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9498C - 标签信息存储 - Google Patents

标签信息存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9498C
CN100559498C CNB2006100012822A CN200610001282A CN100559498C CN 100559498 C CN100559498 C CN 100559498C CN B2006100012822 A CNB2006100012822 A CN B2006100012822A CN 200610001282 A CN200610001282 A CN 200610001282A CN 100559498 C CN100559498 C CN 10055949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medium
label
layer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012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2197A (zh
Inventor
三好理
月桥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2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2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94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949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7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按照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类型来选择用于分别驱动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的第一激光驱动器和第二激光驱动器,根据标签信息从所选激光驱动器产生驱动脉冲,并且使用通过这些驱动脉冲驱动一个激光光源输出的激光将标签信息写入到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标签层。

Description

标签信息存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日本专利申请NO.2005-5164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公开内容结合在此以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签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将标签信息存储到存储介质的标签层,该存储介质设有能够利用激光照射将标签信息存储为可视图像的标签层。本发明特别地涉及标签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存储介质驱动器的标签信息,该驱动器设有用于输出两个彼此不同的第一和第二波长的激光的光拾取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执行DVD(数字通用盘)的存储播放的DVD驱动器单元已经很普及,但是这种DVD驱动单元必须保证与除DVD盘以外的盘的兼容,例如与作为目标存储媒体的CD(紧致盘)兼容。作为在这些DVD驱动器中的光拾取器,采用两种类型的激光,在用于发射适于DVD存储密度的波长的激光束的激光二极管和用于发射适于CD存储密度的波长的激光束的激光二极管之间具有不同的激光波长,通过转换根据被操控的盘的存储密度而使用的光源,由单一的光拾取器操控具有不同存储密度的DVD和CD由单一的光拾取器操控。
然而就DVD和CD而言,它们从透明衬底到存储层的厚度大不相同,比率为2∶1,分别为0.6mm和1.2mm。在用于操控DVD和CD的光拾取器中,物镜中所需的NA(数值孔径)因分别适用于每种盘的各自的光学特性而不同。因此,在利用单一物镜分别处理DVD和CD的情况下,必须利用分别在针对每种波长激光束需要的NA下操作的物镜。
但是,为了能够理解盘信息的内容,将与该内容相符的标签信息显示于盘上。
在盘上显示标签信息方面,通常的做法是印刷标签信息或用手写入标签信息,但是近来的技术已经发展到提供一个对光拾取器照射到盘上的激光敏感的标签层,并且利用可视图像来存储标签信息。
然而,当在盘上存储标签信息的可视图像时,可以假定盘被翻转并且将从光拾取器射出的激光从标签层一侧照射到标签层。因此,必须将盘翻转。
另外,如果必须翻转盘以存储标签信息,就要以分时(time-divided)的方式为每个数据片段进行主信息的存储和标签信息的存储,而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执行两种存储操作,不利之处在于主信息存储和标签信息存储的匹配,以及标签信息存储操作的时间和效率。因此,需要通过从存储层一侧到标签层一侧的激光照射而不需要将盘翻转使标签信息能够存储到标签层。
另外,已经提出了除相关技术的标签信息存储单元之外的单独标准的标签信息存储单元,可以预料到,如果符合前述要求的标签信息存储单元被实现,那么各种不同的标签信息存储单元将会有急剧增加。
在这种条件下,具有用各种附着标签层的方法的盘的组合,并且在标签信息存储单元中,必须进行适合于盘所具有的标签层类型的标签信息存储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按照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类型选择分别驱动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的第一激光驱动器和第二激光驱动器中的一个,促使从根据标签信息所选择的驱动器发射驱动脉冲,并且将标签信息写入到存储媒体的标签层,存储媒体的标签层是利用由这个驱动脉冲驱动的激光光源而发射的激光处理的对象。
附图说明
下面将根据以下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显示代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和聚焦系统的框图;
图2是描述R系统存储盘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描述只读盘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4A,4B,4C是描述提供了能够存储的标签层的存储盘的示意图;
图5是显示用于标签信息存储的主要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显示当通过翻转盘执行标签信息存储时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代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能够存储和播放DVD和CD的光盘类型的标签信息存储单元的框图。
在图1的标签信息存储单元中,光拾取器(光拾取单元)被构造成用于操作DVD和CD。光拾取器设有激光单元1和光发射和接收单元2,激光单元1包括用于在适于DVD的红光波段645-675nm(例如650nm)发射第一波长激光的第一激光二极管1a,光发射和接收单元2具有用于在适于CD的红外波段765-805nm(例如780nm)发射第二波长激光的第二激光二极管2a。
光发射和接收单元2包括第二激光二极管2a和用于接收从盘反射的第二激光的反射光的光电检测器3。第二激光二极管2a和光电检测器3包含在同一个组件中。全息元件4设置在组件的窗口内,其构成了具有衍射光栅的光路分割元件,衍射光栅的形成是为了执行光路分割,用于分割来自由第二激光二极管2a发射的第二激光的光路的第二激光的反射光并且将反射光引导到光电检测器3。用于光路分割的衍射光栅形成在全息元件4的盘一侧的表面上,并且用于分割跟踪控制用的第三光束的衍射光栅还形成在全息元件4的第二激光二极管2a一侧。
从激光单元1的第一激光二极管发射的第一波长的激光被衍射光栅6衍射,以形成用于跟踪控制的±1级衍射光,之后通过1/2波推迟板7将其偏振方向调整到能够减小盘的透明基板的双折射的方向,并将其从传播方向导向偏振光棱镜8的偏振滤光镜表面8a。这个偏振滤光镜表面8a具有隔膜特征设置,使得通过1/2波推迟板7调整的偏振方向的第一激光穿过。因此第一激光通过偏振光棱镜8的偏振滤光镜表面8a,并通过准直透镜9被转换成镜面光,之后被从传输方向提供到平行板型的分束器10。
分束器10的功能是将激光单元1和光发射和接收单元2设置在分开的光路上。构成用于反射从光发射和接收单元2发出的第二激光的反射面的分束器10的滤光镜表面10a具有使其具有波长选择性的二向色滤光镜特性,并且覆盖有反射/透射涂层,该涂层基本上使所有波长为650nm的第一激光通过,而基本上使所有波长为780nm的第二激光反射。
因此,第一激光二极管1a发出的第一激光通过分束器10,通过用倾斜反光镜11反射使其光轴以直角弯折,之后通过只对波长为650nm的第一激光有效的进行波长选择性操作的1/4波推迟板12入射到物镜13上,被物镜13会聚并照射到盘D上。
被盘D调制和反射的第一激光返回到物镜13,经过光路传递到分束器10,并且经准直透镜9返回到偏振光棱镜8。
已经返回到偏振光棱镜8的第一激光再次向盘D传出并再次返回,两次通过只对第一激光有效的进行波长选择性操作的1/4波推迟板12,因此使偏振方向转动1/2波长。结果,在向盘D的向外的光路上,具有P偏振的第一激光转被变成S偏振,并且使之入射到偏振光棱镜8上。于是返回到偏振光棱镜8的第一激光被偏振滤光镜表面8a反射,并经过变形透镜14被导向光电检测器15,用于为产生聚焦误差分量而指定一个散光分量。
光电检测器15在被分成了多个光接收区域的光接收表面上接收被盘D反射的第一激光,并且从光接收表面产生为形成DVD存储信号、聚焦控制信号和跟踪控制信号以及倾斜控制信号所需要的各种光输出。前端处理电路21对这些光接收区域的分别接收到的光输出进行计算处理以产生DVD存储信号、聚焦控制信号、跟踪控制信号以及倾斜控制信号。
另一方面,光发射和接收单元2的第二激光二极管2a发出的第二激光通过全息元件4被分成3束,并从光发射和接收单元2输出,在具有用发散透镜16调整的扩展角之后通过液晶透镜17和1/2波推迟板18照射到分束器10的滤光镜表面10a,并产生弯折的光轴。已经被分束器10的滤光镜表面10a弯折的第二激光的光轴通过被倾斜反光镜11反射而再次向垂直于盘表面的方向弯折,经过1/4波推迟板12入射到物镜13,然后被物镜13聚焦并照射到盘D。
这里,在物镜13的入射表面具有衍射光栅(未示出),由于该衍射光栅和物镜13本身的非球面形状,所以通过平衡折射对于DVD和CD具有不同波长的每个激光实现了适合于记录和读取各个盘的预期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适于DVD的第一激光以平行光入射到指定的区域,而适于CD的第二激光以指定的扩展角入射到指定的区域,显示出预想的特性,以便获得适于分别从DVD和CD存储并读取的NA以及得到相差校正的激光光斑。
使被盘D的信号表面调制和反射的第二激光返回到物镜13,经过1/4波推迟板12和倾斜反光镜11返回到分束器10,被分束器10的滤光镜表面10a反射,并且再次经过1/2波推迟板18、液晶透镜17和发散透镜16被返回到光发射和接收单元2。
已经返回到光发射和接收单元2的激光束的光轴被全息元件4弯折,并且由光电检测器3接收。
光电检测器3在被分成了多个光接收区域的光接收表面上接收被盘D反射的第二激光,并且从光接收区域产生用于形成CD存储信号、聚焦控制信号和跟踪控制信号所需要的各种光输出。前端处理电路21对这些分别接收到的光输出进行计算处理以产生CD存储信号、聚焦控制信号和跟踪控制信号。
液晶透镜17被设计成通过在用液晶阵列的相变范围内引起同心变化而成为透镜。
为了描述下文将要描述的聚焦伺服系统,现在概述盘的结构。
图2是示意性的显示R型存储盘(例如DVD-R/DVD+R和CD-R)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在DVD-R/DVD+R的情况下,该结构是层叠在一起的两个半表面盘(half-face),但只显示出这些半表面盘中的一个。
如图2所示,R型存储盘具有从入射表面一侧依次层叠的透明基板层51,存储层52,反射层53保护层54,其中入射表面一侧是光拾取单元的激光入射的地方。
图3是示意性的显示只读的CD或DVD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在DVD的情况下,该结构是层叠在一起的两个半表面盘(half-face),但只显示出这些半表面盘中的一个。
如图3所示,只读盘具有从入射表面一侧依次层叠的透明基板层55,反射层56和保护层57(在例如DVD的层叠盘的情况下是间隔层),其中入射表面一侧是光拾取单元的激光入射的地方。主数据信号利用坑和脊存储在反射层56中。
图4A、4B、4C是示意性的显示具有各个不同系统的标签层的存储盘剖面结构的示意图。这里,以DVD-R/DVD+R为例,并且该结构是层叠在一起的不同结构的两个半表面盘。
如图4A、4B、4C所示,设有标签层的存储盘是具有从入射表面一侧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基板层58,存储层59,反射层60,第一保护层61,粘结层62,第二透明基板层63,标签层64和第二保护层65的结构,并且每一层的顺序相同,其中入射表面一侧是光拾取单元的激光入射的一侧。
然而,如图4A、4B、4C所示,具有每个系统的标签层的存储盘的标签层64在不同的位置,并且从存储层59到标签层64的距离分别是d1、d2和d3。
在图2和图4中,存储层52,59用有机染料制成。使用摆动在存储层52,59中形成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预先格式信号。通过利用聚焦和照射激光产生的热来分解有机染料以形成存储坑,从而在存储层52,59中形成主数据信号。
在图2到图4中,设有反射层53,56,60,使得照射到盘上和被光电检测器15,3接收的激光的光强度是充分的。在图3所示的只读盘的情况下,存储主信息信号的存储坑形成在反射层56中。
另外,在图4中激光层64是由对于CD的激光聚焦和照射产生的热具有热敏感效应的热敏感剂形成的,或者由对于CD的激光波长具有光敏感效应的光敏感剂形成。反射层60是半透明的,并且粘结层62是透明的。由于这个原因,用于CD的激光从入射表面一侧入射到达标签层64,利用热敏感剂或光敏感剂的色彩变化效应将可视图像形成在标签层64中。
现在描述图1所示的标签信息存储单元的播放电路。
前端处理电路21接收从DVD系统的光电检测器15指定的光接收区域获得已各个已接收到的光输出,产生用于光拾取器的各种DVD系统控制信号,即聚焦控制信号,跟踪控制信号,倾斜控制信号,并且将各种DVD系统控制信号提供给伺服电路22。伺服电路22选择用于接收光的各种DVD系统控制信号,其中接收的光对应于表示作为存储或播放对象的盘的类型的盘识别信号,并且还根据盘的类型把选择的DVD系统控制信号切换到各自适当的均衡器设置,并且产生各自的伺服信号以产生适于处理该盘类型的聚焦伺服、跟踪伺服和倾斜伺服操作。
另一方面,前端处理电路21接收从CD系统的光电检测器3指定的光接收区域获得的各个已接收的光输出,产生用于光拾取器的各种CD系统控制信号,即聚焦控制信号和跟踪控制信号,并且将该各种CD系统控制信号提供给伺服电路22。伺服电路22为接收光选择不同的CD系统控制信号,其中接收的光对应于作为存储或播放对象的盘识别信号,并且还根据盘的类型把选择的CD系统控制信号切换到各自适当的均衡器设置,并且产生各自的伺服信号以产生用于处理该盘类型的聚焦伺服、跟踪伺服和倾斜伺服操作。
将来自伺服电路22的各种伺服信号提供给致动器驱动器23,形成用于驱动物镜13的致动器(未示出)的各自的驱动信号,并且提供给对应于致动器的各种驱动线圈24的驱动线圈,例如聚焦线圈、跟踪线圈和倾斜线圈。因此,致动器根据聚焦伺服信号在聚焦方向、根据跟踪伺服信号在跟踪方向以及根据倾斜伺服信号在径向偏斜方向的操作来驱动物镜13。
前端处理电路21还分别使通过对DVD系统光电检测器15的指定区域的已接收的光输出执行计算处理所获得的作为DVD存储信号的RF信号以及通过对CD系统光电检测器3的指定区域的已接收的光输出执行计算处理所获得的作为CD存储信号的RF信号进行二值化(binarize),并且将二值化信号提供给末级的编码/解码电路30。
根据对应于DVD标准的数据格式,响应于调制码和错误校正码,编码/解码电路30的DVD解码组件31对二值化DVD RF信号进行解码处理。DVD标准采用EFM-Plus(8-16位调制)作为调制码,RS(Reed-Solomon)产品代码作为误差校正码。
另一方面,根据对应于CD标准的数据格式,响应于调制码和错误校正码,编码/解码电路30的CD解码组件32对二值化CD RF信号进行解码处理。CD标准采用EFM(8-14位调制)作为调制码,CIRC(Cross Interleaved Reed-Solomon码)作为误差校正码。
在这个实施例中,根据利用摆动存储的存储媒体码来判断存储媒体的类型,响应这个判断来选择第一和第二激光驱动器的指定接通,并利用一个波长的激光将其写入到标签层,该波长的激光适合于所判断的存储媒体(光敏感,热敏感)的标签层的响应。前端处理电路21将来自光电检测器15和光电检测器3的包含DVD和CD的存储盘预格式信号的指定的接收到的光输出提供给摆动检测电路25,其中预格式信号也就是在DVD-R/RW减系统DVD的情况下的摆动脊预制凹坑,或者在DVD+R/RW加系统DVD或CD-R/RW情况下的凹槽摆动。
摆动检测电路25从预格式信号中提取摆动信号。如果存储盘是DVD,则摆动信号受到LPP/ADIP解码器27的解码处理,如果存储盘是CD,则摆动信号受到ATIP解码器27的解码处理。LPP/ADIP解码器26包括用于对LPP(脊预制凹坑)和减系统DVD的摆动进行解码处理的LPP解码组件,以及用于对加系统DVD的ADIP(预制凹槽中的地址)进行解码处理ADIP解码组件。
各自同步检测是利用LPP和LPP解码组件中的摆动来实现的,并且在ADIP解码组件中只用摆动,获得地址信息,并且产生地址信号以构成用于产生存储时序(timing)信号的基础,存储时序用于促使地址信息存储同步。
另一方面,ATIP解码组件27使CD的ATIP(预制凹槽绝对时间)受到解码处理,同步检测是利用摆动实现的,并且产生地址信号以构成用于产生促使地址信息存储同步化的存储时序信号的基础。
在各种存储盘的摆动中,诸如盘制造商、盘的类型等识别信息包含在指定区域,并且利用设置在控制CPU 28(中央处理单元)中的盘判别组件29对这个识别信息进行解码。
现在描述图1的标签信息存储单元的存储电路。
从诸如个人计算机等的主机设备33经接口34输入的原始数据根据需要被临时存储在缓冲RAM 36中,在存储管理电路35的管理下,提供给编码器/解码器电路30。
当执行向存储盘的存储时,形成DVD编码组件37或CD编码组件38所用的存储盘的类型或控制CPU 28响应用户的选择而选择的数据被传递,并且操作所选择的编码组件。
因此,如果存储盘是DVD或即使它是CD,并且用户已经选择了DVD数据的存储,则DVD编码器组件37根据DVD标准的数据格式执行编码处理,并且产生具有符合这个数据格式的数据结构的DVD数据。另一方面,如果存储盘是CD或即使它是DVD,并且用户已经选择了CD数据的存储,则CD编码器组件38根据CD标准的数据格式执行编码处理,并且产生具有符合这个数据格式的数据结构的CD数据。
DVD编码器组件37或CD编码器组件38产生的DVD数据或CD数据按照存储时序被串行的传送到写策略电路39,并且这个写策略电路39根据传送的串行数据控制驱动脉冲发生电路40,驱动脉冲发生电路40以波形的形式产生驱动脉冲,以在盘上基于DVD数据或CD数据形成最佳的凹坑。
将驱动脉冲发生电路40产生的驱动脉冲提供给通过转换器41选择的第一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2和第二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3中的一个,并且由选择的激光驱动器放大器输出作为当前信号驱动脉冲。然后,将当前信号驱动脉冲与从用于叠加44的OSC(振荡器)产生的高频信号相加并且提供给DVD。
转换电路41按照由控制CPU 28的盘判别功能29识别的盘的类型执行转换,如果盘是DVD型存储盘,则选择第一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2,而当盘是CD型盘时,则选择第二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3。
另一方面,叠加OSC 44按照写策略电路39和控制CPU 28的要求控制振荡器时序,产生具有响应盘的类型和存储速度设定的幅度和振荡频率的高频信号。
转换电路41、第一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2、第二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3以及叠加OSC 44设置在激光驱动器IC 45的内部。
在上文所述的具有图1所示结构的标签信息存储单元中,当执行标签信息存储时,执行图5和图6所示的流程。
用于标签信息存储的前期过程是执行盘判断过程(步骤z)。这个盘判断过程由盘判别功能29执行,并且利用公知的盘判断方法,例如,判断通过聚焦搜索得到的聚焦误差信号的峰值是否到临界值,其中聚焦搜索利用一个激光二极管在聚焦方向移动使得激光聚焦位置移动;或者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0-173163中所揭示的,判断在利用任意激光二极管执行聚焦操作的时间内,单位时间的变化量的最大值是否已经到达参考值。
根据这个盘判断过程判断盘是DVD还是CD(步骤a),通过控制CPU 28根据盘的类型切换转换电路41,在是DVD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2,而如果盘被判断是CD时,则选择第二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3。
如果判断盘是DVD,则从驱动脉冲发生器40中输出的播放驱动脉冲被提供给第一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2,并且在播放电平下驱动DVD系统第一激光二极管1a。以这种方式,通过摆动检测电路25来检测由于使用从第一激光二极管1a照射的DVD激光进行的盘写入所引起的盘摆动,媒体编码依靠LPP/ADIP解码器26提取。盘判别功能29根据事先存储在控制CPU 28内的ROM中的媒体编码数据对这个媒体编码进行解码,判断盘是何种类型,是谁制造的(步骤b)。然后,通过盘判别功能29判断它是否是具有在其上能够存储标签信息的标签层的盘(步骤c)。
如果判断出盘没有标签层,那么表明该事实的数据被控制CPU 28通过接口34提供给主机设备33,用设置在主机设备33中的显示设备(未示出)显示不可能进行标签信息存储的事实(步骤d),并且取消标签信息存储。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盘具有标签层,那么转换电路41被控制CPU 28转换,使得选择第二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3,在播放电平下由第二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3驱动CD系统第二激光二极管2a,并且通过盘判别功能29利用使用CD激光的聚焦搜索操作来执行盘层判断(步骤e)。
例如像日本专利公开No.Hei.9-265722所揭示的那样,盘层判断是通过检测聚焦误差信号的S曲线的峰值和最高频率实现从而确定盘层结构的。此时,执行聚焦搜索以产生激光聚焦,并且检测标签层,其中该激光与适于在从存储媒体的存储层一侧的标签层上写入存储媒体的存储层的激光不同。在激光为用于向存储层写入的波长的激光的情况下,由于这是对存储层起作用的波长,因此可以预想到,不用于向存储层写入的波长的激光将比写入波长的激光具有更大量的光通过存储层,这对于聚焦搜索是有益的。例如,由于可以确定从DVD存储层入射的大约40%的CD激光到达标签层,如果利用来自存储层一侧的CD激光执行聚焦搜索,则从标签层的反射光量中获得具有足够信号电平的聚焦误差信号,并且完成盘层判断。
具有标签层的存储媒体的类型是根据存储媒体的存储层和标签层之间的距离来判断的,当通过这种判断已经识别出是具有双存储层和标签层的存储媒体,则从存储媒体的存储层一侧向标签层照射与适于向存储媒体的存储层写入的激光不同的激光,完成对标签层的标签信息存储。在存储媒体具有双层的情况下,由于假定激光将会从存储层一侧向标签层照射,因此使用与适于向存储层写入的激光不同波长的激光。当从这一判断中判断出存储媒体具有单一存储层和标签层时,显示出将存储媒体翻转的提示,然后确认存储媒体已经被翻转的事实,由光拾取器从存储媒体的不同于存储层一侧的标签层一侧照射第一和第二激光中的指定的一个,执行对标签层的标签信息的存储。具体地,揭示出具有标签层的DVD存储盘是否具有图4A、图4B或4C的剖面结构。具体地,图4A,4B和图4C的各个不同系统的具有标签层的存储盘彼此不同之处在于存储层59(或反射层60)与标签层64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通过使用于激光搜索的激光焦点移动这些不同距离的速度恒定,并通过检测聚焦搜索时由存储层56(或反射层60)和标签层64表示的各自的聚焦误差信号的S曲线的峰值的时间距离来判断盘是否属于图4A、4B或4C所示的类型。
如果这个盘层判别确定出盘不是假设从存储层一侧向标签层照射激光的运用双层的DVD(步骤f),则那个判断数据被控制CPU 28经接口34提供给主机设备33,利用设置在主机设备33内的显示设备(未示出)显示出翻转盘的指令(步骤g),过程转移到图6所示的盘翻转过程(步骤h)。
如果盘层判别确定出盘是支持双层的DVD(步骤f),则再次执行聚焦搜索(步骤i),执行将CD激光聚焦到标签层64上的聚焦伺服(步骤j)。之后,按照标签信息数据驱动CD系统第二激光二极管2a,执行用激光对标签信息层54的标签信息存储。
用于CD激光对标签层54的聚焦伺服进行一指定的时间(步骤1),如果在此时聚焦伺服操作失败则放弃信息存储,这个事实被提供给主机设备33,用设置在主机设备33中的显示设备显示出标签信息存储出错(步骤m)。
在用CD激光进行标签信息存储的状态下,主机设备33产生对应于存储在标签层64中的可视图像的标签信息数据(包括字符),并且那个标签信息数据通过缓冲RAM 36经由接口34被提供给CD编码器组件38。
CD编码器组件38对提供的标签信息数据执行编码处理,并且产生具有符合CD标准数据格式的数据结构的CD调制标签信息数据。这个CD调制标签信息数据被提供给写策略电路39。写策略电路39控制驱动脉冲发生电路40,以便产生考虑到标签层64的存储字符而预先存储的具有最佳存储波形的驱动脉冲。然后驱动脉冲发生电路40产生的驱动脉冲通过转换电路41的切换被提供给第二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3,并且按照第二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3的输出信号的要求,通过叠加振荡电路44产生的作为高频信号的激光驱动信号来驱动CD系统第二激光二极管2a。结果,根据CD调制标签信息数据将存储标记形成在盘的标签层64上以存储可视图像。
在图5的步骤中,如果盘判断过程的结果判断出盘是CD,则转换电路41由控制CPU 28转换,选择第二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3。因此,驱动脉冲发生电路40输出的播放驱动脉冲被提供给第二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3,CD系统第二激光二极管2a在播放电平下被驱动。这样,摆动检测电路25检测由于使用第二激光二极管2a输出的CD激光读盘所引起的盘摆动,并且经ATIP解码器27提取媒体编码。盘判别功能29根据预先存储在控制CPU 28内的ROM中媒体编码数据对这个媒体编码进行解码,并且判断盘是由谁制造的以及盘的类型(步骤n)。然后由盘判别功能29判断盘是否是具有能够存储标签信息的标签层的盘(步骤o)。
如果判断出盘没有标签层,那么表明该事实的数据被控制CPU 28通过接口34提供给主机设备33,用设置在主机设备33中的显示设备(未示出)显示不可能进行标签信息存储的事实(步骤d),并且停止标签信息存储。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盘具有标签层,则将那个判断数由控制CPU28据经过接口34提供给主机设备33,用设置在主机设备33中的显示设备显示翻转盘的指令(步骤g),并且将过程转换到图6所示的盘翻转过程(步骤h)。
如果打开和关闭安装在盘驱动器中的用于翻转盘的盘托盘,则执行图6所示的盘翻转过程。如果从主机设备33输入盘安装盘OK的指令(步骤p),则在盘的判断处理时,根据存储在控制CPU 28内RAM中的盘类型数据将转换电路41转换以产生与盘的类型相对应的激光(在图5步骤z),并利用那个被选择的激光执行对标签层64的聚焦搜索(步骤q)。
特别地,在判断出盘是DVD时,转换电路41选择第一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2,由第一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2用播放驱动信号驱动DVD系统第一激光二极管1a,并且用在播放电平下驱动的DVD激光来进行聚焦搜索。然而,如果判断出盘是CD,则转换电路41选择第二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3,由第二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3用播放驱动信号驱动CD系统第二激光二极管2a,并且用在播放电平下驱动的CD激光来进行聚焦搜索。
由这个聚焦搜索操作聚焦搜索伺服以便将激光聚焦在标签层64上(步骤r)。之后,判断出盘是DVD时,驱动DVD系统第一激光二极管1a并且按照标签信息数据用DVD激光对标签层64进行标签信息存储,而如果判断出盘是CD时,则驱动CD系统第二激光二极管2a并且按照标签信息数据用CD激光对标签层64进行标签信息存储(步骤s)。
在以这种方式利用支持该盘类型的激光执行标签信息存储时,利用一种期望适合于这个标签层64的敏感性(光敏感,热敏感)的波长的激光来执行向标签层64的写入。具体地,具有波长依赖性,其中对激光波长的敏感度依照用于标签层64材料的材料性质的而变化,或者由于孔径随着适于执行向标签层64写入的波长的激光的波长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利用支持该盘类型的波长的激光的事实,所以盘利用不同系统的标签层支持标签信息存储,而同时利用适当的具有高可能性的波长的激光完成向标签层64的写入。
向标签层64的聚焦伺服操作被执行指定的时间(步骤t),并且如果在这段时间聚焦伺服操作失败,则放弃标签信息存储,这一事实被提供到主机设备33,并利用设置在主机设备33内的显示设备显示标签信息存储出错(步骤u)。
用图1所示的标签信息存储单元,在对支持双层的DVD的标签层64执行标签信息存储的情况下,像使用CD存储电路那样,从盘的存储层59一侧入射CD激光。此时,不使用DVD系统第一激光二极管1a,并且DVD存储电路是多余的。因此,与将来自主机设备33的标签信息数据传送到CD编码器组件38一起,将主数据从主机设备33传送到DVD编码器组件37,以分时的方式传送标签信息数据和主数据,根据从驱动脉冲发生电路40中输出的驱动脉冲是对应于主数据还是对应于标签信息数据来切换转换电路41,并且通过以分时的方式在用于向存储层59存储的电平下驱动DVD第一激光二极管1a以及通过在用于向标签层64存储的电平下驱动CD第二激光二极管2a,能够向存储层59存储主数据,同时向标签层64的存储是分时方式的(time-divided manner)。
此外,在标签信息存储的时间内,具有单独地使用DVD电路的可能性和单独地使用DVD系统第一激光二极管1a的可能性。因此,在具有已经写入的主数据的支持标签信息存储的DVD的情况下,主数据取代主数据存储而被播放,同时以分时的方式向标签层64存储。
这里,在执行向标签层64的存储同时以分时的方式向存储层59存储主数据的情况下,必须在主数据存储时将DVD激光聚焦到存储层59,并在标签信息存储时将CD激光聚焦到标签层64。
另外,在执行向标签层64存储的同时以分时的方式播放存储层59的主数据的情况下,也必须在播放主数据时将DVD激光聚焦到存储层59,并在标签信息存储时将CD激光聚焦到标签层64。
通常的,通过依靠被驱动的激光驱动器放大器以分时的方式分别将DVD激光和CD激光聚焦到存储层59和标签层64来完成聚焦控制。
另一方面,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当第一激光二极管1a和第二激光二极管2a被同时驱动时,也可能同时将DVD激光和CD激光分别聚焦到DVD的存储层和标签层。
如果DVD聚焦伺服系统被操作,则物镜13被驱动从而将DVD激光聚焦到DVD存储层59,完成聚焦伺服,由于用于DVD和CD的波长不同,并且由于根据透明基板的不同厚度对存储层所作的光学设计,导致物镜13在固定位置聚焦的DVD激光和CD激光的焦距是不同的。因此,在执行DVD的存储和播放的DVD聚焦伺服的状态下,CD激光的焦点在远离DVD激光焦点的地方。
然后,响应于光路长度调整电路46产生的光路长度调整信号来操作液晶设备47,由于液晶透镜17作为凹透镜17操作而导致CD激光的焦点与DVD激光的焦点之间的距离增加,并且用图4(a)所示的盘,在将DVD激光聚焦在DVD的存储层59的状态下,CD激光的焦点排列在DVD的标签层64的参考位置,即,当第一激光二极管1a和第二激光二极管2a被同时驱动时,DVD激光和CD激光能够被同时分别聚焦在DVD的存储层59和标签层64上。
结果,当利用DVD系统聚焦伺服执行向存储层59存储主数据或从存储层59播放主数据,而以分时的方式执行向标签层64的存储时,不需要以分时的方式对存储层59上的DVD激光和在标签层64上的CD激光执行聚焦控制。
此外,能够在同时操作的两个系统,即DVD系统和CD系统设置在写策略电路39和驱动脉冲发生电路40中,如果为了同时将驱动脉冲发生电路产生的驱动脉冲提供给第一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2和第二激光驱动器放大器43而使电路结构去掉转换电路41,那么在DVD激光和CD激光被同时分别聚焦在DVD的存储层59和标签层64上的情况下,就可能在执行向存储层59存储主数据的同时执行向标签层64的存储。
由于标签信息存储不必像主数据存储那样以高精度存储,因此即使由于在允许范围内的聚焦变化导致CD激光光斑直径变大也可以实现。
另外,在DVD激光和CD激光被分别同时聚焦在DVD的存储层59和标签层64上时,通过由光发射和接收单元2内的光电检测器3接收到的指定接收的光输出由前端处理电路21产生用于CD激光的相对于标签层64的聚焦误差信号,由光路长度调整电路46根据这个聚焦误差信号来控制液晶驱动器47,并且驱动液晶透镜17以改变凹透镜的操作,使得聚焦误差信号接近“0”。这样,利用液晶透镜17,能够独立地在标签层64上执行CD激光的聚焦控制以及在DVD的存储层59上执行DVD激光的聚焦控制。
如果液晶透镜17的凹透镜操作提供给每个盘,考虑到液晶透镜17中的液晶元件的反应速率,即使不可能处理盘的表面波动,也可能避免盘之间在厚度上的错误变化的影响。如果为盘存储和播放位置的径向上的每个指定位置设定液晶透镜17的凹透镜操作,也可能避免在盘的径向上盘翘曲的影响。
如上文所述,按照这个实施例,在向存储媒体的标签层写入时,能够选择使用第一激光或第二激光,这意味着能够选择适合于标签层的敏感性的波长的激光,并将其用在标签信息存储。
另外,由于使用与适合于向存储层写入的激光不同的激光从存储媒体的存储层一侧检测标签层,所以确保了通过存储层的光量,这有益于从存储层一侧检测标签层。
另外,由于双层的存储媒体被识别,所以在存储媒体具有双层的情况下,将与适合于向存储层写入的激光具有不同波长的激光从存储媒层一侧照射到标签层,还能够在不翻转盘的情况下完成标签信息存储,能够通过同时驱动第一和第二激光光源在信号存储或信号播放地同时进行标签信息存储。此外,由于具有单一层的存储媒体被识别,所以在存储媒体具有单一层的情况下,由于显示出了翻转存储盘的提示,所以存储媒体的翻转被确认并且从不同于存储媒体的存储层一侧的标签层一侧进行标签信息的存储,能够有效的向具有单一层的存储媒体执行标签信息存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对标签层进行标签信息存储时,适合于向存储层写入的激光被用作盘判断结果,所以使用被期望适合于该标签层的敏感性的波长的激光,并且能够有效地执行标签信息存储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Claims (4)

1、一种标签信息存储单元,设有光拾取器,该光拾取器包括分别用于发射第一波长激光和第二波长激光的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以及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的第一激光驱动器和第二激光驱动器,其中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彼此不同,标签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利用光拾取器通过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中的一个对设有能够写入作为可视图像的标签信息的标签层的存储媒体进行照射来向标签层存储标签信息;
其中按照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类型来选择用于分别驱动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的第一激光驱动器和第二激光驱动器,根据标签信息从所选择的激光驱动器产生驱动脉冲,并且利用通过驱动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中的一个输出的激光将标签信息写入到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标签层;
其中执行聚焦搜索以将激光聚焦,并且检测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标签层,其中该激光与适于从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存储层一侧向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存储层写入的激光不同。
2、一种标签信息存储单元,设有光拾取器,该光拾取器包括分别用于发射第一波长激光和第二波长激光的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以及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的第一激光驱动器和第二激光驱动器,其中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彼此不同,标签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利用光拾取器通过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中的一个对设有能够写入作为可视图像的标签信息的标签层的存储媒体进行照射来向标签层存储标签信息;
其中按照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类型来选择用于分别驱动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的第一激光驱动器和第二激光驱动器,根据标签信息从所选择的激光驱动器产生驱动脉冲,并且利用通过驱动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中的一个输出的激光将标签信息写入到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标签层;
其中根据构成存储对象的存储媒体的存储层与标签层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类型,并且识别出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是具有双存储层和标签层的存储媒体的情况下,从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存储层一侧入射与适于向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存储层写入的激光不同的激光,并执行对标签层的标签信息存储。
3、一种标签信息存储单元,设有光拾取器,该光拾取器包括分别用于发射第一波长激光和第二波长激光的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以及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的第一激光驱动器和第二激光驱动器,其中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彼此不同,标签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利用光拾取器通过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中的一个对设有能够写入作为可视图像的标签信息的标签层的存储媒体进行照射来向标签层存储标签信息;
其中按照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类型来选择用于分别驱动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的第一激光驱动器和第二激光驱动器,根据标签信息从所选择的激光驱动器产生驱动脉冲,并且利用通过驱动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中的一个输出的激光将标签信息写入到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标签层;
其中根据构成存储对象的存储媒体的存储层与标签层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类型,并且在识别出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是具有单一存储层和标签层的存储媒体的情况下,执行将构成存储对象的存储媒体翻转的显示提示,在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已经被翻转的事实被确认之后,从不同于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存储层一侧的标签层一侧向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标签层照射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中的一个,标签信息被存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信息存储单元,其中按照构成处理对象的存储媒体的判断结果,选择第一激光驱动器和第二激光驱动器中的指定的一个,以使用适于向存储层写入的激光。
CNB2006100012822A 2005-01-12 2006-01-12 标签信息存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4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05164A JP4436768B2 (ja) 2005-01-12 2005-01-12 レーベル情報記録装置
JP2005005164 2005-0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2197A CN1822197A (zh) 2006-08-23
CN100559498C true CN100559498C (zh) 2009-11-11

Family

ID=36652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128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498C (zh) 2005-01-12 2006-01-12 标签信息存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151605A1 (zh)
JP (1) JP4436768B2 (zh)
CN (1) CN10055949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6845A (ja) * 2002-12-26 2004-07-22 Yamaha Corp 光ディスク面認識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446950B2 (ja) * 2005-09-30 2010-04-07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処理装置
JP4689426B2 (ja) * 2005-09-30 2011-05-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システム、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画像描画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
JP2007335045A (ja) * 2006-06-19 2007-12-27 Yamaha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描画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描画装置
JP2008041232A (ja) * 2006-08-02 2008-02-21 Taiyo Yuden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表示方法
JP4730612B2 (ja) * 2006-08-18 2011-07-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20080062244A1 (en) * 2006-09-11 2008-03-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aser writing
JP2008077797A (ja) * 2006-09-25 2008-04-03 Yamaha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描画方法
JP4637261B2 (ja) * 2007-03-07 2011-02-2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EP2133876A4 (en) * 2007-03-28 2011-12-07 Pioneer Corp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5441014B2 (ja) * 2010-11-04 2014-03-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対物レンズ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38194B2 (ja) * 1997-03-19 2005-04-1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449260B2 (ja) * 2001-06-19 2010-04-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のレーザダイオード駆動回路
JP3577005B2 (ja) * 2001-06-27 2004-10-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図形書き込み方法
US6778205B2 (en) * 2002-02-28 2004-08-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orming visible labels on objects using a writable optical disc drive
US7149164B2 (en) * 2002-03-18 2006-12-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according to different optical disc standards to achieve higher recording density
JP4062976B2 (ja) * 2002-05-31 2008-03-19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へ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040141445A1 (en) * 2003-01-17 2004-07-22 Hanks Darwin Mitchel Radial position registration for a trackless optical disc surfa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36768B2 (ja) 2010-03-24
JP2006196062A (ja) 2006-07-27
US20060151605A1 (en) 2006-07-13
CN1822197A (zh) 2006-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9498C (zh) 标签信息存储
US7613100B2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foc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7778129B2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focal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and focal position control apparatus
US7796495B2 (en) Optical disk
JP2006309809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US7453791B2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 plurality of guide tracks transfer regions
CN1890717B (zh) 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
US7529172B2 (en)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nd playback device
CN100437764C (zh) 光学数据载体的质量测试方法
JP2007048404A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又は再生を行う処理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060198264A1 (en)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etermination method
CN102087867B (zh)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及光记录介质驱动方法
US20050243685A1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c drive
AU771404B2 (en) Optical disk,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JP2004327038A (ja) 光記録媒体
CN100367373C (zh) 含有盘信息的多层光盘
JP2003242750A (ja) ディスクおよび感熱層部材
JP2009134822A (ja) 多層型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1093682A (zh) 光盘记录/绘图的方法和装置
JP3978733B2 (ja) 光ディスク
JP2003157571A (ja) 透過式多層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236529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03303437A (ja) 光ヘッド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JP2000195065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03094161A1 (fr) Dispositif de fabrication d'un support optique d'enregistrement, et procede associe, support optique d'enregistrement, dispositif de reproduction et procede associ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20112