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3597C - 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3597C
CN100573597C CNB2006100733794A CN200610073379A CN100573597C CN 100573597 C CN100573597 C CN 100573597C CN B2006100733794 A CNB2006100733794 A CN B2006100733794A CN 200610073379 A CN200610073379 A CN 200610073379A CN 100573597 C CN100573597 C CN 10057359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ance
read
record medium
write
wri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733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1430A (zh
Inventor
高桥一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41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1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35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359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hecking Fares Or Tickets At Control Points (AREA)
  • 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论磁性记录媒体的放入姿势如何均能进行读取写入处理的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该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包括:由搬送磁性记录媒体(300)的1条路径构成的搬送通道(1);以磁性记录媒体(300)投进投入口(3)时的姿势在搬送通道(1)内进行搬送的搬送单元(10、11);对以第1姿势投入的磁性记录媒体(300)执行读取写入的第1读取写入单元(5);对以第2姿势投入的磁性记录媒体(300)执行读取写入的第2读取写入单元(6);对以第3姿势投入的磁性记录媒体(300)执行读取写入的第3读取写入单元(7);以及对以第4姿势投入的磁性记录媒体(300)执行读取写入的第4读取写入单元(8),这些读取写入单元从搬送通道(1)的前段开始按顺序成列地与搬送单元(10、11)并列配置。

Description

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
(2)背景技术
例如,在车站的自动检票处等,使用的是对作为车票的磁性记录媒体(磁卡)进行处理的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这种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用于对磁卡以磁性信息的形式读取或写入乘车上下站点、乘车日期、磁卡特定代码等信息,进行可否容许乘客通过检票的判断等信息处理。此时,由于大量乘客的不特定性,磁卡会以前后正反的各种姿势方向插入,对此必须在乘客通过检票的极短时间内结束如下处理:对这种磁卡以能处理的规定顺序读取信息、且相对磁卡的基准姿势(例如正面前方一致的姿势)以一定方向记录磁性信息。
为了适应这种自动检票,以往有一种自动检票机的提案:判断从投入口投进的媒体的正反面,为反面时将磁卡导入与正规的搬送通道不同的另一迂回路径中,在该迂回路径的途中将磁卡反转,再返回到正规的搬送通道进行规定的处理(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在一个面上设有多条磁道的磁卡不论它的投入方向如何均能进行处理的检票装置有一种提案:预先在磁卡的每一磁道中将位密度不同的空转数据记录在磁道的始点侧和终点侧,通过对该位密度进行判别来判断磁卡的前后及正反面,根据结果选择搬送通道,进行车票面的反转以及正反方向的读取写入处理(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3256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7-272017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检票机的发明中,反面方向投入的车票(背面票)因通过迂回路径及反转机构,与正面方向投入的车票(正面票)相比搬送距离较长,需要消耗更多的搬送时间。为了使正反面的车票的搬送时间一致,必须设置正面票的搬送中断时间或者加快背面票的搬送速度。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检票机的发明中,与专利文献1一样,因背面票与正面票的搬送通道长度不同,故必须与专利文献1的检票机一样调整不一致的处理时间。并且,尽管能对具有多条磁道的磁卡进行处理,但在磁道进行1枚简易的磁卡的处理时存在不能进行投入方向判断处理的问题。
专利文献2记载的检票机的发明中,在磁卡处理的最初阶段,根据磁道的位密度来判断车票种类及投入方向,从而选择决定其后的处理顺序。因此,不仅需要内部具有基准数据,而且必须在极短时部内进行比较运算等麻烦的数据处理,控制系统的负荷大,必须要有高速、高性能而高价格的控制装置。
(3)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磁性记录媒体的插入姿势如何均能进行读取写入处理的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可将具有第1、第2、第3、第4姿势的磁性记录媒体从投入口搬送到排出口的1条路径构成的搬送通道;以所述磁性记录媒体投进投入口时的姿势在所述搬送通道内进行搬送的搬送单元;对以第1姿势投入的磁性记录媒体执行读取写入的第1读取写入单元;对以第2姿势投入的磁性记录媒体执行读取写入的第2读取写入单元;对以第3姿势投入的磁性记录媒体执行读取写入的第3读取写入单元;以及对以第4姿势投入的磁性记录媒体执行读取写入的第4读取写入单元,所述第1~所述第4读取写入单元从所述搬送通道的前段开始按顺序成列地与所述搬送单元并列配置。
采用本发明,被投入的磁性记录媒体无论是第1~第4的哪一种姿势,即磁性记录媒体无论以前后正反不同的哪一种姿势投入,都不需要为了在搬送通道内使磁性记录媒体整理成一定的姿势而进行姿势转换,从而不需要为此而进行反转以及分支到与搬送通道不同的另外设置的迂回路径中等的复杂搬送处理,由此,磁性记录媒体在搬送通道的途中不会被堵住或变形,能进行高可靠性的媒体搬送。并且,因搬送机构简单,故可抑制装置的成本。
在由1条从投入口搬送到排出口的路径构成的搬送通道中,无论是以第1~第4哪一种姿势投入的磁性记录媒体,都可通过与各投入姿势对应的某1个读取写入单元执行1个周期的处理来完成处理。
另外,本发明中最好所述第1~所述第4读取写入单元分别具有写入头和读取头,无论哪一个读取写入单元都在所述搬送通道的前段侧配置所述写入头,在所述搬送通道的后段侧配置所述读取头,且将所述读取头兼作检验头使用。
采用本发明,第1~第4读取写入单元无论哪一个,都是首先使用配置在排出口的装置里侧即搬送通道后段的读取头进行磁性记录媒体的信息读取,接着将磁性记录媒体搬送到投入口侧,由配置在靠近所述投入口一侧即搬送通道前段上的写入头进行必要的写入处理,然后再次将磁性记录媒体搬送到排出口侧,使磁性记录媒体向读取头方向返回到后段侧,对写入的磁性记录进行确认(检验)处理。
这样,由装置里侧的读取头进行了磁性记录媒体的磁性信息读取后,在将磁性记录媒体搬向写入头位置的期间可接受来自上位装置的写入数据,故可节约在媒体停止状态下等待来自上位的数据的数据等待时间,可缩短时间,进而提高处理速度。
另外,本发明中最好所述搬送单元由与所述第1、第2读取写入单元对应地进行搬送的前段侧搬送部和与所述第3、第4读取写入单元对应地进行搬送的后段侧搬送部构成,所述搬送单元的驱动力从共用的驱动源向所述前段侧搬送部和所述后段侧搬送部传递。
采用本发明,由于从共同的驱动源向搬送部的前段侧和后段侧传递搬送单元的驱动力,因此,可高效率地传递驱动力,进而可稳定地搬送磁卡。
本发明中最好是包括:作为所述驱动源的1个步进电机;作为所述前段侧搬送部、与所述第1、第2读取写入单元对应地执行搬送的第1搬送带;作为所述后段侧搬送部、与所述第3、第4读取写入单元对应地执行搬送的第2搬送带;以及分别张设所述第1、所述第2搬送带的带轮部,且包括接受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而进行驱动的共用轴带轮。
采用本发明,由于用1个驱动源即步进电机通过共用轴带轮同时驱动第1搬送带和第2搬送带,因此,可高效率地传递驱动力,可稳定地搬送磁卡。
另外,本发明中最好在所述搬送通道的比所述第4读取写入单元更加后段的部位具有对所述磁性记录媒体进行穿孔的穿孔机构。这样,在确认由第1~第4读取写入单元的某一个对磁性记录媒体进行规定处理结束后,最后完成穿孔处理。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磁性记录媒体无论以前后正反不同的哪一种姿势投入,都不需要为了在搬送通道内使磁性记录媒体整理成一定的姿势而进行姿势转换,从而不需要为此而进行反转以及分支到与搬送通道不同的另外设置的迂回路径中等的复杂搬送处理,由此,磁性记录媒体在搬送通道的途中不会被堵住或变形,能进行高可靠性的媒体搬送。并且,因搬送机构简单,故可抑制装置的成本。
另外,本发明中,在由1条从投入口搬送到排出口的路径构成的搬送通道中,无论是以第1~第4哪一种姿势投入的磁性记录媒体,都可通过与各投入姿势对应的某1个读取写入单元执行1个周期的处理来完成处理。
再者,本发明中,由于在搬送通道的后段配置读取头、前段配置写入头,因此,在向1条搬送通道中的投入口侧搬送期间,可接受来自上位装置的写入数据。因此,可节约在媒体停止状态下等待来自上位的数据的数据等待时间,可缩短时间,进而提高处理速度。
(4)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磁性记录媒体的说明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的动作说明用的流程图。
(元件符号说明)
1搬送通道               3投入口
4排出口                 5第1读取写入单元
6第2读取写入单元        7第3读取写入单元
8第4读取写入单元        10第1搬送带(搬送单元)
11第2搬送带(搬送单元)   300磁卡(磁性记录媒体)
(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示的最佳形态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
(装置的结构)
(装置的概要)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100的俯视图,图2为侧视图。
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100包括:搬送磁卡的搬送通道1;与磁卡的搬送方向平行设置、划分搬送通道1的宽度的支架2;将磁卡投入装置100内的投入口3;以及从装置100内排出磁卡的排出口4。
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100,除了沿搬送通道1面向搬送该磁卡的搬送面地配置有对磁卡进行信息的写入读取的磁性记录再生系统和搬送磁卡的搬送系统之外,作为整个搬送系统的驱动源具有1个步进电机15和将其驱动力传递到搬送系统的驱动系统。
搬送通道1从投入口3沿磁性记录再生系统和搬送系统形成为直线状。在其最后段(排出口4的旁边),如图2所示,朝向开设在装置上侧的排出口4地在上侧形成为曲线状。
沿着搬送通道1,以规定的间隔或比其短的间隔设置有传感器14a~14m,用于监视磁卡的搬送位置及状态。所谓规定的间隔是指比磁卡的搬送(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稍短的距离。如此配置时,当磁卡位于搬送通道1内时,传感器14a~14m中的1个或2个传感器始终对磁卡进行检测,故能正确地检测搬送通道内是否有磁卡及其位置。
本实施形态中,如图2所示,支架2由形成搬送通道1的下侧面的固定支架和形成搬送通道1的上侧面的开闭支架构成。通过将该固定支架与开闭支架相对配置来形成搬送通道1,在维护保养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100时,打开开闭支架即可进行磁头面的清扫等。
并且,如图1所示,支架2的固定支架是利用连接构件(未图示)以规定间隔平行地对隔着磁卡的搬送通道1的2个支承板2a、2b进行连接而构成的,搬送磁卡时对其宽度方向位置作出限制。在支架2的支承板2a与支承板2b之间,作为支承后面详述的各零件的支承构件,除了辅助支架2c之外还设置有隔着搬送通道1、与其不干扰的未图示的辅助支架。
在投入口3的旁边设置有开闭器31。开闭器31用于在磁卡位于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100中正在处理时防止别的磁卡投入装置内。
本实施形态中,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100具有对磁卡穿孔的穿孔机构16。穿孔机构16在搬送通道1的后段即紧靠磁性记录再生系统的后段设置左右2台(16a、16b)。该左右2台的穿孔机构16a、16b可与投入的磁卡300的姿势对应地选择驱动。
(磁性记录再生系统的构成)
沿搬送通道1的磁性记录再生系统,由从投入口3一侧开始按顺序配置、即从搬送通道1的前段开始按顺序配置的第1读取写入单元5、第2读取写入单元6、第3读取写入单元7和第4读取写入单元8构成。
第1读取写入单元5,在搬送通道1的前段侧(投入口3一侧)配置第1写入头W1,在后段侧配置第1读取头R1,支承在上述的固定支架上,从搬送通道1的下侧面对着搬送磁卡的搬送面。第1写入头W1和第1读取头R1被设置在搬送通道1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支承板2a侧的位置。
第2读取写入单元6也与第1读取写入单元5一样,在搬送通道1的前段侧配置第2写入头W2,在后段侧配置第2读取头R2,被设置在搬送通道1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支承板2a侧的位置。但是,第2写入头W2和第2读取头R2支承在上述的开闭支架上,从搬送通道1的上侧面对着搬送磁卡的搬送面,这一点与第1读取写入单元5不一样。
如上所述,在第1读取写入单元5和第2读取写入单元6中,支承板2a成为了搬送基准面,搬送中的磁卡通过与该搬送基准面抵触,从而相对第1、第2读取头R1、R2及第1、第2写入头W1、W2可进行高精度的记录再生。
第3读取写入单元7与第1、第2读取写入单元5、6一样,在搬送通道1的前段侧配置第3写入头W3,在后段侧配置第3读取头R3。第3写入头W3和第3读取头R3与第1读取写入单元5一样支承在上述的固定支架上,分别从下侧面对着搬送通道1地进行配置。但是,在第3读取写入单元7中,第3写入头W3和第3读取头R3在搬送通道1的宽度方向上靠近支承板2b设置。这一点与第1、第2读取写入单元5、6不一样。
同样,第4读取写入单元8也是在搬送通道1的前段侧配置第4写入头W4,在后段侧配置第4读取头R4。第4写入头W4和第4读取头R4与第2读取写入单元6一样支承在上述的开闭支架上,从上侧面对着搬送通道1,在搬送通道1的宽度方向上靠近支承板2b配置,支承在未图示支架上。
如上所述,在第3读取写入单元7和第4读取写入单元8中,支承板2b成为了搬送基准面,搬送中的磁卡通过与该搬送基准面抵触,从而相对第3、第4读取头R3、R4及第3、第4写入头W3、W4可进行高精度的记录再生。
在各写入头W1、W2、W3、W4及各读取头R1、R2、R3、R4的隔着搬送通道1的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磁头衬垫辊P。这些磁头衬垫辊P利用未图示的弹簧等对搬送通道中所搬送的磁卡施加推向各磁头方向的力。磁头衬垫辊P最好由发泡聚氨酯等弹性构件形成。
本实施形态中,各读取头(R1~R4)还兼有检验头的功能,能确认对应的读取写入单元(5~8)的各写入头(W1~W4)的写入。因此,不需要另外再设置检验头。
(搬送系统的构成)
搬送系统中,在搬送通道1前段的投入口3旁边设置有取入辊组9,然后按顺序朝向搬送通道1的后段设置第1搬送带10、第2搬送带11、第1排出辊组12、第2排出辊组13。
取入辊组9由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板2a、2b上的驱动辊91和与其对应的从动辊92构成。
驱动辊91由驱动系统进行驱动,安装在由支承板2a、2b支承的轴90上,可与轴90一体转动地支承在支承板2a、2b上。在轴90的隔着支承板2b的搬送通道1外侧,设置有由驱动系统驱动旋转的被动带轮93。
如图2所示,从动辊92支承在上述的开闭支架上,隔着搬送通道1地与驱动辊91相对设置。从动辊92对驱动辊91施力,将从投入口3投入的磁卡以夹持状进行搬送。最好是驱动辊91采用橡胶辊,从动辊92采用树脂辊。
第1搬送带10沿着搬送通道1,与第1读取写入单元5及第2读取写入单元6并列地张设在带轮101和带轮102上,面向搬送通道1地设置在靠近支承板2b的一侧。带轮101安装在由支承板2b及辅助支架2c支承的可旋转的轴17上,可与轴17一体转动地支承在支承板2b及辅助支架2c上。另一方面,带轮102安装在穿过支承板2a、2b并被可转动地支承的轴18上,可与轴18一体转动地支承在支承板2a、2b上。
在带轮101与带轮102之间的搬送通道下侧,从动辊19a、19b、19c转动自如地被支承于支承板2b与辅助支架2c之间,同时这些从动辊19a、19b、19c转动自如地支承着第1搬送带10。在从动辊19a、19b、19c的隔着第1搬送带10地与搬送通道1相向的上侧配置有衬垫辊20a、20b、20c,这些衬垫辊20a、20b、20c被施加可夹持搬送磁卡的力。在带轮101、102的隔着第1搬送带10地与搬送通道1相向的上侧,如图2所示,衬垫辊201、202支承在上述开闭支架上,被施加可夹持搬送磁卡的力。
第2搬送带11沿着搬送通道1,与第3读取写入单元7及第4读取写入单元8并列地张设在带轮111和带轮112上,面向搬送通道1地设置在靠近支承板2a的一侧。带轮111安装在由支承板2a及辅助支架2c支承的可旋转的轴21上,可与轴21一体转动地支承在支承板2a及辅助支架2c上。另一方面,带轮112与带轮102一样安装在轴18上,可与轴18一体转动地支承在支承板2a、2b上。由带轮102和带轮112形成共用轴带轮。即,带轮102和带轮108一体地安装在轴18上,可与轴18一体旋转。
在带轮111与带轮112之间的搬送通道下侧,从动辊19d、19e、19f转动自如地被支承于支承板2a与辅助支架2c之间,同时这些从动辊19d、19e、19f转动自如地支承着第2搬送带11。在从动辊19d、19e、19f的隔着第2搬送带11地与搬送通道1相向的上侧,如图2所示,衬垫辊20d、20e、20f支承在上述开闭支架上,被施加可夹持搬送磁卡的力。在带轮111、112的隔着第2搬送带11地与搬送通道1相向的上侧,如图2所示,衬垫辊211、212支承在上述开闭支架上,被施加可夹持搬送磁卡的力。
搬送带10、11是平带,由摩擦系数较高的橡胶等形成。另一方面,从动辊19a、19b、19c、19d、19e、19f、衬垫辊20a、20b、20c、20d、20e、20f及衬垫辊201、202、211、212由树脂等形成。由此,在磁卡被衬垫辊和搬送带夹持时,不会因磁卡被夹住等而引起搬送混乱,能与搬送带的驱动对应地进行可靠的磁卡搬送。
本实施形态中,带轮101、带轮102、带轮111和带轮112采用铝等金属材料,为了能向搬送带10、11充分传递驱动力,最好是根据需要使用摩擦系数较高的材料进行表面涂覆。
第1排出辊组12设置在穿孔机构16的旁边,由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板2a、2b上的驱动辊121和与其对应的从动辊122构成。
驱动辊121由驱动系统进行驱动旋转,安装在由支承板2a、2b支承的轴120上,可与轴120一体转动地被支承在支承板2a、2b上。在轴120的隔着支承板2a的搬送通道1外侧,设置有由驱动系统驱动旋转的从动带轮123。
从动辊122隔着搬送通道1地与驱动辊121相对设置。从动辊122对驱动辊121施力,以夹持磁卡进行搬送。
第2排出辊组13设置在排出口3的旁边,由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板2a、2b上的驱动辊131和与其对应的从动辊132构成。
驱动辊131由驱动系统进行驱动旋转,安装在由支承板2a、2b支承的轴130上,可与轴130一体转动地被支承在支承板2a、2b上。在轴130的隔着支承板2a的搬送通道1外侧,设置有由驱动系统驱动旋转的从动带轮133。
驱动辊131由驱动系统进行驱动旋转,如图2所示,从动辊132支承在上述的开闭支架上,隔着搬送通道1地与驱动辊131相对设置。从动辊132对驱动辊131施力,以夹持磁卡进行搬送。
第1、第2排出辊组12、13也与取入辊组9一样,最好是驱动辊121、131采用橡胶辊,从动辊122、132采用树脂辊。采用这种结构,在磁卡被驱动辊与从动辊夹持时,不会因磁卡被夹住等而引起搬送混乱,能与驱动辊121、131的旋转对应地进行可靠的磁卡搬送。
(驱动系统的构成)
驱动系统由作为驱动源的步进电机15和向搬送系统传递其驱动力的驱动传递单元构成。下面,首先说明驱动第1、第2搬送带10、11的驱动系统。
在步进电机15的驱动轴的一端安装着驱动带轮151。在轴18的隔着支承板2b的搬送通道1外侧,安装有可与轴18一体旋转的被动带轮152。在驱动带轮151与被动带轮152之间张设着驱动带153。
被动带轮152、驱动第1搬送带10的带轮102及驱动第2搬送带11的带轮112一起固定在轴18上,作为共用轴带轮可与步进电机15的驱动对应地一体旋转。
本实施形态中,在被动带轮152的外侧(与支承板2b相反的一侧)上延设有一体的手动旋钮152a。手动旋钮152a可供当磁卡被堵住等时用手动来消除堵塞等维修使用。手动旋钮152a设置成可与共用轴带轮(带轮102、带轮112)一体旋转,因能使第1搬送带10及第2搬送带11直接旋转,故能以较小的力使搬送带转动,对维修来说有益。
下面说明驱动取入辊组9的驱动系统。在轴17的隔着支承板2b的搬送通道1外侧安装着可与轴17一体旋转的传动带轮154,在传动带轮154与驱动取入辊组9的被动带轮93之间张设着传动带155。因此,取入辊组9能与第1搬送带10的驱动连动地进行驱动。
驱动第1排出辊组12的驱动系统由传动带轮156、被动带轮123以及张设在这些带轮156、123上的传动带轮157构成。具体来讲,传动带轮156在轴21的隔着支承板2a的搬送通道1外侧能与轴21一体旋转地被安装。被动带轮123设置在轴120的隔着支承板2a的搬送通道1的外侧。在传动带轮156与被动带轮123之间张设着传动带157。因此,第1排出辊组12能与第2搬送带11的驱动连动地进行驱动。
驱动第2排出辊组13的驱动系统由驱动带轮158、被动带轮133以及张设在这些带轮158、133上的传动带轮159构成。具体来讲,驱动带轮158安装在步进电机15的旋转轴上。被动带轮133设置在轴130的隔着支承板2a的搬送通道1外侧。在驱动带轮158与被动带轮133之间张设着传动带159。并且,可利用步进电机15的驱动而进行驱动。因此,第2排出辊组13能与步进电机15的驱动连动地进行驱动。
驱动系统的驱动带153和传动带155、157、159是内周具有齿的同步带。与这些带啮合的驱动带轮151、158、被动带轮93、123、133、152、传动带轮154、156的外周上形成有能可靠传递驱动的齿。
(磁卡搬送动作)
下面说明磁卡的搬送动作。
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100,在传感器14a~14m未检测到搬送通道1内存在磁卡的场合,使开闭器31处于开放状态,容许磁卡从投入口3投入。一旦传感器14a检测到磁卡投入,则立即驱动步进电机15。
这样,当磁卡从投入口3放入时,步进电机15逆时针方向(图2中的箭头A方向)驱动,从驱动带轮151经由驱动带153传递到被动带轮152。其次,安装在共用轴带轮即共用的轴18上的带轮102和带轮112被驱动而向逆时针方向(图2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并且,由带轮102驱动第1搬送带10,由带轮112驱动第2搬送带11,分别在磁卡从投入口3放入而向排出口4搬送的方向(正转搬送的方向)上进行驱动。
同时,第1搬送带10的旋转经由带轮101、轴17、传动带轮154、传动带155使轴90逆时针方向(图2中的箭头C方向)旋转,驱动取入辊组9。
另一方面,第2搬送带11的旋转经由带轮111、传动带轮156、传动带157使轴120逆时针方向(图2中的箭头D方向)旋转,在从排出口4排出磁卡的方向上驱动第1排出辊组12。
步进电机15的逆时针方向(图2中的箭头A方向)旋转,也使安装在与驱动带轮151相反的一侧的驱动带轮158同时旋转,经由传动带159及被动带轮133进行轴130的驱动,在从投入口3排出磁卡的方向(逆转搬送的方向)上驱动第2排出辊组13。
这样,当步进电机15朝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驱动旋转时,取入辊组9、第1搬送带10、第2搬送带11、第1排出辊组12和第2排出辊组13、即所有的搬送系统同时朝将磁卡从前段(投入口3)向后段(排出口4)搬送的方向驱动。另一方面,当步进电机15朝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驱动旋转时,所有的搬送系统同时朝将磁卡从后段(排出口4)向前段(投入口3)搬送的方向驱动。由此,通过控制1个步进电机15的旋转,即可简易地控制磁卡的搬送。
本实施形态中,在将共用轴带轮(带轮102和带轮112)作为共用的驱动源的场合,在第1搬送带10和第2搬送带11的中间,不需要进行从平带向平带的传递,因带传递只需3段即可,故减少驱动力在传递中所发生的损耗等,可防止传动效率降低。
另外,例如也可用步进电机15驱动搬送通道1后段的轴21,在这种场合,可从搬送系统的后段向前段依次传递驱动力。
(磁卡的构成)
下面说明适用于以上结构的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100的磁卡。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磁性记录媒体的图。图3(A)表示磁性记录媒体的表面,图3(B)表示背面。
磁卡300例如是中国等铁路用的车票,是只能1次性使用的磁卡。因不要求较高的耐久性,故使用纸等基材,背面涂有磁性材料,是形成有1条磁道301的简易的磁卡。一般来讲,磁卡300是在将带状或卷筒状的媒体切断成规定的长度L后,进行表面的印刷以及向背面的磁道301进行磁性记录后发行的。
即,在磁卡300的表面印刷有乘车地点、目的地、列车编号以及出发日期、收费金额、有效期等(参照图3(A))。在背面,形成有磁道301(参照图3(B)),该磁道301除了表面记载的各种注意事项之外,还将磁卡是否有效及磁卡的使用状况作为磁性信息加以记录。磁道301在与搬送方向呈直角的短的宽度方向上非对称地形成在偏向一方侧的位置。图3(A)中,虚线表示形成于背面的磁道301的位置。
磁卡300在投入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100时,能以图中的箭头所示的第1姿势310(表面正方向)、第2姿势320(背面反方向)、第3姿势330(表面反方向)、第4姿势340(背面正方向)中的某一种姿势任意投入。
由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100处理结束后的磁卡300是已经有穿孔302的穿孔状态,可确认已通过检票,不能再使用。
(磁卡处理流程)
下面参照图1、图2以及图4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100对磁卡300的处理动作。图4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动作的流程图。
当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100的内部没有别的磁卡的场合,开闭器31开放(S01),磁卡300从投入口3投进(S02)。传感器14a检测到磁卡300的投入时,磁卡300从投入口3放入装置100内,开始向第1读取写入单元5搬送(正转搬送)磁卡300(S11)。
当磁卡到达第1读取头R1发生磁性信号输出时,判断为以第1姿势310投入了磁卡(S12),进入下一步骤S13,由第1读取写入单元5执行步骤。另一方面,当未发生磁性信号输出时,磁卡300向排出口4搬送、即继续向第2读取写入单元6搬送(正转搬送)(S21)。
下面,首先说明进入步骤S13时由第1读取写入单元5进行的处理。
检测到步骤S13的磁性信息读取在检测出磁性信号输出之后、在磁卡300搬送规定的距离时结束(S14)。然后停止将磁卡300从投入口3向排出口4搬送(正转搬送),使步进电机15的旋转方向逆转(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开始向投入口3搬送磁卡300(逆转搬送)(S15)。磁性信息的读取结束的检测被设定成:从第1读取头R1的读取结束位置开始进行了预定的步进数计数时判断为结束。
步骤S15的磁卡300的逆转搬送一直执行到磁卡300到达规定的写入位置为止。一旦检测到磁卡300到达写入位置(S16),则由第1写入头W1执行磁性信息的写入(S17)。写入位置的到达被设定成:从上述步骤S15中的停止正转搬送而开始逆转搬送的位置开始进行了预定的步进数计数时判断为结束。
本实施形态中,步骤S17的写入动作设定成将步骤S15的逆转搬送(向投入口3搬送磁卡300)切换成正转搬送(向排出口4搬送磁卡300),执行正转搬送,也可在继续步骤15的逆转搬送状态下执行。这种场合的写入位置的到达也可设定成:从停止正转搬送而开始逆转搬送的位置开始进行了预定的步进数计数时判断为结束,从而来进行检测。
最后,在写入的执行(S17)后继续进行正转搬送的磁卡300再次到达第1读取头R1,由此执行检验(确认)用的读取,进行写入信息的确认(S18)。此时,结束由第1读取写入单元5的处理。
其后,一旦由步骤S18确认为正常的写入后,则继续以此状态正转搬送(向排出口4搬送磁卡300),磁卡300到达穿孔机构16,执行穿孔处理(S03)。
由第1读取写入单元5处理的磁卡300可在不经由第2~第4读取写入单元6~8处理的情况下通过。
执行穿孔处理后,将用于许可检票口开放的信号送向上位的检票装置等,同时排出磁卡300,结束(S04)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S18中,当不能确认正常写入时,为了重新处理而将磁卡300向投入口3搬送(逆转搬送),并将检票口关闭,将指示警告错误的显示等用的信号送向上位的检票装置(S05),结束处理。
下面对即使磁卡到达第1读取头R1也不发生磁性信号输出的场合即步骤S12中的“否”场合进行说明。
该场合,接着步骤S11,向第2读取写入单元6方向继续进行正转搬送(向排出口4搬送磁卡300)(S21),当磁卡300到达第2读取头R2后发生磁性信号时(S22),判断为以第2姿势320投入了磁卡300(S22),进入步骤S23,由第2读取写入单元6执行处理。
第2读取写入单元6的处理是从步骤S22至步骤S28,接下去执行步骤S03及步骤S04或步骤S05后结束。
其次,在即使磁卡300到达第2读取头R2也不发生磁性信号输出的场合即步骤S22中的“否”场合,继续将磁卡300向第3读取写入单元7方向正转搬送(向排出口4搬送磁卡300)(S31),当磁卡300到达第3读取头R3后发生磁性信号时,判断为以第3姿势330投入了磁卡300(S32),由第3读取写入单元7执行S33其后的步骤(S33~S38)及步骤S03、S04或S05后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即使磁卡300到达第3读取头R3也不发生磁性信号输出的场合即步骤S32中的“否”场合,将磁卡300继续再向第4读取写入单元8进行搬送(正转搬送)(S41)。
当磁卡300到达第4读取头R4时,只要是正常状态的磁性记录,则应为磁卡300以第4姿势340投入,故发生磁性信号输出(S42),由第4读取写入单元8执行S43其后的步骤(S43~S48)及步骤S03、S04或S05后结束处理。
当因在磁卡300上没有可读取的磁性记录等而出现了某一不良状况时,则不执行步骤S42中的由第4读取头R4进行的检测,执行最终性的步骤S05处理。即,阻止乘客使用磁卡300。
在以上流程图的说明中,第2读取写入单元6的处理(S23~S28)、第3读取写入单元7的处理(S33~S38)、第4读取写入单元8的处理(S43~S48),除了执行的组件不同之外,其它部分与第1读取写入单元5的步骤(S13~S18)相同,故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穿孔处理)
下面说明步骤S03中的穿孔处理。
如上所述,磁卡300正规处理后由穿孔机构16进行穿孔302的穿孔。此时,无论是以第1~第4的哪一种姿势(310、320、330、340)投入磁卡,都如图3所示,选择性地驱动控制搬送系统及穿孔机构16a、16b,以使磁卡300到达规定的位置。
图3中,穿孔机构16a在以第1姿势(310)和第2姿势(320)将磁卡300从投入口3投入而向排出口4搬送时、即在图4的步骤S12和步骤S22中发生了磁性信号输出时进行驱动。在为第1姿势310时,磁卡300停止在以浅的送进距离向右侧穿孔机构16a送出的穿孔位置,执行穿孔处理。在为第2姿势320时,磁卡300以深的送进距离送向右侧穿孔机构16a,执行穿孔处理。
同样,在以第3姿势(330)和第4姿势(340)将磁卡300从投入口3投入而向排出口4搬送时、即在图4的步骤S32和步骤S42中发生了磁性信号输出时,驱动左侧的穿孔机构16b,执行穿孔处理。该送进距离详见下表。
表1
  所驱动的穿孔机构  距离传感器14k的磁卡搬送距离
  第1姿势310   右侧(16a)  浅的送进
  第2姿势320   右侧(16a)  深的送进
  第3姿势330   左侧(16a)  深的送进
  第4姿势340   左侧(16a)  浅的送进
所谓浅的送进距离是指以传感器14k检测到磁卡300的位置为基准,将从该处开始的搬送距离设定成短的规定距离。同样,所谓深的送进距离是指以传感器14k检测到磁卡300的位置为基准,将从该处开始的搬送距离设定成深的规定距离。换言之,将从传感器14k对磁卡300的检测开始至以规定的脉冲数驱动步进电机15的位置作为穿孔位置,对该脉冲数进行控制。
(实施形态的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施形态,无论是以第1~第4哪一种姿势(310、320、330、340)从投入口3投入的磁卡300,都不需要为了在搬送通道1内将磁卡300整理成一定的姿势而进行姿势转换,从而不需要为此而进行反转以及分支到与搬送通道不同的另外设置的迂回路径中等的复杂搬送处理,由此,磁卡在搬送通道的途中不会被堵住或变形,能进行高可靠性的媒体搬送。并且,因搬送机构简单,故可抑制装置的成本。
在由1条从投入口3搬送到排出口4的路径构成的搬送通道中,无论是以第1~第4哪一种姿势投入的磁卡300,都可通过与各投入姿势对应的某1个读取写入单元5、6、7、8执行1个周期的处理来完成处理,因此,可缩短搬送时间,与以往相比能进行高速处理。
另外,由于将第1~第4读取写入单元5、6、7、8与搬送单元10、11并列配置,故在搬送磁卡300时,相对搬送通道1的宽度方向在一方侧的写入单元侧发生搬送负荷(摩擦),在另一方侧的搬送单元侧对磁卡300施加搬送方向的强力。这样,磁卡300向搬送通道的宽度方向对读取写入单元侧的搬送基准面施力,故能稳定地执行读取写入动作。
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将搬送通道前段的第1、第2读取写入单元5、6靠近配置在与磁卡的搬送方向呈直角的搬送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将搬送通道后段的第3、第4读取写入单元7、8靠近配置在所述搬送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因此,在搬送通道1的前段和后段可以调换搬送单元10、11的左右。这样,磁卡不会只对一方搬送基准面施力,不会因施力而变形。
采用本实施形态,第1~第4读取写入单元5、6、7、8无论哪一个,都是首先使用配置在排出口4的装置里侧即搬送通道1后段的读取头R1、R2、R3、R4进行磁卡300的磁性信息读取,接着将磁卡300向投入口3搬送(逆转搬送),由配置在靠近投入口3一侧即搬送通道1前段的写入头W1、W2、W3、W4进行必要的写入处理,然后再次将磁卡300向排出口4搬送(正转搬送),使磁卡300向读取头R1、R2、R3、R4的后段侧返回,对写入的磁性记录进行确认(检验)处理。
这样,由装置里侧的读取头R1、R2、R3、R4进行了磁卡300的磁性信息读取后,在将磁卡300逆转搬送到写入头W1、W2、W3、W4位置的期间可接受来自上位装置的写入数据,故可节约在媒体停止状态下等待来自上位的数据的数据等待时间,可缩短时间,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且,因无数据等待的时间,故不需要为了等待执行写入处理而使搬送系统空转的机构,并能减少驱动等待时的电力能量消耗。
采用本实施形态,由于用1个驱动源即步进电机15通过由安装在共用的轴18上的带轮102和带轮112构成的共用轴带轮来同时驱动第1搬送带和10第2搬送带11,因此,可高效率地传递驱动力,可稳定地搬送磁卡。
再者,采用本实施形态,通过读取头R1、R2、R3、R4来进行磁性信号输出的检测,不用进行数据的比较运算处理等烦杂的数据处理,可检测出磁卡300投入的姿势,因此,可将装置系统的负荷减少至最小,与以往相比能高速进行媒体处理。
(其它的实施形态)
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搬送单元主要是使用了搬送带10、11,也可取而代之使用搬送辊。该场合,驱动系统最好也在支承板2a、2b的装置外侧设置接受来自步进电机15的驱动的带轮,同时以该带轮为中心设置朝向搬送通道1的前段及后段配置的驱动搬送辊的传动带及传动带轮。
上述实施形态中,形成了大致直线状的1条搬送通道1,也可以共用轴带轮为中心作成弯曲的搬送通道。该场合,可减小装置的整体长度,可实现检票装置的设置场所的省空间化。

Claims (5)

1、一种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可将具有第1、第2、第3、第4姿势的磁性记录媒体从投入口搬送到排出口的1条路径构成的搬送通道;以所述磁性记录媒体投进投入口时的姿势在所述搬送通道内对所述磁性记录媒体进行搬送的搬送单元;对以第1姿势投入的磁性记录媒体执行读取写入的第1读取写入单元;对以第2姿势投入的磁性记录媒体执行读取写入的第2读取写入单元;对以第3姿势投入的磁性记录媒体执行读取写入的第3读取写入单元;以及对以第4姿势投入的磁性记录媒体执行读取写入的第4读取写入单元,所述第1~所述第4读取写入单元从所述搬送通道的投入口侧开始按顺序成列地与所述搬送单元并列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所述第4读取写入单元分别具有写入头和读取头,无论哪一个读取写入单元都在所述搬送通道的投入口侧配置所述写入头,在所述搬送通道的排出口侧配置所述读取头,且将所述读取头兼作检验头使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送单元由与所述第1、第2读取写入单元对应地进行搬送的前段侧搬送部和与所述第3、第4读取写入单元对应地进行搬送的后段侧搬送部构成,所述搬送单元的驱动力从共用的驱动源向所述前段侧搬送部和所述后段侧搬送部传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所述驱动源的1个步进电机;作为所述前段侧搬送部、与所述第1、第2读取写入单元对应地执行搬送的第1搬送带;作为所述后段侧搬送部、与所述第3、第4读取写入单元对应地执行搬送的第2搬送带;以及分别张设所述第1、所述第2搬送带、且包括接受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而进行驱动的共用轴带轮的带轮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搬送通道的比所述第4读取写入单元靠近排出口侧的部位具有对所述磁性记录媒体进行穿孔的穿孔机构。
CNB2006100733794A 2005-03-31 2006-03-31 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359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05487A JP2006286108A (ja) 2005-03-31 2005-03-31 磁気記録媒体読取り書込み装置
JP2005105487 2005-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1430A CN1841430A (zh) 2006-10-04
CN100573597C true CN100573597C (zh) 2009-12-23

Family

ID=37030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337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3597C (zh) 2005-03-31 2006-03-31 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286108A (zh)
CN (1) CN10057359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5047B2 (ja) 2008-04-28 2013-01-3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カードリーダ
WO2013018419A1 (ja) 2011-07-29 2013-02-0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2867337B (zh) * 2012-09-28 2015-07-08 易程(苏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闸机用红票检票装置
CN107352251A (zh) * 2017-07-13 2017-11-17 芜湖市泰能电热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管提升式上料用的转运机构
JP7246982B2 (ja) * 2019-03-20 2023-03-28 株式会社東芝 改札システム及び端末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1430A (zh) 2006-10-04
JP2006286108A (ja) 200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34359A (en) Automatic bank note transaction apparatus
CN100573597C (zh) 磁性记录媒体读取写入装置
CN102976122B (zh) 卡片处理装置
JPH06231322A (ja) 通行券類処理装置
JP2920038B2 (ja) 券処理装置
JP2680447B2 (ja) 自動改集札機
JP3965291B2 (ja) 磁気処理装置および券類処理装置
JP2515017Y2 (ja) 磁気カード発行機
JP4202507B2 (ja) 自動改札装置
JPH11120390A (ja) 自動改札機用集札装置
JP2975809B2 (ja) 自動改札装置
JP3241052B2 (ja) カード類処理装置
JP3813748B2 (ja) 自動改札機
JP2779752B2 (ja) 自動改札機
JP3923604B2 (ja) 自動改札装置
JP2971249B2 (ja) カード類処理装置
JP2003099820A (ja) 改札機及びこの改札機に適用される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H0793607A (ja) 記録媒体処理装置
JP2567541Y2 (ja) 自動改札機
JP3638987B2 (ja) 自動改札装置
JP4380840B2 (ja) 券類処理装置
JP2001331816A (ja) 媒体処理装置及び自動改札装置
JPH08180218A (ja) カード処理装置
JP2000011217A (ja) 券類処理装置
JPH0887622A (ja) 記録媒体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8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