP0676817B1 (en) Method of preparing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wire
JP3574461B2 (ja) 酸化物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
KR100564945B1 (ko) 초전도 선재의 제조방법
KR0174386B1 (ko) 고온 초전도 다중코아 선재의 제조방법
Long et al. High performance superconducting Y-Ba-Cu-O tapes produced by oxidation of metallic precursors
JP2001118444A (ja) 酸化物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及び酸化物超電導線材
KR20070023709A (ko) 초전도 선재의 제조 방법
Iyer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pes and test magnets made from Ag-Clad Bi-2223 superconductors
JPH04255615A (ja) 酸化物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
GB2294802A (en) Superconducting composites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JPH04292807A (ja) 多芯高温超電導線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41301A (ja) 酸化物超電導線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酸化物超電導線材の原料粉末
KR20070023637A (ko) 초전도 선재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408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9408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