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7020C - 喷墨记录材料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7020C
CN100567020C CNB200710180296XA CN200710180296A CN100567020C CN 100567020 C CN100567020 C CN 100567020C CN B200710180296X A CNB200710180296X A CN B200710180296XA CN 200710180296 A CN200710180296 A CN 200710180296A CN 100567020 C CN100567020 C CN 10056702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glycol
record
recording materials
jet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802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8331A (zh
Inventor
杉田元
志野成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68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8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70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702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54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vinyl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41M5/506Intermediate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6Inkjet printing inks based on non-aqueous solv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38Intermediate layers; Layers between substrate and imaging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41M5/508Suppor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用二醇-类墨进行印刷的喷墨记录材料,基于100重量份的墨,所述二醇-类墨包含60重量份或更多的二醇醚,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包含载体;至少一种安置在载体上的多孔墨接受层,所述多孔墨接受层包含平均次级粒度为500nm或更小的无机细粒和树脂粘合剂;以及安置在墨接受层上的含有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前表面层。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材料,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在使用二醇-类墨的喷墨打印机下进行印刷时,具有优异的着色性质、墨干燥性质和耐划伤性。
背景技术
近年来,根据喷墨记录技术的迅速革新,在喷墨打印机中可以得到非常优异的质量,该质量优于在银-盐像片中所得到的图像质量。因此,喷墨打印机已经迅速地普及成为用于办公室使用或家庭使用的打印机。另外,喷墨打印机已经迅速地普及于标记和显示的领域中,例如户内和户外广告。
要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粗略地分类为染料墨和颜料墨。当使用染料墨时,可以得到优异的着色性质,然而,存在防水性和耐候性低劣的缺点。另一方面,当使用颜料墨时,可以得到优异的防水性和耐候性,但是存在其着色性质劣于染料墨的着色性质的缺点。然而,由于近年来颜料-分散技术的改进,可以实现与染料墨的着色性质相等的优异着色性质。因此,作为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近来的趋势是逐渐地从染料墨转移至颜料墨。
此外,用于喷墨打印机的颜料墨粗略地分类为水性-类颜料墨和溶剂-类颜料墨。
水性-类颜料墨主要包含作为颜料用分散剂的水,因此其具有很小的臭味,但是不能使颜料的密度稠密,从而存在着印刷密度和颜色明锐度低劣的缺点。
另一方面,溶剂-类颜料墨是包含分散于溶剂中的颜料并且在高密度和颜色明锐度上优异的墨,所述溶剂主要包括环己酮或甲基乙基酮。同样,该墨本身具有优异的防水性,使得它已经普及于公告、广告等的领域中。然而,它具有强烈臭味,该臭味极大地影响操作该材料的操作者的工作环境的。因此,操作者需要是处理有机溶剂的特殊被许可者,并且还需要提供特殊的通风管道。
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已经提出了使用油性墨的喷墨系统。油性墨是其中将油溶性染料、有机颜料、无机颜料等溶解或分散于溶剂例如石蜡、醚、醇等中的墨。然而,当通过使用油性墨将图像记录在墨接受层上时,残留在墨接受层中的溶剂的干燥性质低劣,从而需要长时期来干燥材料。因此,它涉及的问题在于,工作效率显著降低。
因此,已经开发了二醇-类墨,其中颜料分散在主要包含二醇醚的溶剂中。具体地,它包含作为主要溶剂的聚氧乙烯二醇二烷基醚、聚氧乙烯二醇一烷基醚、聚丙二醇一烷基醚等,并且基于100重量份的墨,包含60重量份或更多的二醇醚。此墨是新近开发的溶剂-类颜料墨。二醇-类墨具有较少气味,并且防水性优异,以及在此墨中,解决了常规溶剂墨的缺陷。此外,它具有的优点在于,记录以后保持在墨接受层中的溶剂的蒸发速率比油性墨的蒸发速率更快。近年来,二醇-类墨正在普及,但是它涉及的问题在于,与常规溶剂-类墨相比,当摩擦印刷区域的时候,该区域易于剥离。因此,需要一种适合于二醇-类墨的喷墨记录材料。
至于喷墨记录材料,通常使用两种材料。一种为溶胀类型,所述溶胀类型通常包含作为主要构成组分的吸收墨中溶剂的树脂;而另一种为微孔性类型,所述微孔性类型包含作为主要构成组分的颜料粒子和树脂,并且通过在其多孔结构的墨接受层中的孔隙来吸收墨。
作为其中安置有微孔性类型墨接受层的记录材料,已经公开了这样一种喷墨记录材料,在该喷墨记录材料中,在基底上安置有包含二氧化硅粒子和水溶性树脂的多孔结构墨接受层(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这种记录材料具有优异的墨干燥性质,但是这是为水性墨设计的记录材料,因而当使用溶剂墨,特别是二醇-类墨时,不能得到印刷后的耐划伤性。因此,它涉及的致命缺陷在于,当错误地摩擦印刷印刷区域时,图像消失。此外,已经公开了这样一种喷墨记录材料,在该喷墨记录材料中,安置了具有多孔结构并且包含作为主要构成组分的粒子和非水溶性树脂的墨接受层(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至6)。在这些记录材料中,相对于粒子的量,包含了过多量的要使用的树脂组分,并且不能实现具有更高孔隙比的多孔结构,使得干燥过程需要长的时期,从而显著地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已经公开了包含作为前表面层的含水溶性有机粒子的多孔层的喷墨接受材料,(例如,参见专利文献7);或这样的喷墨接受材料,所述喷墨接受材料包含载体和其上具有溶剂吸收性质的光泽显现层(gloss-appearing layer)并且含有可溶于异链烷烃类烃的聚合物(例如,参见专利文献8)。然而,这些材料没有意欲解决本发明的目的,即涉及使用二醇-类墨的喷墨记录系统的问题。
作为其中安置有溶胀类墨接受层的记录材料,已经公开了这样一种喷墨记录材料,所述喷墨记录材料使用了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作为能够溶胀或溶解于墨用溶剂中的树脂(例如,参见专利文献9);或公开了具有主要包含丙烯酸-类树脂的墨接受层的喷墨记录材料(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0)。当在印刷以后充分进行干燥时,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划伤性。然而,由于它们的墨吸收性质低劣,需要长时期的干燥,并且在印刷出大量的材料时,它们不能通过将印刷了的材料放置在其它的印刷了的材料上来保存,从而显著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专利文献1:JP 2000-238422A
专利文献2:JP 2004-322552A
专利文献3:JP 2004-330465A
专利文献4:JP 2004-50509A
专利文献5:JP 2000-335084A
专利文献6:JP 2000-335082A
专利文献7:JP 2003-200649A
专利文献8:JP平10-250218A
专利文献9:JP 2004-106190A
专利文献10:JP 2004-291561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记录材料,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在使用二醇-类墨的喷墨打印机下进行印刷时,具有优异的着色性质、墨干燥性质和耐划伤性。
解决所述问题的方法
通过以下发明,基本上实现了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1)一种用于使用二醇-类墨进行印刷的喷墨记录材料,所述二醇-类墨含有基于100重量份的墨为60重量份或更多的二醇醚,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包含:载体;至少一个安置在所述载体上的多孔墨接受层,所述多孔墨接受层包含平均次级粒度为500nm或更小的无机细粒和树脂粘合剂;以及,安置在墨接受层上的含有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前表面层。
(2)根据(1)的喷墨记录材料,其中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平均粒度为22nm或更大和250nm或更小。
(3)根据(1)的喷墨记录材料,其中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平均粒度为50nm或更大和100nm或更小。
(4)根据(1)的喷墨记录材料,其中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按固含量计的涂布量为50mg/m2或更大和200mg/m2或更小。
(5)根据(1)的喷墨记录材料,其中所述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是包含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和它们的酯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一种或多种聚合组分的树脂乳液,并且所述至少一种以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树脂乳液的固含量为50重量份或更多的量包含。
(6)根据(1)的喷墨记录材料,其中基于平均次级粒度为500nm或更小的无机细粒的量,所述树脂粘合剂的包含量为5至40重量%。
(7)根据(1)的喷墨记录材料,其中二醇-类墨为二醇-类颜料墨。
(8)根据(1)的喷墨记录材料,其中二醇-类墨中的二醇醚是选自由聚氧乙烯二醇二烷基醚、聚氧乙烯二醇一烷基醚和聚丙二醇一烷基醚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1)的喷墨记录材料,其中载体为聚烯烃树脂涂布纸。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记录方法,所述记录方法在使用二醇-类墨的喷墨打印机下进行印刷时,具有优异的着色性质、墨干燥性质和耐划伤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包含:载体;安置在该载体上的至少一个多孔墨接受层,该多孔墨接受层包含具有500nm或更小的平均次级粒度的无机细粒和树脂粘合剂;以及安置在墨接受层上的含有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前表面层。通过使用这样的喷墨记录材料,在使用二醇-类墨的喷墨打印机下进行印刷时,可以实现优异的着色性质、墨干燥性质和耐划伤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效果,需要使用可以溶胀或溶解于二醇-类墨中,或者可以吸收二醇-类墨的树脂乳液。基于这样的观点,使用了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另外,本发明的含有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前表面层是通过涂布含有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涂布溶液并将其干燥而形成的前表面层。术语“丙烯酸类树脂乳液”是指丙烯酸类树脂粒子在水(媒介物)中的分散体,而并非意指W/O类乳液或O/W类乳液。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指的是这样的树脂乳液:基于100重量份的树脂乳液的固含量,该树脂乳液包含50重量份或更多的作为聚合组分的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以及它们的酯。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可以含有其他聚合组分,例如乙酸乙烯酯、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酰胺、氨基甲酸酯等。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可以包括:例如,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乳液;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乳液;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与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乳状物;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与乙酸乙烯酯、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酰胺、氨基甲酸酯等中的至少一种的共聚物乳液。
作为上述要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可以提及的有:例如,各自都可从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获得的AcritUW520、Acrit UW319SX、Acrit SE1645E、Acrit WEM031U、AcritWEM290A;各自都可从MITSUI CHEMICAL INC.获得的XMM-2029、XMM-2031;可从CHUO RIKA KOGYO CO.,LTD.获得的RIKABONDFK-850;各自都可从NIPPON SHOKUBAI CO.,LTD.获得的Acriset EX35、ST-200;可从DALDO CHEMICAL CORPORATION获得的E7584H;等,全部这些都是商业可获的,因而这些都可以通过购买来使用。
此外,可以将上述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和其它的树脂乳液混合,以提供前表面层。这样的树脂乳液可以包括:乙酸乙烯酯类乳液、乙烯-乙酸乙烯酯类乳液、氯化聚烯烃类乳液、苯乙烯-丁二烯类共聚物(以下称为“SBR”)胶乳、丙烯腈-丁二烯类共聚物(以下称为“NBR”)胶乳、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类共聚物(以下称为“MBR”)胶乳、羧基化的SBR胶乳、羧基化的NBR胶乳、羧基化的MBR胶乳、氨基甲酸酯树脂乳液等。基于100重量份的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固含量,要使用的树脂乳液与本发明组合的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混合比优选为50重量份或更少,更优选为30重量份或更少。
本发明中要使用的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平均粒度优选为22nm或更大和250nm或更小,更优选为50nm或更大和100nm或更小。作为单位数量的粒子的中值粒径,可以使用激光散射类粒度分布分析仪(例如,LA910,由HORIBA,Ltd.制造)来测量平均粒度。
基于固含量,在本发明中用于形成前表面层的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涂布量优选为50mg/m2或更多和200mg/m2或更少,更优选为80mg/m2或更多和120mg/m2或更少。如果它少于上述范围,可能会降低着色性质,并且趋向于降低印刷区域的耐划伤性。如果它过多,已经渗透进入到前表面层的墨溶剂没有迅速到达作为下层的墨接受层,从而趋向于降低墨吸收性质。此外,在用于本发明的前表面层中,基于前表面层的总固含量,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比率优选为60重量%或更多,更优选为80重量%或更多。
根据需要的特性例如涂布适宜性、色调调节等,可以向在本发明所使用的前表面层中加入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着色染料、着色颜料、UV射线吸收剂、抗氧化剂、颜料分散剂、消泡剂、均化剂、荧光增白剂、粘度稳定剂、pH值控制剂等。当要使用这些材料时,基于100重量份的形成前表面层的树脂乳液的固含量,它们优选以少于10重量份、更优选以少于5重量份的量使用。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将含有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前表面层安置在设置于载体上的墨接受层上而得到喷墨记录材料上,利用使用二醇-类墨的喷墨打印机进行印刷时,可以得到优异的着色性质和耐划伤性的原因可以推定为如下。
得到着色性质的原因可以推定为如下。即,当通过使用二醇-类墨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上进行印刷时,墨液滴碰撞在前表面层上,然后溶胀或溶解前表面层中的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从而适当地增大了墨点本身的直径,从而改善着色性质。当没有安置前表面层时,墨溶剂迅速渗透进入到多孔墨接受层中,从而墨点本身的直径没有被适当地增大,从而着色性质低劣。当没有安置墨接受层时,墨溶剂没有被吸收,使得墨溢流在前表面层上,并且没有形成图像。
得到耐划伤性的原因可以推定为如下。即,当通过使用二醇-类墨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上进行印刷时,前表面层中的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迅速在其中溶胀或溶解,并且同时渗透进入到墨接受层中,以及迅速吸收溶剂组分。二醇-类墨中的颜料组分包埋在被墨溶剂溶解的前表面层中,并且随着墨溶剂的干燥进展而均匀固定在膜中,从而显示了优异的耐划伤性。当没有安置前表面层时,颜料组分没有构成膜,因而取决于印刷后的处理而可能发生印刷区域的剥离。当没有安置膜接受层时,如上所述那样,类似地没有形成图像。
在本发明中,前表面层涂布溶液在墨接受层上的涂布优选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的:首先在载体上涂布墨接受层的涂布溶液;干燥所述涂布溶液,以在墨接受层中形成充分的孔隙;然后以控制为不超过墨接受层的孔隙体积的涂布量涂布前表面层的涂布溶液。通过使用此方法,前表面层涂布溶液被迅速吸收进入到墨接受层中,并且由于吸收时的吸力(suction power)而发生了类似于所谓“压力粘合(compression boding)”的现象,其中分散在前表面层涂布溶液中的树脂乳液被强有力地受压在墨接受层的表面上,从而产生与墨接受层的粘合力。因而,前表面层被固定,同时在墨接受层上保持了清晰的界面。
本发明中提到的墨接受层的孔隙体积可以以每一单位表面积(m2)的这样的数值获得,所述数值通过在墨接受层部分上的细孔半径为3nm至400nm的细孔的累积细孔体积(mL/g)乘以墨吸收层的涂布固含量(g/m2),所述累积细孔体积是使用水银孔隙率计(测量装置名:AUTOPORE II 9220,制造商:MICROMERITICS INSTRUMENT CORPORATION)测量和处理的。
同样,当通过对前表面层的涂布溶液施加尽可能大的剪切力来进行涂布时,前表面层中的树脂乳液被均匀布置,并且可以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膜。更具体地,优选通过施加1000(l/s)或更大的剪切力来进行涂布。作为提供精确涂布量、不抑制前表面层对墨接受层的压力粘合以及提供剪切力的涂布方法,可以具体提及的方法有:滑珠系统、幕系统、挤出系统、缝隙模系统、凹版辊系统、气刀系统、刮刀涂布系统、杆棒涂布系统等。然而,为了以不超过在墨接受层产生的孔隙体积的量来涂布前表面涂布溶液,优选使用其中预先称量涂布溶液的重量以使其成为预定涂布量的涂布系统。作为该涂布系统,可以提及的有:滑珠系统、幕系统、挤出系统、缝隙模系统、凹版辊系统等。特别地,考虑到施加给前表面层涂布溶液的剪切力的程度,优选凹版辊系统。
作为使用凹版辊的涂布装置,有:凹版涂布装置,其中凹版辊表面的移动方向与凹版辊表面所接触的基底(在本发明的情况,墨接受层涂布于其上的载体)的移动方向相同;和反向凹版涂布装置,其中相对于基底的移动方向,凹版辊的移动方向在相反的方向上。在本发明中,当要使用凹版涂布装置时,需要设置凹版辊的圆周速度低于基底的圆周速度,从而通过提供剪切速率来进行涂布。反向凹版辊涂布装置是优选的,因为它可以提供大的剪切速率。然而,当使用这些凹版涂布装置时,如果凹版辊的直径大或安装角度大,则凹版辊与墨接受层的接触时间变长。因而,在与凹版辊接触过程中,前表面层涂布溶液被吸收在其中,从而在形成于墨接受层的表面上的前表面层和凹版辊之间发生物理接触,由此扰乱了前表面层,并且有时不能得到均匀的前表面层。因此,需要使涂布速率、凹版辊的直径、行数(line number)、基底的接触角等最优化。
优选的是,将要使用的辊的直径做成细的,并且使接触时间尽可能短。在凹版辊中,特别优选的是使用在反向旋转的辊直径为100mm或更小的对角凹版辊(diagonal gravure roller)(具有对角槽的凹版辊)。辊直径的更优选的范围为约20至80mm。
在本发明中,对涂布墨接受层的方法和涂布任选安置的底层(subbinglayer)的方法没有特定限制,并且可以使用常规已知的涂布方法。可以提及的有:例如,滑珠系统、幕系统、挤出系统、气刀系统、辊涂布系统、杆棒涂布系统等。
作为要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载体,可以使用的有:非水吸收性载体,例如包含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双乙酸酯树脂、三乙酸酯树脂、玻璃纸、丙烯酸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膜和聚烯烃树脂涂布纸;以及水吸收性载体,例如优质纸、美术纸、涂布纸、高光泽印刷纸等。这些中,非水吸收性载体是优选的,因为它防水性优异。此外,聚烯烃树脂涂布纸是更优选的,因为它是可便宜地获得的。这些载体的厚度优选为约50至250μm。
聚烯烃树脂可以包括:烯烃均聚物,例如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戊烯;通过共聚两种或多种烯烃得到的烯烃共聚物,例如乙烯-丙烯共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它们可以具有不同的密度或熔体粘度指数(熔体指数),并且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来使用。
可以向聚烯烃树脂中加入各种的添加剂,例如:白颜料,如氧化钛、氧化锌、滑石和碳酸钙;脂肪酸酰胺,如硬酯酸酰胺和花生酸酰胺;脂族酸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铝和硬脂酸镁;抗氧化剂,例如从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Inc.商购的IRGANOX 1010和IRGANOX1076;蓝颜料或染料,例如钴蓝、群青蓝、西西里蓝(sicilian blue)和酞菁蓝;品红颜料或染料,例如钴紫、坚牢紫、锰紫;荧光增白剂;紫外线[UV]吸收剂;等,并且它们可以任选使用,优选组合使用。
当使用载体,特别是非水吸收性载体例如膜和树脂涂布纸时,在载体上的要安置墨接受层的一侧上优选安置主要含有天然聚合物化合物或合成树脂的底层。安置在载体上的底层主要包含天然聚合物化合物例如明胶和酪蛋白,或合成树脂。这样的合成树脂可以包括丙烯酰基树脂、聚酯树脂、聚偏1,1-二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等。优选在载体上安置厚度为0.01至5μm、更优选在0.01至2μm的范围内(干燥厚度)的底层。
为了提供可写性、抗静电性质、输送性质、抗卷曲性质等的目的,在本发明中的载体上可以安置各种的背涂布层。在背涂布层中,可以以任选组合包含无机抗静电剂、有机抗静电剂、亲水性粘合剂、胶乳、颜料、固化剂、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要在本发明的墨接受层中使用的具有500nm或更小的平均次级粒度的无机细粒,可以提及的有各种常规已知的细粒,例如无定形的合成二氧化硅、氧化铝、水合氧化铝、碳酸钙、碳酸镁、二氧化钛等。这些中,考虑到吸收性质和生产率,优选无定形的合成二氧化硅、氧化铝或水合氧化铝。
根据制备过程,无定形的合成二氧化硅可以粗略地分类为湿法二氧化硅、热解法二氧化硅以及其它。根据制备过程,湿法二氧化硅可以进一步分类为沉淀法二氧化硅、凝胶法二氧化硅和溶胶法二氧化硅。通过使硅酸钠和硫酸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然后使粒度得到生长的二氧化硅粒子聚集和沉淀,可以制备沉淀法二氧化硅。此后,它们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粉碎进行处理,并且分选出有商业价值的实物(commercial reality)。作为沉淀法二氧化硅,它可以例如以NIPSIL从TOSOH SILICA商购,或以TOKUSIL从K.K.TOKUYAMA商购。凝胶法二氧化硅可以通过将硅酸钠和硫酸在酸性条件下反应来制备。在熟化期间,细粒溶解并且发生其它初级粒子彼此结合的再沉淀,使得纯的初级粒子消失,并且形成具有内孔隙结构的相对硬的聚集粒子。它可以例如以NIPGEL从TOSOH SILICACORPORATION商购,和以SYLOID和SYLOJET从Grace Japan Co.,Ltd.商购。溶胶法二氧化硅又称为胶体二氧化硅,并且可以通过将由硅酸钠与酸等的置换反应而得到的二氧化硅溶胶加热和熟化,或通过将二氧化硅溶胶经过离子交换树脂膜来得到的。它可以例如以SNOWTEX从NISSANCHEMICAL INDUSTRUES,LTD.商购。
热解法二氧化硅还称为与湿法二氧化硅相反的干法二氧化硅,并且它通常可以通过火焰水解法来制备。更具体地,通常已知的是用氢和氧灼烧四氯化硅以制备热解法二氧化硅的方法,并且硅烷例如甲基三氯硅烷和三氯硅烷可以单独或以与四氯硅烷的掺和物用于代替四氯硅烷。热解法二氧化硅可以以AEROSIL从NIPPON AEROSIL K.K.商购,以及以QS TYPE从K.K.TOKUYAMA商购。
在本发明中,热解法二氧化硅是优选使用的。为了得到更高的光泽性,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热解法二氧化硅的平均初始粒度优选为30nm或更小,并且更优选为15nm或更小。更优选的是使用平均初始粒度为3至15nm(特别是3至10nm)并且由BET法测量的比表面积为200m2/g或更大(优选250至500m2/g)的热解法二氧化硅。顺便提及,本发明中提及的平均初始粒度是指根据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得到的在预定区域中存在的100个初始粒子的平均粒度,其中相等于各个初始粒子的投影表面积的圆的直径被认作粒度。在本发明中提及的BET法是指用于通过气相吸附方法测量粉末材料的表面积的方法之一,并且是从吸附等温线得到的由1g样品拥有的总的表面积,即比表面积的方法。通常,作为吸附气体,经常使用氮气。从被吸附的气体的压力或体积的变化测量吸附量的方法是最经常使用的。用于表示多分子吸附等温线的最著名的方程为布鲁厄-埃米特-特勒方程,该方程还称为BET方程,并且已经广泛地用于测定待检验物质的表面积。表面积可以通过基于BET方程测量吸附量,并且将该量乘以一个吸附分子的表面所占据的表面积来得到。
优选将具有上述平均初始粒度的热解法二氧化硅在阳离子化合物的存在下分散。分散的热解法二氧化硅的平均次级粒度优选为500nm或更小,更优选为10至300nm,进一步优选为20至200nm。对于分散方法,优选的是,用普通螺旋桨搅拌、涡轮类搅拌、均相混合器类搅拌等暂时地将热解法二氧化硅和分散介质混合,然后通过使用介质磨例如球磨、珠磨和砂磨;压力类分散机,例如高压匀化器和超高压匀化器;超声波分散机;以及薄膜旋转系统分散机等来分散混合物。顺便提及,在本发明中涉及的平均次级粒度可以通过由透射类电子显微镜拍摄照片而得到。容易而简单地,平均次级粒度作为单位数量粒子的中值粒径,可以通过使用激光散射类粒度分布分析仪(例如,由HORIBA,Ltd.制造的LA910)来得到。
在本发明中,粉碎至平均次级粒度为500nm或更小的湿法二氧化硅是优选使用的。此处使用的湿法二氧化硅优选为沉淀法二氧化硅或凝胶法二氧化硅,特别优选的是沉淀法二氧化硅。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湿法二氧化硅,优选平均初级粒度为50nm或更小、优选为3至40nm并且平均聚集粒度为5至50μm的湿法二氧化硅。优选使用以上湿法二氧化硅,所述湿法二氧化硅通过在阳离子化合物的存在下,将湿法二氧化硅精细粉碎至500nm或更小,优选约10至300nm,更优选约20至200nm的平均次级粒度而得到。
通过普通方法制备的湿法二氧化硅具有1μm或更大的平均聚集粒度,从而它优选在进行精细粉碎以后使用。至于粉碎方法,可以优选使用机械粉碎分散于水性介质中的二氧化硅的湿分散法。在此时,可以控制分散体的初始粘度的增加,可以实现具有高浓度的分散体并且改善粉碎作用和分散的效率,从而可以将粒子粉碎得更细小。由以上原因,优选使用平均附聚粒度为5μm或更大的沉淀法二氧化硅。通过使用具有高浓度的分散体,提高了记录材料的生产率。
以下解释在本发明中得到平均次级粒度为500nm或更小的湿法二氧化硅细粒的具体方法。首先,在主要包含水的分散介质中混合二氧化硅粒子和阳离子化合物,并且通过使用分散装置如锯条类分散装置、螺旋桨叶类分散装置和转子定子类分散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来分散该混合物,以得到预分散体。必要时,可以向水性分散介质中进一步加入适当量的低沸点溶剂等。二氧化硅预分散体中的固含量浓度优选尽可能高,但是如果它是过高的浓度,则分散操作就不可能进行。因此,固体浓度优选在15至40重量%,更优选在20至35重量%的范围内。其次,使二氧化硅预分散体承受具有更有力的剪切力的机械手段,以得到具有500nm或更小的平均次级粒度的湿法二氧化硅分散体。作为该机械手段,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常规已知的那些手段,并且可以使用的有例如,介质磨,例如球磨、珠磨和砂磨;压力类分散装置,例如高压匀化器和超高压匀化器;超声波分散装置;以及薄膜旋转类分散装置等。
作为用于分散上述热解法二氧化硅和湿法二氧化硅的分散体的阳离子化合物,可以优选使用阳离子聚合物。作为阳离子聚合物,优选使用聚乙烯亚胺、聚二烯丙基胺、聚烯丙基胺、烷基胺聚合物,以及在以下日本公开专利公布中公开的具有伯至叔氨基或季铵基的聚合物:昭59-20696、昭59-33176、昭59-33177、昭59-155088、昭60-11389、昭60-49990、昭60-83882、昭60-109894、昭62-198493、昭63-49478、昭63-115780、昭63-280681、平1-40371、平6-234268、平7-125411、平10-193776等。特别地,优选将二烯丙基胺衍生物用作阳离子聚合物。考虑到分散体的可分散性和粘度,这些阳离子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约2,000至100,000,特别优选为约2,000至30,000。基于二氧化硅的量,要加入的阳离子聚合物的量优选在1至10重量%的范围内。
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氧化铝,优选γ-氧化铝,这是氧化铝的γ类晶体,并且这些中,优选的是δ组晶体。可以将γ-氧化铝制成细小至初始粒度为约10nm。通常,可以使用这样的γ-氧化铝,所述γ-氧化铝是通过用超声波、高压匀化器或逆碰撞类喷射粉碎机等将具有几千至几万nm的次级粒子晶体粉碎至具有500nm或更小、优选20至300nm的平均次级粒度来得到的。
本发明的水合氧化铝可以由结构式Al2O3·nH2O(n=1至3)来表示。水合氧化铝通常可以通过常规已知的制备方法来得到,常规方法例如有铝的醇盐如异丙醇铝的水解等、铝盐与碱的中和、铝酸盐的水解等。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水合氧化铝的平均次级粒度优选为500nm或更小,更优选为20至300nm。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上述氧化铝和水合氧化铝可以以通过被常规已知分散剂例如乙酸、乳酸、甲酸、硝酸等分散的分散体的形式使用。
在如上所述的无机细粒中,可以将两种或更多种的无机细粒组合使用。可以提及的有例如,精细粉碎的湿法二氧化硅和热解法二氧化硅的组合、精细粉碎的湿法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或水合氧化铝的组合以及热解法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或水合氧化铝的组合。对组合的比率没有具体限制。
在本发明的墨接受层中,基于墨接受层的所有固含量,平均次级粒度为500nm或更小的无机细粒的含量优选为50重量%或更多,更优选为60重量%或更多,特别优选在65至90重量%的范围内。具有这样高的无机细粒的配方比的墨接受层变成具有更高孔隙比的多孔墨接受层。
在本发明中,作为构成墨接受层以及与同样构成墨接受层的无机细粒共同使用的粘合剂,优选使用具有高透明度并且提供更高的墨渗透性的树脂粘合剂。此处使用的术语“树脂粘合剂”是指用于在墨接受层中支持无机细粒并且具有粘合剂能力的树脂。树脂粘合剂可以提及的有例如,聚乙烯醇、明胶、聚环氧乙烷、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氨基甲酸酯、葡聚糖、糊精、角叉菜聚糖(κ、τ、λ等)、琼脂、普鲁兰多糖(pullulan)、水溶性聚乙烯醇缩丁醛、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可以以2种或更多种的组合来使用这些树脂粘合剂。对于使用树脂粘合剂,重要的是,在墨初始渗透时,树脂粘合剂不由于其本身的溶胀而堵塞或塞住墨接受层中的孔隙,并且由此观点考虑,优选使用在室温附近具有相对低的溶胀性质的树脂粘合剂。优选的树脂粘合剂是完全或部分皂化的聚乙烯醇或阳离子改性的聚乙烯醇。
在聚乙烯醇中,特别优选的是皂化度为80%或更大的部分或全部皂化的聚乙烯醇。其平均聚合度优选为200至5000。
如在例如日本公开专利公布昭61-10483中所公开的,阳离子改性聚乙烯醇是在聚乙烯醇的主链或侧链上具有伯至叔氨基或季铵基的聚乙烯醇。
在本发明中,可以任选将上述构成墨接受层的树脂粘合剂与膜硬化剂结合使用。膜硬化剂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醛类化合物,例如甲醛、戊二醛;酮化合物,例如双乙酰、氯代戊二酮;具有反应性卤素的化合物,例如双(2-氯乙脲)-2-羟基-4,6-二氯-1,3,5-三嗪,以及如在美国专利3,288,775中公开的具有反应性卤素的化合物;具有反应性烯烃的化合物,例如二乙烯基砜,以及如在美国专利3,635,718中公开的具有反应性烯烃的化合物;如在美国专利2,732,316中公开的N-羟甲基化合物;如在美国专利3,103,437中公开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如在美国专利3,017,280和2,983,611中公开的氮丙啶化合物;如在美国专利3,100,704中公开的碳二亚胺类化合物;如在美国专利3,091,537中公开的环氧化合物;卤代羧基醛化合物,例如粘氯酸;二噁烷衍生物,例如二羟基二噁烷;无机交联剂,例如铬矾、硫酸锆、硼酸和硼酸盐和硼砂,并且它们可以独立或以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来使用。在这些中,硼酸、硼砂和硼酸盐是特别优选的。
此外,作为构成墨接受层的树脂粘合剂,可以使用具有一个或多个酮基的树脂粘合剂。具有一个或多个酮基的树脂粘合剂可以通过将具有一个或多个酮基的单体和其它单体共聚的方法等来合成。具有一个或多个酮基的单体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例如,丙烯醛、双丙酮丙烯酰胺、双丙酮甲基丙烯酸酯、乙酰乙酰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4-乙烯基乙酰乙酰苯胺、乙酰乙酰基丙烯酰胺等。此外,一个或多个酮基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引入,并且例如,乙酰乙酰基可以通过羟基或氨基与双烯酮的反应等引入。具有一个或多个酮基的树脂粘合剂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例如,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乙酰乙酰基改性纤维素衍生物、乙酰乙酰基改性淀粉、双丙酮丙烯酰胺改性聚乙烯醇,以及在日本公开专利公布平10-157283中描述的树脂粘合剂等。在本发明中,具有一个或多个酮基的改性聚乙烯醇是特别优选的。作为具有一个或多个酮基的改性聚乙烯醇,可以提及的有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双丙酮丙烯酰胺改性聚乙烯醇等。
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可以通过常规已知方法例如聚乙烯醇与双烯酮的反应等来制备。其乙酰乙酰基化程度优选为0.1至20摩尔%,更优选为1至15摩尔%。其皂化度优选为80摩尔%或更大,更优选为85摩尔%或更大。其聚合程度优选为500至5000,更优选为2000至4500。
双丙酮丙烯酰胺改性聚乙烯醇可以通过常规已知方法例如双丙酮丙烯酰胺-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皂化等来制备。双丙酮丙烯酰胺单元的含量优选在0.1至15摩尔%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5至10摩尔%的范围内。其皂化度优选为85%或更大,并且其聚合程度优选为500至5000。
在本发明中,包含在墨接受层中的具有一个或多个酮基的树脂粘合剂是通过交联剂交联的。这样的交联剂可以包括下列化合物。
(1)多胺衍生物
脂族多胺衍生物;
·亚烷基二胺(例如,亚乙基二胺、亚丙基二胺、三亚甲基二胺、四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等),
·多亚烷基多胺(例如,二亚乙基三胺、亚氨基二(丙胺)、双(六亚甲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五亚乙基六胺等),
·以上化合物的烷基或羟烷基取代产物(例如,氨基乙基乙醇胺、甲基亚氨双(丙胺)等),
·含脂环或杂环的脂族多胺(例如,3,9-双(3-氨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等),
·含芳环的脂族胺(例如,亚二甲苯基(xylilene)二胺、四氯-对-亚二甲苯基二胺等)。
C4至C15脂环多胺;
例如,1,3-二氨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胺、薄荷烷二胺、4,4′-亚甲基二环己烷二胺(氢化二甲基二苯胺)等。
C4至C15杂环多胺;
例如,哌嗪、N-氨基乙基哌嗪、1,4-二氨基哌嗪等。
C6至C20芳族多胺;
·非取代芳族多胺(例如,1,2-、1,3-和1,4-苯二胺、2,4′-和4,4′-二苯甲烷二胺、聚苯基聚亚甲基多胺、二氨基二苯基砜、联苯胺、硫代双苯胺、双(3,4-二氨基苯)砜、2,6-二氨基吡啶、间氨基苄基胺、三苯基甲烷-4,4′,4″-三胺、萘二胺等。)
·其中环被烷基(例如,C1至C4烷基)取代的芳族多胺(例如,2,4-和2,6-甲苯二胺、粗甲苯二胺、二乙基甲苯二胺、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4,4′-双(邻甲苯胺)、联茴香胺、二氨基二甲苯基砜、1,3-二甲基-2,4-二氨基苯、1,3-二乙基-2,4-二氨基苯、1,3-二甲基-2,6-二氨基苯、1,4-二乙基-2,5-二氨基苯、1,4-异丙基-2,5-二氨基苯、1,4-二丁基-2,5-二氨基苯、2,4-二氨基
Figure C20071018029600181
、1,3,5-三乙基-2,4-二氨基苯、1,3,5-三异丙基-2,4-二氨基苯、1-甲基-3,5-二乙基-2,4-二氨基苯、1-甲基-3,5-二乙基-2,6-二氨基苯、2,3-二甲基-1,4-二氨基萘、2,6-二甲基-1,5-二氨基萘、2,6-二异丙基-1,5-二氨基萘、2,6-二丁基-1,5-二氨基萘、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四异丙基联苯胺、3,3′,5,5′-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5,5′-四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5,5′-四异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5,5′-四丁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5-二乙基-3′-甲基-2′,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5-二异丙基-3′-甲基-2′,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乙基-2,2′-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3,3′,5,5′-四乙基-4,4′-二氨基二苯甲酮、3,3′,5,5′-四异丙基-4,4′-二氨基二苯甲酮、3,3′,5,5′-四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醚、3,3′,5,5′-四异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砜等)。
聚酰胺多胺;
例如,通过二羧酸(二聚酸等)与过量(按每摩尔所述酸计为2摩尔或更多)的多胺(上述亚烷基二胺、多亚烷基多胺等)缩合等而得到的低分子量(例如,200至5000的重均分子量)聚酰胺多胺。
聚醚多胺;
例如,具有100至5000的重均分子量的聚醚多元醇(聚亚烷基二醇等)的氰乙基化产物的氢化产物等。
(2)双氰胺衍生物;
双氰胺、双氰胺·福尔马林缩聚物、双氰胺·二亚乙基三胺缩聚物等。
(3)肼化合物;
肼、一烷基肼、肼的无机盐(例如,盐酸、硫酸、硝酸、亚硝酸、磷酸、硫代-氰酸、碳酸等的无机盐)、肼的有机盐(例如,甲酸、草酸等的有机盐)。
(4)多酰肼化合物(二酰肼、三酰肼);
碳酰肼、琥珀二酰肼、己二酸二酰肼、柠檬酸三酰肼、癸二酸二酰肼、间苯二酸二酰肼、对苯二酸二酰肼等。
(5)醛衍生物;
一元醛,例如甲醛、乙醛、丙醛、丁醛、巴豆醛(chrotonaldehyde)和苯甲醛;二醛,例如乙二醛、丙二醛(maronicdialdehyde)、琥珀二醛、戊二醛、马来醛、1,8-辛二醛、邻苯二醛、异苯二醛、对苯二醛和两端具有醛的PVA;通过二乙酸亚烯丙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皂化而得到的含有侧链醛的共聚物;二醛淀粉;聚丙烯醛等。
(6)羟甲基化合物;
羟甲基膦、二羟甲基尿素、二羟甲基蜜胺、三羟甲基蜜胺、尿素树脂-初始聚合产物、蜜胺树脂-初始聚合产物等。
(7)活性乙烯基化合物;
二乙烯基砜类化合物、β-羟乙基砜类化合物等。
(8)环氧化合物;
表氯醇、乙二醇二环氧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环氧甘油醚、甘油二或三环氧甘油醚、1,6-己二醇二环氧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环氧甘油醚、二环氧甘油苯胺、二环氧甘油胺、聚环氧化合物等。
(9)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可以提及的有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合物、三苯甲烷三异氰酸酯、亚甲基双-4-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它们的酮肟嵌段产物或酚嵌段产物、聚异氰酸酯等。
(10)酚类化合物;
酚类树脂-初始缩合物、间苯二酚类树脂等。
(11)多价金属盐;
·锆盐(硝酸锆、碱性碳酸锆、乙酸锆、硫酸锆、氯氧化锆、氯化锆、羟基氯化锆、碳酸锆、碳酸锆铵、碳酸锆钾、氟化锆化合物等)
·钛盐(四氯化钛、乳酸钛、钛酸四异丙酯等)
·铝盐(氯化铝、硫酸铝、乳酸铝等)
·钙盐(氯化钙、硫酸钙、乙酸钙、丙酸钙等)
·镁盐(氯化镁、硫酸镁等)
·锌盐(氯化锌、硫酸锌、乙酸锌等)。
在上述交联剂中,多酰肼化合物和多价金属盐是优选的。在这些多酰肼化合物中,二酰肼化合物是特别优选的,此外,己二酸二酰肼和/或琥珀酸二酰肼是更优选的。至于多价金属盐,锆盐是特别优选的,此外,氯氧化锆和/或亚硝酸锆是更优选的。基于具有一个或多个酮基的树脂粘合剂的量,交联剂的添加量适于在1至4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至30重量%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3至20重量%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可以将完全或部分皂化的聚乙烯醇或阳离子改性聚乙烯醇和具有一个或多个酮基的树脂粘合剂组合使用,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组合使用膜硬化剂或交联剂。
在本发明中,可以进一步将上述具有一个或多个酮基的树脂粘合剂与其它常规已知的一种或多种树脂粘合剂组合使用。例如,可以任选组合使用纤维素衍生物例如羧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淀粉或各种改性淀粉、明胶或各种改性明胶、脱乙酰壳多糖、角叉菜聚糖、酪蛋白、大豆蛋白质、聚乙烯醇或各种改性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丙烯酰铵等。而且,作为一种或多种树脂粘合剂,可以组合使用各种胶乳。
基于上述平均次级粒度为500nm或更小的无机细粒的量,树脂粘合剂在墨接受层中的含量优选在5至40重量%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10至30重量%的范围内。
根据平均次级粒度为500nm或更小的无机细粒,墨接受层的干燥涂布量优选在10至50g/m2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2至40g/m2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15至35g/m2的范围内。向墨接受层中可以进一步加入阳离子聚合物、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着色染料、着色颜料、UV射线吸收剂、抗氧化剂、颜料用分散剂、消泡剂、均化剂、荧光增白剂、粘度稳定剂、pH值控制剂等。
在本发明的墨接受层中,可以进一步包含各种油滴,以改善膜的脆性。这样的油滴可以包括在室温下水中的溶解度为0.01重量%或更小的疏水性高沸点有机溶剂(例如,液体石蜡、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磷酸三甲苯酯、硅油等);或聚合物粒子(例如,其中聚合了一种或多种的可聚合单体例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的粒子)。基于树脂粘合剂的量,这样的油滴优选在10至50重量%的范围内使用。
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喷墨记录方法是通过将在下文中所述的二醇墨喷射在上述喷墨记录材料上来印刷的记录方法。所述印刷可以用使用喷墨记录系统的喷墨打印机进行印刷。本发明中的喷墨记录系统是指基于各种常规已知喷墨技术的印刷系统,包括:各种连续喷墨系统,例如双向偏转系统、多向偏转系统和连续偏转系统;以及各种请求式喷墨系统,例如热喷墨系统和压电喷墨系统。
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二醇-类墨,可以提及的有其中溶剂主要包括二醇醚的二醇-类墨。二醇-类墨优选为其中将颜料分散在主要包括二醇醚的溶剂中的二醇-类颜料墨。二醇醚指的是其中二醇的一个或两个羟基被醚化的二醇醚化合物。颜料可以是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二醇墨是含有基于100重量份二醇墨为60重量份或更多的二醇醚的二醇墨。二醇醚可以包括聚氧乙烯二醇二烷基醚、聚氧乙烯二醇一烷基醚、聚丙二醇一烷基醚等。
实施例
在以下内容中,通过参考实施例来详细解释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这些实施例。顺便提及,所有术语“份”和“%”各自分别是指“重量份”和“重量%”。
《记录纸1的制备》
<聚烯烃树脂涂布纸载体的制备>
对具有1∶1的重量比的漂白硬木牛皮纸浆(LBKP)和漂白软木亚硫酸盐浆(NBSP)的混合物进行打浆,直至它变为按照加拿大标准游离度的300ml,从而制备出纸浆浆状物。向该纸浆浆状物中,加入基于纸浆量为0.5%量的作为上浆剂的烷基烯酮二聚物、基于纸浆量为1.0%量的作为纸的不强添加剂的聚丙烯酰胺、基于纸浆量为2.0%量的阳离子淀粉,以及基于纸浆量为0.5%量的聚酰胺表氯醇树脂,并且用水稀释该混合物,以制备具有1%浓度的浆状物。通过长网(tourdrinier)抄纸机将此浆状物制成具有170g/m2的定量的纸,将其干燥并且进行湿度调节,以制备用于聚烯烃树脂涂布纸的原纸。将包含100份的密度为0.918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和10份的均匀分散于树脂中的锐钛矿类二氧化钛的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在320℃熔融,并且使熔融的树脂组合物以35μm的厚度挤压涂布在上述原纸表面上,以及通过使用经过轻微粗糙化处理的冷却辊进行挤压涂布,以制成前表面(涂布墨接受层的一侧)。在原纸的另一表面之上,将包含70份的密度为0.962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30份的密度为0.918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共混树脂组合物在320℃类似地熔融,并且使熔融的树脂组合物进行厚度为30μm的挤压涂布,以及通过使用经过粗糙化处理的冷却辊进行挤压涂布,以制成后表面。
在上述聚烯烃树脂涂布纸载体的表面上施加高频电晕放电处理,并且涂布具有下列组成的底层,使得明胶的附着量变为60mg/m2,并且将其干燥。
<底层>
明胶                                100份
磺基琥珀酸2-乙基己酯                2份
铬明矾                              8份
在上述底层上,通过使用滑珠涂布装置涂布具有下列组成的墨接受层涂布溶液1,并且通过依次吹在35℃和50℃的温空气来干燥。根据二氧化硅固含量,墨接受层涂布溶液的涂布量为21g/m2。在干燥完成以后,孔隙容积通过使用水银孔隙率计(测量装置名:AUTOPORE II 9220,制造商:MICROMERITICS INSTRUMENT CORPORATION)测量,并且为25ml/m2。此外,通过使用采用对角凹版辊的涂布装置涂布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并且通过吹在50℃的温空气来干燥,以得到记录纸1。此处使用的对角凹版辊为具有60mm直径、45°的对角线角(diagonalangle)、90行/英寸的行数以及110μm槽深并且通过反向旋转来使用的凹版辊。墨接受层涂布溶液的涂布量根据二氧化硅的固含量为21g/m2,并且前表面层涂布溶液的涂布量根据树脂乳液固含量为100mg/m2。顺便提及,通过调节对角凹版辊的旋转数,将前表面层涂布溶液的湿涂布量设定为20g/m2。湿涂布量由在涂布期间每单位时间的涂布溶液的减少量来得到。当将前表面层涂布溶液涂布在墨接受层上时,在涂布溶液中的溶剂被立即吸收到墨接受层的孔隙中,从而可以得到均匀的涂布表面。
<二氧化硅分散体1的制备>
向水中加入4份的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的均聚物(重均分子量:9,000)和100份的热解法二氧化硅(平均初始粒度:7nm,比表面积:300m2/g),以制备预分散体,然后,通过高压均化器处理该预分散体,以制备具有20%的固含量浓度二氧化硅分散体。平均次级粒度通过使用由HORIBA,LTD.制造的LA910测量,并且为130nm。
<墨接受层涂布溶液1>
二氧化硅分散体            1100份
                          (按二氧化硅固含量计)
聚乙烯醇                  23份
(皂化度:88%,平均聚合度:3500)
硼酸                      4份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0.3份
(聚氧乙烯烷基醚)
用水调节至具有12.85%的固含量浓度。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
阳离子丙烯酰基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32%)
(ACRIT UW520,可获自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平均粒度:5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2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表面层涂布溶液2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2。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2>
阳离子苯乙烯-丙烯酰基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30%)
(ACRIT UW319SX,获自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平均粒度:5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3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3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3。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3>
苯乙烯-丙烯酰基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30%)
(XMM-2029,获自MITSUI CHEMICAL INC.,平均粒度:69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4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4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4。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4>
阴离子丙烯酸类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42.8%)
(ACRISET EX35,获自NIPPON SHOKUBAI CO.,LTD.,平均粒度:9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5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5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5。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5>
阴离子丙烯酸类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40.5%)
(ACRIT SE1645E,获自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平均粒度:10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6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6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6。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6>
氨基甲酸酯丙烯酰基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40%)
(ACRIT WEM031U,获自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平均粒度:10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7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7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7。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7>
苯乙烯-丙烯酰基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20%)
(XMM-2031,获自MITSUI CHEMICAL INC.,平均粒度:22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8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表面层涂布溶液8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8。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8>
氨基甲酸酯丙烯酰基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30%)
(ACRIT WEM290A,获自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平均粒度:105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9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9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9。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9>
阳离子丙烯酰基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45%)
(RIKABOND FK-850,获自CHIRIKA CO.,LTD.,平均粒度:14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10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0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10。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0>
丙烯酸酯类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40%)
(ST-200,获自NIPPON SHOKUBAI CO.,LTD.,平均粒度:25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11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1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11。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1>
聚酯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30%)
(U-DOUBLE KZA3556,获自UNITIKA LTD.,平均粒度:4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12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2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12。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2>
聚苯乙烯类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50%)
(NIPOL 1577,获自ZEON CORPORATION,平均粒度:4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13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3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13。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3>
苯乙烯-丁二烯类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50%)
(NIPOL LX433C,获自ZEON CORPORATION,平均粒度:10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14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4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14。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4>
酯·醚类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38%)
(SUPER FLEX 150HS,获自DAIICHI INDUSTRIAL CO.,LTD.,平均粒度:11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15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5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15。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5>
聚苯乙烯类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50%)
(NIPOL LX303A,获自ZEON CORPORATION,平均粒度:16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16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6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16。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6>
乙烯-氯乙烯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30%)
(SUMIELITE 1210,获自SUMITOMO CHEMICAL CO.,LTD.,平均粒度:20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17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7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17。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7>
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30%)
(SUMIKAFLEX 500,获自SUMITOMO CHEMICAL CO.,LTD.,平均粒度:30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18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8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18。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8>
氯乙烯类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50%)
(VINYBLAN 375,获自NISSIN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平均粒度:46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19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9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19。
<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9>
丙烯酰基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20%)
(E7584H,获自DAIDO CHEMICAL CORPORATION,平均粒度:31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0.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20的制备》
除使得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的固含量浓度为0.2%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20。根据树脂乳液的固含量,前表面层涂布溶液的涂布量为40mg/m2
《记录纸21的制备》
除使得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的固含量浓度为0.25%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21。根据树脂乳液的固含量,前表面层涂布溶液的涂布量为50mg/m2
《记录纸22的制备》
除使得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的固含量浓度为0.40%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22。根据树脂乳液的固含量,前表面层涂布溶液的涂布量为80mg/m2
《记录纸23的制备》
除使得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的固含量浓度为0.60%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23。根据树脂乳液的固含量,前表面层涂布溶液的涂布量为120mg/m2
《记录纸24的制备》
除使得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的固含量浓度为1.0%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24。根据树脂乳液的固含量,前表面层涂布溶液的涂布量为200mg/m2
《记录纸25的制备》
除使得上述记录纸1中的前表面层涂布溶液的固含量浓度为1.2%之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25。根据树脂乳液的固含量,前表面层涂布溶液的涂布量为240mg/m2
《记录纸26的制备》
通过在上述记录纸1中不安置前表面层涂布溶液,以制备记录纸26。
《记录纸27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26中的墨接受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墨接受层涂布溶液2之外,以与记录纸26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27。
<墨接受层涂布溶液2>
二氧化硅分散体1                        100份
                                       (按二氧化硅固含量计)
阳离子苯乙烯-丙烯酰基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32%)    40份
(ACRIT UW520,获自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平均粒度:50nm)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0.3份
(聚氧乙烯烷基醚)
用水调节至具有12.85%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28的制备》
除将上述记录纸26中的墨接受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墨接受层涂布溶液3之外,以与记录纸26中同样的方式来制备记录纸28。树脂乳液的固含量的涂布量为30g/m2
<墨接受层涂布溶液3>
阳离子苯乙烯-丙烯酰基树脂乳液(固含量浓度:32%)    100份
(ACRIT UW520,获自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平均粒度:50nm)
用水稀释至具有30%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29的制备》
在记录纸1中,将墨接受层涂布溶液1改变为具有下列组成的墨接受层涂布溶液4,通过使用滑珠涂布装置进行涂布,并且通过依次吹在50℃和60℃的热空气来进行干燥。根据氧化铝的固含量,墨接受层涂布溶液的涂布量为30g/m2。此外,以与记录纸1中同样的方式来涂布和干燥前表面层涂布溶液1,以制备记录纸29。
<水合氧化铝分散体1>
向水中加入硝酸(2.5份)和水合氧化铝(平均初始粒度:15nm),并且通过使用锯条类分散装置来分散该混合物,以制备具有30%的固含量浓度的水合氧化铝分散体。平均次级粒度为160nm。
<墨接受层涂布溶液4>
水合氧化铝分散体1            100份
                             (按水合氧化铝的固含量计)
聚乙烯醇                     12份
(皂化度:88%,平均聚合度:3500)
硼酸                         0.5份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0.3份
(聚氧乙烯烷基醚)
用水调节至具有16.12%的固含量浓度。
《记录纸30的制备》
通过在上述记录纸29中不安置前表面层涂布溶液来制备记录纸30。
<实施例1至18和比较例1至12>
关于得到的各个记录纸,根据下列标准进行评价,并且将结果显示于表1中。
<墨干燥性质>
利用使用二醇-类墨(由ROLAND DG CORPORATION制造的ECO-SOLMAX墨组)的喷墨打印机(SolJet PROII V,由ROLAND DGCORPORATION制造),对各个记录纸,进行K、C、G、Y、R、M和B的实地色的印刷,并且在自印刷起的一定时期之后,将纸重叠在每个记录材料上。观察是否墨被转移至纸上。通过下列标准进行评价。
○:5分钟内没有发生转移。
△:过去30分钟后没有发生转移。
×:过去30分钟后发生转移。
<着色性质>
使用喷墨打印机(SolJet PROII V,由ROLAND DG CORPORATION制造)进行C、G、Y、R、M和B的实地色的印刷。将由JIS-Z8730规定的a和b的各个数据标绘到a-b坐标,并且用直线将各个点连接,以得到由直线包围的面积,并且将面积彼此进行比较。表面积越宽,意味着着色性质更好的。通过将记录纸24作为×的下列标准进行评价。
○:具有比记录纸24的着色性质明显良好的着色性质。
△:具有比记录纸24的着色性质稍微良好的着色性质。
×:具有与记录纸24的着色性质基本上相同的着色性质。
<耐划伤性>
使用喷墨打印机(SolJet PROII V,由ROLAND DG CORPORATION制造)进行K、C、G、Y、R、M和B的实地色的印刷,并且用手指分别在印刷后立即、5分钟以后、15分钟以后和60分钟以后擦刮实地色区域,并且用肉眼观察墨是否粘附至指尖。通过下列标准进行评价。
◎:5分钟流逝时,墨没有粘附到指尖。
○:15分钟流逝时,墨没有粘附到指尖。
△:60分钟流逝时,墨没有粘附到指尖。
×:甚至在60分钟或更长的流逝之后,墨也粘附到指尖。
表1
如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可以理解的是,当使用二醇-类墨进行印刷时,作为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材料的记录纸1至10、19至25和29具有优异的着色性质、墨干燥性质和耐划伤性。在比较例的记录纸11至18中,不能得到优异的耐划伤性。在比较例的记录纸27中,树脂乳液的比率相对于颜料的量更高,并且不能实现具有高孔隙率的多孔结构,从而需要长的时间来干燥。在比较例的记录纸28中,墨不能被吸收并且溢流在墨接受层上,并且印刷区域随干燥进展而破裂。
<比较例13至16>
对于上述记录纸1和26至28,除将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喷墨打印机改变为使用包含作为主要溶剂的环己酮的溶剂墨(由MUTOHINDUSTRIES LTD.制造的LAMILESS墨“真正的溶剂墨”)的喷墨打印机(由MUTOH INDUSTRIES LTD.,LAMILESS GRANDE制造)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进行印刷。以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进行评价,并且将结果显示于表2中。
表2
Figure C20071018029600351
从表2可看出,当用溶剂墨进行印刷时,作为本发明的记录材料的记录纸1和不是本发明的记录纸26至28在墨干燥性质、着色性质和耐划伤性的效果上没有产生任何差异。
<比较例17至20>
对于上述记录纸1和26至28,除将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喷墨打印机改变为使用油性颜料墨(由OLYMPUS CORPORATION制造的纯墨(genuine ink))的喷墨打印机(IJP-3600,由OLYMPUS CORPORATION制造)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进行印刷。以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进行评价,并且将结果显示于表3中。
表3
如从表3可看出,当使用油性颜料墨进行印刷时,作为本发明的记录材料的记录纸1和不是本发明的记录纸26至28在墨干燥性质、着色性质和耐划伤性的效果上没有产生任何差异。
从以上结果,可以理解为本发明的记录材料具有适合于二醇-类墨的特别优异性质。

Claims (8)

1.一种用于使用二醇-类墨进行印刷的喷墨记录材料,基于100重量份的墨,所述二醇-类墨包含60重量份或更多的二醇醚,所述喷墨记录材料包含载体;至少一种安置在所述载体上的多孔墨接受层,所述多孔墨接受层包含平均次级粒度为500nm或更小的无机细粒和树脂粘合剂;以及安置在所述墨接受层上的含有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前表面层,其中所述二醇-类墨为二醇-类颜料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材料,其中所述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平均粒度为22nm或更大和250nm或更小。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材料,其中所述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平均粒度为50nm或更大和100nm或更小。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材料,其中所述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的涂布量按固含量计为50mg/m2或更大和200mg/m2或更小。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材料,其中所述丙烯酰基类树脂乳液是包含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和它们的酯中的至少一种的树脂乳液,所述至少一种作为一种或多种聚合组分,并且以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树脂乳液的固含量为50重量份或更多的量包含。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材料,其中基于平均次级粒度为500nm或更小的无机细粒的量,所述树脂粘合剂的包含量为5至40重量%。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材料,其中在所述二醇-类墨中的所述二醇醚是选自由聚氧乙烯二醇二烷基醚、聚氧乙烯二醇一烷基醚和聚丙二醇一烷基醚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材料,其中所述载体为聚烯烃树脂涂布纸。
CNB200710180296XA 2006-10-24 2007-10-23 喷墨记录材料 Active CN10056702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89144 2006-10-24
JP2006289144A JP4616816B2 (ja) 2006-10-24 2006-10-24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8331A CN101168331A (zh) 2008-04-30
CN100567020C true CN100567020C (zh) 2009-12-09

Family

ID=38776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80296XA Active CN100567020C (zh) 2006-10-24 2007-10-23 喷墨记录材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42842B2 (zh)
EP (1) EP1916118B1 (zh)
JP (1) JP4616816B2 (zh)
CN (1) CN100567020C (zh)
DE (1) DE602007001760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2392B2 (en) * 2009-11-05 2012-08-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US9212299B2 (en) 2010-11-12 2015-12-15 Newpage Corporation Coated release liner substrate
CN103796839B (zh) * 2011-07-21 2016-08-24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介质
JP2013158938A (ja) * 2012-02-02 2013-08-19 Riso Kagaku Corp 油性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及びインクセット
FR3010628B1 (fr) 2013-09-18 2015-10-16 Medicrea International Procede permettant de realiser la courbure ideale d'une tige d'un materiel d'osteosynthese vertebrale destinee a etayer la colonne vertebrale d'un patient
FR3012030B1 (fr) 2013-10-18 2015-12-25 Medicrea International Procede permettant de realiser la courbure ideale d'une tige d'un materiel d'osteosynthese vertebrale destinee a etayer la colonne vertebrale d'un patient
EP3214142B1 (en) * 2015-02-12 2021-03-24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Curable composition for inkj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US20180015764A1 (en) * 2015-02-13 2018-01-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e-treatment composition
EP3370657B1 (en) 2015-11-04 2023-12-27 Medicrea International Apparatus for spinal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nd measuring spinal length
JP6846126B2 (ja) * 2016-06-09 2021-03-24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イ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WO2018109556A1 (en) 2016-12-12 2018-06-21 Medicrea Internationa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tient-specific spinal implants
JP7094743B2 (ja) 2017-03-28 202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媒体、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WO2018193317A1 (en) 2017-04-21 2018-10-25 Medicrea International A system for providing intraoperative tracking to assist spinal surgery
US10918422B2 (en) 2017-12-01 2021-02-16 Medicrea Internatio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hibiting 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
US11877801B2 (en) 2019-04-02 2024-01-23 Medicrea International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veloping patient-specific spinal implants, treatments, operations, and/or procedures
US11925417B2 (en) 2019-04-02 2024-03-12 Medicrea International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veloping patient-specific spinal implants, treatments, operations, and/or procedures
US11298164B2 (en) 2019-11-08 2022-04-12 K2M, Inc. Anterior tether tensioner
US11769251B2 (en) 2019-12-26 2023-09-26 Medicrea Internationa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dical image analysis
EP3928998A1 (en) 2020-06-22 2021-12-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9109B2 (ja) * 1996-08-27 2001-09-17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シート
US6039796A (en) * 1997-06-26 2000-03-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ink and method
ATE262418T1 (de) * 1998-12-28 2004-04-15 Canon Kk Aufzeichnungsmedium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4082848B2 (ja) * 2000-03-21 2008-04-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微粒子分散物、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1277705A (ja) * 2000-03-30 2001-10-10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顔料インク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
KR20040028928A (ko) * 2001-07-17 2004-04-03 미쯔이카가쿠 가부시기가이샤 잉크젯용 기록시트
JP3718478B2 (ja) * 2002-03-13 2005-11-24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
JP3911177B2 (ja) * 2002-03-14 2007-05-09 株式会社きもと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
JP2004082709A (ja) * 2002-06-24 2004-03-18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WO2004007626A1 (ja) * 2002-07-17 2004-01-22 The Incte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油性インク組成物
JP3974828B2 (ja) * 2002-07-26 2007-09-12 ザ・インク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被記録材料
JP3933039B2 (ja) * 2002-11-22 2007-06-20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
JP2004223811A (ja) * 2003-01-21 2004-08-12 Bando Chem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被記録材
JP2004249523A (ja) * 2003-02-19 2004-09-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シート
JP4496144B2 (ja) * 2003-06-12 2010-07-07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油性顔料インク組成物
JP4357379B2 (ja) * 2003-11-10 2009-11-04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4293026B2 (ja) * 2003-12-03 2009-07-08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の製造方法
JP4789439B2 (ja) * 2004-07-29 2011-10-12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用油性顔料インク組成物
JP2006044013A (ja) * 2004-08-03 2006-02-16 Oji Paper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
DE602005002335T2 (de) * 2004-10-12 2008-05-29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medium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20060204687A1 (en) * 2004-10-28 2006-09-14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Ink-jet recording she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8331A (zh) 2008-04-30
DE602007001760D1 (de) 2009-09-10
US8142842B2 (en) 2012-03-27
EP1916118B1 (en) 2009-07-29
US20080095948A1 (en) 2008-04-24
JP4616816B2 (ja) 2011-01-19
JP2008105235A (ja) 2008-05-08
EP1916118A1 (en) 2008-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7020C (zh) 喷墨记录材料
DE60132227T3 (de) Tintenstrahlaufzeichungsmaterial
DE60119799T2 (de)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material
JP4375396B2 (ja) 塗工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EP3250394B1 (en) Printable recording media
US20190202224A1 (en) Printable recording media
US20070128349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ink-jet recording material
US20060188670A1 (en) Recording medium produc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WO2006057290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09025A (ja) 複合微粒子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
CN102470681A (zh) 喷墨记录材料
EP1396526A2 (en) Aqueous dispersion comprising inorganic pigment-cationic resin composite fine particles and ink jet recording material containing same
JP2009234121A (ja) グリコール系インク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
JP201022841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
JP2003211824A (ja) 空隙型インクジェット受像層、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3752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紙用基材
JP2005246912A (ja) 無機顔料−カチオン性樹脂複合微細粒子含有水性分散液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前記複合微細粒子を含む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
JP200616803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シート
JP200614274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
JP200227401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の製造方法
JP200427636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
JP2003019856A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254432A (ja) 複合微粒子と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
JP201914200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ラベル
JP200711840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用塗布液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